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课程实验教学导案

《单片机》课程实验教学导案
《单片机》课程实验教学导案

《单片机》课程实验教案

————————————————————————————————作者:————————————————————————————————日期:

《单片机》课程实验教案

实验一 流水灯实验

实验目的:

1、熟悉仿真软件PROTEUS 的使用方法。

2、掌握利用PROTEUS 软件进行单片机系统设计与仿真的过程。

3、掌握发光二极管的控制方法。 实验原理:

利用P1口的通用I/O 口功能,P1口做输出口,通过程序向P1口传送数据,用8只发光二极管分别显示P1.7~P1.0各管脚的电平状态,编写程序实现暗点以1HZ 频率由低位到高位循环。

P1口接发光二极管的阴极,P1口的管脚输出低电平时对应的发光二极管点亮,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XTAL2

18

XTAL119ALE 30EA

31

PSEN 29RST

9

P0.0/AD039P0.1/AD138P0.2/AD237P0.3/AD336P0.4/AD435P0.5/AD534P0.6/AD633P0.7/AD732P1.01P1.12P1.23P1.34P1.45P1.56P1.67P1.78

P3.0/RXD 10P3.1/TXD 11P3.2/INT012P3.3/INT113P3.4/T014P3.7/RD

17

P3.6/WR 16P3.5/T115P2.7/A1528P2.0/A821P2.1/A922P2.2/A1023P2.3/A1124P2.4/A1225P2.5/A1326P2.6/A1427U1

AT89C51

X1

CRYSTAL

C1

30p

C2

30p

R1

10k

C3

22uF

12345678

161514131211109

RN1

200

D1

LED-GREEN

D2

LED-GREEN

D3

LED-GREEN

D4

LED-GREEN

D5

LED-GREEN

D6

LED-GREEN

D7

LED-GREEN

D8

LED-GREEN

1、从PROTEUS 库中选取元件。 (1)AT89S51:单片机;

(2)RES 、RX8:电阻、8排阻; (3)LED-GREEN:绿色发光二极管;

(4)CAP 、CAP-ELEC :电容、电解电容; (5)CRYSTAL :晶振。 2、放置元器件。 3、放置电源和地。 4、连线。

5、元器件属性设置。

6、电气检测。 实验设备及软件系统:

1、电脑;

2、MA TLAB软件。

实验步骤:

1、画流程图。

2、编写汇编程序。

3、通过菜单“source→Add/Remove Source Files…”新建源程序文件:DSJ1.ASM。

4、通过菜单“source→DPJ1.ASM”,打开PROTEUS提供的文本编辑器SRCEDIT,在其中编辑源程序。

5、程序编辑好后,单击按钮存入文件DSJ1.ASM。

6、源程序编译汇编、生成目标代码文件。

7、通过菜单“source→Build All”编译汇编源程序,生成目标代码文件。若编译失败,可对程序进行修改调试直至汇编成功。

8、加载目标代码文件。

9、全速仿真。

单击按钮,启动仿真。暗点以1HZ频率由低位到高位循环移动。

10、仿真调试。

(1)带断电仿真。

如图所示,当前在“MOVE P1,#8”所在的行设置断点,当前运行到这一行时,仿真暂停。此时状态为断点处前一指令“MOVE P1,#4”的运行结果。在CPU resgisters窗口可看到P1的内容是4,即00000100B,对应于原理图中P1.2引脚控制的发光二极管灭,其余的亮。达到了控制程序代码与被控对象运行过程的协同仿真。

(2)带观察窗口仿真。

设置观察点的条件如图所示,当前“P1”观察点的条件为:P1=10H(Equal 0x10)当运行结果等于这一条件时,仿真暂停。在观察窗口中当前值Value为0x10,上图中光标在观察点的下一行:MOVE P1,#8。当前刚执行完“MOVE P1,#10H”,所以,P1.5引脚上所接的发光二极管不亮。

思考题:

1、程序计数器PC在特殊寄存器区有无地址?

2、位寻址区(单元地址20H~2FH)能否作一般RAM区使用?

3、寄存器寻址和寄存器间接寻址的区别是什么?

4、访问外部RAM应该采用什么寻址方式?

5、如何改变发光二极管亮灭的时间间隔,使闪亮速度更快或更慢一些?

课堂评价:

(1)学生到课情况、学生是否按要求自己动手完成实验任务、学生掌握实验操作的能力情况;

(2)指导老师是否按时到课、指导老师是否认真做好了实验准备、指导老师是否亲自演示实验过程;

(3)学生对指导老师的课后评价。

实验二 开关控制数码管实验

实验目的:

1、进一步熟悉PROTEUS 软件的使用方法和系统仿真设计的方法。

2、掌握数码管的显示原理与控制方法。

3、掌握I/O 口的控制方法。

4、掌熟悉单片机仿真的一般过程。

实验原理:

单片机AT89S51读入4位开关的输入状态(0~F ),并将其输出到数码管显示,用PROTEUS 设计、仿真基于AT89S51单片机的开关控制LED 数码管。

XTAL2

18

XTAL119ALE 30EA

31

PSEN 29RST

9

P0.0/AD039P0.1/AD138P0.2/AD237P0.3/AD336P0.4/AD435P0.5/AD534P0.6/AD633P0.7/AD732P1.01P1.12P1.23P1.34P1.45P1.56P1.67P1.7

8

P3.0/RXD 10P3.1/TXD 11P3.2/INT012P3.3/INT113P3.4/T014P3.7/RD

17

P3.6/WR 16P3.5/T115P2.7/A1528P2.0/A821P2.1/A922P2.2/A1023P2.3/A1124P2.4/A1225P2.5/A1326P2.6/A1427U1

X1

CRYSTAL

C130p

C2

30p

R1

10k

C3

22uF

SW1

SW-SPST

SW2

SW-SPST

SW3

SW-SPST

SW4

SW-SPST

R2

10k

R3

10k

R4

10k

R5

10k

1、从PROTEUS 库中选取元件。 (1)AT89S51:单片机;

(2)RES 、RX8:电阻、8排阻;

(3)7SEG-COM-AN-GRN:带公共端的共阳七段绿色数码管; (4)CAP 、CAP-ELEC :电容、电解电容; (5)CRYSTAL :晶振;

(6)SW-SPST :带锁存的单刀双掷开关。 2、放置元器件。 3、放置电源和地。 4、连线。

5、元器件属性设置。

6、电气检测。 实验设备及软件系统:

1、电脑;

2、MA TLAB 软件。 实验步骤:

1、画流程图。

2、编写汇编程序。

3、通过菜单“source →Add/Remove Source Files …”新建源程序文件:DSJ2.ASM 。

4、通过菜单“source →DSJ2.ASM ”,打开PROTEUS 提供的文本编辑器SRCEDIT ,在其中编辑源程序。

5、程序编辑好后,单击按钮存入文件DSJ2.ASM 。

6、源程序编译汇编、生成目标代码文件。

7、通过菜单“source →Build All ”编译汇编源程序,生成目标代码文件。若编译失败,可对程序进行修改调试直至汇编成功。

8、加载目标代码文件。 9、单击按钮,启动仿真。

开关断开,输入引脚电平为高,开关闭合,输入引脚电平为低。

XTAL2

18

XTAL119ALE 30EA

31

PSEN 29RST

9

P0.0/AD039P0.1/AD138P0.2/AD237P0.3/AD336P0.4/AD435P0.5/AD534P0.6/AD633P0.7/AD732P1.01P1.12P1.23P1.34P1.45P1.56P1.67P1.7

8

P3.0/RXD 10P3.1/TXD 11P3.2/INT012P3.3/INT113P3.4/T014P3.7/RD

17

P3.6/WR 16P3.5/T115P2.7/A1528P2.0/A821P2.1/A922P2.2/A1023P2.3/A1124P2.4/A1225P2.5/A1326P2.6/A1427U1

X1

CRYSTAL

C130p

C2

30p

R1

10k

C3

22uF

SW1

SW-SPST

SW2

SW-SPST

SW3

SW-SPST

SW4

SW-SPST

R2

10k

R3

10k

R4

10k

R5

10k

思考题:

1、LED 显示接口按驱动方式分为哪两种?特点是什么?

2、如何测试一个数码管的好坏?共阴极数码管和共阳极数码管控制有什么不同?

课堂评价:

(1)学生到课情况、学生是否按要求自己动手完成实验任务、学生掌握实验操作的能力情况;

(2)指导老师是否按时到课、指导老师是否认真做好了实验准备、指导老师是否亲自演示实验过程;

(3)学生对指导老师的课后评价。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