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经济学总结

维基经济学总结
维基经济学总结

第一章

在(维基经济学)的第一章的开头,D&A(作者Don and Anthony)就以一个黄金公司(Goldcorp Inc)的例子来向世人展现了开放资源的强大益处,这家小采矿公司的老板麦克欧文由于手中掌握的资源有限,债务拖延和生产成本等问题一筹莫展,但是当他听到Linux 作为一个开放软件代码的公司是如何实现聚合世界有利资源的例子的时候,他决定将探矿的信息公开,以期获得像Linux那样的成果,虽然大多数正襟危坐讲求保守的资深专家们都对他的计划满腹狐疑,但最后这个向公众发布作为“挑战赛”的探矿人才挖掘计划为公司带来了无数包括大学生,顾问,数学家,甚至军事学家的专业及非专业集团队伍,将实际探测时间缩短了两到三年,把一个价值一亿美元的低绩效公司改造成了具有价值九十亿美元的大公司。更有价值的是(不仅从实际上还是从理论上),这个例子证明了共享的创新研究方法的意义,该公司将只是保守持有资深专有数据改变为分享,从而“将愚蠢的探测流程转型为一个融合了业内最聪明头脑的现代化分布式黄金勘探引擎,从而推动了该行业的发展。”

与当时很多人思维方式不同的Rob?McEwen最有价值的意识可以说是,他意识到更聪明,更有资质做出新发现的人可能会在他所处的组织之外,并且通过分享一些知识财产能够利用到这些天才的力量。这就是维基经济学的奥秘所在。

不能说维基经济学给我们展开了一个新世界,也不能说新的世界赋予了维基经济学以生机,因为,正像书中提到的一样,这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我们只能说,科技,经济,人口和思维方式在发展中给了我们一种新的参与方式的可能,而这种新的参与方式已经到达了一个转折点,这个转折点就是大规模协作。如今,大规模的协作方式已经给了世界一个全新的发明创造方式,给生产和分配也带来新的变革,协作从坊间来到开放的互联网上,人们的知识,权利(不是专权是每个人自身的权利)和资本不再像以前只能从事边缘活动时候一样被忽视,而是被可持续地重视与利用起来,加入到全球财富创造与分配的新方法中来,另一方面,不能及时适应这种开放交流模式的人也会显得越来越孤独,一些传统的以专权为经营模式的公司会受到冲击,一些紧握知识产权不撒手才能生存的公司现在必须要改变思维模式,而那些依靠版权而活的产业也会首先受到冲击。

现在,信息技术越来越容易获得,每个人对于创造价值的工具越来越容易了如指掌,千万上亿的人在使用博客,还有播客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以及和人交流,由MySpace,YouTube,Linux,Flickr,Wikipedia这些典范引领的对等协作的模式已经大规模兴起,这种新的创造与分配的模式,不管是人还是产业,对手不再是同行,而是不能及时创新的自我。

就像比尔?盖茨指出的一样,“创作共用会对软件这个样的知识型产业产生利润的能力形

成潜在的威胁。”但哪一种变革不会引来被发展潮流抛弃的风险呢?那些对于大规模协作模式会降低赢利性活动和财富创造比例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时代变了,web2.0已经给企业带来了同时来自公司内外的创新力量,只要你能适用这种模式,就会创造更大的发展。

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总结他的基本原理:开放(being open),对等(peer production),共享(sharing),全球运作(acting globally)。

开放(being open),带来的是人力资源,创新,行业标准和通讯模式的变化,企业的行为和操作管理模式,创新力和竞争力也都在变化。从单单依靠内部资源到从企业外部获得思想和人力资本,以前是机密的公司信息变成了公共资源,即时通讯、网上搜索使人能将任何东西迅速放到显微镜下,开诚布公地面对消费者和竞争者,会得到更多的信任和回报。

对等(peer production),意味着几千年以来依靠等级制度的财富创造模式已经被慢慢消解,自发自愿自主的组织模式正在产生与发展,Internet和科技支撑下的对等生产是一种非市场主导的生产模式,却越来越快速地创造新科技,新产品,新资源。对等生产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借助自发模式比层级管理体制具有更高的效率。

共享(sharing),新的知识产权经济学显然是“反了”,而那些旧公司在夕阳下的维权运动无疑给已经因为专权闭塞而利润每况愈下的企业雪上加霜。共享的原则告诉我们,数据库,科学知识,计算机能力等资源的点对点共享模式已经给Skype带来了9千多万的新增用户,您还等什么呢?

全球运作(acting globally),真正的全球化,是知识,人,物体,设备,互联网的突破性联合,整个世界都感觉很近。企业拥有遍布世界的生产和供应商,雇佣来自企业内外的智慧和资源,在全球平台上没有物质或地区界限的协作,给企业带来最经济合理的预算,和全球企业一起存在一起创造价值。通用和IBM都是这样做的。

第二章

担心的不是被盗版,而是被忽略。相信这是很多作者,媒体,出版商以及一切想出名之人的共同心声,就像Cory Doctorow一样,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他们需要找到直达读者的方式,而维基经济学认为,放弃对作品内容的保护,并建立和读者之间的忠诚关系是这场引人关注战争中逐渐被利用起来的唯一方法。而过分的自我保护却会像索尼一样Looks like fool。

科技的发展让互联网建立世界所有信息图书馆的梦想成为现实,不仅如此,web2.0的发展让人们可以在新网络中进行创造,共享和交流,Flickr,Wikipedia,Blogger,Epinions,Upcoming,Google Map,Myspace,Facebook,craigslist,Delicious,RSS,使得世界尽

收眼底,与千里之外完全不认识的人的交流简单的要命,通过Tagging的方式,对于资源进行分类,可以轻松找到和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信息;SpikeSource,Linux,43things,Technorati,Wiki软件的供应商Socialtext,开放的APIs意味着很多重要的基础设备是免费的,人们开始公开协作,赋予顾客权利和信任,以此来吸引大家回到原来的网站,垄断也就失去了意义。

维基经济模式的出现不仅来源于技术的进步,从人口统计学方面的资料来看,出生于1977-1996之间的新一代(北美占8千8百万,全世界 20亿)的生活方式将1946-1964之间出生的人,也就是他们的上一代人(已经即将退休的一代)的生活习惯完全颠覆,他们的习惯就可以直接阐释成:网络,这使得他们的工作方式也就成为了网络化。Myspace和Facebook等社交网络的发展体现了这代人对个人空间的需求,而他们更需要通过个性化的创造和平等的协作来体现自身的价值。就在传统教育和家长担心互联网会毁掉自己的孩子的时候,他们也应该意识到,需要改变的是他们,并且,以 TakingITGlobal(以全球最优秀的人才为注册会员的交流平台,像联合国网站似的)的例子为理由,这些孩子们在实行对社会有进步意义的事业的时候显得相当成熟,并会一步一步变革社会中落后的一切体系。

作为产销者(Prosumer)的他们,自己设计所用的产品,自主控制所使用的技术,参与每一个创造和制造的过程,共同创造价值。作为 Wiki劳动力的他们,体现了对高科技的强应用型,创新性,社会联系性,多样性等特点,追求新事物,接纳新思想,共同协作的他们给企业带了强大的生命力。

最后,来说说继科技、人口变革之后的另一股风暴:全球经济的产生。维基经济让我们不得不重审Coase定理中提到的三种交易成本(搜寻成本,合同成本,协调成本),因为它们在新的协作模式下在不断下降,基于互联网的新的企业经济交往模式(B-web)使所有企业都集中在网络中,同时再也不会把知识和能力转移到内部了。

新的全球经济带来了新的技术基础设施,国家特有的技术,收入水平及竞争周期等新的环境因素的变化,全球采购的真正优势不在于节约成本,而是增长,创新和多元化的无限可能。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一个越来越虚化的世界和越来越多的信息及一个任何人都可以参与的网络,不同实体之间的协作是今后合作的唯一方式。

第三章

大规模协作生产的先驱,无疑是技术的发展。Linux(全球有十几亿人在使用各种家用电器和Google,Yahoo的时候间接使用到Linux服务器)和Wiki百科等开放式的操作系统及百科全书给了每个人平等的协作机会。这一章讨论了他们的发展轨迹和究竟谁会在这个过

程中受益。

新的生产模式不再是以前为了发行某个报纸要来融资的时代了,因为想要推行自己的报纸,可以以低合作成本来合作,以推行品牌。因为新的协作形式完全出于自愿。

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大规模协作会运行得更好:(1)生产的目标是信息或者文化,这可以使贡献者的参与成本降到最低,(2)任务可以分解成小块,单个生产者可以以小的增量进行贡献,并独立于其他生产者,(3)最后,将这些模块整合成一个成品的成本,包括领导能力和质量控制机制的成本必须要低。

Wiki百科最开始的时候是一个有7层等级,发表文章还要给学者专家支付费用的网站(Nupedia),最开始一年只有24篇文章,几近放弃,当使用了开放的站点组织方法允许任何人来参与的时候,第一年就拥有了18000篇文章,当前100万的注册用户当中有十分之一是志愿者,而真正的员工才只有5000 名。虽然D&A认为维基百科存在和维持的原因是个迷,但我不这样认为,维基百科体现了由我们这一代人引领的时代对百科全书的憧憬和崇拜,整个社会受到普知教育的存在和惯性,新一代人向往个人空间和平等的工作环境,一小块一小块的时间模式,甚至还有点“知人所不知为人所不为”的成就感,最终决定了维基百科的存在。

相信任何一个开放的资源系统都会面临恶意篡改的攻击,维基百科层冻结乔治?W?布什这个词条因为恶意攻击他的人无数,使的维基百科1.6分钟的修正率没有办法实现。但是从精确度来说,维基百科和大英百科全书不会有什么差别。

今天,IBM在开源自己拥有产权并自己经营的操作系统,使Apache脱颖而出,在与Microsoft和Sun的商战中,IBM凭借自己进一步研发Linux的开放式系统挤占了其它几家的盈利和市场份额。

不仅仅只有操作系统可以以开放源(LAMP)的方式来做,因为开放的协作已经成了气候,这意味着开放源社团几乎可以创造所有的软件。这方面的例子,有Linux,Apache,MySQL,Perl/PHP,Pentaho(提供商业报告),Medsphere(中小医院病例管理系统),collabNet(提供工作流软件和协作工具)。

管理开放源的历程,在这里不赘述了,总之,他打开了企业间交流与合作的高墙,降低了调查和人力资源的成本,跟上了消费者的步伐,提高了创造附加值比例,在一波和一波与壁垒等级森严企业的商战中取得成功,发展和增加全社会的资本,继续引领将世界“压平”的浪潮。

第四章

第四章讲的是像InnoCentive,https://www.360docs.net/doc/7318871324.html,这样的提供知识,创新资源的媒介网站给传统的研发进程带来了怎样变革,其实像这样的网站有很多,他们将公司内部的研发部门变得非常灵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问题上,其他点子可以从外部获得,这比以前那种先激励再开发,最后将需要的最佳人才都纳入公司内部的做法省掉了很多预算。新的劳动分工让大企业可以将内部不去使用的技术卖给小公司,小公司也可以参与到全球化的经济系统中来,共享,科学家,工程师,学校科研机构可以和企业签订合约,不用再研究没有立即实际价值的理论问题。学会高效利用InnoCentive平台来运作的公司更可能会转向单纯寻求问题解决方法和创建知识财产,所以创意集市有两个主攻方向:为答案寻找问题,为问题寻找答案。

宝洁从90%的创新资源都止步在企业内部,每年15亿美元的研发资金只有10%用到新产品上,到将内部知识产权转让出去,为15亿创造新利润,到到处寻找通过商业网络或自身努力可以升级,改造和销售的产品和技术。再到每年坚持有50%的创新思想必须从外部获得,已经将“自豪地向外搜索”当成了一个战略理念。而这种新的运作模式令宝洁的研发投资占销售比年年下降,给宝洁带来了翻倍的品牌价值。

要想除了充分利用创意集市,要注意以下4点:1,网络市场要加强买卖之间流动性,促进交易,建立有效的组织来培养创新的文化,2,要想利用外脑,企业需要清晰的订立自己的目标和指导纲领,建立技术侦察网来对全球最新技术进行跟踪,详细了解企业需要什么,再到市场上去选择,3,执行力和激励机制,扁平的组织结构,4,适当的内外部创新比例,企业还是需要自主技术的,又多又少而已,企业应该研究自身以掌握如何利用外界,增强企业利用市场的潜力。

今后的企业技术研发要从两方面下手:考虑企业内部的要求和能力;考虑如何从外部市场获取新的专利技术和能力。

第五章

以“第二人生”的例子开头,讲述了不仅参与游戏,更参与制定游戏规则,丰富游戏内容的例子,像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参与产品设计和创造甚至生产的全过程的消费者已经不再单单是消费者,而是产销者(Prosumers)。

产销者为第二人生创造每年10亿美元的营业额,宝马将数字化设计工具包放在自己的网站上供人下载,许多中小型商家和他建立了可持续的商务关系。John Fluevog将顾客的名字标在他们设计的鞋子上。客户的自发创新已经到了,在ebay上购买坏了的ipod改装成可以使用wiki百科的PDA,这种完全的DIY模式意味着消费者的创新参与度极高,非常独

立,面对这样的顾客心理,以顾客为中心的研发模式不可能不应运而生,而那些想通过控制客户参与的品牌(举了苹果和索尼的例子)如果不是由于消费者对他兴趣的降温而失去市场,就是会由于技术的落后最终败下阵来。

混音文化及其附属品在博客,播客,维基,网络电视站点等媒体的点对点的规模化分销发展告诉我们,明智的公司会把客户带进他们的商业网站,并赋予他们开发下一代产品和服务的重要角色。Youtube能够以无政府主义和不拘礼节的形式存在,就是因为大规模的协作抹去了公司和消费者之间的界限,在 slashdot和digg当中,你既是作者,又是编辑。CNN 始终都会变成一面之词,信息必须从有资质的生产者流向被动的消费者,我们要把这个世界看成一个创造的平台,而不是消费的平台,才能实现传媒的民主化。

第六,七章

亚历山大学院,全世界最早的图书馆,拥有图书50万册,阿基米德在这个地方发明螺旋水泵,欧几里德在这里发现了几何学的法则。但是在公元5世纪的时候,这个图书馆一把火被烧,500年之后,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也不过只有1000册书。

开架阅览,网络站点服务,随手可得的知识,对人类是多么重要。

第六章讲述了新时代的大规模协作当中,人类在获取知识上变得更加容易,克服疾病也比以前有更多的可能。

协同科学意味着:?最优技术和标准的快速传播;新技术的融合和重组的刺激,最新的专门技术和有效的研究工具的可获得性,更加快捷的产学研网络,使公共知识到私人企业的积极反馈更加迅速,越来越广泛和分散的研究和创新模式,包括科学知识,工具,网络的更加开放。

新的科研模式被称为新亚历山大派,对将来强健的经济起核心作用,由于它是在当今经济中认识到开放重要性的个人,公司和组织。他们正在建造充满合作的环境,以及各种类型的开放知识的基础设施,包括开放标准,开放内容的主动性,开放的科学网络和开放的研发联盟。

Housingmaps的产生是最早的网上联合体(mashups)之一,它的创始人Paul Rademacher 把来自craigslist和Google Maps的不同列表联系起来,推出了这个与地图相结合的搜房网站,由Google这个开放系统而产生的衍生产品只是互联网中联合体的一角,他们利用这个平台与建立价值增值应用的开发者来创造与开发。

2005年的飓风席卷了路易斯安那州,Peoplefinder的网站为和家人失去联系的人们寻找亲人,这个平台创造了比官方渠道适应性更强的有效信息服务。开放APIs使mashups蓬

勃发展。不管是做世界上最大的分类广告网站还是电视图书馆还是政府信息论坛,或者ebay,都是通过利用开发者应用程序接口(APIs),外部的公司可以链接到ebay或亚马逊网站上的产品数据库并将它们以自己新的方式展现给客户。这种开放接口,平等互利的方式给亚马逊带来每季度将近30%的销售额。

不管是开放式的急救平台还是商业平台,或者是公共披露的平台,社区知情的平台,平台参与已经成为了竞争准则。只有那些能够吸引和奖励最优秀参与者的公司才能创造出新的竞争优势。

第八章

全球工厂,意味着庞大的,旧的,缺乏灵活性的跨国公司采取封闭式的层级制方式创造价值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今天的企业往往拥有开放的,可以渗透的边界,通过跨越他们的组织边界来利用外部的知识能源和能量,甚至是普通的资本密集型制造工业也不例外。跨国企业的精髓是模仿星型拓扑结构,总部拟定计划下达命令,通过卫星设备传送到国际网络,为当地市场生产商品。本地生产仍然有优势,但已经不是原有的经营模式了。

宝马将精力集中在市场营销,合作以及客户关系上,除了一直控制最关键的发动机技术以外,由供应商生产大部分零件,组装。波音也像宝马一样开放自己的资源,以集中精力改进那些对顾客最有价值的方面。力帆摩托在重庆,越南,泰国,保加利亚都设有工厂,并在全球销售。

从计算机到汽车,摩托,再到飞机工业,人们已经不用再将图纸寄来汲取,团队中的成员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访问,以确保最终计划在可能信息最充分的背景下完成,拥有来自更多供应商数据和更尖端软件工具,产品会更加完备。

通过宽松的公司网络来为消费者共同设计和开发产品,供应商和全球公司都达到双赢,供应商更但更大部分的设计和开发工作,给我们展现了无工厂的工业公司。宝马和摩托车的经验,作者总结为以下几条:1集中与驾驶者重视的关键价值2通过协调合作增加价值3,逐渐迅速和反复的设计过程,4,利用模块化生产方式,5,创造一个透明的,平等的生态系统,6,分担成本和风险,7,保持对未来的敏锐关注。

第九章

讲述的是发生在企业当中的事情,新的万维网在给媒介,文化和经济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员工使用在线社区,MySpace,Linux,Wikipedia以及其他新工具,其结果,是与工作有关的文化,构架,流程和经济学理论都开始了大量深远而长期的转变。我们正从封闭的,层级制,雇佣关系死板僵硬的工作场所,转向一个与强调自发组织,分布式,协作性

的人力资本网络,这种网络将同时吸引公司内部和外部的知识和资源。

从简单的电脑修理行到雷厉风行富有特色的上门解决电脑问题的高手奇客小分队(Geek Squand),Robert的这家公司同时实现了与外部资源和合作(与百思买一起合作,更好地取悦客户),快捷服务客户,建立内部维基网留住人才,处处体现了更好的利用新互联网的好处。

维基工作站的崛起意味着在职场上拥有高科技,创造性,社会关系有趣的人的多样性价值,同时也强调了对团队合作,社交技巧,技术能力,时间的依赖,却对地理位置的作用少了。企业想要这种快捷平等的协作,就要从上而下的改掉繁冗层级的组织形式,尊重员工的自主权,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沟通机制,让员工可以从流程的繁冗中腾出手来,当新问题出现的时候,马上聚在一起一同去解决。

新的wiki工作环境,在团队,时间分配,决策制定,资源分配,团队沟通各方面的改进,意味着40%的员工不在传统的办公室里工作,而是在家和工作的路上,享受终身就业和养老金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公司寻求更多灵活性和降低成本,共同完成特殊任务的点对点以及自发组织团队的创造将成为标准模式。而认同和安全感将更大程度上来源于职业生涯中的激励,学习与成长。而人才市场上的新的中介机构,会是以对等生产为诉求的全球人才库模式。

然而,人总是不想转变的,就好像社会总有既得利益者(书里没有的观点),这些人总是不想社会变动,更不想变动已经可以获得利益的层级。然而,大规模协作的生产模式和越来越容易获得技术,知识成本将更快将这种思想推翻,把全球都引入这间维基工作室来。

第十章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总结前面几章的内容,广阔的协作经济领域上新模式主要有:

?对等生产者将开源原理应用到创造数字产品——从操作系统到百科全书

?思想集市让公司进入全球的思想,创新和人才市场,提高公司解决问题的能力。

?顾客参与价值创造的过程,产销者社区为企业提供难以置信的创新来源。

?新亚历山大学派正在引进一个新产学研参与模式,降低企业成本,加快科技进步的步伐。

?参与的平台装了一个全球的舞台,巨大的合作团体能够创造价值,新的业务处于一个高度协作的生态系统中。

?全球工厂利用跨国和跨组织的人力资源去设计和组装产品

?维基工作站通过各种非常手段削减层级制度,增加创新和提高士气。

在维基经济的新世界里,我们可是改变科研,文化创造,自我塑造和教育,管理社区和国家的方法。每个人都可以是领导。在开放的网络上,旧的领导已经产生了危机,只有不停换位思考,真正做到开放,对等,共享和全球运作,符合维基经济学的设计原则:从主要消费者那里获得启发;建立客户基数;为协作提供一个基础;慢慢是你的组织和管理走上正轨,确保每个参与者都能获一些利,遵守社区规则,让协作过程进化,磨练协作思维。做到了这些,就拿到了财富创造的奶油和面包。

最新发展经济学第二版的知识点总结精华

发展经济学第二版的知识点总结精华

一发展经济学演变阶段及特点(了解一下) 第一阶段,大致从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发展经济学发展的特点可以用惟资本化、惟计划化和惟工业化来概括。 第二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在第一阶段极力推行工业化政策,农业和农村地区的发展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所以发展中国家虽然在工业化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付出了很大代价,即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和农村地区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也人满为患。 第三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这一阶段,出现新古典主义的、鼓吹自由市场经济力量的经济理论和政策。在理论方面,出现了供给经济学。在政策方面,出现了鼓吹在发达国家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在发展中国家实行私有化、非计划化和减少政府干预的潮流。 第四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世界经济日益国际化、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以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络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竞争体系。在这种高新技术竞争体系下,世界生产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但是在高新技术领域中,发展中国家却没有获得相应的发展,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高新技术领域上的差距扩大了。 第五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那些按照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进行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国家却遭受严重的失败,从而使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在人们的心目中大打折扣。 线性阶段理论(有哪些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特点) 1.传统社会阶段。 特点是:(1)经济处于原始状态。

(2)没有现代科学技术,赖以生存的产业以农业为主。 (3)社会结构僵化,阻碍经济变革。 (4)整个社会生产力低下,人均收入仅能够维持生存。 2 .为起飞创造条件阶段。 特点是:(1)新的科学技术正在应用于农业和工业。 (2)金融机构开始出现。 (3)交通运输状况得到很大改进。 (4)商业范围扩大。 (5)新的生产方法开始出现。 3.起飞阶段——最关键的阶段 特点是:(1)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2)农业中的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转移。 (3)人均产值大幅度提高 4 .向成熟推进阶段 特点是:(1)新投资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 (2)经济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加强。 (3)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持续增长。 5. 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特点是:(1)主导部门已经转移到耐用消费品的生产部门和服务业。 (2)技术工人在劳动力中的百分比和城市居民在总人口中的百分比呈上升趋势。 (3)社会福利和保障事业得到深入发展 6 .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文化经济学

文化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一、不定项选择题。(1分*5=5分) 二、名词解释(5分*4=20分) 1、文化经济总量增长 答:文化经济总量增长是指以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为核心内容的文化产业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在递升过程中所反映的数量比例关系。这种数量比例关系所反映的是文化经济增长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以及由这种数量的比例关系所揭示的文化经济发展趋势。 2、商品性文化需求 答:商品性文化需求是指人们通过购买手段,支付一定的价格,以货币交换方式实现的需求。根据需求动机的不同和购买结果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投资性文化需求和娱乐性文化需求,两者存在明显的差异。 3、文化消费 答:文化消费是人们为了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享受文化消费品和劳务的过程,简单地讲,即是对以一定物质或服务劳动为载体的精神获取行为。 4、浮动价格 答:浮动价格,也成“国家指导价”。这是指物价管理部门和文化主管部门依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某些文化商品的价格可以在基本价格的基础上,在一定的幅度内进行浮动而形成的价格。 5、物态化文化生产 答:物态化文化生产是运用社会化生产工具将原创性文化产品制作、加工、复制、转化为社会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整个商品经济条件下文化生产的后形态——物化形态。其特征是将具有价值的原创态成果转化为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化成果,是机器复制时期最主要的方式。 6、文化供给 答:文化供给是指文化生产部门为满足社会的文化需求而在一定时期内向社会和市场提供的文化商品和商品的数量,与文化需求相对应。它作为文化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与文化需求共同构成文化经济的基本矛盾运动。 7、产权价格 答:所谓“产权价格”,是现代社会发明和创造的一种用以约定判断文化商品价值标准的特殊货币表现形式。它是通过对作品的著作权,即对精神生产者原创成果的知识财产权的法律认定来实现的。 8、文化投资 答:文化投资是指一定的经济主体为获取社会的、经济的效益而投入货币或其他资源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经济活动。它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 三、简答。(10分*3=30分) 1、简述造成文化与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原因。 答:造成文化与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原因有三个:①一是由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在运动过程中发展到革命性变革时的节奏快慢不同,即经济基础的变革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变革并不总是同步发生的,而是以或快或迟的表现形式出现的。②二是文化的增长不仅受经济的制约,而且受政治、法律、哲学、道德、社会思潮等诸多意识形态的影响。③三是文化作为一种有生命的社会现象,终究还是一种积累,有自己特殊的运动规律。 因此,在一定的经济规律支配下,文化增长和经济增长之间既有平衡,也有不平衡;既有成比例发展的时候,也有不成比例的时候;既在同一社会水平线的对称点上相应,又在历史的长河中螺旋形的曲线交叉向前推进。 2、简述文化供求的调节手段。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基本概念 ①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劳动力和生产资料) ②经济规律 分为三种: 1.适应于一切社会经济形态的 2.适应于几个社会经济形态的 3.适应于某一特定社会经济形态的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共同性:经济规律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在一定经济条件下产生并发挥作用。人们不能违背、制造和改造经济规律,但可以利用它。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差异性:历史性、利益性、阶级性、 基本原理 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研究社会生产关系,要结合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生产力三要素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 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较为活跃,生产关系较为稳定。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但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

基本概念 ①商品 (同时满足)必须是个有用物;必须是劳动产品;满足他人或社会需要;通过有代价(经济 上的代价)的交换方式。二因素:价值、使用价值。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与体现其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②货币 当某种商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这种商品就成了货币商品,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 历史: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 未来:电子货币。 当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金银便成了货币。 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经济主权的象征(货币主权) ③货币职能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派生职能: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④价值规律(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核心:等价交换。 既是价值决定规律,也是价值实现规律。 价值规律随商品经济的产生而产生并发挥作用。 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经常背离价值并不违背价值规律: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可能永远高于或低于价值,总是受价值约束,上下波动。 商品的价格是以自身的价值为基础,进行波动的。 从短暂和个别看价格经常背离价值,但整个社会看,总价格和总价值仍是基本一致的。

经济学原理期末考点

1 运用弹性理论解释丰收悖论(即丰收通常会降低农民的收入) 当粮食大幅增产后,农民为了卖掉手中的粮食,只能竞相降价。但是由于粮食需求缺少弹性,只有在农民大幅降低粮价后才能将手中的粮食卖出,这就意味着,在粮食丰收时往往粮价要大幅下跌。如果出现粮价下跌的百分比超过粮食增产的百分比,则就出现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的状况,这就是“谷贱伤农”。 2 (1) 等产量线的含义,[没有] 等产量线是表示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或者说是表示某一固定数量的产品,可以用所需要的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生产出来的一条曲线。 (2 ) 等产量线的特征 第一,等产量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其斜率为负值。这就表明,在生产者的资源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为了达到相同的产量,在增加一种生产要素时,必须减少另一种生产要素。两种生产要素的同时增加,是资源既定时无法实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同时减少,不能保持相等的产量水平。 第二,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线。同一条等产量线代表相同的产量,不同的等产量线代表不同的产量水平。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线所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离原点越近的等产量线所代表的产量水平越低。 第三,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因为在交点上两条等产量线代表了相同的产量水平,与第二个特征相矛盾。 第四,等产量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这是由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所决定的。3.为什么完全竞争中的厂商不愿为产品做广告? 第一,因为完全竞争本身假定生产有利消费者具有完全的信息或知识,市场上的产品是无差异的,所以厂商无需做广告,做广告只会增大产品的成本,使所获得利润减少甚至亏损。第二,完全竞争厂商仅是价格的接受者,他能根据市场决定的价格卖出他愿意生产的任何数量的产品,故厂商不愿做广告。4.什么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原因是: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与固定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在发生变化。在可变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最初阶段,相对于固定要素来说,可变要素投入过少,因此,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其边际产量递增,当可变要素与固定要素的配合比例恰当时,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如果再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由于其他要素的数量是固定的,可变要素就相对过多,于是边际产量就必然递减。 5 简述宏观经济政策的具体目标。 答: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主要有四个: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 充分就业。充分就业的本义是指所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目前主要用人力资源作为充分就业的标准;充分就业本不是指百分之百的就业,一般地说充分就业允许的失业范畴为4%。

文化经济学重点

一、名词解释1.文化经济学:是研究文化经济运动的基本规律,揭示文化经济对于现代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和意义,丰富人们关于文化和经济的理论系统与政策系统,实行新的社会主义和国民经济发展模式,正日益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型学科成为一个崭新的科学领域。2.实证分析:旨在判明文化经济及其结构、组织、资源、投资等在一定条件下是如何运行、如何重组的,通常运用统计分析和比较的方法,对对象的运动趋势做出判断和描述,阐明客观对象“是怎样”的命题。3.原创性文化生产:这是文化生产者(作家、艺术家、理论家等)以个体性精神劳动形式,独立地按照个人的意愿,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对社会、人生、宇宙等的看法而进行的精神生产活动,即所谓的创作或写作,是整个文化生产过程的前形态——原创形态。这是文化生产的核心形态,决定了文化经济的存在与发展。4.第三种形态:以原创作品形态直接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可以进行批量生产,但绝不是机械化、社会化的生产,而是以个体生产为主要特征的原创态生产。这一类文化产品,唯有它的原创性才使它具有艺术的和商业的价值。文稿拍卖和各种文化艺术作品的手稿拍卖,都属于这一类形态。 5.文化消费:文化商品运动的价值实现方式,是社会文化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标志人类文明存在的一种尺度,也是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一种基本动力形态。它是人们为了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享受文化消费品和劳务的过程,简单地讲,即是对以一定物质或服务劳动为载体的精神获取行为。 6.精神文化资源:包括文化遗产以及教育、科学、文学艺术、道德、法律、宗教、民俗等精神产品中所蕴含、可用于文化生产和活动的诸多重要内容和形式。 7.文化市场调查:是文化企业为了达到特定的经营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通过各种途径、手段去收集、整理、分析有关文化市场营销方面的情报资料。从而掌握文化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以便对文化企业经营方面的问题提出方案或建议,供企业决策人员进行科学的决策时作为参考的一种活动。 8.公共文化产品:即所谓文化的公共物品,因无法实现谁消费谁付费的原则,市场机制在公共文化产品运行中基本失灵,非赢利性,即公益性是它的主要品性。进入公共领域的公共文化产品有相当一部分也是以商品形态出现的,排他性和非排他性同时存在,这样公共文化产品就出现两大类型:一类即完全意义上的“公共文化产品”,是非商品性的;另一类是相对意义上的“公共文化产品”,即失去著作权保护进入公共领域的文化产品。 9.产权价格:是现代社会发明和创造的一种用以约定判断文化商品价值标准的特殊货币表现形式。它是通过对作品的著作权,即对精神生产者的原创成果的知识财产权的法律认定来实现的。10.文化投资:是一定的经济主体为获取社会的、经济的效益而投入货币或其他资源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经济活动。在这种经济活动中金融投资的运用具有特殊的意义,因而文化投资也指一种特种资金文化金融投资。作为一种综合性经济实力,文化投资的规模、速度、结构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化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结构和数量。11.文化环境分析:文化环境是关于文化发展的生态系统。对于不同的战略主体而言,由于所处的文化地位不同,他们的文化环境构成状况也是不一样的,因而也就决定了对文化环境分析的不同角度和不同内容。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省、一个地区,文化发展战略目标的选择应当基于对周边环境——各种文化环境的综合分析上。

世界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世界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概念 1、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相互融合日益紧密,逐渐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包括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等三个阶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世界经济运行机制的建立与规范化过程。 1.1经济全球化基本成因 (1)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 (2)微观经济行为主体追逐利润的动机是经济全球化过程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3)当代经济全球化的现实原因 1.2经济全球化特征 (1)国际贸易是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动力。 (2)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微观主体。 (3)经济行为跨国界活动成本降低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不断深入与拓展的重要保证。 1.3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阶段 (1)贸易全球化 (2)生产全球化 (3)金融全球化 1.4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贸易、就业和投资的增长。 2.经济全球化增加了世界各国经济运行风险。 3.经济全球化过程使世界各国贫富差距拉大。 4.国家经济主权逐渐弱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的直接影响。 5.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市场实现真正一体化。 6.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加了国际投机因素。 2、跨国公司:具有全球性的经营动机和一体化的经营战略,在多个国家拥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实体,并将它们置于统一的全球性经营计划之下的国际经济组织。 2.1跨国公司的特征 1.结构特征 营业规模;地理分布;股权结构 2.环境特征 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法律环境 3.经营管理特征 战略目标全球化;营运过程的国际化;组织管理的内部一体化;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生产要素转移的内部化 2.2跨国公司国外投资的参与形式 1.股权参与的形式 收购企业和股权式投资 2.非股权安排形式:不参与股权,不能凭借股权对企业进行控制和管理,而是通过对技术、管理、销售渠道等各种资源技术的控制,并通过签订一系列合同,为东道国提供各种服务,与东道国的公司建立起密切联系并从中获利。 许可证合同;管理合同;产品分成合同 2.3跨国公司的经营策略

经济学原理知识整理

经济学原理知识整理 模块一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项目一认知经济学基础 知识——带你步入经济学殿堂 1、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前提是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 2、人类欲望的无限性是指人类的欲望或需要是无穷的。欲望是人们为了满足 生理或心理上的需要而产生的渴望。 3、物品:自由物品、经济物品、有害物品。 4、自由物品: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就能够得到的有用物品。 5、经济物品也叫稀缺物品,是指人类必须付出相应代价才能够得到的有用 物品。特点:有用性;人们获得时通常都要花费代价;经济物品相对于自 由物品来说一定是稀缺的;价格为正。 6、有害物品:人类必须付出相应代价才能够消除的物品,它来源于人们的经 济活动或其他活动,或是大自然的力量留下来的灾害。 7、稀缺性:经济物品是有限的,而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有限的经济物品总 是难以满足无限产生和膨胀的人类欲望,这一矛盾就是经济学中通常所说的稀缺性。 8、资源的稀缺性具有绝对性,这种绝对性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和人们生 产的所有区域。从历史上来看,稀缺性存在于人类社会的所有时期。从世界各地来看,稀缺性存在于所有人类活动的区域。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都 面临着稀缺性的问题,只不过稀缺的内容不同而已。所以,稀缺性是人类 社会永恒的问题。 9、资源的稀缺性具有相对性:也就是说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 资源也是稀缺的。 10、机会成本:当把一定的资源用来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其他产品的最大 产量(产值)。(一种资源用来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实质上是指选择的代价,即“选择成本” 。 11、生产可能性:一定的资源条件下,利用现有的资源可能生产的最大产量组 合。 12、生产可能性曲线:主要用来考察一个国家应该怎样分配其相对稀缺的生产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这是我自己整理的,题型不一定准确,可以参考,老师说答案整理的马马虎虎。 名词解释 1.原始工业化:发生在农村地区、以农民家庭为经济单位、产品是为区域外甚至是国际市场生产的手工业大发展,是工业化之前的工业化。 2.交易成本(250页):在信息不完全的的条件下,借助物品和劳务的让渡实现权利让渡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其中包括谈判、签订、监督执行和维护交易契约的费用。 3.滴落效应:认为,虽然经济增长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贫富分化和不平等,但是,富有阶层的积累是克服贫穷的物质基础,富有阶层的财富可借助于政府的调节实现重新分配。这样,经济增长的果实就可以滴落给穷人。所以,它们的口号是“先增长,后分配”。 填空 1.科斯定理:科斯定理是关于产权安排、交易费用和资源配置效率三者之间关系的定理。 如果交易成本为零,不管权利如何进行初始配置,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这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 2.霍夫曼系数 根据霍夫曼系数的数值范围,工业化过程可以分成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霍夫曼系数为5(±1),表明消费品工业占优势; 第二阶段,霍夫曼系数为2.5(±1),说明资本品工业继续迅速发展,消费品工业优势地位渐趋下降; 第三阶段,霍夫曼系数为1(±0.5),消费品工业与资本平工业达到平衡; 当霍夫曼系数下降到1以下时,工业化就进入了第四阶段,资本品工业占主要地位。 3.外延型增长:主要增长因素数量增加产生的增长。 外延型经济增长的途径主要依靠增加资源(人财物)投入、扩大生产场地、生产规模、增加产品产量; 4.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条件 阶段:(1)传统社会 (2)作为起飞前提的阶段 (3)起飞 (4)成熟 (5)大众高消费阶段 (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条件:起飞要具备的三个条件 (1)生产性投资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从5%或5%以下上升到10%以上; (2)有一个或多个重要的制造业部门高速增长; (3)存在或迅速出现一个政治、社会和制度结构,这种结构利用现代部门扩张的冲力和起飞的潜在外部效应,使增长具有持续性。 5.交易费用

文化经济学论文

文化经济学论文 曹士悦 1422212 在期中作业中,我们小组对于黄浦区以及闵行区进行了电影院上座率的调查,得到了客观的数据。由此,我将以这个为基础,结合文化经济学知识,谈一谈对影院利润有着重大影响的几个因素中,究竟什么是核心。 一、上座率的意义及价值 上座率即一部影片获得观众人次的多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优秀的影片上座率就高,反之则低,因而上座率又是衡量一部影片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上座率还直接影响票房价值,上座率高票房价值自然高,所以对一部影片票房价值大小往往用上座率多少来衡量。 很多分析和报道都喜欢拿影片的上座率说事儿,但实际上上座率的权威性并不高,很多时候可能会误导我们对影片实际表现的判断。 从上座率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上座率与每个电影院中的每个影厅的座位数有关,而当影院排片人员把一部电影排在不同影厅时,上座率的计算会更加复杂。在实际工作中,市面上有6种左右的售票系统,每一种的上座率算法是否相同有待调查,全国近4500家影院的数据汇集到专资办,再对所有影院的上座率取算数平均,其误差可想而知。

举一个简单点的例子,一个100座的厅进50人与一个200座的厅进100人,上座率都是50%,但是产出的结果差50人的票款,所以无论用上座率去调整排片还是去判断影片的受欢迎程度,都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因此,上座率这个数仅供参考,最好不要以它来做判断或决策。 二、排片率的影响以及排片的几个因素 在我们所作的调查报告中,有一些普遍的因素,如环境,交通,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等,可以比较合理的解释不同地区的相同时段的相同电影的上座率有很大差别的原因。但除此之外,我们发现,除了以上这些外因以外,排片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一般情况下,大片上映首周的排片率都能在25%以上,《疯狂动物园》上映时达到了创纪录的45%。在黄浦区这样的经济水平高的地区,几个比较著名影院,如大上海电影院,和平影都,大光明电影院,有能力引进更多的进口电影,同时也利用场地的优势,在相同时间内可以有多个影厅放片,大大增加了排片率。 然而,跟上座率存在的问题一样,排片率只是简单的反应了场次的占比,并不能反应场次背后影厅座位数不同造成的影响——也就是影片理论总容量的不同。 还是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6个厅的影城,一天总计能排映31场电影。影片A排满了3个厅,共15场,每个厅70个座位,共能卖1050张票,排片率为49%;影片B排满2个厅,共10场,每个厅100个座位,共能卖1000张票,

技术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技术经济学 第一章 技术经济活动的四大要素:活动主体、活动目标、实施活动的环境、活动的后果。 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机会成本原理、经济效果原理、预见性原理、可比性原理、全局性原理、适用性原理。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思路:确定目标、系统分析、穷举方案、评价方案、决策。 第二章资金的时间价值 第一节现金流量及分类 1.现金流量及定义 定义:特定经济系统在某一时点发生了使用权或所有权专一的现金或其等价物的数量。 资金的时间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哪些因素: ①投资利润 ②率通货膨胀率 ③风险因素 资金时间价值的重要意义: 资金的时间价值表明,在不同时间点上对投资项目所投入的资金和获得的收益,它们的价值是不同的,为了获得经济效果的正确评价,就必须把不同时间点的资金换算成同一时点上的资金,然后在相同的时间基础上进行比较。 2.现金流量图:大小、方向、时点。 3.影响现金流量的经济活动:投资、筹资、经营。

现金流量:现金流量就是实际发生的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所构成的资金运动。 现金流量=(年销售收入—销售成本)X(1—税率)+年折旧费 利息:占用资金所付出的代价(放弃使用资金所获得的补偿)。 利率:在一个计息周期内,所获得的利息额与借贷资金之比。 单利:仅以本金计算利息,所支付的利息与占用资金的时间、本金、利率成正比。 复利:用本金和前期累计利息总额之和进行计息。 第三节资金的时间价值 1.定义:利率大于0时,随时间变化而产生的增值 本质:资金作为生产要素,再生产、交换、流通和分配的过程中,随时间的变化而产生的增值。 2.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公式:

3.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在规定的最小计息周期数的计息利率。 名义利率:利息期的实际利率与计息期此说的乘积 第四节等值 资金等值有两点值得注意: ①等值是以特定的利率为前提②在利率相同的情况下, 资金等值与资金数量、资金发生时间、利率三个因素所有关。 第三章经济评价方法 第二节盈利能力分析指标

2016北师行管考研唐任伍《经济学原理》核心讲义,

第1章导论 本章节包括4个大知识点,经济学的发展与研究对象,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方式,经济学教会了我们什么和经济学研究方法。其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是经济学的定义和作用,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帕累托最优,经济学教会了我们什么。 在复习过程中,首先要了解知识点,通过阅读教材,知道文章写的是什么,而后分析教材的例题知道怎么去掌握重要知识点,最后通过查阅资料完善自己的理解。这样就能熟悉相应知识点,最后再通过本讲义如下内容对应的例题,从分析、解题、易错点到布置作业,完成相应知识点的掌握过程。 1.1本章知识点串讲 【知识点1】经济学的发展与研究对象 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配置稀缺资源使其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无限欲望的 科学。 经济学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经济组织的这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 产 【知识点2】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方式(名师注:相当重要) 市场机制的运行基础:价格机制。 价格机制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它的作用: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说得同样简单明了,他把价格在经济的作用简要归 纳为:第一,传递情报;第二,提供一种刺激,促使人们采用最节省成本的生产方法,把可得到的资源用于最有价值的目的;第三,决定谁可以得到多少产品——即收入的分配。作者观点: 1.市场价格能传递信息。从消费的角度而言,市场价格提供了重要信息从生产的角度说,市场价格提供了消费者对每种商品评价的最新信息。市场价格也为生产过程中豺资源 或要素的使用提供重要信息。 2.市场价格能协调人们的行为。 3.市场价格能提供有效激励。 4.市场价格能保证良好的市场秩序。总之,价格可以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通过价格对需求与供给的调节,最终会使需求与供给相等。当需求等于供给时,消费者的欲望得到了满足,生产者的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价格机制分配于各种用途,使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和生产者的利润最大 化得以实现,这种配置就是最优状态。 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又称为“帕累托效率”,是意大利经济学维弗雷多·帕雷托(Vilfredo Pareto)提出来的,用来评价资源使用和配置是否有效率,是资源

发展经济学最新整理重点

经济发展的含义:(包括自由与发展) 第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指社会财富即社会总产品量的增加,一般用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GNP )或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增长率来表示;经济发展除了包括经济增长之外,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其结构变化主要包括1;投入结构的变化。2;产出结构的变化。3;产品构成的变化与质量的改进。4;居民生活品质的提高。5;分配状况的改善和贫困的下降。 第二;经济增长与人类发展 人类发展主要体现在人的各种能力的扩大,这些能力包括延长寿命的能力,获取更多知识的能力等等,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经济增长作为基础,只有经济增长,才有可能不断满足人们的需要。 经济增长不一定导致经济发展,即使带来了经济发展,也不一定大致发展和人类发展(自己论述)。实际上来讲,发展是指人的全面发展,而经济发展知识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 经济增长与人类增长也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不仅增长能够促进人类发展,而且人类发展也能促进增长。(如;人力资本投资能够拉动经济增长) 第三;自由与发展 自由是发展的首要目标,自由也是促进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作为发展手段的自由,按照森的分类有五种;1,政治自由。2;经济机会。3;社会机会。4;透明性保证。5;保护性障碍。(自己论述五种分类方法) 将自由作为发展的手段提出来意味着自由不仅仅理解为最终实现的目标,而且要求在发展过程中实现五个方面的自由,从自由中产生发展的能力。经济发展过程应该被看做是人们权利发展的过程。 赠送补充:千年发展目标,联合国确定了8项发展目标,这8项目标的实现情况却是喜忧参半,它与收入水平和经济增长密切相关。低收入国家全面实现这些目标存在很大的困难,中等收入国家和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实现起来相对容易。这说明要实现人类的发展,首先还是要有经济基础,没有经济基础,其他目标也是难以达到。 索洛模型与哈德罗—罗马增长模型 实在不好整理,具体请见武大出版社郭熙保的书P38-P41 3.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公式及含义 ? I (t ) = S (t ) ? K (t+1)=(1-δ)K(t) +I(t) ? S (t ) = s Y (t ) ? K (t)= θ Y(t) ? θ Y (t+1)=(1-δ) θ Y (t) + s Y (t ) ? g=国民收入增长率=储蓄倾向除以资本-产出比,再减去资本存量折旧率。 ? 4.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式及含义 ? Y=F (K,L )= K α L 1-α 其中0<α<1 ? 方程两边同除以L ,即得到一个人均生产函数 y=k α ? 公式中,y=Y/L, k=K/L 。因为假定α<1,即资本边际报酬递减。 产出是资本的增函 数,但以递减的比率增加。 ? K sY dK ?=-;/n L L =?;()k sy n d k ?=-+ (1)()()Y t Y t s g Y t δθ+-==-

文化经济学提纲

文化经济学复习提纲 名称解释 1、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反映,活动的记录,历史的积沉,是人们对生活的需要和要求、理想和愿望,也是人们认识自然,思考自己,是人精神得以承托的框架。 2、文化经济学:从经济学的角度考察文化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以及文化产业中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的科学。(胡慧琳) 3、文化需求:人们为满足各种精神生活需要而形成的对文化产品和商品的要求,并通过一定的量表现出来. 4、文化供给是指文化生产部门为了满足社会的文化需求而在一定时期内向社会和市场提供的文化产品和商品的数量,与文化需求相对应。 5、文化消费结构:指人们在文化消费过程中享用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品与服务的比例关系。 6、文化消费:为了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享受文化消费品和劳务的过程。 7‘文化消费水平:一定时期按人口平均实际消费的文化产品与劳务的数量与质量。或全体消费者按人均达到的文化需要获得满足的程度。 8、文化市场:从狭义来看,是进行文化商品交换的场所,从广义来看,文化商品交换过程中所反映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9、文化资源是人们从事文化生产、文化活动所必需的各种文化生产要素。包括物质文化资源、精神文化资源、文化人才资源三类。 10、所谓文化商品是指用于交换的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 11、文化商品的价格体系:文化经济领域中存在的各种价格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所形成的有机整体。12、文化投资是指一定的经济主 体为了获取社会的、经济的效益 而投入货币或其他资源于文化 事业、文化产业的经济活动。 13、文化投资结构:文化投资在 文化经济各组成部分中所含要 素的构成及其数量比例关系。它 是文化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方 面。 14、文化战略—两层含义:一是 关于文化的战略——文化本身 的战略,等同于文化发展战略。 二是关于文化应用的战略—— 战略主体把文化用作实现战略 目的的手段和工具。 战略是指一个企业、公司或组织 等传播发展自身的文化软实力 的基本指导思想、目标、方法和 策略。 15、文化发展战略: 16、文化经济管理体制是国家对 文化经济实行管理的一种组织 制度体系,由职能划分制度、组 织制度和调节制度组成,是实现 一个国家主权和政权意志的工 具 简答:1、文化经济学的研究对 象(胡惠林): 文化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并不是 文化本身,而是生产文化、供应 文化和使用文化的活动过程中 表现出来的经济现象,是从文化 理论与经济理论的互相结合上 来考察文化商品的运动、变化和 发展的客观规律。 2、具体内容包括 (1)文化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 位和作用; (2)文化作为生产力要素(文化力) 的特征、功能以及结构体系; (3)文化产业化对现代社会经济 的影响和发展趋势; (4)文化产业的经济规模及其结 构成长和变动的规律; (5)文化市场的结构运动、功能以 及文化市场价格变动的规律; (6)价值规律和文化规律在文化 艺术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中的特 殊作用; (7)文化产业同其他国民经济部 门,特别是同社会经济部门发展 之间的相互关系; (8)文化艺术部门作为非物质生 产领域同物质生产领域之间的 相互关系等等。 文化需求的类型 非商品性文化需求、商品性文 化需求、表达的需求 文化需求的影响因素 1消费者的收入2.相关产品的价 格3.文化品位4.闲暇时间5.教育 程度 文化供给的类型 商品性供给:是指文化生产部 门在一定的时期以一定的价格 向文化市场提供的文化商品的 数量。 非商品性供给:非商品性文化供 给是指文化生产部门向社会无 偿提供的文化产品的形式和数 量,主要表现为社会公益性文化 供给和为营造社会文化环境而 提供的文化供给。 影响文化供给的因素: 价格、文化商品的生产能力、文 化产品的生产周期、文化经济政 策。 文化供求矛盾的主要表现 文化供给和需求的层次性矛盾 文化供给和需求的地域性矛盾 文化供给和需求的价值取向背 反性矛盾 文化供给的调节的方法:价格调 控、税收杠杆、财政资助、行政 立法 文化消费的特点 1、文化消费以经济发展为前提, 具有相当的弹性。2、消费内 容的精神性 3、文化消费能力的层次性 4、文化消费时间的延伸性 5、文化消费对人的灵魂的塑造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一、货币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价值是一切商品所共有的东西。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现实生活中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叫商品的价格。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就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它需要现实的货币。 4、金属货币与纸币 纸币是金属货币的代表,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所以,纸币被世界各国普遍使用。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否则,会引发通货膨胀或导致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时各应实行什么对策? 通货膨胀对策: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 规模,具体来说A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B提高银行贷款利率和提款准备金率,

发展经济学第二版的知识点总结精华共20页

一发展经济学演变阶段及特点(了解一下) 第一阶段,大致从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发展经济学发展的特点可以用惟资本化、惟计划化和惟工业化来概括。 第二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在第一阶段极力推行工业化政策,农业和农村地区的发展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所以发展中国家虽然在工业化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付出了很大代价,即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和农村地区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也人满为患。 第三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这一阶段,出现新古典主义的、鼓吹自由市场经济力量的经济理论和政策。在理论方面,出现了供给经济学。在政策方面,出现了鼓吹在发达国家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在发展中国家实行私有化、非计划化和减少政府干预的潮流。 第四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世界经济日益国际化、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以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络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竞争体系。在这种高新技术竞争体系下,世界生产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但是在高新技术领域中,发展中国家却没有获得相应的发展,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高新技术领域上的差距扩大了。 第五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那些按照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进行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国家却遭受严重的失败,从而使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在人们的心目中大打折扣。 线性阶段理论(有哪些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特点) 1.传统社会阶段。 特点是:(1)经济处于原始状态。

(2)没有现代科学技术,赖以生存的产业以农业为主。 (3)社会结构僵化,阻碍经济变革。 (4)整个社会生产力低下,人均收入仅能够维持生存。 2 .为起飞创造条件阶段。 特点是:(1)新的科学技术正在应用于农业和工业。 (2)金融机构开始出现。 (3)交通运输状况得到很大改进。 (4)商业范围扩大。 (5)新的生产方法开始出现。 3.起飞阶段——最关键的阶段 特点是:(1)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2)农业中的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转移。 (3)人均产值大幅度提高 4 .向成熟推进阶段 特点是:(1)新投资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 (2)经济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加强。 (3)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持续增长。 5. 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特点是:(1)主导部门已经转移到耐用消费品的生产部门和服务业。 (2)技术工人在劳动力中的百分比和城市居民在总人口中的百分比呈上升趋势。 (3)社会福利和保障事业得到深入发展

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区域经济学 第一二章 1.基本概念:区域、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学 区域: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区域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对其进行界定或定义,需要从地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出发。 地理学的区域概念:地理学时最早提出区域概念的学科。为了便于考查,地理学把地球空间按照其相互关系进行分类,或者是区分,并用一定的事先设定的法则,将其划分为各种区域,诸如海洋区、陆地区、高原区,平原区、丘陵区等等。由于每一类区域不同的特征以及温度、降雨和生物物种分布等的巨大差异,使每一个区域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更多样化。 地理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的一个地域单元。 政治学的区域概念:政治学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不同的地点,根据人口居民点和社会经济活动的位置及分布状况,划分系统的地方单元。政治学中的区域不但表示地理区域的概念,而且还包含地方公民间的文化联结、惯例认同、心理归属、民族历史、社会经济关系等意义。 政治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行政管理的一个地方单元。 社会、文化区域:根据人类社会活动的特征,在人口、民族、宗教、语言、

政治等因素交互影响下而产生的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文化景观特定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如华人文化圈、东方文化圈、穆斯林文化圈等; 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概念就是区域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是在地理学和政治学关于区域概念的基础上,考虑某个地域空间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公共设施和行政管理的特点,是居民高度认同、地域完整、功能明确、内聚力强大的地域单元。 它一般以两种形式存在:同质区域和极化区域。 区域的特征:内在整体性、空间界线的客观性与模糊性 区域经济:区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如果我们把全国的国民经济看做是一个整体,那么区域经济就是整体的一部分,是国民经济整体不断分解的结果。 区域经济的特点包括: 区域性——区域经济最根本的特点 非均衡性 阶段性和连续性 开放性

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经济学高考知识点总结 (1)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2)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是商品价值的大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价值规律的作用:①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生产部门的分配;②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③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最终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4)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从根本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地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5)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是由生产力水平、所有制结构决定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6)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7)国家的宏观调控: ①原因:由于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且市场调节可以广泛发挥作用的领域,市场也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因此需要国家的宏观调; ②主要目标: ③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8)企业的作用、公司类型: (9)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含义: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重要性:企业经济效益是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增强综合国力 途径:①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②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③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坚持

经济学重点总复习1.0

第一讲导论 第一讲重要内容回顾 1、稀缺性定义:人类需要超过现实的生产能力。 经济学产生的根源—由于资源的有限性而引发的选择的必要性。 2、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3、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练习题 1、经济学最好的定义是对( A )的研究 A.社会如何管理其稀缺资源 B.如何按最盈利的方式经营企业 C.如何预测通货膨胀、失业和股票价格 D.政府如何可以制止不受制约的利己所带来的危害 2、你去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C) A.门票的价格 B.门票的价格加上你在电影院购买汽水和爆米花的费用 C.去看电影所需要的所有现金支出加上你的时间的价值 D.只要你享受了电影并认为使用的时间和金钱是值得的,就为零 3、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是指(B) A.企业家以消费者的支出为代价而获取利润的不易察觉而隐蔽的方法。 B.尽管市场参与者是利己的,但自由市场仍能达到合意结果的能力。 C.即使消费者没有意识到管制,但政府管制仍然可以有利于消费者的能力。 D.生产者或消费者在不受管制的市场上给无关旁观者带来成本的方式。 4、政府可能为了( D )而对市场经济进行干预。 A.保护产权 B.纠正外部性引起的市场失灵 C.达到更为平等的收入分配 D.以上全对 第二讲均衡价格理论 第二讲重要内容回顾 (一)需求及影响需求的因素 1、需求的定义:居民户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2、影响需求的因素 ①商品本身的价格。 反向变化关系- 需求定理 ②收入(income) -- 正常物品(normal good) -- 低档物品(inferior good) ③相关物品的价格。 -互补品( complements ) PA↑→ QA↓→ QB↓ -替代品( substitutes ) PA↓→ QA↑→ QB↓ ④爱好(偏好)( preference )。⑤预 期(预测)( expectation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