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席勒与行为金融学

罗伯特.席勒与行为金融学
罗伯特.席勒与行为金融学

罗伯特·席勒与行为金融学

【摘要】本文介绍罗伯特·席勒的作品《非理性繁荣》,以及他在行为金融学领域的成就。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有效市场假说、资产定价、非理性繁荣、羊群效应

一、简述席勒教授

罗伯特J·席勒教授(Robert J. Shiller)就职于耶鲁大学Cowles经济学研究基地,斯坦利·里索(Stanley B. Resor)经济学教授。现任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助理研究员、美国计量经济学会(Econometric Society)会员、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学术顾问小组成员。他的研究和著作涉及金融市场、金融创新、行为金融学、宏观经济学、房地产、统计理论以及市场道德判断、公共选择等多个方面。[1] 其学术成就尤以行为金融学和金融资产定价为主,本主要文介绍席勒教授在行为金融学领域的成就。

2000年,席勒教授的作品《非理性繁荣》 [2]在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并且在传入中国之后风靡一时。这本书正是席勒在行为金融学领域成就的体现,同时他也成为在世界范围家喻户晓的畅销书作家。在这一书中,他结合行为心理学与金融学的理论,详细分析了金融市场泡沫产生的原因,并且给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席勒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两次准确预言金融泡沫破裂。在《非理性繁荣》一书中,他准确预言了2000年美国股市泡沫。几乎在这本书开卖的同时,纽约股市出现暴跌。另外,从2003年开始他就预言美国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在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前一年的2007年9月,他撰文称,美国即将出现房地产崩盘并将带来严重金融恐慌。

在《非理性繁荣》获得成功之后,席勒教授的最新著作《金融新秩序:管理21世纪的风险》也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于2003、2004年两度发行,这本书主要分析了在21世纪信息时代,新环境下的金融、保险、公共财政体系发展,并给出了一套在新时期规避新风险的有效策略。之后的2013年,席勒教授与尤金?法玛(Eugene F. Fama)和拉尔斯?汉森(Lars Peter Hansen)三人因“对资产价格的实证分析贡献”而获得了诺贝尔奖[3]。

二、现代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学科,力图揭示金融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和决策规律。行为金融理论认为,证券的市场价格并不只由证券内在价值所决定,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投资者主体行为的影响,即投资者心理与行为对证券市场的价格决定及其变动具有重大影响。它是和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EMH)相对应的一种学说,主要内容可分为套利限制和心理学两部分。

20世纪50年代,冯·纽曼和摩根斯坦在公理化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了不确定条件下对理性人选择进行分析的框架,即期望效用函数理论。阿罗和德布鲁后来发展并完善了一般均衡理论,成为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从而建立了现代经济学统一的分析范式。这个范式也成为现代金融学分析理性人决策的基础。1952年马克威茨发表了著名的论文《投资组合选择》,建立了现代资产组合理论,标志着现代金融学的诞生。此后莫迪戈里安尼和米勒建立了MM定理,开创了公司金融学,成为现代金融学的一个重要分支。20世纪60年代夏普和林特纳等建立

并扩展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20世纪70年代罗斯基于无套利原理建立了更具一般性的套利定价理论(APT)。20世纪70年代法马对有效市场假说(EMH)进行了正式表述,布莱克、斯科尔斯和莫顿建立了期权定价模型(OPM),至此,现代金融学已经成为一门逻辑严密的具有统一分析框架的学科。国外将这一领域称之为behavioral finance,国内大多数的文献和专著将其称为“行为金融学”。[4]

席勒教授的研究结合了行为心理学与金融学理论,通过分析市场主体的心理,结合行为金融学模型分析和预测市场走势。虽然他主攻资产定价理论,但是他做的研究充分体现出了行为学与市场的联系,是现代行为金融学理论的实践范例,值得我们参考和学习。

三、席勒与“非理性繁荣”

席勒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两次准确预言金融泡沫破裂,他也因此为人们家喻户晓,成为金融界的“明星”。在《非理性繁荣》一书中,他准确预言了2000年美国股市泡沫,几乎在这本书开卖的同时,“科网泡沫”破裂,在互联网企业的带领下,纽约股市崩盘,纳斯达克指数从5100多点一路跌至1108点。另外在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前一年的2007年9月,他撰文称,美国即将出现房地产崩盘并将带来严重金融恐慌,而次贷危机就在一年之后爆发。《非理性繁荣》可以说是席勒教授理论成就的起点,在那个行为金融学理论刚刚起步的时代,可谓先驱之作。

《非理性繁荣》一书没有直接采用复杂的金融学模型,而是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估值和价格波动的规律。它最具特色的地方是将社会学与行为心理学的分析加入了资产价格预测中。通过对于投资者心理和市场环境变化的分析,他将资产价格波动和泡沫产生的原因归结为三大部分:结构性因素、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他从这三个方面透彻的分析了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历史价格走势,并结合自己的理论模型证明了当前的市场被严重高估,存在“非理性繁荣”。以下是他在书中的一句话:

"The markets have been high because of the combined effect of indifferent thinking by millions of people, very few of whom have felt the need to perform careful research on the long-term investment value..."[5]

大意为,市场估值过高主要是由于人们同样的想法,他们并不知道分析长期投资价值的重要性,因此造就了市场的非理性繁荣。这在本书讨论“羊群效应和群众选择”时详细讲述过,而类似这样的将市场上的群众心理作为重要分析方向的分析方法,是这本书最大的亮点。本文后半部分,将对《非理性繁荣》这本书的内容以及它为现代行为金融学做出的贡献做简要评述。

(一)结构性因素

本书中,席勒首先总结了12个影响资本市场价格波动的结构性因素:如政治制度变化、互联网的出现、政府货币政策、婴儿潮(人口因素)等。类似这四个因素或许在很多文献中提及,也并非席勒教授的分析要点,而随后的媒体关注度、分析师观点、货币幻觉和赌徒心理等因素,充分体现出了他对行为学的重视。12个结构性因素中既有6个取决于市场主体的行为及心理。加之大量的实证分析,席勒清晰有力地分析了这些因素对市场的重要影响。进一步,本书利用旁氏骗局(Ponzi Scheme)作为生动的例子[6], 解释了市场自身的“放大作用”原理,并依此证明当前的市场估值是不合理的的,市场会由与这些因素的影响以及自身的放大作用,自发的走向“非理性繁荣”。

(二)文化因素

在这一部分,本书主要从新闻媒体和新时代的经济学思维着手分析“非理性繁荣”的成因。席勒将媒体视为市场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不是一般所认为的独立于市场之外的旁观者。事实上媒体的一举一动都在直接影响着资本市场,这是信息时代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媒体发布的信息时常成为市场的风向标,尽管有些时候这些信息可能被夸大,甚至根本是错误的。对于信息的过度依赖和信息来源的不可靠性,使得市场的波动性加剧,利用信息产生的投机行为也逐渐滋生。而许多新时代的经济学思维,比如对资本市场的过度乐观、以及“下跌的总会涨回来(What went down usually came back up)”的市场认知,导致了新的市场行为,并最终将市场推向了非理性的高点。

(三)心理学因素

第三部分,也是本书最具特色的部分,就是市场心理学因素。在这一部分,席勒使用了行为金融学上经典的几大理论:锚定效应、羊群效应和价格感知理论[7]。他认为人们对价格的认知是被历史价格所锚定的,受到各类因素刺激所能产生的改变是有限的,而且不准确的。这导致长期以来证券价格都并非体现其真实价值,锚定效应促使人们分析过去的价格变化预期未来价格走势,然而根据“有效市场假说”,过去的价格变化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历史价值永远不会体现未来价值,因为价值决定于新的信息[8]。正是因为锚定效应和羊群效应的存在,证券市场的历史才会一次又一次重演,“非理性繁荣”才会一次又一次的出现。

四、席勒教授与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开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它是金融学界一个新的行为思潮,九十年代后它的影响力逐渐扩大。行为金融学试图利用心理学、社会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工具来解释金融市场中的现象,它主要是针对七十年代以来在金融学界处于支配地位的有效市场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

有效市场假说是整个金融学最核心的理论之一,这个假说认为只要信息披露完全,市场机制就会起作用来给股票定价。所以一般的人不要去预测和猜测市场,因为市场是所有人智力的总和,单个人不可能赢过市场。然而席勒的行为金融学作为金融学的重要分支,其理论和有效市场假说恰恰是对立的,或者说行为金融学的存在使得有效市场假说得到质疑——既然人的行为和心理可以影响市场,那么市场就不是理性的、有效的,也不能充分反映其中的信息和内在价值。这就是席勒行为金融学的核心观点。虽然如此,但是席勒并不认为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学理论是对立的,而是应该和传统理论结合,作为它们的补充和提升,共同促进金融学的发展。2003年2月23日,他在中国人民大学“黄达-蒙代尔讲座”上说到:“过去几年中,行为金融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很多人建议它发展成一个独立的学科,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行为金融学应该和主流金融学的思想融合在一起。我认为行为金融学应该和金融工程学更好的结合,来设计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9]。这就是罗伯特?席勒的理论成就和学术胸怀,以及他的行为金融学

参考文献

[1]Biographical Sketch of Professor Robert J.Shiller[DB]. https://www.360docs.net/doc/737192007.html,

[2]罗伯特J·席勒. 非理性繁荣[M]. 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法玛汉森及希勒获得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EB]. 网易财经(https://www.360docs.net/doc/737192007.html,),2013

[4]饶育蕾,盛虎. 行为金融学[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5]Robert J.Shiller. Irrational Exuberance[M]. Second Edition. Broadway Books:

New York, 2009: Page 207

[6]"Ponzi Schemes"[EB]. US Social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2008

[7]董志勇. 行为经济学原理[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8]SEWELL, Martin. History of the 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London: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2011

[9]诺奖得主罗伯特?席勒:行为金融学的崛起,经济金融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37192007.html,),2015-4-24

行为金融学

一、填空题 1、2002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以色列教授丹尼尔·卡尼曼和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教授弗农·史密斯分享诺贝尔经济学奖。P2 2、同简答题1 P3 3、“理性人”的两层含义:一是投资者在决策时都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二是投资者能够对已知信息做出正确的加工处理,从而对市场做出无偏估计。标准金融学中投资者的心理具有三个特点:理性预期、风险回避、效用最大化. P12 4、传统的金融学中一个经典理论就是“市场有效假说”,也就是说证券价格可以及时准确地体现可获取信息变化的影响。P23 5、有效市场假说是有关价格对影响价格的各种信息的反应能力、程度及速度的解释,是关于市场效率问题的研究。该假说的提出源于早期对价格形成的不确定性进行的研究探索,可以追溯到“随机游走”理论。P25 6、实证表明,现实的金融市场中套利交易会由于制度约束、信息约束和交易成本等因素而受到极大的限制。有限套利的理论分析主要是围绕与套利相关的风险和成本进行的.P39 7、一价定律:按照EMH,如果市场是有效的,价格必然反映价值,那么在剔除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以后,一个资产不肯能按不同的价格出售。“孪生证券”——违背一价定律P30 8、噪声交易者风险,即噪声交易者使得价格在短时间内进一步偏离内在价值的风险。P40 9、传统的讨论理论认为:由于套利的存在,基本相同的资产一定会以基本相同的价格卖出。但实际并不总是这样,由于噪声交易风险的存在使得这种基本相同证券的价格存在背离。有名的例子就是所谓的“孪生证券”现象,如本章案例中的皇家荷兰和壳牌公司的普通股的价格差异。P41 10、股票溢价是股票相对债券所高出的那部分资产收益。P46 11、Benartzi和Thaler(1995)对股票溢价之谜的解释是,如果投资者经常性地评价他们的投资组合,短视的损失厌恶就会令很大一部分投资者放弃股票投资的长期高回报率,而投资于具有稳定回报率的债券,因为股票收益在短期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P47 12、股票收益率与时间有关,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时间,投资收益率存在系统性的差异,这就是所谓的日历效应。P57 13、预期效用函数是20世纪50年代冯·纽曼和摩根斯坦在公理化假设的基础上,运用逻辑和数学工具,建立在不确定条件下对理性人选择进行分析的框架。P63 14、预期效用理论的公理化的价值衡量标准假定主要保括:优势性、恒定性、传递性P64 15、风险寻求效用函数:U(PX,(1-P)Y) < P×U(X)+(1-P)×U(Y)风险厌恶效用函数:U(PX,(1-P)Y) > P×U(X)+(1-P)×U(Y)风险中性效用函数:U(PX,(1-P)Y)=P×U(X)+(1-P)×U(Y) P65 16、偏好反转是决策者在两个评价条件但不同的引导模式下,对方案的选择偏好出现差异,甚至逆转的现象。P73 17、成对赌局之间的选择似乎主要受输赢的概率之影响,而买卖价格却主要是由输赢的货币数额决定的。P73 18、一些预测信息的预测能力是有局限的,而人们往往忽略这一点,他们往往做出“非回归预测”,也就是说他们用线性的方式对问题进行预测与推断,而没有考虑到,现实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事情的发展趋势往往存在回归的倾向。P86 19、锚定还导致“货币幻觉”。货币幻觉是指人们在经济决策中对通货膨胀率没有做出足够的调整,并混淆了货币的名义数量和真实数量。货币幻觉会影响人们在认知上、情绪上处理通货膨胀的方法。P91 20、人们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机会,把成功归功于自己的能力,而低估运气和机会在其中的作用,这种认知偏差称为过度自信。P106 21、人们根据资金的来源、资金的所在、和资金的用途等因素对资金进行归类,这种现象被称为“心理帐户”,揭示了人们在进行(资金)财富决策时的心理认知过程。P108 22、“羊群行为”,即“从众行为”,是指行为上的模仿性和一致性。该词源于生物学对动物聚群特征的研究。P112 23、损失厌恶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损失会使他们产生更大的情绪波动。他们发现损失带来的负效用为等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5倍。损失厌恶导致在决策中形成禀赋效应与“短视的损失厌恶”。P114 24、由于人放弃他所拥有一个物品所感受的痛苦,要大于得到一个原本不属于他的物品所带来的喜悦,因而在定价方面,同一种物品在这种情况下的卖价高于卖价,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禀赋效应”。人们由于禀赋效应,使个人产生“安于现状的偏差”,禀赋效应导致了“交易惰性”。P114 25、后悔厌恶定理3:个体需对行动的最终结果承担责任情形下引起的后悔比无需承担责任情形下的后悔要强烈。有利的结果会使责任者感到骄傲,不利的结果会使责任者感到后悔。如果后悔比骄傲大,责任者会尽量避免采取这一行动。P116 26、Gigerenzer和Todd(1999)将“熟悉”描述为“一个人对任务或事物拥有的知识或经验的程度”。熟悉效应是心理学上的一个重要理论。熟悉偏好是一种普遍感知。P119 27、前景理论引入了价值函数和决策权重函数,将人类的心理特征引入到了价值预期和估算中。P125 28、人们在时间维度上的偏好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即时效应,即与一段时间后发生的时间相比,决策者偏好立即发生的事件;②同一段时间并不被感知为相同长度,时间感觉依赖于距参考点的远近,离参考点越远,时间段就越会被低估。P138 29、权重是由真实概率函数决定的,在该函数中人们倾向于

金融学习题(附答案)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判断题(正确为",错误为x) 1、货币资产是传统的、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金融资产。 2、中国使用最早和使用时间最长的铸币是银币。 3、世界上最早的货币是实物货币。 4、货币成为交易的媒介,提高了交易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 5、电子货币不属于信用货币。 6、货币在地租、借贷以及工资等方面的支付中发挥的职能是交易媒介。 7、本位币是一国货币制度法定作为价格标准的基本货币,具有有限法偿效力。 8、世界上最早的纸质货币是北宋交子。 9、金本位制又可分为金币本位、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三种不同的形态,其中以金块本位为最典型的金本位制。 10、称量货币在中国的典型形态是银两制度。 11、辅币的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具有无限的法偿效力。 12、在现代社会,现金在社会交易额中的使用比例很小,主体是存款货币。 13、世界各国在对货币进行层次划分时,都以其“流通性”作为依据和标准。 14、定期存款的流动性比股票弱。 15、香港地区的港币发行准备是美元外汇。 16、世界上最早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是美国。 17、在金本位制下,各国货币的汇率由“金平价”来决定。 18、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个变相的金汇兑本位制。 19、超主权储备货币的出现,能够有效克服“特里芬难题”。 20、港币和澳门币分别由香港中央银行和澳门中央银行发行。 二、单项选择题 1、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是()。 A、呈正比B 、呈反比 C 、相一致D 、无关 2 辅币的名义价值() 其实际价值。 、 A 、高于 B 、低于C、等于D、不确定 3 最早实行金币本位制的国家是()。 、 A 、美国 B 、英国 、日本 C、法国D 4 辅币的特点()。 、 A 、是一种足值货币B、不能自由铸造

浅谈行为金融学理论与实际运用

浅谈行为金融学理论与实际运用 摘要:行为金融学是一门将经济学和心理学的传统理论结合在一起的学科。该学科的主要目的是对人类在处理经济事务中为什么往往不能够冷静、客观和理性地做出决定的原因作出解释和寻找答案。本文将主要阐述行为金融学的基本理论,辅以实际案例分析理论的实际运用。 一、行为金融学简介 经济学似乎与理性、严谨有着与生俱来的紧密关系,长久以来,建立在人类理性基础上的一系列严格的假设成为了主流经济学的基石,并统领了经济学内部的各个学科。而在实际生活中,往往投资者不够理性,市场不够完善,或者投资者并不追求利益最大,等等,这些都不符合经典金融学的假设。所以一门新的学科,行为金融学产生了。 行为金融学以一种源自心理学分析基础之上的、将人的实际心理及其由此决定的行为特征纳入分析框架的金融学说而逐步兴起,它一经出现便在以有效市场假说为代表的现代金融理论中激起了波澜——不仅对现代金融理论的现有框架提出了质疑,更为现代金融理论难以解决的异常现象作出了解释。行为金融学是针对现在被称之为经典金融理论的缺陷而提出来的,它并不是要取代它,而是要弥补经典理论在个体行为分析上的不足和缺陷。 经典金融学是建立在理性预期、风险回避、效用最大化及相机抉择等假设基础上的。但大量实践证明人类并非如此,人们总是根据主观判断来做出抉择,有时太过自信,有时太够保守;再加上条件的限制,如信息的不完全等也会影响判断;在特定情况下,人有时会因自己的多样性选择而放弃理性行为。每一个微观个体的判断加总也会对宏观经济产生不小的影响。其次,经典金融学还假设,理性人总能抓住非理性人找到套利机会,因此理性人最终会在资本市场上存活下来。而实际上假设之所以为假设是太理想化了,显然在实践中的“反常现象”还需要其他理论来解释。 二、行为金融学的主要理论 (一).预期理论。它是研究人们在不确定条件下如何做出决策的理论。主要包含以下几个论点: 1.决策参考点决定行为针对风险的态度。人们总是以自己身处的位置和衡量标 准来判断行为的收益与损失,因此更注重于预期的差距而非结果本身。 2.损失规避。人们的偏好与财富的增量决定,而非财富总量,所以人们对损失 的敏感要高于收益,即损失效用大于收益效用。例如,在居民储蓄问题上,若实际率为正的,人们宁愿选择收益保障的银行存款,而非其他高风险高收益的业务。 3.非贝叶斯法则的预期。概率论中的贝叶斯法则认为,分析样本数接近总体数 时,样本中事件发生的概率接近总体的事件发生概率。这就不难解释中小散户的亏损问题了,因为长期看来,这些人的投资是非理性的,因此证券市场就不按照原先的规律,即贝叶斯法则运行。 4.框架效应。人们在不确定的条件下会注意到环境的关系,会考虑问题以何种 方式呈现出来。例如,在股市上呈现收益状态时,人们选择确定性收益,同时规避风险,反之勇于择险。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牛市时卖出,熊市时不抛现象。

金融学试题及答案范文

试题一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在下列货币制度中劣币驱逐良币律出现在()。 A、金本位制 B、银本位制 C、金银复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 2、下列利率决定理论中,那种理论是着重强调储蓄与投资对利率的决定作用的。() A、马克思的利率理论 B、流动偏好理论 C、可贷资金理论 D、实际利率理论 3、国际收支出现巨额逆差时,会导致下列哪种经济现象。() A、本币汇率贬值,资本流入 B、本币汇率升值,资本流出 C、本币汇率升值,资本流入 D、本币汇率贬值,资本流出 4、超额准备金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缺陷是()。 A、适应性弱 B、可测性弱 C、相关性弱 D、抗干扰性弱 5、货币均衡的自发实现主要依靠的调节机制是()。 A、价格机制 B、利率机制 C、汇率机制 D、中央银行宏观调控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有()。 A、黄金作为货币发行的准备 B、贵金属非货币化 C、国家强制力保证货币的流通 D、金银储备保证货币的可兑换性 E、货币发行通过信用渠道 2、银行提高贷款利率有利于()。 A、抑制企业对信贷资金的需求 B、刺激物价上涨 C、刺激经济增长 D、抑制物价上涨 E、减少居民个人的消费信贷 3、汇率变化与资本流动的关系是。() A、汇率变动对长期资本的影响较小。 B、本币汇率大幅度贬值会引起资本外逃。 C、汇率升值会引起短期资本流入。 D、汇率升值会引起短期资本流出。 4、下列属于货币市场金融工具的是()。 A、商业票据 B、股票 C、短期公债 D、公司债券 E、回购协议 5、治理通货膨胀的可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主要手段包括() A、通过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 B、提高再贴现率 C、通过公开市场出售政府债券 D、提高法定准备金率

行为金融学实验报告记录(A股H股溢价分析心理账户过度自信)

行为金融学实验报告记录(A股H 股溢价分析心理账户过度自信)

————————————————————————————————作者:————————————————————————————————日期:

摘要 行为金融学就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是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和演化证券学(Evolutionary Analysis Theory of Security,简称EAS)一道,是当前金融投资理论最引人注目的两大重点研究领域。 行为金融学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这一研究视角通过分析金融市场主体在市场行为中的偏差和反常,来寻求不同市场主体在不同环境下的经营理念及决策行为特征,力求建立一种能正确反映市场主体实际决策行为和市场运行状况的描述性模型。 本文通过三个板块来说明行为金融学:心理账户、过度自信、A股H股溢价分析(行为金融学角度)让我们能够直观的了解行为金融学的基本状况,通过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行为金融学的知识。总之,通过实习,我们对行为金融学有了更深层次地理解。本次实习报告从实习目的和意义、工作方法、取得的成果及经验、收获及体会来具体说明下实习的过程。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心理账户过度自信 A股H股溢价分析

目录 论文总页数:14页 1实习的目的 (3) 2实习的时间 (3) 3实习的地点 (3) 4实习内容 (3) 4.1 A、H股溢价问题 (3) 4.1.1 A股与H股的价差能说明内地和中国香港地区市场中有一个市场不是有效 的吗?为什么? (3) 4.1.2 你认为导致A 、H股价差的原因有哪些? (4) 4.2 心理账户 (5) 4.2.1 概况 (5) 4.2.2 实验 (5) 实验一——成本与损失的不等价实验 (5) 实验二——赌场资金效应实验 (6) 实验三——沉没成本效应实验 (8) 4.3 过度自信 (9) 4.3.1 概况 (9) 4.3.2 实验 (9) 实验一——打折和邮购返券 (9) 实验二——创业 (10) 5实习心得体会 (12) 6教师评语 (13)

行为金融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论述题: 1、什么是预期效用理论?你生活中的行为是否符合此理论?请举例说明(15分) 2、你是否有过过度自信的情况?请列举一个自己在生活中过度自信的例子;假 设投资者有过度自信的倾向,会接受有效市场假说吗?为什么?(20分) 3、试用前景理论解释现实生活中的某一现象并加以分析(15分) 4、你是否经历过庞氏骗局?请列举一个自己在生活中经历过或者听说过的庞氏 骗局的例子;有人说现在我国的养老金就是一个庞氏骗局,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20分) 二、材料题(30分) 张先生在股市中摸爬滚打了10几年,有一定的操盘经验。但其持有的5000股A股票却令他十分头痛,这只股票是在整个股市相对高位上买的,长期被套,大盘涨的时候,它的涨幅却很小,大盘跌的时候,它却跌得比谁都快。终于,在一个他认为价格差不多的时候,决定把它割肉卖掉。他按照即时的价格B填好 卖出5000股A股的单子,摁下“确认”键,电脑显示操作成功。长期以来令他困扰不已的心情终于舒缓了:从此以后,这只股票无论是涨还是跌都与我无关了。正当他感到无比轻松的时候,仔细一看却确猛然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他账上的A股由原来的5000股变成了10000股!原来他把卖单填成了买单! 还好,他买入A股后,该股票价格并没有很大的波动,基本上在他刚刚买 入的位置上。他因为是证券公司的大户,得到了万分之五的低交易费率,在他的感觉中,交易费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也就是说,他既可以几乎无成本地把刚买入的5000股马上卖掉,以纠正自己的操作失误,也可以按原计划把打算卖掉的5000股加上不小心买进的股票合计10000股全部卖掉。但事实是,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他什么也没有操作。人们问他为什么买错了股票却不纠正错误?他说:看看再说吧。 问题: 1、既然B是张先生之前估价A的卖出价,那当价格B不经意地成为买价时,却也能够认同,难道张先生对于股票的估值没有一个客观标准么? 2、张先生为什么会坚持持有不经意间买到的股票?他原来要卖掉的股票为何因为一个操作失误而改变初衷? 3、他这样对股票买卖价格自相矛盾的估值是由何种心理因素导致的?

行为金融学

① 1.2002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以色列教授丹尼尔.卡曼尼和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教授弗农.史密斯分享诺贝尔经济学奖,把心理学研究与经济学研究结合起来。 ②以Edwards和Magee为主的技术分析派,1948年《股市趋势技术分析》:技术分析之父 ③以Graham 和Dodd为代表的基本分析派,1934年《证券分析》:投资者的圣经 ④1952年,Markowitz 在其《投资组合选择》,Markowitz的资产组合理论被认为是现代金融理论诞生的标志 ⑤凯恩斯是最早强调心理预期在投资决策中的作用的经济学家,他基于心理预期最早提出股市“选美竞赛”理论和“空中楼阁”理论。 ⑥19世纪Gustave Lebon的《群体》和Mackey的《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疯狂》是两本最早研究投资市场群体行为的经典之作。 ⑦格雷厄姆和多德在1934年,《证券分析》一书中对1929年美国股票市场价格暴跌作出了深刻反思。 ⑧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提出了“选美竞赛”理论。 2.法玛提出了区分有效市场的三种类型: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和强式有效市场。1970年,其关于EMH的一篇经典论文《有效资本市场:理论和实证研究回顾》 ①弱式有效市场:资产价格充分及时地反映了资产价格变动有关的历史信息。 ②半强式有效市场:资本市场中所以与资本定价有关的公开信息。 ③强式有效市场:它表明所有与资产定价有关的信息,不管是已公开的还是未公开的信息,都已经充分的包含在资产价格中。 3.De Bondt和Thaler(1985)发现了“输者赢者效应” ①反转效应、惯性效应(动量效应) ②惯性效应(动量效应) ③反转效应 ④领先-滞后效应 4.“消息真空”:与上市公司的基础价值无关的公司事件。 指数效应:股票入选股票指数成分股后带来股票收益率的异常提高。 公司更名效应:案例2-5 公司更名效应:公司更名公告不包含未能预期到的有关公司价值的信息,依照有效市场理论,市场对这类事件应该不做反映。然而,从一些证据来看,公司的更名确实引起了股价的显著运动,这种异常现象在2000年前的网络浪潮中尤其明显。 股价溢价:股票相对债券所高出的那部分资产收益。 股票溢价之谜(为什么股票的收益率会高于无风险证券的收益率)的解释: A.通常的解释:①股票相对于无风险证券承担了更多的风险,由于风险溢价的存在,股票应该获得更高的收益率。②投资短期股票可能出现损失,但长期会获得较大收益。 B.Benartzi和Thaler(1995)的解释:如果投资者经常性地评价他们的投资组合,短视的损失厌恶就会令很大一部分投资者放弃股票投资的长期高会把女,而投资于具有稳定回报率的债券,因为股票收益在短期内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据上课时老师说必考) 5.“股票溢价之谜”指股票投资的历史平均收益率相对于债券投资高出很多,并且无法用标准金融理论中的“风险溢价”做出解释。 日历 股票收益率与时间有关,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时间,投资收益率存在系统性的差异,这就是所谓的日历效应

投资者投资行为偏差(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 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中国金融市场也蓬勃向上,股票市场的起起伏伏让我们众多投资者心理更是跌宕起伏。在我国这个风险与机遇并存的股票市场中,我们如何能够消除自身的心理误差,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以获得期望的回报,正是我们下文将要着重探讨研究的投资者行为金融学问题。 行为金融学就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是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和演化证券学一道,是演化金融学最引人注目的两大重点研究领域。它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 作为传统金融学的有效补充 传统金融理论认为人们的决策是建立在理性预期、风险回避、效用最大化以及相机抉择等假设基础之上的。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实际投资决策并非如此。比如,人们总是过分相信自己的判断,人们往往是根据自己对决策结果的盈亏状况的主观判断进行决策的等等。尤其值得指出的是,研究表明,这种对理性决策的偏离是系统性的,并不能因为统计平均而消除。 传统金融理论同样认为,在市场竞争过程中,理性的投资者总是能抓住每一个由非理性投资者创造的套利机会。因此,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幸存下来的只有理性的投资者。 但是在现实世界中,市场并非像理论描述得那么完美,大量“反常现象”的出现使得传统金融理论无法应对。传统理论为我们找到了一条最优化的道路,告诉人们“该怎么做”,让我们知道“应该发生什么”。 可惜,并非每个市场参与者都能完全理性地按照理论中的模型去行动,人的非理性行为在经济系统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不能再将人的因素仅仅作为假设排斥在外,行为分析应纳入理论分析之中,理论研究应转向“实际发生了什么”,从而指导决策者们进行正确的决策。 传统的经济学通常假定市场行为是由物质动机驱动的,并且人们所做出的经济决策是理性的并且是追求自我利益的必然结果。这里的理性意味着决策者对所有可得的信息进行系统分析,面对众多选择作出最优的决策。决策同时也是前瞻性的,也就是说,决策是建立在对将来的所有可能的后果进行慎密的权衡的基础上的。换言之,传统的西方经济学认为:经济行为是由外在激励决定的。心理学尤其是认知心理学却认为,决策者个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个系统可以有意识地,理性地识别并解释一些可得的信息。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难以被意识觉察的因素系统地影响人类的行为。总体而言,人类的行为是由内在的动机决定的。 行为金融学的主要理论 期望理论 这个理论的表述为:人们对相同情境的反应决取于他是盈利状态还是亏损状态。一般而言,当盈利额与亏损额相同的情况下,人们在亏损状态时会变得更为沮丧,而当盈利时却没有那么快乐。当个体在看到等量损失时的沮丧程度会比同等获利情况下的高兴程度强烈得多。研究还发现:投资者在亏损一美元时的痛苦的强烈程度是在获利一美元时高兴程度的两倍。他们也发现个体对相同情境的不同反应取决于他目前是赢利还是亏损状况。

金融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题库中客观题的答案已全部附上,主观题的答案学生自己看书,全在书上 :期末考试的选择题、判断题大部分来源于题库;名词解释、简答与论述全部出自于题库。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不定项选择题 1、与货币的出现紧密相联的是( B ) A、金银的稀缺性 B、交换产生与发展 C、国家的强制力 D、先哲的智慧 2、商品价值形式最终演变的结果是( D ) A、简单价值形式 B、扩大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货币价值形式 3、中国最早的铸币金属是( A ) A、铜 B、银 C、铁 D、贝 4、在下列货币制度中劣币驱逐良币律出现在( C ) A、金本位制 B、银本位制 C、金银复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 5、中华人民国货币制度建立于( A ) A、1948年 B、1949年 C、1950年 D、1951年 6、欧洲货币同盟开始使用“欧元EURO”于( B ) A、1998年 B、1999年 C、2001年 D、2002年 7、金银复本位制的不稳定性源于( D ) A、金银的稀缺 B、生产力的迅猛提高 C、货币发行管理混乱 D、金银同为本位币 8、中国本位币的最小规格是( C ) A、1分 B、1角 C、1元 D、10元 9、金属货币制度下的蓄水池功能源于( C ) A、金属货币的稀缺性 B、金属货币的价值稳定 C、金属货币的自由铸造和熔化 D、金属货币的易于保存 10、单纯地从物价和货币购买力的关系看,物价指数上升25%,则货币购买力( B ) A、上升20% B、下降20% C、上升25% D、下降25% 11、在国家财政和银行信用中发挥作用的主要货币职能是( C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12、下列货币制度中最稳定的是( C ) A、银本位制 B、金银复本位制 C、金铸币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 13、马克思的货币本质观的建立基础是( A ) A、劳动价值说 B、货币金属说

行为金融学复习题

《行为金融学》考试卷 一、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学的区别: 行为金融学是行为理论与金融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与理论体系,以金融市场中投资人的真实行为为基础,研究人们在面对不确定性时如何进行资源的时间配置的科学。 行为金融学了解和预测投资人的心理决策过程及运作机制,解释为什么个人在某些情况下是风险偏好者,在某些情况下又是风险规避者。 .行为金融学的产生 1、市场有效还是无效 市场有效还是无效,是金融理论中争论最为激烈的问题之一。有效市场理论在70年代至90年代中都是居于主导地位的金融理论。该理论认为:市场是有效的,有关股票的信息都会反映到股票价格上,因此,其价格与其基本价值相符,任何投资者都不可能在市场上获得超额利润。 ?法玛(Fama)教授进一步将有效性理论细化为弱式有效,半强式有效和强式有效。有效市场理论是一个十分成熟的理论,可开拓的理论空间不大,因此不能充分吸引年青学者投入其中,主要是一些老一辈成名的金融学家带领一部分年青学生勉强应战,如法马、坎贝尔和科克伦等。 2.行为金融学的产生 有效市场理论实际是新古典微观经济学在金融领域的特殊表述方法。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是理性个人,以模型形式表述就是偏好、效用和效用函数等概念,这些概念及在理性假定基础上设立的公理体系成为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石。 ?但这些“天然成立”的基本假定近年来在实验经济学和心理学的实践检验中并没有得到一致性的确认,反而在实验中发现许多与这些公理假设极不相应的结果。而其中尤其严重的是金融领域所揭示的许多现象更是引起诸多争议。 ?心理学与经济学的结合逐渐形成了一门边缘研究学科——“行为经济学”。在最近出版的《宏观经济学手册》中,金融市场部分包括三篇文章,

金融学真题与答案

2012年人大金融专硕专业课431金融学综合 ——完整真题及答案 金融学 一、单项选择 1.国内只流通银行券且不能兑换黄金,国际储备除黄金还有一定比重外汇,外汇在国外才可兑换黄金,黄金是最后的支付手段,这是_______制度的特点。 A.金块本位B.金币本位C.金条本位D.金汇兑本位 2.下列说法哪项不属于于法定货币的特征______。 A.可代替金属货币B.代表实质商品或货物 C.发行者无将其兑现为实物的义务D.不是足值货币 3.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中M2 等于M1 与准货币的加总,准货币包括_____。 A.长期存款B.短期存款C.长短期存款之和D.公众持有的现金 4.我国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中的“储备货币”就是指_____。 A.外汇储备B.基础货币C.法定存款准备D.超额存款准备 5.在影响我国基础货币增减变动的因素中最主要的是_____。 A.国外资产B.央行对政府债权C.央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D.央行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 6.美联储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主要调整的是_____。 A.货币供应增长率B.联邦基金利率C.现贴现率D.银行法定存款准备率7.如果你购买了W 公司股票的欧式看涨期权,协议价格为每股20 元,合约期限为3 个月,期权价格为每股1.5 元。若W 公司股票市场价格在到期日为每股21 元,则你将_____。 A.不行使期权,没有亏损B.行使期权,获得盈利 C.行使期权,亏损小于期权费D.不行使期权,亏损等期权费 8.以下产品进行场外交易的是_____。 A.股指期货B.欧式期权C.外汇掉期D.ETF 基金 9.下列关于货币有限法偿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在交易支付中,收款人有权拒绝接受辅币。 B.有限法偿主要是针对辅币而言的。 C.在法定限额内,收款人有权拒绝接受辅币。 D.有限法偿一般是指对单次最高支付总额的规定。 10.下列关于政策性银行法正确的是_____。 A.发达国家也有政策性银行B.中国农业银行是针对农业发展的政策性银行C.我国目前有一家政策性银行D.盈利性只是政策性银行经营目标之一 11.标志着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产生的重要事件发生在_____。 A.意大利B.瑞典C.英国D.美国 12.我国中央银地的最终目标不包括_____。 A.经济增长B.币值稳定C.利率稳定D.促进就业

行为金融学第3章答案

行为金融学第3章答案

第3章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一名词解释 股票溢价之谜:股票投资的历史平均收益率相对于债券投资高出很多,并且无法用标准金融理论中的“风险溢价”做出解释。 动量效应:也称惯性效应,是指在较短时间内表现好的股票将会持续其好的表现,而表现不好的股票也将会持续其不好的表现。 反转效应: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表现差的股票有强烈的趋势在其后的一段时间内经历相当大的好转,而表现好的股票则倾向于其后的时间内出现差的表现。 股票的规模效应:股票的总收益率和风险调节后的收益率都与公司大小呈负相关关系,即股票收益率随着公司规模的增大而减少。 日历效应:股票收益率与时间有关,投资收益率在不同的时间存在系统性的差异。 一月效应:股市在每年一月份中的回报明显高于它在其他月份中的回报。 过度反应:投资者对最近的价格变化赋予过多的权重,对近期趋势的外推导致与长期平均值的不一致。 反应不足:证券价格对影响公司价值的基本面消息没有做出充分地、及时地反应。 异象:无法用有效市场理论和现有的定价模型来解释的股票市场收益异常的现象。 二问答题 1 我国股票市场有哪些典型的异象? (1)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上,噪声交易明显存在, 且在持续时间、涉及范围及表现程度上要比西方发达国家严重得多,噪音交易比重显然已经超过“适度”标准; (2)羊群行为,中国证券市场中最常见的一种从众行为,表现在机构投资者对证券价格的操纵、中小投资者的盲目跟庄等方面; (3)处置效应,投资者在风险投资时,急于卖出赢利的资产,而不愿轻易卖出亏损资产。许多投资者得到蝇头小利就卖出手中的证券,却长期持有套牢的证券; (4)日历效应,中国深沪两市在一定程度上郜存在周末效应,中国的年关效应受益最小的月份,一般都集中在下半年,多数收益最高的月份集中在每年三月。

行为金融学期末试题答案

行为金融学期末试题答 案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行为金融学》期末考试题答案 第一章 1、何为行为金融学,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支柱是什么 行为金融学就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它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这一研究视角通过分析金融市场主体在市场行为中的偏差和反常,来寻求不同市场主体在不同环境下的经营理念及决策行为特征,力求建立一种能正确反映市场主体实际决策行为和市场运行状况的描述性模型。 理论支柱:套利的有限性,人类理性的有限性 2、名词解释:套利。 指在某种实物资产或金融资产(在同一市场或不同市场)拥有两个价格的情况下,以较低的价格买进,较高的价格卖出,从而获取无风险收益。 第二章 1、详细解释“赢者的诅咒”。 赢者诅咒通指在任何形式的拍卖中,由于拍卖品的价值是不确定的,赢得拍卖品的中标者出价高于其他竞标者,但他很可能对拍卖品估价过高,支付了超过其价值的价格,从而赢得的拍卖品的收益会低于正常收益甚至为负。 2、详细解释“股票溢价之谜”。 股票市场溢价谜团 股票溢价是指股票相对债券所高出的那部分资产收益。所谓的“谜”是指理论模型在定量分析中难以解释现实中如此高的股票溢价,即理论模型的数值模拟和实际经济数据间存在着难以解释的差距。即股票溢价之谜。 溢价谜团的解释 对于上面提到的股票投资回报溢价,一个(“理性范式”爱好者)的自然反应是认为这说明股票风险比(无风险)债券高,高溢价是对这种高风险的补偿。 如果从“均值一方差”的均衡定价方法看,问题确乎很简单。据计算,美国股票年回报的波动为20%(标准差),而国库券的回报波动仅为4%(标准差)。短期回报的变化确实说明股票的风险要远大于债券风险。 第三章 1、为什么互联网子公司上市前母公司回报异常P55

行为金融学复习题精编版范文复习进程

行为金融学复习题 一,判断题 1.无套利是均衡条件的推论,如果市场达到均衡,那么一定没有套利机会存在。() 2.只要有了算法,问题肯定能得到答案。() 3.现代标准金融学承袭了“经济人”的基本分析假定,提出了有效市场价说,建立了现代 标准金融学完整的理论体系。() 4.凯恩斯是最早强调心理预期在投资决策中作用的经济学家。( 5.理性人假设认为,人是理性的且具有理性预期,但对未来的认知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偏差。 () 6.对投资的评估频率越高,发现损失的概率越高,就越可能受到损失厌恶的侵袭。() 7.拇指法则是一种启发式判断法。() 8.Kenda11与Roberts等人发现股票价格序列类似于随机漫步,他们最终把这些理论形式 化为有效市场价说。( 9.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资本市场分析基本上由两大派所主宰:基本分析派与数量分 析派。( 10.锚定与调正启发法倾向于低估复杂系统成功的概率和高估其失败的概率。( 11.损失厌恶反映了人们的风险偏好并不是一致的,当涉及的是收益时,人们表现为风险偏 好;当当涉及的是损失时,人们则表现为风险厌恶。() 12.人们忽略的遗憾程度通常大于行动的遗憾程度。() 二,单项选择题 1.有限理性的决策标准是() A.最优 B.效用最大化 C.满意D,风险最小 2. 卡尼曼通过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对所损失东西的价值估计高出所得到价值的( A.2倍 B.1倍 C.2.5倍 D.4倍 3.投资者通常假定将来的价格模式会与过去相似,这种对股价未来走势的判断属于 (A.算法 B.熟识性思维 C.代表性思维D.投资者情绪 4.现代标准金融学理论产生的标志是( A.Markowitz资产组合理论B.套利定价理论C.资本资产定价模型D.有效市场假说 5.根据性别,过度自信,频繁交易和所承担的投资风险之间的关系,()投资者承担的投资风险可能最大。 A.单身女性 B.已婚女性 C.单身男性 D.已婚男性 6. 与问题非相关的信息会导致相关信息的有效性减弱,这种情况被称为信息的( A.首因效应 B.稀释效应 C.韦伯定律 D.近效应 7. 过度自信通常不会导致人们() A.高估自己的知识 B.低估风险 C.对预测有效性的变化敏感 D.夸大自己控制事情的能力 8. 对信息反应不足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解释) A.价格翻转现象 B.收益序列正相关 C.信息不足 D.信息瀑布 9. 现代标准金融理论中被称为相对定价法的是( A.一般均衡定价法 B.无套利定价法 C.CPAM定价法 D.APT定价法 10.同质信念下人们的交易动机是( A.对未来价格走势的看法差异 B.风险偏好 C.流动性偏好 D.从众 11.最早将人的行为研究与经济学研究结合起来的理论是(A.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说”B. Keynes的“选美竞赛”理论C.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说”D. Keynes的“空中楼阁”理论

金融学题库(含答案)

金融学复习题库 一、填空题 1、就是由足值货币向现代信用货币发展得一种过渡性得货币形态。代用货币 2、在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存在得主要形式就是与.现金银行存款 3、就是新型得信用货币形式,就是高科技得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4、所谓“流通中得货币”,就就是发挥职能得货币与发挥职能得货币得 总与.流通手段支付手段 5、从货币制度诞生以来,经历了、、与四种主要 货币制度形态。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信用货币制度 6、金银复本位制主要有两种类型: 与 .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7、在格雷欣法则中,实际价值高于法定比价得货币就是。良币 8、在格雷欣法则中,实际价值低于法定比价得货币就是。劣币 9、金本位制有三种形式: 、、。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10、货币制度得四大构成要素就是:货币得币材、货币得单位名称、本位币与辅币得发行、铸造、流通程序、准备金制度。 11、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以金融资产得强弱作为划分货币层次得主要依据。流动性 12、狭义货币M 1由与 ,构成,广义货币M 2 由M 1 加构成。流通 中现金支票存款储蓄存款 13、货币制度最基本得内容就是。币材 14、在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得发行主体就是.银行 15、“金融”一词在广义上指由货币及两大类活动引致得经济行为.信用 16、借贷活动中产生得利息或者利率就是得价格.借贷资金 17、一级市场融资就是指在时发生得融资活动.发行融资工具 18、二级市场融资就是指在时发生得融资活动.已发行得融资工具再交易 19、商业信用得方向性就是指它只能沿着得方向提供。商品得生产者到商品 得需求者 20、信用得要素由信用活动得主体、客体及三个方面得因素构成。信用活动得基 础 21、信用得基础性要素包括三要素。品德能力资本 22、按就是否可转让分类,采用记帐式发行得国债就是得国债。可转让 23、按就是否可转让分类,采用凭证式发行得国债就是得国债。不可转让 24、出口国银行为扶植与扩大本国商品出口,向或国外得进口商提供得贷款称之为出 口信贷。本国得出口商 25、根据中央银行得基本性质与特征及其在世界中央银行制度形成过程中得历史作用来瞧, 英格兰银行就是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功能得银行. 26、在具体得业务经营活动中,中央银行一般不奉行原则。盈利性 27、中央银行得职能一般可归纳为发行得银行,银行得银行与。政府得 银行

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分析我国股票市场

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分析我国股票市场 摘要: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的最新研究前沿,它突破了传统金融学的观点,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投资者的行为,本文即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来分析我国股 票市场的投资者行为。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投资、股票市场 Abstract:The behavior finance study is the financial study newest research front, it broke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finance study viewpoint, studied investor's behavior from the psychology angle, this article namely analyzes our country stock market from the behavior finance study angle the investor behavior。 Key words :Behavior finance、Investment, stock market 传统金融理论是建立在市场参与者是理性人的假定的基础上的。在传统金融 理论中理性人假设通常包括两方面:一是以效用最大化作为目标,二是能够对一 切信息进行正确的加工和处理。在此基础上,传统金融学的核心内容是“有效市 场假说”。这里的假设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市场的各参与主体在进行决 策时都以实现期望效用最大为准则;二是市场的各参与主体都能够根据他们得到 的信息,对市场的未来做出无偏差估计;在该假设前提下,一个必然的推论便是 证券的价格反映了一切可以得到的公开信息:投资者无论多么明智,都不能够获 得与其所承担风险不对称的额外收益。 但是投资者在事实上并不都是像理论上的那样理性,而是具有某种情绪,许 多投资者在决定自己对资产的需求时受到无关信息的影响。与理性假设不同,现 实世界的人其实是有限理性的。在股票市场上,有许多不能用传统的金融理论来 解释的现象,本文即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来分析我国股票市场上投资者的行为。 一、行为金融学及其创新意义 所谓行为金融学,从字面上理解,是将人的行为融入金融学研究范畴的一门 学科。但更确切地讲,行为金融学是以心理学上的发现为基础,辅以社会学等其 他社会科学的观点,研究投资者如何在决策时产生系统性偏差,并尝试解释金融 市场中实际观察到的或是金融文献中论述的,与传统金融理论相悖的异常现象的 一种理论。行为金融学的兴起和发展,被许多经济学家称之为经济学和金融学的“非理性革命”,充分地说明了其理论创新意义,具体说来: 1、描述和解释了行为与金融行为的科学内涵,创新性地提出了行为金融学 的范式这一科学范畴,强调行为金融学是人们感知金融市场的理论和方法。其基 本的逻辑是,由于金融活动主体是具有理智和情感等完整心智结构的现实“行为人”,每个人既是自利的,又是利他的,因而就可能不一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个体在市场活动中会产生各种心理和行为偏差,人们的行为不一定符合市场 规律的要求,使得“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即所谓的市场失灵。 2、无效市场理论。论述金融市场的不完全有效性,在一个充满不确定的经 济现实中,信息是复杂的,收集信息是有成本的,交易者占有的信息是不完全、不对称的,即他们是噪声交易者,金融市场不是有效率的市场。 3、投资者心态模型。分析和研究了投资者由于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出现 各种决策行为偏差如过度自信和反应偏差、处置效应、从众行为等,强调人的行 为的非理性对于金融市场的运行和效率具有重大影响。

行为金融学教学案例

跌宕起伏的股票市场 (1)我国的股票市场为什么会呈现大幅波动,影响股票价格波动的因素有哪些? 我国股票市场呈现大幅波动的原因主要是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的非理性造成的,大多数投资者的投资理念都具有投机性,不注重股票的价值。另外,中国的股票市场缺乏做空机制,以及机构投资者数量及质量不高等原因造成的。影响股票价格波动的因素有外部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发展状况、投资者的投资理念等等。 (2)我国的股票投资者更喜欢在股票指数呈现什么样的态势下参与交易,为什么? 我国的股票投资者更喜欢股票指数呈现上涨状态下参与交易。因为我国的投资者的非理性程度较高,已受到情绪和其他投资者的影响,而缺少对整个股市行情和股票的分析和判断。(3)投资者的交易行为是如何影响股票价格的。 从图1-3可以发行,上证综指的换手率越高,上证综指相应的点位也越高。投资者的交易活动越活跃,提高了市场的流动性,同时也代表了投资者的情绪,易造成股票的大涨大跌,加剧了股票的波动。 我国的A股和H股的差价 (1)A股与H股的价差能说明内地和香港市场中有一个市场不是有效的吗?为什么? A股与H股的价差能说明内地和香港市场中有一个市场不是有效的。市场的有效性反映的是市场对信息的效率,对于同一只股票其基本面的信息一样的,如果市场都是有效的,其在各市场上的价格应该都是一样的。 (2)结合本章所学内容,你认为导致A、H股价差的原因有哪些? 导致A、H股价差的原因有:投资者学历、理性程度不同,中国和香港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不同导致价值判断基准不同,市场环境、信息披露和监管制度不同等等。 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分析 请分析为什么会出现封闭式基金折价这种现象?封闭式折价能否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进行解释? 基金的日常运作需要成本,如基金管理人的报酬、管理费用等。由于这些成本的存在,基金的市场价格应当低于其资产净值。如果管理费用太高或将来的投资组合管理达不到预期标准,则代理成本就可能导致基金折价。行为金融学学者认为,基金折价率的变化反映的是个人投资者情绪的变化,由此认为具有相同投资者结构的投资品种,将会受到类似的投资者情绪的影响。一方面,封闭式基金发行上市时,由于新基金没有可供比较的历史经营记录;另一方面,为保证新基金的发行成功,基金发起人通常也要做大量的宣传,将基金未来的收入前景描述得极近完美,给投资者以很大的想象空间。由于认知偏差的存在,噪音交易者对封闭式基金会非常乐观,这种乐观的程度远远超出了对基金未来业绩的理性预期,从而导致基金的过度交易,使基金的交易价格高于其资产净值,产生溢价。 中国股市的“春节效应” 1、我国的“春节效应”与西方国家实证发现的“一月效应”有什么异同? 我国的“春节效应”与西方国家实证发现的“一月效应”相同点都是发生在各国的“年初”,收益率都是超过其它月份,但是我国与平均收益率之间的差异要大。 2、如何解释中国股市中的春节效应? 人们把年末视为结算时间而把春节过后视为新年的开始,他们倾向于在年度交替之际有不同的行为,从而造成了“春节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