黄山奇石

黄山奇石
黄山奇石

《黄山奇石》教案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去过哪些地方?

同学们去的地方可真不少!真让老师羡慕。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乘上旅游快车一同到黄山去转转,看一看那里闻名天下的奇石,愿意吗?

2.运行多媒体课件,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呢?

二、看录像

1.大家的问题提得真好,老师相信你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解决。现在我们一起到黄山看一看吧!(运行课件的视频部分)

2.同学们黄山美不美?刚才有的同学问道有哪些奇石,现在你明白了吗?大家知道重点讲了哪些奇石?

三、学课文

1.那么为什么说这些石头是奇石呢?它们奇在什么地方?刚才就有同学提到这个问题,我们学习小组一起讨论讨论好不好?

下面就请学习小组自由选择一块你们最喜爱的奇石,先读一读描写它的句子,再交流交流它们怎么奇,奇在什么地方,然后有感情地去朗读。请小组长带领组员开始学习。(让学生自己从课件中调出描写文章的画面)

2.小组合作学习。

3.小组汇报。多种形式练读。“金鸡叫天都”又怎么奇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1)同学们,这么奇妙的景色书上却没有图片,多么遗憾呀!请同学们打开绘图工具,根据书上的描写自己展开想象画一画。(学生点击画一画按钮,打开绘图工具)

(2)调出一位同学的画面进行广播,大家看,这位同学画得怎么样?拿出书读读描写它的句子,对照画面,这位同学画的和课文中描写的是否相符?有不相符的地方吗?金鸡叫天都又是怎样一种景象呢?再调出一位画得较好的画面,请看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

(3)同学们真能干!你们不仅说得好、读得好,而且画得也好。如果把这几个自然段连起来读读,再配上音乐,老师相信,你们就更能体会到黄山奇石的美了。

(4)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几首不同的乐曲,请大家先听听,哪首乐曲更适合这篇课文的朗读?先听听第一首,配上是不是适合这篇课文的朗读?节奏有些太快了。再听听第二首乐曲是否适合?节奏有些慢。再听听第三首,适合吗?看来这三首只有第三首适合这篇课文。这篇课文写得很美,应配上舒缓的音乐,你们不仅会读,而且会鉴赏音乐,你们真棒啊!请同学们戴上耳机自己选择音乐试着朗读一下。

四、观画面

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着你去给它起名字呢,大家愿意吗?运行课件出示奇石的画面

1.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些奇石,想想给它们起个什么名字?(小组讨论)

3.你想给哪块奇石起名字呢?为什么这样起?还有什么名字?

4.你们的想象力真棒!老师相信其余的这些奇石你们起的名字会更有趣!同桌之间互相说说。

这些奇石的名字多有意思啊!

五、当导游

同学们,黄山的景色有趣,黄山石奇,起的名字更奇,因此吸引了许许多多的游客,同学们,如果你是黄山的小导游,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这些奇石呢?下面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奇石介绍介绍吧!(自由练习)

下面请几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一下黄山的奇石。

多么出色的小导游呀!

六、拓展练习

听了你们的介绍,连老师都深深地爱上了黄山这块美丽的地方。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黄山奇石只是黄山的四绝之一,它还有奇松、云海、温泉三绝呢,请大家点击老师为你们准备的资料库,去尽情地欣赏吧!

总结

是啊,黄山真是一幅立体的画,又是一首无字的诗,只有身临其境,才能得到美的享受。愿大家有机会一睹黄山的风采!

《黄山奇石》教案

一、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师:我们伟大祖国历史悠久,山青水秀,无数名山大川像一颗颗珍珠撒落在祖国土地上;景色绮丽的杭州西湖,水花飞溅、气势磅礴的黄果树瀑布,山水甲天下的桂林……请看这幅图(出示插图一),这儿的景色多么秀丽神奇!它在我国安徵省南路,是哪儿呢?(生答后板书:黄山)今天咱们来学的一篇课文是——(板书:奇石,生齐读课题)从课题你知道了什么?(生答:课文要介绍的是黄山奇形怪状的石头)

师:让我们自由轻声朗读课文:1.借助汉语拼音读通课文;2.标出自然段番号;

3.边读边想,哪个句子告诉我们课文主要介绍黄山奇石,用波浪线勾画出来。(生按上述要求自读课文;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

师:全文共几个自然段?(生:6个自然段)找到说明介绍黄山奇石的句子了吗?(一学生念出第一自然段的第2句话,再齐读)找得准。读这个句子你抓住了哪个关键词?请读出重音来表示。(生强调“尤其”一词)谁能换个词?(生:尤其就是特别,特别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师:闻名中外、令人骄傲自豪的黄山风景区在哪儿?(生:在我国安徽省南部)这就是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生轻声齐读第一自然)读到这儿,你迫切想知道什么?(生①:黄山有些什么奇石?那些怪石是什么样子?生②:黄山奇石有多奇?奇在哪里?)

二、图文结合,想象、理解、体验。

师:自读课文2至6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黄山奇石的名字。(板书:名字;生按要求边读边勾画)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7个学生分别说出,教师一一板书)这么多的奇石,让我们来细细观赏吧。(出示图二)这是什么?(生兴奋地喊:仙桃石!)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①:上面尖尖的,下面又胖又圆,很像桃子。(板书:形状)

生②:仙桃石两边有树,绿油油的,我想一定是仙桃的叶子;仙桃下面是一个大大的平平的盘子。

师:他把什么想象成盘子?(生:把山顶想象成了大盘子)对!真会观察,还会想象。那么,课文是怎么描绘这奇石的?(指名读第2自然段,其余的不出声地读)

师:(出示写着第2自然段的小黑板)哪儿在写这块奇石的句字?它是什么样的?它在什么地方?(板书:地方;三名学生分别满面读出有关语句;教师勾画、批注)老师提问,你们用课文原句回答。(引读两遍)

师:既然像个大桃子,为什么不叫它大桃石而叫仙桃石呢?

生①:书上说,这好像从天下飞下来的桃子,天上飞下来的就是仙桃。

生②:我看到图上仙桃石的周围的一片白云,像天上神仙住的地方,那里的桃子就是仙桃。

师:是啊,远处群山起伏,近处云雾缭绕,就像仙境一般。你们的想象真奇妙,脑海里的仙桃石更是有趣。请用朗读来表现这奇妙的怪石。(生有感情的朗读)师:通过看图学文,我们明白了仙桃石的哪几点?(生:明白了仙桃石的名字、形状、在什么地方。)下面的内容也要弄懂哪几点?(生:弄懂三点,奇石的名字、形状、在哪里。)

把“名字”、“形状”、“地方”写在语句的下面。(生运用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师:(出示图三)这块奇石叫什么名字?(生说出名字又读出第3自然段的第3句话)猴子观海在什么地方?(生读出句子;师指图)这就是一座陡峭的山峰。认真看图,什么是“陡峭”?(生:山又高又直,好像直上直下的。)猴子在这陡峭的山峰上干什么?(生:猴子在陡峭的山峰上观海。)什么是“观”?(生:观就是看。)哪个句子中有“观”的意思?(生念出有关句子后回答:“望”就是向远处看。)把“望”换成“看”好吗?

生:不好。看得很近,只看见近处的白云;而猴子看着的云海。云海无边无际,大得很呢,就要这样望。(学生以姿势助讲话,伸着脖子,举目四望。)

师:在这陡峭的山峰上,猴子怎样观海?(一学生读句,其余看图)为什么猴子为什么狮子会这样望着翻滚的云海?(带着问题读书、看图、思考)

生①:猴子从没见过上下翻滚的云海,简直入迷了,所以它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看。

生②:猴子一直看啊,望啊,脖子都酸了,腿也站软了,还想看这美丽的云海,不知不觉它就蹲了下来;它从早晨看到傍晚,天黑了,有点凉了,猴子两只胳膊抱着腿,好暖和一点,再多看一会翻滚的云海。

师:多么奇妙的想象,太有趣了。再读读这个段。(分小组读,引导看图说话)按照刚才的方法自己来学第4、5自然段行吗?(学生兴致勃勃地开始了自读、勾画、批注)

师:第4自然段介绍什么奇石?(生:仙人指路。读出有关句子)仙人指路是什么样子,谁来学学?(一生伸着手臂指向前方)是这样的吗?根据什么?(生在文中找出答案)真会读书。仙人指路在什么地方?(生: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给我们指路,好像在说:“小朋友,顺着这条路往前走,还可以看到好多好多奇石啊!”)

师:第5自然段呢?(生:介绍金鸡叫天都)天都指什么?(生:天都是一座山峰的名字)你从哪儿知道的?(生:书上说“天都峰,”我就知道了这是山峰的名字)对。如果要把“金鸡叫天都”画成一幅画,你要画些什么,画成什么样儿?注意:要有根据。

生①:我要画一座高山,一只公鸡,公鸡伸着脖子叫。

生②:还要画太阳。书上说,“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太阳升起才变成鸡的。不是画一只鸡,是几块大石头,样子像鸡。

生③:不是画一座山,是画两座山。

师:为什么?你的根据是什么?(生:念书“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对着就是向着)。那么能变成雄鸡的几块巨石在哪座山峰上?(生在天都峰对面的山上,鸡才会对着天都峰叫)太好了,就要这样读书。让我们用朗读把这块奇特的石头描绘出来。(生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师:我们细细地观赏了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小朋友的疑问解答了吗?黄山奇石到底奇在哪里?

生①:我的疑问解决了,黄山奇石奇形怪状,各不相同。

生②:黄山奇石形状很奇特,看了它的形状,我们就能想象出有趣的故事来。师:是啊,黄山奇石不仅形状奇特,还引起我们神奇的想象。(板书:奇特、神奇)黄山奇石还有很多很多,课文还怎说?(引读第6自然段)

三、深入体验,升华情感。

师:课文读到这儿结束了,但从你们的眼神里我知道你们还有许多心里话,老师帮助你们说出来。(出示练习题)

()的奇石真()呀,有(),有(),还有()……我最喜欢(),多么想()!

生①:黄山的奇石真多呀,有仙桃石,有猴子观海,还有金鸡叫天都……我最喜欢仙人指路,多么想去黄山玩一玩啊!

生②:黄山的奇石真怪呀,……我最喜欢猴子观海,多么想跟猴子一块儿在陡峭的山峰上观海!

师:说得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继续。

生①:黄山的奇石真美呀,……我最喜欢仙女弹琴,多么想听听悦耳的琴声!生②:黄山的奇石真有趣呀,……多么想和狮子一起去抢球玩!

生③:黄山的奇石真妙呀,……我多么想去摸一摸、闻一闻仙桃石!

师:如果你背着画夹、带着照相机、扛着摄像机呢?

生①:我多么想把黄山风景区的美景画下来!

生②:我多么想把黄山奇形怪状的岩石都拍下来,永久保存,让没去过黄山的同学都来看!

生③:我还要把黄山奇石、云海都摄下来,随时放出来,使更多的人欣赏到黄山秀丽神奇的景色。

生④:我多想写一篇作文啊,把我看到的黄山奇石写出来!

师:你们的心里话真使人激动!秀丽神奇的黄山风景区不仅有

玲珑奇特的怪石,而且有飞涌而下的瀑布,生长在怪石绝辟上的松树,无边无际翻滚的云海。到黄山去吧,用你们的笔,描绘出黄山怪石、黄山奇松、黄山飞瀑、黄山云海,歌颂我们伟大祖国的锦绣河山。

《黄山奇石》教案设计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揭“奇”

师:(播放介绍黄山风景录像片断。)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黄山奇石(点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奇”

师:谁来读读课题,你觉得“奇”是什么意思?

学生甲:我觉得是奇怪的意思。

学生乙:我觉得是奇特的意思。

师:带着你们对“奇”的理解,一齐把题目读一遍。

生:(齐读课题)

师: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具体写了哪块奇石的样子?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用“”标出这些奇石,在具体介绍的石名旁打个“☆”,读好后小组交流一下。

生:(自由读课文,找奇石,划奇石,小组内交流)

师:(指名学生汇报)

生甲:课文介绍了黄山上的“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些奇石。

生乙:具体介绍的石头是“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

师:(课件依次点击石名,指名一学生读这些奇石)

师:你们觉得黄山石的名字取得怎么样?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甲:我觉得这些石名取得很好,很有趣。

生乙:我觉得这些石名大多数都跟动物有关。

生丙:我有补充,人们都把黄山上的石头比作一样东西,这样读起来很有趣。

师:是啊,黄山“奇石”连名字也取得那么有趣!“猴子”、“仙人”、“金鸡”都在黄山聚会了。我们一齐的把这有趣的石名读一读吧!

三、品读探“奇”

师:课文介绍了很多奇石,先让我们来看看第一块奇石“猴子观海”(点出“猴子观海”图),哪块石头像猴子?(指名学生上台指出)同学们看图,你觉得猴子在干什么?

生甲:猴子在看海。

生乙:猴子蹲在山上看海。

生丙:猴子蹲在山上一动不动地看着翻滚的云海。

……

师:课文是怎样写这块石头的呢?(学生找出相关句子,读读,教师点出课件出示句子: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课文这几句话,写得怎么样?小组讨论一下。

生:(朗读、小组内交流)

生甲:这几句话比刚才我们的写得好,写得更具体了。

生乙:我们组认为,这几句话把怎样的“猴子”,在哪儿,干什么都写得很具体。

生丙:我们组认为,这几句话把石头写活了。

师:对!作者通过观察,抓住了石猴的动作,通过想象寥寥几句,就把石头写活了。我把这几名话读一读你们觉得这块石头怎么样?(范读)生甲:我觉得这块石头很奇特。

生乙:我觉得这块石头很有趣。

生丙:我觉得这块石头真可爱!

师:正如你们所说的,这块石头的确奇特、有趣,甚至是可爱,用你们的朗读来表现一下,好吗?

生:(练读)

师:(指一名学生读)

你觉得刚才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生甲:他把“一动不动”读得很轻,这样读很好。

生乙:他把“有趣”读得很重,突出了这块石头的奇怪。

师:你也能读一读吗?

生:(读课文)

师:谁有信心比她读得更好。(指名举手学生)

师:你读得很棒,勇气也可嘉。愿意读的同学一齐把这段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猴子观海”有趣,“仙人指路”也很有趣。

(点击课件,投影出示“仙人指路”图及相关文字:远远望去,它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出手臂指向前方。)

自由读这几句话,谁来学做一下这块石头的样子。

生:(自由读,学做仙人指路样)

师:谁愿意到讲台前学做一下。(指一名学生模仿)

同学们假如你在黄山游玩,山路一转,突然看到远处高高的山峰上有一块这样的石头,你会觉得怎样?

生甲:真是太神奇了。

生乙:我想走上前去看个究竟。

……

师:请同学们表演读这几句话。

生:(表演读)

师:(指名其中一位较活跃学生)请问仙人,去“猴子观海”的路怎么走?

生:(犹豫了一下)噢,一直往前走,再右转就到了。

师:谢谢!同学们,假如你是山中的仙人,你会对游客说些什么话?

生甲:欢迎你,远方的朋友。

生乙:欢迎你们来黄山玩,在看奇石时,你可要注意安全噢!那边还有许多奇石,我带你们去。

师:谢谢各位小仙人。在黄山,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块酷似猴子观海的石头,高高的山峰上有一位仙人在指路。这一切是多么的有趣!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把这一段话读一读。

生:(齐读课文)

四、观图联想,写“奇”

师:作者经过观察,抓住黄山石的样子,展开合理的想象,通过打比方,把静止的石头写活了,写具体了。(点击课件,投出“仙桃石”、“金鸡叫天都”图片)下面我运用这种方法,选择大屏幕上的其中一块石头,抓住它的样子,写几句话。

生:(观看图片,写话)

师:(小组间巡视,个别指导)

生甲:“仙桃石”像一个大桃子,馋得我都流出了口水,如果它是真的话,我一定把它给吃了。

生乙:“仙桃石”也非常有趣,大概是孙悟空偷仙桃时不小心掉到黄山上的大圆盘上。

生丙:“金鸡叫天都”就像一只金色的公鸡,站在山峰上对着天都峰不停啼叫:“天亮了,天亮了……”

……

师:写得不错,你们也会展开想象写石头了。课文是怎样写这两块石头的呢?请你们闭上眼睛。(师配乐朗读课文第3段)

你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生甲: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大仙桃,可我上前一咬,它却是一块石头。

生乙:我好像看到一只雄难鸡,它全身镶满了金子,在阳光下,金光闪闪,美丽极了!

……

师:听了课文里的描述,我想信,你们再写石头,能写得更生动,更具体了。

五、读画诵说,赞“奇”

师:能让你们产生如此丰富想象的是作者笔下的“仙桃石”和“金鸡叫天都”,可见黄山奇石是多么不同寻常,多么神奇。来让我们一起认认真真读这段话,如果你朗读比较好,就用感情朗读,读出它们的神奇;

如果你画画比较好,就用简笔画画出它们的神奇;

如果你记性比较好,就用书上的句子加上你自己的话说出它们的神奇。

生:(各自根据自己的特点、喜好准备。)

师:(组间巡视,个别指导)

生:(通过朗读,简笔画,口述介绍奇石等形式,表现了黄山石的奇,赞美了黄山景的美。)

师:看了,听了你们表现,让我们真真切切地理解了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的一句话:(大屏幕点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确如此,你们有机会的话随父母去黄山游玩一下。

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以“奇”见长,在教学“猴子观海”时,组织学生看图学文后,请他们说说对这块石头的印象,然后着手进行朗读指导。本以为学生说的除了“奇怪”、“特别”以外,没有其他不同的感觉。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想不到有许多学生道出“可爱”之感。心理学家卢梭说过“儿童有他们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新课

标也指出: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的体验。于是,我就让他们怀着这块石头的“可爱”之情,指导学生读出它们的神奇。学生朗读水到渠成,真真切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