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古诗词顺口溜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古诗词顺口溜

导读:教书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让我们一起到店铺一起学习吧!下面店铺网的小编给你们带来了高三语文学习方法文章《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古诗词顺口溜》供考生们参考。

高考语文古诗词寓意顺口溜

1、松梅竹菊寓高洁: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王吉《咏竹》则言: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2004年北京卷考察的是苏轼的《红梅》,该诗表现出了红梅不畏严寒,不与桃杏争春的高洁品格。

2、借月托雁寄乡思

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再如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均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2004年湖北高考语文卷所出的诗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的最后两句写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漂泊流浪,到底什么时候能重返故乡,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归雁这一意象写出了作者的思归之情。

3、杜鹃鹧鸪啼凄凄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2004年全国卷

Ⅱ诗词鉴赏题考察的是晏几道的《鹧鸪天》:

鹧鸪天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题目问道: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此问的解答就应从杜鹃的叫声入手,词中也提到了声声只道不如归,表达的是作者漂泊之外的思归之情。

古诗词中出现的鹧鸪这一意象也经常透出悲凉之意。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4、梧桐叶落透悲意

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2004年福建卷的诗词鉴赏题为朱淑真的《秋夜》,其中就写到了梧桐这一意象: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中,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5、别时长亭柳依依

在古典诗词里,杨柳常常与离情相关联,《诗经》中的《采薇》便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此外,柳与留也谐音。长亭为古人送别之场所,因此也是送别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柳永的《雨霖铃》同时写到了这两种意象,分别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以及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6、落花流水传愁绪

花落让人爱怜、伤感,水流或喧嚣或舒缓,绵延不绝,最惹人愁绪,因此,在古诗词中常用落花流水来表达忧愁。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又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7、乌鸦燕子系兴衰

乌鸦这种鸟经常在坟头等地出现,常被视为不祥之兆,诗人常用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衰败的氛围。燕子则因其有眷恋旧巢的特点,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历史兴衰感慨的寄托。出现乌鸦这一意象的高考题目不少,如:2006年湖北卷《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2006年江苏卷《鹧鸪天》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2007年浙江卷出了一道对比鉴赏题,分别是刘禹锡的《乌衣巷》、吴激的《人月圆》和元曲《山坡羊.燕子》,三篇作品均通过燕子这一意象,表达了深沉的兴亡之感。

8、草木仍在人事移

草木常青,人事却已悄然发生变迁。古诗词常用草木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叹。如《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2007年湖北卷诗词鉴赏题《过华清宫》也用到了树木的意象: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

一、爱

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喽。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爱莫能助爱屋及乌节用爱民爱不释手爱毛反裘

二、安

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既来之,则安之安之若素安然无恙安土重迁安居乐业安身立命

三、被

被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

■被坚执锐泽被后世被发左衽被褐怀珠被甲枕戈扇枕温被

四、倍

加倍是后起常用义,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事半功倍乡利倍义倍道而行

五、本

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之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来、原来之义。

■追本溯源舍本逐末本性难移变本加厉英雄本色无本之木

六、鄙

鄙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

■肉食者鄙卑鄙龌龊贵远鄙近

七、兵

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

■短兵相接兵不血刃兵不厌诈兵强马壮兵出无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兵临城下兵戎相见哀兵必胜按兵不动厉兵秣马

八、病

病原义为重病,取其比喻义为缺点、毛病得了重病就会感到困苦并为之担心、忧虑。

■病入膏肓蚌病成珠贫病交攻无病呻吟同病相怜愁潘病沈

九、察

察本义为观察、仔细观看,这样便能看清楚看清楚便能了解、理解事物,使事物变得清楚、明白。

■察言观色明察秋毫习焉不察静观默察

十、朝

朝本义为早晨,读zhāo;古代臣在早晨需拜见君主,故有朝见之义;由朝见而有朝廷、朝代之义;朝见其使动义即为使朝见。

■朝三暮四改朝换代朝秦暮楚朝野上下朝不保夕朝成夕毁朝闻夕死朝歌夜弦朝发夕至朝令夕改六朝金粉只争朝夕班师回朝枵腹终朝

十一、曾

隔两代的亲属叫曾后借为增义。虚化为曾经(念cng)。

■似曾相识曾经沧海曾几何时曾母投杼曾参杀人

十二、乘

乘本义是驾车、乘车由这一意义引申出乘船之义;乘车必先登车,故有此义;上了车,人与车相接,故有连接人上了车,人便有了凭借。做名词时指兵车,后又作量词以计算车马,一乘计有一车四马,故又有四之义。

■乘人之危乘坚策肥乘龙快婿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衣轻乘肥因利乘便有机可乘

十三、诚

诚本义是指真心,不诡诈,故引申出真实的进一步虚化为副词实在,的确果真等义。

■诚惶诚恐开诚布公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心悦诚服

十四、除

除本义为台阶。又特指宫殿上的台阶任命、授职、不正是在宫殿上的台阶下进行的吗?台阶要经常打扫,故又引申出清除、去掉之义;岁月去掉,则是岁月流逝、过去了。

■除旧布新斩草除根兴利除弊清宫除道安良除暴

十五、辞

辞在古代有两种基本义(写法也不同):一是口供,一是不受。由口供引申为一般的话、言辞。既是话,一种可能成为借口,落下口实一种则因为言之成文是富有文采的文辞,也就自然成为一种文体(如楚辞) ■不辞而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辞不达意辞微旨远卑辞厚币一辞莫赞假人辞色大放厥辞万死不辞一面之辞义不容辞以文害辞溢美之辞

十六、从

从的本义是跟随,引申出归顺、参与、随从等义。追赶正是紧紧跟随敌人的形象。随从乃是较亲密之人,引申出次于最亲的人也是顺理成章。

■从壁上观从长计议从善如流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从一而终过从甚密合从连横三从四德力不从心弃笔从戎何去何从择善而从十七、殆

殆本义是危险,它与精神疲倦、懈怠的意义有着因果关系,它们之间是一种因果引申。后又虚化为表猜测的副词。

■百战不殆殆无孑遗车殆马烦知止不殆殆无虚日

十八、当

当原义是面对、对着。阻挡当然要面对,对着某个时候某个地方自然就是处在某个地方和某个时候。由互相面对引申出势力相当。由相当引申出适合、适当等义。

■门当户对锐不可当当仁不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独当一面当机立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务之急当之无愧老当益壮首当其冲安步当车长歌当哭对酒当歌豺狼当道快意当前螳臂当车一马当先旗鼓相当万夫不当

十九、道

道本义是大路。路的作用是引导人到某地,故有引导之义(后写作导抽象意义即途径、方法又特指正当手段(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途径和方法往往是一种道理、规律道理和规律需要述说,而后成为思想、学说。

■道听途说康庄大道道不拾遗道不同,不相为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志同道合道路以目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东道主分道扬镳安贫乐道问道于盲师道尊严旁门左道朝闻道,夕死可矣指名道姓筑室道谋津津乐道里经叛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文以载道头头是道坐而论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二十、得

得本义为得到。得到就有收获,也说明能做到实现目标,此外还可表达事情做对了,正确的意思。由正确的意义引申出得当、合适进一步虚化为应该。

■得过且过得不偿失怡然自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寸进尺得不偿失得陇望蜀得其三昧得心应手得天独厚得鱼忘筌楚得楚弓患得

患失难得糊涂相得益彰志得意满傲睨得志情非得已人人得而诛之探骊得珠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百思不得其解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一无所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得二一、度

度本义为量长短,引申出计算和量长短的标准之义。心里计算表达为推测,揣度由标准则引申出尺度,进一步又引申出法度、制度。

■审时度势置之度外度日如年风度翩翩普度众生金针度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宽宏大度挥霍无度度长絜大暗度陈仓二二、非

非本义为不对的,不合理的。作动词时即认为不对。词义是否定的,故而虚化为否定副词。

■大是大非非亲非故非我族类今非昔比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文过饰非物是人非为非作歹习非成是泥古非今面目全非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二三、复

复的本义是回来返回。故又引申回复(话回来)报复(行为的回来)还原(返回不就是回到原处?)。虚化为副词即为再、又。

■周而复始髀肉复生故态复萌无以复加无往不复万劫不复

二四、负

负的本义是用背驮物。故有背、载之义。抽象表达为承担(如负债背上背物,即背上有所靠,再引申为依仗、凭借古代败用北表示,而北即背字,故又有败义。失败了当然对不起人(自己或他人)。

■忘恩负义忍辱负重负荆请罪负屈含冤负隅顽抗久负盛名披裘负薪皇天不负有心人决一胜负负弩前驱不负众望

二五、盖

盖,原为茅草编织物,用来盖屋或遮蔽身体,引申出一般的器物的盖子和车盖。作动词时即为遮蔽、掩盖之义。把别人盖住自然就是胜过、超过别人喽。

■盖世奇功盖棺论定官盖如云欲盖弥彰

二六、故

故有两个基本义:一为缘故一为旧的。由缘故虚化引申出所以和故意、特意(反向引申,故意即是无缘无故)等义。由旧的引申出衰老和故人(有时特指前夫或前妻)、老友等义。由衰老进一步引申出死亡之义。

■一见如故明知故犯故步自封故弄玄虚革故鼎新欲擒故纵不经世故非亲非故平白无故

二七、顾

推导提示:顾基本义:照顾。由照顾可以引申出顾念、顾惜回头看等义。只只是是作为副词用。

成语助记:顾此失彼顾名思义顾盼生姿顾全大局顾影自怜顾左右而言他

二八、固

固本义指城墙坚固。城墙坚固自然就能坚持不败,进一步引申出顽固之义。坚固有难以改变一直这样的内涵,故又虚化成副词本来、原来、当然等义。

■固若金汤君子固穷根深蒂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二九、归

归的基本义是女子出嫁。出嫁就是成年女子回到另一个家,故有回家回国之义,也即归附、附属于夫家了。出嫁含有把女儿送给别人之义,故又借作馈字而有赠送之义。

■之子于归归心似箭反璞归真殊途同归物归原主解甲归田完璧归赵宾至如归铩羽而归众望所归

三十、国

古代的国本义是国都、首都的意思。国都是一个国家的代表,所以又引申出国家的意义,并成为后来的主要意义。

■安邦定国国破家亡国泰民安经国之才倾国倾城共商国是

三一、过

推导提示:过的本义是走过、经过。走过别人自然就是超过了别人,做事超过太多会变成过分,物极必反,事情做得过分容易出现过错,出错当然就会被责备。

成语助记:过犹不及闻过则喜过江之鲫文过饰非白驹过隙雁过

拔毛有过之而无不及矫枉过正瞒天过海秋风过耳闭门思过三二、何

推导提示:何本义为负戈而行,故有负荷之义,是荷的初文。古人看见荷戈而行的士兵,第一个念头就是他们往何处去?去干什么?所以又用作疑问代词什么,进一步引申出表示程度的副词多么之义。

成语助记:何去何从何罪之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何足挂齿出何典记相煎何急于心何忍相去几何

三三、恨

推导提示:恨的本义是感到遗憾,程度加深即可引申出怨恨、怀恨之义。

成语助记:相见恨晚吞声饮恨一失足成千古恨

三四、胡

推导提示:胡,原指兽颈下垂的肉,(月,即肉)匈奴等一带少数民族多吃兽肉,故又称匈奴、西北各民族为胡。后又借为疑问代词什么,为什么。

成语助记:胡服骑射伊于胡底

三五、患

推导提示:患的本义是担心、发愁(患,由串和心组成,一串串的心,说明心事重重。自然是有发愁的事。)引申出忧患、麻烦。

成语助记:患得患失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内忧外患患难之交防患未然采薪之患肘腋之患

三六、或

推导提示:或有两个基本义:有人,有的人;或许,也许。由有的人引申出表示只有一部分的有的意义。

成语助记:多言或中智者千虑,或有一失

三七、疾

推导提示:疾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腋下中箭之形,故本义为中箭受伤(此义消失)。后引申为一般的疾病。疾病自然会使人痛苦,因而令人痛恨、厌恶。由于弓箭速度很快,故疾又引申出快速、急速之义。

成语助记:疾恶如仇积劳成疾大声疾呼痛心疾首疾首蹙额眼疾

手快讳疾忌医奋笔疾书愤世疾俗衔枚疾走

三八、及

推导提示:及的本义是赶上。由此引申出比得上达到等义。由达到引申出趁着(那个时候)涉及等义,再虚化为连词与。

成语助记:望尘莫及触手可及鞭长莫及及时行乐爱屋及乌迫不及待驷不及舌言不及义过犹不及噬脐何及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风马牛不相及可望不可及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九、即

推导提示:即的本义是走近、靠近,(甲骨文字形是俯身就食之形),故引申为立即、马上、就等义。走近高处就是登上之义了。

成语助记:可望不可即若即若离即事穷理稍纵即逝一拍即合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四○、既

推导提示:既的本义是尽、完(甲骨文字形是吃完侧身之形)。由此引申出已经、既然全等义。

成语助记:既来之,则安之既往不咎一如既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四一、假

推导提示:假的本义是借。借不是要给吗?故有给予之义。借来东西(比如钱)当然就有了凭借。借来东西不是真的属于自己的,故又可引申出不是真的,不是真的,进一步引申出非正式的和如果等义。

成语助记:狐假虎威虚情假意假痴不颠假道伐虢假公济私不假思索天假其年弄虚作假

四二、间

推导提示:间的本义是门缝。由此引申出夹缝、空隙之义;小路不是很像夹缝吗?时间的空隙,即空闲。夹缝是在两个事物之中的,故有置身其中的意义,由此可引申出许多意义:间隔、参与、中间、离间等。离间再引申出间谍之义,间谍当然是秘密的喽。

成语助记:挑拨离间间不容发疏不间亲伯仲之间

四三、见

推导提示:见的本义就是看见。看见的东西多了,就会有见识、见解至于召见、谒见等都与看见有关。被看见即出现在别人眼睛里,(后作现),由此被动意义虚化出介词被。

成语助记:一见如故真知灼见见风使舵见缝插针司空见惯见弃于人见仁见智见微知著见贤思齐见义勇为见异思迁一见钟情远见卓识相形见绌小巫见大巫捉襟见肘刍荛之见图穷匕见瑕瑜互见百闻不如一见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四四、解

推导提示:解的本义是分解动物。解释、解说道理时需要条分缕析;解说之后就会让人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思考,就会形成自己的见解。分解动物义后又引申为解开一切纠结之物,故有解放、解脱的意义,解开纠结之物后,纠结之物就会松弛下来,进一步引申为懈怠(心理上的松弛,后写作懈)。解开心中的结,就是和解。

成语助记:庖丁解牛衣不解甲善解人意解衣衣人解骖推食解民倒悬不解之缘难解难分马不解鞍妙语解颐宽衣解带不求甚解大惑不解一知半解迎刃而解

四五、就

推导提示:就的本义是走近、靠近、走上、趋向。引申为达到目标的含义成就、成功、完成。走上领导岗位,就是担任、赴任。

成语助记:功成名就高不成,低不就避实就虚按部就班将计就计慷慨就义删繁就简半推半就另谋高就一蹴而就一挥而就四六、举

推导提示:举的本义是举起、抬起。这是一个举动,活用为动词即举行、发动。举有由低到高的含义,所以有引申出提拔、举荐之义;由此又引申出一般意义的应举。举起东西应该是有所用,故又引申出拿、用,进一步引申为占领之义。后又虚化为范围副词全。

成语助记:不识抬举举国上下举案齐眉举目无亲举棋不定举手投足举贤任能举一反三举重若轻举足轻重纲举目张轻举妄动一举成名以言举人不识抬举

四七、绝

推导提示:绝的本义是绳索断。由此引申出一般意义上的断。比喻引申出横渡的意义。由断义可引申出许多意义:与人断绝关系叫绝交气断自然就是死,绝命。路断了当然就是到了尽头,极点。由到了极点引申出程度副词极和动词超越(到了极点就是超越一切)之义。

成语助记:冠缨索绝韦编三绝络绎不绝与世隔绝悲痛欲绝绝裾而去惨绝人寰冠绝一时风华绝代空前绝后赞不绝口悲痛欲绝络绎不绝拍案叫绝深恶痛绝

四八、堪

推导提示:堪的本义是经得起,受得住,引申出胜任之义;虚化成助动词可,能够。

成语助记:不堪回首不堪入目苦不堪言不堪其忧

四九、克

推导提示:克的本义是战胜、攻克。攻克堡垒,意味着杀敌致胜,故又引申出杀的意义。进一步引申出去除,削减等义。后又虚化为助动词能够。

成语助记:克敌制胜克己奉公克勤克俭克尽职守攻无不克相生相克

五○、类

推导提示:类的本义是种类,同一种类就是同类,同类的事物当然就会有类似,像的地方喽。

成语助记:物以类聚触类旁通连类比物画虎类犬刻鹘类鹜不伦不类有教无类

五一、怜

推导提示:怜的本义是怜悯,怜悯不就是有爱心吗?故引申出爱怜之义。

成语助记:怜香惜玉顾影自怜同病相怜我见犹怜摇尾乞怜

五二、弥

推导提示:弥的本义是弥补。弥原作彌,表示弓上加柲,增加弓的弹射力,这不正是弥补其本身的不足吗?弥补了不足之后,弓可以长

久使用,故有长久之义。后又虚化为表程度的副词更加。

成语助记:弥天大谎旷日弥久弥留之际弥缝其阙须弥芥子欲盖弥彰历久弥坚弥天大罪仰之弥高

五三、莫

推导提示:莫,即现在的暮字,其字形是太阳西沉在荒野草丛中。所以本义是指日落时分即傍晚、黄昏。由日落,太阳不见之义,引申出没有、无的意义,也正因为这样,莫被借为否定性的代词没有谁,没有什么事物。产生这一意义后,为了与莫区别,另造了暮字。

成语助记:莫名其妙高深莫测莫须有莫衷一是莫逆之交莫衷一是概莫能外讳莫如深一筹莫展岁聿其莫

五四、乃

推导提示:乃主要有两个意义:一是代词你一是连词于是,就。

成语助记:何其相似乃尔胜败乃兵家常事

五五、内

推导提示:内的本义是自外入内。由此引申出两个基本的意义:一是内部、内室一是使进入,接纳,这一意义后写作纳。妻妾一般在内室操持家务,很少出门,故古人由把妻妾称为内。后妻子的亲属也用内称呼,如内侄、内弟等。

成语助记:内外交攻五内俱焚色厉内荏

五六、期

推导提示:期的本义是一定的时间、期限。所以引申为时间、日期约会、约定限度、限量。由日期引申出一整年、一整月的意思。由约会又引申出期望的意义。

成语助记:不期而遇遥遥无期贵不期骄不期修古

五七、奇

推导提示:奇的本义是异乎寻常。异乎寻常说明是与众不同的,独特的,故有单数,不成双之义。在战争上,则特指军事上或斗争策略出人意料的措施。其意动意义则是以为奇。由不成双又引申出命运不好之义。

成语助记:奇闻逸事千奇百怪奇耻大辱奇文共赏不足为奇飞将

数奇

五八、迁

推导提示:迁的本义是变换地方,迁移。调职正是换一个地方为官。

成语助记:见异思迁安土重迁迁客骚人乔迁之喜孟母三迁时过境迁一日九迁

五九、请

推导提示:请的本义是请,请求。,后又引申出请求给予义。

成语助记:不情之请请君入瓮负荆请罪束緼请火另请高明

六○、穷

推导提示:穷的本义是阻塞不通。仕途上不通,则是不得仕进,不能显贵生活上阻塞不通,则是生活困难,无依靠。走到阻塞不通之处,当然就是到尽头了。由此进一步引申出走投无路义,并虚化为程度副词极,尽。

成语助记:人穷志短穷形尽相穷兵黩武穷而后工穷寇勿追穷且益坚穷乡僻壤穷奢极欲穷途末路穷凶极恶穷形尽相穷则思变辞穷理屈白首穷经黔驴技穷言有尽而意无穷

六一、去

推导提示:去的本义是离开。离开一个地方,当然就跟那个地方有了一定的距离。用于使动意义,使离开,意义即是除掉,去掉。

成语助记:何去何从刮骨去毒以杀去杀以刑去刑陈言务去大势已去扬长而去眉来眼去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相去几何

六二、劝

推导提示:劝的本义是勉励,后引申为劝说、劝导。

成语助记:劝善惩恶赏一劝百诱掖奖劝

六三、却

推导提示:却的本义是退,使退。退正是不受,拒绝形象描绘。退后自然会回头,这不正是头的转折吗?故又虚化为表转折的连词。

成语助记:却之不恭望而却步盛情难却却病延年

六四、如

推导提示:如的本义是像。(取女孩学话很像大人,这是女孩学语言的先天优势,古人也发现了这一点,故像义从女从口。)要像当然要遵从,依照一定的标准;才能、品行像某人,当是比得上他。既是像,当然还不是完全一样,故又引申出如果义,表假设。又因为像,有用作描摹事物的情态的词缀的样子。

成语助记:突如其来如饥似渴如臂使指如出一辙如椽大笔如法炮制如虎添翼如火如荼如胶似漆如狼似虎如履薄冰如芒刺背如弃敝屣如泣如诉如切如磋如日中天如丧考妣如数家珍如蚁附膻如饮醍醐如鱼得水如影随形如坐春风如坐针毡涣如冰释恍如隔世泪如雨下相敬如宾危如累卵心如止水易如反掌势如破竹不绝如缕风雨如晦甘之如饴观者如堵烂醉如泥履险如夷目光如豆囊空如洗巧舌如簧气喘如牛日月如梭胜友如云守身如玉逝者如斯铁证如山栩栩如生运斤如风狗彘不如自愧弗如

六五、若

推导提示:若的一个基本义是像,故相同如果及,比得上等意义的引申跟如相似,请参照上面的提示。

成语助记:大智若愚若无其事若即若离洞若观火噤若寒蝉口若悬河冷若冰霜寥若晨星了若指掌敬若神明命若悬丝判若两人翩若惊鸿门庭若市趋之若骛受宠若惊虚怀若谷昭然若揭

六六、善

推导提示:善的本义是好,美好。有道德、有本领、做得对当然是好。有道德的人是好人。有道德的事是善事。做好人做好事是与人亲善,与人交好。做得对自然是令人满意的好的行为、优点,美好的一切都是让人喜欢的。

成语助记:与人为善善解人意善始善终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善贾而沽善始善终独善其身尽善尽美乐善好施择善而从多愁善感明眸善睐知人善任矜功伐善与人为善

六七、少

推导提示:少的本义是多的反面。稍,略微指程度轻;时间短暂就是时间少,进一步引申出年龄少的少年,青年的意义;把人看小了,就

是轻视,瞧不起。

成语助记:少不更事悔其少作安老怀少缺衣少食僧多粥少

六八、涉

推导提示:涉的本义是徒步渡水。由渡引申出度过、通过。进一步引申出经历。学习的经历是涉猎,学习,经历一些事情必然会与他人有牵涉,关联。

成语助记:跋山涉水涉笔成趣三豕涉河

六九、胜

推导提示:胜的本义是禁得起,忍得住,所以能坚持到最后(即尽)并胜过、超过他人而取得最后的胜利,胜利当然要举行盛大的庆祝宴会,胜利是美好的事,由此又引申出优美的山水古迹。

成语助记:不胜枚举名胜古迹胜友如云不胜桮聊胜于无稳操胜券哀兵必胜出凡入胜旗开得胜引人入胜

七○、识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用法巧记(1)

推导提示:识的本义是知道,认识,能辨别。既然知道,当然就能记住。为了更好的记住事物,需要做一些标记,故又有标记的意义。

成语助记:博闻强识不识大体不识时务才识过人有识之士老马识途见多识广默而识之目不识丁

七一、使

推导提示:使有两个基本义:一是连词,假使;一是叫,让。由叫,让引申出奉使命(奉使命不就是被叫去做事吗?),进一步引申出奉使命的人使臣。

成语助记:鬼使神差不辱使命颐指气使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七二、是

推导提示:是的本义是正直。由此引申出事理的正确。其意动意义即是认为正确,我们同意别人的看法会说:是,是的,是这样的,故又引申出判断词是和指示代词这,这样。

成语助记:自以为是莫衷一是是非得失是非自有公论是可忍,孰不可忍似是而非

七三、适

推导提示:适的本义是到[某地]去。。到丈夫家去,就是嫁。古代女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有父母决定,毫无自主权,故引申出顺从之义,并进一步引申出适应舒适恰好等义。

成语助记:削足适履适可而止适逢其时无所适从

七四、书

推导提示:书的本义是写,写字。作名词是意义为字信,书籍等都是一个字一个字写成的,古又引申出信和一般的书籍等意义。

成语助记:罄竹难书书香门第焚书坑儒乡书难寄拥书百城飘零书剑一介书生坐拥书城奋笔疾书

七五、孰

推导提示:孰的本义是谁。后借做熟义,由此进一步引申出深透,深入的意义。

成语助记:是可忍,孰不可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七六、属

推导提示:属的本义是连接。撰写正是把一个个字连接起来;跟随也是连接的形象描述。跟随某人自然属于某人一伙的,隶属当然是同一类被管辖的,亲属更是属于同一类的。

成语助记:属词比事波属云委貂狗相属

七七、数

推导提示:数的本义是计算。数目是计算出来的;计算成为一门技术就叫算术,并引申出一般意义上的技艺。占卜计算命运、规律等,故又有占卜命运等义。列举罪状,加以斥责当然就需要计算一项一项指出;数目多了,就可引申出几屡次,多次密等义。

成语助记:数不胜数不计其数数典忘祖数见不鲜劫数难逃数往知来如数家珍恒河沙数滥竽充数历历可数屈指可数擢发难数七八、率

推导提示:率的本义是循着,沿着,就是有所遵循,依照。有所遵循,当然就会有一定的标准,有了标准,所有的人一律必须遵从。

成语助记:率兽食人率由旧则

七九、说

推导提示:说的本义是说明,解说,经过解说,就能说服别人(音shu还可形成自己的学说,主张。说服别人,当然很高兴,故又有喜悦之义,后写作悦字。

成语助记:口说无凭众说纷纭代人说项痴人说梦和颜说色不由分说道听途说自圆其说

八○、私

推导提示:私的本义是私人的,私人的事就是私事,并进一步引申出私情义,私情当然是偷偷地喽。

成语助记:徇私枉法以私害公公报私仇结党营私微服私行中饱私囊大公无私床笫之私假公济私铁面无私

八一、素

推导提示:素的本义是没有染色的丝娟。没有染色说明是平时就是这样不加修饰的,故引申出朴素素来,一向等义。真情当然是朴素,朴实的,不需修饰的,所以**说:信言不美。

成语助记:素昧平生我行我素素餐尸位安之若素训练有素鱼传尺素

八二、汤

推导提示:汤的本义是开水、热水。后特指沐浴时的热水中药加水煎制而成的汤剂(两者都需热水或开水)。开水当然烫,故又有烫义(后写作烫)。

成语助记:固若金汤金城汤池汤池铁城赴汤蹈火扬汤止沸斧钺汤镬换汤不换药

八三、涕

推导提示:涕的本义是眼泪,流眼泪时会鼻子发酸而流出鼻涕(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故后又引申出鼻涕之义。

成语助记:涕泗滂沱感激涕零破涕为笑

八四、徒

推导提示:徒的本义是步行。步兵就是步行的。步行没有借助任何交通工具,故有空义,进一步引申出徒然,没有效果步行还有只用脚走的内涵,故又虚化成只、但、仅仅等义。

成语助记:徒劳无功徒有其表家徒四壁前徒倒戈马齿徒长好色之徒饕餮之徒

八五、亡

推导提示:亡的本义是逃跑。作名词则为逃亡的人逃跑即人失掉,国家失掉即灭亡生命失掉即死亡东西失掉当然就没有了。

成语助记:亡羊补牢亡国之音亡不旋踵亡命之徒唇亡齿寒追亡逐北歧路亡羊有名亡实家破人亡名存实亡

八六、王

推导提示:王的本义是帝王天子。作动词则有为王,统治天下之义,后又作为臣子的最高封爵。

成语助记:霸王别姬成则为王,败则为寇

八七、望

推导提示:望的本义是向远处看。故有观察之义;希望,盼望不就是向远处看的抽象形式吗?(由空间的远转变为时间的远名誉、名望当然是每个人所期望的;反义引申而为埋怨,责怪阴历每月十五日前后日月相望,所以此时又叫望日。

成语助记:望子成龙望穿秋水德高望重望尘莫及望梅止渴望其项背望文生义望闻问切望洋兴叹众望所归得陇望蜀喜出望外不孚众望引领而望

八八、恶

推导提示:恶有两个基本义:一是貌丑;一是罪恶。容貌丑陋当然不好,会令人讨厌,不喜欢。

成语助记:疾恶如仇无恶不作恶贯满盈除恶务尽怙恶不悛疾恶如仇深恶痛绝粗衣恶食高考语文

八九、微

推导提示:微的本义是微小,细微。程度小就是稍微地位小就是低贱,卑下势力小就是衰微。非常小就接近于没有(但又不是完全没有,故此义用于假设,我们不能感叹古人用词之巧。)由此义又可进一步引申出隐匿暗暗地等义。

成语助记:无微不至微不足道微服私行微言大义见微知著人微

言轻白璧微瑕

九○、悉

推导提示:悉的本义是尽,全。详尽,详细不就是全部表达出来吗?再进一步引申出动词详尽地知道。

成语助记:悉帅敝赋纤悉无遗工力悉敌

九一、相

推导提示:相的基本义有:一是仔细看,审察;一是扶助[盲人](盲人不是用木拐杖的吗?加一目表示有人扶助)。

成语助记:相机行事相鼠有皮相濡以沫大相径庭弹冠相庆形影相吊金相玉质将相之才以毛相马吉人天相人不可貌相

九二、谢

推导提示:谢的本义是道歉,谢罪。道歉当然就是要把道歉的话告诉别人。进一步引申出辞,谢绝。由此再引申出辞别,花辞别枝头即凋谢。

成语助记:闭门谢客新陈代谢

九三、信

推导提示:信的本义是言语真实,不虚伪。引申出实在的,真实的守信等义,言语真实,不说谎是一种美德,故古人又把它当作一种道德(仁义礼智信)。由守信进一步引申出信用,讲信用别人就会相信,信任你。

成语助记:信口开河信口雌黄信而好古信而有征信手拈来信以为真背信弃义言而无信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九四、兴

推导提示:兴的本义是起来,起身。事物起来就是出现发动的形象表达。由出现进一步引申出创立(门派,学说等)之义。

成语助记:大兴土木兴师动众方兴未艾夙兴夜寐一言兴邦百废俱兴

九五、行

推导提示:行的本义是道路(甲骨文即是十字路形)。道路自然是用来走的,路总是成行列的。离开当然是人走了;运行、实施、流行、流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_后附课本例句及翻译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实词为120个。实词的义项比较多,记忆起来比较困难。推导大都从词的本义或古代最常见的意义出发,其它的义项则说明它与本义的关系,这样实词的义项就形成了一个网络,很方便记忆,而且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失为学习实词的好方法。(推导提示★成语助记■) 一、爱二、安三、被四、倍五、本六、鄙七、兵八、病九、察十、朝十一、曾十二、乘十三、诚十四、除十五、辞十六、从十七、殆十八、当十九、道二十、得二一、度二二、非二三、复二四、负三十、国二五、盖二六、故二七、固二八、顾二九、归三一、过三二、何三三、恨三四、胡三五、患三六、或三七、疾三八、及三九、即四○、既四一、假四二、间四三、见四四、解四五、就四六、举四七、绝四八、堪四九、克五○、类五一、怜五二、弥五三、莫五四、乃五五、内五六、期五七、奇五八、迁五九、请六○、穷六一、去六二、劝六三、却六四、如六五、若六六、善六七、少六八、涉六九、胜七○、识七一、使七二、是七三、适七四、书 七五、孰七六、属七七、数七八、率 七九、说八○、私八一、素八二、汤 八三、涕八四、徒八五、亡八六、王 八七、望八八、恶八九、微九○、悉 九一、相九二、谢九三、信九四、兴 九五、行九六、幸九七、修九八、徐 九九、许一○○、阳一○一、要一○二、宜 一○三、遗一○四、贻一○五、易一○六、阴 一○七、右一○八、再一○九、造一一○、知 一一一、致一一二、质一一三、治一一四诸 一一五、贼一一六、一一七、卒一一八、走 一一九、左一二○、坐 一、爱 ★“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 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 “爱护”喽。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 心爱的”(如“爱女”) ■爱莫能助爱屋及乌节用爱民爱不释 手爱毛反裘 1.爱,ài (1)名词,恩惠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 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 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 恩惠啊。” (2)动词 ①给人恩惠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 涉世家》) ——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 他所用。 ②喜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 ——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 ——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 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 桓晋文之事》) ——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 吝惜一头牛呢? ⑤通“薆”,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 女》) ——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 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 事》) ——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二、安 ★“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 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 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 抚、安慰”等义。 ■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既来 之,则安之安之若素安然无恙安土重 迁安居乐业安身立命 2.安,ān (1)形容词 ①安全,平安 谢庄遂安。(《冯婉贞》) 备考2013——120个文言实词 巧记 第 1 页共46 页

120个文言文实词用法速记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文实词用法速记--不可错过 高考, 文言文, 实词, 用法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实词为120个。实词的义项比较多,记忆起来比较困难。推导大都从词的本义或古代最常见的意义出发,其它的义项则说明它与本义的关系,这样实词的义项就形成了一个网络,很方便记忆,而且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失为学习实词的好方法。(推导提示★成语助记■) 一、爱 ★“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喽。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爱莫能助爱屋及乌节用爱民爱不释手爱毛反裘 二、安 ★“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既来之,则安之安之若素安然无恙安土重迁安居乐业安身立命 三、被 ★“被”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 ■被坚执锐泽被后世被发左衽被褐怀珠被甲枕戈扇枕温被 四、倍 ★“加倍”是后起常用义,“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事半功倍乡利倍义倍道而行 五、本 ★“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之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来、原来”之义。 ■追本溯源舍本逐末本性难移变本加厉英雄本色无本之木 六、鄙 ★“鄙”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 ■肉食者鄙卑鄙龌龊贵远鄙近 七、兵 ★“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 ■短兵相接兵不血刃兵不厌诈兵强马壮兵出无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兵临城下兵戎相见哀兵必胜按兵不动厉兵秣马 八、病 ★“病”原义为“重病”,取其比喻义为“缺点、毛病”;得了重病就会感到“困苦”并为之“担心、忧虑”。 ■病入膏肓蚌病成珠贫病交攻无病呻吟同病相怜愁潘病沈 九、察 ★“察”本义为“观察、仔细观看”,这样便能“看清楚”;“看清楚”便能“了解、理解”事物,使事物变得“清楚、明白”。 ■察言观色明察秋毫习焉不察静观默察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及其例句翻译

1.爱,ài (1)名词,恩惠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 ①给人恩惠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 ——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 ——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 ⑤通“薆”,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 (1)形容词 ①安全,平安 谢庄遂安。(《冯婉贞》) -—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 ①安身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 ——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 ——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⑤安心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琵琶行》) —-我调出京城做官二年来,感到坦然安心。 (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 ——我对死尚且不躲避,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呢? 3.被,读音一:bèi (1)名词,被子 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训俭示康》) --外面很有一些人讥笑您,(说您)就像公孙弘盖布被子一样(做假骗人)。 (2)动词 ①覆盖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大雪飘过岭南,覆盖了南越一带好几个州。 ②遭受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 ——世上有灾年和丰年,是自然界的规律,禹、汤这样的贤君也曾遭受过。 (3)介词,表示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 ——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恨吗? 读音二:pī,通“披”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将军您亲身穿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攻打无道暴虐的秦王朝。 ②披散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史记?屈原列传》) ——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边走一边吟咏诗句. 4.倍,bèi (1)动词 ①背向,背着 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史记?淮阴侯列传》) -—按照兵法,(布阵时)应当右面靠着山陵,前方和左面靠着水泽。 ②违背,背叛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鸿门宴》) —-希望您详细的(对项王)说明我是不敢背弃他的恩德的. ③加倍 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五蠹》) —-即使加倍赏赐,屡次的惩罚也还是不能避免祸乱. (2)数词,一倍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孙子?谋攻》) ——十倍于敌就包围他们,五倍于敌就攻打他们,一倍于敌就设法分散他们的力量. (3)量词,照原数加一次 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治平篇》) ——可是说到那住户和人口,就比三十年以前增加了五倍了。 (4)副词,更加,倍加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自一人在异地客居,每到佳节更加思念亲人。 5.本,běn (1)名词 ①草木的根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 ——希望树木长得高的,一定要使它的根扎的稳固. ②根本,基础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 --如果您要实行仁政的话,那么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求得解决)呢? ③本业,常代指农业 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论积贮疏》) ——如果督促(那些弃农经商的)百姓,叫他们回到农业上来,都从事农业生产。 ④书本,稿本,版本 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后序》) —-现在还保存那底稿,舍不得丢掉。 ⑤本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是无难,别具本章,狱词无易。(《狱中杂记》) ——这没有什么困难的,另外准备一份奏章,审判书的内容并不改换。 (2)量词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活板》) --如果印几十几百几千本,就非常快了。 (3)动词,推究本源,考查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 --还是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由于人为的原因呢? (4)副词,本来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出师表》) ——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种地为生。 6.鄙,bǐ (1)名词,边界,边远的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蜀地的边邑有两个僧人。 (2)动词 ①以……为边界(边邑)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越过别的国家,把遥远的地方当作自己的边邑,您知道那是很难的。 ②轻视,瞧不起 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及其例句翻译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及其例句翻译(41-80) 41.假,读音一:jiǎ (1)动词 ①借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因此人们多把书借给我。 ②凭借,借助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君子本性并不是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③宽容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荆轲刺秦王》) ——希望您稍微宽容他一点,让他在您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 ④给予 汉人未可假大兵权。(《谭嗣同》) ——对汉族人不能交给太大的兵权。 (2)形容词 ①虚假,假装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打瞌睡,原来是为了诱敌。 ②非正式的,代理的 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项羽本纪》) ——就和一起共同推举项羽做代理上将军。 (3)连词,相当于“如果”“假如”,多“假使”“假令”连用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报任安书》) ——假使我犯法被杀,如同九牛少了一毛,和蝼蚁死去有什么两样? 读音二:jià 名词,假期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孔雀东南飞》) ——府吏听说了这个变化,就请假暂时回家。 42.间,读音一:jiān (1)名词 ①门缝,夹缝 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史记?管晏列传》) ——他车夫的妻子从门缝偷偷的看她丈夫。 ②中间 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赤壁之战》) ——驱使中原的士兵远途跋涉,来到这江湖沼泽之间。 ③期间 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在危难期间接受了任命。 (2)量词,房屋的最小单位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怎样才能得到千万间宽大的房子,把天下的贫寒之士都遮蔽起来,让他们都露出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用法成语巧记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用法成语巧记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用法巧记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实词为120个。实词的义项比较多,记忆起来比较困难。推 导大都从词的本义或古代最常见的意义出发,其它的义项则说明它与本义的关系,这样实 词的义项就形成了一个网络,很方便记忆,而且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失为学习实 词的好方法。 一、爱 推导提示:“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喽。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成语助记:爱莫能助爱屋及乌节用爱民爱不释手爱毛反裘 二、安 推导提示:“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成语助记: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既来之,则安之安之若素安然无恙 安土重迁安居乐业安身立命 三、被 推导提示:“被”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 成语助记:被坚执锐泽被后世被发左衽被褐怀珠被甲枕戈扇枕温被 四、倍 推导提示:“加倍”是后起常用义,“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成语助记:事半功倍乡利倍义倍道而行 五、本 推导提示:“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 本原”之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 “本来、原来”之义。 成语助记:追本溯源舍本逐末本性难移变本加厉英雄本色无本之木 六、鄙 推导提示:“鄙”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 成语助记:肉食者鄙卑鄙龌龊贵远鄙近 七、兵 推导提示:“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 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侵略”“战略, 战术”等义。 成语助记:短兵相接兵不血刃兵不厌诈兵强马壮兵出无名兵来将挡,水来土 掩兵临城下兵戎相见哀兵必胜按兵不动厉兵秣马 八、病 推导提示:“病”原义为“重病”,取其比喻义为“缺点、毛病”;得了重病就会 感到“困苦”并为之“担心、忧虑”。 成语助记:病入膏肓蚌病成珠贫病交攻无病呻吟同病相怜愁潘病沈 九、察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用法巧记(推导和成语助记)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用法巧记 推导助记和成语助记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实词为120个。实词的义项比较多,记忆起来比较困难。推导大都从词的本义或古代最常见的意义出发,其它的义项则说明它与本义的关系,这样实词的义项就形成了一个网络,很方便记忆,而且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失为学习实词的好方法。(推导提示★成语助记■) 一、爱 ★“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喽。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爱莫能助爱屋及乌节用爱民爱不释手爱毛反裘 二、安 ★“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既来之,则安之安之若素安然无恙安土重迁安居乐业安身立命 三、被 ★“被”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 ■被坚执锐泽被后世被发左衽被褐怀珠被甲枕戈扇枕温被 四、倍 ★“加倍”是后起常用义,“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事半功倍乡利倍义倍道而行 五、本 ★“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之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来、原来”之义。 ■追本溯源舍本逐末本性难移变本加厉英雄本色无本之木 六、鄙 ★“鄙”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 ■肉食者鄙卑鄙龌龊贵远鄙近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120个全汇总

- .. 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平安) 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4.那么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7.衣食所安(养生) 8.既来之,那么安之(使——安) 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保护) 2.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6.古之遗爱也(恩惠) 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通“薆〞。隐蔽,躲藏) 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 2.五那么攻之,倍那么分之(一倍,加倍) 3.焉用亡邻以陪(通“倍〞,增加) 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 (?子兵法?谋攻篇?中说:“凡用兵之法:十那么围之,五那么攻之,倍那么分之;敌那么能战之,少那么能逃之,不假设那么能避之。〞即用兵的一般原那么和方法,兵力十倍于敌时就包围它,五倍于敌时就进攻它,两倍于敌时就分化它,以造成绝对优势,然后将其各个击灭。和敌人势均力敌时有战胜敌人的能力,数量少于敌人时有骚挠(“逃〞为“挑〞之借字,训为“挠〞)敌人的能力,力量弱于敌人时有避开敌人的能力。) 被 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助词) 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 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 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 本 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 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根底) 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 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 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6.假设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 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 8.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 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根源、考察) 鄙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名词)

高考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顺口溜

高考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顺口溜 一、仙女 仙女白衣飘,见到她别太傻。手里拿花常开放,壁上留影伴孤独。常与月亮为伴侣,水边树下难别离。相思难抵遥相忆,仙女路过都别忘。 二、桃花 桃花粉面步轻舞,枝头飞舞春色浓。正月花开春破冰,燕子井邻春来处。翁婿同修桃花岸,长河落日又东东。绿柳陌上多桃花,潘安依旧醉东风。 三、山水 江南烟雨山水间,长江流过百年安。苏轼登高把酒凉,石磨亭畔乱红斑。山高水长云烟绕,令人游目琳琅满。谢客途中凭栏望,千秋万载古今殊。 四、梅花 梅花雪中没羞臊,冷艳自有清香妙。冻痕瑟瑟梅枝醒,落尽黄昏雪一簇。几回梦里相思遍,雪葬江南思无尽。寂寞一只开不遍,冰壶初泼出新雪。 五、烟火 三五七人集花灯,香车美人遍江山。残烛一片金钗佩,江头寒柳十三寒。花好月圆人更圆,笑声从此绕于天。烟火佳节常欢喜,若无其事笑几点。 六、夜色 珠帘卷起夜行船,半夜惊起梦中人。楼上帘垂人影在,月光如水照美人。梦断也云深夜色,依稀旧日情难忘。酒入愁肠记夜长,梦醒时分泪双双。 七、荷花 荷花一片隔尘埃,荷香四溢远传来。黄昏陌上逢荷处,白露花心现水面。莲叶春风一叶舟,秋潭萍影一行愁。岁月不居人自老,荷花依旧清香浓。 八、山鸟 山鸟呜咽古道旁,寒潭梦里泪珠香。黄叶飘零秋雨密,绿意深沉心难忘。林深岁月多流水,道远人间独自行。今宵月上悬知几,寂寞砚冷雁飞长。

九、竹子 竹子下院春风凉,竹影中间独自行。夜风吹过竹枝响,片片枝条挂丝绸。翠幕高悬观夜色,闲来无事画半生。清风吹过竹间径,翠竹相互凉欲凋。 十、山泉 山泉别有一番情,百丈崖畔水潺潺。古镇街头流溢下,烟雨笼罩新春山。流水匀成杨柳绿,古寺清和晏曲闲。溪心彩带屏帘外,九霄飞瀑满斜阳。 十一、月亮 月亮一轮醉人明,秋风荡漾挂天空。青山影里清辉落,白露韵中孤影峭。回荡潭溪唯一轮,露脚红衫送月出。一轮残月掩无眼,瑟瑟春风雨霏霏。 十二、秋天 秋天凉风挂树枝,落叶片片沉寂寂。青天白羽如飞霜,远山近水皆已逝。扶摇采萍心已久,成茵入梦蘸泪流。秋风一会梦回时,南泉北岸锁青鸟。 以上是高考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顺口溜,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及其例句翻译

1.爱,ài (1)名词,恩惠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 ①给人恩惠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 --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 ——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 ⑤通“薆”,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 (1)形容词 ①安全,平安 谢庄遂安。(《冯婉贞》) -—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 ①安身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 ——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 -—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⑤安心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琵琶行》) ——我调出京城做官二年来,感到坦然安心。 (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 ——我对死尚且不躲避,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呢? 3.被,读音一:bèi (1)名词,被子 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训俭示康》) —-外面很有一些人讥笑您,(说您)就像公孙弘盖布被子一样(做假骗人)。 (2)动词 ①覆盖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大雪飘过岭南,覆盖了南越一带好几个州。 ②遭受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 —-世上有灾年和丰年,是自然界的规律,禹、汤这样的贤君也曾遭受过。 (3)介词,表示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 —-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恨吗? 读音二:pī,通“披"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将军您亲身穿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攻打无道暴虐的秦王朝。 ②披散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史记?屈原列传》) ——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边走一边吟咏诗句。4.倍,bèi (1)动词 ①背向,背着 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史记?淮阴侯列传》) —-按照兵法,(布阵时)应当右面靠着山陵,前方和左面靠着水泽。 ②违背,背叛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鸿门宴》) ——希望您详细的(对项王)说明我是不敢背弃他的恩德的。 ③加倍 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五蠹》) ——即使加倍赏赐,屡次的惩罚也还是不能避免祸乱。 (2)数词,一倍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孙子?谋攻》) -—十倍于敌就包围他们,五倍于敌就攻打他们,一倍于敌就设法分散他们的力量。 (3)量词,照原数加一次 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治平篇》) -—可是说到那住户和人口,就比三十年以前增加了五倍了。 (4)副词,更加,倍加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自一人在异地客居,每到佳节更加思念亲人。 5.本,běn (1)名词 ①草木的根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 ——希望树木长得高的,一定要使它的根扎的稳固。 ②根本,基础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 -—如果您要实行仁政的话,那么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求得解决)呢? ③本业,常代指农业 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论积贮疏》) ——如果督促(那些弃农经商的)百姓,叫他们回到农业上来,都从事农业生产. ④书本,稿本,版本 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后序》) —-现在还保存那底稿,舍不得丢掉。 ⑤本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是无难,别具本章,狱词无易。(《狱中杂记》) -—这没有什么困难的,另外准备一份奏章,审判书的内容并不改换. (2)量词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活板》) —-如果印几十几百几千本,就非常快了. (3)动词,推究本源,考查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 ——还是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由于人为的原因呢? (4)副词,本来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出师表》) ——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种地为生。 6.鄙,bǐ (1)名词,边界,边远的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蜀地的边邑有两个僧人。 (2)动词 ①以……为边界(边邑)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越过别的国家,把遥远的地方当作自己的边邑,您知道那是很难的。 ②轻视,瞧不起

语文文言文120实词18虚词

语文文言文120实词18虚词 考纲规定的120常见文言实词 1、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 2、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 3、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 4、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 5、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 6、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 7、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 8、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 9、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 10、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 11、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 12、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先祖先、已经死去的长辈课督促劝说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逸马脱了缰绳、放纵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对回答或对话如到、往掾古代属官的统称工工匠、精巧、擅长僭超越本分、虚假不真实容宽容、或许、许可贷借出借入,宽容狱官司、案件、监牢白告诉与赞扬多赞扬遽急速、就、恐惧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给食用丰足按追究、考察、调查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典主持令美好差病好了执捉拿延延请省减免谢道歉、推辞、告诉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赧因羞愧而脸红竟结束、完坐因……而犯罪、因为甫才寻不久造造访过拜访、责备弑子杀父、臣杀君用财用、因为 考纲所列18个文言虚词 ⑴而 ①连词: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转折,表修饰,表假设,表因果,表目的“用来”。 ②代词:通“尔“,人称代词“你,你的”③构成复音虚词而已,既而,俄而 ⑵何

①疑问代词:“什么”、“哪里”;“为什么”、“怎么” ②副词:“多么”。 ⑶乎 ①助词:表疑问语气,“吗”,“呢”;表测度,“吧”;表感叹,“啊”、“呀”;作词尾。 ②介词:“于”、“在”、“从”。 ⑷乃 ①副词:表承接,“就”、“才”、“于是”;表转折,“却”、“竟”;表判断,“就是”。 ②代词:“你”、“你的”。 ⑸其 ①副词,表测度,“大概”;表疑问,不译;表反诘,“难道”;表婉商,“还是”;表期盼,“可要”、“要” ②连词,表选择,“是……还是”;表假设,“如果” ③代词:仅不代第二人称;指示代词。“那”“其中 ⑹且 ①副词,“将要”、“将”、“暂且”;表程度,“已经”、“很” ②连词,表并列,“又”;表递进,“并且”、“而且”、“况且”;表选择,“还是”;表假设,“如果”;表让步,“即使”、“尚且”;表转折,“可是”、“却”。 ③助词,用于句首。 ⑺若 ①代词,第二人称;指示代词,这 ②连词,表假设;表选择,“或”、“或者” ③构成复音虚词 ⑻所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实词18虚词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实词18虚词 文言虚词是指文言文中的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在句子中起辅助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只是帮助把意思表达得更准确、具体、完整。下面是120 个文言实词和18 个文言虚词,供参考。 1120 常见文言实词1、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 2、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 3、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 4、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 5、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 6、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 7、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 8、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 9、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 10、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 11、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 12、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118 个文言虚词⑴而 ①连词: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转折,表修饰,表假设,表因果,表目的(“用来”)。 ②代词:通“尔“,人称代词(“你,你的”)③构成复音虚词(而已,既而,俄而)

⑵何 ①疑问代词:“什幺”、“哪里”;“为什幺”、“怎幺” ②副词:“多幺”。 ⑶乎 ①助词:表疑问语气,“吗”,“呢”;表测度,“吧”;表感叹,“啊”、“呀”;作词尾。 ②介词:“于”、“在”、“从”。 ⑷乃 ①副词:表承接,“就”、“才”、“于是”;表转折,“却”、“竟”;表判断,“就是”。 ②代词:“你”、“你的”。 ⑸其 ①副词,表测度,“大概”;表疑问,不译;表反诘,“难道”;表婉商,“还是”;表期盼,“可要”、“要” ②连词,表选择,“是……还是”;表假设,“如果” ③代词:仅不代第二人称;指示代词。“那”“其中 ⑹且 ①副词,“将要”、“将”、“暂且”;表程度,“已经”、“很” ②连词,表并列,“又”;表递进,“并且”、“而且”、“况且”;表选择,“还是”; 表假设,“如果”;表让步,“即使”、“尚且”;表转折,“可是”、“却”。 ③助词,用于句首。 ⑺若 ①代词,第二人称;指示代词,这 ②连词,表假设;表选择,“或”、“或者” ③构成复音虚词 ⑻所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古诗词顺口溜

高考语文古诗词寓意顺口溜 1、松梅竹菊寓高洁: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王吉《咏竹》则言: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2004年北京卷考察的是苏轼的《红梅》,该诗表现出了红梅不畏严寒,不与桃杏争春的高洁品格。 2、借月托雁寄乡思 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再如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均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2004年湖北高考语文卷所出的诗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的最后两句写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漂泊流浪,到底什么时候能重返故乡,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归雁这一意象写出了作者的思归之情。 3、杜鹃鹧鸪啼凄凄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2004年全国卷Ⅱ诗词鉴赏题考察的是晏几道的《鹧鸪天》: 鹧鸪天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题目问道: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此问的解答就应从杜鹃的叫声入手,词中也提到了声声只道不如归,表达的是作者漂泊之外的思归之情。 古诗词中出现的鹧鸪这一意象也经常透出悲凉之意。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4、梧桐叶落透悲意

高考语文150个文言文实词大全考生

高考语文150个文言文实词大全考生 为便于广大文言阅读者,学习者能够有系统的进行学习,特将常用150个实词的一词多义进行系统的整理,每个词的义项基本上以《辞海》的解释为依据,尽量以本义、引申义的顺序排列。 目录 1、爱 2、安 3、伯 4、被 5、倍 6、本 7、鄙 8、兵 9、病10、察 11、长12、朝13、池14、曾15、乘16、城17、诚18、除19、传20、辞 21、从22、达23、殆24、迨25、当26、道27、得28、度29、短30、多 31、发32、方33、非34、复35、负36、盖37、鼓38、故39、顾40、固 41、归42、国43、过44、何45、恨46、后47、胡48、患49、或50、疾 51、及52、即53、既54、假55、间56、见57、解58、进59、尽60、就 61、举62、绝63、堪64、克65、类66、怜67、临68、弥69、名70、末 71、莫72、乃73、内74、判75、期76、奇77、迁78、请79、穷80、求 81、去82、劝83、却84、如85、若86、善87、稍88、少89、涉90、胜 91、识92、使93、是94、适95、书96、孰97、属98、数99、遂100、率 101、说102、私103、素104、汤105、涕106、通107、徒108、图109、退110、亡111、王112、望113、恶114、微115、闻116、相117、谢118、悉119、信120、兴121、行122、幸123、修124、徐125、许126、阳127、要128、宜129、遗130、贻131、易132、阴133、引134、右135、逾136、狱137、再138、造139、知140、置141、致142、质143、治144、诸145、贼146、族147、卒148、走149、左150、坐1、爱 (1)名词。恩惠。(古之遗爱也《左传》) (2)动词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用法巧记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用法巧记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实词为120个。实词的义项比较多,记忆起来比较困难。推导大都从词的本义或古代最常见的意义出发,其它的义项那么说明它与本义的关系,这样实词的义项就形成了一个网络,很方便记忆,而且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才能,不失为学习实词的好方法。 一、爱 推导提示:“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保护〞喽。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成语助记:爱莫能助爱屋及乌节用爱民爱不释手爱毛反裘 二、安

推导提示:“安〞的本义即“平安、安定〞;“平安〞了就会感到“舒适、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抚慰〞等义。 成语助记: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既来之,那么安之安之假设素安然无恙安土重迁安居乐业安身立命 三、被 推导提示:“被〞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 成语助记:被坚执锐泽被后世被发左衽被褐怀珠被甲枕戈扇枕温被 四、倍 推导提示:“加倍〞是后起常用义,

“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犯〞,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成语助记:事半功倍乡利倍义倍道而行 五、本 推导提示:“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根底、本原〞之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来、原来〞之义。 成语助记:追本溯源舍本逐末本性难移变本加厉英雄本色无本之木 六、鄙 推导提示:“鄙〞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和例句翻译

1.爱,ài 〔1名词,恩惠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 ①给人恩惠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 ——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 ——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 ⑤通"薆",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 〔1形容词 ①安全,平安 谢庄遂安。〔《冯婉贞》 ——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

①安身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 ——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 ——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⑤安心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琵琶行》 ——我调出京城做官二年来,感到坦然安心。 〔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 ——我对死尚且不躲避,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呢? 3.被,读音一:bèi 〔1名词,被子 外 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训俭示康》 ——外面很有一些人讥笑您,〔说您就像公孙弘盖布被子一样〔做假骗人。 〔2动词 ①覆盖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大雪飘过岭南,覆盖了南越一带好几个州。 ②遭受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 ——世上有灾年和丰年,是自然界的规律,禹、汤这样的贤君也曾遭受过。 〔3介词,表示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 ——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恨吗? 读音二:pī,通"披"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实词与18虚词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实词与18虚词

考纲要求掌握的120个实词详解 1.爱,ài (1)名词,恩惠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 ①给人恩惠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 --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 --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 ⑤通“薆”,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 (1)形容词 ①安全,平安 谢庄遂安。(《冯婉贞》) --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 ①安身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 --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 --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