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及轴承旁的凸台-CAD设计

轴承及轴承旁的凸台-CAD设计
轴承及轴承旁的凸台-CAD设计

轴承端盖工艺设计.

专业课程设计 (零件工艺设计部分) 姓名: 学号:20090.................. 班级:机械工程学院09级工业工程班指导教师:李方义、查黎敏 2013年1月17日

一、零件的工艺分析 1、端盖的用途 端盖是应用广泛的机械零件之一,是轴承座的主要外部零件。 端盖的一般作用是:轴承外圈的轴向定位;轴承工作过程的防尘和密封(除本身可以防尘和密封外,也常和密封件配合以达到密封的作用);位于车床电动机和主轴箱之间的端盖,主要起传递扭矩和缓冲吸震的作用,使主轴箱的转动平稳。因此该零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耐磨性和韧性,以适应其的工作条件。该零件的主要工作表面为左右端面以及左端面的外圆表面,在设计工艺规程时必须重点考虑。端盖加工工艺的可行性与合理性直接影响零件的质量、生产成本、使用性能和寿命等。 2、端盖工艺性分析 该端盖主要由平面、外圆面以及孔系组成,其结构简单、形状普通,属于一般的盘盖类零件。端盖主要加工表面有左、右和凸台等三个端面,Φ47和Φ80两个外圆面,Φ34和Φ16两个内圆面,密封圈内槽以及六个均布的Φ7的通孔。要求其Φ7孔的右端加工平面对于基准A的垂直度公差是0.03mm,端盖的Φ47外圆面与基准A的同轴度误差为0.03mm,其次就是均布的φ7孔的加工端面要求为平面,可以防止加工过程中钻头偏斜以保证孔的加工精度。 其中,端面和内外圆面均要求车削加工,可以采用半精车和粗车,并且粗、精加工应分开进行,以保证表面粗糙度要求;φ7通孔的加工采用钻铰来达到精度要求。其余非配合表面加工精度较低,不需要高精度机床加工,通过粗车和半精车就可以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采用较经济的方法加工出来;此外,该零件材料为铸铁HT200,切削加工性能较好。 综上所述,该端盖零件的工艺性能良好。 (1)工件的时效处理 对于毛坯为铸件的盖类零件,因其各部位厚度不均匀,存在较大的铸造内应力,容易造成变形等缺陷,因此必须安排人工时效处理。对于本端盖,其精度要求一般,则可利用粗、精加工工序间的自然停放和运输时间,得到自然时效处理的效果。其自然时效处理的时间越长越好,否则会影响端盖配合精度的稳定性。 对于特别精密的端盖,在粗加工和精加工工序间还应安排一次人工时效,以消除铸造内应力,提高精度稳定性。 (2)加工工艺的顺序应先面后孔 作为端盖上主要的两类加工表面——平面和孔,从定位稳定可靠的角度上分析,平面比孔要优越得多,同时还可以使孔的加工余量均匀;从加工难度上分析,平面比孔容易加工;从有利加工的进行上分析,采用先加工平面后加工分布在平面上的孔,由于铸件表面的凹凸不平和夹砂等缺陷已被切除,大大有利于孔加工的进行。

机械工艺夹具毕业设计179升降杆轴承座零件图轴承座两端面的夹具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者: 指导教师: 学号: 班级: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升降杆轴承座零件图 轴承座两端面的夹具 内容: 1.零件图1张 2.毛坯图1张 3.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1张 4. 铣床夹具装配图1张 5. 铣床夹具零件图1张 6. 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目录 一、零件的分析 (1) (一)零件的作用 (1)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1) 二、工艺规程设计 (2)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2) (二)基面的选择 (2) (三)制定工艺路线 (2)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皮尺寸的确定 (4) (五)确立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5) 三、夹具设计 (13) (一)问题的提出 (13) (二)卡具设计 (13) (三)夹具零件 (14) 四、设计体会 (17) 五、参考文献 (18)

序 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是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我们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我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零件的分析 (一) 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升降杆的支承部件——升降杆轴承座。该零件适用范围广,主要用于支承轴类的零件。使轴类零件能获得所需的同轴度和很高的回转精度,能保证运动的可靠性。 (二) 零件的工艺分析 轴承座有三组加工表面,并有一定位置要求,其中尺寸要求较高的有:具体分述如下: 1. 以0.046052φ+的中心加工表面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一个82mm ?110mm 的矩形表面及长宽各为50mm 深度为2mm 的矩形槽。其中,主要加工表面为82mm ?110mm 的矩形表面。 2. 以82mm ?110mm 的矩形表面加工表面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两个78φ圆柱的左右表面及表面外的螺纹孔;两个0.046052φ+圆柱的内表面;两圆柱上的两个孔。 这两组加工表面之间有着一定位置要求,主要是: 两个0.046052φ+孔相对底平面之间的平行度公差为0.12。

轴承端盖冲压模具设计说明书

1.冲压工艺性分析及冲压模方案确定 工件名称:端盖 生产批量:大批量 材料:F 08 材料厚度:2mm 零件图

1.1 冲压工艺性分析 (1)冲压件为F 08钢板,是优质碳素结构钢,具有良好的可冲压性能; (2)该工件没有厚度不变的要求,因此工件的形状满足拉深工艺要求。各圆角尺寸R=1mm ,满足拉深对圆角半径的要求。由φ24+00.23mm 查参考文献[1]中表7.14可知它的尺寸精度为IT13级,满足拉深工序对工件的公差等级的要求。 (3)该零件的外形是圆形,比较简单、规则。工件中间有孔,且孔在平面上,。这部分可以用冲裁工序完成. (4)零件图上未标注尺寸偏差的,可按IT14级确定工件尺寸的公差。经查参考文献[1]中表7.14,各尺寸为: 6.1-00. 36mm R10036.0-mm R7036.0-mm 3.005+φmm 48435.0±mm 。 1.2 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的确定 根据工件的根据工件的工艺性分析,可知冷冲压要完成的基本工序有:拉深、落料、冲孔和整形。由此制定两套工艺方案: 方案一:先落料,然后冲孔,再拉伸,三个简单模,此方案模具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制造周期短,但是需要三道工序,三套模具才能完成零件的加工,生产率低,难以满足零件大批量生产的要求,而且工件尺寸的累积误差大,所需要的模具操作人员也比较多。 方案二:拉深、落料、冲孔复合模。此方案模具结构紧凑,工序集中,对压力机工作台面的面积要求较小,且内外形相对位置及零件尺寸的一致性非常好,制件面平直,并且制造精度高。缺点是结构复杂,安装、试和维修不方便,制造周期长。由零件图可知,圆筒件部分的拉深尺寸不大,亦可一次拉成,可以考虑采用复合模;又由于产品批量较大,工序分散的单一工序生产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应考虑集中的工艺方法。经综合分析论证,采用拉深、落料、冲孔复合模既能满足生产量的要求,又能保证产品质量和模具的合理性,故采用方案二。 2 模具的设计 2.1 落料模设计计算 2.1.1毛坯尺寸及排样 根据公式 D=rd dH dp 44.34)2(2-++δ 计算出展平后φ38mm 所变化成的直径大小。 D=20144.31.4204)638(??-??++

轴承座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一部分工艺设计 1 设计任务 2 零件工艺性分析 3 毛坯的选择 4 工艺过程设计 5 确定毛坯尺寸、机械加工余量及工艺尺寸第二部分夹具设计 1 设计任务 2 确定定位方案、选择定位元件 3 夹紧机构的选择和设计 4 定位误差的计算 5 对刀装置的选择 6 夹具在机床上的定位和夹紧 小结 参考书目

第一部分工艺设计 1.设计任务 本次所要加工的零件为轴承座,以下为轴承座示意图: 材料:45号钢 零件生产纲领:中等批量 2.零件工艺性分析 零件材料为45号钢,优质碳素结构用钢 ,硬度不高易切削加工,模具中常用来做模板、梢子、导柱等,但须热处理。调质处理后零件

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广泛应用于各种重要的结构零件,特别是那些在交变负荷下工作的连杆、螺栓、齿轮及轴类等。但表面硬度较低,不耐磨。可用调质+表面淬火提高零件表面硬度。 一般用于表面耐磨、芯部耐冲击的重载零件,其耐磨性比调质+表面淬火高。其表面含碳量0.8--1.2%,芯部一般在0.1--0.25%(特殊情况下采用0.35%)。经热处理后,表面可以获得很高的硬度(HRC58--62),芯部硬度低,耐冲击。 以下是轴承座需要加工的表面以及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 (1).考虑到轴承孔的平行度公差,Φ47K6003 .0013 .0+-mm 轴承孔可以 用铣镗床镗孔; (2).轴承孔的侧面和和其他端面都可以考虑用铣床进行加工; (3).工件底面的平面度公差和底面的粗糙度要求,底面需要进行精加工铣削。 (4).两个Φ8的定位销由于有较高的粗糙度要求,有需要进行精加工。 3.毛坯的选择 由于零件的材料为45钢,零件的形状规则,同时由于零件属于中批生产,零件的轮廓尺寸不大,为了便于生产故选用模锻毛坯。 模锻加工工艺的几点优势:①由于有模膛引导金属的流动,锻件的形状可以比较复杂;②锻件内部的锻造流线比较完整,从而提高了零件的机械性能和使用寿命。③锻件表面光洁,尺寸精度高,节约

看箱体端盖零件图

看箱体端盖零件图

————————————————————————————————作者: ————————————————————————————————日期:

(1)看标题栏基本与端盖相似,属于形状较复杂的箱体零件。 (2)分析视图,想象形状主视图是按工作位置确定,采用较大的局部剖视主要表达安装轴承的结构和两端安装端盖的螺孔;左视图表达对称的外形,端面螺孔的分布,下方采用局部剖表达支承肋板和两端支承板的形状;俯视图选择了局部视图,表达安装底板形状及安装沉孔的位置,该座体基本构成是安装底板和轴承孔座以及两者之间支承端板和中间的支承肋板三部分。 (3)分析尺寸该座体尺寸较多,其长度方向尺寸基准应为左端面,高度方向尺寸基准应为底面,而宽度方向尺寸基准为前后对称面。两端轴承孔尺寸φ80K7×40,四个安装沉孔定位尺寸155×150,六个安装螺孔的定位尺寸φ98,底板定形尺寸200×190×18、定位尺寸10,支承端板和支承肋板厚均为15等,其余尺寸读者可自行分析。 (4)看技术要求表面粗糙度要求不同,Ra值最小为1.6μm的轴承孔,还有Ra值为6.3μm的端面及底面,另外是Ra值为25μm的孔的加工,其余均为铸造表面,不需加工。尺寸要求最高的是φ80K7两个轴承孔,属于当基轴制时为过渡配合,7级精度的孔。位置公差有轴承孔轴线相对底面的平行度要求0.04/100,文字的技术要求是未注铸造圆角R3~R5。 (5)综合归纳总之该零件结构较复杂,尺寸多,技术要求较全面。实际看图时,有

条件时还可参照实物,对照装配图和产品说明书,加强对零件的认识,其形状见图9-11。 图9-11 座体立体图

轴承端盖工艺说明书

学号: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专业方向课程设计2)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轴承端盖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沈阳建筑大学 2014年12月12日

目录 序言 (3) 一、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4) 1.1 零件工作原理 (4) 1.2 零件工艺分析 (4) 1.3 零件的技术要求: (6) 二、毛坯的选择 (6) 2.1 确定毛坯制造形式 (6) 2.2基面选择 (7) 三、定位基准的选择 (8) 3.1精基准的选择 (8) 3.2粗基准的选择 (8) 四、工艺路线的拟定 (8) 4.1各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8) 4.2加工阶段的划分 (9) 五、工序内容的拟定 (9) 5.1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9) 5.2设备及工艺装备的选择 (11) 5.3切削用量的选择及工序时间的计算 (11) 5.3.1 工序一车大端面,车外圆φ214 (11) 5.3.2 工序二车φ140,切槽 (12) 5.3.3 工序三车两端面 (14) 5.3.4 工序四镗Φ129: (15) 5.3.5 工序五镗Φ108: (15) 5.3.6 工序六镗Φ128,136: (16) 5.3.7 工序七切槽Φ128: (16) 5.3.8 工序八划线: (17) 5.3.9 工序九钻8xΦ15: (17) 5.3.10 工序十锪8xΦ15孔面: (17) 5.3.11 工序十一钻8xΦ9孔: (18) 5.3.12 工序十二钻4xΦ5孔: (19) 5.3.13 工序十三攻螺纹M6: (20) 5.3.14 工序十四精车两端面 (20) 5.3.15 工序十五精车Φ214h7: (20) 5.3.16 工序十六热处理: (20) 5.3.17 工序十七磨Φ140g6: (20) 六、设计心得 (21) 七、参考文献 (21)

轧辊轴承座拆卸装置设计与分析毕业设计

轧辊轴承座拆卸装置设计与分析毕业设计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绪论 (1) 1.1轧机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1) 1.1.1轧机技术国外发展 (1) 1.1.2国内轧钢技术的发展 (3) 1.2轴承座拆卸技术 (3) 1.2.1传统轴承座拆卸技术 (4) 1.2.2国际上采用的轴承座拆卸技术 (4) 1.3本文的研究 (4) 1.4本章小结 (5) 2轴承座拆卸装置工作原理和参数计算 (6) 2.1轴承座拆卸装置工作原理 (6) 2.2轴承座参数的计算 (7) 2.3小车装置及升降平台参数计算 (7) 2.3.1小车车轮的选择 (7) 2.3.2车轮疲劳强度计算 (7) 2.3.3液压缸的选择 (8) 2.4大车装置参数计算 (10) 2.4.1大车装置车轮的选择 (10) 2.4.2大车装置车轮的校核 (10) 2.4.3电动机的选择 (10) 2.4.4减速器的选择 (11) 2.5本章小结 (12) 3拆卸装置结构设计与制造 (13) 3.1拆卸车整体结构设计 (13) 3.2小车装置设计与制造 (13) 3.2.1小车装置结构设计 (13) 3.2.2小车装置制造方式选择 (14) 3.3大车装置整体结构设计和制造 (15) 3.3.1大车驱动方案设计 (15) 3.3.2大车装置传动方案的设计 (16) 3.3.3大车车架制造方式的选择 (16) 3.3.4大车装置整体设计 (17) 3.4本章小结 (17) 4拆卸装置三维建模和有限元分析 (19) 4.1拆卸装置结构模型 (19) 4.1.1大车装置的三维建模 (19) 4.1.2小车装置的三维建模 (21)

机械设计 轴承端盖说明书

一、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一)零件的技术要求: 1.轴承盖零件,材料为HT200。 2.零件的技术要求表: (二)确定轴承盖的生产类型: 根据设计题目年产量为10万件,因此该轴承盖的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 二、毛坯的选择: (一)选择毛坯: 由于该轴承盖在工作过程中要承受冲击载荷,为增强强度和

冲击韧度,获得纤维组织,毛坯选用铸件。该轴承盖的轮廓尺寸大,且生产类型属大批生产,为提高生产率和铸件精度,宜采用模铸方法制造毛坯,毛坯拔模斜度为5°。 (二)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 1.公差等级: 由轴承盖的功能和技术要求,确定该零件的公差等级为普通级。 2.铸件件材质系数: 由于该轴承盖材料为HT200。 3.锻件分模线形状: 根据该轴承盖的形位特点,选择零件方向的对称平面为分模面,属于平直分模线。 4.零件表面粗糙度: 由零件图可知,该轴承盖的各加工表面粗糙度Ra均大于等于6.3μm。 三、定位基准的选择: (一)精基准的选择: 根据该零件的技术要求和装配要求,选择该轴承盖轴孔φ100f8和轴承盖右端面作为精基准,零件上的很多表面都可以采用它们作基准进行加工,即遵循了“基准统一”的原则。轴孔φ100f8的轴线是设计基准,选用其作精基准定位加工轴的外圆表面和轴承盖外圆表面,实现了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的重合,保证了被加工表面的垂直度要求。选用轴承盖左端面作为精基准同样遵循了“基准重合”的原则,选用轴承盖左端面作为精基准,夹紧可作用在轴承盖的右端面上,夹紧稳定可靠。 (二)粗基准的选择: 作为粗基准的表面应平整,没有飞边、毛刺或其他表面缺欠,该轴承盖轴的外圆表面、右堵头外圆表面作为粗基准,以保证为后序准备好精基准。

轴承盖钻孔夹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机械制造工艺正向着高质量、高生产率和低成本方向发展。各种新工艺的出现,已突破传统的依靠机械能、切削力进行切削加工的范畴,可以加工各种难加工材料、复杂的型面和某些具有特殊要求的零件。数控机床的问世,提高了更新频率的小批量零件和复杂的零件加工的生产率及加工精度。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的推动了机械加工工艺的进步使工艺过程的自动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工具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自20世纪末以来,现代制造技术与机械制造工艺自动化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工具(含刀具、夹具、量具与辅具等)在不断的革新中,起功能仍然十分显著。机床夹具是一种装夹工件的工艺设备,它广泛地应用于机械制造过程的切削加工、热处理、装配、焊接和检测等工艺过程中。在各种金属切削机床上用于装夹工件的工艺设备成为机床夹具,如车床上使用的三爪自定心卡盘、四爪卡盘,铣床上使用的平口虎钳等。现代生产中,机床夹具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工艺装备,它直接影响着工件的加工精度、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制造成本等。因此,无论是在传统制造还是现代制造工艺系统中,夹具都是重要的工艺装备。 一、夹具的功能 1.保证加工质量使用机床夹具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加工精度,特别是保证被加工工件加工面与定位面之间以及被加工表面相互之间的位置精度。使用机床夹具后,这种精度主要靠夹具和机床来保证,不再依赖工人的技术水平。 2.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使用夹具后可减少划线、找正的辅助时间,且易实现多件、多工位加工。在现代机床加工中,广泛采用气动、液动等机动加紧装置,可是辅助时间进一步减少。 3.扩大机床工艺范围在机床上使用夹具可使加工变得方便,并可扩大机床的工艺范围。例如,在机床或钻床上使用镗模,可以代替镗床镗孔。又如,使用靠模夹具,可在车床或铣床上进行仿形加工。 4.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保证安全生产。

设计“轴承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机械加工技术 毕业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设计“轴承座”零件的机械加工 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

机械制造工艺学毕业设计任务书题目:设计轴承座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 生产纲领: 5000件 生产类型:批量生产 内容: 1.产品零件图 1张 2.产品毛坯图 1张 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1套 4.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1套 5. 毕业设计说明书(5000~8000字) 1份

目录 前言…………………………………………………………………………………………… 毕业设计说明书正文…………………………………………………………………………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二)、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二、确定生产类型………………………………………………………………………… 三、确定毛坯……………………………………………………………………………… (一)、确定毛坯的种类……………………………………………………………… (二)、绘制铸造件毛坯图…………………………………………………………… 四、工艺规程设计………………………………………………………………………… (一)定位基准的选择…………………………………………………………………… (二)工艺路线的拟定…………………………………………………………………… (三),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五、工装设计分析提设计任务书…………………………………………………………… 六、小结………………………………………………………………………………………… 七、主要参考文献………………………………………………………………………………

轴承盖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 二、序言……………………………………………………… 三、零件工艺分析…………………………………………… 四、确定生产类型…………………………………………… 五、毛坯选择和毛坯图说明………………………………… 六、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七、工艺路线的制定………………………………………… 八、工序间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九、加工余量,切削用量,工时定额的确定……………… 十、心得与体会………………………………………………十一、参考资料书目……………………………………………

蚌埠学院机械制造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层次:本科专业:2011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本 6

任务书审定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签字) 任务书下达日期2014 年 6 月 3 日学生(签字) 1轴承盖的工艺性分析 1.1轴承盖用途 轴承盖的主要作用是轴承外圈的轴向定位;防尘和密封,除它本身可以防尘和密封外,它常和密封件配合以达到密封的作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滚动体保持架等易损件受外力作用而损坏。轴承盖零件图如图1所示。

图1 轴承盖零件图 1.2轴承盖的技术要求 零件的材料为HT150,灰铸铁生产工艺简单,铸造性能优良,但塑性较差、脆性高,不适合磨削,零件的主要技术要求分析如下: (1).由零件图可知,零件的底座底面、内孔、端面及轴承座的顶面有粗糙度要求,其余的表面精度要求并不高,也就是说其余的表面不需要加工,只需按照铸造时的精度即可。底座底面的精度为Ra6.3、内孔、端面及内孔的精度要求均为Ra12.5。轴承座在工作时,静力平衡。 (2).铸件要求不能有砂眼、疏松等缺陷,以保证零件的强度、硬度及疲劳度,在静力的作用下,不至于发生意外事故。 表1 轴承盖零件技术要求表 加工表面尺寸及偏差 /mm 公差/mm 及精度等级 表面粗糙度 Ra/μm 形位公差/mm

UG轴承座毕业设计说明书

中州大学UG毕业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轴承座 班级: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二班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轴承端盖设计精编版

5.7 轴承部件的结构设计 绝大多数中、小型减速器均采用滚动轴承,滚动轴承是标准件,设计时只需要选择轴承的类型和型号并进行轴承的组合设计即可。 滚动轴承部件的结构设计主要考虑轴承的支承结构型式、支承刚度、以及轴承的固定、调整、拆装、密封及润滑等。下面就轴承端盖结构、调整垫片、轴承的润滑与密封等方面作一介绍。 1 .轴承端盖 轴承端盖用以固定轴承、调整轴承间隙并承受轴向力。 轴承端盖的结构有嵌入式和凸缘式两种。每种又有闷盖和透盖之分。 嵌入式轴承端盖结构简单、紧凑,无需固定螺钉,外径小,重量轻,外伸轴尺寸短。但装拆端盖和调整轴承间隙困难,密封性能差,座孔上开槽,加工费时。嵌入式轴承端盖多用于重量轻、结构紧凑的场合,其结构和尺寸见表 5.1 。 凸缘式轴承端盖安装、拆卸、调整轴承间隙都比较方便,密封性能也好,所以应用广泛。但缺点是外廓尺寸大,又需一组螺钉来联接。其结构和尺寸见表 5.2 。 表 5.1 嵌入式轴承端盖的结构尺寸 表 5.2 凸缘式轴承端盖的结构和尺寸

当端盖与孔的配合处较长时,为了减少接触面,在端部铸出或车出一段较小的直径,但必须保留有足够的长度 e1,一般此处的配合长度为e1= ( 0.10~0.15 ) D , D 为轴承外径,图中端面凹进δ值,也是为 了减少加工面。如图 5.8 所示。

图 5.8 轴承端盖端部结构 图 5.9 穿通式轴承端盖 由于端盖多用铸铁铸造,所以要很好考虑铸造工艺。例如在设计穿通式轴承端盖图 5.9 时,由于装置密 封件需要较大的端盖厚度(图 5.9a ),这时应考虑铸造工艺,尽量使整个端盖厚度均匀,如图 5.9b )、 c )所示是较好的结构。 2 .轴伸出端的密封 轴伸出端的密封的作用是防止轴承处的润滑剂流出和箱外的污物、灰尘和水气进入轴承腔内,常见的密 封种类有接触式密封和非接触式密封两大类,接触式密封有毡圈密封、 O 形橡胶圈密封、唇形密封,非 接触式密封有沟槽密封和迷宫密封。 下面主要介绍毡圈密封和 O 形橡胶圈密封。 ( 1 )毡圈密封 将矩形毡圈压入梯形槽中使之产生对轴的压紧作用而实现密封,如图5.10 。它的结构简单,价格低廉,

圆锥滚子轴承内圈滚道凸度形状及加工方法

万方数据

圆锥滚子轴承内圈滚道凸度形状及加工方法 作者:王文革, 王江山, WANG Wenge, WANG Jiangshan 作者单位:瓦轴集团公司技术中心,辽宁,瓦房店,116300 刊名: 制造技术与机床 英文刊名: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MACHINE TOOL 年,卷(期):2009,(8) 引用次数:0次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王德智.张雪松.Wang Dezhi.Zhang Xuesong调心滚子轴承内圈两滚道中心距对径向游隙的影响-哈尔 滨轴承2009,30(2) 通过对调心滚子轴承配套径向游隙与内圈两滚道中心距的关系进行的分析,提出在加工过程压缩内圈两滚道曲率半径R的中心距T公差范围的建议. 2.期刊论文骆桂斌.田琳.张汇军.LUO Gui-bin.TIAN Lin.ZHANG Hui-jun圆锥滚子轴承内圈滚道凸度的加工-轴 承2009(2) 分析了圆锥滚子轴承滚道素线形状的加工机理和工艺方法,通过控制影响凸度滚道加工的各种因素,特别是砂轮修整器的调整,实现了圆锥滚子轴承内圈滚道凸度的加工. 3.期刊论文侯春梅.HOU Chun-mei内圈滚道宽度的检测及控制-轴承2005(9) 针对内圈滚道宽度对成品轴承的影响,采用仪器检测控制滚道宽度,从而避免在加工中滚道宽窄失控,满足用户轴承安装调试要求. 4.期刊论文郝亚硕.HAO Ya-shuo圆锥轴承双滚道内圈车加工尺寸的计算-轴承2005(6) 圆锥滚子轴承工序图编制中,双滚道内圈车加工的滚道尺寸、中挡边尺寸以及小挡边尺寸计算比较复杂,需要一种准确的计算公式,配合CAPP的开发应用.计算中留量方向选取不同,即使相同留量计算出的尺寸也是不同的.在实际测量中,挡边测量普遍采用的是样板,滚道是对表测量,只有计算中所取留量方向与测量方向保持一致,测量出的尺寸与计算尺寸才能统一起来,测量出的留量才是计算中采用的留量(图1中Δa、Δd的方向). 5.期刊论文于海.石伟霞.赵志立.YU Hai.SHI Wei-xia.ZHAO Zhi-li NUP型轴承内圈滚道宽度的精确测量-轴承 2005(11) 介绍了内圈单挡边带平挡圈圆柱滚子轴承内圈滚道宽度尺寸用测量环进行测量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测量精确、方便实用. 6.期刊论文赵春永.于正坤调心滚子轴承内圈车加工时滚道直径的测量-轴承2004(2) 车加工调心滚子轴承内圈滚道直径测量一直采用极限样板,这只能对产品进行定性分析,当样板基准面与内圈端面歪斜时,还会造成测量误差.改用外锥直径标准件测量,取得了良好效果. 7.期刊论文战义铁路货车轴承内圈滚道车加工方法改进-轴承2004(3) 分析了车削铁路轴承内圈滚道时产生滚道直线度Li和粗糙度Ra超差、工件表面两刀之间形成结合口、振纹及尺寸不稳定等影响轴承寿命的原因,提出了改进措施. 8.期刊论文陈毅宜.韩克宪圆锥滚子轴承内圈滚道凸度超精研分析-轴承2001(9) 采用端面定位驱动、液压定心支承、大往复、小振荡、两步法的方式超精滚道时,会破坏已有凸度,形成1~2?μm的凹陷.油石压力越大,凹陷越明显.附图2幅. 9.期刊论文李辉.李利莉.刘晶梅.Li Hui.Li Lili.Liu Jingmei3MZ1310B机床的改造-哈尔滨轴承2009,30(3) 针对3MZ1310B机床只能磨削球轴承滚道的情况,对该机床修整器进行了改造,扩大了加工类型,使之能够加工圆锥轴承内圈滚道. 10.期刊论文曹鹏锋.张福有.张悦霞.许萍内圈滚道磨床工装的研制-轴承2001(9) 分析了意大利NOVAMATIC PGE 50/200PC CNC型精磨轴承内滚道及挡边设备的磨削原理,研制出了转位盘、支承等装置,满足了批量化生产的需要.附图6幅.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741372657.html,/Periodical_zzjsyjc200908033.aspx 下载时间:2010年4月6日

轴承座课程设计

机械加工技术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设计“轴承座”零件的机械加工 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 班级 设计者 指导教师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设计轴承座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 生产纲领:5000件 生产类型:批量生产 内容: 产品零件图1张 产品毛坯图1张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1套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1套 5. 课程设计说明书(5000~8000字) 1份 班级 学生 指导教师 目录 前言……………………………………………………………………………………………课程设计说明书正文…………………………………………………………………………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二)、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二、确定生产类型………………………………………………………………………… 三、确定毛坯……………………………………………………………………………… (一)、确定毛坯的种类……………………………………………………………… (二)、绘制铸造件毛坯图…………………………………………………………… 四、工艺规程设计………………………………………………………………………… (一)定位基准的选择…………………………………………………………………… (二)工艺路线的拟定…………………………………………………………………… (三),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五、工装设计分析提设计任务书…………………………………………………………… 六、小结………………………………………………………………………………………… 七、主要参考文献……………………………………………………………………………… 前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工艺学包括机床夹具设计和大部分专业课,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的一个教学环节。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课程的一次深入的全面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今年的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端盖说明书

目录 一、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2) (一)零件的技术要求: (2) (二)确定端盖的生产类型: (2) 二、毛坯的选择: (2) (一)选择毛坯: (2) (二)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 (3) 三、定位基准的选择: (3) (一)精基准的选择: (3) (二)粗基准的选择: (3) 四、工艺路线的拟定: (3) (一)各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4) (二)加工阶段的划分 (4) (三)加工顺序的安排: (4) 五、工序内容的拟定: (5) (一)工序的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5) (二)设备及工艺装备的选择: (6) (三)切削用量的选择及工序时间计算: (6) 六、参考文献: (14)

一、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一)零件的技术要求: 1、端盖零件,材料为HT200,具有较高的硬度、耐磨性。 2、零件的技术要求表: (二)确定端盖的生产类型: 根据设计题目年产量为10万件,因此该端盖的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 二、毛坯的选择: (一)选择毛坯: 由于该端盖在工作过程中要承受冲击载荷,为增强端盖的强度和冲击韧度,获得纤维组织,毛坯选用铸件。为提高生产率和铸件精度,宜采用模铸方法制造毛坯,毛坯拔模斜度为5°。

(二)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 1、公差等级: 由端盖的功能和技术要求,确定该零件的公差等级为普通级。 2、铸件材质系数: 由于该端盖材料为45钢,是碳的质量分数小于0.65%的碳素钢,故该锻件的材质系数为M级。 3、铸件分模线形状: 根据该端盖的形位特点,选择零件方向的对称平面为分模面,属于平直分模线。 4、零件表面粗糙度: 由零件图可知,该端盖的各加工表面粗糙度Ra均大于等于3.2μm。三、定位基准的选择: (一)精基准的选择: 根据该端盖零件的技术要求和装配要求,选择该端盖轴孔φ52f8和辊筒体下端面作为精基准,零件上的很多表面都可以采用它们作基准进行加工,即遵循了“基准统一”的原则。轴孔φ52f8的轴线是设计基准,选用其作精基准定位加工轴的外圆表面和端盖外圆表面,实现了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的重合,保证了被加工表面的垂直度要求。选用端盖左端面作为精基准同样遵循了“基准重合”的原则,选用辊筒体左端面作为精基准,夹紧可作用在端盖的右端面上,夹紧稳定可靠。 (二)粗基准的选择: 作为粗基准的表面应平整,没有飞边、毛刺或其他表面缺欠,该端盖的外圆表面、右堵头外圆表面作为粗基准,以保证为后序准备好精基准。 四、工艺路线的拟定:

圆锥滚子轴承外圈滚道凸度磨削工艺及装备的研究应用_胡栋

圆锥滚子轴承外圈滚道凸度磨削工艺及装备的研究应用 胡 栋 (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 116300) 摘 要:论述圆锥滚子轴承外圈滚道磨削加工方法,凸度形状稳定性的保证装置的研究。 关键词: 滚道凸度 磨削工艺 装备 一、问题提出: 随着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对铁路轴承的使用寿命、可靠性和稳定性都有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寻求和应用新的铁路货车轴承设计理论成为了一种必然。圆锥滚子轴承的“三凸”设计理论在国内外 本文阐述的即是如何通过设计新的装备实现圆锥轴承外圈滚道凸度加工的往复式磨削工艺。 二、原磨削工艺分析 目前,国内实现铁路货车轴承外圈滚道凸度的磨削方式为砂轮切入式磨削; 与往复式磨削方式相比,在同等条件下,获得的工件表面粗糙度较差,砂轮曲 线修整麻烦,工作效率较低。 1.原滚道凸度磨削工艺 以图2所示圆锥轴承7716外圈为例, 磨削时砂轮被斜线修整为如图3形状,其凹陷深度为0.008mm,

1所示的成品,这就是典型的切入式磨削。这种磨削方式需要粗、精加工两道工序来产生滚道的凸度,而且成品的凸度量随着砂轮的消耗会产生较大的变化。因此,在同等磨削条件下,其工作效率及所加工产品的表面粗糙度都远不如往复磨削。 三、新滚道凸度磨削工艺 1.凸度磨削原理 首先将工件在竖直平面内倾斜一角度,再将工件按自身半锥角值在水平面内旋转,保证工件的几何中心与砂轮轴线等高;砂轮仍为水平直线修整,砂轮自身高速旋转并随工作台往复运动,工件横向进给,形成典型的往复式磨削方式,因此,滚道就被磨削成单叶双曲面形状,滚道母线就是单叶双曲线,曲线的最高点就是实际获得的凸度量。 2.理论计算及实例 (1)理论计算 图5为新工艺磨削示意图,磨削时使工件绕其几何中心在竖直平面内倾斜θ角。为了简化视图,如图

轴承座机械加工工艺规范设计

`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机械加工技术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设计“轴承座”零件的机械加工 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 班级 06111 设计者 指导教师兰建设 2008年10月27日至10月31 日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设计轴承座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 生产纲领: 5000件 生产类型:批量生产 内容: 1.产品零件图 1张 2.产品毛坯图 1张 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1套 4.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1套 5. 课程设计说明书(5000~8000字) 1份 目录 前言……………………………………………………………………………………………

课程设计说明书正文…………………………………………………………………………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二)、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二、确定生产类型………………………………………………………………………… 三、确定毛坯……………………………………………………………………………… (一)、确定毛坯的种类……………………………………………………………… (二)、绘制铸造件毛坯图…………………………………………………………… 四、工艺规程设计………………………………………………………………………… (一)定位基准的选择…………………………………………………………………… (二)工艺路线的拟定…………………………………………………………………… (三),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五、工装设计分析提设计任务书…………………………………………………………… 六、小结………………………………………………………………………………………… 七、主要参考文献……………………………………………………………………………… 前言

轴承端盖设计教学内容

轴承端盖设计

5.7 轴承部件的结构设计 绝大多数中、小型减速器均采用滚动轴承,滚动轴承是标准件,设计时只需要选择轴承的类型和型号并进行轴承的组合设计即可。 滚动轴承部件的结构设计主要考虑轴承的支承结构型式、支承刚度、以及轴承的固定、调整、拆装、密封及润滑等。下面就轴承端盖结构、调整垫片、轴承的润滑与密封等方面作一介绍。 1 .轴承端盖 轴承端盖用以固定轴承、调整轴承间隙并承受轴向力。 轴承端盖的结构有嵌入式和凸缘式两种。每种又有闷盖和透盖之分。 嵌入式轴承端盖结构简单、紧凑,无需固定螺钉,外径小,重量轻,外伸轴尺寸短。但装拆端盖和调整轴承间隙困难,密封性能差,座孔上开槽,加工费时。嵌入式轴承端盖多用于重量轻、结构紧凑的场合,其结构和尺寸见表 5.1 。 凸缘式轴承端盖安装、拆卸、调整轴承间隙都比较方便,密封性能也好,所以应用广泛。但缺点是外廓尺寸大,又需一组螺钉来联接。其结构和尺寸见表 5.2 。 表 5.1 嵌入式轴承端盖的结构尺寸 表 5.2 凸缘式轴承端盖的结构和尺寸

当端盖与孔的配合处较长时,为了减少接触面,在端部铸出或车出一段较小的直径,但必须保留有足够的长度 e1,一般此处的配合长度为e1= ( 0.10~0.15 ) D , D 为轴承外径,图中端面凹进δ值,也是为了减少加工面。如图 5.8 所示。

图 5.8 轴承端盖端部结构 图 5.9 穿通式轴承端盖 由于端盖多用铸铁铸造,所以要很好考虑铸造工艺。例如在设计穿通式轴承端盖图 5.9 时,由于装置密封件需要较大的端盖厚度(图 5.9a ),这时应考虑铸造工艺,尽量使整个端盖厚度均匀,如图 5.9b )、c )所示是较好的结构。 2 .轴伸出端的密封 轴伸出端的密封的作用是防止轴承处的润滑剂流出和箱外的污物、灰尘和水气进入轴承腔内,常见的密封种类有接触式密封和非接触式密封两大类,接触式密封有毡圈密封、 O 形橡胶圈密封、唇形密封,非接触式密封有沟槽密封和迷宫密封。 下面主要介绍毡圈密封和 O 形橡胶圈密封。

机械工艺夹具毕业设计219轴承座工艺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设计“轴承座”零件的机械加工 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 生产纲领: 5000件 生产类型:批量生产 内容: 1.产品零件图 1张 2.产品毛坯图 1张 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1套 4.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1套 5. 课程设计说明书(5000~8000字) 1份

目录 前言…………………………………………………………………………………………… 课程设计说明书正文…………………………………………………………………………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二)、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二、确定生产类型………………………………………………………………………… 三、确定毛坯……………………………………………………………………………… (一)、确定毛坯的种类……………………………………………………………… (二)、绘制铸造件毛坯图…………………………………………………………… 四、工艺规程设计………………………………………………………………………… (一)定位基准的选择…………………………………………………………………… (二)工艺路线的拟定…………………………………………………………………… (三),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五、工装设计分析提设计任务书…………………………………………………………… 六、小结………………………………………………………………………………………… 七、主要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