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炎、尿毒症,益气化瘀补肾汤

肾炎、尿毒症,益气化瘀补肾汤

益气化瘀补肾汤

【配方】生黄芪30克,仙灵脾20克,石苇15克,熟附子10克,川续断10克,怀牛膝10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全当归10克。

【功能】益气化瘀,温阳利水,补肾培本。

【主治】慢性肾炎日久,肾气亏虚,络脉瘀滞,气化不行,水湿潴留,肾功能损害缠绵不愈者。

【用法用量】须用益母草90至120克煎汤代水煎药,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方解】

1.方中石苇甘苦性平,功专利水通淋,且能消除肾小球之病变,有抑制过亢卫气之功;

2.黄芪甘温,专司益气培本,促进血液循环,且能利水;

3.当归甘辛温,补血活血,且有利尿之效;

4.附子辛热,补阳益火,温中焦,暖下元,在慢性肾炎全过程中,脾肾阳虚是主要证型,而黄芪、仙灵脾、附子是关键药物,除舌质红绛、湿热炽盛者外,均应选作主药,附子、仙灵脾除温肾外,还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5.仙灵脾辛甘性温,功补肾阳,祛风湿;

6.川芎辛温,为活血理气之要药;

7.红花辛温,活血破瘀生新,且有降压之功;

8.川续断苦温、利水、消肿;

9.益母草用大剂量时,有明显的活血利水作用,且能消除尿中之蛋白,屡试不爽。

【加减】

1.血胆固醇高者:加生山楂20克,泽泻15克;

2.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或各型慢性肾炎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出现严重蛋白尿者:去黄芪、红花,加鱼腥草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连翘18克,漏芦18克,巴莫18克,地鳖虫9克,蝉衣4.5克;

3.临床辨证为阳虚者:加鹿角霜10克,巴戟天10克,肉桂4克;

4.尿少且短涩者:加蟋蟀18克,沉香4.5克(共研末入胶囊,每服6粒,一日3次),有较好的利尿之功;

5.肾阴虚者:加生地黄15克,龟板15克,早莲草12克,枸杞子12克,女贞子12克;

6.脾虚者:加苡仁米30克,怀山药20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

7.非蛋白氮及肌酐明显升高者:加六月雪30克,托托活30克,生大黄10至20克,丹皮12克,并配合中药煎液灌肠;

8.水肿明显并伴高血压者:加水蛭1.5克(研末装入胶囊早晚分吞)以化瘀利水;

9.血压高者:去川芎,加桑寄生30克,广地龙15克;

10.各型慢性肾炎以肾功能低下为主者:加炮山甲片7.5克;

11.血尿者:加茅根30克,琥珀3克(研末分早晚吞服);

12.尿蛋白增高者:加芡实15克,金樱子12克,益智仁12克;

13.浊阴上泛而出现呕吐、眩晕,病情危笃。服药困难者:改用白花蛇舌草30克,六月雪30克,生牡蛎30克,生大黄10至30克,丹参18克等:煎成200毫升作保留灌肠,每日二次,并就以“醒脑静”治之。

【特别说明】

慢性肾炎的病因较为复杂,脾肾两虚为发病的内在因素,风、寒、湿、热为发病之诱因,而脏腑、气血、三焦气化功能失调是构成本病发生的病理基础。一人的津液排泄,主要依赖脾肾两脏。脾虚则水液难以蒸化,停滞而为肿,肾虚则开阁不利,膀胱气化失司,水湿停滞,形成水肿。水为阴邪,得阳始化。因此,古往今来医编治疗慢性肾炎均注重温振脾之阳,即所谓“益少之源,以消阴翳”之法。然而,在用此法治疗慢性肾炎(水肿)日久者,多奏效不著。治疗上当标本两顾,补泻并举,益气化瘀,通腑泄浊,庶可奏功。朱氏总结五十余年治疗经验,提出“慢性肾炎,脾肾两虚为发病的内因,风、寒、湿、热诸邪为发病诱因,脏腑、气血、三焦气化功能失调是发病的病理基

础”的学术见解,从而在治则上提出了“标本两顾,补泄并举,益气化瘀,通腑泄浊”的十六字方针,拟制了“益气化瘀补肾汤”为慢性肾炎的临床治疗和研究,独辟蹊径,开拓了临床医家的思路。

“益气化瘀补肾汤”组方配伍十分严谨,既承袭了古代名家温补脾肾的传统用药,又独具匠心地运用益气、化瘀之品为伍。温阳、补肾、利水、益气、化瘀,相得益彰,古训新知,融一炉治。值得指出的是方中诸多温热之品,加入了苦寒之益母草为使,既可防热药太过,又增强了活血利水之功,可谓药物配伍组方中的“巧夺天工”也。朱氏在五十余年的临证中,总结出用益母草利水消肿必须大剂,非60至120克不可(儿童酌减),尤其对血瘀水阻或水、气同病之肿胀,堪称的对之品。这不能不说是一大创见。

在慢性肾炎尿毒症阶段,本方的加减运用,朱氏指出:当肾虚为本,湿热水毒,浊瘀为标,绝不能只治其本,不治其标;在治肾的同时,必须配合化湿热、利水毒、泄浊瘀之品,方能逆转。

患者呕吐、眩晕、服药困难,使临床医家颇感棘手。怎样才能保证汤药进入人体发挥药效?朱氏提出了用汤药保留灌肠,以力图转机,这在各科疾病中医诊治领域中,皆可借鉴。

中华医药2:名医王耀献的保肾方

《中华医药》2015年3月18日的洪涛信箱《肾病防衰进行时》讲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院长(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学会肾病分会常务副会长)王耀献提倡用简单方法养肾护肾。

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人,要特别注意肾功能的检查,因为高血压、糖尿病与肾病有密切的联系。早期肾病往往没有临床症状;等到起病了,再去检查、医治,往往为迟已晚。如果尿有泡泡,往往是尿有蛋白,证明肾功能不全、肾出了问题。定期检查,及时医治,防患于未然。如果出现肾衰竭,就很难医治。

名医王耀献提供肾病防衰经验方基本药物:黄芪,当归,三七(功效:益气扶正,养血活血),海藻,牡蛎,鳖甲(功效:软坚化积,消痰散结)。这是治肾病的基础方,可以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加减,例如,加一些党参之类的补气药等等。

名医王耀献还提供简单的肾病防衰经验方:用一份冬虫夏草、二份西洋参、三份三七(三种药的比例为:1:2:3)打粉装入胶囊;用法:一次三粒,一日三次。这种肾病防衰经验方可以抗肾纤维化,延缓肾病进展的作用。

名医王耀献特别提醒:恐伤肾,如果有了肾病,不要害怕,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他还提醒:肾脏是排泄药物的重要器官,但最容易受到药物毒性的损伤。急性肾衰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药物毒性引起的。伤肾的药物有:1、解热止痛类药物。2、肾毒性抗生素药物。3、肿瘤用化疗药。4、心脏病用造影剂。5、脑血管病用脱水剂。

慢性肾炎水肿法

方例:益气化瘀补肾汤《朱良春方》

1、组成:生黄芪30克、仙灵脾20克、石苇15克、熟附子10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当归10克、川续断10克、怀牛膝10克。

2、功能:益气化瘀、温阳利水,补肾培本。

3、主治:慢性肾炎日久,肾气亏虚,络脉瘀阻,气化不行,水湿潴留,肾功损害,缠绵不愈者。

4、用法:须用益母草90-120克,煎汤代水煎药,日一剂,早晚分服。

5、方解:慢性肾炎病因较为复杂,脾肾两虚为发病的内在因素,风、寒、湿、热为发病的诱因,而脏腑、气血、三焦气化功能失调,是构成本病发生的病理基础。治疗上当标本兼顾,补泻并举,益气化瘀,通腑泄浊,方可奏功。故以益气化瘀,温阳利水,补肾培本为法治之。故拟制“益气化瘀补肾汤”。

方中黄芪甘温专司益气培本,促进血液循环,且能利水;仙灵脾辛甘性温,功补肾阳,祛风湿;附子辛热,补阳益火,温中焦,暖下元。故黄芪、仙灵脾、附子是关键药物。故为主药。石苇甘苦性平,功专利水通淋,且能消肾小球之病变,有抑制过亢卫气之功;川芎辛温,为活血理血之要药;红花辛温,活血破瘀生新,且有降压之功;当归甘辛温,补血活血,且有利尿之效;续断苦温,利水消肿。益母

草用大剂量时,有明显活血利水作用,且能消除尿中蛋白。

6、按语:人的体液排泄,主要依赖脾肾两脏。脾虚则水液难以蒸化,停滞而为肿;肾虚则开阖不利,膀胱气化失司,水湿停滞,形成水中。

水为阴邪,得阳始化。古往今来,医家治疗慢性肾炎均注重温振脾之阳,即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法。

然而在用此常法治疗慢性肾炎(水肿)日久者,多效果不明显。朱氏总结五十余年治疗经验,提出“慢性肾炎,脾肾两虚为发病内因,风、寒、湿、热诸邪为发病诱因,脏腑、气血、三焦气化功能失调,是发病的病理基础”的学术见解,并治则提出“标本兼顾,补泻并举,益气化瘀,通腑泻浊”十六字方针,拟制“益气化瘀补肾汤”,为慢性肾炎的临床治疗研究,独辟蹊径,开拓了临床医家的思路。

“益气化瘀补肾汤”组方配伍严密,承袭了古代名家用药,即温补脾肾的传统,又独具匠心地运用益气、化瘀之品为伍。温阳、补肾、利水、益气、化瘀,相得益彰。值得指出的是,方中诸多温热之品,加入了苦寒之益母草为使,既可防热药太过,又增强了活血利水之功,可谓配伍组方中“巧夺天功”也。朱氏总结,用益母草利水消肿,必须大剂,非60-120克不可(儿童酌减),尤其对血瘀水阻或水、气同病之肿胀,堪称克星之品,不能不说是一大创见。

慢性肾炎尿毒症阶段,本方的加减应用,朱氏指出:当肾虚为本,湿热水毒,浊瘀为标,绝不能只治其本,不治其标;在治肾的同时,必须配合化湿热、利水毒、泄浊瘀之品,方能逆转。

患者呕吐、眩晕、服药困难,临床医家颇感棘手。怎样才能保证汤药进入人体,发挥药效?朱氏提出了用汤药保留灌肠,以力图转机,这在各科疾病的,中医诊治领域中,皆可借鉴。

7、加减:

(1)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或各型慢性肾炎,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出现严重蛋白尿者,去黄芪、红花,加连翘18克、漏芦18克、巴契18克、地鳖虫9克、鱼腥草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蝉衣4·5克;

(2)各肿慢性肾炎,以肾功能低下为主者,加炮山甲片7·5克;

(3)临床辨证为阳虚,加肉桂4克、鹿角霜10克、巴戟天10克;

(4)肾阴虚者加生地黄15克、龟板15克、枸杞子15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2克;

(5)脾虚者加党参15克、白术15克、怀山药20克、苡米仁30克;

(6)尿蛋白增高者,加金樱子12克、芡实15克、益智仁12克;

(7)浮肿明显,并伴有高血压者,加水蛭1·5克(研末单服)以化瘀利水;(8)血压高者去川芎,加桑寄生30克,地龙15克;

(9)血尿者加琥珀3克(单服)茅根30克;

(10)尿少且涩者加蟋蟀18克、沉香4·5克(单服)有较好利尿功能;

(11)血胆固醇高者,加泽泻15克、生山楂20克;

(12)尿中题粒透明管型多者,加熟地20克、山茱萸12克、枸杞子15克;

(13)非蛋白氮及肌酐明显升高者,加生大黄10-20克、丹皮12克、六月雪30克、扦扦活30克,并配合中药煎液灌肠;

(14)浊阴上泛,而出现呕吐、眩晕、病情危笃,服药困难者,改用生大黄10-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六月雪30克、丹参18克、生牡蛎30克等,煎成200毫升作保留灌肠,每日2次,并配以“醒脑静”治之。

慢性肾炎水肿法二

方例:清化益肾汤《李寿山方》

1、组成和用法:生黄芪30-50克、白术10-15克、当归10-15克、丹参15-30克、冬葵子30-50克、土茯苓30-50克、益母草30-50克、益智仁15-20克、浙贝母10-15克、白茅根30-50克。用法:文火久煎,分温两服。有水肿者,少盐饮食。

2、功能:益气化瘀,清利湿热。

3、主治:慢性肾小球肾炎。症见水肿时重时轻,时起时伏,或始终水肿不明显,腰痛倦怠,或无明显症状,舌质偏淡,或有紫气瘀点,

面色无华,脉沉细或弦。尿常规检查有蛋白、管型、红白细胞等,或有血压高、贫血、胆固醇与类脂质高等。辨证属于脾肾亏虚,气阴两虚,或阴阳俱虚而兼挟湿邪血瘀之水肿、肾劳证者。

4、方解:方中黄芪、白术补气健脾助运以扶正,气虚甚者,宜量大;黄芪配当归、丹参,增强益气养血化瘀之功,使瘀消而不伤正;冬葵子、土茯苓、浙贝母、白茅根,清热解毒利湿,为祛邪之主药,量宜大,有黄芪、当归之助,使湿去而不伤阴,可放心大胆用之;益母草活血化瘀而利湿,且有降压之效,对血瘀湿甚水肿,甚者可用至60-100克无妨;益智仁温肾摄精,以固肾气治本。诸药共奏益气化瘀,清利湿热之效。

5、加减:尿少浮肿明显者,加石苇、车钱草;有胸水、腹水者,另用蟋蟀7只、蝼蛄7只,研细末,分2次服,酌加黑白丑;有血尿者,加琥珀、小蓟;瘀血明显者,舌有紫气瘀点,或舌下络脉淡紫粗长,水肿难消者,加红花、水蛭粉(每次一克吞服)面色光白,短气者,加人参(或党参、太子参);头眩烦热,口干不多饮,舌质偏红加生地、女贞子;舌质偏淡加熟地、枸杞子;背寒怕冷、便溏、面光、血压偏高者,加怀牛膝、苦丁茶;食少难消者,加谷麦芽、鸡内金;尿但白久不消失者,加芡实、金樱子、鱼螵粉(每次2克吞服);遇新感冒而有表证者,加麻黄、生石膏,或金银花、连翘、板蓝根;曾用激素者,加菟丝子、鹿角霜,待病情缓解后,渐停激素。

6、按语:本方系《金匮要略》防已黄芪汤、葵花茯苓散、当归贝母苦参丸等化裁组成。

7、医案:王某,男,16岁,幼年有肾炎病史,近因发热、水肿、尿少,到大连某医院急诊,3天后热退,而水肿增剧。中医诊为慢性肾炎。症见面色苍白,眼周晦暗,精神不振,全身高度水肿,阴囊肿大光亮,脐凸,背平足心平,腹部及下肢肌肤有多处水泡隆起;小便色黄短少,大便2-3日一行,纳呆食少,有时恶心,倦怠短气,卧床不起,有胸水腹水征;脉象沉涩,舌质淡红胖嫩,边有瘀点,舌下络脉淡紫细长。脉证合参,证系脾肾阳虚湿瘀互结,蕴滞三焦,水气泛溢,治以益气化瘀,淡渗泄水,佐以扶阳予清化益肾汤加减。

清化益肾汤加减《李寿山方》

由黄芪50克、党参30克、丹参20克、桂枝7·5克、炮附子6克、二丑各15克、益母草60克、土茯苓30克、冬葵子30克、大腹皮15克、白茅根30克、当归10克、鹿角霜15克、菟丝子15克。

水煎服。日一剂,10剂后小便增多,大便已调,水肿渐消,饮食少增,除间断补充血浆蛋白外,激素渐撤。原方加减治疗2月余,水肿全消,面转红润,食量增加,二便通调。肾功能正常,脉象弱滑,舌质淡红,瘀点消失,舌下络脉淡红细短,湿祛瘀消,正气渐复,遂出院回家调养。嘱食黄芪大枣粥,配服鱼鳔粉、枸杞子等。3个月体重增加,一切正常。

慢性肾炎常见中医辨证分型论治

慢性肾炎因其主要临床表现不同而分属中医水肿、虚劳、腰痛及眩晕等病症的范畴,发病以正虚和标实相兼多见。以正虚为主者,可见肺、脾、肝、肾的亏损,以脾、肾亏损多见;标实为主者,以湿热、瘀血多见。患者常虚实夹杂,故要标本兼治。常见中医辨证分型论治如下:

1.肺肾气虚,水湿内聚

表现为:面黄浮肿,气短乏力,腰膝酸软,易感冒,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益气固表,利水活血。药用黄芪、白术、防风、茯苓、泽泻、益母草、泽兰、蝉衣、僵蚕。

2.脾肾气(阳)虚,水湿停滞

表现为:倦怠乏力,腰膝酸软,纳呆便溏,浮肿,遗精、阳痿或月经失调,甚则畏寒肢冷,舌淡胖,有齿印,脉沉细或沉迟无力。治宜健脾补肾,利水活血。药用党参、黄芪、白术、枸杞、菟丝子、淫羊藿、山药、茯苓、泽泻、车前子、当归、川芎。畏寒肢冷者,加炙附子、桂枝。

3.肝肾阴虚,湿热内蕴

表现为:头晕耳鸣,两目干涩或视物模糊,腰膝酸软,梦遗或月经失调,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治宜滋补肝肾,潜阳活血。药用生地、知母、女贞子、枸杞、菊花、牛膝、

地龙、钩藤、丹参、益母草、当归。

4.气阴两虚,瘀血内阻

表现为:面色少华,气短乏力,手足心热,口干咽燥或伴咽痛,舌偏红、少苔,脉细或细数。治宜益气养阴,清热活血。药用黄芪、太子参、生地、山茱萸、女贞子、丹皮、茯苓、山药、泽泻、丹参、益母草、当归。

治疗慢性肾炎,一定要坚持服药,即使病情完全缓解,也要继续治疗观察一个较长时期。慢性肾炎的疗效评价,不应当只看尿蛋白及血尿的改善,更应当重视肾功能的进退变化

慢性肾炎单方

慢性肾炎全称慢性肾小球肾炎,以水肿、高血压、蛋白尿、镜下血尿为主要表现,因其病程和治疗周期均长,故用中药治疗更具优势,尤其单味中药更是简便、有效、副作用小。

黄芪:黄芪为补气药,能增强机体免疫力,降血压,消除蛋白尿,并能增加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改善肾小球功能。用法:炙黄芪30克~60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或与粳米100克共煮成粥,早晚食用。尤宜于肾炎之高血压、蛋白尿者。

玉米须:属利水药,含脂肪油、挥发油、生物碱等成分,有较强的利尿作用,并能抑制蛋白质的排泄。用法:玉米须60克~120克,水煎分2次服或代茶饮,每日1剂,可连用6个月。尤宜于肾炎之水肿、蛋白尿者。

水蛭:属于活血化瘀药。药理学证实,鲜水蛭含水蛭素、肝素、抗血栓素、蛋白质等,能阻碍血液凝固,从而明显改善肾脏的血凝状况,促进患者康复。用法:取鲜水蛭若干,风干后,粉碎成粉,过筛,每次服2克,每日2~3次,可连用2~3个月。尤宜于肾炎之血尿、蛋白尿者。

五倍子:属收敛止涩药,可减少肾炎患者尿中蛋白流失。用法:五倍子若干,研细末,装入胶囊,每服3~4粒,每日2次。尤宜于肾炎之蛋白尿、血尿者。

益母草:属活血化瘀药,含益母草碱、水苏碱等生物碱和苯甲酸、

氯化钾等成分,有兴奋子宫、降压、抑菌、活血化瘀、抑制微小血管血栓形成、防治肾衰等作用,尤长于利尿消肿。用法:益母草90克~120克,加水水煎后分2~3次服或代茶饮。尤宜于肾炎之高血压、水肿者。

此外,单味中药白花蛇蛇草、川芎、冬虫夏草、葛根、升麻、地龙等也有一定效果。

慢性肾炎辨证加活血化瘀法

肾气虚:主要临床表现为夜尿增多、小便清长、神疲乏力、腰部酸软、易感冒、蛋白尿,舌淡苔薄白,脉沉细。组方:生黄芪、何首乌、杜仲、党参、熟地、桑枝、冬虫夏草、土茯苓、丹皮、蚤休、益母草、丹参、川芎。

肾阴虚:主要临床表现为夜尿增多、眩晕耳鸣、多梦、腰膝酸软、午后潮热、时有盗汗、蛋白尿,舌质偏红,脉细数。组方:生黄芪、何首乌、熟地、山萸肉、枸杞、女贞子、茜草、旱莲草、土茯苓、丹皮、蚤休、益母草、丹参、川芎。

肾阳虚:主要临床表现为夜尿增多、小便清长、面目肢体浮肿、腰膝酸软、微寒怯冷、蛋白尿,舌质淡,舌边有齿痕,少苔,脉沉细无力。组方:生黄芪、熟地、附子、仙灵脾、杜仲、肉桂、赤芍、土茯苓、、益母草、丹参、川芎。

阴阳两虚:主要临床表现为夜尿增多、小便清长、面色光白、心悸气短、肢冷、腰膝酸软或盗汗、遗清,舌质淡或红,脉沉弱或细弱无力。组方:生黄芪、生地、熟地、巴戟天、肉桂、桂枝、附子、车前子、桑寄生、白术、龟板、土茯苓、益母草、丹参、川芎。

备注:附子有毒,宜先煎30分钟,或用肉桂代替。蚤休有毒。冬虫夏草太贵可用枸杞代替。有毒药详见太医黑名单。活血化瘀中药能够改善肾小管功能,具有抗凝、减少血小板凝集、增加肾血流量、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及微循环和调节免疫、代谢方面的功能,可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

养血祛瘀清热利湿治慢性肾小球肾炎

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12月7日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最终将发展成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疾病。临床以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损害为基本表现。部分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仅表现为镜下蛋白尿或血尿。本病只有少部分是由急性肾炎发展而来。本病属于传统中医学“水肿”、“虚劳”、“腰痛”、“血尿”等范畴。《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所列的“石水”与慢性肾炎相对应,指以反复发作的浮肿、蛋白尿、高血压、面白为主要表现的水肿类疾病。

辨治方药

慢性肾炎的治疗应以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减退为主要目的,需要长期坚持,标本兼治,以本为主。从慢性肾炎的临床证侯及病程来分析,本病之根本在于脾肾虚损,导致气化失司,水湿停滞;气虚失固,精微下泄。因此,中医治疗慢性肾炎,一般主张以健脾益肾为治本原则。

目前,中医学一般将本病列为4型进行辨证论治:脾虚湿困型,治宜健脾利水,用防己黄芪汤合春泽汤加减;肾气亏虚型,治宜补肾利水,用济生肾气丸加减;肝肾阴虚型,治宜滋养肝肾,用归芍地黄汤加减;湿热蕴结型,治宜清热利水,用三仁汤或疏凿饮子加减。

此外,笔者从临床实践中体悟到,用滋阴养血、活血化瘀法,配合清热、解毒、利湿治疗慢性肾炎,亦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基本方药:生地15克~30克,赤芍15克,当归、川芎、桃仁、连翘各10克,红花6克,蒲公英、益母草、白茅根、土茯苓各30克。儿童酌减量。方中主以四物汤养血活血,滋补肝肾;辅以桃仁、红花活血化瘀;配以蒲公英、连翘、土茯苓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益母草、白茅根活血利水。

临床辨证加减: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及皮肤疮疡、痒疹者,选加蝉蜕、白僵蚕、忍冬藤;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血尿明显者,加小蓟、阿胶(烊化冲服);肿甚者,选加泽泻、冬瓜皮、麻黄(量宜小)、椒目等,并以大剂益母草煎汤代水煎药;腹胀满者,选加枳壳、厚朴、槟榔;肾阳虚者,去连翘、茅根,生地改用熟地,加熟附子、淫羊藿;

气虚者,加黄芪、党参;脾虚纳少者,去生地,选加山药、白术、苍术、鸡内金、陈皮等。

这一治法思路的形成,主要出自如下考量:

一是慢性肾炎多长期反复迁延难愈,久病多虚,滋阴养血即补肝肾,属治本之法,久病多瘀,宜活血化瘀,是中医传统的有效经验;二是现代医学认为,本病肾功能进行性减退以致衰竭的病理机制,主要是肾小球的硬化,而活血化瘀可以疏通血脉,去除瘀滞,防止和清除肾内微血栓,提高肾血流量,软化和吸收增生性病变,从而控制或延缓肾小球硬化及肾功能衰竭的进程;三是慢性肾炎的发病与急性肾炎一样,多与病原微生物感染后的变态反应有关,笔者在多年的临床中体会到,西医所谓变态性反应类疾病,用养血活血的方药配合清热解毒之类的药物治疗,往往取得较好的疗效。

预防与调护

1.限制食物中蛋白质的摄入,控制在每日每公斤体重在0.5克~0.8克之间;肾功能不全者,忌食植物蛋白;低盐饮食,控制在每日3克以内。

2.避免受冷及潮湿,不要过度劳累;病情轻者,可适当参加体育运动锻炼,以增强体质。

3.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毒性的药物。

慢性肾炎血尿从瘀论治

血尿是慢性肾炎的基本临床表现,发病率高,病程冗长,治病困难,因而也是肾病科的重要研究课题。经过长期原研究,学术界已经认识到瘀血是导致慢性肾炎血尿迁延难愈的重要病机,因而应该重视对慢性肾炎血尿瘀血病机和治法的研究。下面是笔者研究治疗慢性肾炎血尿的体会,仅供同道参考。

一从瘀论治的理论根据

1 离经之血为瘀血

中医认为,血液运行于经脉之中,离开经脉就必然形成瘀血。血尿属于出血的范畴,出血当然属于“离经之血”,出血溢于膀胱,经小便排出者就是血尿;如果所出之血全部经膀胱排出就只有出血而无

瘀血,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没有排出体外的“离经之血”就是瘀血。

2 久病入络为瘀血

中医的理论还认为,“久病入络”、“久病必瘀”。慢性肾炎病程冗长,显然符合“久病入络为瘀血”的传统理论。

3 久漏宜通

“久漏宜通”是妇科治疗崩漏中久漏不止,淋漓不尽的治法。其理论基础是瘀血阻滞经脉,血液不得归经,即所谓“瘀血不去,新血不得归经”,因而出血不止。慢性肾炎的血尿与妇科的久漏,在病机上有相同之处。

4 有关瘀血的实验研究根据

学术界已经对瘀血证进行了广泛的实验研究,确定了一些公认的指标可以作为瘀血证的微观辨证根据,如血液流变性异常、血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高、尿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阳性等。而这些实验指标的异常在慢性肾炎中是普遍存在的。

二从瘀论治的基本方法

瘀血是慢性肾炎血尿的重要病机,但并非全部病机。比如,血尿的原始病机可能是血热妄行,也可能是气不摄血,因此,仅用活血化瘀是不够的,还必须根据辨证与相应的治法同用,才能提高疗效。

1 疏风散热,活血化瘀:用于慢性肾炎因外感风热而致血尿复发或加重者。证见咽红咽干咽痛,口干喜饮,舌红苔薄黄,脉浮数等风热症状仍在,同时有血尿;或每因咽痛而有镜下血尿者。其病机为肺热下迫于肾而致血尿,即王肯堂所谓:“肺金者,肾水之母,谓之连脏,肺有损伤妄行之血,若气逆上则为呕血矣,气不逆者,此之何不从水道下降入胞中耶,其热亦直抵肾与膀胱可知也”。可疏风散热,活血化瘀同用,方如银蒲玄麦甘桔汤(银花、蒲公英、玄参、麦冬、生甘草、桔梗)加白茅根、益母草、参丹等。

2 清热泻火,活血化瘀:用于实火引起的血尿。实火引起的血尿以尿路感染多见,多伴有尿痛;慢性肾炎血尿变亦有因实火而致者,多为无痛性血尿,现一并讨论。若心炎亢盛,移热于小肠,则见心烦

口渴,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刺痛,治宜清心泻火,活血化瘀,方用导赤散(生地、木通、甘草梢、竹叶)加滑石、益母草、白茅根、藕节、生侧柏、马鞭草等;若是无痛性血尿,则宜清心泻火,活血化瘀,方用大黄黄连泻心汤(生大黄、黄连、黄芩)加生地榆、白茅根、藕节、生侧柏、马鞭草等;若属肝郁气滞,气郁化火而有胁痛口苦,小便涩痛带血者,则宜泻肝通淋,活血化瘀,方用龙胆泻肝汤(龙胆草、山栀、黄芩、柴胡、生地、车前草、泽泻、木通、当归、甘草)加益母草、白茅根、生侧柏、马鞭草、琥珀末等;若为无痛性血尿,则宜清肝泻火,活血化瘀,方用丹栀逍遥散(牡丹皮、山栀、当归、赤白芍、白术、柴胡、茯苓、生甘草、生姜、薄荷)去生姜、薄荷,加生地榆、白茅根、生侧柏、马鞭草等;若为膀胱湿热,则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方用八正散(木通、车前子、扁蓄、瞿麦、生甘草、滑石、大黄、山栀)加白茅根、生侧柏、马鞭草、琥珀末等。

3 养阴清热,活血化瘀:用于阴虚内热,血热妄行引起的血尿。若思虑劳心,心阴虚损而致血尿,则可见心烦失眠,舌尖红,脉细数,治宜清心泻火,凉血活血,方用小蓟饮子(小蓟、蒲黄、藕节、木通、滑石、生地、当归、山栀、生甘草、竹叶)加玄参、麦冬、生侧柏、马鞭草、白茅根等;若肝伤血枯,多因气郁化火,进一步耗伤阴血所致,治宜养肝清热,凉血活血,方用一贯煎(沙参、麦冬、当归、生地、枸杞子、川楝子)加牡丹皮、生栀子、生地榆、生侧柏等;若肾阴不足,阴虚火旺所致血尿,治宜滋肾清热,凉血活血,方以知柏地黄汤(知母、黄柏、生地、牡丹皮、茯苓、泽泻、山药、山萸)加藕节、白茅根、生侧柏、马鞭草等。

4 益气温阳,活血化瘀:用气虚阳虚所致之血尿。脾虚气虚所致之血尿,可见倦怠乏力,腹胀便溏,少气懒言,舌质淡有齿痕,脉搏虚弱无力等,治宜补中益气,化瘀止血,方用我的导师时振声教授拟订的益气化瘀止血汤,药物有党参、黄芪、桂枝、茯苓、牡丹皮、赤芍、桃仁、刘寄奴、阿胶珠;若属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者,治宜温肾壮阳,活血化瘀,方用右归丸(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杜仲、菟丝子、当归、制附片、肉桂、鹿角胶)加阿胶珠、刘寄奴、三七粉

等。

总之,慢性肾炎血尿的治疗应强调活血化瘀,而活化瘀应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对于阴虚、血热者可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用白茅根、生侧柏、马鞭草、琥珀末等俱有凉血活血止血作用的药物;气虚阳虚者可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用刘寄奴、三七粉等温性的活血止血药物。

“四逆汤”加减治疗脾肾阳虚慢性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原发于肾小球的免疫性疾病。此病病程较长,时轻时重,难以控制。西医治疗本病效果不理想。王光宇老师经过四十几年的临床摸索,运用中医中药进行辩证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我个人体会介绍如下:慢性肾炎中医认为多为正虚邪实,故中医辩证要从正虚(气虚、阴虚、阳虚)和邪实(水湿、湿热、血於)两个方面进行辩证,王老指出在临床病例中,最后患者都会有脾肾阳虚,气虚血瘀。肾虚为主,先天之气不足不能充盈后天,水谷经微运化失衡,久病必瘀,肾不纳气,故为气滞血瘀。治宜补肾健脾,活血化瘀为主,再予以临证加减。在实踐中我宜感受到慢性肾炎的患者尺脉多沉涩弱,肾气的盛衰与尺脉的强弱关系密切。如《伤寒论》“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以四逆汤。”《伤寒论》只提到少阴病以沉脉多见,但在跟王老学习时发现,在临床上涩脉往往与沉脉同见。涩脉的轻重也可提示病情的轻重。故从脉象上来诊断、辨别病情轻重是很有必要的。

辨证论治:

脾肾阳虚型慢性肾炎

临床表现:面色苍白,神疲倦怠,形寒肢冷,周身浮肿,胸满腹胀,心悸喘促,纳少呕恶,甚时咳逆,上气不得平卧,小便清量或反多,苔薄或白腻,脉沉细或沉涩。

症候分析;

脾肾阳虚,阳气不能散布,不能温养肢体,故祛寒肢冷,神倦乏力,面色苍白,肾阳亏虚,膀胱气化不利失司,故尿少色清,若肾气不固,则小便仅多,水气上凌心肺,则出现心悸、喘促甚至咳逆上气,不得平卧,脾阳虚衰运化无力,则脘闷纳减,苔薄或白腻,脉沉细或

沉涩,所示均为脾肾阳虚水湿内盛之候。

治法:湿补肾阳健脾,利水

方药:四逆汤加减

附子 15g 桂枝 10g 芍药 10g 生姜 10g 大小蓟各20g

益母草 10g 泽泻 10g 丹皮 10g 茯苓 10g 杜仲 10g

蒲公英 50g 炒薏仁 10g 白术 10g

方中附子:桂枝温肾助阳以助气化为主,白术健脾补肾,水之制在脾,故配以白术、茯苓、泽泻、薏仁、健脾渗湿通阳利水为辅,芍药调和阴营,又能缓和附子辛燥之性,杜仲补肾强腰,生姜健脾温散水寒之气,蒲公英利水消肿,加减肾水凌心,心阳反遏,淤血内阻,出现心悸、喘促、脉虚或结代为重用附子15-30g(先煎)加黄芪30g 丹参10g 滋补心肾,活血利水,小便清长可去泽泻加菟丝子15g 补骨脂15g等温固下元。

例子:彭--女 22岁长江大学学生 2005年9月13日初诊患者慢性肾炎多年,在几家大医院诊治疗效不好,病情时轻时重。患者今日感冒后,病情加重。慕名来找王老求诊.患者查尿蛋白(+++)血压150/90mmHg。双眼睑浮肿,面色苍白,精神不振,双下肢肿。四肢发冷。胃纳差,小便黄,大便调。舌质淡,舌苔薄润。两尺脉弱沉涩。四诊和参,王老辩证此为正虚邪实。正虚脾肾阳虚,邪实湿热於阻并有表征。患者病情复杂,应当解表祛湿热,并同时补肾健脾。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故正气虚则邪不易除。故祛邪扶正应同用。方可显奇效。方药为:附子桂枝芍药生姜大蓟小蓟益母草泽泻丹皮茯苓杜仲蒲公英炒薏仁白术。5服。增元液一瓶,以补肾温阳。嘱患者一定要防止感冒。 9月19日患者复诊病情得已好转,表征已除,双眼睑浮肿,面色苍白,精神可,双下仍肢肿。四肢发冷较前好转.蛋白尿(-)血压:130/80。胃纳可,小大便调。舌质淡,舌苔薄润。两尺脉弱沉涩。附子芍药大蓟小蓟益母草泽泻丹皮茯苓杜仲炒薏仁白术。5服。增元液一瓶,以补肾温阳。壮水之注以制阳光。

用药体会:运用此方,我对其中几位中药的一点小认识,首先谈

谈对附子的认识,谈到附子就不得不提到它在中药中的地位。1、附子为中药四大主药之一,附子之功在于温补五脏,汪昂《本草备要》:其性浮而不沉,其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所不至。能引补气药以复散失之阳;引补血药以滋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奏理,以逐在表之风寒;引温暖药达下焦,以祛在里之寒湿。附子有毒,常人常避之,岂知用好即为良药。附子在本方中,既能补肾阳健脾,又能强心。2、桂枝《本草纲目》曰: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溢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本经》。心痛胁痛胁风,温筋通脉,止烦出汗《别录》。去冷风疼痛。去伤风头痛,开奏理,解表发汗,去皮肤风湿(元素)。清邹润安指出它的主要作用有六:和营通阳、利水、下气、行瘀、补中。王老对桂枝的应用功夫娴熟。他遵仲景之法。用桂枝配白芍以调和营卫,配人参以益气解表,配茯苓以通阳行水。在本方中主要用桂枝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化气。3、益母草《本草拾遗》“主浮肿下水”。有活血调经,利水消肿之功,其主要成分益母草减,能增加人体冠状动脉流量,改善微循环,能扩张外周血管及降压作用。在本方中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其降压作用很好。4、杜仲补肾强筋骨,杜仲较好的降压作用,其降压作用炒杜仲大于生杜仲,炒杜仲煎剂比酊剂好。5、大小蓟功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大蓟小蓟主治相同,常配伍同用,但小蓟有利尿作用,二者都对高血压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取其清肝解毒、降压之功。在本方中具体应用吾师教导我要胆大、心细、行圆志方。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丹参、川芎、赤芍、红花之外,并给予西药潘生丁、肝素、华法令、尿激酶等血小板解聚药、抗凝药和溶栓药,以加强活血化瘀的效应。

3针对西医病理的中西药联合运用:如对慢性肾炎高血压的治疗,按照西医病理生理机制以及临床药理学的理论指导用药。对容量依赖型高血压,常用西药利尿剂以增加水钠的排泄,并配合选用中药利水渗湿药,诸如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等加以治疗。对肾素依赖型高血压,除选用转化酶抑制剂和钙通道阻滞剂外,还常配合中药川芎、

丹参等可起到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等类似转化酶抑制剂和钙通道阻滞剂作用的药物。

4、重视活血化瘀药的运用瘀血内阻是慢性肾炎贯穿病程始终的病机,在慢性肾炎的发生、发展与预后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瘀血形成的主要因素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因实致瘀,它与慢性肾炎时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水停气滞、血脉不畅有关。二是因虚致瘀,因慢性肾炎病程冗长,久病必虚,常因气虚无力帅血,血虚脉细行涩,阴虚血浓而黏,阳虚血寒而凝,继而引起血行迟滞,瘀血内阻。临床上瘀血一经形成,又可作为新的致病因素而作用于人体,进一步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机阻滞、经络壅塞、水湿停聚等一系列病理变化,使病情日趋复杂危重。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凝血是肾炎病变形成的重要因素。纤维蛋白沉积是血凝的后果,也是肾小球纤维化、萎缩的前奏。肾炎的发生与微循环障碍有关,提示肾炎是全身微循环障碍性疾病,故在慢性肾炎的治疗上十分重视活血化瘀药的运用。它不仅能够改善瘀血所产生的诸多临床的表现,还对截断虚、瘀、水交互作用形成的病理性恶性循环,促进疾病的逆转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现代医学的理论与实践来看,活血化瘀能够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改善肾微循环和高凝状态,减轻血小板聚积,增加纤溶活性,从而有助于免疫复合物的消除和增生性病变的转化与吸收,促进已损组织的修复。在活血化瘀药物的运用上,常选用桃仁、红花、丹参、赤芍、益母草、川芎等,并配合西药潘生丁、华法令、尿激酶和链激酶等血小板解聚药、抗凝药和溶栓药。通过中西药物的联合运用,以达到理想的活血化瘀效果。

(1)祛邪法:主要有利水、化湿、清热、解毒、祛风、散寒、活血化瘀、凉血止血等。因之又派生出许多治法。

①宣肺利水法:用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水肿较盛,伴发热、恶寒、咳嗽等肺卫之证。偏风寒者,用宣肺疏风散寒利水方法,越婢汤为主方;偏风热者用疏风清热,宣肺利水法,可选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②健脾利水法;用于慢性肾炎见脾虚证者,表现为水肿,下肢为

剧,纳呆、疲乏、便溏,尿色白,面色萎黄,偏脾气不足者,用防已黄芪汤,偏脾阳虚伴有四肢冷,畏寒者,用实脾饮。

③温阳利水法:用于慢性肾炎脾肾阳虚,水肿多较重,按之陷下,可选用济生肾气丸加上淡渗利水药;若见水邪凌心射肺,可用真武汤配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④养阴利水法:用于慢性肾炎阴虚水肿者,选用猪苓汤治疗。

⑤活血利水法,用于水肿伴有血瘀表现者,所谓瘀水交阻,血不利则为水之证。

⑥清热利水法:用于湿热偏盛的水肿,表现为肢体浮肿,舌苔黄腻,尿色黄,脘腹胀满,大便不爽等。

⑦攻逐利水法:用于体质尚壮实,肿势较盛,一般利水消肿药无效,此法不可多用,否则易伤正气,导致病情恶化,某些峻下逐水药有损肾脏之虞,不可用之。

⑧清热解毒法:用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或湿热蕴结成毒,见于咽喉红肿,舌红苔黄等,可用甘露消毒丹等。

⑨化湿祛邪:湿偏盛者,在上焦为主用宣化法,选用三仁汤;在中焦者用疏化法,选用藿朴夏苓汤;在下焦者用淡渗利水法,选用茯苓导水丸。湿热俱重者用清热化湿,用王氏连朴饮;寒湿者用温化寒湿法,可用理中汤加减。挟风者,用疏风化湿,选用羌活胜湿汤等。

⑩活血化瘀法:慢性肾炎瘀血征象明显者,可用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选用益肾汤(桃红四物汤去地黄加丹参、益母草、银花、白茅根等)。热毒亦重者,采用解毒活血法,上方中重用板蓝根、紫花地丁等。

⑾凉血止血或凉血活血:用于治疗慢性肾炎血尿为主,见血热之表现者,心烦不寐,甚则肉眼血尿鲜红,舌红边尖起刺,甚则舌质红绛,脉细数,可选用小蓟饮子治疗。

⑿扶正法:主要根据临床表现,治疗慢性肾炎虚损表现突出者。

①益气法:用于慢性肾炎气虚证。若见肺气不足,卫表不固,反复感冒者,用益肺固表法,可用玉屏风散治疗;若见食少纳呆,大便不调,脾气不足者,用健脾益气法,可以参苓白术散或四君子汤治疗。

若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肾气不足者,用补肾气法,可用左归丸治疗。

②温阳法:用于慢性肾炎阳虚证。如脾阳虚,可用理中丸或附子理中丸;如肾阳虚者可用桂附八味丸治疗。若心阳亦不振者,可用四逆汤、参附汤合炙甘草汤等治疗。

③养阴法:慢性肾炎见阴虚为主者。若见肺阴不足,口咽干燥,易发风热感冒者,用养阴润肺法,可选用桑杏汤、养阴清肺汤等治疗。若见肾阴不足,口咽偏干,腰酸耳鸣,舌质干红,脉细者,用滋阴补肾法、可选用六味地黄丸等治疗。若见阴虚火旺,盗汗颧红,用知柏地黄丸加减治疗。若见肝肾不足者,阴虚阳亢,血压偏高者,用镇肝熄风汤,若血压不高者,可用二至九合六味地黄九治疗。若见肺肾阴虚者,用麦味地黄丸(麦冬、五味子加上六味地黄丸)。

④补血法:用于慢性肾炎伴有贫血等血虚表现者,当参合补血治疗,方如四物汤等。

⑤双补法:实际上慢性肾炎的虚损表现,由于病程长,虽有单一的气、血、阴、阳不足的表现,但往往表现出气阴双亏,气血不足,甚则阴阳俱虚的证候。根据目前报道,慢性肾炎中气阴两虚证较为多见,治疗亦以益气养阴方法,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加人参、麦冬等治疗。气血双亏,气虚血弱者,可用归脾汤治疗。阴阳俱虚,多见于慢性肾炎病情较重,属虚损重证,可以滋阴助阳、阴阳双补之法,用左归饮合右归饮化裁治疗。

总之,慢性肾炎的中医治法,根据各家报道,几乎遍用中医大部分治法,这也可以看出,尽管临床报道具有良好的疗效,但各地经验尚无规律性,即意见分歧较大,也反映了在慢性肾炎治疗过程中,探索性的经验较多,尚未形成一个定式,推广应用比较困难。当然,也从某一侧面反映出慢性肾炎的复杂性,作为病人,切忌乱投医,乱服药,应当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诊治,以期有良好的效果。

最全伤肾中药名单,看到哪些你会中枪呢?

很多时候外国人不明白,为什么我们的中医就是看似简简单单地弄点树枝、树叶、花花草草,煎上一碗药居然可以治病!他们觉得这

健脾温肾汤

健脾温肾汤 组成:党参15克,生黄芪15克,仙茅10克,仙灵脾15克,狗脊15克,川牛膝10克,茯苓15克,菟丝子15克,补骨脂10克,鹿角霜10克,车前子15克(包煎),砂蔻仁各10克。 功能:健脾利湿,温补肾阳。 主治: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水肿消退后,蛋白尿长期不消,同时有畏寒肢冷,腰脊冷痛,气短乏力,纳差腹胀,下肢发沉或稍肿,大便溏泄,小便清长,舌体胖大质淡嫩有齿痕、脉象沉弱等,中医辨证属脾肾阳虚者。 用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浸透后煎煮。第一次煎沸后用小火煎30分钟,第二次煎沸后用小火煎20分钟(如加用生地、丹皮者,第一次煎沸后用小火煎40分钟,第二次煎沸后用小火煎30分钟),煎好后两次药液混合,分两次服,总量约200-300毫升即可,每日一剂。 加减运用:畏寒甚者,可加制附片10克、桂枝10克;乏力气短甚者,参、芪可加至30克,或加红参6克(另煎兑入)。水肿明显者,加防己30克、制附片15克;大便溏泻较著者,加肉豆蔻10克、五味子10克;小便清长明显者,加复盆子15克;有瘀血加丹参 30克、泽兰10克。 体会:脾肾阳虚在肾病综合征有水肿时比较多见,治宜温阳利水。水肿消退后有的病人仍有脾肾阳虚见证,故可用本方治疗。如肾病综合征用激素者,多见化热,但在激素减量后期,亦可出现脾肾阳虚表现,也宜用本方。至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无水肿而属脾肾阳虚者比较少见,亦用是方。脾肾气虚与脾肾阳虚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脾肾气虚进一步发展则可转变为脾肾阳虚。本方以参、芪、茯苓、砂蔻仁、车前健脾渗湿;二仙、菟丝、补骨脂、鹿角霜温肾固涩;狗脊、牛膝强肾壮腰膝,共奏健脾温肾之效。 典型病例:张某,男,18岁,门诊病例。肾病综合征已 2年,激素完全撤除已半年,目前尿蛋白(++++),镜检:白细胞0~l,红细胞0~l,颗粒管型0~1,自觉畏寒股冷,全身乏力,腰酸腰痛,下肢稍肿,大便稀清,小便色清,舌体胖大质淡有齿痕,脉象沉弱,中医辨证属脾肾阳虚,于健脾温肾汤加制附片10克、防己15克。2周后下肢浮肿消退,畏寒肢冷减轻,尿蛋白仍为(++++),镜检:红、白细胞仍为0~l,白蛋白/球蛋白= 1.8/2.1,仍按健脾温肾汤治疗,并加肉豆蔻10克、五味子10克。又服2周,大便稀溏好转,有时成形,有时不成形。尿检查:蛋白(+++),镜检(-)。患者因回河南老家,乃嘱用黄芪30克煎水,送服金匮肾气丸,每次1丸,日3次。2个月后患者从河南来京,要求仍服汤药治疗。由于患者一直有畏寒肢冷,腰酸乏力,大便已正常,尿仍清长,脉仍沉弱,舌体胖大质淡而嫩,故继续用健脾温肾汤治疗约月余,尿蛋白(+)~(++),镜检(-),白蛋白/球蛋白 2.6/2.2,患者畏寒消失,但四肢不温,故仍以健脾温肾汤调治月余,尿蛋白微量。 健脾温肾汤 【功能主治】 功能健脾温肾。主治慢性肾炎并急性肾功能衰竭。 【处方组成】 党参15克、益母草12克、苡仁15克、黄芪l克、当归9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狼疮性肾炎见有阴虚内热症,去黄芪,加生地、女贞子、首乌、黄精、龟版、白花蛇舌草;乙型肝炎免疫复合物性肾炎酌加连翘、田基黄、板蓝根、鸡骨草等;初期暂去党参、黄芪;遇外感当先疏风解表。 【临床疗效】 治疗15例, 24小时后尿蛋白定量下降。血浆蛋白及血红蛋白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6例狼疮性肾炎,治疗后C3明显提高,也显示了显著差异(P<0.01)。14例膜性肾炎水肿,治疗后水肿大多消退,其中9例就诊时已服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激素量由平均30毫克/日减少到10.66毫克/日。 【处方来源】 上海中医学院龙华医院陈以平等。 【按语】 肾炎的发展与免疫平衡失调有关,而健脾益气的药物大多有免疫促进和免疫调节的作用,且可改善消化功能,促进蛋白合成,提高血浆蛋白。活血化瘀药能改善微循环及高凝状态,减轻血小板聚集,有助于免疫复合物的清除及病变组织的修复。动物实验证实,益气活血,化瘀化湿中药对养性肾炎模型具有肯定疗效。

肾炎、尿毒症,益气化瘀补肾汤

肾炎、尿毒症,益气化瘀补肾汤 益气化瘀补肾汤 【配方】生黄芪30克,仙灵脾20克,石苇15克,熟附子10克,川续断10克,怀牛膝10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全当归10克。 【功能】益气化瘀,温阳利水,补肾培本。 【主治】慢性肾炎日久,肾气亏虚,络脉瘀滞,气化不行,水湿潴留,肾功能损害缠绵不愈者。 【用法用量】须用益母草90至120克煎汤代水煎药,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方解】 1.方中石苇甘苦性平,功专利水通淋,且能消除肾小球之病变,有抑制过亢卫气之功; 2.黄芪甘温,专司益气培本,促进血液循环,且能利水; 3.当归甘辛温,补血活血,且有利尿之效; 4.附子辛热,补阳益火,温中焦,暖下元,在慢性肾炎全过程中,脾肾阳虚是主要证型,而黄芪、仙灵脾、附子是关键药物,除舌质红绛、湿热炽盛者外,均应选作主药,附子、仙灵脾除温肾外,还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5.仙灵脾辛甘性温,功补肾阳,祛风湿; 6.川芎辛温,为活血理气之要药; 7.红花辛温,活血破瘀生新,且有降压之功; 8.川续断苦温、利水、消肿; 9.益母草用大剂量时,有明显的活血利水作用,且能消除尿中之蛋白,屡试不爽。 【加减】 1.血胆固醇高者:加生山楂20克,泽泻15克; 2.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或各型慢性肾炎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出现严重蛋白尿者:去黄芪、红花,加鱼腥草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连翘18克,漏芦18克,巴莫18克,地鳖虫9克,蝉衣4.5克;

3.临床辨证为阳虚者:加鹿角霜10克,巴戟天10克,肉桂4克; 4.尿少且短涩者:加蟋蟀18克,沉香4.5克(共研末入胶囊,每服6粒,一日3次),有较好的利尿之功; 5.肾阴虚者:加生地黄15克,龟板15克,早莲草12克,枸杞子12克,女贞子12克; 6.脾虚者:加苡仁米30克,怀山药20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 7.非蛋白氮及肌酐明显升高者:加六月雪30克,托托活30克,生大黄10至20克,丹皮12克,并配合中药煎液灌肠; 8.水肿明显并伴高血压者:加水蛭1.5克(研末装入胶囊早晚分吞)以化瘀利水; 9.血压高者:去川芎,加桑寄生30克,广地龙15克; 10.各型慢性肾炎以肾功能低下为主者:加炮山甲片7.5克; 11.血尿者:加茅根30克,琥珀3克(研末分早晚吞服); 12.尿蛋白增高者:加芡实15克,金樱子12克,益智仁12克; 13.浊阴上泛而出现呕吐、眩晕,病情危笃。服药困难者:改用白花蛇舌草30克,六月雪30克,生牡蛎30克,生大黄10至30克,丹参18克等:煎成200毫升作保留灌肠,每日二次,并就以“醒脑静”治之。 【特别说明】 慢性肾炎的病因较为复杂,脾肾两虚为发病的内在因素,风、寒、湿、热为发病之诱因,而脏腑、气血、三焦气化功能失调是构成本病发生的病理基础。一人的津液排泄,主要依赖脾肾两脏。脾虚则水液难以蒸化,停滞而为肿,肾虚则开阁不利,膀胱气化失司,水湿停滞,形成水肿。水为阴邪,得阳始化。因此,古往今来医编治疗慢性肾炎均注重温振脾之阳,即所谓“益少之源,以消阴翳”之法。然而,在用此法治疗慢性肾炎(水肿)日久者,多奏效不著。治疗上当标本两顾,补泻并举,益气化瘀,通腑泄浊,庶可奏功。朱氏总结五十余年治疗经验,提出“慢性肾炎,脾肾两虚为发病的内因,风、寒、湿、热诸邪为发病诱因,脏腑、气血、三焦气化功能失调是发病的病理基

益肾活血分清汤

益肾活血分清汤 名医名方 卢永兵,1942年生,广东省名中医、揭阳市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广东省揭阳市中医院院长。连续三届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副主任委员、高血压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科技奖评委专家。临床主攻老年病。编著出版《医海拾贝——卢永兵学术思想与经验》《广东名医卢永兵医案选》二部。 益肾活血分清汤 组成:熟地黄20克,山茱萸15克,鹿角10克(研末冲服),高丽参5克(另炖),黄芪20克,当归10克,川芎8克,地龙8克,萆薢20克,泽泻15克,茯苓12克,肉桂5克,附子5克。 功能:温补肾阳,益气活血,分清化浊,通利小便。 主治:用于肾气虚弱泌尿和生殖系统功能减弱引起之淋证、水肿,症见腰膝酸疼、小便不利、尿急、尿少、尿赤、尿甜、尿浊、尿血、尿潴留、水肿、性欲减退、阳痿等。 用法:每剂药连煎二次,煎得药液混合,加入高丽参炖液、鹿角末,分二次温服。 方解:肾为先天之本,与膀胱互为表里,主水、藏精、生髓,是人体水液代谢的重要器官。故泌尿和生殖功能失调和肾有密切关系,应以治肾为先。方中熟地、山茱萸、鹿角、肉桂、附子温补肾阳,填精生髓。鹿角甘、咸、温,主入肝肾经,功能补肾阴,益精血。《本草经疏》曰:“(鹿角)禀纯阳之质,含生发之气。治男子肝肾不足,四肢酸疼,腰脊痛,或小便数利,泄精,溺血。”参芪大补元气、益血。高丽参大补元气,补五脏治一切气血津液不足。《简明中医辞典》曰:“(高丽参)能提高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效率,也能促进性激素,有明显抗疲劳作用。”黄芪益气补血、利水消肿。《汤液本草》曰:“黄芪治气虚,又补肾脏元气。”参芪配伍,益气之力更壮。方中当归、川芎、地龙活血、化瘀、养血。地龙还能通利水道。萆薢、泽泻、

中医分享验方益气固肾汤,益气健脾、补肾利水,治疗蛋白尿效果好

中医分享验方益气固肾汤,益气健脾、补肾利水,治疗蛋白尿 效果好 首先说说中医是如何来理解蛋白尿的。蛋白质从食物中摄取,“精,食物之精华也”,人体中的蛋白质就是中医所说的精微。人体精微的丧失多因外邪侵袭,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其中脾不摄精、清气下陷和肾不藏精、精气下泄是蛋白尿产生的直接原因,也就是说脾肾功能失调是产生蛋白尿的基本病机。简单地说,蛋白尿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是气血阴阳虚损、脏腑功能失调、各种病邪相互交织,表现为正虚邪实、虚实夹杂的证候。 因此,中医将蛋白尿的病因分为以下几种。第一,外邪侵袭。风寒或风热之邪侵袭,内应于肺,一旦感受外邪,肺失宣降,影响宣通玄府、通利三焦的功能,水谷精微输布失常,不归正道而下泄;或金不生水,肺病及肾,肾失封藏而精微下泄。第二,湿毒内陷。皮肤痈疖、脓疱疮等不能及时消散,湿毒内陷,归于脾肺。湿毒壅滞三焦,肾失开阖、膀胱气化功能失司,小肠泌别清浊功能紊乱;或湿毒内郁,迫精外泄。第三,脾失升清。饮食不节,脾胃受损,导致脾气虚陷;或劳倦太过,耗伤脾气,脾气虚损,统摄失职,清气不升,使清浊互混,精微下注。或嗜食肥甘厚腻,脾虚生湿;久居湿地,湿邪困脾,使脾失运化输布,脾不散精,精微下流。第四,肾失封藏。肾主藏精,司封藏开阖之职。如先天禀赋不足,肾元亏虚,封藏失职,精微外泄;或久病虚劳伤肾,肾气亏损,阴阳两虚,关门不固,致精微泄漏。 益气固肾汤由黄芪、淫羊藿、金樱子、芡实、猪苓、炒白术、炒山楂、川芎、石韦组成。其中黄芪作为主药,用量最大,并根据气虚患者的程度,逐渐加大剂量;白术健脾渗湿,补益脾气;金樱子、芡实收敛固涩,防精微物质外泄;山楂健脾开运;淫羊藿补肾;猪苓消肿;川芎活血化瘀调经。其功效为益气健脾、补肾利水,主要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脾肾两虚型,症见乏力,食少,腹胀,自汗,腰酸痛,下肢水肿,蛋白尿,舌质红或暗红,薄白苔,脉沉细。治疗慢性肾炎

中医药材补肾汤的做法与功效解析

中医药材补肾汤的做法与功效解析在中医理论中,肾脏被视为人体的“根本之源”,具有调节生命活动和维持生理功能的重要作用。因此,保护和滋养肾脏对于维持健康至关重要。中医药材中有许多被认为具有补肾的功效,并可以通过制作中药汤剂的方式进行食用,其中补肾汤就是常见的一种。本文将介绍补肾汤的具体做法与功效解析。 一、补肾汤的做法 补肾汤的制作方式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方剂和配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口味和需求的做法。下面是一个常见的补肾汤的做法:材料: - 淮山:20克 - 山药:20克 - 枸杞子:10克 - 红枣:5枚 - 糯米:适量 步骤: 1. 将淮山和山药洗净后切成小块。 2. 将淮山、山药、枸杞子和红枣放入砂锅中。 3. 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炖煮40分钟。

4. 将糯米淘洗干净,加入砂锅中,继续煮15分钟直至糯米煮熟。 5. 关火,等待汤料冷却后即可食用。 二、补肾汤的功效解析 补肾汤所使用的药材在中医学中都有补肾的功能,配合熬煮的过程,可以增强药材的功效。以下是补肾汤常见药材的作用和功效解析: 1. 淮山:淮山具有滋阴补肾的作用,能够补充肾脏所需的营养物质,改善肾虚所导致的症状,如腰膝酸软、耳鸣、头晕等。 2. 山药:山药具有补益肺脾肾三脏的作用,可滋阴养胃、健脾益肺、补肾固精。对于肾虚引起的腰膝酸痛、遗精、尿频等症状有一定的改 善作用。 3. 枸杞子:枸杞子常用于滋补肝肾,明目提神。它富含多种维生素 和矿物质,具有抗衰老、养护肝肾、促进身体免疫力等功效。 4. 红枣:红枣被称为“补益佳品”,常用于调养脾胃和补血益气。在 补肾汤中的作用是增加汤的口感和香甜味道,同时也具有养心安神的 效果。 通过上述药材的组合,补肾汤可以起到养肾壮阳、滋阴补虚、健脾 益气等功效,对肾虚引起的一系列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总之,补肾汤作为一种中药食疗方法,通过选用适合的药材并制作 成汤剂来滋补肾脏,对于预防和改善肾虚引起的症状具有一定的帮助。然而,补肾汤只是中医药物治疗的一种辅助方式,对于严重的肾脏疾

5.补肾方

5.补肾方 5.补肾方 1.豆腐鲜虾理虚补阳 [功能主治]益气养血,温阳。用治气血不足及肾阳虚。 [处方组成]豆腐2块,羊肉80克,鲜虾50克,生姜2片,盐及味精适量。 [处方备注][制用法] 先煮羊肉至八成熟,再下豆腐、鲜虾及调料。食肉饮汤。 2.羊骨粟米粥补虚养肾 [功能主治]补肾,强健筋骨,祛寒湿。用治肾虚腰痛、耳聋、乏力。 [处方组成]羊骨适量,粟米100克,陈皮5克,姜20克,草果2个,盐少许。 [处方备注][制用法] 羊骨捣碎,陈皮去白,同姜及草果加水煎汤,去渣取汤下米煮作粥。加盐调味服食。 3.核桃鱼头汤治肾虚头晕痛 [功能主治]补肝益肾。用治肝肾虚所致的头晕、头痛。 [处方组成]核桃仁25克,首乌25克,天麻l0克,鲤鱼头(或鲢鱼头)1个,盐、味精适量。 [处方备注][制用法] 鱼头去鳃,洗净,同其他三味共煮至鱼头极烂为度。日饮汤2次。 4.猪肾杜仲佐酒壮腰 [功能主治]补肾,壮腰。用治肾虚所致的腰痛。 [处方组成]猪肾(猪腰子)1个,杜仲末l5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 将猪肾切片,以花椒、盐面腌去腥水,杜仲末入内,用鲜荷叶包好,加水少许煨炖熟。每日l次,佐酒。 5.茴香煨猪腰温肾镇痛 [功能主治]温肾散寒,壮腰镇痛。凡因肾阳虚损而致腰脊酸痛,或中老年人虚寒腰痛服之,都有一定的疗效。 [处方组成]茴香l5克,猪腰l个。

[处方备注][制用法] 将猪腰对边切开,剔去筋膜,然后与茴香共放瓦锅内加水煨烂,吃猪腰时加调味品。汤有辛燥气味,不宜饮用。 6.刀豆煨猪腰治肾虚耳聋 [功能主治]补肾,温中。用治肾虚耳聋、腰痛,慢性腰肌劳损等,有一定的疗效。 [处方组成]刀豆l0粒,猪腰l个,盐少许。 [处方备注][制用法] 将猪腰半剖开,剔除白网膜,将刀豆裹于猪腰内,用白细线捆紧,以文火煨煮,待将熟时放人盐。只吃猪腰。 7.清脑羹治肝肾阴虚 [功能主治]补肝肾,壮腰膝。用治肝肾阴虚的头昏头痛、腰膝软酸等。” [处方组成]银耳l0克,炙杜仲l0克,冰糖50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 将银耳浸泡洗净,撕成片状。将冰糖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熬至呈微黄色时待用。将炙杜仲加水煎熬,取药汁1000毫升。将药汁倒入锅内,加银耳和清水适量烧沸,改用文火煎3小时,使银耳稀烂,再人冰糖溶液。临起锅时,加少许猪油,即可食。 8.栗子溜腰花治腰腿无力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壮肾强身。用治肾虚引起的腰腿无力,有一定疗效。 [处方组成]栗子l5粒,猪肾l具,油、盐、酱油、味精、料酒适量。 [处方备注][制用法] 将生栗子剥皮备用。猪肾剖开,将导管及网膜除掉,切片或切花。油锅烧至八成热时煸炒猪肾,下料酒稍炒取出。将锅刷净下油,锅热下猪肾再炒,放入调料翻颠再炒即成。 9.枸杞炒肉丝治肝血虚 [功能主治]保肝明目,健脾补肾。适用于年老体虚,尤适于肾虚者食用。 [处方组成]枸杞60克,瘦猪肉丝l20克,料酒l0克,花生油、酱油、白糖、豆粉、味精各适量。 [处方备注][制用法] 枸杞洗净沥干,锅内放油烧热煸炒至枸杞变青发软,将枸杞倒出备用。锅内再加油烧热煸炒肉丝,然后人料酒、酱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肾病、淋症、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等秘方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肾病、淋症、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等秘 方 肾病——龙芪鱼草汤(杨景柱方) 【组成】地龙10g,黄芪30g,鱼腥草30g,白花蛇舌草30g,益母草30g,熟地黃15g,党参10g,山药15g,茯苓15g,丹参10g,石韦30g。 【用法】先将药物用清水泡过60分钟,用文火煎2煎,第1煎煎至半小时取药汁100ml,再煎半小时取汁100ml,第2煎煎50分钟取汁200ml,两煎共取汁400ml,分2次或3次饭前半小时温服。 【功效主治】健脾益肾、解毒化瘀。水肿久治不愈,小便短少,面黄,乏力,身体虚弱,尿中蛋白久不消退,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常用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肾盂肾炎、乙肝肾炎等病出现上述症状者。 【方解】方中黄芪性味甘温,健脾补气,利水消肿,经动物试验能改善肾功能,修复破损的组织,消除蛋白尿为主药。党参、熟地黃、山药健脾益肾,气阴双补,辅助黄芪发挥补益作用。鱼腥草、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有明显的消炎作用,经实验提示二药可抑制肾小球萎缩和纤维组织增生为佐药;凝血机制的障碍对肾小球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均有重要影响,丹参、地龙、益母草活血化瘀,疏通肾络,能改善微循环及高凝状态,有助于免疫复合物的清除和病变组织的修复,亦为佐药。茯苓甘淡健脾利湿,石韦苦甘利水消肿,二药增强通利之功为使药。以上诸药相辅相成,共奏健脾益肾、解毒化瘀消肿之效。 【加减】水肿重加白术、泽泻、车前子;热毒盛,乳蛾红肿、慢性咽炎者加金银花、蒲公英、山豆根;皮肤疮疖者加地肤子、苦参;血压高者加夏枯草;伴血尿者加白茅根、仙鹤草、墨旱莲、三七。 【体会】①部分中药根据病情药量可加大,鱼腥草、黄芪可用至150g,益母草可用至100g;②对原用激素者继续应用逐渐减量,对原用速尿者待尿量增多后再停用,对血压高者加用卡托普利,对血

治肾炎(水肿)秘方

治肾炎(水肿)秘方 为中医 81.1 加减益肾汤 【来源】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 【组成】当归、赤芍各15克,川芎9克,丹参15克,桃仁、红花各9克,蒲公英、紫地丁、山豆根、土茯苓、白茅根各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活血(祛风)解毒。 【方解】本方系从山西省中医研究所的“益肾汤”加减而成。方用桃仁、红花、当归、赤芍、丹参、川芎活血以祛风,蒲公英、紫地丁、山豆根、土茯苓、白茅根,均系清热解毒之药,与活血药配伍,既能解毒消炎,又可活血、治风,“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故用之多效,故为常用之良方。 【主治】风水型肾炎(泛指所有急、慢性肾炎)。 【加减】贫血,加党参、黄芪各15克;高血压,加夏枯草15克。 【疗效】多年使用,治验甚多,疗效颇佳。 【附记】本方已为印老作“抓主证”的常用方,凡临床见有化验检查符合肾小球肾炎,不论其急性期或慢性期,率多先用此方,疗效颇佳。虽不能尽愈诸病,但其临床疗效,似觉较以前的“辨证论治”时提高了不少。 81.2 疏风利水汤 【来源】马有度,《医方新解》 【组成】紫浮萍、紫苏叶各9克,桑白皮12克,益母草30克,车前子12克,白茅根30克,金银花、连翘各18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疏风宣肺,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方解】本方系借鉴仲景越婢汤(麻黄、石膏、生姜、甘草、大枣)治疗风水之经验。根据急性肾炎之特点,通过临床实践反复修订而成。方用紫浮萍、紫苏叶、桑白皮疏风利水为主药;益母草、车前子、白

茅根活血祛风,利水消肿;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均为辅药;甘草解毒调和,祛痰止咳为使。综观全方,解热作用明显,利尿之功效较为突出,有助于控制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并有抗炎作用。兼能祛痰止咳。诸药合用,共奏疏风宣肺、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之功。 【主治】风水恶风,证见一身恶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者。可用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或隐匿性肾炎急性发作。亦治上感、支气管炎,扁桃体炎及荨麻疹等病。 【加减】急性肾炎,可酌加蜂房、赤小豆、玉米须;浮肿消退,正气未复,且尿蛋白仍多者,酌加黄芪、当归、石韦、蝉衣;慢性肾炎,浮肿不重者,去桑皮、车前子、白茅根,并与六味地黄丸合方;尿蛋白多者,加首乌、蜂房、党参、黄芪;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酌加黄芩、桔梗、杏仁之类;荨麻疹,宜加生地、赤芍、蝉衣之属。 【疗效】屡用效佳。 81.3 宣肺利水汤 【来源】邹云翔,《邹云翔医案》 【组成】净麻黄1.5~3克,生石膏、冬瓜子各15克,冬瓜皮30克,葶苈子、旋覆花(包)白芥子,光杏仁各9克,苍术、白术各4.5克,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宣肺利水。 【方解】本方是由仲景之麻杏石甘汤加味而成。方用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宣肺解表,肃降肺气,止咳平喘;加入冬瓜子、冬瓜皮清肺化痰,利湿消肿;葶苈子、白芥子、旋覆花降气消痰,泻肺行水;苍术,白术健脾燥湿,益气利水。诸药合用,共奏益肺利水之功。 【主治】水肿合并外感,证见发热无汗,咳嗽痰多,口喝欲饮舌苔薄黄,脉细微数。证属风热袭肺,痰热内蕴者。可用于慢性肾炎水肿兼有肺经症状或有表证者。 【疗效】临床屡用,治验甚多,疗效颇佳。

朱良春治疗慢性肾炎的七点经验

朱良春治疗慢性肾炎的七点经验 朱良春治疗慢性肾炎的七点经验 朱良春(1917~)主任医师,江苏丹徒人。 好学勤奋,自强不息。 擅长内科杂病.屡起沉疴。 对于虫类药的临席应用,尤具心得.著作有《传染性肝炎的综合疗法》、《虫类药的应用>等。 曾任南通市中医院院长等职。 慢性肾炎的致病因素比较复杂,脾肾两虚为发病的内在因素;风寒湿热为其发病的诱因;而脏腑,气血、三焦气化功能的失调,乃是构成本病发生病理基础。 在治疗上应标本兼顾,补泄并施,益气化瘀,通腑泄浊,庶可奏功。 慢性肾炎,温补脾肾为:单慢性肾炎整个过程中,脾肾阳虚是主要证型,因此,温补脾肾是重要的法则,而附子、仙灵脾、黄芪是关键性的药物,除舌质红绎,湿热炽盛者外,均应作为主药。 附子、仙灵脾不仅可以温肾,而且还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黄芪益气培本,促进血循,兼能利水,均有助于肾功之恢复。

其他,则随证用药,因证制宜。 益气化瘀补肾汤治疗隐匿型肾炎有的医生对隐匿型肾炎拟定五种治法:(1)清热凉血法;(2)健脾益气法;(3)补肾法;(4)活血化瘀法;(5)单方、验方。 其疗效亦不够满意。 以化瘀、益气补肾复方治隐匿型肾炎收到较好的疗效。 自拟益气化瘀补肾汤方剂组成:生黄芪30克全当归10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丹参30克仙灵脾15克川继断10克怀牛膝10克石韦20克益母草120克(煎汤代水煎药)慢肾,急性发作,呼吸道感染,或其他继发感染,出现严重蛋白尿者,去黄芪,红花,加金银花、连翘、漏芦、菝葜各15克,地鳖虫10克,鱼腥草、蛇舌草各30克,蝉衣5克。 各型慢肾以肾功能低下为主者,加炮山甲8克。 临床辨证为阳虚者,加附子,肉桂、鹿角霜、巴戟天;肾阴虚者加生地黄、龟板、杞子,女贞子、旱莲革;脾虚加党参、白术、山药,苡仁;气虚甚重者用黄芪,加太子参30克;肾精不固加金樱子、芡实、益智仁;浮肿明显,并伴高血压者,加水蛭2克(研末,胶囊装,分吞)以化瘀利水;血尿者加琥珀3克(研,分吞).茅根30克;血压高者,去川芎,加桑寄生30克,广地龙15克。 大量益母草芪附利水关于水肿的消除,温阳、益气、化瘀、世浊、渗湿、养阴均可利水临床经常用生黄芪、制附子,石韦等,特别是益母草用大量,有明显的活血利水作用,屡试不爽。 如碌少短涩者,另用蟋蟀20克、沉香5克,共研细末,胶囊装盛,

【名医效方集锦】肾炎方

【名医效方集锦】肾炎方 复元固本汤 【方源】马骥效验方 【组成用法】干地黄15~20g 山萸肉15g 炒山药15~25g 白茯苓20~50g 人参10~15g 黄芪15~50g 牡丹皮15g 菟丝子15g 枸杞子15g 五味子10g 制附子5g 嫩桂枝10g 上药用冷水浸泡后煎,文火煎煮二次,每次约30分钟,总量为300ml,分两次服用。 【功效主治】补肾固本,健脾益气。治疗肾病型肾炎证属肾气虚者,浮肿减轻或消退后,多见脾肾气虚证候者。症见面色萎黄或暗滞,少气乏力,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食少腹胀或便溏,或下肢浮肿,小便不利,舌质淡或紫,苔白或腻,脉弱或沉滑无力,尺部尤甚。 离明肾气汤 【方源】马骥效验方 【组成用法】干地黄25g 制附子10~25g 炒白术15g 嫩桂枝10~20g 山萸肉15g 炒山药15~25g 盐泽泻20g 白茯苓25~50g 巴戟天20g 车前子25~50g 生黄芪25~50g 上药用冷水浸泡后煎,文火煎煮二次,每次约30分钟,总量为300ml,分两次服用。 【功效主治】温补脾肾,利水消肿。治疗慢性肾炎有脾肾阳虚、水湿泛滥见证者。症见面白肢冷,腰酸乏力,全身浮肿,下肢尤甚,或伴胸水、腹水,食少乏味,腹胀便溏,舌质淡体胖,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或微弱。 六五地黄汤 【方源】马骥效验方 【组成用法】干地黄25g 牡丹皮10~20g 炒山药20g 山萸肉15g 白茯苓15~25g 桑椹子25g 枸杞子20g 盐泽泻10~20g 女贞子20g 车前子15~25g 地肤子15~25g 上药用冷水浸泡后煎,文火煎煮二次,每次约30分钟,总量为300ml,分两次服用。

急慢性肾衰竭尿毒症近代秘方50首

肾炎 1、急性肾炎 ⑴五草汤(连楣山方)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健脾利水。 【组成】鹿衔草20克,益母草30克,鱼腥草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车前子15克,苍术12克,麻黄4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⑵清肾汤(傅云江方) 【辨证】肾阴不足,热蕴水停。 【治法】滋阴,清热,利水。 【组成】生地15克,山药12克,茯苓15克,泽泻12克,连翘15克,益母草3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⑶七味治肾汤(王玉方) 【辨证】外感风邪,肺气失宣,水道不利。 【治法】宣肺解表,清热湿毒,祛风行水。 【组成】白茅根100克,土茯苓100克,夏枯草25克,桑白皮15克,大腹皮12克,小蓟12克,蝉蜕10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2、慢性肾炎 正虚诸证: (1)肺肾气(阳)虚证:颜面浮肿或肢体肿胀,疲倦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易感冒;舌淡苔白润有齿痕,脉细弱。 (2)脾肾阳虚证:全身浮肿,面色恍白;畏寒肢冷;腰脊酸痛或胫酸腿软;神疲,纳呆或便溏;性功能失常(遗精、阳痿、早泄)或月经失调;舌嫩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3)肝肾阴虚证:目睛干涩或视物模糊;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腰脊酸痛,梦遗或月经失调;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4)气阴两虚证:面色无华;少气乏力,易感冒;午后低热,或手足心热;口干咽燥或长期咽痛,咽部暗红;舌质偏红少苔,脉细或弱。 邪实诸证: (1)外感证:有风寒或风热表证。

(2)水湿证:全身中度以上水肿或胸腹水。 (3)湿热证:皮肤疖肿.疮疡等;咽喉肿痛;脘闷纳呆,口干不思饮;小便黄赤,灼热或涩痛不利;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血瘀证:面色黎黑或晦暗;腰痛固定或呈刺痛;肌肤甲错或肢体麻木;舌色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象细涩;尿纤维蛋白(FDP)含量升高;血液流变学检测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升高。 (5)湿浊证:纳呆,恶以或呕吐;身重困倦或精神萎糜;血尿素氮.肌酐偏高。 验方集选: ⑴慢性肾衰竭康复汤(吉林站前医院孔彪儒教授秘方,亦称益气化瘀补肾汤)冬虫夏草2麝香0.6六曲2研细调匀用竹沥适量调和成面块状再用砂锅竹笼屉蒸3次晾3次再研细,冲服每次2g日3次开水冲服】 生草氏30-60g仙灵脾30g石韦50g大腹皮30g白术15g制寸子10-15g制川雪15g制三草10g制工草10g川断30g淮牛膝15g坤草30g高血压者加决明子20g生龙骨.生牡蛎各30g血尿者加白茅根60g王几3g[分3次冲服]尿少者加沉香5g车前子20g尿素氮,肌酐高者加大黄10-20g丹皮15g苏叶15g金钱草30g茯苓15g半边莲30水煎服,每付煎3次,兑一块,分3次服,每日服2-3次,15付一个疗程 主治:1.瘀血阻络:腰身疼痛、痛有定处,肢体水肿,纳差泛恶,离经之血或尿红细胞增多和或潜血阳性,肢体麻木,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2.主要兼症:①湿浊内蕴:纳差、腹胀,恶心,水肿,舌苔厚腻。②脾肾气虚:面色不华,倦怠乏力,夜尿频多,舌淡苔白。 ⑵温阳补肾益气化瘀血方(朱良春. 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3(5)∶272)生黄芪30g 仙灵脾20g 石韦15g 熟附子10g(先煎1小时)川芎10g 红花10g 当归10g 续断10g 牛膝10g 益母草30g 水煎300ml一日一剂 主治:益气化痰,温阳利水,补肾培本。适用于慢性肾炎全身水肿,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胸闷,纳呆,泛恶者。 ⑶慢性肾炎广东中医院方 ①阳和汤(广东中医院)功效:温补脾肾 常用药物:温补脾肾可用干姜、制附子(先煎)、巴戟天、肉桂、巴

肾衰汤基础方

肾衰汤基础方 肾衰汤基础方: 注肌酐过高重用熟大黄或者土茯苓30一100克。 黄芪,人参,瓜子,白茅根,通草,益母草,沉香,琥珀,牵牛,牛黄,全蝎,白芷。适应症:用于各种肾炎、肾病导致的肾功能损害,尿素氮与肌酐增高,以及尿毒症的治疗。 大量蛋白尿重用生黄芪30一50克,加益母草30克、川断15克、白茅根30克;镜下血尿加生荷叶10克、生侧柏10克、生地榆30克.(方中的瓜子不知是什么瓜子?) 从中医角度看,泡沫就是风,就是表证 1、鼻涕有泡沫,就是风,可以考虑小青龙汤。 2、吐泡沫痰,也要考虑解表。 3、大便有泡沫,也要考虑解表。 4、带下有泡沫,也要考虑解表。 5、小便有泡沫,更要考虑解表。小便有泡沫,第一见于糖尿病,第二见于蛋白尿。治疗这些病要考虑解表的重要性。 治肾炎蛋白尿一般15天可消失 配方及用法:黄毛耳草30克,丹参20克,贯众、萆薢各10克,甘草3克。有明显尿路感染症状者加蒲公英25克,尿血明显者加大蓟、茅根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禁忌:忌高蛋白、高脂肪饮食。 注意:临床症状消失后,尿检正常,乳糜尿试验阴性,仍需服7~10天后才能停服。 疗效:一般治疗15天后,尿蛋白消失,乳糜尿转阴性。 【小知识】 什么是蛋白尿(蛋白尿)?正常人尿液中有无蛋白? 蛋白尿(蛋白尿)是尿液通过酸化加热后混浊而检出的。正常人每天尿中排出的蛋白质一般为40~80毫克,上限为150毫克,称为生理性蛋白尿。由于量少,常规化验检测为阴性,超过150毫克/日,即属

于异常蛋白尿。人体在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情绪激动、过冷、过热及在应激状态时,蛋白尿-尿蛋白的排出量均可增多,称一过性蛋白尿,在几小时或数天后即可恢复正常。 肾炎蛋白尿有妙方 【名家医论】慢性肾炎有妙方,切记不要被“炎”字束缚 肾炎蛋白尿有妙方 老朽调理慢性肾炎,在辨证论治处方内常增人专病药物,高血压加黄芪60g、夏枯草20g;水肿加益母草20g、葫芦瓢30g、泽泻15g;血尿加阿胶(冲)15g、穿山甲(冲)5g。尿蛋白是一种顽固性症状,极难消除,一般用白 茅根、芡实子、天花粉;身体转为虚弱时,可补气、助阳、养阴,投白术15g、党参15g、人参9g、黄芪30g、鹿角胶15g、山药15g、乌贼骨15g、龟甲胶15g,方能生效,且勿被“炎”字局限,否则中药即不易大显身手了;若兼糖尿病尿糖加蚕蛾9g、沙苑蒺黎20g。 出处:张志远老中医医案 性肾炎张育轩 泌尿生殖系统病证 (一)慢性肾炎(蛋白尿,血尿,浮肿) 处方:黄芪30g 丹参30g 益母草30g 熟地10g 枸杞子10g 女贞子10g 沙苑子10g 甘草5g 加减:1 血尿加白茅根30g、旱莲草12~15g、生地榆30g; 2 蛋白尿加鹿角胶10g(烊兑)、倒扣草30g; 3 浮肿加茯苓15g、猪苓12g、泽泻12g、车前草30g。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药方剂 方1、补阳还五加味汤黄芪45克、赤芍25克、川芎15克、当归15克、地龙12克、桃仁6克、红花6克、大黄6克、鸡内金15克、苍术15克、寄生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功效:益气活血,逐瘀化浊。 处方来源:摘自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1990,(3) 方2、益气活血汤黄芪30克、党参20克、茯苓15克、牡丹皮

名医经典验方摘录-第一章.内科秘方---第10--13节

名医经典验方摘录-第一章.内科秘方---第10--13节 第十节.【泌尿系统】 1.治肾炎(水肿)秘方(24首) 1 加减益肾汤 【来源】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 【组成】当归、赤芍各15克,川芎9克,丹参15克,桃仁、红花各9克,蒲公英、紫地 丁、山豆根、土茯苓、白茅根各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活血(祛风)解毒。 【方解】本方系从山西省中医研究所的“益肾汤”加减而成。方用桃仁、红花、当 归、赤芍、丹参、川芎活血以祛风,蒲公英、紫地丁、山豆根、土 茯苓、白茅根,均系清热解毒之药,与活血药配伍,既能解毒消炎,又可活血、治 风,“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故用之多效,故为常用之良方。 【主治】风水型肾炎(泛指所有急、慢性肾炎)。 【加减】贫血,加党参、黄芪各15克;高血压,加夏枯草15克。 【疗效】多年使用,治验甚多,疗效颇佳。 【附记】本方已为印老作“抓主证”的常用方,凡临床见有化验检查符合肾小球肾 炎,不论其急性期或慢性期,率多先用此方,疗效颇佳。虽不能尽 愈诸病,但其临床疗效,似觉较以前的“辨证论治”时提高了不少。 2 疏风利水汤

【组成】紫浮萍、紫苏叶各9克,桑白皮12克,益母草30克,车前子12克,白茅根30 克,金银花、连翘各18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疏风宣肺,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方解】本方系借鉴仲景越婢汤(麻黄、石膏、生姜、甘草、大枣)治疗风水之经验。 根据急性肾炎之特点,通过临床实践反复修订而成。方用紫浮萍 、紫苏叶、桑白皮疏风利水为主药;益母草、车前子、白茅根活血祛风,利水消肿; 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均为辅药;甘草解毒调和,祛痰止咳为 使。综观全方,解热作用明显,利尿之功效较为突出,有助于控制溶血性链球菌感 染,并有抗炎作用。兼能祛痰止咳。诸药合用,共奏疏风宣肺、清 热解毒,利水消肿之功。 【主治】风水恶风,证见一身恶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者。可用于急性肾 炎、慢性肾炎或隐匿性肾炎急性发作。亦治上感、支气管炎,扁 桃体炎及荨麻疹等病。 【加减】急性肾炎,可酌加蜂房、赤小豆、玉米须;浮肿消退,正气未复,且尿蛋白 仍多者,酌加黄芪、当归、石韦、蝉衣;慢性肾炎,浮肿不重者 ,去桑皮、车前子、白茅根,并与六味地黄丸合方;尿蛋白多者,加首乌、蜂房、党 参、黄芪;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酌加黄芩、 桔梗、杏仁之类;荨麻疹,宜加生地、赤芍、蝉衣之属。 【疗效】屡用效佳。 3 宣肺利水汤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