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摘要: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作用日益显著,该文结合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现状,对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的几个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提高环境监测工作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监测应用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b)-0157-01

信息技术是管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有关方法、手段与操作程序的总称,目前,它以方法的科学性、工具设备的先进性、技能的熟练性、经验的丰富性、作用过程的快捷性、功能的高效性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中环境监测就是其重要的方面。环境监测,主要指政府事业部门、学校科研单位等机构或单位,利用物理手段、化学手段或生物手段对环境质量和污染源进行监测,目的是了解环境水平、确定环境质量。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监测效率,使其更加其高效、准确、便捷,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持。

1.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现状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突飞猛进,为实现环境监测信息化提供了可能。目前,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被形象称为环境监测中的“千里眼”,并已取得显著成绩。各环境监测单位或机构利用通讯、计算机、遥测遥控、数据库技术等现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方案-(1)-(1)

(2016——2017学年)乐第一小学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方案 1.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增强教师将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整合于学科教学的能力、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结合我校的特点及实际需要,制定本方案。 二、培训目标 1.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的培训,拓宽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视野,更新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理念,培养教师对信息化软硬件的使用习惯。 2.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培训,教师能够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学科的资源并下载并进行整合,多媒体教学设备上一堂较好的多媒体课等,强化教师要将信息技术融入教与学的意识,提升融入能力。 3.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帮助教师掌握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的方法。 4.通过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模式的培训,能独自对计算机进行必要的维护,会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素材加工,电子表格进行公式运算,PPT课件修改和制作。 5.通过信息化环境下的开放式培训,帮助教师学会获取、利用和提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以此增强专业发展的底蕴;同时生成和积累一批高质量的教师应用成果。 三、培训对象 乐第一小学学科教师。 四、培训阶段 本次培训包括研修导航、研修与实践、资源建设、成果总结等四个阶段,各阶段的目

五、研修活动及容 (一)研修容 研修活动一:参加诊断测评,找准能力提升短板研修活动二:主动熟悉平台,明确研修任务要求研修活动三:更新教育理念,技术支持专业发展研修活动四: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 研修活动五:参加培训测评,检验衡量参训成效

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我们都知道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大量多媒体硬件和软件的建设,使得教师摆脱了以前三个“一”(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的传统的呆板教学模式,这一新技术在呈现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使我们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新颖有趣,从而创设出一种为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这一技术给我们教学到底带了多来的收益,我相信在座的老师们在教学中都深有体会 一、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 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数学课堂教学改变了学生传统的知识获得模式。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知识,还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网络,教师与同学进行交流、利用互联网搜索更多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信息。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多渠道获得知识的平台,从而使学习由变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无论是计算题、文字题、应用题或是图形的教学,都需要教师通过一定数量的板书帮助学生进行分析,采用当堂板书则会占用相当的教学时间。在练习中也会出现大量的书写,如填空、计算题和应用题的解答等,都会占用大量的教学时间。如果运用信息技术,通过课前预制的多媒体课件,就可以节约大量的教学时间,提高教学密度,使有限的教学时间产生更高的教学效益。(出示几个网址)

二、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促使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改革,传播媒体也从单一的粉笔加黑板向多媒体转化。多媒体课件可以使原来一些比较难以表达的分析过程变得直观形象,有效地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预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密度,为实现减负增效提供了支持。在数学教学中,有些习题的分析如果采用传统的方法是比较困难的,例如传统的媒体就很难实现相向相遇问题中两个物体同时行动的演示,如果采用信息技术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这一难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优势更加明显。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通过下载的Flash多媒体课件,直观地演示了四种车轮的行驶情况,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了“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处处相等”的概念。在同一课件中,还直观演示了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同一圆中有无数条直径和半径、圆是轴对称图形等知识以及直观演示了利用各种工具绘制圆的方法。 三、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来源 传统的纸质教材由于受篇幅、编写周期等因素的影响,限制了知识的容量和对最新知识的及时更新,所以不可能完全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则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一缺陷。学生通过互联网的支持,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自主地或在教师的指导下,搜索相关的信息,实现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和更新。在教学中,教师不仅通过课堂的传授使学生获得知识,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去搜索相关的知识,拓展知识面,实现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扩展。例如,在

水环境治理论文水环境监测论文

水环境治理论文水环境监测论文: 永春县水环境现状与治理对策 摘要阐述永春县水环境现状,分析其污染原因,提出具体的治理措施,以期推动生态永春的建设进程。 关键词水环境现状治理对策 永春县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南,泉州市西北部,戴云山脉东南麓,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侯,年均气温17-21℃,年均降水量1660~2100mm。水资源量十分丰富。全县境内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2条,主要溪流有桃溪、一都溪、坑仔口溪、湖洋溪等4条溪流,在境内总长度168,9公里,流域面积1652.85平方公里,全县水资源总量为9.68~20.53亿m3,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4.84亿m3(包括地表水及地下水),全县地表水总量8.5~18.7亿m3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4.84亿m3,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101.4万m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19个百分点,人均拥有水资源量>3000m3,但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县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各种水利设施累计1030处,可供水资源量为9.5亿m3。全县各行业(包括农业灌溉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牲畜用水及其它卫生绿化用水等)为2.916亿m3,占总可供水资源量的30.7%,占平均水资源量98.44亿m3(其中境内35.89亿m3,入境62.55亿m3)的3%左右。 1水环境现状

2009年5月1日,永春县环境监测站对全县10个监测断面的监测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7个断面有5个断面超过我县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执行标准,超标率为71%,其中蓬壶壶口桥、达埔东园、留安桃溪桥3个监测断面受到污染尤为严重,以有机污染为主,属V类水质,主要污染因子为化学需氧量、亚硝酸盐、生化需氧量。桃溪流域面积占全县52.38%,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5%,全县90%的工业废水排人流域,年排放量1216万吨,以及沿溪乡镇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年排放量约1440万吨;全县现有的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全部在流域边沿,规模畜禽饲养的排泄物直接排入流域;加上农民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也增加了流域的污染,使得流域水不能再作饮用水,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另外生态环境破坏的历史欠账,至今恢复缓慢,流域水量减少,根据水文资料,枯水期的最小流量仅0.659m3/s,降低了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 2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2.1工业污染 据统计,全县排人河溪的工业废水,占全县工业废水总量的90%,年排放量达1216万吨,工业废水中CODcr年排放量为2362吨。排水大户主要有永春县化肥厂、联盛纸业有限公司、宏益造纸有限公司、汉口造纸厂、穗丰、欣绿罐头厂、逢源饮料厂,还有东园、

医学信息技术考试大纲(详细)

国家医学信息技术技能考 试(MILC) 考 试 大 纲 全国医学信息技术考试管理中心 二0一二年二月

一、考试方式 1、理论考试 考试形式: 考试时间为:60 分钟。 2、实操考试 实操考试共 4 道操作试题,任选2道;考试时间为60 分种。 二、理论考试试题类型及分布 1、试题类型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判断题 2、试题数量及分值 ●单项选择题:30题,每题2分 ●多项选择题:10题,每题2分 ●判断题:10题,每题2分 三、实操考试试题 共 2 题,要求按照题目要求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

四、考核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数据、信息与知识 一、熟悉数据定义,熟悉医学数据及其类型。 二、熟悉信息含义、类型、载体、传递、获取。 三、熟悉知识的定义、分类 四、熟悉数据、信息和知识的联系与区别 第二章医学信息与医学信息系统 第一节:医学信息 一、了解医学信息,掌握医学信息学。 第二节医学信息系统 一、了解系统的定义、特性 二、了解信息系统的概念、组成及功能、类型 三、熟悉医学信息系统概述、特点、意义 四、了解医疗卫生信息化给医务人员带来的挑战 第三章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 一、了解信息检索 二、了解常用电子(网络)医学(文献信息)检索工具第四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一节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 一、熟悉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二、了解我国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三、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四、了解计算机的分类 五、熟悉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第二节计算机中信息表示 一、熟悉计算机中的数制 二、熟悉计算机中的数据编码 第三节计算机组成与工作原理 一、熟悉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二、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第四节计算机软件系统 一、熟悉系统软件 二、了解应用软件 第五章Windows操作系统 第一节操作系统的演变和发展 了解操作系统的演变和发展 第二节Windows XP的图形用户界面 一、掌握启动和退出 二、掌握Windows XP桌面及图标 第三节Windows XP文件管理 一、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 二、掌握Windows资源管理器 三、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管理

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作者:潘辉 来源:《环境与发展》2020年第10期 摘要:首先对3S技术做出了介绍,然后对生态环境监测有关的内容展开了探析,最后对生态环境监测中3S技术的实际运用做出了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3S技术;生态环境监测;生态体系 中图分类号:X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20)10-0-02 DOI:10.16647/https://www.360docs.net/doc/735049795.html,15-1369/X.2020.10.061 Abstract:This article first introduces 3S technology,then explores the content related to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and finally discusses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3S technology i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for reference. Key words:3S technology;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Ecosystem 1 3S技术综述 1.1 RS技术 RS技术是指从很远的距离就能够感应到监测目标的反射,以及能够感应到电磁波、肉眼能够看到的光源等,在此基础上实行的监测和辨别技术。这项技术也可以被称为遥感技术,该技术的主要工作机理是借助于遥感卫星、精准程度高的拍摄设施来搜集地层表面上的地理数据信息,从而通过图片的形式上传到监测系统里面。这样便能够完成区域空间中大范围的地理数据信息的拍摄,同时还能够确保监测所得的地理数据信息拥有一定的时效性。除此之外,这项技术还具备了监测结果准确性高等特点,还能够对拍摄的地理数据信息实行智能化管控,从而可以自动地将地形图绘制出来。 1.2 GIS技术 GIS技术也可被为地理信息技术,同时这项技术中涵盖了很多学科的常识,运用这项技术可以搜集、剖析、处理地理区域空间范围之内全部的数据信息,然后可以将测量得出的数据信息结果在电脑中以数据信息模型的形式呈现出来,并且该模型中可以随时对数据信息做出调整和更新,所以,当前已经普遍将该技术运用在了许多领域里面。 1.3 GPS技术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 一、总则 (一)《能力标准》是规范与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是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的基本依据。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照执行。 (二)《能力标准》根据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实际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其中,I.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II.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本标准根据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 二、基本内容

三、实施要求 (一)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能力标准》作为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能力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建立并完善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机制,切实提升广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化课程改革,实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有关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重要依据,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培养培训课程,创新培养培训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和课程资源建设,开展相关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中小学校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规划,整合利用校

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反思及问题建议

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反思及问 题意见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也相应的跟上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最终目的是实现教育信息化。在当前教学中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也成了一线教师研究实践的一个重大课题。下面将结合几个方面,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有关数据与信息的应用技术。它是一种技术,一种手段。从教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应用于提高教学的一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实现辅助教学,解决教学重、难点的方法之一。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是有了信息技术就可以抛弃一切常规的教学方法,以多媒体方式代替教师授课等。只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与各种教学手段协同互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应用反思。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就是为了能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难点、重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老师们大多以制作多媒体演示课件来辅助教学。这样显得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单一化,而在有的课例中又显得不太恰当。 利用课件辅助教学是教育信息化的一种体现方式。教师应认真备课,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利用这些信息化手段解决教学问题。忌“滥

用”,无论什么课都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如果这样,不但不会提高教学效率,反而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对学生而言,只会耽误他们的学习时间,学习能力又不能得到提高。 不同重、难内容采用不同的课件设计方式。有些抽象的东西在教学中利用课件来突破时就可以采用演示型课件,让学生直观的理解,不用绕弯子。而需要学生参与、合作完成的内容,可以采用网络型课件,授课环境也相应到计算机网络教室。通过网络平台,师生一起完成教学任务。课件的设计应注重实效,尽量不要去追求的高技术性,能解决问题就行。 对于有些教学内容,学校已有教学资源的就直接利用。比如,学校有农远工程配套的视频教学光盘。教师可先观看光盘内容,再进行教学设计,直接利用这些光盘进行教学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当然,这种方式也不能忽略教学常规,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作用发挥好,教师不是光盘播放员。 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活动,不是什么高级产物,忌“穿新鞋,走旧路”,应走入教师的实际教学。不要认为信息技术是公开课、优质课中才能使用。这样纯粹浪费教学资源,更不能促进教学发展。 综上所述,要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必须先解决问题: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才能利用好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 当然,要使教育真正信息化,是一个艰巨漫长过程。要解决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才能促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问题及建议: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实习总结范文

《浙江大学优秀实习总结汇编》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岗位工作实习期 总结 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 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岗位工作的情况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市三岔乡三岔中学曹建新 随着教改以及有效教学的深入,信息技术如何融入课堂,这对全体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出现了捉襟见肘的现象。下面我就如何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提出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帮助各科教师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信息技术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广大教师要学好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要注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同时还必须要加强学习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创造高质量、高效益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要以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和教学的基本素质提高为起点。教师只有努力适应时代的要求,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并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信息素质不断提高,推广信息技术,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二、拓展培训渠道,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专业化发展打下基础。 首先,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让教师从观念上内更新,理解整合的内涵: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从思想上达成共识;其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针对师资现状,确定培训内容:即:计算机意识、知识、技能与态度;学科教育理论与学科最新发展;教育技术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最后,提供展示平台让教师通过“设计——实践——反思——再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创设氛围,将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一)培训方式上 1、走出去,请进来。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培训,请周边学校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到学校 进行讲课。 2、定时学习,以骨干带全体。做好校本培训 3、进行考核,严格把关。利用暑期对教师进行计算机考核,要求教师能熟练掌握教学 中常用的30个软件操作方法。 4、通过教师之间相互观摩、互相介绍经验、互相切磋等形式,提高教师运用计算机辅 助教学的创新能力。 (二)培训内容上 主要侧重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实施“硬考核”。培训内容分为四个阶段:基本技术阶段、开发技术阶段、整合技术阶段、技术熟练阶段。 1、基本技术阶段。主要培训内容是Windows的操作技能和Office的使用方法,搜集信

谈谈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谈谈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正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如何正确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功能特 点,科学而有效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基础课程的教学相结合、相融合,仍然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功能特点,发挥其优势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众多不足,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存储、传播和提取方式,引起了教育新的变革。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的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与传统的教育技术相比,有着更强大的优势和显著的功能特点。 1、丰富的表现力 多媒体技术使得知识内容可以通过文本、图形、图像、动画、 声音、影像等各种单一形式或者是几种形式的组合来表现,从而使得知识内容丰富多彩。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刺激多种感觉器官,有 利于学生的记忆,增强学生进行联想的线索。 2、有效的资源共享与信息交流 因特网可以实现优秀教学资源的全球共享和及时更新,电子邮件、聊天室、BBS、视频点播、视频会议等可以实现教师、学生彼 此之间的交流沟通。信息技术进入教学将会空前扩展教师和学生的信

息源,他们可以访问各种电子化的课程资源库,获得直接相关的素材和资料;通过网络检索图书馆中的专业网站,获得该学科的最新信息。 3、良好的知识组织形式 与传统知识组织的线性特征相比,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所提供的非线性网状的信息结构,通过超文本、超媒体技术,这种知识 的组织方式更符合人类的思维方式(联想),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的联想由虚幻的间接过度变为现实的直接链接。 4、自主式学习的良好实现 多媒体技术不仅具有模拟性,且可生动直观地展示原来无法直接展示的东西,而且具有交互性摆脱了传统的、被动的注入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能为学习者提供图文音像并茂,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因而易于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并为其实现探索和发现知识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有可能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真正达到让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实现自己获取知识甚至自我创造新的知识。 5、支持协作式学习 目前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中,常用的协作式教学策略有竞争、协同、伙伴和角色扮演等多种不同形式。学生可通过网络通讯 技术与同伴、专家及其他读者合作,发布作品并进行交流。利用网络 技术的电子邮件开展合作学习,并把自己的观念和信息有效地传播给其他人。学生可以建立个人主页或小集体主页,创设个性化的学习平台。 6、提供虚拟化的教学环境

医学信息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医学信息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作者:刘丹学号:118232 指导教师:王世伟 【摘要】随着21世纪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以及信息化社会进程的加速,信息技术蓬勃发展,本文将主要论述21世纪医学科技创新的意义和作用,分析医学信息与医学科技创新的关系,从科研创新、技术创新、创新型人才培养等方面论述医学信息对提升医学科技创新能力的作用,阐明医学信息是医学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条件之一,在医学科技创新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医学信息机构应以创新的服务方式为医学科技创新提供高质量的情报信息服务。 【abstract】As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rejuvenating the country through science and education and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the speeding up of the process,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vigorous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21 st century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of the significance and function of medical information and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from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etc.,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edical information to improve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bility of the role, clarify medical information is medical innov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ditions, in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occupy a pivotal position, and, as the medical technology advances and development will play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Medical information institutions should with innovation service way for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o provide high quality information service.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七年制97期12班 【关键词语】科技创新计算机在医学领域发展的现状医学展望创新型人才培养计算机思维的培养与应用 【前言】从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出第一台计算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Integrator And Computer,即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开始,人类逐渐迎来了工业革命之后的又一次革命——信息革命。从第一代到第四代,计算机的性能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低,以至于渗透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给当今世界带来了方方面面的革命,在医学中对现代医学的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将先从计算机在医学中应用的发展现状及展望说起。 由于计算机具有运算速度快、运算准确度高、存储容量大,以及能程序控制运算过程等优点,许多先进的康复诊断和评估的仪器和设备都依靠计算机来进行数据的运算和信息的储存,甚至实现了电脑控制操作和管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断涌现了新的诊断和评估的仪器和设备,如步态分析仪、电脑平衡测试仪、VALPAR职业评估仪、肌电图仪等。 1 计算机在步态分析仪中的应用 步态分析仪是一种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它是利用力学的原理和概念,通过计算机技术和传感技术及康复医学知识,对人体行走的功能状态进行全程监控和对比分析。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修心得体会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修心得体会 教师:马婷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进一步地掌握了有关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提高了认识。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讯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中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转变信息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对于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2.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作为一名教师更要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需要,应该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

质。如果不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就不能完成或很好地完成现代教育和未来教育的教育和教学任务。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要应用现代教育媒体和开发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要适应工作需要首先应掌握现代媒体技术。教师掌握了现代技术,有助于改善教师的能力结构。学习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使我在原有的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有所改善,增强我对新时期现代信息教育工作的适应性,更重要的是增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我们要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这种巨大的作用,我们要提倡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技术应用观。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挖掘和发挥传统的各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同样具有独特的生命力,在教学中都有用武之地。当然,每种教学手段也都有其局限性和使用范围,所有的教学手段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师必须掌握新的技能,学习新的技术,也是小学教师这一专业的特征。比如,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与整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广泛利用新课程的特点与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等。这些新技术,新方法,尤其是信息技术,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直通车。因此,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是新教材,新课程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之一。目前,通过计算机操作能力

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需要注意的几种问题

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需要注意的几种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也不例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发生了改变,它的应用已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增大课容量。在课堂教学中,利用预先设计好的课件,能迅速地多角度展示教学内容,改变以往先板书后讲解的低效程序。除此之外,适时利用信息技术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把枯燥的内容形象化,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一、教师应学习并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知识和技能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越熟练,就越能发挥它的作用,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反之则有可能因人为操作不当,或不能及时排除意外的非操作性故障,而对教学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教师自身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要进行多次的实验,同时结合学生的活动情况,及时总结,不断创新。 二、处理好信息技术与教材的关系 教师应正确处理好信息技术与教材的关系,根据教学内容来决定如何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信息技术用在什么地方,想达到什么目的。在运用的过程中要注意资料的选取得当,信息量也不能过大,否则会淡化重点、难点,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紧扣教材,熟悉教材,吃透教材。制作课件时,必须以课本的相关内容为依托,

重、难点要突出,考虑问题要全面、周到,选取的资料要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疑点、难点,使学生能够快乐地学习,并且学有所获。只有这样,多媒体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与教学内容保持一致。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上,教师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也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有激起学生的兴趣,把充实的教学内容和完善的外在表现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达到传授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个性化学习的目的。科学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重视如何教,更重视学生如何学。在课件设计过程中,要努力发挥多媒体反馈及时、准确的特点,使课件具有跟踪学生学习情况的能力,以便获得有效的反馈信息,从而正确地调整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其教学上的优势。 三、处理好多媒体与板书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板书都具有益智增趣的功能。板书能充分协调师生互动,使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启迪保持一致,能深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使一节课的知识体系更加条理化、系统化。但是在教学中,不少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丢弃了粉笔和黑板,使精美的文字板书被机械的屏幕画面替代,且板书的内容在屏幕上一晃而过,学生头脑中无深刻印象,这样的课堂教学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板书是教师配合讲授和练习中必须的,其中既有备课过程中设计好的固定的部分,又有上课过程中针对即时问题、即时情况进行解决的情况。教师板书的过程也是学生思考的过程。演示课件的板书内容是备课时设计好的模式,一般都是一行一行的出现,思维上的跳跃较大。

( 公司治理)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赛项规程

(公司治理)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赛项规程

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 “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赛项规程 一、赛项名称 赛项编号:GZ-2017007 赛项名称: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英语翻译: Monitoring and Treatment Technologies of Water Environment 赛项组别:高职组 赛项归属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环保产业 二、竞赛目的 为充分发挥技能大赛引领专业建设及课程改革的提升作用,促进高职学校水环境的监测与治理专业的建设及人才的培养进程,以满足社会对水环境的监测与治理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通过本赛项,考核学生的水环境的监测、水样配制与测定、污水处理工艺的设计、污水处理设备装调、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与维护、污水处理装置的自动控制技术、以及环保水、气、声、渣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能力,测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团队协作、安全意识、心理素质等职业素养,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起到引领作用,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质量,为社会培养水环境监测和治理技术人才。 三、竞赛内容 本竞赛由理论、技能、职业素养三部分内容组成,其中理论部分 占权重25%,技能部分占权重65%,职业素养部分占权重10%。竞

赛时间为5小时,其中理论部分2小时,技能部分3小时。具体见表1。 竞赛项目在一个通用的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实训平台上实施,使学生的实际操作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做到理实一体,学做合一,实现监测与治理的综合实训,能够熟练掌握水质的监测和分析;水质监测和治理工程方案选择和工艺设计;水处理设施的施工安装;水、气、声、渣污染因子的监测;水处理系统整体的调试、运行与维护。 (一)理论竞赛 理论竞赛为2小时,在标准化计算机教室进行,具体内容如下: 1.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及计算 根据任务书给定的工艺和相关技术要求,选用并设计合理的水处理系统(任务书会给出A/O、A2/O、SBR、MSBR等其中一个系统),按照我国相关设计标准和城镇污水处理厂经验数据,运用Office2003-Excel软件进行各构筑物设计计算,高程计算。 2.工艺流程图及高程图绘制 (1)启动制图软件,绘制工艺流程图,不同管路分别用不同的线型代号绘制,并标相应管径,文件名另存为“机位号+流程图”。 (2)启动制图软件,设定一个给定图幅,文件名为“机位号+高程图”,按一定比例绘制高程图,并在高程图上进行高程标注,要求所绘制的高程图在图中比例适中。

医学信息技术题库

1、对于数据库理论的关系模型概念中,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联系也是用关系来表示。 对 错 错误参考答案:对 2、信息系统处理的对象不能是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数据。 对 错 错误参考答案:错 3、广义的远程医学涵盖了远程医疗、远程保健、远程医学服务和医学信息共享四个方面的医学活动。 对 错 错误参考答案:错 4、信息交换标准重点是解决信息的格式,也即结构化数据表达与传输问题。 对 错 错误参考答案:对 5、电子健康档案与医院电子病历本质上是一致的。 对 错 错误参考答案:错 6、人体内信息是指与生命现象有关的,在人体内不同层次发生、传递、接收并执行生命系统功能的各种信息。 对 错 错误参考答案:对 7、在Access中,创建一个有多个操作的宏,运行时将按照排列的顺序依次执行操作。 对 错 错误参考答案:对

8、在Access中,操作查询共有4种类型,分别是删除查询、更新查询、追加查询和生成表查询。 对 错 错误参考答案:对 9、HIS中的决策支持系统实现方法源于统计学、数据库、人工智能等技术。 对 错 错误参考答案:对 10、在Access报表设计中,打印预览视图用于查看报表的页面数据输出形式。 对 错 错误参考答案:对 保存判断题阅卷二、单选题 保存单选题阅卷1、决策支持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强调______,后者强调______。 分散管理,集中管理 模型应用,数据分析 目标是提高效益,目标是提高管理水平 面向结构化系统,处理半结构、非结构化系统 错误参考答案:D 2、在ACCESS数据库中,表就是_______。 记录 关系 索引 数据库 错误参考答案:B 3、在ACCESS中,下列______项不是窗体的视图。

浅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特别是电化教育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和重要。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无疑是给学校教育插上了一双有力的翅膀,成为教师进行教学模式变革的重要手段,使教育教学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从某种程度上讲,它促进了教师本身与外界的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师对自身素质的要求。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教学的有效性,更多的体现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这种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和谐、高效地实施教学。信息技术应用于现代教育教学中,与各学科整合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但在信息技术的使用实践中,我们发现课堂上的使用并非多多益善,而要高效合理的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实际中,需要教师本身有很好的信息技术基础,更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便会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如何合理有效的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从而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学生自主的思考,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提高的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给老师提出一个新的要求,就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素质也在随之提高,要与时代同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在课堂,教师的灵魂在课堂,教师的价值也在课堂。教师要成为研究型教师就要回归课堂,立足课堂。”是的,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教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随着时代的发展,课堂教学,应该可以看作是一场战斗,要想取得胜利,先进的武器装备是基础,而信息技术无疑会成为教师课堂上最有力的武器。只要是好的,对教学有利的,能促进学生学习,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的,那么无论是什么样先进武器,我们都要用它,而且要用好它。这就对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运用的主体——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求教师本身具备较高的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教师自己还要明确如何利用所掌握的技能,为我所用,为所教学的内容更好的服务,而这才是最终的目的。这需要教师大量的时间,去探索、去

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竞赛工艺设计试卷

“2014年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项目 污水处理工艺设计 任 务 书 二O一四年四月

选手须知 1、任务书共4页,附录2页。如出现任务书缺页、字迹不清等问题,请及时向裁判示意,并进行任务书的更换。 2、参赛团队应在1 小时内完成任务书规定内容;选手在给定答题纸上完成设计及计算内容。 3、选手提交的答题纸用工位号标识,不得写上姓名或与身份有关的信息,否则成绩无效。

1、格栅的设计与计算 已知某污水处理厂,格栅设计工艺参数如下:最大设计流量0.25m3/s,总变化系数1.50,栅条间隙20.0mm,格栅倾角60°,过栅流速0.8m/s,栅前水深0.40m,栅条采用Φ=0.01m圆钢,栅前渠超高0.3m,进水渠宽0.70m,栅渣量0.06(m3/103m3污水)=6×10-5(m3/m3污水)。 试计算该格栅的:(1)间隙数(取整数);(2)有效宽度(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有效数字);(3)水头损失(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有效数字),(4)栅后槽总高度(保留小数点后二位有效数字);(5)总长度(保留小数点后二位有效数字);(6)每日栅渣量(保留小数点后三位有效数字)。

2、斜流式沉淀池设计及计算 已知某污水处理厂除沉池采用升流式导向流斜管沉淀池,其设计参数如下:最大设计流量710m3/h,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1.50,斜管斜长1m,斜管倾角为60°,设计表面负荷4m3/(m2·h),进水悬浮物浓度为250mg/L,出水悬浮物浓度为125mg/L,污泥含水率为96%,斜管区上部水深0.70m,污泥斗中污泥储存时间为2d,污泥容重为1.0t/m3,污泥斗底边长为0.80m,泥斗倾角60°,超高为0.30m,斜板区底部缓冲高度为0.764m。 试计算沉淀池以下参数:(1)沉淀池水面面积(取整数);(2)池子边长;(3)斜管高度(保留小数点后是三位有效数字);(4)池内停留时间(取整数);(5)污泥区所需容积(保留小数点后是二位有效数字);(6)污泥斗高度(保留小数点后是二位有效数字);(7)污泥斗容积(保留小数点后是二位有效数字);(8)沉淀池总高度(取整数)。

全国医学信息技术考试大纲

全国医学信息技术岗位技能考试 医疗信息化办公/医学计算机基础考试大纲 一、考试方式 1、理论考试 考试形式: 考试时间为: 60 分钟。 2、实操考试 实操考试共 4 道操作试题,任选2道;考试时间为 60 分种。 二、理论考试试题类型及分布 1、试题类型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判断题 2、试题数量及分值 ●单项选择题:30题,每题2分 ●多项选择题:10题,每题2分 ●判断题:10题,每题2分 三、试验考试试题 共 2 题,要求按照题目要求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

四、考核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概述 一、了解信息的定义、特点、性质、载体、传递、获取、加工,了解信息与数据关系。 二、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分类、特点 第二节计算机概述 一、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熟悉我国计算机的发展情况,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趋势:1946年,美国为计算弹道轨迹而研制成功了世界第一台计算机 我国电子计算机的研究是从1953年开始的。1958年研制出第一台计算机, 二、熟悉计算机的应用: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工程、人工智能网络应用。 三、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 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包括: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掌握硬件系统功能,掌握计算机软件系统按其功能分为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两大类。 熟悉系统软件: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OS)、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服务程序等。 掌握应用软件:如微软Office套件中的Word、Excel、PowerPoint等。 四、掌握微型机的主要技术指标:字长、主频、内存容量、外存容量 五、熟悉计算机中的信息存储,了解计算机制数的表示和换算:十进制数、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十六进制,了解字符编码 ASCII,了解汉字编码“GB2312–80” 第三节信息安全 了解信息安全的概念、熟悉信息安全的特征:完整性和精确性、可用性、保密性、可控性;了解黑客和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熟悉计算机病毒的来源;掌握病毒的传播途径:存储设备、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熟悉计算机病毒的传染过程三个步骤:入驻内存、等待条件、实施传染。 熟悉计算机病毒的特征:传染性、寄生性、潜伏性、隐蔽性、破坏性、不可预见性。 熟悉计算机病毒的类型:按病毒的寄生方式分类:引导型病毒、文件型病毒、复合型病毒。按病毒的发作条件分类:定时发作型、定数发作型、随机发作型。 熟悉网络黑客的防范、掌握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利用防火墙技术:熟悉病毒防火墙的概念、防火墙的种类:网络级防火墙、应用级网关、电路级网关及规则检查防火墙四大类。掌握防范措施:掌握常用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KILL、SCAN、KV3000、CPAV、瑞星、金山毒霸、360、诺顿等。 第二章 Windows XP 第一节桌面 一、掌握桌面组成:图标、背景、任务栏和开始按钮,掌握显示“我的电脑”图标方法、设置“Home”背景、设置任务栏和开始菜单使用方法。 二、熟悉排列桌面图标。 第二节窗口和对话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