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比数列说课稿

等比数列说课稿

等比数列说课稿1

一、大纲与教材

等比数列前n项和一节是人教社高中数学必修教材试验修订本第一册第三章第五节的内容,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三章《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之所以在新大纲里保留下来,这是由其在整个高中数学领域里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1、数列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例如产品的规格设计、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等。

2、数列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数列是函数的延续,它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学习数列又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打下基础。

3、数列是培养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好题材。学习数列要经常观察、分析、猜想,还要综合运用前面的知识解决数列中的一些问题,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本节课既是本章的重点,同时也是教材的重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前面承接了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的知识内容,又是后面学习数列求和、数列极限的基础。

本节的重点是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应用,难点是公式的推导。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并能灵活运用基本概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数学思维能力。

3、思想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锻炼学生遇到困难不气馁的坚强意志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程序设计

1、导言:

本节课是由印度国王西拉谟与国际象棋发明家的故事引入的,发明者要国王在他的棋盘上的64格中的第1格放入1粒麦粒,第2格放入2粒麦粒,第3格放入4粒麦粒,第4格放入8粒麦粒……问应给发明家多少粒麦粒?

这样引入课题有以下三点好处:

(1)利用学生求知好奇心理,以一个小故事为切入点,便于调动学生学习本节课的趣味性和积极性。

(2)故事内容紧扣本节课教学内容的主题与重点。

(3)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明确知识的现实应用性。

2、讲授新课:

本节课有两项主要内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应用。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是本节课的难点。

依据如下:

(1)从认知领域上讲,它在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的分类中,属于学生最高需求层次的掌握策略与方法的策略性知识。

(2) 从学科知识上讲,推导属于学科逻辑中的“瓶颈”,突破这一“瓶颈”则后面的问题迎刃而解。

(3) 从心理学上讲,学生对这项学习内容的“熟悉度”不高,原有知识薄弱,不易理解。

突破难点方法:

(1)明确难点、分解难点,采用层层推导延伸法,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切入,浅化知识内容。比如可以先求麦粒的总数,通过设问使学生得到麦粒的总数为,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上式的特点,发现上式中,每一项乘以2后都得它的后一项,即有,发现两式右边有62项相同,启发同学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等式左右同时乘以2,相减得和。从而得知求等比数列前n项和……+ 的关键也应是等式左右各项乘以公比q,两式相减去掉相同项,得求和

公式,也掌握了这种常用的数列求和方法——错位相减法,说明这种方法的用途。

(2)值得一提的是公式的证明还有两种方法:

方法二:由等比数列的定义得:运用连比定理,

后两种方法可以启发引导学生自行完成。这样学生从各种途径,用多种方法推导公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依据如下:

(1)新大纲中有较高层次的要求。

(2)教学地位重要,是教学中全部学习任务中必须优先完成的任务。

(3)这项知识内容有广泛的实际应用,很多问题都要转化为等比数列的求和上来。

突出重点方法:

(1)明确重点。利用高一学生求知积极性和初步具有的数学思维能力,运用比较法来突出公式的内容(彩色粉笔板书):,强调公式的应用范围:中可知三求二。

(2)运用纠错法对公式中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即公式的条件,以精练的语言给予强调,并指出q=1时,。再有就是有些数列求和的项数易错,例如的项数是n+1而不是n。

(3)创设条件、充分保证。设置低、中、高三个层次的例题,即公式的直接应用、公式的变形应用和实际应用来突出这一重点。对应用题师生要共同分析讨论,从问题中抽象出等比数列,然后用公式求和。

四、习题训练

本节课设置如下两种类型的习题:

1.中知三求二的解答题;

2.实际应用题.

这样设置主要依据:

(1)练习题与大纲中规定的教学目标与任务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有相对应的匹配关系。

(2)遵循巩固性原则和传授——反馈——再传授的教学系统的思想确立这样的习题。

(3)应用题比较切合对智力技能进行检测,有利于数学能力的提高。同时,它可以使学生在后半程学习中保持兴趣的持续性和学习的主动性。

五、策略、方法与手段

根据高一学生心理特点、教材内容、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和启发性教学思想,本节课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我采用规则学习和问题解决策略,即“案例—公式—应用”,简称“例—规”法。

案例为浅层次要求,使学生有概括印象。

公式为中层次要求,由浅入深,重难点集中推导讲解,便于突破。

应用为综合要求,多角度、多情境中消化巩固所学,反馈验证本节教学目标的落实。

其中,案例是基础,是学生感知教材;公式为关键,是学生理解教材;练习为应用,是学生巩固知识,举一反三。

在这三步教学中,以启发性强的小设问层层推导,辅之以学生的分组小讨论并充分运用直观完整的板书、棋盘教具和计算机课件等教辅用具、手段,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教学服务于学生的思路,而且学生通过“案例—公式—应用”,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直观到抽象,加深了学生理解巩固与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落实好教学任务。

六、个人见解

在提倡教育改革的今天,对学生进行思维技能培养已成了我们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任务。研究性学习已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等比数列就是一个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好题材。在我们学校可以按照Intel未来教育计划培训的模式,学完本节课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研究分期付款的课题,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多方

查找资料,并通过完成多媒体演示文稿和网页制作来共同解决这一问题。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等比数列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等比数列前n项和》选自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一章第3节的内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与“等比数列”内容的延续,也是函数的延续,它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公式推导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分类讨论等在各种数学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在“分期付款”等实际问题中也经常涉及到.具有一定的探究性。

二、学情分析

在认知结构上已经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有关知识。在能力方面已经初步具备运

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在情感态度上学习兴趣比较浓,表现欲较强,但合作交流的意识等方面尚有待加强。并且让学生在探究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过程中体会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推导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2)能够运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提高学生的建模意识及探究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公式探求

过程中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错位相减法和分类讨论思想。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磨练思维品质,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重难点的确立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这一章的重点,其中公式推导所使用的“错位相减法”是高中数学数列求和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蕴含了多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其简单应用.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中用到的方法学生难以想到,因此本节课的难点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

五、教学方法

为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我将采用的教学策略为启发式和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采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为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把教学过程分为如下6个阶段:

1、创设情境:

创设一个西游记后传的情景,即高老庄集团,由于资金短缺,决定向猴哥进行贷款,猴哥每天给八戒投资1万元,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1万,连续30天,但有一个条件:第一天返还1分,第二天返还2分,第三天返还4分后一天返还数为前一天的2倍.假如你是高老庄集团企划部的高参,请你帮八戒决策.这是一个悬念式的实例,后面的“假如”又把学生带入了实例创设的情境,营造了积极、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产生学习心理倾向,并进一步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

2、探究问题,讲授新课:

根据创设的情景,在教师的诱导下,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很快建立起两个等比数列的数学模型。提出如何求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问题,从而引出课题。通过回顾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类比观察等比数列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把每一项都乘以2,则每一项就变成了它的后一项,引导学生比较这两个式子有许多相同的项的特点,学生自然就会想到把两式相减,进而突破了用错位相减法推到公式的难点。教师再由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的启示,正式引入本节课的重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请学生用错位相减法推导出等比数列前n项和

公式。得出公式后,学生一起探讨两个问题,一是当q=1时Sn又等于什么,引导学生对q进行分类讨论,得出完整的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二是结合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引导学生得出公式的另一形式。

3、例题讲解:

我们在讲解例题时,不仅在于怎样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解,而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本节课设置如下两种类型的例题:

1)例1是公式的直接应用,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公式会合理的'选用公式

2)等比数列中知三求二的填空题,通过公式的正用和逆用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能力.

4.形成性练习:

练习基本上是直接运用公式求和,三个练习是按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练习时,教师巡查,观察学情,及时从中获取反馈信息。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独到解法提出表扬和鼓励,对其中偶发性错误进行辨析、指正。通过形成性练习,培养学生的应变和举一反三的能力,逐步形成技能。

5.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小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2)推导公式的所用方法——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错位相减法和分类讨论思想。通过师生的共同小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也能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进一步完成认知目标和素质目标。

6.作业布置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并可布置相应的研究作业,思考如何用其他方法来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来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程度。等比数列说课稿3

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等比数列》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我尝试用新课标的理念来指导教学,以问题串的形式引领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力图做到使学生面对问题而不是面对习题,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活动”的要求。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六个方面进行一下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列内容是高中代数部分的重要内容,它既联系着函数和方程的有关知识,又为解决数列的研究性课题和以后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打下基础,更是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此也是高考的热点内容之一。《等比数列》作为《数列》这一章中两个最重要的数列之一,它的研究和解决集中体现了研究《数列》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对提高学生用函数的观点和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分析、猜想、概括、总结、归纳的综合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大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参与意识,突出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认识等比数列是反映自然规律的重要的数列模型之一,探索并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学难点为: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列的模型和数列的等比关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3、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上述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数学能力,结合新课程标准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个层面。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使学生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并能运用定义及其通项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从丰富实例中抽象出等比数列模型让学生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在通项公式的推导和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归纳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的相似美及其结构美;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积极动脑,互帮互助以及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教法分析

作为新课教学,为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我选用类比教学法与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对等差数列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的类比,让学生的思维由问题开始,到问题深化,把学生的思维步步引向深入,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水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学法分析

本节课采用探究、合作、讨论的方法,以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类比、推理进行知识的正迁移,充分体会数学思想方

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四、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

问题1:

(1)等差数列的定义是什么?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什么?每一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是什么?

目的:使学生回忆等差数列的知识,为这节课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探究:

问题2:发现探讨课本中四个实例的规律?

(1)细胞分裂模型

(2)《庄子》中“一尺之棰”的论述

(3)计算机病毒的传播

(4)储蓄中复利的计算

目的:这一问题的提出一方面能够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以及数学建模的思想,另一方面可由此归纳总结出等比数列的定义,使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得到了体现,使学生对等比数列的定义有了一个深刻的理解;同时使得本节课的难点得到了解决。

问题3:判断下列四个数列哪些是等比数列,如果是,求出公比,如果不是,请说明为什么?

(1)1,-1,1,-1

(2)0,2,0,2,0

(3)1,3,5,7,9

(4)3,3,3,3,3

目的:让学生学以致用,正确辨析等比数列;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

问题4:类比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探究过程,你能结合等比数列的定义推导并写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吗?

目的':引导学生学习类比旧知识的解决途径,从而解决新的问题,体会归纳推理对于发现新的数学结论的作用;完成了本节课另一个重点的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探索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旨在揭示科学实验规律,从而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数学发现的本质,培养学生的合理猜想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勇于探索的精神等个性品质。

问题5:

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是-5,公比是-2,问-80是这个数列中的项吗?如果是,是第几项?不是,说明理由。目的: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通项公式中每一个字母所代表的数学含义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解决学生思考问题时容

易出现的的定性思维问题。

问题6:通过以上知识的学习,你能尝试解决下列问题吗?课本53页习题2.4第1题

目的:总领以上各层次全部知识,并使集体智慧个人化,通项公式灵活化: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课堂小结

问题7: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请你试着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目的:使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进一步条理化、系统化,同时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练习后进行再认识的能力。

4、作业布置

五、教学评价

授课完毕后,通过与学生座谈、自己自我总结,感觉整堂课思路清晰,节奏明快,课堂气氛活跃,较好的完成了课前的预期教学目标,特别是课堂上学生能积极地思考提出的问题,并展开讨论,说明课前对学生层面的分析是正确的,确实做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意图;从身边熟悉的实例出发,抽象出数列的模型和等比关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达到了向学生渗透“学有用的数学”的理念。

六、教学反思

对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与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探索与反思.

1、等比数列是在等差数列之后介绍的,学生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教学方法上突出了类比思想的使用,为学生创造好使用的条件,引导学生自己研究等比数列相关内容如定义、表示方法、通项公式.这样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指着走”(在教师的启发与点拨下,学生自主展开),而不是“抱着走”.不过,“教师怎样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关注学生的需要,让学生自己也能成为教学的生长点?”这些问题还需要继续深入思考和探索.

3、在进行教学总结时,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通过“多面互动”,让学生自主构建,在动态中生成,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目的.

以上是我这节课的说课内容,恳请各位专家提出宝贵意见,谢谢!等比数列说课稿4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主要研究两类

问题:一、等比数列内容的介绍及通项公式的推导。二、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独立思考和善于总结的优良习惯,达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活动的要求”。

下面我就五个方面阐述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授课内容为等比数列的定义及其通项公式的推导。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等比数列是数列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了它及其通项公式,有利于进一步研究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前n项和的推导以及应用,从而极大提高学生利用数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这节课的内容和教学过程对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材的处理:

结合教参与学生的学习能力,我将《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安排了2节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根据目前高一学生的状况以及以往的经验,发现虽然这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但由于老师的讲解过多,导致学生丢失了很多重要的知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施趣味教学,我利用一个初中自然学科中的“细胞分裂”的问题以及课本第109页的一个典故引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及其通项公式。之后,再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地设置了三个层次

的问题,逐步加深学生对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的记忆和理解。由此,我对教材的引入、例题、练习做了适当的补充和修改。

3、教学重点与难点及解决办法:

根据学生现状、教学要求及教材内容,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解决的办法是:归纳类比;叠乘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校差,我把这节课的难点定为: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的深刻理解。要突破这个难点,关键在于紧扣定义,类比等差数列的相关知识,来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的分析:

根据教学要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数学能力,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定为如下四个方面:

(一)知识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发现等比数列的性质,并能运用定义及其通项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能力训练目标:

培养运用归纳类比的方法去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运用方程的思想的计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培养积极动脑,明辨是非的学习作风,掌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能力及互助的精神。

(四)美育渗透目标:

等比、等差的相似美及结构美。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师生的多边活动,在教师的‘反馈——控制’的同时,每个学生也都在进行着微观的‘反馈——控制’。”由于任何教学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建构活动才有成效,故本节课采用“发现式教学法、类比分析法”来组织课堂教学。全班同学分成十二组,每组4—5人,按异质分组,每组都有上、中、下三种程度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这堂课用类比的方法学习等比数列是一种较好的学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提醒学生重视等比与等差数列的对比。

四、教学手段:

计算机课件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和时间安排:

1、复习提问:(4分钟)

(1)等差数列的定义是什么?

等比数列说课稿

3.4等比数列 一. 教材分析 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仅一字之差,可用比较法来学习等比数列相关知识。在深刻理解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区别与联系的基础上,牢固掌握等比数列的相关知识。 本节可以从等比数列的“等比”特点入手,结合具体例子来学习等比数列的概念,同时还要注意“比”的特性,在学习等比数列定义的基础上,导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一些常用性质。 二. 教学重点:等比数列的概念及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三.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等比数列的定义以及通项公式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四. 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 2.理解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及推导: 3.培养学生发现、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等比数列定义及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等比数列定义及通项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方法:比较法。采用比较式教学法从而使学生抓住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各自的特点,以便理解、掌握和应用。 一.复习回顾 1. 等差数列的定义:()12n n a a d n --=≥ d 是常数 2. 通项公式 二.新授 1. 等比数列定义 观察下列数列: 631,2,4,8,162 ① 学生观察数列,寻求共同特点。 5,25,125,625 ② 特点: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 1111,,,248 -- ③ 比等于同一个常数。 学生猜想等比数列定义,教师再补充完整,并板书等比数列定义,引导学生找出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的 联系与区别。 2.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①根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猜想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板书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②写出上面三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③比较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3.例题分析 例1. 培育水稻新品种,如果第一代得到120粒种子,并且从第一代起,由以后各代的每一粒种子都可 以得到下一代的120粒种子,到第五代大约可以得到这个新品种的种子多少粒(保留两个有效数 字)? 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转化为等比数列问题来解决。 例2. 一个等比数列的第3项与第4项分别是12与18,求它的第1项与第2项。 出示例题,学生先做教师再讲评,然后板书解答过程。 练习:1。求下面等比数列的第4项与第5项: ⑴5,15,45,;- ⑵1.2,2.4,4.8,; ⑶ 213,,,;328 ,;2

《等比数列》说课稿

《等比数列》说课稿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主要研究两类问题:一、等比数列内容的介绍及通项公式的推导。二、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独立思考和善于总结的优良习惯,达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活动的要求”。 下面我就五个方面阐述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授课内容为等比数列的定义及其通项公式的推导。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它既联系着函数和方程的有关知识,又为高中三年级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打下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等比数列》作为《数列》这一章中两个最重要的数列之一,它的研究和解决集中体现了研究《数列》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对提高学生分析、猜想、概括、归纳的综合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2、教材的处理: 结合教参与学生的学习能力,我将《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安排了2节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根据目前高一学生的状况以及以往的经验,发现虽然这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但由于老师的讲解过多,导致学生丢失了很多重要的知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施趣味教学,我利用一个初中自然学科中的“细胞分裂”的问题以及课本第109页的一个典故引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及其通项公式。之后,再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地设置了三个层次的问题,逐步加深学生对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的记忆和理解。由此,我对教材的引入、例题、练习做了适当的补充和修改。 3、教学重点与难点及解决办法: 根据学生现状、教学要求及教材内容,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解决的办法是:归纳类比;叠乘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校差,我把这节课的难点定为: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的深刻理解。要突破这个难点,关键在于紧扣定义,类比等差数列的相关知识,来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的分析: 根据教学要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数学能力,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定为如下四个方面: (一)知识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发现等比数列的性质,并能运用定义及其通项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能力训练目标: 培养运用归纳类比的方法去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运用方程的思想的计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培养积极动脑,明辨是非的学习作风,掌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能力及互助的精神。 (四)美育渗透目标: 等比、等差的相似美及结构美。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师生的多边活动,在教师的‘反馈——控制’的同时,每个学生也都在进行着微观的‘反馈——控制’。”由于任何教学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建构活动才有成效,故本节课采用“发现式教学法、类比分析法”来组织课堂教学。全班同学分成十二组,每组4—5人,按异质分组,每组都有上、中、下三种程度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这样,

高中数学《等比数列》(第一课时)优秀说课稿模板

高中数学《等比数列》(第一课时)优秀说课稿模板 一、地位作用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的内容之一,等比数列是在学习了等差数列后新的一种特殊数列,在生活中如储蓄、分期付款等应用较为广泛,在整个高中数学内容中数列与已学过的函数及后面的数列极限有密切联系,它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良好题材,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猜想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此,设计本节的数学思路上: 利用类比的思想,联系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的学习方法,采取自学、引导、归纳、猜想、类比总结的教学思路,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 2)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3)并能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发现意识,培养学生运用类比思想、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等比数列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关键:是让学生理解“等比”的特点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四、教学难点 “等比”的理解及利用通项公式解决一些问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预习自学环节。(8分钟) 首先让学生重新阅读课本105页国际象棋发明者的故事,并出示预习提纲,要求学生阅读课本p122至p123例1上面。 回答下列问题

1)课本中前3个实例有什么特点?能否举出其它例子,并给出等比数列的定义。 2)观察以下几个数列,回答下面问题: 1,,,,…… -1,-2,-4,-8…… 1,2,-4,8…… -1,-1,-1,-1,…… 1,0,1,0…… ①有哪几个是等比数列?若是公比是什么? ②公比q为什么不能等于零?首项能为零吗? ③公比q=1时是什么数列? ④q>0时数列递增吗?q<0时递减吗? 3)怎样推导等比数列通项公式?课本中采取了什么方法?还可以怎样推导? 4)等比数列通项公式与函数关系怎样? (二)归纳主导与总结环节(15分钟) 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学生回答为主体,教师引导总结为主线解决本节两个重点内容。 通过回答问题(1)(2)给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并强调以下几点:①定义关键字“第二项起”“常数”; ②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定义:=q(n≥2);③q=1时为非零常数数列,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引申:若数列公比为字母,分q=1和q≠1两种情况;引入分类讨论的思想。 ④q>0时等比数列单调性不定,q<0为摆动数列,类比等差数列 d>0为递增数列,d<0为递减数列。 通过回答问题(3)回忆等差数列的推导方法,比较两个数列定义的不同,引导推出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法一:归纳法,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并从次数中发现规律,培养观察力。 法二:迭乘法,联系等差数列“迭加法”,培养学生类比能力及

等比数列说课稿

等比数列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等比数列说课稿(通用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等比数列说课稿1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主要研究两类问题:一、等比数列内容的介绍及通项公式的推导。二、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独立思考和善于总结的优良习惯,达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活动的要求”。 下面我就五个方面阐述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授课内容为等比数列的定义及其通项公式的推导。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等比数列是数列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了它及其通项公式,有利于进一步研究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前n项和的推导以及应用,从而极大提高学生利用数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这节课的内容和教学过程对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材的处理: 结合教参与学生的学习能力,我将《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安排了2节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根据目前高一学生的状况以及以往的经验,发现虽然这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但由于老师的讲解过多,导致学生丢失了很多重要的知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施趣味教学,我利用一个初中自然学科中的“细胞分裂”的问题以及课本第109页的一个典故引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及其通项公式。之后,再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地设置了三个层次的问题,逐步加深学生对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的记忆和理解。由此,我对教材的引入、例题、练习做了适当的补充和修改。 3、教学重点与难点及解决办法:

根据学生现状、教学要求及教材内容,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解决的办法是:归纳类比;叠乘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校差,我把这节课的难点定为: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的深刻理解。要突破这个难点,关键在于紧扣定义,类比等差数列的相关知识,来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的分析: 根据教学要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数学能力,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定为如下四个方面: (一)知识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发现等比数列的性质,并能运用定义及其通项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能力训练目标: 培养运用归纳类比的方法去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运用方程的思想的计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培养积极动脑,明辨是非的学习作风,掌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能力及互助的精神。 (四)美育渗透目标: 等比、等差的相似美及结构美。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师生的多边活动,在教师的‘反馈——控制’的同时,每个学生也都在进行着微观的‘反馈——控制’。”由于任何教学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建构活动才有成效,故本节课采用“发现式教学法、类比分析法”来组织课堂教学。全班同学分成十二组,每组4—5人,按异质分组,每组都有上、中、下三种程度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这堂课用类比的方法学习等比数列是一种较好的学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提醒学生重视等比与等差数列的对比。 四、教学手段:

高中数学《等比数列》(第一课时)精品说课稿

高中数学《等比数列》(第一课时)精品说课稿 等比数列(第一课时)说课提纲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苏凡文 一、地位作用 数列是高中重要的内容之一,等比数列是在了等差数列后新的一种特殊数列,在生活中如储蓄、分期付款等应用较为广泛,在整个高中数学内容中数列与已学过的函数及后面的数列极限有密切联系,它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良好题材,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猜想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此,设计本节的数学思路上: 利用类比的,联系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的,采取自学、引导、归纳、猜想、类比的思路,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 2)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3)并能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发现意识,培养学生运用类比思想、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等比数列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关键:是让学生理解“等比”的特点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四、教学难点 “等比”的理解及利用通项公式解决一些问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预习自学环节。(8分钟) 首先让学生重新阅读课本105页国际象棋发明者的故事,并出示

预习提纲,要求学生阅读课本P122至P123例1上面。 回答下列问题 1)课本中前3个实例有什么特点?能否举出其它例子,并给出等比数列的定义。 2)观察以下几个数列,回答下面问题: 1,,,,…… -1,-2,-4,-8…… 1,2,-4,8…… -1,-1,-1,-1,…… 1,0,1,0…… ①有哪几个是等比数列?若是公比是什么? ②公比q为什么不能等于零?首项能为零吗? ③公比q=1时是什么数列? ④q>0时数列递增吗?q<0时递减吗? 3)怎样推导等比数列通项公式?课本中采取了什么方法?还可以怎样推导? 4)等比数列通项公式与函数关系怎样? (二)归纳主导与总结环节(15分钟) 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学生回答为主体,教师引导总结为主线解决本节两个重点内容。 通过回答问题(1)(2)给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并强调以下几点: ①定义关键字“第二项起”“常数”; ②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定义:=q(n≥2);③q=1时为非零常数数列,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引申:若数列公比为字母,分q=1和q≠1两种情况;引入分类讨论的思想。 ④q>0时等比数列单调性不定,q<0为摆动数列,类比等差数列d>0为递增数列,d<0为递减数列。 通过回答问题(3)回忆等差数列的推导方法,比较两个数列定义的不同,引导推出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高中数学《等比数列》第一课时优秀说课稿

高中数学《等比数列》第一课时优秀说课稿 高中数学《等比数列》(第一课时)优秀说课稿模板 一、地位作用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的内容之一,等比数列是在学习了等差数列后新的一种特殊数列,在生活中如储蓄、分期付款等应用较为广泛,在整个高中数学内容中数列与已学过的函数及后面的数列极限有密切联系,它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良好题材,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猜想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此,设计本节的数学思路上: 利用类比的思想,联系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的学习方法,采取自学、引导、归纳、猜想、类比总结的教学思路,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 2)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3)并能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发现意识,培养学生运用类比思想、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等比数列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关键:是让学生理解“等比”的特点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四、教学难点 “等比”的理解及利用通项公式解决一些问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预习自学环节,(8分钟) 首先让学生重新阅读课本105页国际象棋发明者的故事,并出示预习提纲,要求学生阅读课本P122至P123例1上面。

回答下列问题 1)课本中前3个实例有什么特点?能否举出其它例子,并给出等比数列的定义。 2)观察以下几个数列,回答下面问题: 1,,,,…… -1,-2,-4,-8…… 1,2,-4,8…… -1,-1,-1,-1,…… 1,0,1,0…… ①有哪几个是等比数列?若是公比是什么? ②公比q为什么不能等于零?首项能为零吗? ③公比q=1时是什么数列? ④q>0时数列递增吗?q<0时递减吗? 3)怎样推导等比数列通项公式?课本中采取了什么方法?还可以怎样推导? 4)等比数列通项公式与函数关系怎样? (二)归纳主导与总结环节(15分钟) 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学生回答为主体,教师引导总结为主线解决本节两个重点内容。 通过回答问题(1)(2)给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并强调以下几点:①定义关键字“第二项起”“常数”; ②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定义:=q(n≥2);③q=1时为非零常数数列,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引申:若数列公比为字母,分q=1和q≠1两种情况;引入分类讨论的思想。 ④q>0时等比数列单调性不定,q<0为摆动数列,类比等差数列 d>0为递增数列,d<0为递减数列。 通过回答问题(3)回忆等差数列的推导方法,比较两个数列定义的不同,引导推出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法一:归纳法,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并从次数中发现规律,培养观察力。

等比数列的概念说课稿(通用5篇)

等比数列的概念说课稿 等比数列的概念说课稿(通用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等比数列的概念说课稿(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等比数列的概念说课稿1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主要研究两类问题:一、等比数列内容的介绍及通项公式的推导。二、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独立思考和善于总结的优良习惯,达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活动的要求”。 下面我就五个方面阐述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授课内容为等比数列的定义及其通项公式的推导。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等比数列是数列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了它及其通项公式,有利于进一步研究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前n项和的推导以及应用,从而极大提高学生利用数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这节课的内容和教学过程对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材的处理: 结合教参与学生的学习能力,我将《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安排了2节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根据目前高一学生的状况以及以往的经验,发现虽然这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但由于老师的讲解过多,导致学生丢失了很多重要的知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施趣味教学,我利用一个初中自然学科中的“细胞分裂”的问题以及课本第109页的一个典故引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及其通项公式。之后,再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地设置了三个层次的问题,逐步加深学生对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的记忆和理解。由此,我对教材的引入、例题、练习

做了适当的补充和修改。 3、教学重点与难点及解决办法: 根据学生现状、教学要求及教材内容,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解决的办法是:归纳类比;叠乘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校差,我把这节课的难点定为: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的深刻理解。要突破这个难点,关键在于紧扣定义,类比等差数列的相关知识,来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的分析: 根据教学要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数学能力,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定为如下四个方面: (一)知识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发现等比数列的性质,并能运用定义及其通项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能力训练目标: 培养运用归纳类比的方法去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运用方程的思想的计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培养积极动脑,明辨是非的学习作风,掌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能力及互助的精神。 (四)美育渗透目标: 等比、等差的相似美及结构美。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师生的多边活动,在教师的‘反馈——控制’的同时,每个学生也都在进行着微观的‘反馈——控制’。”由于任何教学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建构活动才有成效,故本节课采用“发现式教学法、类比分析法”来组织课堂教学。全班同学分成十二组,每组4—5人,按异质分组,每组都有上、中、下三种程度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这堂课

等比数列说课稿

等比数列说课稿 《等比数列》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等比数列》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我尝试用新课标的理念来指导 教学,以问题串的形式引领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力图做到使学生面对问题而不是面对 习题,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活动”的要求。下面我 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六个方面进行一下说明。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列内容是高中代数部分的重要内容,它既联系着函数和方程的有关知识,又为解决 数列的研究性课题和以后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打下基础,更是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具 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此也是高考的热点内容之一。《等比数列》作为《数列》这一 章中两个最重要的数列之一,它的研究和解决集中体现了研究《数列》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对提高学生用函数的观点和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分析、猜想、概括、 总结、归纳的综合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大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参与 意识,突出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认识等比数列是反映自然规律的重要的 数列模型之一,探索并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学难点为: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抽 象出数列的模型和数列的等比关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3、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上述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数学能力,结合新课程标准我把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个层面。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使学生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并能运用定义及其通项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等比数列》说课稿

等比数列说课稿 一、引入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我们学过各种各样的数列,例如等差数列、斐 波那契数列等等。这些数列都有其特定的规律和性质,而我们今天要 学习的是另一种常见的数列——等比数列,带给我们更多的数学乐趣。 二、概念 等比数列是一种数列,其中任意相邻两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这 个常数又被称为等比数列的公比。 我们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等比数列的一般项: $$a_n=a_1\\cdot q^{n-1}$$ 其中,a n表示等比数列的第n项,a1表示等比数列的首项,q表示 等比数列的公比。 三、性质 等比数列的性质如下: 1.任意相邻两项的比值都相等,这个比值就是等比数列的公 比。 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 $$S_n=\\frac{a_1(1-q^n)}{1-q}$$

这个公式也被称为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3.若公比q>1,则随着项数的增加,数列的通项越来越大, 趋近无穷大。若0

等比数列说课稿-方耿顺

《等比数列(第1课时)》 主讲者:方耿顺 1.教学任务分析 1.1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c班学生,数学水平参差不齐,依赖性强,接受能力一般,灵活性不够。因此本节课采用低起点,由浅到深,由易到难逐步推进,热情地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欢愉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2 教材分析 1.2.1 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5》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系统地学习了一种常用数列,即等差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的基础上,开始学习另一种常用数列。教材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讲解等比数列的概念,通过列表,图像,通项公式来表达等比数列,把数列融于函数之中,体现了数列的本质和内涵。等比数列的定义与通项不仅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中阶段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重要载体之一。 1.2.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并加以初步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概念、公式和例题的教学,渗透类比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以及从特殊到—般等数学思想,着重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归纳、演绎等方面的思维能力,并进—步培养运算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勇于探求,敢于创新的精神,同时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意志品质。 1.2.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等比数列、等比中项的概念的形成与深化;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教学难点是:等比数列概念深化:体现它是一种特殊函数,等比数列的判定、证明及初步应用。 2.教材教法和学法分析 2.1教材的处理 考虑到学生的基础较差,故应稀释、放大、拉长等比数列概念的形成,展示深化过程和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体现过程教学法。本节着重体现等比数列概念形成的过程及通项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因此把等比中项的概念安排到第二课时教学。

等比数列的概念说课稿

等比数列的概念说课稿 老河口市高级中学陈丽各位老师:你们好! 我叫陈丽,说课的题目是《等比数列的概念》。这节课是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并且把“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活动”作为该课的基本原则。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该课的设计。 在教材中的作用与地位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分析 教法分析、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分析 ●在教材中的作用与地位 数列的研究源于现实生产,生活的需要,数列可以看成定义在正整数集或其有限子集上的函数,它是刻画离散过程的重要数学模型,是高中数学重要的内容之一。而等比数列是在学习了等差数列后一类新的特殊数列,在日常生活中的储蓄、分期付款等实际计算问题中都要用到它来解决。而且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初中的许多知识在数列中都有应用,另一方面,他又对进一步学习数列的应用等内容作准备。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良好题材,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猜想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比数列的概念》是《等比数列》在教学中的第一节课。 ●学情分析 1、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学习是大部分学生的老大难问题,尤其是数学。我所任教的班级又是平行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老河口中考2000名以后的学生,所以他们的数学基础可想而知了。基础不好,自信心就不足,所以我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空间让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发展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2、在知识结构上,学生已经掌握了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为学习等比数列做好了准备;在能力上,通过对等差数列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可以通过类比迁移到等比数列中去。 ●教学目标分析 主要依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正确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明确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的限定条件,掌握等比数列的通向公式。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大量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 生建立等比数列的数学模型。 2.能力目标:通过对等比数列的研究,逐步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归纳、猜想等思 维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参与问题的提出,思考,解决的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深切的体会 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等比数列》说课稿

《等比数列》(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 大家好! 我是武威第六中学的数学教师,下面我分别从教材分析、教法确定、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的设计这四个方面来汇报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希望专家和评委对我的说课提出宝贵意见。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A版《必修5》第二章第四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系统地学习了一种常用数列,即等差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的基础上,开始学习另一种常用数列。教材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讲解等比数列的概念,通过列表,图象,通项公式来表达等比数列,把数列融于函数之中,体现了数列的本质和内涵。本节既是本章的重点,同时也是教材的重点,可见,本节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它在教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上述对本节课的内容、地位、作用等的分析,结合新课改的教学思想以及学生对数列的认知程度,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理解并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并加以初步应用,培养学生数学抽象的学科核心素养。 2.通过概念、公式和例题的教学,渗透类比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以及从特殊到—般等数学思想,着重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归纳、演绎等方面的思维能力,并进—步培养学生数学运算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3.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勇于探求,敢于创新的精神,同时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等比数列的概念的形成与深化;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教学难点:等比数列概念深化:体现它是一种特殊函数,等比数列的判定、证明及初步应用。 四、教材教法和学法分析 1.教材的处理 考虑到学生的基础较好,故采用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从等差数列出发,依据等差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等类比等比数列概念、通项公式,并进行推理证明类比猜想的结果,从而进一步展示深化概念和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体现过程教学法。本节着重体现等比数列概念形成的过程及通项公式的推导与运用. 2.教法分析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师生的多边活动,在教师的“反馈——控制”

等比数列说课稿

“等比数列”(第一课时)的说课教案 开始:各位专家领导,下午好!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等比数列。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等比数列”是中职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主要内容是等比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 是研究数列的重要载体,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如存款利息、购房贷款、资产折旧等 都要用等比数列的知识来解决,在研究过程中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函数思想 和方程思想。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 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公式的退导; 2.能力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方程、函数、特殊到一般等数学思想,提高学生观察、归纳、猜想等逻辑思维能力; 3 德育目标:通过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发现意识、创新意识。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1、重点: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 2、难点:应用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解决简单问题 (四)教学基本思路: 在讲解等比数列的定义前,复习等差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的知识,在设计本节课时,是将内容按照“问题情境——学生活动——数学建构——数学运用——回顾反思”的顺序展开,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大量实例,给出等比数列背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其意义、公式。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五)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理解能力,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同时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 2 .学法指导: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我注意面向全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并逐步学会独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之,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来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发扬钻研精神、勇于探索创新。 (六)教法选择:

等比数列(精品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高中数学组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等比数列》。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首先来说说教材。本课是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1章第3.1节的内容。数列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作为离散型函数是《函数》内容的延伸,也是数学归纳法、数列极限等后续课程的基础。此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从生活实际出发,归纳总结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究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研究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前n项和的推导以及应用。 基于以上教材地位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掌握等比数列的概念;理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等比数列的函数特征,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通过对等比数列概念及通项公式推导的探究,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归纳和猜想证明等发现规律的一般方法,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培养勇于探索和善于发现的精神,体会学习的快乐。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所以,本堂课的教学,我准备采用演示法、情境教学法、讨论分析法等。在学法上,我将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为指导思想,采取领会法、

合作学习法、研究性学习法等。 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课堂教学我将按照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激趣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 上课伊始,我会以生动活泼的例子开始的我课程,为激发学生兴趣,我设计了如下导语: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数列的概念,请同学们观察下以下三个数列:1、1, 2,4,8,16,…;2、1,1 2, 1 4, 1 8, 1 16,…:3、1,3,9,27…看看 以上3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征。是不是从第二项起,后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下面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进入今天的数学探究:等比数列(板书)。 这样的设计意图通过情景知识,引发学生的认识冲突。并顺势引出课题。学生在教师引导带着问题去独立思考,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环节二:引入新知,高屋建瓴勇探究 在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同学解答上一环节的问题。同学经过思考后不难回答:第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是2;第二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是1/2;第三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是3。此时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能否总结出等比数列的定义?(板书),经学生思考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到等比数列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

《等比数列》说课稿(附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与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5》(人教A版)第二章数列第四节等比数列第一课时。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 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等比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数列,它有着非常广泛的实际应用:如存款利息、购房贷款、资产折旧等一些计算问题。教材将等比数列安排在等差数列之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另外,本节还体现了等比数列与函数、方程等数学知识的横向联系。 二、教学目标与目标解析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 通过从丰富实例中抽象出等比数列的模型,是学生认识到这一类型数列也是现实世界中大量存在的数列模型;同时经历由发现几个具体数列的等比关系,归纳等比数列的定义的过程。 2、探索并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通过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的类比,探索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通过与指数函数的图象类比,探索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图象特征及与指数函数之间的关系。 3、通过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体会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 目标解析: 教学目标(1)和(2)是重点内容,教学目标(3)是难点内容。通过从丰富实例中抽象出的等比数列模型,使学生认识到这一类数列也是现实世界中大量存在的数列模型;同时经历由发现几个具体数列的等比关系,归纳出等比数列的定义的过程。通过与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类比,探索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通过与指数函数的图像类比,探索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图像特征与指数函数之间的联系。

等比数列说课稿-

2.4等比数列〔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等比数列是人教A版必修五第二章第四节的容,共分两个课时,本节是第一课时.作为本章的重要数列之一,它的主要容包括等比数列的定义,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以及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应用.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等差数列等相关知识和类比、函数方程等思想方法,对这些知识也有了直观的熟悉.在这个根底上,从实例出发,通过类比等差数列得出等比数列的相关概念也就水到渠成. 等比数列的研究和解决集中表达了研究数列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对提升学生猜测、分析、归纳、证实等综合思维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学习等比数列,为学习等比数列前n项和做了相应知识的储藏,并为今后学习根本不等式及其与数列的联系作铺垫,此外,它还为高中三年级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打下根底,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 .知识结构 等比数列是一个简单常见的数列,本节课是第一课时,而等比数列的应用是第二课时.研究 本节课容可与等差数列进行类比,首先归纳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及公比的概念,明确等比数列的限 定条件,之后推导出通项公式,类比得出通项公式的一般形式(推广),进而研究其图象,再通过类比得出等比中项的定义,最后运用通项公式及其变形、推广等解决实际问题.3.教学目标通过上述教材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及原有知识水平,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i.知识与技能 (1)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了解公比的概念,明确等比数列的限定条件,会根据定义判断等比数列, 以及了解等比中项的概念; (2)理解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其通项公式,会灵活运用通项公式求等比数列的首项、 公比、项数等; (3)会运用通项公式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ii.过程与方法 (1)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结合例题与练习,进一步熟练理解及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 (2)通过探索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过程与应用,学会观察、猜测、分析、归纳、证实等水 平,并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并灵活运用数列的等比关系; (3)通过体会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等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会运用类比、函数方程等思想 方法.

《等比数列》说课稿

《等比数列》(第1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等比数列》第一课时,是高中数学必修5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之前有数列和等差数列的知识学习,并且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具有内容和思想方法上的相似性,学生可以从已有经验出发,通过类比探究获得等比数列的有关内容,另一方面,本节课为后续研究等比数列的性质以及前n项和公式等提供了知识和理论基础。鉴于此,确定下列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等比数列通项公式,了解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会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归纳类比的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通过模仿探索的过程,提高学生运用函数观点,方程思想解决问题的数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主动研究、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与严谨,发展学生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科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学难点:等比数列的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深刻理解,及通项公式的推导。

四、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教学法和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探究发现教学法实施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 1、课堂导入:回顾复习等差数列的概念,通过具体情境得到的数列,引出本堂课的课题。 2、新课学习:主要通过具体案例与等差数列的对应内容来类比、猜想、归纳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定义的数学表达式等内容,再辅以练习对重点知识进行巩固和练习,加深认识。通过类比等差中项的概念获得等比中项的概念。 对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先从具体数列猜想其通项公式,将其变形成统一形式,来猜想出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再类比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从不完全归纳和类乘法两个方法上予以解决,发散学生的思维。 对于通项公式的理解,可以类比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既可以从函数角度理解,也可以从方程角度认识,利用解方程思想求通项公式是本节课需要掌握的。 最后将本节课的内容从知识、思想方法方面去总结,然后通过一个思考题,让学生对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有一个整体认识: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性。 六:教学反思:由于对授课学生的学情认识不足,造成在备课阶段难以把握难易程度,造成不少同学有一种“吃不饱”的感觉,缺乏对知识和内容的纵向延伸。另一方面感觉课堂对学生的放手程度还是不

等比数列说课稿

等比数列1说课稿 各位评委你们好,我是哈尔滨市第九中学的刘畅。我说课的题目是《等比数列1》 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学目标,四、教学重点、难点,五、教法学法,六、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等比数列是数列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了它及其通项公式,有利于进一步研究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前n项和的推导以及应用,从而极大提高学生利用数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这节课的内容和教学过程对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学习本节课意义: 等比数列是数列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了它及其通项公式,有利于进一步研究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前n项和的推导以及应用,从而极大提高学生利用数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这节课的内容和教学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归纳、猜想等思维品质. 二、学情分析 此前学生已经学过了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能够把观察类比迁移等方法研迁移到等比数列的学习中来.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并加以初步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概念、公式和例题的教学,渗透类比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以及从特殊到—般等数学思想,着重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归纳、演绎等方面的思维能力,并进—步培养运算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同时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意志品质。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认识等比数列是反映自然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之一,探索并掌握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是: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列的模型和数列的等比关系,能用有关的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五、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是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学生的学法是用观察、类比、归纳、讨论获得知识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1)复习提问:等差数列的定义及其通项公式是什么?等差中项的定义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这些内容的复习,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便于等差到等比的迁移,为本节课的学习在知识和方法上奠定基础。 (2)提出下列问题 ①引例1:细胞分裂问题 假设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每个细胞都分裂为两个细胞,再假设开始有一个细胞,经过一个单位时间它分裂为两个细胞,经过两个单位时间就有了四个细胞,…,一直进行下去,记录下每个单位时间的细胞个数,依次得到了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