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女性主义

生态女性主义
生态女性主义

善待自然,善待女性

----浅析生态女性主义摘要:21世纪是一个科技不断进步的世纪,也是一个环境日益突出的世纪。环境问题越来越多的被提上议事日程,而不断发展充实着的女性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也结合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女性主义新的观点。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思想来源和它的主要观点来简要阐述一个生态女性主义。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自然,女权主义

Ⅰ、介绍

21世纪是一个科技不断进步的世纪,也是一个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世纪。如何正确看待和对待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人类和自然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是我们必须要加以探讨的重要问题,而20世界70年代所产生的生态女性主义(Ecofeminism)正是一门跨学科来研究人与非人类的自然、男性和女性关系的学科。该论文主要探讨生态女性主义的理论来源和一些主要思想,生态女性主义关于自然和女性相关联研究的视角对于人类善待自然,男性善待女性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从而对人类如何更好的存在和如何建立更美好的和谐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Ⅱ、生态女性主义的思想来源

伴随着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和妇女文学的崛起,旨在消解占支配地位的男性文化、消除父权统治,谱写新的女性神话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随之产生;由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及全世界范围内波澜壮阔的生态思潮,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生态文学批评研究也初见端倪,逐渐升温。在生态文学及其研究的繁荣,女权主义思想的持续发展、文学与其“外部”研究趋势的推动下,生态女性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文学研究和批评浪潮也应运而生。(1)

生态女性主义不是传统的、单一的女性主义或生态学流派,它是西方环境保护运动与女权主义运动第三次浪潮的相结合的产物,是各个文学流派关注女性社会地位、关注生态文明发展的产物。通常认为,这个学术概念首先是在法国女权主义者弗朗西斯瓦·德·奥博妮(Francoise d’Esnbonne)发表于20世纪70年代的两部作品:《女性主义或死亡》和《生态女性主义:革命和变换》。在作品中,弗朗西斯瓦·德·奥博妮把女性受到男权压迫的女权主义观点和大自然遭受人类践踏的生态学观点联系在一起,号召女性发动一场生态革命来拯救自己、拯救地球。这位作家指出:“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对于生存最直接的两种威胁是人口过剩和资源破坏,但很少有人认识到男性制度所应承担的责任,因为男性在地球和女人身上播种的能力以及他们在繁殖过程中的参与使得他们在两种威胁中起到作用。她强调,妇女已经被男性统治的社会降至少数种族的地位,尽管她们在人数,特别是在生育中的重要角色应该使她们有着重要的发言权,但她们长期以来得不到控制自己生育的权利,同样地球遭受了与妇女同样的待遇,受男性统治的城市化技术社会已经削减了地球的繁殖力,而同样也受男性统治的人类正在不断增加人口。人口过剩对于人类与地球都是毁灭性的灾难。因此妇女必须行动起来,在征求自己的同时也征求地球。”(2)概括地讲,弗朗西斯瓦·德·奥博妮就是希望妇女乃至全人类能按照女性主义的原则和生态学的原则来重新构建和谐的人类关系。所以,顾名思义,生态女性主义就是将生态学思想与女性主义思想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批评研究潮流,它反对传统的人类中心论和男性中心论,批判男权主义的文化价值观,赞颂女性贴近自然的美好本质,进而呼吁两性之间的相互平等及人类征服大自然的错误思想的改变,而在这个潮流中,生态女性主义者要寻求的是一种不与自然分离的文化,与此同时,一名生态学家也必须是一名女性主义者。

Ⅲ、生态女性主义主要思想

一般来说,生态女性主义主要以女性性别视角在理论和实践中深入研究人类所面临的环境危机,着重关注女性和自然的紧密联系,视图寻找出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贬低女性与贬低自然这两者之间的特殊关系,强烈反对父权制世界观和二元式思维方式对于女性与自然的压迫,倡导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的新型关系。(3)在文学与生态学相结合的生态批评的基础上,生态女性主义又加入了寻求两性平等的女权思想,所以讨论如何缓解日益突出的生态危机,最终建立平衡的自然循环,它更加注重探讨文学作品中反映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平等公平的问题,“更多关注的是两性之间的征服、支配、压迫和统治”。女性主义认为,人类征服大自然、创建悠久文明的历史,同时也是征服和控制女性的历史,人类的各种历史、文化、道德观念等总是压制着女性的生存和发展状态。正如赫勒所言,“如果我们真正想创立一个生态社会,那么,它不仅应该是一个免除了有毒物质和生态灾难的威胁的社会,它还应该是一个免除了压迫和有毒的社会,一个免除了统治和等级的毒害的、伟大而美丽的绿色世界。”(4)

生态女性主义有很多流派,如文化生态女性主义,社会生态女性主义等等。尽管这些分支在分析角度及侧重点上有所差异,但它们的核心观点是一样的,即“西方文化中“在贬低自然和贬低女人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性的、象征性的和政治的关系”。(5)这种关系就是父权制世界观。“它具有三个重要特征:二元思维方式、价值等级观念和统治的逻辑。二元思维方式即是观念上的以人与自然的突出对立为标志的各种象征性的二元对立,价值等级观念即是“阳尊阴卑”观念,统治逻辑即是父权主义态度对自然、女人、和有色人种的征服式掠夺式的发展逻辑。”(6)

生态女权反对人类中心论和男性中心论,主张改变人统治自然的思想,并认为这一思想来自人统治人的思想。它批判男权的文化价值观和男性中心的知识框架,赞美相互关爱的女性本质,但又不完全是本质主义的,它挑战一切统治关系,反对那些能够导致剥削、统治、攻击性的价值观。它把道德观建立在关心、爱护和信任上,认为无论是人类与非人类的自然之间,还是人类伙伴之间,不论其何种性别、种族和阶级,都应该被允许在一种平等关系中生存和发展。地球上的生命本身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网络,并无上下高低的等级之分。可是“我们的社会状态是种族分隔、性别分隔的。人们都接受了这样一种世界观,甚至没有感觉到它是一种错误的意识形态。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一个健康而平衡的生态体系,其中包括人与非人、男性和女性,都应该保持多样化的状态,故重新理解人与自然及两性之间的关系具有很大的必要性。生态女性主义批判人类与自然环境二元对立的理论,反对将人与自然分离,将思想与感觉分离。她“强调所有生命的相互依存,将社会压迫与生态统治的模式两相对照。它是对全球环境危机的女性主义回应,主张积极改善女性与环境的状况,并且认为这两项任务是息息相关的”。(7)

生态女性主义还指出,男性总是把整个世界当成狩猎场,与大自然为敌;女性则更能够与自然和睦相处。因此,“女性比男性更适合于为保护自然而战,更有责任也更有希望结束人统治自然的现状---治愈人与非人自然之间的疏离”。(7)在生态女性主义者的眼里,女性比男性更接近于自然;而男性伦理的基调是对自然的仇视。男性的充分社会化和男性原则的片面发展导致了男性本身自然本性的异化,相比之下,女性社会化的相对缺乏,却使她们得以保持和大自然更为密切的天然联系。从远古神话开始,大自然就常常以母亲的形象出现。自然母亲的形象其实就刚好体现了人类对地球,对母爱的热爱和感恩之情。而生态女性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恰恰就是重返和构建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尊重、男性对女性的尊重、女性与自然的和谐。

Ⅳ、结尾:

生态女性主义顺应时代而生,它既是一场运动,也是一套价值系统,它超越了性别、种族、种类、国家,追求人与自然、社会高度和谐的理想生态环境;它更是一种意识形态,强调人

类对于自然的压迫与西方白人男性对于女性与其他种族文化的态度之间的密切关系。生态女性主义者摒弃等级思想和通知观念,强调多样性、持续性、相互依赖和相互合作,呼吁重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

参考文献:

[1] 王育烽, 陈智淦. 生态女性主义概述[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9, (5).

[2] 金莉. 女权主义[J]。外国文学, 2004, (5).

[3] 郑湘萍. 生态女性主义视野中的女性与自然[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5, (6).

[4] 王诺. 欧美生态文学[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5] 查伦. 斯普瑞特奈克. 生态女性主义建设性的重大贡献[J]. 国外社会科学, 1996, (11).

[6] 陈喜荣. 生态女权主义述评[J]. 武汉大学学报, 2002, (5).

[7] 李银河. 生态女性主义(1)[EB/OL]. http: // book sina com. Cn/ longbook/ sex/ 111034 9762- nvxing-zhuyi/43. shtml, 2007 – 05 – 07.

劳伦斯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研究

劳伦斯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研究 D·H·劳伦斯是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最具争议的作家之一,劳伦斯的诸多作品中都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背景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男女两性之间关系的矛盾冲突,反映了建立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及两性关系的思想,这与西方社会生态女性主义的观点不谋而合。本文拟在以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的角度对其作品重新进行阐释,旨在挖掘其创作中所体现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标签:劳伦斯;生态女性主义;研究 一、引言 D·H·劳伦斯是英国现代文化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创作了10部长篇小说、40多部中篇小说,另外还有大量的诗歌和戏剧作品。出生于矿工家庭的劳伦斯生活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正处于英国维多利亚强盛时代结束后经济危机所引发的萧条期,他敏锐的观察到资本主义社会和机械文明对生态环境平衡的破坏和对人性的异化。他的作品大多都以其家乡英格兰中部诺丁汉一带的矿区和乡村为背景,描绘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和机械文明下人类为了自身利益而对大自然肆意掠夺和破坏的景象,强烈的谴责了机械文明对人性的扭曲、异化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破坏。同时他将文学的视角投射到对女性的关注,以生动的笔触披露了强大的父权制对女性的压迫,在男女上下等级关系欺压的境况下,女性更加渴望灵魂的解放并寻求心灵的自由,而大自然为女性提供了心灵的避难所,与大自然的贴近和融合更加促进和激发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劳伦斯在其诸多作品中无不表现出的对资本主义机械文明和父权制的强烈批判以及对人与自然、女性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以期唤醒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呼唤建立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之间和谐共处的关系,而这些方面,也正是与生态女性主义的观点暗相契合,表现出了劳伦斯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二、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评述 生态女性主义是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一种,是西方生态环境运动和女性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生态女性主义(Eco-feminism)”这一术语的出现,最早是1974年法国激进女性主义者弗朗西丝娃·德·奥波妮(Francoise d’Eaubonne)在《女性主义或者死亡》(Le Feminisme ou la mort)一书中呼吁女性参与拯救地球的工作时提出的,她认为“父权制是造成人口过剩和自然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而女性主义是治愈这一两种危机的唯一途径”。生态女性主义思潮历经了几十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影响较大的哲学思潮和社会实践,它尝试寻求普遍存在于社会中的贬低女性与贬低自然之间的特殊关系,反对在父权制世界和二元论思维方式统治下对女性和自然界的压迫,倡导建立一种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存的新型关系。 1.对“父权制”世界观及二元论思维方式的批判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主义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体现的女性主义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主义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一名早期的女性主义作家,简·奥斯汀在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表现了她追求男女平等的思想并以独特的女性视角表现了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因而她的作品对研究女性主义有重要意义。 一.时代背景 奥斯丁生活的时代,妇女普遍被歧视,人们认为妇女在智力上低于男人。尽管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但是封建主义仍旧根深蒂固,世袭贵族和中产阶级并存。正如《傲慢与偏见》所揭露的那样, 男女根本不平等。贝内特姐妹由于继承法规定财产归最近的男亲戚所继承, 她们将在父亲死后变得一文不名。奥斯丁笔下的少女们, 在平日里并没有广阔的活动范围, 她们只能待在家里, 或偶尔去拜访一下朋友, 或由父母陪伴去参加一个舞会。她们没有工作, 社会和家庭也不需要她们工作,她们只能通过婚姻改变自己的命运。伊丽莎白的婚姻观充分表现了奥斯丁所推崇的理想模式,在她与达西的交往中,始终坚持着自己人格的平等和尊严,把高尚的情操、情感的需要视为人生价值和人生幸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婚姻态度的心理基础正是对个人幸福的追求,对人格尊严、平等独立的坚持。所以奥斯丁笔下的理想婚姻包括双方相互的理解、尊重、平等和自由,正是这些品质,人们才有可能超越家长制的束缚,实现自我。 二、对人格平等的追求 女权主义思想的核心是抗议现实父权社会对女性的奴役,强调妇女应具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和地位,呼吁女性不应受制于男性社会,而应当以自己的最佳状态来估价自己作为女性应有的存在价值,颠覆现存的父权社会的不合理性,确立并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凸现妇女不可忽视、不可取代的社会价值。奥斯汀追求男女的平等,尤其是人格的平等。奥斯汀的观点显然是通过女主人公伊丽莎白进行阐释的。书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出身于小地主家庭,为富豪子弟达西所热爱。达西不顾门第和财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却遭到拒绝。伊丽莎白对他的误会和偏见是一个原因,但主要的是她讨厌他的傲慢。因为达西的这种傲慢实际上是地位差异的反映,只要存在这种傲慢,他与伊丽莎白之间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以后伊丽莎白亲眼观察了达西的为人处世和一系列所作所为,特别是看到他改变了过去那种骄傲自负的神态,消除了对他的误会和偏见,从而与他缔结了美满姻缘。伊丽莎白对达西先后几次求婚的不同态度,实际上反映了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 三、真挚的姐妹情谊 姐妹情谊是女性主义者所强调的,女性主义者提倡妇女们要互相支持、亲如姐妹,这一点在《傲慢与偏见》中有充分的体现。在《傲慢与偏见》中就可以看到女性之间种种深厚的情谊。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对姐姐吉英的深厚情谊让读者为之感动。吉英去彬格莱家做客,路上遇到大雨,结果病倒在主人家。为了能看到亲爱的姐姐,伊丽莎白独自一人在泥泞的路上走了三英里,到达尼日斐花园。作为一个年轻的小姐,她的这一举动是非常不合时宜的,而她顾不得尴尬一心只关心吉英的病情。其实伊丽莎白对吉英的关心更体现在对姐姐与彬格莱的爱情方面,因为她认为吉英如此地善良,应该找到幸福的归宿。但恰恰是达西试图破坏他们之间的爱情。所以当达西向伊丽莎白求婚时,她激动地说到:“一个毁了我最亲爱的姐姐的幸福,甚至永远毁了她的幸福的人,怎么会打动我的心去爱他呢?”由此可见她是多么重视姐妹之间的情谊,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超过了她对爱情的期待。 四、经济问题对女性的束缚 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对女性在父权社会中的地位问题进行了细致地描述并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她意识到了妇女的经济地位决定妇女的社会地位,从而对经济问题女性在婚姻中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生态]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论文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论文 一、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概述 作为一种新兴批评流派,生态女性主义批评要求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全新的解读,让人们用一种全新的角度去审视文学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它打破了传统的陈旧的文学批评模式,为西方文学批评带来了巨大的生机和活力。可以说,生态女性主义批评充盈着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女性主体意识,在这种自然和女性的眼光下,传统的文化、文艺观、价值观以及批评尺度等受到质疑,文学作品将面临重新定位和评价。 二、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基本特点 (一)理论渊源与现实基础 生态女性主义作为生态思潮和女性思潮的组成部分,并非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之上的。其理论基础在于生态女性主义是环境主义与女性主义相结合的产物。生态理论的进步及女性主体意识是其发展的理论源泉。生态女性主义在继承传统的理论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为文学批评及其他文化理论提供了新的研究领域。女性主义者投身生态环保运动并对环境问题的思考是生态女性主义产生的而现实基础。上个世纪60年代初,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尔森发表了作品《寂静的春天》,这部作品毫无保留地揭示了农药的广泛使用引发的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的不堪设想的严重后果,从而唤醒了美国广大民众的生态意识,在美国引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环境保护运动。在文学界,作家们特别是女性作家也不甘示弱,他们将女性和自然作为主题写进文学作品中去,将“自然歧视”和“女性歧视”赤裸裸地展示给广大读者,引发读者深思。如朱晓光在《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渊源与流变》一文中提到,1978年,美国著名生态女性主义批评家格雷芬的《妇女与自然:她内心的吼叫》一书出版;1979年,卡洛琳麦茜特的《自然之死:妇女、生态学与科学革命》发表。这两部专著的发表为生态女性主义批评提供了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生态批评和女性主义批评的结晶 生态女性主义批评是在借鉴生态批评与女性批评的基础上,实现两者的融合,其理论意义看似等于其实大于二者的结合。生态批评是把以地球为中心的思想意识运用到文学研究中,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批评。而女性主义批评则是一种用女性意识关照文学作品,具有女性价值标准和审美追求的文学批评。早期的女权主义者伍尔夫在她的女权主义批评奠基之作—《一间自己的屋子》一书中深刻指责男性的统治地位和对女性身处的困境表示同情,她主张女性应该有“一间自己的屋子”,拥有独立的经济来源、高贵的尊严和崇高的社会地位。另一位女权主义者波伏娃于1949年发表了《第二性》,该书被誉为西方女权主义的理论经典。在书中,波伏娃认为女性要从这种家族式的社会中摆脱出来,撕去“他者”的标签,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生态女性主义批评正是在生态批评与女性主义批评的参照下建立起来的,具有极其深厚的渊源和背景。它通过女性批评与生态批评的途径,从女性与自然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文学与女性、自然的关系,将生态女性主义伦理文化作为文学批评的价值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对传统文学作品进行新的评价。 (三)将生态女性主义文本作为批评的对象

生态女性主义的主要观点

生态女性主义的主要观点 1生态女性主义综述 生态女性主义,顾名思义,即是生态学与女性主义的有机结合,生态女性主义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初蓬勃兴起,90年代后盛行起来。这个名词最早由法国生态女性主义者弗朗西丝娃德奥波尼提出。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批评理论,生态女性主义的起因是一系列的生态灾难引起了一些女性主义的强烈抗议,是由于生态问题的日益凸显而产生的理论。著名的生态女性主义者伊内斯特拉金认为:“生态女性主义是一种结合环境主义、女性主义和关注女性精神世界的运动是一种反抗男权社会中父权制对地球的掠夺和对女性压迫的力量”。生态女性主义反对男性中心论里那些能够导致剥削、统治、攻击性的价值观,目标是建立一个和谐发展的社会。生态女性主义本身就包含生态的和女性的两大成分,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女性有爱好和平、理解并爱护自然的天性,反对父权制下男性对女性的压迫以及对自然的侵略,生态女性主义号召反对一切压迫,认为解放女性和解放自然是不可分割的,它主要反对人类中心论,坚持去中心化,积极地提倡爱、关怀和公正的伦理价值观,追求和谐相处。生态女性主义强调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以维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生态女性主义用生态运动的观点来阐明这样一种立场,即宇宙万物是没有等级制度的,无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的其他生物之间,或者是自然界的其他

形式之间都应该是平等的,人类只是地球上无数物种之一,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是一个互相联系的网,生态系统在微妙的平衡中维系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人类是唯一有理性的物种,为了自身的利益,却成为破坏生态系统的罪魁祸首。 2生态女性主义的主要观点: (1)反对人类中心论 人类中心论是生态女性主义主要反对的核心观点之一,人类中心论是要把人类的利益作为价值原点和道德wwest.achersec.mo评价的依据,它认为人类是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韦布斯特阐述人类中心论:a.认为人类是中心,在宇宙中至关重要。b.认为人类是衡量一切的标准,即人是目的。c.以人类的价值和经验为准则,人类利益至上,自然是客体,人才是主体。自文艺复兴以来,人类利用自己对自然科学知识的掌握开始对自然掠夺和驾驭,贪婪而毫无节制的向自然索取,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征服世界的野心也不断地扩张,甚至把妇女、孩子和动物一起作为他们炫耀的财富。人类凭借自身的知识把人与自然分割成对立的两个方面,二元论由此在人类世界里蔓延开来,人类高高在上,主宰着这个世界,而作为哺育人类的自然则被人类归类到低级的、不开化的、野蛮的、无思想感情的被主宰的地位。《圣经》宣扬上帝创造人类为万物之主,人类则以权力神授的思想自居,理所

女性主义详细总结

女性主义 一.女性主义的缘起 1.女性主义与女权主义 在feminism一词中包含有“女性”与“女权”的双重含义,故又译“女权主义”,随着近现代以争取妇女参政和男女平权的妇女运动而兴起的思想潮流。(王先霈:637)朱刚认为,学术界一度把“feminism”翻译为“女权主义”,这个译法值得商榷。欧美学术界通常用“feminism”泛指一切争取、维护女性权益的活动,其历史跨度延绵数百年,内容非常庞杂,极难准确定义。而中文的“女权”的含义则比较明确,指历史上女性为了获得自身“权益”而进行的努力,其目标明确,颇有声势,涌现过不少知名的女权活动家和积极分子。确切地说,女权主义真正兴起于19世纪的欧美,也称“妇女解放运动”,二十世纪初随着女性权益的逐渐实现,女权运动也基本完成了使命。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feminism”要求的已经不是传统的女性权益。因此,二十世纪初之前的feminism可以成为女权主义,之后则可称为女性主义,女权主义是女性主义的先驱。(朱刚:336) 2.父权时代的妇女处境 在旧石器时代,男女皆以采集植物和狩猎为生。由于女性十分珍贵及在生育中所承担的角色,且由于男性尚未意识到自己的性自尊,妇女地位较高,崇拜“母神”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从大量出土的石器时代的女性小雕像可见一斑。虽然纯粹的“母权制”在那一时期是否存在尚有不少争议,但可以肯定,女性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这可找到大量的考古学的证据、生物学的证据、心理学的证据、人类学的证据以及用希腊语、罗马字及希伯来语等记载的诗歌、神话等“书写的证据”。到公元前五千年至前三千年,由于频繁的战争、金属及交通工具的运用,男人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也由于人口增多、粮食积累、劳动分工及畜牧业的出现而导致奴隶制的发展,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日渐衰落,男人对女人的统治与控制的父权社会逐渐形成。(林树明:7-8) 父权制社会的发展摧毁了女性不可复得的伊甸园,并将女性压入社会的底层。在父系社会看似秩序严明的“合法性”社会运行机制中,女性被置于社会配角的地位,并通过对女性的贬抑(女人祸水说、淫乱败国说等)和规范(禁忌、礼仪乃至人身变形如束胸缠脚),从而彻底赢得这场“性别之战”(克里斯蒂娃)。女性作为人类对立的另一元,在物种上没有消失也不可能消失,然而在文化语境中却只能作为“先前文明的残片”,作为男性与女性对立的历史败北者和现实异己者,被置入父权制社会的边缘地带。进而通过制定一整套礼法、伦理防范网络,让女性来成全男性壮伟强劲的虚荣,借此平息强大父权社会中男性普遍存在的阉割焦虑(弗洛伊德)。(王岳川:372-373) 3.十九世纪之前的女权主义 评论家在公元五世纪的雅典文学中发现有与男性社会相抗争的女主角。欧洲女权主义至少可以追溯到十四、十五世纪之交,当时法国女诗人克里斯汀德比桑(Christine de Pisan)做长诗,批评男性没有按照宫廷礼仪和基督教精神来对待女性,并且分析了敌视女性(misogynist)传统中的种种谬见。十六世纪女权主义的代表要算著名的荷兰学者埃拉斯谟

浅析女性主义

西方文论论文 学 院 文学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年 级 2009级 姓 名 杨夏清 论文题目 浅析女性主义 指导教师 朱庆福 职称 副教授 2012年6月2日 学号: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前言 (3) 一、女性主义产生的原因 (3) 二、女性主义的影响 (5) (一)社会科学领域 (5) (二)文学创作领域 (7) 参考文献 (8)

浅析女性主义 摘要:女权主义,又叫女性主义,它是近、现代西方的一种社会和政治思潮,女权运动的意识形态。基本特征为争取妇女的权益,要求保护并扩大她们的应得权利。认为女性一向为习惯势力和法律的歧视和限制,享受不到与男性同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地位。那么女权主义它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它在社会科学领域及文学创作上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关键词:女性主义;原因;影响;社会科学;文学创作 前言 女权主义批评是与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分不开的,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第二次女权运动的高涨,直接引发了女权主义文学批评。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第一次浪潮出现在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期,以1920年至1928年英美妇女获得完全的选举权为达到高潮的标志。60年代后出现了第二次女权运动。这次女权运动的大背景是法国和西欧的学生造反运动,以及美国的抗议越战的和平运动、黑人的反种族歧视运动和公民权运动。欧美政治斗争的风起云涌,成为这次妇女解放的直接导火线。这次女权运动已超越了第一次女权运动争取妇女财产权、选举权的范围和目标,逐步深入到就业、教育、福利和政治、文化各领域,并努力上升到对妇女的本质和文化构成的探讨,“它包括一名妇女应是什么的真正问题,我们的女性气质和特征怎样界定、以及我们怎样重新界定的问题,它包括反对妇女作为供男性消费的性欲对象的战役,反对色情描写、强奸等暴力形式;妇女解放运动关心妇女的教育、福利权利、机会的均等,工资、工作环境选择的自由,妇女有了孩子后的生活,是否要孩子以及什么时候要孩子的权利;关注父权制的压迫方式,它和阶级及种族对妇女的压抑等等”。显然这次女权运动的深广度远远超过了第一次。 一、女性主义产生的原因 妇女解放运动是女性主义的直接导火线,要探索女性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必须要了解妇女解放运动的来龙去脉。有压迫就会有反抗,对妇女无休止的压迫便

生态女性主义论文:对和谐世界的追寻

生态女性主义论文:对和谐世界的追寻 【中文摘要】左拉·赫斯顿是美国20世纪一位杰出的黑人女作家、民俗学家和人类学家。《眼望上苍》是左拉·赫斯顿的代表作,被当今美国文学界和批评界誉为黑人文学的经典,女性主义文学的经典和20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赫斯顿的代表作《眼望上苍》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解读。本文主要运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来分析《眼望上苍》。生态女性主义着重研究文学、文化、自然和女性之间的关系。作为文学批评的一个分支,生态女性主义从自然和女性双重视角对文学文本进行研究,以改变自然和女性同被视为他者和边缘的地位,从而促进人们生态意识和女性意识的觉醒。生态女性主义者视自然为女性的朋友,认为父权制文化对自然和女性的压迫是一致的。它致力于从文学批评视角调查研究环境问题和性别问题,从而改变人们对待自然与女性的观点和态度,推进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男性和女性关系的和谐发展。《眼望上苍》探索了现今存在的人类与自然及其他物种之间,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关系。它触及生态女性主义所涉及的话题,如性别、父权制等,并希望建立一个和谐的、生机勃勃的世界,这个世界的所有组成部分皆处于平等地位,共同构成有机的统一整体。生态女性主义采取积极的行动主义寻找文本中自然和女性的缺场,倡导生态和文化多元化,并主张解构主宰西方社会的二元对立的文化思考模式。在这种思考模式下,黑人女性和自然都是被逻各斯中心文化压迫的对象,即黑人女性的身体同自然一样被视为显示男性权利的客体。

本论文以黑人女性骡子般的命运为出发点,结合生态女性主义的一些 基本观点来分析作品中男性对黑人女性的压迫和对自然的剥削之间 的相互联系。本文旨在通过主人公珍妮反抗父权制社会的压迫,亲近 自然,追求自我完善来解构人类中心主义和颠覆父权制,并倡导建立 一个人类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以及各种生物和谐共处的理想世界。 【英文摘要】Zora Hurston is a prominent Afro-American female writer, folklorist, and anthropologist. As her masterpiece, 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 is considered as the literary classic of black Americans, the literary classic of feminism and the American literary classic in the 20th century by the American litterateurs and critics.As Hurston’s masterpiece, 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 can be interpreted in a variety of angles.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study 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 based on ecofeminist theory. Ecofeminism focuses on studying the relationship among literature, culture, nature, and female. As a branch of literary criticism, ecofeminism studies on the literary text from the double perspectives of women and nature so as to change the other and marginalized position of women and nature. Finally it devotes to awakening humans’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and feminist consciousness. Ecofeminists regard nature as female’s friend. They think that patriarchal culture’s oppressions on women and

范达娜·席瓦第三世界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研究

范达娜·席瓦第三世界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研究20世纪中后期全球经济飞速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人类生存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生态遭到破坏等,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为了解决迫在眉睫的生存问题,各界纷纷掀起一股股环保运动潮流。 范达娜·席瓦(Vandana Shiva)作为第三世界生态女性主义的代表人物,她的思想为我们更加全面认识和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开阔了一个崭新视角。席瓦立足于本土知识文化体系,继承西方生态女性主义的核心理论,始终以第三世界女性的视角对印度的发展问题进行深刻分析,并结合实践活动积累的丰富经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第三世界生态女性主义思想体系。 她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展开强烈批判,认为资本主义父权制和传统“二元式”思维方式导致了对女性和自然的剥削和压迫;效仿西方发展模式进行的“赶超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神话,西方推行的发展模式是一种更为间接、隐蔽的殖民侵略手段。席瓦还以第三世界和女性的视角揭露和批判全球化进程,全球化给印度女性、生态和文化等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全球化的本质是新一轮的殖民主义过程。 席瓦提倡建立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不再单纯地追求经济的增长和物质的丰富,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女性的作用、男女之间互相尊重,消除性别歧视,发展要立足本国国情,寻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她的理论虽然有些激进并带有乌托邦色彩,但为整个生态女性主义思想体系,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女性解放与生态环境保护作出了创新性贡献。 我国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面临诸多发展问题,席瓦为我们更加全面的反思发展问题提供新视角,对我国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和

浅析理智与情感中的女性主义

Research on the Feminism in Sense and Sensibility A paper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literature class to the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Hebei United University October 2011 A BSTRACT Jane Austen was a quite renowned English writer in the 19th Century, who is also the representative of English romanticism. Her writing focused on middle-classe life with humor and understanding. Austen was in many ways a realist, and the England she depicted was one in which social mobility was limited and class-consciousness was strong. Many of her works were very influential to the world, especially to the academy world. Sense and Sensibility is the one of her famous works, although it was the first work of Jane Austen, its writing skill was quite good. And from the time

生态女性主义探析

生态女性主义探析 【摘要】生态女性主义是把自然和女性,人类剥削环境与男性压迫女性等同起来,在反对二元对立的前提下,倡导建立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内涵,主要流派及发展历程入手,简要探究了生态女性主义的生态文明观并指出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自然;女性;生态文明 1 什么是“生态女性主义” 生态女性主义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最早由法国女性主义者弗朗索瓦·德·艾奥伯尼(Francoise d’Eaubonne)在1974年的著作《女性主义·毁灭》中最先提出。美国《生态百科全书》对生态女性主义的解释是:首先,它是一种激进的政治活动形式,它来源于妇女的权利、公民的权利以及和平和生态运动的汇聚,也对这些内容的汇聚做出贡献;其次,它也是关于对社会和环境的统治支配原因、本质及解决办法的各种理论的名称。 总的说来,生态女性主义是由环境运动和女权运动结合而成的一种时代思潮,它尝试寻求普遍存在于社会中的贬低女人与贬低自然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反对在父权制世界观和二元式思维方式统治下的对女性与自然界的压迫,倡导建立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新型关系。 2 生态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及主要流派 生态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运动的第三次浪潮。继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女性主义运动的第一次要求平等浪潮之后,20世纪60年代女性主义迎来了比较激进的第二次浪潮,而70年代以后正是女性主义运动第三次浪潮,它是当代西方由环境运动和女性运动汇流而成的主动适应社会变革需求的文化思潮。它既继承了过去的理论,又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不仅致力于社会改革,也把触角深入到了知识领域,它强调把环保和妇女运动结合起来,从各个角度研究女性与男性的区别,探讨女性角色、女性价值,并进而对造成歧视妇女和压迫自然的根源进行分析和批判。 生态女性主义的核心思想是把自然和女性联系起来,把男人对女人的压迫和人类对自然的压迫相结合,解决生态危机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但是随着研究者的逐渐增多,出现了生态女性主义的不同流派。 自由生态女性主义最典型的特点是忽视了男女之间的差异,它提倡在自由、民主的社会中,女性应该在法律、政治、教育和经济等领域取得和男性平等的权利,它认为人都具有同样的理性和人性,女人和男人拥有相同的能力。女性可以超越自己的性别特征,与男性携手共同为环保做出努力。文化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女性与自然有着密切关系并且都受男性统治。他们认为女性的身心特征注定了她

生态女性主义

善待自然,善待女性 ----浅析生态女性主义摘要:21世纪是一个科技不断进步的世纪,也是一个环境日益突出的世纪。环境问题越来越多的被提上议事日程,而不断发展充实着的女性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也结合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女性主义新的观点。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思想来源和它的主要观点来简要阐述一个生态女性主义。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自然,女权主义 Ⅰ、介绍 21世纪是一个科技不断进步的世纪,也是一个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世纪。如何正确看待和对待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人类和自然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是我们必须要加以探讨的重要问题,而20世界70年代所产生的生态女性主义(Ecofeminism)正是一门跨学科来研究人与非人类的自然、男性和女性关系的学科。该论文主要探讨生态女性主义的理论来源和一些主要思想,生态女性主义关于自然和女性相关联研究的视角对于人类善待自然,男性善待女性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从而对人类如何更好的存在和如何建立更美好的和谐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Ⅱ、生态女性主义的思想来源 伴随着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和妇女文学的崛起,旨在消解占支配地位的男性文化、消除父权统治,谱写新的女性神话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随之产生;由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及全世界范围内波澜壮阔的生态思潮,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生态文学批评研究也初见端倪,逐渐升温。在生态文学及其研究的繁荣,女权主义思想的持续发展、文学与其“外部”研究趋势的推动下,生态女性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文学研究和批评浪潮也应运而生。(1) 生态女性主义不是传统的、单一的女性主义或生态学流派,它是西方环境保护运动与女权主义运动第三次浪潮的相结合的产物,是各个文学流派关注女性社会地位、关注生态文明发展的产物。通常认为,这个学术概念首先是在法国女权主义者弗朗西斯瓦·德·奥博妮(Francoise d’Esnbonne)发表于20世纪70年代的两部作品:《女性主义或死亡》和《生态女性主义:革命和变换》。在作品中,弗朗西斯瓦·德·奥博妮把女性受到男权压迫的女权主义观点和大自然遭受人类践踏的生态学观点联系在一起,号召女性发动一场生态革命来拯救自己、拯救地球。这位作家指出:“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对于生存最直接的两种威胁是人口过剩和资源破坏,但很少有人认识到男性制度所应承担的责任,因为男性在地球和女人身上播种的能力以及他们在繁殖过程中的参与使得他们在两种威胁中起到作用。她强调,妇女已经被男性统治的社会降至少数种族的地位,尽管她们在人数,特别是在生育中的重要角色应该使她们有着重要的发言权,但她们长期以来得不到控制自己生育的权利,同样地球遭受了与妇女同样的待遇,受男性统治的城市化技术社会已经削减了地球的繁殖力,而同样也受男性统治的人类正在不断增加人口。人口过剩对于人类与地球都是毁灭性的灾难。因此妇女必须行动起来,在征求自己的同时也征求地球。”(2)概括地讲,弗朗西斯瓦·德·奥博妮就是希望妇女乃至全人类能按照女性主义的原则和生态学的原则来重新构建和谐的人类关系。所以,顾名思义,生态女性主义就是将生态学思想与女性主义思想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批评研究潮流,它反对传统的人类中心论和男性中心论,批判男权主义的文化价值观,赞颂女性贴近自然的美好本质,进而呼吁两性之间的相互平等及人类征服大自然的错误思想的改变,而在这个潮流中,生态女性主义者要寻求的是一种不与自然分离的文化,与此同时,一名生态学家也必须是一名女性主义者。

西方生态女性主义研究

西方生态女性主义研究 摘要: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面对当前生态危机所发展出来的一种社会思潮。生态女性主义认为现有的“父权”二元制科学思维模式导致了自然和女性受到压迫。如何摆脱这种压迫,构建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是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所诉求的。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起源;主要派别;挑战 一、西方生态女性主义的起源与演变 “生态女性主义”这一名词最早是出现在法国女作家弗朗西丝娃·德奥博纳(Francoise d’Eaubonne)在1974年发表的作品《女性主义或死亡》(Le Feminisme ou la Mort)之中。在她的作品中,把女性与自然所受到的压迫联系在一起,因为在人类开始关注生态环境时,所有人都清楚是由于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自然资源受到了严重破坏,但几乎没有人从“男性社会”这一角度去思考这种局面的产生。弗朗西丝娃·德奥博纳在其作品中大声疾呼,力争使人们注意到妇女在生态革命中应扮演的角色以及在女性身上所存在的巨大潜力与作用。 事实上,生态女性主义最初的产生是与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危害相联的。在20世纪的60年代,美国女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明确指出了农药的滥用给自然生态和人类的健康带了极其严重的损害,环境的严重污染使得鸟儿都失去了歌唱。至此,女性主义运动也从传统的范围中超越出来,迅速向生态女性主义运动延伸,在生态运动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生态女性主义所关心的核心问题是:西方文化中在贬低自然和贬低女人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性的、象征性的和政治的关系。[1] 二、西方生态女性主义的主要派别及论点 所有的女性主义是反对男性中心主义的,生态女性主义同时又反对人类中心主义,这与深层生态学具有相同的观点。但它又不完全认同深层生态学的观点,因为在反人类中心主义这一问题上,深层生态学并没有意识到性别的问题,没有意识到男性中心的问题。因此,生态女性主义有着比深层生态学更加深刻理解。 在生态女性主义发展的道路上,凯洛琳·麦茜特(Carolyn Merchant)是最早加入生态女性主义行列的思想家之一。对生态女性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着独特的贡献。她的《自然之死》将女性概念介绍到了深层生态学所倡导的生态平等中,推动了生态女性主义的产生。[2] 在《自然之死》一书中,麦茜特主要是从历史的角度对自然统治的父权制根源进行了探讨。在她看来,女性和自然的联系是穿插于各种文化、语言和历史之中的,自然的概念和女性的概念在历史和文化建构中产生了关联性。西方文化中,一直有着一个古老而又流传甚广的比喻,那就是把自然比作仁慈的女性、是贞洁

女性主义论文

浅析《非诚勿扰》中的女性形象及女性主义 【摘要】:女性主义的理论千头万绪,但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本文则以女性主义的起源与内涵以及中国传统背景下女性形象的转变开篇,以2010年江苏卫视开播的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非诚勿扰》为例,主要运用女性主义理论,以传播学议程设置理论为辅助,通过对该节目的流程分析,论述了该节目中呈现出来的女性形象,并针对节目中涉及女性主义的某些问题提出质疑,希望能为真正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发挥作用。 关键词:非诚勿扰、女性形象、女性主义 一、引言 当代中国,伴随着经济的腾飞,催生了诸多行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也使婚恋网站,交友俱乐部等迅速发展。以往欲说还羞的“相亲”在各种因素的推动下,更是登陆强势媒体,各种电视婚恋交友节目层出不穷。以 2010年1月江苏卫视开播的大型婚恋交友类节目《非诚勿扰》为例,它以“新闻+娱乐+真人秀+相亲”的节目定位,在播出之后赢得了极高的收视率。 《非诚勿扰》的红火并非偶然,除了节目本身的种种成功因素,还在于《非诚勿扰》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女性的社会地位,使自古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受压迫、受歧视的女性群体得到尊重,其主要体现在女性话语权的掌握。而它的成功在于它创造了一种话语机制,即让女性也能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是其实质却又并非如表面所表现出来的那样,具有强烈的对抗性和独立性,而仅仅是在男权之下肯定女性特点和快乐的女性文本的建构,是抓住了受众心理的一个消费时代的成功产品。

本文将立足于对《非诚勿扰》中女性主义的分析解读,体现节目中女性主义的光辉,揭示在倡导女性主义方面的不足。 二、女性主义理论 (一)女性主义的起源与内涵 女性主义(feminism)源自西方,本意指妇女解放,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引进时,译为“女权主义”。指女性争取与男性平等,体现女性自我精神与能量的一种女性思想、社会言论及政治协助行为,不仅是女性要求与男性权利的平等,很大程度上是女性寻求政治、经济上的独立。【1】 在电视领域,女性试图以独特的女性视角观察、记录和探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展现当代女性的风采,维护女性的权益。 (二)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女性形象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单一性别群体:男性处于支配、控制地位,它最主要的属性便是对“等级”、“男尊女卑”的强调。强大的男权社会还为中国妇女量身定做了严厉的行为准则。女性的贤妻良母形象就在这样的文化传统中,经过反复实践积累而成。 近代以来,随着国门的打开,西方异质文化的输入使中国妇女角色定位有了很大变化。经历了西学大潮洗礼后的中国,妇女走入社会成为时尚,特别是随着近百年来妇女运动的兴起,女性意识有所觉醒,传统男权社会规范大大失效,女性不再被动的接受男性的价值观念。 新中国成立以后,妇女权益从政治上和法律上得以确认,妇联工作蓬勃开展,中国妇女作为群体,社会地位有了极大的提高,“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等字眼频频出现在各种文化形态中。

(英语毕业论文)从自然主义角度分析《儿子与情人》中的女性形象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新闻英语标题的特点和翻译 2 论汉英外贸合同翻译的得体性 3 Discourse, Immigrants and Identity in In the Skin of a Lion 4 唯美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矛盾——解析王尔德的矛盾性 5 功能对等理论在英语习语翻译中的应用 6 On Analysis of Jonathan Swift’s Satiric Arts in Gulliver’s Travels 7 试析跨文化交流中文化休克现象及对策 8 浅析从《刮痧》中反映出的中西文化差异 9 如何有效地扩展大学生英语词汇 10 英汉文化中颜色词语象征意义的对比研究 11 《飘》的成长主题解读 12 论《荆棘鸟》中人性和宗教信仰的矛盾冲突 13 从语言功能考察汉语公示语英译 14 跨文化交际中身势语的研究 15 英汉爱情隐喻比较研究 16 中西酒文化的差异对比 17 中西方礼貌用语对比分析 18 论《傲骨贤妻》字幕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策略 19 关于商务英语教材编写的几点思考--基于教材特点的比较分析 20 从《女勇士》中的女性形象看文化差异 21 广播英语的语言学分析 22 性别差异在外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23 中西方饮料的跨文化差异 24 教学设计理论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启示刍议 25 影响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理解因素的分析及对策探讨 26 Cigarette Culture in China and America 27 对《驯悍记》中泼妇凯萨琳娜的简略分析 28 《马丁.伊登》中马丁.伊登美国梦的分析 29 《麦田守望者》成长主题解析 30 从《丧钟为谁而鸣》看海明威的生死观 31 On Michael Moore's Fahrenheit / From the Rhetoric Perspective 32 纳博科夫小说《洛丽塔》的爱情讽刺 33 英汉委婉语及其相关文化心理解读 34 旅游资料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 35 幽默元素在英语电影和电视剧中的翻译 36 浅析《呼啸山庄》希斯克利夫人物形象及其悲剧意义 37 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语用原则分析 38 论《丽塔海华丝和肖申克救赎》中的反讽 39 修辞学角度下的女性商品广告的语言分析 40 从《虎妈战歌》看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 41 《土生子》里的象征艺术 42 BB电子商务安全

女性主义

同,还是异 ——女性主义的现代追问 中央电视台《半边天》栏目曾经做过一个《几代女人一个梦》的节目,反映的是中国女性的生存状况。这个节目表现的是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妇女世代不能上学的悲剧。电视画面中那趴在教室窗外的眼睛,背着娃娃的小女孩紧握铅笔的双手,以及死气沉沉又不停转动的石磨,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配着感人的画面,编者写下了这样一段解说词:那些上了大学走四方的兄弟们,当你们娶妻生子进入文明社会以后,想没想过当年为你砍柴挣学费的苦难的姐妹?当年她走了几十里山路赶到学校,将带着体温的卖柴钱交给你们时,你可知道她心里也有和你一样的渴望? 在韦氏《新世界字典》中,女性主义是指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上与男性共享有平等权利的原则。在《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女性主义是指倡导女性权利的社会运动,其主要内容是为女性争得与男人同等的社会地位以及女性自由选择事业和生活方式的权利。在国内,学界将女性主义界定为“西方19世纪到20世纪60年代之前流行的妇女运动理论和基本妇女观”,是争取男女平等权利的理论和实践。由此可见,女性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浪潮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从理论上讲,它是一种强调两性平等的学说和原则;从实践上看,它是一场提高女性政治地位的斗争和争取妇女解放的运动。女性主义作为一种社会运动,始于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在此推动下,法国、英国、美国的妇女解放运动风起云涌,掀起了妇女运动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也即第一次女性主义浪潮。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发展,使得女性主义运动有了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由此掀开了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的序幕。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西方新左派运动的失败,女性主义曾一度沉寂。但随着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解题和冷战时代的结束,西方国家固有的社会矛盾再度凸显,男女不平等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原来的女性主义流派纷纷提出新的主张,这就是第三次女性主义浪潮。 在现代,继续追问男女平等的存在和现实意义,然而我们不得不提出心中的疑问——男女平等就是女性主义的终极目标吗?社会性别的同与异,哪个更能接近男女平等的精神实质? 社会性别是一个与性别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性别是指男性和女性在生理上的差别;社会性别则是指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它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综合产物。作为个体,每一个男子或女子都是独特的,但作为群体,男子和女子又都分别具有其共性。男性特征和女性特征就是对男子和女子的群体特征即共性的表述,两者构成并衍生出一系列二元对立关系。例如,男性特征往往与公共领域、积极、理性、果断、暴力、独立、支配和统治等特性相联系,女性特征则常常与私人领域、消极、重感情。优柔寡断。和平、依赖、被支配和被统治等特性相联系。在这种语境中,社会性别被分解为两对二元对立关系:男子和女子;男性特征和女性特征。男性特征和女性特征往往与自然的男性和女性分离开来,作为一种隐喻用于社会之中,便构成了统治与被统治、支配与被支配的等级关系。 在西方,女性主义浪潮存在着有关男女两性的同异之争,分为两个阶段:从1848年到1890年,思潮的主要旨趣是强调男女的共性,要求平等的工作权利、经济权利和政治权利,代表人物是法国的西蒙·波伏娃;从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则强调男女的差异,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托丽·莫依、法国的艾莱娜·西苏等。随后,女性主义分裂为“同”与“异”两大阵营。一部分主张男女应该“相同”,她们不愿意生育,追求个人机会和兴趣,接受法理社会的原则;与此相反,主张男女“相

社会生态女性主义

文化生态女性主义(Cultural ecofeminism)强调妇女和自然所遭受压迫的精神文化根源,把文化精神的改变视为妇女和自然双重解放的根本途径。具体而言,就是构建一种新的女性文化,其核心内容:一是“构建爱护伦理学(ethics of care),论证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道德依据”;二为“复兴古代的自然女神宗教,激发人们尊崇自然界的情感”。 这派学者通过审视宗教、神学、文学、艺术等文化领域内妇女和自然界之间的象征性联系,发现对自然的压迫和对女性的压迫是相互关联与互相强化的,因而试图把自然从压迫性的男性文化中解放出来,以便把自己当作生命的承载者来尊重,并要求女性发现她们的真实本性,从而赞赏和认可这种本性。 鲁斯(R. Ruther)把自然大地视为地母(Mother Earth),把女性的生育能力看作自然孕育万物的过程。在《新女人/新地球》(New Woman / New Earth)一文中,她以古欧洲时代的母系社会为例,说明因为当时的主事者是女性,而女性的繁殖力使得她们能体认到整个自然生态的生死循环现象,进而能够接受人类终将死亡的事实,所以并没有希翼超越自然局限的想法;但在父权社会里,由于当权的男性并没有生育的能力,他们不得不创造一个“生育”整个宇宙万物的天父,以能够超越人类肉体的有限生命,在如此的父系宗教观下,人类以科学方法和工业技术来追求物质层面的无限发展。同样,凯勒(Evelyn Fox Keller)认为当男人必须将女人与自然的生产与创造力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下时,首先他们必须消弭女人与自然的自主性,将女人与自然陷于被支配、被统驭的次等地位。默茜(C. Merchant) 在《自然之死:妇女、生态与科学革命》(The Death of Nature: Women, Ecology, and Scientific Revolution)中,指出理性时代以前将自然视为一个养育万物的母亲——一个有生命体——的想法,使得人类认为挖掘大地的行为就如同谋杀自己的母亲,因而不愿任意破坏自然。但到了理性时代,因科学家证明地母不是一个有机生命体,人们便开始肆意侵占、破坏地球。在默茜等女性主义者看来,(大地之母)的理论可以制止人们侵害自然,因此她们赞美自然的生命力,赞美女性/母性的生育、抚慰与爱好和平的特质。苏珊?格里芬(Susan Griffin)的《自然女性》(Woman and Nature: The Roaring inside her)大胆而深入地探讨了女性的人生和历史境遇与地位,论证了女性的肉体和大自然都是神创造的美的化身,并用富于诗意的语言表述了女性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母性思维,热情地颂扬女性与自然的联系。 社会生态女性主义(social ecofeminism):这一流派着重妇女和自然所遭受双重压迫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根源,把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的改变视为实现妇女和自然双重解放的根本途径。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在父权制经济发展模式中,妇女和自然所受的压迫相互强化。他们研究问题的方法通常有,“引用大量的事实材料论证妇女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的环境恶化对她们生活状态的影响”,或者在深层上分析研究生态危机与妇女地位的关系。 印度的物理学家、社会活动家范达娜?西瓦(Vandana Shiva)一直致力于女性、自然生态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问题的研究,所以对西方父权制经济“不良发展”模式认识最为深刻,她的见解也最具代表性。她与玛丽亚?米斯(Maria Mies)合著了《生态女性主义》一书,指出“生态女性主义需要一种新的宇宙观和一种新的人类学,这种宇宙观和人类学承认在自然界中的生命是合作、相互照料和用爱来维护的。”她认为“第三世界的妇女在创造和维持生命方面和自然界联系在一起,自然过程遵循的是女性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就是恢复女性原则”,她还特别强调了女性在生态运动中的主导作用。玛丽亚?米斯是社会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