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内幕交易监管机制对比研究

中美内幕交易监管机制对比研究
中美内幕交易监管机制对比研究

第8卷 第4期

2006年7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 RNAL O F H IT (SO C I AL SC IEN C ES ED IT I ON )

 

Vol .8No .4Jul .,2006

文章编号:100921971(2006)04-0089-06

收稿日期:2005-05-2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471062);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23600411)

作者简介:张维(1958-),男,天津人,教授,博士,从事金融工程与金融管理研究;张莹(1982-),女,天津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金

融工程与金融管理研究。

中美内幕交易监管机制对比研究

张 维 张 莹(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

300072)

摘 要: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以及股市买卖内在机制所导致的内幕交易的存在,使得在一小部分交易者获得超额利润的同时,大多数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在世界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大背景下,国际理论界已经对衡量内幕交易和监管体制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建立了相关的理论模型。在对中美法律体制和监管机制进行系统对比的基础上,应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弥补法律制定、实施以及制度设置上存在的不足,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以限制内幕交易的进行。

关键词:内幕交易;监管制度;交易法案;监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F833.5 文献标志码:A

在强势的股票市场中,股价能够充分反映公开信息和个人信息,所以任何人都不可能利用私人信息获得长期而稳定的高收益。然而,事实上国际学术界普遍接受现在是半强势有效市场

(Se m i -str ong for m E MH )的结论,也就是说股票市场上充斥着直接或间接利用内幕消息进行证券买卖的交易。鉴于内幕交易的重大影响,针对内幕交易信息不对称的实质,国内外已经建立了很多经济理论模型来论证其影响机制,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模型能够包含所有的影响因素———交易前后事件、事件所处环境、经济人角色的复杂性等等,因而当今金融学界针对不同的理论模型存在着迥异甚至是完全相反的观点。另外一种理论模型认为

[1~3]

,在考虑了不同的市场参与人的行为表现后认为,允许利用私有信息进行交易或者进行资本操控会导致资本分配的减少以及投资质量的破坏,进而会导致投资不足和公司信誉的下降,因而有必要禁止内幕交易;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内幕交易有可能导致财富的增加

[4~6]

,因此对于内幕交易的进行持肯定态度。

由于支持内幕交易的理论模型所需要的特定情况,如市场职业人员和内部人的竞争平衡状态、投资的信息弹性等都存在着特定性和不确定性,所以理论界和各国证券监管当局都偏向于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和公司治理来减少内幕交易。虽然在

对比分析了法案提出前后交易案件的变化后

[7~8]

,相关法律并没有有效地遏制内幕交易的

进行,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内幕交易修改法案的不断完善有助于市场的优化配置。2002年,巴达

查里亚(Bhattacharya )[9]

通过研究100个国家的交易数据表明内幕交易法案的实施增加了社会财富;2004年阿里莱扎(A lireza )、阿郎(Aar on )和汤

马士(Tomasz )[10]

通过分析2002年通过的新西兰

证券市场修改法案对于投资的影响,判定出修改法案对于降低资产成本、买卖价差和伴随着高资产流动性的挥发性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在我国,证监会每年出台大量的报告针对怎样有效制止内幕交易的发生提出了新颖而有效的意见。在实践方面,汪贵浦

[11]

基于1993—2000

年中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和操纵行为,采用事件研究的方法,发现我国基于内幕交易买进行为的市场反映异常显著,并且针对我国内幕交易信息含量大的特点给出了中国证券监管的建议。邹高峰

[12]

通过事件研究法,以2000—2003年深市股

东变动数据为研究样本计算出控制权转移期间累

计超额收益率,以此推断出转移信息的提前泄漏。陆正飞

[13]

则通过分析近十多年以来我国由于各

种原因导致的信息披露的不完备现象,找出我国法律及制度上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对未来制度改革的展望。在理论方面,张晓

[14]

、辜宏强

[15]

等分

别从理论及发行制度等不同的角度对我国的监管制度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比较。然而,国内学者的研究方向或是通过一个公认的模型应用于我国的证券市场,挖掘交易中隐藏的知情交易;或是通过我国交易制度的阐述展望未来我国监管的改进方向,缺乏一个宏观角度的比较研究,没能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个系统框架。只有通过与国际先进模型和制度的比较,根据我国市场中存在的特定因素对原有模型进行改进,才能系统的得出遏制国内内幕交易的有效办法。鉴于此,在分析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后,从理论和制度分析角度,希望能够通过系统的对比,汲取国际上最先进的美国监管制度经验,从中找出我国监管制度的薄弱环节,为进一步改善我国的监管制度实践提供方向性借鉴。

1 内幕交易定量分析模型分析

市场上交易者所面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是很难被量化的,在1996年以前只能通过寻找替代变量来形容信息不对称程度。但是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现在国际上已经形成一套几乎标准化的测定概率交易模型体系。如阿克塔什等(Aktas et al)[16]利用EK OP模型研究了巴黎证券交易所发生的企业并购事件前的知情交易概率。

1996年以来,内幕交易概率分析模型大概经历了四个阶段。最早的内幕交易概率分析模型是建立在被伊斯里(Easley)和奥哈拉(O’Hara)[17]提出并在多个美国市场应用实例中应用的理论框架基础之上的,是从当天数据(包括每一个交易)分析内幕交易发生可能性的方法之一,通过一树状图求算出知情交易者及所有交易者在好消息、坏消息、没有消息情况下的期望委托单到达数,然后以咨询交易者的期望委托单到达率为分子,所有交易者的期望委托到达数为分母,最后求出定义内幕交易概率的概率。之后,汉达(Handa)、斯瓦茨(Sch wartz)、泰瓦瑞(Ti w ari)[18]同样以报价驱动市场为研究对象,根据委托单资料分析了内幕交易存在的概率。到了2000年,尼霍姆(Ny2 hol m)通过逐笔交易来判断交易是否为内幕交易,根据成交面资料而不是委托单资料计算内幕交易概率。最后,马(Ma)、谢(H sieh)和陈(Chen)对Easley和O’Hara[19]提出的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应用到指令驱动市场中,以MLE求解方式测定内幕交易概率。到目前为止,这些模型都已经经过了很多的实证研究,也表明在适用同样的驱动市场的前提下,这些模型的实证分析结果大致相同。但是现在并没有一个能够横跨两个市场的模型。总体来说,基于这些理论模型可以这样表示,通过给定数量的大量买进(BL)、卖出(BS)、小量买进(S L)、小量卖出(SS)的观察值来计算内幕交易发生概率的大小:

P r[B

l ,B

s

,S

s

,N]=∑

i

Ψ

i

{[f

i1

(μ,θ)]B l[f

i2

(μ,θ)]B s[f

i3

(μ,θ)]S l[f

i4

(μ,θ)]S s[f

i5

(μ,θ)]N(1)

其中:

P r[]———实际观察信号

Ψ

i

———内部信息揭露的明显程度,包括无信号,低信号,高信号。

f

i

(μ,θ)———基于由私人信息I所决定的μ,θ值模型计算结果

μ———内幕交易可能性变量

θ———其他影响交易变量

N———交易总量

从直观上来看,交易量的突然上涨(无论是由卖方引起的还是由买方引起的),都可能会伴随着私人信息的产生,这就预示着内幕交易者会有一个更为积极的参与。可以认为如果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内幕交易者,做市商只能通过设定足够大的买卖差价来弥补与知情交易带来的损失[20]。另外,美国学者也通过收益率与成交量动态关系的角度,认为内幕交易会导致成交量放大的同时,未来收益率AAR(平均超常收益率),CAR(累计平均超常收益率)成上升趋势[21]。再有就是基于序贯交易模型测定,使用极大似然函数法或者广义估计法估计出内幕交易者的比例[22]。

但是基于我国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都采用的是指令驱动系统,证券交易过程中开盘的集合竞价,是一种纯粹限价指令下的定期拍卖制度。这就表明我国不能一味地采用按照美国现在内幕交易探测的套路去做,应该排除做市商的存货成本对于价格的影响的同时,引进投资双方流动性需求对于价格的影响,可以运用Ma,H sieh and Chen模型对中国股市进行分析。但是我国学者做的分析研究大多是利用Easley和O’Hara[17]模型套用国内数据分析出来的,目前还没有一套自成体系的理论。

?

9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8卷 

2 中美内幕交易监管制度对比及加强中国监管机制的建议

在全球公司治理模式更加注重中小投资者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主要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管法和信息披露制度相结合的方法来抵制内幕交易的进行。下文通过我国和公认的内幕交易监管最有效率的国家———美国之间的比较,分析我国股票市场内幕交易的特质以及建立监管制度存在的特殊问题。

(1)法律的健全程度

早在1934年美国就率先制定了《证券交易法案》(Securities and Exchange Act)来防止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行为。80年代末华尔街的M ilken和Boesky内幕交易丑闻的揭露进一步加快了其对内幕交易监管法案的进一步完善。到了1984年,美国通过了《内幕交易惩处法案》,而后1988年通过的《内幕交易与证券欺诈执行法案》又进一步加强了对内幕交易的惩罚力度。在1997、1998、1999年美国证监会(SEC)分别查处了57、43、57起内幕交易,最近几年美国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人数也在不断地激增[23],这一方面说明了美国正在逐步加大内幕交易的监管力度,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美国在立法方面已经对内幕交易监管起到了很好的功效。针对21世纪爆发的安然公司、世通公司财务虚假和内幕交易案,美国制定了《2002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等一系列法规。实践可以证明美国经过这些年对于股票市场的强制监管,已经使得美国股市成为了一个具有强大融资能力和市场有效操作的资本市场。

相比之下,我国证券立法起步较晚,在199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才正式规定了内幕交易罪。虽然1999年才颁布的《证券法》已经对内幕交易有了明确的规定,而到目前为止,对内幕交易的监管仍然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首先,相关法律的制定量刑轻,打击力度也不够,对于内幕交易的实证研究很少。其次,我国法律体系存在的一个明显的弊端就是跟不上监管的需要,而监管又跟不上市场的发展,因而监管与市场难以互动。再次,我国法律制定的原则过于教条,从客观上增加了司法操作的难度。最后,在相关的法律中没有明确规定受害人及当事人应该负责的民事赔偿责任,使得受害人无法取得要求赔偿的权利[14]。因此我们应该效仿美国对内幕交易和操纵进行严格的分类和定义,并且针对广泛的调查结果制定细化的内幕交易和股价操纵的详细规则,由证监会按照分门别类的法律细则,对各类交易进行监督。

(2)监管对象

美国股票市场机制的健全性以及政治经济等宏观因素加以支持,使得美国主要是为了保证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以及建立一个有效的强势证券市场而建立的监管制度。由于我国刚刚实行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市场机制不是很成熟,长期以来为国有企业改革服务成了证券监管的使命和第一目标。这样就使得我国的证券监管不仅不能防止滥用资源优势反而是对资源优势的一种间接的保护了。直到2000年,周小川提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是我们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才使监管的目标逐渐转移到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方面。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监管目标还停留在摇摆于激活股票市场和保护投资者利益之间,从而导致对于内幕交易界定不够明确,缺乏操作性。因此,监管机构应该尽快改变传统观点,将监管目标主要定在保护投资者利益上,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并且建立全方位的取证渠道,任何人任何时候以任何方式得到的任何信息我们都应该假设为正在进行内幕交易,要求被控方提供有效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保证投资者的利益。

(3)监管机构以及监管制度

在美国,实行的是“司法和行政相配合”的模式。行政方面,美国证券与交易委员会(SEC)对内幕交易的监管负有主要的责任,如果被监管的市场专业人员(如经纪人、交易商、投资顾问等)被指控进行内幕交易,SEC有权吊销他们的营业执照。在提起民事诉讼的内幕交易案件中,SEC 请求法院判决内幕交易者归还内幕交易所得,禁止进一步违反内幕交易的规定。另外在司法方面,SEC具有对内幕交易起诉的准司法权力,有权根据内幕交易的严重程度、技术特征、战术考虑等因素决定是向联邦法院起诉,还是通过自身的行政法规处理。与此同时美国还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2002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Public Company Accounting Ref or m and I nves2 t or Pr otecti on Act of2002,简称S OX法案)对于会计师行业监管、信息披露监管、公司治理等进行了详细的规范,进而在法律上持股公司内幕人员的短线内幕交易等行为作了限制。

?

1

9

?

第4期张维,等:中美内幕交易监管机制对比研究

相比之下,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是以代表政府的中国证券管理委员会(简称证监会)及其所属地方下属机构(证管办)为主体,以社会监督机构为补充的监管机制。在执法过程中,证券监管主体的非单一性以及依法办事受到的各方面行政权力的制约,削弱了证监会监管的权威性和效率性,进而导致了“行政惰性”。面对我国证券监管存在的种种困难,应该在坚持原有的行政监督方式的前提下,加强法律诉讼制度和证券市场行为的自我监管方式。首先,可以通过间接地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市场机制从而在背景环境上给证券监管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一个良好的保证;其次,应该不断地提高证券从业人员的道德操行,建立一个良好的自律体系,将从业人员的操作目标定在追求市场效率最大化和企业盈利最大化上来;再有,还可以建立内幕信息人员定期报告制度,使内幕知情交易人员将其交易情况定期报告给监管部门;最后,可以通过合并A股、B股、H 股、个人股、国家股等割裂的市场的方式,加强统一管理,使股票市场真正做到“同股同权同利”。

(4)监控技术(Ad monishing Technique)

目前美国纽约交易所(NYSE)内幕交易监控技术主要有两个[24],一个是实时交易监控系统,通过“St ock W atch”软件实现。每天2—3名监管人员通过屏幕上点击任意一只股票获得关于这只股票的所有成交信息以及通过红、黄、绿三种颜色来区分强弱的报警信息,他们要通过研究新闻等传媒对于股价波动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时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就会通过股票行情显示器(Ticker)看到这只股票停止交易及其理由。另一个是稽核系统,通过“I ntegrated Computer A ssisted Surveillance Syste m”(I CASS)系统实现。美国证监会通过举报信息,通知交易所提交关于记录某只股票的每一笔交易信息的蓝单(B lue sheet)并且限定提交日期。然后通过“B lue sheet valida2 ti on”软件对蓝单信息进行检验和评估,将验证成功的数据进入I CASS数据库。之后再结合从业人员数据库对重复交易进行分析排出可疑交易的评估报告。这两个监控系统双管齐下,使得美国的内幕交易活动受到了很大的遏制。

相比之下,我国的监控技术比较落后。我们需要建立像美国那样的电子化信息披露系统对信息进行统一披露,一旦发现信息披露虚假就立即进行查处。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实时监督系统(如图1)。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应该由静态监管向动态监管转变;加强强制性信息披露的同时,鼓励自愿性信息披露;加强对网上披露的信息分析,比如,监管部门可以针对各证券类网站设置专门技术人员监控相关论坛上的小道消息从而发现异常情况以便对内幕交易进行及时的查处

图1 实时监督系统

?

2

9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8卷 

3 策略的提出

由于国内学者的研究方向或是通过一个公认的模型应用于我国的证券市场,挖掘交易中隐藏的知情交易;或是通过我国交易制度的阐述展望未来我国监管的改进方向,缺乏一个宏观角度的比较研究,没能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个系统框架。因此在系统地疏理近几年来国内外内幕交易发展趋势和模型支持后,总结出了内幕交易概率分析模型的基本模式和测算方法,然后通过宏观上中美理论支持、法律的健全程度、监管对象、监管机构和监管制度、监管技术(如表1)这几个方面的对比研究,在探索美国先进的监控技术的同时,找出我国证券市场制度和法律上不完善的地方,为今后国内交易监管机制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通过对美国证券法规以及监管制度的评价分析,发现我国监管机制存在着其特有的弊端和漏洞,因此针对我国内部特定的环境特征并充分借鉴国际标准化理论模型,建立一个技术完备的信息监管机构可谓当务之急。

 表1中美监管机制对比(comparis on of regulati ons bet w een china and US A)

美 国中 国展 望

法律的健全程度起步早;操作有效性高起步晚;监管与市场难以互动;

漏洞大;过于教条;规定不健全细化的内幕交易和股价操纵的详细规则;增加监管变通能力

监管对象保证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建立一

个有效的强势市场为国有企业改革服务;对资源优

势进行间接的保护

监管目标主要定在保护投资者利

益上;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并且建立

全方位的取证渠道

监管机构以及监管制度实行“司法和行政相配合”的模

式以证监会监管为主体;法律诉讼

和自我监管薄弱;存在“行政惰

性”

完善市场机制;提高从业人员道德

操行;建立定期报告制度;实行“同

股同利”

监控技术完备的软件监控系统;实时查处

非法行为监控技术比较落后;停留在经验

基础之上

建立实时监督系统;加强对网上披

露的信息分析

完善我国信息监管机制,要进一步加强内幕交易的识别与侦破、内幕交易和股价操纵的关联问题、以分散账户逃避监管问题、虚假信息的危害及甄别、股票交易实名制的实行问题。同时还应该通过各种渠道从各个方面提高投资者素质、中介机构职业素质、市场监察手段等等,这些对于我国建立一个完备的证券市场都具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建立一个真正适合我国交易披露的概率分析模型和一套监控系统,对于完善我国交易市场,实现融资能力最大化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AUS UBE L L M.I nsider Trading in a Rati onal Expectati on

Economy[J].The American Econom ic Revie w,1990, 80:1022-1041.

[2]KY LE A.Continuous Aucti ons and I nsider Trading[J].

Econometrica,1985,53:1315-1335.

[3]BE NABOU R.U sing Privileged I nf or mati on t o Mani pulate

M arkets:I nsiders,Gurus,and Credibility[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 ics,1992,107:92-158.

[4]REP ULLO R.Some Re marks on Leland’sModel of I nsider

Trading[J].Econom ica,1999,66(3):359-374. [5]BERNHARDT D,HOLL I F I E LD B,HUGHS ON E.I n2

vest m ent and I nsider Trading[J].Revie w of Financial Studies,1995(8):501-543.

[6]SH I N J.The Op ti m al Regulati on of I nsider Trading[J].

Journal of Financial I nter mediati on,1996(1):49-73. [7]JAFFE J.The Effect of Regulati on Changes on I nsider

Trading[J].Bell Journal of Econom ics and M anage ment Sciences,1974(5):93-121.

[8]SEYHUN N.The Effectiveness of I nsider-Trading Sanc2

ti ons[J].Journal of La w and Econom ics,1992,35:149 -182.

[9]BHATT ACHARY A U,DAOUK H.The World Price of

I nsider Trading[J].Journal of Finance,2002,57(1):

75-108.

[10]ARON G,AL I REZ A T R,T OMASE P W.I nsiders and

the La w:The I m pact of Regulat ory Change on I nsider Trading[J].Research Paper Series Faculty of Business, 2004(14):1176-1997.

[11]汪贵浦,池仁勇,陈伟忠.中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的

信息含量及与操纵市场的比较[J].中国管理科学, 2004,4(8):130-136.

[12]邹高峰.深市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市场反映[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4,4(3):86-90.

[13]陆正飞.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

原因分析[J].财经论坛,2002(4):61-65.

?

3

9

?

第4期张维,等:中美内幕交易监管机制对比研究

[14]张晓.我国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法律监管问题[J ].

河南社会科学,2002,10(2):39-40.

[15]辜宏强.中美证券发行监管制度比较及其启示[J ].

上海投资,2004(7):50-54.

[16]N I HAT A,ER I E B.Pr obability of I nfor med Trading?

Some Evidences A r ound Cor porate Events[J ].Working Paper,2003,13(2):24-29.

[17]DAV I D E .M aureen O’H ara,Price,Trade Size,And I n 2

for mati on I n SecuritiesM arket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 ics,1987(19):69-90.

[18]HANDA P,Robert S .Deter m inants of the bid -ask

Spead in an O rder D riven Market[J ].Working paper,1997,8(2):36-39.

[19]F OSTER V.A Theory of I nterday Variati ons in Volu me,

Variance,and Trading Costs in Securities M arkets[J ].

Revie w of Fiancial Studies,1990(3):593-624.[20]L I O RE NTE G,M I CHAE LY R,S AAR G .Dyna m ic Vol 2

u me -return Relati on of I ndividual St ocks [J ].Revie w of Financial Studies,2002(4):1005-1047.

[21]E AS LEY D,OHARA M.Ti m e and the Pr ocess of Secu 2

rity Price Adjust m ent[J ].Journal of Finance,1992,47:577-605.

[22]BE BCHUK L A.M anagerial Value D iversi on and Share 2

holderW ealth[J ].Journal of La w,Econom ics,and O r 2ganizati on,1999,15:23-25.

[23]祝红梅.内幕交易、内幕交易及其管制[J ].南开经

济研究,2002(12):16-20.

[24]林趣.纽交所内幕交易监控模式[J ].数字财富,

2003(6):14-15.

The Co m par ison of Regul a ti on i n I n si der Trad i n g between Ch i n a and Am er i ca

ZHANG W ei,ZHANG Ying

(School of Manage ment,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300072,China )

Abstract:Because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asy mmetric inf or mati on and s pecial inner mechanis m bet w een the transacti ons,the

p r ofits of the dis persed traders are i m paired while insiders gain excessive p r ofits .I n the backgr ound of p r otecting the common in 2vest ors’rights,there have been moment ous theory models according t o the measure ment of the insider trading as well as the estab 2lish ment of the regularity .Theoretically and p ractically,effective cor porate governance p revents the generati on of the insider trading .Thr ough syste matical comparis on of the Exchange Acts and ad monishing techniques bet w een the U.S and China,it will be f ound that there are many mal p ractices existing in the constituti on and executi on in China,theref ore a great nu mber of the in 2novati on should be br ought in t o mortify the extant situati on .

Key words:insider trading;regulati on;Exchange Act;ad monishing technique

[责任编辑 全 良]

?49?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8卷 

中美政治制度差异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美政治制度差异 篇一:中美政治制度比较 中美两国政治制度的比较 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最根本的就是意义就是为公民提供一个“生活环境”,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一个国家社会行为的稳定;此外,政治制度还作为经济制度以及社会制度的奠基石,牵动着整个国家的变革与发展; 作为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大国,中国与美国的阴晴冷暖时刻影响着整个世界;然而这两个大国却在政治制度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成为各自制度领域的代表者;下文将逐点分析中美两国政治制度的不同之处。 首先,政治制度的最根本特性是一个国家的国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美国是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于我国来说,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保障了人民在内部实行民主,而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的社会劳动者们,平等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此外,阶级斗争的问题是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所

以坚持一定的专政只能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该制度作为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我国发展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是我们需要坚持并发展的内容;然而,对于美国来说,很大的不同是资本主义以个人利益为最高利益,并更加崇尚政治的自由性;其领导的集体是资产阶级,其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和竞争规律还有资本主义的剥削形 式极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广泛应用自然力和科学技术开辟了道路; 其次,两个国家的政体也有着显著的差别:我国的政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项制度同样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又一项重要制度,动员全国人民以主人翁的地位投身社会主义的建设。国家的各级人大代表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代表性,需要对人民负责,同时又受人民监督,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此外,人民大表大会制度有利于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因为我国的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均由国家权力机关的人大产生,充分体现了民主和效率的统一,既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避免权力过分集中,又可以集中力量,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地运转。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并在其中选取人大代表,也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总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能够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中美新能源对比与研究

中美新能源对比与研究 碳关税方面,星野泉、崔景华XXXX年介绍了1975年开始美国颁布的与新能源税收相关的法案,XXXX年开始的税收改革过程,并详尽地介绍了对传统能源税收上增加和新能源的税收扶持,通过对比指出国内税收优惠体系对待完善,应该加强在新能源投资,增值税优惠等领域的优惠力度,同时提高传统能源的税务负担,考虑引入环境税和碳排放税,在发展中实现税收和行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在关于碳关税重要性的论证上,美国的阿兰·V尼斯XXXX年将经济学和能源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了空气、水、闲置土地也并非可再生能源,提出了可耗竭能源最优利用方式的函数论证方法以及能源、环境、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通过对成本、能源价格、环境等要素的分析,提出了在新的能源环境关系体系下,碳税制度的必要性。陈清泰、吴琏XXXX年详尽地介绍了美国新能源从法律法规、参数标准等行政手段和税收、贷款、基金支持等经济手段两个方面推动行业发展,最后指出美国新能源政策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从国家高度来制定新能源发展战略,提高全民对新能源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法律法规的制定要增强可操作性,减少口号;制订一套新能源发展的完整的政策体系;增加前期政府投资力度,推进行业技术、人才建设,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三)本课题主攻方向 通过对比中美能源的发展情况,来研究中美新能源合作机遇与现

状,来改变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政策重心的不断变化的过程。虽然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两个能源消费国,中美两国有着合作的良好前景:对新能源产品拥有共同诉求,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但是在生产分工和技术出口的产品管制将成为未来双方合作的一大障碍。 三、主要研究内容、途径及技术路线 第一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能源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环境问题的不断恶化、新能源对未来世界格局的影响、以及完善制度的必要性. 第二介绍了新能源的含义和行业发展情况,新能源特征、种类、发展规模和在能源行业中所占的比例,说明了发展新能源的重要性. 第三介绍了中国和美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情况,分别从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世界排名等角度,通过分析统计数据,客观的评析了目前双方的发展程度,通过对比分析了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第四介绍了中国和美国能源行业的发展历程,从多个角度对中美能源政策进行了全面的介绍,通过对比并结合政策发展理论,说明了我国能源方面的不足之处. 4 四、研究的主要阶段、进度及完成时间 1. XXXX年前,发现和采集火种让人类告别了原始狩猎时代而步入了以木材为主要能源的农业文明时代;18世纪,煤炭作为主体能

中美政治制度比较

中美两国政治制度得比较 一个国家得政治制度最根本得就就是意义就就是为公民提供一个“生活环境”,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一个国家社会行为得稳定;此外,政治制度还作为经济制度以及社会制度得奠基石,牵动着整个国家得变革与发展; 作为最具影响力得两个大国,中国与美国得阴晴冷暖时刻影响着整个世界;然而这两个大国却在政治制度上形成了鲜明得对比,并成为各自制度领域得代表者;下文将逐点分析中美两国政治制度得不同之处。 首先,政治制度得最根本特性就是一个国家得国体:我国就是人民民主专政得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就是资产阶级专政得资本主义国家;对于我国来说,人民民主专政得国家政权保障了人民在内部实行民主,而对极少数敌视与破坏社会主义事业得敌对势力与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它得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得社会劳动者们,平等享有管理国家与社会事务得权利。此外,阶级斗争得问题就是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所以坚持一定得专政只能就是十分有必要得。因此,该制度作为无产阶级专政得一种特殊形式,在我国发展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得无产阶级专政,就是我们需要坚持并发展得内容;然而,对于美国来说,很大得不同就是资本主义以个人利益为最高利益,并更加崇尚政治得自由性;其领导得集体就是资产阶级,其高度发达得商品经济与竞争规律还有资本主义得剥削形式极大促进生产力得发展,为广泛应用自然力与科学技术开辟了道路; 其次,两个国家得政体也有着显著得差别:我国得政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项制度同样就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得又一项重要制度,动员全国人民以主人翁得地位投身社会主义得建设。国家得各级人大代表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具有广泛得群众基础与代表性,需要对人民负责,同时又受人民监督,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此外,人民大表大会制度有利于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因为我国得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均由国家权力机关得人大产生,充分体现了民主与效率得统一,既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避免权力过分集中,又可以集中力量,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地运转。最后,也就是最重要得一点,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并在其中选取人大代表,也有利于维护国家得统一与民族得团结。总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符合我国国情,能够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得根本政治制度。 而众所周知,美国实行总统制,由选民分别选举总统与国会,由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同时担任政府首脑,总统只对宪法与选民负责。这样得制度保证总统权事统一,责任集

中美福利制度对比

中美福利制度对比 社会福利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相当全面完善。美国现行的社会福利制度是从1936年社会安全法案SocialSecurity Act实行之后,逐步完善起来的。1、联邦社会保险联邦社会保险是为就职人士设立的,在职或曾经工作过的本人及其家属都可参加,主要包括退休金Retirement Benefits、抚恤金Survivor’s Benefits、伤残金Disability Benefits和医疗福利Medicare Benefits等。2、失业补助金Unemployment Compensation只要是遭辞退失业的,不管有无积蓄都可申请。一般补助期是6至9个月,按各州不同情况可能会有所延长。3、公共援助金public assistance 专为低收入或无收入的失明者、老人、残障者及无收入的家庭而设。由州政府按各自生活条件发放,申请者将接受调查以证明有申领资格。4、孕妇与儿童福利为保护和增进孕妇及儿童的健康而设,并不分派现金,而是提供健康服务。一、工作保险1、失业保险金unemployment Insurance失业保险金是一种保险制度。每月从受保人工资中扣除部分来投保,受保人一旦失业即可获赔,获赔金额一般是原工资的一半。2、工人赔偿金Worker’s Compensation Program 由雇主向州政府或保险公司投保,工人因工受伤即可申领。具体赔偿金额和时期由雇主所交的保费多少而定,同时也能报销一定的医疗费用。工人赔偿金非美籍人士亦可申请,且不会影响他日转换身份或入籍。3、州立伤残保险金(State Disability Insurance)全美只有加州、纽约州、新泽西州、夏威夷和波多黎各设有此类保险金,专为因短期疾病暂不能工作的人员而设。换言之,受保人在得病期间必须是受雇的,复原后重新开始工作,保险金就停止赔付。二、生活补助Public Service for Low Income Persons1、粮食券Food Stamp 美国联邦农业部拨款给州政府发放粮食券,只可换取美国出产的农作物,不能换取金钱,以救济收入低微的家庭。不过该补助只限美国公民。2、学校提供的廉价或免费膳食School Lunch Program 这是政府为保证学童的身体健康而设立的全国性营养膳食计划。非美籍人士也可受益。3、家居能源补助计划Home Energy Assistance Program 专为低收入家庭减轻煤电费用而设,非美籍人士也能享受。能源补助除帮助支付煤电费外,还可代为修理暖炉、煤气管等相关暖气设备。4、廉价公共房屋Public Low Income Housing 这项福利有公共房屋、津贴房屋、租金津贴和廉价屋四种形式,申请人必须年满62岁或收入低微,其中一些房屋补助要求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三、.医疗补助1、医药补助Medicaid 不同于医疗保险,医药补助是一个保健计划,专为收入低微的家庭设立,可以同时享受医疗保险,但只限于美国公民。2、家中照顾计划In Home Support Service 由联邦、州和县政府联合负担,为65岁以上老人、失明者或残障人士提供家务和非医务性的照顾,使得受益人能在家安全地生活,无须住进养老院或公共医疗机构。在美国,凡是穷人都可以申领白卡,称为medicaid。享有全额免费医保,年满65岁的公民或永久居留人士,无论贫富,可再申领medicare,享有更高的医疗保险,不去申领算犯法。一般来说,所谓穷人,是指自己银行账户内存款少于2000美元,或者月收入少于767美元者。除此以外,美国穷人还可以申请SSI,称为“社会安全补助金”,每人或者每对夫妻可以领到三百到七百多元的现金补助,如果还有孩子,补助更多,基本上还是就算国家给你养了。孩子越多,补助金越高。还有一项给穷人的福利,加粮食券,和SSI一样,需经社安局审核后,根据个人情况,比如你是否和子女合住呀,是否有子女补贴呀,来决定分发数额,也有三五百元不等,这样下来,实际穷人吃饭是不要钱了。等小孩上了学,学费全免,学校负责小孩的伙食,也是不要钱的。政府还给老年穷人分发房屋,只要你递交申请,政府就给你安排一套一或一套二的老年房,如果你觉得位置不好,或者嫌其太旧,都可以拒绝领取,政府再给你换,直到你满意为止。一、残疾人福利事业的发展对于完全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不适合参加劳动、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或法定扶养义务人无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或有关救助制度之中,予以供养、救济。中国残疾人享受基本生活社会救助情况单位:二、老人社会福利的发展中国目前在城乡积极探索其他多种形式的养老保障制度,如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城镇高龄老人津贴

2019年中美页岩气发展对比及中国对页岩气产业的政策支持

2019年中美页岩气发展对比及中国对页岩气产业的政策支持

目录 1.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5) 1.1.盈利预测与估值 (5) 1.2.投资建议及公司分析:维持行业增持评级 (5) 2.非常规气包括煤层气、页岩气、致密气等,其中页岩气主要集中于西南及鄂尔多斯地区 (7) 2.1.煤层气属于煤的伴生资源,通过压裂技术实现增产 (9) 2.2.页岩气开发由于递减快等原因需要高投入形成规模化效应 (10) 2.3.致密气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同样具备单井产量低,递减快 的特点 (11) 3.中美页岩气发展对比:产量具备增长潜力,但是开发难度较大 (12) 3.1.非常规气中页岩气未来增速最快 (12) 3.2.我国页岩气储量大,具备开采潜力分布广泛 (14) 3.3.我国与北美页岩气技术差距大、且可开采难度高、资源分布在人 口密集地区 (16) 3.3.1.钻井、压裂改造技术以及单井开发效果等方面依然与美国存 在较大差距 (17) 3.3.2.我国页岩气的主要产地可开采难度相对较高 (17) 3.3.3.我国页岩气分布在人口密集地区,水资源需要合理分配 . 18 3.4.美国页岩气产量2004年后快速发展 (19) 4.国家层面对页岩气产业的政策支持:开放市场、设置发展规划、完善补贴政策 (22) 4.1.开放市场、设定发展规划提升产量 (22) 4.2.将致密气纳入补贴范围,补贴“多增多补” (22) 5.北美页岩气产业资本开支趋向谨慎 (23) 6.结论:中国页岩气产业具备增产潜能,但恐难复制北美页岩气革命 27 7.风险提示 (29)

图 1 常规、非常规油气基本特征以及分布实例 (8) 图 2页岩气主要集中于中国的西南以及鄂尔多斯地区 (8) 图 3 简单井身结构示意图 (9) 图 4 射流分层压裂技术示意图 (9) 图 5煤层气生产井示意图 (9) 图 6 通过打页岩气储层水平井三步骤可获得更大泄流面积 (10) 图 7 水平井分段压裂泄流面积更大 (11) 图 8 水平井分段压裂减少对储层伤害 (11) 图 9非常规天然气2014、2015、2017年产量递增 (12) 图 10中国陆上页岩气田主要分布在蜀南地区 (14) 图 11 矿产勘查新增查明资源储量(亿立方米) (14) 图 12 矿产查明资源储量(亿立方米) (15) 图 13中国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占比高(万亿立方米) (15) 图 14长宁区块地层结构及小层储量评价技术图 (16) 图 15川南地区龙马溪组埋深3500~4500米评价井分布图 (16) 图 16中美页岩气典型剖面对比 (17) 图 17中美页岩气层在成藏过程、产期阶段、储层厚度、改造难度方面存在差异 (18) 图 18美国非常规气占比近60%,页岩气产量2004年后快速发展 .. 19 图 19美国页岩气产量逐年递增 (20) 图 20美国陆上页岩气田分布 (20) 图 21化工企业大量投资美国页岩油气公司 (21) 图 22 Permian新建与扩建管线计划持续更新 (22) 图 23 名义资本开支增加 (23) 图 24实际资本开支增加 (24) 图 25投资重点正转向传统油气开发项目 (24) 图26 2025-2030年能源投资较2018年将增加,天然气相关投资将增长 (25) 图 27页岩气公司资本开支低于市场预期(单位:百万美元) (25) 图 28页岩气公司现金流2019年Q1显著恶化 (26) 图 29页岩气公司2019年Q1产量低于预期 (26) 图 30 美国页岩油企业债务需要90亿桶石油偿还 (27) 图 31 北美页岩企业债务保持在高水平 (27) 图 32我国天然气消费量、产量、进口依赖度逐年攀升 (27) 图 33 一次能源消费按种类结构预测中可再生、天然气增幅大 (28) 图 34 中国工业终端能源消费增速持续下降 (28)

关于中美政治制度之比较

姓名:何悦玥班级:财管三班学号:110106104 关于中美政治制度之比较 中美政治制度具有着普适性与特殊性的典型特征。 一、政治制度 (一)政治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政治制度不是某些先哲们头脑中的产物,而是人类政治文明长期发展的结果。人类学家摩尔根指出,“政治社会的建立则是文明伊始以后才有的事情”。政治制度属于上层建筑。任何政治制度都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同时它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二)政治制度的涵义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则将“制度”定义为“一种行为规则,这些规则涉及社会、政治及经济行为”。社会中的制度多种多样,如经济制度、法律制度、企业制度等,其中每一种制度都是在其领域内限制、调解、疏导某种特殊活动的行为模式和规范。政治制度也不例外。所谓政治制度是指为维护和增强公共利益,在社会政治领域中限制、调节、疏导各类政治实体的法律规定及政治规范的总和。从系统的角度分析,政治制度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即国体,指国家政权为哪个阶级所掌握;第二即政体,指政权的组织形式;第三指通常所说的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在组织制度和行为规范上的具体化。 二、中国和美国政治制度现状 一)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政治制度是指中国大陆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实行的,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政权、政府制度、国家与社会关系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法律、体制、规则和惯例。我国现代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制度,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中央行政制度,行政制度,是指有关国家行政机关的组成、体制、权限、活动方式等方面的一系列规范和惯例。 二)美国的政治制度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为总统制,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相结合的政治制度和两党制的政党制度。联邦设有最高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但有统一的宪法和法律,是国际交往的主体;各州有自己的宪法、法律和政府机构;若各州的宪法和法律与联邦宪法和法律发生冲突,联邦宪法和法律优于州的宪法和法律。美国宪法列举了联邦政府享有的权力,不经《宪法》列举的其他权力,除非《宪法》明文禁止各州行使者外,一概为州政府保留。州的权力主要是处理本州范围内的事务,如以地方名义征税,管理州内工商业和劳工,组织警卫力量和维持治安,等等。美国采用总统制,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实行分权与制衡的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法院掌管,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平衡。国会有立法权,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有权否决,国会又、有权在一定条件下推翻总统的否决;总统有权任命高级官员,但须经国会认可,国会有权依

国内外光伏产业政策绩效对比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540014)?西藏自治区科技计划研究项目(Z2014R91F0101)?收稿日期:2016-06-27 作者简介:冯楚建(1970-)?男?湖南湘阴人?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科技部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科技管理二创新政策? 国内外光伏产业政策绩效对比研究 冯楚建1?2?谢其军3 (1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一武汉一430070?2 科学技术部?北京一100862? 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安徽一合肥一230026) 摘一要:本文从政策绩效角度?应用三阶段的DEA和聚类分析对18个国家的光伏产业政策绩效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显示:①外部环境因素对各国光伏产业政策效率有一定的影响?规模效率低是政策效率较低的主因?②中国和德国的光伏产业虽然利用规模较大?但出现了规模不经济?③18个国家的光伏产业政策绩效可分为三类?一类:德国二美国和日本等11个国家?政策效率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二类:中国二法国和马来西亚?政策效率处于相对中等的水平?三类:奥地利二比利时二加拿大和丹麦?政策效率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最后?依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一些建议?关键词:光伏产业?政策绩效?对比研究?数据包络分析?聚类分析中图分类号:F206一文献标识码:A TheInternationalComparisonofPolicyPerformanceinPhotovoltaicIndustry FengChujian1?2?XieQijun3 (1 CollegeofPublicAdministration?Huazh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Wuhan430070?China? 2 MinistryofScienceandTechnology?Beijing100038?China?3 SchoolofPublicAffairs?University of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Hefei230026?China) Abstract:Fromtheperspectiveofpolicyperformance?thisstudyusesthree ̄stageDEAandclusteranalysistoevaluatepolicyefficien ̄cyinphotovoltaicindustryamong18countries ①ExternalenvironmentfactorshaveacertaininfluenceonPE?lowscaleefficiencyisthemainreasonthatleadstoalowpolicyefficiency ②TheutilizingscaleofphotovoltaicindustryinChinaandGermanyislarger?butthescaleisnoteconomic ③Accordingtopolicyefficiency?18countriescanbedividedintothreecategories?thefirstcategory:11countriessuchasGermany?UnitedStatesandJapan?thepolicyefficiencyisatarelativelyhighlevel?thesecondcategory:China? FranceandMalaysia?PEisatrelativelymoderatelevel?thethirdcategory:Austria?Belgium?CanadaandDenmark?PEisatarel ̄ativelylowlevel Finally?itputsforwardsomesuggestionsbasedontheempiricalanalysisoftheresults Keywords:Photovoltaicindustry?Policyefficiency?Comparativestudy?DEA?Clusteringanalysis? 一一能源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保障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2014年全

浅谈中美政治经济差异

浅谈中美政治制度差异 一、政治制度 (一)政治制度的涵义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则将“制度”定义为“一种行为规则,这些规则涉及社会、政治及经济行为”。社会中的制度多种多样,如经济制度、法律制度、企业制度等,其中每一种制度都是在其领域内限制、调解、疏导某种特殊活动的行为模式和规范。政治制度也不例外。所谓政治制度是指为维护和增强公共利益,在社会政治领域中限制、调节、疏导各类政治实体的法律规定及政治规范的总和。它包括法定制度和法外制度。法定制度又称为“法内制度”,主要指规范政治实体的政治行为准则的法律。一般限于政治方面的立法。如宪法、政党法等等。法外制度是指由于传统、惯例的作用,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准则。从系统的角度分析,政治制度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即国体,指国家政权为哪个阶级所掌握;第二即政体,指政权的组织形式;第三指通常所说的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在组织制度和行为规范上的具体化。 (二)政治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政治制度不是某些先哲们头脑中的产物,而是人类政治文明长期发展的结果。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社会经历了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三大发展阶段。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不存在阶级和国家,但存在政治制度的最初萌芽的因素。当人类跨进有阶级、有国家、有政府、有法律的奴隶社会后,规范意义上的政治制度便随之产生。人类学家摩尔根指出,“政治社会的建立则是文明伊始以后才有的事情”。政治制度属于上层建筑。任何政治制度都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同时它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随着社会经济基础发生变化,政治制度也必然发生变化。在人类历史上先后出现过奴隶制政治制度、封建制政治制度、资木主义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未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后,随着阶级、国家和法律的消亡,一切社会管理制度、组织机构和规章等都将失去政治性质,各种形态的政治制度也就不再存在了。这是政治制度发展的必然规律。 二、中国和美国政治制度现状 (—)美国的政治制度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为总统制,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相结合的政治制度和两党制的政党制度。 联邦设有最高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但有统一的宪法和法律,是国际交往的主体;各州有自己的宪法、法律和政府机构;若各州的宪法和法律与联邦宪法和法律发生冲突,联邦宪法和法律优于州的宪法和法律。美国宪法列举了联邦政府享有的权力,不经《宪法》列举的其他权力,除非《宪法》明文禁止各州行使者外,一概为州政府保留。州的权力主要是处理本州范围内的事务,如以地方名义征税,管理州内工商业和劳工,组织警卫力量和维持治安,等等。 美国采用总统制,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实行分权与制衡的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法院掌管,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平衡。国会有立法权,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有权否决,国会又有权在一定条件下推翻总统的否决;总统有权任命高级官员, 但须经国会认可,国会有权依法弹劲总统和高级文官;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并经国会认可,最高法院又可对国会通过的法律以违宪为由宣布无效。

中美两国国家选举制度比较分析

大连海事大学 管理决策论文 二零一六年七月

中美两国国家选举制度比较分析 院系:航海学院 专业班级:航海技术专业13级8班姓名:孙运鸿 学号: 2220133517 指导教师:佟仕祺

摘要 中美两国作为当今世界两个大国,在国家选举制度上的相同和差异是值得关注的,两国的国家元首选举更是值得浅析的。选举对中国来说本身就是一个舶来品,但是中国的舶来品并只是完全的拿来主义,而结合中国的特色进行制定。 美国选举制度在发展的过程中时趋于完善的,但是矛盾已经显露。如何正确认识中美两国的选举制度就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做尝试分析。 中美两国国家元首选举流程 中国国家主席的选举流程 根据现行宪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副主席的候选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政治条件。候选人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候选人必须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是年龄条件。候选人必须年满45周岁。1982年宪法修改了1954年宪法关于国家主席的候选人的年龄,即把35周岁改为45周岁。这是因为国家主席的职务对国家和人民来说,关系重大。国家主席必须是政治成熟、经验丰富、阅历广泛、具有较高声誉和威望的公民,如果达不到一定年龄,难以具备这些条件。 根据有关规定,国家主席的人选,由主席团提名。实践中,主席团都是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提出候选人名单的。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召开期间,由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会议主席团,会议主席团提出国家主席、副主席的候选人名单,用等额选举的办法,提交大会表决,产生国家主席和副主席。 步骤如下 一、中共中央召开中共党籍的预备人选的民主推荐会,由正省部长级和正大军区职以上中共党员领导干部投票推荐。 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建议名单。 三、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讨论建议名单。 四、中共中央举行民主协商会,就建议名单向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通报情况、听取意见。 五、中共中央全会审议通过建议名单,以中共中央名义,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推荐。 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投票通过。 可见,对建议名单,只有正省部长级和正大军区职以上中共党员领导干部才有民主推荐权。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依次行使讨论权,然后中共中央全会行使审议通过权,最后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推荐。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有权获得情况的通报,并可以提出意见,但没有实质的推荐权。 正式候选人名单确定后,由代表在全体会议上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等额选举或者表决。随着国家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深入,等额选举会逐步过渡为差额选举。 等额选举指候选人数与应选人数相等的选举,即一个职务只有一个侯选人。在实行等额选举的时候,投票人的权力仅仅体现在是否决定认可候选人,只有表决权没有实际选举权,故相对于差额选举,选举人的权力较小。 美国总统大选详细流程 一、候选人提名:

中美新能源对比与研究

中美新能源对比与研究

目录 开题报告 (1) 中文摘要 (6) 英文摘要 (7) 一选题的背景与研究的意义 (9) (一)选题的背景 (9) (二)研究的意义 (9) 二新能源介绍 (10) (一)新能源的含义 (10) (二)新能源利用技术 (10) 1、太阳能利用技术 (10) 2、风力发电技术 (10) 3、现代生物质能利用和技术 (10) 4、海洋能源开发利用 (11) (三)新能源的现状及问题 (11) 1、太阳能产业发展概

括 (11) 2、风能产业发展概括 (12) 3、生物质能产业发展概括 (12) 三中国与美国新能源发展情况 (13) (一)中国新能源发展状况 (13) 1、我国新能源发展的必然性 (13) 2、新能源发展情况概述 (13) (二)美国的新能源发展情况 (15) 1、美国新能源发展必要性 (15) 2、新能源发展情况概述 (16) (三)中美新能源发展比较 (17) 1、相同点分析 (17) 2、不同点分析 (17) 四中美新能源政策比较 (18) (一)中国新能源政策的现状 (19)

的地震、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近年频繁发生,人类的生存坏境持续恶化。 国家发改委徐锭明认为世界能源格局将从现在的“资源禀赋主导”变为“科学技术掌握”,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将替代石油、煤炭等常规能源,决定未来世界的格局。世界各国均把新能源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在资金、政策上不遗余力的投入,气候、清洁能源领域正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胜利者将在未来的世界竞争中占据主动,失败者则会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行,被动地遵从世界经济新的竞争法则,举步艰难。 而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均把新能源作为国家战略新的支柱产业,但相对于传统能源行业,新能源经济的发展至今仍不成熟,尚缺乏独立发展的能力,需要依靠政府的扶持。而两国在新能源领域有大量的共同诉求和发展中的互补性,国际贸易的发展历史证明了“合则双赢,斗则双输”。所以通过对比研究应当认识到中美两国政府需认识到在新能源领域合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深入研究自身新能源发展状况和政策制度的合理性,相互合作,取长补短,推动新能源的制度健全,并通过制度变革来实

中美政党制度比较 论文

中美政党制度比较 摘要:政党制度是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政治现象。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快速增长和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中国与西方世界的领头羊、现有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美国之间的较量和冲突已不可避免。本文将对中美政治制度的区别进行比较研究。 关键词:中美、政党、不同点 所谓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政治生活形成的政党领导、参与国家政权或干预政治的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美国的政党制度是资本主义的两党制。由于中美两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历史传统、政治性结构、文化传统以及所处地域等情况不同,中美两国各自形成了自己的政党制度,这两个制度存在着许多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两国政党的执政方式不同 在中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其余党派为参政党。在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基本特征。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创立了一种新型的政党制度形式,在世界政党制度中独具特色。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亲密合作,互相监督,而不是互相反对。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各民主党派依法参政,而不是轮流执政。在这样的政党制度下,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唯一的执政党,是中国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国家权力配置与运行中将始终占据主导性地位。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护宪法实施的职责,并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 与我国一党执政的体制不同,美国实行的是两党制,更准确的说是总统制下的两党制。从19 世纪60 年代以来,民主党和共和党的相互竞争和轮流执政成为美国政治制度最显著和最持久的特点之一。与有着科学的理论指导、严密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的中国共产党不同,美国的政党内部组织结构松散,权力分散,意识形态色彩淡薄,原则上只是一部“选举机器”,只在选举各级议会议员和行政首脑,特别是选举总统时才发挥作用,即推举代表各自党派的候选人参加竞选。美国选民可以自由注册成为某个党派的成员,可以自由投票给某个党派,还可以随时依法、依程序变换政党。 二、两国政党代表的利益不同 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美国两大政党被垄断财团所操纵。在竞选总统时,有的财团同时支持两大党,因为不管哪一政党执政,都能获得巨大好处。美国的政党不会也不可能代表社会上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美国两党都只代表资本主义利益。 三、两国政党的国家性质不同 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其政党制度是资产阶级政党代表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控制国家政治生活,实行资产阶级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从19 世纪50年代起,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就开始轮流执政,至今已有150多年。美国是两党制的典型国家,美国两党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中的两个主要资产阶级政党# 民主党、共和党& ,操纵总统选举,轮流执政,互相对峙的政党制度。由在总统竞选中获胜的政党上台组织政府,代表资产阶级利益行使国家权力,这个党叫执政党,也叫在朝党。在总统选举中失败的党,可以监督政府或牵制政府的活

中美政治制度比较

中美两国政治制度的比较 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最根本的就是意义就是为公民提供一个“生活环境”,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一个国家社会行为的稳定;此外,政治制度还作为经济制度以及社会制度的奠基石,牵动着整个国家的变革与发展; 作为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大国,中国与美国的阴晴冷暖时刻影响着整个世界;然而这两个大国却在政治制度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成为各自制度领域的代表者;下文将逐点分析中美两国政治制度的不同之处。 首先,政治制度的最根本特性是一个国家的国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美国是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于我国来说,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保障了人民在内部实行民主,而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的社会劳动者们,平等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此外,阶级斗争的问题是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所以坚持一定的专政只能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该制度作为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我国发展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是我们需要坚持并发展的内容;然而,对于美国来说,很大的不同是资本主义以个人利益为最高利益,并更加崇尚政治的自由性;其领导的集体是资产阶级,其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和竞争规律还有资本主义的剥削形式极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广泛应用自然力和科学技术开辟了道路; 其次,两个国家的政体也有着显著的差别:我国的政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项制度同样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又一项重要制度,动员全国人民以主人翁的地位投身社会主义的建设。国家的各级人大代表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代表性,需要对人民负责,同时又受人民监督,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此外,人民大表大会制度有利于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因为我国的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均由国家权力机关的人大产生,充分体现了民主和效率的统一,既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避免权力过分集中,又可以集中力量,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地运转。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并在其中选取人大代表,也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总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能够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而众所周知,美国实行总统制,由选民分别选举总统和国会,由总统担任国家元首,

中国能源政策综合评价模型(IPAC)

中国能源政策综合评价模型 背景 能源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环境和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能源活动相关的政策制定过程需要对能源自身的发展,其对社会经济、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时社会经济、环境和气候变化对能源发展的约束进行分析,以提供一个综合的决策信息。这些相关联的信息已经在气候变化决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1980年以来,在气候变化领域,已经出现了综合评价模型,将气候变化的相关因素包括人为排放、大气环流、自然影响、社会经济影响等方面关联起来,采用模型作为工具进行定量分析。综合评价分析的概念已经开始扩展,不仅在气候变化领域进行应用,同时在能源环境领域得到应用。 我国正在处于快速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作为支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得到快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系统中一个重要行业。由于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大,而能源资源有限,我国的能源发展涉及到国内国际市场。同时,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关注的问题,能源在环境问题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环境需求已经成为能源发展的制约。因此,能源活动的政策制定会涉及社会经济的许多方面,我们针对能源政策制定进行综合评价就非常重要。 1992以来,能源研究所开始在能源模型开发与应用方面进行了长期研究。1994年之后,开始与国际上一些知名研究机构就能源与气候变化模型进行长期合作,已经开发完成了一组模型,这些模型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和政策分析功能。2000年以来开始有针对性的构建我国的能源环境综合评价模型,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始形成一个综合评价模型框架,我们称之为中国能源环境综合政策评价模型(IPAC) 。 -模型框架 IPAC模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能源与排放模型、环境模型和影响模型。能源与排放模型是IPAC模型的主要构成部分,包括多个不同类型的模型。环境模型包括大气扩散模型和一个简单气候模型。影响模型包括健康影响模型。它们之间存在关联,能源与排放模型的结果输入到环境模型中,计算能源活动所引发的大气污染物浓度以及可能的升温,之后由影响模型计算对健康的影响,这种影响转换为对经济的影响后,再反馈回能源排放模型。各国模型在IPAC模型中的主要作用描述如下。 能源排放模型: - IPAC-SGM模型:为CGE模型,考虑各经济活动之间的影响与关联,在IPAC模型中主要进行各种能源环境政策对经济影响的分析,同时可以进行中长期能源与 环境情景分析。 - IPAC-Material模型:这也是一个CGE类型模型,但与IPAC-SGM相比,更多分析各种环境效果和政策。其中包括多个环境部门,分析能源活动对大气污染物、 水污染、地表破坏,以及环境产业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 - IPAC-e排放模型。是一个部分均衡的全球模型,包括全球9个地区,中国是其中一个地区。主要进行中长期能源与温室气体排放情景分析。 - IPAC-TIMER模型。为一个动态能源经济模型,也是一个全球模型,包括17个地区。可以详细分析能源进出口和投资。

中美两国政治制度简略比较 2000字左右

中美两国政治制度简略比较 9月22日,习近平正式开始访美,中美关系的发展又引起一轮国内外媒体的热议。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经济体,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政治影响力。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政治的长期稳定,在国际舞台上的威信与号召力也与日剧增。而两国政治制度的存在的巨大差异则是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 两国的政治差异可从多个方面来予以分析。 中国是单一制国家,美国是联邦制国家。 单一制与联邦制都是一种国家的结构形式,而且是当代国家结构中的主要形式。单一制国家是指由若干不享有独立主权的一般行政区域单位组成的统一主权国家,联邦是指由两个以上共和国或邦、州联合组成的统一国家。 在先后顺序上,单一制国家划分为各个地方行政区划,联邦制国家则由各个联邦成员组成。地方行政区划是国家根据需要,按一定原则进行区域划分的结果,国家主权先于各个行政区划存在,而联邦成员国则是各成员单位先于联邦国家存在。 单一制国家的地方行政区不是一个政治实体,不具有任何主权特征。但联邦成员国则不同,在联邦国家成立之前,联邦成员是单独的享有主权的政治实体;在加入联邦之后,虽然不再有完全独立的主权,但在联邦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联邦成员的主权仍受到法律的保护。 单一制和联邦制国家各有其权力来源。联邦成员国在组成联邦制国家时,是各自把权力交与联邦政府,同时又保留了一部分管理该成员国内部事务的权力。联邦政府统一行使的权力和各成员国的中央政府所保留的权力都由联邦宪法明确界定。所以,联邦的权力是来源于各成员国的参与。而在单一制国家里,国家本身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只是为了便于管理,才把领土划分成若干行政区域,并据以建立起地方政权。所以,各地方行使的权力来源于中央授权,并不是地方所固有。在单一制国家里,地方的自主权或自治权是由国家整体通过宪法授予的。 在立法权上,单一制国家具有统一的立法机关和统一的中央政府,全国只有一个宪法,按照行政区域划分行政单位和自治单位,都受中央的统一领导,没有脱离中央而独立的权利。在联邦制国家中,除了联邦有自己的宪法、法律、最高国家权利机关之外,各联邦成员也有自己的。联邦的权利可以遍及全国,各州的权利只能在州内部行使,各州的公民同时又是联邦公民,部分联邦成员还有进行国际外交活动的权利。 在国体方面,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而美国是资产阶级专政。 在政党制度方面,我国现行的政党制度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并在不断健全与完善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而美国为两党制,民主党和共和党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赢得总统选举的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政党制度又与与选举制度、议会制度、行政管理制度以及司法制度都有着紧密联系。 两党制和一党制都存在各自的优缺点。 两党制国家为两党轮流执政,因而政治生活较为活跃,明主程度高,政策制定考虑到各个阶层的利益因而比较完备,监督有力因而清廉程度高。一党制的国家,政局较为稳定,政策的延续性强,政策出台周期短,运作快,被称为“推土机模式”。 两党制的国家中,竞选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两党间的相互攻击带来的丑闻使得政府信誉扫地。由于两党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因而政策制定的周期长,过程复杂,连续性不高,不利于国家政策的及时调整。面对一些突发紧急事件,也不如一党制快捷。一党制则缺乏在野党的监督,腐败泛滥,在国家制定政策时容易倾斜到政治党一党的局部利益上,明主程度较低,政治生活缺乏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