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正是由于人具有自我意识,才能使人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使自己形成完整的个性。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一个人如果还不知道自己,也无法把自己与周围相区别时,他就不可能认识外界客观事物。其次,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人只有意识到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自觉自律地去行动。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就有助于他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得自我教育积极的效果。再次,自我意识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可见,自我意识影响着人的道德判断和个性的形成,尤其对个性倾向性的形成更为重要。自我意识主要包括三种心理成分:(1)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的认识与评价,自我认识是自己对自己身心特征的认识,自我评价是在这个基础上对自己作出的某种判断。正确的自我评价,对个人的心理生活及其行为表现有较大影响。如果个体对自身的估计与社会上其它人对自己客观评价距离过于悬殊,就会使个体与周围人们之间的关系失去平衡,产生矛盾,长期以来,将会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自--满或自卑,将不利于个人心理上的健康成长。自我认识在自我意识系统中具有基础地位,属于自我意识中“知”的范畴,其内容广泛,涉及到自身的方方面面。对我们进行自我认识训练,重点放在三个方面:第一,让我们学生能认识到自己的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第二,认识到自己在集体和社会中的地位及作用。第三,认识到内心的心理活动及其特征。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份和主要标志,是在认识自己的行为和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是通过社会比较而实现的。由于我们自我评价能力不高,往往不是过高就是过低,大多属于过高型。因此,要提高我们的自我评价能力,你就应学会与同伴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做出评价。你还应学会借助别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自己。由于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中的核心成份,它直接制约着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所以,对我们进行自我意识训练,核心应放在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上。(2)自我体验。自我体验是主体对自身的认识而引发的内心情感体验,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如自信、自卑、自尊、自满、内疚、羞耻等都是自我体验。自我体验往往与自我认知、自我评价有关,也和自己对社会的规范、价值标准的认识有关,良好的自我体验有助于自我监控的发展。对我们进行自我体验训练,就是让你有自尊感、自信感和自豪感,不自卑,不自傲,不自满,随着年龄增长让我们懂得做错事感到内疚,做坏事感到羞耻。(3)自我监控。自我监控是自己对自身行为与思想言语的控制,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发动作用,二是制止作用,也就是支配某一行为,抑制与该行为无关或有碍于该行为进行的行为。进行自我认知、自我体验的训练目的是进行自我监控,调节自己的行为,使行为符合群体规范,符合社会道德要求,通过自我监控调节自己的认识活动,提高学习效率。为提高我们自我监控能力,重点应放在促使一个转变上,即由外控制向内控制转变。我们自我约束能力较低,常常在外界压力和要求下被动地从事实践活动,比如只有教师要求做完作业后检查,你才会进行检查。针对这种现象,你应学会如何借助于外部压力,发展自我监控能力。

[编辑本段]自我意识的结构

自我意识的结构是从自我意识的三层次,即从知、情、意三方面分析的,是由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或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构成。因此,自我意识也叫自我调节系统。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它是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也是自我调节控制的心理基础,它又包括自我感觉、自我概念、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自我分析是在自我观察的基础上对自身状况的反思。自我评价是对自己能力、品德、行为等方面社会价值的评估,它最能代表一个人自我认识的水平。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方面的表现。自尊心、自信心是自我体验的具体内容。自尊心是指个体在社会比较过程中所获得的有关自我价值的积极的评价与体验。自信心是对自己的能力是否适合所承担的任务而产生的自我体验。自信心与自尊心都是和自我评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自我调节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自我调节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活动和态度的调控。它包括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自我检查是主体在头脑中将自己的活动结果与活动目的加以比较、对照的过程。自我监督是一个人以其良心或内在的行为准则对自己的言行实行监督的过程。自我控制是主体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主动的掌握。自我调节是自我意识中直接作用于个体行为的环节,它是一个人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自我调节的实现是自我意识的能动性质的表现。自我意识的调节作用表现为:启动或制止行为;心理活动的转移;心理过程的加速或减速;积极性的加强或减弱;动机的协调;根据所拟订的计划监督检查行动;动作的协调一致等。

[编辑本段]自我意识的形成

每个人对自己的意识不是一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首先是对外部世界、对他人的认识,然后才逐步认识自己。自我意识是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我们根据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而发展起来的,这个过程在我们一生中一直进行着。每个人都是一个心灵画家,不过,这个画家的水平是逐渐提高的,当我们对自己的认识达到以下水平时,我们对自己的画像就基本完成了:能意识到自己的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能认识并体验到内心进行的心理活动;能认识并感受到自己在社会和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每个人给自己的画像从无到有,从差到好,大体经历以下三个阶段:1.生理自我(又称物质自我)是个体对自己的躯体的认识,包括占有感、支配感爱护感。人们有时把生理自我发展阶段称为自我中心期,这种初级的形态是以自我感觉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大约在一岁末的候,牙牙学语的儿童开始用手指可以拿到纸、笔,拿到什么是什么,但他知道手指是自己的,这样就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这是自我意识的最初表现。以后儿童开始知道由于自己扔皮球,皮球就滚了,进一步把自己这个主体和自己的动作区分开来。两岁左右的儿童,开始知道自己的名字,这时儿童只是把名字理解为自己的代号,遇到叫周围同名的别的孩子时,他会感到困惑。儿童从知道自己的名字过渡到掌握代名词我、你时,这在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上,可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此时,儿童开始把自己当作一个与别人不同的人来认识。从此,儿童的独立性开始大大增长起来,儿童经常说我自己来,我要……。随着儿童把自己当作主体的人来认识、他们逐步学会了自我评价,懂得了乖或不乖、好或不好的含义。当儿童在3岁左右,会用人称代词“我“来表示自己,用别的词表示其他事物时,说明他开始意识到了自己心理活动的过程和内容,开始从把自己当作客体转化为把自己当作一个主体的人来认识。这是自我意识的萌芽阶段,也是自我意识发展中

的一次质变和飞跃,人的自我意识从此萌生。儿童掌握人称代词比掌握名词困难得多,代词具有很大的概括性,“我“一词可与每一个人相联系,运用时必须要有一个内部转奂过程。例如,母亲问孩子:“谁给你的糖?“孩子应该回答:“阿姨给我的糖。“而不能说成“阿姨给你的糖“。儿童要能完成人称代词运用中的这一内部转换,没有对自我与他人、自我与他物的一定的区别和把握,是不可能的。当然,这时的儿童还没有关于自己内心的意识,像成人一样地沉思内省还是不可能的。 2.社会自我从3岁到青春期开始,个体通过幼儿园的学前教育和学校教育,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增强了社会意识,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尽量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标准。这个阶段称为社会我阶段。 3.心理自我(又称精神自我)从14、15岁到成年,大约10年的时间,这个时候,我们的性意识觉醒,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大大提高。在生理和心理上急剧地发展变化的同时,促进了自我意识的成熟,我们开始进入心理自我的时期。在这个时候,我们在意别人对我们的评价,我们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我们不再象以前那样满足,开始对自己不满意,希望改变自己的外貌、性格等。心理自我是个人逐渐脱离对成人的依赖,并从成人的保护、管制下独立出来,表现出自我意识的主动性与独立性,强调自我的价值与理想。这是自我意识发展的最后阶段。这时我们能够透过自我意识去认识外部世界,而且这样的自我意识过程将伴随我们的一生。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发展是与他的心理自我发展的是否完善密切相关的。心理自我发展完善的个体能够以客观的社会标准来认识社会和评价事物,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形成对待现实的正确态度、理想与信念等。[编辑本段]自我意识完善的途径

1.正确的自我认知“人贵有自知之明”,全面而正确的自我认知是培养健全的自我意识的基础。自我认知是从多方位建立的,既有自己的认识与评价,也有他人的评价。我们不妨自己认真仔细地想一想,用尽量多的形容词描述自己,要忠实于自己的内心。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二步,他观自我的描述,描述父母眼中的我、同学眼中的我、老师眼中的我、恋人眼中的我、兄弟姐妹眼中的我,你再寻找这些描述中共同的品质,将其归类。你描述的维度越多,你越会找到比较正确的自我。

2.客观的自我评价一个人必须建立在正确的自我认知基础上,正确的自我悦纳、积极的自我体验、有效的自我控制。自我悦纳是自我意识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悦纳自我首先要接纳自己,喜欢自己,欣赏自己,体会自我的独特性,在此基础上体验价值感、幸福感、愉快感与满足感;其次是理智与客观地对待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冷静地看待得与失。在生活中注重自我,自我意识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自我的一种状态。积极的策略是:关注你自己的成功,并将优势积累,每个人身上都有着无数的闪光点,重点在于寻找你自己的闪光点并将其构成亮丽的人生风景线。

3.积极的自我提升提高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在一定情境下对自我完成某项工作的期望与预期。当人们期望自己成功时,他必然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并且当面临挑战性任务时,会表现出更强的坚持力,从而增加了成功的可能性,自我效能感高的人一般学业期望较高,也就是说,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呈正相关性。另一条途径是克服自我障碍,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体验对自己能力程度的焦虑带来的不安全感,这便是一种自我障碍。我们听说了太多的这样的故事:由于考试前身体不好,所以在大考中没有取得好成绩。这便是典型的自我障碍,为自己的考学不成功找到了适当的借口。一个渴望自我发展的人必须主动克服自我障碍,进行积极的自我提升与自我尝试。积极的自我在尝试中会发现自己的新的支点。

4.关注自我成长自

我的发展需要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监控。但将成长作为一条线索贯穿于人的始终时,整理自己成长的轨迹显得尤为重要。依照过去、现在、未来进行清理,深刻了解与把握自己。要记住:自我体验永远是个体的,当我们在分享他人自我成长的硕果时,也在促进我们自己的成长。

第一,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青年人已完全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要求独立的愿望日趋强烈。与少年期不同的是,这时独立性的要求是建立在与成人和睦相处基础上的。

第二,意识成分的分化。青年初期学生在心理上把自我分成了“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两个部分,他们能够按照“理想的自我”去要求调控“现实中的自我”,但有时也出现矛盾。

第三,强烈地关心着自己的个性成长。青年初期的学生十分关心自己在个性方面的优缺点,对别人或自己进行评价时,也特别重视个性方面的特点。

第四,有很强的自尊心。青年初期个体自尊心变得脆弱而敏感。他们最不能忍受被轻视、侮辱,既希望得到父母的支持,更在乎同伴的赞许和重视。他们会以各种方式表现自己,争强好胜,以求获得赞赏和满足。如果不能通过正当的途径满足这种要求,他们有可能用不符合社会角色的方式去寻求满足,如寻衅滋事、玩世不恭、打架斗殴、搞恶作剧等。自尊心长期得不到满足时会导致低自尊、抑郁情绪以及普遍的失望甚至绝望。

第五,道德意识高度发展。学龄期儿童已经初步懂得了一些道德准则与道德观念。进入青少年期以后,由于接触的范围和自我道德实践经验的不断扩大,他们所掌握的道德准则不仅数量上增加,而且越来越深刻。在道德情感中直觉式情感减少,伦理道德式情感体验开始占优势。道德理想更为现实,道德意识在道德行为中的作用日益加强。

自我意识与心理发展

自我意识与心理发展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 特性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自我意识不仅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的意识与反映,而且人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特别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约和影响,所以自我意识也反映人与周围现实之间的关系。自我意识是具有意识性、社会性、能动性、同一性等特点。 一是意识性。意识性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有着清晰、明确的理解和自觉的态度,而不是无意识或潜意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自我意识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一切主观能动的反映。 二是社会性。自我意识是个体长期社会化的产物。这不仅因为它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而且因为它的主要内容是个体社会属性的反映。对自我本质的意识,不是意识到个体的生理特性,而是意识到个体的社会特性,意识到个体的社会角色,意识到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自我意识发展到成熟的重要标志。

三是能动性。自我意识的能动性不仅表现在个体能根据社会或他人的评价、态度和自己实践所反馈的信息来形成自我意识,而且还能根据自我意识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四是同一性。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意识一般需要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直到青年中后期才能形成比较稳定、成熟的自我意识。虽然这种自我意识有可能因个体实践的成败和他人的评价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但到青年期以后,个体会对自己的基本认识和态度保持同一性。正因为自我意识的同一性,才会使个体表现出前后一致的心理面貌,从而使自己与其他人的个性区别开来。 作用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正是由于人具有自我意识,才能使人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使自己形成完整的个性。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一个人如果还不知道自己,也无法把自己与周围相区别时,他就不可能认识外界客观事物。其次,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人只有意识到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自觉自律地去行动。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就有助于他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得自我教育积极的效果。再次,自我意识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可见,自我意识影响着人的道德判断和个性的形成,尤其对个性倾向性

青少年自我概念的特点

青少年自我概念的特点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自我概念开始形成的阶段。自我概 念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它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学业成绩以及社交关系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青少年的自我概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青少年的自我概念是在相互作用中形成的。青少年时期,个体开始更多 地与同龄人接触,社交圈子扩大,对他人的意见和看法开始产生重要影响。他们会通过与他人的交往、接受别人的赞美和批评等来认识自己。这种相互作用的过程使得青少年的自我概念逐渐完善和稳定。 其次,青少年的自我概念较为自我意识和敏感。在青春期,身体和心理都发生 了很大的变化,使得青少年对自己的外貌、形象、能力和魅力等方面产生了更多的自我关注。他们常常对自己的长相、身材等方面有一定的比较和评判,对别人的评价非常在意。因此,青少年的自我概念相对较为脆弱,容易受到外界评价的影响。 第三,青少年的自我概念具有时限性和变动性。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 时期,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评价随着年龄和经历的增长而发生变化。他们可能在某一时期对自己过高估计或过低估计,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缺乏准确的认知。随着认知和社会经验的积累,青少年的自我概念逐渐趋于稳定和真实。 此外,青少年的自我概念往往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他们既希望被别人认可 和接纳,又希望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思想。这种矛盾和冲突使得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常常起伏不定,有时表现自信,有时又缺乏自信。这种内外矛盾带给青少年较大的心理压力,需要通过不断的探索和认知来解决。 最后,青少年的自我概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文 化等都会对青少年的自我概念产生重要影响。家庭对他们的教育方式、期望和支持,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氛围,社会的价值取向和风尚等,都会塑造青少年的自我认知和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正是由于人具有自我意识,才能使人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使自己形成完整的个性。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一个人如果还不知道自己,也无法把自己与周围相区别时,他就不可能认识外界客观事物。其次,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人只有意识到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自觉自律地去行动。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就有助于他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得自我教育积极的效果。再次,自我意识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可见,自我意识影响着人的道德判断和个性的形成,尤其对个性倾向性的形成更为重要。自我意识主要包括三种心理成分:(1)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的认识与评价,自我认识是自己对自己身心特征的认识,自我评价是在这个基础上对自己作出的某种判断。正确的自我评价,对个人的心理生活及其行为表现有较大影响。如果个体对自身的估计与社会上其它人对自己客观评价距离过于悬殊,就会使个体与周围人们之间的关系失去平衡,产生矛盾,长期以来,将会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自--满或自卑,将不利于个人心理上的健康成长。自我认识在自我意识系统中具有基础地位,属于自我意识中“知”的范畴,其内容广泛,涉及到自身的方方面面。对我们进行自我认识训练,重点放在三个方面:第一,让我们学生能认识到自己的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第二,认识到自己在集体和社会中的地位及作用。第三,认识到内心的心理活动及其特征。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份和主要标志,是在认识自己的行为和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是通过社会比较而实现的。由于我们自我评价能力不高,往往不是过高就是过低,大多属于过高型。因此,要提高我们的自我评价能力,你就应学会与同伴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做出评价。你还应学会借助别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自己。由于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中的核心成份,它直接制约着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所以,对我们进行自我意识训练,核心应放在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上。(2)自我体验。自我体验是主体对自身的认识而引发的内心情感体验,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如自信、自卑、自尊、自满、内疚、羞耻等都是自我体验。自我体验往往与自我认知、自我评价有关,也和自己对社会的规范、价值标准的认识有关,良好的自我体验有助于自我监控的发展。对我们进行自我体验训练,就是让你有自尊感、自信感和自豪感,不自卑,不自傲,不自满,随着年龄增长让我们懂得做错事感到内疚,做坏事感到羞耻。(3)自我监控。自我监控是自己对自身行为与思想言语的控制,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发动作用,二是制止作用,也就是支配某一行为,抑制与该行为无关或有碍于该行为进行的行为。进行自我认知、自我体验的训练目的是进行自我监控,调节自己的行为,使行为符合群体规范,符合社会道德要求,通过自我监控调节自己的认识活动,提高学习效率。为提高我们自我监控能力,重点应放在促使一个转变上,即由外控制向内控制转变。我们自我约束能力较低,常常在外界压力和要求下被动地从事实践活动,比如只有教师要求做完作业后检查,你才会进行检查。针对这种现象,你应学会如何借助于外部压力,发展自我监控能力。

自我意识也称自我

自我意识也称自我,它是指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自己认识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总之,自我意识就是自己对于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自我意识的特点:自我意识的社会性、自我意识的形象性。自我意识是对自身存在的意识,它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在意识发展的序列上,自我意识是处于高级阶段的心理活动。从人类的种系发展来看,在人类的早期,如在幼发拉底河流域出现的古巴比伦文化,虽然有许多关于天气、农业和土地丈量方面的知识,但没有形成关于人类自身的认识。只有在古希腊,人类才第一次开始对自己进行研究,因此古希腊文化的出现才是人类成熟的标志。同样,从个体发展来讲,也是先有对外部的意识,然后才有对自我的意识。刚出生的婴儿虽有对外部刺激的感知,但完全没有“我”的概念,他们玩弄自己的手指头就像玩弄玩具一样,这时他们的自我意识尚未萌芽。大约在一岁时,儿童开始能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这时就出现了自我意识的萌芽。而到两岁左右,当儿童能用“我”来称呼自己,并能区分我、你、他时,其自我意识才算是真正产生了。 自我意识一旦形成,个体就摆脱了物我不分的混沌状态,实现了自我的对象化,就能客观地审视和评价自己。更重要的是,有了自我意识以后,个体就有了主动性和选择性,有了自我调整的能力,就能够对自己目前的状态及未来的发展做出解释和判断,并主动采取措施,促进自身人格的改变和完善。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只有真正能对自己的性格、能力对自己未来的生活目标等有了清醒完整的认识后,我们才能说他的个性发展已经趋于成熟了。换句话讲,一个人自我意识发展的水平,反映出他个性成熟的程度。 意识的功能:(1)对现实的个人和文化进行构建。 一个人对现实的个人建构是以记忆为基础的意识的连续。在我们的意识里,存在着我们经历的和思考的一切,它包含我们的过去、现在和对将来的设想。每个人对现实的自我构建也就是对现实的自我的建构,这样的建构正是通过意识尤其是自我意识实现的;同时,自我建构的发展过程也是自我意识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而一个人的自我建构一旦形成及相对稳定之后,他就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看待世界、解释现实。 所谓现实的文化建构是指“由特定的一组人群的多数成员所分享的思考世界的方式”。文化建构诗意个人建构为基础的,即是由一个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个人建构的群体完成的,他们具有相似的意识形态和分享同样的经验,而文化建构一旦形成,又会对个人建构产生强烈的影响,如果说,个人建构强调的是自我意识的话,那么文化建构则突出的是社会意识。 (2)通过限制人们的注意,减少不断涌入的刺激能量。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天,都面对大量信息的输入,而我们不可能对所有的信息都做出反应。事实上,我们也没有必要对所有的信息都做出反应,因为对我们来说,许多信息都是无足轻重的。我们所要处理的是那些对我们来说是“重要”的信息,而意识的存在使我们能够从浩瀚的信息中提取出那些“关键”信息并进行加工。而且并非所有的信息都要进入到我们的长期记忆中,只有那些“需要”进入的信息才可以,要达到这样的目的,也必须依赖于意识。 (3)使我们能够进行最佳决策和做出最佳行为。 通过对以前各种经验、知识等的建构,我们可以得到一些规律,再结合当前的场景可以对当前的刺激做出合理的反应,并能对这些反应的结果进行有效地预测。在活动中,外界刺激的输入是非常多的,意识的存在就为人们遵守这些观念

心理健康复习资料(二)

《大学生心理健康》复习资料(二)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及内容 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知、体验和评价,是人的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个体关于自我全部的思想、情感和态度的总和。自我意识不是与其他心理活动并行或独立的,而是统领人的整个心理和行为,并渗透其中,对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起调控作用。 自我意识的内容: 1.生理自我 生理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的生理属性的意识,包括个体对自己的身体、外貌特征、衣着、体能、性别、风度、家庭等方面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自豪、自卑等体验和调节。例如,“我身高1.60米,体重55公斤,是个矮个子,自小体弱多病,我感到很自卑,现在,我发奋读书,希望能在学术上取得成功,做个‘高个子’。” 2.社会自我, 社会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的社会属性的意识,包括对对自己所处的时代、国家、民族、阶层的认识、对自己的社会地位、自己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角色、权利、人际距离等方面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情感体验和为了实现自己目标而进行的自我调节和控制。例如,意识到自己的家庭环境、社会关系、国籍、民族、社会角色、社会地位、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等。社会自我是随着个体社会化的发展,在学习和实践各种社会角色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3.心理自我, 心理自我就是个人对自己心理属性的意识,包括个人对自己的知识、能力、情绪、兴趣、爱好、性格、气质、态度、理想以及其行为表现等方面的认识和体验。例如,意识到自己心理状态的快乐、舒畅、忧虑和压抑等。心理自我是个体自我意识的核心,它使个体根据需要,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与行为,修正自己的经验和观念。 二、自我意识的基本结构 1.现实自我 现实自我是个体从自己的角度和标准出发,对现实的自己各种特征的认识,包括生理特点、行为特征、人格特点以及性别、种族、角色特点等等。现实自我纯属个体对自己的看法,主观性强。 2.理想自我 理想自我是指个体要实现的比较完善的一种自我境界或形象,涉及的问题是“我应该是怎样的一个人?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理想自我是个人追求的目标,它与现实自我不一定是一致的。理想自我虽非现实自我,但它对个人的认识、情绪和行为的影响很大,是个人行为的动力和参考系。 3.镜中自我 镜中自我有时也叫投射自我,指的是个体认为他人对自己各种行为的看法。例如想象自己在他人心目中形象,想象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自我感。“我觉得老师看不起我,认为我的能

自我意识的概念与内容

自我意识的概念与内容 (一) 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意识具体指的是对于自身身心活动的一种认知与觉察, 也就是自己对自 己的认知,主要包括了对自己生理状况(身高、体重等)、心理状态(能力、性 格、兴趣等)和自己社交关系(自己与他人相处的关系,在集体中的作用)等方 面的认识。自我意识的特点体现在社会性、同一性、意识性和能动性等方面。而 自我意识的结构是从自我意识的知、情、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的,是由自我认知、 自我体验以及自我调节三个子系统形成的。 而自我意识的形成原理包含了正确的 自我认知、客观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提升与关注自我成长。 在不同的发展阶 段,每个人自我意识的形成各有特点。 (二) 自我意识的内容 自我意识内容构成图 1. 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的一种认知和评价,自我认识是自己对自己 身心状况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对自己的身心进行评价,完成自我评价。正确的 自我评价,对个体的外在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具有重大影响。如果个体对自身 的评价和社会中他人对自己客观评价之间的距离过大, 就会导致个体和他人之间 的关系失 自我^足感 情绪体殓 自我价值感 勺 ------- J L / X. ___________ 4 __________ ) 1 1 吕我评价目我价值感 L. J 1 1 自我定向自我反思 * 目我滋励目我批评 自我保护自 我调节 4 1 个術衲或替代行为 1 _> 目我感受 自我意识 价值观与评价扌旨标 ____ _ ___ J < 主观体瞪与社会反馈

衡,会形成矛盾,长此以往就会产生稳定的自卑或是自满心理,不利于个体心理的健康成长。在自我意识系统中,自我认识是基础与条件,在本质上,是“知”的范畴,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涉及到自身的各个方面。对自我认识展开训练时,要重点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一是,让个体正确认识到自身的身体特点与生理特征;二是,认识到自身在集体或是社会中所起到的作用与自己的地位;三是正确认识到自己内心的心理特征。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与标志,是在正确认识自身行为与活动的前提下形成的,是通过社会比较实现的。因为,人的自我评价能力普遍不高,大部分表现为过高或是过低,大部分人的表现是过高型。所以,提升自我评价能力的基础是要学会和同伴展开比较,在比较之后做出正确的评价。另外,通过他人的评价对自己进行评价,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与手段进行自评。 在自我认识系统中,自我评价是核心内容,对于自我体验与自我调节具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在展开自我意识训练中,自我评价能力的提升是核心内容。 2. 自我体验自我体验是个体对于自身认识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内心情感体验, 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态度,具体表现在自信、自尊、自卑、羞耻等方面。自我体验通常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紧密相关,同时也与自身对社会规范、价值标准的认知有关,良好的自我体验能够帮助自我监控的实现与发展。在对自我体验训练与培养中,主要是训练与培养自卑感、自信感与自豪感,不自卑,不自傲,不自满。 3. 自我监控自我监控是个体自己对自己行为和思想语言的控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发动作用,另一方面是制止作用,也就是支配某种行为,抑制和此行为不相关或是不利于此行为进行的行为。对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进行训练与培养的主要目的是进行自我监控,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有效调节,让自己的行为更加符合群体规范,符合社会道德要求,通过自我监控调节自己的认识活动,提升学习效果与效率。自我监控能力的提升,其重点是由外控制向内控制的一个转变。个体组我约束能力较低,经常被外界各种压力与要求影响被动的从事实践活动,对于这些情况,要学会如何借助外部的压力提升自我监控能力。 自我意识的详细内容具体表现在生计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自主意识多元选择意识五个方面。 (1)生计意识。在选择职业时,首先考虑的是生计问题,先确定一份稳定的工

【自我认识】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它是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也是自我调节控制的心理基础,它又包括自我感觉、自我概念、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自我分析是在自我观察的基础上对自身状况的反思。自我评价是对自己能力、品德、行为等方面社会价值的评估,它最能代表一个人自我认识的水平。 简介 是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对个体身体,心理,社会特征等方面的认识。这种认识是个体通过观察、分析外部活动及情景、社会比较等途径获得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简而言之,自我认识就是指人对自己及其外界关系的认识,也是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 折叠编辑本段沿革 中国古代认识家历来重视封建主义的自我修养。如孔丘强调立志,要求人们"志于道","择善而固执之"。他还提倡"内自省","内自讼",要求人们自觉地改过迁善。《大学》说的"君子必慎其独",也是一种自我修养的功夫。孟轲强调德性涵养要依靠"自得",他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

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马克思主义者的德育论认为,认识同自我认识是统一的过程;自我认识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认识的结果,又是进一步认识的条件或内部动力。因此在认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受认识者自我认识的主体作用。毛泽东提倡在人民内部让人民"用民主的方法, 认识自己和改造自己",提倡"人民内部的自我认识工作",并且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就是自我认识的基本方法。"这对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来改造人们的思想言行,促进人民内部的安定团结,起了良好的作用。 折叠编辑本段任务 自我认识作为学校德育的一种方法,要求认识者按照受认识者的身心发展阶段予以适当的指导,充分发挥他们提高思想品德的自觉性、积极性,使他们能把认识者的要求,变为自己努力的目标。要帮助受认识者树立明确的是非观念,善于区别真伪、善恶和美丑,鼓励他们追求真、善、美,反对假、恶、丑。要培养受认识者自我认识、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善于肯定并坚持自己正确的思想言行,勇于否定并改正自己错误的思想言行。要指导受认识者学会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种自我认识的方法(见批评与自我批评)。自我认识不是个人孤立地闭门修养,而是强调要结合实践和学生的集体活动来进行。学校中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少年先锋队和学生会都是受认识者集体地进行自我认识的组织,认识者要充分发挥这些组织的作用,让受认识者

自我认识

(一)自我认识的含义及功能 什么是自我?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自我就是自我意识,主要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通过自己的觉察,结合自己过往的经验,对自己的一切了解,与周围其他的人和事物区别开来,就是自我意识。 简单通俗的讲,“我长得高”“我现在有点饿”“我这个人比较随和,人缘不错”“我现在在上课”“我被判刑了,觉得前途黯淡,很悲观失望”等等这些都是自我意识,也就是自我。 自我认识是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包括了对自己存在的认识,对自己身体、心理、社会特征等等方面的认识,这种认识就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及其外界关系的认识,它通过自我观察、分析外部活动及情景、社会比较等途径来实现,是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 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部分,也是自我意识里最重要的部分,它是自我调节控制的心理基础,包括了自我感觉、自我概念、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这些方面。下面给大家解释一下每个方面的含义。 自我感觉:“我觉得有点冷”,“这件衣服挺漂亮的”,这都是自我感觉,感觉不仅仅反应出自己身体的状态与感受,还反映了自己对客观事物的感知,人对包括自己与外界一切事物的所有认识都是从感觉开始的,它是最简单,最直接的认识方式,最简单的心理过程,也是

人一切知识的最终源头。 自我概念:自我概念就是对自身存在的体验,它包括了一个人通过体验、思考、反省以及他人的反馈,逐步加深对自我的了解。自我概念由态度、情感、信仰、价值观等组成、并把个体表现出来的特定习惯、能力、思想、观点等组织起来。这种通过反映评价、社会比较和自我感觉等方式所形成的自我概念,就是自我认识的基础。“我是什么样的人”,“我相信什么”这些就是自我概念的范畴。 自我观察: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想、意向方面的察觉,通俗的讲就是自己怎么看待自己,比如“我现在不舒服,可能生病了”“我很烦,想要骂人”这就是自我观察。 自我分析:顾名思义,就是对自我的理性、全面、深刻的分析,人生再不断的成长和变化中,对自我的分析也是在不断的更新,好比是“我以前脾气很坏,但现在好很多了”这就是以前的自我分析和现在自我分析的对比。 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主体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它是自我意识的产物。:“我的优点是什么”,“我在集体里能起到什么作用”这些都是个体对自己的自我评价。有了正确、客观、全面的自我评价才能有效的自我调节、自我完善。 大家通过学习自我认识的概念,可以了解到自我认识并非是想当然的那么简单,它是需要从各个方面循序渐进,实事求是的,而且是在不断变化中认清楚自己,了解自己处于什么状态,可以这样讲,一个人穷其一生也无法完全清楚的认识自己,那么,自我认识的目的究

自我意识:概念及分类

自我意识:概念及分类 在众多的心理学考点中,有关自我意识的考点虽然不多,也不算繁杂,却也是考试的高频考点。接下来,我们以考点“自我意识的分类”为主线,对有关自我意识的考情进行简单梳理,以飨考生。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考情】本考点主要考查单选(识记:定义反选、地位)、多选(识记:内涵的三个方面)。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格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从内涵的角度来看,自我意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涵: (1)个体对自身生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体重、身高、身材、容貌等体像和性别方面的认识,对身体的痛苦、饥饿、疲倦等感觉。 (2)个体对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和评价: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地位、作用,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识和评价。 (3)个体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能力、知识、情绪、气质、性格、理想、信念、兴趣、爱好等方面的认识和评价。 二、自我意识的分类 对自我意识的类型,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标准进行划分: (一)从结构(或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考情】本考点主要考查多选(识记)、单选(理解)。 1.自我认识 这是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了解与评价,如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其中,自我评价能力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认识基础。 2.自我体验 这是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 3.自我监控 这是个体对自己的意志的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和自我追求等。 (二)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考情】本考点主要考查单选(识记:两个飞跃期)、多选(识记)、判断(识记:顺序)。 1.生理自我 作为自我意识的原始形态,生理自我始于儿童1周岁,到3周岁左右基本成熟。这是自我意识的发展的第一个飞跃期。 2.社会自我 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发展到社会自我阶段,至少年期基本成熟。 3.心理自我

专业技术 继续教育 专业技术人员情绪管理与职场减压 试题及答案 单选

专业技术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情绪管理与职场减压试题及答案单选 1. 产生紧张的根本原因是人们感觉到的各种要求与自己能力之间的不平衡。 1. 一个重视身体健康、爱惜生命的人,工作的时候往往会事半功倍。 1. 若想在职场出类拔萃,你一定得有够深的压力容量。 1. 情绪不但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 1. 情商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情感。

1.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期望,也就是对自己的心理体验。 1. 适当的压力不仅不会妨碍工作,反而有积极的帮助。 1. 在新入职期间,要带着谦虚谨慎、好学向上的心态尽快熟悉本职岗位的业务知识。 1. 深呼吸可以减慢心跳速度,减少神经张力,降低血压。 2. 在工作中,我们都应宽厚平和、虚怀若谷,用宽以待人的品行来对待职场中的是是非非。 2.激励自我是指不断地给自己(B)并进行自我(A),保持高度的(C)、专注和(D)。 1.(B)具有稳定性、持久性和深刻性。大多数人不论遇到什么挫折,民族自尊心不会轻易改变。 2.建立正确的(A)方法可以驱除烦恼、摆脱压力。

1.在竞争过程中更要注重自我(A)调整。 2.从某种意义上讲,工作支配着我们的(D)。 1.(A)是社会上不同利益主体为追逐某项为数有限的目的物而进行的一切活动的总称。 2.在工作中,我们应该保持(A)的品行,对待职场中的是是非非。 1.情绪一般可以分为“正面情绪”和“(B)”两大阵营。 2.在新入职期间,要带着谦虚谨慎、好学向上的心态尽快熟悉本职岗位的业务知识。 2.(C)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1.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A),也就是对自己的心理体验。 2.在竞争过程中更要注重自我(A)调整。 1.专业技术人员压力来源于工作性质、(B)、社会因素与个人需求冲突、竞争因素、个性因素、人际关系、身体状况等。 2.(A)当人们满足了饥渴需要时会感到高兴,当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会感到恐惧,这些都是人的反应。 1.(D)上种种的不如意都会形成压力。

自我认知的四个方面及具体方法

自我认知的四个方面及具体方法 自我完善。 而对于有些人、自卑。 自我体验是主体对自身的认识而引发的内心情感体验自我认知精锐五角场定义自我认知(self-cognition)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则能够超越这种心理认知,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 第二。 因此。 刚开始是比较模糊的、自我修养:自我心理学与适应问题标志着自我心理学的成立,属于自我意识中知的范畴,比如只有教师要求做完作业后检查。 于是这个自我很可能被抛弃或者摆放到一个特定的位置或空间。 认识自我,了解自我的性质和运作方式,产生矛盾,而达到一种忘我的境地或者说无我的境地。 用例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在形成记忆之前的个体是不会有自我意识的,自我认识是个人在思想之上的对于环境的反应,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也会骄傲自大,将不利于个人心理上的健康成长。 第三、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长期以来、期望,即由外控制向内控制转变。 故自我认知从大脑的记忆力开始起直到记忆力的消失。

对于教育程度低,将会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自满或自卑。 意识对于意识活动本身的认识,做事畏缩不前……相反,它会跟着个人经历和记忆以及思想和想象力不断地发展、控制的过程,直到个体有机生命体的结束。 我们自我约束能力较低、羞耻等都是自我体验,行为和心理的认知会有一个发展过程,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不自卑。 正是由于人具有自我意识。 个体对于自我的存在。 自我认知自我认识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的认识与评价: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因为心理活动本身是无限的,使行为符合群体规范。 针对这种现象;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状态。 自我认知由于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中的核心成份。 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个体对自我的心理将会有一个总结和重新的调整,不自傲,看不到自我的优点。 1939年哈特曼发表,会区分那些危险和安全的行为,才会自觉自律地去行动。 原理个体对自我的觉察,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随着年龄增长让我们懂得做错事感到内疚,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良好的自我体验有助于自我监控的发展、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认识到内心的心理活动及其特征,取得自我教育积极的效果。

正确的认识自己和评价自我

正确的认识自己和评价自我 1. 【怎样对自我进行正确熟悉和评价 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心理学中自我意识的一个方面,是指人对本身条件、素养、才能等各方面状况的一种推断.高校重生对自我的评价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高校生活中的学习效能、职业选择和事业奋斗中的自信念.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一般可以通过两种渠道:直接的自我评价和间接的自我评价.进行直接的自我评价,首先要熟悉到本人的自然条件,包括健康状况、心理形态、情感特点、爱好倾向、学问水准、专业特长、智力状况、力量特点,还可以测定一下本人的生物节律周期、智商指数、气质类型、性格类型等作为参考.其次,是用本人在不同领域的实践中(如对各个科目的学习)取得的不同成果相比较,以发觉本人的特长,确定奋斗的目标.间接的自我评价法,是指通过与他人行为的对比及状况的对比,发觉自我熟悉的错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一些人不能对本人作出正确的自我评价的缘由之一.当事者迷,那么就不妨用与他人相比较的方法及用本人在不同领域中取得的不同成果比较的方法鉴别一下.对女高校生来说,她们在自我评价的问题上经常会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好幻想,把个人的境遇、进展、前途勾画得绚烂多彩;另一方面又经常低估本人的才智和工作力量,自我评价经常是过谦的甚至是比较自大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本人的特长和短处.有的人可能不辨音律,但却有超群的组织才能;有的人或许不解数字之谜,但却心灵手巧,长于工艺;

有的人可能不会琴棋书画,但酷爱大自然,精于园艺;有的人或许记不住很多外语单词,但有一副动人的歌喉,擅长文艺.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关心我们作出正确的奋斗方向的前提.在实践的鉴别中,在与他人的比较中,要使思维方法尽可能地全面些、辩证些、敏捷些.人的学问、才能通常是处于离散、朦胧形态的,需要人们不断地挖掘、发觉和开发.从个人爱好爱好、思维方式的特点、毅力的恒久性、已有的学问结构、献身精神与果敢魅力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查和测试,将为你作出科学的自我评价供应有益的关心.。 2. 【怎样正确地熟悉本人,怎样客观地评价本人】 正确地熟悉本人,客观地评价本人,是一件特别难的工作.假如能够达到本人熟悉本人的程度和环境评价本人的标准全都,那么你的道行已经很深了. 或许你要问为什么?由于大多人看问题是以本人为圆心向外辐射,依据光学原理距离本人越远的越渺小;同时,大多数人还是往往回避本人的缺点或不足,甚至是熟悉不到本人的不足,看不到本人的缺点,而是拿着放大镜看别人,看到往往是别人的瑕疵,这样就拿着本人的优点或特长来比较他人的缺点或不足.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听到这样声音的较多——“看我这样怎样怎样,而他在那样干就怎样怎样”,比较的都是别人的不足和缺陷. 其实,每个人都有本人的优点和特长,并且在本人的特长上表现的特别乐观,工作效用也特别高,但是你的特长能否给你所处的企业性质或者项目特征能否吻合,比如一个特别专业建筑工程师假如来到大路行业施工唯

专业技术人员情绪管理和职场减压答案解析82分

1.单选题【本题型共25道题】 1.焦虑、浮躁、悲观、失望、()、苦闷、激愤和恼怒等不良情绪,则会降低人们的智力活动水平A.轻松 B.乐观 C.愉快 D.忧郁 2.竞争压力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主观压力、二是()压力A.持久 B.控制 C.目标 D.客观 3.在工作中,我们都应()、虚怀若谷,用宽以待人的品行来对待职场中的是是非非A.宽厚平和 B.仁至义尽 C.人信愈合 D.斤斤计较 4.不要在失败中失掉自信,失掉信念,甚至失掉()和人格A.价值 B.目标 C.性格 D.个性 5.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也就是对自己的心理体验A.期望 B.期待

C.盼望 D.指望 6.控制()是最容易迅速冷静下来的方法之一A.情绪 B.行为 C.呼吸 D.工作 7.若想在职场出类拔萃,你一定得有够深的()容量A.持久 B.岗位 C.压力 D.环境 8.一个重视身体健康、爱惜生命的人,工作的时候往往会() A.复杂 B.简单 C.事半功倍 D.事倍功半 9.言谈举止要(),不要以为是"小事”而不在乎A.讲道理 B.讲礼貌 C.讲文明 D.讲道德 10.激励自我是指面对自己想实现的目标,随时进行自我()、自我说服,始终保持高度热忱、专注和自制

A.水平 B.鞭策 C.天赋 D.培训 11.人缘是命运和幸福的(),是心理健康的活水A.终点 B.重点 C.根基 D.结束 12.工作困难,指的是在达到工作目标的过程中遇到()和干扰,不能取得圆满的结果A.工作 B.障碍 C.目标 D.环境 13.心理学家使用的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有()和狭义之分A.狭隘 B.广泛 C.广义 D.广大 14.学会把握开玩笑的分寸()A.比较重要 B.无关痛痒 C.无关紧要 D.十万火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