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第02章供求理论第03节蛛网理论

微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第02章供求理论第03节蛛网理论
微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第02章供求理论第03节蛛网理论

GET《微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

第2章供求理论

第三节蛛网理论

一、蛛网理论的假设条件

蛛网理论(cobweb theorem )是用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情况,是一种动态分析。按

照这种理论绘制出来的供求曲线图,形状近似蛛网,故名为“蛛网理论”。

蛛网理论必须有一系列假定条件:

(1)假定是一种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d E ,任何厂商和消费者都不能影响产量和价格。

(2)本期产量供给不影响本期商品价格,本期产量供给st Q 决定于前期价格1-t P ,即前期商品价格决定本期供给量,可用下式表示:

)(1-=t st P f Q (2-15)

(3)本期商品的需求量dt Q 决定于本期价格t P ,即本期需求量dt Q 取决于本期价格t P ,可用下式表示:

)(t dt P f Q = (2-16)

(4)供给量对价格的反应存在时滞。

(5)需求量对价格的反应不存在时滞,价格变动立即引起需求变动。 (6)商品本身不易保管,必须尽快出售。

上述假定条件中(2)、(3)条是最基本的。

根据商品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斜率的关系,或者商品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关系,蛛网理论可分为三种均衡变动类型。

二、收敛型蛛网

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小于需求弹性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的波动越来越小,最后恢复均衡,称为收敛型蛛网。如图2-12所示:

图2-12 收敛性型蛛网

图中,D为需求曲线,S为供给曲线,E为均衡点,

P为均衡价

格,

Q为均衡产量。

ES

用图解说明均衡过程如下:

第一阶段:由于外在原因减产,实际产量为

Q,小于均衡产量0Q,

1

于是需求价格由

P上升到1P。

第二阶段:由于商品价格过高,厂商把产量增加到

Q,大于均衡产

4

Q,需求价格跌到2P,低于均衡价格0P。

第三阶段:由于价格过低,厂商减产为

Q,小于均衡产量0Q,需求

3

价格上升为

P,高于均衡价格0P。

3

第四阶段:由于价格提高,产量上升为

Q,高于均衡产量,需求价

2

格又下降为

P,低于均衡价格0P。

4

如此循环,如图所示,实际产量和价格波动越来越小,最后恢复到E点所代表的均衡状态,可见,E点是稳定的,这种蛛网称为收敛型蛛网。

为更鲜明地反映收敛型蛛网的价格波动,把图2-12中价格变动的情况,以时间为自变量画在坐标图上,如图2-13所示:

图中,纵轴为价格P,横轴为时间t,

P为均衡价格。价格波动

越来越小,逐渐趋近于均衡价格。

三、发散型蛛网

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大于需求弹性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

波动越来越大,离开均衡点越来越远,称为发散型蛛网。如图2-14所示:图中符号含义同图2-12。ES>ED

首先用图解法说明均衡过程如下:

第一阶段,由于外在原因减产,实际产量

Q小于均衡产量0Q,于是

1

需求价格由

P上升为1P。

第二阶段,由于商品价格过高,厂商把产量增加到

Q,大于均衡产

2

Q,于是需求价格下跌到2P,低于均衡价格0P。

第三阶段,由于价格过低,于是厂商减少产量为

Q,小于均衡产量0Q,

3

于是需求价格上升为

P,高于均衡价格0P。

3

第四阶段,由于价格提高,产量上升为

Q,高于均衡产量,需求价

4

格又开始下降。

如此循环,如图所示,实际产量和价格波动幅度越来越大,偏离

均衡点E越来越远,可见E点所代表的价格状态是不稳定的。这种蛛网称为发散型蛛网。

为更鲜明地反映发散型蛛网的价格波动状况,把价格波动轨迹连结起来画在以价格为纵坐标,以时间为横坐标的图形中,如图2-15所示:

价格波动越来越大,且离均衡价格越来越远,是一种不稳定状态。

四、封闭型蛛网

用图解法说明均衡过程。如图2-16所示:

第一阶段,由于外在原因,实际产量为

Q,低于均衡产量0Q,这时

1

价格上升为

P,高于均衡价格1P。

1

第二阶段,由于价格上升,厂商增产为

Q,高于均衡产量,价格下

2

降为

P。

2

第三阶段,由于价格下降,厂商又减少产量为

Q,价格又上升为1P。

1

如此循环,如图2-16所示,价格和产量始终按同一幅度在均衡

点上下波动,即不进一步偏离均衡点,也不逐步趋于均衡点。由于实

际产量

Q的不同,形成大小不同的蛛网。因此,这种蛛网被称为封闭1

型蛛网。ES=ED

图2-16 封闭型蛛网

五、蛛网理论的应用

蛛网理论的提出,即用弹性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产量的影响,为弹性理论的应用提供了基本思路和方法。

当蛛网理论提出后,一些经济学家用蛛网理论解释生猪和玉米的价格与产量的关系、及其波动,提出了著名的“生猪—玉米循环”模型。这个模型指出:因为玉米是生猪的主要饲料,生猪的价格会影响到玉米的价格。当玉米价格发生变动后,又会影响下一年玉米产量,玉米产量变动后,又会影响玉米价格,玉米价格的变动,进而影响生猪的价格,生猪的价格变动又影响生猪的产量。如此等等,直至趋向一个长期的均衡,即玉米和生猪的价格和产量相对稳定下来。这是历史上运用蛛网理论的典范。

企业可以运用蛛网理论,对市场供给和需求均衡作动态分析,以便作出正确的产量决策。如应该按上述蛛网类型做出相应对策当商品的供求变化趋于收敛型蛛网时,企业应把产量确定在均衡点上,以防价格和产量波动;当商品的供求变化趋于发散型蛛网时,企业应准确地把握价格、产量变动趋势的转折时机,采取灵活对策,产量应随价格上升或下降而扩大或减少,以便增加收入、减少损失;当商品的供

求变化趋于封闭型蛛网时,企业应根据产量价格相同幅度变动的规律,确定与之相应的产量政策。

蛛网理论确实对解释某些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产量和价格波动的情况,有一定作用。但这个理论也有缺陷,主要是上期价格决定下期产量这个假定不很准确,因为实际价格和预期价格在实际中很难相吻合。

案例

中国2003年玉米价格行情看涨

2003年中国玉米价格将走出一轮上涨行情,特别是四五月份以后,玉米价格上扬的趋势将更加明显,做出这种判断是基于以下几点理由:

一、从价格上看,目前玉米价格底部特征显现,价格再度下跌的空间不大。自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玉米价格回落至今已有半年之久,产区吉林的玉米价格从去年七八月份的960元/吨回落到目前的900元/吨,玉米价格回落整理的时间和空间基本到位。按照今年保护价860元/吨收购的玉米,加上收购费用和适当利润,玉米销售价格应该在900元/吨左右,目前吉林省玉米车板价仅为920元/吨,由此可以看出,后期玉米价格下跌的空间基本上被封闭。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1、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价格水平下愿意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2、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需求表: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4.需求规律: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5.供给规律: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6、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7、均衡价格: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8、经济模型:指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 9、动态分析:研究不同时点商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这种动态模型作出的分析。 10、需求的价格弹性: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1、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2、需求的收入弹性:指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

13、限制价格:亦称最高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最高上限,防止价格过高,控制通货膨胀。 14、支持价格:亦称最低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价格的下限,防止价格过低,以示对该商品生产的支持。 15、蛛网理论:指用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情况,是一种动态分析。按照这种理论绘制出来的供求曲线图,形状近似蛛网,故名为“蛛网理论”。 16、发散型蛛网: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大于需求弹性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波动越来越大,离开均衡点越来越远,称为发散型蛛网。 17、封闭型蛛网: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等于需求弹性的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波动始终按同一幅度进行,称为封闭型蛛网。 18、收敛型蛛网: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小于需求弹性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的波动越来越小,最后恢复均衡,称为收敛型蛛网。 19、效用: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 20、基数效用:指按1、2、3…基数来衡量效用的大小,是一种按绝对数衡量效用的方法。 21、序数效用:指按第一、第二和第三…序数来反映效用的序数或等级,是一种按偏好程度进行排序的方法。 22、总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 23、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增加量。 24、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应增量即边际效应是递减的。(原因:边际效应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可以是由于随着相同消费品连续增加,从人的生理和心理角度讲,从每一单位消费品中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和对重复刺激的反应程度都是递减的。还可以是由于在一种商品具有集中用途时,消费者总是将第一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最重要的用途上,第二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次重要的用途上,如此等等。这样消费品的边际效应便随着消费品的用途重要性的下降而递减。)

用微观经济学原理浅析生活中的现象资料讲解

用微观经济学原理浅析生活中的现象

用微观经济学原理浅析生活中的现象 我们每个人从呱呱坠地,直到垂垂老矣,这一生当中,始终都在面对一个基本问题——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生活?不得不承认,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已经彻底被“经济”所“挟持”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与所作所为,全都与经济活动有关,不得不承认,在学习微观经济学之前,对现实中的一些涉及经济现象的问题不甚了解。 从利润最大化原理浅析身边的现象 当生活中的一些商品涨价或者是降价,只是模糊地知道是因为需求与供给大小关系的问题。现在就可以用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了。 在我的家乡烟台,依赖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水果种植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几年前在我的家乡还是会看到大片大片苹果树林,但是让我感到惊奇的是,几年后在它们长得还很茂盛的时候有的却被砍掉了,最初只是知道因为苹果价格下降,果农赔钱,不得不另谋出路,这种见解是比较浅显的,现尝试用微观经济学原理加以解释之,即利润最大化原理以及市场机制原理。 像是苹果这一类的农产品的供给市场属于竞争性市场,果农们是在MC=MR=P 的时候在短期达到利润最大化的,刚开始的苹果价格为P1,超过了平均成本,(P1—AC1)*Q>0,果农得到了经济利润,于是被利润驱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种苹果,而且种的数量也是逐步增多的,市场上苹果的供给越来越多,使得由市场需求和供给决定的苹果价格趋于下降,价格降到了P2,位于平均成本和平均可

变成本之间(P2—AC2)*Q2<0,但这时果农们还是会继续种植,因为总收益大于总可变成本,只有这样才能收回部分固定成本,使之不会成为沉淀成本,这样的决策对于果农们来说才是理性的,供给量继续增加,价格继续下降,当降到P3时,果农们就会放弃种植了,因为(P3—AC3)*Q3<(P3—AVC)*Q3<0,果农们已无利可寻,如果还不停止种植,则全部收益连可变成本都无法收回,更谈不上对不变成本的弥补了。而事实上,只要果农停止种植,就会将可变成本将为0,显然,此时不种植要比种植强,便会出现果树被砍,数量减少。 据我们所知,市场机制是指在一个自由市场里,价格会不断变化直到市场出清为止——即直到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为止,这也是一种理想的状态。 刚开始,苹果的供给是属于短缺的,价格位于P1,果农就会试图扩展种植规模,增加苹果供应量,所以一时间苹果树被大量种植,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直到P2,是处于市场出清的状态的,市场上对苹果的需求等于供给,但是市场信息不完善,果农们自然也不知道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关系,继续种植,使得供给大于需求,超过了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造成生产过剩,为了售出这些过剩的苹果,果农们不得不开始降低他们的价格,最后价格将下降,需求量将会上升,供给量将下降,亦即会有大量的苹果树被砍,直到达到均衡价格P2。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6版-微观经济学分册-第4章-课后习题答案P92-P94

第二篇市场如何运作 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复习题1.什么是竞争市场?简单描述除了完全竞争市场之外的市场类型。 答:竞争市场是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除了完全竞争市场之外,还有垄断市场。在这个市场上只有一个卖者,他决定价格。这个卖者被称为垄断者。还有寡头市场,在这个市场上有几个并不总是主动竞争的卖者,他们提供相似或相同的产品。通常情况下,寡头们会尽力联合起来,避免激烈的竞争,收取较高的市场价格。还有垄断竞争市场,这是一个有许多提供相似但不相同产品的企业的市场结构。由于各自提供的产品不同,每个企业对产品的价格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2.什么是需求表和需求曲线?它们如何相关联?为什么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答:需求表是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需求曲线是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需求曲线将需求表用图形的形式表现出来,需求表是需求曲线上若干个点的坐标的数字表格排列。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价格上 升,需求量会减少。 3.消费者嗜好的变化引起了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还是需求曲线的移动,价格的变化引起了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还是需求曲线的移动? 答:消费者嗜好的变化引起了需求曲线的移动,价格的变化引起了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 4. Popeye的收入减少了,结果他买了更多的菠菜。菠菜是低档物品,还是正常物品? Popeye 菠菜的需求曲线是什么样的? 答:菠菜对波匹来说是低档物品。因为Popeye的收入减少了,他对菠菜的需求量反而增大。波匹菠菜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5.什么是供给表和供给曲线,它们如何关联?为什么供给曲线向石上方倾斜? 答:供给表是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表格,供给曲线是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图形。供给曲线是供给表的图形表示,供给表是供给曲线上点的坐标的数字排列。 因为在其他因素不变时,价格上升,供给量上升,所以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6.生产者技术的变动引起了沿着供给曲线的变动,还是供给曲线的移动?价格的变 化引起了沿着供给曲线的变动,还是供给曲线的移动? 答:生产者技术的变动引起了供给曲线的移动,价格变化引起了沿着供给曲线的变 动。

微观经济学原理答案

第一章 4你在篮球比赛的赌注中赢了100美元。你选择现在花掉它或者在支付5%利率的银行账 户中存一年。现在花掉100美元的机会成本是什么呢? 答:现在花掉100美元的机会成本是在一年后得到105美元的银行支付(利息I本金)0 5你管理的公司在开发一种新产品过程中已经投资500万美元,但开发工作还远远没有完 成。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你的销售人员报告说,竞争性产品的进人使你们新产品的预期销售额减少为300万美元。如果完成这项开发还要花费100万美元.你还应该继续进行这项开 发吗?为了完成这项开发你应该最多花费多少? 答:还应该继续这项开发。因为现在它的边际收益是300万美元际成本是100万美元。 9?你的室友做饭比你好,但你清扫房间可以比你的室友快。如果你的室友承担全部做饭工 作.你承担全部清扫工作,这比你们平均分摊每一项工作时你要花费的时间多了. 还是少了,试举一个类似的例子,说明专业化和贸易如何使陶个国家的状况变得更好。 答:我们俩各自承担自己擅长的丁作比我们平均分摊每一项工作时,我要花费的时间 少了,因为婉熟的技巧使工作效率提高。 举例:假设A国比B国擅长生产丝绸,而B国生产皮毛制品的效率比A国高.如果A国专门生产丝绸,B 国专门生产皮毛制品,由于它们各自在相关生产上的优势. 会使两种商品的 生产率提高.有更多的丝绸和皮毛制品在市场上供应。这样,A、B两国间的专业分工和相 互贸易使两国消费者有更多的丝绸和皮毛制品可供消费,两国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 11.解释下列每一项政府活动是出于关注平等的动机还是出于关注效率的动机。在关注效率 的情况下,讨论所涉及的市场失灵的类型。 A管制有线电视频道的价格。 答:这是关注效率,市场失灵的原因是市场势力的存在。可能某地只有一家有线电视 台,由于没有竞争者,有线电视台会向有线频道的消费者收取高出币场均衡价格的价格,这是垄断。垄断市场不能使稀缺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在这种情况下,规定有线电视频道的 价格会提高市场效率。 B向一些穷人提供可用来购买食物的票证。 答:这是出于关注平等的动机,政府这样做是想把经济蛋糕更公平地分给每一个人。 C在公共场所禁止抽烟。 答:这是出于关注效率的动机。因为公共场所中的吸烟行为会污染空气.影响周围不 吸烟者的身体健康,对社会产生了荷害的外部性,而外部性正是市场失灵的一种情况. 而这也正是政府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原因。 D .把美孚石油公司(它曾拥有90%的炼油厂)分解为几个较小的公司。 答:出于关注效率的动机,市场失灵是由于市场势力。美孚石油公司在美国石油业中 属于规模最大的公司之一,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很容易形成市场垄断。垄断市场的效率低于竞争市场的效率。因此,政府出于关注效率的动机分解它。 E对收入高的人实行高个入所得税税率。 答:出于关注平等的动机,让高收入者多缴税.低收入者少缴税.有助于社会财富在 社会成员中更公平的分配。 F.制定禁止酒后开车的法律。 答:出于关注效率的动机,市场失灵是市场外部性造成的。酒后开车对其他人的生命

微观经济学第五版论述

1 ?运用供求曲线和弹性理论,分析粮食丰收了,为什么农民收入反而可能下降?依此分析,你认为政府应对农业实施怎样的保护政策? 解答:1?供求理论24 2?弹性理论36 3?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ed<1。47 4. 图48 5?粮食丰收了,农民收入下降。因为:农产品为缺乏弹性的商品,当农产品丰收时,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在缺之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下,农产品的均衡价格大幅度下跌,大于农产品均衡数量增加的幅度,最后导致农民总收入减少。47 6.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政府对农产品实施支持价格的政策:(1)制定最低限价,政府按高于市场价格的价格,收购农产品;(2) 政府鼓励农民减少农产品的种植面积,来减少农产品的供给,从而将农产品价格维持在一定水平,提高农民收入。48 2 ?试用供求模型分析以下问题: (1) 为什么高校周围住房的租赁价格一直比较坚挺? (2) 如果让房租降下来,你有什么建 议? 解答:一、供求模型 1?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商品的均衡价格表现为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在市场的供求力量的自发调节下形成的。21 2?供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变动。(1)在供给 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会使需求曲线向右平移动,从而使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增加。(2)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的增加会使供给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3)如果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动,则商品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化,将取决于需求和供给各自增长的幅度。24 (或供求定理) 二、高校周围住房的租赁价格坚挺的原因 出租房价格高取决于两个方面: 出租房的供 给和需求。 1?出租房的供给不变。由于高校周围住房不能任意增加,所以供给可以看成是不变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 2?出租房的需求增加 (1)学生家长收入增加,在经济上可以支持学生租房。 (2 )学生对租房的偏好上升。大学生生活水平提高,希望有更大的个人空间,改善住房条件的意愿上升。大学生考研,需要独立安静的学习环境。但随着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增加,学校不能满足学生改善住房需求,学生寻求校外租房。 3?出租房需求上升,但是供给不变,出租房价格就会上升。因此,出租房价格的变化主要取决于需求增加。租房价格这几年一直坚挺,主要是租房的需求一直上升。 三、房租下降的办法 要让房租下降,两种途径: 降低对学校周围出租房的需求。校内宿舍是出租房的替代品。扩建校内宿舍,提高宿舍条件可以使出外租房的意愿下降。 增加出租房供给 供给方面,增加学校周围出租房的数量。 1 ?用图说明序数效用论者对消费者均衡条件的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对需求曲线的推导。74、75、77、78 解答: 1 ?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定义斜率。 序数效用论将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结合到一起得到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并推导出消费曲线。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定义斜率。 2 .均衡点。均衡图。74。 3 ?均衡条件。公式、含义。75 4 ?价格-消费曲线。定义,图。77 5. 需求曲线。特点、含义。77,78 2 .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一些农民将收入一

经济学原理笔记整理(微观经济学)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 任何一个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最终的选择必然使得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第十章:外部性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如果没有市场失灵,竞争市场的结果是有效率的,即最大化了总剩余(包括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 外部性(是一种市场失灵):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 由于自利的买卖者忽略其行为的外部成本或收益,有外部性时,市场结果是没有效率的。政府行为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即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公共政策能够提高效率。 负外部性的例子:空气污染,狗叫,邻居吵闹,噪声污染,二手烟,驾车时打电话对路人不安全 市场均衡,最大化了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 供给曲线,表示私人成本,卖着直接承担的成本。 需求曲线,表示私人价值,对于买者的价值(也就是支付意愿)。 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成本。外部成本:对旁观者负外部性影响的价值。 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征税=社会成本 当市场参与者必须支付社会成本时,市场均衡=社会均衡。 正外部性的例子:接种预防传染病的疫苗,研究创造知识,教育(减少了犯罪和改善了政府)。存在正外部性时,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私人价值(对买者的直接价值)+外部利益(对于旁观者的价值)。 社会最优数量是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 补贴=外部利益 如果存在负外部性,市场生产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征税。 如果存在正外部性,小于。补贴。 技术政策:政府干预经济旨在扶持增进技术的企业。 专利法,技术政策的一种,对个人或公司创造发明的产权予以专利保护。 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命令与控制政策:直接管制。限制排污,强制使用某项技术。 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向私人决策者提供由他们自己来解决问题的激励。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矫正税:旨在引导私人决策者考虑负外部性引起的社会成本的税收。庇古税。 理想的矫正税=外部成本。 对于正外部性的活动,理想的矫正补贴=外部利益。 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使私人激励和社会利益结合,使私人决策者做决策时考虑行为的外部利益和外部成本,使经济向资源配置更有效率的方向移动。 不同企业削减污染成本不同,有效率的结果:减排成本最低的企业减少最多的污染。 污染税是有效率的:减排成本低的企业减少污染,进而减少税收负担;减排成本高的企业更愿意支付税收。 管制是无效率的:需要所有企业都减少一定数量的污染。 矫正性税收对环境更有利:给企业激励,只要减污成本低于税收。而管制没有给企业继续减

微观经济学简答题63187

一.简答题 1.运用供求理论分析石油输出国组织为什么要限制石油产量? 答: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曾连续多次采取限制石油生产的措施。由于石油为各国的重要资源,其需求缺乏弹性,所以,当OPEC组织决定降低产量时,石油价格上涨幅度大于需求量下降的幅度。这从短期来看会增加该组织成员国的收益,从长远来看也有利于世界石油市场的稳定。若该组织不限制石油的生产,则各成员国将因价格下跌而减少其收益。 2.运用供求理论分析说明“谷贱伤农”的道理或“丰收悖论”? 答:谷贱伤农的经济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这种似乎不太好理解的现象,可以用弹性原来加以解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弹性的商品,在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下,农产品的丰收使农产品的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最后致使农民总收入减少。 3.简述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的关系? 答:先说一下各自的定义。区别:a.在概念上,具体数量和一种关系的不同。b.在图像上,线上一点与一条需求曲线的不同。c.变动的原因不同,价格因素与非价格因素的不同。d.变动的几何表现不同,点沿着线运动与整条需求曲线的移动的不同。联系:不同价格下需求量的总体即需求。 4.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是什么? 答:a.消费者的偏好程度。偏好越大,则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小。b.商品的可替代程度。程度越大,则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大。c.商品用途的广泛性。用途越广泛,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大。d.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e.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比重越大,则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大。f.消费者调整需求量的时间。时间越短,则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小。 第二章 1.简述无差异曲线的特点?它们有什么经济学含义? 答:a.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b.特点及含义:1).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这表明,要增加商品x的消费就必须减少消费Y;反之亦然。两种商品之间的这种替代,此消彼长。2)在坐标平面上存在一组无差异曲线群,距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越高的满足程度。3)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其斜率等于边际替代率。这说明,在同样的效用水平下,要替代一单位的商品Y所需要的商品X不断增加,这是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的反应。 2.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什么? 答:消费者均衡的实现条件就是消费者在一定的货币收入约束下,实现自己效用最大化的条件。这一均衡条件用公式MUX/MUY=PX/PY,即消费者所购买的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这两种商品的市场价格之比。公式隐含着:消费者实现均衡时,所花费在每一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单位货币的效用相等。公式的左边是消费者的主观判断,右边则是市场的客观评价,消费者均衡正是消费者主观愿望和客观条件相结合的结果。在图形上表示消费者均衡则意味着: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相切,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同预算线的斜率相等。 3.什么是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两者的相互关系如何? 答:总效用是指一定时期内消费者消费一定量商品所获得的满足感,记为TU=f(Q);而边际效用是指当商品的消费量增加一点时总效用的增加量,记为MU=TU/Q。如果消费量的增量非常小,趋近零,则边际效用就是总效用对消费量的一阶导数,即:MU=dU/dQ。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关系:1)只要边际效用大于零,总效用必定上升;2)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最大;3)边际效用为负时,总效用曲线开始下滑;4)边际效用是总效用的一阶导数,反过来,总效用的数值就等于边际效用的积分。 1.边际产量曲线,总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间的关系? 答:首先,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下,边际产量曲线,总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都呈

微观经济学试题库(带答案)

《微观经济学》习题集 第一章导论 一、判断 1.以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把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二、选择题 3.21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经历的第二次修改和补充ACD A.出现于1936 年 B.涉及垄断问题 C.代表人物是凯恩斯 D.为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简答题 1.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2.试述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及两重属性。 第二章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一、解释概念 均衡价格需求需求价格弹性比较静态分析需求收入弹性供给 二、判断 1.价格分析是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核心。∨ 2.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包括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在内的个体经济单位。∨ 3.若某商品的需求价格弹Ed =0.6,卖者提高价格肯定增加销售收入。∨ 4.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的价格与销售收入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5.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6.当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7.Ed>1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 8.若某商品的Ed<1,表明当该商品价格下降20% 时,该商品需求量减少小于20%。×9.卖者提高价格肯定会增加销售收入。× 10.在几何图形上,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供给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运动。∨ 11.在几何图形上,需求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运动。× 12.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正。× 13.某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多,相近程度越高,则该商品需求弹性往往就越大。∨ 14.商品用途越广,需求价格弹性就可能越大。∨ 15.任何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都是反方向变化的。× 16.当对农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时,粮食丰收,粮价下跌,农民收入反而会减少。∨ 17.如果两种商品具有替代关系,则相应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负。× 三、选择题 1.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前提是C A.完全信息的假设 B.完全竞争的假设 C.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 D.边际效用递减的假设 2.微观经济学所要论证的根本思想或目的是C A.一般均衡论 B.“看不见的手”的原理 C.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可以实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

用微观经济学原理浅析生活中的现象

用微观经济学原理浅析生活中的现象 我们每个人从呱呱坠地,直到垂垂老矣,这一生当中,始终都在面对一个基本问题一一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生活?不得不承认,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已经彻底被经济”所挟持”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与所作所为,全都与经济活动有关,不得不承认,在学习微观经济学之前,对现实中的一些涉及经济现象的问题不甚了解。 从利润最大化原理浅析身边的现象 当生活中的一些商品涨价或者是降价,只是模糊地知道是因为需求与供给大小关系的问题。现在就可以用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了。 在我的家乡烟台,依赖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水果种植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几年前在我的家乡还是会看到大片大片苹果树林,但是让我感到惊奇的是,几年后在它们长得还很茂盛的时候有的却被砍掉了,最初只是知道因为苹果价格下降,果农赔钱,不得不另谋出路,这种见解是比较浅显的,现尝试用微观经济学原理加以解释之,即利润最大化原理以及市场机制原理。 像是苹果这一类的农产品的供给市场属于竞争性市场,果农们是在 MC=MR=P的时候在短期达到利润最大化的,刚开始的苹果价格为P i,超过了 平均成本,(P i —AC i)*Q>0,果农得到了经济利润,于是被利润驱动,越来 越多的人开始种苹果,而且种的数量也是逐步增多的,市场上苹果的供给越来

越多,使得由市场需求和供给决定的苹果价格趋于下降,价格降到了P2,位于平均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之间(P2 —AC2)*Q2<0,但这时果农们还是会继 续种植,因为总收益大于总可变成本,只有这样才能收回部分固定成本,使之不会成为沉淀成本,这样的决策对于果农们来说才是理性的,供给量继续增加,价格继续下降,当降到P3时,果农们就会放弃种植了,因为(P3— AC3)*Q3<(P3—AVC)*Q3<0,果农们已无利可寻,如果还不停止种植,则全部收益连可变成本都无法收回,更谈不上对不变成本的弥补了。而事实上,只要果农停止种植,就会将可变成本将为0,显然,此时不种植要比种植强,便会出现果树被砍,数量减少。 据我们所知,市场机制是指在一个自由市场里,价格会不断变化直到市场出清为止一一即直到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为止,这也是一种理想的状态。 刚开始,苹果的供给是属于短缺的,价格位于P1,果农就会试图扩展种植规模,增加苹果供应量,所以一时间苹果树被大量种植,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直到P2,是处于市场出清的状态的,市场上对苹果的需求等于供给,但是市场信 息不完善,果农们自然也不知道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关系,继续种植,使得供给 大于需求,超过了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造成生产过剩,为了售出这些过剩的苹果,果农们不得不开始降低他们的价格,最后价格将下降,需求量将会上升,供给量

微观经济学一些真题范文

第1章 导论 简答题 1、什么是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以哪些假设条件为前提?(中南财大1997) 2、什么叫理性人假设?试举两例说明微观经济学是建筑在这个假设基础上的。(人大2005) 3、试概述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并说明微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华中科技2005) 第2章 需求与供给 简 答 题: 1、对于厂商来说,其产品的需求弹性大于1和小于1对其价格战略(采取降价还是涨价)将产生何种影响?(南开大学2004研) 2、简述支撑需求定理和供给定理的经济学原理(天津财大2006研) 3、简述需求规律的含义及其特例(武大2001) 4、当经济学家观察到一种产品的价格上升而需求反而增加时,他们给出什么样的解释? 5、“谷贱伤农”,粮食丰收反而会带来农民收入的下降,请分析背后的经济学原因,并说明政府在农业领域可以发挥哪些作用。(清华大学2005研) 6、商品需求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对商品需求具有何种影响?(武大2003研) 7、通常有一种说法,“价格上涨,需求下降,需求下降,价格下跌”。你如何理解这种说法?(南京理工大学2001研) 8、简述需求弹性。(武大2000研) 9、用供求定理和需求弹性理论说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 )为什么经常限制石油产量?(作图说明)(首都经贸大学2003研) 10、运用微观理论并结合实际说明我国政府以保护价(支持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福利效应和积极作用。(华东师范大学1999研) 论述题: 1、假定对应价格P 与需求量Q 的连续可微的需求函数为P (Q ),利用数理方法说明需求价格弹性与收益的关系。(上海财大2004) 2、运用弹性理论评论“薄利多销”这一传统的经商理念。(武大2002) 3、假定需求和供给曲线均为垂直线,用图证明以下结果:对一给定的供给曲线和均衡点,需求曲线的弹性越是不足,消费者所负担的“单位产品税”越重。 4、试论均衡价格的形成与变动。 第3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简答题: 1、当消费者的收入或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无差异曲线本身是否会发生变化?(清华大学2004研) 2、试述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区别与联系。(人大2000研) 3、用序数效用论说明消费者均衡。(南开大学2005研) 4、说明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为什么 说明该等式与边际替代率之间的关系。(武大2002研) 5、消费者行为理论的三个假设公理是什么?(武大2003研) 6、商品价格下降通过哪些途径影响到该商品的需求?是增加还是减少?并据此区分正常商品、低档y x MU Y MU X ??=??

微观经济学案例

案例1 背景资料: 人们说2007 年是个“火爆”的年份,从年初的楼市上涨,到现在的股市全线飘红,这个火爆的“金猪年”给人们的神经带来了足够的刺激。进入5 月份以来,猪肉似乎又成了“金猪肉”,全国多数省区市猪肉价格同比大幅上涨,有些城市的猪肉价格已经达到历史最高点。根据商务部市场运行司的统计,2007 年5 月上中旬,全国36 个中心城市猪肉平均批发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4.4 元,涨幅43.1%。在北京市,5 月份市场的猪肉价格已经密集地出现了14 次上涨。这次猪肉价格的大涨,可以说是近10 年罕见。猪肉是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问题,它既影响人们的一日三餐,又导致CPI 的上涨,甚至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它既关系到农民收入的提高,又关系到与其相关的上下游企业的发展。 对于猪肉价格会如此上涨呢,我们的问题是: 1. 从需求的角度看,你认为刺激猪肉价格上涨的因素有哪些? 2. 从供给的角度看,你认为导致猪肉价格上涨的因素有哪些? 3. 从价格弹性的角度看,猪肉的价格弹性如何 分析思路: 从需求情况看,从2006 年底到2007 年一季度,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尤其是国有事业单位和行政机构工资上涨幅度比较大,而农民收入增长相对平缓。因此,随着城镇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国内猪肉消费呈增长趋势。 从供给来看:第一,生产猪肉的成本上升,即养猪的主要饲料——玉米的价格自2005年6 月以来一直上涨;第二,2006 年以来,生猪的收购价格一直在低价徘徊,农民养猪不挣钱,甚至大面积亏损,农民没有养猪的积极性,减少养猪的数量。第三,2006 年南方部分省份爆发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北方的很多生猪养殖地爆发了猪高温热,大量的生猪因疫病死掉,导致猪的供给数量减少。最后,由于生猪的成长期相对较长,猪肉价格的升高虽然能引致养猪数量的增加,但短期内养殖户的生猪难以出栏。

微观经济学原理(第七版)-曼昆-名词解释(带英文)

微观经济学原理曼昆名词解释 1.需求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2.蛛网模型(): 对于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 供给的时滞性,需求的不是 动态模型分类,画图 3.边际效用递减(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基数效用论 不违反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因为边际效用是指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增加(或减少)的总效用的量。这里的“单位”是指一完整的商品单位,这种完整的商品单位,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有效性的前提。比如,这个定律适用于一双的鞋子,但不适用于单只的鞋子。对于四轮车而言,必须是有四个轮子的车才成为一单位。三个轮子不能构成一辆四轮车,因而每个轮子都不是一个有效用的物品,增加一个轮子,才能使车子有用。因此,不能说第四个轮子的边际效用超过第三个轮子 4.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一条表示给消费者相同满足程度的消费组合的曲线。

(2)特征:凸向原点越远越大不相交 5.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MRS):——序数效用论

6.预算线(Budget line/ budget constraint) 7.吉芬物品(Giffen good):价格上升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8.柯布道格拉

斯生产函数 稀缺性(scarcity):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经济学(economics):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效率(efficiency):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的特性。 平等(equality):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rational people):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起目标的人。 边际变动(marginal change):对行动计划微小的增量调整。 激励(incentive):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产权(property rights):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externality):

微观经济学需求-供给分析

1、局部均衡 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一种商品的价格只取决于它本身的供求状况,而不受其它商品的价格与供求的影响。 局部均衡用来分析单个市场、单个商品的价格与供求关系的变化情况。 2、一般均衡 指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不仅受它本身供求的影响,而且要受到其它各个市场、各种商品的供求与价格的影响。亦即一种商品的价格与供求的均衡,只有在所有商品的价格与供求达到均衡时才能确定。 一般均衡用来分析市场上所有各个市场、所有各种商品的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变化情况。 二、均衡价格的决定 1、均衡价格。在西方经济学中,认为产品市场价格的形成,取决于供需双方。如果用图形表示,也就是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了该产品的市场价格。这个市场价格,称之为均衡价格,而与均衡价格所对应的数量,称之为均衡数量。 均衡价格是指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2、均衡价格形成过程。商品的均衡价格表现为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在市场的供求力量的自发调节下形成的。当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上就会出现需求量和供给量不相等的状态。一般来说,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这种供求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会逐步消失,实际的市场价格会自动恢复到均衡价格水平。 (1)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由于需求少,供给多,一方面会使需求者压低价格来得到他所要购买的商品量,另一方面,又会使供给者减少商品的供给量。这样,必将导致价格下跌。在此过程中,只要供求曲线不发生移动,价格就会一直下跌到P0为止,从而使供求量相等,又恢复了均衡。 (2)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由于需求量大于供给量,一方面迫使需求者提高价格来得到他所要购买的商品量,另一方面,又会使供给者增加商品的供给量。这样,必使价格上升。在此过程中,只要供求曲线不发生移动,价格就会一直上升到P0为止,从而使供求量相等,又恢复了均衡。

微观经济学原理曼昆名词解释

稀缺性(scarcity):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经济学(economics):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效率(efficiency):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的特性。 平等(equality):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rational people):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起目标的人。 边际变动(marginal change):对行动计划微小的增量调整。 激励(incentive):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产权(property rights):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externality):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市场势力(market power):一个经济活动者(或经济活动者的一个小集团)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生产率(productivity):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 通货膨胀(inflation):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就是生产这类经济活动的波动。) 循环流向图(circular-flow diagram):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整理

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1.经济学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稀缺性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服务。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因此,经济学家研究人们如何做出决策,如何相互影响以及分析影响整个经济的力量和趋势。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2.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由于-个经济的行为反映了组成这个经济的个人的行为,所以我们的经济学学习就应该从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开始: 原理一:人们而临权衡取舍 为了得到一件喜爱的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喜爱的东西。做出决策要求人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个目标之间权衡取舍。 效率(efficient):是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的利益。 平等(equality):是指将这些利益平均地分配给社会成员。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在很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像乍看时那明显。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曲所放弃的东西。 机会成本(opportunity):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人是理性的。在机会成本为既定的条件下,理性人(rational people)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 边际变动(marginal change):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理性人通常比较边际收益(marginal benefit)与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来做决策。 当且仅当一种行为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种行为。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胁做出反应 激励(incentive)是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由于理性人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做出决策,所以,他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他们的行为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3.人们如何相互影响 在人生的旅途中,人们的许多决策不仅影响自己,而且还会影响其他人。以下三个原理是关于人们如何相互交易的: 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毎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贸易使毎个人可以专门从丰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与他人贸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成本获得各种各样的物品与服务。与家庭一样,国家也能从相互贸易中获益。贸易使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享有种类更多的物品与服务。

微观经济学-习题-第二章-供求理论

第二章供求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需求曲线上任意一点对应的价格是() A、均衡价格 B、市场价格 C、需求价格 D、最低价格 2.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核心问题是() A、消费者均衡 B、厂商均衡 C、价格 D、供求关系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导致() A、需求量增加 B、需求增加 C、需求量减少 D、需求减少 4.其他条件不变时,消费者预期某商品的价格将要下降,则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会()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5.下列因素中不能导致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是() A、相关商品的价格不变 B、消费者的价格预期 C、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D、商品自身的价格 6.两种互补商品中的一种价格下降将导致另一种商品的()上升。 A、需求量 B、需求 C、价格 D、均衡价格

7.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会导致其替代商品的需求曲线() A、向左方移动 B、向右方移动 C、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8.某月内,X商品的替代品的价格上升和互补品的价格上升分别引起X商品的需求变动量为50单位和80单位,则在它们共同作用下该月X商品的需求量() A、增加30单位 B、减少30单位 C、增加130单位 D、减少130单位 9.如果一条线性需求曲线与一条非线性需求曲线相切,则切点处两条需求曲线的价格点弹性系数() A、相同 B、不同 C、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D、根据切点的位置而定 10.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为() A、正 B、负 C、0 D、1 11.如果某种商品的供给曲线斜率为正,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该商品的生产技术水平有所提高,必将导致() A、供给量增加 B、供给量减少 C、供给增加 D、供给技术 12.生产者预期某商品的价格将下降,则影响该商品当前供给() A、减少 B、不变 C、增加 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微观经济学作业1-4-完整答案汇编

微观经济学作业一(导论与市场运行)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1.在任何一个经济中:( C ) A、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所以不会存在资源的浪费 B、因为存在资源浪费,所以资源并不稀缺 C、既存在资源稀缺,又存在资源浪费 2.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B ) A、世界上的资源最终会由于人们生产更多的物品而消耗光 B、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资源的绝对数量很少 3. 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 A ) A、资源配置 B、资源利用 C、单个经济单位如何实现最大化【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来说明市场经济如何通过价格机制来解决社会资源配置问题。微观经济学对于居民的研究,是以居民如何将有限收入用于各种物品的消费上实现效用最大化而展开的。微观经济学对厂商的研究是从厂商如何将有限资源用于生产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展开的。微观经济学通过对居民的效用最大化和厂商的利润最大化的研究,来探索整个社会的资源最优配置。每个经济单位都实现了最大化,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也就达到最优化了。】 4.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 B )

A、市场出清 B、市场失灵 C、完全理性 5.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根本区别是:( A ) A、研究方法的不同 B、研究对象的不同 C、研究范围的不同【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两个重要分支,是学术界对因研究方法的不同而对经济学的一种划分。】 6. 当汽油的价格上升时,小汽车的需求将:( A ) A、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B、保持不变 C、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互补品】 7. 当咖啡的价格急剧上升时,对茶叶的需求将:( C ) A、减少 B、保持不变 C、增加 【替代品】 8.消费者预期某物品将来价格要上升,则对该物品当前需求会:( C ) A、减少 B、不变 C、增加 9.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 C ) A、是一回事 B、都是由于同一种原因引起的 C、需求的变动由除价格以外的其它因素的变动引起的,而需求量的变动由价格的变动引起 10.对化妆品需求的减少是指( A ) A、收入减少而引起的减少 B、价格上升而引起的减少 C、与需求量的减少相同 11.需求曲线通常是一条:(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