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专项练习

八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专项练习
八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专项练习

1.如图,在△ABC中,AB=AC=10,AD=BD,△BCD的周长为17,那么BC的长是()

A.5B.7C.12D.以上都不对

2.如图,在△ABC中,AB=AC,BD⊥AC,则∠DBC等于()

A.∠ABC B.2∠A C.∠A D.∠A

3.如图,下列条件不能推出△ABC是等腰三角形的是()

A.∠B=∠C B.AD⊥BC,∠BAD=∠CAD

C.AD⊥BC,BD=CD D.AD⊥BC,∠BAD=∠ACD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坐标为(2,2),点P在x轴上运动,当以点A,P、O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时,点P的个数为()

A.2个B.3个C.4个D.5个

5.如图,在△ABC中,已知∠ACB=90°,AB=10cm,AC=8cm,动点P从点A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线段AB向点B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当△APC为等腰三角形时,点P出发的时刻t可能的值为()

A.5B.5或8C.D.4或

6.如图,在△MBC中,AB=4,AC=6,∠ABC和∠ACB的平分线交于O点,过点O作BC的平行线交AB于M点,交AC于N点,则△AMN的周长为()

A.7B.8C.9D.10

7.如图,在△ABC中,AB=AC,∠A=36°,D、E两点分别在边AC、BC上,BD平分∠ABC,DE∥AB.图中的等腰三角形共有()

A.3个B.4个C.5个D.6个

8.如图,在△ABC中,BD平分∠ABC,ED∥BC,已知AB=5,AD=2,则△AED 的周长为()

A.4B.5C.6D.7

9.如图,已知AE平分∠BAC,BE⊥AE于E,ED∥AC,∠BAE=36°,那么∠BED 的度数为()

A.108°B.120°C.126°D.144°

10.如图,在△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G,过点G作EF∥BC 交AB于E,交AC于F,过点G作GD⊥AC于D,下列四个结论:①EF=BE+CF;

②∠BGC=90°+∠A;③点G到△ABC各边的距离相等;④设GD=m,AE+AF=n,

=mn.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则S

△AEF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1.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在AC边上取两点M、N,使∠MBN=30°.若AM=m,MN=x,CN=n,则以x,m,n为边长的三角形的形状为()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D.随x,m,n的值而定

12.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其周长分为8和12两部分,则它的底边长是.

13.如图,O是△ABC的∠ABC、∠ACB的角平分线的交点,OD∥AB交BC于D,OE∥AC交BC于E,若BC=17cm,则△ODE的周长是cm.

14.如图,若B,D,F在AN上,C,E在AM上,且AB=BC=CD=ED=EF,∠A=20o,则∠FEM=.

15.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BAD=15°,∠DAE=80°,AD=AE,则∠EFC=°.

16.如图,在△ABC中,AB=BC=4,AC=3,过点A的直线DE∥BC,∠ABC与∠ACB的平分线分别交DE于E、D,则DE的长为.

17.如图,AD是△ABC的边BC上的高,由下列条件中的某一个就能推出△ABC 是等腰三角形的是.

①∠BAD=∠ACD;②∠BAD=∠CAD;③AB+BD=AC+CD;④AB﹣BD=AC﹣CD.

18.设a、b分别是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m是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当a、0b、m满足方程组时,m的值是.

19.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与AC所在的直线相交所得的锐角为46°,则底角∠B的大小为.

20.如图所示,在△ABC中,∠B=∠C,D是BC上一点,E是AC上一点,连接AD、DE,若∠ADE=∠AED,∠EDC=15°,则∠BAD=.

21.如图,在△ABC中,AB=AC,∠BAC=36°,BD是∠ABC的平分线,交AC于点D,E是AB的中点,连接ED并延长,交BC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AF,求证:(1)EF⊥AB;

(2)△ACF为等腰三角形.

22.如图,△ABC中,AB=BC=AC=12cm,现有两点M、N分别从点A、点B同时出发,沿三角形的边运动,已知点M的速度为1cm/s,点N的速度为2cm/s.当点N第一次到达B点时,M、N同时停止运动.

(1)点M、N运动几秒后,M、N两点重合?

(2)点M、N运动几秒后,可得到等边三角形△AMN?

(3)当点M、N在BC边上运动时,能否得到以MN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AMN?

如存在,请求出此时M、N运动的时间.

23.如图,在△ABC中,∠BAC=90°,AB=AC,点D在BC上,且BD=BA,点E在BC的延长线上,且CE=CA.

(1)试求∠DAE的度数.

(2)如果把原题中“AB=AC”的条件去掉,其余条件不变,那么∠DAE的度数会改变吗?为什么?

24.如图,在△ABC中,AB=AC,∠B=30°,D为BC边上一点,∠DAB=45°.(1)求∠DAC的度数;

(2)请说明:AB=CD.

25.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线,BE⊥AC于点E,∠BAD=∠CBE.求证:AB=AC.

26.现在给出两个三角形,请你把图(1)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把图(2)分割成三个等腰三角形.要求:在图(1)、(2)上分割:标出分割后的三角形的各内角的度数.

27.如图1,在△ABC中,∠BAC=75°,∠ACB=35°,∠ABC的平分线BD交边AC 于点D.

(1)求证:△BCD为等腰三角形;

(2)若∠BAC的平分线AE交边BC于点E,如图2,求证:BD+AD=AB+BE;(3)若∠BAC外角的平分线AE交CB延长线于点E,请你探究(2)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直接写出正确的结论.

28.如图,△ABC中,∠ABC=∠ACB,点D在BC所在的直线上,点E在射线AC 上,且AD=AE,连接DE.

(1)如图①,若∠B=∠C=35°,∠BAD=80°,求∠CDE的度数;

(2)如图②,若∠ABC=∠ACB=75°,∠CDE=18°,求∠BAD的度数;

(3)当点D在直线BC上(不与点B、C重合)运动时,试探究∠BAD与∠CDE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如图,在△ABC中,AB=AC=10,AD=BD,△BCD的周长为17,那么BC的长是()

A.5B.7C.12D.以上都不对

【解答】解:∵AD=BD,AC=AD+CD,

∴BD+CD=AD+CD=AC,

=BC+CD+BD=BC+AC=BC+10=17,

∴C

△BCD

∴BC=7.

故选:B.

2.如图,在△ABC中,AB=AC,BD⊥AC,则∠DBC等于()

A.∠ABC B.2∠A C.∠A D.∠A

【解答】解:∵AB=AC,

∴∠ABC=∠C=(180°﹣∠A),

∵BD⊥AC,

∴∠DBC=90°﹣∠C=90°﹣(180°﹣∠A)=∠A,

故选:C.

3.如图,下列条件不能推出△ABC是等腰三角形的是()

A.∠B=∠C B.AD⊥BC,∠BAD=∠CAD

C.AD⊥BC,BD=CD D.AD⊥BC,∠BAD=∠ACD

【解答】解:A、∵∠B=∠C,

∴AB=AC,即△ABC是等腰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AD⊥BC,

∴∠ADB=∠ADC=90°,

在△ADB和△ADC中

∴△ADB≌△ADC(ASA),

∴AB=AC,即△ABC是等腰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AD⊥BC,BD=CD,

∴AB=AC,即△ABC是等腰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AD⊥BC和∠BAD=∠ACD不能推出△ABC是等腰三角形,故本选项符合

题意;

故选:D.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坐标为(2,2),点P在x轴上运动,当以点A,P、O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时,点P的个数为()

A.2个B.3个C.4个D.5个

【解答】解:

如图,当OA=OP时,可得P1、P2满足条件;

当PA=PO时,可得P3满足条件;

当AO=AP时,可得P4满足条件,

故选:C.

5.如图,在△ABC中,已知∠ACB=90°,AB=10cm,AC=8cm,动点P从点A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线段AB向点B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当△APC为等腰三角形时,点P出发的时刻t可能的值为()

A.5B.5或8C.D.4或

【解答】解:如图,∵在△ABC中,已知∠ACB=90°,AB=10cm,AC=8cm,

∴由勾股定理,得BC==6cm.

①当AP=AC时,2t=8,则t=4;

②当AP=PC时,过点P作PD⊥AC于点D,则AD=CD,PD∥BC,

∴PD是△ABC的中位线,

∴点P是AB的中点,

∴2t=5,即t=;

③若AC=PC=8cm时,与PC<AC矛盾,不和题意.

综上所述,t的值是4或;

故选:D.

6.如图,在△MBC中,AB=4,AC=6,∠ABC和∠ACB的平分线交于O点,过点O作BC的平行线交AB于M点,交AC于N点,则△AMN的周长为()

A.7B.8C.9D.10

【解答】解:∵BO为∠ABC的平分线,CO为∠ACB的平分线,

∴∠ABO=∠CBO,∠ACO=∠BCO,

∵MN∥BC,

∴∠MOB=∠OBC,∠NOC=∠BCO,

∴∠ABO=∠MOB,∠NOC=∠ACO,

∴MB=MO,NC=NO,

∴MN=MO+NO=MB+NC,

∵AB=4,AC=6,

∴△AMN周长为AM+MN+AN=AM+MB+AN+NC=AB+AC=10,

故选:D.

7.如图,在△ABC中,AB=AC,∠A=36°,D、E两点分别在边AC、BC上,BD平

分∠ABC,DE∥AB.图中的等腰三角形共有()

A.3个B.4个C.5个D.6个

【解答】解:∵AB=AC,∠A=36°,

∴∠ABC=∠C=72°,

∵BD平分∠ABC,

∴∠ABD=∠DBC=36°,

∴∠BDC=180°﹣36°﹣72°=72°,

∵DE∥AB,

∴∠EDB=∠ABD=36°,

∴∠EDC=72°﹣36°=36°,

∴∠DEC=180°﹣72°﹣36°=72°,

∴∠A=∠ABD,∠DBE=∠BDE,∠DEC=∠C,∠BDC=∠C,∠ABC=∠C,

∴△ABC、△ABD、△DEB、△BDC、△DEC都是等腰三角形,共5个,

故选:C.

8.如图,在△ABC中,BD平分∠ABC,ED∥BC,已知AB=5,AD=2,则△AED 的周长为()

A.4B.5C.6D.7

【解答】解:∵BD平分∠ABC,

∴∠ABD=∠CBD,

∵ED∥BC,

∴∠EDB=∠CBD,

∴∠ABD=∠EDB,

∴EB=ED,

∴△AED的周长=AE+DE+AD=AE+BE+AD=AB+AD=7,

故选:D.

9.如图,已知AE平分∠BAC,BE⊥AE于E,ED∥AC,∠BAE=36°,那么∠BED 的度数为()

A.108°B.120°C.126°D.144°

【解答】解:∵AE平分∠BAC

∴∠BAE=∠CAE=36°

∵ED∥AC

∴∠CAE+∠DEA=180°

∴∠DEA=180°﹣36°=144°

∵∠AED+∠AEB+∠BED=360°

∴∠BED=360°﹣144°﹣90°=126°.

故选:C.

10.如图,在△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G,过点G作EF∥BC 交AB于E,交AC于F,过点G作GD⊥AC于D,下列四个结论:①EF=BE+CF;

②∠BGC=90°+∠A;③点G到△ABC各边的距离相等;④设GD=m,AE+AF=n,

=mn.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则S

△AEF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答】解:①∵∠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G,

∴∠EBG=∠CBG,∠BCG=∠FCG.

∵EF∥BC,

∴∠CBG=∠EGB,∠BCG=∠CGF,

∴∠EBG=∠EGB,∠FCG=∠CGF,

∴BE=EG,GF=CF,

∴EF=EG+GF=BE+CF,故本小题正确;

②∵∠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G,

∴∠GBC+∠GCB=(∠ABC+∠ACB)=(180°﹣∠A),

∴∠BGC=180°﹣(∠GBC+∠GCB)=180°﹣(180°﹣∠A)=90°+∠A,故本小题正确;

③∵∠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G,

∴点G是△ABC的内心,

∴点G到△ABC各边的距离相等,故本小题正确;

④连接AG,

∵点G是△ABC的内心,GD=m,AE+AF=n,

∴S

=AE?GD+AF?GD=(AE+AF)?GD=nm,故本小题错误.△AEF

故选:C.

11.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在AC边上取两点M、N,使∠MBN=30°.若AM=m,MN=x,CN=n,则以x,m,n为边长的三角形的形状为()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D.随x,m,n的值而定

【解答】解:将△ABM绕点B顺时针旋转60°得到△CBH.连接HN.

∵△ABC是等边三角形,

∴∠ABC=∠ACB=∠A=60°,

∵∠MON=30°,

∴∠CBH+∠∠ABM+∠CBN=30°,

∴∠NBM=∠NBH,

∵BM=BH,BN=BN,

∴△NBM≌△NBH,

∴MN=NH=x,

∵∠BCH=∠A=60°,CH=AM=n,

∴∠NCH=120°,

∴x,m,n为边长的三角形△NCH是钝角三角形,

故选:C.

二.填空题(共9小题)

12.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其周长分为8和12两部分,则它的底边长是或4.

【解答】解:设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x,底边是y.根据题意,得:或,

解得或.

所以它的底边是或4.

故答案为:或4.

13.如图,O是△ABC的∠ABC、∠ACB的角平分线的交点,OD∥AB交BC于D,OE∥AC交BC于E,若BC=17cm,则△ODE的周长是17cm.

【解答】解:∵BO平分∠ABC,

∴∠ABO=∠DBO,

又OD∥AB,

∴∠ABO=∠DOB,

∴∠DBO=∠DOB,

∴OD=BD,

同理OE=CE,

∵BC=17cm,

则△ODE的周长c=OD+DE+OE=BD+DE+EC=BC=17cm.

故答案为17.

14.如图,若B,D,F在AN上,C,E在AM上,且AB=BC=CD=ED=EF,∠A=20o,则∠FEM=100°.

【解答】解:∵∠A=20°,AB=BC,

∴∠A=∠ACB=20°,∠CBD=∠A+∠ACB=20°+20°=40°;

∵BC=CD,

∴∠CBD=∠CDB=40°,

∴∠ECD=∠A+∠CDA=30°(外角定理);

∵CD=DE,

∴∠DCE=∠DEC=60°,

∴∠EDF=∠A+∠AED=80°;

又∵DE=EF,

∴∠EDF=∠EFD=80°,

∴∠FEM=∠A+∠EFD=20°+80°=100°.

故答案为100°.

15.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BAD=15°,∠DAE=80°,AD=AE,则∠EFC=85°.

【解答】解:∵△ABC是等边三角形,∠BAD=15°,∠DAE=80°,

∴∠CAE=∠BAE﹣∠BAC=15°+80°﹣60°=35°

∵∠DAE=80°,AD=AE,

∴∠ADE=∠E=(180°﹣80°)=50°,

∵∠EFC是△AEF的外角,

∴∠EFC=∠CAE+∠E=35°+50°=85°.

故答案为85.

16.如图,在△ABC中,AB=BC=4,AC=3,过点A的直线DE∥BC,∠ABC与∠ACB的平分线分别交DE于E、D,则DE的长为7.

【解答】解:∵DE∥BC,

∴∠E=∠EBC.

∵BE平分∠ABC,

∴∠ABE=∠EBC,

∴∠E=∠ABE,

∴AB=AE.

同理可得:AD=AC,

∴DE=AD+AE=AB+AC=4+3=7,

故答案为:7

17.如图,AD是△ABC的边BC上的高,由下列条件中的某一个就能推出△ABC 是等腰三角形的是②③④.

①∠BAD=∠ACD;②∠BAD=∠CAD;③AB+BD=AC+CD;④AB﹣BD=AC﹣CD.

【解答】解:应添加的条件是②③④;

证明:②当∠BAD=∠CAD时,

∵AD是∠BAC的平分线,且AD是BC边上的高;

则△ABD≌△ACD,

∴△BAC是等腰三角形;

③延长DB至E,使BE=AB;延长DC至F,使CF=AC;连接AE、AF;

∵AB+BD=CD+AC,

∴DE=DF,又AD⊥BC;

∴△AEF是等腰三角形;

∴∠E=∠F;

∵AB=BE,

∴∠ABC=2∠E;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专项训练

§16 二次根式(专项训练) 二次根式的定义: 1.下列式子一定是二次根式的是( ) A .2--x B .x C .22+x D .22-x 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 1.下列各式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12+x B.222y x x + C. 12 D.5.0 2.下列各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B . C D 3、下列二次根式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是( ) A C 4、在 2 1、12 、x+2 、240x 、22y x +中,最简二次根式有 ( )个 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个 5、下列二次根式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44+a B .48 C .14 D . b a 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 1.若最简二次根式53-a 与3+a 是同类二次根式,则a= 。 2.下列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能与2合并的是 ( ) A. 23 B.12 C.3 2 D.32 3.最简二次根式13+a 与2是同类二次根式,则a 的取值为 二次根式取值范围 1.式子 2 1 +-x x 中x 的取值范围是。 A . x ≥1 且 X ≠-2 B.x>1且x ≠-2 C.x ≠-2 D. .x ≥1 2.要使1 21 3-+-x x 有意义,则x 应满足( ). A .2 1≤x ≤3 B .x ≤3且x ≠2 1 C .2 1<x <3 D .2 1<x ≤3 3 当 2 2-+a a 有意义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a≥2 B.a >2 C .a≠2 D.a≠-2

4.若2-x 是二次根式,则x 的取值范围是 A . x >2 B . x ≥2 C 、 x <2 D . x ≤2 5 x 的取值范围为( ) A 、x ≥2 B 、x ≠3 C 、x ≥2或x ≠3 D 、x ≥2且x ≠3 6 2()x y =+,则x -y 的值为( ) A .-1 B .1 C .2 D .3 7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x ≥﹣ 25 B.x ≤25 C. x ≥25 D. x ≤- 2 5 二次根式的性质 1.若 2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 知识点总结

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式子 a≥0叫做二次根式。 2.最简二次根式: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1)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 (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如不是最简二次根式,因被开方数中含有4是可开得尽方的因数,又如 , ,..都不是最简二次根式,而 , ,5 , 都是最简二次根式。 3.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就叫做同类二次根式。如 , , 就是同类二次根式,因为 2 , 3 ,它们与的被开方数均为2。 4.有理化因式: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则说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如与 ,a+ 与a- , - 与 + ,互为有理化因式。 二次根式的性质: 1. a≥0是一个非负数, 即≥0; 2.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再平方仍得这个数,即: 2aa≥0; 3.某数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等于某数的绝对值,即 |a| 4.非负数的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即 ? (a ≥0,b≥0)。 5.非负数的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即 (a≥0,b0)。 21.2 二次根式的乘除 1. 二次根式的乘法 两个二次根式相乘,把被开方数相乘,根指数不变,即(≥0,≥0)。

说明:(1)法则中、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要注意它们的取值范围,、都是非负数; (2)(≥0,≥0)可以推广为(≥0,≥0); (≥0,≥0,≥0,≥0)。 (3)等式(≥0,≥0)也可以倒过来使用,即(≥0,≥0)。也称“积的算术平方根”。它与二次根式的乘法结合,可以对一些二次根式进行化简。2. 二次根式的除法 两个二次根式相除,把被开方数相除,根指数不变,即(≥0,>0)。 说明:(1)法则中、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要注意它们的取值范围,≥0,在分母中,因此>0; (2)(≥0,>0)可以推广为(≥0,>0,≠0); (3)等式(≥0,>0)也可以倒过来使用,即(≥0,>0)。也称“商的算术平方根”。它与二根式的除法结合,可以对一些二次根式进行化简。? 3. 最简二次根式 (1)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方开得尽的因数或因式; (2)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 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 1. 同类二次根式? 注:判断几个二次根式是否为同类二次根式,关键是先把二次根式准确地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观察它们的被开方数是否相同。? (2)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方法与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类似,系数相加减,二次根号及被开方数不变。? 2. 二次根式的加减? (1)二次根式的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将同类二次根式分别合并。? (2)二次根式的加减法与多项式的加减法类似,首先是化简,在化简的基础上去括号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相当于同类项。? 一般地,二次根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等腰三角形.docx

等腰三角形 专题一 与等腰三角形有关的探究题 1. 设a 、b 、c 是三角形的三边长,且ca bc ab c b a ++=++222,关于此三角形的形状有以下判断:①是等腰三角形;②是等边三角形;③是锐角三角形;④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2. 如图,已知:∠MON =30°,点A 1、A 2、A 3……在射线ON 上,点B 1、B 2、B 3……在射线 OM 上,△A 1B 1A 2、△A 2B 2A 3、△A 3B 3A 4……均为等边三角形,若OA 1=1,则△A 2013B 2013A 2014 的边长为( ) A.2013 B. 2014 C.20122 D. 20132 3. 如图,在△AB 1A 中, ∠B =20°,AB =1A B ,在1A B 上取一点C,延长1AA 到2A ,使得12A A =1A C ; 在2A C 上取一点D,延长12A A 到3A ,使得23A A =2A D ;……,按此做法进行下去,求∠n A 的度数. 4. 如图,点O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内一点,∠ACB=90°,∠AOB=140°,∠AOC=α.将△AOC 绕直角顶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BDC ,连接OD . (1)试说明△CO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当α=95°时,试判断△BOD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5. 如图.在等边△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且OD∥AB,OE∥AC. (1)试判定△ODE的形状,并说明你的理由; (2)线段BD、DE、EC三者有什么关系?写出你的判断过程. 专题二等腰(边)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 6. 已知ΔABC为等边三角形,点M是射线BC上任意一点,点N是射线CA上任意一点,且BM=CN,直线BN 与AM相交于Q点.就下面给出的三种情况(如图中的①②③),先用量角器分别测量∠BQM的大小,将结果填写在下面对应的横线上,然后猜测∠BQM在点M、N的变化中的取值情况,并利用图③证明你的结论. 测量结果:图①中∠BQM=______;图②中∠BQM=______;图③中∠BQM=______. 7. 如图,在△ABC中,AB=AC=2,∠B=40°,点D在线段BC上运动(D不与B、C重合),连接AD,作∠ADE=40°,DE交线段AC于E. (1)当∠BDA=115°时,∠BAD=______°;点D从B向C运动时,∠BDA逐渐变_____ (填“大”或“小”); (2)当DC等于多少时,△ABD≌△DCE,请说明理由; (3)在点D的运动过程中,△ADE的形状也在改变,判断当∠BDA等于多少度时,△ADE是等腰三角形.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目录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1) 第一章有理数(1)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3)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4) 第四章图形的认识初步(5) 七年级数学(下)知识点(6)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6)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8) 第七章三角形(9)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2)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3)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3) 八年级数学(上)知识点(14)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14) 第十二章轴对称(15) 第十三章实数(16)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17) 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18) 八年级数学(下)知识点(19) 第十六章分式(19)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20)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21) 第十九章四边形(22)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23) 九年级数学(上)知识点(24) 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24) 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根式(25) 第二十三章旋转(26) 第二十四章圆(27)

第二十五章概率(28) 九年级数学(下)知识点(30) 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30) 第二十七章相似(32) 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33) 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34) 1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 第一章有理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②???????????????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八年级数学因式分解专项练习题.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分解因式专项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下列各多项式中 , 不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的是 ( ) - 1 B .4-0.25a 2 C .- a 2-b 2 D .- x 2+1 2.如果多项式 x 2-mx+9是一个完全平方式 , 那么 m 的值为 ( ) A .- 3 B .- 6 C .±3 D .±6 3.下列变形是分解因式的是 ( ) A .6x 2y 2=3xy ·2xy B .a 2- 4ab+4b 2=(a -2b) 2 C .(x+2)(x+1)=x 2+3x+2 D .x 2 -9-6x=(x+3)(x -3) -6x 4.下列多项式的分解因式,正确的是( ) ( A ) 12xyz 9x 2 y 2 3xyz(4 3xyz) ( B ) 3a 2 y 3ay 6 y 3y( a 2 a 2) (C ) x 2 ( 2 ) D 2 2 xy xz x x y z b b(a 5a) ( )a b 5ab 5.满足 m 2 n 2 2m 6n 10 0 的是( ) ( A )m 1,n 3 (B )m 1, n 3(C )m 1, n 3 (D )m 1, n 3 6.把多项式 m 2 (a 2) m(2 a) 分解因式等于( ) A 、 ( a 2)(m 2 m) B 、 (a 2)( m 2 m) C 、m(a-2)(m-1) D 、m(a-2)(m+1) 7.下列多项式中,含有因式 ( y 1) 的多项式是( ) A 、 y 2 2xy 3x 2 、 ( y 1) 2 ( y 1)2 B ( 1) 2 ( 2 1) D 2 C 、 y y 2( y 1) 1 、 ( y 1) 8.已知多项式 2x 2 bx c 分解因式为 2( x 3)( x 1) ,则 b, c 的值为( ) A 、 b 3,c 1 B 、 b 6, c 2 C 、 b 9. a 、b 、c 是△ ABC 的三边,且 a 2 b 2 状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 6, c4 D 、 b 4,c 6 c 2 ab ac bc ,那么△ ABC 的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10、在边长为 a 的正方形中挖掉一个边长为 b 的小正方形( a>b )。把余下的部分剪拼成一个矩形(如图) 。通过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 验证了一个等式,则这个等式是( ) A 、 a 2 b 2 (a b)(a b)

人教版初三数学复习提纲-知识点

初三数学应知应会的知识点 一元二次方程 1.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 ≠0时,ax 2 +bx+c=0叫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问题时,多数习题要先化为一般形式,目的是确定一般形式中的a 、 b 、 c ; 其中a 、 b,、c 可能是具体数,也可能是含待定字母或特定式子的代数式.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要求灵活运用, 其中直接开平方法虽然简单,但是适用范围较小;公式法虽然适用范围大,但计算较繁,易发生计算错误;因式分解法适用范围较大,且计算简便,是首选方法;配方法使用较少. 3.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当ax 2+bx+c=0 (a ≠0)时,Δ=b 2 -4ac 叫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请注意以下等价命题: Δ>0 <=>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Δ=0<=>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Δ<0 <=>无实根;Δ≥0 <=>有两个实根(等或不等). 4.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系关系:当ax 2 +bx+c=0 (a ≠0) 时,如Δ≥0,有下列公式: .a c x x a b x x )2(a 2a c 4b b x ) 1(212122 ,1= -=+-±-=, ; ※ 5.当ax 2 +bx+c=0 (a ≠0) 时,有以下等价命题: (以下等价关系要求会用公式a c x x a b x x 2121=-=+,;Δ=b 2 -4ac 分析,不要求背记) (1)两根互为相反数?a b -= 0且Δ≥0?b = 0且Δ≥0; (2)两根互为倒数?a c =1且Δ≥0?a = c 且Δ≥0; (3)只有一个零根?a c = 0且a b -≠0?c = 0且b ≠0; (4)有两个零根 ?a c = 0且a b -= 0?c = 0且b=0; (5)至少有一个零根 ?a c =0?c=0; (6)两根异号 ?a c <0 ?a 、c 异号; (7)两根异号,正根绝对值大于负根绝对值?a c <0且a b ->0?a 、c 异号且a 、b 异号; (8)两根异号,负根绝对值大于正根绝对值?a c <0且a b -<0?a 、c 异号且a 、b 同号; (9)有两个正根 ?a c >0,a b ->0且Δ≥0?a 、c 同号, a 、b 异号且Δ≥0; (10)有两个负根 ?a c >0,a b -<0且Δ≥0?a 、c 同号, a 、b 同号且Δ≥0. 6.求根法因式分解二次三项式公式:注意:当Δ< 0时,二次三项式在实数范围内不能分解. ax 2 +bx+c=a(x-x 1)(x-x 2) 或 ax 2 +bx+c=??? ? ?? ----???? ? ?-+--a 2ac 4b b x a 2ac 4b b x a 22. 7.求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 x 2 -(x 1+x 2)x + x 1x 2 = 0. 注意:所求出方程的系数应化为整数. 8.平均增长率问题--------应用题的类型题之一 (设增长率为x ): (1) 第一年为 a ,第二年为a(1+x) , 第三年为a(1+x)2 . (2)常利用以下相等关系列方程: 第三年=第三年 或 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总和. 9.分式方程的解法: . 0)1(≠),值(或原方程的每个分母验增根代入最简公分母公分母 两边同乘最简 去分母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应用(讲义及答案)

等腰三角形应用(讲义) ?课前预习 1.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角平分线上的点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如图,线段AB的端点A在直线l上(AB与l不垂直),请在直线l 上另找一点C,使△ABC是等腰三角形.这样的点能找几个?请你找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 ?知识点睛 1.垂直平分线相关定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已知:如图,P A=PB. P 求证: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证明: A B

2.角平分线相关定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一个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已知:如图,点P在∠AOB内部,PC⊥OA于点C,PD⊥OB于点D,且PC=PD.求证: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Array证明: 3.在等腰三角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合(也称“__________”),这是等腰三角形的重要性质.若在一个三角

形中,当中线,高线,角平分线“三线”中有“两线”重合时,则尝试构造___________. ? 精讲精练 1. 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AC ,O 是△ABC 内一点,且OB =OC . 求证:直线AO 垂直平分线段BC . 2. 如图,已知PA ⊥OM 于A ,PB ⊥ON 于B ,且PA =PB . ∠MON =50°,∠OPC =30°,求∠PCA 的大小. M N P C B O A C B O A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总复习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 结总复习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一、考试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数学学业考试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进行的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科的终结性考试。考试要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数学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数学学业考试命题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特点、数学背景和生活经验编制试题,面向全体学生,使具有不同认知特点、不同数学发展程度的学生都能正常表现自己的学习状况。学业考试要求公正、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通过初中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所获得的发展状况。 数学学业考试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与过程的评价,重视对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性评价,重视对学生数学认识水平的评价;学业考试试卷要有效发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求解)题、证明题、开放性问题、应用性问题、阅读分析题、探索性问题及其它各种题型的功能,试题设计必须与其评价的目标相一致,加强对学生思维水平与思维特征的考查,使试题的解答过程体现《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活动方式,如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等。 二、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考试内容 数学学业考试应以《数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四大学习领域,即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为依据,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体验和基本思想。 1.关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了解数的意义,理解数和代数运算的算理和算法,能够合理地进行基本运算与估算;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有效地使用代数运算、代数模型及相关概念解决问题。 能够借助不同的方法探索几何对象的有关性质;能够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几何对象的大小、位置与特征;能够在头脑里构建几何对象,进行几何图形的分解与组合,能够对某些图形进行简单的变换;能够借助数学证明的方法确认数学命题的正确性。 正确理解数据的含义,能够结合实际需要有效地表达数据特征,会根据数据结果做合理的预测;了解概率的涵义,能够借助概率模型或通过设计活动解释事件发生的概率。 有条件的地区还应当考查学生能否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和从事数学规律的探究活动。 2.关注“数学活动过程” 包括数学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思维水平,对活动对象、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深度;从事探究的意识、能力和信心等。也包括能否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活动获得数学猜想,并寻求证明猜想的合理性;能否使用恰当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数学的思考过程。 3.关注“数学思考”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培优专题练习.doc

等腰三角形培优专题 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性质,同时,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使它比一般三角形应用更加广泛.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为证明两个角相等和两条线段相等提供了依据.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高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对于某些含有(或隐含)等腰三角形条件的问题,可以作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或构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练习 1.如图,已知△ A.7.5°ABC中, AB B.10° =AC ,AD = C.12.5 ° AE ,∠ BAE D.18° = 30 °,则 ∠ DEC 等于(). 2.如图,AA′、 BB′分别是△ABC的外角∠C 在一直线上,则∠ACB的度数是多少?EAB 和∠CBD 的平分线,且AA′= AB = B′B,A′、 B 、 3.如图,则∠ BDC 等腰三角形 = ________ ABC . 中,AB =AC ,∠ A =20 °. D 是AB 边上的点,且AD = BC ,连 结 CD , 例 2 如图, D 是等边三角形ABC 的 AB 边延长线上一点, E 是等边三角形ABC 的 AC 边延长线上一点,且EB = ED .那么CE 与 AD 相等吗?试说明理由. E

C A B D

练习 线交1.已知如图,在△ CA 的延长线于点 ABC中,AB=CD,D是 F ,判断AD 与 AF 相等吗? AB 上一点,DE⊥BC , E 为垂足,ED? 的延长 2.如图,△ABC = 15°,则 BD 与 A . BD>BA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A 的大小关系是( B . BD

2021年春人教版河北省数学九年级中考《 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专题复习

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 1.(2018·河北中考)已知:如图,点P在线段AB外,且P A=PB.求证:点P 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在证明该结论时,需添加辅助线,则作法不正确的是() A.作∠APB的平分线PC交AB于点C B.过点P作PC⊥AB于点C且AC=BC C.取AB中点C,连接PC D.过点P作PC⊥AB,垂足为C 2.(2016·河北中考)如图,∠AOB=120°,OP平分∠AOB,且OP=2.若点M,N分别在OA,OB上,且△PMN为等边三角形,则满足上述条件的△PMN 有() A.1个B.2个 C.3个D.3个以上 3.(2020·河北中考)如图是用三块 4.正方形纸片以顶点相连的方式设计的“毕达哥拉斯”图案.现有五种正方形纸片,面积分别是1,2,3,4,5,选取其中三块(可重复选取)按如图的方式组成图案,使所围成的三角形是面积最大的直角三角形,则选取的三块纸片的面积分别是() A.1,4,5 B.2,3,5 C.3,4,5 D.2,2,4

5.在△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则∠ADB是() A.锐角B.钝角C.直角D.无法确定 6.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B=4 cm,则BC边上的高AD=cm. 7.如图,已知AB=AC,∠A=36°,AB的垂直平分线MD交AC于点D,交AB于点M,以下结论:①△BCD是等腰三角形;②BD是△ABC的角平分线; ③△BCD的周长为AC+BC;④△ADM≌△BCD.其中正确的有()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③④ 8.如图,△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交于点F,过点F作DE∥BC 交AB于点D,交AC于点E,那么下列结论:①△BDF是等腰三角形;②DE=BD+CE;③若∠A=50°,则∠BFC=105°;④BF=CF.其中正确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9.(2020·温州中考)如图,在△ABC中,∠A=40°,AB=AC,点D在AC边上,以CB,CD为边作?BCDE,则∠E的度数为() A.40°B.50°C.60°D.70°

八年级数学专项训练

八年级数学专项训练—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下列方程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 ) A. ?? ? ??=+=+61 1,12y x y x B. ?? ?=+=+8248 32y x y x C. ?? ?=+3, x)-2(y =y +2x -2y x D. ? ? ?=+=+42 3xy x x 2. 下面能满足方程3x+2=2y 的一组解是( ) A. 4 2x y =??=? B. 3 5x y =??=? C. 2 4x y =??=? D. 1 3x y =??=? 3. 方程x -y =3与下列方程构成的方程组的解为?? ?==1 , 4y x 的是( ) A. 3x -4y =16 B. 41x +2y =5 C. 21x +3y =8 D. 2(x -y)=6y 4. 用加减法解方程组???=-=-8243 52y x y x 下列解法不正确的是( ) A. ①×2-②,消去x B. ①×2-②×5,消去y C. ①×(-2)+②,消去x D. ①×2-②×(-5),消去y 5. 已知x+y=1,x-y=3,则xy 的值为( ) A. 2 B. 1 C. -1 D. -2 6. 若﹣2a m b 4与5a n +2b 2m +n 可以合并成一项,则m-n 的值是( ) A. 2 B. 0 C. -1 D. 1 7. 如果方程组54, 358x y k x y -=?? +=? 的解中的x 与y 相等,则k 的值为( ) A. 1 B. 1或-1 C. 5 D. -5 8. 全体教师在会议室开会,每排座位坐12人,则有11人无处坐;每排座位坐14人,则余1人独坐一排.则这间会议室共有座位排数是( ) A. 14 B. 13 C. 12 D. 15 ①②

人教版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87881

初三知识整理 全套教科书包含了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在体系结构的设计上力求反映这些内容之间的联系与综合,使它们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九年级上册包括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旋转、圆、概率初步五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课程标准》的四个领域。包含以下章节: 第21章二次根式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 第23章旋转第24章圆 第25 章概率初步 本册书内容分析如下: 第21章二次根式 学生已经学过整式与分式,知道用式子可以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与数量关系有关的问题还会遇到二次根式。“二次根式” 一章就来认识这种式子,探索它的性质,掌握它的运算。 在这一章,首先让学生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掌握以下重要结论: (1)是一个非负数; (2)≥0); (3) (a≥0). 注:关于二次根式的运算,由于二次根式的乘除相对于二次根式的加减来说更易于掌握,教科书先安排二次根式的乘除,再安排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一节的内容有两条发展的线索。一条是用具体计算的例子体会二次根式乘除法则的合理性,并运用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进行运算;一条是由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得到 (a≥0,b≥0), (a≥0,b>0), 并运用它们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二次根式的加减”一节先安排二次根式加减的内容,再安排二次根式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内容。在本节中,注意类比整式运算的有关内容。例如,让学生比较二次根式的加减与整式的加减,又如,通过例题说明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多项式乘法法则和乘法公式仍然适用。这些处理有助于学生掌握本节内容。 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 学生已经掌握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时还会遇到一种新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章就来认识这种方程,讨论这种方程的解法,并运用这种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章首先通过雕像设计、制作方盒、排球比赛等问题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然后让学生通过数值代入的方法找出某些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加以体会,并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 “22.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节介绍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三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在介绍配方法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形如的方程。这样的方程可以化为更为简单的形如的方程,由平方根的概念,可以得到这个方程的解。进而举例说明如何解形如的方程。然后举例说明一元二次方程可以化为形如的方程,引出配方法。最后安排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学了“公式法”以后,学生对这个内容会有进一步的理解。 (2)在介绍公式法时,首先借助配方法讨论方程的解法,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然后安排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有两个相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由此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三种情况。 (3)在介绍因式分解法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易于用因式分解法的一元二次方程,引出因式分解法。然后安排运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最后对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三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进行小结。

八年级上册数学等腰三角形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3.1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解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第三节《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是在探究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及轴对称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特殊的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主要是探究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和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中线及顶角的角平分线互相重合这两个性质,本节内容不仅为线段相等、角相等及两直线垂直的证明提供了新的依据,也是后续学习等边三角形、菱形、正方形等内容的基础。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推理论证水平,使初中的推理证明学习进入严格的论证阶段。一些重要的思想和方法,如归纳、类比、方程等也将在本节课进一步强化和渗透,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设置 根据《课程标准》,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确定本课时的学习目标为:(1)能够探究,归纳,验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学会应用性质。 (2)通过实践,观察,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3)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喜悦,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究和应用 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推理证明 二,学生学情分析 我所带的八年级学生来自农牧区,基础知识薄弱,虽然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实践操作的能力,能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但归纳概括表达能力欠缺。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参与知识的产生过程,在实践操作、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先让学生小组交流得出结论后再和全班同学分享,逐渐锻炼学生敢于表达的意识,增强其自信心,让每个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三,教学策略分析

八年级数学寒假专项训练(九)含答案

初中八年级数学寒假专项训练(九) 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选择题 1.在下列方程中,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x +y =3 (B )x =3 (C )x -y =3 (D )x =3-y 2.已知二元一次方程组???=+=+8 27 2y x y x ,则=+y x ( ) (A )2 (B )3 (C )-1 (D )5 3.下列各组数,既是方程0123=++y x 的解,又是方程75=-y x 的解是( ) (A )?? ?-=-=21y x (B )???-==21y x (C )???-==32y x (D )???-==4 3 y x 4.如果单项式2222m n n m a b +-+与57a b 是同类项,那么m n 的值是( ) (A )- 3 (B )-1 (C ) 1 3 (D )3 5.方程组 的解为???=y x 2 ,则被遮盖的两个数分别为( ) (A )1,2 (B )1,3 (C )1,4 (D )1,5 6.小刘同学用10元钱购买两种不同的贺卡共8张,单价分别是1元与2元.设1元的贺卡为x 张,2元的贺卡为y 张,那么x y , 所适合的一个方程组是( ) (A )102 8 y x x y ? +=???+=? (B )8 210210 x y x y ?+=???+=? (C )10 28x y x y +=?? +=? (D )8 210 x y x y +=?? +=? 7.如图1,直线l 1、l 2的交点坐标可以看作方程组( )的解 (A )22,22x y x y -=-??-=? (B )1,22y x y x =-+??=-? (C )21,22x y x y -=-??-=-? (D )21,22y x y x =+??=-? 8.古代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驴子和骡子一同走,它们驮着不同袋数的货物,每袋货物都是一样重的,驴子抱怨负担太重,骡子说:你抱怨干吗?如果你给我一袋,那我所负担的就是你的两倍; 如果我给你一袋,我们才恰好驮的一样多。那么驴子原来所驮货物的袋数是 ???=+=+32y x y x 图1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人教新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全面最新) 目录 一、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1、有理数 2、整式的加减 3、一元一次方程 4、图形的认识初步 二、七年级数学(下)知识点 5、相交线与平行线 6、实数 7、平面直角坐标系 8、二元一次方程组 9、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0、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三、八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11、三角形 12、全等三角形 13、轴对称 14、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 15、分式

四、八年级数学(下)知识点 16、二次根式 17、勾股定理 18、平行四边形 19、一次函数 20、数据的分析 五、九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21、一元二次方程 22、二次函数 23、旋转 24、圆 25、概率 六、九年级数学(下)知识点 26、反比例函数 27、相似 28、锐角三角函数 29、投影与视图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第一章 有理数 一. 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 ?????? ????负分数负整数 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 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 π不是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即a 和- a 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还是0; (2)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 ???<-=>=) 0()0(0) 0(a a a a a a 或???<-≥=)0a (a ) 0a (a a 或???≤->=)0()0(a a a a a ; 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零既可以和正数一组也可以和负数一组; 5.有理数比大小: 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 6.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注意:0没有倒数; 若 a ≠0,那么a 的倒数是a 1; 若ab=1? a 、b 互为倒数; 若ab=-1? a 、b 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2017

人教最新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2017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 人教新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一.有理数 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为整数且,(≠p q p p q 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 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 不是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即a 和- a 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还是0; (2) a+b=0 a 、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 ???<-=>=)0()0(0)0(a a a a a a 或???<-≥=)0()0(a a a a a 或???≤->=)0()0(a a a a a ;

3 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零既可以和正数一组也可以和负数一组; 5.有理数比大小: 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 6.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注意:0没有倒数; 若 a ≠0,那么a 的倒数是a 1 ; 若ab=1 a 、b 互为倒数; 若ab=-1 a 、b 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 (2)加法的结合律:(a+b )+c=a+(b+c ).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负因数为奇数个时乘积为负,负因数为偶数个时乘积为正. 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 ; (2)乘法的结合律:(ab )c=a (bc ); (3)乘法的分配律:a (b+c )=ab+ac .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八年级数学阅读理解题专项练习

八年级阅读理解题专项练习 1.阅读下面材料: 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ABO 和△CDO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OB =∠COD =90?.若△BOC 的面积为1, 试求以AD 、BC 、OC+OD 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的面积. 图1 图2 小明是这样思考的: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想办法移动这些分散的线段,构造一个三角形,再计算其面积即可.他利用图形变换解决了这个问题,其解题思路是延长CO 到E , 使得OE =CO , 连接BE , 可证△OBE ≌△OAD , 从而得到的△BCE 即是以AD 、 BC 、OC+OD 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如图2). 请你回答:图2中△BCE 的面积等于 . 请你尝试用平移、旋转、翻折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 如图3,已知△ABC , 分别以AB 、AC 、BC 为边向外作正方形 ABDE 、AGFC 、BCHI , 连接EG 、FH 、ID . (1)在图3中利用图形变换画出并指明以EG 、FH 、ID 的长 度为三边长的一个三角形(保留画图痕迹); (2)若△ABC 的面积为1,则以EG 、FH 、ID 的长度为 三边长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 . 图3 解:△BCE 的面积等于 2 ………1分 (1)如图(答案不唯一)…2分 以EG 、FH 、ID 的长度为三边长的 一个三角形是△EGM . …………3分 (2) 以EG 、FH 、ID 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 形的面积等于 3 . …………5分 2.定义:到凸四边形一组对边距离相等,到另一组对边距离也相等的点叫凸四边形的准内..点..如图1,PH PJ =,PI PG =,则点P 就是四边形ABCD 的准内点. B O C D A I H G F A B C D E E D C B A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