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行政学说课程教学大纲

西方行政学说课程教学大纲
西方行政学说课程教学大纲

《西方行政学说》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西方行政学说》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研究项目行政管理专业本科阶段的必修课。

本课程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理论与实际

相统一的原则,把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同历史演变中的具体实

际结合起来,其目的在于,既使学生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

业知识,又能了解行政学说的发展历程,并把握其发展趋势。

二、课程的教学要求

1.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西方行政学发展的基本历程,掌握各阶段主要学派及其代表性人物的时代背景、代表性著作、主要思想及其特点;并能够运用前人的行政学理论分析我国的

行政管理实践。

2.采用多种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要求。

3.安排形成性考核,关注教学过程的监控、评价和反馈。

4.本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这三个教学要求的层次,亦是本课程考试的基本要求。教学中

要求了解的内容,基本上是考试的基础部分;要求理解的内容,基本上是考试的主要范围;要求掌握的内容基本上是教学和考

试中的重要内容。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1.考虑到电大学生主要是成人,具有在职、业余学习的特点,

因此,应按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

育试点”的学习方式,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多种形式的辅导

为辅。

2.文字教材是教学的根本依据,内容详尽,结构完整,体例合理,是学生必备和必读的文本。

3.音像教材是形象、生动地展现课程内容的辅助教材,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4.网上答疑、直播课堂、课程论坛、电话、信件、面授辅导、文字辅助教材等多种教学形式,可以提供及时、有效的学

习支持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5.鼓励学生创造性思考,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互助学习等形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一、学时分配

本课程3学分,课内54学时,开设一学期。

二、教材和其它媒体教学说明

1.文字教材

本课程以文字教材为基本教材,文字教材采用合一型。教材是《西方行政学说》,由武汉大学丁煌教授编写,包括教学大纲规定的全部内容,是整个教学的基础,也是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教材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2.音像教材

根据西方行政学说课程的性质和具体内容,音像教材宜采用录像教材,录制18课时电视录像课,每课时50分钟。由武汉大学丁煌教授主讲。音像教材有机配合文字教材,系统讲授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侧重讲重点、难点,讲思路,同时讲一些答题的方法。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与学时分配(附表格)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

导言西方行政学的产生与发展

学习要求:

1.了解西方行政学的兴起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

2.了解西方行政学的兴起与西方科学管理运动之间的关系。3.了解西方行政学的兴起与西方相关学科的理论发展和政府的行政管理实践之间的关系。

4.了解在我国学习、研究西方行政学的意义。

第一编初创过程中的西方行政学说

第一章威尔逊的行政学说

学习要求:

1.了解威尔逊其人其事。

2.了解威尔逊行政学说的思想渊源与产生背景。

3.了解威尔逊行政学说的意义与历史地位。

4.掌握威尔逊行政学说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威尔逊行政学说的思想渊源与产生背景

第二节威尔逊行政学说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古德诺的政治——行政二分法

学习要求:

1.了解古德诺其人其事。

2.掌握古德诺对政治——行政二分法所做的进一步阐释和发挥。

3.掌握古德诺行政学说的以下主张:政治对行政的适度控制是政治与行政实现协调的重要基础;行政的适度集权化是政治与行政实现协调的必要途径;美国走向政治与行政协调的独特道路——法外调节;美国加强民主与效率协调的主攻方向——政府体制的改革。

第一节对政治——行政二分法的进一步阐释

第二节政治对行政的适度控制是政治与行政实现协调的重要基础

第三节行政的适度集权化是政治与行政实现协调的必要途径

第四节美国走向政治与行政协调的独特道路——法外调解

第五节美国加强民主与效率协调的主攻方向——政府体制的改革

第三章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学习要求:

1.了解韦伯其人其事。

2.掌握韦伯的权威结构理论与组织类型分析的主要内容。

3.掌握韦伯对官僚制及其特征的诠释以及对官僚制利弊的剖析。

第一节权威结构理论与组织类型分析

第二节官僚制及其特征

第三节官僚制的优点与缺点

第四章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学习要求:

1.了解泰勒其人其事。

2.掌握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3.掌握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二节提高劳动生产率关键在于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第三节实行标准化原理

第四节实行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

第五节工人和雇主两方面都必须来一次“精神革命”

第六节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法

第七节实行职能工长制

第八节在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第五章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学习要求:

1.了解法约尔其人其事。

2.了解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意义与历史地位。

3.掌握法约尔一般管理五要素的基本内容。

4.掌握作为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核心内容的管理14条原则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管理的定义

第二节管理的14条原则

第三节进行管理教育和建立管理理论的必要性

第六章怀特的系统化行政学理论框架

学习要求:

1.了解怀特其人其事。

2.了解怀特行政学说的意义、历史地位及其优缺点。

3.掌握怀特关于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的观点。

4.掌握怀特行政环境思想的主要内容。

5.掌握怀特行政组织思想的主要内容。

6.掌握怀特行政协调思想的主要内容。

7.掌握怀特人事行政思想的主要内容。8.掌握怀特行政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9.掌握怀特行政法规思想的主要内容。10.掌握怀特行政监督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第二节行政环境思想

第三节行政组织思想

第四节行政协调思想

第五节人事行政思想

第六节行政伦理思想

第七节行政法规思想

第八节行政监督思想

第二编演进过程中的西方行政学说

第七章古利克的一体化行政管理思想

学习要求:

1.了解古利克其人其事。

2.了解古利克行政学说的优缺点及其意义。3.掌握古利克行政学说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政府在社会中的作用

第二节行政在政府中的角色

第三节科学与行政

第四节行政组织理论

第五节从理论原则到实际应用

第八章厄威克的系统化行政管理原则

学习要求:

1.了解厄威克其人其事。

2.掌握厄威克对前人管理理论归纳和总结的结果。3.掌握厄威克对行政管理普遍原则系统化概括的结果。第一节对前人管理理论的归纳和总结

第二节对行政管理普遍原则的系统化概括

第九章巴纳德的系统行政组织学说

学习要求:

1.了解巴纳德其人其事。

2.掌握巴纳德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组织的本质

第二节组织三要素

第三节非正式组织

第四节组织平衡论

第五节权威接受论

第六节组织决策论

第七节管理人员职能说

第十章西蒙的行为主义行政学说

学习要求:

1.了解西蒙其人其事。

2.了解西蒙对传统行政学理论的批判。

3.掌握西蒙行政学研究方法论的主要内容。

4.掌握西蒙行政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

5.掌握西蒙行政组织论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行政谚语——对传统行政学理论的批判

第二节行政学研究方法论

第三节行政决策论

第四节行政组织论

第十一章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

学习要求:

1.了解林德布洛姆其人其事。

2.了解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理论的产生背景与形成过程。3.掌握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理论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理论的产生背景与形成过程第二节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理论的基本内容

第十二章麦格雷戈的人事管理理论

学习要求:

1.了解麦格雷戈其人其事。

2.掌握麦格雷戈的需要层次说。

3.掌握麦格雷戈对传统X理论的反思与批判。

4.掌握麦格雷戈对传统Y理论的基本观点。

第一节麦格雷戈人事管理理论的思想基础——需要层次说第二节对传统X理论的反思与批判

第三节Y理论的基本观点

第十三章沃尔多的综合折中行政观

学习要求:

1.了解沃尔多其人其事。

2.了解沃尔多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3.掌握沃尔多对传统行政学的评论。

4.掌握沃尔多本人的公共行政观。

第一节对传统行政学的评论

第二节论当代行政学

第三节沃尔多本人的公共行政观

第三遍深化过程中的西方行政学说

第十四章里格斯的行政生态学理论

学习要求:

1.了解里格斯其人其事。

2.了解行政生态学的概念及里格斯行政生态学理论的产生背景。

3.了解里格斯对于行政生态学的理论贡献及其缺陷。

4.掌握里格斯提出的三大行政模式分类及其含义。

5.掌握里格斯对五种主要行政生态要素的分析。

6.掌握里格斯提出的过渡社会公共行政的特点。

第一节里格斯行政生态学理论的产生背景

第二节里格斯提出的三大行政模式分类

第三节对五种主要行政生态要素的分析

第四节过渡社会公共行政的特点

第十五章以弗雷德里克森为代表的“新公共行政学”

学习要求:

1.了解弗雷德里克森其人其事。

2.掌握新公共行政学的产生背景与基本含义。

3.掌握新公共行政学对传统行政学“效率至上”观的反思和批判。

4.掌握新公共行政学对社会公平价值观的提倡。

5.掌握新公共行政学对传统政治——行政二分法的突破。

6.掌握新公共行政学的动态、开放组织观。

7.掌握新公共行政学对当代公共行政的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第一节新公共行政学的产生背景与基本含义

第二节新公共行政学对传统行政学“效率至上”观的反思和批判

第三节新公共行政学对社会公平价值观的提倡

第四节新公共行政学对传统政治——行政二分法的突破

第五节新公共行政学的动态、开放组织观

第十六章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

学习要求:

1.了解德鲁克其人其事。

2.掌握德鲁克目标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3.掌握德鲁克目标管理理论在公共行政中的应用——公共服务机构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目标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目标管理理论在公共行政中的应用——公共服务机构管理理论

第十七章奎德的政策分析理论

学习要求:

1.了解奎德其人其事。

2.掌握奎德关于政策分析及其必要性的观点。

3.掌握奎德关于政策分析的要素的论述。

4.掌握奎德关于政策分析的过程的论述。

5.掌握奎德关于政策分析与政治因素关系的论述。

第一节政策分析及其必要性

第二节政策分析的要素

第三节政策分析的过程

第四节政策分析与政治因素

第十八章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失败说”

学习要求:

1.了解布坎南理论的基本评价。

2.掌握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含义。

3.掌握以布坎南的“政府失败说”为主要代表的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假设

第二节政府的失败及其根源

第三节补救“政府失败”的政策建议

第四编拓展过程中的西方行政学说

第十九章法默尔的后现代公共行政学说

学习要求:

1.了解法默尔其人其事。

2.掌握对公共行政理论概念的后现代诠释。

3.掌握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反思与批判。

4.掌握法默尔等人对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探寻。

5.掌握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之间的关系及其历史意义。

第一节对公共行政理论概念的后现代诠释

第二节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反思与批判

第三节对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探寻

第二十章霍哲的政府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理论

学习要求:

1.了解霍哲其人其事。

2.了解霍哲理论的基本评价。

3.掌握霍哲关于绩效、绩效管理与政府绩效改进的论述。

4.掌握霍哲关于政府绩效改进具有关键性影响的无形要素的论述。

5.掌握霍哲关于建立基于公民参与的政府绩效评估系统的论述。6.掌握霍哲关于开展基于回应性的政府全面质量管理的论述。

7.掌握霍哲关于建设基于竞争的合作伙伴关系的论述。

8.掌握霍哲关于实现政府绩效与公众信任之间的良性互动的论述。

第一节绩效、绩效管理与政府绩效改进

第二节正确认识对于政府绩效改进具有关键性影响的无形要素

第三节建立基于公民参与的政府绩效评估系统

第四节开展基于回应性的政府全面质量管理

第五节建设基于竞争的合作伙伴关系

第六节实现政府绩效与公众信任之间的良性互动

第二十一章奥斯本的企业家政府理论

学习要求:

1.了解奥斯本其人其事。

2.了解对企业家政府理论的基本评价。

3.掌握企业家政府理论的产生背景。

4.掌握企业家政府的本质含义。

5.掌握企业家政府的基本特征与改革政府的十项原则。

第一节企业家政府理论产生的背景

第二节企业家政府的本质含义

第三节企业家政府的基本特征与改革政府的十项原则

第二十二章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

学习要求:

1.了解登哈特其人其事。

2.了解对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评价。

3.掌握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产生背景。

4.掌握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思想来源和概念基础。5.掌握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内涵。

第一节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产生背景

第二节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思想来源和概念基础第三节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内涵

结语走向公共管理语境的公共治理理论

学习要求:

1.了解公共治理理论的产生背景。

2.了解对公共治理理论的基本评价。

3.掌握公共治理理论的基本含义。

4.掌握公共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行政管理专业专业实践教学大纲

行政管理专业《专业实践》教学大纲 一、专业实践课程的性质及设置的目的要求 专业实践课程是行政管理专业在第2学期和第4学期的第17~18周开设的实践性教学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在教室或实训室或社会运用学过的行政管理专业部分课程的理论知识指导行政管理工作实训,使学生掌握部分行政管理工作技能。 二、第2学期的专业实践课程 实训时间是第2学期的第17~18周。 (一)训练项目1:行政管理实务训练 1.实训内容:庆典活动模拟 地点:人文学院办公自动化实训室 指导教师:徐曼 学时:半天4学时。 要求:按照庆典活动模拟训练方案进行现场操作 目的:(1)熟悉庆典活动的组织程序;(2)掌握拟写庆典活动中形成的材料的方法、格式;(3)掌握所需物品的准备方法。 操作过程:(1)分小组完成各自所承担的任务。(2)各小组组长根据任务总要求,把具体任务细分到每个组员。(3)组员按照要求进行现场准备。(4)教师现场指导,及时纠正错误。(5)各小组组员交换角色,完成庆典中的各项任务。(6)教师现场评论,按小组给出成绩。 2.实训内容:会议的准备 地点:人文学院办公自动化实训室 指导教师:徐曼 学时:半天4学时。 要求:分小组练习 目的: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合作能力,掌握装订文件的方法。 使用器材:电脑、打印机、复印机、装订机、档案袋、会议文件袋等。 操作过程:(1)分小组完成具体任务。(2)具体任务明细表发给各小组组长1份。(3)组长负责分配任务,检查完成情况。(4)各小组根据所承担的任务,完成会议的

准备工作。(5)教师检查各小组的完成情况是否合乎要求。(6)现场指导,纠正错误,使其规范。 3.实训内容:会议的召开 地点:人文学院办公自动化实训室 指导教师:徐曼 学时:半天4学时。 要求:分小组练习 目的:培养学生协调能力、合作能力、应变能力、组织会议能力,能有效控制会议进程。 使用器材:话筒、摄像机、照相机等。 操作过程:(1)把小组分为领导组、会务组、宣传组。(2)各小组扮演各自的角色承担任务。(3)各小组组员向本组组长汇报自己完成任务的情况。(4)教师现场指导。(5)最后教师点评,给出此阶段的成绩。 4.实训内容:会议的善后处理 地点:中文系办公自动化实训室 指导教师:徐曼 学时:半天4学时。 要求:文件归档 目的:掌握回收文件的方法、归档的方法。 使用器材:档案盒、针、线、钉书机等。 操作过程:(1)教师先做示范。(2)教师对每一个容易出现错误的环节进行详细指导,提出要求。(3)每一个学生领取自己拟写的材料。(4)按照时间顺序,择优选择文件。(5)装入档案盒,填写相关内容。(6)教师现场检查,及时纠正错误。(7)学生按照纠正错误的要求规范地装订填写。 (二)训练项目2:社会不规范汉字调查 1.指导教师:靳古隆、吉玉佩、原云 2.调查目的:一是增强自己的汉字规范化意识;二是提高自己的书写规范汉字和不写错别字、繁体字、异体字等不规范汉字的能力;三是调查清楚焦作市街道、校园不规

电大行政管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行政管理学(A)—名词解释B B B B 办公自动化是指行政机关工作中,以计算机为中心,采用一系列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先进的通信技术,广泛、全面、迅速地收集、整理、加工、存 储和使用信息,为科学管理和决策服务,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指为提高办公效率而建立的,面向特定工作部门,支持其综合办公业务的集成化信息系统。 标杆管理是指公共组织通过瞄准竞争的高目标,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成为强中之强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 C C C C 层级制又称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等级降低变小的组织类型。 程序性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财政支出,也称为公共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将筹集与集中的资金我,进行有计划的社会再分配的过程。 D D D D 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电子政府是指在政府内部采用电子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为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方便、高效的政府服务和政务信息。 F F F F 分离制又称多元领导制,是指一个公共组织的同一个层级的各个组织部门或同一组织部门,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长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分权制是指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首长给予下级充分的自主权,下级可以独自进行决策和管理,上级不予干涉的公共组织类型。 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比较清楚,也有比较明确的决策目标,但是实现决策目标结果必须冒一定风险。 非程序性决策也叫非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先例可供参考的决策,是非重要性的、非结构性的决策。非正式沟通是一种通过正式规章制度和正式组织程序以外的其他各种渠道进行的沟通。 法制监督,又称对行政的监督,是指有权国家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合法正确地行使职权所进行的监督与控制。 G G G G 公共组织结构,是指公共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是由法律所确认的各种正式关系的模式。 公共组织绩效评估是指公共组织通过一定的绩效信息和评价标准,对公共组织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监测活动,是公共组织的一项全面的管理措施。 公共组织纯净评估指公共组织通过一定的纯净信息和评价标准,对公共组织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监测活动,是公共组织的一项全面的管理措施。 公共行政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和各种要素的总和。 公权制是指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首长给予下级充分的自主权,下级可以独自进行决策和管理,上级不予干涉的公共组织类型。 公文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产生的,按照严格的、法定的生效程序和规范的格式制定的具有传递信息和记录作用的载体。 公文管理就是对公文的创制、处置和管理,即在公文从形成、运转、办理、传递、存贮到转换为档案或销毁的一个完整周期中,以特定的方法和原则对公文进行创制加工、保管料理,使其完善并获得功效的行为或过程。 公共财政指的是仅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它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存在形态,即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 在西方,国家公务员是指通过非选举程序而被任命担任政府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 公务员(中国)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国家公务员的辞职,是指国家公务员按照一定的法定程序,主动地提出解除与其所服务的行政机关工作关系的申请,并经过有关部门批准而辞去所担任的行政职务的制度。 国家预算制度是国家政权内部立法机构与行政机构划分财政权限并且由立法机构对行政机构的财政行为予以根本约束和决定的一种制度。 国家决算是按照法定程序编制,用以反映国家年度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由决算报表和文字说明两部分构成。 国家财政支出也称为公共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将短筹集与集中的资金,进行有计划的社会再分配的过程。 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额。 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 广义的行政监督是指政党、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社会组织、社会舆论和公民以及行政系统内部,依法对政府和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监察和督促的行为。 J J J J 机能制又称职能制,是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 机关行政就是指综合办事机构对机关的日常事务、规章制度和工作秩序等所进行的自身事务管理。 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在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手中,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有决策、指挥、监督的权力,下级处于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被动地位,一切行政行为要按照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的指令来行动,自主权很少。 集体决策是指在进行行政决策时,由行政领导集体所做出的决策。 经验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认识与分析,以及对决策方案的选择,完全凭借决策者在长期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惯性思维方式进行的决策。 具体环境具体行政环境也叫组织环境,是指具体面直接地影响和作用于公共组织、行政行为和组织凝聚力的公共组织的内部与外部环境和总和。 K K K K 考任制是指专门的机构根据统一的,客观的标准,按照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程序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高觉敷__西方近代心理学史

高觉敷__西方近代心理学史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行为反应的科学。人的心理现象很早就引起了人类的注意了。古人以为在人体内有某一东西在主宰人的活动,这个东西被他们称为"灵气"或者"灵魂"。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公元前约460,370)、伯拉图(公元前427,347)、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古罗马的伊璧鸠鲁(公元前约 341,270)、卢克莱茨(公元前约99,95)、西欧中世纪的奥古斯丁(354,430)、阿奎那(1224,1275)等人对灵魂或心理现象都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这说明西方国家的心理学思想是源远流长的,心理学确实有一个长期的过去。心理学作为一种科学的历史却很短。心理学这个名词在欧洲16世纪以前没有出现过。通过17到19世纪哲学心理学的研究和19世纪心理生理学的研究,心理学才得到了它的体系、科学事实和研究方法。而科学心理学的创立,若以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的心理实验室建立为标志,则至今仅仅有120多年的历史。 绪论 心理学起源于西方,可上溯至古希腊(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公元前约 460,370]、柏拉图[公元前427,347]、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等人对灵魂或心理现象都提出了不同的见解)。1879年,德国的威廉.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培养出一大批一流的心理学家,使心理学脱离哲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距今不过120多年的历史。 一、心理学史的性质和对象 1、学科性质与发展动力 研究心理学发展的学科,是心理学的分支之一,是历史学科而不是理论科学。 关于发展动力的两种观点:伟人决定论(托马斯?卡莱尔的《论英雄、英雄崇拜及历史上的英雄行为》——整个历史“归根到底是伟人史”)和时代精神决定论

全国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大学排名30强.doc

2019年全国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大学排名 30强 全国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大学排名30强 一、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介绍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专业介绍专业介绍专业课程就业前景招生计划专业学校专业排名 专业代码:030201 层次:本科学习年限:4 专业类别:法学类学科:政治学授予学位:法学或哲学学士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专业介绍 本专业研究的所有问题几乎都需要有深厚的理论积累,并要有效的运用这些理论来分析现实问题,因此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一定要多研读一些大师的思想精髓、经典著作等相关的理论知识,然后根据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结合当代的一些政治思潮开展研究,这也是政治学的主要学习目的。 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就业前景 毕业生还是可以到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新闻出版机构、教育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教学、行政管理以及其他有关专门业务工作。 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学习课程 政治学原理、行政学概论、中国政治制度史、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比较政治制度、中国政治思想史、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中国

社会政治分析等。 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培养目标与要求 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学、行政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在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机构、企事业和社会团体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政治学和行政学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政治学、行政学、国际政治学和法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政治学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调查研究、分析判断和协调组织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必备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政治学、行政学、国际政治学和法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分析方法,以及系统分析、统计分析、调查分析等科学方法或技术; 3.具有在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新闻出版机构、教育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教学、行政管理以及其他有关专门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 4.了解有关政治体制、决策过程以及党政管理法律、制度、方针、政策; 5.了解政治学及行政学、法学、国际政治学和管理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大学排名在中国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

西方行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西方行政学说课程基于网络考核方案 一、有关说明 1.考核对象 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本科行政管理专业学生。 2.启用时间 2016年秋季学期。 3.考核目标 通过考核既要检测学习者对行政学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又要检测学习者对行政学理论的运用程度,重点考核学习者对行政学理论的实践与应用能力。 4.考核依据 本课程考核方案是依据国家开放大学《西方行政学说课程教学大纲》、文字教材《西方行政学说(第二版)》(丁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6年7月第2版)制定的。本课程考核方案是课程考核命题的基本依据。 5.考核方式及计分方法 本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占课程综合成绩的30%,终结性考试占课程综合成绩的70%。 课程考核成绩统一采用百分制,即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试、课程综合成绩均采用百分制。 课程综合成绩达到60分及以上(及格),可获得本课程相应学分。 二、形成性考核相关要求 1.考核目的 加强对学习者平时自主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督,重在对学习者自主学习过程进行指导和检测,引导学习者按照教学要求和学习计划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标,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质。 2.考核手段 基于“国家开放大学形成性测评系统”进行网络考核。 3.形成性考核任务的形式及计分方法 形成性考核任务列表 序次章节形式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权重 1 导言—第6章专题讨论第1周初第5周末30% 2 第7—13章阶段性学习测验第5周初第9周末20%

3 导言—18章阶段性学习测验第9周初第13周末30% 4 第19章—结语阶段性学习测验第13周初第17周末20% 4.形成性考核的具体要求 下面对每次形考任务的题型、题量、组织实施、评分标准以及相关要求进行说明。 第一次形成性考核任务 考核任务形式:专题讨论 考核内容样例: 讨论主题:如何实现政治与行政的协调?(100分) 要求: 1.认真研读教材第1章至第6章的内容。 2.组成3—10人的学习小组完成本次任务。 3.采取个人事先准备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采取网上非实时跟帖的形式,由小组长发起第一个跟帖表明组长身份并组织完成讨论的全过程。 4.每一位学习者都要联系实际准备个人讨论提纲(包括联系实际的例子和个人准备的提纲,不少于500字),个人讨论提纲占此次讨论总成绩的60%,由学习者自己跟帖提交。 5.每个小组讨论完成后,形成不少于300字的小组意见,小组意见占此次讨论总成绩的40%,由小组长跟帖提交。 6.教师根据每一位学习者的提纲以及小组讨论后形成的小组意见给每一位学习者评分,举例必须联系实际,所举实例应能够证明其观点。 第二次形成性考核任务 考核任务形式:阶段性学习测验 题型:小论文题。 样题:以“Y理论”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100分) 要求: 1.认真研读教材第7章至第13章的内容。 2.请在所列主题的选题范围内自拟题目(无标题或标题与主题一致,扣10分)。 3.运用西方行政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任选角度和方向进行阐述。 4.论文需要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分析与论证。 5.不得抄袭,如需引用或借鉴他人成果,请用尾注标明。 6.字数不得少于1000字。 第三次形成性考核任务 考核任务形式:阶段性学习测验 题型: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判断题和简答题。 样题:

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资料讲解

名词解释 【公共行政学】研究公共组织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 【公共行政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一般行政环境】是指行政系统的宏观环境,不仅指一个国家的公共行政所赖以生存的和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也包括国际环境. 【具体环境】也叫组织环境,是指具体而直接地影响和作用于公共组织,行政行为和组织凝聚力的公共组织的内部与外部环境的总和. 【组织文化】组织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全体社会成员所共同遵守和信奉的价值观,并支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行使行政权力的范围、程度和方式。【市场失效】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 【行政体制】行政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 【地方政府体制】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

的政府组织形式。 【行政区划体制】所谓行政区划体制,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 【完整制】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分离制】又称多元领导制,是指一个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的各个或同一组织部门,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长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层级制】又称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 【机能制】又称职能制,是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 【公共组织结构】是指公共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是由法律所确认的各种正式关系的模式。 【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额。 【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

公共行政学第六章行政领导自测word精品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12分) 我国由人民代表投票选举产生政府领导者的制度属于( 选任制)。 题目2 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是( 题目3 题目4 题目5 题目8 题目9 较为常见的行政领导者产生方式主要有( 选任制,委任制,考任制,聘任制 ) 题目10 下列不属于委任制的优点的是( 权力集中,责任明确,指挥统一,不受牵制,行动迅速,简便易行 )。 题目11 从权力的性质上,一般把行政领导权力分为( 权力性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力 课本答案) 题目12 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主要有()。(归属权,专业知识权,奖惩权力,合法权力) 题目13 美国学者西拉季和华莱士提出领导者除应具有身体特点特质外,还应具备( 等特质。 题目14 委任制 )。 国务院常务会议任命各部委领导者的副职, 直属机关和办事机关的正、副职领导者的制度均属于( 委任制 )。 中央一些部委和一些省市公开招考司(局、 厅)级和处级领导者的制度属于( 考任制 )。 下列不属于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的是( 决策权力 )。 忠于政府,维护政府的声誉,忠于职守是( 行政道德 )的核心内容。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26分) 有按工作性质或所处管理层次的不同,行政领导者可以分为( 高层领导者,中层领导者,基层领导者 )。 有按工作性质或所处管理层次的不同,行政领导者可以分为( 政务类行政领导者,行政类行政领导者 )。 社会背景,智力,个性,任务定向,社会技能 ) 题目1 题目6

较有代表性的领导行为理论有(四分图理论,领导系统模式,领导方格理论,PM型领导模式,领导作风理论) 题目15 在四分图理论的基础上,(莫斯,布莱克)于1964年提出了领导方格图理论。 3 题目16「 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利克特经长期研究,于1961年提出领导系统模式。这一理论将领导方式归结为(专制独裁式,温和独裁式,协商式领导,参与式民主领导)。 题目仃 领导作风理论以权力定位为基本变量,把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极端行为划分为三种类型,他们是(民主式的领导作风,放任自流的领导作风,专制式的领导作风)。 3 题目18 下列属于行政领导者素质特点的是(层次性,时代性)。 题目19 行政领导者素质的构成主要有(政治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 三、问答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 题目20 理解领导的含义,需要把握的要点是什么? (1)领导只能产生于一定的组织,又服务于一定的组织,没有组织便无领导。另一方面,没有领导或领导不当,任何组织或团体都不能存在和发展。 (2)领导是一种统御和指引被领导者的行为过程。 I 3 题目21 简述领导与领导者的区别。 (1)领导是一种管理行为和管理过程; (2)领导是领导者的领导艺术的实践过程; (3)领导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4)领导是一种领导者有目标的管理活动。 题目22 简述行政领导的特点。 (1)行政领导只是对“行政”的领导; (2)从行政领导活动方式的特性上讲,行政领导的执行性,是它的明显特点; (3)从行政领导活动的社会属性来看,其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P 题目23 简述常见的行政领导者产生方式。 (1 )选任制; (2)委任制; (3)考任制; (4)聘任制。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职业生 涯规划书 作为一个大二的学生,还有两年的时间就要跟社会进行真真切切的接触了。满怀着憧憬与抱负,希望可以走出校园后一展身手,最终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但是,社会竞争的激烈与残酷,人心的险恶与世态的炎凉,使我们这些人生阅历尚浅的青年一代的心中多了一丝担忧。 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与实现自我价值,我需要规划好自己的未来,树立长期与短期的目标,寻求到适合自己的职业。 下面我将从自我分析、职业分析、职业定位、计划实施和评估调整五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自我分析 1、职业兴趣 作为一个典型的双子座女生,我具有一定程度的双重性格,一方面喜欢想象性丰富的自由创造性活动,一方面又倾向于遵守规则,既喜欢抽象的观念性活动,又倾向于满足固定化的事务活动。我比较能接受常规惯例性的工作,不适合过于挑战性和变化的工作,但也可以适当的刺激由此带动我的主观能动性。在工作中,我倾向于恪守事务规则,但往往对人并不十分苛求,乐于维护道德良知并有责任感,既喜欢幻想,但也注重现实。本着正经

的做事,认真工作,追求完美的原则,虽然接受按部就班的工作,但也乐于有所创新。 2、职业能力 我比较突出的五项技能是: 批判性思考——在解决问题时,运用逻辑分析和推理的方法,鉴别不同方案、决议或方法的优劣。判断和决策——思考多种可 选行动或操作的相对得失,从中选择出最适当的一个。积极倾听——注意倾听他人的讲话,理解要点,在恰当的时机提问,不在 不合适的时候打断对方的讲话。 口头表达——通过口头交谈有效地向他人传递信息。 人际敏感——关注他人的反应,理解他们为什么做出这样的 反应。 3、个人特质 我考虑问题理智、清晰、简洁,不受他人影响,能客观地批 判一切,运用高度理性的思维做出判断,不以情感为依据。用批 判的眼光审视一切,如果形势需要,会非常坚强和果断。不屈从 于权威,并且很聪明,有判断力,对自己要求严格,近乎完美, 甚至也这样去要求别人,尤其讨厌那些不知所措、混乱和低效率 的人。同时,我高度重视知识,能够很快将获取的信息进行系统 整合,把情况的有利与不利方面看的很清楚。在我感兴趣的领域里,会投入令人难以置信的精力、专心和动力。但是,我有时只 注重自己,很少去理解他人,自以为是,对他人没有耐心,总是

行政管理教学大纲

教学目标 行政管理教学大纲 行政管理课程是一门概论性、基础性的课程。强调对一般性、通用性知识的掌握是本课程的一个显著特征。在此基础上,课程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使学习者了解和掌握行政管理的基本学科范畴和理论,掌握各知识板块的基本概念、原则、理论和方法,奠定良好的知识和学科基础。 2.使学习者了解和掌握中国行政管理的大政方针、改革实践以及发展历程,加深对中国行政管理现状的理解和认识。 3.使学习者掌握和具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尤其是培养学习者用相关理论知识认识和分析中国行政管理实践的能力。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取较为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首先是在讲授方式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会结合相关案例,力图用形象、生动、易懂的方式向学习者讲授理论知识,加深学习者对理论的了解和认识;其次是教材编排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义的每一章节都会附有相关案例,供学习者思考讨论。另外,在某些章节我们还增加了拓展学习,以使学有余力的同学能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

上,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最后是重点与非重点相结合。重点章节教师会着重讲授,同时也要求学习者加强自主学习。 教学安排 本课程是行政管理专业必修课程,教学安排4学分,80学时,讲授约20课时。本课程教材共15章,其中重点章节如行政组织、行政决策、行政领导、人事行政、绩效管理等各安排讲授2课时,非重点章节各安排讲授1课时,而知识性较强且容易理解的章节作为自学内容不安排讲授。 具体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如下: 第一章导论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将使大家了解并掌握公共行政学这门学科的一些基本问题:了解公共行政学的概念、学科特点及研究方法,掌握公共行政学诞生的历史背景、理论渊源与代表人物,熟悉公共行政学学科发展的四个阶段,同时了解中国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概况。 教学内容:公共行政学概述;西方公共行政学发展;中国公共行政学的发展 建议学时:5 第二章行政职能 教学目标:本章主要学习行政职能的相关知识。行政职能回答

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

word 公共管理学一一名词解释 B 1.办公自动化:是指在行政机关工作中,以计算机为中心,采用一系列现代化 的办公设备和先进的通信技术,广泛,全面,迅速的收集,整理,加工,存储和使用信息,为科学管理和决策服务,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 2.办公自动化系统:是指为提高办公效率而建立的,面向特定工作部门,支持 其综合办公业务的集成化信息系统. 3.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都不清楚, 决策目标也不够明确,对决策的结果也不能控制和预测. 4.标杆管理:是指公共组织通过瞄准竞争的高目标,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 追求卓越,成为强中之强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 C 1.层次管理: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次的数额. 2.层级制:又称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层级 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 3.财政支出:也称为公共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将筹集与 集中的资金,进行有计划的社会在分配的过程. 4.创新型组织:认为通过持续学习创新是一种组织功能,而不是创意活动和 脑力激荡.创新应该成为组织流程,并能产生持续的新价值.创新应该是在每个部门进行,整个组织就像爵士乐队一样发挥即兴演奏的效果. 5.程序性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 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 D 1.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2.地方分权制:也称多元制和分离制.它是指中央政府将一些行政权授予下级政 府,地方政府有较大的自治权和自主权的行政体制3.单向沟通:是一种一方只发出信息,另一方只接收信息而不反馈信息的沟 通.故亦称无反馈沟通. 4.电子政府:是指在政府内部采用电子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为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方便,高效的政府服务和政务信息. F 1.非正式沟通:是一种通过正式规章制度和正式组织程序以外的其他各种渠 道进行的沟通. 2.非程序性决策:也叫非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无法可依, 无章可循,无先例可供参考的决策,是非重复性的,非结构性的决策. 3.非营利组织是指组织的设立和经营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且净盈余不得分配由志愿 人员组成实行自我管理的独立的,公共或民间性质的组织团体 4.分权制:是指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首长给予下级充分的自主权,下级可以 独自进行决策和管理,上级不予干涉的公共组织类型. 5.分离制:又称多元领导制,是指一个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的各个组织部门 或同一组织部门,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长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6.法制监督:又称对行政的监督,是指有监督权的国家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 工作人员是否合法正确的行使职权所进行的监督与控制. 7.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比较清楚,也 有比较明确的决策目标,但是实现决策目标必须冒一定的风险. G 1.公共组织结构:是指公共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由法律所确认的各 种正式关系的模式. 2.公共组织绩效评估:公共组织通过一定的绩效信息和评价标准,对公共组 织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监测活动,是公共组织的一项全面的管理措施.

行政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行政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0020 学分:3 总学时:54 大纲执笔人:孙荣大纲审核人: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国家行政组织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规则的一门科学,它对国家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行政管理学内容丰富,既要研究行政组织等“硬件”部分,又要研究行政决策等“软件”部分;既要研究行政制度等“静态”方面,又要研究行政执行等“动态”方面,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并重的学科。 二、课程基本要求 通过讲授行政管理的知识,让学生加深理解行政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行政管理的逻辑结构、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范畴。通过联系国内外行政管理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还将介绍国际公共行政学专业领域内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从而培养学生对理论前沿问题的兴趣,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 三、课程基本内容 本课程紧密结合当代中国行政管理的实践,分析评述行政原理、环境、领导、职能、组织、人事、决策、信息、心理、方法和行政效率等有关行政管理最一般的概念和原则,同时注重阐述这些概念和原则间的内在联系,充分体现本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行政原理 第三章行政环境第四章行政职能 第五章行政领导第六章行政组织 第七章人事行政第八章行政决策 第九章行政执行与行政协调第十章行政信息 第十一章行政监督第十二章行政方法 第十三章行政效率第十四章公共财政 第十五章行政伦理第十六章行政问责 第十七章政府绩效管理第十八章危机管理和行政改革

四、试验或上机内容 本课程在每章开始讲述均以与实际工作相关的提示引出该章的问题、要点,每章讲述结束后安排一个典型案例及问题,力求使学生通过讨论、回答每章后所附的典型案例问题,以及其后的复习思考题,在弄清原理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进行对照思考,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掌握行政学的基本原理。 每个学生至少选一个专题在讨论中作主题发言,可多人(限三人)选同一个专题,每次课集中讨论一个专题。每个发言者提前一周提供发言提纲和相关参考文献。发言内容大体应包括以下四个层次:1.是什么情况?(The Situation) 2.出了什么问题?(Problems or Difficulties) 3.问题是如何形成的?(Reasons & Process) 4.分析问题时应考虑那些影响因素?(Effective Factors) 五、前修课程要求 《政治学原理》、《比较政治制度》、《法学概论》等。 六、学时分配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孙荣、徐红:《行政学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 2、周世逑:《行政管理》.人民出版社.1984年10月 3、夏书章:《行政管理学》.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3月 4、唐代望:《现代行政管理学教程》.湖南科技出版社.1985年8月 5、黄达强、刘怡昌:《行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4月 6、王沪宁、竺乾威:《行政学导论》.上海三联出版社.1988年7月 7、(法)夏尔·德巴什:《行政科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4月 8、(美)理查德·斯蒂尔曼二世:《公共行政学:概念与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 9、李军鹏:《公共行政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 10、张国庆: 《公共行政学》(第三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10月

电大专科《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2)

电大专科《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2) 盗传必究 一、名词解释 1.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 2.行政区划体制: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 3.完整制: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4.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5.市场失效: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 6.行政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 7.程序性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 8.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9. 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 10.行政决策参与:是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民等对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 11.电子政府:是指在政府内部采用电子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为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方便、高效的政府服务和政务信息。 12. 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 13. 行政领导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14. 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比较清楚,也有比较明确的决策目标,但是实现决策目标结果必须冒一定风险。 15. 事前监督:是指在某种公共行政管理活动开展之前,监督部门围绕公共行政管理主体的行政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 16. 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

政治学与行政学简介

政治学与行政学 专业概述 政治学与行政学是近代从西方传到中国来的一门学问,属于社会科学。政治学以国家及其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范围涉及政治理论、政治制度、公共政策、公共行政和国际政治等领域国内高校的法学院一般都设有政治学系或政治学和行政管理学系。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政治学、行政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在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机构、企事业和社会团体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政治学和行政学高级专门人才。 编辑本段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政治学、行政学、国际政治学和法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政治学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调查研究、分析判断和协调组织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政治学、行政学、国际政治学和法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分析方法,以及系统分析、统计分析、调查分析等科学方法或技术; 3.具有在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新闻出版机构、教育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教学、行政管理以及其他有关专门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 4.了解有关政治体制、决策过程以及党政管理法律、制度、方针、政策; 5.了解政治学及行政学、法学、国际政治学和管理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课程设置 主干学科:政治学 主要课程:政治学原理、行政学概论、中国政治制度史、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比较政治制度、中国政治思想史、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中国社会政治分析、比较政党制度、市政学、公共政策概论、行政法学、人事行政学、社会调查与社会统计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社会调查、参与课题研究、教学实习等,一般安排8周。

公共管理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公共管理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公共管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学分:32/2 开课学期:第五学期 适用对象:行政管理、政治学及行政学、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行政管理学 内容简介:绪论;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公共管理的主要框架及其理论基础;公共管理视野中的政府角色;公共企业;管理内部要素;管理外部要素;公共政策设计、执行和评估;信息资源管理及电子化政府;公共管理中的责任及伦理;企业型政府及政府再造。 一、课程的性质及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必修课 本课程系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学科基础课。本课程在探讨公共及行政的联系及区别、公共管理兴起的时代和理论背景的基础上,凸现了公共管理的管理、责任和市场化内涵;在介绍公共管理的主要框架和理论,明了公共管理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要素以及公共政策的一般规律和公共伦理的一般知识情况下,展示了公共管理学主要的理论知识.针对全球化和信息化趋势;本课程还介绍了当代西方国家为应对这两种趋势而做的企业型政府再造和电子化政府塑造中的经验,并对中国的政府再造问题提供了一些学术上较为公认的研究成果。总而言之,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本课程既要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性质,又要了解这门学科的一般知识,更要让学生了解国际国内新的研究成果。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力争让学生掌握公共管理学兴起的时代背景;理解公共管理学和行政学的区别,掌握其本质特征求;了解这门课的研究对象及方法.总之,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公共管理学有一个基本认识,具备公共管理学所覆盖的知识掌握能力。 教学重点:深刻把握公共事业管理学的涵义,了解公共事业管理学学科特点。 教学难点:公共管理和公共物品概念的界定1、公共管理2、公共物品 教学内容: 1、公共管理学兴起的时代和理论背景 时代背景 理论背景 2、公共管理学和行政学的区别 行政学是政府管理学,而公共管理学把主体外延至社会其它公共组织从政府管理到公共管理,是管理理念的转变。公共管理是对传统行政官僚制的突破。公共管理强调市场化变革,而传统行政则将公共事务和产品局限于政府权力和政府机构。 3、公共管理的范式

名词解释《行政管理学》夏书章_2008版

《行政管理学》名词解释 【行政管理】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在执行法定职能以及具体运作的过程中,对于经历的程序、环节,以及所处理的事项和解决的问题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行政环境】影响行政系统生存和发展的要素的总和,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是指行政系统界限之外的、直接或者间接影响行政系统生存与发展的因素或者条件的总称。内部环境是指行政系统界限之内的、影响其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或者条件的总称。 【经济环境】是行政系统外部环境中最基本的方面,是行政系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深层环境。 【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社会文化、精神文化三个部分。 狭义的文化是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科学、文化艺术、哲学、思想、信仰、风俗等,又可归纳为两点,即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行政道德】行政系统成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遵循的调整个人之间、个人与行政系统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 【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欲共同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国际社会环境】一国在与外国或者各种国际组织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影响该国行政系统及其功能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国际组织】是主权国家之间为了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协商对话、解决

纠纷或者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依据条约、协议而成立的。 【民族区域自治】在主权国家内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为基本组成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由少数民族当家作主,行使自治权,管理本地区、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宗教信仰自由】一个国家的公民都有信仰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平等权利,即公民有选择和拒绝信仰任何宗教的自由权利,不得强制、敢于人民的自由选择。 【独立自主】就是在任何时候,行政系统都要从本国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的是非曲直,独立的决定自己的政策,保障本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任何外来势力的干涉。 【行政职能】行政机关在管理活动中的基本职责和功能作用,主要涉及管什么、怎么管、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它是国家职能的具体执行和体现,其行使受立法机关的监督;反之,它发挥的程度又制约和影响其他国家职能的实现程度。 【组织职能】为有效的实现既定行政管理目标和任务,通过建立行政组织机构,确定职位、职责和职权,协调相互关系,将组织内部各个要素连结成有机的整体,使人、财、物得到最合理的使用。 【职能关系】不同管理职能该由谁来行使和管理主体间职责权限的划分。 【行政组织】是静态组织结构和动态组织活动过程的统一。就动态讲,行政组织指为完成行政管理任务而进行的组织活动和运行过程。就静态讲,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上,除政府行政组织外,还包括立法司

《社会管理学》教学大纲

《社会管理学》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 《社会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社会管理活动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新兴学科,又是一门涉及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学科的综合性、应用型社会科学。《行政学院条例》已经明确把社会管理学作为公务员培训一门重要课程。开设《社会管理学》这门课,其目的是让学员通过学习掌握社会管理学的基本范畴、基本理论、基本技术与操作,了解社会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动态,学会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方法指导实践,在不断变化的社会实践中,提高分析、研究、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二、教学内容 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以及教材与课时安排,《社会管理学》共设置六讲,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讲社会管理学总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让学员学习中了解到,社会管理属于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领域,社会管理学的学科建立与发展,是对我国社会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学科基础和理论前提。本讲带有绪论性质,对社会管理内涵的阐述是本章的重点,弄清楚社会管理中的“谁来管理”、“管理什么”和“如何管理”三个基本问题。本讲分为三个部分。 一、什么是社会管理

社会学领域对社会管理的研究还未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成果,呈现分散化状态。 (一)社会管理学的建立 1.社会管理的含义 政府和社会组织部门为促进社会系统的和谐运行与良性发展,对社会生活、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事业和社会观念等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的过程。 2.社会管理的特点 社会管理长期以来被置于公共行政学、公共管理学、政治学研究视野下,本教材观点是社会管理更应该被置于社会学视野里研究。社会管理与社会学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社会管理具备复杂性、整体性、人为性、目的性等基本特征。 3.社会管理的分类 社会管理可以依据管理对象范围的不同分类;依据管理主体的不同分类;依据管理所涉及社会基本领域的不同特征分类。 4.社会管理的历史演变 传统社会的社会管理;早期现代化社会的社会管理;20世纪30年代后工业化社会的社会管理;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社会管理。 (二)学习社会管理理论的意义 1.有助于掌握社会管理规律,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2.有助于发展并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