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飞行的领航特点

山区飞行的领航特点
山区飞行的领航特点

山区飞行的领航特点

一级类目:空中领航学

二级类目:不同条件下飞行的领航特点

关键词: 山区领航特点

文献摘要: 无

正文浏览:第四节山区飞行的领航特点

山区和高原山区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发现地标困难,导航设备有效距离缩短。实施领航时有以下特点。

一、利用地标定位的特点

山地、高原山区地标的特点是:山峰林立,远处可见;河湖甚多,形状易变;城镇较少,分布不匀;公路蜿蜒,时隐时现。因此,一般来说,利用地标判断飞机概略位置较容易,确定精确位置较困难。

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在相同高度上观察地面的范围比平原要小,这对观察地标和确定飞机位置是不利的。但是,山区有不少突出的山峰和连绵不断的山脊,明显易辨,尤其是高出于群出之上的山峰和雪山,大都巍巍挺立,陡峭峻拔,很远即可看见。它们和明显的山谷、山口都是确定飞机位置的良好地标。

山区的河流、湖泊和水库的形状和大小常随季节而变化。融雪和降雨期间,水位上涨,水面变宽;冬季水

位下降,除较大的河流、湖泊、水库外,一般只剩下干涸的河床,较难辨认。南方山区河床较深,河水常呈蓝色,容易识别。

山区公路的色调与山地不同,蜿蜒曲折,鲜明易辨,但受地形限制,往往难见全貌。山区铁路较少,多沿河流和山边延伸,由于隧道较多和受山峦遮挡,一般不易发现。

山区的城镇较少,且分布不均匀,多数座落在山沟和山谷中。我国北部山区的城镇,其色泽同土色相似,不甚明显;长江以南的山区,城镇较多,大都在江河两岸,易于发现。高原山区的城镇稀少,多分布在河畔、湖沿或公路旁,其规模都比较小。

基于以上特点,山区、高原飞行,应注意利用突出的山峰和明显的湖泊、河流来掌握飞机的概略位置。一旦遇到城镇、大桥梁等地标时,要抓紧时机确定精确位置。因为目测远处的山峰、湖泊的距离常误远为近,最好利用几个地标的相关位置来定位。当需要利用山沟、山谷中的城镇来确定精确位置时,应充分考虑到地形的影响。

二、使用无线电领航设备的特点

在山区,由于电波的绕射和乱反射,无线电罗盘会产生山地效应,准确性和有效距离都大为降低。设置在山地的导航台,有效距离比平原地区同样的导航台缩短一半以上。但是在高出山顶1500米以上,测方位角的误差就通常不超过±5~10°。在山区作低空飞行,如果不注意山地影响,轻率地根据测得的方位角来确定飞行方向,就可能危及安全。设置在平原的定向台,没有山地影响,应当尽量利用它来定位。超短波定向台,由于超短波的传播受山峦阻隔,只宜在飞行高度较高时使用。

在山区使用机上雷达,因为脉冲波被山峦阻挡,很难看到沟谷里的城镇和河流。但对于突出的山峰、山脊、山口、山谷和河谷,影象却非常清晰。因此,根据山的影象来判定概略位置比较容易,测量偏流和地速也很方便。

有些山区,蕴藏着大量的磁性矿物,飞机经过上空时,磁罗盘会产生较大的误差。遇到这种情况,应升高到距山顶1500~2000米以上的高度飞行,或利用辅助仪表保持方向通过。如果是已知的强磁区,在选择航线时,可以绕过它或选取较高的飞行高度。

三、领航准备的特点

山区,特别是高原山区,不少地方尚未经过实地勘测,地图的准确性较差。高原山区地图上的某些地名,可能是某个季节的游牧场所,其它季节往往人烟稀少。因此飞行时,应尽可能使用最新出版的地图,并利用几种不同比例尺地图和搜集到的资料,进行补充和校正。对于飞行区域内和沿航线的最高标高点,应在地图上作出醒目的标记,并分段计算安全高度。

航线各基本点应尽量选择在易于识别的居民点、孤立的山峰、湖泊、水库以及公路或河流的交叉点上。选择检查点时应充分考虑到地形对视界的影响,尽可能选择在预定飞行高度上易于发现的位于山坡上或宽阔河谷中的地标。

研究航线时,除应了解航线各基本点和检查点特征外,对沿航线山势的分布、位置、走向、外形和最高标高,明显的河流、湖泊、水库和公路,以及沿航线的城镇等等,均应详细研究。对设置在山区的无线电导航设备和它在不同高度上的有效距离,也应有大致的了解。

由于山区上空风的变化比较明显,研究航线时,还要根据地形条件,确定求风的时机和方法。

山区机场比平原少,遇到特殊情况较难处置。飞行前应详细研究各段航线上飞机故障的处置预案。

由于地形限制,有时起飞后不能直接出航,或不能直接穿云下降着陆。因此,飞行前必须了解起飞机场和降落机场周围的地形,以及穿云上升和穿云下降的方法。

建库单位:空军第二飞行学院图书馆

鸟类飞行的形态结构特征

鸟类飞行的形态结构特征 厦门市林业局邱春荣 鸟类的运动方式有飞翔、攀缘、步行、奔跑、跳跃、游泳和潜水等,而飞翔运动使鸟类在自然选择中占了优势。飞翔可以避开陆地上的捕食者,也可以又快又广阔地迁飞到新的越冬区和繁殖区,春秋季节的南北迁徒,还能得到整年的有利气候条件。 为什么鸟类适于在空中飞行呢?因为鸟类的身体有与飞行相适应的各种形态结构: 1、外形与羽毛,鸟类的身体呈梭形,构成流线型的外廊,体表被覆着一种奇特的自然构造——羽毛,它重量极轻而结构甚精巧,在受到损坏时易于修理和更换,比蝙蝠的皮膜有更好适应飞行的能力。 2、翼,鸟类的飞羽着生于前肢,形成能够伸缩与折叠的两翼,翼的前缘厚,后缘薄,穿过空气时阻力小并能产生升力。而后缘上着生的飞羽(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则扩大了翼的表面积,产生了强大的浮力和飞行动力。 3、骨骼和肌肉,鸟类的骨骼薄、空(骨腔大,腔内还充满了空气)、轻的特点,非常适于空中飞行,由脊柱和肋骨、胸骨构成的胸廊连同腰带是全身(包括两翼)的主要支持结构,并且鸟类的胸、腰、荐、尾各部脊椎适度愈合成块,支撑机体,使飞行时身体平稳,

生在胸骨上的龙骨突,附着有特别发达的飞行肌肉——胸肌,约占体重的1/5,它能发出强大的动力,牵引翼的扇动。 4、消化系统,鸟口中无牙,也无牙床,上下颌骨及其他与取食有关的骨骼退化,减轻头骨的重量,达到合理的身体配重。鸟类的嗉囊、腺胃、肌胃是鸟类快速取食与消化的另一种适应。鸟类飞行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有的鸟一天消耗的食物约等于它的体重,有的鸟则超过本身体重的好几倍(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样大的取食量,若通过牙齿咀嚼吞咽,来从食物中获得营养就难以维持飞行时的能量消耗。因此鸟类在取食时,总是把食物直接快速吞咽,再由消化系统的各部分继续消化。 5、呼吸系统,鸟类有一个十分特别的呼吸系统,表现在具有非常发达气囊和气管。气囊广布于内脏、骨腔和肌肉之间,这些气囊使鸟类在吸气及呼气过程中,肺内均有富含氧气的空气流过,在吸气和呼气时肺叶都能进行气体交换,是谓双重呼吸,从而提高鸟类的呼吸效率。鸟类的新陈代谢快,又没有散热的汗腺,所以气囊又兼有调节体温、降低鸟体的比重、减小飞翔运动引起的内脏间及肌肉间的磨擦。 6、内脏特化,鸟类心脏的相对大小在所有脊椎动物中居首位,约占体重的0.4%-1.5%,心脏容量大,心跳频率快,一般为300-500次/分钟,血流速度快,有利于氧气、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的交换与

飞机导航系统

飞机导航系统 一、判断题 1、导航是一个时间和空间的联合概念,需要在特定的时刻描述在特定空间位置的状态,空间位置的描述可以采用地理坐标,由于导航通常是相对于某一具体目的地面而言的,因此采用地理坐标是方便而合理的. 2、无线电导航具有不受时间、天气的限制,精度高,定位时间短,设备简单,可靠等优点. 3、测距询问脉冲有用户发出,该询问脉冲需要经过特殊的编码以区别是哪个用户的询问脉冲,导航台站收到该脉冲后,及时向该用户发射应答脉冲,由用户接收并测量询问脉冲和应答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由导航台测量载体和导航台之间的距离. 4、无线电导航中的角参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用于描述载体与导航台之间的相对角度关系;另一类用于描述载体的飞行状态,如导航、俯仰、横滚等. 5、频率测距通常是利用发射信号与反射信号的频率差来进行距离测量的,不一定要有反射面,因此作为频率测距系统. 6、载体航行状态指的是载体作为一个刚体在空间运动时所表现的非物理状态,通常与一定的参照量(如载体坐标系,当地理坐标系)相联系,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述,如方位、距离、位置、速度、姿态等. 7、 VOR方位飞机所在未知的磁北方向顺时针测量到飞机与VOR连线之间的夹角,是以飞机为基准来观察VOR台在地理上的方位. 8、无线电高度表,又称雷达高度表是一种等幅调频测距无线电导航设备。利用普通雷达的工作原理,以地面为发射体,在飞机上发射电波,并接收地面的反射波以测定飞机到地面的高度. 9、仪表着陆系统(ILS)决断高度(DH)是指驾驶员对飞机着陆或复飞做出判断的最低高度,在决断上,驾驶员必须看见跑到才能着陆,否则放弃着陆,进行复飞. 10、ADF指示的角度是飞机横轴方向到地面导航台的相对方位,因此,若要得到飞机相对于导航台的方位,还必须获知飞机的航向,这需要与磁罗盘或其他航向测量设备相结合. 二、选择题 1、无线电导航距离测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测量方法。 2、导航参量的方位以经线北端为基准,顺时针测量到水平面上某方向线的高度 3、 ADF无线电罗盘,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测向无线电导航系统,利用设置在地面的无方向信标(NDB)发射无线电波,在机上用环形方向性天线接收和处理电波信号,获取飞机到地面导航台的相对方位. 4频率测距的基本原理实际上的发射信号为__________________信号,由于颠簸的传播需要时间,那么在某一时刻,反射回来的信号的频率与正在发射的信号的频率之间的差频将反映这段时间,而这段时间同时也代表往返的距离. 5、 VOR伏尔是一种__________比较测向进程导航系统。机载设备通过接收地面VOR导航台发射的甚高频电波,可直接测量从飞机所在位置的磁北方向到地面导航台的位置,以近一步确定飞机相对于所选航道的偏离状态. 6、位置线或位置面,单值确定载体的位置,至少需要测定____条位置线或____个位置面,根据相交定位法实现定位.

冬季飞行特点

冬季飞行特点 冬季飞行,天气复杂,有低云,低能见度,雨、雪、霜、天气,飞机结冰等。这些天气因素给飞行带来许多困难。据有关资料统计,在冬季飞行受天气影响所造成的飞行事故占全部飞行事故的25%。因此,作为飞行机组应高度重视冬季飞行的特点,细致地做好每个阶段的工作,严格遵守各项规范和机型“机组操作手册”的要求,减少冬季飞行事故征候及差错的发生。下面我就从五个方面谈谈在结冰条件下飞行各阶段的拙见。 结冰条件:外界大气温度低于摄氏8℃,并且露点和外界大气温度的差值小于摄氏3℃,外界有雨、雪、雾等现象,在这种条件下,飞机的机身、机翼、操纵面就有可能结冰。薄霜是一种特殊的白色晶体集结,通常在寒冷和晴朗的夜里均匀地出现在机身、机翼表面,其薄得足以识别表面特征(线条、标记等)。 结冰危害:飞机的机翼上表面一旦有雪、冰、霜,及时分布在机翼上表面的冰颗粒以及微小,像细纱纸一样的密度,当气流流过机翼上面表时,气流不能流畅的通过,在机翼的表面层,气流过早的分离,使机翼平滑的气动效率受到严重的破坏,不管什么类型的机翼、缝翼、襟翼,也不管冰、雪、

霜的类型和数量多少,都会由于受到污染使升力系数 (Y=Cy1/2PV2S)大大减少,阻力系数(X=Xy1/2PV2S)大大增加,从而造成失速度在离地的时刻整个机翼出现失速,机翼下倾,产生坡度,飞机进入第二速度范围。。 一、严禁飞机带冰雪霜起飞 “严禁飞机带冰雪霜起飞”,这是中国民航飞行规则的规定。美国联邦航空条例也有同样的规定。为什么在航空界对这一规定都这么明确而严格呢--首先让我们看看,当机翼表面有冰雪霜时气流流过机翼时的气动特点:当气流流过洁净的机翼表面时,气流非常流畅、平滑、升力大,阻力小,升阻比大;当气流流过附着冰、雪、霜的机翼表面时,由于机翼上表面粗糙,气流受到干扰,上表面出现涡流区,气流分离点前移,使升力减小,阻力加大,失速速度增加,使空气动力特性明显变差。而且发动机风扇叶片的后缘也会积冰,一旦发动机起动,这些冰块就会被吸入低压压气机和高压压气机,打坏风扇叶片。同样在机身上,操纵面上的冰雪霜也会给飞行带来极大的危害。 在冬季,机组进入直接准备时,应认真检查飞机的外部。如果发现飞机上有冰雪霜,应及时通知机务人员进行清除。在推飞机开车前应再次对飞机全面检查,防止出现重复积冰。需要着重检查机翼表面、前缘缝翼、水平安定面、垂直

低能见度情况下飞行特点与操纵特点

低能见度情况下飞行特点和操纵特点 现代航空运输机是快速、省时、高效率的交通工具。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外航空运输业正迅猛发展。飞行安全是航空事业的灵魂和纽带,是各航空公司最关心的头等大事,是每个旅客踏进飞机客舱之后最大的愿望,是全体航空运输服务人员的中心任务和职责。由于航空运输活动是在空中进行的,而任何飞行都需要在一定气象条件下进行,因此,目前航空运输在很大程度上受天气因素的制约。由于大气的不断运动变化,产生了各种天气现象和天气变化,如颠簸、风切变、雷雨、积冰、低云、低能见度等危险天气,对飞行安全均构成极大威胁。本文针对低能见度情况下对飞行的影响,结合有关飞行经验,思考相应的应对措施,略谈一点看法,如有不妥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气象上所谓的能见度是指选定目标物在水平面上能被肉眼识别的最大距离。一般情况下,每个方向的能见距离不一样,所以气象站所报的都是最低距离之能见度。水平能见度决定了目视飞行(VFR)或仪表飞行(IFR)的条件。 日常飞行中我们所使用的大多是主导能见度和跑道视程(RVR)。主导能见度是指气象观测人员在二分之一圆周(含)以上范围内,白天辨认出物体的大小的最大水平能见距离,夜间能辨认出1000坎德拉灯光强度的最大水平能见距离。跑道视程的定义是在跑道中线上,航空器的驾驶员能够目视跑道面上的标志或跑道边界灯或中线灯的距离。而低能见度进近的定义是指当报告的能见度低于3/4英里(1.2公里)或跑道视程(RVR)低于4000英尺(1200m)的天气条件下仪表进近。(此标准是基本的涡轮喷气飞机着陆最低标准)

能见度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制定飞行天气标准和决定机场开放、关闭的重要标准。机场根据导航设备和助航灯光的不同都制定有能见度标准,这在进近图中都有公布,具体分为起飞机场运行标准和着陆机场运行标准。 起飞机场运行标准如下图所示: 着陆机场运行标准分为I类运行标准、非精密直接进近运行标准、目视盘旋机动飞行运行标准、目视进近运行标准和I类精密进近运行标准。在这里,我主要阐述一下非精密直接进近运行标准和I类精密进近运行标准。如图所示:

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七、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鸟的形态结构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 2、作出假设:你认为鸟是与飞行的特点有:鸟的体型、羽毛、肌肉和骨骼等方面都是适于飞行生活的。 3、制定并实施计划 将你们小组的活动方案写在下面: 观察法观察家鸽活体或家鸽的外形,翼和羽毛图片、视频,认识 的形态特征 观察法观察家鸽活体或骨骼标本,或相关图片文字等资料,了解家鸽的结构 资料分析法阅读相关文字资料,了解家鸽的生理特点。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经过探究,你得出的结论是:鸟的体型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小飞行时的阻力;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翼上生有几排大型的羽毛。且排列整齐,展开是成扇形有利于煽动空气,使鸟振翅高飞;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头内部中空,可减轻体重,胸骨上有龙骨突,胸肌发达、附着在胸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综上所诉,鸟的体型、羽毛、肌肉和骨骼等方面都是适于飞行生活的。该结论是否支持最初的假设?支持 讨论与交流 组内、组间同学互相交流探究结果,总结归纳鸟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 1、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小飞行时阻力 2、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能使鸟振翅高飞。 3、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呼吸 八、解剖并观察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 材料用具:根据实验要求,你们小组选用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去毛的鸡翅,解剖盘,镊子,解剖剪,猪的后肢关节解剖视频,自制模型。 四、方法步骤 2、观察关节的结构 解剖准备好的关节,对照教材43页关节示意图,观察关节的结构。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软骨、关节囊、关节腔

4、观察肌肉和骨 取一个完整的鸡翅,用解剖剪除去皮肤,观察肌肉是怎样附着在骨上的。依次拉动每一组肌肉,观察骨的运动。然后,除去肌肉,观察骨与骨之间的连接。 讨论与交流 1、骨、关节和肌肉在结构上有什么关系?三者如何配合产生运 动? 骨、关节和肌肉在结构上是相连的。骨与骨通过关节相连,肌肉附着在骨上,肌肉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产生运动。 2、关节对骨的运动有什么意义?如果用房间的门来打比方,它相当于门上的什么结构? 保证骨与骨之间连接的牢固性,提高运动的灵活性,相当于门上的门轴。 3、比较家兔和人的四肢骨骼,找出两者的差别,并思考这种差别是与什么相适应的? 家兔:前肢骨比后肢骨短,适于跳跃 人:下肢骨粗壮有力,有利于支撑体重和直立行走。 上肢骨细弱用力,利于完成各种动作。 说明了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5、骨骼肌两端的肌腱是怎么在骨上的?用手牵拉一根骨骼肌试试,想想这种连接对于动物的意义在哪里? 骨骼肌两端的肌腱是绕过关节附着在不同的骨上的,这就是是骨在肌肉收缩时,可牵引不同的骨进行运动。 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 1、提出问题:小鼠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学习行为的次数与走出迷宫所需时间的长短之间的关系怎样?(小鼠走迷宫取食活动是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 2、作出假设:小鼠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越多,最后小鼠走出迷宫所需的时间越短。(小鼠走迷宫取食活动可能是学习行为。) 3、制定计划 将你们的小组实验方案中的探究方法,探究步骤及注意事项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飞机导航基础知识

飞机导航基础知识 7.1航向 即飞机机头的方向(航向角是由飞机所在位置的经线北端顺时针测量到航向线的角度); 航向角的大小由飞机纵轴的水平投影线与地平面上某一基准线之间的夹角来度量。 【基准线:为真子午线(地理经线)的叫真航向; 基准线:为磁子午线(地理磁线)的叫磁航向; 基准线:为真子午线(地理磁场与金属机体磁场的合成磁场的水平分量)的叫罗航向】 7.2方位角 以经线北端为基准,顺时针转到水平面上某方向线的夹角。 分为电台方位角、飞机磁方位角、相对方位角 7.3航迹与航迹角 飞机重心在地面投影点移动的轨迹,叫航迹。 以飞机经线北端顺时针转至航迹的角度饺子航迹角。 7.4偏流角 当有侧风时,飞机的实际航迹就会与飞机的航向不一致; 航向线与航迹线之间的夹角称为偏流角;航迹线偏向航向的右侧叫正偏流角,反之为负偏流角。 7.5偏航距离 从飞机实际位置到飞机航段两个航路点连线间的垂直距离。 7.6地速 飞机在地面投影点移动的速度,即飞机相对于地面的水平移动速度。 7.7空速 飞机相对于周围空气的运动速度。 7.8风速与风向 指飞机当前位置处于相对地面的大气运动速度和方向; 空速、地速与风速三者之间的关系: 地速(Sg)=空速(Sa)+风速(Sw) 7.9航路点 飞机的飞行目的地、航路上可用于改变航向、高度、速度等或向空中交通管制中心报告的明显位置,叫做航路点。 7.10侧滑角 飞机所在位置的空速于飞机纵轴平面的夹角

无线电导航与导航参量 无线电导航的实现----接收和处理无线电信号: 导航台位置精确已知 接收并测量无线电信号的电参量 电参量与导航参量的对应关系---根据有关的电波传播特性,电参量转换成导航需要的、接收点相对于该导航台坐标的导航参量。 导航参量—表示飞机位置与基准点(一般为导航台)之间关系的一些参数。 典型导航参数:位置、高度、方向、距离、距离差等 位置线的定义 在无线电导航中,通过无线电导航系统 测得的电信号中的某一电参量(如幅度、 频率、相位及时间延迟等),可获得相应 的导航参量,对接收点而言,某导航参 量(如方向、高度、距离、距离差等) 为定值的点的轨迹线叫做位置线。 几何定位方法——用几何线或面相交来完成定位的方法 无线电定位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 是无线电导航原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空间导航与平面导航 飞机导航—严格讲都是空间导航问题 空间导航的定位喜爱通过位置面相交来实现 飞机的空间导航问题可以转化为平面导航问题 在远距离导航中,飞机的高度同它到最近导航台的距离相比较是很小的,可以近似按平面导航来处理; 即使是近距离导航,飞机是装有数据计算机和有高度数据输入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计算修正来测得飞机的地平面位置。 位置线的类型:直线、圆、等高线、双曲线。 相应地,可以吧导航系统划分为: #侧向系统,如VOR、ADF的位置线是直线; #测距系统,如DME的位置线是平面上的圆; #测高系统,如LRRA(以地心为圆心的圆);

鸟类飞行特征

鸟类飞行的形态结构特征 鸟类的身体有与飞行相适应的各种形态结构: 1、(1)鸟的外形 外形与羽毛,鸟类的身体呈梭形,构成流线型的外廊,体表被覆着羽毛,它重量极轻而结构甚精,在受到损坏时易于修理和更换。鸟类骨骼轻而坚固,骨片薄,长骨内中空,有气囊穿入。许多骨片合在一起,以增加坚固性。鸟类的整个体重落在后肢,后肢骨骼强大,鸟类跗骨延伸,起到增加弹性的作用。 1、(2)鸟的翼 翼,鸟类的飞羽着生于前肢,形成能够伸缩与折叠的两翼,翼的前缘厚,后缘薄,穿过空气时阻力小并能产生升力。而后缘的飞羽则扩大了翼的表面积,产生了强大的浮力和飞行动力。 2、鸟的骨骼 骨骼和肌肉,鸟类的骨骼薄、空轻(骨腔大,且充满了空气)的特点,非常适于空中飞行。鸟类的各部脊椎适度愈合成块,支撑机体,使飞行时身体平稳,在胸骨上附着特别发达的胸肌,约占体重的1/5,胸肌能发出强大的动力,牵引翼的扇动。

3、消化系统 鸟口中无牙,也无牙床,减轻头骨的重量,达到合理的身体配重。鸟类飞行要消耗大量的能量。鸟类总把食物直接快速吞咽,再由消化系统的各部分继续消化。 4、呼吸系统 鸟类有特别的呼吸系统,表现在具有非常发达气囊和气管。气囊广布于内脏、骨腔和肌肉之间,这使鸟类在吸气及呼气过程中,肺内均有富含氧气的空气流过,在吸气和呼气时肺叶都能进行气体交换,是谓双重呼吸,从而提高鸟类的呼吸效率。鸟类的新陈代谢快,又没有散热的汗腺,气囊又兼有调节体温、降低鸟体的比重、减小飞翔内脏间及肌肉间的磨擦。鸟由鼻孔吸收空气后,一部分用来在肺里直接进行氧交换,另一部分是存入气囊,然后再经肺而排出,使鸟类在飞行时,一次吸气,肺部可以完成两次气体交换,这是鸟类特有的“双重呼吸” 5、血液循环 内脏特化,鸟类心脏的相对大小在所有脊椎动物中居首位,心脏容量大,心跳频率快,一般300-500次/分钟,血流速度快,有利于氧气、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的交换与排出。肾脏相对体积大,能迅速地排出废物,保持水分,盐分平衡。鸟类没有膀胱,

飞机导航方法

飞机导航方法 所谓飞机的导航.就是引导飞机航行使之能够按照预定的航线,在准确的时间内到达目的地,完成预定的航行任务。在飞机导航中,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确定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的瞬时位置。这是因为,要使飞机完成预定的航行任务,除了必须知道起始位置和目标位置外, 更主要的是必须知道瞬时位置,这样才能对下一步如何飞行进行决策,从而把飞机引导到目标位置。可见飞机的导航是极为重要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飞机对导航要求的不断提高,出现了各种各样导航方法。下面作一些简单介绍。 1.仪表导航 根据空速表、航向仪表和其它议表测得的飞机空速、航向、姿态、攻角、偏流角、风速和风向等数据,进行航程推算,从而确定出飞机的位置。飞机自动领航仪就是使这种计算过程能连续进行的自动化导航仪器。仪表导航有一定的自主性,工作可靠,能够连续工作,体积和重量也较小,但它的导航定位精度比校低。 2.红外线导航 利用红外线辐射仪检测和显示地面目标,再与事先知道的地面目标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出飞机的位置。红外线导航的作用距离有限,受雨、雾等外界条件影响大,而且必须事先知道地面目标本身所发出红外辐射的情况才成。 3.全景雷达导航 利用雷达摄取地面图像,再与事先摄制的地面图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出飞机的位置。以全景雷达导航为基础,还发展成自动地图导航。全景雷达导航不受气象条件限制,导航定位精度也较高,但它要向外发射电波,易受干扰且隐蔽性差。 4.电视导航 通过电视设备观察地面,然后将图象与地图进行比较,从而确定飞机的位置。电视导航的定位精度高,但技术复杂,易受干扰,并且受到能见度的影响。 红外线导航、全景雷达导航和电视导航等导航方法,均是属于形象比较的导航方法。 5.天文导航 通过观测天空星体来确定飞机相对星体的位置,由于在一定时刻星体相对地球的位置是一定的,故经计算之后,便可确定出飞机的位置。天文导航系统主要由星体跟踪器、陀螺稳定平台和计算机组成。 天文导航不依赖地理条件,具有全球导航能力,没有积累的导航定位误差。它不向外发射电波,隐蔽性好,也不受无线电干扰,可靠性好。但它的结构复杂,体积和重量较大,短期工作精度不高。特别是它受气象条件限制,在云雾中飞行时便无法使用,故有时工作是不连续的。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上,5.1.6,鸟---《鸟适于飞行特征》教学设计

Word File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上,5.1.6,鸟---《鸟适于飞行特征》教学设计

撰写人:XXX

《鸟适于飞行的特征》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材在简单介绍大多数鸟类善于飞行的基础上,引出“鸟何以具有这么强的飞行能力呢?”这一中心问题,并以此为切入点,策划了“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实验,按照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实施计划(有问题提示)-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思路,一步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阅读分析相关资料等方法,来阐明鸟适于飞行的特征,最后对鸟类的主要特征进行总结归纳、得出结论。教材的编写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探究性学习的科学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相互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阐明鸟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 2.尝试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的特征”的探究活动,使学生能阐明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能力目标 1.通过对“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鸟的相关资料阅读和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和具有善于搜集和积累课外知识的习惯和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观看有关鸟类行为的录像资料,引发学生确立热爱父母的美好情感态度。 2.通过观看有关人类护鸟行为的录像资料,使学生确立关爱鸟类,爱护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究和观察“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阐明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特征。 难点:探究“鸟适于飞行特点”这一实验过程及组织教学。 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谈话式、演示式、探索实验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在讲授的过程中,播放有关鸟类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内容的教学资料片,并以此启发学生,通过讨论、思考探索实验中的问题,归纳总结鸟适于飞行的特征 教具设计教师准备了鸟类的双重呼吸的视频,以及“适于鸟类飞行的祥泰结构生理特点”的视频,通过多媒体直观形象的展示鸟类适于飞行的特征。同时课前要求学生搜集鸟类的羽毛、骨骼,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一.导入新课 1、列举常见的鸟类动物。和学生一起区分能飞的和不能飞的鸟类动物。 2、模拟教学: a、能飞的物体必须具备哪些特点? b、怎样使轻的物体飞得远? c、纸飞机能飞到上海吗?和教师一起了解鸟类动物的类型同学根据生活经验答出: a、轻的物体才能飞。 b、改变性状 c、给它个马达确立:

探究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探究鸟适于飞行的特点(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基于新课标中的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主动探究并初步学会设计探究方案的精神,同时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拟定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①阐明鸟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②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⑵能力目标:①尝试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特点”的探究活动 ②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观察、合作分工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①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情感 ②提高学生保护动物栖息环境的意识 ③形成生物与环境和谐统一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完成"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活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探究活动.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主要采用课外→课内→课外的教学模式 (一)课前准备(课外) ⑴学生准备:学生分组,以组为单位,围绕“设计探究鸟适于飞行的特点方案”主题进行分工合作,有的学生负责收集资料,有的学生负责观察当地常见鸟类,有的负责做好记录。最后全组在一起讨论并制定本组的研究设计方案,同时依据方案做好工具材料的准备 ⑵教师准备:指导课前活动并参与学生小组的讨论,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料,帮助学生准备工具材料,活鸟,鸟类的骨骼标本。 (二)课堂教学(课内) ⑴导入:(教师播放鸟儿在空中自由翱翔的音像,引入新课)以一句“真羡慕鸟儿能自由飞翔,我也想飞,可才跳出不到一尺高就被地球吸下来了,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七嘴八舌解释)“你又如何来探究鸟有什么特点适于飞行?”

⑵学生分组展示设计方案:第一小组的假设是:鸟有翅膀这一特点使得鸟适于飞行。该组方案:一是将鸟的翅膀绑住然后观察鸟的飞行状态,二是将鸟的翅膀羽毛打湿后观察。 第二小组的假设是:鸟的骨骼轻而薄使得鸟适于飞行。该组方案:①称重量,分别将活的家鸽和家鸽骨骼标本称重进行对比②用手摸活体家鸽的胸骨,观察骨骼标本③动手制作鸟类的简易骨骼标本(学生在家将煮熟的鸡或鸽子把肉吃掉,再拿工具把碎肉去除留下骨骼来观察) 第三小组的假设是:鸟的胸肌发达使得鸟适于飞行。主要通过观察、触摸并结合查找资料的方法来进行探究。 第四小组的假设是:鸟有气囊和肺使得鸟适于飞行。主要采用查找资料法来进行探究。 教师将学生的设计方案用多媒体展示出来,由师生共同一起来互动质疑,补充。 ⑶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这部分是整个课堂教学的重头戏,在这其中,教师要注意到每一小组的活动,随时指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一小组的活动:学生:该组学生首先用线分别绑住鸽子和鹌鹑的双翅,观察两种鸟类的飞行状态,发现鸽子和鹌鹑只能在原地扇翅,不能飞起。其次针对第二个方法,学生们试图用水将鸽子的羽毛弄湿来观察鸽子的飞行。但一开始并没见到好的效果,鸽子仍旧能飞起。师:这是什么原因?(学生思考)指导学生注意羽毛有没有完全被浸湿,将水从鸽子的外表淋下,水很难进入鸽子的正羽中,这又是为什么?通过思考这些问题,学生很快就找到了问题的所在,从鸽子腹部用水将羽毛完全弄湿,再将正羽张开弄湿,观察的效果就好多了。学生从中发现了正羽的特点对于鸟类飞行的重要性。 第二小组的活动:学生:用称量工具大致比较了活家鸽的体重和家鸽骨骼的重量差别,再通过观察自制骨骼标本,清楚了家鸽的骨骼具有中空、轻、薄且坚固的特点,适于飞行。 第三小组的活动:学生:用手摸家鸽和鹌鹑的胸肌,感受鸟类胸肌的发达,再观察煮熟的家鸽胸肌占家鸽全身肌肉的比例。师:为什么鸟类的胸肌如此发达?(提示:胸肌相连的部位是什么)引导学生掌握胸肌对于鸟类飞行的重要性。 第四小组的活动: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了气囊主要参与双重呼吸的作用,能够使鸟类能到更多的氧气。满足飞行时对氧的需要。师:(引导学生)除了气囊,你们还发现了鸟类有哪些生理功能是适于鸟的飞行? ⑷分析讨论,每一小组停止探究活动,展示探究结果,并提出实验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如有的同学观察到每一只家鸽在课堂上都排出粪便,且粪便是混着尿液排出的,这说明了什么?有的同学则提出鸟类在空中长时间持续飞行需要很大的能量,这么多的能量是如何满足的?而有的同学发现大多数鸟类的体型都呈现出流线型,这一形态特点与鸟适于飞行有关吗?在这一环节里,教师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将各组的结果综合分析讨论,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自行解决所提出的问题,不断完善结论,然后将鸟类的特点一一罗列出来。各小组完成探究报告。

飞机导航说明(个人整理)

GPS导航,ILS进近,五边(IF)飞行,方位导航? LOC是航向道,切LOC就是切航向道,对大型航线客机来说,目前基本上特指进场时切降落跑道的航向道。是专门的领航模式,不是保持航向,专门接收跑道的无线电信号,自动对准的。先截获loc信号,一会截获GS,按下APP可以实现自动进近和降落。 一般与跑道延长线30度的夹角切入,前提是设置好ILS频率~~localizer会自动截获频率并自动对准跑道 ILS有两种信号: LOC(水平引导)和GS(垂直引导) 航向台(Localizer, LOC/LLZ),位于跑道进近方向的远端,波束为角度很小的扇形,提供飞机相对与跑道的航向道(水平位置)指引; 下滑台(Glide Slope, GS或Glide Path,GP),位于跑道入口端一侧,通过仰角为3度左右的波束,提供飞机相对跑道入口的下滑道(垂直位置)指引。 VOR:very high frequency ommi-directional range,甚高频全向无线电信标,VOR 信号发射机和接收机的工作频率在108.0-117.95 MHz 之间。VOR台发射机发送的信号有两个:1.相位固定的基准信号;2.信号的相位是变化的,同时像灯塔的旋转探照灯一样向360度的每一个角度发射,而像各个角度发射的信号的相位都是不同的,他们与基准信号的相位自然就互不相同。 由于VOR的无线电信号与电视广播、收音机的FM广播一样,是直线传播的,会被山峰等障碍物阻隔,所以即使距离很近,在地面也很少能接收到VOR信号,通常要飞高至离地2000-3000英尺才收到信号,飞得越高,接收的距离就越远。 在18000英尺(5486米)以下,VOR最大接收距离约在40到130海里(1海里=1.852公里)之间,视障碍物等因素而定。 在18000ft以上,最大接收距离约为130海里 DME:(Distance Measuring Equitment,测距装置) 有的VOR台站是带有DME的,工作在UHF频段。但空勤人员只要调好VOR频率,接收到信号,距离数字就会显示在仪表板上。但这是飞机与地面台站的斜距离,速度也是斜的,表示“距离缩短率”,大致可以估计飞机到达台站的时间。 NDB:(non-directional beacon,无方向性信标)。古老的导航设备,在没哟仪表着陆系统的小机场附近,建有廉价的NDB台站。用作导航、着陆。台站向各个方向发射的信号是一样的,不像VOR那样互相有相位差别。飞机上的NDB信号接收机叫做ADF(Automatic Direction Finder,方位角指示器)。ADF的仪表头只有一支指针,当接收到NDB信号,指针就指向NDB台所在的方向。如果飞机径直朝台站飞,指针就指着前方;当飞机飞过台站继续前飞,指针就会转过180度方向指向后方。 先飞往NHW VOR站(南汇VOR),然后继续背NHW飞,直到飞过PUD VOR的正南方在切入浦东机场35跑到的ILS。 NHW VOR : 114.60 PUD VOR: 116.90 Pudong (ZSPD) 17 ILS 110.70

教案鸟适应飞行的特点

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一.教学目标 1.说出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2.概括说出鸟的特征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鸟类呼吸特点、消化循环特点。鸟类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方法 引导,分析,归纳总结 授课过程及授课内容 一.导入 问题1.哺乳动物的特征是什么? 问题2.自然界中哪些动物是恒温动物? 二.新课内容 问题1.人为什么飞不起来? 问题2.鸟类的翅膀有什么特点? 讲解:鸟类被覆羽毛:保温 羽毛紧密排列成扇形:扇动空气,飞行。 前肢变成翼:飞行器官 问题3.飞行的力量来源于哪里? 讲解:胸部有发达的肌肉。 问题4.胸肌附着在哪块骨上?鸟的骨骼有什么特点? 讲解:胸肌附着在胸骨上,胸骨愈合在一起形成龙骨突,骨骼还有薄而轻,长骨中空的特点。 问题5.鸟类进行如此剧烈的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和能量,氧气从哪里来?讲解:

双重呼吸:鸟类所特有的呼吸方式,一次呼吸进行两次气体交换,气囊有储存空气,辅助呼吸的作用。 问题6.氧气的作用是什么?有机物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问题7.氧气、能量和营养物质如何运输到全身各处? 讲解:鸟的心脏的结构有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血液循环有两条循环途径,体循环和肺循环。这样运输氧气的能力强,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可以为身体和飞行提供大量的营养物质和能量。鸟类能够保持体温的恒定,是恒温动物。 三.课后总结 问题8.通过讨论,归纳总结鸟适应飞行的特点 1.外形:流线型 2.翅膀:羽毛、扇形、前肢变成翼 肺 气 囊 氧 气 空 气 ① ② 氧 气 无 膀 胱 食 量 大 直 肠 短、排 便 快 消 化 快 营 养 能 量

3.肌肉:胸肌 4.骨骼:龙骨突、轻、薄、长骨中空 5.肺和气囊:双重呼吸,气囊辅助呼吸 6.饮食与消化:食量大、消化快、直肠短、排便快、无膀胱 7.血液循环和心脏:体循环和肺循环、心脏四个腔 问题9.概括鸟类的主要特征 1.体表被毛 2.体内有气囊 3.前肢变成翼 4.恒温动物 四.板书设计 一.鸟适应飞行的特点 1外形:流线型 2翅膀:羽毛、扇形、前肢变成翼 3肌肉:胸肌 4骨骼:龙骨突、轻、薄、长骨中空 5肺和气囊:双重呼吸,气囊辅助呼吸 6饮食与消化:食量大、消化快、直肠短、排便快、无膀胱 7.血液循环和心脏:体循环和肺循环、心脏四个腔 二.鸟类的主要特征 1体表被毛 2体内有气囊 3前肢变成翼 4恒温动物

七年级生物鸟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鸟类——鸟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阐明鸟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2、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3、尝试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特点”的探究活动。 能力目标: 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的培养 情感目标: 增强热爱生命,保护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2、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 难点: 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及逻辑推理 课前准备 1、教师:收集资料,制作CAI课件,实验材料(准备家鸽骨骼标本,活体家鸡和肉鸡及新鲜鸡大腿骨,制作纸飞机的纸),组织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布置学生课前观察当地常见鸟类并作记录)。 2、学生:搜集鸟类知识,观察、调查本地常见鸟类并记录。 教学方法: 1、多媒体和实物展示相结合:利用课件增大课堂的容量,利用实物给学生以直观; 2、资料分析法:通过学生对资料的分析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加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 实物与幻灯片相结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加强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课型:新授课、探究式学习 课时分配:1课时 板书设计 鸟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1、外部形态: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被覆羽毛。 2、内部结构:胸肌发达;骨薄而轻,长骨中空,内充满空气;直肠短,没有膀胱。 3、能量来源: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有气囊,辅助呼吸。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实施过程:课堂实录

导入新课: 幻灯展示各种鸟类在空中飞行的视频,并配以优美的鸟鸣声。 师:同学们,在自然界中鸟类约有9000多种,除少数鸟不能飞行之外,绝大多数鸟都善于飞行,鸟能飞,就必定有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正与我们前面所学习的鱼一样,它生活在水中,就有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大家还记得有那些特点吗? 生:身体呈梭形,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师:鱼儿有这些特点,鸟儿怎样呢?现在我们来学习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屏幕滚出课题“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师:鸟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较多,我们这节课将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来探究学习,下面我们先观察鸟的外形有什么特点与飞行有关。 幻灯展示:鸢、天鹅、蜂鸟、雁、燕、信天翁图片 师:鸟的前肢与人的手一样吗?变成什么了? 生:不一样,鸟的前肢变成了翅膀。 师:鸟的前肢变成翼,有利于飞行,但是否有翅膀就可以飞行了?你们说“拔毛的鸡”还能飞吗? 生:不能。(生笑答) 师:那鸟的体表有什么? 生:羽毛。 师:鸟的羽毛都一样吗?下面我们来一起观察一下鸡的羽毛,看有几种。 教师抱鸡在数字展台上展示鸡的羽毛,将鸡翅膀上的羽毛与腹部羽毛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分析。 师:鸟有几种羽毛? 生:两种。 师: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生:正羽用于飞行。 生:绒羽有保温作用。 师:通过观察鸟的图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鸟的身体呈什么形状? 生:鸟的头小,身躯大,尾小,呈梭形。 师:鸟身体呈梭形,为与鱼体形相区别,我们称为流线型。 教师在黑板上用线条流畅的画出鸟的简笔画。边画边讲解线条的流畅。 师:身体呈流线型有什么作用? 生:可以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师:是这样吗?人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实验目的】 1.尝试提出具体的问题,并根据探究问题,作出假设。 2.了解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征。 【实验原理】生物体的结构与其功能是相适应的,采用观察法,资料分析法,模拟实验法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 【实验器材】家鸽标本、家鸽骨骼标本、纸张、相关图片资料、圆柱体状泡沫,弹簧测力计,细线,电风扇等 【方法步骤】 1、提出问题:通过从不同角度(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等)提出探究问题。 举例: (1)鸟的体型呈流线型,是鸟适于飞行的特点吗? (2)鸟的翼与飞行的有关吗? (3)鸟的骨骼有哪些特点有利于飞行? (4)鸟的胸肌发达程度与鸟的飞行有关吗? 2、作出假设:根据生活经验,对提出的问题作出相应的假设。 根据以上问题分别作出的假设如下: (1)鸟的体型呈流线型,可减少空气阻力,适于飞行。 (2)鸟的翼与飞行有关。 (3)鸟胸肌发达,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4)鸟的飞行与骨骼特点有关。 3、制定计划: (1)探究鸟的体形与飞行的关系:采用模拟实验法。 材料准备:圆柱体状泡沫,弹簧测力计,细线,电风扇。 实验方法: 将圆柱体泡沫平截成两段一样长度的圆柱体,将其中一段修剪成流线型,另一段不作处理,然后分别将两段泡沫用一根细线悬挂起来,并在泡沫的水平方向系上一个弹簧测力计,再用电风扇调成同档的风速对准泡沫进行吹风,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两段泡沫在同样风速中受到的阻力的大小。根据获得的数据,分析流线型的体型能否减小空气的阻力,有利于飞行,如图1。 图1

(2)探究鸟的两翼与飞行的关系:采用观察法与触摸法,观察鸟飞行时两翼的作用,且通过触摸标本,感受两翼上羽毛的作用,如图2。 图2 图3 (3)探究鸟的胸肌与飞行的关系:采用模拟实验法,每位同学不断伸肘、屈肘,观察手臂肌肉的变化,并且一段时间之后手臂有什么感觉?手臂肌肉酸痛,这是因为手臂的肌肉收缩与舒张控制屈肘、伸肘运动。同理,胸肌收缩与舒张可牵动两翼的扇动,如图3。 (4)探究鸟的骨骼特点与飞行的关系:采用观察法,观察家鸽的骨骼特点,并通过查阅资料将其与其他动物的骨骼做比较,如图4。 图4 【实验结果】 (1)鸟的体形:流线型在同样风速中受到的阻力小于圆柱形。这说明鸟的流线型体形可在飞行时减少空气阻力,有利于飞行。 (2)鸟的两翼:两翼呈扇形,两翼上有大型羽毛,薄而轻,面积大,能扇动空气,是鸟的飞行器官。 (3)鸟的胸肌:人体手臂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交替收缩、舒张,牵动骨绕关节伸肘屈肘,鸟胸肌发达,一端附着在胸骨上,另一端附着在两翼的骨上。胸肌的收缩舒张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4)鸟的骨骼:鸟的骨骼薄、轻、坚固,有些骨内部中空。可减少鸟的体重,有利于鸟的飞行。 【实验分析】 鸟类具有很多适于飞行的特点,体形、两翼、胸肌、骨骼等形态结构方面的特点,还有消化、呼吸、循环等功能方面的特点都是为适于飞行而存在的。

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江阳区分水学校:张涛 教师寄语:生命如流水,只有在他的急流与奔向前去的时候,才美丽,才有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鸟类身体的基本结构,阐明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能力目标:尝试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认同保护鸟类等动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自己的行为保护鸟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 难点:认识鸟翼的结构适于飞行的特征。 课前准备: 教师:各种鸟类在空中飞行的图片。 学生:家禽羽和家禽的骨骼。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丹顶鹤在中国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中被誉为“仙鹤”,成为高雅、长寿的象征,在诗词和中国画中,常被文学家、艺术家作为主题而称颂。那么你知道丹顶鹤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吗?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头,红掌拔清波。”从我们咿呀学语时,父母就教会我们这首古诗。那么你知道鹅为什么能“浮绿头”吗?你知道它属于哪一类动物吗? 【课件展示】鸟类运动方式和鸟类的形态结构特征。 二、导学自习、研习展评。

活动一:探究鸟类为什么适于飞行? 【导学自习】(回忆知识、阅读课本完成。) 阅读教材P20-23,并接合实际回答家鸽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1)外形:体形呈型,体表,前肢。(2)运动系统:翼是鸟类的器官,羽毛在排列上是的,生有大型正羽,展开时呈型;骨骼,中空,有;肌特别发达。 (3)消化系统:食量,消化能力,直肠,体内不贮存粪便。 (4)循环系统:发达,的能力强。体温。(5)呼吸系统:有和,进行双重呼吸。 【研习展评】(以小组为单位研习、展评。) 1.探究:把同学们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各个小组确定一个探究专题,探究鸟 类为什么能够飞行。 2.提出问题: (1))鸟类的外形适于在空中飞行吗? (2)鸟类的体重适于在空中飞行吗? (3)怎么没有看见过鸟类排小便? (4)鸟类在空中飞行要有强大的动力,鸟类是怎样产生这样大的动力的? (5)鸟类产生强大的动力与它的肌肉、食物、心跳、呼吸、体温等有什么关系? 3.学生再提出更多的问题吗?

“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的实验报告单

杨三中实验教案 名称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年级八上类型探究 实验内容 材料用具家鸽的活体或标本、家鸽的骨骼标本和羽毛标本、放大镜、图片、视频资料 方法步骤提出 问题 鸟的形态结构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 作出 假设 鸟(家鸽)的体形、羽毛、肌肉和骨骼等方面都是适于飞行生活的。 制定 计划 按照分组情况,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验材料,学生设计并完成探究实验方案。教师指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总结。 实施 计划 对照下面图,探究鸟的哪些特征适合与其飞行。 主要方法和步骤 1.对照图片,观察鸟的外形有什么样的特征?对鸟的飞行生活有什么关系?

2.对照图片,观察鸟的翼和羽毛有什么样的特征?对鸟的飞行生活有什么关系? 3.对照图片或者摸一摸家鸽的胸肌,观察鸟的胸肌有什么样的特征?对鸟的飞行生活有什么关系? 4.对照图片,观察鸟的骨骼有什么样的特征?对鸟的飞行生活有什么关系? 5.用手掂一掂鸟的骨骼有什么特点,看一看鸟的长骨有什么特征?对鸟的飞行生活有什么关系? 6.对照图片,观察鸟的喙有什么样的特征?对鸟的飞行生活有什么关系? 7.对照图片,观察鸟体内的气囊有什么样的特征?对鸟的飞行生活有什么关系?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分析结果:鸟(家鸽)的体型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飞行的阻力;前肢变为翼,体表覆羽,翼上的羽毛较大,且排列整齐,展开时呈扇形状,,有利于扇动空气,使鸟振翅高飞;胸骨上有龙骨突,以扩大胸肌的附着面,胸肌发达,可牵动两翼飞行,提供飞行的动力;骨骼轻、薄、坚固,长骨中空,有利于减轻体重,减轻飞行时的负荷。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便都很迅速;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输氧能力强;体内有气囊,(双重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供氧充足。 得出结论:鸟(家鸽)在体形、羽毛、肌肉和骨骼等方面都是适于飞行生活的。 表达和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然后每组派代表交流探究结论,另外引导学生对探究实施过程进行反思总结,以便今后进行改进和提高。 讨论我们能不能再有其他的方式来做这个试验,要是有大家可以提出你们的方案。 注意事项1.教师在课前准备的实验材料、课程资源一定要充分,这样,学生才能认真观察,合理推理,顺利得出探究结论。 2.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探究活动,不能越俎代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