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关于提高矿产品附加值2012第7号法规

印尼关于提高矿产品附加值2012第7号法规
印尼关于提高矿产品附加值2012第7号法规

印尼能源和矿产资源部部长

关于通过加工提炼提高矿产品附加值的2012年第7号法规

承蒙全能上帝的祝福

印尼能源和矿产资源部部长

衡量到:为实施政府2010年第23号令第111条第96款关于煤炭和矿产品开发的决定,能矿部需要制定一个有关通过加工提炼来提高矿产品附加值的

决定

考虑到:1政府2009年第4号有关煤炭和矿产品开发的法律(印尼政府2009年第4号政府公报,第4959号补充公报)

2.政府2010年第23号关于煤炭和矿产品经营活动的法规(印尼政府

2010年第29号政府公报和第5111号补充公报)

3..政府2010年第55号关于加强煤炭和矿产品经营活动监督管理的法规

(印尼政府2010年第55号政府公报和第5142号补充公报)

4.总统2011年10月18日颁布的2011年第59/P号总统决定书

5.能矿部长2009年第34号关于优先满足国内煤炭和矿产品供应的法规

(印尼政府2009年第546号国家新闻)

6.能矿部长2010年第18号关于能矿部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的规定(印

尼政府2010年第552号政府新闻)

兹决定:实施通过加工提炼活动,来提高矿产品附加值的规定

第1章

总则

第1条

本部长法规中以下术语

1.矿物,是指自然界形成的一切有着特定化学物理性质,晶体排列有序,呈分散或集中块状体的无机化合物。

2.金属矿物,是指一切主要成分含有金属成分,有金属光泽,一般具有良好导热导电功能的矿物。

3.非金属矿,是指主要成分由非金属矿物组成,如膨润土,方解石(石灰石),二氧化硅(石英砂),等等。

4.岩石,指质量坚实,由一种或多种矿物质组成的地壳构成成分,不论以集中还是分散形式存在。

5.精矿,是指矿从石加工提炼后分离出来的,富含有价矿物质的精矿成品。

6.矿石,是指含有一种或多种金属成分,能够提炼出来加以利用的矿物富集体。

7.副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后产生主要矿产品之外,仍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的副产品。

8.矿渣,是指金属溶解冶炼时浮在熔液表面的残余物质,包括添加混合物,矿石或金属的杂质,燃料灰尘和冶炼炉衬材料。

9.勘探准证(IUP Eksplorasi),是指用于(矿业)普查阶段,勘探阶段和可行性研究

阶段的经营许可证。

10.开发准证(IUP Operasi Produksi),是指(矿业)勘探活动结束后颁发的用于生产(开采)运营活动的经营许可证。

11.民采证(以下称IPR),是指用于民众矿区采矿活动的许可证,其矿区范围和投资额度都有限制。

12.特别勘探证(IUPK Eksplorasi),是指用于在特定矿区范围内进行普查,勘探和可行性研究的经营许可证。

13.特别生产运营许可证(IUPK Eksplorasi),是指在特定矿区范围内完成勘探等活

动后,允许进行生产(开采)运营活动的许可证。

14.加工和提炼,是指通过加工提纯矿物品质以加以利用并取得伴生矿物的矿业活动。

15.附加值,是指矿物经过加工过程后得到的价值提升。

16.提高附加值,是指提高矿物附加价值,以产生社会经济和文化效益。

17.研究开发机构,是指矿产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机构

18.部长,是指专门料理矿业事务的政府(能矿部)部长。

19.总署署长,指是料理矿业事物为职责和任务的(能矿部矿业)总署署长

第2章

提升矿物附加值的方式

第2条

(1)能够提升附加值的矿产品品种有:

a.金属矿

b.非金属矿,或者

c.石料产品

(2)上述所谓提升矿产品附加值,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a.对金属矿产品进行加工和/或者提炼

b. 对非金属矿产品进行加工和

c.对石料产品进行加工

第3条

(1) 上述2条所谓提升矿产品附加值可以采用以下形式:

A.对部分(特定)金属矿产品进行加工提炼

b. 对部分非金属矿产品进行加工,和

c. 对部分石料产品进行加工

(2)对以上第1条所述部分矿产品进行加工冶炼提炼,是基于以下考虑:

a.拥有大量矿产资源储量

b.促进国内金属生产量

c.加工提纯技术已经达到检验成熟阶段

d.加工提纯后的最终产品,可用于国内工业生产原料

e.冶炼提纯的最终副产品,可用于国内化工原料或肥料

f.作为国内战略工业的矿物原料

g.产生经济和国家两方面的效益,和/或者

h.提高国家财政收入

(3)上述2款所谓对每种特定矿产品进行加工提纯的考虑因素之一,还在于为部分金属矿产品的最低加工提炼标准提供一个依据

(4)上述1款所谓部分金属矿产品种类其中包括:

a.铜

b.黄金

c.银

d.锡

e.铅和锌

f.铬

g.钼

h.铂族金属

i.矾土

j.铁矿石

k.铁矿砂

l.镍和或者钴

m.锰

n.锑

(5)上述1款所谓部分非金属矿产品种类其中包括:

a.方解石(石灰石)

b.钾长石

c.高岭土

d.膨润土

e.沸石

f. 二氧化硅(石英砂)

g.锆石

h.钻石

(6)上述1款所谓特定石料产品种类其中包括:

a.Toseki

b.大理石

c.Onik

d.珍珠岩

e.片岩

f.花岗岩

g.花岗闪长岩

h.辉长岩

i.橄榄石

j.玄武岩

k.蛋白石

l.玉髓石

m.燧石

n.碧玉

o.KRISOPRISE

p.石榴石

q.玉石

r.AGAT

s.黄玉

第4条

(1)上述3条4款中所列的每一种特定金属矿产品,都必须根据附件1中规定的最低加工提炼标准进行加工和提炼。该附件是本法规不可分的一部分。

(2)上述3条5款中所列的每一种特定非金属矿产品,都必须根据附件2中规定的最低加工和提炼标准进行加工和提炼。该附件是本法规不可分的一部分。(3)上述3条6款中所列的每一种石料产品,都必须根据附件3中规定的最低加工和提炼标准进行加工提炼。该附件是本法规不可分的一部分。

第5条

(1)铜矿石加工提炼的副产品或者余料为阳极泥和碲化铜,必须根据附件1中有关铜矿最低加工提炼标准的规定在国内进行加工和提纯。该表是本法规不可分的一部分。

(2)锡矿的副产品或者加工提炼余料如锆石,钛铁矿,金红石,独居石和矿渣等,必须根据附件1中有关金属矿最低加工和提炼标准在国内进行加工和提纯。该表是本文件不可分的一部分。

(3)金属铅和锌矿的副产品或者加工提纯余料为金和银,必须根据附件1中规定的有关金属矿加工提炼最低标准在国内进行加工和提纯。该表是本法规不可分的一部分。

(4)铁矿砂加工提纯副产品或者剩余物为矿渣,必须根据附件1中规定的有关金属矿最低加工和提炼标准在国内进行加工和提纯。该表是本文件不可分的一部分。

(5)非金属矿的加工提炼副产品或者余料,凡是还含有一定经济价值成分的,必须根据附件1中规定最低加工和提炼标准在国内进行加工和提纯。该附件是本法规不可分的一部分。

第6条

部分(特定)金属矿产品包括其副产品/剩余部分/伴生金属,非金属矿产品和石料,凡是要出口,必须符合第4条和第5条有关金属矿产品最低加工和提炼标准

的规定要求。

第3章

关于提高附加值

第7条

(1)持有金属矿生产运营准证的公司,和持有金属矿生产运营特别准证的公司必须按照上述第3条有关部分特定金属矿产品加工的规定,在国内进行加工和/或提纯。

(2)持有非金属矿和石料生产运营准证的公司,必须按照上述第3条有关对特定的非金属矿产品和石料加工的规定,在国内进行加工。

(3)上述持有生产运营证准持和生产运营特别准证的公司对其矿产品进行加工提炼,可以直接独立进行,或同其它同等持证资格企业进行合作,和/或者同持有专门从事加工提炼业务的准证的企业合作进行。

第8条

(1)如果上述第7条中持有生产运营准证和生产运营特别准证的企业自己独立进行矿产品加工提炼不经济,可以同持有以下准证的企业合作进行矿产品加工提炼:

a.生产运营准证

b.生产运营特别准证

c.专门从事加工提炼业务的生产运营准证

(2)上面1条所述的合作加工提炼,可以以下形式进行:

a.(相互)买卖原矿石或精矿

b.进行加工提炼活动

c.合作建造加工提炼设施或基础设施

(3)以上2条所述加工提炼合作计划,只能在(相关企业)取得矿业总署署长以部长名义签发批准书后方可进行。

(4)上述1款C项中所谓专门从事加工提炼业务的生产运营准证,由矿业总署署长根据法律和法规,以部长或由县长/市长名义签发。

第9条

(1)上述7条中持有生产运营准证和生产运营证特别准证的公司,可以与其它企业合作共同建设加工提炼设施。

(2)上条所述合作关系可以以持股为形式。

(3)上述合作关系只能在得到矿业总署署长以部长名义签发批准书后才能进行。

第10条

(1)如果持有勘探准证和勘探特别准证证企业根据其可行性研究报告,判断加工提炼(其矿产品)并不经济,而且/或者不能进行上述8条和9条中所谓的合作加工提炼,需向矿业总署署长咨询如何执行此部长法规。

(2)根据咨询结果,署长可指定其它持有生产运营准证企业,其它持有生产运营特别准证企业,或其它持有专门从事加工提炼业务的生产运营准证企业,为其完成加工提炼矿产品工作。只要该企业加工规模和加工能力能达到标准。

第11条

只要上述这些加工企业的加工规模和能力能达到标准,总署署长可为这些企业提供便利,以容纳从那些自己加工提炼不经济的持证企业来的矿产品。

第4章

持有生产运营准证企业,生产运营准特别证企业,专门从事加工提炼业务的生产运营准证企业的责任

第12条

(1)持有生产运营准证企业,生产运营特别准证企业,专门从事加工提炼业务的生产运营准证企业,如果由以下企业:

a.其它生产运营准证企业

b.其它生产运营特别准证企业

c.持民采证企业

d.持有运输销售临时准证企业

e.持有从事销售业务的生产运营准证企业,和/或者

f.持有专门从事运输和销售业务的运营准证企业

根据最低加工标准的要求,代为进行矿石,精矿或中间产品加工提炼,依据上述8条中的合作关系,将可不被征收其加工的矿产品的生产税(IURAN PRODUKSI)。但提炼出来加以利用并被别人收购的伴生金属不在此列。

第13条

(1)持有铜矿生产运营准证企业,铜矿生产运营特别准证企业,铜矿加工准证或运输销售准证企业,在出口铜矿产品,包括副产品和加工余料,如阳极泥,或碲化铜(TELURID)时,需符合附件1中有关金属矿最低加工标准要求。附件1是本法规不可分之一部分。

(2)持有铅锌矿生产运营准证企业,铅锌矿生产运营特别准证企业,铅锌矿加工准证或运输销售准证企业,在出口铅锌矿产品,包括副产品和加工余料如金和银时,需符合附件1中有关金属矿最低加工标准的要求。附件1是本法令不可分之一部分。

(3)持有铁矿砂生产运营准证企业,铁矿砂生产运营特别准证企业,铁矿砂加工准证或运输销售准证企业,在出口铁矿砂产品,包括副产品和加工余料如矿渣时,需符合附件1中有关金属矿最低加工标准的要求。附件1是本法规不可分之一部分。

(4)持有铜矿生产运营准证企业,铜矿生产运营特种准证企业,铜矿加工准证或运输销售准证企业,在出口铜矿产品,包括副产品和加工余料,如阳极泥,或碲化铜(TELURID)时,如不符合上述1条中有关最低加工标准要求,(其产品)依据法规应做保全处理(安全保管)。

(5)持有铁矿砂生产运营准证企业,铁矿砂生产运营特别准证企业,铁矿砂加工准证或运输销售准证企业,在出口铁矿砂产品,包括副产品和加工余料如矿渣时,如不符合上述3条中有关最低加工标准要求,(其产品)应依据法规做保全处理(安全保管)。

第14条

(1)如果持有锡矿生产运营许可证的企业,锡矿生产运营特别许可证的企业,锡矿加工许可证的企业,在加工提炼锡金属过程中,必须将伴生矿物如锆石,钛铁矿,金红石,独居石和矿渣等,依据附件1中规定的金属产品加工提炼最低标准分离提炼出来。附件1是本法令不可分之一部分。

(2)如果持有锡矿生产运营准证的企业,锡矿生产运营特别准证的企业,锡矿加工准证的企业,和锡矿运输销售准证的企业,在向国外出口锡金属产品,包括副产品和提炼后的余料和伴生矿物如锆石,钛铁矿,金红石,独居石和矿渣等时,必须符合附件1中规定的金属产品加工最低标准。

(3)如果持有锡矿生产运营许可证的企业,锡矿生产运营特别许可证的企业,锡矿加工许可证的企业,拥有的锡金属副产品和伴生矿物如锆石,钛铁矿,金红石,独居石和矿渣等,未能符合附件1中有关加工最低标准的要求,必须按有关法规做保全处理(安全保管)。

第5章

合作进行加工提炼工艺的研发

第15条

(1)如果持有锡矿生产运营准证的企业,锡矿生产运营特别准证的企业,和拥

有锡矿加工准证的企业,为了国家利益可在加工提炼领域进行研发的合作。可以和以下机构合作:

a.研究政府矿业事务的能矿部研发机构

b.有资格能力的独立研发机构,和/或者

c.国立或私立高等院校

(2)上述1款中所谓对加工提炼工艺进行研发活动包括:

a.解决加工工艺中的重点问题,提高效率

b.验证尚未验证的新技术

c.掌握,转移和改进新技术

d.经济技术可行性研究

(3)加工提炼的研发成果,可以作为能矿部长检讨上述第4条和第5条有关最低加工标准规定的依据。

第6章

行政处罚

第16条

(1)持有矿业生产运营准证的企业,或矿业生产运营特别准证的企业,如违反第4条第1款第2款或第3款;第5条第1款第2款第3款第4款和第5款;第6条;第7条第1款第2款;第12条第1款第2款;第13条第1款第2款第3款第4款第5款,第14条第1款第2款或第3款的规定,将受到行政处罚。

(2)持有矿产品加工提炼业务生产运营准证的企业,如违反第4条第1款第2款或第3款;第5条第1款第2款第3款第4款或第5款;第6条;第12条第1款第2款;第13条第1款第2款第3款第4款或第5款,或第14条第1款第2款或第3款的规定,将受到行政处罚。

(3)持有矿产品运输销售准证的企业,如违反第6条;第13条第1款第2款第3款,或第14条第2款的规定,将受到行政处罚。

(4)上述第3款中所谓行政处罚指:

a.书面警告

b.暂停加工活动或运输销售活动,和/或

c.撤销其准证(生产运营准证,生产运营特别准证,加工提炼准证,运输销售准证)

(5)上述第4款中所谓行政处罚,由部长,省长或县长/市长依据权限发出。

第17条

上述16条第4款a项所谓书面警告,最多发出两次,两次警告之间最长间隔一

个月。

第18条

(1)收到书面警告的上述四类准证企业,警告期限已结束但未能如上述17条规定履行应尽责任义务,将被处以上述16条第4款b项所列明的暂停(经营)活动的进一步处罚。

(2)暂停经营活动的处罚(上述1款)最久为两个月。

第19条

上述第16条第4款C项中所谓对上述四类准证企业处以撤销准证的行政处罚,将在该四类准证企业在暂停经营活动(18条第2款)的处罚到期后仍未能履行责任义务的情况下做出。

第7章

其它规定

第20条

(1)持有临时运输销售准证的企业,如要销售在勘探阶段或可行性研究阶段开采的部分矿物,只能销售到国内。

(2)持有销售准证的企业如并不参与矿业经营但要销售矿产品,必须销售到国内。

第9章

有关过渡期的规定

第21条

自本法令颁布执行的一刻起,本法令颁布前签发的矿业生产运营准证和民采证持有公司,在本法令颁布后最迟3个月以内禁止再向国外出口原矿(RAW MATETIAL,ORE)。

第22条

(1)在本法令颁布前已持有勘探准证和勘探工作合同,和/或可行性研究工作合同的公司,已经或正在制定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在本法令颁布后最长3年期限内,必须依据附件1,附件2,附件3中规定,向特定部分金属矿产品最低加工标准规定调整过渡。以上附件是本法令不可分的部分。

(2)持有勘探证和勘探工作合同,和/或可行性研究工作合同的公司,应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分阶段向矿业总署,省长或县/市长提供有关向特定部分金属矿产

品最低加工标准调整过渡的进展情况报告。总署长,省长和县市长根据各自的评审权进行评估。

(3)如果上述1款中持有勘探准证和勘探工作合同,和/或可行性研究工作合同的公司不能按本部长法令的要求向部分矿产品最低加工标准调整过渡,或未能按法规要求计划与其它方合作对矿产品进行加工,必须就加工提炼问题向矿业总署署长进行咨询。

第23条

(1)持有生产运营准证和(开采)工作合同,并且在本法令颁布前已开始(矿山)建设的,在本法令颁布后最长四年期限内,必须按附件1,附件2,附件3中规定,向部分矿产品最低加工标准调整过渡。上述附件是本法令不可分的部分。

(2)上述持有生产运营准证和开采工作合同并已进入建设阶段的企业,必须分阶段向矿业总署署长,省长或县/市长报告向部分金属矿矿产品最低加工标准调整过渡的进展情况。总署长,省长和县市长根据各自的评审权进行评估。

(3)如果上述1款中持有生产运营准证和(矿山)建设工作合同的公司不能按本部长法令的要求向部分矿产品最低加工标准调整过渡,或未能按法规要求计划与其它方合作对矿产品进行加工,必须就加工提炼问题向矿业总署署长进行咨询。

第24条

(1)持有生产运营准证,在本法令颁布前已投入生产并开采了某些特定金属矿产品,非金属矿产品或石料产品的企业,必须在2009年第4号有关煤炭和矿产品的法规颁布后最长五年内,按附件1,附件2,附件3中规定,向部分矿金属产品最低加工标准调整过渡。上述附件是本法规不可分的部分。

(2)上述持有生产运营准证并已投入生产的企业,必须分阶段向矿业总署署长省长或县/市长报告向部分矿产品最低加工标准调整过渡的进展情况。总署长,省长和县市长根据各自的评审权进行评估。

(3)如果上述1款中持有生产运营准证的公司不能按本部长法令的要求向部分金属矿产品最低加工标准调整过渡,或未能按法规要求与其它方合作对矿产品进行加工,必须就如何处理加工提炼问题向矿业总署署长咨询。

第25条

(1)持有工作合同并且在本法令颁布前已投入生产的企业,须在2009年第4号有关煤炭和矿产品的法规颁布后最长五年内,按附件1的要求进行调整过渡,以适应部分金属矿产品最低加工标准的要求。附件1是本法规不可分的部分。

(2)上述持有生产运营证并已投入生产的企业,须分阶段向矿业总署署长报告

(并以附件发送给相关省长或县/市长)其调整和适应部分金属矿产品最低加工标准的进展情况。总署长,省长和县市长根据各自的权限进行评估。

(3)如果持有(生产)工作合同的上述公司不能按本部长法规的要求调整适应部分金属矿产品最低加工标准要求,或未能按法规要求与其它方合作对矿产品进行加工,则必须向矿业总署署长咨询如何处理加工提炼问题

第10章

最后规定

第26条

本法规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为使所有人知道和了解本法规,特此命令将本法规放在印尼共和国国家新闻里正式颁布

本法规于2012年2月6日在雅加达制定

印尼共和国能源和矿产资源部部长

杰罗﹒瓦吉克(JERO WACIK)

2012年2月6日在雅加达颁布

印尼共和国法律与人权部部长

阿米尔﹒夏苏丁(AMIR SYAMSUDIN)

印尼共和国2012年第165号国家新闻

印尼能矿部法律和社会关系部主管

苏先多(SUSYANTO)

附件一:印尼共和国能矿部部长法规

编号:2012年第7号

日期:2012年2月6日

金属矿产品最低加工与提炼标准

印度尼西亚能源和矿产资源部长

杰罗﹒瓦吉克(JERO WACIK)

副本与原件一致。

能源和矿产资源部门法律和公关部门主管

苏先多(SUSYANTO)

附件二

印度尼西亚能源和矿产资源部长

杰罗﹒瓦吉克(JERO WACIK)

副本与原件一致。

能源和矿产资源部门法律和公关部门主管

苏先多(SUSYANTO)

附件三

印度尼西亚能源和矿产资源部长

杰罗﹒瓦吉克(JERO WACIK)

副本与原件一致。

能源和矿产资源部门法律和公关部门主管

苏先多(SUSYANTO)

提高产品附加值六大原则

提高产品附加值六大原则 在市场中为什么同为大米,普通的大米一斤只能卖两块钱,而品牌的大米却能一斤卖到十几块甚至几十块呢?为什么同为植物油,普通的农家植物油和经过提炼 的品牌植物油的价格会相差那么大呢?同样是生在土里长在地里的各种农作物, 为什么到终端市场卖给消费者时存在着天壤之别的差价?而消费者却对这种差价持认可态度,这是为什么?是什么改变了这种产品到产品之间的距离,是什么导致了这种产品与产品之间的价位差别?这里不得不提到的就是农产品的附加值的问题。从产品间差价的变化追溯我们不难看到产品与产品之间质的差别,这就是我们所要提到和重视的产品附加值。是产品附加值带来了产品之间品质与价格的变化,是附加值悄悄影响着同类产品市场的格局。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提高我们农产品的附加值呢? 首先,我们可以从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入手,通过加入科技成份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例如山东美晶公司为了在大米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在产品研发上加大投入力度,通过科技改造出金芽活芯米,一举成为国内最贵的米。在这片非主产大米的土地上打造出了一个高端大米企业。美晶的成功不能不说是科技助了一臂之力,是科技带来的产品附加值让企业一跃成为高端大米市场的新贵。当科技越来越成为一种高强生产力,我们相信科技给农产品带来的利益还远不止这些。在不远的将来,利用科技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的速度和质量将会越来越高。 第二,挖掘产品的特色,从自身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入手,找到其他企业所没有的,寻求比其他企业更具吸引力的产品特色。这也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不二法则。在市场中寻求一角他无我有,他有我更突出的特色空间,这更利于企业在市场细分化的今天,抢占一片独有的市场空地。这份市场是其他企业无法比拟和启及的。它具有强烈的独占性,更具特色的诉求使得消费者更能记住这一空地市场的产品。河北一家面粉企业,就曾以石磨制粉为诉求,与其他机器磨制面粉的企业区分开来,强调了石磨的好处,使自己的企业在面粉市场上搏得了一席不败之地。 第三,文化诉求也可以成为农产品的附加值。中国是个地域色彩很浓的国家,各个地区都拥有着属于自己地方的文化特色。把这种文化特色亦或是民间传奇故事与产品相结合,不仅大大提高消费群体的兴趣,而且也给产品披上了一层文化色彩,这种文化特色与产品的捆绑式销售,使得产品在同类产品中更显高贵突出。 第四,多样化生产,着力个性诉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需求不断增加,大家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衣食温饱,而是越来越注重生活的品质。那么,一个只满足普通温饱的农产品是不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的,一个企业的产品在多样化生产的同时如果没有自己的个性产品是不足以在市场

关于高附加值产品的有关概念

附件4: 关于高附加值产品的有关概念 一、附加值的定义 附加值(Value Added)是附加价值的简称,是在产品原有价值的基础上,通过生产过程中的有效劳动新创造的价值,即附加在产品原有价值上的新价值。 哈佛大学出版的《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中对附加价值的解释如下:附加价值是企业通过生产过程所新增加的价值;或者,从企业的销售额中扣除供生产之用而自其他企业购入的原材料成本,也就是企业的纯生产额。 二、高附加值产品的概念 1、高附加值产品是指在产品加工过程中通过工艺、技术、服务乃至品牌等手段使产品得到较大的增值,而不是单纯的要素投入形成的物化价值。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加工过程只要存在增值较高的环节就可谓之高附加值产品。 2、高附加值产品通常是指“投入产出比”较高的产品。它的技术含量、文化价值等比一般产品要高出许多,因而市场升值幅度大、获利高。 3、高附加值产品不能等同于高技术、高消费、高档次产品,后者只有成为高效益产品时才能称为高附加值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的总体特征是技术知识密集度高、市场需求度高、品

牌知名度高、产品质量优异,其本质特征是经济效益好。 三、产品附加值的衡量 产品附加值的高低通常用附加值率来衡量。附加值率是小于1的值。产品附加值率越大,产品的附加值就越大,我们把这类产品称为高附加值产品。相反,产品附加值率越小,产品的附加价值就越小,我们把这类产品称为低附加值产品。一般来说,附加值率是以0.3为界。大于0.3称为高附加值产品,小于0.3称为低附加值产品。 四、附加值率的计算 目前,尚没有检索到有关附加值率计算的文献。但从附加值的定义来看,对于工业产品,其附加值即为增加值。因此,可用工业增加值率来代表工业产品的附加值率。 工业增加值率:指在一定时期内工业增加值占同期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反映降低中间消耗的经济效益。 工业增加值(现价) 工业增加值率(%)=------------------×100% 工业总产值(现价)

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取个好名字

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取个好名字 文/韩志辉 好的品牌名称是最好的广告语 品牌名称是消费者对品牌认知、记忆的重要元素。《定位》一书中提出,最重要的营销决策就是给产品取一个好的名字。企业或是产品,拥有一个恰当的名字,将能极大提升品牌的价值空间,从而产生强大的营销拉力,以更具效率、更低成本的传播实现销售力的突破与增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引领未来的消费理念。 好的品牌名称可以将产品的核心利益点准确地传达给消费者 “五谷蛋”就直白清楚地告诉购买者该品牌提供给消费者的是“吃五谷杂粮的鸡下的蛋”,充满趣味的还有那只“鸡”,用五谷杂粮武装起来的花母鸡,无声地告诉消费者,这只五谷鸡下的蛋自然是“五谷蛋”,旁边的一句广告语把消费者的心里话说了出来:五谷优养,自然鲜蛋。不用销售员多说话,仅仅这样的名称和包装,已经把“五谷蛋”的核心利益点传递给了消费者。 好的品牌名称表达出品牌的核心价值 “情智导学”学生电脑,在书店形形色色的学生电脑中与众不同,不仅是由于直接把产品的卖点体现出来,关注孩子的情商和智商同步发展。电脑是学生用的,购买决策却大多数是家长做出的。“情智导学”更传递出品牌的价值,把一种教学理念融汇其中,也是把家长的期望融汇其中。在一个名称中,把品牌的价值和消费者期望的价值对接起来,在产品策略上借势超越抢占消费者心智。 好的品牌名称识别性强 猪肉有什么区别,消费者处于信息的暗箱里。但是,各种负面新闻的教育,消费者大多数知道现在的猪呀鸡呀,都是饲料养出来的。这种猪最大的特点是生长期短,一般六个月就能够出栏。随之而来的是猪肉的营养和口感大大下降,但大多数消费者别无选择,总不会因为吃顿猪肉要亲自养一头猪吧。 “满年原香肉”跳出来了,对常规的产品是一个挑战,给市场带来一个新的

积极发展高附加值产品业务是我国石化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积极发展高附加值产品业务是我国石化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积极发展高附加值产品业务是我国石化企业 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袁晴棠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北京100728) 摘要:阐述了我国石化工业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介绍了国外石化企业发展高附加值产品概 况,对我国石化企业如何发展高附加值产品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石化工业高附加值产品竞争力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石化工业取得 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0年,我国乙烯能力已达 1591.5万吨/年,合成树脂能力5003万吨/年,合 成橡胶能力258万吨/年,合成纤维能力3469万 吨/年,主要石化产品生产能力和产量位居世界 前列,我国已成为石化产品生产大国. 展望未来,我国石化工业面临一系列新的挑 战和机遇,石化企业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提高市场竞争力,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拟在研究分析近年来国外若干个石化公司发 展高附加值产品业务情况的基础上,围绕我国石 化企业发展高附加值产品业务问题,提出有关思 考意见. 1我国石化工业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 当今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资 源形势严峻,低碳经济已成为发展趋势,我国石 化工业发展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

1.1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对我国石化工业提 出了新要求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成为世界 经济的发展方向,更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国寻 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选择,一些国家出台了 一 系列市场规则和政策.跨国石油石化公司为抢 占低碳经济发展的先机,在大力发展清洁燃料, 涉足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同时,更加重视在使用传 统化石能源方面挖掘效益.例如,埃克森美孚公 司在内部运营上推进更加系统的节能减排措施, 2009年与2000年相比,其炼化装置的能效提高了15%~20%_1l.我国已提出~11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tL2oo5年减少40%~45%的目标,并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把大幅度降低能耗强度和 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加以规定.我 国石化工业是能耗大户之一.据测算,2007年我 国石化工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为2.04亿吨口].随着新型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二氧化碳排放形势将 更加严峻.因此,我国石化工业必须加快产业结 构调整,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淘汰落后产能,积 极有效应对绿色,低碳经济的挑战. 1.2石化原料多元化趋势将对石化产业的发展产 生深刻影响 一 是美国页岩气产量呈突破性增长.目前, 美国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已达9.8万亿立方米. 收稿日期:2011.07—28. 作者简介:袁晴棠,1961年毕业于天津大学,中国

农产品市场营销的10大基本策略

农产品市场营销的10大基本策略 农产品市场营销就是指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欲望而实现农产品潜在交换的活动过程。农产品营销是农产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个人与群体在农产品从农户到消费者的流通过程中,实现个人和社会需求目标的各种产品创造和产品交易的一系列活动。农产品市场营销的主体是从事农产品生产和经营的个人和群体。农产品营销活动贯穿于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交易的全过程。完善的农产品市场营销策略能够有效的提高农产品的销量。 1、高品质化策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农产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优质优价正成为新的消费动向。要实现农业高效,必须实现农产品优质,实行”优质优价”高产高效策略。把引进。选育和推广优质农产品作为抢占市场的一项重要的产品市场营销策略。淘汰劣质品种和落后生产技术,打一个质量翻身打仗,以质取胜,以优发财。 2、低成本化策略。 价格是市场竞争的法宝,同品质的农产品价格低的,竞争力就强。生

产成本是价格的基础,只有降低成本,才能使价格竞争的策略得以实施。要增强市场竞争力,必须实行”低成本低价格一策略。领先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新机械。减少生产费用投入,提高产出率;要实行农产品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努力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以低成本支持低价格,求得经济效益。 3、大市场化策略。 农产品销售要立足本地,关注身边市场,着眼国内外大市场,寻求销售空间,开辟空白市场,抢占大额市场。开拓农产品市场,要树立大市场观念,实行产品市场营销策略,定准自己产品销售地域,按照销售地的消费习性,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4、多品种化策略。 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决定了生产品种的多样化,一个产品不仅要有多种品质,而且要有多种规格。引进。开发和推广一批名。特。优。新。稀品种,以新品种,引导新需求,开拓新市场。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要求,生产适销对路。各种规格的产品,如螃蟹要生产大规格的蟹,西瓜要生产小个子的瓜。要实行”多品种。多规格。小批量。大规模”策略,满足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开发全方位的市场,化解市场风

设计是高附加值产品 时尚设计不断提升生活品质

设计创造高附加值 人的选择是一种限定选择,受各种因素制约,设计可以使消费者在不改变其客观经济条件的状况下,通过改变商品形象档次,以优美的包装、造型等在限定范围内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在物质上、心理上的虚荣、审美、自尊心理上的需求。设计越来越引人注目,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中被更高地摄入设计含量,这个设计含量体现在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工业产品、家居产品……中国现在是一个消费品升级的时代,五年前,大家对消费品的需求还停留在质量和服务上,对产品设计的作用,还不是很明显。但最近的五年,产品不管是外观产品还是理念上的设计,设计上的重要性越来越大,这是第一,消费升级;第二是在大城市,作为阶层认同,走在时尚前沿有消费力的消费者会对有设计师品牌的产品和有设计和文化性背景的产品更关注。这其实是一个社会认同,为自己的一个证实。 设计提高产品附加值。 展台上,如“七色花”造型的家居便携数码控制系统,把无处不在的家电遥控器整合在一起;借用古代木工使用的墨斗造型而设计的激光垂直仪,巧妙地融汇古今;名为“四季”的冰箱,会根据室温的变化而变幻面板色彩……如果你对工业设计的认识,仅停留在“为产品设计一个漂亮的外形”上,那就大错特错了。现代工业设计,从市场调研、概念设计开始,一直延续到样机制作、模具设计、生产咨询,对生产企业而言,就像连上了一个强大的“外脑”。一台普通的14英寸液晶彩电的售价最高不过三四千元,而被设计成弹力十足的篮球造型的NBA概念液晶彩电,可以卖到1.2万元。难怪设计师们自豪地说,工业设计是帮助产品提高附加价值的最快办法。 原创设计提高附加值 同样是类似的花样设计作品,其悬殊的差价体现在哪里?韩国作品的含金量主要体现在其手工原创的精髓上。浙江省现代纺织工业研究院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高唯君介绍说,韩国纺织业设计花样作品都是先手绘再用电脑合成处理的,而目前国内的纺织品花样设计求快捷,都是在电脑上直接设计的,产品档次的高低往往就体现在这里。浙江众华家纺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开发部部长赵宏燕对此也赞不绝口。“看上去像一幅逼真的艺术画,确实很漂亮。手绘的作品若符合市场趋势,确实是提升产品附加值的一条很好途径。 国企对设计不够重视 过去,不少国内企业奉行“拿来主义”,对原创设计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中国制造”的产品内功不足。作为全球童车产量最大的好孩子集团的“御用”设计公司,上海博路工业设计公司总经理张展遗憾的是,在设计公司的大客户名单中,跨国公司、外向型民营企业积极主动,国有企业却鲜见身影。陈慎任设计师曾遇到过一位浙江的企业家,花费600万元仿制国外顶级品牌的电

如何提升农产品增值能力

如何提升农产品增值能力? 从单一产原料、卖原料到初级加工,从初级加工为主向精深加工延伸,我省农产品加工实现了由少数特色产业到覆盖所有主导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的转变,加工产品由单个品种向系列化产品方向发展,为做大做强农业农村经济提供了强劲的产业支撑。 赣牌农产品如何进一步提升加工、转化、增值能力?调查中,不少有识之士认为,只要我们立足转变发展方式,赣牌农产品就能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实现多元、多层次增值。 壮大“龙头”,补上深加工“短板” 省农业厅农业产业化指导处处长傅近介绍,我省水稻产业实现了由稻谷输出到以品牌大米输出为主的转变;生猪年屠宰能力达700万头左右;水产品加工转化率达22%;水果、蔬菜采后商品化处理能力也大幅提高。 成绩固然可喜,但差距依然明显。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农产品生产加工能力达90%以上,其中精深加工率达80%,农产品加工值与农业产值比重为3∶1至4∶1。国内先进省市加工转化率已达60%。而去年,我省主要农产品深加工比重只有31%。原因在哪里?权威人士分析,一是龙头企业数量少,与中部省份和发达省份比较,我省既缺少“巨龙”,也缺少“小龙”;二是加工增值链条短,农产品初级加工较多,精深加工较少。 “十二五”时期,我省农产品综合加工转化率要达到70%,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例要达到 1.5∶1。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副省长姚木根认为,必须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加快形成产地初加工与精深加工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格局。 通过强龙壮龙,补上深加工“短板”,实现多层次加工转化增值的帷幕已拉开。今年,在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我省以重大项目为抓手,通过资本运作,引导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扩投资上规模,加快培育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巨龙”企业;支持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控股等方式,打造一批“大龙”企业;扶持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成长型企业,发展一批有市场、有后劲的“潜龙”企业;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向加工园区集聚,培育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主攻粮食和生猪加工 今年,我省大力实施“增值工程”,重点发展粮食、生猪、家禽、水产、水果、蔬菜、毛竹、油茶等农产品的加工,主攻点是:整合和提升粮食加工企业、提高生猪屠宰加工率。 资料显示,稻谷经过精深加工后,比原粮增值4倍以上;猪肉精深加工成肉制品后可增值60%至80%。 江粮集团董事长王彬告诉记者,他们集团投资3亿多元,兴建了年产18万吨优质大米及其副产品综合利用项目,建立将稻谷“吃干榨尽”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产品附加值提高6倍多,“公司+合作社+农民+基地”产业链里的农民户均年增收3000多元。如果我省的粮油产品都能这样提高附加值,农民的“钱袋子”会更鼓。

产品附加值

产品附加值 一、什么是产品的附加值呢? 日本的产品设计家平岛廉久认为;商品提供给消费者的价值有两种:一种是硬性商品价值,是指商品实际能提供给消费者的功能,如化妆品就是保护皮肤,服装就是御寒;另一种是软性商品价值,价值,则是指能满足消费者感性需求的某种文化,象香水就是品牌的高贵感,魅力感等。 服装就是流行性、季节性、式样,设计师声誉等软性的商品价值。在同质商品大量涌现的当代,人们在购买商品时,挑选的不是硬性商品价值,而是能满足人们感性追求的软性商品价值。 中国的营销策划专家认为,构成产品的要素不外乎核心产品、形式产品、附加产品,所谓的附加产品即产品的附加值。由于消费已日益从“物”的消费转向“感受”的消费,日益倾向于感性、品位、心理满意等抽象的标准,所以,产品附加值在市场上的地位就越来越高了,它与产品卖点难以分割,目益溶融一体了。 二、附加值是附加价值的简称,是在产品的原有价值的基础上,通过生产过程中的有效劳动新创造的价值,即附加在产品原有价值上的新价值。 关于”高附加值产品”,应当明确这样几个基本概念:第一,附加值的高低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受不同行业、国情和不同价格体系的制约。第二,附加值的高低又是一个有时效性的与市场状况有着互动作用的概念。第三,”高附加值产品”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概念。它应当是投人少、产出多、功能价值比较合理得当的产品。第四,高附加值产品也不

能等同于高科技、高消费、高档次产品,后者只有成为高效益产品时,才能称为高附加值产品。 三、高附加值的含义 (一)附加值(Value Added)是附加价值的简称,是在产品的原有价值的基础上,通过生产过程中的有效劳动新创造的价值,即附加在产品原有价值上的新价值。 (二)企业开发高附加值产品的意义 第一,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国际竟争能力。对我国来讲,加工外向型经营难度越来越大,我国廉价劳力和一般资源丰富的优势将逐步消失,以劳力和资源输出为载体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也将失去吸引力和竞争力。伴随着经济水平和消费层次的提高,以新技术、新材料密集为特点的高附加值产品,拥有越来越广阔的国际市场。 第三,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开发高附加值产品的途径 对企业来讲,开发高附加值产品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最大的商业利润和社会经济效益,为实现这个目标,可供选择的途径有: 产品战略 1、开发高技术产品以增加附加值。 2、通过深加工、精加工以增加附加值。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是我国一个薄弱环节,它极大的影响了我国产品的形象,并成为扩大内销、外销,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制约因素.应当看到,深加工、精加工是提高产品附加值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一块不锈钢薄板,加工成一般金属

农产品增加附加值的思考

农产品增加附加值的思考 1、地理标志认证为“土特产”注入“文化味” “几年前每公斤孟津梨仅卖1元,通过商标注册、地理标志认证、精品包装后,现在每公斤12元,俺们真正尝到了打造优质品牌的甜头。”近日,孟津县种梨大户赵留勋如是说。 赵留勋的喜悦得益于农产品品牌价值的提升。 “农产品价值的认定,除食用外,还需具备健康、文化、品牌等价值。”市农产品安全监测中心主任王晓波表示,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认证,就是给产品一个“产地身份证”,这也是提升农产品文化价值的最重要途径之一。 2009年,孟津梨成为我市首个被农业部正式认证的地理标志农产品,也开启了孟津梨向品牌要价值的转型之路。 2、品牌少、链条短、营销差,特色农产品保护滞后 “目前,具有洛阳特色的农产品在品牌保护方面有些滞后。”王晓波认为,经过初步调研,我市可以进行地理标志认证的农产品有40余种,产品“高质低价”“有品无牌”,这是当前农产品品牌战略的最大瓶颈。 “我们也想走高端路线,但是由于没有品牌,市场认知度较低,想卖出好价钱难度很大。”10月下旬,佃庄水稻恢复种植后首次迎来丰收,种植百亩水稻的白万峰表示,他今年采用地下水灌溉、施用有机肥,投入是普通水稻的数倍,“如果水稻有了‘产地身份证’,市场认知度就会高,这样才能卖出好价钱”。 原产地产品龙头企业偏少而且实力不强,优质农产品的产业链条没有拉长,是当前我市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又一短板。 以宜阳韭菜为例,其主产区虽然成立了万家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但仍然停留在低附加值销售的层面,没有形成与同类农产品销售的明显竞争优势。由于没有相应加工企业带动发展,在深加工、衍生品开发等领域未形成生产力,宜阳韭菜的品牌价值没有被完全挖掘。 “由于技术水平较低,深加工能力低,综合实力不强,不少农业产业企业不愿意扩大生产规模。”王晓波认为,这必然影响我市的名特优产品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推进。

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路径,也是提升我国农业国际分工地位、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发展方向。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有效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技术装备较为落后,粗加工过剩而精深加工不足,农产品加工损耗率较高;组织模式松散,区域产业同质化问题比较严重;企业普遍缺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加强技术创新投入。从农产品加工前、中、后一体化的动态进程来看,科技含量是决定农产品增值程度的主要因素;从最终产品市场价值实现的静态结果来看,科技含量直接决定着农产品价格的高低。因此,需要针对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技术装备比较落后的现实问题,强化技术创新对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一是加大先进技术引进力度。积极引进国外成熟技术,并根据我国实际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二是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农产品加工企业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技术研发的主体。受理念、资金等因素制约,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研发动力还不够强。可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构建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激发企业技术创新活力和动力。

构建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构建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理顺企业和农户的利益关系。一方面,提升企业与农户关联度,提高违约成本。在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订立的合同中,不仅对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作出约定,而且改进关联机制,使双方达成具有约束效力的协议。当一方出现违约行为时,另一方可以根据协议得到有效补偿,从而提高违约成本,形成彼此依赖、相互信任的稳定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引导建立股份制合作机制。在生产环节,农户以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对口生产基地,以提供良种、资金和信息支持等方式入股,并给予专项技术指导和设备维护培训,进而实现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 促进区域产业差异化发展、协同发展。区域产业同质化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很重要的是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业。这需要我们着眼长远,从提高区域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各区域的农业资源禀赋,着重打造区域特色产业,避免低水平加工企业重复建设,促进区域产业差异化发展。统筹区域农业、工业、服务业发展,加强各区域的交通、通信、物流、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保持农产品流通渠道畅通。加强金融保险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支持力度,打造信息咨询服务平台。以发挥比较优势为基础,促进各区域切实从自身实际出发,实施产业对接和转移,促进东、中、西部农产品加工业协同发展。

开发高附加值竹木产品

开发高附加值竹木产品 高附加值竹木产品是国内林工产业经济的重要研究课题。粗放型的简单加工,已经不能创造高额利润。加之,加工技术简单,上马项目投放成本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导致很多粗放型的加工企业利润越来越薄,甚至生存都成了问题。 现在,国内的林工产业资源越来越紧张,加之国家长远经济规划,明确限制林业资源的使用范围,使林工产业的成本也越来越高。在这种状况下,我们林工产业的经营者应该改变经营思路,把每一份资源细细的生产出能产生十倍利润的产品。 在益阳,就有这么一家企业“中宇爱斯柯(益阳)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是2002年成立的中日合资企业。专门生产竹业精加工产品。如:竹皮,一次性竹包装盒,食品包装盒等,出口日本和韩国。其生产的包装材料可完全替代发泡塑料和纸材,是一种低成本,高档次的食品包装产品,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很受国外客商喜爱。被湖南省政府部门评为科技创新奖。 在桃江,还有一些企业努力发掘竹业的深层价值,他们把竹业加工的剩下的下脚料制成竹沥液,竹醋,以及竹酒等等保健用品;还与湖南长沙的星港床垫公司合作开发具有深层次保健作用的竹炭床垫,销售红极一时,成为了今年的桃江竹文化节的重头戏。 我认为,开发高附加值的竹木产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改变经营策略,重视新产品研发。 实际上,我们很多国内大型的林工产业都没有专门的研发力量,产品几年还是一个款式,一个产品。很多企业产品同质化,唯一能拿出手的竞争工具就是价格,这势必会把自己的产品销售逼上绝路。在浙江安吉,几乎每一家竹业加工企业都有不同的产品,和不同的用户市场。这与当地的林工产业引导政策有很大的关系。价格竞争不是他们的选择,每一件产品都有足够的利润,厂家在这里赚钱很容易,而产品开发也就投放充足,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因此,在安吉,竹产业几乎是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 2.树立品牌意识,获取持续的高端利润。 我的2004年发表了一篇名为“竹木业发展需要品牌战略”的文章,获得很多同行业人士的共识。国内林工产业加工企业数量不小,但真正有自主品牌的,在工商局注册了商标的很少很少。在桃江,竹业加工的品牌只有20多个,但加工企业不下千家,这个比例不得不让我们认为,我们的企业经营者还是有着浓厚的小农意识的经营者。事实上,注册一个商标用不了多少钱,但由此产生的利润却远不止十倍。只有有品牌的企业才能赚到产品的高端利润。以桃江县春秋竹艺厂为例,他的产品自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每年的产品都被来自浙江的经销商定走,不需要考虑销售的问题,在各大省会城市的大型超市,春龙牌保健竹凉席被人们用来送礼和自用。同样的生产成本,春龙牌的出厂价要160元/床,而在桃江没有品牌的产品每床只要80不到,利润可想而知。 3.重视网络营销,一定要有走出去的意识。 说到营销,我不得不提那些传统的摆铺面,赚吆喝的销售方式。我在2004年三月份到桃江调查,与桃江一位做凉席的企业老板吃过一顿饭。他说他在常德花了1万多块钱一年,租下了一个铺面销售竹凉席,一天能卖三十多凉席席。我要他在“中国竹木业网”上注册一个免费的用户,发布他的凉席产品,说不定有外贸订单!他说那没有用,不见货谁会买你的东西。而他的邻厂的一位老板与我打了电话后,请我帮他注册一个免费用户,发布了产品。后来,他的一个品牌的凉席能在各种搜索引擎里面很快找到,并且能链接到“中国竹木业网”上打开图片。一年后2005年这个请我申请免费用户的老板已经注册自己的商标,2005年一年的生产量已经在2005年元月份订完,而2005年他做了自己的企业网站,在网站上的投

农产品竞争力

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对策与研究Advice and Research on Improv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Agricultural Commodities Abstracts 所学专业:农林经济管理 研究方向:农林经济

摘要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面前,国内、外农产品市场萎缩,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我国农产品竞争力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目前农产品存在的四大问题:一是农业结构中存在着种植业、生产规模、劳动力资源、生产者等方面的制约;二是受国家不完善的农业补贴政策、税费政策、薄弱的质量监管体系的限制;三是商品观念落后导致了农产品品质大众化、加工水平不高、配套产业滞后、信息掌握滞后等问题;四是存在着生产法律意识淡薄、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现象。据此,笔者提出了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思路和对策,认为应从三大方面着手:第一,从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农业生产设施,增加科技含量,提高附加值,健全信息化体系,转变营销思路,大力发展农产品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提升农产品加工企业竞争力;第二,从完善农产品结构提高附加值,合理利用多方资本,优化劳动力组合,确保农产品技术规程顺利实施,提高市场占有率,挖掘农产品潜在的竞争力;第三,从政策扶持到立法支持来拓展农产品的竞争力。 关键词:农产品竞争力对策 I

Abstract Because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 market of agricultural commodities has shrunk both home and abroad. To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it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agricultural commodities in China.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mpetitiveness of agricultural commodities, this article analyses four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esent agricultural commodities: firstly, it is restricted by factors like planting industry, production scale, human recourses and producers restriction in agricultural structure; secondly, it is limited by the incomplete agricultural subsidy policy, taxation policy and weak quality supervision system; thirdly, the backward ideas on commodities lead to different problems, such as the generaliza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commodities’ qualification, low processing levels, the lag of supporting industry and the lag of mastery of information, etc.; fourthly, some phenomenon exist, such as lacking the law awareness of manufacturing and lacking the powerful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Therefore, some advice on improv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agricultural commodities is raised here, which contains three parts: firstly, to improve the product qualification and facilities, increase the quant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well as added value, perfect the information system, change the ideas on sales, significantly develop the leading industry of agricultural commodities and distinctive industries; secondly, to add value by perfecting the agricultural commodity structure, make reasonable use of different captain, organize labors optimally, make sure of the successful carrying out of technological regulations of agricultural commodities, increasing the occupation of the market and dig the potential competitiveness of agricultural commodities; thirdly, to expand the competitiveness by the supporting of policies and legislation. Key words: Agricultural commodities, competiveness, advice II

物流系统工程,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物流系统的特点

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物流系统的特点研究 云鹏 摘要:高附加值产品由于其附加值的多变性,导致其市场的多变性,增加了生产和流通的风险率。本文从高附加产业代表行业通信行业入手,通过具体分析通行设备制造商华为的生产物流系统,探究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物流的发展特点和规划模式。 关键词:高附加值产品;生产物流系统;通信行业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duction logistics system of high value-added products Yun Peng Abstract: High value added products due to the variability of its added value, resulting in variable market, increasing the risk of production and circulation . This article from the high added industry on behalf of communication industry, through the concrete analysis of traffic equipment manufacturers Huawei’s production logistics system, to explore the production of high value-added products logistics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planning mode. Key words: High value-added products;Production logistics system; The communication industry 1以通信业为代表的高附加值产业对物流系统的影响 通信行业是典型的高附加值产业,无论是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带来的服务高附加值还是通信设备中所蕴含的技术高附加值,都促使了通信行业大力发展。 1.1通信行业产业链的发展 随着通信行业的发展,为了满足客户的各种个性化需求,通信产业链的结构也从原来的垂直一体化垄断结构发展为现在的开放合作式的链条结构,产业链的构成主体也越来越多,产业分工更加细化。通信产业链上形成了包括终端设备制造商、网络设备制造商、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通信运营商、终端客户、研究机构、政府机构等构成主体。要促进通信业务的发展,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都不能脱节,只有形成完成的产业链,发挥各环节主体的作用,才能推动整个通信行业的发展繁荣。

增加农业附加值调研报告

增加农业附加值调研报告农稳民心,粮安天下,做好三农工作,对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以稳定农业生产,拉伸产业链为突破口,不断增加农业附加值是进一步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现就我镇以乡村旅游为抓手,不断推动延伸农业产业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就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基本情况 我镇位于万州区正东部,与云阳毗邻,距万州城区28公里,云阳城区15公里,以低山、丘陵为主,海拔260—1088米。辖8个村2个社区,73个村(居)民小组,9438户,3.6万余人,幅员面积68.68平方公里。耕地4.3万余亩,其中田2.2万余亩、地2.1万余亩。我镇以优质大米、茶叶、柠檬、油菜、百合、板栗、小蒜等产业为主,肉牛、肉羊、肉鸡和水产养殖等产业稳步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业产业发展的优势逐步凸显,产业链条得到有效延伸,为推动农业产品附加值明确了方向。 二、主要做法 2011年以来,我镇充分利用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打造凤凰茶乡乡村公园为抓手,大力实施乡村旅游休闲化、农业产品精品化和村镇建设有序化“三化”战略,把乡村旅游与农业发展挂钩,不断推动农业产业发展。

(一)统一思想,形成合力 2011年启动扶贫助推乡村旅游以来,我镇致力于以打造凤凰茶乡乡村公园为抓手,大力实施乡村旅游休闲化、农业产品精品化和村镇建设规范化“三化”战略,制定了以乡村旅游为龙头,农业发展为基础,拉伸产业链条为途径的发展思路。基本形成了全镇围绕乡村旅游,产业助推乡村旅游的发展格局。以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体验农业为突破口,不断创新农业发展模式。 (二)立足自身,突出特色 一直以来,我镇农业以传统种养业为主,停步于自给自足,商品化率低,随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我镇优质大米、茶叶、小蒜、百合、油菜和板栗等传统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机遇,拉伸产业链条,做好“土”字文章,迎合旅游观光人士味口的农特产品是打开农业发展瓶颈,拓宽产业发展路子的重要途径。因此我镇立足本镇,以抓好优质农产品生产为基础,引进新天地农业发展公司、林川大米加工厂、玖凤山花卉园等企业入驻我镇,大力扶持家庭农场,组建专业合作社,为优质茶叶、大米、花卉和畜牧业快速有序发展注入了活力。 (三)找准结合,有效整合 我镇始终坚持“在加强生态涵养中加快发展”的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乡村旅游为龙头,农业发展为推手,

纺织业要开发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要点

开发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徐文英:目前,“坚持科技领先,转变发展思路,变粗放的数量型为质量效益型发展方式,减量升级、淘汰落后,提升存量水平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已成为棉纺行业的共识。进入2010年,企业可能减缓产能增长,将在多渠道开发、产业链延伸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今后一个时期,棉纺织行业要进一步努力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 2009年,中央采取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日益见效,拉动国内经济回升向好,也带动了棉纺织行业的逐步增长。从2009年6月份起,棉纺织行业投资和纱布产量开始出现回升,进入8月后,行业利润也由下降转为增长。棉纺织行业在2009年下半年保持了稳步回升的态势。 2010年,在国内经济继续向好的普遍预期下,预计色纺纱/色织布、牛仔纱/牛仔布、高支纱/高支股线/高支纱布、床上用品等将保持2009年的态势,持续回暖。随着紧密纺纱线应用进一步扩大,也会促进棉纺织行业整体的回升。在棉花价格平稳、不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下,纱线产量也将保持平稳增长。 鉴于国际经济形势尚不明朗,棉纺织品出口将不会出现大幅回升,预计出口对行业的拉动作用依然有限。但出口市场有逐步回暖的趋向,2010年出口下降的幅度有望进一步收窄。对棉纺织行业来说,开发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仍是产业升级的重点。再生纤维素纤维、蛋白纤维、高技术纤维以及大量功能性、差别化合成纤维的开发应用将是创新的主流,各类新纤维、多种纤维混纺纱线及紧密纺纱线面料将是高档纯棉产品开发的亮点。 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强调优势企业要逐步加大研发投入,对于推广和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加速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等给予鼓励支持,有关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推动行业的发展。 产业用纺织品 重点发展六大领域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协会理事长朱民儒:产业用纺织品与国计民生紧密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汽车、载人航天事业以及医疗防卫用品等行业的快速发展,都给产业用纺织品提供了大好的发展机遇和发展平台。事实证明,我们已有足够的实力把产业用纺织品推向更多的高端领域。2010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将有更大更好的发展。 2009年,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依然保持了快速发展,全年生产总量预计将超过700万吨,同比增速将达到17%左右。国家出台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产业用纺织品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汽车等行业的快速发展,都促使产业用纺织品需求激增。与此同时,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投资明显增长。 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促进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这对于行业来

农产品市场营销策略

农产品市场营销策略 1、高品质化策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农产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优质优价正成为新的消费动向。要实现农业高效,必须实现农产品优质,实行”优质优价”高产高效策略。把引进。选育和推广优质农产品作为抢占市场的一项重要策略。淘汰劣质品种和落后生产技术,打一个质量翻身打仗,以质取胜,以优发财。 2、低成本化策略。价格是市场竞争的法宝,同品质的农产品价格低的,竞争力就强。生产成本是价格的基础,只有降低成本,才能使价格竞争的策略得以实施。要增强市场竞争力,必须实行”低成本低价格一策略。领先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新机械。减少生产费用投入,提高产出率;要实行农产品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努力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以低成本支持低价格,求得经济效益。 3、大市场化策略。农产品销售要立足本地,关注身边市场,着眼国内外大市场,寻求销售空间,开辟空白市场,抢占大额市场。开拓农产品市场,要树立大市场观念,实行”大市场细分化”策略,定准自己产品销售地域,按照销售地的消费习性,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4、多品种化策略。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决定了生产品种的多样化,一个产品不仅要有多种品质,而且要有多种规格。引进。开发和推广一批名。特。优。新。稀品种,以新品种,引导新需求,开拓新市场。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要求,生产适销对路。各种规格的产品,如螃蟹要生产大规格的蟹,西瓜要生产小个子的瓜。要实行”多品种。多规格。小批量。大规模”策略,满足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开发全方位的市场,化解市场风险,提高综合效益。 5、反季节化策略。因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与市场需求的均衡性的盾带来的季节差价,蕴藏着巨大的商机。要开发和利用好这一商机,关键是要实行”反季节供给高差价赚取”策略。实行反季节供给,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实行设施化种养,使产品提前上市;二是通过储藏保鲜,延长农产品销售期,变生产旺季销售为生产淡季销售或消费旺季销售;三是开发适应不同季节生产的品种,实行多品种错季生产上市。实施反季节营销策略。要在分析预测市场预期价格的基础上,搞好投入----产出效益分析,争取好的收益。 6、嫩乳化策略。人们的消费习惯正在悄悄变化,粮食当蔬菜吃,玉米要吃青玉米,黄豆要吃青毛豆,蚕豆要吃青蚕豆,猪要吃乳猪,鸡要吃仔鸡,市场出现崇高嫩鲜食品的新潮。农产品产销应适应这一变化趋向,这方面发展潜力很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