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20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题:2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C卷

陕西省2020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题:2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3题;共46分)

1. (2分)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提高92%,并把更多低收入人口纳入扶贫范围。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看是因为()

A . 促进社会公平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B . 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国家财政的应尽之责

C . 解决好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

D .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

2. (2分) (2016高三上·宜昌期中) 问候语的变化: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你吃了吗”;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下了吗”“发了吗”等;21世纪初是“买房了吗”“炒股了吗”等;现在是“你好”“买车了吗”“你旅游吗”等。上述问候语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 . 我国人民生活已经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B . 我国已经基本实现现代化,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C . 我国已经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D . 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

3. (2分) (2017高三上·牡丹江期末) 在《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年度GDP增长目标中,2015年设定的是7%;2016年设定为6.5%~7%。2017年设定在6.5%。近年来我国GDP目标在合理下调的用意是()

①既着眼于保障和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又要适应经济新常态的现状

②既衔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又考虑推进经济结构性调整的需要

③既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又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

④既要运用法律手段又要运用经济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4. (2分) (2017高一上·栖霞期中) 2017年10月l8日,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号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下列属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的是()

①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同步富裕

②打好脱贫攻坚战,基本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③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④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5. (2分)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大精准脱贫力度,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 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深入开展脱贫攻坚战()

①是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提高效率的保障

②需要构建相关的体制机制,实施精准扶贫

③需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④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任务

A . ①②

B . ①③

D . ③④

6. (2分) (2017高三上·雅安月考) 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现行标准下的6000万贫困人口脱贫,比联合国制定的减贫时间表提前了10年。下列选项有利于我国扶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是()

①国家应对贫困家庭进行大规模的信贷支持

②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消除人们收入差距

③发挥市场作用,提高效率,增加物质财富

④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引导社会资金流向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7. (2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到2012年,珠三角地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初步形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实力、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区域城乡差距明显缩小。这表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①要全面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②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③要建立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基本消除绝对贫困

④要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8. (2分) (2018高一上·营口期中)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但贫困问题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握时间节点,努力补齐短板,确保贫困人口到

2020年如期脱贫。因此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

①收入分配差距基本消除

②贫困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

③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④经济发展平衡性明显增强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9. (2分) (2020高一下·泸县月考) 国土资源部、农业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在已有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工作的基础上,将城镇周边、交通沿线等现有易被占用的优质耕地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

此举可能带来的经济影响有()

①给城市扩张划出了边界,从长远看,有可能阻碍城市发展

②不断完善我国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

③有利于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解决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④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利于城市集约型、内涵式发展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④

10. (2分) (2017高一上·汕头期末)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三农”工作既有诸多有利条件,又面临各种难题。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

A . 大力发展传统种植业

B . 扩大粮食生产规模

C .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D . 增加农业直接补贴

11. (2分) (2017高一上·华安期末) 在率先进入全面小康和建成富裕型小康社会进程中,江苏省各地区大致分为三个梯队,即在2005年,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和南京率先进入全面小康;扬州、泰州、盐城、徐州、连云港和南通在2015年前进入;淮安和宿迁在2020年前后实现全面小康。这体现了()

A . 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与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

B . 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C . 实现全面小康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

D . 共同富裕贯穿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过程中

12. (2分) (2017高二下·宜昌期中)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主要议程是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认为,到二〇二〇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结合材料回答题。

(1)

下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

②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④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2)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我国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如今距离这一目标的实现仅剩3年。实现这一目标根本要求()

A . 政府主导就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B .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

C . 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D . 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并轨,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体系

13. (2分)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经历了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发展的过程。总体小康的特点有()

①低水平的②不全面的③发展很不平衡的④国家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14. (2分) (2017高三上·镇赉模拟) 2015年全国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数据表(2016年5月国家统计局发布)如下所示:

上表蕴含的经济信息告诉我们()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②实现社会公平须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③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应消除不同地区间的差距④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15. (2分) (2017高一上·西城期末)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我国确定的脱贫目标是确保到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_______社会。()

A . 2020 全面小康

B . 2020 总体小康

C . 2049 全面小康

D . 2049 总体小康

16. (2分) (2017高一上·吉林期末)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这两句通俗的说法都在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

A . 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B . 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C .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D . 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7. (2分) (2017高二下·张家口期末) 党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入户,并与城镇居民有同等权利与义务,实施居住证制度。这一举措()

①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③符合全面建成小康的要求

④有利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社会公平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18. (2分)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展顺利,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2000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6280元和2253元,2012年上述两个数据分别为21986元和7019元。由此看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下列对全面小康社会认识正确的是()

①是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的最后一个目标

②要求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人民生活同步富裕

③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④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19. (2分)目前我国已经实现总体小康,正在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十二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据此回答问题。()(1)

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之间的联系表现在

A . 全面小康是实现总体小康的基础

B . 总体小康是实现全面小康的过渡期

C . 总体小康偏重生存资料消费

D . 全面小康偏重精神消费

(2)

下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温饱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追求的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活的共同发展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体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原则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裕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20. (2分)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里的“全面建设”是强调()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

②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平衡发展、同步发展

③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④增强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①③

21. (2分) (2016高一下·南阳期末)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城市是我国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这个“火车头”。推动城镇化建设()

①是消除城乡差别的根本措施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动力

③可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④为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合理空间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22. (2分)某镇政府在“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口号的引导下,提出建设全市“第一个别墅式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所有村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积极实现跨越式发展。该镇政府的做法()

①曲解了小康社会的本质

②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

③未认识到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④追求速度和效益的统一,符合科学发展观

A . ②③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①③

23. (2分) (2017高三上·兴化月考) 在率先进入全面小康和建成富裕型小康社会进程中,江苏省各地区大致分为三个梯队,即到2005年左右,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和南京率先进入全面小康;扬州、泰州、盐城、徐州、连云港和南通在2015年前进入;淮安和宿迁在2020年前后实现全面小康。这体现了()

A . 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与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

B . 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C . 实现全面小康还需要统筹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D .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23题;共46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2-2、

13-1、

14-1、

15-1、16-1、17-1、18-1、19-1、19-2、20-1、21-1、22-1、23-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