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测定瞬时速度和加速度——【高中物理模块】

12.1测定瞬时速度和加速度——【高中物理模块】
12.1测定瞬时速度和加速度——【高中物理模块】

源于名校,成就所托

标准教案

1

2 3.由纸带求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方法:

(1)用“逐差法”求加速度:即根据s 4-s 1=s 5-s 2=s 6-s 3=3aT 2(T 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求出21413T s s a -=、22523T s s a -=、2

3633T s s a -=,再算出a 1、a 2、a 3的平均值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2)用v-t 图法:即先根据T

s s v n n n 21++=求出打第n 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后作出v-t 图线,图线的斜率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实验器材]

小车,细绳,钩码,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两根,纸带,米尺。

[实验步骤]

1.把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

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如图所示。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并在细绳的另一端挂上合适的钩码,试放手后,小车能在长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一段距离,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取下纸带,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4.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的比较密集的点子,确定好计数始点0,标明计数点,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两点间的距离,用逐差法求出加速度值,最后求其平均值。也可求出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作v-t 图线,求得直线的斜率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注意事项]

1.纸带打完后及时断开电源。

2.小车的加速度应适当大一些,以能在纸带上长约50cm 的范围内清楚地取7~8个计数

3

4 (1)请通过计算,在下表空格内填入合适的数据(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计数点

1 2 3 4 5 6 各计数点的

速度/(m·s -1) 0.50 0.70 0.90 1.10 1.51

(2)根据表中数据,在所给的坐标系中作出v -t 图象(以0计数点作为计时起点);由图象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 2.

【解析】(1)5点的速度利用平均速度替代,即v =x 5+x 6

2T ,这里T =0.08 s ,代入数据算得

v 5=1.31 m/s.

(2)描点画图象,由速度图象找到斜率即为加速度.

a =2.5 m/s 2.

【答案】 见上

【解析】 判断物体运动情况的方法是:

(1)直接由纸带上打的点的疏密程度粗略判断.

(2)先算出各段的平均速度,再由平均速度的大小判断.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