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O定量卸压式集中稀油润滑装置说明书

AMO定量卸压式集中稀油润滑装置说明书
AMO定量卸压式集中稀油润滑装置说明书

稀油润滑站技术说明

一、使用条件 本产品适用于装有动静压轴承的磨机、轧钢机、电机等大型设 备的稀油循环润滑系统中,其工作介质为N22~N320(相当于I SO VG22~VG320)的各种工业润滑油。 根据动静压润滑工作原理,在启动、低速和停车时用高压系统, 正常运行时用低压系统,以保证大型机械在各种不同转速运行 下均能获得可靠的润滑以延长主机寿命。 稀油站的高压部分压力为31.5MPa,流量为2.5L/min,低压部 分压力为0.4MPa;流量为16~125L/min,稀油站具有过滤、 冷却、加热等装置和联锁、报警、自控等功能。 该产品的性能参数及尺寸应符合表和图中的规定;装置由油站、 仪表盘、电控柜(可用PLC控制)成套组成。 二、型号标注方法 如采用A系列,高压流量为2.5L/min;高压压力为31.5MPa,低压供油压力为0.4MPa;而低压供油量为40L/min的高(低)压稀油站,采用PLC控制的则按如下方法标注:GXYZ-A2.5/40.P 三、结构特点

图2-1-1 GXYZ 型A 系列稀油站外形图 GXYZ 型A 系列稀油站外形尺寸 型号DN1 DN2 DN3 DN4 L B H L1 L2 L3 L4 L5 GXYZ-A2.5/16 25 10 50 25 1250 1000 1000 1490 925 185 18 140

GXYZ-A2.5/25 GXYZ-A2.5/40 32 10 65 32 1400 1200 1050 1620 720 200 20 120 GXYZ-A2.5/63 型号L6 L7 B1 B2 B3 H1 H2 H3 H4 H5 H6 H7 GXYZ-A2.5/16 100 208 1230 360 420 1500 1132 853 150 350 70 78 GXYZ-A2.5/25 GXYZ-A2.5/40 100 276 1430 400 500 1550 1182 890 200 350 120 110 GXYZ-A2.5/63 五、原理图 图2-1-2 GXYZ 型A 系列稀油站原理图

导轨油安全技术说明书

导轨油安全技术说明书 一、物品与厂商资料 物品中文名称特级导轨油 物品英文名称SAGAWA SL IDEWAY OIL T SERIES 供应商 制造商 紧急联络电话 紧急传真号码 二:成分辨别资料 组成部份由矿物油及极压剂、防锈剂、粘附剂、抗泡剂等组成 产品性能具有良好的润滑性、抗极压性和粘附性。广泛用于机械设备之多用途导轨及其它各部位润滑。 危害物质成份(成成份百分比)无 三、危害辨识资料 主要危害效应:危害之程度取决于接触时间之长短、接触量及急救速度与彻底的处理措施吸入:无显著危害效应资料 皮肤接触:皮肤不适 眼睛接触:刺激眼睛 食入:呼吸危害、肠胃不适 环境影响:无此有效资料 物理性及化学性危害:高热产生有害油雾蒸气之危害效应的报告 物品危害分类:无 四急救措施 不同暴露途径之急救方法: 吸入:停止操作,置于通风良好的环境中。 皮肤接触:用清洗剂清洗干净即可。 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消炎药水清洗,并马上送去医院 吞食:清洗肠胃。 对急救人员之防护:无此有效资料 对医师之提示:无此有效资料 五、灭火措施 适用灭火剂:火灾用干粉(ABC或BC)、二氧化碳、泡沫及水雾。大型火灾用泡沫或使用大量微细水雾减火 灭火时可能遭遇之特殊危害:完全燃烧产生CO2、H2O、未完全燃烧会产生CO。蒸气空气混合物高于闪火点可能引起火灾。

特殊灭火程序: 1、救火人员须穿戴防护具及呼吸器,在上风处救火。 2、停止油料的外泄与流动并使用减火剂,隔离外泄区所有的火源 3、如果没有发生危害的可能,进入灾区尽量移开储存容量。 4、用水雾冷却灾区附近之容器,直至火扑灭减。 5、请注意此油料易与氧化剂反应。 6、避免吸入高温燃烧产生之有害气体。 7、注意不得以高压水柱直接喷射泄露之油料 8、尽量使用自动或固定式减火设备减火,人员避免进入灾区 消防人员之特殊防护设备:发生火灾时,应携带适当防护装置或个人自携式呼吸设备 六、泄露处理方法 个人应注意事项1、在污染区尚未完全清理干净前,限制人员接近区 2、确定清理工作是由受过训练的人员负责。 3、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环境注意事项:禁止废油流入下水管路及河流、土壤,应用密封容器妥善保存。 清理方法:化学清洗剂清洗或用沙掩埋。 七、安全处置与储存方法 处置:防止有灰尘及杂物进入 储存:置于室内环境,保持油品密封。不可与易燃、易爆化学品摆在一起 八、暴露预防措施 工程控制:1、使用适当设计及保养的机械通风系统,如整体换气装置或局部排气装置。 2、以局部排气装置及必要的制程隔离以控制舞滴及蒸气量 3、供给充分新鲜空气以补充派气系统抽出的空气。 4、可能需要处理发散的废气以免污染环境 控制参数:容许浓度八小时日时量平均5mg/m3 容许浓度:短时间时量平均10 mg/m3 个人防护:1、呼吸防护:工作时若有油雾产生,须戴棉布口罩 2、手部防护:操作完毕,清洗即可或戴防油手套 3、眼部防护:若有飞溅情况下戴眼镜 4、皮肤防护:戴PVC或人造橡胶制成的不透水围裙 卫生措施:1、工作后尽速脱掉污染衣物,洗净后方可穿戴或丢弃。 2、工作场所严禁抽烟或饮食 3、处理此物后,须彻底洗手 4、维持作业场所清洁 九、物理及化学特性 物质状态:液态外观颜色:黄至棕色比重:0.87—0.89g/cm3 60℉

磨煤机高压油站说明书

GYZ2-25 型高压油泵站 使用和维护说明书 2009年3月 目录 1. 概述 (2) 2. 主要元件说明 (2) 3. 系统操作步骤 (5) 系统的调试..................................................................................5 系统的运行 (6) 检修后的操作步骤...................... (7) 主要元件工作状态 (7) 4. 系统操作步骤 (7) 系统的安装 (7) 油液的加注 (7) 系统的循环 (7) 系统的维护….………………………………………………….………………..7 附注1. 管路的冲洗……………………………………………….……………10 附注2. 原理图………………………………………..…………………….…A3 概述 磨煤机加载系统是磨煤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高压油泵站、油管路、液动换向阀、加载油缸、蓄能器等部件组成。其功能如下:为磨辊施加合适的碾磨压力,加载压力由比例溢流阀根据指令信号来控制:同步升起和落下磨辊。磨辊所需的碾磨压力是由液压系统提供的,加压系统包括三个油缸及蓄能器,蓄能器内有橡胶气囊,内充氮气,蓄能器的充油侧直接与油缸的活塞杆侧连接,三个油缸连接在公共供油管路上。高压油泵站安装在靠近磨煤机的基础上,加载油缸和蓄能器安装在磨煤机上,三个带蓄能器的油缸由高压油泵站提供动力。高压油泵站用管道连接到加载油缸上,连接管道采用0Cr18Ni9冷拔无缝钢管,管路连接用焊接式管接头。油箱容积920L ,第一次加油量约820L 。采用L-HM46抗磨液压油,油液从空气滤清器加入,并需经过过滤精度≤10um 的过滤机过滤。在高压油系统设备和管路全部安装完后,高压油系统必须打油循环,当高压油系统油液清洁度达到NAS1638标准八级时,高压油系统方可投入运行。参见磨煤机高压油系统液压原理图。 北 京 电 力 设 备 总 厂 BEIJING POWER EQUIPMENT GROUP

ZGM-113G型磨煤机说明书(123)要点

第一篇磨煤机使用和操作说明 1. 代号和技术数据 1.1 代号 分K、N、G三个型号,N型,不表示 磨环滚道平均半径(cm) 磨煤机 辊式 中速 1.2 技术数据 1.2.1 煤种范围 煤种烟煤,部分贫煤和部分褐煤 发热量16~31MJ/kg 表面水份≤18% 可磨性系数HGI=40~80(哈氏) 可燃质挥发份16~40% 原煤颗粒0~40mm 煤粉细度R90=10~40% 1.2.2 磨煤机技术数据 标准研磨出力58 t/h (DL/T 5145-2002 标准) 额定功率512 kW 电动机额定功率560 kW 电动机电压6000 V 电动机转速990 r/min 电动机旋转方向逆时针(正对电机输入轴) 磨煤机磨盘转速24.4 r/min 磨煤机旋转方向顺时针(俯视) 通风阻力≤6410 Pa 磨机额定空气流量25.14 kg/s

磨煤机磨煤电耗量6~10 kW·h/t (100%磨煤机出力) 2. 工作原理 ZGM113磨煤机是一种中速辊盘式磨煤机,其碾磨部分是由转动的磨环和三个沿磨环滚动的固定且可自转的磨辊组成。原煤从磨机的中央落煤管落到磨环上,在离心力作用下将原煤运动至碾磨滚道上,通过磨辊进行碾磨。三个磨辊沿圆周方向均布于磨盘滚道上,碾磨力则由液压加载系统产生,通过静定的三点系统,碾磨力均匀作用至三个磨辊上,这个力是经磨环、磨辊、压架、拉杆、传动盘、减速机、液压缸后通过底板传至基础(见图1―1)。原煤的碾磨和干燥同时进行,一次风通过喷嘴环均匀进入磨环周围,将从磨环上切向甩出的煤粉吹送至磨机上部的分离器,在分离器中进行分离,粗粉被分离出来返回磨环重磨,合格的细粉被一次风带出分离器。 图1―1 磨煤机加载传递系统“受力状态图” 难以粉碎且一次风吹不起的较重石子煤、黄铁矿、铁块等通过喷嘴环落到一次风室,被刮板刮进排渣箱,由人工(或由自动排渣装置排走)定时清理。(见图1―2)。 ZGM113型磨煤机采用鼠笼型异步电动机驱动。通过立式伞齿轮行星齿轮减速机传递力矩。减速机还同时承受因上部重量和碾磨加载力所造成的垂直负荷。 为减速机配套的润滑油站用来过滤、冷却减速机内的齿轮油,以确保减速机内部件的良好润滑状态。 配套的高压油泵站通过加载油缸既可对磨煤机施行加载又可使磨辊升降实现磨煤机空车启动。 通常一台磨配有一台密封风机,也可一台机组几台磨共用一台密封风机,密封风用于磨煤机传动盘处(对于负压运行此处密封取消)、拉杆关节轴承处和磨辊处的密封。

汽轮机润滑油系统说明

1.1概述 配本机组的润滑油系统与给水泵汽轮机的润滑油系统分开,主要供给氢密封油系统的两路密封油源(适用于氢冷发电机);供给机械超速遮断装置动作的工作介质和供给汽轮机轴承、发电机轴承、推力轴承和盘车装置的润滑油。该系统设有可靠的主供油设备及辅助供油设备,在盘车、起动、停机、正常运行和事故工况下,满足汽轮机发电机组的所有用油量。润滑油系统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油贮存在油箱内,由主轴驱动的主油泵或由马达驱动的辅助油泵将润滑油供给到各个使用点,当机组在额定或接近额定转速运行时,由装在前轴承座的主油泵和装在油箱内的注油器联合运行,满足机组用油。在机组启动或停机运行时,则由辅助油泵提供机组所有用油。 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给汽轮发电机主轴承、推力轴承和盘车装置提供润滑油,为密封氢气的密封油系统供油(适用于氢冷发电机),以及为操纵机械超速脱扣装置供油作为工质。它主要由润滑油箱、主油泵、注油器、辅助油泵、冷油器、滤油器、除油雾装置、顶轴油系统、净油系统(根据用户的要求,也可用户自备)、危急遮断功能、液位开关等以及各种脱扣、控制装置和连接它们的管道及附件组成。 1.2主要设备及功能 1.2.1油 润滑系统中使用的油必须是高质量、均质的防锈精炼矿物油,并且必须添加防腐蚀和防氧化的成份。此外,它不得含有任何影响润滑性能或与之接触的油和金属有害的物质。 为了保持润滑油的完好,也即保持润滑系统部件和被润滑的汽轮机部 件的完好,润滑油的特性需要作一些特殊考虑。最基本的是: 油的清洁度,物理和化学特性、恰当的贮存和管理,以及恰当的加油方法。应该有一个全面的计划来确保油和系统的正确保养,避免一切有害的杂质。这是使部件寿命达到最长和保证不发生故障的基本要求。有害杂质会导致轴承密封和其它重要部件的损坏。如果油箱中油温低于10℃,油不能在系统中

GDRD类高低压稀油润滑设备说明书

1 概述及用途 GDRD类高低压稀油润滑设备是指一套设备中具有高压系统和低压系统两部分,并且二者公用一个油箱,使用同一种介质;同时,高压部分具有一台或多台泵装置,低压部分与重型机械行业JB/ZQ/T4147-91标准规定的XYZ系列(电加热)稀油润滑装置具有相同系统原理图和功能的一类稀油润滑设备的总称,不论其结构型式如何,它们都符合本使用说明书。 GDRD类高低压稀油润滑设备是循环供送稀油润滑介质的设备。该设备低压部分将介质供送到设备的润滑点(具有相对运动的摩擦副),对润滑点进行润滑和冷却后,返回到该设备的油箱;该设备高压部分将介质供送到设备静压或动静压轴承,对轴承进行托起、润滑和冷却后,返回到该设备的油箱;返回到油箱的介质,将参与系统的下一个循环。设备主要用于冶金、矿山、建材、石化等成套机械设备中,同时,也适用于其它具有类似工况的机械设备。 2 技术参数 2.1 基本条件 GDRD稀油润滑设备,当低压部分使用齿轮泵时,工作介质粘度等级为N22-N220,当使用螺杆泵时,工作介质粘度等级为N22-N680,甚至更大;高压部分一般使用柱塞泵,当吸油口由低压供油时,介质同低压,当为自吸油时,工作介质粘度不超过N150.冷却水温度应不超过30℃,冷却水压力0.2-0.4Mpa,冷却器冷却能力是当进油温度为50℃时,润滑油的温降不小于8℃(当油品粘度大于N460时,冷却器的冷却面积要比标准选的大)。 2.2 技术参数 2.2.1低压部分 3、设备组成及工作原理 3.1 设备组成 GDRSD类稀油润滑设备低压部分主要由油箱、电加热器、两台定量油泵装置、双筒过滤

器、油冷却器、回油磁(栅)网过滤装置、功能性阀门(单向阀、安全阀、开关阀门)及管道、控制元件(压力控制器、压差控制器、温度控制器、液位控制器)、显示仪表(压力表、温度表、液位计)、电控柜(高低压公用)等组成;高压部分主要由一台或多台泵装置、功能性阀门(单向阀、安全阀、开关阀门)及管道、压力控制器、压力表等组成,某些系统还带有吸口过滤器。 3.2工作原理 3.2.1低压部分 工作时,一台定量泵(另一台备用)从油箱吸入油液,吸入的油液由定量泵进行增压后,经单向阀、双筒过滤器(一侧工作一侧备用)、油冷却器、功能性阀门和管道被送到设备的润滑点,油液对润滑点进行润滑和冷却后,沿着系统的回油总管进入油箱,油液在油箱内经回油磁(栅)网过滤装置过滤后进行下一次循环。 3.2.2高压部分 工作时,一台泵或多台泵(多台泵系统中,一般有一台泵备用)从油箱或从压管路吸入油液,吸入的油液由泵进行增压后,经单向阀、功能性阀门和管道被送到设备的静压或动压轴承的油窝,托起回转体并对轴承进行润滑和冷却后,沿着系统的回油总管进入油箱,油液在油箱内经回油磁(栅)网过滤装置过滤后进行下一次循环。 3.3元件功能 3.3.1油箱 油箱主要功能是蓄油,还兼作散热和沉淀油液中的杂质。 3.3.2加热器 加热器的功能是对油箱中的油液进行加热,当油箱中的油液温度低于下限设定值时,电加热器自动进行加热,当油箱中油液的温度达到正常设定值时,加热器自动停止。 3.3.3油泵装置 3.3.3.1低压油泵装置 设备具有两台低压油泵装置(互为备用),一台工作、一台备用,当系统压力低于下限设定值是,备用油泵自动投入工作,当达到正常设定值时,备用泵自动停止。 3.3.3.2高压油泵装置 设备具有一台或多台高压油泵装置,当低压系统压力达到正常值时,高压泵方可投入工作;当系统压力低于下限设定值时,对无备用系统,发出报警信号,对有备用系统,备用油泵自动投入工作,当达到正常设定值时,备用泵自动停止。 3.3.4双管过滤器 双管过滤器有两组过滤滤芯(互为备用)和一个手动切换阀,一组滤芯工作时,另一组滤芯备用。当工作滤芯的压差达到设定值时,压差控制器动作发出报警信号,手动切换使备用滤芯工作,原工作滤芯可以拆卸进行清洗。 3.3.5油冷却器 油冷却器的功能是对油进行冷却,当出油口温高于上限设定值时,发出报警信号,工人调整冷却水路阀门开口度,对油液进行冷却。 3.3.6回油磁(栅)网过滤装置 回油磁(栅)网过滤装置装在油箱回油腔,主要功能是对从润滑点返回的油液中的铁磁性和非铁磁性杂质进行过滤。 3.3.7(低压、高压)安全阀 安全阀的功能是保证低压系统的最高工作压力不超过其设定值,系统压力达到设定值时,安全阀打开,部分或全部油液经过该阀流回油箱。 3.3.8仪表

第四章 稀油润滑系统 设计

第四章润滑系统和集中润滑系统的设计计算 第一节稀油集中润滑系统 一、概述 随着生产的发展,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润滑技术也同样由简单到复杂,不断更新发展,形成了目前集中润滑系统。 集中润滑系统具有明显的优点,因为压力供油有足够的供油量,因此可保证数量众多、分布较广的润滑点及时得到润滑,同时将摩擦副产生的摩擦热带走;随着油的流动和循环将摩擦表面的金属磨粒等机械杂质带走并冲洗干净,达到润滑良好、减轻摩擦、降低磨损和减少易损件的消耗、减少功率消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目的。 1、润滑系统控制 在整个润滑系统中,安装了各种润滑设备及装置,各种控制装置和仪表,以调节和控制润滑系统中的流量、压力、温度、杂质滤清等,使设备润滑更为合理。为了使整个系统的工作安全可靠,应有以下的自动控制和信号装置。 1).主机启动控制 在主机启动前必须先开动润滑油泵,向主机供油。当油压正常后才能启动主机。一般常采用在压油管路上安装油压继电器,控制主机操作的电气回路。 2).自动启动油泵 在润滑系统中,如果系统油压下降到低于工作压力(0.05MPa),这时备用油泵启动,并在启动的同时发出示警信号,红灯亮、电笛鸣, 3).强迫停止主机运行 当备用油泵启动后,如果系统油压仍继续下降(低于工作压力)(0.08~1.2MPa)、则油泵自动停止运行并发出信号;强迫主机也停止运行,同时发出事故警报信号,红灯亮、电笛鸣。 4).高压信号 当系统的工作压力超过正常的工作压力0.05MPa时,就要发出高压信号,绿灯亮、电笛鸣。值班人员应立即检查并消除故障。启动备用油泵、强迫主机停转等,常采用电接触压力计及压力继电器来进行控制。

润滑脂安全技术说明书

润滑脂安全技术说明书 润滑脂是由天然脂肪酸(硬脂酸或12—羟基硬脂酸)锂皂,稠化中等粘度的矿物润滑油或合成润滑油制成,而合成润滑脂是由合成脂肪酸锂皂,稠化中等粘度的矿物润滑油制成。 润滑脂的特点如下: (1)润滑脂,特别是12—经基硬脂酸锂稠化的润滑脂,只有两个相交温度,第一个相交温度(即从伪凝胶态到凝胶态)一般在170℃以上,第二个相变温度(即从凝胶态到溶胶态)一般在200℃以上,因此,当选用适宜的矿油时,可以长期使用在120℃或短期使用到150℃。(2)润滑脂,特别是12—经基硬脂酸锂稠化的润滑脂,通过电子显微镜可见其皂纤维形成双股的、缠结在一起的扭带状,因此,具有良好的机械安定性。 (3)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12—经基硬脂酸锂和硬脂酸锂对烷烃的吸附热,发现12—羧基顶脂酸锂和硬脂酸锂,对皂纤维表面液相的结合强度,及对晶格内液相结合强度都是较大的,因此,润滑脂具有较好的胶体安定性。 (4)碱金属中的程对水的镕解度较小,因此,润滑脂具有较好的抗水性,可以便用于潮湿和与水接触的机械部位。 锂皂,特别是12—轻基硬脂酸锂皂,对矿油或合成油的稠化能力都比较强,因此,润滑脂与钙钠基润滑脂相比,稠化剂量可以降低约1/3,而使用寿命可以延长一倍以上。 润滑脂,特别是以12—疑基硬脂酸锂皂稠化的调滑脂,在加有抗氧

化剂、防锈剂和极压剂之后,就成为多效长寿命通用润滑脂,可以代替钙基消滑脂和钠基润滑脂,用于飞机、汽车、坦克、机床和各种机械设备的轴承润滑。 润滑脂使用说明 一、概述 1.产品特点 润滑脂是将稠化剂分散于润滑剂中所组成的稳定的固体,主要由稠化剂、基础油以及添加剂和填料组成。 2.主要用途 适用于-20~120℃温度范围内各种机械设备滚动和滑动摩擦部位的润滑。 二、技术特性 1.主要性能 外观为黄色至褐色油膏,它具有较高的滴点。良好的黏附性,热氧化安定性、机械安定性、润滑性和耐磨性。 2.本产品执行GB7324—87 的国家标准。 1 外观均匀光滑油膏 2 锥入度25℃150g/10mm 220—250 3 滴点℃不低于180 4 腐蚀(T3铜片,100℃,24h)合格 5 分油量(100℃,24h)% 不大于5 6 延长工作锥入度(10万次)1/10mm 不大于330

磨煤机润滑油站说明书

1.用途 XYZ250-L立式稀油润滑站是为ZGM113G型中速辊式磨煤机用SXJ160型立式螺伞-行星减速机配套的专用润滑装置,用于润滑减速机中的齿轮和轴承,起到润滑、冷却和清洗的作用。 2.工作原理 稀油站在正常工作时,电机螺杆泵将润滑油从磨煤机减速机下箱内吸出,送入加热器,经管路进入双室过滤器的一个滤筒,再沿管路进入冷却器,然后被送到各个润滑点,润滑油经过润滑部位后汇集于减速机下箱,再经电机螺杆泵吸出,如此循环往复,使润滑油在系统中循环,确保系统各部位的正常润滑。 3.结构特点 XYZ250-L立式稀油站由电机螺杆泵、电加热器、双室过滤器、冷却器以及阀门、管道、仪表和底座等组成。所有零部件均安装在底座上组成整体式结构,稀油站无自带油箱,减速机下箱体就作为稀油站的油箱。各部分的结构特征如下: 3.1电机三螺杆泵:立式,配双速电机,带安全阀。 驱动采用YD160M-8/4 V1型双速电动机,其功率为5.0/7.5kW,对应转速为720/1450 r/min。若稀油站启动时油温<25℃时,先令电机720r/min运转,直到油温达到28℃时,再改用1450r/min运转。油泵上装有对油泵和系统起过载保护作用的安全阀,阀的调节压力为0.63MPa,可保证安全运行。 3.2电加热器:带纵向折流。 纵向折流板将加热管分隔为三个区间,油和加热管间的相对流速增加,可避免因油流死角导致的油温过高区;加热管温度均衡减少了结炭现象;同时采用了能放尽空气的放气结构,保证油加热管温度最高的上部能浸入油液中;这些都提高了加热效率和延长了加热管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减少了顶罩部分的温升,并且油液不易氧化变质,延长了油液的使用寿命。 3.3双室过滤器:采用纵向导流和上下磁过滤结构,带三位六通换向阀。 油液由换向阀进入过滤器中部后,由导向套引入下部,先均匀地经过下部磁过滤装置并由下而上均衡地通过滤网,再同样均衡地流过上部磁过滤装置,最后经换向阀进入下一个循环装置。这一循环过程中,各过滤装置均能均匀地受载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因此,一面有利于提高通导能力,并增强各部分特别是高精度滤芯的滤油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滤芯的均匀阻污作用,使得在同样使用条件下可有效减少过滤器的压降,延长了过滤器的

高低压稀油站技术要求

高低压稀油站技术要求-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高低压稀油站 技 术 要 求

一、高低压稀油站技术参数 型号:GXYZ-63BF 公称流量:63L/min 公称压力:0.6MPa 过滤面积:0.4m2 换热面积:12m2 进水温度:30℃ 进水压力:0.3MPa 冷却水耗量:9m3/h 冷却水系统方式:闭式循环水冷却系统 电加热器:4kW×3 220V 油箱加热 过滤精度:0.05mm 供油温度:≤42℃ 站内油箱容积:1600L 驱动低压油泵电机:YX3-100L2-4/B5 3kW×2 380V 驱动高压油泵电机:YX3-132M2-6/B5 5.5kW×2 380V 高压泵主要技术数据: 高压油公称流量:10L/min 高压油压力:31.5MPa 油压调节范围:3.5-14MPa 低压泵主要技术数据: 公称流量:风机轴承用:20L/min 油压调节范围:0.1-0.4MPa 仪表输出信号:4-20mA信号,稀油站的温度、压力、液位等信号进电控箱数显仪显示控制,再送中控室DCS系统监控。 2台低压油泵能够自动互投,无主副泵之分,A泵运转中,B泵可拆卸解检,不停机; 高位油箱容积:400L(高位油箱回油时间保持20分钟) 站内油箱及高位油箱材质:碳钢(防锈处理)

二、供货范围: 高低压稀油站及配套设施、高位油箱、站内润滑管路;冷却器;现场电控箱<转换开关;启、停机按钮;指示灯;交流接触器;断路器;报警笛>等所有稀油润滑系统配套设施,构成一套完整的润滑系统。 不含:稀油站站外进、出口油管路、水管路及站外“球阀、止回阀、窥视镜、压力表”。 三、工作原理: 1、稀油润滑系统工作原理:即油液由油泵从油箱中吸出,经单向阀、双筒过滤器、冷却器,被直接送到设备的润滑点。稀油润滑系统的工称压力为0.4Mpa,因此稀油润滑系统在出厂前,已经将稀油润滑系统中的安全阀泄荷压力调定在0.4Mpa,当稀油润滑系统压力超过安全阀的设定压力时,安全阀将自动开启泄压,多余的油液即流回油箱。为保证稀油润滑系统供油压力的稳定,防止因供油压力过高,使润滑点处产生润滑油外漏现象。在稀油润滑系统供油口设计安装了压力调节阀,其主要作用为:可根据各润滑点对供油压力的需要,设定压力调节阀的工作压力,一般供油压力为0.15-0.25Mpa。 2、采用双油泵设计:稀油站安装了两台油泵,一台工作,另一台备用,可相互转换成互为备用。正常工作状态下,工作油泵运行,发生故障油压下降,备用油泵自动启动投入工作,保证向主机连续供送润滑油。润滑油系统在运行中因故障油压下降达到0.12MPa时,备用油泵自动启动运行,并发出报警信号,此时需人工检查设备状态,无问题后手动停止泵用泵,否则需对设备进行检修。如备用油泵启动运行后,系统压力继续下降达到0.08MPa时,发出低压报警信号,提示主控室采取措施,对整套润滑系统进行检修。 3、采用双筒过滤器:过滤器有两个过滤筒,一个过滤筒工作,另一个过滤筒备用。当工作筒由于杂质的沉积压差达到0.15MPa时,压力变送器发出报警信号,即可转动换向阀换向,使备用工作筒投入工作,即可取出滤芯进行清洗和更换滤芯。

润滑油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润滑油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润滑油化学品英文名称:lubricating oil 中文名称2:机油英文名称2:Lube oil 技术说明书编码:1279 CAS No.: 分子式:分子量:230-500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急性吸入,可出现乏力、头晕、头痛、恶心,严重者可引起油脂性肺炎。慢接触者,暴露部位可发生油性痤疮和接触性皮炎。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呼吸道和眼刺激症状及慢性油脂性肺炎。有资料报道,接触石油润滑油类的工人,有致癌的病例报告。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普通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 TLVTN:未制定标准TLVWN: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磨煤机液压油站说明书

磨煤机变加载系统说明书 一、工作原理 磨煤机液压变加载系统是磨煤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高压油泵站、油管路、加载油缸、蓄能器等部件组成。其功能如下:液压系统为磨辊提供随负荷而变化的碾磨压力,其大小由比例溢流阀根据负荷变化的指令信号来控制液压系统的压力来实现。高压油泵站安装在靠近磨煤机的基础上,加载油缸和蓄能器安装在磨煤机上,三个带蓄能器的油缸由高压油泵站提供动力。高压油泵站用管道连接到加载油缸上,连接管道采用1Cr18Ni9Ti无缝钢管。油箱容积800L,第一次加油量约700L。采用L-HM46抗磨液压油,油液从空气滤清器加入,并需经过过滤精度≤10μm的过滤机过滤。在高压油系统设备和管路全部安装完后,高压油系统必须打油循环,当高压油系统油液清洁度达到NAS1638标准八级时,高压油系统方可投入运行。详细情况见磨煤机液压变加载系统原理图(09MG00.21)。 在原始状态:手动换向阀6在中位!油泵2从油箱中吸油,油液经滤油器3,单向阀4.1,手动换向阀6,冷油器16,最后回到油箱。此时,系统处于自循环滤油状态。 系统发出变加载运行指令信号,磨煤机变加载运行时:手动换向阀6在左位,电磁换向阀13在左位!油泵2从油箱中吸油,油液经滤油器3,单向阀4.1,手动换向阀6,主油路进入加载油缸有杆腔为磨辊施加碾磨压力。旁路经电磁换向阀13,比例溢流阀15,冷油器16,最后回到油箱。加载油缸无杆腔经截止阀20直接与油箱相通。此时,系统处于变加载运行状态。系统总压力由溢流阀5.1调整(18Mpa),压力变送器9显示该压力;加载压力由比例溢流阀15调整,压力表11.2显示该压力,加载压力与指令信号成正比例关系,即加载压力随给煤量的变化而改变,这是磨煤机的正常工作状态。指令信号为4-20mA的电流信号,4mA对应的加载压力为最低加载压力5Mpa;20mA 对应的加载压力初次整定为14Mpa,以后根据运行时的煤质变化在14--17Mpa范围内整定。 在比例溢流阀15发生故障,变加载功能无法实现的情况下,系统发出定加载运行指令信号,磨煤机定加载运行时:手动换向阀6在左位,电磁换向阀13在右位!油泵2从油箱中吸油,油液经滤油器3,单向阀4.1,手动换向阀6,主油路进入加载油缸有杆腔为磨辊施加碾磨压力。电磁换向阀13将旁路与比例溢流阀15切断,因此,比例溢流阀15不起作用。系统经溢流阀7.2泄油到冷油器16,最后回到油箱。加载油缸无杆腔经截止阀20直接与油箱相通。此时,定加载压力由溢流阀7.2调整(14Mpa),压力表11.3显示该压力,加载压力恒定,系统处于定加载运行状态。加载压力与指令信号无关,即加载压力不随给煤量的变化而改变,而是一个定值,这是在比例溢流阀15发生故障的情况下的一种备用工作状态。定加载时的磨煤量约为最大出力的80%左右。 该磨煤机在正常启动和运行情况下不需升降磨辊。当检修或其他特殊情况下需要升降磨辊时,

磨煤机高压油站说明书

GYZ2-25型高压油泵站 使用和维护说明书 2009年3月 北 京 电 力 设 备 总 厂 BEIJING POWER EQUIPMENT GROUP

目录 1. 概述 (2) 2. 主要元件说明 (2) 3. 系统操作步骤 (5) 3.1系统的调试 (5) 3.2系统的运行 (6) 3.3检修后的操作步骤...................... (7) 3.4主要元件工作状态 (7) 4. 系统操作步骤 (7) 4.1系统的安装 (7) 4.2油液的加注 (7) 4.3系统的循环 (7) 4.4系统的维护 (7) 附注1. 管路的冲洗 (10) 附注2. 原理图………………………………………..…………………….…A3

I. 概述 磨煤机加载系统是磨煤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高压油泵站、油管路、液动换向阀、加载油缸、蓄能器等部件组成。其功能如下:为磨辊施加合适的碾磨压力,加载压力由比例溢流阀根据指令信号来控制:同步升起和落下磨辊。磨辊所需的碾磨压力是由液压系统提供的,加压系统包括三个油缸及蓄能器,蓄能器内有橡胶气囊,内充氮气,蓄能器的充油侧直接与油缸的活塞杆侧连接,三个油缸连接在公共供油管路上。高压油泵站安装在靠近磨煤机的基础上,加载油缸和蓄能器安装在磨煤机上,三个带蓄能器的油缸由高压油泵站提供动力。高压油泵站用管道连接到加载油缸上,连接管道采用0Cr18Ni9冷拔无缝钢管,管路连接用焊接式管接头。油箱容积920L,第一次加油量约820L。采用L-HM46抗磨液压油,油液从空气滤清器加入,并需经过过滤精度≤10um的过滤机过滤。在高压油系统设备和管路全部安装完后,高压油系统必须打油循环,当高压油系统油液清洁度达到NAS1638标准八级时,高压油系统方可投入运行。参见磨煤机高压油系统液压原理图(23MG00.21)。 II.主要元件说明 1、序号1和2,油泵组I 油泵组I由电动机、齿轮泵、联轴器和支架等组成,油泵型号PFG-327/D-HT,电动机型号Y160L-8-HT,压力等级23MPa,功率7.5kW,转速720r/min,最大流量14.8L/min,油泵最大工作压力15MPa。旋转方向从泵轴端看为顺时针方向。油泵组安装在油箱上盖上,为加载系统提供动力源。 2、序号3,双筒滤油器 双筒滤油器管式连接,公称通径32mm,进出油口为M18X1.5,压力等级20MPa,公称流量190L/min,过滤精度10μm,滤芯型号XFL-190X10H。双筒滤油器系一种在用滤筒与备用滤筒可切换使用的滤油器,在更换滤芯时,系统油液不会中断。滤油器上设有两个安装螺孔,滤油器牢固地安装在支座上。两个滤筒的下端均设有放油螺塞,更换滤芯时可减少油液流失,上端设有放气螺塞,可方便地将滤油器内部或管路中的气体排除。在切换阀体的侧面有两个旁路阀,需要切换滤筒时先打开备用滤筒侧的旁路阀,完成切换后再关紧该阀。滤油器配有压差发讯器和目测装置,当滤油器进出口压差达到0.35MPa时压差发讯器发出报警信号,目测装置的芯棒伸出红圈,表示在用滤芯堵塞需要更换,滤芯更换后应将目测装置的芯棒手动复位。 3、序号4,三通选择球阀 公称通径6mm,压力等级50MPa。正常运行时,压力油直通系统。调试时,通过切换三通选择球阀手柄,使油液经回油滤油器直接回油箱起旁路滤油的作用。 4、序号11,单向阀 公称通径10mm,压力等级25MPa,开启压力0.035Mpa,额定流量40L/min。该阀的作用是防止油泵停止时油液倒流回油泵,提高泵的稳定性。 5、序号6,电磁换向阀 电磁换向阀为二位四通换向阀,双电磁铁钢球定位,最高使用压力31.5MPa,交流电源240V、50Hz,最大流量120L/ min。6.1电磁换向阀为加载系统换向阀,该阀在提升磨辊和提升磨辊后至下降前两种工况下在右功能位;在其他工况下在左功能位。6.2电磁换向阀为控制系统换向阀,该阀在准备提升磨辊、提升

HP1003磨煤机说明书

HP963-1003磨煤机使用说明书 上海重型机器厂 2004-06-07

第一章磨煤机的安装 第1节简述 上海重型机器厂八十年代初期从美国CE公司引进了碗式磨煤机制造技术。 CE生产的磨煤机遍布全世界,用于电厂煤粉的制备和干燥,由于磨煤机内研磨表面形似深碟或碗,故称之为碗式磨煤机。 HP碗式磨煤机是继RP碗式磨煤机后新开发的产品,CE公司八十年代开发试验并投入使用。 HP磨煤机组成部件如下: 1.电动机驱动减速箱,减速箱直接与磨碗联接,减速箱由行星齿轮组成,具有适 当的减速比,使磨碗达到要求的转速。 2.侧机体内装有衬板,在磨碗四周形成进风口,并起支承分离器体作用,用于干 燥输送煤粉的热空气通过进风口引入并沿磨碗周围向上。 3.被减速箱带动的磨碗,原煤在磨碗上研磨成粉。 4.叶轮装置安装在磨碗外周上,它能使通过磨碗外经与分离器体之间环隙的热空 气均匀分布,从而控制磨煤机碾磨区域的风粉混合物。 5.三只单独的弹簧或液压加载的磨辊装置悬挂在分离器体内,位于磨碗的上方, 当原磨充满磨辊与磨碗之间隙时,磨辊能自由转动。 6.分离器体、导向衬板、装有折向装置和内锥体的分离器顶盖和分离器。这些部 件容纳煤粉,并引导风粉向上,流经折向装置将较粗的煤粉从气流中分离出来,并回落到磨碗进一步碾磨。 7.出口文丘利和多孔出口装置,这些部件把煤粉和气流分成均匀的四股。 8.磨煤机排出阀装置装在多孔出口装置的顶部,排出阀装置由四个阀组成,在磨 煤机停用后有存煤时把磨煤机和运行锅炉隔离开来。检修时也用它来隔离磨煤机。 附图是为了便于阐明文字资料,供参考。 第2节磨煤机部件的存放和防护 1.现场存放规定: 磨煤机太大不便运输,必须分装成许多部件和散装零件。如磨煤机零部件要求

XRZ系列稀油润滑装置要点

XRZ系列稀油润滑装置使用说明书编号:04B021—SM 编制: 审核: 川润集团

目录 1.简介 (1) 2.主要性能参数 (1) 3.使用环境条件 (1) 4.工作原理与结构特点 (2) 5.安装、调试和操作规程 (3) 6.维护和安全技术 (5) 7.稀油站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9) 附图1:稀油站系统图 (10) 附图2:稀油站外形尺寸图 (11)

1.简介 XRZ系列稀油润滑装置(一下简称稀油站)主要用于冶金、矿山、建材、石化和电力等机械设备的稀油润滑系统中,向减速机和电机轴承等(一下简称主机)摩擦部位供送润滑油。稀油站主要由油箱、油泵、油滤器、油冷却器、管道、阀门、仪表盘和电控柜等组成。工作介质为N22~N460极压工业齿轮或其他机械润滑油。 2.主要性能参数表1: 表1 油站规格6 10 16 25 40 50 63 80 100 125 160 200 250 290 315 350 400 500 630 800 工作压力MPa 0.2~0.4 供油温度℃38~42 过滤精度mm 0.12 公称流量1/min 6 10 16 25 40 50 63 80 100 125 160 200 250 290 315 350 400 500 630 800 油箱有效面积 m3 0.15 0.63 1.0 1.6 2.0 2.5 2.8 3.5 5.0 电机功率Kw 0.55 1.1 2.2 4.0 5.5 7.5 11 15 18.5

3. 使用环境条件 3.1 海拔高度≤1000米; 3.2 无震动、无腐蚀性气体、无爆炸的环境; 3.3 环境温度0~40℃,相对湿度小于90%(25℃时); 3.4 供电电源50HZ 、380V/220V ,波动≤±10%; 3.5 冷却水温度≤28℃、压力0.2~0.3MPa ,冷却器进油温度≤50℃。(是否需要连锁停止稀油站电机?) 4.工作原理与结构特点 4.1 油站的工作原理:稀油站工作时,油液由工作油泵从邮箱吸出,经单向阀、双筒片式网滤器、列管式油冷却器,被直接送到设备的润滑点。油站的最高作压力为0.4MPa ,最低工作压力为0.2MPa, 根据润滑点的要求,通过调节安全阀确定使用压力。当油站的工作压力超过安全阀的调定压力时,安全阀将自动打开,多余的油液及流回邮箱。 4.2 稀油站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过滤面积m ㎡ 0.05 0.13 0.19 0.4 0.4 0.52 0.83 0.83 1.31 换热面积m ㎡ 0.6 4 5 7 12 16 20 28 50 冷却水耗量m 3 /h 0.36 0.6 1 1.5 2.4 3.0 3.8 4.8 6.0 7.5 9.6 12 15 17.4 19 21 24 30 38 48 电加 热器功率Kw 2 12 12 12 18 24 24 36 48

导轨油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导轨油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一、物品与厂商资料 物品中文名称:导轨油 物品英文名称:SAGAWA SL IDEWAY OIL T SERIES 型号: 物料号: 批次号: 二、成分辨别资料 组成部份:由矿物油及极压剂、防锈剂、粘附剂、抗泡剂等组成 产品性能:具有良好的润滑性、抗极压性和粘附性。广泛用于机械设备之多用途导轨及其它各部位润滑。 危害物质成份(成成份百分比):无 三、危害辨识资料 主要危害效应:危害之程度取决于接触时间之长短、接触量及急救速度与彻底的处理措施 吸入:无显着危害效应资料 皮肤接触:皮肤不适 眼睛接触:刺激眼睛 食入:呼吸危害、肠胃不适 环境影响:无此有效资料 物理性及化学性危害:高热产生有害油雾蒸气之危害效应的报告 物品危害分类:无 四、急救措施 不同暴露途径之急救方法: 吸入:停止操作,置于通风良好的环境中。 皮肤接触:用清洗剂清洗干净即可。 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消炎药水清洗,并马上送去医院 吞食:清洗肠胃。 对急救人员之防护:无此有效资料 对医师之提示:无此有效资料 五、灭火措施 适用灭火剂:火灾用干粉(ABC或BC)、二氧化碳、泡沫及水雾。大型火灾用泡沫或使用大量微细水雾减火 灭火时可能遭遇之特殊危害:完全燃烧产生CO2、H2O、未完全燃烧会产生CO。蒸气空气混合物高于闪火点可能引起火灾。 特殊灭火程序: 1、救火人员须穿戴防护具及呼吸器,在上风处救火。 2、停止油料的外泄与流动并使用减火剂,隔离外泄区所有的火源 3、如果没有发生危害的可能,进入灾区尽量移开储存容量。 4、用水雾冷却灾区附近之容器,直至火扑灭减。

5、请注意此油料易与氧化剂反应。 6、避免吸入高温燃烧产生之有害气体。 7、注意不得以高压水柱直接喷射泄露之油料 8、尽量使用自动或固定式减火设备减火,人员避免进入灾区 消防人员之特殊防护设备:发生火灾时,应携带适当防护装置或个人自携式呼吸设备 六、泄露处理方法 个人应注意事项: 1、在污染区尚未完全清理干净前,限制人员接近区 2、确定清理工作是由受过训练的人员负责。 3、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环境注意事项:禁止废油流入下水管路及河流、土壤,应用密封容器妥善保存。 清理方法:化学清洗剂清洗或用沙掩埋。 七、安全处置与储存方法 处置:防止有灰尘及杂物进入 储存:置于室内环境,保持油品密封。不可与易燃、易爆化学品摆在一起 八、暴露预防措施 工程控制:1、使用适当设计及保养的机械通风系统,如整体换气装置或局部排气装置。 2、以局部排气装置及必要的制程隔离以控制舞滴及蒸气量 3、供给充分新鲜空气以补充派气系统抽出的空气。 4、可能需要处理发散的废气以免污染环境 控制参数:容许浓度八小时日时量平均5mg/m3 容许浓度:短时间时量平均10 mg/m3 个人防护:1、呼吸防护:工作时若有油雾产生,须戴棉布口罩 2、手部防护:操作完毕,清洗即可或戴防油手套 3、眼部防护:若有飞溅情况下戴眼镜 4、皮肤防护:戴PVC或人造橡胶制成的不透水围裙 卫生措施:1、工作后尽速脱掉污染衣物,洗净后方可穿戴或丢弃。 2、工作场所严禁抽烟或饮食 3、处理此物后,须彻底洗手 4、维持作业场所清洁 九、物理及化学特性 物质状态:液态 外观颜色:黄至棕色 比重:—cm3 60℉ 气味:无特殊刺激性气味 含水量:无 闪火点:212—252℃ 酸碱度:不适用 沸点:无资料 自燃温度:无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