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工程师考试考点分析与真题详解(第4版)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考试考点分析与真题详解(第4版)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考试考点分析与真题详解(第4版)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考试考点分析与真题详解(第4版)

第 1 章计算机组成与结构

根据考试大纲,本章要求考生掌握以下知识点:

CPU和存储器的组成、性能、基本工作原理。

常用I/O设备、通信设备的性能,以及基本工作原理。

I/O接口的功能、类型和特点。

CISC/RISC、流水线操作、多处理机及并行处理。

1.1 计算机组成

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控制、运算中心,它主要通过总线和其他设备进行联系。另外,在嵌入式系统设计中,外部设备也常常直接连接到中央处理器的外部I/O(Input/Output,输入/输出)脚的相关引脚上。

中央处理器的类型和品种异常丰富,各种中央处理器的性能也差别很大,有不同的内部结构及不同的指令系统。但都是基于冯·诺依曼结构,因而其基本组成部分相似。

1.1.1 运算器

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完成各种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其他操作。一个

计算过程需要用到加法器/累加器、数据寄存器、状态寄存器等。

加法是运算器的基本功能,在大多数中央处理器中,其他计算也是经过变换后使用加法进行的,一个位加法的逻辑图如图1-1所示。

图1-1 位加法逻辑图

其中Xi、Yi是加数和被加数,Ci+1是低位进位,Ci是进位,Zi是和。

为完成多位数据加法,可以通过增加电路和部件,使简单的加法器能够变为串行、并行加法器,超前进位加法器等。

运算器的位数,即运算器一次能对多少位的数据做加法。这是衡量中央处理器的一个重要指标。

1.1.2 控制器

控制器是中央处理器的核心,它控制和协调整个计算机的动作,其组成如图1-2所示。控制通常需要程序计数器(Program Counter,PC)、指令寄存器(Instruction Register,IR)、指令译码器(Instruction Decoder,ID)、定时和控制电路,以及脉冲源、中断(在图1-2中未表示)等共同组成。

图1-2 控制器的组成

控制器各组件的说明如下。

指令寄存器(IR):中央处理器,执行的操作码存放在这里。

指令译码器(ID):将操作码解码,告诉中央处理器该做什么。

定时和控制电路(Timing/Control Circuit):用来产生各种微操作控制信号。

程序计数器(PC):程序计数器中存放的是下一条指令的地址。由于多数情况下程序是顺序执行,所以程序计算数器设计成能自动加1.当出现转移指令、中断等情况时,就需要重填程序计数器。程序计数器可能是下一条指令的绝对地址,也可能是相对地址,即地址偏移量。

标志寄存器(Flags Register,FR):这个寄存器通常记录运算器的重要状态或特征,包括是否溢出、结果为0、被0除等。这个寄存器的每一位表示一个特征。标志寄存器的典型应用是作为跳转指令的判断条件。

堆栈和堆栈指针(Stack Pointer,SP):堆栈可以由一组寄存器或在存储器内的特定区域组成。由于寄存器数量总是有限的,所以大多数系统采用了使用存储器的软件堆栈。指向堆栈顶部的指针称为堆栈指针。

寄存器组:上面提及的程序计数器、标志寄存器等为专用寄存器,都有特定的功能和用途。

通用寄存器的功能由程序指令决定,最常见的应用是放置计算的中间结果,减少对存储器的访问次数。通常寄存器的宽度和运算器的位数是一致的。

1.1.3 存储器系统

这里的存储器是指中央处理器通过总线直接能访问的存储器,通常称为内存。硬盘等需通过I/O接口访问的存储器常称为外存或者辅存。

存储器的作用显然是存储数据,包括指令、指令带的数据(这正是冯·诺依曼结构的特点之一)和中央处理器处理后的结果(包括中间结果)。

中央处理器对存储器的访问需通过控制地址、数据总线进行。存储器的数据组织是线性的,所存储的数据都有整齐的"编号",即访问地址。存储器一般每个存储单元中有8位数据,其容量是其存储单元的总和。

存储器的性能指标如下。

存取时间:指的是从中央处理器发出指令到操作完成的时间。

传输率:或称为数据传输带宽,指单位时间内写入或读取的数据的多少,显然,存取时间越少,则传输率越高。

存储密度:在单位面积中的存储容量,人们在不断增加这个值。

有关存储器系统的详细内容,请阅读本书第2章。

1.1.4 时序产生器和控制方式

为了使得计算机各部件同步工作,计算机中都有一个脉冲源,通常是晶振。这个脉冲源产生主振脉冲,主振脉冲的时间间隔为主振周期,即时钟周期。中央处理器执行指令的时间(包括取指)为指令周期,由于指令可能有不同的复杂度,所以,每种指令的指令周期可能不同。CPU(Central Process Unit)周期也称机器周期,一般是从内存中读一个指令的最短时间。CPU周期又由若干个时钟周期组成。指令周期与时钟周期的关系如图1-3所示。

图1-3 指令周期与时钟周期

通常把CPU执行指令的各个微操作遵循的时间顺序叫时序。时序图是形象地表示信号线上信息变化的时间序列的图形。

组合逻辑控制和微程序控制是两种基本的控制方式。

1.组合逻辑控制

使用专门逻辑电路的控制方式,它的实现有硬件接线控制和可编程逻辑阵列两种。硬件连线法最直接,可以用较少的元件实现最快的速度,但是如果要更改,只有重新设计。可编程逻辑阵列采用低成本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方式。组合逻辑控制灵活性很差,在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中难以处理不断增加的复杂指令,但是它使用的电子原件少,在精简指令计算机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2.微程序控制

为提高控制的灵活性,许多中央处理器采用了微程序控制的控制方法,先看如下的几个概念。

微程序:微程序对应一组机器指令,若干个微指令序列形成一段微程序。而微指令又可细分为若干个微操作。微程序存在控制内存内。

微操作:微操作是最基本的操作,可分为相容性微操作和不相容性微操作,这两种微操作的区别在于:是否能在一个CPU周期内并行执行。

3.微指令格式

微指令格式如图1-4所示。

图1-4 微指令的格式

在如图1-4所示的前半部分,存放着对各种控制门进行激活或关闭的控制信息;后半部分是后续微指令的地址。微指令格式实现了数据结构中的单向列表。

操作控制字段的格式有如下两种。

水平型微指令:操作控制字段的每一位控制不同的控制门,可以在一个微指令中定义。执行多个并行的微操作的优点是效率高、灵活,执行时间短。

垂直型微指令:与水平型微指令相比,其格式要短,一条微指令中包括的微操作少,只有1~2个。由于其指令字短,所以比较容易掌握。

在实践中也常常使用混合型微指令,即水平型微指令和垂直型微指令的混合。

1.1.5 指令流、数据流和计算机的分类

首先介绍指令流和数据流的定义。

指令流:机器执行的指令序列。

数据流:由指令流调用的数据序列,包括输入数据和中间结果。

1.计算机根据多倍性的分类

按照计算机在一个执行阶断能执行的指令或能处理数据的最大可能个数,人们把计算机分成4种,如表1-1所示。

表1-1 多倍性分类

SISD(Single Instruction Single Data,单指令流单数据流):这是最简单的方式,计算机每次处理一条指令,并只对一个操作部件分配数据。

SIMD(Single Instruction Multiple Data,单指令流多数据流):具备SIMD点的常常是并行处理机,这种处理机具备多个处理单元,每次都执行同样的指令,对不同的数据单元进行处理。这种计算机非常适合于处理矩阵计算等。

MISD(Multiple Instruction Single Data,多指令流单数据流):这种处理方式比较难以想象,有多个处理单元,同时执行不同的指令,但针对的是单一数据。有资料认为流水线处理机,是每个数据由不同操作部件对其进行处理。

MIMD(Multiple Instruction Multiple Data,多指令流多数据流):这是一种全面的并行处理,典型的是多处理机。这种计算机的设计和控制都很复杂。

2.计算机按照程序流程机制的分类

1)控制流计算机

这是通常见到的计算机,使用程序计数器(PC)来确定下一条指令的地址。指令程序流由程序员直接控制,其主存是共享的,存储区可以为多指令修改(后面将会提到),这容易产生数据相关性,对并行性不利。

2)数据流计算机

在冯·诺依曼体系中,计算机是指令流驱动的,而数据流则是处于被动地位,这看起来合理,但在某些时候也不尽然。相对比的是数据流驱动,即一旦数据准备好,则立即开始执行相关的指令,这种非冯·诺依曼体系仍然在探索中。目前,对冯·诺依曼体系的改良已有相当的成果,即流水线技术和并行计算机。

在数据流计算机中,数据不在共享的存储器中,而是在指令间传送,成为令牌。当需要使用该数据的指令收到令牌,开始执行之后,该令牌即消失,执行的指令将执行的结果数据当做新的令牌发送。这种方式不再需要程序计数器及共享的存储器,但需要检测数据可用性的专门部件,以建立、识别、处理数据令牌标记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

在其他一些方面,数据流计算机还有一些困难需要克服。例如,在数据流计算机中,由于没有程序计数器,使得程序的调试和诊断变得困难。因为没有共享的存储器,也就无法控制其分配,无法支持数组、递归等操作。

3)归约机(Reductions Machine)

亦称需求驱动,是对一个操作结果的需求而启动的。归约机采用一种"惰性计算"的方式,操作只有在另一条指令需要这个操作的结果时才执行。例如,当计算5+(6×2-10)时,归约机并非先去计算6×2,而是先计算整个算式,碰到(6×2-10)再启动一个过程去计算它,最后碰到需要计算6×2,计算后一层层退回,得到整个算术的值。由于需求驱动可减少那些不必要的求值操作,因而可以提高系统效率。

归约机是一种面向函数式语言,或以函数式语言为机器语言的机器。函数式语言程序没

有诸如指令计数器、数据存储器和程序当前状态之类的概念。这种语言的程序是纯数学意义上的函数,它作用于程序的输入,得到的结果值就是程序的输出。因此它不具有副作用,保证了程序各部分的并发执行。

1.1.6 处理器性能

计算机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不同的指令系统、不同的体系实现方式、不同数量的硬件及不同部件的组合,都对计算机的性能造成这样或那样的影响。而且不同的应用对处理器的性能方面有不同的要求。这就要求对处理器性能评价需要综合考虑,全面地衡量处理器的性能。

1.影响处理器性能的因素

1)基本字长

运算器进行计算的位数称为基本字长。字长越长,处理器计算的精度就越高,复杂度也越高。这是因为基本字长增加不但要增加运算器的复杂度,而且需要同时增加寄存器和总线的宽度。

2)数据通路宽度

数据通路宽度指的是数据总线一次所能并行传送的位数。它体现了信息的传送能力,从而影响计算机的有效处理速度。在处理器内部,数据通路的宽度一般是基本字长,而外部总线的数据通路宽度则不一定。如果外部数据通路宽度小于基本字长,那么运算器需要的数据,必需多次通过总线从主存传递到处理器内部。

3)指令系统

不同的指令系统对处理器的性能也有非常大的影响。在前面已经讨论过精简指令系统和复杂指令系统之间的不同。另外,有的处理器对一些专门的应用增加了专门的指令,使得这些处理器在处理专门任务时能够"得心应手".

4)时钟频率

通常来说,提高处理器的时钟频率能够提高系统的性能,因为在同样的时间内,提高时钟频率,使得时钟周期减少,从而指令的执行时间减少。

5)流水线技术

处理器使用流水线技术能够使不同指令的不同执行部分,使用不同的处理单元同时执行。例如,将一个指令的取指、移码、取操作数、执行、写结果分别由不同的处理单元处理,能有效地提高处理器的性能。另外,处理器把这些不同的处理单元在硬件上重复,形成多条流水线,以期更加提高性能。无疑,流水线增加了处理器的复杂度,不但处理单元要分开,而且需要增加流水线管理部分的电路。

6)内部数据/指令缓存

使用存储器内部的数据或指令缓存,能够减少处理器访问较慢的内存的次数,从而提高处理器的性能。缓存当然越大越好。在缓存命令失败时,就需要从主存提取数据,这个判断需要增加控制电路。如果缓存太小或管理不当,有可能对性能造成负面影响。

2.处理器性能的评价

评价处理器性能可以是直接给出处理器每条指令的执行时间,或者是指令系统中的指令执行时间的某种加权评价,以及计算处理器每秒能执行多少个加法指令。1个MIPS(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每秒百万条指令)指的是处理器每秒能完成1×106条指令。

这样的简单评价方法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发展显得过于简单,局限性也日益暴露,由此很快便出现了改进的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

1)等效指令速度法

这种方法把指令分成若干种不同的类型,分别统计各种类型的指令在整个程序中的比例和执行时间,以此来计算等效指令速度。

采用固定比率的方法来计算处理器的执行时间,不能灵活地适应不同的程序应用存在的指令频率不同,不能反映出不同处理器之间数据长度和指令功能强弱对处理器性能的影响,同时也不能反映处理器内部数据缓存、流水线等对性能的影响。

2)数据处理速度法

这种方法试图给出处理器的"数据处理速度".这只考虑了不同指令及不同操作数的平均长度对处理器性能的影响。这种方法主要对处理器和主存储器的速度进行度量,没有涉及Cache、多功能部件等技术对性能的影响。

3)核心程序法

这种方法在归纳总结应用程序中,把使用得最为频繁的那部分程序作为核心程序。即将这些程序放在不同的处理器上运行,运行时间作为不同处理器的性能评价依据。使用精挑细

选的核心程序,能够比较全面地评价处理器对某种应用程序的性能。与实际的应用程序相比,核心程序由于比较小,所以缓存利用率就高。

有关性能评价方面的详细内容,请阅读本书第3章。

1.2 指令系统

指令系统是中央处理器所有指令的集合,也是高级语言编制的基础。指令系统的选择和确定涉及很多方面,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通常一个指令可分解为操作码和地址码两个部分。操作码确定指令的类型,地址码确定指令所要处理的数据。根据地址码的个数可以有4址指令、3址指令,甚至有0址指令。

根据指令的长度特点,一个指令系统可能是定长指令字结构,即指令系统中所有的指令的长度都相同,特点是控制简单。如果指令的长度不固定,复杂的指令长度较长,就是变长指令字结构,这种结构的指令很容易扩展,但是增加了解码系统的复杂度。

1.2.1 寻址方式

根据地址码代表的地址类型,指令系统可以有以下5种。

1.立即寻址

地址码就是操作数,这种寻址方式不必再次访问内存去取操作数。当然,也无法修改操作数。

2.直接寻址

地址码就是主存内数据的绝对地址,不必做任何换算。不足之处在于寻址范围有限,地址码的位数限制了寻址空间,而计算机的发展趋势是计算机拥有越来越大的内存。而使用变长指令结构可以突破限制,但是该指令会变得臃肿。

3.寄存器寻址

地址码的地址是寄存器的地址。与内存寻址比较而言,访问寄存器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所以使用寄存器寻址有非常快的速度。不足之处在于寄存器的数量和数据宽度有限。

4.间接寻址

地址码指向主存中的数据,这个数据仍然是一个地址,这种方式提高了寻址的灵活性,扩大了寻址的范围。但由于要多次读主存,速度大为降低。

5.寄存器间接寻址

地址码保存的是寄存器地址,相对应的寄存器中保存的是数据的地址,这样既快又有灵活性,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寻址方式。

6.变址寻址

变址寻址,是将地址码和变址寄存器内容相加后形成数据的地址。由于变址寄存器能自动修改,因而这种方式对数组运算、字符串操作等批量数据的处理非常有效。

7.基址寻址

与变址寻址类似,是将变址寄存器改成基址寄存器,不同之处在于,基址寄存器的内容是基本不变的,改变的是指令中地址码的部分内容,主要作用是扩大寻址空间和再定位。

8.页面寻址

页面寻址是将主存分组成若干个区,寻址时使用区码加区内偏移的方式确定位置。

9.相对寻址

相对寻址也与变址寻址类似,这时变址寄存器换成了程序计数器。

1.2.2 指令类型

从功能来言,常用的指令有如下几种。

1.数据传送指令

这些指令负责数据在寄存器和主存之间的传递,其中数据交换指令是数据的双向移动,而堆栈操作指令是专门对堆栈的PUSH和POP操作。

2.运算类指令

包括算术运算、逻辑运算、移位运算方面的指令。这类指令一般会改变标志寄存器的状态。

移位运算是一种特殊的运算,又分算术移位、逻辑移位和循环移位3类。在算术移位中左移则在空位补0,右移则补符号位;逻辑移位无论左移右移都补0;循环移位是把移动空位由移出的位来填补的移位,又分带符号位移动的大循环和不带符号位移动的小循环。

其中算术左移等于是对操作数做乘以2的操作,而算术右移等于对操作数做除以2的操作。

3.程序控制指令

控制程序流程改变的指令也非常多,包括了条件转移指令、无条件转移指令、循环控制指令、程序调用和返回指令、中断指令等。

4.输入/输出类指令

这类指令只有输入/输出独立编码才需要,对于统一编码的部分而言是不需要的。

5.数据处理类指令

数据处理指令包括一些比较复杂的指令,如数据转换指令、字符串操作指令、压缩和扩展指令等。

1.2.3 CISC和RISC

随着硬件成本的下降,人们倾向于向中央处理器加入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指令;同时,为了兼容老产品,原来的指令也要保留。这样,整个指令系统就向着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的趋势发展。在计算机处理能力越来越强的同时,中央处理器的设计也越来越复杂,这无疑大大增加了设计周期,更增加了设计失误的可能性。

事物的另外一个方面在于,指令的复杂性和中央处理器功能的增加,似乎不一定是成正比的。人们发现在许多方面存在一个称为20%~80%的定律,即系统中20%的部分发挥了80%的作用。通过对CISC指令系统的研究,发现系统在80%的时间里执行的是20%的指

令。

在这种情况下,便出现了精简指令设计思想。这种计算机的指令结构不追求全面和复杂,而是只实现那些经常被执行的指令--由于指令比复杂指令结构的计算机少得多,所以称为精简指令计算机。

先看著名的公式P=I×CPI×T.

式中:

P:计算机执行程序所需要的时间。

I:机器指令数。

CPI:平均每条指令所需要的机器周期数。

T:每个机器周期的时间。

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复杂指令集计算机)在指令数上占优,而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精简指令集计算机)在CPI上则快得多。这是两种结构的两个方向。从这个公式可以发现,在理论上两者都有优势,即不能认为精简指令计算机就好,复杂指令计算机就不好。事实上这两种设计方法很难找到截然不同的界限,而且在实际的芯片中,这两种设计方法也有相互渗透的地方。

CISC和RISC的对比如表1-2所示。

表1-2 CISC和RISC的简单对比

1.2.4 RISC结构特点

1.精简指令系统采用硬件布线逻辑控制

不是说硬件方式不够灵活吗?确实,对于复杂指令系统而言,这是它的致命缺点。但对于指令少、格式简单的精简指令系统而言,采用微程序控制就显得多余了,而硬件方式占用元件少的优点就体现出来了--腾出的地方可以在中央处理器中放置更多的通用寄存器,同时,硬件方式的译码速度也要快得多。

2.大量通用寄存器

RISC大量减少了对内存的访问指令。许多精简指令计算机只有两条指令与内存交换数据:LOAD和STORE.计算的中间结果放在寄存器中,由于访问寄存器的速度远远高于访问主存的速度,因而这种减少存储器访问次数的做法提高了精简指令计算机的效率。

同时,大量的通用寄存器使得可以使用寄存器完成程序调用的参数传递,这样在程序调用时,减少了对主存的访问,而在结构化的程序中,大量使用了程序调用,这也无疑也提高了精简指令计算机的效率。

精简指令计算机采用"重叠寄存器窗口技术"进行寄存器的组织,如图1-5所示。

图1-5中有3个过程(过程X、Y和Z),X的输出是Y的输入,通过这种方式传递参数,不需要保护现场,从而减少了堆栈的操作。当然,这样的调用,其层数是有限制的,层数过多甚至是递归函数时,就一定要借助于主存的堆栈。

图1-5 寄存器的组织

3.RISC普遍采用流水线技术

由于RISC指令结构简单,除了访问主存的指令速度慢之外,其他指令执行时间大多相同,这有利于发挥流水线的优势。同时,大量的寄存器使得编译优化成为可能,可以尽量减少数据相关的问题,减少流水线闲置时间。

4.RISC的存储系统

为了加快主存存取速度,大多数精简指令计算机采用了缓存技术,有的更是把指令和数据缓存分开设置,这样取指和读数可以同时进行。当指令或数据在缓存中时,就不需要去主

存中提取,如果频繁地修改某个地址的数据,数据缓存也能减少写主存的次数。显然缓存越大,越能减少主存存取次数。

如果缓存命令失败,就必须访问主存,这就增加了控制电路的复杂性。

5.对编译器的影响

精简指令系统对编译系统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指令简单、选择有限、寻址方式也少,这样编译系统不需要在众多的指令中选择最佳指令和指令组合,这就降低了对编译系统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存在大量的通用寄存器,如何充分利用这些寄存器优化编译,使编译后的指令代码更能适应流水线的要求,这都对精简指令计算机的编译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没有编译器的支持,精简指令计算机的多寄存器、流水线技术、移动寄存器窗口等都难以发挥最佳的作用。

1.3 并行处理和并行处理机

单个处理器的处理能力总是有限的,但是可以把许多处理器通过特定的方式联合起来,以得到很高的处理能力,解决单个处理器无法完成的任务。战胜国际象棋冠军的"深蓝"计算机是一种32节点的IBM(SP)计算机。每个节点的SP使用的是装有8个专用的VLSI国际象棋处理器的单一微通道卡,总共有256个处理器并行运行。"深蓝"的程序代码是用C 语言编写的并在AIX操作系统下运行。这种网络是可扩充的并行系统,它能在标准国际象棋比赛中为选手每步所分配的3分钟内计算出500~1000亿步。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点归纳、习题讲解、考研真题(引论)【圣才出品】

第1章 引 论 1.1 知识结构导图 1.2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1: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通常认为是经济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经济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方式是所谓经济体制问题。迄今为止人类经济体制大体上经历了自给自足、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混合经济四种类型。以经济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的对象来划分,西方经济理论大体上可划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 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分支说明具体如表1-1所示。 表1-1 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分支说明

【名师点读】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属于最基本知识点,是学好本门课程的关键,认清要研究的问题才能更好和更深入地学习本门课程。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关于介绍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时所涉及的资源配置的四种方式,考生在学习此部分内容时可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去理解市场经济机制在资源配置中效率较高的原因。 考点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可以通过表1-2来反映。 表1-2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名师点读】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理论的两个分支,所考查的对象和依据的理论等各不相同,考生应深刻理解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为以后经济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有助于更清晰、更准确地运用相关经济理论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1.3 课后习题详解 1.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资源的配置和利用。 人的欲望和需求是无穷无尽的,而满足这些需要的经济资源(包括它们生产的产品)在一定时期内总是有限的,这就是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任何一个经济社会都必须采用一定的方式对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和利用,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利用。 从资源的稀缺性出发,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或者说研究任务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资源来生产各种商品和服务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提供

软考数据库系统工程师试题及答案

软考数据库系统工程师 试题及答案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2012年软考数据库系统工程师试题及答案 1.单个用户使用的数据视图的描述称为( ) A.外模式 B.概念模式 C.内模式 D.存储模式 2.子模式ddl 用来描述( ) A.数据库的总体逻辑结构 B.数据库的局部逻辑结构 C.数据库的物理存储结构 D.数据库的概念结构 3.在dbs中,dbms和os之间的关系是( ) A.相互调用 调用os 调用dbms D.并发运行 4.数据库物理存储方式的描述称为( ) A.外模式 B.内模式 C.概念模式 D.逻辑模式 5.在下面给出的内容中,不属于dba职责的是( ) A.定义概念模式 B.修改模式结构

C.编写应用程序 D.编写完整性规则 6.在数据库三级模式间引入二级映象的主要作用是( ) A.提高数据与程序的独立性 B.提高数据与程序的安全性 C.保持数据与程序的一致性 D.提高数据与程序的可移植性 、dbms 和dbs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包括dbms和dbs 包括db和dbms 包括db和dbs D.不能相互包括 中“第三级存储器”是指( ) A.磁盘和磁带 B.磁带和光盘 C.光盘和磁盘 D.快闪存和磁盘 9.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是( ) 10.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模型通常由( )三部分组成 A.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 B.数据定义、数据操作和安全性约束

C.数据结构、数据管理和数据保护 D.数据定义、数据管理和运行控制 组织提出的dbtg 报告中的数据模型是( )的主要代表 A.层次模型 B.网状模型 C.关系模型 D.实体联系模型 12.数据库技术的三级模式中,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用( )来描述 A.子模式 B.用户模式 C.模式 D.存储模式 13.用户涉及的逻辑结构用( )描述 A.模式 B.存储模式 C.概念模式 D.子模式 14.数据库的开发控制,完整性检查,安全性检查等是对数据库的( ) A.设计 B.保护 C.操纵 D.维护 15.( )是控制数据整体结构的人,负责三级结构定义和修改 A .专业用户 B .应用程序员

山东省选调生考试《申论》考点精讲及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提出对策能力)【圣才出品】

第3章提出对策能力 一、考点精讲 (一)提出对策能力概述 1.提出对策能力的定义 提出对策能力,即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应试者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实际上也就是对给定资料加工和处理的能力。在回答问题时,必须进入材料给定的角色,以“政府官员”或所给的其他角色的身份进行思考,提出决策方案。这实质上是考查应试者的思维开阔度、探索创新意识、应变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问题与对策 (1)提出问题 “问题”按着行政管理学的解释,是预期需要与实际满足之间的差距。从申论所给的材料看,每年都会涉及某一个或几个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如公职人员贪污、腐化问题;电信、网络诈骗问题;食品、药品安全问题;道德失范问题;文化逆差问题;暴力执法问题;行政不作为问题等等。这些形形色色的“问题”与执政党的宗旨、战略规划和政治理想之间,与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清平社会的追求与期待间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差距,所以亟待公务部门来妥善解决,而公务员录用考试(含选调生考试)正是为这些公务部门选拔人才的,这些未来的公务员上岗后的基本工作就是解决一个个具体而实际的社会问题。基于此,申论通过各种材料反映社会现象、提出热点问题,目的就在于考查应试者是否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提出对策的能力。 “问题”的界定按决策学的理解包括几个环节,这几个环节对于提出对策是有借鉴意义:

①症结分析 症结分析是在问题筛选的基础上,对问题产生的时间、地点和条件,问题的性质、类型、范围、程度、影响和问题的内部层次结构等进行多维剖析,以建立对问题本身的全面认识。 ②原因分析 依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应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如实对问题所产生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近因和远因等进行估量、核查和证实。主要是纵向分析和横向分析。纵向分析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剖析出根本原因;横向分析是对各种原因和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找出主要的原因。 ③确切表述 对问题症结的现实和理想及二者的差距作准确的定性定量概括,对差距、原因作出准确的判断。 (2)对策与决策 对策是指针对申论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材料所提供的内容和自己的经验判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公务员录用考试是一种能力考试,主要测试的是应试者运用理论、原理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如果说概括内容对应的是提出问题,那么,制定对策就是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运用,而且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提出问题能力相比,更能体现应试者的综合素质和应对能力。 对策是解决问题的方案,但是单纯从对策的角度,还无法提高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和认识,还应理解与之相似但十分重要的概念——决策。现代意义上的决策是美国于20世纪中叶出现的,由Decision-Making一词而来,是人们就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作的行为设计和抉择过程,有私人决策和公共决策之分。由于申论是国家行政机关的录用考试科目,申论的材料与政府职能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由此提出的对策就是国家行政机关作出的决策,即行政决策。

软考数据库系统工程师考试复习资料

目录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知识 (2) 第二章数据结构与算法 (9) 第三章操作系统知识 (12) 第四章程序设计基础 (17) 第六章多媒体基础知识 (21) 第七章数据库技术基础 (24) 第八章关系数据库 (31) 第九章SQL语言 (35) 第十章系统开发与运行 (41) 第十一章数据库设计 (45) 第十二章网络与数据库 (52) 第十四章知识产权基础知识 (55) 第十五章标准化基础知识 (56)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知识 1. 计算机软件=程序+数据+相关文档。 2. 操作数包含在指令中是立即寻址,操作数的地址包含在指令中是直接寻址。 3. 计算机硬件的典型结构:单总线结构、双总线结构、采用通道的大型系统结构。 4. CPU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控制器由程序计数器(PC)、指令寄存器(IR)、指令译码器(ID)、状态条件寄存器、时序产生器和微操作信号发生器组成。 a) PC: pc自动增加一个值,指向下一条要执行的指令,当程序转移时将转移地址送入PC。 b) IR:用于存放当前要执行的指令。 c) ID:对现行的指令进行分析,确定指令类型、指令要完成的操作和寻址方式。 5. 指令执行的过程: a) 取指令:控制器首先按程序计数器所指出的指令地址从内存中取出一条指令。 b) 指令译码:将指令的操作码部分送入指令译码器中进行分析,然后根据指令的功能发出控制命令。 c) 按指令操作码执行。 d) 形成下一条指令地址。

6. CPU的基本功能: a) 程序控制 b) 操作控制 c) 时间控制 d) 数据处理——CPU的根本任务 7. 计算机体系结构和计算机组成的区别:体系结构要解决的问题是计算机系统在总体上、功能上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计算机组成要解决的是逻辑上如何具体实现的问题。 8. 计算机体系结构分类(指令流、数据流、多倍性): a) Flynn分类:传统的顺序执行的计算机在同一时刻只能执行一条指令(即只有一个控制流)、处理一个数据(即只有一个数据流),因此被称为单指令流单数据流计算机Single Instruction Single Data即SISD 计算机)。而对于大多数并行计算机而言,多个处理单元都是根据不同的控制流程执行不同的操作,处理不同的数据,因此,它们被称作是多指令流多数据流计算机,即MIMD(Multiple Instruction Multiple Data)计算机。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超级并行计算机主流的向量计算机除了标量处理单元之外,最重要的是具有能进行向量计算的硬件单元。在执行向量操作时,一条指令可以同时对多个数据(组成一个向量)进行运算,这就是单指令流多数据流(Single Instruction Multiple Data,SIMD)的概念。因此,我们将向量计算机称为SIMD 计算机。第四种类型即所谓的多指令流单数据(MultipleInstructionSingleData)计算机。在这种计算机中,各个处理

最新数据库系统工程师考试资料-数据库系统工程师试题汇总

2010数据库系统工程师考试资料-数据库系统工程师试题

2010年数据库系统工程师考试资料:数据库系统工程师试题 1. 单个用户使用的数据视图的描述称为() A. 外模式 B. 概念模式 C. 内模式 D. 存储模式 2. 子模式ddl用来描述() A. 数据库的总体逻辑结构 B. 数据库的局部逻辑结构 C. 数据库的物理存储结构 D. 数据库的概念结构 3. 在dbs中,dbms和os之间的关系是() A.相互调用 B.dbms调用os C.os调用dbms D.并发运 4.数据库物理存储方式的描述称为() A.外模式 B。内模式 C.概念模式 D.逻辑模式 5.在下面给出的内容中,不属于dba职责的是() A.定义概念模式 B.修改模式结构 C.编写应用程序 D.编写完整性规则 6.在数据库三级模式间引入二级映象的主要作用是() A. 提高数据与程序的独立性 B. 提高数据与程序的安全性 C. 保持数据与程序的一致性 D.提高数据与程序的可移植性 7.db、dbms和dbs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 db包括dbms和dbs B. dbs包括db和dbms

C. dbms包括db和dbs D. 不能相互包括 8.dbs中“第三级存储器”是指() A. 磁盘和磁带 B. 磁带和光盘 C. 光盘和磁盘 D. 快闪存和磁盘 9.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是() A. dbs B. db C. dbms D. mis 10.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模型通常由()三部分组成 A. 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 B. 数据定义、数据操作和安全性约束 C. 数据结构、数据管理和数据保护 D. 数据定义、数据管理和运行控制 11.codasyl组织提出的dbtg报告中的数据模型是()的主要代表 A. 层次模型 B. 网状模型 C. 关系模型 D. 实体联系模型 12.数据库技术的三级模式中,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用()来描述 A. 子模式 B. 用户模式 C. 模式 D. 存储模式 13.用户涉及的逻辑结构用()描述 A. 模式 B. 存储模式 C. 概念模式 D. 子模式 14.数据库的开发控制,完整性检查,安全性检查等是对数据库的()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考试考点分析与真题详解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考试考点分析与真题详解(第4版) 第1章计算机组成与结构 根据考试大纲,本章要求考生掌握以下知识点: CPU和存储器的组成、性能、基本工作原理。 常用I/O设备、通信设备的性能,以及基本工作原理。 I/O接口的功能、类型和特点。 CISC/RISC、流水线操作、多处理机及并行处理。 1.1计算机组成 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控制、运算中心,它主要通过总线和其他设备进行联系。另外, 在嵌入式系统设计中,外部设备也常常直接连接到中央处理器的外部I/O (In put/Output,输入/输出)脚的相关引脚上。 中央处理器的类型和品种异常丰富,各种中央处理器的性能也差别很大,有不同的内部结构及不同的指令系统。但都是基于冯?诺依曼结构,因而其基本组成部分相似。 1.1.1 运算器 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完成各种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其他操作。一个计算过程需要用到加法器/累加器、数据寄存器、状态寄存器等。

加法是运算器的基本功能,在大多数中央处理器中,其他计算也是经过变换后使用加法 喜X Y 图1-1 位加法逻辑图 其中Xi、Yi是加数和被加数,Ci+1是低位进位,Ci是进位,Zi是和。 为完成多位数据加法,可以通过增加电路和部件,使简单的加法器能够变为串行、并行加法器,超前进位加法器等。 运算器的位数,即运算器一次能对多少位的数据做加法。这是衡量中央处理器的一个重 要指标。 1.1.2 控制器 控制器是中央处理器的核心,它控制和协调整个计算机的动作,其组成如图1-2所示。控制通常需要程序计数器 (Program Counter,PC )、指令寄存器(Instruction Register,IR )、指令译码器(Instruction Decoder,ID 、、定时和控制电路,以及脉冲源、中断(在图1-2 中未表示)等共同组成。

2018年软考上半年数据库系统工程师考试真题(下午题)(同名17553)

2018年软考上半年数据库系统工程师考试真题(下午题)(同名17553)

2018年上半年数据库系统工程师考试真题(下午题) 试题一(共15分) 阅读下列说明和图,回答问题1至问题4,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说明】 某医疗护理机构为老人或有护理需求者提供专业护理,现欲开发一基于Web的医疗管理系统,以改善医疗护理效率。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如下: (1)通用信息查询。客户提交通用信息查询请求,查询通用信息表,返回查询结果。 (2)医生聘用。医生提出应聘/辞职申请,交由主管进行聘用/解聘审批,更新医生表,并给医生反馈聘用/解聘结果;删除解聘医生出诊安排。 (3)预约处理。医生安排出诊时间,存入医生出诊时间表;根据客户提交的预约查询请求,查询在职医生及其出诊时间等预约所需数据并返回;创建预约,提交预约请求,在预约表中新增预约记录,更新所约医生出诊时间并给医生发送预约通知;给客户反馈预约结果。 (4)药品管理。医生提交处方,根据药品名称从药品数据中查询相关药品库存信息,开出药品,更新对应药品的库存

以及预约表中的治疗信息;给医生发送“药品已开出”反馈。 (5)报告创建。根据主管提交的报表查询(报表类型和时间段),从预约数据、通用信息、药品库存数据、医生以及医生出诊时间中进行查询,生产报表返回给主管。 现采用结构化方法对医疗管理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获得如图1-1所示的上下文数据流图和图1-2所示的0层数据流图。

【问题1】(3分) 使用说明中的词语,给出图1-1中的实体E1~E3的名称。【问题2】(5分) 使用说明中的词语,给出图1-2中的数据存储D1~D5的名称。

2012年历年数据库系统工程师试题及答案

1.单个用户使用的数据视图的描述称为( ) A.外模式 B.概念模式 C.内模式 D.存储模式 2.子模式ddl 用来描述( ) A.数据库的总体逻辑结构 B.数据库的局部逻辑结构 C.数据库的物理存储结构 D.数据库的概念结构 3.在dbs中,dbms和os之间的关系是( ) A.相互调用 B.dbms调用os C.os 调用dbms D.并发运行 4.数据库物理存储方式的描述称为( ) A.外模式 B.内模式 C.概念模式 D.逻辑模式 5.在下面给出的内容中,不属于dba职责的是( ) A.定义概念模式 B.修改模式结构 C.编写应用程序 D.编写完整性规则

6.在数据库三级模式间引入二级映象的主要作用是( ) A.提高数据与程序的独立性 B.提高数据与程序的安全性 C.保持数据与程序的一致性 D.提高数据与程序的可移植性 7.db、dbms 和dbs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A.db 包括dbms和dbs B.dbs包括db和dbms C.dbms包括db和dbs D.不能相互包括 8.dbs中“第三级存储器”是指( ) A.磁盘和磁带 B.磁带和光盘 C.光盘和磁盘 D.快闪存和磁盘 9.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是( ) A.dbs B.db C.dbms D.mis 10.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模型通常由( )三部分组成 A.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 B.数据定义、数据操作和安全性约束 C.数据结构、数据管理和数据保护 D.数据定义、数据管理和运行控制

11.codasyl 组织提出的dbtg 报告中的数据模型是( )的主要代表 A.层次模型 B.网状模型 C.关系模型 D.实体联系模型 12.数据库技术的三级模式中,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用( )来描述 A.子模式 B.用户模式 C.模式 D.存储模式 13.用户涉及的逻辑结构用( )描述 A.模式 B.存储模式 C.概念模式 D.子模式 14.数据库的开发控制,完整性检查,安全性检查等是对数据库的( ) A.设计 B.保护 C.操纵 D.维护 15.( )是控制数据整体结构的人,负责三级结构定义和修改 A .专业用户 B .应用程序员 C.dba

2019年数据库系统工程师考试大纲共24页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考试大纲 一、考试说明 1.考试要求 (1)掌握计算机体系结构以及各主要部件的性能和基本工作原理; (2)掌握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知识,了解编译程序的基本知识; (3)熟练掌握常用数据结构和常用算法; (4)熟悉软件工程和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的基础知识; (5)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原理和技术; (6)掌握数据库原理及基本理论; (7)掌握常用的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技术; (8)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开发过程; (9)熟悉数据库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方法,了解相关的安全技术; (10)了解数据库发展趋势与新技术; (11)掌握常用信息技术标准、安全性,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 (12)了解信息化、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 (13)正确阅读和理解计算机领域的英文资料。 2. 通过本考试的合格人员能参与应用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构建、运行和管理,能按照用户需求,设计、建立、运行、维护高质量的数据库和数据仓库;作为数据管理员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资源,作为数据库管

理员建立和维护核心数据库;担任数据库系统有关的技术支持,同时具备一定的网络结构设计及组网能力;具有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能指导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助理工程师(或技术员)工作。 3. 本考试设置的科目包括 (1)信息系统知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 (2)数据库系统设计与管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 二、考试范围 考试科目1:信息系统知识 1. 计算机系统知识 1.1 硬件知识 1.1.1 计算机体系结构和主要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 ?CPU和存储器的组成、性能、基本工作原理 ?常用I/O设备、通信设备的性能,以及基本工作原理 ?I/O接口的功能、类型和特点 ?CISC/RISC,流水线操作,多处理机,并行处理 1.1.2 存储系统 ?虚拟存储器基本工作原理,多级存储体系 ?RAID类型和特性

2017年上半年数据库系统工程师考试真题(案例分析)

2017年上半年数据库系统工程师考试真题(案例分析)下午试题 试题一(共15分〉 阅读下列说明和图,回答问题1至问题4,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说明】 某医疗器械公司作为复杂医疗产品的集成商,必须保持高质量部件的及时供应。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该公司欲开发一采购系统。系统的主要功能如下: 1.检查库存水平。采购部门每天检查部件库存量,当特定部件的库存量降至其订货店、时,返回低存量部件及库存量。 2.下达采购订单。采购部门针对低存量部件及库存量提交采购请求,向其供应商(通过供应商文件访问供应商数据〉下达采购订单,并存储于采购订单文件中。 3.交运部件。当供应商提交提单并交运部件时,运输和接收(S /R)部门通过执行以下三步过程接收货物: (1)验证装运部件。通过访问采购订单并将其与提单进行比较来验证装运的部件,并将提单信息发给S/R职员。如果收货部件项目出现在采购订单和提单上,则己验证的提单和收货部件项目将被送去检验。否则S/R职员提交的装运错误信息生成装运错误通知发送给供应商。

(2)检验部件质量。通过访问质量标准来检查装运部件的质量,并将己验证的提单发给检验员。如果部件满足所有质量标准,则将其添加到接受的部件列表用于更新部件库存。如果部件未通过检查,则将检验员创建的缺陷装运信息生成缺陷装运通知发送给供应商。 (3)更新部件库存。库管员根据收到的接受的部件列表添加本次采购数量,与原有库存量累加来更新库存部件中的库存量。标记订单采购完成。 现采用结构化方法对该采购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获得如图1-1所示的上下文数据流图和图1-2所示的0层数据流圈。 图1-1上下文数据流图

网络工程师考试考点分析与真题详解(最新版)

网络工程师考试考点分析与真题详解(最新版) 第 1 章计算机组成与结构 根据考试大纲,本章要求考生掌握以下知识点。 CPU(Centra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和存储器的组成、性能和基本工作原理; 常用I/O(Input/Output,输入/输出)设备、通信设备的性能,以及基本工作原理; I/O接口的功能、类型和特点; 复杂指令集计算机/精简指令集计算机,流水线操作,多处理机,并行处理。 1.1 计算机组成 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控制、运算中心,它主要通过总线和其他设备进行联系,另外,在嵌入式系统设计中,外部设备也常常直接接到中央处理器的外部I/O脚的中断脚上。 中央处理器的类型和品种异常丰富,各种中央处理器的性能也差别很大,有不同的内部结构、不同的指令系统,但由于都基于冯·诺依曼结构,基本组成部分相似。 1.1.1 运算器 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完成各种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其他操作。一个计算过程需要用到加法器/累加器、数据寄存器或其他寄存器,以及状态寄存器等。 加法是运算器的基本功能,在大多数的中央处理器中,其他计算是经过变换后进行的。一个位加法的逻辑图如图1-1所示。

图1-1 位加法逻辑图 其中,Xi、Yi是加数和被加数,Ci+1是低位进位,Ci是进位,Zi是和。 为完成多位数据加法,可以通过增加电路和部件,使简单的加法器变为串行、并行加法器或超前进位加法器等。运算器的位数,即运算器一次能对多少位的数据做加法,是衡量中央处理器的一个重要指标。 1.1.2 控制器 控制器是中央处理器的核心,它控制和协调整个计算机的动作,其组成如图1-2所示。控制通常需要程序计数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定时与控制电路,以及脉冲源、中断(在图中未表示)等共同完成。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考点分析与真题详解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考点分析与真题详解 第 1 章计算机科学基础 计算机科学是一门包含各种各样与计算和信息处理相关主题的系统学科,从抽象的算法分析、形式化语法,到具体的如编程语言、程序设计、软件和硬件。作为一门学科,它与数学、计算机程序设计、软件工程和计算机工程有显着的不同,却通常被混淆,尽管这些学科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和覆盖。 根据《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考试大纲》与历年试题分布,本章重点讲述: 数制及转换 二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等常用数制及其相互转换 数据的表示 数的表示:原码、补码、发码,整数和实数的机内表示方法,精度与溢出 非数值表示:字符和汉字的机内表示,声音和图像的机内表示 校验方法和校验编码 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计算机中二进制的运算方法 逻辑代数基本运算 数据结构与算法基本概念 历年真题详解与模拟题 1.1 数制及转换

1.1.1 数制 按进位的原则进行计数,称为进位计数制,简称"数制"或"进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数制,通常以十进制进行计数,除了十进制计数以外,还有许多非十进制的计数方法。例如,60分钟为1小时,用的是60进制计数法;1星期有7天,是7进制计数法;1年有12个月,是12进制计数法。当然,在生活中还有许多其他各种各样的进制计数法。 在计算机系统中采用二进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电路设计简单、运算简单、工作可靠、逻辑性强。不论是哪一种数制,其计数和运算都有共同的规律和特点。人们最熟悉的是十进制数,但在计算机中,采用二进制数"0"和"1"可以很方便的表示机内的数据与信息。在计算机系统中采用二进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电路设计简单、运算简单、工作可靠、逻辑性强。不论是哪一种数制,其计数和运算都有共同的规律和特点。 1.十进制数 我们熟悉的十进制数有两个主要特点: 有十个不同的数字符号:0、1、2、 (9) 低位向高位进、借位的规律是"逢十进一"、"借一当十"的计数原则进行计数。 2.二进制数 在二进制中只有两个不同数码:0和1,进位规律是"逢二进一"、"借一当二"的计数原则进行计数。二进制数用B结尾表示。 3.八进制数

网络管理员考试考点分析与真题详解(第4版)

网络管理员考试考点分析与真题详解(第4版) 第 1 章计算机科学基础 根据09版本考试大纲,希赛教育专家特别提示本章要求考生掌握以下知识点: (1)数制及其转换。包括二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等常用数制及其相互转换。 (2)数据的表示。包括数的表示(原码、反码、补码表示),非数值表示(字符和汉字表示),校验方法和校验码(奇偶校验、CRC校验)。 (3)计算机中的二进制数运算方法。 1.1 数制及其转换 R进制,通常说法就是逢R进1.可以用的数为R个,分别是0,1,2,…,R-1.例如十进制数的基数为10,即可以用的数码个数为10,它们是0,1,2,3,4,5,6,7,8,9.二进制数的基数为2,可用的数码个数为2,它们是0和1. 为了把不同的进制数分开表示,避免造成混淆,采用下标的方式来表示一个数的进制,如十进制56表示为(56)10,八进制42表示为(42)8 ,由于人们常用的是十进制,所以十进制数的标识通常省略。 对于任意一个R进制数,它的每一位数值等于该位的数码乘以该位的权数。权数由一个幂Rk表示,即幂的底数是R,指数为k,k与该位和小数点之间的距离有关。当该位位于小数点左边,k值是该位和小数点之间数码的个数,而当该位位于小数点右边,k值是负值,其绝对值是该位和小数点之间数码的个数加1. 例如,十进制数123.56,其数值可计算如下: 123.56=1×102+2×101+3×100+5×10-1+6×10-2

又例如,二进制数l0100.01的值可计算如下: l0100.01=1×24+1×22+1×2-2 1)R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按照上面的表示法,即可计算出R进制数对应的十进制值。 例:把(10000.010)2转换为十进制数。 (10000.010)2=1×24+1×2-2=16.25 例:把(734.05)8转换为十进制数。 (734.05)8=7×82+3×81+4×80+5×8-2=448+24+4+0.078125=476.078125 2)十进制转换为R进制 最常用的是"除以R取余法".例如,将十进制数94转换为二进制: 将所得的余数从低位到高位排列(1011110)2就是94的二进制数。 3)十进制小数转换为二进制小数 最常用的方法是将该十进制小数乘以2,取乘积的整数部分,得到转换后的二进制小数的第一位,然后将乘积部分的小数部分再乘以2,乘积的整数部分作为二进制小数的第二位,如此反复,直到乘积的小数部分为0,或者到指定要求的位数。 例如,把(0.73405)10转换为二进制数:

2018年软考上半年数据库系统工程师考试真题(下午题)

2018 年上半年数据库系统工程师考试真题(下午题) 试题一(共15 分) 阅读下列说明和图,回答问题 1 至问题4,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说明】 某医疗护理机构为老人或有护理需求者提供专业护理,现欲开发一基于Web的医疗管理系统,以改善医疗护理 效率。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如下: (1)通用信息查询。客户提交通用信息查询请求,查询通用信息表,返回查询结果。 (2)医生聘用。医生提出应聘/ 辞职申请,交由主管进行聘用/ 解聘审批,更新医生表,并给医生反馈聘用/ 解聘结果;删除解聘医生出诊安排。 (3)预约处理。医生安排出诊时间,存入医生出诊时间表;根据客户提交的预约查询请求,查询在职医生及 其出诊时间等预约所需数据并返回;创建预约,提交预约请求,在预约表中新增预约记录,更新所约医生出诊时间 并给医生发送预约通知;给客户反馈预约结果。 (4)药品管理。医生提交处方,根据药品名称从药品数据中查询相关药品库存信息,开出药品,更新对应药 品的库存以及预约表中的治疗信息;给医生发送“药品已开出”反馈。 (5)报告创建。根据主管提交的报表查询(报表类型和时间段),从预约数据、通用信息、药品库存数据、医 生以及医生出诊时间中进行查询,生产报表返回给主管。 现采用结构化方法对医疗管理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获得如图1-1 所示的上下文数据流图和图1-2 所示的0 层数据流图。

【问题1】(3 分) 使用说明中的词语,给出图1-1 中的实体E1~E3 的名称。 【问题2】(5 分) 使用说明中的词语,给出图1-2 中的数据存储D1~D5的名称。 【问题3】(4 分) 使用说明和图中的术语,补充图1-2 中缺失的数据流及其起点和终点。 【问题4】(3 分) 使用说明中的词语,说明“预约处理”可以分解为哪些子加工?并说明建模图1-1 和图1-2 如何保持数据流图平衡?

2019年上半年数据库系统工程师真题+答案上午选择+下午案例完整版

壱 2019年上半年数据库系统工程师真题+答案上午选择+下午案例完整版 上午选择2019年5月25日考试 1、计算机执行程序时,CPU中()的内容是一条指令的地址。 A. 运算器 B. 控制器 C. 程序计数器 D. 通用寄存器 答案:C 2、DMA控制方式是在()之间直接建立数据通路进行数据的交换处理。 A. CPU与主存 B. CPU与外设 C. 主存与外设 D. 外设与外设 答案:C 直接主存存取(Direct Memory Access,DMA)是指数据在主存与I/O 设备间(即主存与外设之间)直接成块传送。 3、在计算机的存储系统中,()属于外存储器。 A. 硬盘

弐 B. 寄存器 C. 高速缓存 D. 内存 答案:A 寄存器属于CPU,高速缓存一般处于内存和CPU之间,硬盘属于外存。 4、某系统由3个部件构成,每个部件的千小时可靠度都为R,该系统的千小时可靠度为(1-(1-R)2)R,则该系统的构成方式是()。 A. 3个部件串联 B. 3个部件并联 C. 前两个部件并联后与第三个部件串联 D. 第一个部件与后两个部件并联构成的子系统串联 答案:C 5、令序列X、Y、Z的每个元素都按顺序进栈,且每个元素进栈和出栈仅一次。则不可能得到的出栈序列是()。 A. X Y Z B. X Z Y C. Z X Y D. Y Z X 答案:C 栈的顺序:先进后出。如要Z先出,则至少需要X-Y-Z依次全部进栈,

参 此时栈内容已确定,出栈顺序只能为Z-Y-X,因此,得不到序列ZXY。 6、以下关于单链表存储结构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表中结点所占用存储空间的地址不必是连续的 B. 在表中任意位置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都不用移动元素 C. 所需空间与结点个数成正比 D. 可随机访问表中的任一结点 答案:D 7、B-树是一种平衡的多路查找树。以下关于B-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根结点保存树中所有关键字且有序排列 B. 从根结点到每个叶结点的路径长度相同 C. 所有结点中的子树指针个数都相同 D. 所有结点中的关键字个数都相同 答案:B 8、对于给定的关键字序列{47, 34, 13, 12, 52, 38, 33, 27, 5},若用链地址法(拉链法)解决冲突来构造哈希表,且哈希函数为H(key)=key%ll,则()。 A. 哈希地址为1的链表最长 B. 哈希地址为6的链表最长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历年真题及答案

1. 计算机系统知识 1.1 硬件知识 1.1.1 计算机体系结构和主要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 ·CPU和存储器的组成、性能、基本工作原理 ·常用I/O设备、通信设备的性能,以及基本工作原理 ·I/O接口的功能、类型和特点 ·CISC/RISC,流水线操作,多处理机,并行处理 1.1.2 存储系统 ·虚拟存储器基本工作原理,多级存储体系 ·RAID类型和特性 1.1.3 安全性、可靠性与系统性能评测基础知识 ·诊断与容错 ·系统可靠性分析评价 · 计算机系统性能评测方法 1.2 数据结构与算法 1.2.1 常用数据结构 ·数组(静态数组、动态数组) ·线性表、链表(单向链表、双向链表、循环链表) ·栈和队列 ·树(二叉树、查找树、平衡树、遍历树、堆)、图、集合的定义、存储和操作 ·Hash(存储位置计算、碰撞处理)

1.2.2 常用算法 ·排序算法、查找算法、数值计算、字符串处理、数据压缩算法、递归算法、图的相关算法 ·算法与数据结构的关系,算法效率,算法设计,算法描述(流程图、伪代码、决策表),算法的复杂性 1.3 软件知识 1.3.1 操作系统知识 ·操作系统的类型、特征、地位、内核(中断控制)、进程、线程概念 ·处理机管理(状态转换、同步与互斥、信号灯、分时轮转、抢占、死锁) ·存储管理(主存保护、动态连接分配、分段、分页、虚存) ·设备管理(I/O控制、假脱机、磁盘调度) ·文件管理(文件目录、文件的结构和组织、存取方法、存取控制、恢复处理、共享和安全) ·作业管理(作业调度、作业控制语言(JCL)、多道程序设计) ·汉字处理,多媒体处理,人机界面 ·网络操作系统和嵌入式操作系统基础知识 ·操作系统的配置 1.3.2 程序设计语言和语言处理程序的知识

2017年数据库系统工程师试题下午及答案

2017年上半年数据库系统工程师考试下午真题 (参考答案) ●阅读下列说明和图,回答问题1至问题4,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说明】 某医疗器械公司作为复杂医疗产品的集成商,必须保持高质量部件的及时供应。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该公司欲开发一采购系统。系统的主要功能如下: 1.检查库存水平。采购部门每天检查部件库存量,当特定部件的库存量降至其订货店时,返回低存量部件及库存量。 2.下达采购订单。采购部门针对低存量部件及库存量提交采购请求,向其供应商(通过供应商文件访问供应商数据)下达采购订单,并存储于采购订单文件中。 3.交运部件。当供应商提交提单并交运部件时,运输和接收(S/R)部门通过执行以下三步过程接收货物: (1)验证装运部件。通过访问采购订单并将其与提单进行比较来验证装运的部件,并将提单信息发给S/R职员。如果收货部件项目出现在采购订单和提单上,则己验证的提单和收货部件项目将被送去检验。否则S/R职员提交的装运错误信息生成装运错误通知发送给供应商。(2)检验部件质量。通过访问质量标准来检查装运部件的质量,并将己验证的提单发给检验员。如果部件满足所有质量标准,则将其添加到接受的部件列表用于更新部件库存。如果部件未通过检查,则将检验员创建的缺陷装运信息生成缺陷装运通知发送给供应商。 (3)更新部件库存。库管员根据收到的接受的部件列表添加本次采购数量,与原有库存量累加来更新库存部件中的库存量。标记订单采购完成。 现采用结构化方法对该采购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获得如图1-1所示的上下文数据流图和图1-2所示的0层数据流图。

米圣经答案:E1:供应商E2:采购部E3:检验员E4:库管员E5:S/R 职员

吉林公务员录用考试专项教材:言语理解与表达【考点精讲+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三章至第四章(圣

第3章片段阅读 3.1考点精讲 一、主旨概括题 (一)考查要点 主旨概括是对文段意义、目的的概括和归纳。主旨概括题的阅读材料是由几个句子组合构成的,各个句子之间的关系,都是为核心意思服务的,命题者的意图就是让应试者通过材料语句之间各种关系的分析,抽离出相对重要的、文段重点表达的意思。 (二)提问特点 1.提问标志词 主旨概括题提问的标志词语是:“主要”“核心”“中心”“概括”“主旨”“主题”“问题”“议题”“话题”等。 2.常见提问方式 主旨观点型题目的常见提问方式有“这段文字的主旨是……”、“这段文字意在说明……”、“这段文字旨在阐明……”、“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上述材料反映的问题是……”、“这段文字意在强调……”等。 【例】每个人最大的成长空间在其最强的优势领域。一个人才的奇迹都是在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和最能发挥自己优势的领域中创造出来的。使用人才应当唯器是适,用其所长,各得其宜。大才大用,中才中用,小才小用。 这段话的主旨是()。 A.要重视和培养人才

B.人才使用应尽其所能 C.人才的成长空间在其优势领域 D.人才使用应各得其所 【答案】D 【解析】文段的主旨句是“使用人才应用其所长、各得其宜、量才而用”,即使用人才要“各得其所”。A项错误,只是说明了对于人才的态度,C项错误,“最大的成长空间在其最强的优势领域”只是题中结论的原因。因此答案选D。 (三)解题思路 1.抓住关键词,把握主旨 每一个片段都有它想要强调的内容,这些内容一般又是通过带有提示性的词语来引出的,我们把这些引出片段主旨的词语称为“关键词”。 根据应试者对这类词语的敏感程度,把关键词分为两类: (1)关联词 关联词是句间关系承载的主体,同时也是文段主旨句的标志所在。如转折关联词“但是”,因果关联词“所以”,递进关联词“而且”等,这些词后通常是文段的主旨句。因为这些词语是偏正复句的关联词,偏正复句的意思都是有所侧重的,因此这些词引出的意思是文段强调的意思。 (2)一般性关键词 片段中的另外一些关键词语,如“最重要的是”、“基础是”、“关键是”等,由于应试者在日常的谈话中提及时并不表示强调的意思,所以看到这些词时不能迅速意识到这些词将引出片段的主旨。 【例】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史的古国,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练习题及答案第三套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练习题(三) 试题某工厂的信息管理数据库的部分关系模式如下所示: 职工(职工号,姓名,年龄,月工资,部门号,电话,办公室) 部门(部门号,部门名,负责人代码,任职时间) 问题1] 解答(a)PRIMARY KEY(b)FOREIGN KEY ( 负责人代码) REFERENCES 职工 (c)FOREIGN KEY ( 部门号) REFERENCES 部门(d) 月工资>=500 AND <月工资=5000 ,或月工资BETWEEN 500 AND 5000(e)count(*) ,Sum (月工资),Avg ( 月工资)(f)GrOup by 部门号 [ 问题2] 解答 (1) 该行不能插入“职工”关系,它违反了实体完整性中主码必须惟一区分关系中的每一个属性。 (2) 该行可以插入“职工”关系,尽管部门号、电话和办公室为空,但是它表示该雇员没有分配到某个 部门。(3)该行不能插入“职32'’关系,它违反了参照完整性。因为 6 在关系“部门”中不存在。 [ 问题3] 解答(1)和(2) 都不能更新,因为使用分组合聚集函数定义的视图是不可更新的。(3) 不一定,视子查 询的返回值而定,(4)和(5) 允许查询。 [ 问题4] 解答(1)对于外层的职工关系 E 中的每一个元组,都要对内层的整个职工关系M 进行检索,因此查询效率不高。(2)Select 职工号from 职工,(Select Max ( 月工资) as 最高工资,部门号Group by 部门号)as depMax where 月工资=最高工资and 职工.部门号=depMax .部门号 [ 问题5] 解答Select 姓名,年龄,月工资from 职工where 年龄>45; Union Select 姓名,年龄,月工资from 职工where 年龄月工资<1000; 试题某仓储超市采用POS(Point of Sale) 收银机负责前台的销售收款,为及时掌握销售信息,并依此指导进 货,拟建立商品进、销、存数据库管理系统。该系统的需求分析已经基本完成,下面将进入概念模型的设 计。 试题解答 [ 问题1] 解答 [ 问题2] 解答商品( 商品编号,商品名称,供应商,单价)直销商品(商品编号,生产批号,消费期限) 库存商品(商品编号,折扣率) [ 问题3] 解答 销售详单(销售流水号,商品编码,数量,金额,收银员,时间) 销售日汇总(日期,商品编码,数量) 存货表(商品编码,数量) 进货表(送货号码,商品编码,数量,日期) 商品(商品编号,商品名称,供应商,单价) 直销商品(商品编号,生产批号,消费期限) 库存商品(直显组号,折扣率) [ 问题4] 解答 1. 采用商品信息集中存储在中心数据库中,则在销售前台的每笔计费中,都必须从中心数据库提取 商品名称和单价,增加网络的负载,在业务繁忙时直接影响到前台的销售效率;同时,如果发生网络故障,则该POS 机不能工作。采用这种方式,对商品库的更新,如引入新的商品和修改商品价格,会及时体现在前台的销售业务中。2.采用商品信息存储在中心数据库中,各POS 机存储商品表的备份,POS 机直接从本地读取商品信息,减少了网络的负载,可以提高交易的效率;同时即使有短时间的网络故障,也不影响 该POS 机的正常使用,只有当存在商品信息变更时才需要与中心数据库同步。采用这种方式,必须在每次商品信息变更时同步各POS 机的数据。 [ 问题5] 解答1.对销售详单关系模式做如下的修改,增加积分卡号属性。销售详单(销售流水号,商品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