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选择)

教育心理学(选择)
教育心理学(选择)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

1.学习的主体因素指()。A.学生B.教师C.教学手段D.教学环境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A.教学方法B.教师C.学生D.学习过程

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布鲁纳B.布卢姆C.桑代克D.斯金纳

二、多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教的心理活动B.学的心理活动C.教与学的互动机制D.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E.教师的心理发展特点

2.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的方面有()。

A.敬业精神B.专业精神C.专业技能D.教学风格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因为任何教学手段都必须通过学生起作用。2.D解析: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3.C解析: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多项选择题:1.AB解析: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在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ABCD解析: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精神、专业技能、教学风格等方面。3.ABD解析: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属于教学的社会环境。

4.BCD解析: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及评价/反思过程。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7~11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大体上处于()阶段。

A.感觉运动B.前运算C.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

2.儿童的思维运算已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但思维运算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所处的阶段是()。A.感觉运动B.前运算C.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

3.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6~11岁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自主感对羞耻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C.勤奋感对自卑感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4.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阶段是()。

A.社会自我B.心理自我C.生理自我D.精神自我

5.在人格特征中,具有核心作用的成分是()。A.能力B.气质C.性格D.认知方式

二、多项选择题

1.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有()。

A.家庭教养模式B.学校教育C.同辈群体D.隔辈群体E.遗传

2.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A.场独立与场依存B.沉思型与冲动型C.内向型与外向型D.辐合型与发散型。E.可控与不可控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C解析: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2.C解析: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有可逆性和守恒性的特征,并且能凭借具体形象的支持进行逻辑推理。3.C解析: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将人格的发展分为8个阶段,其中前5个阶段属于儿童

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它们分别是:(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4.B解析: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5.C 解析:在人格特征中,具有核心作用的成分是性格。

二、多项选择题:1.ABC解析: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2.ABD 解析: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等方面。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一、单项选择题

1.在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中,学习水平最高的是()。

A.信号学习B.连锁学习C.辨别学习D.解决问题学习

2.下列不属于桑代克所提的尝试一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

A.效果律B.巩固律C.练习律D.准备律

3.有一种学说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智慧对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该学说的创立者是()。

A.布鲁纳B.苛勒C.奥苏伯尔D.桑代克

4.小老鼠通过尝试一错误进行的“迷宫”问题解决模式属于()。

A.独立的发现学习B.有指导的发现学习C.有意义学习D.接受学习

5.孩子哭闹着要买玩具,母亲对其不予理睬,这是()。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

二、多项选择题

1.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

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D.动作技能E.态度

2.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学习分为()。

A.知识学习B.发现学习C.机械学习D.技能学习E.行为规范学习

3.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

A.动机原则B.程序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强化原则E.结构原则

4.下列不属于我国心理学家对学习进行分类的是()。

A.意义学习B.行为规范学习C.技能的学习D.知识的学习E.信号学习

5.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包括()。

A.操作性行为B.条件刺激C.获得与消退D.刺激泛化与分化E.无条件刺激

三、填空题:

1.斯金纳是__________著名的__________心理学家。他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__________行为和__________行为。

2.经典性条件作用论是由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__________提出的。

3.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__________作用,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成八类,解决问题学习是最高层次。2.B解析: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包括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3.B 解析:苛勒通过一系列动物实验研究,提出了完形一顿悟说。他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

对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

4.A解析:小老鼠的“迷宫”问题解决模式属于独立的发现学习,它是通过不断尝试错误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5.D解析: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解析:加涅根据学习结果的不同,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分别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及态度。

2.ADE解析: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行为规范学习。3.ABDE解析: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和强化原则。

4.AE解析: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5.CD解析: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包括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

三、填空题:1.美国行为主义应答性操作性2.巴甫洛夫3.条件刺激反应

第四章学习动机一、单项选择题

1.一般说来,由()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

A.交往动机B.外部动机C.内部动机D.无意识动机

2.某学生认为考试成功是自己学习能力强,其归因是()。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的B.外部、稳定、不可控的

C.内部、稳定、不可控的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

3.根据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当学生从事较容易的作业时,教师应使其心理紧张程度控制在()。A.较高的水平B.较低的水平C.非常低的水平D.中等水平

4.成就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马斯洛B.阿特金森C.斯金纳D.韦纳

5.避免失败者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如果成功的几率大约是50%,他们会()。A.选择这项任务B.回避这项任务C.看实际情况选择D.找人帮忙解决

6.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是()。A.班杜拉B.奥苏伯尔C.布鲁纳D.苛勒

二、多项选择题

1.一般认为,动机具有以下几种功能()。

A.选择功能B.激活功能C.指向功能D.调节与维持功能E.集中功能

2.学习动机是由()几个方面构成的。

A.意志B.学习需要C.诱因D.爱好E.学习期待

3.影响学习者成功或失败的不可控因素包括()。

A.努力B.任务难度C.运气D.身心状态E.外界环境

4.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

A.高尚动机B.内部动机C.近景的直接性动机D.外部动机E.低级动机

5.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

A.认知的需要B.审美的需要C.创造的需要D.安全的需要E.尊重的需要

三、填空题

1.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2.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要素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3.成败归因理论是由_________国心理学家_________提出的。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C解析:一般说来,由内部动机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2.C解析:根据成败归因理论的基本模式,能力高低属于内部、稳定、不可控的因素。3.A解析: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指出,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动机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激起水平越低。4.B解析:阿特金森是成就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

5.B解析:当成功几率大约是50%时,避免失败者会回避任务。因为选择容易的任务可以保证成功,使自己免遭失败;而选择极其困难的任务,即使失败,也可以归因于任务的难度,得到自己和他人的原谅,从而减少失败感。6.A解析:班杜拉最早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理论。二、多项选择题:1.BCD解析:一般认为,动机具有激活功能、指向功能、调节与维持功能。2.BE解析: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3.BCDE解析:努力属于影响学习者成功或失败的可控因素。4.BD解析:根据学习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是根据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划分的,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划分的。5.ABC解析: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三、填空题:1.近景的直接性动机远景的间接性动机2.个体成败经验归因方式3.美维纳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一、单项选择题

1.按照迁移的性质不同,学习迁移可以分为()。A.正迁移与负迁移B.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C.一般迁移与特殊迁移D.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2.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苛勒B.奥苏伯尔C.贾德D.桑代克

3.迁移的关系转换理论强调()。A.发展了的心理官能B.学习材料的相似性C.已有经验的概括化D.对情境关系的理解

4.何种迁移理论认为迁移是具体的,而非一般的?()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说D.关系转换说

5.两种任务在学习过程、学习材料、学习目标等方面具有的共同成分越多,迁移效果越明显。这表明何种因素起主要作用?()

A.相似性B.概括经验C.学习策略D.心向二、多项选择题

1.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在学习eye(眼)和ball(球)后再学习eyeball就比较容易,这种现象属于()。A.一般迁移B.负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E.正迁移

2.合理编排教材的标准是使教材达到()。

A.系统化B.结构化C.一体化D.网络化E.整体化三、填空题

1.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可分为_________迁移和_________迁移。

2.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迁移和_________迁移。

3.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相似性、_________和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按照迁移的性质不同,学习迁移可以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

2.B解析: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了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3.D解析:关系转换理论强调迁移的产生,其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关系的理解。个体越能发现并理解事物间的关系,迁移就越普遍。

4.B解析:共同要素说认为迁移是非常具体的,并且是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的要素。

5.A解析:相似性的大小主要是由两项任务中含有的共同成分决定的,较多的共同成分(如学习材料、学

习目标、学习过程等)将产生较大的相似性,并导致迁移的产生。

二、多项选择题:1.CE解析:水平迁移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之间的相互影响。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BCD解析:合理的教材编排就是要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三、填空题:1.正负2.一般具体3.原有认知结构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一、单项选择题

1.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

2.个人能用语言进行直接陈述,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的知识,属于()。

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操作性知识D.策略性知识

3.如果学生已经有了“哺乳动物”的概念,再来学习“鲸”这种动物,进行的是()。

A.上位学习B.总括学习C.下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

4.在教学中不断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方法称为()。

A.变化B.改变C.变式D.突出

5.有的学生看到锐角、直角、钝角等图形中都有两条交叉的线,就认为角是由两条交叉的线组成,这属于()。

A.理性概括B.感性概括C.形象直观D.言语直观

6.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

A.正加速型B.零加速型C.负加速型D.倒“U”型

二、多项选择题

1.知识直观的类型包括()。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言语直观D.形象直观E.表象直观

2.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

A.总括学习B.下位学习C.上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E.并列学习

三、填空题

1.由于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__________知识和__________知识。

2.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__________或__________说明事物的__________。

3.痕迹衰退说认为遗忘是由__________引起的,消退随__________的推移自动发生。

4.对遗忘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是__________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D解析:命题学习又叫判断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2.A解析: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语言进行直接描述,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的知识。3.C解析:下位学习是一种把新的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4.C解析: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属性。

5.B解析:感性概括即直觉概括,它是在直观的基础上自发进行的一种低级的概括形式。

6.C解析: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二、多项选择题:

1.ABC:解析:知识直观的类型包括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语言直观三类。

2.BcD解析: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分为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三、填空题:1.感性理性2.直观材料事例3.记忆衰退时间4.德艾宾浩斯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一、单项选择题

1.在技能形成过程中,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肌肉运动感觉变得较清晰、准确,并成为动作执行的主要调节器,这是()阶段的动作特点。

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C.操作整合D.操作熟练

2.心智技能形成中出声的外部语言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语言阶段和内部语言阶段可以合称为()。A.原型定向B.原型模仿C.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技能。()A.走路B.骑自行车C.做梦D.制定计划

4.()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

A.内部反馈B.外部反馈C.动觉反馈D.过程反馈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动作的连贯与否可将操作技能分为()。A.细微型操作技能B.粗放型操作技能C.连续型操作技能D.断续型操作技能E.开放型操作技能

2.打篮球属于()。A.徒手性操作技能B.开放型操作技能C.心智技能D.器械性操作技能E.粗放型操作技能

三、填空题

1.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是__________。

2.模仿是在__________的基础上进行的,就有效的操作技能而言,模仿需要以__________为基础。3.技能根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分为__________技能和__________技能。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C解析:操作整合阶段的动作特点表现为在动作控制方面,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并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而肌肉运动感觉变得较清晰、准确,并成为动作执行的主要调节器。2.D解析:原型内化即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即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方式变为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出声的外部语言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和内部言语阶段。

3.C解析: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做梦属于人的生理现象,而不是通过练习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4.B解析:内部反馈是操作者自身的感觉系统提供的感觉反馈,外部反馈是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

二、多项选择题:

1.CD解析:根据动作的连贯与否可将操作技能分为连续型操作技能和断续型操作技能。

2.BE解析: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不同,可分为细微型操作技能与粗放型操作技能;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不同,可分为闭合型操作技能与开放型操作技能。打篮球属于粗放型、开放型操作技能。

三、填空题:1.练习2.定向认知3.操作心智

第八章学习策略一、单项选择题

1.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题目浏览、测查、完成情况的监视及对速度的把握主要采用了()。

A.认知策略B.元认知策略C.管理策略D.复述策略

2.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即对认知的认知,在心理学上称之为()。A.认知策略B.认知能力C.基本认知D.元认知

3.在直接讲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练习策略的某个成分或步骤,然后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骤,这是一种()。

A.交互式教学B.合作学习C.完形训练D.程度化训练

4.学生在记圆周率3.14159时,用“山颠一寺一壶酒”来记,这是利用了()。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调节策略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组织策略的是()。

A.画线B.记笔记C.列提纲D.画关系图E.位置记忆术

2.学习策略可以从以下哪几个方面进行描述()A.学习策略由规则和技能组成B.学习策略是学习的调节和控制技能C学习策略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D.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和学习调节控制的统一体E.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计划策略等三个方面

三、填空题

1.根据学习策略的分类,资源管理策略主要包含_________、学习环境管理及学习努力和_________心境管理等。2.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B解析:元认知计划策略包括了浏览阅读材料,元认知监视策略包括了监视自己认知活动的速度、测查等。以上任务都属于元认知策略范畴。

2.D解析: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3.C解析:完形训练就是在直接讲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练习策略的某个成分或步骤,然后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骤为止。4.B解析: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二、多项选择题:1.CD解析:常用的组织策略有列提纲、利用图形和利用表格。画线属于复述策略,记笔记、位置记忆术属于精细加工策略。2.ABCD解析: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与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与资源管理策略。三、填空题1.时间管理2.指导教学模式程序化训练模式完形训练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一、单项选择题

1.人们经常借助于外在的具体形式,如画图表、路线图等表征问题,使表征更明直观,这是()的过程。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C.提出假设D.验证假设

2.让学生以某件物品的用途为扩散点,尽可能多地设想它的用途。这是()。

A.头脑风暴训练B.推测与假设训练C.自我设计训练D.发散思维训练

3.依据经验和直觉选择解法的假设方式称为()。

A.算式法B.推理式C.启发式D.演绎式

4.下列哪一项属于“问题解决”。()

A.回忆一个人的名字B.幻想自己是“灰姑娘”C.用一个词来造句D.荡秋千

二、多项选择题

1.研究者倾向于把问题分为()。

A.抽象问题B.排列问题C.转换问题D.无结构问题E.有结构问题

2.根据认知心理学家的观点,问题解决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A.发现问题B.表征问题C.理解问题D.提出假设E.检验假设

三、填空题

1.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2。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和_ _______。3.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2.D解析: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有很多,如用途扩散、结构扩散、方法扩散和形态扩散。3.c解析:启发式即依据经验和直觉选择解法,它可以迅速地解决问题,但不排除失败的可能。4.C解析: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二、多项选择题:1.DE解析:现实中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研究者倾向于把问题分为有结构问题和无结构问题。2.A CDE解析:表征问题是理解问题阶段中的一个步骤。

三、填空题:1.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2.环境智力个性3.目的性认知性系列性

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一、单项选择题

1.皮亚杰认为在10岁以后,儿童的道德行为处于()。

A.他律阶段B.无道德规则阶段C.自律阶段D.独立阶段

2.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A.依从B.接受C.认同D.内化

3.道德判断处于相对功利取向阶段表明其道德认识的发展水平是()。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超习俗水平

4.爱国主义情感属于()的道德情感。A.直觉B.想象C.行为D.伦理

5.()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A.能力B.道德C.态度D.情绪

二、多项选择题

1.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A.直觉的道德情感B.自发的道德情感C.想象的道德情感D.灌输的道德情感E.伦理的道德情感

2.道德情感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对于青少年儿童最重要的是()。

A.集体主义情感B.义务感C.责任感D.羞耻感E.事业感

三、填空题1.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_________,形成_________。2.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皮亚杰认为在10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2.C 解析: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包括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其中处于第二阶段的是认同。3.A解析:前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一是惩罚服从取向阶段;二是相对功利取向阶段。4.D5.C二、多项选择题:1.ACE

解析: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种:一是直觉的道德情感;二是想象的道德情感;三是伦理的遭德情感。

2.BCD解析:缺乏义务感、责任感与羞耻感,也就无所谓品德的发展了。

三、填空题:1.道德观念道德信念2.两难故事法

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一、单项选择题

1.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这种行为属于()。A.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B.恐怖症C.强迫症D.焦虑症

2.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

A.应有的责任感B.积极的社会功能C.应有的义务感D.应有的道德面貌

3.如果一个人确认某种紧张情景不能改变或控制时,()就取代焦虑成为主要症状。

A.抑郁B.强迫C.恐怖D.紧张

4.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常使用的“强化法”属于()。

A.行为改变法B.认知改变法C.精神分析法D.运动改变法

5.焦虑是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交织而成的一种情绪状态。中学生常见的焦虑反应是()。A.生活焦虑B.睡眠障碍焦虑C.交友焦虑D.考试焦虑

二、多项选择题

1.认知测验包括()。

A.智力测验B.特殊能力测验C.兴趣测验D.创造性测验E.成就测验

2.抑郁症的表现是()。A.情绪消极B.消极的认识倾向C.动机缺失、被动D.躯体上疲劳、失眠E.生活的压力

3.在进行心理辅导时,辅导教师与受辅导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的特点有()。

A.积极关注B.询问C.尊重D.真诚E.同感

三、填空题

1.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学会调适,二是__________。

2.焦虑症是一种以与__________不相适应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

3.强迫症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C解析: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2.B解析:根据心理健康的概念可知答案。3.A解析:当人确信某种紧张情景不能改变或控制时,情绪会变得更低落,这时抑郁逐渐取代了焦虑。4.A解析:强化法是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5.D解析:中学生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其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二、多项选择题:1.ABDE解析:认知测验不包括兴趣测验。2.ABCD解析:E项与抑郁症没有必然的联系。3.ACDE解析:B项是评估性会谈应掌握的一项技术。

三、填空题:1.寻求发展2.客观威胁3.强迫观念强迫行为

第十二章教学设计一、单项选择题

1.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的教学的教学策略是()。

A.合作学习B.情境教学C.发现学习D.程序教学

2.在发现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

A.促进者和引导者B.领导者和参谋C.管理者D.示范者

3.布卢姆等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

A.道德目标B.动作技能目标C.发展目标D.健康目标

4.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

A.信息加工B.智力活动C.信息输入D.心理变化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可以分为()。

A.接受B.反应C.形成价值观念D.组织价值观念系统E.价值体系个性化

2.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

A.教学事项B.教学方法C.教学情景D.教学媒体E.教学目的

3.行为目标的陈述具备哪些因素?()

A.具体目标B.先前经验C.产生条件D.价值体系E.行为标准

4.课堂社会环境包括()。

A.教师B.温度C.学生D.课堂情境E.座位的安排

5.合作教学在设计与实施上必须具备的特征有()。

A.分工合作B.密切配合C.各自尽力D.社会互动E.团体历程

三、填空题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合作学习。

2.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__________。

3.分析指将整体材料分解成其构成成分并理解组织结构,包括对要素的分析、对__________分析的、对_ _________的分析。

4.价值体系个性化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水平。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B解析:情境教学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的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2.A解析: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这是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策略,教师在其中主要起学生学习促进者和引导者的作用。3.B解析:按照布卢姆的目标分类体系,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动作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4.D解析: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心理变化。二、多项选择题:1.ABCDE解析: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程度可以分为五个步骤,这五个步骤缺一不可。2.ABCD解析:E项不属于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3.ACE解析:行为目标的陈述具备三个要素:具体目标、产生条件和行为标准。4.A CD解析:课堂社会环境包括教师、学生和课暨情境,温度和座位的安排属于课堂物理环境。5.ABCDE 解析:略。

三、填空题:1.发现教学情景教学2.学习结果3.关系组织原理4.概念化心向性格化

第十三章课堂管理一、单项选择题

1.群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就是()。

A.群体凝聚力B.课堂气氛C.群体规范D.学校人际关系

2.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A.课堂情境B.课堂结构C.课堂形势D.课堂教学

3.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是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

A.目的和内容B.共同语言C.深厚友谊D.约束力量

4.课堂中从众现象的发生,一般认为是()的结果。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5.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叫做()。A.差生行为B.问题行为C.逆反行为D.心理障碍行为

二、多项选择题

1.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规范,包括()。A.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B.口头的规范C.潜意识遵循的规范D.成文的正式规范E.书面规范

2.人际排斥的特征表现为()。

A.行为对抗B.认知失调C.拉帮结伙D.情感冲突E.孤立

3.下列属于教师促成纪律中结构创设的是()。

A.指导B.奖励C.协助D.操纵E.征求学生意见

三、填空题

1.影响课堂管理因素包括教师的领导风格、__________、__________和对教师的期望。

2.教师的领导风格一般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3.课堂常规的建立属于课堂__________结构。4.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个阶段。

5.衡量一个班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名成员的吸引力,它可以通过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忠诚、责任感、荣誉感,成员之间的友谊感和志趣等来说明。2.B解析:课堂结构就是由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组成的相对稳定的模式。3.A解析:松散群体指的是成员间没有共同活动的目的和内容。4.B解析: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它会形成群体压力,对学生的行为和心理产生极大的影响。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就是从众。5.B解析:不能遵守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这就是明显的存在问题,所以这种行为叫问题行为。

二、多项选择题:1.AD解析:群体规范包括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和成文的正式规范。

2.ABD解析:人际排斥是交往双方出现关系极不融洽、相互疏远的现象,以认知失调、情感冲突和行为对抗为特征。3.ABD解析:C、E两项不属于结构创设。

三、填空题:1.班级规模班级的性质2.参与式领导监督式领导3.情境

4.松散群体联合群体集体5.凝聚力

第十四章教学测量与评价一、单项选择题

1.由特定团体的相对标准决定最终成绩的测验是()。

A.标准参照测验B.常模参照测验C.描述性测验D.团体测验

2.一般在教学开始前使用,用来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的评定属于()。A.配置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非正式评价

3.在一个测验正式付诸使用之前,测验的编制者都要建立一个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使得对分数的解释更加清晰、明确。这一参照指标指的是()。

A.常模B.效度C.难度D.信度

二、多项选择题

1.从教学评价的功能看,可以分为()。

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配置性评价D.诊断性评价E.正式评价

2.自编测试的常见错误有()。A.教师过于相信自己的主观判断而忽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指标B.教师对测验准备不够充分C.测验太简单,题量小D.教师对无关细节过于强调E.教师对测验的项目分类比例不一致

三、填空题1。根据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分。2.教师自编测验的测题形式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

答案与解析:第一大题(缺)二、多项选择题:

1.CD解析: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是按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来分的,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是按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来分的。而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则是按教学评价的功能来分的。2.ABCD解析:E项不是自编测试的常见错误。

三、填空题:1.常模参照评价标准参照评价2.客观题主观题

第十五章教师心理一、单项选择题

1.新教师更多关注课堂中发生的细节,专家型教师很少谈论课堂管理问题和自己的教学是否成功。这是反映二者在()方面的差异。

A.课时计划B.教学过程C.课后评价D.教学策略

2.提出“经验+反思=成长”的教师成长公式的心理学家是()。

A.波斯纳B.科顿C.皮亚杰D.布卢姆

3.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是教师的()。

A.专业知识B.教育学知识C.心理学知识D.相关学科知识

4.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地关注()。

A.教材B.学生C.生存D.情境

5.教师对所有的对象都抱有较高的期望并肯定提高教育效果的是()。

A.晕轮效应B.有晕效应C.皮格马利翁效应D.名人效应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研究结果,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

A.课前计划B.课堂教学过程C.课后评价D.课后检查E.课前组织

2.教师期望效应的产生,除了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因素外,还与()等因素有关。

A.学生的自我意识B.学生的人格特征C.学生的认知水平D.学生的归因风格

E.家长的教养方式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C解析:新教师的课后评价要比专家型教师更多地关注课堂中发生的细节。2.A解析:教师成长公式是波斯纳提出的。3.A解析:教师丰富的专业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4.B解析:能否自觉地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5.C解析:做此题要联系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即罗森塔尔等人通过对教师的期望与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关系,借用古希腊神话的典故来形象地说明两者的关系。二、多项选择题:1.ABC解析:研究结果表明,新教师和专家型教师在课前计划、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后评价三个方面都存在差异。2.ABCD解析:教师

期望效应的产生既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因素,也取决于学生的人格特征、原有认知水平、归因风格和自我意识等众多心理因素。

三、填空题:1.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2.个别差异年龄阶段特征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009-04-24 16:04 高等教育心理学 填空 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个性心理系统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等四各方面。 三、人的心理是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 四、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五、在记忆活动中,知识的巩固主要通过(识记)和(保持)这二个记忆环节来实现的。 六、自我意识是一个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心理系统。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七、品德的心理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八、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图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九、按照记忆时间的长短,可把记忆分为(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瞬时记忆)。 十、学生学习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 成、(智能的开发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行为规范的学习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十一、动机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同的教材直观和知识感知方式。就直观对象而言,可以把直观分为三种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十三、健康的新概念主要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 十四、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 十五、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行为后果而间接产生学习,被称为(观察学习,亦称社会学习)。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班都拉)。 十六、教学反思包括以下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评价)。十七、教学评价就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绩测验所得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及解释)。 十八、心理学认为,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在于群体背景唤起了人们的(竞争和被评价),增加了人们的(内驱力)。 十九、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预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二十、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的一切活动。二十一、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它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具有(自觉性)和(能动性)。 二十二、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二十三、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明确教学目的)、分析任务、(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

(完整)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完整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2分×4);分析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4,其中理由解释占3分); 简答(8分×3);论述(16分×n);案例分析(用学过的理论分析,提出解决对策)。 一、名词解释 1大学生心理发展:指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所发生的心理变化过程。 2学习动机:指激发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动因和心理倾向。 3建构性学习:指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知识意义的理解过程。也即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双向作用,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经验结构。 4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即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愿意去做,并努力达到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5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6职业倦怠:指个体对压力反应缺乏适当的应对策略而产生的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症状。7心理挫折:指个体趋向既定目标时遇到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 8心理健康:是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顺利适应和妥善处理个体与自我、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9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存在以及对周围人或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10社会角色:指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二、思考题 1、为什么说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p05 p08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动物没有人脑不能形成人的心理;脑功能不健全的孩子不能完全达到正常孩子的心理水平;孩子的心理是在人脑发育的基础上发展的。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各种心理现象都是人脑对现实事物反映的不同形式; 客观环境不同人就产生不同的心理。 (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影响。它不是消极被动地、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和反作用了现实。 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心理现象是观念的东西,离不开物质的载体。人的心 理是人脑按特殊方式组成的物质的高级产物。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器官。没有人脑这个物质基础,就不可能产生人的心理。研究者对正常人脑半球功能的研究发现,左半球通常控制人的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右半球通常控制人的空间、音乐、艺术、形象和创造力等非言语过程。人脑受到损害,人的正常心理就会受到影响。长期以来,研究者采用切除法、刺激法、脑电图发、脑成像技术等多种方法探讨了心理的脑机制,这些研究方法都很好地说明了: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没有人脑这块物质基础,人的心理活动就不能产生。 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人的心理按其内容及其发生的方式来说是客观的,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总是由具体的人来进行的。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是像镜子反映事物一样,是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而是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因为人在实践中已经形成的知识经验和个性心理特征总会影响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换言之,心理反映的产生不单单是客观影响的结果,而是通过个体的价值观、兴趣爱好、性格等内部心理活动的特点而折射出来的。同样的外部刺激,由于个体的内部心理活动不同,其心理反映也就不同。即使是同一

2018年河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多选题题库教学提纲

2018年河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多选题题库

高等教育心理学多选题 121题 01 动机具有三种功能,分别是() 启动功能 激活功能 巩固功能 指向功能 强化功能 02 果茨基在研究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时提出的三个重要观念,它们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先行组织者 学习的最佳期限 教学与发展同步 03 教育真正促进心理发展要具备的条件有() 教师的积极性 内容正当性 要求适合性 教育的系统性、连贯性、一致性 学生的积极参与 04 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可以实现的教学目标有() 建构科学教育理念 提高教学质量 开展品德教育工作 进行高等教育研究 培训学生职业技能 05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在() 人际关系 就业困惑 危机心理 恋爱与性的问题 学习心理 06 大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课程内容满意度低 学习的价值和目的指向自我 学习投入实用功利 学习自主性不足 学习方法突击应付 07

教师形成职业角色所需要的条件是() 增强教师职业自信 全面而正确地认识教师职业 虚心学习,时刻反省 树立学习榜样 积极参与教育实践 08 斯腾伯格认为专家型教师相对于新手教师来讲,应该具备的特征有()丰富而组织化的知识,并能运用 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高效率地解决教学领域问题 有很强洞察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丰富的教学经验 09 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是() 情绪衰竭 人际关系冷漠 去个性化 兴趣下降 个人成就感降低 10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 认同角色,热爱工作 人际关系和谐 平衡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具有教育独创性 体验、控制和表达情绪 11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 职业焦虑 角色冲突 社交恐怖 职业倦怠 人际适应不良 12 大学学习的特点包括() 自主性 专业性 丰富性 多样性 探索性 13 学习引起的变化包括() 学习疲劳后效率降低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卷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高等教育心理学-选择题试题库

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1 1. 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30分) A、教学媒 B、教师 C、学生 D、教学环境 标准答案:B 2 2. ()?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30分) A、桑代克 B、布鲁纳 C、斯金纳 D、苛勒 标准答案:A 1 3. ()?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30分) A、桑代克 B、布鲁纳 C、斯金纳 D、苛勒 标准答案:A

2 4. () 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等不朽的教学心理学思想。(30分)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孟子 标准答案:B 1 5.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A、记忆 B、认知 C、感知 D、思维 标准答案:D 2 6. ()主要描述人类的信息加工过程,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础。(33.33分) A、思考 B、记忆 C、认知 D、感觉

标准答案:C 3 7. 对大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33.34分) A、形式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 B、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不断成熟 C、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发展 D、创造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标准答案:D 1 8.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A、记忆 B、认知 C、感知 D、思维 标准答案:D 2 9. 对大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33.33分) A、形式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 B、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不断成熟 C、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发展 D、创造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标准答案:D 3 10. 根据个体认知的发展水平,对于具体运算阶段描述正确的是()。(33.34分)

03.高等教育心理学-选择判断

● ● 主。 ● ● ● ● ● ● ● ● ●● ●● ● ● 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 ● 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 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 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认知特点的理解。 ● 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人格和社会性特点的理解。 ● 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个体心理差异的理解。 ● 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 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学习心理的了解。 ● 高校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提高有效教学的能力。 ● 高等教育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其评价/反思能力 ● 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角色的胜任能力。 ● 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师角色,增强其角色意识。 ● 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还有助于高校教师获得各种能力,增加其对各种角色的胜任能力。 ● 有助于掌握必要的心理保健知识,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 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 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 ● 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和治疗手段。 ● ●混乱、 无组织, ● ● ● ● 皮亚杰认为心理发 ● ● ● 始。西方大多数发展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期从十一 ● 1 ,相当于高中阶段;3、,相当于大 ●1 、感知运动阶段2-6岁)3、具体运算阶段(6-11岁)4、形式运算阶段(11 岁以上) ● :1 、彼的。 2释,接受各种不同的观点;他们会根据不同的、变化着的情境对问题作出判断;他们不再将知识视为固定不变的真理,而是通过权衡,对不同的观点和理3、 ● 1、在形势逻辑思维发展的2、在常规性思维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迅速发展; 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 ● 1 3 我同一性。5 明确行为的适当性。6●1胆汁质(李逵) 2多血质(燕青)3黏 ● 、教育学生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气质 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2 、根据不同的气质类型,因势利导,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3、气质与职业指导。4、根据临床研究,两种不平衡类型往往是 ● ● ● 放,当机立断,不拘小节,独立性强,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善于交际,但比较轻率.而内倾型的大学生以自我为出发点,做事谨慎、深思熟虑、缺乏交际行2 独立型的大学生有坚定的个着镇静,独立发挥自己的力量,甚至喜欢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在困难或紧急情况下表现得惊慌失● ●IQ ) 含义是被测 ● 一般有以下几种分类:1分。2、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划分。3、 ● ●:1 、针对大学生的2 、针对大 ● 可归纳为 ● ● ● ● ● ● ● ● ● ● 自尊心受伤害程度越高,过敏性焦虑水平越高。 ● 论述:教师的一般教学能力? 一般教学能力,是指所有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教学能力主要表现在:1、教学组织能力;2、教学认知能力;(1)分析掌握教学大纲的能力;(2)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3)教学设计能力;(4)对学生的学习准备性与人格特点的判断能力;3、教学操作能力;(1)语言操作能力;(2)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的能力; 4、教学监控能力。 ● 专家而有效的专门知识;2 、 ● ● 1、能行为,而是后天习得性行为;3、任何水平的学习都能够引起适应性的行为变化;4、不能把个体的所 ● 验,进而产生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相对持久变 ● 1956年、1964 年和 ● 根据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把学习分 ● 1 2 )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课阶段;(2)毕业设计或毕业(实习)论文阶段; 3 ● ● ● ● ● ● ● ● 基本成 ●● 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最后,学习者必须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材料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结果旧知即心理意义。 称为“正迁移”。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作 。凡是后理、原则和态度的具体化。

高等教育心理学选择题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认为,心理学应研究人的行为而不是人的意识,强调环境的重要作用,用刺激-反应来解释行为的学派(理论)是( ).A. 行为主义B. 精神分析学派C. 人本主义D. 认知 心理学 2. 重视动机和潜意识现象的研究,强调本能对人格的影响,具有夸大潜意识作用倾向的 学派(理论)是( ).A. 行为主义B. 精神分析学派C. 人本主义D. 认知心理学 3. 强调人的整体性,认为人的价值,尊严以及自我实现才是心理学研究的终极目的的学派(理论)是( ).A. 行为主义B. 精神 分析学派C. 人主义D. 认知心理学 4. 注重研究人的认识过程,既注意,感知,记忆,思维等复杂的心理活动,提出了一种研究人的认知过程内部心理机制的新模式的学派(理论)是( ).A. 行为主义B. 精神分析学派C. 人本主义D. 认知心理学 5.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 ).A. 华生(B. Watson 1878-1958) B. 弗洛伊德(S. Freud 1856-1939)C. 马斯洛 (A. Maslow 1908-1970)D. 奈瑟尔(U. Neisser 1928-) 6.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 ).A. 华生(B. Watson 1878-1958) B. 弗洛伊德(S. Freud 1856-1939)C.罗杰斯C. Rogers 1902-1987) D. 奈瑟尔(U. Neisser 1928-) 7. 人本主义的创始人是( ).A. 华生(B. Watson 1878-1958) B. 弗洛伊德(S. Freud 1856-1939)C. 马斯洛 (A. Maslow 1908-1970)D. 奈瑟尔(U. Neisser 1928-) 8. 认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 华生(B. Watson 1878-1958) B. 弗洛伊德(S. Freud 1856-1939)C. 罗杰斯C. Rogers 1902-1987) D. 奈瑟尔(U. Neisser 1928-) 9. 人的各种心理疾病和躯体症状也都是通过系统原则而学习获得的,或者说是由于不适当的学习所造成的,因此,只要改变强化模式,所有异常行为都能得到纠正.此观点出自( ).A. 行为主义B. 精神分析学派C. 人本主义D. 认知心理学10. 心理变态的原因是由于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的冲突所造成的.健康人格的核心就是要达到自我不再受本我的冲击和超我的压抑而成为一种协调的综合力量.此观点出自( ).A. 行为主义B. 精神分析学派C. 人本主义D. 认知心理学11. 真正的心理健康者应该是其内心 世界极其丰富,精神生活无比充实,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人生价值能够完全体现的人,既"自我实现者".此观点出自( ).A. 行为主义B. 精神分析学派C. 人本主义D. 认知心理学 12. 人们之间的行为差异大多来自人们建构世界的方式的不同.对健康人来说,新的建构不断的产生,并取代旧的不适当的建构.心理障碍是观念系统的异常,你的感觉很大程度上跟你的想法相关,如果你能改变想法,你也就可以改变感觉.此观点出自( ).A. 行为主义B. 精神分析学派C. 人本主义D. 认知心理学 13. 有目的地观察被试者的外部表现,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发生,发展过程的方法,叫做( ). A.发展法B.实验法 C.系统法 D.观察法14. 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主动地引起或改变某种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客观方法叫做( ). 0 A.发展法B.观察法C.系统法D.实验法15.在特定的实验室中,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各种条件来进行的研究方法叫做( ). 0 A.实验室实验法B.自然实验法C.系统法D.发展法16. 在日常生活的自然条件下,研究者适当地创设或改变一些条件,从而引起和记录被试者的某些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叫做( ). 0 A.观察法B.自然实验法C.实验室实验法D.系统法 17. 用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的标准化量表(或问卷)对人的心理特征进行测量和评定的方法叫做( ). 0 A. 问卷法B.测验法C.个案法D.产品分析法18. 对某个或某些被试者在较长时间内连续进行 了解并分析其心理发展变化的研究方法叫做( ). 0A.个案法B.谈话法C.产品分析法D.测验法

教育心理学100题精选及答案

1.在心理科学体系中,基础学科是() A.实验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2.科学的反射观念是由下列哪一位心理学家建立的?()A.笛卡尔B.谢切诺夫 C.巴甫洛夫 D.韦克斯勒 3.感性材料是想像活动进行的() A.原因B.动力C.基础 D.目标 4.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要经历四个阶段,下列哪一项是其关键的阶段() A.提出问题B.明确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5.行为主义疗法常用下列哪项心理治疗法() A.疏导宣泄B.当事人中心 C.自由联想 D.系统脱敏6.有的青少年抽烟、喝酒,打扮怪异,以此显示自己的()A.独立性B.自我认识C.自

尊 D.对抗性 7.能力形成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 A.遗传素质B.早期营养C.环境 D.实践活动 8.盲人可以借助自己的触摸觉来代替自己的视觉,这是感觉的() A.补偿B.相互作用C.对比 D.适应 9.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B .指向性与集中性 C.指向性与分散性D .集中性与紧张性 10.直接表现为对事物的倾心和迷恋是() A.需要B.目的C.动机 D.兴趣 1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1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2009-08-30 11:19:15) 标签:摘自湘雄杂谈分类:教师资格考试 1、个体心理及其构成 答:个体心理是指个人所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心理现象。它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人的心理过程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个体的不同心理状态体现着主体的心理激活程度和脑功能的活动水平。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就是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2、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的关系 答: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和水平。 3、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答: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心理学称为独立科学的标志。 4、对心理学创建时期著名的学派: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理论观点有所了解,并评伦其理论。掌握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学派名称/创始人/代表人物/基本观点: 构造主义/冯特/铁欣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像和激情三种元素。认为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内省的方法。意识经验是人们的直接经验,要了解它,只有依靠实验者对自己经验的直接观察和描述。 机能主义/美国的詹姆士/杜威/不把意识看成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把意识看成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行为主义/美国的华生/斯金纳/否定意识,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 格式塔心理学/德国的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反对把意识分解成元素,而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来研究,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正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与意义;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的弗洛伊德/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认为,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它们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着人的思想,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 认知心理学,在认知心理学看来,环境的因素不再是说明行为的最突出的因素。环境提供的信息固然重要,但他是通过支配外部行为的认知过程而加以编码、存储和操作,并进而影响到人类的行为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和计算机模拟。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最终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版)试题库(2009年7月) 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心理学:指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2、教师角色: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3、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4、自我效能感: 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特定行为的可能后果的判断,如学生对顺利答完试卷产生结果的推测。而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作业水平的信念,如学生对自己是否有能力顺利答完试卷的主观判断。 5、教学效能感: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教学活动能力的主观判断。 6、动机与学习动机: 动机是引起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部动力。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的动力,人的需要、兴趣、爱好、价值观等都要转化为动机后才对活动产生动力作用。动机包括两方面容:一是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直接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二是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部动力。 7、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8、问题解决: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存在三种状态:初始状态,中间状态以及目标状态。 9、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把“我”分解为主体我和客体我。自我意识也就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意识。概括地说,自我意识包括人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 10、心理健康教育:指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11、教师期望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种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提高学习效果的暗示手段。 12、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13、教师胜任力: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应具备的进取心、责任感、理解他人、自我控制、专业知识与技能、情绪察觉能力、挑战与支持、自信心、自我评估等特征。 14、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15、学习: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在较短时间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广义的学习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16、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例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更新技术,发明新设备,新方法,创作新作品都是创造力的表现。创造力是一系列连续的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 17、品德与品德心理结构: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2016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第六章选择练习题1(三)

2016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第六章选择练习题 (三)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备战2016年教师招聘考试,中公教师网特为考生整理了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第六章选择练习题(不定项选择题),考生多做题有利于查缺补漏。 1、用“道德两难法”让儿童对道德问题进行判断的心理讲师是( )。 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班杜拉 D、奥苏贝尔 2、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个体行为具有一定的( )。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B、积极性 C、适用性和社会性 D、内化性和意志性 3、( )是规范内化的初级阶段,是品德建立的开端。 A、依从 B、接受 C、认同 D、内化 4、在品德形成的认同阶段,个体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试图使自己在态度和行为( )。 A、与他人基本相同 B、与大家保持一致 C、被他人认可 D、与他人思想接近 5、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是( )。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page]

6、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最后一个阶段是( )。 A、依从 B、接受 C、认同 D、内化 7、皮亚杰认为,( )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 A、10 B、9 C、12 D、18 8、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意志成分 D、行为倾向成分 9、在柯尔伯格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阶段中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出现在(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超越习俗阶段 10、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属于( )水平。 A、前习俗 B、习俗 C、后习俗 D、超越习俗 [page] 11、( )是人生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又是容易发生品德两极分化的时期。 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青年中期 12、品德是一种( )。

4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整理2018

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内心心理活动,它们经常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 个性心理: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得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教师角色:传道授业解惑,既是社会角色,又是这一角色的承担者。教师主要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分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获得新结构或引起心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遗传素质:是生物体遗传给后代的生物特征,主要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例如:肌体的形态、构造、感官特征、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等,它是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和必要条件。 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 学习: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心理现象。学习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学生的学习是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人类的学习是广义的学习,是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机械学习是一种单纯依靠记忆学习材料,而避免去理解其复杂内部和主题推论的学习方法。平时多称为死记、死背或死记硬背。 接受学习:是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动机: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直接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二、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基础之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学习迁移的本质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贯穿于整个教学系统。它不仅存在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之中,而且还存在于认知策略和态度品德的学习之中。 普遍迁移:一开始是学习一个普遍的观念,而不是学习技能,然后这个普遍的观念可以用做认识原先掌握的观念的一些特例的后继问题的基础。 侧向迁移:习得的概念和或一般在新情境中的简单运用,一般不会产生新的概念或规则。 知识:即陈述性知识,是指有关人所知道的事物状况及事物之间关系的、能够被人陈述和描述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事实、概念、原则和理论等。 命题:指一个独立的断言,通过它可以使我们了解某个判断的真假。 图式:是由信息组成的单元,是大的知识结构,它能够运用于范围广泛的情境之中,是加工信息的基本框架。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习得的、用于改善自己在某一学习任务上的表现,并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的一组或多组方法、技巧或程序。 元认知策略: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

高等教育心理学选择题题库

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 1. 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30分) A、教学媒 B、教师 C、学生 D、教学环境 标准答案:B 2. ()?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30分) A、桑代克 B、布鲁纳 C、斯金纳 D、苛勒 标准答案:A 3. ()?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30分) A、桑代克 B、布鲁纳 C、斯金纳 D、苛勒 标准答案:A 4. () 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等不朽的教学心理学思想。(30分)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孟子 标准答案:B 5.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D、思维 标准答案:D 6. ()主要描述人类的信息加工过程,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础。(33.33分) A、思考 B、记忆 C、认知 D、感觉 标准答案:C 7. 对大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33.34分) A、形式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 B、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不断成熟 C、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发展 D、创造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标准答案:D 8.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A、记忆 B、认知 C、感知 D、思维 标准答案:D 9. 对大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33.33分) A、形式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 B、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不断成熟 C、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发展 D、创造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标准答案:D 10. 根据个体认知的发展水平,对于具体运算阶段描述正确的是()。(33.34分)

2018年最新高等教育心理学选择题(附答案)

2018年最新高等教育心理学选择题(附答案) 1、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法发展来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A A. 个案研究法; B. 观察法; C. 定性研究法; D. 定量研 究法 2、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和意志统称为()过程。 B A. 个性心理; B. 心理过程; C. 心理现象; D. 个性倾向 性 3、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的学科。 D A. 社会对心理制约; B. 心理现象产生机制; C. 心理的发生、发展; D. 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 4、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 B A. 情绪; B. 情感; C. 心境; D 应激 5、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实地体验、开放性访谈、参与型与非 参与型观察、个案调查、文献分析等方法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深 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方法是()。 C A. 个案研究法; B. 观察法; C. 定性研究法; D. 定量研 究法 6、某大学生既想自主创业,但同时又不想耽误学习,这属于 动机冲突中的()。 B 39 A .趋避冲突; B .双趋冲突; C .双避冲突; D .双重趋避 冲突

7、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D A .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B .环境和教育是 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C .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是心理发展的 关键因素; D .人的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8、不少大学生恋爱态度呈现轻率化的现象表现为()。 A A . “ 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 ; B . “ 爱人只 有一个,情人可以多个” ; C .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 D . “ 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9、大学生情绪情感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 A A .具有两面性; B .具有稳定性; C .具有外显性; D .具 有境遇性 10、属于人的心理发展特点的是()。 B A .集中性与分散性; B .连续性与阶段性; C .平衡性与差 异性; D .方向性与可逆性 11、学校教育中通常采用的()措施体现了外部动机的理论。C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奖惩; D. 间接强化 12、()指的是个人按自定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之后,在 心理上对自己所做的奖励或惩罚。 D A. 直接强化; B. 间接强化; C. 奖惩; D. 自我强化 13、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实际上是知识()的三种模式。 C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师岗前培训考试选择题库及答案

1以下哪一个不属于个体心理过程()。A. 认知过程B. 情绪过程C. 意志过程D. 注意过程 / D 2被称为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A. 弗洛伊德B. 詹姆士C. 冯特D. 马斯洛 / C 3心理学诞生于哪一年?()A. 1789B. 1879C. 1897D. 1978 / B 4构造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 意识结构B. 无意识C. 行为D. 自我实现 / A 5强调应该把人的心理当做一个整体来研究,并主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流派是()。A. 行为主义心理学B. 认知心理学C. 人本主义心理学D. 格式塔心理学 / D 6以下哪位心理学家1967年出版的《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诞生?()A. 皮亚杰B. 奈塞尔C. 布鲁纳D. 奥苏泊尔 / B 7主张研究人的价值、潜能、自我实现的心理学流派是()。A. 行为主义心理学B. 认知心理学C. 人本主义心理学D. 格式塔心理学 / C 8被称为第三势力的心理学流派是()。A. 行为主义心理学B. 认知心理学C. 人本主义心理学D. 格式塔心理学 / C 9其研究路线可以用“刺激-反应”公式来表示的心理学流派是()。A. 行为主义心理学B. 认知心理学C. 人本主义心理学D. 格式塔心理学 / A 10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的流派是()。A. 认知心理学B. 精神分析心理学C. 人本主义心理学D. 格式塔心理学 / B 11研究人与机器的关系,目的在于达成人机合一理想状态的学科是()。A. 管理心理学B. 工程心理学C. 认知心理学D. 实验心理学 / B 12回答心理与行为“是什么”的心理学研究任务是()。A. 描述B. 解释C. 预测D. 控制 / A 13心理学研究中对一个特定的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和一种特定条件将被发现的可能性的陈述,属于()。A. 描述B. 解释C. 预测D. 控制 / C 14回答某种心理与行为为什么发生,其发生的原因和机制是什么。这一心理学研究的任务是()。A. 描述B. 解释C. 预测D. 控制 / B 15心理学研究的最高目标是()。A. 描述B. 解释C. 预测D. 控制 / D 16我国第一本自编的教育心理学是1924年出版的,作者是()。A. 廖世承B. 房宗岳C. 潘菽D. 邵瑞珍 / A 17高等教育心理学关注的重点内容是()。A. 大学生的学习心理B. 高校教师的教学心理C. 高等教育的教学规律D. 高校的学习环境 / A 18下面哪一个指标指的是一个测验在多大程度上测量了它所要测量的心理品质和属性?()A. 信度B. 效度C. 常模D. 标准化 / B 19一个测验的可靠性程度称为()。A. 效度B. 信度C. 常模D. 标准化 / B 20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了的问题(量表)施测于某一个体或群体来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是()。A. 实验法B. 调查法C. 测验法D. 观察法 / C 21通过控制条件来考察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是()。A. 实验法B. 调查法C. 测验法D. 观察法 / A 22个体认知发展的最主要的方面是()。A. 注意力发展B. 观察力发展C. 记忆发展D. 思维发展 / D 23个体逐渐掌握社会规则、适应社会角色要求并做出恰当的社会行为的过程属于()。A. 认知发展B. 社会性发展C. 自我意识的发展D. 个性发展 / B 24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亲社会行为等内容都属于()。A. 认知发展B. 社会性发展C. 自我意识的发展D. 个性发展 / B 25以下哪位心理学家于1882年出版的《儿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科学发展心理学的诞生?()A. 奈塞尔B. 冯特C. 普莱尔D. 皮亚杰/ C 26埃里克森认为,成人早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A. 勤奋对自卑B. 亲密对孤独C. 主动对内疚D. 生殖对停滞/ B 27提出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并将个体一生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认为每一个阶段都面临着一个独特的发展任务。这位心理学家是()。A. 弗洛伊德B. 皮亚杰C. 埃里克森D. 维果斯基 / C 28弗洛伊德认为,按照现实原则行动的人格成分是()。A. 伊底B. 自我C. 超我D. 本我/B 29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中,代表社会的伦理道德,按照至善原则行事的是()。A. 伊底B. 自我C. 超我D. 本我/ C 30个体调整已有的认知图式以适应新信息,这个过程称为()。A. 同化B. 顺应C. 平衡D. 守恒/ B 31个体将新的信息整合进已有的知识系统或认知图式中去,这个过程称为()。A. 同化B. 顺应C. 平衡D.

2016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十六

一、单选题 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情境中 A 的基本规律 的科学。 A.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 B.学生的学 C.教师的教 D.学生身心发展 2.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少数或个别学生进行较长时间的多方面深 入研究的方法,称为 B 。 A.测验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3.需要层次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所提 B 。 A.阿特金森 B.马斯洛 C.维纳 D.班杜拉 4.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 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C 。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5.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 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D 。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6.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B 。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7.在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程的暂时停顿现象,称为 D 。 A.平原现象 B.起伏现象 C.低谷现象 D.高原现象 8.根据知识的不同表述形式,将知识划分为 B 。 A.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C.感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 D.理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9.如果要想记忆效果好,过度学习的程度应保持在 D 。 A.120% B.130% C.140% D.150% 10.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B 。 A.思维 B.练习 C.反思 D.想象 11.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迁移可以分为 C 。 A.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B.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C.正迁移和负迁移 D.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12.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 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这种迁移称为 A 。 A.同化性迁移 B.顺应性迁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