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M系统仿真设计 定稿

PCM系统仿真设计 定稿
PCM系统仿真设计 定稿

论文题目:PCM系统仿真设计

专业:通信技术

学生:庆朋签名:

指导老师:张鸣签名:

摘要

当信源为模拟信号时,在发端需要进行模/数变换,即经抽样、量化、编码,对其幅度和时间离散化处理,使之变成数字信号后再进行传输;在收端将收到的数字信号进行数/模变换,使之还原成模拟信号再送至信宿。

本文主要研究了本文主要研究了PCM系统基于Matlab和Simulink仿真设计,通过使用Matlab和Simulink PCM编码和解码系统的建模和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是一致的。【关键词】PCM;MA TLAB/Simulink;仿真;编码;解码

【论文类型】设计型

Title: The design of PCM system

Major: Communications Technique

Name:Meng Qingpeng Signature:

Supervisor: Zhang Ming Signature:

Abstract

When the source is an analog signal, the originator need for analog / digital conversion, which is a sampling, quantization, coding, its amplitude and time discretization, and then make it into a digital signal for transmission; at the receiving end will receive the digital signal for digital / analog conversion, so that the analog signal and then restore to the sink.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this article main research the PCM system based on Matlab and Simulink simulation design, by using Matlab and Simulink for PCM coding and decoding system of model building and simulation, the result is consistent with theoretical analysis。

【Key words】PCM;MATLAB/Simulink;the simulation;coded;encoded 【Type of Thesis】Design

前言

通信的主要任务是可靠而有效的实现信息的传输。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信息交流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研究和设计更可靠,更高速的通信系统势在必行。在实际通信中,通常是比较复杂而且大规模的系统,在加上各种外界环境的影响,实际通信系统的设计和研究是比较困难的。如果直接在研究中改变一些参数的设置,可能会导致整个系统性能改变。在通信技术领域,系统仿真技术是进行通信协议研发、通信系统设计、通信信号处理等的重要手段。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科研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将仿真软件与系统设计有效结合,解决了这一难题。目前,工程中应用最多的仿真软件是由MathWorks公司推出的一款具有强大功能的数学软件。在众多的系统仿真平台中,Matlab/Simulink仿真工具相比之下,有着独特的优势。传统的仿真技术基于C语言等计算机专业编程技术,编程工作量大,仿真程序的可读性和可用性很难适应大型通信系统的仿真要求。Matlab将高性能的数值计算和可视化集成在一起,并提供大量的内置函数,从而被广泛的应用于科学计算、系统控制、信息处理等领域的分析、仿真和设计工作。

simulink具有良好的交互界面,通过分析窗口和示波器模拟等方法,提供了一个可视的仿真过程,不仅在工程上得到应用,在教学领域也得到认可,尤其在信号分析、通信系统等领域。其可以实现复杂的模拟、数字及数模混合电路及各种速率系统。本文主要研究了如何利用simulink实现脉冲编码调制(PCM)。系统的实现通过模块分层实现,模块主要由PCM编码器模块、PCM译码器模块构成。通过仿真设计电路,分析电路仿真结果,为最终硬件实现提供理论依据。

目录

1绪论 (5)

1.1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5)

1.2 MATLAB/Simulink软件简介 (6)

1.3 本文主要内容 (7)

2 PCM系统 (8)

2.1 PCM系统简介 (8)

2.2 PCM系统编码原理 (9)

2.3 PCM系统译码原理 (12)

2.4 本章小结 (13)

3 PCM系统的仿真 (13)

3.1 PCM编码系统的仿真 (13)

3.1.1仿真模型及参数设置 (13)

3.1.2 仿真结果及分析 (15)

3.2 PCM译码系统的仿真 (17)

3.2.1仿真模型及参数设置 (17)

3.2.2 仿真结果及分析 (18)

3.3 本章小结 (19)

4.结论 (20)

4.1工作总结 (20)

4.2工作展望 (20)

致谢 (21)

参考文献 (22)

1绪论

数字通信系统己经成为现今通信发展的方向,但是经过传感器的转换以后自然界中的很多信息,大多数依旧为模拟量,PCM(脉冲编码调制)它是一种调制方式就是把模拟信号转换作数字信号。重点运用在语音传输,并且在数字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当中得到了广阔的运用,通过凭借MATLAB软件,能够更便捷、直接的来仿真与计算。因此可以通过运行出的结果,分析系统特性。

MATLAB是美国Math Works公司开发的一套面向理论分析研究和工程设计处理的系统仿真软件。MATLAB具有强大的图形处理的能力,功能强大的数值运算功能,丰富的工具箱,高级且简单的程序环境。它被广泛应用在通信仿真中。

1.1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脉冲编码调制(PCM),它是一种用二进制数字代码来代替连续信号的抽样值,从而实现通信的方式。由于这种通信方式抗干扰能力强,因此在光钎通信、数字微波通信、卫星通信中均获得了极为广泛的运用。

PCM信号的形成是模拟信号经过“抽样、量化、编码”三个步骤实现的。分别完成时间上离散、幅度上离散、及量化信号的二进制表示。根据CCITT的建议,为改善小信号量化性能,采用压扩非均匀量化,有两种建议方式,分别为A律和μ律方式,我国采用了A律方式,由于A律压缩实现复杂,常使用 13 折线法编码

当信源为模拟信号时,在发端需要进行模/数变换,即经抽样、量化、编码,对其幅度和时间离散化处理,使之变成数字信号后再进行传输;在收端将收到的数字信号进行数/模变换,使之还原成模拟信号再送至信宿。Simulink具有良好的交互界面,通过分析窗口和示波器模拟等方法,提供了一个可视的仿真过程,不仅在工程上得到应用,

在教学领域也得到认可,尤其在信号分析、通信系统等领域。其可以实现复杂的模拟、数字及数模混合电路及各种速率系统

1.2 MATLAB/Simulink软件简介

MATLAB是美国Math Works公司开发的一套面向理论分析研究和工程设计处理的系统仿真软件。MATLAB具有强大的图形处理的能力,功能强大的数值运算功能,丰富的工具箱,高级且简单的程序环境。它被广泛应用在通信仿真中。

Simulink是MATLAB中的一种可视化仿真工具,也是目前在动态系统的建模和仿真等方面应用最广泛的工具之一。确切的说,Simulink是一个用来对动态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和分析的软件包,它支持线性和非线性系统,连续、离散时间模型,或者是两者的混合。Simulink工作环境进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学术和工业界用来建模和仿真的主流工具包。在Simulink环境中,它为用户提供了方框图进行建模的图形接口,采用这种结构画模型图就如同用手在纸上画模型一样自如、方便,故用户只需进行简单的点击和拖动就能完成建模,并可直接进行系统的仿真,快速的得到仿真结果。它的主要特点在于:(1)、建模方便、快捷;(2)、易于进行模型分析;(3)、优越的仿真性能。它与传统的仿真软件包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建模相比,具有更直观、方便、灵活的优点。Simulink模块库(或函数库)包含有Sinks(输出方式)、Sources(输入源)、Linear(线性环节)、Nonlinear(非线性环节)、Connection(连接与接口)和Extra(其他环节)等具有不同功能或函数运算的Simulink库模块(或库函数)创建模型。用户可以从最高级开始观看模型,然后用鼠标双击其中的子系统模块,来查看其下一级的内容,以此类推,从而可以看到整个模型的细节,帮助用户理解模型的结构和各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定义完一个模型后,用户可以通过Simulink的菜单或MATLAB的命令窗口键入命令来对它进行仿真。采用Scope模块和其他的显示模块,可以在仿真进行的同时就可立即观看到仿真结果,若改变模块的参数并再次运行即可观察到相应的结果,这适用于因果关系的问题研究。仿真的结果还可以存放到MATLAB的工作空间里做事后处理。模型分析工具包括线性化和整理工具,MATLAB的所有工具及Simulink本身的应用工具箱都包含这些工具。由于MATLAB和Simulink的集成在一起的,因此用户可以在这两种环境下对自己的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和修改模型。但是Simulink不能脱离MATLAB而独立工作。

1.3本文主要内容

首先根据论文设计的具体要求,研究课题的背景及意义,PCM的研究现状;其次本设计是在掌握PCM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通过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实际操作,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完成PCM系统的建模仿真,实现模拟信号数字化。最后对通信系统中的各个仿真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本文共分四章:

第1章为绪论。简单介绍了PCM系统的发展现状、研究意义,以及对仿真软件Matlab/Simulink的认识。

第2章研究了PCM基本原理。简介PCM系统,研究了编码器和译码器的原理。

第3章研究PCM系统的建模和仿真。主要介绍了以PCM原理为基础的编码器和译码器的Simulink仿真模型的设计,以及仿真参数设置和结果分析。

第4章总结。对全文进行总结,对未解决的问题和将来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2 PCM 系统

2.1 PCM 系统简介 Pulse-code modulation (PCM ),即脉冲编码调制,由A.里弗斯于1937年提出的,这一概念为数字通信奠定了基础,60年代它开始应用于市内电话网以扩充容量,使已有音频电缆的大部分芯线的传输容量扩大24~48倍。到70年代中、末期,各国相继把脉码调制成功地应用于同轴电缆通信、微波接力通信、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等中、大容量传输系统。80年代初,脉码调制已用于市话中继传输和大容量干线传输以及数字程控交换机,并在用户话机中采用。

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光纤中传输的是二进制光脉冲“0”码和“1”码,它由二进制数字信号对光源进行通断调制而产生。而数字信号是对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进行抽样、量化和编码产生的,称为PCM (Pulse-code modulation ),即脉冲编码调制。这种电的数字信号称为数字基带信号,由PCM 电端机产生。现在的数字传输系统都是采用脉码调制(Pulse-code modulation )体制。PCM 最初并非传输计算机数据用的,而是使交换机之间有一条中继线不是只传送一条电话信号。

PCM 有两个标准(表现形式)即E1和T1。中国采用的是欧洲的E1标准。T1的速率是1.544Mbit/s ,E1的速率是2.048Mbit/s 。

脉冲编码调制可以向用户提供多种业务,既可以提供从2M 到155M 速率的数字数据专线业务,也可以提供话音、图象传送、远程教学等其他业务。特别适用于对数据传输速率要求较高,需要更高带宽的用户使用。

话音通信中的PCM 调制系统原理框图如图2.1-1所示。抽样器完成对模拟信号()f t 的抽样得到()s f nT ∑。压缩器与量化器构成非均匀量化器(图中的量化器是均匀量化器),压缩器是对()s f nT '∑进行非线性变换,经非均匀量化后可以压缩数字信号的等效比特率和提高小信号的量化信噪比。编码器完成将()s f nT '∑变成数字代码的功能。收端经译码和扩张器得到重建的量化样值信号()s f nT ∧

∑,再经低通滤波器得到重建信号

2.2 PCM 系统编码原理

1)码位的选择与安排

PCM 编码时,码位数的选择不仅关系到通信质量的好坏,而且还涉及到设备的复杂程度。在输入信号变化范围一定时,用到的码位数越多,量化分层就越细,量化误差就越小,通信质量当然也越好。但码位数越多,设备越复杂,同时还会使总的传码率增加,传输带宽增大。一般从语音信号的可懂度来说,采用3~4位非线性编码(非均匀量化编码)即可,但有明显失真。当编码位数增至7~8位时,通信质量就比较理想了。

根据CCITT 建议,对语音信号采用A 律13折线编码时,量化级数2128256N =?=,即正、负输入幅度范围内各有128个量化级,因此PCM 编码时需要的码位数

256

2log 8l ==。

这8位二进制码表示为1D 、2D 、3D 、4D 、5D 、6D 、7D 、8D 。1D 是极性码,表示量化信号的极性,通常“1”表示正极性,“0”表示负极性;2D 、3D 、4D 是段落码,它的8个状态分别表示8个不同的段;5D 、6D 、7D 、8D 为段内码,它的16个状态表示每段内均匀划分的16个量化级。段落码与段落之间的关系、段内码与16个量化级之

间的关系分别见表2-2和表2-3。

表2-2 段落码、起始电平与段落的关系

表2-3 段内码与16个量化级的关系

2)编码器

实现将样值脉冲变成二进制代码的编码器种类很多,例如有计数型、直读型、逐次比较型、折叠级联型及混合型等。计数型编码器是把量化抽样值直接转化为脉冲数(例如取脉冲数等于其量化级数),然后给以计数,得自然二进码,这种编码方法简单,但编码速度慢,故采用不多;直读型编码器是一种把量化的抽样值直接转换成相应代码的方法。这种编码方法要求事先准备好所有代码发生器,每一发生器对应于不同的量化电平,当量化抽样值落在某一量化级时,代码直接读出,故编码速度高,但电路比较复杂,采用也不多,但是,随着数字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这种方法将日益得到广泛应用;逐次比较型编码器也称逐次反馈型编码器,是目前采用较多的一种;折叠级联型编码器是一种把量化抽样值直接转换成折叠二进码的装置,它是一种高速编码器;混合型则是上述几种编码器的混合装置。这里只介绍逐次比较型编码器。

逐次比较型编码方法类似于天平称重。天平称重时,一边放被测物体,一边放砝码。假设天平的测量范围为0~128g(相当于抽样值的取值范围),7个砝码分别为64g,32g,

16g,8g,4g,2g,1g(相当于7位二进制码的权值)。当被测物重量为90g(相当于某一时刻的量化抽样值),测量过程如下:在天平的一边先放64g的砝码,判定被测物比砝码重还是轻,如果重,砝码保留;如果轻,去掉该砝码。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将32g,16g,8g,4g,2g,1g的砝码依次测定。于是,90g被测物体有如下结果:64g(留)+32g(去)+16g(留)+8g(留)+4g(去)+2g(留)+1g(去)=90g 如果以二进制码0和1分别代表砝码的去和留,则可得到自然二进制码1011010。

逐次比较型编码器就是参照上述原理构成的,其原理如图2-4所示,它由整流器、保持电路、比较器及本地译码电路组成。

7位码

28

~D

图2-4逐次比较型编码器

整流器用来判别输入样值脉冲的极性,编出第一位码

1

D(极性码)。同时将双极性脉冲变换成单极性脉冲。

比较器是编码器的核心,它通过对输入样值电流的绝对值|I|

s 和标准电流I

w

进行比

较,从而对输入信号的抽样值实现非线性量化编码。每比较一次便输出一位二进制代码,

且当|I|I

s w

>时,输出“1”码;反之输出“0”码。由于在13折线A律中用7位二进制代码来代表段落码和段内码,所以对一个输入信号的抽样值需要进行7次比较。每次所需的

标准电流I

w

均由本地译码电路提供。

本地译码电路包括记忆电路、7/11变换电路和恒流源。记忆电路用来寄存二进制码,

因除第一次比较外,其余各次比较都要依据前几次比较的结果来确定标准电流I

w

。因此,7位码组中的前6位的状态均应由记忆电路寄存下来。7/11变换电路是非线性量化至线性量化的转化器。因为非均匀量化的7位码等效于线性量化的11位码,而恒流源有11

个基本权值电流支路,需要11个控制脉冲来进行控制,所以必须经过变换,把7位码变成11位码。恒流源用来产生各种标准电流值。为了获得各种标准电流I

w

,在恒流源中,有数个基本权值电流支路。基本的权值电流个数与量化级有关。例如:128个量化级需编7位码,它要求11个基本的权值电流支路,它的权值电流分别为1,2,4,8,16,32,64,128,256,512,1024。每个支路均有一个控制开关,每次由相应的那几

个开关接通组成比较用的标准电流I

w

,7/11变换电路输出的11位脉冲就是这些开关的控制信号。

保持电路的作用是保持输入信号的抽样值在整个比较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幅度。由于

逐次比较型编码器编7位码(极性码除外)需|I|

s 与I

w

比较7次,在每个比较过程中都

应保持输入信号的幅度不变,故需采用保持电路。

2.3 PCM系统译码原理

译码就是将收到的PCM码组还原为相应的PAM样值信号。译码得到样值信号经过低通滤波器后,就可恢复出原始的模拟基带信号。常用的译码器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电阻网络型、级联型和混合型。这里以电阻网络型译码器为例来说明PCM译码过程。

电阻网络型译码器的原理框图如图2-5所示,它与逐次比较型编码器中的局部译码器类似。从原理上说,两者都是用来译码,但编码器中的译码,只译出信号的幅度,不译出极性。而收端的译码器在译出信号幅度值的同时,还要恢复出信号的极性。电阻网络型译码器各部分电路的作用简述如下。

记忆电路用来将串行码变成并行码,故可称为“串/并变换”电路。7/12变换电路与编码器中7/11变换电路的作用类似,起非线性变换作用。为了减少量化误差,译码时补了半个量化级(所处段的半个量化级)故为12位线性码。极性控制电路用来恢复译码后的脉冲极性。寄存读出电路把寄存的信号在一定时刻并行输出到恒流源中的译码逻辑电路上去,使之产生所需的各种逻辑控制脉冲。这些逻辑控制脉冲加到恒流源的控制开关上,从而驱动权值电流电路产生译码输出。

图2-5 电阻网络型译码器

2.4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对PCM系统做了简单的介绍,其中主要研究了PCM原理中的编码原理和逐次比较型编码器的工作原理;PCM译码的原理和电阻网络型译码器的工作原理。在编码和译码的理论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编码器模型和译码器模型的原理框图

3 PCM系统的仿真

3.1 PCM编码系统的仿真

3.1.1仿真模型及参数设置

Converter

图3-1编码器模型

PCM编码模块是利用13折线压缩进行的编码,运用增益模块和Quantizer进行取

整,最后将整数编码为7位二进制序列,作为PCM编码的低7位,而Relay的输出作为编码的高位,所以进行模块整合后,正好输出8位,constant参数设置不同,编码结果就会不同。

参数设置如下:

a b

c d

e

图3-2

3.1.2 仿真结果及分析

仿真结果:

在Constant 输入为1270/2048时,Display 的仿真输出为11110011。

分析:

1) 确定极性码1D

输入信号抽样值为正,故极性码1D =1。即Relay 模块的输出为“1”。

2) 确定段落码2D 3D 4D 显然,s I =1270,因此

①选1w I =128,确定2D ,因s I =1270﹥1w I ,所以2D =1,s I 处于5~8段;

②选2w I =512,确定3D ,因s I =1270﹥2w I ,所以3D =1,s I 处于7、8段;

③选3w I =1024,确定4D ,因s I =1270﹥3w I ,4D =1,确定s I 处于第8段;

上述3次比较得到了段落码为111,s I =1270处在第8段。

3) 确定段内码5D 6D 7D 8D

段内码是在已经确定输入信号所处段落的基础上,用来表示输入信号处于该段的哪一量化级的。第8段的起始电平8B I =1024个量化单位,该段的量化间隔为8?=64个量化单位。

①确定5D 选标准电流4w I = 段落起始电平 + 88? = 1024+8×64 = 1536个量化单位,s I ﹤4w I ,5D =0,s I 处于第8段中0~7级;

②确定6D 选标准电流5w I = 段落起始电平 + 48? = 1024+4×64 = 1280个量化单位,s I ﹤5w I ,6D =0,s I 处于第8段中0~3级;

③确定7D 选标准电流6w I = 1024+28? = 1024+2×64 = 1152个量化单位,s I ﹥6w I ,D 7=1,s I 处于第8段中2~3级。

④确定8D 选标准电流7w I = 1024+38? = 1024+3×64 = 1216个量化单位,s I ﹥7w I ,8D =1,说明输入信号处在第8段中3量化级。

经上述7次比较,编出的8位码为11110011。它表示输入抽样值处于第8段3量化级,其量化后的电平值为1216个量化单位,故量化误差等于54个量化单位。

通过上述编码过程可以看出,原理上模拟信号数字化的过程是抽样、量化以后才进行编码,但实际上PCM 编码器本身包含了量化和编码两个功能,也就是说量化是在编码过程中完成的。

以上讨论的是非均匀量化编码,当采用均匀量化编码时,除极性码外还需11位码。因为在A 律13折线的量化中,其量化级数为128,即非线性编码位数为7位;如果以0?为量化间隔进行均匀量化,其量化级数为2048,此时线性编码位数为11位。也就是说,在保证小信号时量化间隔相同的条件下,11位线性编码等效于7位非线性编码。在本

次仿真中,除极性码外的7位非线性码1110011,对应的11位线性码为10011000000。显然,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

3.2 PCM译码系统的仿真

3.2.1仿真模型及参数设置

图3-3译码器模型

PCM译码是编码的逆过程,所以在模块中要加入编码好的子模块,译码器首先分离最高位和7位数据,再将7位数据进行归一化、扩张等得出译码值。

参数设置如下:

a b

c d

图3-4 3.2.2 仿真结果及分析

仿真结果:

本次仿真Constant 输入为1270/2048,Display 的输出为0.622,为1274个量化单位。即输出的码组为11110011。

本次译码器的仿真的输入采用上一小节编码器的输出码组,即译码器接收到的PCM 码组为11110011。

分析:

11=D ,所以样值脉冲极性为正。由段落码432D D D =111可知,样值脉冲处于第8段,起始电平为8B I =1024,量化间隔为8?=64;由段内码8765D D D D =0011可知,样值脉冲处于该段的3量化级;同时为了减少量化误差,必须加上所在段的半个量化间隔,因此译码值理论

8858687888111112481632

1111024001024110241102481632

1248

B B B B B B B I I I D I D I D I D I =+++++=+++??+??+?= 所以译码器输出为+1248个量化单位。124811110011?→。

与Display 输出结果一致。

3.3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研究的是PCM 编码系统的模型搭建和编码模型中相关的参数设置;PCM 译码系统的模型搭建和译码模型中的相关参数的设置。并进行了在Simulink 环境下的PCM 编码器和译码器的建模与仿真,然后对相应的编码、译码仿真结果进行分析。

4.结论

4.1工作总结

本次设计主要是根据脉冲编码调制原理,通过Simulink仿真软件进行建模及仿真分析。目的是通过软件仿真的结果清晰的表现出各模块的组成和性能参数,并确定最佳的参数指标应用于通信系统设计中。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介绍了PCM的基本原理

2)运用simulink进行编码器模型和译码器模型的设计及仿真。其中包括各模块的参数设置,仿真结果分析。各模块的输出基本与原理一致。

4.2工作展望

仿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仿真实现过程中,通过改变参数以获得较好的显示结果。

2)个别模块参数设置有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后才修改正确,

3)仿真设计过程中需以理论指导进行不断改进、完善。

对今后工作的展望:

在掌握通信原理的基础上,搭建PCM模型运用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一个合适的simulink仿真的PCM模型分析误码特性。

在今后的工作中,应作进一步研究,主要工作如下:

1)研究PCM系统在有干扰的环境下的误码特性及信噪比。

2)改进并完善PCM串行传输模型。

信号与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信号与系统仿真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 了解MATLAB的基本使用方法和编程技术,以及Simulink平台的建模与动态仿真方法,进一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2.实验项目 信号的分解与合成,观察Gibbs现象。 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即卷积分、卷积和的运算与仿真。 信号的频谱分析,观察信号的频谱波形。 系统函数的形式转换。 用Simulink平台对系统进行建模和动态仿真。 3.实验内容及结果 3.1以周期为T,脉冲宽度为2T1的周期性矩形脉冲为例研究Gibbs现象。 已知周期方波信号的相关参数为:x(t)=∑ak*exp(jkω),ω=2*π/T,a0=2*T1/T,ak=sin(kωT1)/kπ。画出x(t)的波形图(分别取m=1,3,7,19,79,T=4T1),观察Gibbs现象。 m=1; T1=4; T=4*T1;k=-m:m; w0=2*pi/T; a0=2*T1/T; ak=sin(k*w0*T1)./(k*pi); ak(m+1)=a0; t=0:0.1:40; x=ak*exp(j*k'*w0*t); plot(t,real(x)); 3.2求卷积并画图 (1)已知:x1(t)=u(t-1)-u(t-2), x2(t)=u(t-2)-u(t-3)求:y(t)=x1(t)*x2(t)并画出其波形。 t1=1:0.01:2; f1=ones(size(t1)); f1(1)=0; f1(101)=0; t2=2:0.01:3; f2=ones(size(t2)); f2(1)=0; f2(101)=0; c=conv(f1,f2)/100;

t3=3:0.01:5; subplot(311); plot(t1,f1);axis([0 6 0 2]); subplot(312); plot(t2,f2);axis([0 6 0 2]); subplot(313); plot(t3,c);axis([0 6 0 2]); (2)已知某离散系统的输入和冲击响应分别为:x[n]=[1,4,3,5,1,2,3,5], h[n]=[4,2,4,0,4,2].求系 统的零状态响应,并绘制系统的响应图。 x=[1 4 3 5 1 2 3 5]; nx=-4:3; h=[4 2 4 0 4 2]; nh=-3:2; y=conv(x,h); ny1=nx(1)+nh(1); ny2=nx(length(nx))+nh(length(nh)); ny=[ny1:ny2]; subplot(311); stem(nx,x); axis([-5 4 0 6]); ylabel('输入') subplot(312); stem(nh,h); axis([-4 3 0 5]); ylabel('冲击效应') subplot(313); stem(ny,y); axis([-9 7 0 70]); ylabel('输出'); xlabel('n'); 3.3 求频谱并画图 (1) 门函数脉冲信号x1(t)=u(t+0.5)-u(t-0.5) N=128;T=1; t=linspace(-T,T,N); x=(t>=-0.5)-(t>=0.5); dt=t(2)-t(1); f=1/dt; X=fft(x); F=X(1:N/2+1); f=f*(0:N/2)/N; plot(f,F)

生产系统建模与及仿真实验报告

生产系统建模与及仿真 实验报告 实验一Witness仿真软件认识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掌握Witness仿真软件的主要功能与使用方法; 2、学习生产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方法。 二、实验内容 学习、掌握Witness仿真软件的主要功能与使用方法 三、实验报告要求 1、写出实验目的: 2、写出简要实验步骤; 四、主要仪器、设备 1、计算机(满足Witness仿真软件的配置要求) 2、Witness工业物流仿真软件。 五、实验计划与安排 计划学时4学时 六、实验方法及步骤 实验目的: 1、对Witness的简单操作进行了解、熟悉,能够做到基本的操作,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基础建模。 2、进一步了解Witness的建模与仿真过程。 实验步骤: Witness仿真软件是由英国lanner公司推出的功能强大的仿真软件系统。它可以用于离散事件系统的仿真,同时又可以用于连续流体(如液压、化工、水力)系统的仿真。目前已成功运用于国际数千家知名企业的解决方案项目,有机场设施布局

优化、机场物流规划、电气公司的流程改善、化学公司的供应链物流系统规划、工厂布局优化和分销物流系统规划等。 ◆Witness的安装与启动: ?安装环境:推荐P4 1.5G以上、内存512MB及以上、独立显卡64M以上显存,Windows98、Windows2000、Windows NT以及Windows XP的操作系统支持。 ?安装步骤:⑴将Witness2004系统光盘放入CD-ROM中,启动安装程序; ⑵选择语言(English);⑶选择Manufacturing或Service;⑷选择授权方式(如加密狗方式)。 ?启动:按一般程序启动方式就可启动Witness2004,启动过程中需要输入许可证号。 ◆Witness2004的用户界面: ?系统主界面:正常启动Witness系统后,进入的主界面如下图所示: 主界面中的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等的基本操作与一般可视化界面操作大体上一致。这里重点提示元素选择窗口、用户元素窗口以及系统布局区。 ?元素列表窗口:共有五项内容,分类显示模型中已经建立和可以定义的模型元素。Simulation中显示当前建立的模型中的所有元素列表;Designer中显示当前Designer Elements中的所有元素列表;System中显示系默认的特殊地点;Type中

Matlab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Matlab通信原理仿真 学号: 2142402 姓名:圣斌

实验一Matlab 基本语法与信号系统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MATLAB的基本绘图方法; 2、实现绘制复指数信号的时域波形。 二、实验设备与软件环境: 1、实验设备:计算机 2、软件环境:MATLAB R2009a 三、实验内容: 1、MATLAB为用户提供了结果可视化功能,只要在命令行窗口输入相应的命令,结果就会用图形直接表示出来。 MATLAB程序如下: x = -pi::pi; y1 = sin(x); y2 = cos(x); %准备绘图数据 figure(1); %打开图形窗口 subplot(2,1,1); %确定第一幅图绘图窗口 plot(x,y1); %以x,y1绘图 title('plot(x,y1)'); %为第一幅图取名为’plot(x,y1)’ grid on; %为第一幅图绘制网格线 subplot(2,1,2) %确定第二幅图绘图窗口 plot(x,y2); %以x,y2绘图 xlabel('time'),ylabel('y') %第二幅图横坐标为’time’,纵坐标为’y’运行结果如下图: 2、上例中的图形使用的是默认的颜色和线型,MATLAB中提供了多种颜色和线型,并且可以绘制出脉冲图、误差条形图等多种形式图: MATLAB程序如下: x=-pi:.1:pi; y1=sin (x); y2=cos (x); figure (1); %subplot (2,1,1); plot (x,y1); title ('plot (x,y1)'); grid on %subplot (2,1,2); plot (x,y2);

基于MATLAB的控制系统仿真

科技信息 1.引言 控制系统仿真是指以控制系统的模型为基础,主要用数学模型代替实际的控制系统,以计算机为工具对控制系统进行实验和研究的一种方法。利用仿真工具对控制系统进行设计与仿真,可以有效地对比各种控制模型与方案,选取并优化相关控制参数,从而对整个控制系统的性能进行优化与提高,尤其是对于一些新型控制理论与算法的研究,进行系统仿真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控制系统仿真是应用现代科学手段对控制系统进行科学研究的十分重要的手段之一。 M ATLAB 是由美国MathWorks 公司于1984年推出的专门用于科学、 工程计算和系统仿真的优秀的科技应用软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溶入众多领域的一些专业性理论知识,从而出现了功能强大的MATLAB 配套工具箱,如控制系统工具箱(Control System Toolbox )、模糊逻辑工具箱(Fuzzy Logic Toolbox)、神经网络工具箱(Neural Network Tool-box),以及图形化的系统模型设计与仿真环境(SIMULINK)。SIMULINK 工具平台的出现,使得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变得相当容易和直观,成为众多领域中计算机仿真、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分析、算法研究和应用开发的基本工具和首选应用软件。 2.基于MATLAB 的控制系统仿真过程 控制系统仿真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控制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控制系统仿真程序的编写和控制系统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2.1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数学模型是计算机仿真的基础,是指描述系统内部各物理量(或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通常是指动态数学模型,自动控制系统最基本的数学模型是输入输出模型,包括时域的微分方程、复数域的传递函数和频率域中的频率特性。除了输入输出模型之外,表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还有状态空间模型、结构图模型等。 2.2控制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控制系统通常由多个元部件相互连接而成,其中每个元部件都可以用一组微分方程或传递函数来表示。控制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主要与各子系统的仿真模型的连接方式有关,主要有三种基本互联模型:串联、并联和反馈连接。在实际的控制系统中,常常采用混合联接方式,既有串联、并联,还有反馈连接。 2.3控制系统仿真的实现 M ATLAB 控制系统工具箱提供了大量的命令用于实现控制系统的仿真,包括模型创建命令、模型变换命令、模型简化命令、模型实现命令、模型特性命令、时域响应命令、频域响应命令等,这些命令涵盖了单变量和多变量控制系统分析、设计的各个方面。其输入方法分别为在SIM ULINK 环境下用仿真模块建模和在命令窗口用仿真命令编程两种方法进行仿真,然后运行仿真系统得到单位阶跃响应图,并根据单位阶跃响应图分析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从而评价控制系统性能的优劣。 3.基于MATLAB 的控制系统仿真实例例如,一控制系统由5个子系统组成,其组成结构如图1所示。各 子系统的传递函数分别为:G 1(s)=s 2 +5s+12s 2+15s+6;G 2(s)=4(s+6)(s+2)(s+20) ;G 3(s)= 10;G 4 (s)=s+1;H(s)=0.1。 首先,在SIMULINK 环境下建立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即将所需的仿 真模块按题中的要求连接起来,如图2所示, 并按要求设置好相应的参数,然后运行仿真得到单位阶跃响应图如图3所示。 图1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图2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 图3控制系统的阶跃响应 从控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可以看出,其超调量为0.32s ,峰值时间为0.8s ,调节时间为3.2s 。 4.结束语 通过M ATLAB 的动态仿真工具箱SIMULINK ,可以方便、快捷地构造各种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并能直观地观察到其控制性能,是控制系统优化设计的有力工具。 参考文献[1]曹志国,廉小亲.基于MATLAB 的两种模糊控制系统的仿真方法[J ].计算机仿真,2004(3):41-44 [2]张葛祥,李娜.MATLAB 仿真技术与应用[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来长胜,陈凤兰.基于MATLAB 的控制系统仿真教学研究[J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0(2):189-190 [4]黄伟忠.单级倒立摆FUZZY-PD 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J ].计算机应用技术,2009(2):40-43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Hj2009-134),琼州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QY200913)。 作者简介:孙志雄(1974-),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与通信技术。林雄(1962-),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网络和模糊系统。 基于MATLAB 的控制系统仿真 琼州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孙志雄 林雄 [摘要]本文介绍了MATLAB 语言和控制系统工具箱(Control System Toolbox )以及如何在SIMULINK 环境下构造控制系统的仿 真模型,并通过实例介绍了控制系统仿真的过程。[关键词]控制系统MATLAB 仿真博士·专家论坛 429——

物流仿真实验报告

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Flexsim实验 学院:吉林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 专业班: 141803 姓名:龙振坤 学号: 14180325 2019年5月19日

一、实验目的 用flexsim模拟仓库分拣系统。 二、仿真实验内容(简要阐述仿真模型) 将五种不同货物通过分拣传送带分拣到五条传送带上,再由叉车将这五种货物分别运送到不同的货架之上。 三、仿真模型建模步骤 1、打开软件flexsim,并新建文件。 2、拉出所需要的离散实体: 发生器、暂存区、分拣传送带、传送带(5个)、叉车(3个)、货架(5个)。(如图) 3、设置分拣传送带、传送带、货架参数,并调整位置 分拣传送带布局:第一段平直,长度为5;第二段弯曲,角度为90°,半径为5;第三段平直,长度为20。传送带布局:长度为10。 货架布局:10层10列。

4、连接各个离散实体 将发生器与暂存区用“A”连接;暂存区与分拣传送带用“A”连接; 分拣传送带与传送带1、2、3、4、5分别用“A”连接; 传送带1、2、3、4、5与货架1、2、3、4、5分别用“A”连接; 传送带1、2与叉车1用“S”连接;传送带3、4与叉车2用“S”连接;传送带5与叉车3用“S”连接 5、设置各个离散实体的参数 发生器: 分拣传送带: 传送带:在临时实体流处勾选使用运输工具

6、运行文件 运行结果 四、课程体会及建议 课程体会: 作为flexsim软件的初学者,一开始在完成各种实例,熟悉各种操作的命令时确实遇到了不少的问题,但由于老师的耐心解答、同学的帮助、以及自己通过网络所寻求到的帮助,最终能够逐布掌握flexsim的一些基本使用方法。以目前的眼光看来,flexsim是一个功能非常强大的管理类模拟软件,这是我作为一名机械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很少有机会能够接触到的。对于我来说,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这门课不仅让我了解并掌握了一种从新的软件、一种没有见过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他对于我的一种工程思想的培养。在使用flexsim的过程中,深感整体性思想的重要性,操作过程中,每一个功能的实现都离不开各个离散实体的配合,选择何种实体型,使用何种函数命令,构成怎样的连接,这些都是功能可以最终实现的关键。 课程建议: ①没有使用麦克,声音过小,中后排听课效率低;②投影设备老化,颜色浅,清晰度低,部分操作难以看清,尤其是在输入一些代码的时候;③版本存在差异,属性界面略有区别,在一开始学习的时候很难跟上老师的脚步,强烈建议以后将该课程改为在机房上课。

仿真实验报告经典案例概述

XXXXX 实验报告 学院(部)XX学院 课程名称生产系统仿真实验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2012年9月10日

《生产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年月日 学院年级、专业、班实验时间9月10日成绩 课程名称生产系统仿真 实训项目 名称 系统仿真软件的基础应 用 指导 教师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Flesim软件进一步的学习,建立模型,运用Flesim软件仿真该系统,观察并分析运行结果,找出所建模型的问题并进行改进,再次运行循环往复,直到找出构建该系统更为合理的模型。 二、实验内容 1、建立生产模型。 该模型生产三种产品,产品到达速率服从均值为20、方差为2的正态分布;暂存器的最大容量为25个;检测器的检测时间服从均值为30的指数分布,预制时间为10s;传送带的传送速率为1m/s,带上可容纳的最大货件数为10个。 2、运行生产模型。 3、对运行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方案在运行,直到找到更为合理的模型。 三、实验报告主要内容 1、根据已有数据建立生产模型。 将生产系统中所需实体按组装流程进行有序的排列,并进行连接如图1所示

图1 2、分别对发生器、暂存器、检验台和传送带进行参数设置。 (1)发生器的产品到达速率服从均值为20、方差为2的正态分布。如图2所示。 (2)暂存器的最大容量设置为25件。如图3所示。 (3)设置检验台的检测时间服从均值为30s的指数分布,预制时间为10s.如图4所示。 (4)传送带的传送速率为1m/s,最大容量为10件。如图5所示 图2 图3 图4 图5 3、对发生器及暂存器进一步设置。 (1)发生器在生成产品时设置三种不同类型的产品,通过颜色区分。如图6所示。 (2)暂存器在输出端口通过设置特定函数以使不同颜色的产品在不同的检验台检验。如图7所示。

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指导老师胡杨 实验者 学号 专业班级 实验日期 2014.6.4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目录 实验一MATLAB中矩阵与多项式的基本运算 (3) 实验二MATLAB绘图命令 (7) 实验三MATLAB程序设计 (9) 实验四MATLAB的符号计算与SIMULINK的使用 (13) 实验五MATLAB在控制系统分析中的应用 (17) 实验六连续系统数字仿真的基本算法 (30)

实验一MATLAB中矩阵与多项式的基本运算 一、实验任务 1.了解MATLAB命令窗口和程序文件的调用。 2.熟悉如下MATLAB的基本运算: ①矩阵的产生、数据的输入、相关元素的显示; ②矩阵的加法、乘法、左除、右除; ③特殊矩阵:单位矩阵、“1”矩阵、“0”矩阵、对角阵、随机矩阵的产生和运算; ④多项式的运算:多项式求根、多项式之间的乘除。 二、基本命令训练 1.eye(m) m=3; eye(m) ans = 1 0 0 0 1 0 0 0 1 2.ones(n)、ones(m,n) n=1;m=2; ones(n) ones(m,n) ans = 1 ans = 1 1

3.zeros(m,n) m=1,n=2; zeros(m,n) m = 1 ans = 0 0 4.rand(m,n) m=1;n=2; rand(m,n) ans = 0.8147 0.9058 5.diag(v) v=[1 2 3]; diag(v) ans = 1 0 0 0 2 0 0 0 3 6.A\B 、A/B、inv(A)*B 、B*inv(A) A=[1 2;3 4];B=[5 6;7 8]; a=A\B b=A/B c=inv(A)*B d=B*inv(A) a = -3 -4 4 5 b = 3.0000 -2.0000 2.0000 -1.0000

电子信息系统仿真

XX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电子信息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级专业班级 题目一阶动态电路特性分析与仿真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二О一年月日

内容摘要 在电子学课程学习中,大学生往往会碰到比较复杂的数学公式。各种定律、定理的推导也往往是通过求解微分方程等复杂的过程得出的,许多结论性的东西也难以用比较直观的图像来表达出来,因此学生们在理解相关知识时比较困难。对电路暂态过程的分析也是如此。由于学生很难描绘出各种电流、电压的变化过程曲线,形成不了一个比较形象的各变量变化过程的概念,因此常常难以准确理解和记忆个物理量的变化。 Matlab语言,自1984年问世以来,至今已成为科学计算领域最优秀的科技应用软件,在数学计算、数值分析、数学型号处理、自动控制论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数据处理的可视化、易于使用和理解等特点受到广大科学工作者的欢迎。本文将通过几个实例,介绍Matlab在电路暂态过程分析中的应用。 运用Matlab进行电路暂态过程分析,编程简便,方法易学,可将用复杂函数表达的推导、计算结果一直观、形象的图像表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改方法可推广到电子学其他课程的教学中。

关键字 MATLAB;测试和仿真;图形处理;一阶动态电路特性 一、设计目的及任务 1.1设计目的 利用matlab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符号运算功能和数值计算功能,实现一阶动态电路时域特性的仿真波形。 1.2 设计任务 1、以RC串联电路为例绘出u C (t),u R (t),i(t),p C (t),p R (t)波形,以RL 并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为例汇出i L(t),i R(t),u(t),p L(t),p R(t)的波形; 2、以RC串联电路的直流激励的零状态响应为例绘出 u C(t),u R(t),i(t),p C(t),p R(t),p us(t)波形; 3、以RC串联电路的直流激励的全响应为例绘出u C(t),u R(t),i(t)波形,RL并联电路的i L(t),i R(t),u(t)波形; 4、以RC串联电路的正弦激励的零状态响应为例绘出 u C(t),u R(t),i(t),u s(t)波形,RL并联的i L(t),i R(t),u(t),i S(t)波形; 5、以RC串联电路的冲激响应为例绘出u C(t), i(t)波形,RL并联电路的i L(t), u(t)波形; 6、撰写MATLAB课程设计说明书。

物流系统flexsim仿真实验报告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物流系统仿真实验 通达企业立体仓库实验报告 指导教师:翟晓燕教授专业:物流管理1101 姓名:李春立 20110402088 吴可为 201104020117 陈诗涵 201104020119 丘汇峰 201104020115

目录 一、企业简介 (2) 二、通达企业立体仓库模型仿真 (2) 1................................ 模型描述:2 2................................ 模型数据:3 3.............................. 模型实体设计4 4.................................. 概念模型4 三、仿真模型内容——Flexsim模型 (4) 1.................................. 建模步骤4 2.............................. 定义对象参数5 四、模型运行状态及结果分析 (7) 1.................................. 模型运行7 2................................ 结果分析:7 五、报告收获 (9) 一、企业简介 二、通达企业立体仓库模型仿真 1. 模型描述: 仓储的整个模型分为入库和出库两部分,按作业性质将整个模型划分为暂存区、分拣区、

储存区以及发货区。 入库部分的操作流程是: ①.(1)四种产品A,B,C,D首先到达暂存区,然后被运输到分类输 送机上,根据设定的分拣系统将A,B,C,D分拣到1,2,3,4,端口; ②.在1,2,3,4,端口都有各自的分拣道到达处理器,处理器检验合格 的产品被放在暂存区,不合格的产品则直接吸收掉;每个操作工则将暂存 区的那些合格产品搬运到货架上;其中,A,C产品将被送到同一货架上, 而B,D则被送往另一货架; ③.再由两辆叉车从这两个货架上将A/B,C/D运输到两个暂存区上; 此时,在另一传送带上送来包装材料,当产品和包装材料都到达时,就可 以在合成器上进行对产品进行包装。 出库部分的操作流程是:包装完成后的产品将等待被发货。 2. 模型数据: ①.四种货物A,B,C,D各自独立到达高层的传送带入口端: A: normal(400,50) B: normal(400,50) C: uniform(500,100) D: uniform(500,100) ②.四种不同的货物沿一条传送带,根据品种的不同由分拣装置将其推 入到四个不同的分拣道口,经各自的分拣道到达操作台。 ③.每检验一件货物占用时间为60,20s。 ④.每种货物都可能有不合格产品。检验合格的产品放入检验器旁的暂 存区;不合格的吸收器直接吸收;A的合格率为95%,B为96%,C的合格 率为97%,D的合格率为98%。 ⑤.每个检验操作台需操作工一名,货物经检验合格后,将货物送至货 架。 ⑥.传送带叉车的传送速度采用默认速度(包装物生成时间为返回60 的常值),储存货物的容器容积各为1000单位,暂存区17,18,21容量为 10;

交通运输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一、系统描述 1.1.系统背景 本系统将基于下面的卫星屏幕快照创建一个模型。当前道路网区域的两条道路均为双向,每个运动方向包含一条车道。Tapiolavagen路边有一个巴士站,Menninkaisentie路边有一个带五个停车位的小型停车场。 1.2.系统描述 (1)仿真十字路口以及三个方向的道路,巴士站,停车点;添加小汽车、公交车的三维动画,添加红绿灯以及道路网络描述符; (2)创建仿真模型的汽车流程图,三个方向产生小汽车,仿真十字路口交通运行情况。添加滑条对仿真系统中的红绿灯时间进行实时调节。添加分析函数,统计系统内汽车滞留时间,用直方图进行实时展示。 二、仿真目标 1、timeInSystem值:在流程图的结尾模块用函数统计每辆汽车从产生到丢弃的,在系统中留存的时间。 2、p_SN为十字路口SN方向道路的绿灯时间,p_EW为十字路口EW方向道路的绿灯时间。 3、Arrival rate:各方向道路出现车辆的速率(peer hour)。

三、系统仿真概念分析 此交通仿真系统为低抽象层级的物理层模型,采用离散事件建模方法进行建模,利用过程流图构建离散事件模型。 此十字路口交通仿真系统中,实体为小汽车和公交车,可以源源不断地产生;资源为道路网络、红绿灯时间、停车点停车位和巴士站,需要实施分配。系统中小汽车(car)与公共汽车(bus)均为智能体,可设置其产生频率参数,行驶速度,停车点停留时间等。 四、建立系统流程 4.1.绘制道路 使用Road Traffic Library中的Road模块在卫星云图上勾画出所有的道路,绘制交叉口,并在交叉口处确保道路连通。 4.2.建立智能体对象 使用Road Traffic Library中的Car type模快建立小汽车(car)以及公共汽车(bus)的智能体对象。 4.3.建立逻辑 使用Road Traffic Library中的Car source、Car Move To、Car Dispose、

电子信息系统仿真与设计

电子信息系统仿真与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课题: 对蹦极跳系统的安全问题的讨论 姓名: 武广英 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 电子工程 班级: 09级 学号: 200900800373 日期 2010-2011第三学期 指导教师: 光明军蕊 大学威海分校信息工程学院

目录 一、问题的描述 (3) 二、系统模型及建模分析 (3) 三、仿真实现 (4) 四、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8) 五、仿真结果分析 (8) 六、总结 (9) 七、附录 (10)

一、问题的描述 蹦极跳是一种挑战人身体和精神极限的一种极限运动,过程中蹦极者身上系着一根弹力绳从高处的桥梁(或山崖等险峻地带)向下跳。在身体下落过程中,蹦极者的身体处于失重状态。这种运动看上去非常危险,也许一不小心就会丧生。但是,蹦极对于蹦极者而言,是否真的存在安全隐患,威胁生命健康呢,下面我将建立一个蹦极跳的系统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蹦极运动是否是一种真正安全的运动项目。 二、系统模型及建模分析 在蹦极跳的下落过程中,蹦极者几乎处于失重的状态。按照牛顿运动规律,自由下落的物体的位置由下式确定: 其中m为人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x为物体的位置,第二项与第三项表示空气的阻力。其中位置x的基准为蹦极者开始跳下的位置(即选择桥梁作为位置的起点x=0),低于桥梁的位置为正值,高于桥梁的位置为负值。如果物体系在一个弹性常数为k的弹力绳索上,定义绳索下端的初始位置为0,则对其落体位置的影响为: 因此整个蹦极跳系统的数学描述为: 从蹦极跳系统的数学模型中可以得知,此系统为一典型的具有连续状态的非线性连续系统。设桥梁距离地面为50米,蹦极跳着的初始位置为绳索的长度 即x(0)=-30,蹦极者起始速度为0,即;假设其余的参数分别为k=20,a 2=a 1 =1, m=70kg,g=10m/s2。下面我将利用以上分析及数据建立蹦极跳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在如上的参数下对系统进行仿真,通过仿真的结果和具体图形分析此蹦极跳系统对70kg的蹦极者而言是否安全,从而总的分析蹦极跳这项极限运动对体重为多少的人群是安全的项目,以后喜爱刺激运动的人们可以根据这个模型来衡量自己是否适合参加蹦极跳。 三、仿真实现

物流系统flexsim仿真实验报告

物流系统f l e x s i m仿真 实验报告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物流系统仿真实验 通达企业立体仓库实验报告 指导教师:翟晓燕教授专业:物流管理1101

目录

一、企业简介 二、通达企业立体仓库模型仿真 1.模型描述: 仓储的整个模型分为入库和出库两部分,按作业性质将整个模型划分为暂存区、分拣区、储存区以及发货区。 入库部分的操作流程是: ①.(1)四种产品A,B,C,D首先到达暂存区,然后被运 输到分类输送机上,根据设定的分拣系统将A,B,C,D分拣到 1,2,3,4,端口; ②.在1,2,3,4,端口都有各自的分拣道到达处理器,处理 器检验合格的产品被放在暂存区,不合格的产品则直接吸收掉; 每个操作工则将暂存区的那些合格产品搬运到货架上;其中,A, C产品将被送到同一货架上,而B,D则被送往另一货架; ③.再由两辆叉车从这两个货架上将A/B,C/D运输到两个 暂存区上;此时,在另一传送带上送来包装材料,当产品和包装 材料都到达时,就可以在合成器上进行对产品进行包装。 出库部分的操作流程是:包装完成后的产品将等待被发货。 2.模型数据: ①.四种货物A,B,C,D各自独立到达高层的传送带入口端:

A:normal(400,50)B:normal(400,50)C:uniform(500,100)D:uniform(500,100) ②.四种不同的货物沿一条传送带,根据品种的不同由分拣 装置将其推入到四个不同的分拣道口,经各自的分拣道到达操作 台。 ③.每检验一件货物占用时间为60,20s。 ④.每种货物都可能有不合格产品。检验合格的产品放入检 验器旁的暂存区;不合格的吸收器直接吸收;A的合格率为95%, B为96%,C的合格率为97%,D的合格率为98%。 ⑤.每个检验操作台需操作工一名,货物经检验合格后,将 货物送至货架。 ⑥.传送带叉车的传送速度采用默认速度(包装物生成时间 为返回60的常值),储存货物的容器容积各为1000单位,暂存 区17,18,21容量为10; ⑦.分拣后A、C存放在同一货架,B、D同一货架,之后由 叉车送往合成器。合成器比例A/C : B/D : 包装物 = 1: 1 :4 整个流程图如下: 3.模型实体设计

控制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哈尔滨理工大学实验报告 控制系统仿真 专业:自动化12-1 学号:1230130101 姓名:

一.分析系统性能 课程名称控制系统仿真实验名称分析系统性能时间8.29 地点3# 姓名蔡庆刚学号1230130101 班级自动化12-1 一.实验目的及内容: 1. 熟悉MATLAB软件的操作过程; 2. 熟悉闭环系统稳定性的判断方法; 3. 熟悉闭环系统阶跃响应性能指标的求取。 二.实验用设备仪器及材料: PC, Matlab 软件平台 三、实验步骤 1. 编写MATLAB程序代码; 2. 在MATLAT中输入程序代码,运行程序; 3.分析结果。 四.实验结果分析: 1.程序截图

得到阶跃响应曲线 得到响应指标截图如下

2.求取零极点程序截图 得到零极点分布图 3.分析系统稳定性 根据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判别线性系统的稳定性最简单的方法是求出系统所有极点,并观察是否含有实部大于0的极点,如果有系统不稳定。有零极点分布图可知系统稳定。

二.单容过程的阶跃响应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MATLAB软件的操作过程 2. 了解自衡单容过程的阶跃响应过程 3. 得出自衡单容过程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二、实验内容 已知两个单容过程的模型分别为 1 () 0.5 G s s =和5 1 () 51 s G s e s - = + ,试在 Simulink中建立模型,并求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三、实验步骤 1. 在Simulink中建立模型,得出实验原理图。 2. 运行模型后,双击Scope,得到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四、实验结果 1.建立系统Simulink仿真模型图,其仿真模型为

电子信息系统仿真课程设计_连续时间系统的频域分析与仿真

《电子信息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09 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八二班班级 题目连续时间系统的频域分析与仿真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二О一 0 年12 月8 日 内容摘要 MATLAB目前已发展成为由MATLAB 语言、MATLAB 工作环境、MATLAB 图形处理系统、MATLAB 数学函数库和MATLAB 应用程序接口五大部分组成的集数值计算、图形处理、程序开发为一体的功能强大的系统。本次课程设计首先利用MATLAB分析了系统的频率特性,分别分析了基于连续时间系统的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全通滤波器的频域特性,并依次做出了它们的时域冲激响应波形、频域内幅频特性波形、相频特性波形。在编程过程中分别用到了y=abs( ) 、y=angle( ) 、h=freqs(b,a,w )等函数。然后用MATLAB 实现了连续时间信号的采样及重构,并以f(t)=Sa(t)为例,分别以过采样、等采样、欠采样三种情况,绘出原信号、采样信号、重构信号的时域波形图。 关键词 MATLAB;傅里叶级数;频谱连续时间系统;频特性;采样;重构

一、M ATLAB软件简介 1.1 MATLAB语言功能 MATLAB功能丰富,可扩展性强。MATLAB软件包括基本部分和专业扩展两大部分的功能。基本部分包括:矩阵的运算和各种变换;代数和超越方程的求解;数据处理和傅立叶变换;数值部分等等,可以充分满足大学理工科本科的计算需要。扩展部分称为工具箱。它实际上是用MATLAB的基本语句辩称的各种子程序集,用于解决某一方面的专门问题,或实现某一类的新算法。 MATLAB 具有以下基本功能: (1)数值计算功能; (2)符号计算功能; (3)图形处理及可视化功能; (3)可视化建模及动态仿真功能。 1.2 MATLAB语言特点 MATLAB 给用户带来的是最直观、最简洁的程序开发环境。它具有以下特点: (1)语言简洁紧凑,使用方便灵活,库函数极其丰富。MATLAB 程序书写形式自由,利用起丰富的库函数避开繁杂的子程序编程任务,压缩了一切不必要的编程工作。由于库函数都由本领域的专家编写,用户不必担心函数的可靠性。 (2)运算符丰富。由于MATLAB 是用C 语言编写的,MATLAB 提供了和C语言几乎一样多的运算符,灵活使用MATLAB 的运算符将使程序变得极为简短。 (3)MATLAB 既具有结构化的控制语句(如for 循环,while 循环,break 语句和if 语句),又有面向对象编程的特性。 (4)程序限制不严格,程序设计自由度大。例如,在MATLAB 里,用户无需对矩阵预定义就可使用。 (5)程序的可移植性很好,基本上不做修改就可以在各种型号的计算机和操作系统上运行。 (6)MATLAB 的图形功能强大。在FORTRAN 和C 语言里,绘图都很不容易,但

物流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物流系统仿真》 实验报告书 实验报告题目: 物流系统仿真学院名称: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2015年5月

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 物流系统仿真 二、实验要求 ⑴根据模型描述与模型数据对配送中心进行建模; ⑵分析仿真实验结果,找出配送中心运作瓶颈,提出改进措施。 三、实验目得 1、掌握仿真软件Flexsim得操作与应用,熟悉通过软件进行物流仿真建模。 2、记录Flexsim软件仿真模拟得过程,得出仿真得结果。 3、总结Flexsim仿真软件学习过程中得感受与收获。 三、实验设备 PC机,Windows XP,Flexsim教学版 四、实验步骤 1 货物得入库检验过程模型描述 三种货物以特定得批量在特定得时间送达仓库得暂存区,由两名操作员将它们搬运到相对应得检验台上去,检验时需要操作员对检验设备进行预置,并在完成检验时自动贴上相应得标签。货物经过检验后,通过不同得三个传输带传送到同一个位置。 构建模型布局 为验证Flexsim软件已被正确安装,双击桌面上得Flexsim图标打开应用程序。一旦软件安装好您应该瞧到Flexsim菜单与工具条、实体库,与正投影模型视窗.

第1步:在模型中生成所需实体 从左边得实体库中拖动一个发生器到模型(建模)视窗中。具体操作就是,点击并按住实体库中得实体,然后将它拖动到模型中想要放置得位置,放开鼠标键。这将在模型中建立一个发生器实体,把其余实体按照同样得方法生成。如下图所示。一旦创建了实体,将会给它赋一个默认得名称,在以后定义得编辑过程中,可以对模型中得实体进行重新命名。 完成后,将瞧到上面这样得一个模型.模型中有1个发生器、1个暂存区、3个处理器、3个输送机、1个分配器、2名操作员与1个吸收器。 第2步:定义物流流程 (1)连接端口

生产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一:工艺原则布置 实验项目名称:工艺原则布置( ) 实验项目性质:综合性实验 所属课程名称:《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 实验计划学时:学时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掌握四种布置设计方法中最常用的工艺原则布置。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对于常用的工艺原则布置设计,最常用的设计方法为新建法()和改建法(),最常用的工具是从至表()。 本试验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工艺原则布置方法的基础上,使用物流仿真软件实现布置设计。 要求: . 认真学习教材第章第节 . 复习运筹学的二次分配问题 . 预先查阅遗传算法相关基本概念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电脑,软件 四、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 见附录一 五、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要求:任选思考题中的一题 . 教材方法求解,确定你的最佳布置并计算物流量大小。 . 进行建模,可以仿照附录的步骤进行,相关的图、表、文字说明全过程体现在试验报告内。 . 请考虑并回答问题:如果只知道搬运量的从至表和作业单位设施的面积,以及总面积大小,具体位置不能确定,这时我们一般采用的是方法来进行布置设计,如何在实现?不需要你在里面建模,但是希望你考虑实现的方法和一些设想,请把这些思考内容体现在你的实验报告最后,这是体现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关键点,也是决定你的成绩的评判标准之一。 这里我们统一:假设有台设备要布置到个工作地 .作业单位到作业单位之间如果有物料交换,则二者间的搬运量为。(,…) (,…) .工作地到工作地之间搬运距离为。(,…) (,…) .总的物流量:,而工艺原则布置优劣评判的其中一个标准是。 问题回答: 、通过作业单位搬运量从至表和作业单位距离从至表运行程序得出物流相关表。

FM调制解调系统设计与仿真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电子信息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09 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083 班级 https://www.360docs.net/doc/739615982.html,/view/f6fb1833eefdc8d376ee32e1.html# ## 题目FM调制解调系统设计与仿真 姓名杜怀超学号091308305 指导教师王丹王娜 二О一一年12 月 6 日

内容摘要 频率调制(FM)在常应用通信系统中。FM广泛应用于电视信号的传输、卫星和电话系统等。 FM调制解调系统设计主要是通过对模拟通信系统主要原理和技术进行研究,理解FM调制原理和FM系统调制解调的基本过程,学会建立FM调制模型并利用集成环境下的M文件,对FM调制解调系统进行设计和仿真,并分别绘制出基带信号,载波信号,已调信号的时域波形;再进一步分别绘制出对已调信号叠加噪声后信号,相干解调后信号和解调基带信号的时域波形;最后绘出FM基带信号通过上述信道和调制和解调系统后的误码率与信噪比的关系,并通过与理论结果波形对比来分析该仿真调制与解调系统的正确性及噪声对信号解调的影响。在课程设计中,系统开发平台为Windows XP,使用工具软件为 7.0。在该平台运行程序完成了对FM调制和解调以及对叠加噪声后解调结果的观察。通过该课程设计,达到了实现FM信号通过噪声信道,调制和解调系统的仿真目的。从而了解FM调制解调系统的优点和缺点,有利于以后设计应用。 关键词 FM;调制;解调;M ATL AB仿真;信噪比

一、MATLAB软件简介 MATLAB是由美国mathworks公司发布的主要面对科学计算、可视化以及交互式程序设计的高科技计算环境。它将数值分析、矩阵计算、科学数据可视化以及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建模和仿真等诸多强大功能集成在一个易于使用的视窗环境中,为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以及必须进行有效数值计算的众多科学领域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解决方案,并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非交互式程序设计语言(如C、Fortran)的编辑模式,代表了当今国际科学计算软件的先进水平。 MATLAB和mathematica、maple并称为三大数学软件。它以矩阵为基本数据单位,在数学类科技应用软件中在数值计算方面首屈一指。MATLAB可以进行矩阵运算、绘制函数和数据、实现算法、创建用户界面、连接其他编程语言的程序等,主要应用于工程计算、控制设计、信号处理与通讯、图像处理、信号检测、金融建模设计与分析等领域。 二、理论分析 2.1 一般通信系统 通信的目的是传输信息。一般通信系统的作用就是将信息从信息

FLEXSIM软件在生产物流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FLEXSIM软件在生产物流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专业:学号:姓名: 1.FLEXSIM软件简介 Flexsim是一个强有力的分析工具,可帮助工程师和设计人员在系统设计和运作中做出智能决策。采用Flexsim,可以建立一个真实系统的3D计算机模型,然后用比在真实系统上更短的时间或者更低的成本来研究系统。 Flexsim是一个通用工具,已被用来对若干不同行业中的不同系统进行建模。Flexsim已被大小不同的企业成功地运用。使用Flexsim可解决的3个基本问题 1)服务问题 - 要求以最高满意度和最低可能成本来处理用户及其需求。 2)制造问题 - 要求以最低可能成本在适当的时间制造适当产品。 3)物流问题 - 要求以最低可能成本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获得适当的产品。 2.实验内容及目的 在这一个实验中,我们将研究三种产品离开一个生产线进行检验的过程。有三种不同类型的临时实体将按照正态分布间隔到达。临时实体的类型在类型1、2、3三个类型之间均匀分布。当临时实体到达时,它们将进入暂存区并等待检验。有三个检验台用来检验。一个用于检验类型1,另一个检验类型2,第三个检验类型3。检验后的临时实体放到输送机上。在输送机终端再被送到吸收器中,从而退出模型。图1-1是流程的框图。 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习以下内容:

?如何建立一个简单布局 ?如何连接端口来安排临时实体的路径 ?如何在Flexsim实体中输入数据和细节 ?如何编译模型 ?如何操纵动画演示 ?如何查看每个Flexsim实体的简单统计数据 3.实验过程 为了检验Flexsim软件安装是否正确,在计算机桌面上双击Flexsim3.0图标打开应用程序。软件装载后,将看到Flexsim菜单和工具按钮、库、以及正投影视图的视窗。 步骤1:从库里拖出所有实体拖到正投影视图视窗中,如图1-3所示: 图1-3 完成后,将看到这样的一个模型。模型中有1个发生器、1个暂存区、3个处理 器、3个输送机和1个吸收器。 步骤2:连接端口 下一步是根据临时实体的路径连接端口。连接过程是:按住“A” 键,然后用鼠标左键点击发生器并拖曳到暂存区,再释放鼠标键。拖曳时你将看到一条黄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