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课堂教学常规

学校体育课堂教学常规
学校体育课堂教学常规

学校体育课堂教学常规

备课

体育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备课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认真备课是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其基本要求是:

一、新学年开始前,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加强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意见》的相关规定,以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为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季节的气候特点以及学校的教学条件,制订全学年教学工作计划。将教学内容合理地分配到两个学期,并按市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学生体育课成绩考核办法,进行考核。

二、新学期开始前,根据学年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及各项目之间的相互联系,作好不同教学内容的搭配,确定各项教学内容的教学顺序和所需要的教学时数,制订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进度);

三、根据不同年级教学目标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制订重点教学内容的单元教学计划。内容包括:big idea、持续理解、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课次、任务、要求、重点、难点、教法手段、技能教学的程序等。

四、上课前一周写出课时教学计划(以下称教案)。其内容包括:教学内容、安全提示、教学目标、课的结构、练习的次数和时间、组织教法、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运动负荷及心率曲线预计、练习密度预

计、场地器材布置等,应随时保持有两周室内体育与健康课基础理论课备用教案。无教案不准上课。

五、备课过程中要认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学校推行的校本培训内容,落实《加强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意见》;备课要坚持做到“五备”:备目标、备学生、备教材、备场地、备器械。

六、要结合学生的体育基础、体质状况、年龄和性别特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掌握各项内容知识、技术、能力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规律,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安全提示到位,组织教法有效;要认真挖掘教学内容的教育因素,重视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锻炼身体的习惯,促进学生心理状态的健康发展。

七、技术难度大或教师不熟练的示范动作、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备课时应进行反复演练,确保万无一失。

上课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体育教学的中心环节。其基本要求是:

一、教师上体育课必须穿着运动服装、运动鞋,着装整洁、大方。

二、认真检查学生着装和出勤情况,提醒学生不随身携带影响活动和有安全隐患的物品,并对出勤情况和学生近期身体健康状况进行登记,安排好见习生。

三、讲解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正确运用体育专业术语,口令清楚、洪亮,示范动作准确、优美,示范位置合理,示范面便于学生观察。

四、认真组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教学活动要面向大多数学生,要针对学生的体育基础和身体素质的差异性,实施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掌握好讲解、示范的时机,把教、学、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五、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及时处理偶发事件。

六、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正确、安全、有效;教会学生保护与帮助的方法。防止出现运动伤害事故。

七、教师教态亲切自然,注意教师形象,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发生。

八、下课前安排适度的整理活动,集合整队,进行课堂小结并简要记人教案的“课后小结”栏内;下课后指导学生回收器材。

辅导

一、关心学生身体的健康成长,对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确有困难的学生及体弱多病的学生,要给予主动、热情的帮助;对学生有关体育锻炼方法的咨询,应及时给予指导,鼓励学生积极锻炼身体。

二、任课班级或年级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时,应进行现场辅导。

三、加强对体育委员和小组长的培训工作,教会他们掌握整队集合和有关队列的要求、示范动作和保护方法,以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

考核

考核(包括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是检查学生体育成绩与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体育课成绩的考核形式分为项目考核、学期考核

和学年考核。其基本要求是:

一、根据学年教学计划确定的考核项目和现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单元教学结束时进行项目考核。其成绩是学年考核的组成部分之一。

二、学期末根据已考核项目的成绩,评定学生学期成绩的等级: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

三、学年考核要认真执行市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考核办法和记分方法。按“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运动技能及技巧”“出勤与表现”四部分综合评分。

四、积累学生测试的数据,通过统计分析,摸索教学规律。

课后总结

总结是教学评价的一种形式,对教师改进教学,自我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主动倾听学生对本课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课堂教学的主要成绩、经验与体会、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改进教学工作的具体措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