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练习题(附答案)

无机化学练习题(附答案)
无机化学练习题(附答案)

第一章

1.恒温下,将1L 204KPa N 2和2L 303KPa O 2 充入体积为3L 的真空容器中,N 2和O 2 分压各是多少,总压是多少?

2.温度是T 时,在容积为VL 的真空容器中,充入N 2(g )、Ar (g )容器内压力为a KPa ,已知N 2(g )分压为b KPa ,则Ar(g)的分压为 ,N 2(g )和Ar (g )的分体积分别为多少,N 2(g )和Ar (g )的物质的量为多少?

3.在25℃下,将初始压力相同的5LN 2和15LO 2,充入容积为10L 的真空容器中,混合气体总压为152KPa ,N 2和O 2分压分别为多少KPa ,25℃N 2初始压力为多少,当温度升至250℃时,保持体积不变,混合气体总压为多少? 第二章

1.在298.15K 下,弹式热量计中使1.0g )(188l H C 完全燃烧测得此反应热效应为-47.79KJ ,已知反应为O H CO g O l H C 22218898)(2

25

)(+→+

估计1mol )(188l H C 完全燃烧的①Q V ②?H. 2.已知乙醇在351K 和101.325KPa 下的蒸发热为39.2KJ/mol,试计算1mol 的)(52l OH H C 则在该蒸发过程中的W 和?H. 第四章

1. 已知温度为298.15K ,下列有关物质的热力学数据

物质名称

f /m H KJ Θ

?·mol -1

/m S J Θ

·K -1·mol -1

f /m G KJ Θ

?·mol -1

4()CH g

-74.85 186.27 -50.6 u()C s

0 33.15 0 ()CuO s -157.3 42.63 -129.7 2()CO g

-393.5 213.64 -384.36 2()H O l -285.83 69.91 -237.18 2()H O g

-241.82

188.72

-228.59

计算反应:422()4()()2()4u()CH g CuO s CO g H O l C s +→++ ① 求298.15K 时,r m H Θ

?,r m S Θ

?,r m G Θ

? ②求r m G Θ

?(500K ) 2. 已知298.15K ,下列有关物质的热力学数据:

物质名称

f /m H KJ Θ

?·mol -1

/m S J Θ

·K -1·mol -1

3()NH aq -80.29 111.3 2H ()O l

-285.83

69.91

4NH ()aq +

-132.51 113.4 OH ()aq -

-229.99

-10.75

用热力学原理计算反应324()H ()NH ()OH ()NH aq O l aq aq +-

+→+在298.15K 和373.15K

时的K Θ

3.欲使32()()()CaCO s CaO s CO g →+在101.3KPa 下正向进行,①反应的最低温度应是多少?②计算在298.15K ,101.3Kpa 在密闭容器中CaCO 3分解所产生的平衡分压,已知298.15K

时,11160r m S J K mol Θ--?=??

1

2()394.4f m G CO KJ mol

Θ-?=-?,

1

3()1128.8f m G CaCO KJ mol Θ

-?=-?,

1()604f m G CaO KJ mol Θ

-?=-?

4.估算反应222()()()()CO g H g CO g H O g +→+在873K 时的标准摩尔Gibbs 函数变和标准平衡常数,若系统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分别为2()p CO =2()p H =127KPa ,

()p CO =2()p H O =76KPa ,计算此条件下反应的Gibbs 函数变并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已

知298.15K ,

名称

f /m H KJ Θ

?·mol -1

/m S J Θ

·K -1·mol -1

f /m G KJ Θ

?·mol -1

2()CO g

-393.5 213.64 -394.36 2()H O g -241.82 188.72 -228.59 2()H g

0 130.574 0 ()CO g

-110.52

197.56

-137.15

5. 已知9

21()()2() 1.310 C s CO g CO g K θ+→=?

2222()()() 6.010CO g Cl g COCl g K θ

+→=?

计算2222()()()+2()COCl g C s CO g Cl g →+的3K θ

第五章

1.PH=8和PH=10的溶液等体积混合,计算混合后的溶液PH 。

2.0.25mol/l HF 溶液中,c(H +)是多少

3.配制1.0L PH=6.8的缓冲溶液,需向200ml 0.2mol/l H 3AsO 4 溶液中加入多少0.2 mol/l 的

NaOH 溶液和多少蒸馏水? 已知H 3AsO 4:3

110

62.5-Θ

?=K 7

210

70.1-Θ?=K 12

31095.3-Θ?=K

4.有2L 0.5mol/l O H NH 23?和2L 0.5mol/l HCl 溶液,若配制PH=9.6的缓冲溶液,不容许再加水,最多能配制多少升缓冲溶液? 已知O H NH 23? 510

8.1-Θ

?=K

5.某一元弱酸与3

6.12ml 0.1mol/l 的NaOH 正好中和,此时,再加入18.06 ml 0.1mol/l 的HCl 溶液,测得溶液的PH 值为4.92,计算该弱酸的Θ

K 第六章

1.计算下列溶解度

1)Mg(OH)2在水中的溶解度

2)Mg(OH)2在0.01mol/l NaOH 溶液中的溶解度 3)Mg(OH)2在0.01mol/l MgCl 2 溶液中的溶解度

已知112108.1])([-Θ

?=OH Mg K sp

2.根据AgIO 3 和 Ag 2CrO 4 的溶度积,通过计算说明 1)哪种化合物溶解度大?

2)在0.01mol/l 的AgNO 3 溶液中,哪种化合物溶解度大?

已知124283101.1)( 100.3)(-Θ

-Θ?=?=CrO Ag K AgNO K sp sp

3.将100ml 0.2mol/l MnCl 2溶液加入100ml 0.01mol/l O H NH 23?中,请问有无沉淀生成?若要使其不生成沉淀,需在氨水溶液中加入多少克Cl NH 4?

已知523132108.1][ 109.1])([--?=??=O H NH K OH Mn K sp sp θθ

4.在下列溶液中不断通入H 2S 气体使溶液中H 2S 饱和 1)0.1mol/l CuSO 4 溶液

2)0.1mol/l CuSO 4 与1.0mol/l 的HCl 的混合溶液 分别计算在这两种溶液中残留的Cu 2+浓度。

已知36103.6)(-?=CuS K sp θ

15

227

2110

1.7)( 103

2.1)(--?=?=S H K S H K θθ

5.在0.1mol/l FeCl 2 溶液中不断通入H 2S ,若要不生成FeS ,则溶液中的pH 值最高不应超过多少?

已知152272118

101.7)( 1032.1)( 10

3.6)(---?=?=?=S H K S H K FeS K sp θθθ

6.在某溶液中含有FeCl 2 与CuCl 2 二者的浓度均为0.1mol/l ,不断通入H 2S 时,能有那些沉

淀生成?各离子浓度是多少?

已知36103.6)(-?=CuS K sp θ

18

10

3.6)(-?=FeS K sp θ

15

22721101.7)( 1032.1)(--?=?=S H K S H K θθ

1.21 204 L KPa N 充入3L 真空容器中,由气压与体积的关系1122p V p V =得

12122222()()()()p N V N p N V N = 则12122222()()204()68()3

p N V N KPa

p N KPa V N =

==

同理,将22 303 O L KPa 充入3L 真空容器中

12122222(O )(O )3032

(O )202(O )3

p V KPa p KPa V ?=

==

总压2222(O )()68202270p p p N KPa KPa KPa =+=+= 2.根据Dalton 分压定律得,Ar 的分压()p Ar a b =-

Ar 的物质的量分数()B a b x Ar a -=

,Ar 的分体积为V()()B a b

Ar x Ar V V a -=?=? 2N 的物质的量分数2()B b x N a =,混合体系气体的物质的量为pV aV

n RT RT

==

∴2()bV n N RT = ()()a b V

n Ar RT

-=

3.同T ,同P ,

2222()()1

()()3

V N n N V O n O ==

∴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分数21()4B x N =

23()4

B x O = 22()()38B p N p x N KPa =?= 22()()114B p O p x O KPa =?=

由气压与体积的关系1122p V p V =得,2N 的初始压力

12122222()()3810()76()5

p N V N KPa p N KPa V N ?=

==

1122

p T p T =得1122250273

152266.7725273T p p KPa T +=?=

?=+ 第二章

1.(1) 11

818()47.791145448.06v Q Q Mr C H KJ mol KJ mol --=?=-?=-?

(2)

3125

=5448.06[(8)8.314298.15]102

=5459.215v H U nRT Q nRT

KJ mol --?=?+?=+?-+-

???-? 此处注意摄氏度

与热力学温度的换算

25251

()()2.91839.2 2.91842.16v C H OH l C H OH g W nRT KJ H U pV H Q W KJ mol -→=?==+?=+=+=?体积功由得

第四章

1.①根据Hess 定律,

=r m B f m

H v H θθ

???∑ 1

=[2(285.83)393.5][4(157.3)74.85] =261.11KJ mol

-?---?---?

r m B m

S v S θθ?=?∑ 1

1

=[433.15269.91213.64][442.63186.27] =129.27J K mol

--?+?+-?-??

法一: 3

1

261.11298.15129.2710 299.32r m r m r m

G H T S KJ mol θθθ

--?=?-?=--??=-?

法二: 1

= =[2(237.18)394.36][4(129.7)50.6] =299.65r m B f m

G v G KJ mol θθ-????---?---?∑

② 500K 时,2H O 是气态,且温度变化不大时,500K 时的r m H θ

?与r m S θ

?与298.15K 时相

等,则此时

1

11

= =[2(241.82)393.5][4(157.3)74.85] =2173.09 =[433.152188.72213.64][442.63186.27] =366.89r m B f m

r m B m

r m r m H v H KJ mol S v S J K mol G H T θθ

θθθθ---????---?---??=??+?+-?-???=?-∑∑(500K )

31

173.09500366.8910 356.535r m S KJ mol θ--?=--??=-? 2. 298.15K 时,

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天津大学第四版)

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天津大学第四版)

第2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和限度 习题参考答案 1.解: m r H ? = -3347.6 kJ·mol -1; m r S ? = -216.64 J·mol -1·K -1; m r G ? = -3283.0 kJ·mol -1 < 0 该反应在298.15K 及标准态下可自发向右 进行。 2.解: m r G ? = 113.4 kJ·mol -1 > 0 该反应在常温(298.15 K)、标准态下不能自发进行。 (2) m r H ? = 146.0 kJ·mol -1; m r S ? = 110.45 J·mol -1·K -1; m r G ? = 68.7 kJ·mol -1 > 0 该反应在700 K 、标准态下不能自发进行。 3.解: m r H ? = -70.81 kJ·mol -1 ; m r S ? = -43.2 J·mol -1·K -1; m r G ? = -43.9 kJ·mol -1 (2)由以上计算可知: m r H ?(298.15 K) = -70.81 kJ·mol -1; m r S ?(298.15 K) = -43.2 J·mol -1·K -1 m r G ? = m r H ? - T · m r S ? ≤ 0

T ≥K) (298.15K) (298.15m r m r S H ?? = 1639 K 4.解:(1)c K = {} O) H ( )(CH )(H (CO) 243 2c c c c p K = {}O) H ( )(CH )(H (CO) 243 2p p p p K = {}{}{}{} p p p p p p p p / O)H ( /)(CH / )(H / (CO) 2 4 3 2 (2) c K = {}{} )(NH )(H )(N 32 32212c c c p K = {}{} )(NH )(H )(N 32 3221 2p p p K = {}{} p p p p p p / )(NH / )(H / )(N 32 32212 (3)c K =)(CO 2 c p K =)(CO 2 p K = p p / )(CO 2 (4)c K ={}{} 3 23 2 )(H O)(H c c p K = {}{} 3 23 2 )(H O)(H p p K = {}{} 3 232 /)(H /O)(H p p p p 5.解:设 m r H ?、 m r S ?基本上不随温度变化。 m r G ? = m r H ? - T · m r S ? m r G ?(298.15 K) = -233.60 kJ·mol -1 m r G ?(298.15 K) = -243.03 kJ·mol -1 K lg (298.15 K) = 40.92, 故 K (298.15 K) = 8.3?1040

无机化学复习题(1)..

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0,△S <0,在任何温度下,正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B.△H<0,△S<0,在任何温度下,正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C.△H<0,△S>0, 在任何温度下,正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D.△H>0, △S>0, 在任何温度下,正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2、对0.1mol·L-1HAc溶液来说,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加入浓HAc,由于反应物浓度增加,平衡向右移动,HAc的解离度增大; (B)用水稀释,HAc的解离度减小; (C)加入少量NaOH,HAc的解离平衡向左移动; (D)加入少量HCl,HAc的解离度减小。 3、、下列原子中,第一电子亲和能最大的是()。 (A)N;(B)O;(C)P;(D)S。 4、下列物质极化率最小的是()。 (A)H2O;(B)H2S;(C)H2Se;(D)H2Te。 5、对A、B两种元素来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的电负性大于B,则A的第一电离能一定大于B; (B)A的电负性大于B,则A的金属性比B强; (C)A的电负性大于B,则A的非金属性比B强; (D)A的电负性大于B,则A的原子半径一定比B小。 6、下列物质中,不符合EAN规则的是()。 (A) Cr(CO)6;(B) Fe(CO)5;(C)V(CO)6;(D) Ni(CO)4。 7、一混合理想气体,其压力、体积、温度和物质的量分别用p、V、T、n表示,如果用i 表示某一组分的气体,则下列表达式中错误的是()。 (A)pV=nRT;(B)p i V=n i RT;(C)pV i=n i RT;(D)p i V i=n i RT。 8、下列分子中存在 键的是()。 (A)PCl3;(B)HCl;(C)H2;(D)N2。 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只有等压过程,才有化学反应热效应; (B)在不做非体积功时,等压过程所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增加系统的焓值; (C)焓可以被认为是系统所含的热量; (D)在不做非体积功时,等压过程所放出的热量全部用来增加系统的焓值。 10、反应A+B→C的速率方程式是v=k[c(A)]2[c(B)]1/2,如果A、B浓度都增大到原来的4倍,那么反应速率将增大到原来的()。 (A)32倍;(B)4倍;(C)8倍;(D)64倍。 11、混合气体中,某组分的分压是指()。 (A)相同温度时,该组分气体在容积为1.0L的容器中所产生的压力; (B)该组分气体在273.15K时所产生的压力;

无机化学实验思考题

无机化学实验思考题 一。氯化钠的制备 1.氯化钠能通过重结晶提纯吗 答: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小,所以不能通过重结晶来提纯。 2.氯化钙能代替毒性更大的氯化钡来去除盐中的硫酸根离子吗?答:不,硫酸钙微溶,不能达到净化的目的。 3.尝试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解释碳酸钡去除盐中Ca2+和硫酸根离子的基础和条件。溶液中的钙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分别与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生成比碳酸钡更不溶的碳酸钙和硫酸钡沉淀,从而除去它们。 4.如果粗盐中的镁离子以氢氧化镁的形式被除去,如何控制酸碱度?答:据说在不添加太多试剂的情况下,pH11 ~ 12已经可以保证Mg2+的完全沉淀。(这可以自己计算。。。大约是10.9左右的完全降水) 5.在提纯原盐的过程中,哪个步骤会去除钾离子? 答:在晶体清洗的最后一步,氯化钠和KCl有不同的溶解度,因此过滤。 两个。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1.这个实验前后水浴加热的目的有什么不同?答:前者是一种合成反应,加热会加快反应速度。后者应该是蒸发以减少水分含量。 2.当计算硫酸亚铁铵的产率时,它是基于铁的量还是硫酸铵的量?过多的铁对硫酸亚铁铵的制备有什么影响?

答:用硫酸铵的量。因为铁需要过量并且含有少量的油。 在硫酸亚铁铵制备过程的早期阶段制备硫酸亚铁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过量的铁或过量的硫酸获得硫酸亚铁,但是纯度受到影响。过量的铁可以防止硫酸亚铁被氧化,但是大量过量的铁会消耗酸来促进Fe2+的水解。 3.碱煮去除铁屑和油渍的目的是什么? 4.当1 Fe和H2SO4 2蒸发并浓缩溶液时,为什么要用水浴加热答案:1。使用水浴加热来加快反应速度,而不会导致温度上升过快而产生Fe3+。 2.防止Fe2+氧化成三价铁离子并添加杂质。 5.当铁与硫酸反应时,你为什么经常拿出锥形瓶并摇动它?适当的补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完全反应? 答:锥形瓶经常被摇动,以便反应可以充分进行。适当的补水是为了防止硫酸亚铁沉淀。当反应不完全时,二价铁离子的氧化被阻止。6.如何得到更大颗粒的硫酸亚铁铵晶体?:控制蒸发和浓缩的时间,待晶体膜出现后冷却。缓慢冷却。 控制溶液的浓度,使其变小。 三个。五水硫酸铜的制备 1.在减压和过滤过程中(1)如果在真空泵开关打开(2)和真空泵开关在过程结束时关闭之前,沉淀被转移到布氏漏斗中,每一个会有什么影响?(1)滤纸容易漂浮,晶体可能从滤纸边缘泄漏 (2)水箱中的水将回流到吸瓶中,造成反吸并污染滤液。

大一无机化学复习题库

一、 选择题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反应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大; (B) 溶液中的反应一定比气相中的反应速率大; (C) 增大系统压力,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D) 加入催化剂,使正反应活化能和逆反应活化能减少相同倍数; 2.pH=6的溶液的酸度是pH=3的溶液的多少倍 (A )3 (B )1/3 (C )300 (D )1/1000 3.等温等压过程在高温不自发进行而在低温时可自发进行的条件是 (A )△H<0,△S<0 (B )△H>0,△S<0 (C )△H<0,△S>0 (D )△H>0,△S>0 4.已知在室温下AgCl 的 sp K = 1.8×10-10,Ag 2CrO 4的 sp K = 1.1×10-12,Ag 2CO 3的 sp K = 8.5 ×10-12,Ag 3PO 4 的 sp K = 8.9×10-17,那么溶解度最大的是(不考虑水解) (A) AgCl (B) Ag 2CrO 4 (C) Ag 2CO 3 (D) Ag 3PO 4 5.用Nernst 方程式[][]还原剂氧化剂lg 0592.0z + = ??,计算+ -24Mn /MnO 的电极电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温度应为298K (B )+ 2Mn 浓度增大则 ?减小 (C )+ H 浓度的变化对?无影响 (D )- 4MnO 浓度增大,则?增大 6.已知E (Ti +/Ti) = - 0.34 V ,E (Ti 3+/Ti) = 0.72 V ,则E (Ti 3+/Ti +)为 (A) (0.72 + 0.34) / 2 V (B) (0.72 - 0.34) / 2 V

武大吉大第三版无机化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12-17

第十二章 1.卤素中哪些元素最活泼为什么有氟至氯活泼性变化有一个突变 答:单质的活泼性次序为:F2>>Cl2>Br2>I2 从F2到Cl2活泼性突变,其原因归结为F原子和F—离子的半径特别小。 F Cl Br I F—Cl—Br—I— r/pm 64 99 114 133 136 181 195 216 (1)由于F的原子半径非常小,F—F原子间的斥力和非键电子对的斥力较大,使F2的 解离能(155KJ/mol)远小于Cl2的解离能(240KJ/mol)。 (2)由于F-离子半径特别小,因此在形成化合物时,氟化物的离子键更强,键能或晶格 能更大。 由于F-离子半径特别小,F-的水合放热比其他卤素离子多。 2.【 3.举例说明卤素单质氧化性和卤离子X-还原性递变规律,并说明原因。 答:氧化性顺序为:F2 >Cl2 >Br2>I2 ;还原性顺序为:I- >Br->Cl->F-. 尽管在同族中氯的电子亲合能最高,但最强的氧化剂却是氟 卤素单质是很强的氧化剂,随着原子半径的增大,卤素的氧化能力依次减弱。尽管在同族中氯的电子亲合能最高,但最强的氧化剂却是氟。一种氧化剂在常温下,在水溶液中氧化能 ?值的大小和下列过程有关(见课本P524) 力的强弱,可用其标准电极电势值来表示,θ 4.写出氯气与钛、铝、氢、水和碳酸钾作用的反应式,并注明必要的反应条件。 答:(1)2Cl2+Ti =TiCl4加热,干燥 (2)3Cl2+2Al =2AlCl3 加热,干燥 (3)Cl2+H2 =2HCl 点燃 (4)3Cl2+2P(过量)=2PCl3 干燥 ! 5Cl2(过量)+2P=2PCl5干燥 (5)Cl2+H2O=HClO +HCl (6) Cl2+2K2CO3+H2O=KCl+KClO+2KHCO3 5.试解释下列现象: (1)I2溶解在CCl4中得到紫色溶液,而I2在乙醚中却是红棕色。 (2)I2难溶于水却易溶于KI中。 答:(1)CCl4为非极性溶剂,I2溶在CCl4中后仍为分子状态,显示出I2单质在蒸气时的紫颜色。 而乙醚为极性溶剂,I2溶于乙醚时与溶剂间有溶剂合作用,形成的溶剂合物不再呈其 单质蒸气的颜色,而呈红棕色。 (2)I2以分子状态存在,在水中歧化部分很少,按相似相溶的原则,非极性的I2在水中溶解度很小。但I2在KI溶液中与I-相互作用生成I3—离子,I3—离子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因 此,I2易溶于KI溶液。

《无机化学下》第四版习题答案

第13章 氢和稀有气体 13-1 氢作为能源,其优点是?目前开发中的困难是什么? 1、解:氢作为能源,具有以下特点: (1)原料来源于地球上储量丰富的水,因而资源不受限制; (2)氢气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很大; (3)作为燃料的最大优点是燃烧后的产物为水,不会污染环境; (4)有可能实现能量的储存,也有可能实现经济高效的输送。 发展氢能源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氢气的发生,氢气的储备和氢气的利用 13-2按室温和常压下的状态(气态 液态 固态)将下列化合物分类,哪一种固体可能是电的良导体? BaH 2;SiH 4;NH 3;AsH 3;PdH 0.9;HI 13-3试述从空气中分离稀有气体和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各组分的根据和方法。 3、解:从空气中分离稀有气体和从混合稀有气体中分离各组分,主要是利用它们不同的物理性质如:原子间不同的作用力、熔点沸点的高低以及被吸附的难易等差异达到分离的目的。 13-4试说明稀有气体的熔点 、沸点、密度等性质的变化趋势和原因? 4、解:氦、氖、氩、氪、氙,这几种稀有气体熔点、沸点、密度逐渐增大。 这主要是由于惰性气体都是单原子分子,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主要决定于分子量。分子量越大,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越大,熔点沸点越来越高。 密度逐渐增大是由于其原子量逐渐增大,而单位体积中原子个数相同。 13-5你会选择哪种稀有气体作为:(a )温度最低的液体冷冻剂;(b )电离能最低 安全的放电光源;(c )最廉价的惰性气氛。 13-6用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解释HeH 、HeH + 、He 2+ 粒子存在的可能性。为什么氦没有双原子分子存在? 13-7 给出与下列物种具有相同结构的稀有气体化合物的化学式并指出其空间构型: (a) ICl 4- (b)IBr 2- (c)BrO 3- (d)ClF 7、 解: 4XeF 平面四边形 2XeF 直线形 3XeO 三角锥 XeO 直线形

无机化学基础实验思考题

无机化学基础实验思考题 7.在制备CuSO4·5H2O的实验中,量取比重为d、百分浓度为C、体各为V的CuSO4溶液,制得质量为w的CuSO4·5H2O,已知CuSO4的分子量为160,CuSO4·5H2O的分子量为250。写出收率的公式。 答:回收率=W·160/250/d·V·C·×100% 8.除掉了SO42-Ca2+、Mg2+和多余的Ba2+和 CO32-后,将溶液蒸发至稀糊状(切勿蒸干!)后冷却、减压过滤。在此,“切勿蒸干”的目的是(C)。 A.便于烘炒 B.便于抽滤C.除去K+离子 D.除去少量的Ca2+、Mg2+离子 9.用已知标准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HAC溶液达终点时,若滴定管尖还挂有一滴碱液,则(C) A.直接续数 B.将此一滴碱液靠入锥瓶后续数 C.滴定失败,重新滴定 D.估计出这一滴碱液的体积 10.在酸碱滴定操作中,下列仪器需要用待量取的溶液润洗的是(A.B) A.滴定管 B.移液管 C.容量瓶 D.锥瓶 11.测定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实验中,为什么要记录室温? 答:因为不同的温度下,醋酸的电离常数不同,同一浓度的醋酸溶液不同温度下,其电离度亦不同. 12.关于PH值的读数,下列值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C) A.4 B.4.2 C.4.27 D.4.275 13.用酸度计测定PH值之前,必须定位,定位液选择下列溶液中的哪一种? (D) A蒸馏水 B.一定PH值的盐酸溶液 C.一定PH值的NaOH溶液 D.PH值接近于待测液的标准缓冲溶液 14.用酸度计测定一组溶液的PH值,测量的顺序以下列哪一种为最佳? (A) A.从稀到浓 B.从浓到稀 C.无所谓次序 15.关于PH电极(玻璃电极或复合电极),下列说法哪一条是错误的? (A) A.电极的敏感玻璃泡有轻微的破损或擦伤对其性能无影响 B.电极不可长期浸在蒸馏水、蛋白质溶液和酸性氟化物溶液中 C.电极在长期未用后再次使用前需活化 D.电极测量后,应及时清洗并保护放置 16.在化学反应速度和活化能实验中,用定量加液器往混合液中加K2S2O8溶液时,若加液器中含有气泡,可能会使反应时间(A) A.变长 B.变短 C.无影响 17.在测定活化能的实验中,在低温点的实验时,若用手拿着小烧杯有溶液的部分进行操作,会使Ea的测量值比实际值(B) A.大 B.小 C.无影响 18.如何除去硫酸铜溶液中的杂质铁?制备硫酸铜的过程中,如何除去杂质铁? 答:(1) 40℃-50℃时加H2O2水 2)HaOH或NH3H2O调PH值3-3.5(3)加热煮沸溶液(4)保温10-15分钟(5)过滤(普滤)

无机化学复习题

《无机化学》知识要点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表达式:PV=nRT P: 气体压力,SI 单位 Pa V: 气体体积,SI 单位m 3 n: 气体的物质的量,SI 单位mol T: 气体的热力学温度;SI 单位K R: 摩尔气体常数,通过实验测得:8.314 J·mol -1·K -1 2、道尔顿气体分压定律:当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P 总 = P A + P B + P C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同样适用于气体混合物。 (1) 如混合气体中各气体物质的量之和为n 总,温度T 时混合气体总压为P 总, 体积为V ,则P 总 V=n 总RT 如以n i 表示混合气体中气体i 的物质的量,P i 表示其分压,V 为混合气体体积,温度为T ,则 P i V=n i RT (2) 当组分气体的温度和压力与混合气体相同时,组分气体单独存在时所占有的体积称为分体 积,混合气体的总体积等于各分体积之和V 总 = V A + V B + V C 且:PV i =n i RT 推导可得:P i /P 总 = V i /V 总 例: 在27℃,101.3kPa 下,取1.00L 混合气体进行分析,各气体的体积分数为:CO 60.0%,H 2 10.0%, 其它气体为30.0%。求混合气体中,(1) CO 和H 2的分压;(2) CO 和H 2的物质的量; 解: (1). P (CO) = P 总×总V V CO ) (= 101.3kPa×0.600 = 60.8 kPa P (H2) = P 总×总V V H ) (2= 101.3kPa×0.100 = 10.1 kPa (2). n(CO) = (RT )总V CO P = 300K K m ol 8.314J 1000.1a 108.601-1-333??????-m P = 2.40×10-2mol n(H 2) = (RT )2总V H P = 300K K m ol 8.314J 1000.1a 101.101-1-333??????-m P = 4.00×10-3mol

大学无机化学第二版河北师范大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 物质的聚集态习题答案 1-1 实验室内某氦气钢瓶,内压为18 MPa ,放出部分氦气后,钢瓶减重500 kg ,瓶内氦气的压强为9.5 MPa 。假定放出气体前后钢瓶的温度不变,钢瓶原储有氦气为多少(物质的量)? 解:V 与T 一定时,n 与p 成正比, 即: mol .0026 410500MPa )5.918(MPa 183?=-总n 解得 mol 10645.25?=总n 1-2 273K和101 kPa 的1.00 dm 3干燥空气缓慢通过液态的二甲醚(CH 3OCH 3)。假定(1)通过二甲醚后的空气被二甲醚饱和且液态二甲醚损失0.0335g ;(2)被二甲醚饱和的空气的总压强仍为101kPa 。计算二甲醚在273K时的饱和蒸汽压。 解: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 空气的物质的量:m ol 0445.0K 273K m ol dm 8.314kPa 1.00dm kPa 1011133 =?????==--空RT pV n 二甲醚的物质的量:mol 10283.7mol g 0.46g 02335.041--二甲醚?=?==M m n 二甲醚的摩尔分数:0161.00445 .010283.710283.744=+??=+=--二甲醚空二甲醚二甲醚n n n x 二甲醚的饱和蒸汽压: 1.626kPa kPa 1010161.0=?=?=p x p 二甲醚二甲醚 1-3 在273.15 K 和1.01325×105 Pa 压力下,测得某气体的密度为1.340 g ·dm -3,在一实验中测得这种气体的组成是C 79.8%和H 20.2%。求此化合物的分子式。 解 =30.02(g·mol -1) 每分子含碳原子:30.02×0.798/12.01=1.9953≈2 每分子含氢原子:30.02×0.202/1.008=6.016≈6 即分子式为:C 2H 6 1-4 在293 K 和9.33×104 Pa 条件下,在烧瓶中称量某物质的蒸气得到下列数据,烧瓶

大学化学无机化学期末练习题

无机化学期末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已知:298K 时,反应 C (石墨)+O 2(g )→CO 2(g ) 1 m o l kJ 5.393-?-=?θm r H CO (g )+ 2 1O 2(g )→CO 2(g ) 1 mol kJ 0.283-?-=?θ m r H 则反应C (石墨)+ 2 1O 2(g )→CO (g )的θ m r H ?等于( ) A .110.5kJ ?mol -1 B .-110.5kJ ?mol -1 C .-676.5 kJ ?mol -1 D .676.5 kJ ?mol -1 2.反应C(s)+H 2O(g) CO(g)+H 2(g) 0H θm r >?,在一定温度下达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因反应前后物质的量相等,故增大体系的压力对平衡无影响; B. 升高温度,Kp 增大,故平衡向右移动; C. 增加H 2O(g)浓度,Kp 增大,平衡向右移动; D. 加入催化剂,提高正反应速率,平衡向右移动。 3.若溶液的浓度都为0.1 mol ?L -1,则下列水溶液的沸点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Na 2SO 4,Al 2(SO 4)3,NaCl ,HAc; B. Al 2(SO 4)3,Na 2SO 4, NaCl ,HAc; C.NaCl ,Na 2SO 4,Al 2(SO 4)3, HAc; D. HAc ,Na 2SO 4,Al 2(SO 4)3,NaCl; 4.反应H 2(g)+I 2(g) 2HI(g) 的θ m r H ?>0,该反应达平衡时,若降低温度, Kc (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5. 下列溶液中,pH 值最小的是( )。 A .0.010 mol?L -1HCl B .0.010 mol?L -1HAc C .0.010 mol?L -1HF D .0.010 mol?L -1H 2SO 4 6.下列硫化物能溶于稀盐酸的是( )。 A.ZnS ; B.CuS ; C.Ag 2S ; D.HgS 。 7.原电池符号为: (-)Zn ∣ZnSO 4(c 1)‖Fe 2(SO 4)3(c 2),FeSO 4(c 3)∣Pt(+) 若加氨水于锌电极溶液中,使 Zn 2+生成锌氨配离子[Zn(NH 3)4]2+,这时电池电动势将(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8.3p 的磁量子数是( )。 A.0、1、2; B.1、2、3; C.-1、0、+1; D.-2、-1、0、+1、+2 9.已知反应2HgO(s)→2Hg (l)+ O 2(g) θm r H ?=181.4kJ ?mol -1 ,则 θm r H ?( HgO,s)

《无机化学实验》习题及参考答案.

《无机化学实验》习题及参考答案 1、烘干试管时,为什么开始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答:开始试管口低于管底是以免水珠倒流炸裂试管。 2、容量仪器应用什么方法干燥?为什么? 答:晾干法或吹干法,否则会影响容量仪器的精度。 3、酒精灯和酒精喷灯的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答:在酒精灯使用中,对于旧的特别是长时间未用的酒精灯,取下灯帽后,应提起灯芯瓷套管,用洗耳球轻轻地向灯壶内吹几下以赶走其中聚集的酒精蒸气。燃着的酒精灯,若需添加酒精,首先熄灭火熄,决不能在酒精灯燃着时添加酒精。点燃酒精灯一定要用火柴点燃,决不能用燃着的另一酒精灯对点。使用酒精喷灯时,应在预热盘酒精快燃完,能使液态酒精转化为酒精蒸气时再打开挂式喷灯的酒精贮罐。另外,要准备一块湿抹布放在喷灯旁,当酒精液滴洒落到实验台上引起小火时给予及时扑灭。座式酒精喷灯连续使用超过半小时,必须熄灭喷灯,待冷却后,再添加酒精继续使用。若座式喷灯的酒精壶底部凸起时,不能再使用,以免发生事故。 4、在加工玻璃管时,应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答:切割玻璃管时,要防止划破手指。熔烧玻璃管时,要按先后顺序放在石棉网上冷却,未冷之前不要用手拿,防止烫伤。在橡皮塞上装玻璃管时,防止手持玻璃管的位置离塞子太远或用力过猛而将玻璃管折断,刺伤手掌。 5、切割玻璃管(棒)时,应怎样正确操作? 答:切割玻璃管(棒)时,应将坡璃管(棒)平放在实验台面上,依所需的长度用左手大拇指按住要切割的部位,右手用锉刀的棱边在要切割的部位向一个方向(不要来回锯)用力锉出一道凹痕。锉出的凹痕应与玻璃管(棒)垂直,这样才能保证截断后的玻璃管(棒)截面是平整的。然后双手持玻璃管(棒),两拇指齐放在凹痕背面,并轻轻地由凹痕背面向外推折,同时两食指和两拇指将玻璃管

无机化学练习题

普通化学练习题 一、 判断题 1、一个溶液所有组分的摩尔分数总和为1( ) 2、状态函数都具容量性质( ) 3、化学反应中发生碰撞的分子,不一定是活化分子( ) 4、当溶液变稀时,活度系数会增大( ) 5、Θ Θ

武汉大学版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16. 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式: (1)H2S+H2O2→ (2)H2S+Br2→ (3)H2S+I2→ (4)H2S+O2→ +H+→ (5)H2S+ClO- 3 (6)Na2S+Na2SO3+H+→ (7)Na2S2O3+I2→ (8)Na2S2O3+Cl2→ (9)SO2+H2O+Cl2→ (10)H2O2+KMnO4+H+→ (11)Na2O2+CO2→ (12)KO2+H2O→ (13)Fe(OH)2+O2+OH-→ → (14)K2S2O8+Mn2++H++NO- 3 (15)H2SeO3+H2O2→ 答:(1)H2S+H2O2=S+2H2O H2S+4H2O2(过量)=H2SO4+4H2O (2)H2S+Br2=2HBr+S H2S+4Br2(过量)+4H2O=8HBr+H2SO4 (1)H2S+I2=2I-+S+2H+ (2)2H2S+O2=2S+2H2O (3)3H2S+ClO3-=3S+Cl-+3H2O (4)2S2-+SO32-+6H+=3S+3H2O (5)2Na2S2O3+I2=Na2S4O6+2NaI (6)Na2S2O3+4Cl2+5H2O=Na2SO4+H2SO4+8HCl (7)SO2+Cl2+2H2O=H2SO4+2HCl (8)5H2O2+2MnO4-+6H+=2Mn2++5O2+8H2O (9)2Na2O2+2CO2=2Na2CO3+O2 (10)2KO2+2H2O=2KOH+O2+H2O2 (11)4Fe(OH)2+O2+2H2O=4Fe(OH)3 (12)5S2O82-+2Mn2++8H2O=10SO42-+2MnO4-+16H+(13)H2SeO3+H2O2=H2SeO4+H2O

无机化学下练习题

无机化学(下)练习题 一、选择题 1.Na2S2O7中S的氧化数是( C ) (A) +2 (B) +4 (C) +6 (D) +8 2.相同浓度的下列几种酸中,酸性最弱的是( D ) (A) HCl (B) HBr (C) HI (D) H2Se 3.CaF2 的K sp = 3.95×10-11 ,在氟离子浓度为 3.0 mol·dm-3 的溶液中Ca2+离子可能的最高浓度是( D ) (A) 4.39×10-11 mol·dm-3 (B) 1.09×10-12 mol·dm-3 (C) 1.09×10-13 mol·dm-3 (D) 4.39×10-12 mol·dm-3 4.由下列反应设计的电池,不需要惰性电极的是( C ) (A) H2(g) + Cl2 (g) = 2HCl(aq) (B) Ce4++ Fe2+= Ce3++ Fe3+ (C) Zn + Ni2+= Zn2++ Ni (D) Cu + Br2 = Cu2++ 2Br- 5.由铬在酸性溶液中的元素电势图,可确定能自发进行的反应是( D ) Cr3+ - 0.41V Cr2+ - 0.91V Cr (A) 3Cr2+→ 2Cr3++ Cr (B) Cr + Cr2+→ 2Cr3+ (C) 2Cr → Cr2++ Cr3+(D) 2Cr3++ Cr → 3Cr2+ 6.已知:Fe3++ e-= Fe2+θE= 0.77 V Cu2++ 2e-= Cu θE= 0.34 V Ag++ e-= Ag θE= 0.80 V Al3++ 3e-= Al θE= -1.66 V 则最强的氧化剂是( D ) (A) Al3+(B) Fe3+(C) Cu2+(D) Ag+ 7.下列新制备出的氢氧化物沉淀在空气中放置,颜色不发生变化的是( D ) (A) Fe(OH)2(B) Mn(OH)2(C) Co(OH)2(D) Ni(OH)2 8.Fe3+具有d5电子构型,在八面体场中要使配合物为高自旋态,则分裂能△和电子成对能P 所要满足的条件是( C ) (A) △和P越大越好(B) △> P (C) △< P (D) △= P 9.不具有空间异构体的是( D ) (A) [PtCl2(NH3)4]2+(B) [PtCl3(NH3)3]+ (C) [PtCl(NO2)(NH3)4]2+(D) [PtCl(NH3)5]3+

无机化学第四版第六章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第六章分子的结构与性质 思考题 1.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试推测哪些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哪些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 答:ⅠA、ⅡA族与ⅥA、ⅦA元素之间由于电负性相差较大,易形成离子键,而处于周期表中部的主族元素原子之间由于电负性相差不大,易形成共价键。 2.下列说法中哪些是不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1)键能越大,键越牢固,分子也越稳定。不一定,对双原子分子是正确的。 (2)共价键的键长等于成键原子共价半径之和。不一定,对双原子分子是正确的。 (3)sp2杂化轨道是由某个原子的1s轨道和2p轨道混合形成的。×由一个ns轨道和两个np轨道杂化而成。 (4)中心原子中的几个原子轨道杂化时,必形成数目相同的杂化轨道。√

(5)在CCl4、CHCl3和CH2Cl2分子中,碳原子都采用sp2杂化,因此这些分子都呈四面体形。×sp3,CCl4呈正四面体形;CHCl2和CH2Cl2呈变形四面体形。 (6)原子在基态时没有未成对电子,就一定不能形成共价键。×成对的电子可以被激发成单电子而参与成键。 (7)杂化轨道的几何构型决定了分子的几何构型。×不等性的杂化轨道的几何构型与分子的几何构型不一致。 3.试指出下列分子中那些含有极性键? Br2CO2H2O H2S CH4 4.BF3分子具有平面三角形构型,而NF3分子却是三角锥构型,试用杂化轨道理论加以解释。BF3中的B原子采取SP2杂化,NF3分子的N原子采取不等性的SP3杂化。 5.CH4,H2O,NH3分子中键角最大的是哪个分子键角最小的是哪个分子为什么CH4键角最大(109028,),C采取等性的SP3杂化,NH3(107018,),H2O分子中的N、O采用不等性的SP3杂化,H2O分子中的O原子具有2对孤电子对,其键角最小(104045,)。 6.解释下列各组物质分子中键角的变化(括号内为键角数值)。

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2-8

第二章物质的状态 习题 2.1 什么是理想气体?实际气体在什么条件下可用理想气体模型处理? 2.2 为什么家用加湿器都是在冬天使用,而不在夏天使用? 2.3 常温常压下,以气体形式存在的单质、以液体形式存在的金属和以液体形式存在的 非金属单质各有哪些? 2.4 平均动能相同而密度不同的两种气体,温度是否相同?压力是否相同?为什么? 2.5 同温同压下,N2和O2分子的平均速度是否相同?平均动能是否相同? 2.6试验测得683K、100kPa时气态单质磷的密度是2.64g·dm-3。求单质磷的分子量。2.71868年Soret用气体扩散法测定了臭氧的分子式。测定结果显示,臭氧对氯气的扩散速 度之比为1.193。试推算臭氧的分子量和分子式。 2.8常压298K时,一敞口烧瓶盛满某种气体,若通过加热使其中的气体逸出二分之一,则 所需温度为多少? 2.9氟化氙的通式为XeF x(x=2、4、6…),在353K、1.56×104Pa时,实验测得某气态氟 化氙的密度为0.899g·dm-3。试确定该氟化氙的分子式。 温度为300K、压强为3.0×1.01×105Pa时,某容器含,每升空气中水汽的质量。 (2)323K、空气的相对湿度为80%时,每升空气中水汽的质量。 已知303K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4.23×103Pa; 323K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1.23×104Pa。 2.10在303K,1.01×105Pa时由排水集气法收集到氧气1.00dm3。问有多少克氯酸钾按 下式分解? 2KClO3 === 2KCl +3O2 已知303K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4.23×103Pa。 2.11298K,1.23×105Pa气压下,在体积为0.50dm3的烧瓶中充满NO和O2气。下列反 应进行一段时间后,瓶内总压变为8.3×104Pa,求生成NO2的质量。 2NO +O2 === 2NO2 2.12一高压氧气钢瓶,容积为45.0dm3,能承受压强为3×107Pa,问在298K时最多可 装入多少千克氧气而不致发生危险?

无机化学测试题-答案

期末考试的题型介绍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无分。并且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表格内方有效。每题1分,共25分) 二、填空题(每个空格1分,共25分) 三、问答题(共20 分) 四、计算题(共4题,共25分) 《无学化学》测验题 一、是非题:请在各题括号中,用“√”、“×”分别表示题文中叙述是否正确。(√) 1. 电子云是描述核外某空间电子出现的几率密度的概念。 (√)2. 同种原子之间的化学键的键长越短,其键能越大,化学键也越稳定。(√)3.系统经历一个循环,无论多少步骤,只要回到初始状态,其热力学能和焓的变化量均为零。 (√)4. AgCl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小。 (×)5. 原子轨道的形状由量子数m决定,轨道的空间伸展方向由l决定。 二、选择题 (1)某元素原子基态的电子构型为1s22s22p63s23p5,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 a.p区ⅦA族b.s区ⅡA族 c.ds区ⅡB族d.p区Ⅵ族 (2)下列物质中,哪个是非极性分子:b a.H2O b.CO2c.HCl d.NH3 (3)极性共价化合物的实例是:b a.KCl b.HCl c.CCl4d.BF3 (4)下列物质凝固时可以形成原子晶体的是:c a. O 2 b. Pt, c. SiO 2 d. KCl (5)在298K,100kPa下,反应 2H2(g)+O2(g)=2H2O(1)Δr H mΘ= -572 kJ·mol-1 则H2O(l)的Δf H mΘ为:d

a .572 kJ ·mol -1 b .-572 kJ ·mol -1 c .286 kJ ·mol -1 d .-286 kJ ·mol -1 (6)定温定压下,已知反应B =A 的反应热为Δr H m1Θ,反应B =C 的反应热为Δr H m2Θ,则反应A =C 的反应热Δr H m3Θ为:d a .Δr H m1Θ+Δr H m2Θ b .Δr H m1Θ-Δr H m2Θ c .Δr H m1Θ+2Δr H m2Θ d .Δr H m2Θ-Δr H m1Θ (7)已知HF (g )的标准生成热Δf H m Θ= -565 kJ ·mol -1,则反应H 2(g)+F 2(g)=2HF(g)的Δr H m Θ为:d a .565 kJ ·mol -1 b .-565 kJ ·mol -1 c .1130 kJ ·mol -1 d .-1130 kJ ·mol -1 (8)在氨水溶液中加入固体NH 4Cl 后,氨水的离解度:d a .没变化 b .微有上升 c .剧烈上升 d .下降 (9)N 的氢化物(NH 3)的熔点都比它同族中其他氢化物的熔点高得多,这主要由于NH 3:c a .分子量最小 b .取向力最强 c .存在氢键 d .诱导力强 (10)在一定条件下,一可逆反应其正反应的平衡常数与逆反应的平衡常数关系是:c a .它们总是相等 b .它们的和等于1 c .它们的积等于1 d .它们没有关系 (11)下列反应及其平衡常数H 2 (g)+S(s)=H 2S (g ) K 1Θ;(g)SO (g)O S(s)22=+ K 2Θ,则反应S(g)H (g)O (g)SO (g)H 2222+=+的平衡常数K Θ是:d a. K 1Θ+K 2Θ b .K 1Θ- K 2Θ c .K 1Θ×K 2Θ. d .K 1Θ÷K 2Θ (12)在298K 时石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Δf H m Θ为:c a .大于零 b .小于零 c .等于零 d .无法确定

生物无机化学思考题

什么是生物体的必需元素和有害元素?区分必需元素和有害元素的标准1一 是什么?)宏量元素都是必需元素;而微量元素不一定都是必需元素。必需微(1 F 、、V、Sn、、Cu、Mn、Cr、Mo、Co、SeNi 量元素:Fe、Zn 、. B)Sr(SiI、、有害元素:指哪些存在于生物体内时,会阻碍生物机体正常代谢过程和影响生理功能的微量Be等Pb 、As 、元素,如:Cd 、Hg、 该元素直接影响生物体的生物功能,并参与正常代谢过程。)条件(1)(2 )该元素在生物体内的作用不可能被其它元素所代替。(2)缺乏该元素时,生物体内会发生某种病变,补充该元素时,可防止3(异常的发生或使其恢复正常。你如何理解这种看起来矛有的元素既是人体必需的,又是对人体有害的,2. 盾的现象?。即它们既是必需的,又是有害的。“双重品格”是生物体重要的微量元素,对肿瘤有抑制作用,成人每(元素浓度)Se例 ,可能引起癌症、心肌损伤等;但过gg。若长期低于50μμ天摄取量为100 量摄取又可能造成腹泻、神经官能症及缺铁性贫血等中毒反应,甚至死亡。铁是重要的必需微量元素,正常人体内的铁几乎全部(元素存在形式)如 被限制在特定的生物大分子结构包围的封闭状态之中,这样的铁才能担负正常的生理功能3生物体内的宏量元素包括哪些?举例说明生物体内的微量元素。Mg 、Na 、Ca、、N、P S、Cl、K、C: 宏量元素11种、H、O 宏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体总质量%以上的元素。、、Mn、FeCu、Zn 微量元素:指含量占生物体总质量%以下的元素。Cr 、Se 、I 、Mo 、Si等 4. 必需微量元素具有哪些主要的生物功能?举例说明。 (硒)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1973年证明硒是代谢过氧化氢的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必需成分。硒参与过氧化物的代谢,体内各种吞噬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吞噬细胞中均含有GSHPX。 硒对细胞保持氧化还原的平衡和清除活性氧起重要作用,最起码的作用是延缓衰老。硒缺乏所致的免疫系统的改变与肿瘤的易患性增加,一些慢性炎症及病毒性疾病的发生与此有关 锌与免疫 锌缺乏可削弱免疫系统功能,导致机体对多种致病因素易感性增高,而许多种疾病可导致锌缺乏而影响免疫系统功能。这些疾病包括酒精中毒、肾病、烧伤、消化道 功能紊乱以及HIV感染和腹泻。 锌对免疫系统作用包括对淋巴细胞成熟、细胞因子产物、细胞凋亡及基因表达的影. 响等方面。锌缺乏可导致胸腺萎缩和淋巴细胞减少。儿童缺锌可导致发育缓慢,甚至影响大脑发育。 铁与免疫 实验表明缺铁时中性白细胞的杀菌能力降低,淋巴细胞功能受损,在补充 铁后免疫功能可能可以得到改善。铁过剩和缺铁时均可引起机体感染性增加,微生物生长繁殖也需要铁的存在,有时补铁会增加感染的危险性什么是微量元素的拮抗和协同作用?它们有何生物学意义?5. 拮抗作用:指生物体内的一种元素抑制另一种元素的生物学作用的现象。协同作用:指一种元素促进生物体内另一种元素的生物学作用的现象。CuCu和Zn呈

无机化学练习题(含答案)

无机化学练习题(含答案) 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1-1 试讨论,为什么有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的有效数字的位数多达9位,而有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的有效数字却少至3~4位? 分子分解为Br原子需要的最低解离能为190kJ/mol,求引起溴分子解离1-2 Br 2 需要吸收的最低能量子的波长与频率。 1-3 氢原子核外电子光谱中的莱曼光谱中有一条谱线的波长为103nm,问:它相应于氢原子核外电子的哪一个跃迁? 1-4 周期系中哪一个元素的电负性最大?哪一个元素的电负性最小?周期系从左到右和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变化呈现什么规律?为什么? 1-5 什么叫惰性电子对效应?它对元素的性质有何影响? 1-6 当氢原子的一个电子从第二能级层跃迁至第一能级层时发射出光子的波长是121.6nm;当电子从第三能级层跃迁至第二能级层时,发射出光子的波长是656.3nm。问哪一个光子的能量大? 1-7 有A,B,C,D四种元素。其中A为第四周期元素,与D可形成1:1和1:2原子比的化合物。B为第四周期d区元素,最高氧化数为7。C和B是同周期元素,具有相同的最高氧化数。D为所有元素中电负性第二大元素。给出四种元素的元素符号,并按电负性由大到小排列之。 1-8有A,B,C,D,E,F元素,试按下列条件推断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符号,给出各元系的价电子构型。 (1)A,B,C为同一周期活泼金属元素,原子半径满足A>B>C,已知C有3个电子层。 (2)D,E为非金属元素,与氢结合生成HD和HE。室温下D的单质为液体,E 的单质为固体。 (3)F为金属元素,它有4个电子层并且有6个单电子。 第2章分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