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

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
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

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小学生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

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大力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是提高语文教学的关键。我认为低年级要

提高阅读教学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充分地读书

朗读和默读,既是阅读能力,又是理解内容的一种手段。既然是能力,只有靠反复训练才能形成。既然是理解内容的有效方法,就要经常运

用指导朗读、默读的方法来理解课文。

新课程标准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低年级是学习语文的起始阶段。要一点一点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默读能力;要更多

地通过听读体会和朗读体验来理解内容,而不是主要靠讲解理解内容,因此,低年级阅读教学一定要抓读书。要使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读书机

会,要把朗读、默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要使每个学生主要依靠课上的训练把每篇课文读熟,逐步培养和提高朗读能力和默读能力。

正确地读,是流利地读和有感情地读的基础,也是低年级朗读训练的重点。所谓正确,每个字都要发音正确,特别是要读准生字的字音,用

普通话读,还要读好轻声、儿化等。二要做到,不一字一顿地读,能按句逗停顿;也不每个字都拖长声音地唱读。三要进一步做到,长句子中和

段落之间需要停顿的地方,要自然停顿。

作为低年级教师应当在学生初步做到把课文读正确之后再进行讲读,并结合讲读继续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使学生逐步做到流利地、

有感情地读。只有这样,朗读训练才能落到实处,学生的朗读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默读,要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朗读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训练,新课程标准从二年级提出学习默读课文的要求。默读训练要指导学生学会“心

读”,第一步要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由“口诵”转为“心读”;第二步要做到一边读一边想,把默读和思考结合起来。为了帮助学生逐渐形成

默读能力,教师可用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默读思考、默读后提出疑难问题等办法加以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一边读,一边想,逐步做到在读的同

时知道想什么和怎么想。

背诵,也是一种阅读基本功。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积累名篇佳作,而且可以检查对课文理解的程度和朗读能力。要在学生理解内容和熟练朗读

的基础上背诵;要指导学生学会以课文叙述的顺序和重点词句为依凭练习背诵;低年级课文篇幅短小,要鼓励学生尽可能多背诵全文或精彩的段

落。在教学中经常让学生把课文中的妙词佳句、精彩片段用诵读、背诵、摘抄等形式加以强化。其中背诵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二、抓好学生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注重对课文的整体把握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各个年级的要求要有所侧重。低年级要指导学生理解词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尽管在低年级教科书中,

除了句子和片段,也还有相当数量成篇的课文,但无论是读句、读段还是读篇,理解的重点都是词和句。因为理解词、句是理解段、篇的前提,

这个基础必须在低年级打好。比如:学习《落叶》一课中,小动物为什么把落叶当作“屋子、伞、船、信呢?通过让学生充分地读外,还结合生

活实际了解了“屋子、伞、船、信”的作用和好处后,学生很快地理解了词、句、段和课文的内容。

三、要从低年级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既是阅读教学的任务,又是阅读教学的目的。

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形成一定阅读能力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小

学特别是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要十分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低年级要着重培养哪些阅读习惯呢?

读书要集中注意力,要把书读进去。只有注意力集中,朗读,才能读正确;默读,才能一边读一边想。学生一旦养成专注、认真的阅读习

惯,会影响到其他方面,对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非常有利。

读书要勤查字典。到了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会音序、部首两种查字典的方法。把方法转化为能力,靠训练。要求学生每学一篇新课文,要从

字典中查出生字。学生造句、写话遇到不会写的字,鼓励他们从字典中查找。希望学生通过勤查字典,逐渐养成查字典的习惯,进而培养和提高

独立识字的能力。

读书要边读边画,做到读、想、画结合。低年级学生可以边读边画:一段话有几句、一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重要的词语、重要的句子、自

己读不懂的地方等等。一边读,一边勾勾画画,可以促进思考,有助于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好习惯。

总而言之,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只要积极采取一切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积

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切实提高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策略 推荐阅读是语文课程中较为重要的内容,现在如何按照课改精神、课程理念、课标要求上好阅读课,也就成了我们广大基层教师研究的重点。人民教育出版社孟令全老师曾经:“小学生的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是学习阅读。”那么一个儿童在他初学语文的起始阶段,怎样帮助他们学习阅读呢?我认为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采取以下操作进行。 一、教会孩子预习课文 新课程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新规定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作为教师应该学会解放自己,但更应该充分指导孩子的自由空间。低段孩子自主预习的难度相当大,我们主要是依靠家长的参与,因为一、二年级的家长对孩子希望和热情是最理想的状态,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一优势资源,一开始就召开家长会,明确预习指导的要求:1、能从课文中找出生字,并用符号标出;2、借助拼音和字典认识生字;3、标出自然段序号,尽可能的多读几遍课文;4、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教师的检查则采用抽查,看家长是否签字。但现在很多家长都外出打工,只有爷爷奶奶监管。面对此类学生,抱怨和放弃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可以利用学生自己,住得比较近的孩子可以一起预习,相互监督,教师则重点帮扶不主动的学生。同时教师要适时教会学生查字典,这样帮助学生解决很多问题,就这样长期坚持,到一定的时间,我们所面临的预习难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们教师自己也相对轻松一些。 二、指导孩子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就阅读教学在第一学段明确提出:“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这一要求,注重了阅读能力的培养,强调了朗读教学。这是学习阅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才能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不断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应按照以下三个不同层面的要求帮助学生学习阅读。1、借助于拼音读准每个字的字音;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3、在正确、流利基础上再有感情朗读 因面向的是低年级学生,教师在这三个层面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每一个环节都要交代明白,阅读落实。例: ●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不会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要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你们已经能正确读课文了,现在提一个新要求,把课文的每句话读通顺,读流畅。 ●同学们真行,把课文读得那么正确、流利,下面提个更高的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这样一步一步要求清楚,朗读的三个层面才得以实施、落实。长期坚持下去,有助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良好语感的形成,有助于思想情感的熏陶,有助于学生对篇章样式的积累。 三、帮助孩子不断加深阅读中的感受和体验 书是读懂,而不是讲懂的。同一本书,不同的人其感受与体验是不同的。阅读的感受和体验又离不开读文的。前面提到三个层面阅读,要在不同层面的阅读中,不断地帮助学生提升对阅读认识的水平,就要注意: (一)、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新教材所选的课文为我们展现了很多优美的意境,课文中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及人文精神,这些都必须经过学生反复朗读、吟诵、想象才能理解和感受。

如何提高阅读教学

《秋游》是我从事教师行业所执教的第一篇阅读教学课文,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将读贯穿始终,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达到以读激情,以读悟情,以读代讲的教学目的。因此,本课教学重点、难点,就落实在指导朗读上。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语以外,将朗读、理解课文与插图相配合也很重要。 在阅读教学中,应该通过对比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去有感情地朗读,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朗读技能,使学生真心投入,真情流露。在进行课文教学时,没有必要让学生每一个词语都知道是什么意思,没有必要将课文分的支离破碎。鼓励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升华。 朗读是学生学习语言、体悟内涵、发展语感的基本方法,教师应该充分发掘教材文本的朗读训练资源,给学生实实在在的指导和扎扎实实的训练,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教学时,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朗读教学要在理解关键词的基础上激发学生与主人公或者作者的情感共鸣,切忌告诉学生或让学生说出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读这一段,在这一点上,我犯了错误。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他是不可能顺利地

掌握知识的。所谓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这就是一下子能用眼睛和思想把握住句子的一部分或整个的较短的句子,然后使眼光离开书本,念出所记住的东西,并且同时进行思考——不仅思考眼前所读的东西,而且思考到与所读材料有联系的某些画面、形象、表象、事实和现象。在小学里,就应当使阅读达到这样的完善程度。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郭秀娟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郭秀娟 发表时间:2018-11-08T11:30:31.51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38期作者:郭秀娟[导读] 本文对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甘肃省临夏市新华小学731100 摘要:语文是小学阶段教学的重要科目,阅读教学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阅读在人的一生中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阅读教学,学生可以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认识世界、处理信息,丰富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因此,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低年级学生存在年龄小、识字少、生活经验不足等问题,要想达到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并采用多种有效教学方法。本文对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段话强调了学生在阅读教学法中的主体地位,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 作为学习主导者的老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营造出轻松、活跃、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参与探究学习的兴趣。因此,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与习惯养成,首先要从激趣入手。 一、提前阅读,激发阅读探究兴趣 当儿童识字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就会有阅读的愿望和阅读的冲动,这时教师应及时抓住机遇,机智、有效地激发其阅读的热情,鼓励阅读,并指导其怎样阅读。 在教学中,教师可抓住有利契机,把课本和课外读物有机的结合起来,积极有效地去诱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如学习《好学的爸爸》一课后,再让学生阅读课外读物里的《大画家的第一步》,可以丰富和延伸他们的知识,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 另外教师还可以抓住孩子们爱听故事的年龄特点,诱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在课上,我会给学生讲一些优美的童话故事,如《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每到这时,孩子们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求。这时,教师可抓住孩子好奇、探究的心理愿望,指导他们去读带有拼音的《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书,告诉他们还有更多的故事在里面。为了让阅读的兴趣持续下去、热情不减,教师可定期利用课外阅读时间,让学生读故事、讲故事、演故事,不求形式统一,尽可能让学生展示阅读后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促进看书的激情。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到无论学生阅读得流畅还是结结巴巴,只要他们有兴趣就行。 二、创设情境,激发阅读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并且,因为有兴趣,就会减轻疲劳感,不会感到负担过重,这是一种积极减负的措施。学生只有对学科产生了兴趣,才能有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呢?这在很大程度上要靠老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引导,制造悬念和问题。低年级的语文教材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因此,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联系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运用情境教学是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运用得好,学生就仿佛身临其境、思维活跃。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创设情境,充分地调动和激发了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 三、设下疑点,激发阅读探究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意志是学习的保证。小学生的心理品质很不稳定,学习主要是凭兴趣,只有他们感兴趣的课文才会积极去阅读、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探究,最终完成学习任务。在阅读教学中的设疑,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精心设计问题,选择设疑之点。 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可从课题处设疑:1.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呢?2.小蝌蚪的妈妈究竟去了哪里呢?3.最后小蝌蚪找到了妈妈吗?怎么找的?这些新奇的问题容易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兴趣。设疑还可以在字词处设疑、在句子上设疑、在插图处设疑、在标点处设疑、在课文重点和难点处设疑,只要能找准设疑点,学生探究的兴趣就会被激发。 总之,阅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只要我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生为友,由“课堂权威”转变为“课堂民主”,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就能真真正正让学生自主阅读。 参考文献 [1]胡玲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旬刊,2016,(12),53-53。 [2]王小红论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J].教育:文摘版,2016,(4),00093-00093。 [3]庞天吉倡导个性化阅读,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小学),2018,(2)。 [4]王金凤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8,(2)。

浅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课程改革对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中介,追求走向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新天地。作为与新课程同呼吸共命运的语文教师,我们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他们的阅读欲望,使他们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努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以自主激发阅读兴趣 眼下,在许多学生看来,学语文的滋味是苦的。不是语文书里的文章不精彩,而是老师总让他们回答问题,分析课文,不能读个痛快。每个学生都应拥有学习和发展的自由,“快乐、自由”是学生在阅读上最大的心愿。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最大程度地解放学生,特别是解放学生的读,把阅读的自由还给学生:提供阅读目标的选择,倡导阅读方式的选择,允许合作伙伴的选择……让学生像小蜜蜂一样自由自在地采集“蜂蜜”。只有在这样一个自主的环境中,学生才能产生阅读兴趣。 比如,教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时,教师可为学生设计几条“阅读提示”:(1)课文中儿子为父亲做了什么?父亲又教了儿子什么道理?(2)课文所描绘的春天花开的情景是怎样的?(3)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学生在“阅读提示”的帮助下,就能充分自主地读课文,有目的地搜集信息,筛选信息。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交流阅读感悟,相互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做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引导学生把阅读得到的信息汇总成文章的主旨,从而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大意。 二、以期待增强阅读欲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里的阅读期待指的是一种探求未知的渴望,是读者阅读之前内心所预想的情景,包含的期望。教师只有充分适时地利用阅读期待,才能更好地增强学生的阅读欲望。 例如,教学完《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师可安排“水浒英雄会”这一语文实践活动。这样一来,课文内容便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学生就会主动去寻找、搜集相关的阅读材料来满足自己的期待。学生可以从《水浒传》中阅读更多的英雄故事,找出自己喜欢的英雄人物;也可以画画心中的英雄;还可以从网上下载英雄图片,并为英雄配上一段自述或是写写发生在英雄身上的事。这样,学生的阅读期待便会再次被激发,因为画画、写话需要学生潜心阅读。由于此时的“期待”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所以学生的“期待”多了针对性与目的性,阅读也就变得“扣人心弦”了。 三、以探究感受阅读的乐趣 旅行的刺激在于探险,阅读的乐趣在于探究。探究式阅读,是一种深层次的阅读,由于探究的问题源于学生,所以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还有利于革新学生的学习方式,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文本中的“探究点”,引导学生享受探究式阅读的快乐。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莆田市荔城区拱辰畅林小学田晶晶在现代教学理念中,学生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而如何提高课堂四十分钟内的教学效率即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每个教师关注的问题。那么什么是教学的有效性呢?所谓“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高耗低效现象 1、教学目标惰性。 教学无非是要解决“教什么”与“怎样教”的问题。但长期以来,我国的教研制度与教研文化都是“防教师”的。语文教师手里有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教材是阅读教学得以进行的中介,教学参考资料主要为教师教学提供教学建议和资料等,是要告诉教师“教什么”。而大大小小的观摩课和公开课则又告诉教师们应该“怎样教”。这种教研体制与文化假设教师是没有能力来做这些工作的,于是就代替了教师做或者告诉教师怎样做。久而久之,教师习惯于在专业不自主的状态下教学,形成了一种依附和依赖,形成一种惰性。拿到一篇课文,不问内容,不问文体,不问结果,教师们会不折不扣地走同一种模式,忽视了文本本身的内容和价值,以及教学的目的。于是,不管什么样的课听下来都如出一辙,机械地分割课文,平面地梳理课文,索然无味,效果不佳。 2、教学过程流于文本。 阅读教学首先需要教师把文本的意义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经验中去,把文本的意义与自己的知识经验相沟通,在这个基础上,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实际制定具体的阅读教学目标,并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和落实。事实上,阅读教学反映出的诸多问题,诸如师生浅层互动、学生对阅读课的漠然态度、教学的流畅性差等等,都可以归结为是教师对文本解读得不够。如果教师解读文本的思维水平基本上和学生在同一层次上,如何能实现有效的引领呢?只有教师作为和学生不同的教材解读者,站在更高的高度上,而且是与学生有着相当的差距的位置上,才能促使学生知识和情感的生发。

浅谈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

浅谈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 嘉鱼县官桥镇中心小学张凤英 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为了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图文结合,揣摩人物的心理 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就包含着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们就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通过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语文《纸船和风筝》一课时,先指导学生看书中的插图,再读课文,读之后,说说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小熊和松鼠可能因为什么而争吵呢?由于课文中的插图就是一个故事情节的体现,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同时,也说出了几种可能的情况。紧接着让学生再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的?看谁的想象最贴近课文的内容。就这样把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这样对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再如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让学生通过观察两幅插图,说说两幅图的变化。学生通过读文、看图,发现了两方面的变化:一是葫芦叶子和小葫芦的变化。二是种葫芦人

的神态的变化。这样安排教学,既培养了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揣摩人物心理,理解字词都是很有用的。 二、读思结合,升华对读的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教学《蓝色的树叶》一课时,就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读中感悟的方式,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自由争论,你喜欢谁?为什么?最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在平时的生活中遇到与课文中相似的事吗?升华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读说结合,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非常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如教学《看雪》一课时,在学完之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打雪帐,堆雪人的情景,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说的能力。 四、读演结合,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景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

(完整版)小学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2016-01-28 17:41:15)转载▼ 一、课题研究缘由 最近几年,“绘本阅读”成为一种崭新的阅读方式深入到小学的校园中,走近了天真可爱的儿童,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也纷纷投入到绘本阅读的教学中去。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与实践后,笔者发现了在绘本阅读教学中存在“绘本阅读教学图画观察不细致”、“绘本阅读教学多元理解不兼容”、“绘本阅读教学文本解读重深度”、“绘本阅读教学课堂提问欠技巧”、“绘本阅读教学拓展延伸不丰富”等误区,有违儿童阅读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在国外,绘本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发达国家儿童首选的读物。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绘本被公认为是儿童早期教育的最佳读物,它所具有的直观性、形象性、美观性,符合儿童审美需要和心理特点,尤其是好的、优秀的绘本给人的感动和愉悦是长久的,也容易为不同地域、不同语言、不同年龄的人所接受,几乎没有文化差异的障碍。除此之外各国针对绘本设立的国际、国内奖项,如美国的凯迪克奖,英国格林威大奖,国际安徒生绘本大奖等,也展现了国外绘本发展的迅速和受重视的程度。在我国大陆,对绘本的了解与绘本阅读的实践才刚刚起步。近几年我国对于绘本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儿童文学理论研究者们的重视,如儿童文学研究博士著的《孩子,让我陪你一起成长》(2004年9月第一版)是一份关于绘本阅读的亲子家庭完美阅读计划。特别是彭懿教授著的《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不仅推荐世界经典的64本图画书,而且对于如何从头到尾阅读一本绘本进行方法介绍,可以说是开创中国绘本的新纪元。绘本也渐渐走入课堂,但书中的很多奥妙之处并未完全被发掘。 绘本顺应了低年级儿童阅读的特点,它色彩鲜艳,构图精美,强烈地吸引着低年级儿童的眼球,能较好地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精妙的故事内容还能促进儿童智力发展。儿童绘本装帧精美,封面、环衬、扉页、正文、封底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引发了儿童对绘本最单纯的审美倾向。儿童还能在近乎轻松愉悦的阅读中,熏陶美好的心灵,树立正确的生活理念,更加自主、快乐、积极地走进绘本之中,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三、研究的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的绘本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培养孩子享受阅读、热爱语文的积极情感。 (2)通过研究,改变教师的绘本阅读教学理念,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绘本阅读教学策略。 (3)通过课题的研究,在低段能形成良好的学习阅读氛围,不断丰富和更新学校的绘本资源库,努力把学校打造成富有浓浓书香气息的童话乐园。 四、研究内容 (一)低年级绘本阅读图片、文字研究 绘本是以图画和文字为共同载体来叙述故事的,封面、扉页、环衬、正文、封底等都是构成绘本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些组成部分中都有作者精心设计的画面。引导学生阅读封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对绘本的内容产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阅读环衬,就好像为正文打开了一扇窗户,从中可以先睹为快,捕捉到故事的浓墨重彩之处……因此,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以正确的方式看图,不要走马观花式的浏览,要让学生从书的每一个细节去阅读,读懂读透故事,深入解读故事的内涵。 对于识字不多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一些阅读材料仅仅是依靠文字叙述,就会对他们的理解造成障碍,而依靠几幅图画来表现,则可以使学生在轻松快乐中,阅读并理解了故事的内容,并产生具有儿童特点的多种想象。作为老师,在绘本阅读教学中要象呵护幼苗一样,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引领学生走入图文外的世界,为了提升阅读的效果创造条件。

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丛台区十里铺小学刘田田 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怎样依托教材来提高我们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呢?我本人认为,可以让学生接触课文多读;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作家的意图和情感,体会出作家在静默状态下的心性语言;有耐心的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感悟语言的内涵和魅力;正确处理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关系要关注语言的发展,要始终把训练学生语言个性化的风格作为永远的追求。总之,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辛勤耕耘,绝不是依赖老师的一朝一夕,而是在不断积累与实际中,去体会和领悟的。 关键词:语文素养感知领悟 现行语文教材新课标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依照教育方针颁布的具有纲领性的文件,明确规定了小学语文教材的性质、目标、任务、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特别是阅读教学这一重要内容,我认为是更加重视了阅读,再没有在段落大意和各个句子的深究上反复折腾。那么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怎样依托教材来提高我们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和训练。 1、感知是阅读教学的前提,是语文素养提高的基础。 让小学生接触课文多读,在读中画出生字,注上拼音和优美的句子。低年级语文老师可以领读、示范读,然后让学生自己读,培养语感;也可以稍缩短读的时间,并指导他们学会粗读和细读。如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黄继光》课文,我先让同学们粗读,以便理解整篇课

文内容,接着细读感知重点句子。“让祖国人民听到我们胜利的消息吧!”这是黄继光说的话。我要求学生读得抑扬顿挫,这样对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并让他们到台上表演感知黄继光坚定胜利的决心。 2、领悟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是语文素养提高的钥匙。 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如何让我们的小学生理解作家的意图和情感,体会出作家在静默状态下的心性语言,我认为是阅读教学的关键,也是语文素养提高的钥匙。语文教师要担负起这个重任,首先要教会学生做人,不断去唤醒他们心底的善良和感恩,关怀和爱,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并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领悟自我感受难忘的句子。 3、积淀是阅读教学的贮存,是语文素养提高的平台。 学习语文不能急噪,更不能浮躁,我们要有耐心的引导小学生积累语言,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感悟语言的内涵和魅力。应该说感知语言是记忆语言,是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领悟语言是把课文的语言摘进自己的内心里去,内化到自己的情感区中,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而积淀语言才是我们用自己的语言和作者对话的平台,它可以厚积薄发,也可以薄积厚发。这是实践语言发展观的环节,也是小学生习作的重要前沿。积淀语言是我们教师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我们要引导小学生感悟文理中美好的情感。多读,也可以自己表演,体会推敲其中的语气、神态、节奏、轻重、语境和感情,从而帮助他们贮存自己的语言金矿。 4、创新是阅读教学的跃升,是语文素养提高的界碑。 学习语文的关键是发展语言,而语言的发展又要求我们在学习语

如何进行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

如何实行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制定的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教师准确领会阅读教学的要求,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我认为做好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行: 一、注重朗读,通过朗读来培养学生自主感悟、理解课文的水平。 新的《课标》在各阶段目标的阅读要求中均有“用普通话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语文教学课堂充满活力,同时还能够发展学生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课堂上的朗读,学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学到了阅读的方法。 讲解和朗读是阅读课教学的两大板块,徐世英先生就讲解和阅读做出了很好的诠释,他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推平,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是死的,如同实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给作品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所以在实行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应该非常注重朗读的指导。在学生准确流利地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这种感情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读书的过程中自悟、自得的。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指导,引导学生入境入情,使学生充分体会到课文的情感因素,并在动情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体会到的情感。二、使用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来实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是学习的第一步,学生在学习中首先要主动地进入到学习情境中来,这样就要求授课教师发挥好引领作用,使学生乐学、好学;合作是学习第二步,在遇到学习中的困难之处,就能够采用这种学习方法,能够有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小组合作等等多种形式,不要只拘泥于一种陈腐不变的模式;探究是学习的更高一层,这是对学习中的某一问题实行有目的的研究学习。能有效地利用好这三步学习方法将会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通过朗读,学生已经对课文有了整体上的感知,在领悟文章内容这个阶段就应采用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放开手,让学生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去,使学生对课文有深一层的领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阅读的课堂上,教师不能一味地教给学生知识,要允许学生质疑、提问,体现其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能独立完成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不要给过多的指导;不能独立完成的内容,能够通过合作来解决,加之教师的适时指导来完成。这样既改变能够往课堂学习方式单一、沉闷的弊端,又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放松心情,在愉悦的环境中实行领悟。但在这个阶段一定要注意:合作不但仅简单的几次讨论学习就算完成,有研究就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不要研而无果。 三、通过阅读教学对学生实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 语文课就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课,学生正是通过阅读课文,学会读书,学会作文。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应该以词句为重点,能够借助表演、实物、动作,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句的意思。对于那些比较优美的词句能够鼓励学生背下来。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的词语积累,还为今后的写作文,写日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新课改的“注提”教材在低年级段所选择的阅读课文多数是语句通顺流畅的课文,或者是童话,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对一些语句优美的课文,在教学时就能够让学生多读,读后尝试背诵。低年级的孩子的记忆力还是非常好的,有时都会出乎的你的意料。要充分利用好学生这个年龄段的特点,为学生今后的语文修养打好坚实的基础。在教学实践中当遇到比较优美的篇章句段时,我就尝试让学生背诵,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多数学生在写小作文

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方法浅谈

2017年郴州市教育教学参评论文 (封面页) 学科类别:小学语文 论文题目: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方法浅谈 作者姓名:郭周霞 作者单位:桂东县桥头中心小学 专业职称: 未评 通讯地址:湖南省桂东县贝溪乡壕里村树山背组 邮编:423501 联系电话:

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方法浅谈 摘要:语文教学中获得知识的有效方法是阅读,它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内涵,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也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增进思考和善于应辨的能力,还可 以增进学生自我成长和反省,提高个人修养。一个人知识的积累和人生视野的拓 展,心灵和思想的成长,都离不开阅读,因为人只有通过阅读荟萃人类智慧的各 种读物,才能吸取生命成长所需要的营养。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 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是一 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形式,不培养良好 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因此,在指导低年级阅读时我们应努力做到:一方面要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另一方面必须结合阅读 教学,有目的地教给学生阅读的相关方法,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 读,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一、培养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先导。对阅读有兴趣,就会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新课程怎样教》中讲到:“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起 点,是培养探索精神的直接动力。”那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所采取的 一些做法是: 1.教师范读,感染学生,激发兴趣 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少、朗读水平较低,我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范读。通过范读把文中的情趣、韵味通过声调的高低强弱、缓急传达出来。另外,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激昂处,读出激昂,委婉处,读出委婉,悲愤处读出悲愤,愉快处读出愉快。只有教师自己进入了角色、动了感情,才可能使学生领会“文美”,才可能把学生引入意境,激发阅读兴趣。范读时要求学

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历来在语文学科中备受重视,它既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涵养道德情操、发展思维能力的凭借。就语文教学本身而言,阅读教学所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最多,教师投入的精力最大。可以说,阅读是语文之根、学习之母、教育之本。但在教学实践中,程式化、封闭化、局限性、盲目性、随意性现象时时处处可见:要么是内容太多、太杂,“眉毛胡子一把抓”。要么师生对话多,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少;要么分析内容、发掘人文多,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要么流于形式,走走过场;要么人声鼎沸,热闹喧天;要么出现拔高或降低阅读要求,该抓的没抓,不该抓的纠缠不放等等。 正因如此,语文老师常常困惑不已: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应该教给学生哪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从而收到最佳教学效果? 找准阅读教学抓手是提高阅读教学效果的关键。找准了抓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才能准确定位,顺利达成阅读教学目标。 一、以小学阅读教学的任务为主要抓手 阅读教学任务的落实的如何是衡量阅读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志。阅读教学主要任务有以下四点: (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阅读习惯决定着阅读的品位、能力和质量。梁启超说:一个人学生时期能否养成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是件人生大事,将影响一生的幸福和发展。 (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教学不是把学习材料端到学生面前,而是要把阅读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至少要达到两个方面:一是具备阅读的基本能力,即理解词句、理清条理、归纳中心、体会感情、把握思路;二是初步形成正确的阅读策略,初步学会浏览、略读、精读的方法,初步具备整体上把握阅读方向、正确运用阅读策略的能力。 (三)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与精神世界 体验是主体理解和把握事物的本来意义及其引申意义的心理过程。体验超过经验,体验体现了人的心灵的丰富性。每个人纯粹的心理世界、精神世界,都是其独特的能动性创造的结果。每个人都必须经过自己的创造、理解、建构、体验,才能形成自己“内在的世界”——自己的精神世界。新课程的阅读教学必须纠正“条分缕析”式弊端,担当起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与构建学生精神世界的重任。

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内容提要:阅读能力是影响一个人发展的重要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大量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有效地培养儿童的个性;提高儿童的自我教育能力。本文通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当前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作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极为重要的任务,在学生语文学习的第一阶段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第一阶段对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技巧及阅读内容的指导为学生今后的语文阅读学习指明了方向。阅读教学也与写作、读写和口语教学等密切相关。《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一个人阅读面的广泛与否、阅读水平的高低与他的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写作水平及口头表达能力的高低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尽早地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是当前我们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措施。而低年级语文教师

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培养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联系我们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发现其中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时分配不合理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中经常出现上课不专心、回答问题不正确、理解不透彻等现象。很多老师认为:低年级语文教学应该以识字教学为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够重要,以至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把识字教学摆在至关重要的地位,甚至不惜花上大部分时间来识字写字,而用较少时间让学生来感知、理解课文。并且是把识字教学放在第一课时,待学生会认会写生字了,再让学生去感知、阅读课文。这种不合理的课时分配久而久之便抹杀了学生阅读、探究新课文的积极性,以至于学生在以后的语文阅读会对教师产生依赖心理。 (二)教师唱独角戏 低年级学生“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的性格特点导致了语文阅读教学难以驾驭,师生互动比较困难,因此,我们一些教师仍按“老一套”讲课:首先教师把课文中出现的生僻、重点字词找出来,让学生朗读背诵;再次,教师就课文的重点内容给学生进行讲

如何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发表时间:2012-07-06T15:52:54.113Z 来源:《素质教育》2012年7月总第90期供稿作者:杨霞 [导读] 在阅读教学中,应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式学习。 杨霞河北省邱县邱城镇中心总校057450 摘要:在我们的常态语文课上,由于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把阅读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都进行词句训练、篇章分析等教学,使学生失去了对阅读的兴趣。阅读教学在小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阅读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因此,教师应着力研究提高阅读教学质量。而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这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需要我们循序渐进地去完成。 关键词:阅读教学提高质量循序渐进转变教法 在我们的常态语文课上,由于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把阅读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都进行词句训练、篇章分析等教学,使学生失去了对阅读的兴趣。阅读教学在小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更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这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需要我们循序渐进地去完成。下面我想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要继续加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领指导作用 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有显性标志的实践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具体要求是:1.美文美读,要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2.通过略读、速读的技能实践,通读课文,大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提取和筛选信息。3.通过精读、默读的技能实践,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学习从多角度深入解读课文,并进行鉴赏性、研究性阅读。 二、转变教法,立足文本,鼓励学生与教材平等“对话” 语文课是要读书的,学好语文的关键就是要善读书。语文课要引导学生走进“文字”的世界,让学生在文字酿造的美好中真正学“语文”。在语文阅读课中,应注意以下对话:1.与文本对话。如:文章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中有哪些语言含义深刻?我是怎样理解文章的?我理解的理由有哪些?2.与作者对话。如:为什么要这样写?写作意图是什么?写作意图是否体现得很清楚?3.与编者对话。如:为什么将这一篇课文组织在这一单元?为什么要涉及这道题?“研讨与练习”与“读一读,写一写”有什么区别?编者的意图是什么。 三、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指导学生的运用与创新 在阅读教学中,应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式学习。这一方式的理念和做法是: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要边读边想,要圈点勾画,并在阅读笔记上写出感受、欣赏、评价之类的内容。研讨要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启发,深化理解。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起好组织、指导的作用,而且还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不能把学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框子和结论上“靠”,而要鼓励思维的多向性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创新”是在自读研讨的基础上,各人把文章内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文化内存、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推测,提炼出某种和“教参”不尽相同的内容,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这个环节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要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这一环节作为高层次的目标要求,教学中可视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 四、注重诵读 要指导学生诵读优美的词句章段,使学生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理解和运用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诵读内容宜参照课标及教材推荐的篇目做出量的规定和质的选择。 五、指导学生学会制订阅读计划 要广泛开展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7—9年级),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有条件的学校应尽可能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同时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室)、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六、切忌一味依赖多媒体而架空文本教学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握文章主旨,引导学生去品味、去感受、去提升阅读品味,探究作者表情达意之精妙。要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性阅读,认真地读,读出意,读出情,读出味,并获取和运用有关知识或能力,达到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在阅读方面的要求,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境地。但在实际教学中,随着多媒体的广泛流行,有些教师却一味依赖多媒体而架空文本教学,造成教师不惜离弃教学目标,刻意追求繁杂形式的呈现,来迎合学生的口味,造成多媒体课件表面花哨热闹,实际是喧宾夺主,没有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有的课件,没有在内涵上仔细斟酌,没有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方面有所体现,而是对表面精雕细琢,造成了大量资源和时间的浪费,多媒体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架子,看起来一片热闹,学生也很新奇,而实际上这些花哨的媒体会极大地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这些在阅读教学中是不可取的。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阅读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因此,教师应着力研究,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搞好阅读教学 提高阅读质量

搞好阅读教学提高阅读质量搞好阅读教学 提高阅读质量 ——浅谈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走进“对话”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喜欢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 一、精心设计,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兴趣是认识事物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产生了兴趣,学生个体才会优先倾向与这个事物,力求认识、研究和掌握。使他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也就会为追求知识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所以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就能变“要我读”为“我要读”,从而做到事半功倍。《秋游》是苏教版第三册的一篇课文,描写了同学们去郊外游玩时看到的景色和他们尽情玩耍的情景,充分展现了同学们面对秋天美丽变幻的天空和色彩斑斓的田野尽情享受的愉悦心情。因此在教学中,用幻灯展示了课文的插图,一边说:“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画,你觉得这幅画美吗?”“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根据回答导入课题:“秋天到了,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出去游玩,就是秋游。”“下面我们和这些小朋友到画中一起游玩好吗?”(好)“小朋友,你在游玩的时候看到

了什么呢?”引导学生从上到下观察秋天的天空和田野是什么样的,启发想象训练说话。对绚丽多姿的秋天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从而为课文的朗读打下基础。在指导朗读二、三自然段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找出表示颜色,“蓝蓝、白、黄、红”是秋天的色彩,描绘了秋天那蓝蓝的天空、几朵白云、金黄的稻子、雪白的棉花、火红的高粱,真是一幅秋高气爽,丰收在望的乡村美景图。然后,让学生抓住天空、白云、稻子、棉花、高粱色彩上的特点,反复地有感情的诵读、想象,感受秋天天空和田野的美丽,同时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二、突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在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是为了引导和帮助学生阅读,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老师对作品的解读,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与理解。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如学生与作者(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等,这些都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因此,我们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学生能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课文首先不是“教本”而是“读本”,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阅读主体。在教学苏教版第三册《小动物过冬》这一课时,

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明确了教学目标后,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文本阅读才能有效地达成目标。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去读,特别强调读懂了什么?读中想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读出文本中的情境和内蕴,读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独特感悟。 1.有效地提问。 问题的难易度是衡量提问有效性的首要条件。切合实际、引人深思的教学提问,有助于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掀起感情波澜,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问题具体而又有思考的余地,能促使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非经过阅读思考不能答出,但通读全文,整体思考之后大部分同学都能比较好地回答。这样的启发提问对学生形成研读文本的习惯、提高分析归纳能力以及领悟文章表达方法等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让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跳一跳”,并把果子“摘下来”,也有利于培植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教师所提问题要突出课文重点或教学重点,抓住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的结合点,“牵一发而动全身”,使问题击中要害。 如《一夜的工作》(人教社六年级下册第13课)一文,老师设计了“‘如此而已’是什么意思?你从‘如此而已’中读懂了什么?”这一问题,这不起眼的“如此而已”成了学生感悟的触发点。学生在由“如此而已”的想开去中,悟出了“如此而已”背后的丰富蕴意,也很自然地对整篇课文作了整合思考。 2.有效地“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每个个体运用自我的期待视野同文本撞击的过程。师生共同走进文本,是进行有效对话教学的基础。教师和文本对话就是要钻研好教材,读出教材中的精妙之处,读出自己的独到发现,想到学生可能会遇到的疑难问题,想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学生与文本对话时,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认认真真的把课文读好,还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有了自己的感悟和见解,才具备与同学和老师对话的“底气”。另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与文本对话架设“桥梁”,学生阅读文本,不仅仅是单方面地接受文本所负载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要与文本展开心灵的对话。但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文化的积淀还不足,认识的能力还不强,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障碍,教师应通过各种手段,帮助学生扫清障碍。 3.有效地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老师要非常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把朗读训练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要多给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把朗读训练和理解课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通过朗读加深理解。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可以体会词语句子的准确含义、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篇章布局的逻辑思路、语法修辞的规律特性,以及声调韵律的搭配布置等。朗读时,教师可抓住文本中的经典词句,引导学生细读揣摩、涵咏品味其妙处,“品”读出字面背后的意思,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带进文本中,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表达出来。 教学《一夜的工作》一课,可精心设计这样的朗读训练:先请学生带着“目睹周总理一夜的工作,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的问题,引读7—8自然段;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