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仝泽民253(1500-2000)

一、中华文明在生成过程中的地理封闭特征对今天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何借鉴?

1、中华文明的地理封闭特征主要体现在:东面是海,西南部是青藏高原,好处是保持了文明的持久与稳定性,坏处是西方工业革命的热潮没能够及时传播到中国。

2、封闭地理特征容易产生封闭僵化的思想和体制机制。中国的现代化,必须打破这种地域上的封闭特点,勇于探索“新大陆”,尝试新的观念,突破思维意识的瓶颈,改革开放是地域与思想上的开放。

3、与中国地理封闭特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郑和下西洋的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对比。

前面对郑和下西洋与西欧地理大发现进行了各方面得比较,但我们也应注意二者之间的不可比性,也就是罗荣渠先生曾分析过的是否中国和西欧的发展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现将罗先生的分析摘录如下:“有这样一种看法,似乎当15、16世纪之际,中国和西欧的发展‘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只是后来发展速度和趋势之不同,西欧后来居上、跑到前面去了。这是一种单线发展的历史观,把中国历史削足适履纳入西方历史发展轨道。在我看,当时中国和西欧并不在同一轨道上前进,也就没有什么同一起跑线。哥伦布与达.伽马才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尽管反方向航行,最后葡萄牙与西班牙的航海家终于会在南中同海上发生遭遇战。郑和航行不管向哪个方向,恐怕永远也难与哥伦布和达.伽马相碰撞的。“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大转变是一个巨大的转轨,许多内外条件的凑合使西欧相对而言较易实现这一转轨,而中国则较难或很难实现这种自我转换。15、16世纪时亚洲也没有开始陆沉。中国一直到18世自仍按自己l000年前规定的轨道向前发展,只是这时一个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己开始出现,威胁着清王朝的发展,而清王朝对这个世界经济体仍拒之门外,还躲在天朝体制的硬壳中傲然自得,并任凭巨大膨胀的人口封闭在本土之内加剧内部危机。以古老的小农地区经济体为基础的远东‘天朝’帝国被以新的世界经济体为基础的远西世界帝国彻底打败——这就是从15世纪到19世纪东西方发展的历史趋向。只有这个大失败才成为激发中国转变发展趋向、走向现代世界的真正开端。

4、由于地理的封闭特征使得鸦片战争惨败给英军,此外,靠着西式外衣装备起来的北洋舰队在与日本舰队交锋时的全军覆没,也让中国人真正明白中国要走向复兴必须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民情世情的一条路。

5、马丁雅克:这就是中国,一个文明国家,而不是一个民族国家。这有何解呢?以我之见,有多方面深刻的含义。我举出其中两个。第一,中国人最重要的政治价值观是团结一致,是经久不衰的中华文明。2000年前,欧洲分崩离析,圣罗马帝国分裂解体。它分裂之后,再也没有统一。而处在同样时期的中国则截然不同,它艰难地维持着庞大的文明体系,以一个文明国家存在着。

二、论述中华文明在灾变中崛起的超强能力与和平繁荣中腐变性及其

现实主义?

1、世界历史上的四大文明中三大文明都因不同原因消亡,唯独中华文明硕果仅存。

2、历史兴衰周期论。

3、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就走上了艰难的复兴之路。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逐渐发展起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经济上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我们用三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社会两百年的发展历程。但是繁荣的背后社会弊病也不断显现。如何做到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主动求变、打击腐败树立社会公信力建立民众契约精神。

4、习近平演讲:这个重大的责任,是对民族的责任。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代以后,我们的民族历经磨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自那时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但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前赴后继、顽强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这个重大的责任,就是对人民的责任。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开创了民族和睦共处的美好家园(博客,微博),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的。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这个重大的责任,就是对党的责任。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党领导人民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完全有理由因此而自豪,但我们自豪而不自满,决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薄上。

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全党必须警醒起来。

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的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三、论述中华文明的制度创新能力与当今改革的关系。

1、中华文明的制度创新能力不强;

2、中西方文明的对比,以英国《大宪章》的确立和光荣革命为例;

3、改革开放,根本要是思想上的解放,政治体制上的改革,才能实现经济层面

的真正改革。中国社会上暴露的各类现实问题也需要改革来解决。

四、试论我国各级政府建筑现代化的政治文化含义。

1、中国各级政府建设是中国官民关系的表征,凸显着等级差别,中国的官员自古以来被称为“父母官”,所谓“父母官”,即官员代表着一家之长,官方话语代表了权威和不用质疑性。其各级政府建筑旨在营造这种权威性的象征,让老百姓意识的这种心理上的差距。鉴于中国人之关系的冷暖亲疏,过于强调人际关系之复杂性,从而使得官员们真正做到“官民一家亲”比较难。在不改变传统观念和社会风气的情况下,单纯的强调改善官民关系,有一点难度。

1、中国的国情要求中国必须具备解决自身问题的独特道路;

2、中国的历史文化来源;

3、近代中国的发展探索;

4、世界范围的经验启示;

5、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探索与发展。

第三个构成要素是中国政府。中国的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同西方国家大不相同。我们西方国家的公民,会不由地认为,至少目前如此,政府的权力与合法性是民主制度一种表现。这种观点的问题在于,相较于其他西方政府,在中国公民的意识中,中国政府更具合法性,也更有权威。这种情况的原因则在于,我想,有两方面原因。而且很明显,与民主制度无关。因为在我们看来,毫无疑问,中国不存在民主。而究其原因,其一,中国政府被赋予非常特殊的...或者说享有特殊的意义,其作为中华文化的、作为这个文明国家的代表和体现,以及守护者,中国成为一种近乎精神层面上的角色。其二,在欧洲和北美,政府权力持续不断地受到威胁。在欧洲历史中,政府曾与教会势力对抗,或与贵族阶级势力对抗,或与商会及其他势力对抗。而1000年来,中国政府的权威从未受到过威胁,它从没有敌对势力。由此可见,中国树立权威的方法,与从西方历史中得到的经验是大相径庭的。而结果就是,中国人以非常不同的观念看待政府。鉴于我们倾向于把政府看作不受欢迎者,或者不速之客,或者是一个需限制并制约其权力的国家机构。但中国人并不这样看待他们的政府,中国人把政府看作父母官,并不仅仅是父母官,而是家庭的一员;并不仅仅是家庭一员,而是一家之主,家中的长者。这就是中国人眼中的政府,与我们的观点非常不同。相比较西方的情况,这种观念以不同方式深入社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