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进展

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进展

原发性肝癌经过TACE(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可能出现一些常见的并发症。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减轻并发症的程度或预防其发生。

1. 肝功能异常:TACE治疗通过阻断肝癌的血液供应来达到治疗效果,但同时也会对正常肝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这种损伤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如肝功能试验指标异常、黄疸等。在治疗过程中监测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护正常肝组织,可以减轻肝功能异常的程度。

2. 肝脏梗死:TACE治疗过程中,导管插入肝动脉进行化疗药物栓塞,有时会导致肝动脉的栓塞物脱落,堵塞肝动脉的分支,造成肝脏梗死。预防肝脏梗死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导管插入位置、确保栓塞物不会脱落,并避免将栓塞物送入较小的肝动脉分支。

3. 肝脓肿:在TACE治疗过程中,细菌可能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肝脏,导致感染并形成肝脓肿。预防肝脓肿的措施包括严格操作,保证治疗器械和导管的无菌状态,术前和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定期检测肝脏的感染指标。

4. 肝动脉瘘:TACE治疗时,肿瘤周围的血管可能由于栓塞物的堆积导致破裂,形成肝动脉瘘。肝动脉瘘的发生可以导致血压异常、出血等严重后果。预防肝动脉瘘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栓塞物和栓塞部位,确保栓塞物不会堆积过多导致血管破裂。

5. 肝功能衰竭:TACE治疗后,如果过度破坏了肝组织,可能导致肝功能衰竭。预防肝功能衰竭的关键在于严格掌握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免对肝功能较差的患者进行过度侵袭性的治疗。

6. 疼痛和不适感:TACE治疗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疼痛和不适感。这些症状一般是由于栓塞物引起的肿瘤坏死导致的,一般在几天到几周内会逐渐缓解。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必要的疼痛缓解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TACE治疗肝癌具有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在进行治疗时,医生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并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处理并发症,以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患者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护理,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原发性肝癌并肝硬化患者并发症的诊疗(全文)

原发性肝癌并肝硬化患者并发症的诊疗(全文) 原发性肝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常见实体瘤中排位第5,在相关性肿瘤死亡原因中排位第4。全世界每年新发肝癌26万例,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之比3·2∶1。80%新发现病例在发展中国家,我国每年死于肝癌约11万人,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PHC临床表现和病情变化较为复杂,其致死性的急性并发症有上消化道出血、肝癌破裂、胆道梗阻、自发性低血糖、肝肾综合征、腔静脉阻塞、肝性脑病等,其中常见的死亡原因是上消化道出血及癌结节破裂出血,其次是肝昏迷及肝肾综合征。这些急性并发症常是外科、肿瘤科及ICU所不能单独处理的,诊疗中内科医师往往负有主要责任,因此积极早期诊断及治疗原发性肝癌急性并发症非常重要。 一、上消化道出血 原发性肝癌患者多合并肝硬化,肝储备功能差,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发生率较高。其中15·1%的患者死于上消化道出血,对皮质激素及体内激素的灭活能力低下,消化道溃疡、胃黏膜病变较为普遍。 抢救措施 1、正确估计出血量,积极扩容,纠正休克。

2、药物治疗(1)血管加压素:垂体后叶素能迅速收缩内脏血管,减少进入门脉系统血液,降低门脉压,达到止血功效,止血成功率为50% ~70%,其用药方法较好的方案是,予垂体后叶素首次10IU静脉推注,继之以0·1~0·3IU/min速度静脉滴注,维持48~72h。根据治疗反应,可逐步增加剂量,但不宜超过0·4 U/min,如果出血得到控制,应继续用药8~12 h,然后停药。也可合并应用舒血管药硝酸甘油、酚妥拉明治疗出血,可显著降低门脉压力和增加局部效应,防止心血管并发症。(2)人工合成生长抑素:通过减少门脉主干血流量,降低门静脉压力,为凝血提供条件,止血成功率70%~87%。奥曲肽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较好、安全的药物。研究证明其止血效果与剂量有相关性,奥曲肽先予0。1mg静脉推注,然后以25ug/h持续微泵泵入至出血停止效果较佳。(3)其他止血药物: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可抑制胃酸的分泌,促进胃黏膜修复,在血管被蚀糜烂的防治中有重要作用。去甲肾上腺素冷溶液间断口服,可收缩胃底及食管下段小静脉,起到止血效果。 3、双气囊三腔管压迫:适用于抢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现仍列于门脉高压伴出血的诊治指南项目,即刻止血效果确切,主张在套扎、硬化剂注射前使用。改良的单囊的、五腔的都已在临床使用。贲门撕裂者禁用。 4、内窥镜下止血:内镜止血已成为目前消化道出血治疗的首选方法。FleischerD将内镜下局部止血技术归纳为4类:(1)部喷洒止血药物;(2)

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进展

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进展 原发性肝癌经过TACE(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可能出现一些常见的并发症。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减轻并发症的程度或预防其发生。 1. 肝功能异常:TACE治疗通过阻断肝癌的血液供应来达到治疗效果,但同时也会对正常肝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这种损伤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如肝功能试验指标异常、黄疸等。在治疗过程中监测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护正常肝组织,可以减轻肝功能异常的程度。 2. 肝脏梗死:TACE治疗过程中,导管插入肝动脉进行化疗药物栓塞,有时会导致肝动脉的栓塞物脱落,堵塞肝动脉的分支,造成肝脏梗死。预防肝脏梗死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导管插入位置、确保栓塞物不会脱落,并避免将栓塞物送入较小的肝动脉分支。 3. 肝脓肿:在TACE治疗过程中,细菌可能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肝脏,导致感染并形成肝脓肿。预防肝脓肿的措施包括严格操作,保证治疗器械和导管的无菌状态,术前和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定期检测肝脏的感染指标。 4. 肝动脉瘘:TACE治疗时,肿瘤周围的血管可能由于栓塞物的堆积导致破裂,形成肝动脉瘘。肝动脉瘘的发生可以导致血压异常、出血等严重后果。预防肝动脉瘘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栓塞物和栓塞部位,确保栓塞物不会堆积过多导致血管破裂。 5. 肝功能衰竭:TACE治疗后,如果过度破坏了肝组织,可能导致肝功能衰竭。预防肝功能衰竭的关键在于严格掌握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免对肝功能较差的患者进行过度侵袭性的治疗。 6. 疼痛和不适感:TACE治疗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疼痛和不适感。这些症状一般是由于栓塞物引起的肿瘤坏死导致的,一般在几天到几周内会逐渐缓解。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必要的疼痛缓解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TACE治疗肝癌具有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在进行治疗时,医生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并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处理并发症,以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患者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护理,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中国抗癌协会原发性肝癌患者指南》(2021)主要内容

《中国抗癌协会原发性肝癌患者指南》(2021)主要内容 第一章基础知识 1. 肝脏功能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也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器官,位于身体右侧肋骨深部,它的功能十分复杂,像是 人体的化工厂,参与糖类、蛋白质、脂类和维生素等物质的合成与转化分解,还参与激素代谢转化、药物或其他代谢废物的分解和解毒过程,同时,肝脏还具有分泌胆汁、制造凝血因子、调节血量、在胚胎时期造血等功能。 2. 肝癌定义 原发性肝癌是在肝组织内形成的癌症,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常见、最具有危害性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癌细胞的类型不同,肝癌的类型也不同,主要包括三种不同病理类型: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和混合型肝癌(HCC-ICC)。肝细胞癌是肝癌最常见的类型,发生率占85%-90%以上。因此,本指南中的“肝癌”特指肝细胞肝癌。

3. 发病情况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 4. 肝癌病因 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是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受饮食和环境双重因素影响。 4.1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4.2 “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 4.3 不良生活方式 黄曲霉素与不良生活方式增加肝癌的风险。持续大量饮酒会增加罹患肝癌和 其他癌症的风险。接触亚硝胺类物质、吸烟、饮用水污染、接触其他致癌化学物质、生活环境中的部分微量元素含量的高低、肥胖和糖尿病等因素都与肝癌的发生相关。

5. 预防措施 5.1 疫苗接种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5.2 抗病毒治疗 对于乙型或者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抑制或清除肝炎病毒,减少相关肝损伤,从而阻止其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不论是应用核苷(酸)类似物还是干扰素,长期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发生肝癌的风险。 5.3 健康饮食 注意减少食物储存时间,加强食品的干燥,避免厨房竹木餐具的霉变,减少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及接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减少吸烟饮酒,维持健康体重,提倡以蔬菜为基础的膳食模式,避免接触致癌化学物质。 5.4 早期筛查 较早进行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这是提高肝癌疗效

术后常见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虽然外科技术已日致完善,大多数病手术后都可顺利康复,重返各自的岗位,但仍有少数病人可发生各种不同的并发症。从总体上可将术后并发症化为两大类:一类为一般性并发症,即各专科手术后共同的并发症如切口感染,出血和肺炎等;另一类为各特定手术的特殊并发症,如胃切除后的倾倒综合征、肺叶切除术后的支气管胸膜瘘。前者将在本节内加以介绍,后者将在专科疾病讲解中进行重点讨论。 术后常见并发症有:术后大出血及弥漫性血管内出血、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急性肝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应激性溃疡、切口并发症、泌尿系感染 一、手术后出血 (一)病因与病理:手术后出血可发生于术后24小时内(称为原发性出血)和术后7-10天左右(称为继发性出血)。术中止血不彻底、不完善,如结扎血管的缝线松脱;小血管断端的痉挛及血凝块的覆盖,使创面出血暂时停止而使部分出血点被遗漏,这些是原发性出血的主要原因。由于后期手术野的感染和消化液外渗等因素,使部分血管壁发生坏死、破裂、可导致术后的继发性出血。 (二)临床表现:原发性出血多开始于手术后的最初几小时。表浅手术后的原发性出血,表现为局部渗血多,

并逐渐形成血肿,一般不引起严重后果,如疝修补术后的阴囊血肿。但发生于甲状腺术后的颈部血肿,可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甚至可突然发生窒息。体腔内的原发性出血,引流管可流出大量鲜血;或术后短期内出现休克,虽然输血补液处理,休克不见的好转,甚至加重时表示内出血量较大。术后1-2周内,化脓伤口深部突然出现血块或有鲜血涌出,或大量呕血、黑便、尿血和咳血,这些都是继发性出血的主要表现。严重的出血可发展为出血性休克,后果较为严重。 (三)防治措施:首先,手术止血要彻底,术毕应用盐水冲洗创面,清除凝血块之后,再仔细结扎每个出血点,较大的血管出血应该缝扎或双重结扎止血较为可靠。术后积极预防感染,减少继发性出血的发生。一旦发生术后出血,应立即输血,并同时做好再次手术止血的准备,如保守措施无效,应尽早手术探查并止血。再次止血后仍应严密观察,防止再度出血。 二、肺不张与肺炎 (一)病因与病理:手术后肺部并发症中以肺不张最常见,原因是多方面的。长期吸烟的病人,常伴有慢性气管炎,呼吸道内分泌物较多。而术中及术后应用各种止痛药和镇静剂,又抑制了呼吸道的排痰功能。切口疼痛、术后胃肠胀气和长期卧床,使肺的扩张受到影响。过于粘稠的分泌

原发性肝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原发性肝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原发性肝癌是指起源于肝脏内部的恶性肿瘤,通常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随着肿瘤的增大和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黄疸、腹痛、乏力等症状。由于早期发现和治疗的重要性,人们在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面不断地进行研究探索。本文将针对原发性肝癌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1.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方法,适用于早期肝癌,即肿瘤大小小于3厘米,数量不超过3个,并且没有转移的情况。传统的手术切除方式为肝叶切除术,由于其创伤大、出血多、术后恢复时间长等缺点,近年来发展出的微创手术技术在治疗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2.肝动脉化疗栓塞与射频消融(TACE) 肝动脉化疗栓塞是指将化疗药物通过肝动脉输送至肝脏肿瘤区域,与同步的栓塞剂一起注射,使化疗药物停留在肿瘤区域,进一步提高其治疗效果。而射频消融则是通过高温使肿瘤细胞凝固坏死,达到消灭肿瘤的目的。这两种治疗方式可单独使用,也可联用,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3.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它通过分子水平选择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表面的分子,阻断信号通路,抑制或消除肿瘤细胞的生长和繁殖。靶向块治疗包括抗血管生成治疗、EGFR靶向治疗、PD-1/PD-L1抗体治疗等。这一治疗 方式虽然在治疗效果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治疗费用高昂,

且目前尚未在临床中完全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在临床中的应用仍需进一步探索。 4.转录组学技术 转录组学技术是指将细胞内的mRNA产物通过高通量测序技 术进行鉴定,进一步研究肝癌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和调节机制,以找到新的治疗靶点。鉴定和诊断本身不需要长时间,也不 会不良反应强烈。 总之,原发性肝癌治疗的研究方向包括手术治疗、肝动脉化疗栓塞与射频消融、靶向治疗等众多领域,其中转录组学技术是近年来开发的新兴领域,未来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和市场前景。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们还应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优化治疗效果。

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复发进展的探究

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复发进展的探究 原发性肝癌是指起源于肝脏细胞的恶性肿瘤,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高度侵袭性和早期症状不明显,大部分患者在诊断时已进入中晚期阶段。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化疗和放疗等。由于肝脏的生理特点以及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传统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 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一种常用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技术。TACE通过将化疗药物直接输送到肝脏肿瘤供血动脉,以达到局部治疗的目的。TACE不仅能够有效缩小肿瘤体积,还可以减少肝脏血流量,从而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 尽管TACE技术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仍然存在肿瘤复发和进展的问题。TACE 术后复发进展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肿瘤耐药性、残留肿瘤细胞的存活和生长、血管新生以及TACE技术本身的局限性等。 肿瘤耐药性是导致TACE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是肿瘤复发和进展的主要原因之一。肿瘤细胞的耐药机制非常复杂,主要包括细胞内药物代谢和排泄通路的改变、药物靶标的突变以及细胞凋亡途径的异常等。这些机制的存在使得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抗性,从而导致肿瘤复发和进展。 另一个导致TACE术后复发的原因是残留肿瘤细胞的存活和生长。TACE虽然能够有效缩小肿瘤体积,但并不能完全清除肿瘤细胞。残留的肿瘤细胞可能经过一段时间的休眠期后重新活化,从而导致肿瘤复发和进展。 血管新生也是导致TACE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肝脏肿瘤是高度血管化的肿瘤,肿瘤细胞依赖于血液供应来满足其生长和转移的需要。TACE可以通过减少肿瘤血流量来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但并不能杜绝血管新生的发生。血管新生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关键步骤,当血管新生重新建立后,肿瘤细胞就可以通过血液重新滋养,从而导致肿瘤复发和进展。 TACE技术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导致术后复发的原因之一。TACE虽然是一种介入技术,但仍然面临着很多困难。由于肝脏血流丰富且复杂,导致化疗药物的分布不均匀,大部分药物集中在肿瘤中央区域,对肿瘤周边区域的治疗效果较差。TACE后可能会引起肝脏缺血缺氧以及肝功能损害等,并且可能导致肝脏再生和肝纤维化等并发症。 TACE术后复发进展是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一大难题。尽管TACE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疾病症状,但其对肿瘤的治疗效果有限。为了提高TACE术后的疗效,未来的研究应该致力于寻找更为有效的抗肿瘤药物、探索更精准的靶向治疗方法以及寻找肿瘤早期诊断的新方法。

原发性肝癌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原发性肝癌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王美书;张传华 【摘要】目的:针对原发性肝癌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的并发症,分析其原因,探讨其防治方法和护理措施.方法:92例原发性肝癌行TACE的患者,针对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总结其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92例患者无穿刺部位血肿发生,发热37例,腹痛59例,恶心呕吐23例.结论:有效的护理预防护理措施可明显减少或防止TACE术后并发症的发生.%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ause and treatment as well as prevention measures of rarely occurring severe complications after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aetnbolization (TACE) for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Methods: 48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 underwent a total of 87 TACE procedures.All the patients who developed complications after TACE received imaging and biochemical examinations.The cause, treamrent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the complications in the 48 cases were analyzed.Results: Hematoma were found in 2 cases, fever in 38 cases, abdominal pain in 28 eases, nausea and vomiting in 4 cases.Conclusion: The rarely occurring complications after trana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for pirmary hepatic carcinoma is correlated with poor hepatic function and portal hypertension before therapy, overdose and reflux of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or allotropic chemoembolism,etc.It can be reduced or prevented through careful selection of proper cases before the treatment,close observation, and protection of hepatic function and gastric mucosa after treatment.

肝癌患者TACE术后疼痛护理管理效果研究进展

肝癌患者 TACE术后疼痛护理管理效果 研究进展 摘要:现阶段,在对肝癌患者进行治疗时,一般都会应用TACE介入。虽然 这种方式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大部分患者在手术结束后还是会出现其他 并发症。术后疼痛就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这会需要加强疼痛护理力度,提高 肝癌手术治疗效果,完善术后疼痛护理方案,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效果。 关键词:肝癌患者;TACE介入;术后疼痛护理 目前,随着全球肝癌发病率不断地增高,临床上治疗这种疾病方式越来越多。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治疗肝癌患者主要治疗方法,能够在提高临床治疗效 果的同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然而,患者在手术后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疼痛,这 就需要相关的医护人员对肝癌患者TACE介入术后疼痛进行综合性护理,进而不 断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一、TACE介入术 肝癌是当前我国流程临床上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并且每年这种疾病的发病率 还处于上升阶段。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也叫作TACE,在目前临床上已经得 到了广泛应用,其属于肝癌非手术治疗中的首选方式[1]。特别是在对乙肝相关肝 癌这类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做好TACE术后护理工作。 主要是因为大部分患者在手术结合后会出现疼痛,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治疗 就会对患者的术后恢复带来影响。因此,相关学者要在肝癌患者TACE术后的具 体情况出发,分析疼痛等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同时,还要进一步探查影响肝癌患 者在术后疼痛的因素,加强术后疼痛护理的力度,为后期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条件,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 1.

术后疼痛护理 1. 心理干预 肝癌患者在进行完介入术后,最好给予其一个安静和舒适的环境。由于大部分患者在手术后会出现疼痛,进而出现消极等情绪。因此,在具体的护理中,要对此类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及时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获取他们的信任和依赖。同时,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沟通,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排解患者内心的疑虑和恐惧,及时消除患者的担忧。此外,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估,通过积极沟通和交流等措施,积极鼓励患者进行一些户外活动,帮助他们树立治疗的自信心,进而让患者用更加好的心态面对治疗流程。 1. 疼痛护理干预 由于肝癌患者在进行完TACE介入手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这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带来影响。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加强疼痛健康教育力度,可以通过早日活动和咳嗽等多种方法,更好地缓解疼痛情况,加强对镇痛药的正确应用[3]。同时,还要实现对疼痛的正确评估,在此基础上合理用药,选择科学的药物镇痛方案。首先是对穿刺局部出血及血肿的护理。研究发现,TACE 后患者的出血发生率比较高,如果不对其进行严格护理,就会对护理效果带来影响。患者在进行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要进行宽胶布加压包扎,科学应用脉气囊压迫止血带,将其控在18~20kPa 的压力范围中。 这种护理方式不仅可以起到压迫止血作用,还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其次是腹胀腹痛护理。患者在进行完手术后,会造成肿瘤缺血坏死,并且还会出现局部组织炎性水肿,如果这个时候肝包膜紧张度增加就会引起疼痛。部分学者认为在TACE术后4h,给予患者镇痛药物是最好的时机,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患者在术后的不适感,还能够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进而更好地改善患者在手术后的疼痛情况,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相关学者在对TACE术手术进行分析时,发现其简便和创伤小,并且在最近

TACE对肝功能的损害及防治研究进展

TACE对肝功能的损害及防治研究进展 时间:2009年12月01日16:25 来源:首席医学网 TACE对肝功能的损害及防治研究进展 作者:黄传鼎作者单位:210002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普外研究所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肝功能 原发性肝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切除是HCC的首选治疗方法。但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不宜行手术切除,总体手术切除率仍不高;术后复发患者大多数也无法再行手术切除。此时,非手术治疗方法就成为HCC治疗的重要手段。在众多的非手术疗法中,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TACE主要用于不能切除的肝癌,可作为大多数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另外,TACE可使部分不能切除的肝癌缩小后再切除。目前,TACE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肝功能损害是TACE后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了解TACE引起肝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治疗方法,对于提高疗效,增加安全性,改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TACE后肝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 在我国80%原发性肝癌合并有肝硬化,TACE可导致或加重非肿瘤肝组织的损害。临床表现为TACE后数日内,部分病人可出现皮肤、巩膜轻度黄染伴乏力、纳差。仅少数肝功能损害较重的病人可出现黄疸、腹水、肝性脑病,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肝功能衰竭乃至死亡。郑传胜等[1]对52例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的肝功能变化进行前瞻性研究,发现介入化疗后全部患者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表现为TACE后患者肝功能检查ALT、AST 、ALP、总胆红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血清白蛋白下降较晚,7天左右出现。陈晓明等[2]通过对一组TACE 治疗后的肝癌患者进行CT扫描和肝功能检测追踪观察,分别从肝脏形态改变和肝功能变化两方面证实了TACE可导致或加重肝硬变。TACE所致肝硬变的形态改变在CT上主要表现为:1、癌灶肝叶缩小,非癌肝叶增大,严重者整个肝叶缩小;2、肝脏表面凹凸不平,呈锯齿状; 3、脾脏进行性增大; 4、脏裂增宽。TACE后癌周非癌肝组织的病理改变特点表现在肝硬化的基础上有假小叶坏死及肝细胞变性、坏死形成。TACE引起的肝功能损害多为短暂的,在Child A和B 级的肝硬化HCC患者, TACE术后肝功能损害可在4周内恢复,TACE不会导致明显的长期的肝功能恶化[3]。 2TACE后肝功能损害的发生机理 正常肝的血液供应25%~30%来自于肝动脉,70%~75%来自于门静脉,肝所需氧量40%~60%由肝动脉供给。而肝癌血供主要来源于肝动脉。因此阻断肝动脉的血流,可使肿瘤组织缺

原发性肝癌行TACE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进展

原发性肝癌行TACE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进展 通过对原发性肝癌行TACE术后常见并发症,即穿刺局部出血及血肿、发热、胃肠道反应、腹胀腹痛的原因及护理对策进行综述,为护理人员对TACE术患者术后进行有针对性的病情观察,加强并发症的放置盒护理提供指导。 标签:TACE术;并发症;临床护理;综述文献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国内,占癌症死亡位列于第2位[1]。肝癌患者大部分发现时已是中晚期,已失去手术机会。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目前姑息性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之一[2]。但TACE术常伴有一些并发症,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为了更好地观察、预防和护理这些并发症,众多医护人员做出很大努力,取得一定成效,现综述如下。 1 穿刺局部出血及血肿 据统计,TACE后严重出血发生率13/11402,经股动脉穿刺局部血肿发生率为0.25%,经腋动脉穿刺的发生率0.68%[3]。股动脉穿刺部位出血是TACE 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穿刺点一般在20min 内可以凝血,出血多发生在术后2h 内,除因操作不够轻柔外可能与压迫止血不充分或压迫不当、晚期肝癌凝血机制障碍、术后穿刺侧下肢未绝对制动而过早屈曲、活动[4]。 按护理常规要求,患者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应采用宽胶布加压包扎24h,沙袋加压6~8h[5-8]。李伟等[9]报道拔管后至少压迫15min,期间不要松手或提前查看是否出血。先升萍等[10]认为使用一次性股动(静)脉气囊压迫止血带,以18~20kPa 为最适合的压力范围,既能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又能减轻患者的不适于痛苦。江海云等[11]采取拔除鞘管后纱块按压止血,止血后局部用厚纱块压迫并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可减轻沙袋压迫给患者带来不适,又不影响患者床上轻微活动。刘艳清等[12]提示血肿较大应及时引流,否则可能形成假性动脉瘤影响下肢供血。 2 发热 TACE 是一个有创性操作[13]。术后肿瘤细胞缺血坏死,细胞崩解后释放致热源,引起全身性反应,肿瘤大范围坏死后极易发生继发感染[14]。行TACE术后监测体温尤为重要,多数术后2d体温开始上升,一般38℃左右,持续3~5d 体温可恢复正常。体温大于39℃或持续时间超过1w者,提示有并发感染的可能[15]。如术后1w后仍有较长时间发热,且体温超过39℃,须密切观察体温变化,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采取药物降温,做好记录。江海云等[11]报道予饮红萝卜、甘蔗1000~1500ml,患者觉得口感好,不易引起呕吐,有降温的作用,并且有利尿作用。罗珍利[16]提示可以实施酒精擦浴,但陈娟等[17]、周玉珍[18]认为不宜乙醇擦浴,以防皮肤出血。

[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的研究及治疗进展

原发性肝癌的研究及治疗进展 目的:中国医学会报道,全球病毒性肝炎感染人数是艾滋病的10倍,全国100万人死于肝癌,肝炎是我国甲乙类传染病中的第一位,我国有9300万乙肝的感染者,而90%的乙型肝炎,都遵循乙肝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转变,所以造成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恶性肿瘤,在我国肿瘤死亡率中占第三位。以中青年发病率最高,我国乙肝与相关疾病,成为了政府的巨大的财政负担,直接损失达9000亿元,今年来我国肝炎报告病例逐年增加,所以控制与防止肝炎的蔓延,治疗慢性乙肝显得尤为突出,研制新的抗病毒药物,有效的控制乙肝病毒的发展是治疗关键。其次还要寻找更好地手术方式来进行手术治疗。 【关键字】肝癌;研究进展;药物 引言: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 Cancer,PLC,以下简称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中90%为肝细胞肝癌(hepaeoeellular carcinoma,HCC),目前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我国是全球肝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据统计,目前我国肝癌发病人数占全球的55%,而死亡人数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对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治疗肝炎的药物的发展,抗病毒药物的研发,肝癌由不治之症,变成了部分可治。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大大提高了肝癌患者的生存率,目前手术切除是获得肝癌长期生存的最重要手段。除此之外,其它治疗手段,如手术前后的分子靶向治疗,系统性化疗等,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其作用机理和已经显示出来的治疗效果让人们对肝癌治疗的前景非常期待[1]。 1 手术治疗 1.1以肝切除术为代表的外科治疗大大提高了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存率,手术切除是获得肝癌长期生存的重要手段。肝切除是治疗小肝癌的首选方法,无论是否合并肝硬化的小肝癌均仍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手段[2]。术前评估:肝切除术术前肿瘤情况及肝储备功能的评估非常重要,我国一期手术前提条件是①患者一般情况较好,无明显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②肝功能正常,或仅有轻度损害,按肝功能分级属A级,或肝功能分级属 B级,经短期护肝治疗后有明显改善,肝功能恢复到A级③肝储备功能正常范围2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 研究表明:TACE后,80%以上的肝癌有不同程度的活细胞残留,这在本组的二步切除病人中也得到了证明。我们同时发现,TACE次数愈多,发生肺等远处转移的可能性愈大。故我们的TACE选择原则是:①能一期切除的尽早行一期切除,术前不必进行TACE;一期不能切除者可行TACE,以期获得二期切除的可能;②根治性肝癌切除术后,一般不必行TACE;但是对于具有高复发倾向的肝癌如肿瘤巨大、结节较多、肿瘤距离血管较近者仍建议术后行TACE;对于姑息性切除的患者,术后TACE可以延长生存期,建议术后行TACE治疗。③弥漫性肝癌,无法手术者,行TACE有助于延长生存期。TACE一般应用3~5次,每次间隔l一2个月,肿瘤缩小者即可认为有效。TACE中,碘油的应用尤为重要,单纯化疗而未栓塞意义不大。在Child―Pugh C级的肝硬化患者行TACE术,死亡率可以高达40%。因此Child―Pu曲C级的肝癌患者应选择其他创伤小的非手术方法。近年来出现内放疗药物,结合TACE应用,也取得

原发性肝癌综合治疗进展

综述 原发性肝癌综合治疗进展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⑴,疗效较差,5年生存率只有7% 左右。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3万人死于肝癌,其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占第2位。原发性肝癌若不治疗,平均生存期仅为1-3个月⑵。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然而,由于大多数肝癌患者就诊时已到中晚期,能手术切除者仅为10%,因此,各种非手术治疗方法如化疗、经动脉化疗栓塞、肝移植术、消融治疗、放射治疗、物理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基因治疗等成为目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手段。本文对原发性肝癌的各种治疗手段进展综述如下。 一、外科治疗 1、手术治疗 以肝癌切除术为代表的外科治疗仍是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随着解剖学的发展、影像学技术的进步、术中超声的应用、肝储备功能评估方法的改进、围手术期处理的完善以及手术技术的进步,使肝切术的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大大降低。近年来,随着肝脏外科若干概念的更新进步,不论巨大型肝癌或特殊部位,如近肝腔结合部、肝门部或尾状叶肝癌,只要肿瘤局限,余肝能代偿,全身情况允许,一般均行一次性切除。如何安全、彻底地切除肝脏病灶,同时保留充足的功能性肝组织,成为目前外科医师面临的新挑战[3, 4]。肝脏外科进展主要如下: 1)手术适应症的相对扩大。肝切除术后具备三个基本条件:①全身情况好,无严重的心肺、肾等重要脏器的病变;②肝肾功能基本正常,经保肝治疗后有明显改善;③无远处转移,瘤体未侵及第一、二、三肝门⑸。以往不可切除的肝癌,如患者一般情况较好,无明显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肝功能正常或仅有轻微损害,按肝功能分级属Child-PughA级;或肝功能分级属B级,但经短期护肝治疗后肝功能恢复到A级、肝储备功能基本在正常范围,也可作姑息性肝脏切除。研究表明,减瘤手术不仅不会加剧肝癌的扩散,而且有利于改善患者全身状况,便于下一步序贯性综合治疗⑹。 2)手术技术的改进。主要有四点: A、血流阻断技术。当肿瘤巨大、位于肝脏中央或靠近下腔静脉及肝静脉时,常规手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