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综合习题一与参考答案

《政治学原理》综合习题一与参考答案
《政治学原理》综合习题一与参考答案

《政治学原理》综合习题一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每题 2 分,共 20 分,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

1、()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

A 管理

B 神权

C 道德

D 权力

2、儒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A 法治

B 德治

C 礼治

D 无为而治

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为思想核心。

A 王道

B 法自然C无为而治 D 非攻

4、孙中山先生是()政治观的代表人物。

A 管理

B 神权

C 道德

D 权力

5、美国政治学家()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这一

定义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

A 马克斯·韦伯

B 戴维·伊斯顿

C 汉密尔顿

D 哈罗得·拉斯韦尔

6、政治学名著《政治学》的作者是()

A亚里士多德 B 柏拉图 C 苏哥拉底 D 西塞罗

7、1880 年美国()政治研究院的建立被视为现代政治科学建立的一个重要事

件标志。

A 华盛顿大学

B 康奈尔大学

C 哈佛大学

D 哥伦比亚大学

8、根据()的观点,人是一种政治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要过一种社会集体生活。

A 柏拉图

B 西塞罗

C 苏哥拉底

D 亚里士多德

9、政治学名著《理想国》的作者是()

A 柏拉图

B 亚里士多德

C 西塞罗

D 苏哥拉底

10、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认为政治主要是()。

A经济的集中体现B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

C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D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二、填空 (每空 l 分,共6分}

1、中国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2、马克思主义认为,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3、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

4、直到的产生,才给“政治”一个较为准确而深刻的定义。

5、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6、亚里士多德把等同于“最高的善” ,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6 分,共 1 8 分 }

1、意识形态:

2、权力:

3、政治权力:

四、简答题 (每小题 1 2 分,共 3 6分}

1、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我国传统政治研究具有哪些特点?

3、儒、法、道、墨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五、论述题 ( 2 0 分}

1、试评述历史上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C

3、B

4、A

5、B

6、 A

7、D

8、D

9、A10、ABCD

二、填空

1、儒家

2、国家政权

3、法家

4、马克思主义

5、社会价值

6、国家

7、公正8 、意识形态9、政治权力10、理性经济

三、名词解释

1、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

想观念。

2、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

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3、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

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四、简答题

1、( 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2、(1)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天人之际”的学问,即把

天地、宇宙、自然、社会、人生视为一体,政治研究实际上就是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系统)的综合研究。

(2)就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似

可概括为“伦理政治学” 。

(3),从具体的研究角度和成果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在以下方面形成了理论要素和

理论观点如礼治和德治等。

3、( 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

(2)法家强调“法” 、“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

人民;

(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4)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 、“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五、论述题

1、(1)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

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最为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古代的儒家学说和古希腊学者们的认识。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而在古希腊,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就是一个“公正”国,它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而亚里士多德则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

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这些都是道德政治观或者伦理政治观的体现。

这种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要求,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

活和活动的衡量标准,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但是,这种观念仅仅从社

会价值的层次上把握政治,重哲学思辨和抽象的伦理价值而轻社会现实,无法现实地反映社会政

治生活,也不能深刻揭示社会政治的本质;

(2)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这样的政治观往往与宗教崇拜紧

密结合在一起,无论是中国的“天” 还是西方的“上帝”,人们都凭借对它的崇拜来赋予“政治”以合法性,从而定义政治。这种政治观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政治观,因而是不科学的;

(3)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

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

期的法家。他们主张,政治之道在于法、术、势,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在西方,政治学家马基雅弗利认为政治本质上就是获取并保持权力,政治的手段则是玩弄权术。现代西方诸多思想家,诸如马克斯·韦伯、哈罗得·拉斯韦尔等人就是从权力角度定义政治的。

这种政治观主张从政治的现实状况出发把握政治,触及了政治的现实内容。但是,它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也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因此,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深刻和不全面的;

(4)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这是一种管理政治观。在中国,孙中山曾从这一角度来

简明地界定政治,他说:“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

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在西方,也有许多政治学家从管理公共事务来探讨和阐述政治

涵义。这一政治观把握了政治公共性和管理性特点,具有容易同政治实践相吻合的特点,容易从社会实践中得到验证,但是,它忽视了政治还有统治性的一面;

( 5)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这一定义由美国政治学家伊

斯顿提出,并且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对于政治含义的这一确定,指出了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包括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政治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分配

社会价值物的决策活动;这种分配是权威性即合法强制性的分配。这一政治观指出了政治生

活的内容、方式以及标志,但是,它没有揭示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及其方式形成的深层动因,

同时,把政治活动仅仅限定于分配性决策,亦具有片面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