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龙岗生态文化园区

汉中龙岗生态文化园区
汉中龙岗生态文化园区

汉中龙岗生态文化园区

汉中位于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北依秦岭山脉,南屏巴山浅麓,自古就被称为“天府之国”和“鱼米之乡”。汉中的森林覆盖率为52%,林草的植被率达60%,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这里山清水秀、气候温润,有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朱鹮、大熊猫、金丝猴和羚牛等珍稀物种的最佳栖息地,被公认为地球上同一纬度生态最好和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汉江河是长江的主要支流之一,孕育着这片富饶的土壤,汉水源头发源于此,汉中也是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水源地。

汉中龙岗生态旅游度假区位于汉中市南郑区梁山镇,总规划面积二十余平方公里,项目将文化和旅游产业相融合,以龙岗寺遗址历史文化为核心,结合梁山、猴子岭、凤凰山水库等自然资源,以文化旅游为先导,以生态旅游为支撑,以旅游观光和休闲养生为主要特色,陕西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倾力将其打造成集遗址保护、文化传承、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商贸服务、商务会议、运动康体为一体的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使其成为汉中乃至陕甘渝地区重要的文化体验和休闲度假功能区。

(图1)

亚洲三大旧石器遗址之一

龙岗寺遗址坐落于陕西省南郑区梁山镇爱国村西北边缘的小岗之上,距汉中市中心城区约3.5公里,与古城汉中隔江相望。龙岗寺

始建于南北朝梁天监年间(502-519年),唐宋时期已有较大规模,是人们由汉中乘船赴寺游览观光的胜地。在清代曾经过三次重修,现存古建庙宇48间,总面积超过一万平方米。龙岗寺遗址包括旧石器时代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址和寺院建筑、汉代墓葬群、革命旧址等,文化内涵丰富,分布密集,自成序列。

2015年11月,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南京大学专家对陕西省汉中市龙岗寺遗址持续进行3年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后,确认该遗址早在100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为数不多的年代超过10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遗存之一,是迄今陕西发现的最早的旧石器文化遗址,距今120万年以上,早于蓝田猿人遗址。龙岗寺遗址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以及先民文化具有重大意义,出土的旧石器及墓葬品等表明,汉中盆地古人类生活始于60万年前,地层测年数据则表明,距今7、8万年左右汉中盆地存在另外一个古人类活动繁盛的阶段,早期人类在此活动有较长的时间跨度,这对理解我国南、北方旧石器工业的发展演化以及东西方旧石器工业比较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图2)

龙岗寺遗址蕴藏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资源,站在龙岗遗址边,时光的转变、人类的故事、生命的轮回,以土层的形式层层展现。我们仿佛站在一本巨大的穿越百万年的书籍面前,阅读着人类的生生不息,感受着时光穿行了100多万年的无比震撼。美国俄勒冈大学迈尔·阿金斯教授访问考察龙岗寺遗址后说:“我从这里看到中国文化

的根源”。

远古时期的汉中,草木繁盛,河流纵横,是古人类生息繁衍之地。汉中的秦岭巴山之间、汉水两岸,几乎都有古人类活动的踪迹,龙岗寺古人类遗址的发现证明汉水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远在三千万年前的古生代,汉中还处于一片汪洋大海之中,沧海变桑田,石燕入梁山。旧时“汉中八景”之一便有“梁山石燕”一景,石燕原为一种海洋无脊椎生物,生长在距今3.3亿年之前的石炭纪,经过地质变迁,石燕化石常出现在海底沉积岩形成的山间。因此梁山片区自民国时期以来,便有考古专家来此做地质考察,1929年中国地质研究所的赵亚增、黄汲清先生首先开创了对龙岗寺遗址的考察研究。1943年,西北联合大学历史系主任陆懋德,率领了几名学生来此考察,却意外的在龙岗寺遗址片区发现了旧石器,经过科学研究分析,确认龙岗寺一带,曾经是古人类栖息和繁衍的一个地方,这一事件即刻引发了国家的高度关注,之后众多考古专家们纷至沓来。

(图3)

1959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做汉中专区考古调查时,发现龙岗寺新石器时代遗址。1980年西安矿业学院阎嘉祺教授等人,在龙岗遗址发掘了近千件旧石器,并发现了大熊猫、剑齿象、羚羊等第四纪哺乳生物的化石。从此梁山便成为研究古生物的理想区域,有“袖珍地质博物馆”之称,同时也引发了全国考古专家们对龙岗寺遗址考古研究的浪潮。1984年,陕西省考古所在龙岗寺遗址发现了汉代墓葬群,出土了青铜鼎,青铜剑,玉鸟,鎏金带勾,陶俑等弥足珍贵文

物九十余件。1986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黄慰文等四名专家考察认为,龙岗寺旧石器遗址是亚洲三大旧石器遗址之一。1990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收藏了360件具有很高价值的珍贵的龙岗寺旧石器文物标本,在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向国内外公开展出,引起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社会各界的重视。1993年,中科院将龙岗寺古人类研究列入中国社会科学基金十大重点项目之一。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水龙岗诗画家园

龙岗生态旅游度假区地处的汉中市南郑区,毗邻汉江,自然生态资源丰富。南郑自公元前451年秦左庶长建筑城以后,距今已有2469年的历史,刘邦、萧何、陆游、何挺颖等杰出人物都在此留下厚重的足迹。南郑,良田万顷,物阜民丰,人文荟萃,禀赋优越。

(图4)

陕南茶是中国近千年“茶马贸易”的主要茶源,汉唐以来陕南茶就被运出秦岭,进入国都及中原地区、丝绸之路沿线甚至被运往境外中亚、西亚、欧洲等地,是最先走向世界的茶文化。“好寺名园遍游尽,惟攜茶具赏幽绝”。“春泛山泉色,香分汉水头”。文人骚客在此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茶诗。南郑也是全省六大茶叶优势产区之一,出产的汉水银梭“汉中仙毫”近年来先后荣获国内外28项金奖。使得南郑声名远播,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教授在视察南郑茶区后给予了高度评价,他称赞南郑的生态条件是全国茶区中最好的。“高山云雾出好茶”近年来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南郑的茶园面积达到14余万

亩,每逢春季,万亩茶山一碧万顷,遥望茶山云雾绕,茶香醉心人神往,若隐若现采茶女,茶山人歌入梦来,茶山是游赏风景的绝好去处。

(图5)

龙岗生态旅游度假区的水域资源也十分丰富,毗邻汉江、濂水河、冷水河、漾家河等。在黄官镇西南部、米仓山北麓,还藏匿着一处鲜为人知原始天然湖泊--龙池,湖光山色,碧波荡漾。凤凰山水库,青山碧水,如诗如画。

(图6)

位于南郑北郊的梁山镇隔江与汉台区相望,因“梁山石燕”而斐名。每逢春季,梁山便成为欣赏油菜花海的天堂。万亩花海同时怒放,天地之间,浮光跃金,与青青麦田、巍巍茶山阡陌交错,相应争辉,令人流连忘返沉醉于山间。青山红瓦白墙的田园村落,展现成一幅优美如诗的山水画卷。丰富优渥的自然生态景观资源与旅游经济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不仅拉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也提高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龙岗传薪、天人合一、田园牧歌、桃李春风。”龙岗生态旅游度假区将在美丽的梁山续写辉煌,提升与引领龙岗文化从汉中走向世界,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在推动汉中全域旅游发展的同时,将汉中龙岗建设成一个自然生态、康体宜居的美丽新家园。

浅谈趣味运动会在学校开展的意义 汉中市龙岗学校

浅谈趣味运动会在学校开展的意义 崔廷贵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趣味运动会的特点、制定、如何开展以及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影响等,以期能够对趣味运动会的质量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帮助,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趣味运动会激发学生体育兴趣 新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要,确保每位学生受益;改革体育课的考核与评价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课外体育对于学生的体育兴趣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传统的以竞技项目为主的田径运动会已经不能满足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趣味运动会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对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中小学中,如何开展好趣味运动会,如何通过趣味运动会激发中小学生的体育兴趣,是每位中小学体育教师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研究方法:访谈法以及实践研究 1.传统竞技田径运动会的弊端 课外体育作为体育课的延伸,运动会是对体育课的有效补充,学生可以在这里体验到体育的乐趣。但是,作为传统的以竞技为主的田径运动会的以下特点已经不能满足于学生参与体育的乐趣。 1.1传统的田径运动会只是少数人参加的,大多数都是那些有体育

特长的学生参加,而大部分学生与运动会无缘,只能作为观众,这样难以达到学生共同参加、共同竞争、共同提高的目的,不能使所有学生体验到体育的快乐。 1.2从运动项目上看,主要都是一些以竞技为主的运动项目,中小学运动会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而全部是竞技项目就减弱了体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弱化了对更多非体育特长生形成群体、完善人格、磨练意志的作用。 1.3以竞技项目为主的运动会主要是为了选拔优秀体育苗子,提高学校体育纪录,营造学校文化氛围等,而在根本上忽视了其他学生参与运动会的渴望,使学生对于参加课外体育失去了兴趣。 2.趣味运动会的特点 趣味运动会不同于以竞技项目为主的田径运动会,它是一个人人参与、气氛热烈、情绪欢乐、娱乐健身、增强体质的体育节日,学生在运动会上我们可以增加集体趣味项目,增加学生的参与面,让更多的学生充分体验到体育带来的快乐,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2.1不受场地以及学生年龄的限制。学校可以不因场地狭小、器材不足、人员超编等原因,因地制宜,勇于创新,认真研究和策划趣味运动会。每个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特点以及爱好去选择项目参加比赛。 2.2具有普遍的群众性。由于趣味运动会设置的项目类别十分广泛,既有以素质和能力为主的项目,又有以技能和技巧为主的项目,适合各种层次、各种能力的学生参加,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那些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摘要 自然环境是人类存在和延续的物质基础,人的思想离不开自然环境的影响,先民最早的生态萌芽思想源于对宇宙的探索,对自然的崇拜,进而衍生中国古代的生态文明思想-——“顺天说”.尤其是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中将“仁爱”亲亲惠及整个人类,道家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生态价值观。现今,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聚焦传统文化,以史为鉴,从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关乎世界发展。 关键词:背景,儒家,道家,启示 目录 摘要 第1章古代传统生态思想产生背景 (5) 第2章阐释儒家和道家生态文化思想 (5) 2.1儒家生态文化思想 (5) 2。2道家生态文化思想阐述 (6) 第3章对现今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启示 (6) 3。1 遵从平等的价值理念 (6) 3。2 遵从自然法则 (6) 3.3正确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协同关系 (7) 第1章古代传统生态思想产生背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向型气质、和谐型风格和伦理型内核,这些特征与中国地理环境关系密切,封闭性是中国地理环境的一个特点。中国西北部是青藏高原与蒙古高原,东南部则是浩瀚的大海。而孕育出中国文明的黄河流域,与中国的总体环境相似,上古时代的黄河中下游北方是无法耕种的草原;往南是难于开垦的森林;往东是无法跨越的大海;往西则是不利于农耕的高原,依据现有的封闭的环境,中国人创造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农业文明.顺天说是一种自然观,发端于古人

对自然四时的认识,是古人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形成顺应自然的思想,古人生活与天地自然之中直观地觉察到自然变化的周期性规律,并顺应这种规律形成的思想,进而形成了典型的内向型文化气质。和谐的文化风格使中国人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讲究和谐统一、仁爱亲善、和睦礼让.中国人的哲学观念中也渗透着“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等思想。 先民历来把自然生态环境看作是自己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当时的人无法用自己的认识水平去揭示各种地理现象背后的规律性的东西,他们只能将之一切归于那个至高无上力量的拥有者,这个拥有者不仅创造了世界,同时也控制着世界上万物的运行。在对宇宙探索中,引发古人对自然的崇拜,而且形成了许多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自为意识、观念和行为规范。 第2章阐释儒家和道家生态文化思想中国儒家和道家的内核中都有符合自己生态文明的观念,儒家“天人合一”的生态自然观,强调人对于“天”也就是大自然,要有敬畏之心。道家主张无为,不是说无所事事,而是要求节制欲念,不做违背自然规律的事. 2.1儒家生态文化思想阐述 “仁"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之一。从“仁者爱人”扩展到“仁者爱物”,体现了对生命和大自然的尊重。“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待母归”.这种人类对生物的关爱不能仅仅看作是一种科学的认知,而是性善的人类情感归属的需要,儒家把这看作是“孝"和“义”的体现。这些思想应该成为现代生态伦理学的重要支撑。 2。2道家生态文化思想阐述 《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了遵循自然规律,这就是自然之道。“道生万物,德育万物”,为此要尊“道”、守“德”,厚德载物。这种顺应自然规律的思想,对人自身的完善,从而影响社会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第3章对现今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启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文明不断进步,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使得资

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的开发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37618081.html, 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的开发 作者:田金霞 来源:《商场现代化》2011年第35期 [摘要]生态旅游作为现代旅游的发展趋势而倍受青睐。张家界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 生态旅游发展前景广阔。本文阐述了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发展生态旅游已取得的成果,分析了其发展生态旅游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从景区生态文明建设,旅游低碳运营模式,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等方面提出了深度发展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的策略。 [关键词]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策略 一、引言 生态旅游(Eco-tourism)一词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 H.Ceballos Lascurain于1983年首次提出的,于1986年在墨西哥召开的一次国际环境会议上被正式确认,旋即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 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中国的生态旅游是依托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及风景名胜区等发展起来的,其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将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的结合起来,拉开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序幕。 本文试对其生态旅游现状及深度开发策略进行分析,以期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二、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张家界市境内,是1982年由国务院委托国家计委批准成立的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1992年12月因奇特的石英砂岩大峰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2月又被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公园以奇特 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著称,有奇峰3000多座,气势蔚为壮观。峰间峡谷,溪流潺潺,浓荫蔽日,有“三千奇峰,八百秀水”之美称,自然风光壮美绝伦。公园森林植物和野生动物资源极为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8%,是一座巨大的生物宝库和天然氧吧,被称为“自然博物馆和天然植物园”。草木禽兽与奇山异水同生共荣,形成完美的自然生态系统,为张家界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基础。 1.发展生态旅游已取得的成果 张家界以旅游立市,旅游业得到蓬勃发展,但在早期的开发过程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十分突出,曾被联合国遗产委员会亮出黄牌警告,张家界政府吸取经验教训,采取了一系列整治措施,生态旅游初见成效。

买铅笔说课稿

《买铅笔》说课稿 汉中市龙岗学校:伏蓉 一、说教材。《买铅笔》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的第一课时。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20 以内的进位加法,以及10 以内加减法,初步感知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今后学生学习100 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教材提供的主题图是小白兔到袋鼠的文具商店买铅笔情景。主题图中已经出示了数学问题:“15 支铅笔,卖出9 支,还剩多少支?” 我认为本课的主题图给出的数学问题太直接,学生没有思维的空间。因此在教学时我把主题图进行了改进。把主题图中袋鼠提出的数学问题改为“ 有15 支铅笔” 这一条件,这样,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主题图,从图中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再根据相应的信息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说学情,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对事物具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好动、好玩是他们的天性。特别是我们班,因为我们的学校位于灵城的东面。学生大都来自东关、东蔬这些地方,他们的父母大多是菜农。还有少部分学生的是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家庭教育环境较差。后进生较多,上课的效率很低。所以我就要想尽办法,变着法儿的把他们引到课堂中来,引导他们主动一些的参与到我们的学习中。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讨“ 十几减9” 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说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我在上课前准备了多媒体课件。以及一些口算卡片, 学生准备,让学生准备15根小棒。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五、说课时划分,《买铅笔》我准备用一课时来完成。这节课学习的内容除了减数是9的减法外,还有减数是8的减法,我想根据本班的学生情况,他们在学习了十几减9以后,应该能独立的探讨出十几减8的算法,所以准备用一节课来完成。 六、说目标,依据以上的教材分析和我对目标制定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确立的: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并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解决与此相关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2、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合作与交流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

关于我国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国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1-8-1信息来源: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国家林业局政府网2月25日讯为贯彻落实局党组构建繁荣的林业生态文化体系的战略部署,我办对全国90处国家级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状况进行了书面专题调研,并对浙江龙湾潭、黑龙江哈尔滨、龙江森工方正龙山、大兴安岭北极村等四处国家级森林公园进行了实地调研。 一、我国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1、森林公园已经成为弘扬生态文化的主要场所。我国自1982年9月建立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湖南省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以来,经过25年的发展,至2006年底,全国已建立各级森林公园2067处,规划总面积1569万公顷,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660处,面积1125万公顷。每年到森林公园参观、游览、访问和学习的游客快速增长,2006年全国森林公园旅游人数达到2.13亿人次,有52处国家森林公园年旅游人数超过50万人次,18处国家森林公园年旅游人数超过100万人次。旅游者投入大森林的怀抱,不仅能在观光、游览过程中体验祖国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感受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的愉悦心情,同时还能进一步激发爱国热情,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进一步热爱森林、保护自然的美好情愫。 2、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多年来,各森林公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加强森林(自然)博物馆、标本馆、游客中心、科普长廊、解说步道以及宣传科普的标识、标牌、解说牌等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并不断强化这些设施的科普教育功能,为人们了解森林、认识林业、探索自然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和条件。河北前南峪国家森林公园建立了水土保持展览馆、林业发展史展览馆和太行民居博物馆,自1998年开园以来,已经有150万人次游人来参观和学习。宁夏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先后建起了六盘山自然资源馆、生态植物园、生态博物馆,每年来参观的游客超过10万人次。内蒙古森工乌尔旗汉国家森林公园的自然博物馆,收集存档的标本种类达2054种、13695件,每年接待大量国内外专家学者、大中小学生前来参观。 3、森林公园已经建设了形式多样的教育基地。森林公园具有丰富而多样的自然、人文资源,生态文化底蕴丰厚,是建立各类教育基地的理想场所。一批国家森林公园已经被命名为省级以上的科普教育基地、生态环境教育基地、生态道德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众多的森林公园也已经成为实习基地、夏(冬)令营活动基地,写生、创作基地、影视拍摄基地等等。哈尔滨国家森林公园设立了13个植物专类园区,园内设置植物标牌、解说牌,每年开展“认知植物亲近自然”等一系列科普活动,使上万名中小学生接受植物科普知识的教育。山东昆嵛山国家森林公园近来来采集、制作昆虫标本800余种10万余件,植物标本700多种,每年都有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山东大学等20多所大中院校来公园实习。 4、森林公园已经探索出多种传播、弘扬生态文化的有效途径。森林公园不断推出“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旅游活动,使人们在游览休闲过程中拓宽对自然的认知,受到自然生态知识的

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

【多选题】 以下属于道法自然发展观的有()。 ?A、 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 ?B、 物无贵贱,万物一齐 ?C、 以天合天,无以人灭天 ?D、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我的答案:CD 2 【判断题】 “以天合天,无以人灭天”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 我的答案:× 【单选题】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出自()。?A、 《论语》 ?B、 《老子》 ?C、 《中庸》

?D、 《庄子》 我的答案:B 2 【多选题】 以下属于道法自然和谐观的有()。 ?A、 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 ?B、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C、 以天合天,无以人灭天 ?D、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我的答案:BD 【多选题】 道法自然生态发展思想包含的三个维度是()。 ?A、 整体观 ?B、 发展观

?C、 和谐观 ?D、平衡观 我的答案:ABC 2 【判断题】 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 我的答案:√ 【单选题】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 ?A、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B、 正确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 ?C、 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 ?D、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 我的答案:A 2 【判断题】 顺应自然就是要人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 我的答案: 对

【多选题】 与道法自然生态发展思想密切相关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是()。?A、 尊重自然 ?B、 敬畏自然 ?C、 顺应自然 ?D、 保护自然 我的答案:ACD 2 【多选题】 保护自然就是要做到()。 ?A、 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 ?B、 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C、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D、 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我的答案:ABCD

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环境保护体系的构建

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环境保护体系的构建 张 杰 徐 波 那守海 (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 摘 要 概括了中国森林公园与森林旅游发展现状,并就森林旅游的开展对森林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环境保护体系构建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环境保护体系应由教育体系、发展体系、监测体系、评价体系、防治体系、保障体系六大部分构成。 关键词 森林公园;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构建 分类号 S759.91 Establishm ent of C onservation System of Eco-tourism Environment in Forest Parks/Zhang Jie,Xu Bo,Na Shouhai (Nort heast Forestr y U niv ersity,Harbin150040,P.R.China)//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2003,31 (4).-20~23 T he status of forest parks and forest tourism is summar ized in China,and the impact o f forest tourism on for est eco log ical environment and t he necessity of building of co nservation system for eco-tourism env ironment are analyzed.T he conser vation system of eco-tourism environment includes educat ion system,dev elo ping system,monitor system,assess ment system,prevention and reco ver y system and support system. Key words Forest par k;Ecolog ical environment;Conserv ation system;Establishment 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回归自然,走进森林,领略大自然的秀丽风光,利用森林的特殊功能来调节身心,恢复生理和心理平衡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而森林公园的建立与发展正是适应了这一趋势。1982年我国建成了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经过20a的发展,截止到2002年,我国已建立各类森林公园1200余处,其中国家级380处,遍布30个省、市、自治区,总经营面积达1130万hm2。全国森林公园拥有宾馆、饭店、商店等旅游服务设施40多万m2,接待床位近10万张,旅游车船4000台(艘),主要游线路达15000多公里。拥有森林旅行社、森林旅游公司近100家,森林旅游从业人员8万多人,年接待森林旅游人数近6000万人次,直接旅游收入超过10亿元,综合效益达150亿元,创造了极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 森林旅游的开展对森林公园生态环境的影响 1.1 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开发与建设对森林生态景观的影响 森林公园生态景观具有和谐性、稳定性和统一性。在原生生境地区开展森林旅游,伴随着旅游设施如建筑物、道路的修建,将会在原始的自然景观中引入人工成分,造成景观破碎化。从旅游心理学和美学的角度出发,两种生态系统的交界最能吸引旅游者,如水陆交错带、森林和林中草地的交错带,但这些地带的景观破坏也最严重。如在森林公园修建的大型宾馆、饭店,既与自然景观不协调,又严重地影响了动物的重要生境和活动通道。 1.2 森林旅游活动行为对森林公园生态环境的影响 森林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对生态系统及其动植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践踏、采集、用火及垃圾堆放等。践踏会使游道两旁的植物树种更新困难,改变了植物群落的年龄结构;践踏使游道两旁的土壤板结,增加地表径流,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游客 第一作者简介:张杰,女,1966年3月生,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副教授。 收稿日期:2002年10月11日。 责任编辑:张建华。 有意无意地采集花朵、枝叶、真菌或带入的外来物种,会改变物种的组成或结构。森林旅游活动中用火不当,不仅会引起火灾,甚至会引发稀有植物种的消失。垃圾堆放不当,特别是白色垃圾,极难腐化,造成白色污染,破坏森林公园的生态完整性。 动物对森林旅游者的活动非常敏感,森林旅游者及管理人员的活动,影响动物的正常取食和繁殖,使一些易受惊吓的动物远离森林公园。森林旅游者乱丢吃剩的食物,会改变某些动物的食物结构。森林公园内动物的种群数量及种类组成常因森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森林旅游活动的开展而发生显著变化。 森林旅游活动还会造成森林公园大气、水质的干扰和破坏。没有经过处理或仅经过初级处理的污水排放到水环境中,会把病原体带入水中;污水排入使水体的富养化加速。以湖泊、水库、池塘等水体为基础建立的森林公园,受到的影响更为突出。 受经济利益驱使,对高峰期森林旅游者数量不加控制,严重超越生态环境容量;缺少必要的污染防治和环境监测措施,将会导致森林公园环境污染和生境退化[1~3]。 2 构建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环境保护体系的必要性 我国的森林公园产业是在缺乏足够规划的指导下迅速发展起来的,虽已具有相当的产业规模,但在诸多方面仍然存在着问题。通过上述分析可见,森林公园内开展旅游活动对森林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着缺陷和不足,会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因此,搞好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但是要解决这一问题,并不是仅仅靠哪一个单位、哪一个部门、哪一个环节就能够完成的,而是要靠建立一个包含教育、发展、监测、评价、防治、保障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系。笔者在研究了多个森林公园的环境保护工作后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环境保护体系,以保障森林公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效、有序地进行,促进森林公园生态环境的良性循 第31卷第4期东 北 林 业 大 学 学 报V ol.31N o.4 2003年7月JOU RN AL OF N ORT HEA ST F OREST RY U N IVERSIT Y Jul.2003

汉中市龙岗学校2014届高考录取快报

汉中市龙岗学校2014届高考录取快报 作者:行政办文章来源:本站点击数:10536次更新时 间:2014-7-29 11:54:27 序号姓名录取大学序号姓名录取大学 1.王力清华大学125.田嘉尧华北电力大学 2.乔宇琛清华大学126.杨枭华北电力大学 3.王腾逸清华大学127.费洋华北电力大学 4.杨礼萌北京大学128.刘思扬华东政法大学 5.彭兆睿北京大学129.张希若华东政法大学 6.徐安琪北京大学130.杨蓝华东理工大学 7.林倩北京大学131.刘彭华东交通大学 8.邓欢北京大学132.张宇玺华东交通大学 9.黄仁东北京大学133.刘睿琪华南师范大学 10.张婧姝北京大学134.范昱琪电子科技大学 11.吕晔香港理工大学135.唐鑫海电子科技大学 12.陆瑶中国人民大学136.张乙晨江苏大学 13.刘璇中央财经大学137.刘颖颖江苏大学 14.郭倩倩北京师范大学138.陆阳南昌大学 15.宋笑然北京外交学院139.龚永嘉南昌大学 16.杨凡玉中国青年政治 学院 140.李阳湘潭大学 17.屈文锋同济大学141.刘洨湘潭大学 18.付定昆同济大学142.姚星辰郑州大学 19.吴佳艺浙江大学143.姜依玲东华大学 20.王阳浙江大学144.刘嘉琳海南大学 21.龙柄文浙江大学145.张迪广西大学 22.陈智鑫南京大学146.许爱琪广西大学 23.罗杨南京大学147.张子民河海大学 24.孟思楠南京大学148.龚泽宇南京理工大学 25.陈天柱西安交通大学149.吕天宁南京理工大学 26.殷亚东西安交通大学150 吕家欣南京工业大学 27.侯依松西安交通大学151 易子轩南京师范大 28.周腾西安交通大学152 戚潆文南京农业大 29.朱良西安交通大学153 吴智勉哈尔滨工程 30.马唯焜西安交通大学154 王萌东北财经大 31.庞杨千鉨西安交通大学156 米思东北农业大 32.唐楷杰西安交通大学157 刘琳吉林农业大

智慧树知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出自于《尚书》。 A.对 B.错 答案: 对 2、季羡林先生认为天人合一论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 A.对 B.错 答案: 对 3、天人合一自然观第一层含义就是人与天地共同构成了一个自然整体,割裂了人与自然,就形成不了一个系统的概念。 A.对 B.错 答案: 对 4、单选题:《道德经》的作者是()。 A.老子 B.庄子 C.荀子 D.墨子 答案: 老子 5、“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这段话出自于《素问》。

对A. B.错 答案: 对 6、《巴黎协定》是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2016年4月22日,()多个国家领导人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签署的气候变化协定。 A.150 B.160 C.170 D.180 答案: 170 7、《西铭》是北宋大思想家张载的著作。 A.对 B.错 答案: 对 8、所以真正的道德不是所谓“礼”如何约束,而应是“道”如何要求,是“道”的实践活动。 A.对 B.错 答案: 对 9、《游钟山》“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的作者是()。 A.杜甫 B.李白 C.王安石

陶渊明D. 答案: 王安石 10、解放一词语出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安石榴》:“十月中,以蒲藳裹而缠之;二月初乃解放。” A.对 B.错 答案: 对 第二章 1、《易经》包含由以下哪几部易书组成()? A.《连山》 B.《归藏》 C.《周易》 D.《卜筮》 答案: 《连山》,《归藏》,《周易》 2、《易经》又称《易》,成书于西周初至晚周,距今约3000年前。 A.对 B.错 答案: 对 3、古人认为君子处世要效法“坤”的意义,应增厚美德,以厚德对待他人。 A.对 B.错 答案: 对 4、中国古人认为天地最大,天地间有形的东西,没有比大地更厚道的了,也没有什么不是承载在大地上的,所以可以用“坤”来比喻君子的美德。.

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

论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以山西管涔 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作者:张蕊文章来源:中国论文联盟点击数:71 更新时间:2009年05月06日摘要:随着人类“回归自然”热情的高涨,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中心,提倡环保的森林生态旅游成为国际生态旅游的新时尚。但由于自身的经济技术、专业设施和人才缺乏及民众环保意识较差的情况,我国在森林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就此以山西管涔山国家森林为例,指出其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生态旅游;森林生态旅游;对策 由于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引起人类社会对环境质量的普遍关注,另外,基于旅游的盲目发展造成的旅游环境衰退,引发了人们对传统大众旅游方式的反思和对生态旅游及可持续发展的呼唤。而当前,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为了响应“绿色奥运”的精神,我国正面向全社会开展“绿色旅游项目推介计划”和“绿色旅游行为倡议”等,积极推广各种人与自然和谐的旅游活动。 1. 生态旅游 1.1 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态旅游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于1983 年首次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环境的危机的背景下,人们环境意识开始觉醒,而其内涵也得到不断的充实,即生态旅游是在被保护的自然生态系统中,以自然景观为主体,融合区域内人文、社会景观为对象的郊野性旅游,旅游者通过与自然的接近,达到了解自然、享受自然生态功能的好处,产生回归自然的意境,从而自觉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一种科学、高雅、文明的旅游方式。 1.2 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

雾霾分析与生态环境保护

雾霾分析与生态环境保护 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

雾霾分析与生态环境保护 摘要:近来,我国北方部分城市和地区严重的雾霾现象促使人们更加关注环境保护、能源消费以及它们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一些讨论认为,应该以此次事件为契机,提高环境保护标准并研拟对能源消费征收环境税。对于环境污染的讨论,不应当仅停留在对“碧水蓝天”的渴望上。讨论环境政策,要建立在对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三者的关系上来,“美丽中国”既不能过度牺牲环境换取一时经济利益,也不能过度强调环境保护而错失发展机会。关键字:雾霾现象危害环境保护经济发展 一、雾霾的定义 雾霾其实是雾与霾的统称,雾与霾的区别十分大。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的厚度比较厚,可达1-3公里左右。霾与雾、云不一样,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从0.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2微米左右,肉眼看不到空中飘浮的颗粒物。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二、雾霾现象产生的原因 这种持续大范围雾霾天气和空气质量下降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大气污染物排放负荷巨大。我国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都超过2200万吨,位居世界第一,工业烟粉尘排放量超过千万吨,均远超出环境承载能力。冬季取暖北方大部分地区燃煤大幅增加,导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急剧上升。 2、复合型大气污染日益突出。受大气环流及大气化学的双重作用,城市间大气污染相互影响明显,相邻城市间污染传输影响极为突出。 3、机动车污染问题更加突出。我国汽车保有量超过1亿辆,汽车尾气排放成为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大中城市空气污染开始呈现煤烟型和汽车尾气复合型污染的特点。 4、不利气象条件造成污染物持续累积。雾霾天气发生时,大气扩散条件非常差,污染

ok 汉中市龙岗学校2017年新人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期中考试卷

2017——2018学年度秋季学期期中考试 三年级英语试题 (总分:100分 时间:50分钟) 题号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X XI Total Score 得分 听力部分(45分) I 、listen and number.听录音,标序号。(10分) 1. 2. 3. 4. 5. ( ) ( ) ( ) ( ) ( ) 6. 7. 8. 9. 10. ( ) ( ) ( ) ( ) ( ) II 、listen and choose.听录音,将正确的图片的序号填入前面的括号内。(10分) 1 ( ) A. B. 2( ) A. B. 3 ( ) A. B. 4( ) A. B. 5 ( ) A. B. 6( ) A. B . 7 ( ) A. B. 8( ) A. B. 9 ( ) A. B. 10( ) A. B. III 、listen an choose.选出听到的单词,把序号填在题前的括号里。(10分) ( )1. A. book B. good C. afternoon ( )2. A. yellow B. red C. blue ( )3. A. face B. eye C. leg ( )4. A. pen B. pencil -box C. pencil ( )5. A. head B. hand C. body ( )6. A. head B. hand C. red ( )7. A. pen B. crayon C. pencil ( )8. A. black B. brown C. blue ( )9. A. mouth B. eraser C. bag ( )10. A. ruler B. sharpener C. orange IV 、listen and choose.听录音,选择你听到的句子。(10分) ( )1. A. Hello! B. How are you? C. Fine,thank you. ( )2. A. Good morning. B. I like it. C. Nice to meet you,too. ( )3. A. What’s your name? B. My name’s John. C. Show me your pen. ( )4. A.This is Mike. B. Hello. C. I see Mike. ( )5. A. My name is Sarah. B. Nice to meet you. C. Bye, Sarah. ( )6. A. I am Wu Yifan! B. This is Wu Yifan! C.Is this Wu Yifan? ( )7. A. Show me green. B. Show me brown. C. Show me yellow. ( )8. A. Let ’s paly! B. Let ’s paint! C. Show me your pencil. ( )9. A.I have a ruler. B. I see a ruler. C. Show me your ruler. ( )10. A. Show me green. B. Colour it green. C. Bye,Miss Green. V 、listen and choose the answers.听问句,选择正确答语。 (5分) ( )1. A. I’m Sarah. B.Goodbye! ( )2. A. Good idea ! B.Good afternoon! ( )3. A. Great! B.Hello! ( )4. A. Fine, thank you. B.Bye! ( )5. A.OK! B.Hi! Sarah. 学校: 年级 班 姓名: 考号: 密 封 线

北京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文明建设与科普教育的思考

2011年第05期(总第255期) 吉 林 农 业 JILIN AGRICULTURE NO.05,2011(CumulativetyNO.255) 270 JILIN AGRICULTURE 2007年国家林业局党组提出了建设繁荣的林业生态文化体系的战略发展目标,旨在通过生态文化建设、普及生态知识、增强生态意识、树立生态道德、弘扬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全面提升林业对现代文明的引领作用。北京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隶属于北京市八达岭林场,现在已经被列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林业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基地、北京市校外教育协会会员单位。作为面向大众的开放性森林公园和科普教育基地,公园在生态文明和科普基地的建设中,主要是通过生态文化和科普基地的建设中实现。生态文化担当着普及生态文明的重任,它对于全体人民了解生态科学、热爱生态文明是非常必要的,特别对于青少年树立生态科学思想和生态文明观有很好的作用。 1 公园概况 北京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万里长城八达岭和居庸关之间,总面积4.4×104亩,公园隶属于北京四大国有林场之一北京市八达岭林场。公园最高峰海拔1238m,分布植物539种、动物158种、林木绿化率达到96%,为中国首家通过FSC国际认证的生态公益林区。公园主要景区有红叶岭风景区、青龙谷风景区、丁香谷风景区。 红叶映残长城是公园的最佳景观,其他还有暴马丁香、杏花、梨花、“望龙”系列景点等高价值独特景观资源。詹天佑修建的中华第一条铁路—“人”字形铁路位于公园境内。 因海拔高(平均750m)、森林茂盛和古长城隔挡作用,公园常年气温比市区低5℃,负氧离子含量极丰富,是首都春天离开最晚、夏日最清凉、秋彩来临最早且最艳、冬雪最富意境的地方。 2 生态文化和科普建设 公园自建设之初就非常注重生态文化建设,在全面调查公园分析公园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公园生态文化建设规划,并在近几年初见成效。 根据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的实际情况,兴建了青龙谷景区入口近一公里科普长廊,长廊由十六块动植物卡通造型、生动各异的生态科普展示牌组成,通过形象的视觉效果处理来实现通俗易懂的森林生态文化宣传,并提供了系统的生物生态知识的阐释;建立完备的人性化指路系统,指路牌上不只标注了景点名还有距离元素,让人们清楚的了解现在人们所处的位置;丰富林业科普宣传牌示,公园以八达岭林场强大的林业技术支持为依托,建立了多样的林业科普宣传牌;景点解说系统与公园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相结合,让人们在游览的同时,了解本地区的生态文化;植物科普展牌,公园物种丰富,为人们了解植物,在美景如画的环境中学习生态文化知识。 森林公园具有丰富而多样的自然、人文资源,生态文化底蕴丰厚,是建立各类教育基地的理想场所。公园不断加大投入,提高科普解说牌的科学性、趣味性,寓教于乐,使人们在游览的过程中增长对自然的认知,接受自然生态科普教育,真正达到知性之旅。 生态道德是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准则总和。生态道德建 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公园积极开展生态道德教育建设,建造展览牌示,展示人与自然关系;每年春天公园组织单位集体及个人进行义务植树活动,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公园内安装有人工鸟巢和动物饮水处,通过实物展示,加强生态道德的传播。 深度挖掘本地区的生态文化,开发特色生态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人参与生态旅游,接受生态文化知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在综合调查公园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根据公园资源特点,公园策划了六大生态文化节,具体为杏花节,梨花节、丁香节、避暑节、红叶节、冰雪节;(2)开展生态林场一日游,让人们在参观生态林场的过程中学习生态文化;(3)建立碳汇造林示范基地,引导社会公众关注气候变化,提高全民保护气候的意识,为国家生态安全和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做贡献;(4)“中国艺术家生态文化园”落户在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丁香谷,依托八达岭长城影响力大、人员往来频繁的优势,宣传生态文化,号召公众积极保护生态环境、参与祖国生态建设。 3 问题与建议 虽然公园在过去的五年中在生态文化和科普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很多问题,限制公园的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生态文化形式单一,宣传力度不够,生态文化建设队伍薄弱等问题。 为了公园的发展提出了几点意见。(1)必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景区内的景点建设、牌示系统建设、观景台建设、游憩区建设、林间小木屋建设、生态文化建设、风景绿地的改造等;(2)加大生态文化建设的科技含量,随着社会的发展,训练有素、具有森林保健基础知识的导游员和专业护理人员将深受欢迎。(3)加强生态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要在森林公园内逐步建立起一支生态科普教育的人才队伍,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到自然、生态知识的教育普及,广泛增强公众的生态意识和责任意识,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深入人心。(4)加强生态文化产品的保护,积极采取植树造林等生态建设措施,加强幼林抚育和森林经营,尽快恢复森林环境,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5)不断开发生态文化新产品,重视对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提炼,突出特色,提升文化品位,开发一系列人们乐于接受且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态文化产品,不断丰富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的内涵,向社会提供更多、更精彩、更有教育意义的生态文化产品,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扩大林业对社会的影响。主要包括,建立森林体验营地、森林体验攀爬架、观鸟平台等。 4 结论 本文以北京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文明建设为探讨重点,在对森林公园现状森林资源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公园生态文明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规划目标及规划内容。通过总结过去科普教育获取的经验,借鉴国内外相关机构组织在科普教育方面的先进经验,对公园生态文明建设和科普教育建设提出了自身意见。 作者简介:姚爱静(1978-),女,北京延庆人,园林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景观规划、科普项目开发。 北京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文明建设与科普教育的思考 姚爱静,赖慧武 (北京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北京 延庆 102112) 摘要:文章以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文明和科普基地建设为例,探讨森林公园在生态文明和科普基地建设中的作用和方式方法,通过总结,得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 关键词: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文明;科普教育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270-1

中华传统与生态文明

中华传统与生态文明 潘岳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这种必然性,除了大家都知道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的现实选择外,还有着深厚的文化根源,这就是中 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生态文明。 西方环境思潮兴起四十年,有一个普遍的规律,那就是开始时把环境仅仅当作技术问题,即 用什么样的技术来治理污染。后来发现,再好的环保技术也挡不住“两高一资”产业的继续发展,于是把它上升为经济问题,设计各种鼓励环保惩罚污染的经济政策。后来又发现,环境问题牵扯到全社会各个群体的利益,甚至牵扯到国家之间关系,于是就上升为政治问题。这几年,尤其是当气候变化问题成为国际政治主流时,全世界相当一批政治家已经清醒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最 终是一个文化伦理问题。去年戈尔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时说了一句话:“环境不是政治问题,而是一个道德问题。”他这句话很有代表性。 现在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有人说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危机,有人说是资本主义的危机。其实用最简单的话说,是美国式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的危机,是西方工业文明发展模式的危机。因为金融衍生品代表的现代虚拟经济必须建立在人们之间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如果因投机产生的 道德风险迅速扩大为整个金融链条断裂,那就会影响实体经济,最后就会彻底宣告“今天花完明天的钱”的生活方式的破产。顺便一提的是,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美国华人群体总体来说受损害比较小。因为祖祖辈辈的积淀使他们不习惯没钱也要贷款买好几套房子好几辆车的生活方式,相反他们喜欢踏踏实实挣钱、量入为出花钱、缩衣节食地为子孙攒钱。这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力量。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追随着西方的脚步走。鸦片战争后开始“洋务运动”学技术;甲午战败后转学制度;戊戌变法失败后,“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国,但中国仍然没有摆脱困境,这便使国人特别是精英们认定是中国的思想文化有问题,于是打倒“孔家店”,彻底否定自身传统, 走上器物、制度、理念全盘西化之路。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西方100多年的经济成果,而西方100多年的环境污染在中国30年间集中体现。这次全球金融危机说明,中国如果继续西方工业文明的老路,那只能是死路一条,因为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基础比西方要差很多,再走下 去不仅影响世界和谐,还会造成内部不和谐。所以,这次危机给了我们一次重新审视西方工业文明和我们自己文化传统的大好机会。 西方工业文明是以无限获取利润为动力,以现代资本主义体系为制度,以建立在工商业和金融业上的城市为载体的文明。它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财富。工业文明产生的原因很多,例如新教改革、启蒙运动、文艺复兴、科技革命等,但根本原因是发现了新大陆,开拓了殖民地,在扩大市场和原材料产地时,也把本国的阶级矛盾、经济矛盾、社会矛盾统统转移出去。转移了几百年后,他们终于发现,什么危机都能转移,唯有环境危机转移不了,谁让大家“不幸”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气候危机一来,飓风不光袭击东南亚,也袭击新奥尔良;海水上涨不光淹掉南太平洋小岛,也会淹掉纽约。 从文化上看,西方工业文明的基础是人类中心主义,即将人视为自然万物的主宰和中心,而 将自然视为不断满足人类无限欲望的对象。事实上,人的欲望可以无限,但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西方工业文明在300年间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社会财富,几乎等于传统社会的总和,但也消耗了亿万年的自然储备,带来了不可克服的经济危机和全球生态危机。 文明总是在不断进化的。西方工业文明把人类带出农耕文明,但它也必将走向历史的尽头。时代正在呼唤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全面和谐的生态文明,就是在西方工业文明所奠定的生产力基础上重新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三大关系,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和谐生态,在人与自我之间建立和谐人格,在人与社会之间建立和谐社会。当然,还要在人与人之间建立和谐相融,在国家与国家之间建立和谐世界。 面对西方工业文明所暴露出来的内在困境,各国一部分政治精英与学者已开始全面研究世 界各大文明和古老宗教中的生态智慧,试图从中寻找摆脱困境的路径。他们发现:从基督教文明来看,人类对生物群的尊重和保护也应成为自然法的内容,包括生物自然多样化存在的权利、健康生活的权利、自由进化的权利、不受人类侵害的权利、共享于地球的权利等。为这些权利而奋斗,已成为20年来西方环境运动的伦理基础。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西方有识之士又将目光转向东方,转向中国。《儒学与生态文明》、《道教与生态文明》、《佛教与生态文明》,这些书成为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为了解决生态危机,西方人开始琢磨中华文明的古老传统。 中华民族是有特殊性的,最大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是全世界唯一以国家形态传承,而又同根、同文、同种延续几千年的民族。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独自延续生存到今天?因为我们的文化理念中蕴含着更加深刻的生态智慧:我们的伦理与制度充满着这种深刻的生态智慧,我们的生活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