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孩子真正自由阅读空间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

还孩子真正自由阅读空间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
还孩子真正自由阅读空间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

还孩子真正自由阅读空间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

还孩子真正自由阅读的空间

“让幼儿主动学习”——是我们每一位老师甚至每一位家长都深知,并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努力的方向及目标,在开展幼儿早期阅读活动中,同样如此。老师们总是会为孩子们挤出一些时间,让他们自由选择图书阅读,希望借由“自由阅读”的机会让幼儿“主动阅读”,比如说利用饭后和离园前等一些时间。表面上看,孩子们确实拥有了更多“自由阅读”、“主动阅读”的机会,但实际上幼儿是否真的是“自由、主动”呢?我想通过看孩子们的表现就知道了:把书卷成“话筒”、“望远镜”;把书顶在头上,嘴上说着:“下雨啦!”;两人或几人坐拥在一起谈笑风声,书则被抛弃于地……

试问:全班到底有几人是在“阅读”呢?这又称得上是为幼儿创设“自由阅读”的空间呢?还孩子真正自由阅读的空间吧!

一、给孩子说“不”的机会。

饭后集体自由阅读时,经常会看到原本专注于其它事物的孩子由于和老师的目光恰巧对接,他们马上找出刚才被遗忘的图书,做出翻书、看书的样子,这样的阅读效果,其实我们大家都心知肚明。孩子们此时确实没有阅读的兴趣,那我们就应该给孩

子们说“不”的机会,不要为了使幼儿拥有更多阅读机会而打消了幼儿阅读的积极性,做得不偿失的“傻事”。因此,我觉得像饭后等集体自由阅读的时间就应该取消,“自由”和“集体”本来就是两个矛盾体,孩子们拥有着个体差异性,同样也必然存在着有人想看、有人却并不想的现象,真正的自由、主动是建立在孩子们自己想要的基础上的,给孩子说“不”的机会吧!

二、还孩子主体的地位。

集体阅读活动中,经常看到老师采取这样的教学手段:幼儿自由阅读——解决难点阅读——教师示范阅读——幼儿模仿阅读。表面上看,第一环节“幼儿自由阅读”是发挥孩子的主体地位,但对于小班或者我目前所任教的中班上学期幼儿来说,由于受他们阅读经验及阅读水平的限制,很多孩子在阅读时都有一定困难,可能一遍看下来根本就不知道大概内容是什么,这就使得那一部分孩子原来80%的阅读兴趣降至20%。因此,我经常采取和孩子们一起边看边讲的方式组织集体阅读活动,这样孩子们不仅都能看懂,还会无意识地模仿老师,用较优美的语句描述画面内容以及其中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等,语言表达的积极性也较高。

就拿绘本《月亮的味道》来说吧,通过师生共同看看、猜猜、说说,孩子们兴致高昂地看着、听着,在斑马、狐狸、猴子等动物出场时孩子们不由自主地和老师一起用完整的话语喊道:“XXX,XXX,快爬到我的背上来,说不定我们就能摸到月亮了

呢!”,在看到小老鼠咬下一块月亮时,孩子们跟着绘本上的老鼠一起张大了嘴巴,嘴里发出“咔嚓”的声音,好像他们也吃到了美味的月亮一样。通过师生共同阅读,激起并高涨了幼儿的兴趣,同时在无形之中也教会了幼儿阅读的技能及方法,使幼儿在阅读活动中真正体现了他们的主体地位。有了足够的兴趣和一定的技能以后才能真正做到“自由阅读”。

再说一句:还孩子真正自由阅读的空间吧!

教育孩子成长的名言警句

教育孩子成长的名言警句 1、只要你是警察式的父母,你的孩子就是“地下党”。你的教 育越简单粗暴,孩子的错误和谎话就越多。 2、用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尺度,父母和老师都变成了 盲人。只有用多把尺子衡量人,才能真正发现孩子的长处在哪里。 3、网络游戏是一把双刃剑,控制得当是天使,控制不当是魔鬼。预防孩子网瘾的根本措施是,用成功的体验代替失败的体验,用丰 富的生活代替单调的生活。 4、虽然同在一个屋檐下,但当与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或者孩 子拒绝与你交谈的时候,给孩子推心置腹地写封信,平等地交流意见,可能是一个适当的选择。 5、不刻意制造逆境,也不轻易向身处逆境的孩子伸出“手”。 父母不要剥夺孩子在失败中成长的权利。 6、成功教育的奥妙在于:先设立一个较低的目标,让孩子体验 到成功的快乐,然后再追求更高一级的目标。让孩子反复体验到成功,就会使他们对成功怀有信心。 7、在同一件事上,父母的行为态度前后要一致,承诺的事情要 兑现。对孩子说话算数是为人父母的基本道德。 8、所有那些鼓吹可以成批制造“神童”的方案,都是以赚钱为 目标的骗人方案。孩子是千差万别的,成长的道路是各种各样的。 凡是忽视儿童个性差异的认识和行为,都是违背科学规律的。 9、父母不要以自己的意志安排满孩子的时间,那会剥夺了孩子 的时间自由和心灵自由。人的成长需要有很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应该让孩子自己看,自己听,自己想,自己玩。

10、如果父母和老师对“好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宽容过多,会使他们的弱点变成隐患甚至是“定时炸弹”。无批判教育视为教育。 11、对孩子以表扬为主永远是对的,将惩罚作为一种必要的教育手段也是对的,但惩罚绝不是简单的体罚,更不是侮辱人格。越是 要惩罚孩子,越是要尊重孩子。 12、父母无为乃大为。无为就是不强为,不妄为,就是按规律去做。无数个走上歧路甚至绝路的孩子,都是父母太有作为的悲剧作品。 13、对于孩子来说,吃好穿好固然是重要的,玩得好更为重要。因此,不要用成人的选择挤满孩子的每一天,而要给孩子自由发展 留出广阔的空间。 14、对于小学生的父母来说,教育孩子最重要的莫过于四个字:“兴趣”和“习惯”。有了兴趣就有了成长的动力,有了习惯就有 了成功的保障。 15、让孩子和父母分床睡觉,更多的是为了培养孩子的成长意识,让孩子真正独立。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父母要战胜自己的“软弱”。 16、再富有的家庭也不可让孩子富的像贵族,再贫穷的家庭也不可让孩子穷的像乞丐。 17、光给孩子零花钱是不够的,必须伴之以理财教育。在孩子第一次要零花钱的时候就离好规矩,否则,孩子的消费欲望就会犹如 脱缰的野马。 18、体育带给人的好处绝不仅仅是强壮的身体,还强壮了心灵。体育应该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19、有计划地带孩子外出旅游,可以让孩子避免书呆子气,还能让孩子体验到书中的意境,重新认识书中的思想。 20、不要让孩子的心变得空荡荡,应该让每个孩子心中至少装下10个杰出人物。杰出人物会像发动机一样不停地给孩子成长加力。

慢养,给孩子更多成长的空间

慢养,给童年更多欢乐的空间 “慢养”这个词来自于台湾著名家庭黑幼龙全家所著的家庭教育成功经验著作——《慢养,给孩子一个好性格》。这里的“慢”不是散漫,不是拖沓,而是代表着一种渗透,一种对成长的耐心等待。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的话题。城市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每一个人都在为生活奔波忙碌,为了过上好生活的压力让世界充满了竞争。作为祖国的花朵们,也被这种竞争意识影响着,从妈妈肚子里就开始接受胎教,出生后不久就开始学游泳,接受各种感知觉的训练,然后是早教,上幼儿园……从家庭、社会到幼儿园,都不知不觉的扮演起揠苗助长里那个农夫的角色。儿童的童年,被各种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电动玩具和动画片所充斥,他们渐渐丧失了制造快乐的能力。童年是短暂的而又珍贵的,儿童是未来的希望,他们像幼苗一样,需要阳光、雨露和自由的呼吸,如果我们把残酷的竞争和压力放进儿童的生活,那将是一种摧残,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不会长出对人类有用的人才。因此,对待学前教育,我们要放慢脚步,潜心研究,寻找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发展途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

若干意见》,制定的用于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的行动指南。要求幼儿园和家庭在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指南》的颁布,为学前教育的具体实施给予了充分的指导,也更加明确了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其中大量使用了“引导”、“帮助”、“提醒”等词语,确立了儿童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儿童有自由选择自己发展方向的权利,成人是支持者、引导者和成长伙伴。因此,转变观念,不更多的干涉儿童的选择权,是当前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 慢养在家庭教育中有以下体现:第一、不过度包办代替,鼓励儿童养成独立自主的性格;第二、榜样的力量,作为儿童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应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为儿童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有利于形成自我约束的能力;第三、充满爱的家庭氛围。这里的爱是一种大爱,体现平等、尊重、感恩、无私,不是溺爱,在有爱的家庭长大的儿童,他也会爱周围的人和物;第四、不抱过高期望。儿童的人生观是在成长过程中慢慢形成的,不能要求儿童从小就要树立远大理想,不一定要当科学家、明星之类的少数人,对于想成为平凡人的想法也一定要给予肯定和支持。 慢养在幼儿园教育中如何体现呢?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的想象和幻想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33032492.html,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的想象和幻想 作者:谢静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25期 想象和幻想是创造性的基础。想象是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在大脑中产生许多新的形象。它离不开人的现实生活经验。而幻想大多和自己的希望联系在一起。幻想是指向未来的。科学的、积极的幻想就是理想。幻想的内容更多的是头脑中想出来的而不是现实中存在的事情。人类在“幼稚”期肯定是充满想象和幻想的。从遍布世界各地的远古时代人类的出土文物中,从那些图腾、神灵中,无处不见早期人类的神奇幻想和想象。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事实上,只要有人想到的东西终有人做到,这已经是科学发展的基本常识,今天的异想天开或许就是明天的发明创造,可见想象对人类是多么重要。幼儿比成人敢想,他们是很有创造天赋的,他们的想像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大胆离奇的,“儿童画”则是幼儿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它是幼儿表现内心世界的一种载体,即绘画是发展幼儿想象的一种有效手段。所以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其想象力,发展其想象潜能。是最适当的活动之一。 一、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带领幼儿迈开想象的第一步 1.取材于幼儿生活经验 人的想象力,包括艺术想象力,是从生活中来。现实生活为想象提供了基础。而幼儿感兴趣的也是周围熟悉的事物。幼儿园的一草一木,老师和小朋友,我的爸爸和妈妈,以及他们所从事的活动、爱吃的水果、喜欢的游戏,等都是幼儿经历过的感兴趣的话题。当然幼儿积累一定的绘画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前提。 2.运用于幼儿的所好 活动前,经常有幼儿这样问:“老师,今天画什么呀?”说明幼儿对绘畫的内容十分感兴趣,急切想知道。这时教师不妨试问:“你想画什么呀?”幼儿将会根据自己的意愿来讲述。幼儿的这种情感体验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生活经验,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想象空间。教师可根据幼儿提供的题材作一些范画,满足他们想象愿望,更进一步激发幼儿的作画兴趣的灵感。 3.借助于语言的功能 语言能激起人遐想,调动人的思绪积极向上地遨游在想象情境中。它是培养想象力的另一个重要手段。平时多给幼儿讲述童话故事,让幼儿创编故事情节,围绕一个素材编一段完整的

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 第十章城市公共空间 §10.1概述 §10.2商业区 §10.3城市中心 §10.4城市广场 §10.5城市设计 §10.1概述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作用和类型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作用和类型 ?城市公共空间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 –狭义的概念: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 –广义概念:可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如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城市绿地等。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作用和类型 ?城市公共空间的作用 –交通 –商业交易 –表演 –展览 –体育竞赛 –运动健身 –消闲 –观光游览 –节日集会 –人际交往 –…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作用和类型 ?城市公共空间的类型 –开放空间 ?街道 ?广场 ?停车场 ?居住区绿地 ?街道绿地 ?公园 ?…… –专用空间

?运动场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及规划设计 一、构成要素 1、自然要素?a?a气候、地形、水体、植被等 2、人工要素?a?a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广场 环境绿化、水景、城市照明 环境设施和小品 3、人文要素?a?a交往环境、风俗习惯 二、造型要素 1、实质要素?a?a点、线、面、体、色彩、质感 2、虚质要素?a?a焦点、轴线、界面 尺度、光、时间 §10.2商业区 一、城市商业区的形成及演变 二、商业区的内容、分布及形式 三、中心商务区 四、步行商业街及步行商业区 五、购物市场 一、城市商业区的形成及演变 ?集市贸易(零售和批发) ?市场、商店和商业街 ?商业区 二、商业区的内容、分布及形式 ?内容: –现代城市商业区是各种商业活动集中的地方,以商品零售为主体权及与它相配套的餐饮、旅宿、文化及娱乐服务。 –商业区内一般有大量商业和服务业的用房,如百货大楼、购物中心、专卖商店、银行、保险公司、证券交易所、商业办公楼、旅馆、酒楼、剧院,歌舞厅、娱乐总会等。 ?分布 –商业区的分布与规模取决于居民购物与城市经济活动的需求。 –商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中心和分区中心的地段,靠近城市干道的地方。 ?商业建筑分布形式: –沿街发展 –整个街坊 三、中心商务区 ?中心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CBD) –指城市中商务活动集中的地区,是城市经济、金融、商业、文化和娱乐活动集中地。 ?一般只是在工业与商业经济基础强大,商务和金融活动量大,并且在国际商贸和

3-6岁孩子应有的规矩_1

3-6岁孩子应有的规矩 教育宝宝要从小做起,对于3到6岁的宝宝,是该给他们定些规矩的时候了! 1.粗野、粗俗的行为不能有。 2.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由自己支配。 3.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 4.谁先拿到谁先使用,后来者必须等待。 5.不可以打扰别人。 6.做错事要道歉,并且有权利要求他人道歉。 在实际执行中,父母们遇到了一些困扰:如何实现这些规则?怎样理解这些规则背后的意义?下面,孙老师将作进一步阐释。 困扰1:基本规则中有一条“粗野、粗俗的行为不能有”。粗野、粗俗,是指随意打人、骂人吗?孩子违背了这一条,该如何处理? 所谓粗野和粗俗的行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显见的,指行为和语言上的粗野;另一个是隐性的,指对他人心理上的控制和压制。 我们先来谈显见的:采用暴力的手段,强制别人服从自己的

意志;用语言对他人进行攻击、胁迫,以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粗野、粗俗的行为。 比如,一个孩子想得到别人的某样东西,当这个目的达不到时就开始打人或骂人:“我把你妈妈抓到监狱里,让警察枪毙了她。” 此时,这条规则能帮助孩子调整情绪:如何对待自己的期望;如何处理已经酝酿在胸腔里的情绪;如何处理已经发生了的情绪。我们需要做的是给孩子宽松的自由空间用以自我调整,同时给予他们判断是非的概念和再次选择的机会。唯一的要求是不可以伤害到别人。 具体而言,孩子出现了这样的行为,首先要帮助他明辨是非,明确地告诉他:“这是粗野的行为。”然后请孩子重新选择:“请换一种正确的方式解决。”在一个平等的环境中,孩子很快就能寻找到其他的解决办法。 同样的处理模式也适用于隐性的粗野和粗俗的行为。当一个孩子对另一个孩子说:“你不给我吃,我就不跟你玩儿了。”我们的孩子会这样回应:“这是威胁。如果你不愿意跟我做朋友,我可以选择别人。”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不断地调整对事物的看法和自己的心态。这样,当他长大后,他同样会沿用这套模式对待周围的人,

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

和孩子一起享受春天 让孩子在自由的探索中快活得地成长 孩子的天空是七色的,孩子的世界是多彩的。在成长中,孩子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探索家。作为父母,我们要给孩子提供适当的空间,让孩子在自由的探索中快活的成长。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或她对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充满好奇和兴趣,不停地向爸爸妈妈问这问那,俨然一个小小探索家。对此,作为爸爸妈妈,很多时候,我们不妨不要急着回答,而是想方设法让孩子自己去探索,给孩子一次自由探索的空间。 我们家文文3岁多的时候,也像每一个爱问问题的小孩一样,开始不停地问这问那了,于是,作为父母的我们,总是耐心地给他解答,甚至有时候用一些简易的方式给他做个演示实验,方便文文更好地理解他想知道的东西和道理。 同时,我们也总是利用身边的物品,在和他游戏的时候,顺便给他出点问题,启发他探索自然和身边物体的精神。记得有一次,我们在讲关于花生的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而恰好这时家里有买回的炒花生,于是,我们就拿来一个给文文看,并鼓励他大胆地打开花生看看里面时不时真的有红帐子和白胖子。文文在我们的帮助下,拨开花生皮,红红的花生仁露了出来,小家伙一看果然有个红帐子,来了兴致,又嚷嚷着要看白胖子,于是,在我们的鼓励下,他用自己的小手叩开了那层薄薄的红皮,当白白的花生仁露出来时,下家伙乐的合不拢嘴了。 到这里,我们对花生的探索并没有结束。我们又告诉文文,这个白胖子可好吃了,你尝尝?于是文文吃掉了花生仁,味道还真不错。这时,小家伙的问题来了,他开始发问了:这个红帐子能吃吗?我们很认真地告诉他,可以吃,不过不好吃!为什么不好吃呢?小家伙的好奇心被进一步调动了起来。我们只好把自由探索的机会交给他自己了,你尝尝吧,于是,小家伙把红红的花生皮衣放到了嘴里,嚼了嚼,吐了出来,然后,很惊吓地告诉我们,还真的不好吃,这回轮到我们大人问问什么了,小家伙答,太苦了!最后我们拿起花生皮,问下家伙,这个麻屋子能吃吗?下家伙这回变聪明了,问我们,你说!我只好又把探索的机会交给他,说你再尝尝吧!于是,小家伙又把花生壳放到了嘴里嚼了嚼,没两下,也吐了出来,咬不动,不好吃!这回,我们再逗小家伙:给你吃这个麻屋子、给你吃红帐子,小家伙马上就“反抗”了,那个不能吃!虽然以前,文文可能在无意识当中吃过成人提前拔好的花生豆,可对于完整的花生的认识,这是他的第一次。而我们也正是通过这次小小的游戏,让孩子不仅较全面的认识了花生的结构,同时也在自己的体验中,获得了自己的经验。 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在这种游戏中,通过给孩子自己探索的空间,让孩子自己去感受未知,获取经验。正是在这样的探索中,文文已经开始能够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了,比如,有关电的概念,有关摩擦力的概念,有关重力的概念,他都是在不经意的提问中,引出这个概念,而为了能让一个小小孩能简单地明白这些,我们常常给他搭建一些平台,让他自己在体验中,体会这些事物和概念。比如平时,家里用坏的电动玩具,我们都很有心地保存着,当文文3岁多开始由电池引出关于电的概念时,我们就给他拆开这些电动玩具,给他看里面各色的电线和电路板,给他讲电流怎样像水一样从这根线流到那根,然后经过这个灯泡,再进入下一个喇叭……于是,抽象的电,在孩子的眼中似乎就变成了这能看的见和摸的着的具体电线和灯泡了,这样,至少从感官上有利于他对这些抽象概念的具体把握。 在文文的成长历程中,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地给孩子提供机会,引导他自己探索问题。而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自己观察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也在出乎我们想象地发展。关于重力概念,就是文文自己在一次游戏中自己发现的。一次,爸爸妈妈都在忙着干家务,而他自己则在一边一个人津津有味地玩着,不一会他突然叫起了我们,快来看,原来,他发现自己扔起的小汽车很快就当的的一声落到地上了,而同样扔起的纸片却慢悠悠地往下飘……就开始

给孩子一个表达的空间

英语教学随笔 给孩子交流的机会 教师:李素梅 我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少地说汉语,而是通过手势、眼神、动作、音调等辅助手段来组织教学。用英语组织教学能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创设英语氛围,培养学生直接用英语思维、表达的习惯。 例如:我采用“Let\'s begin now. Good morning (afternoon),class!”来作为一堂课的开场白,而在下课时用“Class is over. Goodbye, class!”作为结束语。在讲课过程中,我提醒学生看黑板时,便会用手指着黑板并说出“Look at the blackboard.”让学生打开书时,我便会说出“Open your book , please.”,同时将双手摊开。要求学生合上书,我便说“Close your book, please.”并将双手由摊开到合并。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必须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课堂表演就是要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给孩子一份自由发展、自由发挥的天地。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而表演正是集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于一体,它摆脱了死记硬背的旧模式。我在教学中,经常请几人一组运用所学的知识表演,对新句型的掌握很有帮助。 例如我在教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 I’d like…”时,让学生互相邀请:x x x ,please,然后进行对话练习,讲的流利、标准、响亮的,全班同学以掌声给予表扬,这样学生的表演结果显示学生不但会说,而且能配上自己的动作,表现得相当自然。于是在欢乐愉快的情境中学会了新句型。 在教句型Can you …? Yes, I can.(No, I can’t.)时我设计了一个猜动作游戏,请一位学生表演动作,如:扫地、浇花、收拾衣服、倒垃圾等。另一位学生则猜他所表演的英语词组,sweep the floor\ water the flowers\ put away the clothes\ empty the trash等等。然后蒙住一位学生的眼睛让他用Can you …?的句型提问,扮演者可根据问题进行Yes,I can或No,I can’t. 的回答,并同时做出相应的动作。蒙着眼睛的同学要猜出做动作的同学的名字,才算结束,其他同学做评委。通过实践,我发现学生的兴趣相当高,而且争着练,练的面很广。 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全身心投入,犹如置身于一个充满英语的国度里,他们在感受英语国家文化的同时,也训练了听、说能力。通过角色扮演的这种游戏方式,达到了人人能说的目的,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听、说能力。

幼教论文幼儿美术教育中想象力的培养

幼儿美术教育中想象力的培养幼儿期是幼儿想象力发展活跃的时期,他们的生活、游戏都离不开想象,特别是幼儿在进行艺术创造时,想象力更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教师要创造各种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鼓励和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在实践活动中,如何以开展美术活动为契机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一、给予幼儿创造想象的空间,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丰富孩子的感性知识,使其头脑里充满各种事物的形象,这是儿童想象力发展的基础。因为婴幼儿时期想象的特点是由无意想象到有意想象,主要是再造想象。所以,孩子生活内容越丰富,得到各类事物的形象越多,就越有助于想象力的发展。我们还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营造美术活动环境。 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对美的感受,对新事物的兴趣,也是基于非常直接的视觉形象。因而,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教师在进行教室内外的装饰、墙壁的美化时,一定要做到色彩鲜艳、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比如:在墙面装饰中,教师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废旧材料制做贴立体感较强,色彩鲜艳的墙面,如“海底世界”“梦幻宇宙”等。孩子对此类东西比较感兴趣,能够引起幼儿的观察与共鸣。

此外,增设美术区,为幼儿提供白板、记号笔、五彩胶泥、卡纸等,方便幼儿随意涂抹,使他们的想象及所见所闻都能在这块园地里得到充分展示。有了这样的氛围,幼儿不仅能够随时发现美、观察美、感受美、欣赏美,而且能够及时表现美、创造美。这也可以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2.丰富美术活动内容。 通过主题画、想象画教学,促进幼儿思维活动的发展,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主题画、想象画教学可以使想象的范围扩大,有利于发展幼儿积极主动的思维和创造力。在进行主题画与想象画教学时,内容应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能引起无限联想的题目,通过幼儿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丰富的想象表现出来。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画出“我的最爱”,小朋友兴趣浓厚,画面内容也极为丰富,色彩鲜艳,画完后我让幼儿分别讲一讲自己的画,幼儿往往会把实际不存在的现象创造性表现出来,有的滑稽可笑,有的离奇古怪。老师在指导幼儿绘画时,要充分尊重幼儿独立思考,独立创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要过分强调绘画的比例、结构的正确性,也不要用老师的意图去代表幼儿想象,这样才能真正创造出体现幼儿个性的作品。 3.以游戏形式组织绘画教学。 在游戏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想象。游戏是孩子的基本活动,玩具和游戏材料是引起孩子想象的物质基础。要多为孩子提供各种不同游戏材料和玩具,可促使孩子去做相应的游戏,产生相应的想象。如,一副几何图形,可促进孩子自由想象,他能组成自己喜爱的各

父母是孩子的引路人而不是指挥家)

父母是孩子的引路人而不是指挥家 作者:欧燕娟女儿张弘雨快七岁了,现在上谭中二小一年级(1)班。女儿出生以来我们一直陪伴着她,她成长情况我们是很清楚的,由于我们很清楚所以我们不盲目。孩子从娘胎出来就是一张白纸,在这张白纸上将会有精彩丰富的图画,这幅画是由社会、家庭以及孩子自身的能力来绘制而成的。 孩子的成长之路是要一步一步迈开的。一直以来我们都给予女儿很轻松的环境,她的成长之路就显得那么的自然。该断奶时她没有任何哭闹;该上幼儿园时她背起已准备好的书包就去上了学,进了幼儿园大门就跟着老师,走进班里和其他小朋友就玩上了;四岁半时该自己独立睡觉时,我就与她一起布置漂亮小房间,当天晚上就开始一个人睡,从此晚上不再找我与她同睡;该上小学了,也是很自然的进了学校,从未上过学前班的女儿,幼儿园时也未曾写过字,上了小学还是能把功课学得很好。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其自然。 我和她爸爸从来没有很硬性的要求女儿要学什么兴趣班。不管是舞蹈还是弹琴,都由她自己选择,我们跟她说,如果你不想学,爸爸妈妈不强求你,只要说一声自己不愿去学了就不用再去了,她说她要去。女儿的求知欲望很高,只要遇到不懂的任何东西她都想知道,自从小会提问起,每天都有问不完的问题,我们在回答她的问题时是认认真真的做答,不是应付了事,所以她与同龄孩子来说相对懂得多一些。女儿的独立性很强,今年八月份被舞蹈学校派去北京参加全国蒲公英舞蹈大赛。是整个团队去,不允许家长跟随,看着她第一次离开父母出远门,我又激动又担心,激动的是她有了一次很好的成长机会,担心的是她还不会完全自理。但她很棒,一周的时间在外没有一次哭闹要找爸爸妈妈,她还能帮助带队老师做事情,而且她们的节目得了全国幼儿组金奖,为我们柳州人争了光。当老师发短信把喜讯传回,我们真的感到为人父母的自豪。当她们凯旋归来时,我到飞机场迎接,站在机场外焦急等待着,终于看到了宝贝女儿,不禁眼泪在眼睛上打转。女儿看到了我,很高兴的对我挥挥手。终于从机室出来,她满怀欣喜的对我说,“妈妈!妈妈!我们得金牌了!真的是金牌,你看。”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有在牵手过后懂得放手的家长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不要总以“小孩还小,什么都不懂”这句话来概述孩子。就小孩零花钱来说,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有很多家长会给很小的孩子零花钱,只给但不教怎么支配钱,问题就会马上出来了,小孩拿钱就去买东西吃,不管那些东西干不干净,如果没给钱他,他又想吃就会出现又哭又闹的事情发生,家长心烦了就又给了,要么就对小孩动武,给小孩心理造成很大影响。而我是在女儿要求想支配钱时,我才正式给她零花钱,但我告诉了她,首先不允许带去学校;其次不允许去学校门口小卖部买东西,想买就去超市买;第三要学会存钱;第四要有计划支配钱;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教育规律知识分享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教育规律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教育规律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广义儿童期:0-18岁) 1、顺序性 如:思维的发展是从知觉—>具体形象—>抽象—>辨证,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思维发展特点。(教育启示:不要拔苗助长。) 2、阶段性、连续性 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发展的继续,同时又是下一阶段发展的开始;前一阶段中总包含有后一阶段的某些特征的萌芽,而后一阶段又总带有前一阶段某些特征的痕迹。 例:一二年级开始具体形象思维,但仍有幼儿期的知觉思维。 (教育启示:善于观察孩子,既要关注孩子现在的发展,又要为孩子下一步的发展创造条件。) 3、不均衡性 (教育启示:关注孩子发展的关键期,如:孩子2-3岁是口头语言的关键期,4-5岁是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女孩10岁左右进入青春期,男孩12岁左右进入青春期等。) 4、稳定性、可变性 教育启示: 稳定性:你改变教育方法,孩子不会马上变,所以需要家长学会等待,需要耐心。 可变性:你改变教育方法,孩子早晚会有变化的,但是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量的积累才有质的变化。 5、个别差异性 每个孩子有差异:每一个孩子都不是别人的复制品,都不是另一个孩子的复制品,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 教育启示:注意认识到自己孩子的不同之处; 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发挥他的特点(发挥优势,弱势也能转化成优势);

不要过早的给孩子贴上标签; 从内心深处真正去接纳孩子。 接纳:以孩子的生命状态为准,而不是以父母的眼光。 二、学龄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3-6岁) 1、知觉思维+具体形象思维 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教育启示:家长不要去干扰孩子对各种事物的探究。 2、无意性 对自我的约束和控制力不强,容易受影响。 3、3岁以后开始形成个性 个性:不稳定、不明显、易受影响 (教育启示:孩子在幼儿阶段的学习,就是游戏和玩,幼儿不要过多开发智力,更应关注他的感受和情绪。) 学习教育特点: 1、无意学习。(例:爸爸教孩子打扑克牌,就教会了孩子认数和加减法) 2、学习内容广泛,学习对象:生活中无所不包的各种事物。 (启示:应该让孩子与世界建立广泛的联系。从课本上获得的是间接经验,从生活中获得的是直接经验。) 3、不顺序性。(并非一定要先学什么后学什么) (启示:兴趣——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就学习什么,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4、学习方式:玩中学、做中学、游戏中学 (启示:正确理解学习,学习是个大概念,无所不包,学习无处不在,学习是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鼓励孩子多动手。)

浅谈幼儿教育应给予儿童自由

浅谈幼儿教育应给予儿童自由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普及,对幼儿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幼?航逃?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儿童的个性,给予儿童自由的发展空间,从而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幼儿教育应给予儿童自由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简要介绍几点教育措施,希望能够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儿童自由策略 自由是人类的终生追求,也是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石。然而在我国现阶段的教育过程中,很多教育机构以及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对儿童、学生、青少年过于束缚,导致教育主体的作用难以发挥,不利于受教育者的未来发展。尤其是幼儿教育,如果过于压抑儿童的天性,就容易使儿童造成心理阴影,甚至是心理伤害,影响其未来的正常生活。因此,幼儿教育应该尊重自由原则,使儿童能够自由、健康的成长,从而遵循着儿童自身的个性发展,挖掘其潜在能力,有助于儿童的未来发展。 一、幼儿教育应给予儿童自由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促进儿童的个性化发展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曾提出:“应解放儿童的思想

[1]。”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对儿童过于束缚,导致儿童缺乏自由成长的空间,使其在参加各项教育活动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不利于儿童的个性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给予儿童自由,让儿童能够走进大自然,通过自己对自然环境的观察,从而充分发挥儿童好奇心强烈的作用,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解决问题。这个探索过程对于儿童个性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使儿童在探索过程中积累经验,从而提升儿童的感悟能力。 2.有助于儿童之间的相互作用 系统论(Systems theory)的内涵是在同一个系统结构内,不同的组成元素之间进行相互作用,从而共同促进系统的发展[2]。以此理论为基础,可以将一个幼儿园班级视为一个系统,其中每一名儿童都是构成该系统的组成元素,而每一名儿童又具有各自的个性化,拥有不同的自身经验,从而在面对同一事物时,每一名儿童都会产生各自的思想。因此,幼儿教师应给予儿童们足够自由的空间,使其能够充分的表达自己,使儿童之间能够互相学习、互相作用、互相影响,有助于儿童的共同成长。 3.有助于幼儿教师对幼儿加强理解 科学教育应该是建立在儿童自由的基础之上,从而使儿童能够释放天性、表达自我。意大利幼儿教育家玛利亚?蒙台

还学生拓展自我的自由空间

还学生拓展自我的自由空间 发表时间:2011-08-04T09:05:17.000Z 来源:《学习方法报·教研周刊》2011年第40期供稿作者:刘英伟 [导读] 教学过程的真正实现与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必须要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和配合,发挥其主体作用。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探析 河南邓州市穰东镇中心校刘英伟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问题的解决并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满足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多少个问题的答案,而是在获得结论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地提出新的问题,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并想办法解决,体现“大语文”教学观。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须切实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创新中学习,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发展。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这一问题作浅要的探析。 第一,切实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的真正实现与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必须要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和配合,发挥其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带着富有趣味和价值的疑难问题去学习,就可以促使他们发动思维、活跃思维,从而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奥秘,完成学习活动。 在阅读活动中,学生不再是作者、文本、教师的附属品,而是积极主动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对话、质疑,形成自己独特的主体体验的研究者。学生怀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进行探究和学习,可以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具有挑战意味的情感体验,这又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和强化求知欲,增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我在教学生阅读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时,先请学生就题目展开质疑。有学生问道:“是谁为你打开一扇门?”“题目中的你指的是谁?”“打开一扇什么样的门?”“打开这扇门有什么意义?”……带着这些问题再去读课文,文章就不仅仅是作者的了,更不是老师的了,而真正变成学生的了。 第二,着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切创新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则源于强烈的问题探究意识。科学上很多重大的发明创造与其说是问题的解决促成的,不如说是问题寻求者的探究意识促成的。爱因斯坦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解答可能仅仅是数学或实践技能问题,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考虑问题,则要求创造性地想象,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可以说,没有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活动将成为无源之水,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切入点,所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关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待事物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包括作者的看法都有可能只是一家之说。因此,面对已成定论的东西,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倡学生从问题的反面或不同方面去思考、探索。 例如阅读《曹刿论战》,对文中的鲁庄公形象,一般认为他是个“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昏君,但如果大胆质疑:“鲁庄公真的就只是个昏君吗?”结果发现,他能够接受曹刿的建议并付诸于行动,充分表露出鲁庄公知人善任、虚心求教、肯纳善言等优点,不能简单地说成他是昏君。如果我们能坚持长期地在阅读教学中抓住这样的创新点进行类似的训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 第三,多方面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在阅读时应当伴随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如果不会边读边思考,那也不会有良好的阅读效果,达不到我们的教学目标所规定的任务。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学生能够边读边思考,就能独自解决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而且会出人意料地显示出他的颇有创意的见解。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于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 在初中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逐渐培养学生自己默读的能力,然后在默读的基础上进行精读,精读的过程既是深入文本的过程,也是质疑的过程,例如思考:文章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有没有比这一写法更好的写法?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要善于借助工具书解决自己能解决的疑难,并把不能解决的疑难罗列归纳出来,留下来和同学或教师共同解决。这种带有质疑精神的精读,要有自己对文章的感受和想法,这种想法,可以有异于老师的讲解,也有异于作者本人的初衷;它可以读出自己对文章个性体验,品出自己的味道来。 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强调了学生的自读自悟。学生有了质疑的习惯,就会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文章语言,积极的探索文章内涵。 良好的阅读习惯、优质的阅读方法会让学生受益终身。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怀着强烈的问题意识,针对文本提出属于自己的问题,经过探究找到自己满意的答案,阅读的激情就在不经意间产生了,常有问题,常去探究,常常有“质疑——探究——成功”的感受,阅读就不再是课堂上教师提出的要求而是学生自己生活的需要,习惯就会成为自然。 以往在教《为你打开一扇门》时总是会有一部分同学不感兴趣,以为文章说理性太强,可是如果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有了问题意识,他们就会主动地去预习新课文并在预习的过程中发现很多问题,急切期待在课堂上解决。讲完《背影》后,学生仍在思考天下父爱皆如此吗,母爱和父爱的区别在哪里,只有长大了才能更深刻的体会到这种爱么?我适时向学生推荐了冰心的《母亲》、邹韬奋的《我的母亲》、朱德的《我的母亲》,学生阅读兴趣很大,长此以往阅读习惯自然而然地养成了。 第四,充分深化拓展学生的课堂生活。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显而易见,带着疑惑的眼光去解读文本,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对学生说“我有生以来所相信的一切,都在这里被质疑”,它追求的就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只有不断的质疑才会和作者进行更深层次的对话,才会对文本内涵有更深一层的理解。钱梦龙先生教《愚公移山》时以“愚公究竟愚不愚”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效果很不错。我们也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愚公是移山好还是搬家好?同样可以给学生启发,诱导学生发现问题,理解文本更深层次的内容。 在教学《陋室铭》一文时,有教师就采用了问题教学法,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上课时,他要求学生在熟读课文之后,对文中不理解之处提出问题。学生在深思之后,提出了不少问题,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看看哪些问题提得好,哪些问题对大家有启发,哪些问题最新颖,哪些问题最富于挑战,哪些同学发现的问题最多等等。根据学生们的意见,筛选出了八个问题组织学生

幼儿园大班美术优质课《美丽的想象画》教案

幼儿园大班美术优质课《美丽的想象画》教案 活动目的: 1.尝试用丰富的线条和色彩进行表现。 2.借助想象,初步感受延续想象画的风格特点。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幼儿绘画工具:记号笔、油画棒、画纸。 活动过程: 1.出示课件,启发幼儿想象,引起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画画吗?老师也很喜欢,你们看我画了什么?它象什么? 2.演示课件,初步感受延续想象画的风格特点。 师:我觉得以前画画的方法不好玩,我想随意画。我在这幅画的 上面添加了一条曲线,再画上一条曲线和它相交,图的中间画一些弧线、圆圈,下面画一条折线,看,一幅画就画好了。 3.欣赏思考,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将抽象的图形、线相应的事物联系起来。 (1)提问:你们从这幅画里看到了什么? (2)演示课件,展示从画中联想到的事物。 4.演示课件,隐性示范,帮助幼儿掌握画线条的要点,进

一步展现延续想象画的风格特点。 (1)出现有基本形状的画面,这幅图画什么?在上面添加线条,可以是曲线,可以是折线、圆圈。 (2)教师强调要点:从基本形状出发,根据自己的意愿添加线条,这些线条可以交织在一起,但线条不能太多太密,块面可以大一些。 (3)你们从这幅画里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飞马,我就给飞马涂上各种美丽的颜色,我在下面看到了一只老鹰,就给老鹰涂上颜色,后面是五彩云,最后涂上底色。 5.幼儿创作。 (1)教师提出要求。记住,画的时候,想怎么画线条就怎么画,画好线条后,看看你们画的线条里藏着什么,再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2)鼓励能力较弱的幼儿大胆运用线条进行作画,引导能力较强的幼儿从不同角度进行想象,丰富画面。 6.展示作品,分享创作的快乐。 (1)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说一说画了些什么。 (2)请幼儿讲述别人的作品。

公共空间设计

2011 _2012 学年第一学期 公共空间设计课程 教案 课程类型:必修专业课 总学时/周学时:112 / 14 开课时间:2011年10月31日至2011年12月23 日使用教材:《公共空间设计》 授课对象:专业:艺术设计环艺年级:09环艺2 授课教师:姓名:刘天情职称:助教 黑河学院教务处制

教学日历(学期授课计划) 周次起讫时间课次日/月节次学时内容纲要(章、节) 十三10.31—11.4 1 31/10 5—8 4 一、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概念与内 涵 1、空间的基本概念 2 1/11 5—8 4 2、空间的基本类型及组织方式 3 3/11 5—8 4 3、公共空间设计的内涵与特点 4 4/11 5—6 2 4、公共空间设计师的基本素质 十四11.7—11.11 5 7/11 5—8 4 二、办公空间设计 1、办公室的特点 6 8/11 5—8 4 2、办公室的平面布局与天花形式 7 10/11 5—8 4 3、办公室的消防、防盗与其他安 全因素 8 11/11 5—6 2 课堂练习 十五11.14—11.18 9 14/11 5—8 4 三、商业空间设计 1、商业空间的类型与特点 10 15/11 5—8 4 2、商业空间室内设计原则 11 17/11 5—8 4 3、商业空间功能组织 4、商业环境的形象塑造 12 18/11 5—6 2 课堂练习 十六11.21—11.25 13 21/11 5—8 4 四、餐饮空间设计 1、餐饮空间的购成和分类 14 22/11 5—8 4 2、餐饮空间的设计原则 15 24/11 5—8 4 3、餐饮空间的色彩运用 4、餐饮空间的装上陈设和照明设计 16 25/11 5—6 2 课堂练习 十七11.28—12.2 17 28/11 5—8 4 五、旅游空间设计 1、旅游空间的设计要点 18 29/11 5—8 4 2、酒店的大堂设计 19 1/12 5—8 4 3、客房的设计 4、宾馆空间设计实例分析 20 2/12 5—6 2 课堂练习 十八12.5—12.9 21 5/12 5—8 4 六、娱乐空间设计 1、娱乐空间的类型

二年级第七讲家长课程作业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一年级教案 第五讲让孩子自主发展 【教学目地】 指导家长认识到应给予孩子成长所必须地自由空间,不要溺爱孩子,不要事事限制孩子,培养孩子独立地人格,让孩子在自主实践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让家长们掌握培养孩子自主发展地原则和方法,用以指导自己地家庭教育. 【教学难点】 让家长们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孩子自主发展地重要性,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掌握家庭教育地原则和方法. 【教学方法】 谈话法、案例分析法、系统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给家长讲一个真实地故事:国内某高校地一位地大学生,是家中地独子,从小备受宠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甚至上了大学,父母要每周到学校去为他料理生活,考取出国留学地奖学金后,一想到

要独自一人出国留学,无人照顾,不知道自己将如何生活,以至于过于焦虑而失常.后来,这个大学生地父母说了一句令人深思地话:“我们一心一意地爱他,凡事为他着想,谁知却害苦了他.” 爱孩子是人地天性,那位大学生地父母爱孩子没有丝毫地错.错地是他们爱孩子地方式过于盲目和无理性,只是一心一意地去爱,却忽略了孩子未来发展与独立生活,没有为孩子提供自主发展地空间,从而使孩子在习惯了消极地以来之后,一旦要独自面临新地挑战时,便无所适从. 为什么让孩子自主发展 第一节妈妈,我想出去玩 二、情景案例 、和家长一起看教材、页情景案例,文中地母亲是怎样爱自己地孩子地. 、教师和家长交流:我想问一下家长,您地孩子参加了哪些课外辅导班?孩子是自己愿意去地,还是家长强制参加地?你地孩子对自己参加地辅导班持什么态度?作为家长,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家长讨论交流,谈自己地想法. 三、家长自学教材中教育故事部分,体会文中李老师地教导. 四、专家讲堂:

《要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要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教育专家陶行知认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有一个宽松的、开放的、积极的引导环境,需要在父母的热切期望和等待中来迎接孩子的成长。孩子的发展,要遵循天性,不能任意抹煞孩子的创造欲望和玩乐心态,要让孩子自由的发展。 孩子的成长不仅包括他身体增长,更主要的是他的语言、精神、气质、思想以及为人处事的能力都将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可为了使孩子的成长迅速一些,我们父母往往采取一些过于积极的教育措施,请家教、报特长班,无视孩子的兴趣。 不可否认,孩子多掌握点知识,多学点本领,本没有什么坏处,但关键是要孩子自己愿意。否则,只能适得其反,不但不能使孩子按照自己的愿望发展,还可能极大挫伤孩子的积极性。这是得不偿失的。 父母靠得太多,关注孩子的太多,采用的强制措施和管束太严格,这不利于孩子自由、健康、快乐的发展。所以,对于孩子的发展一定要因人而宜。 当然,对孩子也不能不管不问,而是让孩子成为一个“相对服从”的人,而不是绝对的服从。所以管要一定要有原则,对于孩子怎样做人,怎样与人相处的事情,一定要大管特管。要让孩子成为一个品德优秀的人,父母要引领着孩子找朋友玩,给孩子自由交往的空间和选择作高尚人的权利,并让他在成长中有一定的挫折和磨砺,这会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和成长。 当孩子的发展道路不平坦的时候,不必抱怨,要有一种等待的心

态。在适当的时候,当孩子求助于父母的时候,当他们渴求父母帮助的时候,父母应该伸出援助之手,促使孩子更好的克服困难,不断前进。 无论如何,自由发展的空间对于孩子是十分必要的。 有个孩子在一篇题为“我的自由时空”的作文里写道: 我的外公是一位艺术家,我的父亲是上海医科大学的物理学教授,我的家如同一个人文与科学的梦幻组合,一个用亲身的经历告诫我为人要真诚坦荡,对世间万物都心怀爱与感激,即使身处逆境也要发现身边的美;一个则用严谨的数学语言让我坚信这个世界必有规律可循,求真务实善于开拓的科学精神是人们寻找安全感的良方。 有一段时间外公告诉我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月满则亏,万物皆有必然之理;而父亲告诉我世界可以用偶然来描述,甚至每个人都只不过因为偶然才成为自己。当我将两句话完整地理解而发现其中的一致时,我觉得对未知世界充满了探索的自信。我认为这种感觉永远不是来自于灌输,而是启发式的诱导。父亲从孩子园接我回家,总带我在路边的咖啡馆小坐片刻。在那儿,他让我试着把不同质地的咖啡勺浮在咖啡中,就这样让我理解了阿基米德的发现。 我的家庭氛围首先是民主,从我记事起,对家中的事务就有发言强求我做什么,他们对我采取认同和尊重的态度。记得高中毕业填高考志愿时,家里希望我考医科大学,而当我欲报考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时,父母所做的仅仅是确认我是否真的做了慎重的考虑,而后便全力支持我的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