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教案

最新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教案
最新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教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请大家回答图中的数字有哪些,总和是多少?

请大家讨论一下,刚才的图片里,呈现数字的图形都是什么形状

四、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特点

岁的幼儿。主要以无意注意为主,刺激物的物理特性,比如鲜艳的颜色、强烈的声音、生动的形象等都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

所以,小班幼儿在上课时特别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影响,

持注意力。小班幼儿注意稳定性还很低,小班幼儿注意的分配和

学前儿童发展评价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发展评价 1.第3 题 采用指数法测量学前儿童的“智力年龄” ,智力年龄的英文简称是()。 A.EQ B.CQ C.QQ D.IQ 标准答案:D 2.第4 题 ()思维是在直觉行动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A.抽象逻辑 B.具体逻辑 C.抽象形象 D. 具体形象 标准答案:D 3.第5 题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推荐的BMI超重和肥胖标准中的BMI值是按()的所得。 A.体重/身高 B.体重/身高的平方 C.体重的平方/身高 D.体重的平方/身高的平方标准答案:B 4.第16 题 采用中位数百分比法对儿童群体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评价,IIo 营养不良是指()A. 参考标准体重中位数的75%-90% B. 参考标准体重中位数的60%-75% C.参考标准体重中位数的50沧60% D.参考标准体重中位数的50%以下标准答案:B 5.第18 题 ()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学前儿童发展评价基础原则。 A.以人为本 B.以师为本 C.教师学生双主体 D.以管理者为本标准答案:A 6.第20 题 一般来说,儿童身高、体重数值在中位数()个标准差范围以内均为正常。 A. ±1 B. ±2 C. ±3 D. ±4 标准答案:B 7.第43 题 一天当中人的身高会发生变化,我们一般选择在()左右测量身高。 A.上午8点 B.上午10点 C.中午12点 D.下午2点 标准答案:B 8.第44 题 学前儿童在注意分配时,能将注意同时指向3-4种对象上,可判定为()。 A.A级 B.B 级 C.C 级 D.D 级 标准答案:A 9.第45 题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推荐的BMI超重和肥胖标准认为8岁男孩BMI在()以上属于超重。

第三章 学前儿童健康评价

第三章学前儿童身心健康评价

第一节学前儿童身体健康评价

一、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评价指标 (一)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 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是指身体及其各部分在形态上可测出的各种量度(包括长、宽、围度和重量等)。 最重要和常用的形态指标为身高和体重。 此外,代表长度的还有坐高、手长、足长、上肢长、下肢长;代表横径的有肩宽、骨盆宽、胸廓横径、胸廓前后径;代表周径的有头围、胸围、上臂围、大腿围、小腿围;代表营养状况的有皮褶厚度等。

(二)生长发育的生理功能指标?生理功能指标:指身体各系统、各器官在生理功能上可测出的各种量度。 ?常用的生理功能指标主要有:骨骼肌肉指标(包括握力和背肌力等)、呼吸功能指标(包括肺活量、肺通气量等)、心血管功能指标(包括心率、血压和脉搏等)、生化指标(包括血钙、血红蛋白、铁和其他微量元素的含量等)及内分泌指标等。

二、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评价标准(重点)?生长发育评价标准是评价个体或集体儿童生长发 育状况的统一尺度。 ?它是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搜集大量的儿童集体生 长发育正常值,用统计学方法,按性别、年龄计 算出各种指标的均值、标准差、标准误、百分位数、回归系数等,并根据这些统计数据做出发育图、表。这些资料称为该地区近几年内儿童生长 发育评价标准。

?由于儿童生长发育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进行的,因而评价儿童生长发育的标准是相对的、暂时的,只能在一定地区和一定时间内使用。故在制定和使用“标准”时要特别注意“标准”的时间性、地区性和调查对象的代表性。 ?鉴于近百年来世界上很多地区儿童的生长发育均出现了生长速度逐年加快、发育和成熟提前,每10年左右就有显著差异,因而生长发育标准应每5-10年修订一次。

个性发展教案复习进程

个性发展教案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实施步骤及时间分配) 步骤1:导入新课(10分钟) 回忆上一节课内容 在童年、青少年甚至成人的身上,我们往往可以看到幼儿期的生活在人身上留下的痕迹。如有个二年级的小女孩,为了让许多小朋友跟她玩,就买了一些小玩具,并告诉周围的人,谁跟她玩就可以玩这些玩具。从她妈妈那儿得知,用玩具等新鲜物品来作为结交伙伴的手段在她上幼儿园时就有。因为这个女孩长

得非常矮小,在班里的玩伴较少,为了和别人有更多的机会玩,她就经常从家里拿些好的玩具,去贿赂那些在班里较有地位的孩子……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性格类型测试 步骤2:教学内容(100分钟) 一、个性形成的开始 (一)个性的概念 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人与人之间个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和言行举止中。要了解一个人的个性,主要看他的言行表现,而在言语和行为两者中,行为表现更能反映一个人真实的个性。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 1.个性的独特性 个性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特点,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但个性的独特性并不排斥在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性。每个人的个性是不同于他人的,而对于同一个民族、同一性别、同一个年龄段的人来说,个性中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背景中的人,心理都有一些比较普遍的特点。因此,个性是独特性和共同性的统一。 2.个性的整体性 个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是由各个密切联系的成分所构成的多层次、多水平的统一体。在这个整体中,各个成分相互作业、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使每个人行为的各方面都体现出统一的特征。 3.个性的稳定性 个性具有稳定性的特点。个人的偶然的行为不能代表他真正的个性,只有比较稳定的、在行为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才能代表一个人的个性。个性是相对稳定的,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现实生活是非常复杂的,

学前儿童发展评价-重点复习资料

单选、多选 学前儿童在注意分配时,能将注意同时指向3-4种对象上,可判定为()。A.A级B.B 级C.C级D.D级***标准答案:A ()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学前儿童发展评价基础原则。A.以人为本B.以师为本C.教师学生双主体D.以管理者为本***标准答案:A “让我们激活差异并且为差异正名吧!”是( )的名言,强调教育中个体之间的差异应受到重视。A.利奥塔B.德勒兹C.皮亚杰D.卢梭***标准答案:A 幼儿思维的特点是()。A.具体B.抽象C.不清晰D.混乱***标准答案:A 学前儿童记忆力的评价标准包括()。A.有意性B.持久性C.精确性D.理解性***标准答案:A|B|C 学前儿童个体发展评价中可以使用的问卷形式包括()。A.直接向幼儿进行问卷调查B.向幼儿发放问卷,委托家长帮助完成C.向了解该幼儿的成人进行问卷调查D.由幼儿园教师根据日常观察,完成问卷填写***标准答案:A|B|C 以下属于异质教育观的观点是:()。A.尊重差异B.尊重个性C.自由教育D.同质的平等***标准答案:A|B|C ()属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观。A.评价多元化B.评价情境化C.评价差异性D.评价标准化***标准答案:A|B|C 以下属于学前儿童发展评价类型的是: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发展性评价***标准答案:A|B|C 以下属于学前儿童生理发展评价范畴的是()。A.生长发育B.体质C.动作D.自护力***标准答案:A|B|C|D 以下哪些属于幼儿教育过程的要素?A.产出B.目标C.投入D.过程***标准答案:A|B|C|D 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高级情感包括()等内容。A.同情心B.责任感C.理智感D.美感***标准答案:A|B|C|D ()适宜于对学前儿童的人际交往技能进行观察。A.自选活动时 B.来园和离园时C.自由活动时D.有客人来访时***标准答案:A|B|C|D 主体评价模式的特征包括()。A.教育性B.多元性C.开放性D.民主性***标准答案:A|B|C|D 以下属于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强调和推崇的是()。A.多元B.批判C.平等D.创造

个性发展教案.doc

「次课教学整体设计 2、掌握幼儿性格发展的年龄特点以及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特征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性格、气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幼儿个性发展特点 教学设计: ?授课思路简述:(围绕所选用教学方法分条编写授课步骤,要涵盖课前准备、课程导入、师生活动安排、任务训练、实践教学环节安排、教学效果检测等主要环节。) 课前准备:问题准备、资料收集、教具制作 课程导入: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讨论:“3岁看大,7岁看老”,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师生活动安排:讲述个性的内涵、个性的分类,幼儿个性特点及发展规律以及幼儿电热社会性行为 任务训练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课堂发言,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效果检测: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对提出的疑问的同学进行答疑。

?课堂训练内容安排: 1.测试:性格类型测试 2.学生讨论、分析案例,了解幼儿的社会行为发展 3.“3岁看大,7岁看老”,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课后作业与思考题:(根据课程内容适当设计巩固性作业、项目式作业、预习性作业、推荐参考书及网站) 作业: 教学后记: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实施步骤及时间分配) 步骤1:导入新课(10分钟) P1忆上一节课内容 在童年、青少年甚至成人的身上,我们往往可以看到幼儿期的生活在人身上留下的痕迹。如有个二年级的小女孩,为了让许多小朋友跟她玩,就买了一些小玩具,并告诉周围的人,谁跟她玩就可以玩这些玩具。从她妈妈那儿得知,用玩具等新鲜物品来作为结交伙伴的手段在她上幼儿园时就有。因为这个女孩长得非常矮小,在班里的玩伴较少,为了和别人有更多的机会玩,她就经常从家里拿些好的玩具,去贿赂那些在班里较有地位的孩子……俗话说“3 岁看大,7岁看老”,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性格类型测试步骤2:教学内容(100分钟) 一、个性形成的开始 (一)个性的概念 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人与人之间个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和言行举止中C要了解一个人的个性,主要看他的言行表现,而在言语和行为两者中,行为表现更能反映一个人真实的个性。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 1.个性的独特性 个性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特点,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但个性的独特性并不排斥在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性。每个人的个性是不同于他人的,而对于同一?个民族、同一性别、同一个年龄段的人来说,个性中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背景中的人,心理都有一些比较普遍的特点。因此,个性是独特性和共同性的统一。 2.个性的整体性 个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是山各个密切联系的成分所构成的多层次、多水平的统一体。在这个整体中,各个成分相互作业、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使每个人行为的各方面都体现出统一的特征。 3.个性的稳定性 个性具有稳定性的特点。个人的偶然的行为不能代表他真正的个性,只有比较稳定的、在行为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才能代表一?个人的个性。个性是相对稳定的, 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现实生活是非常复杂的,现实生活的多样性和多变性带来了个性的可变性。因此,个性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 4.个性的社会性 在人的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中,个性的本质方面是山人的社会关系决定的。个性特征的形成,和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及其所受的教育密切相关。个性具有社会性,但个性的形成离不开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给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社会因素使这一可能变成现实。因此,个性是社会性和生物性的统一。

学前儿童发展评价与衡量 重点复习资料

实用文档 单选、多选 学前儿童在注意分配时,能将注意同时指向3-4种对象上,可判定为()。A.A级B.B级C.C 级D.D级***标准答案:A ()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学前儿童发展评价基础原则。A.以人为本B.以师为本C.教师学生双主体D.以管理者为本***标准答案:A “让我们激活差异并且为差异正名吧!”是( )的名言,强调教育中个体之间的差异应受到重视。A.利奥塔B.德勒兹C.皮亚杰D.卢梭***标准答案:A 幼儿思维的特点是()。A.具体B.抽象C.不清晰D.混乱***标准答案:A 学前儿童记忆力的评价标准包括()。A.有意性B.持久性C.精确性D.理解性***标准答案:A|B|C 学前儿童个体发展评价中可以使用的问卷形式包括()。A.直接向幼儿进行问卷调查B.向幼儿发放问卷,委托家长帮助完成C.向了解该幼儿的成人进行问卷调查D.由幼儿园教师根据日常观察,完成问卷填写***标准答案:A|B|C 以下属于异质教育观的观点是:()。A.尊重差异B.尊重个性C.自由教育D.同质的平 等***标准答案:A|B|C ()属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观。A.评价多元化B.评价情境化C.评价差异性D.评价标准化***标准答案:A|B|C 以下属于学前儿童发展评价类型的是: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发展性评价***标准答案:A|B|C 以下属于学前儿童生理发展评价范畴的是()。A.生长发育B.体质C.动作D.自护力***标准答案:A|B|C|D 以下哪些属于幼儿教育过程的要素?A.产出B.目标C.投入D.过程***标准答案:A|B|C|D 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高级情感包括()等内容。A.同情心B.责任感C.理智感D.美感***标 准答案:A|B|C|D ()适宜于对学前儿童的人际交往技能进行观察。A.自选活动时B.来园和离园时C.自由活动时D.有客人来访时***标准答案:A|B|C|D 主体评价模式的特征包括()。A.教育性B.多元性C.开放性D.民主性***标准答案:A|B|C|D 以下属于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强调和推崇的是()。A.多元B.批判C.平等D.创 实用文档 造***标准答案:A|B|C|D 学前儿童期是口头言语的迅速发展期,口头言语的水平主要通过()来表现。A.语音B.词汇C.记法结构D.表达能力***标准答案:A|B|C|D 以下属于观察法的是()。A.日记描述B.轶事记录C.行为检核D.事件抽样***标准答案: A|B|C|D 以下属于儿童群体生长发育状况评价主要方法的有()。A.标准差法B.Z评分法C.百分位 数法D.中位数百分比法***标准答案:A|B|C|D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评价标准包括()。A.有意性B.顺序性C.细致性D.理解性***标准答案:A|B|C|D 问卷常用题型包括()。A.评分式B.自由简答式C.选择式D.是非式***标准答案:A|B|C|D 幼儿健康发展的评价方法包括()。A.测量法B.观察法C.问卷调查法D.访谈法***标准答案:A|B|C|D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教案

课时教案 编号:第10号 课时安排: 2 学时教学课型:理论课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1) 教学目的要求(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次): 1.能做出本节思维导图并讲解; 2.能说出自我意识的结构; 3.体验合作、探索、表达、欣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自我意识的结构 教学方式、手段、媒介: 教学方式:讨论法、讲授法、探究性学习。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科书,投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气质的概念、分类和拟合度教育 二、案例导入: 苏格拉底、雅典神谕、狮身人面像 三、学习新知: (一)自我意识概述 1.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意识是个性社会化的结果。它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性发展水平的标志。成熟的自我意识变现在三个层次,即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2.自我意识的结构 自我认识(认识成分):人对自身特点、特征的认识;自我认识包括自我观察、分析和评价。 自我体验(情绪成分):人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对自己产生的情绪体验;基础是自我评价。 自我调控(意志成分):人对自己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控制和调节。 (二)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1.婴儿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

2.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1)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 (2)幼儿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 (3)幼儿自我控制的发展特点 我国心理工作者研究了自我控制发展各个时期的年龄特征,普遍认为学前儿童自我控制开始发生的年龄转变期为4—5岁,自我控制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坚持性和自制力上。4岁之前,幼儿的自控能力普遍较弱,自我控制水平也是非常低的,他们的行为主要受成人的控制。随着年龄增长,幼儿的自我控制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三)促进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策略 1.在自我评价中树立信息 ① 多给儿童具体而真诚的赞美 ② 多给儿童公正而客观的评价 ③ 多给儿童提供更多的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机会 2.在自我体验中享受成功的快乐 ① 鼓励幼儿的自主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② 创设表现机会,获得成就感 3.在交往中增进自我调节能力 ① 提高同伴交往的质量,在日常生活中增强自我约束力 ② 通过游戏等活动提高儿童自控能力的水平 四、学习资料:中国慕课、课本中的资源 五、辅导答疑 六、课后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授了自我意识的概念、层次和结构,阐述了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在日后工作中运用这些规律和特点,塑造和形成学前儿童良好和正确的自我意识。

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及培养教案

公 开 课 教 案 授课课题:第二节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及培养(第一课时)授课班级:14秋学前教育2班 授课时间:2015年4月24日,周五第二节 授课科目:幼儿心理学

第二节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及培养(第一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气质的概念;理解气质类型的各种学说;掌握气质类型的主要特征;能正确看待人的不同气质类型对人的影响。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学习气质判别气质类型的兴趣;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因材施教”。 3、行为目标:通过学习能在教学实践中按幼儿不同气质类型,“因人施教” 教学重点:1、掌握气质类型概念 2、掌握气质类型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气质类型的特征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提出一个问题情景,请同学们假设如果当时是你,你会怎么做?为什么大家会有不一样的做法?从而引出“气质”概念。 问题情景: 电影演出开始后,电影院门前聚集了4个迟到的观众。他们被检票员员拦在门外,不让进去,理由是为了不影响其他观众的观看,只能在幕间休息的时候才能进去。

假设如果当时是你,你会怎么做? 为什么大家会有不一样的做法? 教师概述:的确,我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为人处事表现出不同的做法,有的心急,有的性子慢,有的娇柔有的强悍风行…。这就是气质类型的区别,那么什么是气质呢?? 【新课部分】 一、气质的概述: (一)气质定义: 气质是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特征。 气质相当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脾气、秉性或性情。 定义分析 动力特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举例分析: 速度(如知觉的速度、思维敏捷性) 强度(情绪的强弱、意志努力程度) 稳定性(注意集中时间的长短) 倾向性(外部事物、部事物) 稳定性:先天遗传而来,很难改变。 (二)气质类型学说 1、体液说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利特认为人类气质有四种基本类型,分别是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

第四章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第四章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1.儿童最早出现的注意属于() A.选择性注意 B.定向性注意 C.有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2.3岁前儿童的注意基本上都属于( )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选择性注意 D.定向性注意 3.以下对婴儿注意偏好描述错误的是( ) A.偏好简单的刺激物 B.偏好曲线 C.偏好对称的刺激物 D.偏好集中的刺激物 4.3~6岁儿童注意的特点是() A. 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逐渐发 B. 有意注意占优势,无意注意逐渐发展 C.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都没什么发展 D.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同步发展5.学前儿童在游戏活动中,能逐渐与别人联系、合作活动,这说明他们的注意的( ) A.选择性增强 B.范围扩大 C.稳定性提高 D.分配提高 6.在1/20秒时间内,幼儿能注意到相互之间没有联系的黑点数是()A.1~2个 B.2~4个 C.4~6个 D.6~8个 7.幼儿正在教室里画画,教室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探头去看,或侧耳倾听。这种现象属于( )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广度 D.注意的分散8.幼儿园老师上音乐课时,一边弹琴,一边组织孩子们按音乐节奏做各种动作。老师的这种注意的品质是( )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9.幼儿开始学跳舞时,注意了脚的动作,手就一动不动;注意了手的动作,脚步又乱了,这说明儿童注意的() A.稳定性比较差 B.范围比较小 C. 分配能力较差 D.转移能力有限 二、解释概念或术语题 1.注意

2.选择性注意 3.无意注意 4.有意注意 三、简答题 1.幼儿有意注意发展的特征是什么?2.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趋势?

(完整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2-精心整理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2 首页 注: 1、授课顺序:指《授课计划》中顺序次数 2、讲授课题:章/ 节题目,或实践教学课题等名称 【教学主要内容】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理论流派 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理论流派 2、熟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理论流派 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案、黑板、粉笔等 教学后记】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 2 次课讲稿 【复习旧课】 一、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的实质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年龄特征,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不同儿童的个别差异。 三、学习这门学科的意义:1、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2、为一切从事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的工作者提供理论支撑 【引入新课及讲授新课】 一、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理论流派: (一)成熟学说 格塞尔(Gesell, A. , 1880-1961 )是成熟理论的代表人物。他研究的兴趣集中于生理成熟、成长和心理发展的同步关系。 格塞尔本人很少费神去注意其他人的观点,而是醉心于自己的研究。他的著作大部分是介绍自己的研究材料。其中最著名的研究是对同卵双胞胎的对照性研究。他曾将一对同卵双胞胎的孩子作为被试,在不同的成熟期训练他们走路、攀登、滑旱冰等动作。研究结果表明,在儿童没有达到明显的成熟准备之前,经验的训练是收效甚微的。即使在最初的训练中取得了一点成绩,也同样没有多大价值。到了一定的成熟准备期,从未接受过这种行动训练的孩子,只要略加训练就可以迎头赶上。格塞尔还认为,儿童的兴趣和活动是在逐渐扩大的,起初只是身体的自我活动,以后涉及社会环境。 双生子实验(P10)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A·Gesell )的双生子爬梯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其中一个双生子从48 周起每天作10 分钟爬梯训练,连续6 周。到第52 周,他能熟练地爬上5 级楼梯。在此期间,另一个双生子不做爬梯训练,而是从53 周才开始进行爬梯训练。两周以后,第二个双生子不用旁人帮助,就可以爬到楼梯顶端。 这个实验说明了生理成熟在儿童心理发展中有什么作用?分析要点:若在某种生理结构和机能达到一定成熟时,适时地给予适当的刺激,就会使相应的心理活动有效的出现或发展。如果机体尚未成熟,那么即使给予某种刺激,也难以取得预期的结果。 【观点辨析】你认为以下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1.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说明遗传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2.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都上中班了,老师应该教他多识字,多做数学题。” 实验说明的问题揭示了儿童发展的原则:发展方向、相互交织、机能不对称、个体成熟的原则、自我调节的原则。 实验说明的育儿观念:遵循儿童的成长规律。 (二)精神分析学说: 精神分析学派简述 1、精神三种层次理论 包括意识,下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 人的心理活动有些是能够被自己觉察到的,只要我们集中注意力,就会发觉内心不断有一个个观念、意

华师在线《学前儿童发展评价》在线作业答案

1.第1 题采用指数法测量学前儿童的“智力年龄”,智力年龄的英文简称是()。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 2.0 此题得分: 2.0 2.第2 题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推荐的超重和肥胖标准认为8 岁男孩在()以上属于超重。 A.16 B.17.4 C.18.1 D.18.9 您的答 案:C 题目分 数: 2.0 此题得 2.0 分: 3.第3 题 一般来说,儿童身高、体重数值在中位数()个标准差范围以内均为正常。 A. ±1 B. ±2 C. ±3 D. ±4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 2.0 此题得分: 2.0 4.第4 题 对儿5 岁以下儿童群体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评价,多采用()。 A. 中位数法

B. 百分位数法 C. 标准差法评分法您的答案: D 题目分数: 2.0 此题得分: 2.0 5.第5 题幼儿思维的特点是( A. 具体 B. 抽象 C. 不清晰 D. 混乱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 2.0 此题得分: 2.0 6.第16 题 美国研究者()选择幼儿争执行为事件为观察目标,在幼儿自由活动时间内观察自发的争执事件。 A. 杜威 B. 达维 C. 布鲁纳 D. 克林斯您的答案: B 题目分数: 2.0 此题得分: 2.0 7.第17 题 强的人有强烈的上进心和好胜心,能检点自己的言行。 A. 好奇心 B. 自信心 C. 自尊心 D. 耐心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 2.0 此题得分: 2.0 8.第18 题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推荐的超重和肥胖标准中的值是按()的所得。 A. 体重/身高 B. 体重/身高的平方 C. 体重的平方/身高 D. 体重的平方/身高的平方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 2.0 此题得分: 2.0 9.第19 题儿童群体生长发育状况评价方法中的Z 评分法即()。 A. 标准差法B .百分位数法C .标准差评分法D .中位数百分比法您的答案: C 题目分数: 2.0 此题得分: 2.0 10.第22 题用于判断儿童个体生长发育水平的指数在间可以判定为()。 15-13之 A. 优良 B. 正常 C. 消瘦 D .营养不良您的答案: C 题目分数: 2.0 此题得分: 2.0 11.第6 题 以下属于学前儿童发展评价类型的是: A. 诊断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终结性评价 D. 发展性评价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 3.0 此题得分:0.0

学前儿童发展复习备考资料

学前儿童发展》复习备考资料 课程代码:12340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导论 1、广义的“学前儿童”是指从出生到小学之前(0-6 岁)或从受精卵开始到上小学之前的儿童。狭义的“学前儿童”是指从进入幼儿园开始到上小学之前(3-6 岁)的儿童。一般将正式进入小学学习阶段之前的儿童统称为学前儿童。 2、发展指的是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上所发生的系统的(整体)、有规律的(有序)、持续性(时间上的延续)的变化。 3、学前儿童发展的研究目标是描述学前儿童发展的特征和规律、解释学前儿童发展变化的机制、优化学前儿童的发展。 4、学前儿童发展的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学前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学前儿童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 5、学习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 (1)理论价值:充实和丰富人类发展科学的理论体系; (2)实践意义:为学前儿童教育提供依据,为学前儿童的卫生保健工作提供相关的学科知识,为涉及儿童的其他工作领域提供知识指导和智力支持。 6、学前儿童发展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生物性(先天遗传)与社会性(后天教养);主动(积极参与者)与被动(被动接受者);连续性和阶段性;普遍性和差异性。 7、学前儿童发展的共同规律和趋势:(简答) (1)从简单到复杂; (2)从具体到抽象; (3)从被动到主动; (4)从零乱到成体系; 8、通常认为,2-3 岁是儿童口语学习的关键期,4岁是儿童图形知觉发展的关键期,5 岁左右是儿童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5-6 岁是儿童掌握词汇最快的关键期。 9、研究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原则:(重点)(选择) 客观性原则(充分考虑儿童生活的客观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以充足的客观事实为依据,避免主观性);

周盼盼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教案

第十章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 第一节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一、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 情绪直接指导着学前儿童的行为。 愉快的情绪往往使他们愿意学习,不愉快则导致各种消极行为。 到学前晚期,情绪对行为的动机作用仍然相当明显。 【补充】动机是一种心理倾向性,踢易拉罐的孩子 二、情绪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 情绪随认知的发展而分化。情绪对认知的发展起着激发、促进或抑制、延缓的作用。学前儿童认识过程的很大特点是“无意性”,无意性更多地受情绪的左右。 情绪对识记和保持的作用。美感情调色彩VS恶感情调色彩的词不同的识记和保持效果。 情绪态度对幼儿语言发展有重要影响。 ?幼儿最初的话语大多是表示情感和愿望的; ?用情绪激动法可以促进儿童掌握某些难以掌握的词。 ?儿童为了强调某一事物,甚至改变词序。 【自学】孟昭兰的实验研究P287-288 孟昭兰有关婴幼儿情绪状态及其智力操作影响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情绪状态对婴幼儿智力操作有不同的影响。 ?在外界新异刺激作用下,婴幼儿的情绪可以在兴趣和恐惧之间游动。 ?愉快强度与操作效果之间呈现倒“u”字形关系。即适中的愉快情绪使智力操作达到最优,这时起核 心作用的是兴趣。 ?恐惧和痛苦的程度与操作效果之间为直线关系,即惧怕和痛苦越大,操作效果越差。 ?强烈的情绪状态或淡漠无情,都不利于儿童的智力探究,兴趣和愉快的交替,是治理活动的最佳 背景,惧怕和痛苦对儿童智力发展不利。 三、情绪对学前儿童意识发展的作用 伊扎德等研究者提出,意识的产生、发展及其复杂组织的形成是情绪的功能。可以说婴儿最初的情绪体验就是最初的意识。 四、情绪对学前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 (一)情绪的品质特征,是个性的性格特征的组成部分,当情绪和认知相互作用而形成一定倾向时,就形成了基本的个性结构,即所谓的内向和外向、主动和被动的个性等等。比如,一时的焦虑,成为焦虑状态,而经常出现稳定的焦虑状态,则形成焦虑品质。 【补充】心理咨询中的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 (二)婴儿的情绪发展影响到他早期的智力发展和个性特征的形成,甚至影响到以后乃至成人后的行为,早期的情绪损伤,则可能导致怪癖的性格和异常的行为。 五、情绪对学前儿童交往发展的作用 成人对新生儿的了解,几乎完全依靠观察婴儿的表情动作。儿童在掌握语言之前,主要以表情作为交往的工具,直到幼儿期,表情仍然是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其作用不下于语言。幼儿常常用表情代替语言来回答成人的问题,或用表情辅助自己的语言表述。

第四章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第四章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1.儿童最早出现的注意属于() A.选择性注意 B.定向性注意 C.有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2.3岁前儿童的注意基本上都属于 ( )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选择性注意 D.定向性注意 3.以下对婴儿注意偏好描述错误的是( ) A.偏好简单的刺激物 B.偏好曲线 C.偏好对称的刺激物 D.偏好集中的刺激物 4.3~6岁儿童注意的特点是() A. 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逐渐发 B. 有意注意占优势,无意注意逐渐发展 C.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都没什么发展 D.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同步发展 5.学前儿童在游戏活动中,能逐渐与别人联系、合作活动,这说明他们的注意的( ) A.选择性增强 B.范围扩大 C.稳定性提高 D.分配提高 6.在1/20秒时间内,幼儿能注意到相互之间没有联系的黑点数是( ) A.1~2个 B.2~4个 C.4~6个 D.6~8个 7.幼儿正在教室里画画,教室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探头去看,或侧耳倾听。这种现象属于( )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广度 D.注意的分散 8.幼儿园老师上音乐课时,一边弹琴,一边组织孩子们按音乐节奏做各种动作。老师的这种注意的品质是( )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 9.幼儿开始学跳舞时,注意了脚的动作,手就一动不动;注意了手的动作,脚步又乱了,这说明儿童注意的() A.稳定性比较差 B.范围比较小 C. 分配能力较差 D.转移能力有限 二、解释概念或术语题 1.注意

2.选择性注意 3.无意注意 4.有意注意 三、简答题 1.幼儿有意注意发展的特征是什么?2.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趋势? 3 、注意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学前儿童发展评价与衡量

1.第4题 ()法也可以称为活动产品分析法。 A.活动 B.作品分析 C.问卷 D.测验 标准答案:B 2.第5题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推荐的BMI超重和肥胖标准认为8岁男孩BMI在()以上属于超重。 A.16 B.17.4 C.18.1 D.18.9 标准答案:C 3.第6题 绝对评价需要在被评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标准。 A.主观 B.整体 C.客观 D.绝对 答案:C 4.第7题 一般来说,4-5岁的学前儿童能坚持注意()分钟。 A.10-15 B.15-20 C.20-25 D.20-30 标准答案:B 5.第25题 我们可以通过玩色子、数数、分析事物优缺点来促进孩子()智能的发展。 A.空间 B.语言 C.逻辑数学 D.内省 标准答案:C 6.第26题 一般来说,儿童身高、体重数值在中位数()个标准差范围以内均为正常。 A.±1 B.±2 C.±3 D.±4 标准答案:B 7.第27题 用于判断儿童个体生长发育水平的Kaup指数在15-13之间可以判定为()。 A.优良 B.正常 C.消瘦 D.营养不良 标准答案:C 8.第44题 强的人有强烈的上进心和好胜心,能检点自己的言行。 A.好奇心 B.自信心 C.自尊心 D.耐心 标准答案:C 9.第45题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推荐的BMI超重和肥胖标准中的BMI值是按()的所得。 A.体重/身高 B.体重/身高的平方 C.体重的平方/身高 D.体重的平方/身高的平方 标准答案:B 10.第46题 建构主义的提出者,最早可以追溯到瑞士的()。 A.裴斯泰洛齐 B.维果斯基 C.夸美纽斯 D.皮亚杰 标准答案:D 11.第8题 以下属于师幼关系的新观念的是: A.严加管束 B.尊重儿童 C.师幼互动 D.幼儿主体 标准答案:B|C|D 12.第9题 幼儿健康发展的评价方法包括()。 A.测量法 B.观察法 C.问卷调查法 D.访谈法 文案大全

学前儿童个性发展教案

项目十: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一、教学目的 (一)了解学前儿童个性及其构成、个性形成理论 (二)熟悉学前儿童气质的类型,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的特点和组成部分(三)掌握家庭对学前儿童性格发展的影响 (四)掌握塑造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和发展趋势 二、课时安排 3课时 三、重点难点 (一)重点 学前儿童气质的类型、家庭对学前儿童性格发展的影响 (二)难点 (五)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和发展趋势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分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案、视频 六、课程主要内容 导入:引导学生读书上案例,并思考:针对两个个性迥异的孩子,教师该怎么做才最适合他们的发展? 讨论,教师小结 任务一:个性的基础知识 一、个性的概念 (一)讲解个性的概念 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结合。 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及能力等。 二、学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一)先天气质差异(出生至1岁前) 【例】有的孩子爱哭闹,有的孩子好动,有的孩子好安静。 (二)个性特征的萌芽(1-3岁前) 孩子的各种心理过程包括想象、思维等逐渐齐全,发展迅速。 (三)个性初步形成(3-6岁) 孩子个性的完整性、稳定性、独特性及倾向性各方面都得到迅速发展,标志着儿童个性逐步形成。 三、个性形成理论 (一)重点介绍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 1.弗洛伊德——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说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所

说的“性”,英文为“Libido",指的是人们追求一切快乐的原始欲望,是人一切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 2.介绍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 (1)口唇期(0到18个月)在这一阶段口,唇,舌是动情区这一阶段容易出现依赖和攻击性。 (2)肛门期(18月到3岁)这一阶段的性感区是肛门,在这一阶段容易出现两种性格:肛门排放性性格和肛门便秘性性格 (3)性器期(3岁到6岁)其性感区在生殖器,出现了性格分化,在这一阶段容易出现恋母情节和恋父情节 (4)潜伏期(6到12岁)在这一阶段。儿童的玩伴多为同性 (5)生殖期(青春期到成长)这一阶段也叫两性期 (二)介绍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1.介绍埃里克森:爱利克·埃里克森(Erik H Erikson,190 2.06.15—1994.05.12)美国精神病学家,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他提出人格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把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指出每一阶段的特殊社会心理任务;并认为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矛盾,矛盾的顺利解决是人格健康发展的前提。2.介绍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第一阶段:信任对不信任的冲突(0~1.5岁) 解读:(1)社会性信任表现在胃口好,睡得深,大小便通畅。 (2)如果成功解决了本阶段的发展危机,儿童的人格中便形成了希望的品质,这种儿童敢于冒险,不怕挫折和失败,容易成为易于信赖和满足的人。 (3)如果危机不能成功解决,儿童的人格中便形成了恐惧的特质,这种儿童胆小懦弱,易成为不信任他人、苛刻无度的人。 第二阶段:自主对害羞、怀疑的冲突(1.5~3岁) 解释什么叫自主:一个人按自己意愿行事的能力。 解读本阶段发展重点:生理特点:支配自己的身体 心理特点:有独立自主要求 语言特点:“我”的出现 本阶段发展任务: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获得自主和自我控制感,克服羞怯感和自我疑虑。 第三阶段:主动对内疚(3~6岁) 解读:本阶段发展任务: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生理发展特点:身体活动更精细,活动扩展家庭以外 心理发展特点:口头语言发展关键期 形象思维发展最快发展时期 行动更有目的性和主动性 游戏是儿童的主打活动 3.解读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在每一个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解决了核

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教案

课时教案 编号:第8号 课时安排: 2 学时教学课型:理论课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 教学目的要求(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次): 1.能做出本节思维导图并讲解; 2.能说出气质的概念、分类; 3.能用所学知识分析气质类型并提出解决建议; 教学重点、难点: 气质的特征;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教学方式、手段、媒介: 教学方式:讨论法、讲授法、探究性学习。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科书,投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需要概念、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二、案例导入: 西游记神话故事 三、学习新知: (一)气质概述 1.气质的概念 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动力特征,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和差异的组合。 气质的特征:先天性、遗传性和稳定性。 2.气质的类型 气质分为不同的类型: (1)希波克拉底的气质分类(体液说):分类依据不科学 胆汁质 多血质 粘液质 抑郁质 (2)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 (二)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特点 1.婴儿的气质发展特点

让学生自己学习和领悟: (1)托马斯的三类型说 (2)巴斯的活动特性说 (3)布雷泽尔顿的气质三类型说 2.幼儿的气质发展特点 幼儿气质发展,表现出稳定性和可塑性两大特点: (1)稳定性 由于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动力特征,具有先天性和遗传性的特点,因此气质是个性中比较稳定的成分。 (2)可塑性 幼儿的气质具有很大的稳定性,这并不是说气质是绝对不可变的。幼儿期大脑神经系统尚未结束发育,再加上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幼儿气质的类型和行为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变或被掩蔽。 气质测评。 五、学习资料:中国慕课、课本中的资源 六、辅导答疑 七、课后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授了气质的概念、特征和分类(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了解了学前儿童气质发展的特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气质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为指导和教育气质类型不同的孩子奠定基础。

学前儿童发展评价在线作业

)选择幼儿争执行为事件为观察目标,在幼儿自由活动时间内观察 A. 杜威 B. 达维 C. 布鲁纳 D. 克林斯 您的答案: 2 .第6题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推荐的 BMI 超重和肥胖标准认为8岁男孩BMI 在( 超重。 A. 16 B. 17.4 C. 18.1 D.18.9 您的答案: 4 .第9题 标志着一个人的思想品德,是个人对待现实态度和行为方式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A. 自尊心 B. 控制力 C. 性格 D. 自信心 1.第5题 美国研究者( 自发的争执事件。 题目分数: 2.0 此题得分: 2.0 )以上属于 题目分数: 2.0 此题得分: 2.0 3 .第7题 让我们激活差异并且为差异正名吧 !'是( 应受到重视。 )的名言,强调教育中个体之间的差异 A. 利奥塔 B. 德勒兹 C. 皮亚杰 D. 卢梭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 2.0 此题得分: 2.0

您的答案: C ( )。 8 .第20题 对幼儿进行个体意志水平测验时,正确的引导行为是 A. 强迫每个孩子都要尝试 B. 孩子参不参与都不管 C. 鼓励孩子大胆尝试 题目分数: 2.0 此题得分: 2.0 5 .第10题 绝对评价需要在被评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 )标准。 A. 主观 B. 整体 C. 客观 D. 绝对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 2.0 此题得分 2.0 6 .第16题 ( A. 抽象逻辑 B. 具体逻辑 C. 抽象形象 D. 具体形象 )思维是在直觉行动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 2.0 此题得分 2.0 7?第17题 一般来说, 儿童身高、体重数值在中位数( )个标准差范围以内均为正常。 A. ± B. ± C. ±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 2.0 此题得分: 2.0

(完整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2-精心整理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2首页 1、授课顺序:指《授课计划》中顺序次数 2、讲授课题:章/节题目,或实践教学课题等名称 【教学主要内容】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理论流派 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理论流派 2、熟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理论流派 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案、黑板、粉笔等 【教学后记】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 2次课讲稿

【复习旧课】 一、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的实质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年龄特征,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不同儿童的个别差异。 三、学习这门学科的意义:1、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2、为一切从事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的工作者提供理论支撑 【引入新课及讲授新课】 一、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理论流派: (一)成熟学说 格塞尔(Gesell, A. , 1880-1961)是成熟理论的代表人物。他研究的兴趣集中于生理成熟、成长和心理发展的同步关系。 格塞尔本人很少费神去注意其他人的观点,而是醉心于自己的研究。他的著作大部分是介绍自己的研究材料。其中最著名的研究是对同卵双胞胎的对照性研究。他曾将一对同卵双胞胎的孩子作为被试,在不同的成熟期训练他们走路、攀登、滑旱冰等动作。研究结果表明,在儿童没有达到明显的成熟准备之前,经验的训练是收效甚微的。即使在最初的训练中取得了一点成绩,也同样没有多大价值。到了一定的成熟准备期,从未接受过这种行动训练的孩子,只要略加训练就可以迎头赶上。格塞尔还认为,儿童的兴趣和活动是在逐渐扩大的,起初只是身体的自我活动,以后涉及社会环境。 双生子实验(P10)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A·Gesell)的双生子爬梯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其中一个双生子从 48 周起每天作 10 分钟爬梯训练,连续 6 周。到第 52 周,他能熟练地爬上 5 级楼梯。在此期间,另一个双生子不做爬梯训练,而是从 53 周才开始进行爬梯训练。两周以后,第二个双生子不用旁人帮助,就可以爬到楼梯顶端。 这个实验说明了生理成熟在儿童心理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分析要点:若在某种生理结构和机能达到一定成熟时,适时地给予适当的刺激,就会使相应的心理活动有效的出现或发展。如果机体尚未成熟,那么即使给予某种刺激,也难以取得预期的结果。 【观点辨析】你认为以下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1.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说明遗传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2.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都上中班了,老师应该教他多识字,多做数学题。” 实验说明的问题揭示了儿童发展的原则:发展方向、相互交织、机能不对称、个体成熟的原则、自我调节的原则。 实验说明的育儿观念:遵循儿童的成长规律。 (二)精神分析学说: 精神分析学派简述 1、精神三种层次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