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核能、核能的利用

人教版高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核能、核能的利用
人教版高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核能、核能的利用

人教版高中物理总复习

知识点梳理

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

物理总复习:核能、核能的利用

【考纲要求】

1、知道核力及结合能、质量亏损等概念

2、会配平和书写核反应方程式

3、知道核能获取的两种方式,了解核反应堆的主要组成部分,

能进行简单的有关核能的计算问题

【考点梳理】

考点一、核能

要点诠释:

1、核力

核子间作用力。其特点为短程强引力:作用范围为2.0×10-15m,只在相邻的核子间发生作用。

2、核能

核子结合为原子核时释放的能量或原子核分解为核子时吸收的能量,叫做原子核的结合能,亦称核能。

比结合能:结合能与核子数之比称做比结合能,也叫平均结合能。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不同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是不一样的,由比结合能曲线可以看出:中等大小的核比结合能最大(平均每个核子的质量亏损最大),这些核最稳定。

3、质能方程、质量亏损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说明物体的质量和能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一个量的变化必然伴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核子在结合成原子核时放出核能,因此,原子核的质量必然比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和要小△m,这就是质量亏损。由质量亏损可求出释放的核能△E=△mc2;反之,由核能也可求出核反应过程的质量亏损。

4、△E=△mc2是计算核能的常用方法。在具体应用中要注意单位制的统一及不同单位的换算。若质量单位取原子质量单位u,则:

此结论亦可在计算中直接应用。另外,在无光子辐射的情况下,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转化为生成的新核和新粒子的动能。因而在此情况下可应用力学原理—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来计算核能。

5、质能方程的理解

对于质量亏损,切忌不能认为这部分质量转化成了能量,质能方程的本质是:第一,质量或能量是物质的属性之一,决不能把物质和它们的某一属性(质量和能量)等同起来。第二,质能方程揭示了质量和能量的不可分割性,方程建立了这两个属性在数值上的关系,这两个量分别遵守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质量和能量在量值上的联系决不等于这两个量可以相互转化。第三,质量亏损不是否定了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γ射线虽静质量为零,但动质量不为零。

考点二、重核的裂变 要点诠释:

重核分裂成中等质量的核的反应过程。 如:

2351136901

92

05438010U n Xe Sr n +→++

由于中子的增值使裂变反应能持续地进行的过程称为链式反应。发生链式反应的条件

是:裂变物质的体积>临界体积。

裂变的应用:原子弹、原子反应堆。

核电站:核电站的核心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①核燃料:浓缩铀235.

②减速剂:浓缩铀235容易捕获慢中子发生反应,采用石墨、中水、或普通水作减速剂. ③控制棒:为了控制能量释放的速度,就要想办法减少中子的数目,采用在反应堆中插入镉棒的方法,利用镉吸收中子能力很强的特性,就可以容易地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 ④保护层:反应堆外层是很厚的水泥壁,可防止射线辐射出去.

⑤冷却系统:靠水或液态金属钠在反应堆内外的循环流动,把产生的热量传输出去. 反应堆是核电站的核心,核电站是靠核反应堆产生的内能发电.

考点三、轻核的聚变 要点诠释:

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的反应过程。

如:2341

1120H H He n +→+

发生聚变反应的条件是:超高温(几百万度以上)—热核反应。 聚变的应用:氢弹、可控热核反应。 要点诠释:

1、原子核既然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那么为什么还会从原子核里发射出α粒子、β粒子?实际上,发射出来的α粒子和β粒子仍是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结合或转化而成的。α粒子是原子核内的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结合在一起发射出来的,β粒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并发射出来的。所以不能因为从原子核中发射出α粒子和β粒子就认为原子核也是由它们组成的。

2、质量数守恒和核电荷数守恒是我们书写核反应方程的重要依据,但要以核反应的事实为基础,不能仅仅根据该两条守恒定律随意书写事实上不存在的核反应方程。另外,核反应通常是不可逆的,方程中只能用箭头:“→”连接并指示反应方向,而不能用等号“=”连接。 【典型例题】

类型一、配平和书写核反应方程

例1、下面列出的是一些核反应方程

3030

15

14P Si X

→+

9

210

4

1

5

B e H e B Y

+

+

4

47

2

2

3

H e H e L i Z

+

+ 其中( )

A .X 是质子,Y 是中子,Z 是正电子

B .X 是正电子,Y 是质子,Z 是中子

C .X 是中子,Y 是正电子,Z 是质子

D .X 是正电子,Y 是中子,Z 是质子

【思路点拨】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配平核反应方程,再确定XYZ 是何种物质。 【答案】D

【解析】将三个核反应方程写明确,为

30300

15

14

1P S i X

+

+

9210

1

4

1

5

0B e H e B Y

+

+

447

1

2

2

3

1H e H e L i

Z

+

+

可知X 为正电子,可知Y 为中子,可知Z 为质子

【总结升华】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配平核反应方程,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举一反三

【变式1】原子核A

Z X 与氘核2

1H 反应生成一个α粒子和一个质子。由此可知

A .A=2,Z=1 B. A=2,Z=2 C. A=3,Z=3 D. A=3,Z=2 【答案】D

【解析】H He H X A Z 1

14221+→+,应用质量数与电荷数的守恒121,142+=++=+Z A ,解得2,3==Z A ,答案D 。

【变式2】2006年美国和俄罗斯的科学家利用回旋加速器,通过48

20Ca (钙48)轰击

249

98

Cf (锎

249)发生核反应,成功合成了第118号元素,这是迄今为止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最大的元素。实验表明,该元素的原子核先放出3个相同的粒子X ,再连续经过3次α衰变后,变成质量数为282的第112号元素的原子核,则上述过程中的粒子X 是( )

A. 中子

B. 质子

C. 电子

D. α粒子 【答案】A

【解析】因为在衰变的过程中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可得,118-3×2-112=0,所以X 粒子的电荷量为零.

再根据质量守恒,48+249-4×3-282=3,所以X 粒子的质量数为1,所以该粒子为中子, 故BCD 错误,A 正确.故选A . 【变式3】目前普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u 夸克和d 夸克的两类夸克组成. u 夸克带电荷量为

23e ,d 夸克带电荷量为1

3

e -,e 为基元电荷.下列论断中可能正确的是( ) A .质子由1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

B .质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

C .质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

D .质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 【答案】B

【解析】由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设质子中u 夸克、d 夸克个数分别是x 、y ,x 、y 取正整数, 则21

()133

x e y e ?

+?-= 解得x=2、y=1; 设中子中u 夸克d 夸克个数分别是m 、n ,m 、n 取正整数, 则21

()033

m e n e ?

+?-= 解得m=1、n=2. 故选B . 【变式4】现有三个核反应:

① 24

24

11121

Na Mg e -→+

2351141921

92

0563603U n Ba Kr n +→++

③ 2341

1120H H He n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是裂变,②是β衰变,③是聚变

B.①是聚变,②是裂变,③是β衰变

C. ①是β衰变,②是裂变,③是聚变

D.①是β衰变,②是聚变,③是裂变 【答案】C

【解析】原子核的变化通常包括衰变、人工转变、裂变和聚变.衰变是指原子核放出α粒子和β粒子后,变成新的原子核的变化,如本题中的核反应①;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是指在其它粒子的轰击下变成新的原子核的变化;裂变是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如核反应②;聚变是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如核反应③;综上所述,C 项正确. 类型二、质能方程与核能的有关计算 【原子核物理 例3】

例2、为纪念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巨大贡献,联合国将2005年定为“国际物理年”。对于爱因斯坦提出的质能方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E=mc 2 表明物体具有的能量与其质量成正比 B .根据ΔE = Δmc 2可以计算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

C .一个中子和一个质子结合成氘核时,释放出核能,表明此过程出现了质量亏损

D .E=mc 2中的

E 是发生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

【思路点拨】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的含义.核反应过程中发生质量亏损会释放能量. 【答案】D

【解析】A 、爱因斯坦提出的质能方程E=mc 2告诉我们,物体具有的能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故A 正确.B 、△E=△mc 2中△m 是亏损质量,△E 是释放的核能,故B 正确.C 、核反

应中若质量亏损,就要释放能量,所以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结合成一个氘核时释放能量,表明此过程出现了质量亏损.故C 正确.D 、E=mc 2中的E 是物体具有的能量.故D 错误. 故选D .

【总结升华】理解了E=mc 2和△E=△mc 2的各个量的物理意义,就能准确的选出错误的选项. 举一反三

【变式1】据新华社报道,由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世界第一套全超导核聚变实验装置(又称“人造太阳”)已完成了首次工程调试.下列关于“人造太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人造太阳”的核反应方程是n He H H 1

04

23

12

1+→+ B .“人造太阳”的核反应方程是

n Kr Ba n U 1

092361415610235

92

3++→+ C .“人造太阳”释放的能量大小的计算公式是2

mc E ?=? D .“人造太阳”核能大小的计算公式是22

1mc E = 【答案】AC

【解析】“人造太阳”是利用海水中的21H 和3

1H 聚变而产生大量热量的.放出的热量可利用

【变式2】在β衰变中常伴有一种称为“中微子”的粒子放出。中微子的性质十分特别,因此在实验中很难探测。1953年,莱尼斯和柯文建造了一个由大水槽和探测器组成的实验系统,利用中微子与水中1

1H 的核反应,间接地证实了中微子的存在。

(1)中微子与水中的11H 发生核反应,产生中子(10n )和正电子(0

1e +),即

中微子+1

1H →10n +0

1e +可以判定,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分别是 。(填写选项前的字母)

(A )0和0 (B )0和1 (C )1和 0 (D )1和1

(2)上述核反应产生的正电子与水中的电子相遇,与电子形成几乎静止的整体后,可以转 变为两个光子(γ),即

1

e ++01e -→2γ

已知正电子和电子的质量都为9.1×10-31㎏,反应中产生的每个光子的能量约为 J.

正电子与电子相遇不可能只转变为一个光子,原因是 。 (3)试通过分析比较,具有相同动能的中子和电子的物质波波长的大小。 【答案】(1)A (2)14

102.8-? 遵循动量守恒(3)粒子的动量 k mE p 2=

物质波的波长p

h

=

λ由n e m m >,知n e p p >,则n e λλ<. 【解析】(1)发生核反应前后,粒子的质量数和核电荷数均不变,据此可知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分都是0,A 项正确。

(2)产生的能量是由于质量亏损。两个电子转变为两个光子之后,质量变为零,

由2

mc E ?=,故一个光子的能量为

223182141

29.110(3.010)8.21022

e e E m c m c J J --=?==???=?。 正电子与水中的电子相遇,与电子形成几乎静止的整体,故系统总动量为零,故如果只产生一个光子是不可能的,因为此过程遵循动量守恒。 (3)物质波的的波长为p

h

=

λ,要比较波长需要将中子和电子的动量用动能表示出来即k mE p 2=,因为n e m m >,所以n e p p >,故n e λλ<。

例3、(2015 广东卷)科学家使用核反应获取氚,再利用氘和氚核反应获得能量,核反应方程分别为:

4321X+Y He+H+4.9MeV →和 234

112H+H He+X+17.6MeV →。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

A. X 是中子

B. Y 的质子数是3,中子数是6

C. 两个核反应都没有质量亏损

D. 氘和氚的核反应是核聚变反应

【答案】AD

【解析】题目中有两个核反应方程,设X Y A

A Z Z '

'、,由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有:A +A ′=4+3,2+3=A +4,Z +Z ′=2+1,1+1=2+Z ,可得A =1,A ′=6,Z =0,Z ′=3,故X 为中子(1

0n ),Y 是锂(6

3Li ),选项A 正确;由6

3Li 知Y 的质子数、中子数都是3,选项B 错误;两个核反应都释放了能量,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知一定都有质量亏损,选项C 错误;氘和氚的核反应是质量较小的核合成了质量较大的核,是核聚变反应,选项D 正确。

故选AD 。

【考点】核反应方程;结合能、质量亏损;聚变反应 举一反三 【变式1】(2015 江苏卷)C.(2)核电站利用原子核链式反应放出的巨大能量进行发电,

23592

U 是常用的核燃料。23592U 受一个中子轰击后裂变成14456Ba 和89

36Kr 两部分,并产生_____

个中子。要使链式反应发生,裂变物质的体积要_________(选填“大于”或者“小于”)它的临界体积。

(3)取质子的质量27

1.672610

kg p m -=?,中子的质量271.674910kg n m -=?,α粒子

的质量276.646710kg m -=?α,光速8310m/s c =?,请计算α粒子的结合能,(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2)3 大于 (3)J E 12103.4-?=?

【解析】(2)由235114489192056360U+n Ba Kr 3n →++可知,会产生3个中子,要使裂变持续

进行(链式反应),物质的体积需大于它的临界体积。

(3)组成α粒子的核子与α粒子的质量亏损

αm m m m n P -+=?)22(

结合能2mc E ?=?

代入数据得J E 12103.4-?=?

【点评】本题考查原子核裂变,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变式2】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聚变结合成一个氘核,同时辐射一个γ光子。已知质子、中子、氘核的质量分别为m 1、m 2、m 3,普朗克常量为h ,真空中的光速为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反应方程是 113

101H n H γ+→+

B.聚变反应中的质量亏损123m m m m ?=+-

C.辐射出的γ光子的能量312()E m m m c =--

D.γ光子的波长2

123()h

m m m c λ=+-

【答案】B

【解析】该核反应方程质量数不守恒,A 错;聚变反应中的质量亏损123m m m m ?=+-,B 对;聚变反应中亏损的质量转化为能量以光子的形式放出,故光子能量为

2123()E m m m c =+-,C 错;根据

hc

λ

=2123()E m m m c =+-

所以γ光子的波长:123()h

m m m c

λ=

+-,D 错,故选B 。

【原子核物理 例4】

例4、雷蒙德?戴维斯因研究来自太阳的电子中微子(νe )而获得了200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探测中微子所用的探测器的主体是一个贮满615t 四氯乙烯(C 2Cl 4)溶液的巨桶,

电子中微子可以将一个氯核转变为一个氩核,其核反应方程式为3737

017181

e Cl Ar e ν-+→+

己知37

17Cl 核的质量为36.95658u ,

37

18

Ar 核的质量为36.95691u ,

1

e -的质量为0.00055u ,l u

质量对应的能量为931.5MeV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判断参与上述反应的电子中微子的最小能量为( )

A .1.33MeV

B .0.82MeV

C .0.51MeV 0.31MeV

【思路点拨】根据题意可知该核反应过程中质量增加,因此需要提供能量,根据质能方程求出反应所需能量,然后根据能量守恒即可求出中微子的最小能量. 【答案】B

【解析】反应过程需要能量为:E=mc 2 =(36.95691u+0.00055u-36.95658u )c 2 根据l u 质量对应的能量为931.5MeV ,得:E≈0.82MeV ,所以中微子的能量最小为0.82MeV ,故ACD 错误,B 正确.故选B .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能量守恒在原子物理知识中的应用,要解答这类问题关键是在计算上不要出错。 举一反三

【变式1】氘核和氚核可发生热核聚变而释放巨大的能量,该反应方程为:

2341

12H H He x +→+,式中x 是某种粒子。已知:21H 、3

1H 、42He 和粒子x 的质量分别为

2.0141 u 、

3.0161 u 、

4.0026 u 和1.0087 u ;1 u =931.5 MeV/c 2,c 是真空中的光速。由上述反应方程和数据可知,粒子x 是__________,该反应释放出的能量为_________ MeV (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1)1

0n (中子) 17.6

【解析】根据234112H H He x +→+并结合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知x 为10n ;

由质能方程2

E mc ?=?得

()()

234123411

1

2

1

1

2

2931.517.6H H H n H H H n E m m m m c m m m m MeV MeV ?=+--=+--?=

【变式2】一静止的23892U 核经α衰变成为23490Th 核,释放出的总动能为4.27MeV.问此衰变后23490Th 核的动能为多少MeV (保留1位有效数字)

【答案】0.07MeV

【解析】据题意知,此α衰变的衰变方程为23892U →

234

90

Th +42He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

Th Th m v m v αα= ① 式中,m α和Th m 分别为α粒子和Th 核的质量,v α和Th v 分别为α

粒子和Th 核的速度的大小.由题设条件知

22

1122Th Th k m v m v E αα+= ② 4234Th

m m α= ③

由①②③式得

2

Th

12Th Th k m m v E m m αα=+ ④ 代入数据得,衰变后234

90Th 核的动能为

MeV 07.02

12

=h T Th v m ⑤ 【变式3】钚的放射性同位素23994Pu 静止时衰变为铀核激发态23592U *

和α粒子,而铀核激发

态23592U *立即衰变为铀核23592U ,并放出能量为0.097MeV 的γ光子。已知:23994Pu 、23592U 和

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239.0521u Pu m =、235.0439u u m =和 4.0026u m α=

21931.5MeV/c u =

(1)写出衰变方程;

(2)已知衰变放出的光子的动量可忽略,球α粒子的动能。

【答案】(1)239235

9492Pu U αγ→++(2) 【解析】(1)衰变方程为 239235*9492Pu U α→+ ①

235*2359292U U γ→+ ② 或合起来有 239235

9492Pu U αγ→++ ③

(2)上述衰变过程的质量亏损为Pu U m m m m α?=-- ④

放出的能量为2

E m c ?=?? ⑤ 这个能量是铀核23592U 的动能U E 、α粒子的动能

a E 和γ光子的能量E γ之和 U E E E E αγ

?=++

由④⑤⑥式得 2

()U Pu U E E m m m c E ααγ+=--- ⑦ 设衰变后的铀核和α粒子的速度分别为U v 和v α, 则由动量守恒有U U m v m v αα= ⑧ 又由动能的定义知22

11,22

U U U a

E m v E m v αα== ⑨ 由⑧⑨式得

U a

a E m E m γ

= ⑩ 由⑦⑩式得2()U

a Pu U U m E m m m c E m m αγα

??=

-+-??- 代入题给数据得 5.034MeV E α=。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史上最全)

完整的知识网络构建,让复习备考变得轻松简单!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物 理 重 要 知 识 点 总 结 (史上最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一、力物体的平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因为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因为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能够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因为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相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有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能够相同也能够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能够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 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实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分享

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分享 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分享 1.光本性学说的发展简史 (1)牛顿的微粒说:认为光是高速粒子流.它能解释光的直进现象,光的反射现象. (2)惠更斯的波动说:认为光是某种振动,以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它能解释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2、光的干涉 光的干涉的条件是:有两个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波源,即相干波源。(相干波源的频率必须相同)。形成相干波源的.方法有两种:⑴利用激光(因为激光发出的是单色性极好的光)。⑵设法将同一束光 分为两束(这样两束光都来源于同一个光源,因此频率必然相等)。 下面4个图分别是利用双缝、利用楔形薄膜、利用空气膜、利用平 面镜形成相干光源的示意图。 2.干涉区域内产生的亮、暗纹 ⑴亮纹:屏上某点到双缝的光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即 δ=nλ(n=0,1,2,……) ⑵暗纹:屏上某点到双缝的光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即 δ=(n=0,1,2,……) 相邻亮纹(暗纹)间的距离。用此公式可以测定单色光的波长。用白光作双缝干涉实验时,由于白光内各种色光的波长不同,干涉条 纹间距不同,所以屏的中央是白色亮纹,两边出现彩色条纹。 3.衍射----光通过很小的孔、缝或障碍物时,会在屏上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且中央条纹很亮,越向边缘越暗。

⑴各种不同形状的障碍物都能使光发生衍射。 ⑵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可以跟波长相比,甚至比波长还小。(当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小于0.5mm时,有明显衍射 现象。) ⑶在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下当窄缝变窄时亮斑的范围变大条纹间距离变大,而亮度变暗。 4、光的偏振现象:通过偏振片的光波,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 面上,只沿着一个特定的方向振动,称为偏振光。光的偏振说明光 是横波。 5.光的电磁说 ⑴光是电磁波(麦克斯韦预言、赫兹用实验证明了正确性。) ⑵电磁波谱。波长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各种电磁波中,除可见光以外, 相邻两个波段间都有重叠。 各种电磁波的产生机理分别是:无线电波是振荡电路中自由电子的周期性运动产生的;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是原子的外层电子受 到激发后产生的;伦琴射线是原子的内层电子受到激发后产生的;γ 射线是原子核受到激发后产生的。 ⑶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举例。 种类产生主要性质应用举例 红外线一切物体都能发出热效应遥感、遥控、加热 紫外线一切高温物体能发出化学效应荧光、杀菌、合成VD2 X射线阴极射线射到固体表面穿透能力强人体透视、金属探伤 以上就是新编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之光的波动性和微粒性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完整版)高中物理选修3-4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选修3-4 一.简谐运动简谐运动的表达式和图象Ⅱ 1、机械振动: 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某一中心位置两侧来回做往复运动,叫做机械振动。机械振动产生的条件是:(1)回复力不为零。(2)阻力很小。使振动物体回到平衡位置的力叫做回复力,回复力属于效果力,在具体问题中要注意分析什么力提供了回复力。 2、简谐振动: 在机械振动中最简单的一种理想化的振动。对简谐振动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定义或理解: (1)物体在跟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做简谐振动。(2)物体的振动参量,随时间按正弦或余弦规律变化的振动,叫做简谐振动,在高中物理教材中是以弹簧振子和单摆这两个特例来认识和掌握简谐振动规律的。 3、描述振动的物理量,研究振动除了要用到位移、速度、加速度、动能、势能等物理量以外,为适应振动特点还要引入一些新的物理量。 (1)位移x: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动质点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叫做位移。位移是矢量,其最大值等于振幅。 (2)振幅A:做机械振动的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叫做振幅,振幅是标量,表示振动的强弱。振幅越大表示振动的机械能越大,做简揩振动物体的振幅大小不影响简揩振动的周期和频率。 (3)周期T:振动物体完成一次余振动所经历的时间叫做周期。所谓全振动是指物体从某一位置开始计时,物体第一次以相同的速度方向回到初始位置,叫做完成了一次全振动。 (4)频率f:振动物体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 (5)角频率:角频率也叫角速度,即圆周运动物体单位时间转过的弧度数。引入这个参量来描述振动的原因是人们在研究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射影的运动规律时,发现质点射影做的是简谐振动。因此处理复杂的简谐振动问题时,可以将其转化为匀速圆周运动的射影进行处理,这种方法高考大纲不要求掌握。 周期、频率、角频率的关系是:。 (6)相位:表示振动步调的物理量。现行中学教材中只要求知道同相和反相两种情况。 4、研究简谐振动规律的几个思路: (1)用动力学方法研究,受力特征:回复力F =-Kx;加速度,简谐振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在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 (2)用运动学方法研究:简谐振动的速度、加速度、位移都随时间作正弦或余弦规律的变化,这种用正弦或余弦表示的公式法在高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 (3)用图象法研究:熟练掌握用位移时间图象来研究简谐振动有关特征是本章学习的重点之一。(4)从能量角度进行研究:简谐振动过程,系统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总机械能守恒,振动能量和振幅有关。 5、简谐运动的表达式 振幅A,周期T,相位,初相 6、简谐运动图象描述振动的物理量 1.直接描述量: ①振幅A;②周期T;③任意时刻的位移t。 2.间接描述量: ③x-t图线上一点的切线的斜率等于V。

高中物理课本基础知识填空汇总

高中物理基础知识汇总 一、重要结论、关系 1、质点的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______(定义式) 2.中间时刻速度V t/2=_________=__________ 3.末速度V t=__________ 4.中间位置速度V s/2=___________ 5.位移x=__________=________ 6.加速度a=________ (单位是________) 7.实验用推论Δs=_________{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①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 等分时间,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 等分位移,相等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 ②处理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的计算公式:v i=(S i+S i+1)/(2T), a=(S i+1-S i)/T2如图: 2)自由落体运动 注: g=9.8m/s2≈10m/s2(在赤道附近g较___,在高山处比平地___,方向________)。3)竖直上抛运动 1.上升最大高度H m=________ (抛出点算起) 2.往返时间t=____ _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________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___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________直线运动,向下为__________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物体在斜面上自由匀速下滑μ=tanθ; 物体在光滑斜面上自由下滑:a=gsinθ 二、质点的运动 1)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 x=___ 2.竖直方向速度:V y=____ 3.水平方向位移:x=____ 4.竖直方向位移:y=______ 5.运动时间t=________ 6.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tgβ=______ 7.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tgα=______ 注: (1) 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___关 (2);α与β的关系为tgβ=___tgα;

高中物理必修2知识点归纳重点

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Ⅱ知识点总结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希望你能养成解题的好习惯,这一点很重要。 1、看题目的时候,很容易会看着头晕转向,这是心理问题,是自己逃避的 表现。因此再看题目的过程中,要手拿笔,画出重要的解题关键点。比 如:物体的开始与结束的状态、平衡状态等等;(这是一个积累过程,习 惯了就会事半功倍,不要不要在乎纸的清洁。); 2、画图;物理解题应该是想象思维、图形结合,再到推理的过程。画图真 的是必不可少的,不能懒而省了这一步。一定要画图,而且要整洁,不 可马虎; 3、辅导书是第二个老师;你若自学辅导书的每一章节前面的是总结梳理, 认真的记忆梳理,你课都可以不听了(不骗人,前提是你真的用功了)。 自习的时候,不要直接做辅导书的题那么快,认真看前面的知识点和例 题,消化好了,绝对受益匪浅。(任何一门理科都可以这么学的) 第一模块: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一> 曲线运动 1、定义:运动轨迹为曲线的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方向: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始终在轨迹的切线方向上。 3、曲线运动的性质: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选择题) 由于曲线运动速度一定是变化的,至少其方向总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必不为零,所受到的合外力必不为零。(选择题) 4、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物体所受合外力(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总之,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一定指向曲线的凹侧。(选择题) 5、分类 ⑴匀变速曲线运动:物体在恒力作用下所做的曲线运动,如平抛运动。 ⑵非匀变速曲线运动:物体在变力(大小变、方向变或两者均变)作用下所做的曲线运动,如圆周运动。 <二>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小船渡河是重点) 1、运动的合成:从已知的分运动来求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合成,由于它们都是矢量,所以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运动合成重点是判断合运动和分运动,一般地,物体的实际运动就是合运动。(做题依据) 2、运动的分解:求一个已知运动的分运动,叫运动的分解,解题时应按实际“效果”分解,或正交分解。 3、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 ⑴运动的等效性⑵等时性⑶独立性⑷运动的矢量性 4、运动的性质和轨迹

最详细的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经典版)

第一章、力 一、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单位:牛(N) 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但它们不在同一物体上,不是平衡力。作用力与 反作用力是同性质的力,有同时性。 二、力的分类: 1、按按性质分:重力G、弹力N、摩擦力f 按效果分: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 按研究对象分:外力、内力。 2、重力G:由于受地球吸引而产生,竖直向下。G=mg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与形状有关。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不一定在物体上。 弹力:由于接触形变而产生,与形变方向相反或垂直接触面。F=k×Δx 摩擦力f: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f=μN(N不是G,μ表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只与材料有关,与重力、压力无关。) 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滑动摩擦。 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来计算。 用一水平力推一静止的物体并使它匀速直线运动,推力F与摩擦力f的关系如图所示。 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以分力F1、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可用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 |F1-F2|≤F合≤F1+F2 F合2=F12+F22+ 2F1F2cosQ 平动平衡:共点力使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根据题意建立坐标 系,将不在坐标系上的力分解。如受力在三个以 内,可用力的合成。 利用平衡力来解题。 F x合力=0 F y合力=0 注:已知一个合力的大小与方向,当一个分力的 方向确定,另一个分力与这个分力垂直是最小 值。 转动平衡: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作出对应力的力臂(最长力臂是指转轴到力的作用点的直线距离)。分析正、负力矩。 利用力矩来解题:M合力矩=FL合力矩=0 或M正力矩= M负力矩 第二章、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总复习知识网络一览表物理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注: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大全 从初中进入高中以后,就会慢慢觉得物理公式比以前更难学习了,其实学透物理公式并不是难的事情,以下是我整理的物理公式内容,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作为参考借鉴。 基本符号 Δ代表'变化的 t代表'时间等,依情况定,你应该知道' T代表'时间' a代表'加速度' v。代表'初速度' v代表'末速度' x代表'位移' k代表'进度系数' 注意,写在字母前面的数字代表几倍的量,写在字母后面的数字代表几次方. 运动学公式 v=v。+at无需x时 v2=2ax+v。2无需t时 x=v。+0.5at2无需v时 x=((v。+v)/2)t无需a时 x=vt-0.5at2无需v。时 一段时间的中间时刻速度(匀加速)=(v。+v)/2

一段时间的中间位移速度(匀加速)=根号下((v。2+v2)/2) 重力加速度的相关公式,只要把v。当成0就可以了.g一般取10 相互作用力公式 F=kx 两个弹簧串联,进度系数为两个弹簧进度系数的倒数相加的倒数 两个弹簧并联,进度系数连个弹簧进度系数的和 运动学: 匀变速直线运动 ①v=v(初速度)+at ②x=v(初速度)t+?at平方=v+v(初速度)/2×t ③v的平方-v(初速度)的平方=2ax ④x(末位置)-x(初位置)=a×t的平方 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0)套前面的公式,初速度为0 重力:G=mg(重力加速度)弹力:F=kx摩擦力:F=μF(正压力)引申:物体的滑动摩擦力小于等于物体的最大静摩擦 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

高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 (1)

第十一单元光的性质一、知识结构 二、学习要求 1、知道有关光的本性的认识发展过程:知道牛顿代表的微粒、惠更斯的波动说一直到光的波粒二象性这一人类认识光的本性的历程,懂得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 2、知道光的干涉:知道光的干涉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知道双缝干涉的装置、干涉原理及干涉条纹的宽度特征,会用肥皂膜观察薄膜干涉现象。知道光的衍射:知道光的衍射现象及观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知道单缝衍射的条纹与双缝干涉条纹之间的特征区别。 3、知道电磁场,电磁波:知道变化的电场会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会产生电场,变化的磁场与变化的磁场交替产生形成电磁场;知道电磁波是变化的电场和磁场——即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知道电磁波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作用,知道电磁波有时会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从电磁波的广泛应用认识科学理论转化为技术应用是一个创新过程,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自觉性。知道光的电磁说:知道光的电磁说及其建立过程,知道光是一种电磁波。 4、知道电磁波波谱及其应用:知道电磁波波谱,知道无线电波、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及 射线的特征及其主要应用。 5、知道光电效应和光子说:知道光电效应现象及其基本规律,知道光子说,知道光子的能量与光学知识点其频率成正比;知道光电效应在技术中的一些应用 6、知道光的波粒二象性:知道一切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知道大量光子容易表现出粒子性,而少量光子容易表现为粒子性。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 二、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一种均匀透明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各种频率的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C =3×108m/s ; 各种频率的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小于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即 v

2 g' g R R ——某星体半径 h 为某位置到星体表面的距离 2 (R h) 7. 地球表面物体受重力加速度随纬度变化关系: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较小,在两极,重力加速度较大。 2 2 GM r GM GMm mv r GMm mv r 2 2 2 g' = r r r 、v = 、 、 8. 人造地球卫星环绕运动的环绕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 = m ω 2R =m ( 2π /T ) 2 R GM r gR gR 2 = GM r =R ,为第一宇宙速度 v 1= = 当 r 增大, v 变小;当 应用: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知道宇宙速度的概念 9. 平抛运动特点: ①水平方向 ②竖直方向 ③合运动 ④应用:闪光照 ⑤建立空间关系即两个矢量三角形的分解:速度分解、位移分解 S ,求 v T gT 2 相位 v y 0 t x v 0 t v x v 0 1 2 2 y gt v y gt 1 4 2 2 2 2 4 2 2 S v 0 t g t v t v g t gt 2v 0 1 2 gt v 0 tg tg tg tg ⑥在任何两个时刻的速度变化量为△ v =g △ t ,△ p = mgt x 2 处,在电场中也有应用 ⑦v 的反向延长线交于 x 轴上的 10. 从倾角为 α的斜面 上 A 点以速度 v 0 平抛的小球,落到了斜面上的 B 点,求: S AB

高中物理一对一辅导:高一物理知识点梳理总结

星火高中物理辅导老师就高一物理进行了一些知识点的总结整理,以下是详细内容。 一、运动的描述 第①节认识运动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 ?卄方 参考系 1. 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 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2)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 1. 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 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 质点条件: 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 2)物体的大小(线度)vv它通过的距离 3. 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 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

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第二节时间位移 时间与时刻 1. 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 —t1 2. 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 , h。 3. 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和位移 1. 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 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 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 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 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电火花打点记时器——火花打点,电磁打点记时器——电磁打点);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框架.doc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第一章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质点定义:有质量而不计形状和大小的物质。 和坐标系参考系定义:用来作参考的物体。 坐标系定义:在某一问题中确定坐标的方法,就是该问 题所用的坐标系。 第二节时间和位移时刻和时间间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 隔用线段表示。 路程和位移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位移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 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条有向线 段表示位移。 矢量和标量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直线运动的位公式:x=x1- x2 置和位移 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坐标与坐标的公式:t =t 2- t 1 述——速度变化量 速度定义:用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 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公式: v= x/ t 单位:米每秒( m/s)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 大小,速度的方向也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平均速度和瞬平均速度物体在时间间隔内的平均快慢程 时速度度。 瞬时速度时间间隔非常非常小,在这个时间 间隔内的平均速度。 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 第四节实验:用打点电磁打点计时器 计时器测速度电火花计时器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用图象表示速速度—时间图像( v- t 图象):描述速度 v 与时间 度t 关系的图象。 第五节速度变化快慢加速度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 的描述——加速度比值。 公式: a= v/ t 单位:米每二次方秒( m/s2) 加速度方向与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与 速度方向的关速度的方向相同;如果速度减小,加速度的大方 系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 从 v-t 图象看从曲线的倾斜程度就饿能判断加速度的大小。加速 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一节实验:探究小进行实验 车速度随时间处理数据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梳理新人教版

高中物理知识点梳理 力学部分: 1、基本概念: 力、合力、分力、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三种常见类型的力、力的三要素、时间、时刻、位移、路程、速度、速率、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加速度、共点力平衡(平衡条件)、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动量、冲量、动量变化、功、功率、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简谐运动的位移、回复力、受迫振动、共振、机械波、振幅、波长、波速 2、基本规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2个方程); 三力共点平衡的特点;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行星、人造地球卫星、万有引力完全充当向心力、近地极地同步三颗特殊卫星、变轨问题); 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力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冲量与动量变化的关系—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动量守恒定律(四类守恒条件、方程、应用过程); 功能基本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重力、分子力、电场力、引力做功的特点); 功能原理(非重力做功与物体机械能变化之间的关系); 机械能守恒定律(守恒条件、方程、应用步骤); 简谐运动的基本规律(两个理想化模型一次全振动四个过程五个物理量、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单摆的振动周期公式);简谐运动的图像应用; 简谐波的传播特点;波长、波速、周期的关系;简谐波的图像应用; 3、基本运动类型:

4、基本方法: 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多边形、正交分解); 三力平衡问题的处理方法(封闭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多力平衡问题—正交分解法); 对物体的受力分析(隔离体法、依据:力的产生条件、物体的运动状态、注意静摩擦力的分析方法—假设法); 处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解析法(解方程或方程组)、图像法(匀变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v-t 图像); 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大类方法:牛顿运动定律结合运动学方程(恒力作用下的宏观低速运动问题)、动量、能量(可处理变力作用的问题、不需考虑中间过程、注意运用守恒观点); 针对简谐运动的对称法、针对简谐波图像的描点法、平移法 5、常见题型: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两个分力及其合力的大小、方向六个量中已知其中四个量求另外两个量。 斜面类问题:(1)斜面上静止物体的受力分析;(2)斜面上运动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分析(包括物体除受常规力之外多一个某方向的力的分析);(3)整体(斜面和物体)受力情况及运动情况的分析(整体法、个体法)。 动力学的两大类问题:(1)已知运动求受力;(2)已知受力求运动。 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问题:(注意向心力的分析;绳拉物体、杆拉物体、轨道内侧外侧问题;最高点、最低点的特点)。

高中物理选修3-5知识点梳理

高中物理选修3-5知识点梳理 一、动量动量守恒定律 1、动量:可以从两个侧面对动量进行定义或解释:①物体的质量跟其速度的乘积,叫做物体的动量。②动量是物体机械运动的一种量度。 动量的表达式P = mv 。单位是s m kg .动量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瞬时速度的方向。因为速度是相对的,所以动量也是相对的。 2、动量守恒定律:当系统不受外力作用或所受合外力为零,则系统的总动量守恒。动量守恒定律根据实际情况有多种表达式,一般常用等号左右分别表示系统作用前后的总动量。 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对于某些特定的问题, 例如碰撞、爆炸等,系统在一个非常短的时间,系统部各物体相互作用力,远比它们所受到外界作用力大,就可以把这些物体看作一个所受合外力为零的系统处理, 在这一短暂时间遵循动量守恒定律。 ②计算动量时要涉及速度,这时一个物体系各物体的速度必须是相对于同一惯性参照系的,一般取地面为参照物。 ③动量是矢量,因此“系统总动量”是指系统中所有物体动量的矢量和,而不是代数和。 ④动量守恒定律也可以应用于分动量守恒的情况。有时虽然系统所受合外力不等于零,但只要在某一方面上的合外力分量为零,那么在这个方向上系统总动量的分量是守恒的。 3、碰撞: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间极短,作用力又很大,其他作用相对很小,运动状态发生显著化的现象叫做碰撞。 ⑴完全弹性碰撞:在弹性力的作用下,系统只发生机械能的转移,无机械能的损失,称完全弹性碰撞。 ⑵非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在非弹性力的作用下,部分机械能转化为物体的能,机械能有了损失,称非弹性碰撞。 ⑶完全非弹性碰撞:在完全非弹性力的作用下,机械能损失最大(转化为能等),称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物体粘合在一起,具有相同的速度。 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探究)Ⅰ 【实验目的】研究在弹性碰撞的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动量守恒. 【实验原理】利用图2-1的装置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让一个质量较大的球从斜槽上滚下来,跟放在斜槽末端上的另一个质量较小的球发生碰撞,两球均做平抛运动.由于下落高度相同,从而导致飞行时间相等,我们用它们平抛射程的大小代替其速度.小球的质量可以测出,速度也可间接地知道,如满足动量守恒式m 1v 1=m 1v 1'+m 2v 2',则可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器材】两个小球(大小相等,质量不等);斜槽;重锤线;白纸;复写纸;天平;刻度尺;圆规. 【实验步骤】 1.用天平分别称出两个小球的质量m 1和m 2; 2.按图2-1安装好斜槽,注意使其末端切线水平,并在地面适当的位置放上白 纸和复写纸,并在白纸上记下重锤线所指的位置O 点. 3.首先在不放被碰小球的前提下,让入射小球从斜槽上同一位置从静止滚下, 图2-1 图2-2 P

高中物理电磁学知识点梳理

高中物理知识点梳理 电磁学部分: 1、基本概念: 电场、电荷、点电荷、电荷量、电场力(静电力、库仑力)、电场强度、电场线、匀强电场、电势、电势差、电势能、电功、等势面、静电屏蔽、电容器、电容、电流强度、电压、电阻、电阻率、电热、电功率、热功率、纯电阻电路、非纯电阻电路、电动势、内电压、路端电压、内电阻、磁场、磁感应强度、安培力、洛伦兹力、磁感线、电磁感应现象、磁通量、感应电动势、自感现象、自感电动势、正弦交流电的周期、频率、瞬时值、最大值、有效值、感抗、容抗、电磁场、电磁波的周期、频率、波长、波速2、基本规律: 电量平分原理(电荷守恒) 库伦定律(注意条件、比较-两个近距离的带电球体间的电场力) 电场强度的三个表达式及其适用条件(定义式、点电荷电场、匀强电场) 电场力做功的特点及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电容的定义式及平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适用条件) 电阻定律 串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总电阻;电流、电压、电功率及其分配关系) 焦耳定律、电功(电功率)三个表达式的适用范围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基本电路的动态分析(串反并同) 电场线(磁感线)的特点 等量同种(异种)电荷连线及中垂线上的场强和电势的分布特点 常见电场(磁场)的电场线(磁感线)形状(点电荷电场、等量同种电荷电场、等量异种电荷电场、点电荷与带电金属板间的电场、匀强电场、条形磁铁、蹄形磁铁、通电直导线、环形电流、通电螺线管) 电源的三个功率(总功率、损耗功率、输出功率;电源输出功率的最大值、效率) 电动机的三个功率(输入功率、损耗功率、输出功率) 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电源的伏安特性曲线(图像及其应用;注意点、线、面、斜率、

(完整版)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时间和位移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知识点总结 了解打点计时器的构造;会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通过分析纸带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及其某时刻的速度;学会用图像法、列表法处理实验数据。 一、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用打上的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 3.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二、实验原理 ⑴电磁打点计时器 ①工作电压:4~6V的交流电源 ②打点周期:T=0.02s,f=50赫兹 ⑵电火花计时器 ①工作电压:220V的交流电源 ②打点周期:T=0.02s,f=50赫兹 ③打点原理:它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点迹的计时器,当接通220V的交流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接正极的放电针、墨粉纸盘到接负极的纸盘轴,产生电火花,于是在纸带上就打下一系列的点迹。 ⑵由纸带判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0、1、2…为时间间隔相等的各计数点,s1、s2、s3、…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若△s=s2-s1=s3-s2=…=恒量,即若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则与纸带相连的物体的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⑶由纸带求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方法

三、实验器材 小车,细绳,钩码,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或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两根,纸带,米尺。 四、实验步骤 1.把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如图所示。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并在细绳的另一端挂上合适的钩码,试放手后,小车能在长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一段距离,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取下纸带, 换上新纸带, 重复实验三次。 4.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的比较密集的点子, 确定好计数始点0, 标明计数点,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两点间的距离,用逐差法求出加速度值,最后求其平均值。也可求出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 作v-t图线, 求得直线的斜率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五、注意事项 1.纸带打完后及时断开电源。 2.小车的加速度应适当大一些,以能在纸带上长约50cm的范围内清楚地取7~8个计数点为宜。 3.应区别计时器打出的轨迹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通常每隔4个轨迹点选1个计数点,选取的记数点不少于6个。 4.不要分段测量各段位移,可统一量出各计数点到计数起点0之间的距离,读数时应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 常见考法 纸带处理时高中遇到的第一个实验,非常重要,在平时的练习中、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均会高频率出现,以致在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中也做为重点考察内容,是选择、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同学们要引起重视。 误区提醒 要注意的就是会判断纸带的运动形式、会计算某点速度、会计算加速度,在运算的过

高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

第十一单元光的性质 一、知识结构 1、知道有关光的本性的认识发展过程:知道牛顿代表的微粒、惠更斯的波动说一直到光的波粒二象性这一人类认识光的本性的历程,懂得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 2、知道光的干涉:知道光的干涉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知道双缝干涉的装置、干涉原理及干涉条纹的宽度特征,会用肥皂膜观察薄膜干涉现象。知道光的衍射:知道光的衍射现象及观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知道单缝衍射的条纹与双缝干涉条纹之间的特征区别。 3、知道电磁场,电磁波:知道变化的电场会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会产生电场,变化的磁场与变化的磁场交替产生形成电磁场;知道电磁波是变化的电场和磁场——即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知道电磁波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作用,知道电磁波有时会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从电磁波的广泛应用认识科学理论转化为技术应用是一个创新过程,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自觉性。知道光的电磁说:知道光的电磁说及其建立过程,知道光是一种电磁波。 4、知道电磁波波谱及其应用:知道电磁波波谱,知道无线电波、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及 射线的特征及其主要应用。 5、知道光电效应和光子说:知道光电效应现象及其基本规律,知道光子说,知道光子的能量与光学知识点其频率成正比;知道光电效应在技术中的一些应用 6、知道光的波粒二象性:知道一切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知道大量光子容易表现出粒子性,而少量光子容易表现为粒子性。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 二、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一种均匀透明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各种频率的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C =3×108m/s ; 各种频率的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小于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即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