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代诗歌鉴赏学案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学案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学案

诗歌鉴赏学案一

命题特点

1.注重对比较阅读能力的考查。如2019年第15题,就诗歌的题咏对象侧重点的不同进行设题,考查角度较为新颖。

2.考查考生运用诗论信息分析文本的能力。

核心考点

1.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感情的体察。

2.对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

3.名篇名句的识记、理解和运用。

解题方法

1.运用多种知识储备读懂诗歌。

2.关注题目、注释和题干关键词。

3.关注作家不同风格的诗歌作品。

知识清单:

诗歌鉴赏:

形象:人、事、景、物。

意境:清幽、凄凉、雄壮、阔大、清净、悲凉、幽静、孤寂、清雅、脱俗、枯寂。

语言:

风格:淡远、清幽宁谧、清俊飘逸、沉郁顿挫、寄寓高远、典雅文丽、明白晓畅、寓闲淡于悲壮、豪放、婉约

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描写:正侧、详略、工笔白描、细节、心理、肖像、语言、行动、动静

表现手法:

行文方式:抑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层层深入、铺垫照应、首尾呼应

修辞格:比喻、比拟、对偶、双关、借代、夸张、引用、互文、顶针

非修辞格:赋比兴、象征、用典、托物言志、虚实结合、联想、想像、借古讽今、烘托、衬托、对比、委婉含蓄

思想内容:

情:喜悦、甜蜜、愉悦、淡泊、忧郁、激昂、恬淡、闲适、失望、寂寞、幽怨、壮逸、旷达、高雅、愤懑、缠绵、焦灼

志:为理想现身、不同流合污、正直向上、老当益壮、坚强不屈、为民请命、壮志未酬、淡泊名利、超然物外、高洁不俗、浩然正气

理:吊古伤今、昔盛今衰、前车之鉴

类别:写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怀古咏史诗、即时感事诗、送别诗、思妇诗考点一:诗歌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着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例如,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鉴赏诗歌时,只有了解了诗歌所塑造的形象,才能正确分析诗歌内容,深入领会其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感。因此,高考常常以“鉴赏形象”为切入点,来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所谓“鉴赏形象”,即把握形象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情感,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三类: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

考向1人物形象

[设问方式]①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主人公)形象?请加以分析。

②诗(词)中的……(人物)具有怎样的特点?请加以概括(或)分析。

③请简要概括(或分析)诗(词)中诗人(作者)的形象特点。

④某一联(或上阕、下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题技巧]①鉴赏方法

a.借助主要意象、关键词语(动词或形容词)或典故,运用想象,感知形象。

b.抓住人物描写:诗(词)中对人物的描写,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运用联想,感悟形象。

c.结合背景、注释、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迁移知识,把握形象。

②答题步骤

a.开头点出诗(词)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形式:描写了一个(形象特点)的(形象身份)形象。(这一步也可放在最后作为总括)

b.结合诗(词)内容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词)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如果诗歌

运用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对其进行分析。

c.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其中所蕴含的情感。(这一步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有些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是不需要这一步的)

典型人物形象汇总:

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游士形象。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志士形象。

3、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忠贞报国、矢志不渝的将士形象。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志士形象。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矢志报国、愤世嫉俗的志士形象。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念故乡游子形象。

8、“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驻守边塞、反对征伐的志士形象

9、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情意绵绵的书生形象诗人塑造的主人公形象:

1、英雄的形象:既可以描写客观的人物形象,又可以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美人的形象:除了指代相思恋人外,还可以是比喻,或比喻君王,或自喻。

3、游子的形象:主要是写羁旅在外的思乡之情。

4、宫女形象:表现宫女百无聊赖的生活和精神状态,突出宫人之怨。

5、隐士的形象:多描绘隐居田园的人物形象,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6、征人的形象:这类形象多在边塞诗中出现,有写得慷慨激昂的,也有写得怨恨不平的。

7、悲士形象:抒发功业难成、报国无门的感慨。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卫县道中,有怀其人[南宋]史达祖

雁足无书古塞幽,一程烟草一程愁。帽檐尘重风吹野,帐角香销月满楼。情思乱,梦魂浮。缃①裙多忆敝貂裘。官河②水静阑干暖,徙倚斜阳怨晚秋。

[注]①缃:浅黄色。②官河:运河。

上阕描写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上阕:雁足无书古塞幽,一程烟草一程愁。帽檐尘重风吹野,帐角香销月满楼。借景抒情侧面烘托了诗人的形象。

下阙:描写了一个思念家乡满怀愁绪的词人形象。

人物形象特点:上阕描写了一个因长期漂泊、思念家乡而满怀愁绪的词人形象。帽檐积满了尘土说明其漂泊之久;古塞幽远说明其离家之遥。烟草苍茫,旅程无尽,每走一程,愁绪就增添一分。大雁飞过,却没有捎来词人所期盼的家信,思念之情无以告慰;独宿客馆,彻夜难眠;满楼月色更勾起词人浓重的思乡之情。

分析:抓细节:“帽檐尘重”说明其漂泊之久。

抓景物描写:“古塞幽”指离家之远。

抓艺术手法:“一程”反复运用,言其每走一程,愁绪便增添一分。强调思乡之情的浓厚。考向2鉴赏景物形象

[设问方式]

①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

②这首诗(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

③这首诗(词)是怎样描写景物的?

④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词)。

[答题技巧]

①鉴赏方法

a.景物描摹:抓住描写景物的关键词语(如动词、形容词、表色彩的词等),将景物特点描绘出来。

b.结合表现手法:对景物形象的鉴赏往往会借助一定的表现手法,因此要将诗词内容与表现手法结合起来,不能单纯地分析。

c.结合背景(注释):有的诗词需要结合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分析,这个背景有的是考生

应知的, 有的是诗词注释中注明的。 ②答题步骤

a.抓住景物意象的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画面。

b.抓住描述意象的关键词语,把握意象的自身特征及特殊内涵,找到多个意象之间的关联,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意境特点。 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c.根据意境氛围的特点来分析景物的寓意或作者的思想感情,用词要具体,切忌空洞,点明其在创设背景、表情达意、表现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 1、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自然或人文之景。 抒情诗中表达主观情感时借助的客观物象( 山川草木等),也就是含有“ 意” 的形象, 即“ 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为一体。 有时诗中有多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2、事物形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情感。 如王安石的《北陂杏花》:“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3、古代诗歌常见意象分类 A 、树木、花草等植物类

一个正直的人。

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 柏有本性!” 唐人李白《赠韦侍御黄裳》:“ 愿君学长松, 慎勿 文人常借松柏抒怀。 如三国刘桢《赠从弟》:“ 岂不罹凝寒,松

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身处逆境仍坚贞不屈的人格,后世 《论语·子罕》中说:“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作者借

松柏

兴亡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古代诗歌中,常以草木的繁盛反衬环境的荒凉,从而抒发对盛衰

草木

倾吐出来了。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把伤心、愁闷一股脑儿都 代李清照《添字丑奴儿》 中的“ 窗前谁种芭蕉树, 阴满中庭。 在诗歌中,它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如宋

芭蕉

清照《声声慢》中的“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在中国古典诗词意象中,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宋代李

梧桐

分 析

意 象

更忽轸( zhěn,悲痛) 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如龚自珍《己亥杂诗》:“ 三

哀鸿

分 析

意 象

B 、动物类

C、自然现象类

D、日常生活类“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表现人生短促、生命易逝。如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露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表现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愁苦的绵长。如李煜《虞美

江水(帘外雨潺潺)》“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对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李煜《浪淘沙令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常和绵绵的愁思联系在一起,多传达

流水心在玉壶。”

尚。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

冰雪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表现赏心悦目的绚丽景色。如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

青山

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常表现主人公的恬淡隐逸之情。如王维《终南别业》:“ 行到云

《蝶恋花》:“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表现思念与离乡之愁或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如晏殊

西风“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又如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如李商隐《乐游原》:“ 夕

斜阳(夕阳、残阳)朗。借月抒怀,体味人生。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书写手足之情,意境高远,豁达开一般来说,古诗词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苏轼的“ 但

月亮分析

意象

E、典故类

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勇请求杀敌。 如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叹江山如 “ 请给我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 后以其喻自告奋 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 终军说: 请缨 细柳营。”

王维《观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 治军有方。 后代多以“ 细柳营” 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如唐代 也得经周亚夫的许可,才可入营,汉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的 周亚夫的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汉文帝及其随从 驻扎在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 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 指军营。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别 细柳营 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 “ 楼兰” 代指边境之敌,用“ 破( 斩) 楼兰” 指建功立业。 如王 楼兰 《书愤》:“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解自己的军队。 后来就用“ 长城” 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 “ 乃坏汝万里长城!” 很显然是指宋文帝杀害将领,等同于瓦 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檀道济大怒道: 《南史· 檀道济传》 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 长城 “ 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侯。 后来“ 投笔” 就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 水调歌头》: 活。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 《后汉书》 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维持生 投笔 作两家春。”

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 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再如白居 求仲、羊仲来往。 后来就用“ 三径” 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 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 三径 致。 如李清照《醉花阴》:“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来多用“ 东篱” 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作者独特的情 陶渊明《饮酒》中有“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句子,后 东篱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 五柳” 就成了隐者的代称。 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后来 五柳 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二说:以草的缠绵,喻情思不断。 如李煜《清平乐》:“ 离恨恰 长”,因此“ 春草” 指故乡。

句,该句意思是“ 王孙远游不归,只见家乡的春草丰茂地生 一说:“ 春草” 出自《楚辞》“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春草 分 析

意 象

全词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请简要赏析。

例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渔家傲 [ 金] 段克己[ 注]

诗句一春浑漫与,纷纷红紫俱尘土。 楼外垂杨千万缕。 风荡絮,阑干倚遍空无语。 毕竟春归何处所? 树头树底无寻处。 惟有闲愁将不去

。 依旧住,伴人直到黄昏雨。

[ 注] 段克己:字复之,号遯庵。 稷山( 今山西稷山县) 人。金朝进士。 入元不仕,在山村过着闲居生活。

考向 3鉴赏事理形象

[ 设问方式]

①本诗(词)描写的事物有何特征? 请结合全诗(词)具体分析。 ②某联( 或上阕、下阕) 描写的某物有哪些特点? ③这首诗( 词) 中的××物具有怎样的品格? [ 答题步骤]

①挖掘事物含义:古人作诗不仅仅是咏物本身,更在于表达某种感情,阐述某个事理,因此,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是赏析的重 点和难点。

②知人论世:结合背景、注释以及作者的经历作答。 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经

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分析事理形象,要结合相关内容深入分析。

例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赠从弟三首( 其二)

刘 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松树形象?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下训练:

.(2019北京,13—15,12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题。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①

陈与义

其一

巧画无盐②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教③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

含章④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⑤。

[注] ①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②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③从教:任凭。④含章: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⑤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花之美。

B.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

C.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

D.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没有描绘含章殿和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

(2)题画诗往往包含“画外音”。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反映了诗人爱好清姝、不喜浓艳的审美追求。

B.第一首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

C.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表现梅花的富贵气质。

D.第二首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

(3)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

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6分)答案(1)C(2)A

(3)认识: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视神韵而不拘泥于形貌(或:重“意足”而轻“颜色”,强调意趣

而不求形似)。

不同:①第一首侧重于赞美墨梅的清姝气质。②第二首侧重于赞美画家高妙的艺术造诣。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相关知识,着重考查赏析诗句含意及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体现了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提高艺术修养和鉴赏品位。“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错误,“桃李依然是仆

奴”并不是描绘,而是评论,作者认为在画家笔下,虽然梅花由白的变成了黑的,但桃花、李花无论多么鲜艳,依然只能算是梅花的奴仆,故C项错误。

易错警示五种表达方式为“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诗中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梅花,但是并没有描绘桃李,而是对桃李进行评价,认为无论桃花、李花怎样鲜艳,依然只能算是梅花的奴仆。

(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相关知识,着重考查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选材、构思的能力,体现了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陶冶了审美情操。

第一首,将梅花和桃李进行对比,表达了桃李虽浓艳但在品格上却不如梅花,赞颂了梅花高尚的品格,故B错误;第二首诗,古代公主的梅花妆如此之美正是经由仁老之手,以此赞美画家高超的画技,故C错误;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突出赞美仁老之画梅,正如九方皋之相马,为了赋予创作以更丰富的生命,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不拘形迹地模仿自然,由形似而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故“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有悖于作者的写作意图。知识拓展九方皋是春秋时代一位善于相马的人。伯乐将他介绍给秦穆公,秦穆公令他去找好马。三个月后,九方皋回报说:已经找到了,是一匹黄色的母马。秦穆公派人去牵,却是一匹黑色的公马。穆公就将伯乐叫来,说:“糟极了,你派去找马的那个人连毛色、性别都分不清楚,怎么能识别马的好坏呢?”伯乐叹息说:“竟然到了这种程度吗?可真是胜我千倍万倍。他看到的是精而不是粗,是本质而不是外形啊。”后来果然发现,那是一匹了不起的好马。“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是说仁老是九方皋转世投胎,即赞美仁老之画梅,正如九方皋之相马。

(3)本题考查诗歌比较鉴赏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对作者的思想感情、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体现了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提升鉴赏诗歌的品位。

第一首诗,描写梅花纵使变成黑色,也不失梅花的清姝、淡雅的神韵,作者对梅花的认识不拘于形貌和颜色,形神兼备,更求意趣和清姝的神韵;第二首诗,作者用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独特的美妆与九方皋相马的故事类比,不仅描写了梅花的娇艳之美,更赞美了画家高超的画技。客观世界中虽无墨梅,但画家却无妨创作墨梅,体现了画家对绘画艺术的创造性认识。总之,第一首诗侧重描述梅花的清姝气质,第二首诗侧重赞美画家高妙的艺术造诣。

(2019北京,16,8分)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陆游看见沈园的桃花,思绪万千:“桃花落,闲池阁。 ,。”

②唐人多爱牡丹,宋人多爱梅,周敦颐却独爱莲:“ ,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③有一位学者,化用陶渊明诗文中的“ ,”,将自己狭小的书斋命名为“容安斋”。

④有些同学在阅读经典时,只摘抄妙语警句,而不注重领会思想、汲取智慧。用俗话来说,这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用古诗文名句来说,可谓“ ,”。

答案①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③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④(示例)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超实用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超实用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1.公式: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④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⑥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③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3、公式: 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 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 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 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 2、公式:①……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②……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3……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 (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 (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归类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古代诗歌鉴赏导学案

古代诗歌鉴赏导学案 陕西省兴平市南郊高级中学刘碧海 一,学习目标: 1、掌握考纲要求 2、明确考题方向和规律 3、掌握诗歌鉴赏方法之看懂题目 二、教学重点: 1、掌握诗歌鉴赏考纲要求 2、掌握是个鉴赏方法之看懂题目 三、预习: 1、品析:朱庆余诗歌《近试上张水部》 2、赏析朱熹的《观书有感》 3、赏析唐代诗人杨巨源《城东早春》 4、赏析孟浩然《春晓》 5、赏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赏析刘辰翁的《忆秦娥》 7、赏析郑域的《昭君怨》 四、教学过程: 考纲要求 1、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2、鉴赏评价 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⑵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高考怎么考 研透全国卷,明确方向,少走弯路 1、研读P95 第1---6题2013----2015全国卷 2、讨论探究: (1)、都问什么?涉及什么考点? (2)、考什么体裁? (3)考什么题材? (4)、命题形式有何特点? 诗歌怎么研读赏析? 《一》、看题目 1、题目内容似乎无关联,不看题目,猜不出诗歌内容: 试读品析:诗歌赏析,从一首诗开始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朱庆余诗歌《近试上张水部》是唐代诗人朱庆馀在应进士科举前所作的呈现给张籍的行卷诗。 朱庆馀呈献的这首诗获得了张籍明确的回答《酬朱庆馀》:猜猜他告诉朱庆馀什么信息?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2、试赏析朱熹的《观书有感》------由题目入手 《观书有感》朱熹(南宋)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méng chōng)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是写景的吗?这两首诗是描绘其“观书”的感受,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是借助形象喻理的诗。 朱熹在这两首诗中是讲读书的方法,但似乎没怎么写读书,他是用比喻的方法,很通俗告诉了人们怎样读书。 2、题目能反映诗歌情感内容 (1)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赤壁因什么出名?怀古怀的是谁?什么事情? (2)、赏析唐代诗人杨巨源《城东早春》猜猜看,题目内涵。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3)、赏析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赏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题目无法看出内容情感—看内容 (1)、以《无题》为名的: 例如李商隐的系列《无题》诗。 其一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其二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烛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2)、只有词牌名的-怎么办? 格式:词牌名·题目无题目时,只有词牌名。 例1、去年期中考试题:刘辰翁的《忆秦娥》 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 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 例2、今年期中考试题:郑域的《昭君怨》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五、作业 用本节所学方法,试着鉴赏P95 第1---6题(2013----2015全国卷)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导学案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导学案 积石山县民族中学鲁卫东 学习目标: 1.了解常见诗歌人物形象类别 2. 学会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3.掌握解答诗歌人物形象鉴赏题的答题模式 教学过程: 人物形象鉴赏题答题模式 (1)步骤一:概括塑造了怎样的形象(身份、性格) (2)步骤二: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性格是如何展现的)(3)步骤三:指出塑造形象有什么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课堂讲解 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夜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课堂练习 1诗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蓑笠翁形象。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溪亭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注:林景熙,宋末诗人,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的志士,宋亡不仕。3请问陆鸿渐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课后练习题: 1请结合诗中五、六句谈谈诗人塑造了怎样的自我形象?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2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送邹明府游灵武唐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3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 鹧鸪天?酬孝峙①[清]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闲倚杖,戏临罾②。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37古代诗歌鉴赏一(形象篇)解析版

古代诗歌鉴赏一(形象篇) 基础过关 一、[2019·皖北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渭上秋夕闲望① 潘'阆 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 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②贤? 【注】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②太公:指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他为师。后来他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中的“渭上”,点明了诗歌作于长安,“秋夕”点明具体的时令和时间,“闲望”是悠闲远眺的意思,暗示了诗歌的情感基调。 B.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临之地,为下文详细地描写秦川秋色做了铺垫。 C.颈联中的“明月”两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没远烟”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前进的情状,含有一个时间、空间的变化过程。 D.尾联使用对比手法,拿“渔人”的“空老”和“太公”的“贤”进行对比,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A项,“暗示了诗歌的情感基调”说法有误,由诗歌内容来看,诗中抒发的并非“闲望”的悠闲之情。C项,“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前进的情状”分析有误,“没”指消失不见,根据“孤帆”可知这是一只小船,慢慢地消失在缥缈的水烟之中才符合常理和诗歌意境,从诗中看不出“疾驰前进”的意思。D项,“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分析有误,尾联表面上是感叹没有哪个渔人像太公那样贤能,实则是自叹不受赏识,没有太公的际遇。 2.本诗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歌颔联主要写了残阳、雨、鸣蝉三种意象。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残阳初过雨”属于视觉描写,“何地不鸣蝉”属于听觉描写。(如答“动静结合”“声色结合”也可)画面:静谧的黄昏时分,一阵小雨刚过,天上挂着一轮西沉的残阳,四周响起了蝉的鸣叫声。诗人借助不同景物,勾勒出一幅静中有动、时空交融的清新幽美的秋日雨后黄昏图。

(完整版)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一般答题模板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一般答题模板 修辞方法 【设问示例】 1、本诗歌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方法?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2、诗歌的x句或x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方法?有何作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答题步骤】 (1)先答出具体运用的修辞方法; (2)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 (3)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答题模板】 本诗歌(x句或x联)运用了……的修辞方法,……(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出了……(诗句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描写手法 【设问示例】 1、这首诗的细节描写得很成功,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色和作用? 3、这首诗在描写方面有何特色? 【答题步骤】 (1)先找准描写的特色(细节描写、白描、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的特色还须考虑动静、虚实、上下、远近、高低等顺序); (2)再对相关诗句作简要解说; (3)最后对其作用进行分析。 【答题模板】 (1)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 (2)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情。 抒情方式 【设问示例】 1、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中,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3、这首诗中的x句值得玩味,请从情与景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题步骤】 (1)首先确定诗歌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若是间接抒情,再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

(2)然后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情; (3)最后点明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要用到术语,如含蓄蕴藉、淋漓尽致等。【答题模板】 这首诗运用了……的抒情方式,全诗主要写了……(内容),抒发了诗人……的感情,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的抒发显得……(用术语)。 思想感情 【设问示例】 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答题步骤】 (1)先感悟这首诗是乐诗还是哀诗; (2)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乐或哀的原因; (3)最后确定具体的感情是什么。 【答题模板】 这首诗通过对……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观点品评 【设问示例】 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的评价?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答题步骤】 (1)弄清品评的角度(内容或形式、整体或局部表现手法); (2)读诗和某人的评价; (3)研读诗作,形成自己的看法; (4)结合原诗句,具体分析你的观点的依据。 【答题模板】 (1)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不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比较鉴赏 【设问示例】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各有什么寓意? 2、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3、这两首诗分别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答题步骤】 (1)首先明确比较角度,找准两者之间的异同点; (2)然后写出异同之处并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3)最后指明不同之处在各自诗中的作用。 【答题模板】 两首诗都……,都表达了诗人……(写出共同点);不同之处是:第一首……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情感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情感)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辛弃疾 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秋江上,瞧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东冈更葺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注】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 年),辛弃疾时年四十二岁,在江西路安抚使任上,她选中了上饶的带湖一带,修建了新居,取名为“稼轩”,并自号为“稼轩居士”。甚:为什么。云山:田园。衣冠人:上层或高贵的人物。抵死:终究,毕竟。 14、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就是 A、词的上片前三句照应了题目,并假设即将友好相伴的猿鹤埋怨词人仕而不归。 B、词的上片末尾三句以惊弦、骇浪喻指了词人所处的宦途险恶、风波迭起的环境。 C、词的下片主要表现词人对未来的设想,畅想了迁入新居后展开的经营与规划。 D、词中巧妙运用比拟的手法,借用猿鹤与词人的对话代为抒发情志,妙趣横生。 15、本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合全词简要说明。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捣衣杜甫 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 宁辞捣熨倦,一寄塞垣深。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就是(3分) A、诗歌第六句“深”字一语双关,既写戍地遥远,又写思念之深。 B、丈夫久戍未归,岁近寒月,夫妻长别,这些都就是思妇捣衣之因。 C、捣衣十分辛苦,思妇用尽全身力气干活,以致产生厌倦怠惰之心。 D、诗人代为捣衣思妇言情,含蓄地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15、古人评说:尾句“音”字会一诗之意。请结合全诗,从内容与情感两方面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4 - 15题。 郡斋明?李攀龙 金虎署中谁大名,我今出守邢州城。折腰差自强人意,白眼那堪无宦情。世路悠悠几知己,风尘落落一狂生。春来病起少吏事,拟草玄经还未成。【注】郡斋,李攀龙由刑部外调任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市)知府时的官邸。金虎署,刑部。玄经,指道教经书。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就是(3分) A.首联以反诘语气起句,突兀而起,写诗人在刑部履职名声卓然,次句转接而出,叙写自己却被外放邢州,蕴含着无限感慨。 B.颔联以“折腰”“白眼”两词描摹了官场生态,道出官场之丑恶,奴颜婢膝、阿谀奉承、人情淡薄,这就是诗人无法忍受的。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学案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学案 一、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构建知识术语: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达方式、抒情手法、修辞方法、结构技巧、其他表现手法 (1)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2)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借事抒情、即事感怀 托物言志托物寓理 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咏史言志借古抒怀怀古伤今 用典抒情 (3)写景手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白描、细节描写衬托渲染 运用修辞联想想象移步换景 绘形绘声绘色 高低远近俯仰 动静明暗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工笔细描粗笔勾勒 视觉、触觉、听觉、嗅觉 (4)修辞手法 比喻: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比拟:拟人,赋予人的情感(使……人格化)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苏轼《新城道中》 双关:趣味含蓄委婉意味隽永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夸张:浪漫,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排比: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互文:言简意赅趣味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反问:强调突出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设问:强调突出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反复:强调突出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叠词:营造氛围音韵美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5)结构手法:照应(首尾照应照应诗题等)重章叠句总分(总领总结分写) 线索过渡铺垫伏笔 以景起句以景结句起句设问 开门见山卒章显志议论收尾问句收束 (6)其他表现手法: 比兴、用典、对比 衬托:(正衬:哀景衬哀情、乐景衬乐情);(反衬: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声衬寂、以明衬暗、以乐景衬哀情)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 联想和想象 / 曲写(对写):如以对方写自己(委婉含蓄) 渲染/烘托细节描写 象征/托物言志 情与景关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融情入景、景中含情以景结情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学考复习——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学案)

高中语文学考复习——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学案) 学习要点: 1、了解诗歌中各主要表现手法的名称和内涵。 2、学会准确判断诗歌表现手法的方法。 学习过程:一、考点分析 2009年学考试题。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梅”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来抒怀的意象。这首词是“咏梅”的杰作,它意在言外,成功地运用了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词人的品格。(4分) 2011年学考试题 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问题:这首诗运用了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诗人的思想情感。 艺术手法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A、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 B、修辞手法;C表现手法;D结构技巧(卒章显志、首尾呼应、意象组合等) 二、知识积累:表现手法的分类 (一)抒情方式:表达作者强烈的主观感情所用的手法。 1、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情感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间接抒情: 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不直接抒情,通过景物来抒发情感。“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②托物言志:对一个物极力地描绘,融入自己的情感,用它来寄托作者的情感。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③怀古抒怀、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借古言志:借怀念古代人物和事迹,来感慨个人遭遇、抒发志趣或抨击现实,感伤时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二)、描写方式:对人物、事件、环境做具体描绘和刻画所用的手法。 1、正侧描写: (1)正面描写:就是对对象进行直接描写。 (2)侧面描写:从侧面对对象进行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烘托)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2、渲染:从多角度、多方面对环境或对象进行描写,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前两联描绘所见所闻,多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3白描: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柳永《望海潮》) 4、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 5、

高一语文期末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高一语文期末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词,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1)“春花秋月”是美景,作者为什么要追问它“何时了”?(4分) 答案:春花美,秋月亮,但丝毫也唤不回亡国之君欣赏的兴趣;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 之意味着这种屈辱生活的延续罢了,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呢?(内容大体正确就可得 分)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请用一句话说 出这个比喻句的表达效果。(4分) 答案:含蓄地显示出郁结已久的愁绪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并且将要达到迸发奔放, 纵横恣肆的程度。(内容大体正确就可得分) ⑶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 指什么?(4分) 答案:改(2分);过去所拥的欢乐、尊严、自由等,那一切美好的事物(2分) ⑷请说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妙在何处。(4分) 答案:将抽象的愁具体化(比喻/化虚为实)(2分),写出了愁之多,愁之深,愁之绵 延不绝(2分)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8分)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句中的“自”和“空”能不能换成“尽” 和“皆”,为什么?(4分) 答案:不能。用“尽”和“皆”写出的是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显露的是欣喜 愉悦的情感,不符合诗歌意境。(2分)“自”和“空”表现了诗人见满院萋萋碧草,闻叶 间数声黄鹂,感叹昔人不再,倍感寂寞和悲凉的情感。(2分) 2.杜甫用“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句来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 你认为准确吗?你最佩服和崇敬诸葛亮的哪一方面?(4分) 答案:一方面表现了诸葛亮的精神对后人影响深远;(2分)一方面表现了诗人怀古伤今,深沉的叹惋和感伤。(2分)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一)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上片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其中的“缺”“疏”“断”几个字极写了作者_______的心境。第三句中的“幽人”是指_________。 2、下片“拣尽寒枝不肯栖”采用的是______的修辞方法和______的表现手法,表面上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但实际上却写出了作者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二) 破阵子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花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1、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上阙前四句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写的是什么内容?写这些内容对于表达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 2、作者为什么在“仓皇辞庙日”落得一个“垂泪对宫娥”的伤心结局?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三)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1、首联两句中,“渚清沙白鸟飞回”既有“渚清沙白”这样的______描写,也有“鸟飞回”这样的_____描写,整句属于_________的写法。而“哀”字写猿啸声哀,但也微微透露出作者愁苦的思绪,这里采用的是_______写法。颔联两句中,“萧萧”写出了__________的情态,“滚滚”写出了____________的气势,这两句意境更加__________,感情更加___________。整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___________的风格。 2、根据“艰难苦恨繁霜鬓”句,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认为杜甫的“艰难苦恨”包含着哪些寄寓? (四)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 (五) 在狱咏蝉骆宾王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教学案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教学案 2008.01.10 【考点解析】 《2008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江苏卷): 鉴赏评价 D 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时代、体裁的作品。 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把握作品的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 ⑵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知识精讲】 诗歌鉴赏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尽管高考对古诗鉴赏只求在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思想内容方而作浅易、概要的分析,“就诗论诗”,不涉及作品之外的高深问题,但是,诗歌语言反对直白,提倡幽微,加上同学们对它的兴趣和接触非常有限,于是诗歌鉴赏题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考生失分较多的题目。究其根源,是很多同学往往不知从何入手去进行品读赏鉴。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九个方面指导学生快速把握诗歌主题。 1.从题目切入。“题者,额也;目者,眼也。”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诗文信息最为凝聚的地方。题目往往点出了诗歌所抒写的人物和事件,暗示着诗歌的类型与意境等。题目包含诸多信息,或揭示内容,如《观书有感》;或展示思路,如《望月怀远》;或流露情感,如《西宫春怨》;或表露神情,如《寻隐者不遇》;或托物言志,如《咏蝉》;或怀古咏史,如《石头城》等。 例如:刘桢的《赠从弟》:“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整首诗只青松而不言人,如果不在题目“赠从弟”上下功夫.很难把握其主旨。由题目明白了诗是赠堂弟的,才可能理解该诗托物言志,借咏松树来勉励堂弟保持节操的主旨。 再如: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2.从作者切入。诗言志,从作者人手,能做到知人论世,知人论诗。例如: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欣赏短文写作学案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欣赏短文写作学案 学案博苑 2011-12-18 0630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欣赏短文写作学案 古诗词欣赏如何写200字左右的欣赏短文?这是每一个参加高考的学生必须研究的问题。 要欣赏诗词,首先得了解诗词的基本特征。诗,从内容上看,反映的形象比其他文体更集中、更概括,抒发的情感更强烈、更浓郁。从形式上看,诗的语言极其凝练,而内涵却非常丰富,每个词几乎都值得推敲回味,诗讲究一定的音韵、节奏和格律。诗的表现手法通常有赋、比、兴、夸张、想象、重叠等。

词是兴起于隋唐,盛行于两宋的一种特殊的诗,不同的词有不同的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句子的长短、字数的多少、唱腔的高低强弱等。散曲是盛行于元代的另一种特殊的诗,散曲除曲牌外,还有宫调,同一个宫调统率的是一组套曲。 明确了诗词的基本特征以后,要确立欣赏的角度。诗由情感、诗意(思想)和形象组成,因此古诗词欣赏,可以从诗词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的角度入手去欣赏它的意境美。 在写诗词欣赏短文时,我们可以分析一首诗诗人选取了什么典型形象,为什么选取这些形象来写,通过这些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一思想感情产生的根源是什么(或与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或与诗人的生世遭遇有关,或与诗人的创作意图有关),这一感情是否强烈,是否崇高等。在情感的抒发上是否含蓄,是否耐人寻味,富有余意;是否独特,是否“发人之未发”,富有深意。在形象的塑造上是否情景交融,是否能引起读者的共鸣等。以陶渊明《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例,可以分析陶渊明为什么采的是菊花,不是梅花、桃花、杏花、牵牛花、凤仙花?这既与菊花本身的形象有关,又与写作此诗时的心情有关;陶渊明为什么抬头看见的是南山,而不是北山、东山、西山、终南山、神女峰?这也是有道理可言的。 古诗词欣赏还可以从选词、用典、音韵、节奏、对仗、表现手法等角度入手去欣赏他的形式美。我们熟悉的《推敲》一文中,韩愈告诉贾岛,“僧‘敲’月下门”比僧“推”月下门更富有诗意,这便是诗的选词。“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比“来”、“到”、“过”、“吹”好,这也是诗人匠心之所在。隋唐以前的诗讲究的是赋、比、兴,隋唐以后除继续采用赋、比、兴外,更注重格律。但格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以有所变化,“格而不死”。因此我们还可以从诗词的格律、表现手法、音韵、节奏等外在形式的角度去欣赏诗词。 写诗词欣赏短文要避免写成介绍或说明性的文章。 例如写杜甫的《咏怀古迹》:“王昭君本是汉朝的一个宫女,因不肯贿赂画师,画师就故意把她丑化,使她一直得不到皇帝的宠幸。后来匈奴单于向汉朝求亲,王昭君主动要求远嫁匈奴,皇帝这才发现她是宫中最美的人。王昭君远嫁匈奴,加强了汉、匈两民族的联系。这首诗是杜甫浏览湖北秭归昭君村古迹时所作,诗歌对王昭君的遭遇深表同情,同时也借此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这样的文章就属于介绍或说明性的短文,而不是欣赏文章。 写诗词欣赏短文还要避免泛泛而谈,写成空洞无物的文章。 例如:这首诗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写得很好,十分好,非常好,这首诗很有新意,很有创见,别出心裁,别具匠心,能引人入胜,能引起读者的思考,能与读者产生共鸣……这样的句子可以写,但通篇全是这种空洞无物、任何一首名诗都可以套用的形容词,缺乏具体分析,肯定是不行的。 1.鉴赏思想内容、思想情感

古代诗歌鉴赏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鉴赏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诗歌传统意象的寓意。 能力目标:1.教会学生掌握诗歌意象鉴赏的方法2.提高学生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鉴赏的方法。 难点:鉴赏诗歌的意象。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方法:讨论法、比较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从小学到高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从上古的民歌总集《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包罗万象,美不胜收。可以说,我们已初步识得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最璀璨的明珠。不过,据我所知,有许多同学对于如何鉴赏古代诗歌的美妙之处,如何评价“明珠”的真正价值还是比较茫然的。那么,如何才能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好一首古诗的内容呢?如何才能真正领会古诗中那优美的意境和高超的艺术手法,从而不断提高我们对古诗的认识和鉴赏水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研究以下这个问题。

(解说:高中生虽然学习甚至背诵了不少古诗,但面对一首从未学过的古诗时,鉴赏仍无从下手,或有时分析不到点子上,为解决这个问题,特将“鉴赏、分析的方法”作为重点提出来。) 二、教师提问,学生发表自己的体会。 问:同学们在古诗鉴赏方面存在着哪些困惑与问题?(学生各自发言,谈自己学习、鉴赏诗歌的体会与困惑)。 明确:总结整理一下大家的体会,大致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读不懂诗歌,看不懂作者的意思,体会不出作者要抒发的感情,把握不准意境、主旨。 (二)不了解鉴赏诗歌的方法,找不到合适的角度。 (三)有时隐约有点感觉,但表达不出来、或表达不恰切(心里明白了但写不出来) (解说:问题从学生的学习实践中来,才能取得有效的突破与收获。也使学生清楚地意识到问题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加以思考和研究,以此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三、课堂分析、讨论 解决“读不懂诗歌”的问题,“读不懂”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不懂得所写的景物与诗人感情的对应关系。二是不注意某些字词运用与诗人感情的对应关系。 1、先分析第一层次的问题 ①出示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021版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二 课案1 读懂古代诗歌(学案) Word版含答案

课案1读懂古代诗歌 了解诗歌样式 1.古代诗歌的体裁 2.古代诗歌的题材 理解诗歌内容 (一)看标题,抓题眼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标题可以概括作品的重要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和主旨等),可以揭示作品的背景、目的和线索,可以奠定作者的感情基调。

《邯郸冬至夜思家》,从标题看,这是一首什么诗?标题告诉了我们哪些要素? 解析:“邯郸”表明诗人所在地;“冬至夜”是时间;“思”说明诗人正在旅途,想念家乡和家人。 答案:羁旅诗;地点、时间和事件、人物(隐身,但从事件中可知)。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李白 一为迁客②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③。 [注]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被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迁客,指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诋毁,贬官长沙。③古曲有《梅花落》。 诗歌标题暗示了哪些信息?诗歌的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标题中,“与”是“和”的意思,史郎中(“史”是姓,“郎中”是官职)是对朋友的称呼,“钦”是朋友的名字,“听”表明事件,“吹笛”是“听”的内容,“黄鹤楼上”表明地点。笛子在古诗中一直是悲凉的代表,作者的情感由此可见一斑。 答案:人物、事件和地点。抒发了诗人被流放的凄凉之感和眷恋朝廷、思而不得的苦闷。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感弄猴人赐朱绂 罗隐 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 何如学取孙供奉,一笑君王便着绯。 本诗标题是一个陈述句,能不能改成《弄猴人》?为什么? 解析:“弄猴人赐朱绂”的典故:唐昭宗逃难期间,随驾的伎艺人有个耍猴的,把猴子驯养得很好,居然可以随朝站班,唐昭宗非常高兴,便赏赐猴子五品官职,身穿红袍(“赐朱绂”),并给以称号叫“孙供奉”。反观罗隐,寒窗十年,读书赴考,十试不中,依旧布衣。作者与“孙供奉”的宠遇相比,难免刺痛在心,于是写下此诗,以自嘲的方式抒发感慨,发泄愤懑。 答案:不能。标题是诗人写诗的缘起及情感的触发点。“弄猴人”是驯养猴子的杂技艺人,以此为

古代诗歌高考诗歌鉴赏知识体系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体系 教学参考 0910 0744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体系(一) ——考点及注意点 考纲要求 1.《考试大纲》在“古代诗文阅读”中对该考点提出的要求是“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E(鉴赏评价)。 2.《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具体阐释: ①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诗歌中的词语多是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的词语,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对于正确分析综合并鉴赏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对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不能正确理解,也就很难谈得上对于整首诗作分析和鉴赏。 ②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一定的思想,通过对概括诗歌中心思想的考查,透视考生的整体概括能力。 ③分析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诗歌是思想的产物,同一事物,的世界观不同,处境不同,审美情趣不同,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就不同。古代诗歌阅读,就是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④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诗歌是艺术地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高考通过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鉴赏的考查,可以评估出一个人的文学品位。 ⑤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属于创造思维的范畴,不但需要调动考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开动考生主观思维的机器,因此,科学地评价一首诗的思想内

二、整体鉴赏方略 解答古诗鉴赏题,一定要品味语言,披文入境。艺术创作往往藏而不露,“用意十分,下语三分”。我们在鉴赏时,应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在反复诵读中把握作品的表现技巧及意境的阅读习惯。“诗言志”,诗歌中既然渗透了的主观情感,赏析时就要善于“体其情”,从而“知其意”。披文观诗,不仅在于疏通字句,更要把握艺术形象中包含的情感内涵。为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注意题目。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 二要注意。高考命题选取的诗文,大都是能代表主要创作风格的作品,例如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山水田园诗,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戴复古的爱国诗等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 三要注意注释。有些注释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解释相关词句(如2003年全国卷的试题),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如2005年山东卷的试题),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或时代背景。 四要注意题材。一般而言, 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诉说依依惜别之情,或叙 述别后的思念。 咏史诗、怀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 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 慨,或借古讽今,感叹昔盛今衰。 边塞诗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或表现边地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 现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现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不 满。 思乡诗(如张籍的《秋思》)、闺怨诗及羁旅诗则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五要注意意象。古典诗歌优美的意境,离不开真实、鲜明、生动的意象。意象是诗中熔铸了思想感情的事物。把握意象,这是鉴赏诗词语言和形式、评价诗词情感和内容的基本前提。 六要注意细节。透过细节,可以挖掘诗中蕴含的情感。 七要注意“情语”。古诗中的抒情方式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可分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以及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附答案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附答案 13.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岳阳楼① 白居易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春岸绿时连梦泽②,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此地唯堪画图障③,华堂张与贵人看。 【注】①元和十四年春,白居易自江州赴任忠州刺史,经过岳阳时写下该诗。②梦泽:云梦泽。③图障:图画。 (1)本诗怎样突出洞庭湖“漫漫”的特征?请结合颔联、颈联简要分析。(4分) (2)诗的尾联是什么意思?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1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 (1)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4分) (2)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4分)

1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正宫·塞鸿秋 薛昂夫 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光阴寸隙流如电, 风霜两鬓白如练。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①至今寂寞彭泽县。 注:①化用唐代灵沏和尚的诗句:“相逢尽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 (1)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4分) (2)这首元曲表达了怎样的主旨?请简要概括。(4分) 13、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分) 南邻(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1)这首诗的前半篇和后半篇各描绘了一幅画,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述这两幅画。(3分) 答: (2)从全诗看,诗人的邻居锦里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5分)答: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学案_边塞诗的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学案:边塞诗 课前热身: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 a 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墓年壮心不已的心境。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一、什么是边塞诗 边塞诗,以歌咏边塞风光为主,充分显现了战争的状况与男儿的豪情壮志。 边塞诗兴盛于唐代,与田园诗恰成对比。其兴起的原因,由于唐代国力强大,不断拓展疆域,许多青年投身塞外,同时有若干仕途失意的文人,把立功塞外视为求取功名的新途径。而塞外的风光迥异,黄沙、孤城、衰草、胡尘、羌笛、边月,种种新的生活经验与不同的

视野,刺激了写诗的灵感。 其中主要的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王翰等。以岑参、高适为最著名,故又称岑高诗派。 二、边塞诗派的特色,大概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 1.在诗的风格上,奔放雄伟,慷慨激昂,以气象雄浑见长;语言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 如:王昌龄的《出塞二首(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2.在诗的体裁形式上,以七言歌行为主,也有若干七言绝句,因为七言诗句法多变化,适足以显现慷慨雄浑之气。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在诗的题材内容上,以边塞景色与战争场面为主。描写的景观有狂风、酷热、严寒、冰雪、大沙漠、惨烈悲壮的战役、异国情调的胡乐等。人物多为都护、将军、单于、胡姬、征人、胡儿。地名则有天山、阴山、瀚海、轮台、疏勒等。 如: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