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古诗词鉴赏中的炼字题型解答方法

【古诗词】古诗词鉴赏中的炼字题型解答方法
【古诗词】古诗词鉴赏中的炼字题型解答方法

【古诗词】古诗词鉴赏中的炼字题型解答方法

一、从词性切入

一般来说,诗歌中最要紧的地方往往落在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这三类词语上,根据这三类词语的语法特点分析,动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动态变化,强调过程及变化;形容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性质状态,跟动词比较,形容词主要着眼对象的静态;副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程度范围。

例、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分析】唐人五言诗工在一字,谓之“诗眼”,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说:“‘咽’与‘冷’见用字之妙。”

【答案】这两句中的诗眼当是“咽”“冷”二字,“咽”字是动词,“冷”字是形容词,“咽”着重从动态的方面来写,写的是山间的流泉,由于危石的阻拦而发出低弱的吟声,仿佛人的鸣咽之声;“冷”从静态方面来写,写的是披洒在青松上的日色,因为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十分阴冷;诗句中的“咽”“冷”二字一静一动,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勾画出了香积寺外山中的幽僻冷寂。

二、从描写对象切入

古人写诗,“看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这里所指的山和海都是特定的写作对象,也就是诗人在诗歌中描写的特定意象,我们在分析诗人炼字的时候,不要舍近求远,有时答案就在写作对象诗句当中,而很多考生往往忽视了这个最简单的现象。

例、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的艺术效果。

溪亭

清秋有馀思,日暮上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林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分析】“穿”“数”描写所涉及的对象都是诗人自己,“穿”描写的是诗人独自一人穿过树林,“数”描写的是诗人独自一人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综合全诗分析,“穿”“数”两个字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无聊的心境。

三、从表现手法切入

诗歌的表现手法极为丰富,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起兴、映衬、抑扬、双关渲染、用典、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分析诗歌的炼字时,最好从表现手法切入,先点明作者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分析使用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例、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

【分析】“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

四、从表达效果切入

表达效果主要是作者通过某一表现形式所要达到的目的,就诗歌而言主要是作者通过某一特定意象的描写而达到的效果,这种效果从语言方面来说可以概括为生动传神、含蓄凝练、形象鲜明、质朴自然、色彩丰富、辞藻优美、节奏感强、韵律和谐等;就风格方面来说主要可以概括为苍凉悲壮、雄浑豪迈、清新、平淡、沉郁、缠绵、俊逸等。

例、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听蜀僧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分析】“一挥手”是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表现了弹奏技巧的高超。

五、从结构作用切入

诗歌的结构作用主要表现为词语在起、承、转、合方面的作用,起就是总领全文,一般有渲染气氛、埋下伏笔、提示下文、设置悬念等方面的作用;承就是承接过度的意思,一般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转就是转折的意思,一般是由一个内容到另一个内容,通常是诗歌的关键处;合就是总结的意思,通常有总结全诗、点明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燐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分析】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

随后,诗人以“冷燐”“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六、从文化知识切入

古代诗歌本身就是文化品位很高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诗人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会将大量的文化知识巧妙地熔铸在诗歌里,如果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重视文化知识的积累,在考试的关键时刻结合诗歌进行理解,就能左右逢源。

例、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关键”之处(即“诗眼”)的理解,实际就是对炼字的考查。如果平时对“折柳”这个文化知识有所了解,解答这个问题应该不会很难。其实,中学教材中有关“柳”这个意象的诗歌很多,如《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王维的“客舍青青柳色新”,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根据传统文化的解析,“柳”谐音“留”,希望留下,不要离开,有依依不舍的意思。因此,如果考生能够从平时积累的文化知识入手,解答时就容易得多了。

七、从文学常识切入

这里所说的文学常识主要是诗歌体裁方面的知识,具体表现为诗歌的平仄、对仗、押韵、节奏等方面的基本知

识,有时我们从这些最基本而又最容易被忽视的地方入手,常常可以事半功倍。

例、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分析】两字各有其妙,如果说“阔”字更好,就可以从诗歌平仄去分析,因为“阔”字是仄声,“悬”字是平声,诗歌要讲究平仄相对,读起来才有韵律美,声调也更为响亮;另外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有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

八、从联想想象切入

联想想象是文学的基础,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言,“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为一方”;金开诚先生也说过,诗词鉴赏始终离不开一个想字,在鉴赏过程中,根据诗词的内容进行联想想象,就可以有效地还原诗歌的场景,把握作者的用字之妙。

例、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分析】这是一首著名的宋词。上阕写景,由“风光”(风景、景色)总领,从“渐觉”(越看越好)展开。下阕抒情,前两句由大好春光引发感慨,慨叹人生欢娱少,而艰难困苦很多,怎么能吝惜千金而不欢娱哪。结尾两句,要举起酒杯劝说斜阳延迟西下,在花丛之间多陪伴一会。读至此可领会到词人之所以盛赞春光,是因为深感人生苦多,与“一曲新词酒一杯”“夕阳西下几时回”同样情怀。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

放得热烈,甚至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九、从词语本身的意义切入

词语的意义就是词语最基本的意思,词语的意思可以分为基本义、比喻义和引申义,一般来说,我们在分析炼字妙用的时候,首先必须理解词语的基本义,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结合语言环境进行分析。

例、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宋?方惟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分析】“应有”更好。“应有”就是应该会有,这种存在与作者的期望是相符的,二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有”是客观存在,没有悬念,似乎本来就应该如此,因此没有“应有”那么好。

十、从情感切入

诗歌是最能直接表达情感的一种文学形式,正如著名诗人何其芳所言,没有情感就没有诗歌,诗人情感的表达有的比较直接,有的比较含蓄,但不管如何表达,诗歌中信息量最大、含金量最高的往往在那些带有情感的诗眼当中。所以,抓住情感分析作者的炼字,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分析】从上阕中的“伤心”“愁”等词可以看出全诗直接抒发了主人公内心的伤感与愁苦,因此着一“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古诗鉴赏——炼字完美版

古诗鉴赏——炼字 一、导入: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有人说这个等字最动人,要烧制天青色的官窑瓷器,就只能等待烟雨天,就如同我也只能安静的等待着不知何时才会出现的你。一连用了二个“等”字,是为来强调爱情里最无力的无奈就是「等待」。诗词是凝练的语言。我国古代诗人对炼字感慨良多: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推敲的贾岛更是激动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古代诗人如此看重炼字,那么什么是炼字。 二、明确概念,考点要求。 语言是理解诗歌意境和情感的基础。而鉴赏语言,其中炼字显得尤其重要。我们平时听到过炼钢,很少听到炼字。哪些字可以炼呢? 三、把握词的含义,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1、不妨我们从一二三四这些数量词来看早梅 早梅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学生朗诵,同桌交流: 问题:诗题为“早梅”,你认为改动哪个字还能准确地体现“早”字?老师适时引导;“数”改为“一”。 诗人郑谷把齐己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深为叹服,便拜郑谷为“一字师”。“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从而传达出准确的诗意。 比如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屏幕)里面有数字吗? 生(集体):有。千、万。 师:能改一,二,一山鸟飞绝,两径人踪灭。 生:。 师:渔翁就是柳宗元的自我写照。在天寒地冻的日子,他专心钓鱼,忘掉一切,描写的背景越广阔,主要要描写的人物就越突出。这里的千、万和后面的孤和独做对比诗歌突出了在如此寒冷寂寞的环境中人物的心境,现在我们把每句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生(集体):千万孤独,虽然孤独,却很孤傲。这些数字正表达了作者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思想感情。 2、炼形容词:也就是诗句中的修饰语,它在诗词鉴赏中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1: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写过香菱对此诗句的评论:“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似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一个“直”字更显荒漠的浩瀚无际,“圆”字更显长河的磅礴远大。” 例2: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肥红瘦”四字准确地描绘出春末绿叶渐多,花卉渐少的景况,曲折地表达了惜花、惜春的感情,“肥”“瘦”用语形象清新而独到,化平常为神奇。她的另一首词《醉花阴》中也用到“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瘦”字是词眼,是全词精神集中表现的地方,因为有刻骨铭心的离愁,所以衣带渐宽,腰肢瘦损。“人比黄花瘦”五字,以生动的形象来表达感情,而“为伊消得人憔悴”之含义,自在其中。

2019年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2019年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阅读纳兰容若的这首词,完成1-2题.(5分) 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 消息半浮沈①,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注释】①浮沈:即“浮沉”.意谓消息隔绝.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3分) A.忆江南B.如梦令C.天净沙D.沁园春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___________ 【答案】 1.(3分)B 2.(2分)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妻子)的相思之情.或:因不得与亲人(妻子)相 聚而生的愁苦之情. 【甘肃省天水市】 落梅 宋代: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①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东风谬②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miù) 【注释】①莓苔:苔藓植物.②谬:( 1.从诗歌体裁来看,本事是一首七言_____押_____韵 2.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只有3.“乱点莓苔多莫数,衣袖久留香”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他们的“同工”之处. 【答案】 1.律诗、ang 2.示例一: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落梅比喻为过岭的迁客,赴湘的骚人.②生动描绘 了落梅凋谢飘零、随风坠落的凄美景象,表现出梅花的高洁傲岸.示例二:①颔联用典.“飘如 迁客来过岭”中的“过岭”,暗指韩愈被贬谪潮州的旧事.“坠似骚人去赴湘”中的“赴湘”,暗用屈原放逐湘水,投汨罗江而死之典故.②借此表达对落梅高洁品格的赞美,对命途坎坷却坚 守节操的志士的赞颂. 3.两句诗表面上都写了梅花的不幸遭遇,“零落成泥”,寂寞凄凉,与莓苔为伍.赞美梅花 虽遭不幸但香气经久不灭.实际上托物言志,赞美的不只是梅花,更是那些虽然遭迁谪放逐但仍 坚守志节的迁客骚人.

2017年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2017甘肃省白银】 阅读纳兰容若的这首词,完成1-2题。(5分) 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 消息半浮沈①,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注释】①浮沈:即“浮沉”。意谓消息隔绝。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3分) A.忆江南B.如梦令C.天净沙D.沁园春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___________ 【答案】 1.(3分)B 2.(2分)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妻子)的相思之情。或:因不得与亲人(妻子)相聚而生的愁苦之情。 【甘肃省天水市】 落梅 宋代: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①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东风谬②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释】①莓苔:苔藓植物。②谬:(miù) 1.从诗歌体裁来看,本事是一首七言_____押_____韵

2.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3.“乱点莓苔多莫数,衣袖久留香”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他们的“同工”之处。 【答案】 1.律诗、ang 2.示例一: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落梅比喻为过岭的迁客,赴湘的骚人.②生动描绘了落梅凋谢飘零、随风坠落的凄美景象,表现出梅花的高洁傲岸.示例二:①颔联用典.“飘如迁客来过岭”中的“过岭”,暗指韩愈被贬谪潮州的旧事.“坠似骚人去赴湘”中的“赴湘”,暗用屈原放逐湘水,投汨罗江而死之典故.②借此表达对落梅高洁品格的赞美,对命途坎坷却坚守节操的志士的赞颂。 3.两句诗表面上都写了梅花的不幸遭遇,“零落成泥”,寂寞凄凉,与莓苔为伍.赞美梅花虽遭不幸但香气经久不灭.实际上托物言志,赞美的不只是梅花,更是那些虽然遭迁谪放逐但仍坚守志节的迁客骚人。 【2017甘肃省兰州】 金城北楼① 高适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②,体道③犹思塞上翁。

古诗鉴赏 炼字(教案)

古诗鉴赏·炼字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刘俊波 教学目的: 1、探讨古代诗人炼字的妙处 2、品味语言,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古代诗人炼字的作用 教学难点:品味古诗的语言 教学方法:悟导结合 教学工具: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传说中,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其诗才在东坡之上。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苏东坡不假思索,张口就来:“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俗”。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虽好,但仍不属上品。”东坡哑然。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powerpoint1) 指名一人品味,说出二字的妙处 (“轻风”徐徐,若有若无,“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的柔美之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映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淡然

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这种手段叫炼字。炼字是古代诗人提升诗歌品位的重要手段。我国古代诗人对炼字感慨良多: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卢延让感叹“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贾岛更是激动得“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powerpoint2)古代诗人为什么如此看重锤炼字词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古人炼字的作用,以对我们准确地鉴赏诗歌有所帮助。 二、初步感知 1、出示例诗 早梅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powerpoint3) 一学生配乐朗诵,同桌交流:你觉得这首诗中哪个字写得最有感染力?请说出你的理由。诗题为“早梅”,你认为哪个字还不能准确地体现“早”字? 自由发言;老师适时引导;“数”改为“一”。(“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此联描绘了一幅十分清丽的雪中梅花图。第三联写梅花的姿色和风韵。“递”字,是说梅花内蕴幽香,随风轻轻四溢;而“窥”字,着眼于梅花的素艳外貌,形象地描绘了禽鸟发现素雅芳洁的早梅时那种惊奇的情态。鸟犹如此,早梅给人们带来的诧异和惊喜就越发见于言外。) 2、出示诗联: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powerpoint4) 小组交流:从炼字的角度,你认为这一联诗句中,哪个字锤炼得好? (“逾”“欲”二字,以碧衬白,以青衬红,两两相映生辉。“欲”在拟人化中赋予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两句诗以江山花鸟四景,分别写碧绿、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 题。 酬元九侍御赠璧竹鞭长句①刘禹锡 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赠比双金。 初开郢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 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 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②敲镫吟。 [注]①此诗写于“永贞革新”失败后,作者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司马之时。元九,即诗人元稹,当时被贬为江陵(今湖北荆州)府士曹参军。②关树:关中之树。扶疏:枝叶繁茂。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运用比兴手法,以碧玉般竹鞭的名贵,暗示赠鞭者的高尚,赞扬之情跃然纸上。 B.颔联写诗人看到朋友赠礼后内心非常欣喜,很想去观赏生长碧竹的巴山冰雪美景。 C.颈联通过“节”字,将“竹节”与“节操”相关联,把咏鞭与赞人联系在了一起。 D.尾联由竹鞭引发联想,表达了诗人愿与友人“策马同去”“敲镫吟诗”的美好愿望。 15.本诗为赠友之作,兼有咏物诗的特点,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 14. B (“很想去观赏”有误,应是作者对碧竹生长环境的想象。) 15.要点:①从标题可以看出,本诗是为答谢友人赠礼而作;②诗中主要表达了对友人美好品行的赞美与仕途前景的祝愿;③诗的前三联均为对友人所赠竹鞭的吟咏,有鲜明的咏物诗特点;④诗人“托物言情”,对友人的赞美与祝愿主要寄寓在对竹鞭的吟咏上。(每答出一点给2分,满分6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14~15 题。 酬乐天咏老见示刘禹锡 人谁不愿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完整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试题(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 一、《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澹澹”是形容水波动荡的样子,“竦峙”是写山岛巍然屹立的形象。“丛生”、“丰茂”给人以生机蓬勃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B) 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观”字统领全篇的写景。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是实写,后四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树木百草,次写海面上的秋风洪波,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海水呈青苍色。 4、这首诗的主旨是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二、《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海日生残夜,。乡书何处达,。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 ..的一项是(A) 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C )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完整word版古诗词鉴赏之炼字题专项训练

古诗词鉴赏之炼字题专项训练 (一)阅读元好问的《同儿辈赋未开海棠)-诗,完成第7题。(6分)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喜风。 7.(1)下列与本诗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宋祁《木兰花》中有“绿扬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句子,请你说出这两首诗词中的“闹”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2分) (3)请说出作者写作本诗的意图。(2分)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6—9题。 (一)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6.这首诗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赏析诗中“清”字的妙用。(3分) 1 (三)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4分)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①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100

字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②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四)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8-19题。(4分) 偶题 朱熹 青山门外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②①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③【注释】①幅巾;古代文人用绢一幅束发,称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 ②崔嵬(wéi):山高大不平。这里指山。③底处:何处。 18.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首句“堆”得精妙。请说说“堆”字为何用得精妙。(2分) (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6~7题。(6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2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6.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颈联中“悦”和“空”两字的妙处。(3分) 7.尾联中“万籁此俱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六)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6题。(2分)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本诗中“割”与“小”的用词之妙,自古为人们所称道,请任选其一加以赏析。(2分) 我选: 赏析: (七)阅读古诗《次北固山下》,完成10—11题。(4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中考古诗词鉴赏之炼字

“炼字” 题型阐释 炼字品析,就是品味、分析古诗词中用得精妙的字词,具体包括思想情感和表达效果这两类内容。这类题目常见 的提问方式是“某字用得妙,妙在何处”。 精题回放 例一(2009·陕西) 湖上(宋)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 例二(2009·浙江台州) 村晚(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①,山衔落日浸寒漪②。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③信口吹。 【注释】①陂(bēi):水岸。②漪:水波纹。③腔:曲调。 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选择其中一字作简要赏析。

闯关方略 古人写诗,为了表达的需要,往往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推敲和创造性搭配,使所用的字或词获得凝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在诗句关键处炼得妙字,犹如画龙点睛,会令全句夭矫生姿,让人拍案叫绝。 炼字品析题,考查考生对语言的感受力,细致、精微地品味、赏析语言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可以采用比较鉴赏法。 第一步,理解所炼之字的字面意思,确定它的词性及意思。如例一的“乱”,字面意思是“杂乱”“纷乱”,兼有动词、形容词的词性;例二的“衔”“横”,字面意思是“用嘴含”“横着坐”,词性是动词。 第二步,推想炼出“妙字”之前的“平字”,可能是什么。如例一,可能最初是“花开红树数莺啼”,例二可能是“山连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跨牛背”。 第三步,比较推敲、提炼后的“妙字”比推想出的“平字”在情、态、韵等方面多了一些什么。因为古诗词炼字多在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上做文章,所以,我们思考时,也应多从动词的动静、拟人效果,从形容词的修饰性、色彩感,从数量词的夸张效果,从虚词的表情达意功能等角度切入。如例一,如果用“数”,只说明春天红林深处黄莺不止一只。而用“乱”,则既具动感,让人眼前仿佛有黄莺上下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又闻声音,耳中仿佛听到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朱自清《春》中“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闹”字与此处的“乱”字有异曲同工之妙。)例二,前一个动词,用“衔”而不用“连”,不仅在形态上更贴切,而且运用拟人手法,写活了山,写出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后一个动词,用“横”而不用“跨”,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 提醒一点,炼字品析的“析”,不能架空分析,泛泛地说运用了什么修辞,说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等空话;要结合语境,分析炼字使怎样的事、景、人、物、情更形象、更含蓄、更有意蕴等。例一(答案):“乱”字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还表现出了黄莺上下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例二(答案):“衔”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活了山,写出了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地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等)。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含答案)

古诗词鉴赏专题 根据(南京市、盐城市3月第二次模拟、扬州市3月阶段性检测(二)、南京师大附中一模试卷、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检测试卷、丹阳市 3月质量检测、南通市全真模拟试卷二、南通市全真模拟试卷三、南京市浦口区江浦高级中学校校内第二次模拟、盐城市大丰区南阳中学3月考前综合训练(一))语文试题汇编而成 南京市、盐城市3月第二次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9~10 题。 羌村三首(其二)杜甫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注]公元 757 年,诗人言事触怒肃宗,被迫回到因战乱十余月未通音信的羌村,与家小相聚,写下《羌村三首》。糟床,榨酒的器具。 9. 简要赏析“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两句的表达效果。(5 分) 10.古人评点:诗人“身虽到家,而心实忧国”。请结合后八句诗,简要分析这样评说的原因。(6 分) 9.细节描写逼真感人地刻画幼子与久别之父见面情状。(1 分)“不离膝”写娇儿久别后乍见父亲的惊喜、亲昵、不舍;(1 分)“畏我”点明娇儿久视父亲后因陌生而畏惧的心理。 (1 分)“复却去”表现了娇儿发觉父亲“少欢趣”,害怕而不解的心理(或:害怕、担心我又离家的心理)。(1 分)侧面表明诗人落魄凄苦的现状。(1 分)10.(1)中四句:对比今昔家中生活,寄托胸中苦闷。“抚事”直说思量当前国事。“煎百虑”极写忧国深沉的情感煎熬。(2)后四句:名写酒,实说愁,是迟暮之年、壮志难伸的愤激之辞。“且用”表现了诗人深沉无奈与痛楚之情。(6 分。每点 3 分) 扬州市3月阶段性检测(二)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至后 杜甫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注】这首诗做于安史之乱后的第二年冬至前后,当时诗人正在蜀地做严武的幕僚,心情十分低落。诗人青少年时期在洛阳度过,当年他与李白也是在洛阳相识。金谷、铜驼:指金谷园、铜驼陌,皆洛阳胜地。棣萼:出于《诗经?小雅?常棣》“棠棣之华,萼不韡韡”。 9.请赏析颈联的表达特色。(6分) 10.本诗尾句“诗成吟咏转凄凉”,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作者都有哪些“凄凉”之情。(5分)

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方法技巧(含练习)

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的方法技巧(含练习) 一、诗歌炼字常见题型 1、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3、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4、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 二、诗歌炼字的概念 何为炼字? 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 三、炼字的类型 炼哪些字呢? 1、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2、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3、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4、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5、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6、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7、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总结:动词:使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赋予画面动态感 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数词:运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运用确数,精炼有力,诗意隽永,富有趣味。

颜色词:增强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叠词:增强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 拟声词:使诗文更生动形象,有身临其境之感。 注意:有些拟声词本身也属于叠词 四、答题技巧概括 1、解释该词的含义或者指出这个字的修辞手法(拟人、双关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明作用:或渲染气氛(烘托意境)或表达情感或心情等 五、经典例子分析 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登幽州台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答案】 (1)诗人缅怀追念,联想到过去现在都看不见赏识人才的明君,进而联系到自己的遭遇,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报国无门的孤独悲凉的情感。。 (2)示例一:“悠悠”意指辽阔遥远,营造了苍茫辽远的意境,反衬(衬托)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的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 示例二:用登临幽州台所见的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衬托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的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叠词的使用,意境更显苍茫,增强了反衬效果。 2. 阅读下列古诗,完成小题。 题齐安城楼 杜牧 呜轧①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②.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③. 【注】①呜轧(yà):拟声词。②亭: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③汀:水中的小洲。

最新中考34首古诗炼字赏析大全

34首古诗炼字赏析大全 1、《观沧海》.“涌”字既写出了沧海惊心动魄的声势,也写出了作者的惊叹和赞美。“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若”,是好像的意思。突出曹操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2、《次北固山下》:“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作者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生”“入”拟人手法的运用形象的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更有动感和情趣,宣告了春天的来临,透出勃勃生机和积极、乐观、向上的感情。揭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3《使至塞上》:“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含蓄地写出了作者孤寂、抑郁、落寞的情怀。“孤”写出了景物的单调。“长”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中“尽”从视觉上点明是暮春时节,含飘零之感,“啼”从听觉上渲染悲凉之意、离别之恨,从视听两方面营造一种凄清哀伤的氛围,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5、《望岳》“钟”是积聚、汇聚的意思,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晨昏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面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怒号”写风势之大,“卷”“三重”写受害之重。“三重”不是确数,是“多重”的意思。下面“飞”“洒”“挂胃”“飘转”“沉”等动词细致地写出了风吹茅草的情状,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焦灼、苦痛的心情。 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喻“北风”使雪花飞舞,“忽如”二字用得神妙,不仅写出“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也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惊奇与好奇。 8、《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闻笛赋”指晋人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借此表达对已故朋友的怀念之情;“烂柯人”是晋人王质,诗人借此表达被贬太久、恍如隔世、人世沧桑之感。诗人用“沉舟”“病树”自比,包含沉重忧伤之情,但千帆竞渡、万木争春又体现出他豁达的胸怀。此句形象生动,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也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10、《观刈麦》“惜”:珍惜.舍不得浪费。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 11、《钱塘湖春行》“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一个“争”字,妙在形象地写出了黄莺争着挤上向阳之树的情景,准确地描绘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一个“啄”字,美在写出燕啄泥衔草,营造新巢的情景,准确传达出春的消息的同时,也传达出人们乍见新燕的愉悦之情。“几处”“谁家”,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表达诗人对西湖春天的喜爱之情。“迷”“没”两字运用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花美丽活泼和草的茂盛,写出春天的勃勃生机,也表达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大自然的赞美。 12、《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开”写出了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和敌军形成鲜明对比。“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霜重鼓寒”,写恶劣的作战天气,并从而突出将士们奋勇作战、不惧危难的英雄气概。 13、《赤壁》诗人写这一历史上的重大题材,却从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年,锈迹斑斑的“折戟”写起,这是用典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另一方面以两个美女“大乔”“二乔”象征国家的命运,

(完整版)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教案

高考古诗词鉴赏之炼字专题(只需一字,尽得风流)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设题角度中的炼字方面的考查; 2.通过讲解和练习,归纳积累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 3.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 精选习题,归纳总结,掌握运用。 课前作业: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问: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前,我们先来看几句诗。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 求得一字稳,耐得半宵寒。——顾文炜《苦吟》 大家看看这些句子向我们传达了一些什么信息?(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古人特别在意诗歌语句的锤炼,对个别词特别在意。)大家说得都没错。古人作诗特别讲究炼字,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既然讲到炼字,何为炼字?我们来看下投影。 【PPT】何为炼字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炼字可以使“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沈德潜)” 二、寻 了解了炼字的概念之后,现在我们来看一些诗句,请大家找出诗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字。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木兰花》宋祁)动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形容词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数量词

古诗鉴赏之炼字篇

古诗鉴赏之炼字篇

————————————————————————————————作者: ————————————————————————————————日期: ?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之三(教师版) ——语言篇 一、考纲要求: 1、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 2、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3、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 二、鉴赏诗歌中的语言。 (一)如何解答语言风格型试题 1、素材积累: 语言风格类型类型: ①清新: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如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②平淡(质朴、自然):其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平淡之中蕴涵着深意。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人评其诗“平淡而思致”。 ③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杜甫的《观山水图》“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④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⑤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⑥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如李贺《梦天》中的“遥看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是说九州小的象九个烟点,大海小的象杯中之水。 ⑦奔放:直率有气势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为一体,凸现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⑧沉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重要词语: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自由组合四字短语:清新自然、平淡质朴、华美绚丽、雄浑豪放、沉郁顿挫、慷慨悲凉、简练生动、明白晓畅。) 2、备考锦囊: ■语言风格类试题提问方式: 常式问: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变式问: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语言风格类试题答题步骤: 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最后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语言风格类试题答题套路: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如(),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3、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古诗词鉴赏中的炼字题型解答方法

古诗词鉴赏中的炼字题型解答方法 一、从词性切入 一般来说,诗歌中最要紧的地方往往落在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这三类词语上,根据这三类词语的语法特点分析,动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动态变化,强调过程及变化;形容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性质状态,跟动词比较,形容词主要着眼对象的静态;副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程度范围。 例、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分析】唐人五言诗工在一字,谓之“诗眼”,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说:“‘咽’与‘冷’见用字之妙。”

【答案】这两句中的诗眼当是“咽”“冷”二字,“咽”字是动词,“冷”字是形容词,“咽”着重从动态的方面来写,写的是山间的流泉,由于危石的阻拦而发出低弱的吟声,仿佛人的鸣咽之声;“冷”从静态方面来写,写的是披洒在青松上的日色,因为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十分阴冷;诗句中的“咽”“冷”二字一静一动,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勾画出了香积寺外山中的幽僻冷寂。 二、从描写对象切入 古人写诗,“看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这里所指的山和海都是特定的写作对象,也就是诗人在诗歌中描写的特定意象,我们在分析诗人炼字的时候,不要舍近求远,有时答案就在写作对象诗句当中,而很多考生往往忽视了这个最简单的现象。 例、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的艺术效果。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上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林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分析】“穿”“数”描写所涉及的对象都是诗人自己,“穿”描写的是诗人独自一人穿过树林,“数”描写的是诗人独自一人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综合全诗分析,“穿”“数”两个字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无聊的心境。 三、从表现手法切入 诗歌的表现手法极为丰富,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起兴、映衬、抑扬、双关渲染、用典、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分析诗歌的炼字时,最好从表现手法切入,先点明作者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分析使用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例、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

人教版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题(含答案)汇总.doc

人教版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题(含答案)汇总(下) 登楼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①玉垒:山名,在今四川茂汝。②北极:即北极星,喻指唐王朝。③西山寇盗:指吐蕃。④ 梁父吟:诸葛亮遇到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 【阅读训练】 ⑴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5 分 )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登楼览景时怎样的心情?( 2 分) (10)杜甫《登楼》中借古寓今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诗句? 【参考答案】 ⑴颔联写阔大悠远的自然景象,颈联写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 (2 分 ) 寄寓古今世事沧桑变幻、祈望国运久远的感慨。 (3 分 ) (3)表达了诗人对朝廷内外交困、灾患重重的忧愤而又无可奈何的伤感之情。 (10)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 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 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1:. 天气寒冷的句子: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2:. 学习诗歌应该从朗读入手,如果由你朗读画线句,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语, 请说说你的理由。( 3 分) 3:. 谈谈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 分) 2示例一: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词语是“吼”,“吼”是“吼叫”的意思,轮台九月的风声 日夜狂吼,运用拟人,从听觉上写出了风声之大,渲染了环境的恶劣。 示例二: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词语是“乱”,“乱”是“胡乱”的意思,大如斗的碎石都被 刮的满地乱滚。从视觉上写出了风力之猛,渲染了环境的恶劣。 评分意见:本题共 3 分。找准词语并解释词义 1 分,句义及手法占 1 分,表达效果“渲染了

古诗词鉴赏之炼字题专项训练

2017届古诗词鉴赏之炼字题专项训练 (一)阅读元好问的《同儿辈赋未开海棠)-诗,完成第7题。(6分)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喜风。 小注:诗人作此诗时已入暮年,时金已灭亡,他回到了自已的故乡,抱定了与世无争的态度,过着遗民生活。 (1)下列与本诗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宋祁《木兰花》中有“绿扬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句子,请你说出这两首诗词中的“闹”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2分) (3)请说出作者写作本诗的意图。(2分)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6—9题。 (一)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6.这首诗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赏析诗中“清”字的妙用。(3分) (三)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4分)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50字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四)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8-19题。(4分) 偶题 朱熹 青山门外翠紫堆,幅巾①终日面崔嵬②。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③来。 【注释】①幅巾;古代文人用绢一幅束发,称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②崔嵬(wéi):山高大不平。这里指山。③底处:何处。 18.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首句“堆”得精妙。请说说“堆”字为何用得精妙。(2分)(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6~7题。(6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6.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颈联中“悦”和“空”两字的妙处。(3分) 7.尾联中“万籁此俱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六)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6题。(2分)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本诗中“割”与“小”的用词之妙,自古为人们所称道,请任选其一加以赏析。(2分) 我选: 赏析: (七)阅读古诗《次北固山下》,完成10—11题。(4分) 次北固山下

完整word版,古诗词鉴赏之炼字题专项训练

2017届古诗词鉴赏之炼字题专项训练 (一)阅读元好问的《同儿辈赋未开海棠)-诗,完成第7题。(6分)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喜风。 小注:诗人作此诗时已入暮年,时金已灭亡,他回到了自已的故乡,抱定了与世无争的态度,过着遗民生活。 (1)下列与本诗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宋祁《木兰花》中有“绿扬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句子,请你说出这两首诗词中的“闹”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2分) (3)请说出作者写作本诗的意图。(2分)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6—9题。 (一)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6.这首诗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赏析诗中“清”字的妙用。(3分) (三)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4分)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① 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50字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四)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8-19题。(4分) 偶题 朱熹 青山门外翠紫堆,幅巾①终日面崔嵬②。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③来。 【注释】①幅巾;古代文人用绢一幅束发,称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②崔嵬(wéi):山高大不平。这里指山。③底处:何处。 18.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首句“堆”得精妙。请说说“堆”字为何用得精妙。(2分)

古诗词鉴赏之炼字题专项训练

古诗词鉴赏之炼字题专项训练 (一)阅读元好问的《同儿辈赋未开海棠)-诗,完成第7题。(6分)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喜风。 7.(1)下列与本诗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宋祁《木兰花》中有“绿扬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句子,请你说出这两首诗词中的“闹”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2分) (3)请说出作者写作本诗的意图。(2分)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6—9题。 (一)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6.这首诗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赏析诗中“清”字的妙用。(3分)

(三)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4分)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①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100字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②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四)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8-19题。(4分) 偶题 朱熹 青山门外翠紫堆,幅巾①终日面崔嵬②。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③来。 【注释】①幅巾;古代文人用绢一幅束发,称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②崔嵬(wéi):山高大不平。这里指山。③底处:何处。 18.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首句“堆”得精妙。请说说“堆”字为何用得精妙。(2分) (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6~7题。(6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