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概述

传感器概述
传感器概述

第一章传感器概述

1.1 传感器的组成与分类

1.1.1 传感器的定义

?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

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敏感元件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被测量的部分,转换元件指传感器中能将敏感元件输出转换为适于传输和测量的电信号部分。

?传感器输出信号有很多形式,如电压、电流、频率、脉冲等,输出信号的形式由传感器

的原理确定。

1.1.2 传感器的组成

?一般讲传感器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但由于传感器输出信号一般都很微弱,需要

有信号调节与转换电路将其放大或转换为容易传输、处理、记录和显示的形式。因此调节信号与转换电路及所需电源都应作为传感器组成的一部分。如图1-1所示。

传感器组成方块图

?常见的调节信号与转换电路有放大器、电桥、振荡器、电荷放大器等,他们分别与相应

的传感器相配合。

1.1.3 传感器的分类

?表1-1 按输入量分类、按工作原理分类、按物理现象分类、按能量关系分类和按输出

信号分类。

1.2 传感器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

1.2.1 传感器的作用与地位

将计算机比喻人的大脑,传感器比喻为人的感觉器官。功能正常完美的感觉器官,迅速准确地采集与转换获得的外界信息,使大脑发挥应有的作用。自动化程度越高,对传感器的依赖性就越大。

1.2.2 传感器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基础与支柱

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是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与信息处理,它们就是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传感器在信息采集系统中处于前端,它的性能将影响整个系统的工作状态和质量。

1.2.3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传感器有密切关系

传感器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如工业自动化、农业现代化、军事工程、航天技术、机器人技术、资源探测、海洋开发、环境监测、安全保卫、医疗诊断、家用电器等领域。

1.3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动向

?传感器技术共性是利用物理定律和物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将非电量转换成电量。

?传感器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一是开展基础研究,发现新现象,开发传感器的新材料和新

工艺;二是实现传感器的集成化与智能化。

?利用物理现象、化学反应和生物效应是各种传感器工作的基本原理,所以发现新现象与

新效应是发展传感器的重要工作,是研究新型传感器的重要基础,意义深远。

EXAM

填空

1.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

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2.敏感元件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被测量的部分,转换元件指传感器中能将敏感元件

输出转换为适于传输和测量的(电信号)部分。

3.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传感元件和其它辅助部件组成。

4.传感元件,它(不直接)感受被测量,而是将敏感元件的输出量转换为电量输出的元件。

5.传感器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其中敏感元件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被测量)

的部分。

6.传感器技术共性是利用(物理定律)和(物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将(非电量)

转换成(电量)。

7.传感器技术的主要发展动向是:实现传感器的集成化、多功能化和(智能化)。

8.传感器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一是开展(基础研究),发现(新现象),开发传感器的新材

料和新工艺;二是实现传感器的(集成化与智能化)。

9.转换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将敏感元件输出)转换为适用于传输和测量的电信号部分。

10.传感器是(感受)与被测对象接触的环节,它将被测量转换成与(有确定对应关系)的

(电量的器件)的机构。

11.传感器的分类有很多方法,常用有(按输入量分类)和(按工作原理分类)。

第二章传感器的一般特性

?传感器的输入-输出关系特性是传感器的基本特性。从误差角度去分析输出-输入特性是

测量技术要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输出-输入特性虽是传感器的外部特性,但与其内部参数有密切关系。

?传感器测量的物理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稳态(静态或准静态)的形式,这种信号不随

时间变化(或变化缓慢),另一种是动态(周期变化或瞬态)的形式,这种信号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

?由于输入物理量状态不同,传感器所表现出来的输出-输入特性也不同,因此存在所谓

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一个高精度传感器,必须有良好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这样才能完成信号(或能量)

无失真的转换。

2.1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传感器在稳态信号作用下,其输出-输入关系称为静态特性。

?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的重要指标是线性度、灵敏度、迟滞和重复性。

2.1.1线性度

?传感器的线性度是指传感器输出与输入之间的线性程度。

?理想的输出-输入特性是线性的。实际传感器的输出-输入特性是非线性的,如果不考虑

迟滞和蠕变效应,有式2-1表示。

Y=A0+A1X+A2X*2。。。。。。。。+ANX*N

Y为输出量,X为输入物理量

A0零位输出,A1传感器线性灵敏度

?在研究线性特性时,可不考虑零位输出。多项式2-1的输出特性曲线如图2-1(D)所

示。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D)

?公式2-1的三种特殊情况:

1.理想的线性特性,如图2-1A所示的直线。在这种情况下,有公式2-2,

Y=A1X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A)

因为直线上任何点的斜率都相等,所以传感器的灵敏度为常数

SN=Y/X=A1=常数

2.仅有偶次非线性项,如图2-1B所示。其输出-输入特性方程为公式2-3,

Y= A1X+A2X*2。。。。。。。。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B)

因为它没有对称性,所以其线性范围较窄。一般传感器设计很少采用这种特性

3.仅有奇次非线性项,如图2-1C所示。其输出-输入特性方程为公式2-4,

Y= A1X+A3X*3。。。。。。。。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C)

具有这种特性的传感器,一般在输入量X相当大的范围内具有较宽的准线性。这是比较接近于理想直线的非线性特性,它相对于坐标原点是对称的,所以它具有相当宽的近似线性范围。

?传感器的输出-输入特性的线性度除受机械输入(弹性元件)特性影响外,也受电气元

件输出特性的影响,使电气元件对称排列,以差动工作方式可以消除电气元件中的偶次分量,显著的改善线性范围。例如差动传感器的一边输出为

Y1=A1X+A2X2+。。。+ANXN

另一边反向输出为

Y2=-A1X+A2X2+。。。+ANXN

总输出为二者之差

Y=Y1-Y2=2(A1X+A3X3+。。。。。)

差动式传感器消除偶次项,使线性得到改善,同时使灵敏度提高一倍。

?在使用非线性特性的传感器时,如果非线性项的方次不高,在输入量变化范围不大的条

件下,可以用切线或割线等直线来近似地代表实际曲线的一段,图2-2所示,这种方法称为传感器非线性特性的线性化。采用的直线称为拟合直线。

?实际特性曲线与拟合直线之间的偏差称为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取其中最大值与输出满

度值之比作为评价非线性误差(线性度)的指标。见公式2-6

E1=±ΔMAX/YF。S

E1—非线性误差(线性度)ΔMAX最大非线性绝对误差

YF。S输出满量程

?传感器的输出-输入特性曲线(静态特性)是在静态标准条件进行校准的。静态标准条

件是指没有加速度、振动、冲击,环境温度为20±5度,相对湿度小于85%,气压(101±8)KPA的情况。

2.1.2灵敏度

?灵敏度指传感器在稳态下输出变化对输入变化的比值,用SN来表示。见公式2-7

SN=输出量的变化/输入量的变化=DY/DX

?对线性传感器,它的灵敏度就是它的静态特性的斜率,即SN=Y/X。非线性传感器的灵

敏度为一变量,如图2-3所示。一般希望传感器的灵敏度高,在满量程内是恒定的,即传感器的输出-输入特性为直线。

灵敏度定义

2.1.3迟滞(迟环)

?迟滞(迟环)特性表明传感器在正(输入量增大)反(输入量减小)行程期间输出-输

入特性曲线不重合的程度,如图2-4所示。就是说,对应于同一大小的输入信号,传感器正反行程的输出信号大小不相等,这就是迟滞现象。

滞环特性示意图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传感器机械部分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如轴承摩擦、间隙、紧固

件松动、材料的内摩擦、积尘等。

?迟滞大小一般由实验方法测定。用最大输出差值ΔMAX对满量程输出YF。S的百分比表

示,公式2-8,

EL=ΔMAX/YF。S*100%

2.1.4重复性

?重复性表示传感器在输入量按同一方向作全量程多次测试时所得特性曲线不一致性程

度。图2-5所示。

重复性

?多次重复测试的曲线重复性好,误差也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传感器机械部分存在

不可避免的缺陷,如轴承摩擦、间隙、紧固件松动、材料的内摩擦、积尘等。

2.2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2.2.1动态参数测试的特殊问题

?在实际测试中,大量的被测信号是动态信号,传感器对动态信号的测量任务不仅需要精

确的测量信号幅值的大小,还需要测量和记录动态信号变换过程的波形,这就要求传感器能迅速准确地测出信号幅值的大小和无失真的再现被测信号随时间变化的波形。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指传感器对激励(输入)的响应(输出)特性。一个动态特性好的传

感器,其输出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变化曲线),将能同时再现输入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变化曲线),即具有相同的时间函数。这是动态测量中对传感器提出的新要求。

?但实际上除了具有理想的比例特性的环节外,输出信号将不会与输入信号具有完全相同

的时间函数,这种输出与输入间的差异就是所谓的动态误差。图2-6所示。

热电偶测温过程曲线

?研究传感器的动态特性主要从测量误差角度分析产生动态误差的原因以及改善措施。2.2.2研究传感器动态特性的方法及其指标

?研究动态特性可以从时域和频域两个方面采用瞬态响应法和频率响应法来分析。

?在时域内研究传感器响应特性只能研究几种特定的输入时间函数如阶跃函数、脉冲函数

和斜坡函数等的响应特性。在频域内研究动态特性一般采用正弦函数得到频率响应特性。动态特性好的传感器暂态响应时间很短或者频率响应范围很宽。

?在对传感器进行动态特性分析和动态标定时,常常采用正弦变化和阶跃变化的输入信

号。

?在采用阶跃输入研究传感器时域动态特性时,为表征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常用上升时间、

响应时间、过调量等参数来综合描述。图2-7所示。

阶跃响应特性

?在采用正弦输入研究传感器频域动态特性时,常用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来描述传感器的

动态特性,其重要指标是频带宽度,简称带宽。

EXAM

填空

1.传感器的(输出-输入)关系特性是传感器的基本特性。从(误差角度)去分析输出-输

入特性是测量技术要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2.由于输入物理量状态不同,传感器所表现出来的输出-输入特性也不同,因此存在所谓

(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3.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的重要指标是(线性度)、(灵敏度)、(迟滞和重复性)。

4.传感器的线性度是指传感器输出与输入之间的(线性程度)。

5.传感器的输出-输入特性的线性度除受机械输入(弹性元件)特性影响外,也受(电气

元件输出特性)的影响,使电气元件(对称排列),以(差动)工作方式可以消除电气元件中的偶次分量,显著的改善(线性)范围。

6.静态标准条件是指没有(加速度、振动、冲击),环境温度为(20±5)度,相对湿度小

于85%,气压(101±8)KPA的情况。

7.灵敏度指传感器在稳态下(输出变化)对输入变化的比值。对线性传感器,它的灵敏度

一个常量,非线性传感器的灵敏度为一(变量)。

8.迟滞(迟环)特性表明传感器在正(输入量增大)反(输入量减小)行程期间(输出-

输入特性)曲线(不重合)的程度。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传感器(机械部分)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如(轴承摩擦)、间隙、(紧固件松动)、材料的内摩擦、积尘等。

9.重复性表示传感器在输入量按(同一方向)作全量程(多次测试)时所得特性曲线(不

一致性)程度。

10.在实际测试中,要求传感器能迅速准确地测出信号(幅值的大小)和无失真的(再现被

测信号随时间变化的波形)。

11.传感器的实际特性曲线与(拟合直线)之间的偏差称为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

12.具有仅有(奇次非线性项)线性特性的传感器,一般在输入量相当大的范围内具有较宽

的准线性,故有用。

13.仅有偶次非线性项,因其线性范围(较窄),故少用。

14.传感器线性度是指实际输出-输入特性曲线与理论直线之间的(最大偏差)与输出(满

度值之比)。

15.一个动态特性好的传感器,其输出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将能(同时再现)输入随时间变

化的规律,即具有相同的时间函数。

16.在采用正弦输入研究传感器频域动态特性时,为描述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其重要指标是

(频带宽度)。

17.在频域内研究动态特性一般采用(正弦)函数得到频率响应特性。

18.研究动态特性可以从时域和频域两个方面采用瞬态响应法和(频率响应法)来分析。

19.在采用阶跃输入研究传感器时域动态特性时,为表征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常用上升时间、

(响应时间)和(过调量)等参数来描述。

20.传感器测量动态信号时,其输出反映被测量的(大小)和被测量变化(波形)的能力称

为动态特性。

简答题

1.差动式传感器可使线性得到改善,同时又使其灵敏度提高一倍,为什么?试述其理由。

传感器的输出-输入特性的线性度除受机械输入(弹性元件)特性影响外,也受电气元

件输出特性的影响,使电气元件对称排列,以差动工作方式可以消除电气元件中的偶次分量,显著的改善线性范围。例如差动传感器的一边输出为

Y1=A1X+A2X2+。。。+ANXN

另一边反向输出为

Y2=-A1X+A2X2+。。。+ANXN

总输出为二者之差

Y=Y1-Y2=2(A1X+A3X3+。。。。。)

差动式传感器消除偶次项,使线性得到改善,同时使灵敏度提高一倍。

第三章传感器中的弹性敏感元件

3.1 引言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改变尺寸或形状的现象称为变形,当外力去掉后物体又能完全恢复其

原来的尺寸和形状,这种变形称为弹性变形。具有弹性变形特性的物体称为弹性元件。

?弹性元件在传感器技术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它先把力、力矩或压力变换成相应的应

变或位移,然后由各种形式的转换元件,将被测力、力矩或压力变换成电量。

?根据弹性元件在传感器中的应用,基本分成两大类型:弹性敏感元件和弹性支撑。前者

感受力、力矩、压力等被测参数,并通过它将被测量变换为应变、位移等,即通过它把被测参数由一种物理状态变换为另一种所需要的相应物理状态,它直接起到测量的作用,故称弹性敏感元件。后者常常作为传感器中活动部分的支撑,起支撑导向作用,因而要求内摩擦力小、弹性变形大等特点,以保证传感器的活动部分得到良好的运动精度。

3.2 弹性敏感元件的基本特性

3.2.1弹性特性

?作用在弹性敏感元件上的外力与其引起的相应变形之间的关系称为弹性敏感元件的弹

性特性,它可能是线性的,也可能是非线性的。弹性特性由刚度或灵敏度来表示。

弹性特性

?刚度是弹性敏感元件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公式3-1。K=DF/DX。如果弹性元

件的弹性特性是线性的,则其刚度是一个常数。

?灵敏度是刚度的倒数,就是单位力产生变形的大小,公式3-2。SN=DX/DF。若弹性特

性是非线性的,则灵敏度为一变数,即表示此弹性元件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其各处由于单位力产生的变形大小不同。

3.2.2弹性滞后

?弹性元件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弹性特性的加载曲线与卸载曲线不重合的现象称为弹性滞

后现象。引起滞后原因由于弹性敏感元件在工作时其材料分子间存在内摩擦。

弹性滞后现象

3.2.3弹性后效

?弹性元件所加荷载改变后,不是立即完成相应的变形,而是在一定的时间间隔中逐渐完

成变形的现象称为弹性后效现象。由于弹性后效存在,弹性敏感元件的变形不能迅速地随作用力的改变而改变,使测量造成误差。在动态测量中,这种现象影响更加严重。

弹性后效现象

3.2.4固有振动频率

?弹性敏感元件的动态特性和变换时的滞后现象,与它的固有振动频率有关,一般希望它

具有较高的固有频率。

?在实际设计弹性敏感元件时,常常遇到线性度、灵敏度和固有频率之间的相互矛盾。提

高灵敏度,会使线性变差,固有频率降低,不能满足测量动态量的要求。相反,固有频率提高了,灵敏度却降低了。

3.3 弹性敏感元件的材料

3.4 弹性敏感元件的特性参数计算(形式及应用范围)

3.4.1 弹性圆柱(实心和空心)

?柱式弹性元件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可承受很大的载荷,根据截面形状分为实心和空心。

?在力作用下,它往往以应变作为输出量。

?由公式3-9知,圆柱的应变大小决定于圆柱的灵敏结构系数、横截面积、材料性质和圆

柱所承受的力,与圆柱的长度无关。

?空心圆柱的弹性元件在某些方面优于实心元件,因为同样的截面积情况下,圆柱的直径

可以增大,因此圆柱的抗弯能力大大提高,以及由于温度变化而引起的曲率半径相对变化量大大减小。但是空心圆柱的壁太薄,受压力作用后将产生较明显的桶形变形而影响精度。

?柱式弹性元件主要用于电阻应变式拉力或压力传感器中,各种BLR型拉力传感器的弹

性敏感元件即为空心圆柱体。

3.4.2 悬臂梁

?悬臂梁是一端固定一端自由的弹性敏感元件,在较小力的测量中应用较多。根据截面形

状分为等截面梁和变截面(等强度梁)。

?等截面梁的不同部位所产生的应变是不相等的,这对电阻应变式传感器中应变片粘贴的

位置提出较高的要求。而等强度梁在自由端加上作用力时,在梁上各处产生的应变大小相等,它的灵敏度结构系数与长度方向的坐标无关,都等于6,这个应变式传感器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3.4.3 扭转棒

?在力矩测量中常常用到扭转棒。

3.4.4 圆形膜片和膜盒

?圆形膜片分为平面膜片和波纹膜片两种。在相同压力情况下,波纹膜片可产生较大挠度。

?波纹膜片是一种压有环状同心波纹的圆形薄板,一般用来测量压力(或压差),为了增加

膜片中心的位移,把两个膜片焊在一起,制成膜盒,它的位移为单个膜片的两倍。

?波纹膜片的形状有多种形式,通常采用的波纹形状有正弦形、梯形和锯齿波形。

?在一定压力作用下,正弦波纹膜片给出最大挠度,锯齿形波纹膜片给出最小挠度。

?波纹的高度对膜片特性的影响很大,加大波纹高度,一方面增大初始变形的刚度,同时

可使特性接近线性。通常波纹高度在0。7—1MM范围内变化。

?膜片的厚度对特性影响很大,随着厚度增加,膜片的刚度增加,同时也增加特性的非线

性,厚度通常在0。05-0。3MM范围内变化。

3.4.5 弹簧管

?又称波登管,它是弯曲成各种形状的空心管子,大多数是C型弹簧管。它是弹簧管压

力表中主要元件,在压力传感器中也得到应用。

?为了减小应力,制成螺旋形弹簧管,一端是固定的,另一端是自由的,在压力作用下,

自由端产生位移。

?弹簧管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卵形,它主要在流体压力测量中作为压力敏感元件,将压

力变换为弹簧管端部的位移。

3.4.6 波纹管

?是一种表面上有许多同心环状波形皱纹的薄壁圆管,在流体压力的作用下,将产生伸长

或缩短,在横向力作用下,波纹管将在平面内弯曲。利用它可把压力变换为位移。

?图3-16,在允许行程内波纹管受压缩时的基本特性的线性度较好,通常使其在压缩状

态工作。

?理论分析与试验表明波纹管的灵敏度,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与工作波纹数目成正比,与

壁厚度的三次方成反比,与内外径比的平方成正比。为了提高波纹管的强度和耐久性,特别是波纹管在大的高变作用下工作时,常将它作成多层的。

?在仪表制造业中所用的波纹管,直径为12-160MM,被测压力范围为10*0---10*7PA。

3.4.7 薄壁圆筒

?该弹性元件的壁厚一般小于圆筒直径的1/20,内腔与被测压力相通时,内壁均匀受压,

薄壁无弯曲变形,只是均匀向外扩张。

?它的灵敏度与圆筒的长度无关,决定于圆筒的半径、厚度和弹性模数,并且轴线方向应

变和圆周方向应变不相等。

EAXM

填空

1.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改变尺寸或形状的现象称为(变形),当外力去掉后物体又能完全恢

复其原来的尺寸和形状,这种变形称为(弹性变形)。具有弹性变形特性的物体称为(弹性元件)。

2.弹性元件在传感器技术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它先把(力、力矩)或(压力)变换成

相应的(应变或位移),然后由各种形式的(转换元件),将被测力、力矩或压力变换成(电量)。

3.根据弹性元件在传感器中的应用,基本分成(弹性敏感元件)和(弹性支撑)。

4.刚度是弹性敏感元件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如果弹性元件的弹性特性是线

性的,则其刚度是一个(常数)。

5.灵敏度是刚度的倒数,就是(单位力产生变形)的大小。若弹性特性是非线性的,则灵

敏度为一(变数)。

6.弹性元件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弹性特性的加载曲线与卸载曲线(不重合)的现象称

为弹性滞后现象。引起滞后原因由于弹性敏感元件在工作时(其材料分子间存在内摩擦)。

7.由于(弹性后效)存在,弹性敏感元件的变形不能迅速地随作用力的改变而改变,使测

量造成误差。在动态测量中,这种现象影响更加严重。

8.弹性敏感元件的动态特性和变换时的滞后现象,与它的固有振动频率有关,一般希望它

具有(较高的)固有频率。

9.柱式弹性元件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可承受很(大)的载荷,根据截面形状分为(实心)

和(空心)。在力作用下,它往往以(应变)作为输出量。

10.圆柱的应变大小决定于圆柱的(灵敏结构系数)、横截面积、(材料性质)和圆柱所承受

的力,与圆柱的(长度)无关。

11.柱式弹性元件主要用于(电阻应变式拉力或压力)传感器中,各种BLR型拉力传感器

的弹性敏感元件即为(空心圆柱体)。

12.等截面梁的不同部位所产生的应变是(不相等)的,这对电阻应变式传感器中应变片粘

贴的(位置)提出较高的要求。而等强度梁在自由端加上作用力时,在梁上各处产生的应变大小(相等),这给应变式传感器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13.波纹膜片的形状有多种形式,通常采用的波纹形状有(正弦形)、(梯形)和(锯齿波形)。

14.在一定压力作用下,正弦波纹膜片给出最大挠度,锯齿形波纹膜片给出最小挠度。

15.弹簧管是(弹簧管压力表)中主要元件,在(压力)传感器中也得到应用。

16.作用在(弹性敏感元件)上的(外力)与引起(相应变形)之间的关系称为弹性敏感元

件的弹性特性。通常用(刚度)和(灵敏度)表示。

17.弹性敏感元件所加载荷改变后,(不是立即)完成相应的变形,而是在一定时间间隔中

逐渐完成变形的现象称为弹性后效现象。

18.弹性敏感元件中悬臂梁在(较小力)测量中应用较多。根据截面形状分为(等截面梁)

和(变截面等强度梁)。

19.柱形弹性敏感元件主要应用于电阻应变式(拉力或压力)传感器中。

20.在(力矩)测量中常常采用圆截面扭转棒。

21.弹簧管是弯曲成各种形状的空心管子,它主要在(流体压力)测量中作为敏感元件使用。

22.在相同压力情况下,(波纹)膜片可产生较大挠度。

23.输入量为压力,当测量小量程的低压压力时,其弹性敏感元件应选用(波纹膜片)。

24.弹性敏感元件薄壁圆筒的壁厚一般小于圆筒直径的(1/20)。

25.传感器的机械弹性敏感元件中,他们输入的是(力、力矩、流体压力和温度)等各种非

电量,他们的输出是弹性元件本身的(变形),如(应变、位移和转角)

26.灵敏度是指(单位力作用下)弹性元件产生的(变形)。灵敏度大的弹性元件,表明该

元件(变形大)

27.传感器中的弹性元件,形式上分为变换(力)的弹性元件和变换(压力)的弹性元件。

名词解释

1.弹性后效:

?弹性元件所加荷载改变后,不是立即完成相应的变形,而是在一定的时间间隔中逐渐完

成变形的现象称为弹性后效现象。由于弹性后效存在,弹性敏感元件的变形不能迅速地随作用力的改变而改变,使测量造成误差。在动态测量中,这种现象影响更加严重。

2.弹性滞后现象:

?弹性元件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弹性特性的加载曲线与卸载曲线不重合的现象称为弹性滞

后现象。引起滞后原因由于弹性敏感元件在工作时其材料分子间存在内摩擦。

3.弹性特性

?作用在弹性敏感元件上的外力与其引起的相应变形之间的关系称为弹性敏感元件的弹

性特性,它可能是线性的,也可能是非线性的。弹性特性由刚度或灵敏度来表示。

简答题

1.悬臂梁根据梁的截面形状可分几种?常用是哪一种?为什么?它在什么场合下测量中

应用较多?

根据截面形状分为等截面梁和变截面(等强度梁)。

等截面梁的不同部位所产生的应变是不相等的,这对电阻应变式传感器中应变片粘贴的位置提出较高的要求。而等强度梁在自由端加上作用力时,在梁上各处产生的应变大小相等,它的灵敏度结构系数与长度方向的坐标无关,都等于6,这个应变式传感器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故常用变截面梁。

在较小力的测量中应用较多。

第四章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将电阻应变片粘贴到各种弹性敏感元件上,可构成测量位移、加速度、力、力矩、压力

等各种参数的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4.1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由弹性敏感元件与电阻应变片构成。弹性敏感元件在感受被测量时产

生变形,其表面产生应变。而粘贴在弹性敏感元件表面的电阻应变片将随着弹性敏感元件产生应变,因此电阻应变片的电阻值也产生相应的变化。这样通过测量电阻应变片的电阻值变化,就可以确定被测量的大小。

?弹性敏感元件的作用就是传感器组成中的敏感元件,电阻应变片作用就是转换元件,是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核心。

4.2 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4.2.1 金属的应变效应

?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金属的应变效应。金属丝的电阻随着它所受的机械变形

(拉伸或压缩)的大小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的现象称为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

?因为金属丝的电阻与材料的电阻率及其几何尺寸(长度和截面积)有关,金属丝在承受

机械变形的过程中,这三者都要发生变化,因而引起金属丝的电阻变化。

4.2.2 电阻应变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电阻应变片的结构如图4-1。

电阻丝应变片的基本结构

?丝绕式应变片构造:一直径为0。025MM左右的、高电阻率的合金电阻丝,绕成形如

栅栏的敏感栅。敏感栅为应变片的敏感元件,它的作用是敏感应变变化和大小。敏感栅粘结在基底上,基底除能固定敏感栅外,还有绝缘作用;敏感栅上粘贴有覆盖层。敏感栅电阻丝两端焊接引出线,用以和外接导线相连。

?金属丝的灵敏系数KS表示金属丝产生单位形变时,电阻相对变化的大小。KS越大,

单位变形引起的电阻相对变化越大,故越灵敏。公式4-7

?实验表明,应变片的灵敏系数K恒小于同一材料金属丝的灵敏系数KS,其原因是所谓

横向效应的影响。公式4-9

?应变片的灵敏系数K是通过抽样测定得到的,因为应变片粘贴到试件上后,不能取下

再用。所以只能在每批产品中提取一定比例(一般5%)的应变片,测定灵敏系数K值,然后取其平均值作为这批产品的灵敏系数,这就是产品包装盒上注明“标称灵敏系数”。

?用应变片测量应变和应力时,将应变片粘贴于被测对象上。在外力作用下,被测对象表

面产生微小机械变形,粘贴在其表面上的应变片也随其发生相同的变化,因此应变片的电阻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4.2.3 电阻应变片的横向效应

?直线金属丝受单向力拉伸时,在任一微段上所感受的应变都是相同的,而且每段都是伸

长的。因而每一段电阻都将增加,金属丝总电阻的增加为各微段电阻增加的总和。但将同样长度的金属丝弯成敏感栅作成应变片后,将其粘贴在单向拉伸试件上,这时各直线段上的金属丝只感受沿其轴向拉应变,故其各微段电阻都将增加。但在圆弧段上,沿各微段轴向的应变不同,圆弧段部分的电阻变化,将小于其同样长度沿轴向安放的金属丝的电阻变化。由此可见,将直的金属丝绕成敏感栅后,虽然长度相同,但应变状态不同,应变片敏感栅的电阻变化较直的金属丝小,因此灵敏系数有所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应变片的横向效应。

4.3 电阻应变片种类、材料和参数

4.3.1 电阻应变片种类

?丝式应变片

1.回线式应变片

回线式应变片是将电阻丝制成敏感栅粘结在各种绝缘基底上而制成的,它是一种常用的应变片。敏感栅直径0。012-0。05MM,以0。025MM左右为常用。基底很薄(0。03MM),粘贴性好,能保证有效地传递变形。引线多用0。15-0。30MM直径的镀锡铜线与敏感栅相接。

2.短接式应变片

将敏感栅平行安放,两端用直径比栅丝直径大5-10倍的镀银丝短接起来而构成的。这种应变片优点是克服了回线式应变片的横向效应。但由于焊点多,在冲击、振动试验条件下,易在焊点处出现疲劳破坏。制造工艺要求高。

?箔式应变片

这类应变片利用照相制版或光刻腐蚀的方法,将电阻箔材在绝缘基底下制成各种图形而成的应变片。箔材厚度多在0。001-0。01MM之间。它具有很多优点,在测试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在常温条件下,已逐步取代线绕式应变片。

主要优点之一是敏感栅弯头横向效应可以忽略。

?薄膜应变片

是采用真空蒸发或真空沉积等方法,将电阻材料在基底上制成一层各种形式敏感栅而成应变片。厚度在0。1UM以下。灵敏系数高,易实现工业生产,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新型应变片。

?半导体应变片

基于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随作用应力而变化的所谓压阻效应。半导体这种效应特别明显,能直接反映出很微小的应变。

常见半导体应变片系用锗和硅等半导体材料作为敏感栅,一般为单根状。根据压阻效应,半导体和金属丝一样可以把应变转换成电阻的变化。

优点是尺寸、横向效应、机械滞后都很小,灵敏系数极大,因而输出也大,可以不需放大器直接与记录仪器连接,使测量系统简化。

4.3.2 应变片的材料

?敏感栅材料

灵敏系数和电阻率要尽可能高而稳定,且灵敏系数在很大范围内为常数。电阻温度系数小。常用材料有康铜、镍铬合金等。

4.3.3 应变片的主要参数

?应变片电阻值R0

指未安装的应变片,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于室温条件测定的电阻值,也称原始阻值。

应变片电阻值趋于标准化,有60 120 350 600 1000,其中120为最常使用。

?绝缘电阻

敏感栅与基底间的电阻值,一般大于10*10

?灵敏系数

指应变片安装于试件表面,在其轴线方向的单向应力作用下,应变片的阻值相对变化与试件表面上安装应变片区域的轴向应变之比。要求它大而稳定。

?允许电流

指不因电流产生热量影响测量精度,应变片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它与应变片本身、试件、黏合剂和环境等有关。在静态测量时,允许电流为25MA,在动态测量时,75—100MA,箔式应变片允许电流较大。

?应变极限

指在一定温度时,指示应变值和真实应变的相对差值不超过一定数值时的最大真实应变数值,一般规定10%。

?机械滞后、零漂和蠕变

4.4 电阻应变片的动态响应特性

4.5 黏合剂和应变片的粘贴技术

4.6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温度误差及其补偿

4.6.1 温度误差及其产生原因

?温度变化引起应变片敏感栅电阻变化而产生附加应变

?试件材料与敏感栅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不同,使应变片产生附加应变

?由于温度变化引起附加电阻变化或造成虚假应变,给测量带来误差。这个误差除与环境

温度变化有关外,还与应变片本身的性能参数以及试件的线膨胀系数有关。

4.6.2 温度补偿方法

?基本分为桥路补偿和应变片自补偿两大类。

?桥路补偿法

应变片通常作为平衡电桥的一个臂测量应变的,如图4-9,R1为工作片,R2为补偿片。

工作片粘贴在试件上需要测量应变的地方,补偿片粘贴在一块不受力的与试件相同材料上,这块材料自由地放在试件上或附近。当温度发生变化时,工作片和补偿片的电阻都发生变化,而他们的温度变化相同,R1和R2为同类应变片,又贴在相同材料上,因此R1和R2的变化也相同△R1=△R2,R1和R2分别接入电桥的相邻两桥臂,则因温度变化引起的电阻变化△R1和△R2的作用相互抵消,这样就起到温度补偿的作用。?应变片自补偿法

粘贴在被测部位上的是一种特殊应变片,当温度变化时,产生的附加应变为零或相互抵消,这种特殊应变片称为温度自补偿应变片。利用温度自补偿应变片来实现温度补偿的方法称为应变片自补偿法。

1.选择式自补偿应变片,满足4-38

2.双金属丝敏感栅自补偿应变片,利用两种电阻丝材料的电阻温度系数不同的特性,

将两者串联绕制成敏感栅,图4-10 两段敏感栅由于温度变化而产生的电阻变化大

小相等而符号相反,就可以实现温度补偿。

3.热敏电阻补偿法,图4-11 当温度升高应变片灵敏度下降时,热敏电阻的阻值也下

降,使电桥的输入电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从而提高电桥的输出,补偿因应变片引

起的输出下降。

4.7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信号调节电路及电阻应变仪

?应变片把应变的变化转换为电阻的变化,为显示和记录应变的大小,把电阻的变化再转

换为电压或电流的变化,完成上述作用的电路称为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信号调节电路,一般采用测量电桥。

4.7.1 测量电桥的工作原理

?平衡电桥的工作原理,平衡电桥多由直流供电,四臂中任一电阻可用应变片代替,因为

应变片工作过程中阻值变化很小,可以认为电源供出的电流在工作过程中是不变的。图4-12,应变片阻值变化量采用偏转法和零读法表示。当采用零读法时,电桥的平衡条件为电流为零,即4-40满足。第一臂为应变片,应变片由应变引起电阻变化,使4-40的关系被破坏,此时调节其余臂的电阻,使重新满足4-40的关系。R3和R4为定植,可以用△R2表示△R1的大小。一般将R3和R4称为比例臂,改变他们的比值,可以改变△R1的测量范围,R2称为调节臂,用它来刻度被测应变值。它和一般电桥的不同点是在测量前和测量时需要做两次平衡。静态应变仪的电桥多采用这种原理制成。

直流电桥

?不平衡电桥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桥输出电流或电压与电桥各参数间的关系进行工作

的。此时在电桥的输出端接入检流计或放大器。在输出电流时,为了使电桥有最大的电流灵敏度,希望电桥的输出电阻应尽量和指示器内阻相等。图4-13,

交流电桥

交流电压供电的交流电桥电路,第一臂为应变片,其它三臂为固定电阻。应变片未承受应变,电桥处于平衡状态,电桥输出电压为0。当承受应变时,产生ΔR1的变化,电桥变化不平衡电压输出,如公式4-43。假设N=R1/R,并考虑电桥初始平衡条件R2/R1=R4/R3,略去分母中微小项,有公式4-44 ,电桥的电压灵敏度为公式4-45。研究发现

电桥的电压灵敏度正比于电桥供电电压,电桥电压越高,电压灵敏度越高。电桥电压提高受两方面的限制,一是应变片的允许温升,一是应变片电桥电阻的温度误差,所

以一般供桥电压为1-3伏。

电桥电压灵敏度是桥臂电阻值的函数,即和电桥各臂的初始比值有关。当电压一定,N=1时电压灵敏度最大。此时R1=R2 R3=R4这种对称情况是进行温度补偿所需的

电路,所以它在非电量电测量电路中得到广泛应用。

电桥电路的非线性误差及其补偿

实际的非线性特性曲线与理想的线性特性曲线的偏差称之为绝对非线性误差。

设理想情况下,非线性误差4-49求得。当测量精度较高或者电阻的相对变化较大,非线性不能忽略。一般消除非线性误差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采用差动电桥

根据被测零件的受力情况,两个应变片一个受拉,一个受压,应变符号相反,工作

时将两个应变片接入电桥相邻臂内,称为半桥差动电路,在传感器中经常使用这种

接法。有时工作应变片是四个,两个受拉,两个受压,接入桥路时,将两个变形符

号相同的应变片接在相对臂内,符号不同的接在相邻臂内,称为全桥差动电路。图

4-14。半桥差动电路的输出电压为4-50,比较4-47,可知半桥差动电路不仅没有非

线性误差,而且电压灵敏度比单一工作应变片工作时提高一倍,同时还能起到温度

补偿作用。同时全桥差动电路的输出电压为4-51,电桥的电压灵敏度比单一工作

应变片工作时提高四倍,全桥差动电路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差动电桥电路

2.采用高内阻的恒流源电桥

产生非线性的原因之一是在工作过程中通过桥臂的电流不恒定。所以有时用恒流电

源供电。一般半导体应变电桥都采用恒流源供电。图4-15。电桥初始处于平衡状

态R1R4=R3R2,且R1=R2=R3=R4=R,当第一臂R1变化时△R1+R1时,电桥输

出电压为4-53,与恒压源电路相比,它的非线性误差减少一倍。

恒流源电桥

4.7.2 电阻应变仪

?电阻应变仪主要由电桥、振荡器、放大器、相敏检波器、滤波器、指示或记录器、电源

等组成。

4.8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由弹性元件和应变片,以及一些附件(补偿元件、保护罩)组成的装置称为应变式传感

器。

4.8.1 电阻应变式力传感器

?载荷和力传感器是试验技术和工业测量中用得较多的一种传感器,其中采用应变片的应

变式力传感器占主导地位。测力传感器主要作为各种电子秤和材料试验的测力元件,或用于发动机的推力测试,以及水坝坝体承载状况的监视等。力传感器的弹性元件有柱式、悬臂式、环式、框式等。

4-18柱式力传感器

我国BLR-1型电阻应变式拉压力传感器、BHR型荷重传感器都采用这种结构,其量程在0。1-100吨之间。在火箭发动机试验时,台架承受的载荷多用实心结构的传感器,其额定载荷可达数千吨。

4-19梁式力传感器原理图

由梁式弹性元件制作的力传感器适用于测量500千克以下的载荷,最小的可测几十克重的力。

4.8.2 应变式压力传感器

?应变式压力传感器主要用于液体、气体动态和静态压力的测量,如内燃机管道和动力设

备管道的进气口、出气口的压力测量,以及发动机喷口的压力、枪、炮管内部压力的测量。这类传感器采用膜片式、薄板式、筒式、组合式的弹性元件。

4.8.3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

上述两类是力直接作用在弹性元件上,将力变为应变,加速度是运动参数,首先经过质量弹簧的惯性系统将加速度转换为力,在作用在弹性元件上。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温度传感器的应用及原理 温度测量应用非常广泛,不仅生产工艺需要温度控制,有些电子产品还需对它们自身的温度进行测量,如计算机要监控CPU的温度,马达控制器要知道功率驱动IC的温度等等,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温度传感器。 温度是实际应用中经常需要测试的参数,从钢铁制造到半导体生产,很多工艺都要依靠温度来实现,温度传感器是应用系统与现实世界之间的桥梁。本文对不同的温度传感器进行简要概述,并介绍与电路系统之间的接口。 热敏电阻器 用来测量温度的传感器种类很多,热敏电阻器就是其中之一。许多热敏电阻具有负温度系数(NTC),也就是说温度下降时它的电阻值会升高。在所有被动式温度传感器中,热敏电阻的灵敏度(即温度每变化一度时电阻的变化)最高,但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曲线是非线性的。表1是一个典型的NTC热敏电阻器性能参数。 这些数据是对Vishay-Dale热敏电阻进行量测得到的,但它也代表了NTC热敏电阻的总体情况。其中电阻值以一个比率形式给出(R/R25),该比率表示当前温度下的阻值与25℃时的阻值之比,通常同一系列的热敏电阻器具有类似的特性和相同电阻/温度曲线。以表1中的热敏电阻系列为例,25℃时阻值为10KΩ的电阻,在0℃时电阻为28.1KΩ,60℃时电阻为4.086KΩ;与此类似,25℃时电阻为5KΩ的热敏电阻在0℃时电阻则为 14.050KΩ。 图1是热敏电阻的温度曲线,可以看到电阻/温度曲线是非线性的。

虽然这里的热敏电阻数据以10℃为增量,但有些热敏电阻可以以5℃甚至1℃为增量。如果想要知道两点之间某一温度下的阻值,可以用这个曲线来估计,也可以直接计算出电阻值,计算公式如下: 这里T指开氏绝对温度,A、B、C、D是常数,根据热敏电阻的特性而各有不同,这些参数由热敏电阻的制造商提供。 热敏电阻一般有一个误差范围,用来规定样品之间的一致性。根据使用的材料不同,误差值通常在1%至10%之间。有些热敏电阻设计成应用时可以互换,用于不能进行现场调节的场合,例如一台仪器,用户或现场工程师只能更换热敏电阻而无法进行校准,这种热敏电阻比普通的精度要高很多,也要贵得多。 图2是利用热敏电阻测量温度的典型电路。电阻R1将热敏电阻的电压拉升到参考电压,一般它与ADC的参考电压一致,因此如果ADC的参考电压是5V,Vref 也将是5V。热敏电阻和电阻串联产生分压,其阻值变化使得节点处的电压也产生变化,该电路的精度取决于热敏电阻和电阻的误差以及参考电压的精度。

传感器概述

第一章概述 1.1绪论 1.1.1传感器定义与组成 1.1.1.1定义: Transducer/Sensor;发送器;传送器;变送器等 国家标准(GB7665-87):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测量装置;#输入量是某一被测量(物理、化学、生物等);#输出量是某种物理量(气、光、电等),主要是电物理量;#输出输入有对应关系,并应有一定的精度 1.1.1.2组成: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基本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1.1.2传感器的作用 电五官 基础科学、军事、宇航、工业、农业、环保、民用电器、资源开发、海洋探测、医学诊断、生物工程。 例:宇宙观察、基本粒子、导弹制导寻的、自动生产线、机器人、汽车、复印机、空调、洗衣机。 1.1.3传感器的分类与一般要求: 1.1.3.1传感器的分类 1.1.3.1.1按工作机理:物理型;化学型;生物型等

1.1.3.1.1.1物理型 按构成原理:结构型;物性型 结构型:是以结构(如形状、尺寸等)为基础,利用物理学中场的定律构成的,动力场的运动定律、电磁场的电磁定律等。必须依靠精密设计的结构予以保证。如:磁隙型电感传感器、电动式传感器等。 物性型:是利用物质定律构成的,利用某些功能材料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特性及效应把被测量直接转换为电量。虎克定律、欧姆定律等。主要依靠材料本身的效应来感应信息。如:光电管(外光电效应)、压电晶体(正压电效应)、光敏电阻、所有半导体传感器、以及所有利用各种环境变化而引起的金属、半导体、陶瓷、合金的性能变化的传感器。 按能量转换情况:能量控制型、能量转换型 能量控制型:在信息变化过程中,其能量需要外电源供给。如:电阻、电感、电容、基于应变电阻效应、磁阻效应、热阻效应、光电效应、霍尔效应等 能量转换型:主要由能量变换元件构成,它不需要外电源。如:压电效应、热电效应、光电动势效应等。 按物理原理:电参量式(包括电阻式、电感式、电容式等三个基本形式)、磁电式(包括磁电感应式、霍尔式、磁栅式等)、压电式、光电式(包括一般光电式、光栅式、激光式、光电码盘式、光导纤维式、红外式、摄像式等)、气电式、热电式、波式(包括超声波

现代传感器应用技术

现代传感器应用技术

( 选修课结课作业 ---------现代传感器应用技术 学 号: 200820410034 学生姓名: 郭凯 学 院:材料科学与工程 系 别:材料物理 专 业:材料物理 班 级:材料物理08

2010 年 11 月 应变式加速度计 电阻式传感器是把位移、力、压力、加速度、扭矩等非电物理量转换为电阻值变化的传感器。它主要包括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电位器式传感器和锰铜压阻传感器等。电阻式传感器与相应的测量电路组成的测力、测压、称重、测位移、加速度、扭矩等测量仪表是冶金、电力、交通、石化、商业、生物医学和国防等部门进行自动称重、过程检测和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 电阻式传感器的结构:由电阻元件及电刷(活动触点)两个基本部分组成。电刷相对于电阻元件的运动可以是直线运动、转动和螺旋运动,因而可以将直线位移或角位移转换为与其成一定函数关系的电阻或电压输出。电阻应变式传感器中的电阻应变片具有金属的应变效应,即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机械形变,从而使电阻值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电阻应变片主要有金属和半导体两类,金属应变片有金属丝式、箔式、薄膜式之分。 常用的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有应变式测力传感器、应变式压力传感器、应变式扭矩传感器、应变式位移传感器、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和测温应变计等。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优点是精度高,测量范围广,寿命长,结构简单,频响特性好,能在恶劣条件下工作,易于实现小型化、整体化和品种多样化等。它的缺点是对于大应变有较大的非线性、输出信号较弱,但可采取一定的补偿措施。因此它广泛应用于自动测试和控制技术中。

应变式加速度计是电阻式传感器的一种。 应变式加速度计根据电阻应变效应和振动系统惯性力的原理实现信号的转换,对于电阻应变效应,这里不再详述。惯性式测振传感器的原理:测量结构物某一点的振动,往往很难找到一个相对不动的基准点来安装仪器,因此就考虑设计这样一种仪器,其内部设置一个“质量弹性系统”。测振时,把它固定在被测物上,使仪器的外壳与结构物仪器振动,直接测量的是质量块相对于外壳的振动。应变式加速度计是将电阻应变效应与系统惯性力原理良好的组合,在实际的测试工作中具有很好的应用性。具有结构简单、低频特性好等优点,但灵敏度相对较低,适用量程为1g~2g,频率范围为0~100Hz。与动态应变仪配套使用。 电阻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如下图 1-质量块;2-应变粱;3-硅油阻尼液;4-应变片;5-温度补偿电阻;6-绝缘套管;7-接线柱;8-电缆;9-压线板;10-壳体;11-保护块 其原理: 由欧姆定律知,对于长为、截面积为、电阻率为的导体,其电阻 若、和均发生变化,则其电阻也变化,对上式全微分,有

传感器技术知识点

1-1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指标。说明含义。 1、线性度——表征传感器输出-输入校准曲线与所选定的拟合直线之间的吻合(或偏离)程度的指标。 2、回差(滞后)—反应传感器在正(输入量增大)反(输入量减小)行程过程中输出-输入曲线的不重合程度。 3、重复性——衡量传感器在同一工作条件下,输入量按同一方向作全量程连续多次变动时,所得特性曲线间一致 程度。各条特性曲线越靠近,重复性越好。 4、灵敏度——传感器输出量增量与被测输入量增量之比。 5、分辨力——传感器在规定测量范围内所能检测出的被测输入量的最小变化量。 6、阀值——使传感器输出端产生可测变化量的最小被测输入量值,即零位附近的分辨力。 7、稳定性——即传感器在相当长时间内仍保持其性能的能力。 8、漂移——在一定时间间隔内,传感器输出量存在着与被测输入量无关的、不需要的变化。 9、静态误差(精度)——传感器在满量程内任一点输出值相对理论值的可能偏离(逼近)程度。 1-2计算传感器线性度的方法,差别。 1、理论直线法:以传感器的理论特性线作为拟合直线,与实际测试值无关。 2、端点直线法:以传感器校准曲线两端点间的连线作为拟合直线。 3、“最佳直线”法:以“最佳直线”作为拟合直线,该直线能保证传感器正反行程校准曲线对它的正负偏差相等 并且最小。这种方法的拟合精度最高。 4、最小二乘法:按最小二乘原理求取拟合直线,该直线能保证传感器校准数据的残差平方和最小。 1-3什么是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为什么要分静和动? (1)静态特性:表示传感器在被测输入量各个值处于稳定状态时的输出-输入关系。 动态特性:反映传感器对于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响应特性。 (2)由于传感器可能用来检测静态量(即输入量是不随时间变化的常量)、准静态量或动态量(即输入量是随时间变化的变量),于是对应于输入信号的性质,所以传感器的特性分为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1—4 传感器有哪些组成部分?在检测过程中各起什么作用? 答:传感器通常由敏感元件、传感元件及测量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各部分在检测过程中所起作用是:敏感元件是在传感器中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一定联系的另一物理量的元件,如电阻式传感器中的弹性敏感元件可将力转换为位移。传感元件是能将敏感元件的输出量转换为适于传输和测量的电参量的元件,如应变片可将应变转换为电阻量。测量转换电路可将传感元件输出的电参量转换成易于处理的电量信号。 1-5传感器有哪些分类方法?各有哪些传感器? 答:按工作原理分有参量传感器、发电传感器、数字传感器和特殊传感器;按被测量性质分有机械量传感器、热工量传感器、成分量传感器、状态量传感器、探伤传感器等;按输出量形类分有模拟式、数字式和开关式;按传感器的结构分有直接式传感器、差分式传感器和补偿式传感器。 1-6 测量误差是如何分类的? 答:按表示方法分有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按误差出现的规律分有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按误差来源分有工具误差和方法误差按被测量随时间变化的速度分有静态误差和动态误差按使用条件分有基本误差和附加误差按误差与被测量的关系分有定值误差和积累误差。 1-7 弹性敏感元件在传感器中起什么作用? 答:弹性敏感元件在传感器技术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检测系统的基本元件,它能直接感受被测物理量(如力、位移、速度、压力等)的变化,进而将其转化为本身的应变或位移,然后再由各种不同形式的传感元件将这些量变换成电量。 1-8. 弹性敏感元件有哪几种基本形式?各有什么用途和特点? 答:弹性敏感元件形式上基本分成两大类,即将力变换成应变或位移的变换力的弹性敏感元件和将压力变换成应变或位移的变换压力的弹性敏感元件。 变换力的弹性敏感元件通常有等截面轴、环状弹性敏感元件、悬臂梁和扭转轴等。实心等截面轴在力的作用下其位移很小,因此常用它的应变作为输出量。它的主要优点是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测量范围宽、可承受极大的载荷、缺点是灵敏度低。空心圆柱体的灵敏度相对实心轴要高许多,在同样的截面积下,轴的直径可加大数倍,这样可提高轴的抗弯能力,但其过载能力相对弱,载荷较大时会产生较明显的桶形形变,使输出应变复杂而影响精度。环状敏感元件一般为等截面圆环结构,圆环受力后容易变形,所以它的灵敏度较高,多用于测量较小的力,缺点是圆环加工困难,环的各个部位的应变及应力都不相等。悬臂梁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易于加工,输出位移(或应变)大,灵敏度高,所以常用于较小力的测量。扭转轴式弹性敏感元件用于测量力矩和转矩。 变换压力的弹性敏感元件通常有弹簧管、波纹管、等截面薄板、波纹膜片和膜盒、薄壁圆筒和薄壁半球等。弹簧管可以把压力变换成位移,且弹簧管的自由端的位移量、中心角的变化量与压力p成正比,其刚度较大,灵敏度较小,但过载能力强,常用于测量较大压力。波纹管的线性特性易被破坏,因此它主要用于测量较小压力或压差测量中。 Z-1 分析改善传感器性能的技术途径和措施。

DICEC现代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群体课程创新实验平台

DICE-CX2型现代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群体课程创新实验平台 图片供参考,以实物为准。 一、概述 1.实验平台能满足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群的实验需求,并且具有占用空间小、挂箱设计规范、互换性强,从基本实验到构成完整系统在一台实验装置上便可以全部实现。避免了不同课程需要不同实验装置、占用空间大、难以构成完整系统、不方便实施综合性和设计型实验的麻烦。 2.能适应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的教学需要,可按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配置,并可根据用户的要求增添实验挂箱。 3.实验装置能完成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相关课程实验,通过实验能掌握各种传感器原理、信号处理电路及检测方法。 4.传感器部分:包括压力、压电、应变、电容、霍尔、温度、光敏、气敏(酒、C0)、电涡流、光纤位移、长光栅位移、差动变压器、光电耦合等各种常见传感器。 5.检测部分:利用工业实际中广泛采用的成熟电路完成对各种传感器信号的拾取、转换、调理、采样、存储、解算、控制及显示等处理电路,实验装置充分考虑抗干扰及可靠性技术的应用,学生可以学以致用。 6.通过使用本实验平台,有利于广大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深化,在完成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一系列基本实验后,便能掌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群所要求的基本原理、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若再完成一个或几个综合型实验,则对系统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形成基本的解决实践问题的知识体系。如果能进一步完成设计型乃至创新型实验,则将形成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和积累解决实践问题的经验,进而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特点 1.模块化设计:采用标准的模块化设计,增强系统的结构性和互换性。 2.总线标准:建立统一的内总线和接口约定,以实现最灵活的个性化配置、扩展和系统管理。

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概述

第二章传感器概述 1、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2、传感器是由敏感原件和转换原件组成 3、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是按被测参数分类,一种是按传感器工作原理分类 4、传感器的基本特性可分为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5、静态特性是指被测量的值处于稳定状态时输入与输出的关系。主要指标有灵敏度、线性度、迟滞、重复性和漂移等。 6、灵敏度是输出量增量ΔY与引起输出量增量ΔY的相应输入量增量ΔX之比。用S表示即S=ΔY\ΔX。 7、线性度是指传感器的输入与输出之间数量关系的线性程度。也叫非线性误差用γL 表示即γL= 8、传感器在相同工作条件下输入量由小到大(正量程)及由大到小(反量程)变化期间输入输出特性曲线不重合的现象称为迟滞。迟滞误差用 9、重复性是指传感器在相同的工作条件下输入量按同一方向做全量程连续多次变化时,所得特性曲线不一致的程度。最大重复差值 10、漂移是指输入量不变的情况下传感器输出量随着时间变化。产生漂移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传感器自身结构参数一是周围环境。温度漂移的计算 第三章应变式传感器 1、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以电阻应变片为转换原件的传感器。 2、工作原理是基于电阻应变效应,即导体在外界作用下产生机械变形(拉伸或压缩)是,其电阻值相应发生变化(应变效应)。 3、电阻应变片分为丝式电阻应变片和箔式电阻应变片。 4、电阻在外力作用下而改变原来尺寸或形状的现象称为变形,而去掉外力后物体又能完全恢复其原来的尺寸和形状,这种变形称为弹性变形。具有弹性变形特性的物体称为弹性原件。 5、应变片的电阻值是指应变片没有粘贴且未受应变时,在室温下测定的电阻值即初始电阻值。 6、将直的电阻丝绕成敏感栅后,虽然长度不变,但应变状态不同,应变片敏感栅的电阻变化减小,因而其灵敏系数K较整长电阻丝的灵敏系数K0小,这种现象称为应变片的横向效应。为了减少横向效应产生的测量误差,现在一半多采用箔式应变片。 7、应变片温度误差:由于测量现场环境温度的改变而给测量带来的附加误差。产生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电阻温度系数的影响,一是试件材料和电阻丝材料的线膨胀系数的影响。 8、电阻应变片的温度补偿方法:1)线路补偿法2)应变片的自补法9***电阻应变片的测量电路10、压阻效应是指在一块半导体的某一轴向施加一定的压力时,其电阻值产生变化现象, 第四章电感式传感器 1、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被测非电量如、位移、压力、流量、振动等转换成线圈自感系数L或互感系数M的变化,再由测量电路转换为电压或电流的变化量输出,这种装置称为电感式传感器。 2、零点残余电压:传感器在零点位移时的输出电压。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由于两电感线圈的电气参数及导磁体几何尺寸不完全对称,因此在两电感线圈上的电压幅值和相位不同,从而形成了零点残余电压的基波分量。一是由于传感器导磁材料磁化曲线的非线性(如铁磁饱和,磁滞损耗)使得激励电流与磁通波形不一致,从而形成了零点残余电压的高次谐波分量。为减小电感式传感器的零点残余电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在设计和工艺上,力求做到磁路对称,铁芯材料均匀;要经过热处理以除去机械应力和改善磁性;两线圈毕恭毕敬绕制要均匀,力求几何尺寸与电气特性保持一致。2)在电路上进行补偿。 3、把被测的非电量变化转化为线圈互感变化的传感器称为互感式传感器。这种传感器

传感器概述

第一章传感器概述 1.1 传感器的组成与分类 1.1.1 传感器的定义 ?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 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敏感元件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被测量的部分,转换元件指传感器中能将敏感元件输出转换为适于传输和测量的电信号部分。 ?传感器输出信号有很多形式,如电压、电流、频率、脉冲等,输出信号的形式由传感器 的原理确定。 1.1.2 传感器的组成 ?一般讲传感器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但由于传感器输出信号一般都很微弱,需要 有信号调节与转换电路将其放大或转换为容易传输、处理、记录和显示的形式。因此调节信号与转换电路及所需电源都应作为传感器组成的一部分。如图1-1所示。 传感器组成方块图 ?常见的调节信号与转换电路有放大器、电桥、振荡器、电荷放大器等,他们分别与相应 的传感器相配合。 1.1.3 传感器的分类 ?表1-1 按输入量分类、按工作原理分类、按物理现象分类、按能量关系分类和按输出 信号分类。 1.2 传感器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 1.2.1 传感器的作用与地位 将计算机比喻人的大脑,传感器比喻为人的感觉器官。功能正常完美的感觉器官,迅速准确地采集与转换获得的外界信息,使大脑发挥应有的作用。自动化程度越高,对传感器的依赖性就越大。 1.2.2 传感器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基础与支柱 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是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与信息处理,它们就是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传感器在信息采集系统中处于前端,它的性能将影响整个系统的工作状态和质量。 1.2.3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传感器有密切关系 传感器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如工业自动化、农业现代化、军事工程、航天技术、机器人技术、资源探测、海洋开发、环境监测、安全保卫、医疗诊断、家用电器等领域。 1.3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动向 ?传感器技术共性是利用物理定律和物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将非电量转换成电量。 ?传感器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一是开展基础研究,发现新现象,开发传感器的新材料和新 工艺;二是实现传感器的集成化与智能化。 ?利用物理现象、化学反应和生物效应是各种传感器工作的基本原理,所以发现新现象与 新效应是发展传感器的重要工作,是研究新型传感器的重要基础,意义深远。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习题及答案

习题集及答案 第1章概述 1.1 什么是传感器?按照国标定义,“传感器”应该如何说明含义? 1.2 传感器由哪几部分组成?试述它们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1.3传感器如何分类?按传感器检测的畴可分为哪几种? 答案 1.1答: 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感知信号检出器件和信号处理部分总称为传感器。我们对传感器定义是:一种能把特定的信息(物理、化学、生物)按一定规律转换成某种可用信号输出的器件和装置。从狭义角度对传感器定义是:能把外界非电信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的器件。 我国国家标准(GB7665—87)对传感器(Sensor/transducer)的定义是:“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和装置”。定义表明传感器有这样三层含义:它是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构成的一种检测装置;能按一定规律将被测量转换成电信号输出;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之间存在确定的关系。按使用的场合不同传感器又称为变换器、换能器、探测器。 1.2答: 组成——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基本电路组成; 关系,作用——传感器处于研究对象与测试系统的接口位置,即检测与控制之首。传感器是感知、获取与检测信息的窗口,一切科学研究与自动化生产过程要获取的信息都要通过传感器获取并通过它转换成容易传输与处理的电信号,其作用与地位特别重要。 1.3答:(略)答: 按照我国制定的传感器分类体系表,传感器分为物理量传感器、化学量传感器以及生物量传感器三大类,含12个小类。按传感器的检测对象可分为:力学量、热学量、流体量、光学量、电量、磁学量、声学量、化学量、生物量、机器人等等。 第3章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3.1 何为电阻应变效应?怎样利用这种效应制成应变片? 3.2 图3-31为一直流电桥,负载电阻R L趋于无穷。图中E=4V,R1=R2=R3=R4=120Ω,试 求:① R1为金属应变片,其余为外接电阻,当R1的增量为ΔR1=1.2Ω时,电桥输出电压U0=? ②R1、R2为金属应变片,感应应变大小变化相同,其余为外接电阻,电桥输出电压U0=? ③R1、R2为金属应变片,如果感应应变大小相反,且ΔR1=ΔR2 =1.2Ω,

传感器的概述

第一章 传感器的概述 1. 传感器的定义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 信号的器件或装置叫做传感器。 2.传感器的共性:利用物理定律或物质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将非电量(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等)转换成 电量(电压、电流、电容、电阻等)输出。 3. 传感器的组成:传感器由有敏感元件、转换元件、信号调理电路、 辅助电源组成。传感器基本组成有敏感元件和 转换元件两部分,分别完成检测和转换两个基本功能。 第二章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 1.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静态特性、动态特性。 2.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指标有:线性度 、灵敏度 、分辨率迟滞、重复性 、漂移。 3.迟滞产生原因:传感器机械部分存在摩擦、间隙、松动、积尘等。 4.产生漂移的原因:①传感器自身结构参数老化;②测试过程中环境发生变化。 5.例题: 1.用某一阶环节传感器测量100Hz的正弦信号,如要求幅值误差限制在±5%以内,时间常数应取多少?如果用该传感器测量50Hz的正弦信号,其幅值误差和相位误差各为多少? 解:一阶传感器的频率响应特性: 幅频特性:

2.在某二阶传感器的频率特性测试中发现,谐振发生在频率为216Hz 处,并得到最大福祉比为1.4比1,试估算该传感器的阻尼比和固有频率的大小。 3. 玻璃水银温度计通过玻璃温包将热量传给水银,可用一阶微分方程 来表示。现已知某玻璃水银温度计特性的微分方程是 ,y代表水银柱的高度,x代表输入温度(℃)。求该温度计的时间常数及灵敏度。 解:原微分方程等价于: 所以:时间常数T=2S, 灵敏度Sn=10-3 第三章 电阻式传感 1. 应变式电阻传感器的特点: 1)优点: ①结构简单,尺寸小,质量小,使用方便,性能稳定可靠; ②分辨力高,能测出极微小的应变;③灵敏度 高,测量范围广,测量速度快,适合静、动态测量;④易于实现测试过程自动化和多点同步测量、远距离 测量和遥测;⑤价格便宜,品种多样,工艺较成熟,便于选择和使用,可以测量多种物理量。 2)缺点:①具有非线性,输出信号微弱,抗干扰能力较差,因此信号线需要采取屏蔽措施; ②只能测量一点或应变栅范围内的平均效应,不能显示应力场中应力梯度的变化; ③不能用于过高温度场合下的测量。

传感器的目前现状与发展趋势综述

传感器的目前现状与发展趋势 吴伟 1106032008 材控2班 摘要:传感器是高度自动化系统乃至现代尖端技术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传感器技术是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高新技术,也是进入21 世纪以来优先发展的十大顶尖技术之一。传感器技术所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泛,其研究和发展也越来越多地和其他学科技术的发展紧密联系。本文首先介绍了传感器的基本知识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历史。之后,综述了近几年高端前沿的光电传感器技术和生物传感器技术的主要研究状况。最后,展望了现代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传感器技术;传感器;研究现状;趋势 引言 当今社会的发展,是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在信息时代,人们的社会活动将主要依靠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及获取、传输与处理。而传感器是获取自然领域中信息的主要途径与手段,是现代科学的中枢神经系统。它是指那些对被测对象的某一确定的信息具有感受(或响应)与检出功能,并使之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与之对应的可输出信号的元器件或装置的总称。传感器处于研究对象与测控系统的接口位置,一切科学研究和生产过程所要获取的信息都要通过它转换为容易传输和处理的电信号。如果把计算机比喻为处理和识别信息的“大脑”,把通信系统比喻为传递信息的“神经系统”,那么传感器就是感知和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 传感器技术是现代科技的前沿技术,发展迅猛,同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一起被称为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许多国家已将传感器技术列为与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同等重要的位置。现代传感器技术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拥有广泛的开发空间,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1 传感器的基本知识

1.1 传感器的定义和组成 广义地说,传感器是指将被测量转化为可感知或定量认识的信号的传感器。从狭义方面讲,感受被测量,并按一定规律将其转化为同种或别种性质的输出信号的装置。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测量电路和辅助电源四部分组成,其中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可能合二为一,而有的传感器不需要辅助电源。 1.2 传感器技术的基本特性 在测试过程中,要求传感器能感受到被测量的变化并将其不失真地转换成容易测量的量。被测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稳定的,称为静态信号;一种是随着时间变化的,称为动态信号。由于输入量的状态不同,传感器的输入特性也不同,因此,传感器的基本特性一般用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来描述。衡量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指标有线性度、灵敏度、迟滞、重复性、分辨率和漂移等。影响传感器的动态特性主要是传感器的固有因素,如温度传感器的热惯性等,动态特性还与传感器输入量的变化形式有关。 2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历史与回顾 传感器技术是在20世纪的中期才刚刚问世的。在那时,与计算机技术和数字控制技术相比,传感技术的发展都落后于它们,不少先进的成果仍停留在实验研究阶段,并没有投入到实际生产与广泛应用中,转化率比较低。在国外,传感器技术主要是在各国不断发展与提高的工业化浪潮下诞生的,并在早期多用于国家级项目的科研研发以及各国军事技术、航空航天领域的试验研究。然而,随着各国机械工业、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等相关信息化产业的迅猛发展,以日本和欧美等西方国家为代表的传感器研发及其相关技术产业的发展已在国际市场中逐步占有了重要的份额。 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传感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经过从“六五”到“九五”的国家攻关,在传感器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可靠性改进等方面获得长足的进步,初步形成了传感器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的体系,并在数控机床攻关中取得了一批可喜的、为世界瞩目的发明专利与工况监控系统或仪器的成果。但从总体上讲,它还不能适应我国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我国不少传感器、信号

传感器简介培训资料

传感器简介

传感器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传感器是高度自动化系统乃至现代尖端技术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传感器技术是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高新技术,也是进入21 世纪以来优先发展的十大顶尖技术之一。传感器技术所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泛,其研究和发展也越来越多地和其他学科技术的发展紧密联系。由于传感器的种类繁多,我重点介绍了其中一种传感器-----光电传感器。 当今社会的发展,是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在信息时代,人们的社会活动将主要依靠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及获取、传输与处理。而传感器是获取自然领域中信息的主要途径与手段,是现代科学的中枢神经系统。它是指那些对被测对象的某一确定的信息具有感受或响应与检出功能,并使之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与之对应的可输出信号的元器件或装置的总称。传感器处于研究对象与测控系统的接口位置,一切科学研究和生产过程所要获取的信息都要通过它转换为容易传输和处理的电信号。如果把计算机比喻为处理和识别信息的“大脑”,把通信系统比喻为传递信息的“神经系统”,那么传感器就是感知和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传感器技术是现代科技的前沿技术,发展迅猛,同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一起被称为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许多国家已将传感器技术列为与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同等重要的位置。现代传感器技术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拥有广泛的开发空间,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1.传感器的基本知识 1.1 传感器的定义 传感器的定义和组成广义地说,传感器是指将被测量转化为可感知或定量认识的信号的传感器。从狭义方面讲,感受被测量,并按一定规律将其转化为同种或别种性质的输出信号的装置。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测量电路和辅助电源四部分组成,其中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可能合二为一,而有的传感器不需要辅助电源。 1.2 传感器技术的基本特性 在测试过程中,要求传感器能感受到被测量的变化并将其不失真地转换成容易测量的量。被测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稳定的,称为静态信号;一种是随着时间变化的,称为动态信号。由于输入量的状态不同,传感器的输入特性也不同,因此,传感器的基本特性一般用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来描述。衡量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指标有线性度、灵敏度、迟滞、重复性、分辨率和漂移等。影响传感器的动态特性主要是传感器的固有因素,如温度传感器的热惯性等,动态特性还与传感器输入量的变化形式有关。 2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历史与回顾 传感器技术是在20世纪的中期才刚刚问世的。在那时,与计算机技术和数字控制技术相比,传感技术的发展都落后于它们,不少先进的成果仍停留在实验研究阶段,并没有投入到实际生产与广泛应用中,转化率比较低。在国外,传感器技术主要是在各国不断发展与提高的业化浪潮下诞生的,并在早期多用于国家级项目的科研研发以及各国军事技术、航空航天领域的试验研究。然而,随着各国机械工业、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等相关信息化产业的迅猛发展,以日本和欧美等西方国家为代表的传感器研发及其相关技术产业的发展已

现代传感器技术课后作业

2、什么是零点残余电压?说明零点残余电压产生的原因以及消除的方法。 差动变压器在零点位置理论上两个次级线圈电压抵消,输出为零。实际上由于移动铁芯时的机械摩擦、间隙等原因要让铁芯完全处于零位,或检测出铁芯是否处于零位都有相当的难度,也没有必要。通常是在人为给出一个范围,只要输出在这个范围内就认为输出为零。这时实际输出并不一定是真正的零电压,这个电压就是零点残余电压。 1。由于两次级线圈结构上的不对称,因而两次级电压的幅值平衡点与相位平衡点两者不重合引起的。 2。由于铁芯材料B - H曲线的弯曲部分所引起的输出电压有高次谐波造成的。 3。由于激磁电压波形中的高次谐波引起的。 减小零点残余电压的方法有: (1)减小电源中的谐波成分,并控制铁芯的最大工作磁感应强度,使磁路工作在磁化曲线的线性段,减小高次谐波。 (2)减小激励电流,以使电感传感器工作在磁化曲线的线性段。 (3)在设计和制造工艺上.力求做到几何尺寸对称、传感器尺寸,对称发困对称,铁磁材料要均匀,要经过适当的热处理。以去除机械应力,改善磁性能。 (4)选用合适的测量电路.并采用补偿电路进行补偿。在差动变压器次级串、并联适当数值的电阻、电容元件、调整这些元件的参数,可使零泣输出减少。 补偿电路的形式较多,但基本原则是:采用串联电阻来减小零他输出的基波分量;并联电阻、电容来减小零位输出的谐波分量;加上反馈支路以减小基波和谐波分量。 1、试简述为何要对热电偶进行冷端温度补偿?常用冷端温度补偿方法有哪些?试简述其原理。 热电偶热电势的大小是热端温度和冷端的函数差,为保证输出热电势是被测温度的单值函数,必须使冷端温度保持恒定;热电偶分度表给出的热电势是以冷端温度0℃为依据,否则会产生误差。因此,常采用一些措施来消除冷锻温度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如冷端恒温法、冷端温度校正法、补偿导线法、补偿电桥法。 1.冷端恒温法 一般热电偶定标时冷端温度以0℃为标准。因此,常常将冷端置于冰水混合物中,使其温度保持为恒定的0℃。在实验室条件下,通常把冷端放在盛有绝缘油的试管中,然后再将其放入装满冰水混合物的保温容器中,是冷端保持0℃。 2.冷端温度校正法 由于热电偶的温度分度表是在冷端温度保持在0℃的情况下得到的,与它配套使用的测量电路或显示仪表又是根据这一关系曲线进行刻度的,因此冷端温度不等于0℃时,就需对仪表指示值加以修正。如冷端温度高于0℃,但恒定于t0℃,则测得的热电势要小于该热电偶的分度值,为求得真实温度,可利用中间温度法则,即用下式进行修正: E(t,0)= E(t,t1)+ E(t1,0) 3.补偿导线法 为了使热电偶冷端温度保持恒定(最好为0℃),可将热电偶做的很长,使冷端远离工作端,并连同测量仪表一起放置到恒温或温度波动比较小的地方。但这种方法使安装使用不方便,

传感器及其应用综述

传感器的发展及应用综述 姓名:邹士伟班级: 11机制3 学号:115302352 摘要:传感器技术是实现测试和自动控制的重要环节。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感器在科学技术领域、工农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类社会对传感器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是传感器技术发展的强大动力,而现代科技突飞猛进则提供了坚强的后盾。传感器是信息系统的源头, 在某种程度上是决定系统特性和性能指标的关键部件。 关键词:传感器研究应用发展 引言 新技术革命的到来,世界开始进入信息时代。现代工业生产尤其是自动化生产过程中,要用各种传感器来监视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参数,使设备工作在正常状态或最佳状态,并使产品达到最好的质量。因此,传感器技术在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十分明显。相信不久的将来,传感器技术将会出现一个飞跃,达到与其重要地位相称的新水平。 一、传感器简介 (一)传感器解释 传感器是指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其利用物理效应.化学效应.生物效应,把被测的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非电量转换成电量。传感器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敏感元件直接感受或响应被测量的部分。有时也将敏感元件称为传感器。转换元件能将敏感元件感受或响应的被

测量转换成适于传输或测量的电信号部分。 (二)传感器的地位 传感器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三大基础之一,是当前各发达国家竞相发展的高技术是进入21 世纪以来优先发展的十大顶尖技术之一。传感器技术是现代科技的前沿技术,发展迅猛,同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一起被称为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许多国家已将传感器技术列为与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同等重要的位置现代传感器技术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拥有广泛的开发空间,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三、传感器的应用 (一)传感器应用领域概述 就当前技术发展现状来看,微型传感器已经对大量不同应用领域,如航空、远距离探测、医疗及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信号探测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目前开发并进入实用阶段的微型传感器已可以用来测量各种物理量、化学量和生物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压力、应力、应变、声、光、电、磁、热、PH值、离子浓度及生物分子浓度等。传感器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社会发展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如工业自动化、农业现代化、航天技术、军事工程、机器人技术、资源开发、海洋探测、环境监测、安全保卫、医疗诊断、交通运输、家用电器等。(二)传感器具体应用 1.在自动检测与自动控制系统中广泛应用 电力、冶金、石化、化工等流程工业中,通常建立24小时在线监测系统。石化企业输油管道、储油罐等压力容器的破损和泄露检测。车身到位检测。光线传感器检测标签,多种

传感器技术文献综述

传感器技术文献综述 学校邕江大学专业09信息学号40号姓名赵丽霞 一、摘要 传感器技术是综合多种学科的复合型技术,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现代化传感器技术。本文通过将所看的传感器相关文献总分为传感器、智能传感器以及无线传感器网络三个类别,对每一类别进行综述,分析每类别传感器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探讨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关键词:传感器 三、引言 传感器技术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现代化传感器技术,是涉及微机械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电路与系统、传感技术、神经网络技术以及模糊控制理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技术,而该技术也广泛应用到了军事、太空探索、智能家居、农业、医疗等领域。在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作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传感器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人们对其要求越要越高,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但传感器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飞速发展并不代表着该技术已经成熟,相反在很多方面它还只是一项新兴的技术,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如何能够让我们的传感器装置很快的适应周围的环境,迅速准确的处理传输客户所需求的信号,并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作出相应的反应以及如何可以尽量的延长传感器装置的生存时间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研究传感器技术的过程中所应该解决的问题。 四、传感器 传感器是一种物理装置,能够探测、感受外界的信号、物理条件(如光、热、温度、湿度等)或化学组成,并将探知到的信息传递给其他装置。该装置相当我们的人类的眼睛、鼻子、舌头、耳朵以及皮肤等一些感知器官。这样,精确快速地感受外界的信号就是迅速正确作出反应实施行动的前提条件。现在的物理传感器、生物传感器都是力图解决感知、精确以及快速这三个难题。例如气体流量监测就有很多种的感知方法,但每种方法都存在着精确以及反应速率方面的问题,所以还需要不断的改进。然而,有很多的问题大自然已经很好的为我们解决了,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因此,我认为仿生传感器一定会解决很多传感器方面的问题。

现代传感器技术(北航版)内容简介

1、绪论 传感技术地位 发展趋势 开发新型传感器高精度、高分辨率微型化微功耗、无源化智能化、多向融合高可靠性网络化 2、集成式传感器 概述:硅传感器出现,敏感结构和调理电路集成在同一芯片,实现传感器系统的SOC 主要有硅压阻式和硅电容式 硅压阻式集成压力传感器:结构图如下,敏感元件圆平膜片采用单清硅 结构设计:圆平膜片半径R 、厚度H 、边界隔离部分H1、H2 法向位移最大量计算公式W R ,max = 3P max ?R 416EH 1?μ2 最大位移与厚度比值W R ,max =3P max ? 1?μ2 16E (R H )4 表面应变最大绝对值εr,max =3P max ?R 24EH 1?μ2 表面盈利最大绝对值?r,max = 3P max ?R 2 4H 2

为保证良好输出特性,εr,max≤5×10?4【最大许用应变】,K s?r,max≤?b,否则过大会使被测压力与位移、应变或应力呈现非线性特性。 圆平膜片上压敏电阻位置设计 圆平膜片表半径r,平膜片工作半径R,则r<0.609R, 圆平膜片表面径向正压力为拉伸应力;r>0.609R, 圆平膜片表面径向正压力为压缩应力 压阻效应最好的方向是45135/225/315°,P型电阻条压阻效应为 ΔR R r =?3p r21?μπ44 8H ;ΔR Rθ =3p r21?μπ44 8H 电桥输出电路 恒压源供电电桥: 假设4个手感电阻初始值一样均为R,当被测压力作用时两个敏感电阻增加,增量△R(p); 两个敏感电阻减小△R(p),电桥输出:U out=?R(p)U in R+?R(t),不考虑温度则U out=?R(p)U in R 恒流源供电电桥: 两支路电阻相等,R ABC=R ADC=2[R+R(t)] 温度漂移补偿: 零位温度漂移【扩散电阻阻值随温度变换】——串联或并联电阻 灵敏度漂移——改变电压 硅压阻式集成加速度传感器 利用单晶硅制作为悬臂梁,当悬臂梁自由端质量块受到加速度作用时,悬臂梁受到弯矩作用,灿盛应力,使得压敏电阻发生变化。其根部正应力为6mLa bh ,m围殴敏感块质量,bh为梁宽和厚度L为质量块中心至悬臂梁根部的距离,a为被测加速度。 沿悬臂梁长度,在110晶向设置P型硅压敏电阻压阻效应描述为: ΔR R110=πa?a+πn?n=πa?x,而纵向压阻系数πa=1 2 π44;110晶向ΔR R110 = - ΔR R110 。 结构参数设计:应变约束条件6mL Ebh2 a max≤εb【取5×10^-4】

传感器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说课讲解

智能家居中的传感器应用

智能家居中的传感器应用 智能家居概述 智能家居就是通过综合采用先进的计算机、通信和控制技术(3C),建立一 个由家庭安全防护系统、网络服务系统和家庭自动化系统组成的家庭综合服务与管理集成系统,从而实现全面的安全防护、便利的通讯网络以及舒适的居住环境的家庭住宅。智能家居是IT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向传统家电产业渗透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信很多人对一些美国科幻电影中的镜头印象深刻:主人公回到家中,随着 门锁被开启,家中的安防系统自动解除警戒,廊灯缓缓点亮,空调、通风系统自动启动,动听的背景交响乐轻轻奏起。主人公坐在家中沙发上,手拿一个外观精美的遥控器,就能控制家中所有的电器。晚上,主人公上床休息,在他躺下的一刻,所有的窗帘都自动关闭,入睡前,床头边的面板上,晚安的灯光按钮亮起,所有需要关闭的灯光和电器设备自动关闭,同时安防系统自动开启处于警戒状态。主人公外出的时候,只要按一个键就可以关闭家中所有的灯和电器。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这已经不仅仅是只能在科幻电影中看到的情景了。随着智能家居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这样的场景也许不久就会在您身边变成现实。 现代科技进入家居的带来的变化令人啧啧称奇,给人们的家居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上文所描绘的这些场景,都是是智能家居将要带给您的神奇”体验,而这一切,不过是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能为您做的事情中的一小部分。 智能化志在必行是发展的趋势,因为这个世界显然是为懒人设计的。智能家居的概念并不是一个新东西,其实早在10年前,智能家居的概念就从国外引入到国内,从最初的梦想到真正进入我们今天的生活,智能家居在随着科技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既热闹又艰难的发展过程的同时,也完成了在中国的跨越式发展。 那么到底什么是智能家居呢?智能家居并没有一个精确地定义,我们大家通 常所说的智能家居就是以住宅为平台,兼备建筑、网络通信、信息家电、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为一体的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环保的居住环境。智能家居系统可以为您提供家电控制、照明控制、窗帘控制、电话远程控制、室内外遥控、防盗报警、以及可编程定时控制等多种功能和手段,使您的生活更加舒适、便利和安全。 与普通家居相比,智能家居不仅具有传统的居住功能,提供舒适安全、高品位且宜人的家庭生活空间,还由原来的被动静止结构转变为具有能动智慧的工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换功能,帮助家庭与外部保持信息交流畅通,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帮助人们有效安排时间,增强家居生活的安全性,甚至为各种能源费用节约资金。 由于每个家庭成员的职业、经历、喜好、教育程度、家庭背景千差万别,智能家居不仅是产品的设计安装和功能实现,更重要的是个人风格的体现。同时,智能家居高度的智能化和舒适化正是为了达到家居生活中的高度人性化,使用户个人感官在智能家居系统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舒展。在这样的趋势下,让智能家居中的人性化应用,成为智能家居得以发展普及的重心。 二、需要检测的物理量 1、温度 系统可以自动启动家中的降温或取暖设备,让你每天都能享受最舒适的温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