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思想史

西方思想史
西方思想史

西方法律思想史复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亚里士多德崇尚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_____政体,因为他认为中产阶级具有中庸的美德。(C )

A.君主B.贵族C.共和D.平民

2._______理论上的国家具有乌托邦的性质。(A )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阿奎那D.马基雅弗利

3.柏拉图认为法治是( B )

A.至善的统治B.次善的统治C.第三好的统治D.第四等好的统治

4._______重视"活的法律"。(C )

A.历史法学B.自然法学C.社会法学D.分析法学

5.强调个人服从城邦的思想家是(A )

A.亚里士多德B.洛克C.庞德D.黑格尔

6.英国历史法学的主要代表是(C )

A.边沁B.奥斯丁C.梅因D.密尔

7.《法律篇》的作者是( A )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洛克D.边沁

8.对自然法理论持否定态度的思想家是(C )

A.斯宾诺莎

B.格老秀斯

C.梅因

D.康德

9.《国家六卷论》一书的作者是(C )

A.亚里士多德B.马基雅弗利C.让·布丹D.格劳秀斯

10._____把三权分立理论应用于美国宪法实践之中。(B )

A.华盛顿B.杰佛逊C.潘恩D.汉密尔顿

11._____是德国历史法学的代表(C )

A.耶林B.施塔姆勒C.萨维尼D.黑格尔

12.把立法权比作"国家心脏"的人是(C )

A.霍布斯

B.洛克

C.卢梭

D.狄德罗

二、多项选择题

1.边沁认为,人类依_____实现功利主义的避苦求乐。(ABCD)

A.自然的制裁B.政治的制裁C.道德的制裁D.宗教的制裁

2.孟德斯鸠把法分成(BCD )

A.永恒法B.自然法C.人为法D.神为法

3.庞德认为社会控制的手段有(ABC)

A.法律B.道德C.宗教D.习惯

4._________主张主权在民。(ABC )

A.洛克B.卢梭C.潘恩D.孟德斯鸠

5._____的理论属于自然法学理论。(AB)

A.霍布斯B.洛克C.奥斯丁D.约翰·密尔

三、名词解释

四、简答题

1.《美国独立宣言》中天赋人权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人权是天赋的,其主要内容有自由、平等和追求幸福。杰弗逊在《独立宣言》中写道:“人人生而平等,他们从造物主那里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后来他还补充了劳动成果享有权、个人才能发挥权、反抗压迫权和职业选择权等。

2.古希腊法律思想的特点有哪些?

(1)自由精神(2)自然法思想(3)民主与法治精神(4)三个“关卡”与世界主义

西方法律思想史复习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

1.反映约翰·密尔自由主义思想的主要著作是(C )

A.《自由主义》

B.《反对自由主义》

C.《论自由》

D.《论言论自由》

2.罗马法律思想渊源于(A )

A.古希腊

B.罗马本土

C.意大利

D.法国

3.把立法权比作"国家心脏"的人是(C )

A.霍布斯

B.洛克

C.卢梭

D.狄德罗

4.分析法学派的创始人是(B )

A.斯宾诺莎

B.奥斯丁

C.凯尔森

D.富勒

5.《论法的精神》的作者是(A )

A.孟德斯鸠

B.卢梭

C.罗伯斯比尔

D.马布利

6.社会连带主义法学的创始人是(B )

A.庞德

B.狄骥

C.弗兰克

D.霍姆斯

7.凯尔森对正义的态度是(B )

A.深信不疑

B.深表怀疑

C.从未涉及

D.不置可否

8.提出"法律乃是人类理性的法则或内在的公正(即正义)"的思想家是(C )

A.马基雅弗利

B.马西利

C.阿奎那

D.布丹

9."公意"理论的倡导者是(A )

A.卢梭

B.伏尔泰

C.狄德罗

D.爱尔维修

10.霍布斯认为自然状态是一种(D )

A.和平状态

B.美好状态

C.灾难状态

D.战争状态

11.明确提出"以权力约束权力"的思想家是(C )

A.洛克

B.卢梭

C.孟德斯鸠

D.霍布斯

12.耶林的法学是(A )

A.目的法学

B.历史法学

C.概念法学

D.功利主义法学

二、多项选择题

1.奥斯丁的法学著作有(AC )

A.《法理学范围》

B.《道德与立法原理》

C.《法理学讲义》

D.《论自由》

E.《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

2.英国古典自然法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AD )

A.洛克

B.杰弗逊

C.卢梭

D.霍布斯

E.边沁

3.马里旦的主要著作有(AB )

A.《人和国家》

B.《真正的人道主义》

C.《人权和自然法》

D.《法律的道德性》

E.《社会秩序的原则》

4.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代表有(ABE )

A.奥斯丁

B.孔德

C.弗兰克

D.凯尔森

E.哈特

5.亚里士多德的变态政体包括(ABE )

A.僭主政体

B.寡头政体

C.贵族政体

D.君主政体

E.暴民政体

三、名词解释

1.《理想国》

是柏拉图的一篇重要的对话集。这里的理想国是指依据他的相论原则,为实现公正而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它分为十卷,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至五卷论述国家的具体组织,讨论正义、教育、道德、相论等问题;六七卷主要论述统治者必须是哲学王,并给哲学家下定义,八到十卷主要讨论几种政体及优缺点。柏拉图设想了一个等级森严的国家,国家由三个等级组成,即统治阶级、武士阶级和劳动者阶级,不同的等级具有不同的天赋职能,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只有当人们各尽其职、各守其位时,国家才可能产生“正义”的品德,成为正义之国。实际上柏拉图的理想国就是斯巴达专制体制的法哲学表现形式。

2.社会法学

社会法学是西方19世纪末在社会学的影响下和在批判分析法学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一种实证主义法学思潮,属于功利主义法学中的社会功利派。他们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法律问题,提出了一种与分析法学不同的实在法观念,即“活的法”或“事实上的法”的观念。它是当代西方最有影响的法学流派之一。

四、简答题

简述历史法学派的特点。

(1)理论特色:历史法学派以反对和清算自然法学在法学领域中所造成的反历史倾向的面目登上历史舞台。历史法学派的理论与古典自然法学派的理论尖锐对立。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倾向于认为,只要求助于人类的理性,就能发现法律规则,并能制定成法典。历史法学派则强调非理性、植根于过去传统之中的“民族精神”与法律的关系;古典自然法学派认为,从理性的角度讲,法律的基本原则无处不在,无时不同。而历史法学派则认为法律制度具有显著的民族特性。

(2)从方法论来看,历史法学派继承和吸收了前人用历史学的方法研究法律问题的成果和思维倾向,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历史的方法,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历史法学派的法律观点和主张。

(3)在学术倾向上,也许是刺激历史兴趣复兴的最重要的因素。历史法学派在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占领了德国各大学,促成爱好古代法律,研究德意志法的历史文献与历史发展的嗜

好,学者们认为这种历史兴趣构成了19世纪法理学的特点。

西方法律思想史复习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

1.古希腊智者学派的著名代表是( D )

A.柏拉图

B.亚里斯多德

C.苏格拉底

D.普罗塔哥拉

2.认为"国家是最高的社团,以善业为目的"的思想家是(B )

A.苏格拉底

B.亚里斯多德

C.柏拉图

D.伊壁鸠鲁

3.西方法学最早产生于(A )

A.古希腊

B.古罗马

C.意大利

D.法国

5.提出"私法是有关个人利益的法律"的法学家是(A )

A.乌尔比安

B.盖尤斯

C.保罗

D.帕比尼安

6.奥古斯丁的著作是( A )

A.《上帝之城》

B.《神学大全》

C.《神学政治论》

D.《论君主政治》

7.格老秀斯的社会契约论主张( B )

A.主权在民

B.主权在君

C.主权由贵族掌握

D.主权由少数人掌握

8."法是由事物的性质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的提出者是(A )

A.孟德斯鸠

B.康德

C.黑格尔

D.卢梭

9.西方政法法律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论述国家主权学说的人是(D )

A.洛克

B.卢梭

C.潘恩

D.布丹

10.19世纪上半叶,倡议制定统一的德国民法典的学者是(C )

A.萨维尼

B.胡果

C.蒂保

D.耶林

11.提出"法的体系是实现了的自由王国"的思想家是(B)

A.康德

B.黑格尔

C.卢梭

D.费希特

12.提出"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乃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的思想家是( B )

A.塞涅卡

B.西塞罗

C.波里比阿

D.索尔兹伯里

13.奥斯丁法学的理论基础是功利主义和(D )

A.实证主义

B.理性主义

C.自然主义

D.实证主义

14.提出"法律应该为最大多数人谋最大幸福"的思想家是(D )

A.约翰·密尔

B.詹姆斯·密尔

C.奥斯丁

D.边沁

15."目的是全部法律的制造者"的提出者是( C )

A.柯勒

B.施塔姆勒

C.耶林

D.孔斯坦

16.被孔德视为最高级和最科学的哲学是( B )

A.理想主义

B.实证主义

C.形而上学

D.经验主义

17.庞德将法律需要调整的利益分为社会利益、公共利益和(D )

A.集团利益

B.人民利益

C.民族利益

D.个人利益

18.施塔姆勒创立了( A )

A.新康德主义

B.新黑格尔主义

C.目的法学

D.历史法学

19.二十世纪后神学自然法学又称( C )

A.古典自然法学

B.理性自然法学

C.新托马斯主义法学

D.新康德主义法学

20.纯粹法学最核心的内涵是(A )

A.法律规范

B.法律规则

C.法律命令

D.法律效果

二、多项选择题

1..荷兰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法律思想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CD )

A.霍布斯

B.卢梭

C.格老秀斯

D.斯宾诺莎

E.沃尔夫

2.符合黑格尔法哲学思想的说法是(ADE )

A.客观精神的发展经历抽象法、道德、伦理三个阶段

B.主观精神的发展经历抽象法、道德、伦理三个阶段

C.抽象法是一种客观法

D.道德是一种主观法

E.伦理是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法

3.德沃金认为法律的组成包括(BCD )

A.习惯

B.规则

C.原则

D.政策

E.实在道德

4.19世纪历史法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CD)

A.边沁

B.黑格尔

C.萨维尼

D.梅因

E.施塔姆勒

5.孟德斯鸠认为,最广泛意义上的法主要包括(ACE )

A.自然法

B.永恒法

C.隐喻法

D.人法

E.神法

三、名词解释

1."从身份到契约"

这是梅因提出的进步社会法律演进的公式:社会发展的倾向是从身份到契约。他在提出这一著名公式的同时,对它加以了限制。首先,它仅适用于进步社会。“所有进步社会的运

动,到此处为止,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其次,梅因的“身份“概念有特殊的含义,它进指人法上的人格状态,即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而不是指个人的权利义务,也不是因契约而生的法律上地位等方面的限制。最后,公式中的“到现在为止”,是指到19世纪为止。

2.分权制衡理论(孟德斯鸠)

孟德斯鸠将国家权力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立法权,这种权力归人民享有,由议会行使。人民集体享有立法权。当然,人民的这种权力主要是通过其代表来行使。孟德斯鸠将立法机关分为平民院和贵族权两部分,前者享有立法创制权,后者享有立法反对权;行政权,是直接执行国家的意志,是由国王所掌握的权力,以便有助于解决国家需要迅速处理的事务,其内容主要包括决定媾和与宣战,维护公共安全,防御侵略;司法权,是由法院行使,其成员选自人民阶层中的人员,职责是惩罚犯罪以及裁决私人纷争。孟德斯鸠不仅设想了三权的划分,更为主要的是,确定了三种权力之间相互制约的机制。例如,立法机关有权监督法律和公共决议的执行情况,追究违法的行政人员,在特殊情况下,可以直接行使司法权;行政机关可以用立法反对权参与立法,同时,有权规定立法机关的会期,等等。

四、简答题

1.简述洛克与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订立的不同点。

第一,霍布斯主张交出的是全部权利,而洛克则主张只交出部分权利,主要是法律事务上的权利,人们所享有的生命、自由、财产的权利是不可放弃,不可转让的;第二,霍布斯认为主权者本身并不参加签约,因而其权力不受限制;而洛克则认为,主权者也是签约人,必须受契约内容的约束;第三,霍布斯认为契约一经生效就必须永远信守,而洛克则认为在统治者违背契约时,人们也可以废除旧约而订立新约。

2.简析德国历史法学派的主要观点。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对自然法学持批评态度,都主张用“历史”的方法研究法律,都认为法律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自发形成的,法律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其表现形式是习惯。在研究中,历史法学派很快分成两派:罗马法学派和日耳曼法学派。尽管都强调法律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法学研究的首要任务是对历史上的法律渊源的发掘和阐述,但在哪一种法体现了德意志民族精神、哪一种法最为优越这一点产生了分歧。因此便形成了强调罗马法是德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法律渊源的罗马法学派,和认为体现德意志民族精神的是德国历史上的日耳曼习惯法,强调应加强古代日耳曼法研究的日耳曼法学派。

西方法律思想史复习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

1.古希腊智者的代表人物是( A )

A.卡里克利斯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梭伦

2.提出"哲学王统治"的思想家是( B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伊壁鸠鲁

D.波里比阿

3.《政治学》的作者是( C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西塞罗

4.斯多葛学派的创始人是( D )

A.亚里士多德

B.亚历山大

C.伊壁鸠鲁

D.芝诺

5.提出"共和国是人民的事业"的人物是( A )

A.西塞罗

B.波里比阿

C.塞涅卡

D.保罗

6.《上帝之城》的作者是(B )

A.圣·安布罗斯

B.圣·奥古斯丁

C.圣·格雷戈里

D.圣·托马斯·阿奎那

7.斯宾诺莎主张(B )

A.君主制

B.民主共和政体

C.混合政体

D.贵族政体

8."法"这个名词渊源于"拘束",这个观点的提出者是( A )

A.托马斯·阿奎那

B.马西利

C.奥古斯丁

D.索尔兹伯里

9.《神学政治论》的作者是( C )

A.圣·托马斯·阿奎那

B.圣·奥古斯丁

C.斯宾诺莎

D.马里旦

10.格老秀斯认为,主权属于国家者,称之为( B )

A.人民主权

B.君主主权

C.对内主权

D.对外主权

11.霍布斯把"利维坦"比喻为( A )

A.国家

B.人民

C.政府

D.君主

12.洛克的《政府论》发表于(D )

A.1640年

B.1688年

C.1689年

D.1690年

13."法是由事物的性质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的提出者是(A )

A.孟德斯鸠

B.康德

C.黑格尔

D.卢梭

14.在主权问题上,霍布斯主张(B )

A.人民主权论

B.君主主权论

C.君主立宪论

D.民主共和论

15.黑格尔法哲学体系的三个构成部分为( C )

A.自然法、制定法和习惯法

B.私法、公法和国际法

C.抽象法、道德和伦理

D.主观法、客观法和实在法

16.《道德与立法原理》的作者是( D )

A.富勒

B.康德

C.费希特

D.边沁

17.奥斯丁认为国家起源于( C )

A.社会契约

B.自然

C.功利和习惯

D.暴力

18.《代议制政府》的作者是(B )

A.詹姆斯·密尔

B.约翰·密尔

C.边沁

D.奥斯丁

19."从身份到契约"社会发展观的提出者是( A )

A.梅因

B.黑格尔

C.萨维尼

D.边沁

20."目的是全部法律的制造者"的提出者是( C )

A.柯勒

B.施塔姆勒

C.耶林

D.孔斯坦

21.被孔德视为最高级和最科学的哲学是( B )

A.理想主义

B.实证主义

C.形而上学

D.经验主义

22.反对制定德国统一民法典的代表人物是( D )

A.蒂保

B.黑格尔

C.康德

D.萨维尼

23.狄骥创立了( C )

A.新康德主义法学

B.新黑格尔主义法学

C.社会连带主义法学

D.目的法学

24.美国《独立宣言》所提出的"天赋人权"的内容包括( B )

A.生命、自由、财产、健康权

B.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权

C.政治、经济、文化权利

D.生存权、发展权、自决权

25.提出"法律社会工程"说的思想家是( A )

A.庞德

B.狄骥

C.孔德

D.耶林

二、多项选择题

1.亚里士多德的变态政体包括(ABE )

A.僭主政体

B.寡头政体

C.贵族政体

D.君主政体

E. 暴民政体

2.在制定《独立宣言》、《美国宪法》等政治法律文件时,被认为是革命民主派的思想家有(BCD )

A.汉密尔顿

B.杰弗逊

C.潘恩

D.富兰克林

E.约翰.亚当斯

3.孟德斯鸠认为,最广泛意义上的法主要包括(ADE )

A.自然法

B.永恒法

C.隐喻法

D.人法

E.神法

4.19世纪历史法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CD )

A.边沁

B.黑格尔

C.萨维尼

D.梅因

E.施塔姆勒

5.耶林的著作有(BC )

A.《认真看待权利》

B.《为权利而斗争》

C.《法律的目的》

D.《法律的道德性》

E.《法律的任务》

三、名词解释题

历史法学派

历史法学派指在19世纪初在德国兴起的坚持历史实证主义立场、反对理性自然法的一个法学流派,在19世纪广为流传。从一般意义上讲,历史法学泛指以历史的观点和历史学的方法来研究法律现象和法律问题的一种法学思潮。

四、简答题

1.简述卢梭的自由思想。

自由是卢梭终其一生的理想。卢梭认为,“自由乃是人性的产物”,也是与人为伴的一种内在价值。如果人抛弃了自由,也就是贬低了自己的存在;放弃了自由,就是放弃了自己做人的资格。卢梭认为自由包括自己不屈从别人的意志而别人也不屈从自己的意志。自由又可分为自然的自由与社会的自由两大类。自然自由是人类在自然状态中的自由,而社会自由是基于社会契约而取得的政治自由。守法即自由,因为法律是一种公意,这也包括守法人自己的意志在内,因而,服从法律就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根本不存在没有法律的自由”。为了保证自由的实现,还必须实行法治,只要有一个人可以不遵守法律,就意味着其他人可能受此人的统治。

2.简述罗马法学家对法的分类。

(1)公法和私法。

(2)自然法与市民法(实体法)。盖尤斯和保罗将法律分为自然法与市民法;乌尔比安为代表的将法律分为自然法、市民法与万民法。在古代罗马,有三种类型的法律:a.市民法,原意为一个国家所固有的法律,专门适用于罗马市民。其特点有:狭隘,只适用于罗马市民,不适用于外国人;严峻僵化,缺乏灵活性;注重形式,程序繁琐;b.万民法,其原意为各国共同适用的法律,具体到罗马,则是指适用于罗马人与外国人以及外国人与外国人相互之间关系的法律,或专指适用于罗马国家与其他国家关系的法律如交战、议和等。在公元212年,卡拉卡拉皇帝把罗马市民权授给罗马帝国境内的一般居民,市民法和万民法的区别也随之消失;c.自然法,即制定法的对称,是指合乎人性、合乎理性的法律,适用于全体人类(包括奴隶),是永远不变的、超时间、超空间的法律,一切制定法都应以自然法为标准,因而它是最理想、最好的法律。并且,乌尔比安认为,自然法就是自然规则,除适用于人类之外,也同样适用于自然。

(3)成文法与习惯法

五、论述题

1.试论卢梭的人民主权论。

所谓人民主权,即国家主权的实质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主权源于人民,也应属于人民。然而,每个具体的个人都不是主权者,只是主权的参与者。由此而言,“人民”的概念易于导致作为主权本体与主权的实际行使者的分裂。

在卢梭看来,人民主权主权具有以下特点:(1)主权的绝对性、至高无上性与神圣不可侵犯性。主权本身不受任何约束,主权所派生的具体行为就是法律;(2)主权的不可转让性。主权是公意的运用,而意志是不可转让的,因而主权也不可转让;(3)主权的不可分割性。主权因而体现的是人民的整体意志,因而主权本身不允许分割成几块,所谓分权就是分割主权;(4)主权的不可代表性。即使议会而言,也只能是人民的办事员,而不是人民的代表。

为了维护人民主权,卢梭提出了几个重要的观点:一是找到政府权力的最佳定量,使其以保证社会安定为限;二是由人民选择官吏,保证官吏的人民公仆的性质;三是人民必须以集会的形式来审查政府的工作。在这个方面,卢梭与霍布斯存在差异,他不是将人民排除在政治生活之外;同样,卢梭与洛克的观念也不尽等同,不是让人民参与部分政治过程。

西方法律思想史复习题(五)

一、单项选择题

1.《法学阶梯》的作者是( B )

A.保罗

B.盖尤斯

C.乌尔比安

D.帕比尼安

2.教父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B )

A.奥斯丁

B.阿奎那

C.索尔兹伯里

D.马西利

3.在古罗马法学家中,首先提出公法和私法划分的是( C )

A.盖尤斯

B.保罗

C.乌尔比安

D.帕比尼安

4.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把罗马法分为三个部分是( C )

A.习惯、习惯法和成文法B.公法、私法和准公法

C.市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D.引证法、民法和法官法

5.主张“对于违反任何法律的惩罚应与犯法行为相符合”的思想家是( A )

A.西塞罗B.乌尔比安C.帕比尼安D.塞涅卡

6.奥古斯丁撰有《上帝之城》和( D )

A.《政府论》B.《神学大全》C.《神学政治论》D.《忏悔录》

7.《论共和国》的作者是( B )

A.盖尤斯B.西塞罗C.塞涅卡D.波里比尔

8.阿奎那认为《圣经》是( C )

A.永恒法B.自然法C.神法D.人法

9.提出“人天然是个社会的和政治的动物”的思想家是( A )

A.阿奎那B.马基雅弗利C.奥古斯丁D.布丹

10.认为自然法不是最高法律的思想家是( D )

A.卢梭B.霍布斯C.格老秀斯D.阿奎那

11.格老秀斯的主要著作是( C )

A.《政府论》B.《神学政治论》C.《战争与和平法》D.《论法的精神》12.格老秀斯把意定法分为人意法和( A )

A.神意法B.国际法C.民法D.国家法

13.《人权论》的作者是( A )

A.潘恩B.马西利C.卢梭D.杰弗逊

14.分析法学派的创始人是( D )

A.哈特B.斯宾诺莎C.凯尔森D.奥斯丁

15.《认真看待权利》的作者是( B )

A.罗尔斯

B.德沃金

C.富勒

D.马里旦

16.极力主张建立世界政府的思想家是( B )

A.富勒B.马里旦C.德沃金D.罗尔斯

17.孔德认为,人类社会及思想体系的第一个阶段为( C )

A.实证主义

B.形而上学

C.神学

D.科学

18.埃利希的法律社会学的一个特点是强调研究(C )

A.书本上的法律

B.现实的法律

C.活的法律

D.社会的法律

19.在凯尔森那里,国家与法律的关系是(C )

A.交叉关系

B.并列关系

C.同一关系

D.从属关系

20.纯粹法学又称( A )

A.规范法学

B.社会法学

C.历史法学

D.自然法学

二、多项选择题

1.德沃金的法学著作有(DE )

A.《法律的概念》

B.《道德与立法原理》

C.《人和国家》

D.《法律的帝国》

E.《认真看待权利》

2.马基雅弗利认为,政治统治的手段包括:( AB )

A.军队B.法律C.道德D.习惯E.宗教

3.荷兰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法律思想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CD )

A.霍布斯B.卢梭C.格老秀斯D.斯宾诺莎E.伏尔泰

4.孔德的主要著作有( ABDE )

A.《实证主义问答或广泛宗教解说撮要》B.《实证政治》

C.《实证主义法学》D.《实证哲学教程》E.《实证政治体系》

5.德沃金认为组成法律的要素包括( BCD )

A.习惯B.规则C.原则D.政策E.实在道德

三、名词解释题

1..“三位一体”说(奥古斯丁)

认为上帝是具有人格化的神,称为“圣父”;基督是上帝的儿子,称为圣子;教皇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他把圣父、圣子和人联系起来,称为圣灵,这就是“三位一体”说。

2.社会法学

社会法学是西方19世纪末在社会学的影响下和在批判分析法学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一种实证主义法学思潮,属于功利主义法学中的社会功利派。他们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法律问题,提出了一种与分析法学不同的实在法观念,即“活的法”或“事实上的法”的观念。它是当代西方最有影响的法学流派之一。

四、简答题

.简述黑格尔的法哲学体系。

黑格尔的法哲学体系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抽象法,包括所有权、契约、不法;二是道德,包括故意和责任、意图和福利、善和良心;三是伦理,包括家庭、市民社会、国家。

五、论述题

1.论述萨维尼的法律思想。

(1)法律是一种民族精神(法律的本质)

萨维尼认为:法是由各民族历史发展所决定的民族共同意志,或者说是民族共同信念的反映,即通常所说的法律是一种民族精神。萨维尼反对纯理性的推理,主张应从历史的初期,从实在法的起源来证明法律精神的存在。法律与民族的存在及其性格的有机联系,同样表现于时代的发展过程中。

萨维尼对法律的本质的论述与分析,极具特色:

a.他的观点拓宽了人类认识法的视野,不再仅仅局限于“人类理性”的框架内,是法律思想史上人类认识法律本质的众多努力之一。

b.萨维尼“法是民族精神的体现”这一论题充满了浓郁的历史主义、民俗学的气质,启发了后世法学研究中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方法的引入,从方法论上丰富了人类对法的本质的认识。

c.以萨维尼为代表的德国历史法学派把一个民族的法律同该民族发展的状况和特点结合起来考察,指出其中的必然因素,不仅是合理的,而且对于解释不同民族法律的差异性也富有启发意义。

(2)法律的起源与发展

a.法律首先产生于习俗与人们的信仰

b.法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发展演化的连续不断的过程。他把法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自然法或习惯法阶段;学术法阶段;编纂法典的阶段

c.法的基础(强调习惯法的重要性)首先,习惯法是最合理的法;其次,习惯法是最有生命力的法;最后,习惯法是基础性的法。总之,习惯是一切法的基础。

西方法律思想史试题(六)

一、单项选择题

1.主张"天赋人权"理论的荷兰思想家是(D )

A.普芬道夫

B.洛克

C.卢梭

D.斯宾诺莎

2.康德所倡导的对国际法理论有重要影响的理论是(D )

A.功利主义

B.国家主义

C.个人主义

D.和平主义

3.《古代法》的作者是( D )

A.萨维尼

B.边沁

C.狄骥

D.梅因

4.认为19世纪的德国还没有能力制定出一部好的法典来的思想家是( A )

A.萨维尼

B.施塔姆勒

C.黑格尔

D.耶林

5.《为权利而斗争》的作者是( B )

A.施塔姆勒

B.耶林

C.萨维尼

D.康德

6.孔斯坦提倡( D )

A.民族主义

B.集体主义

C.国际主义

D.自由主义

7.柏拉图提出一个“第二等好的国家”方案的著作是( C )

A.《理想国》B.《政治家篇》C.《法律篇》D.《政治学》

8.提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的思想家是( B )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伊壁鸠鲁

9.格老秀斯认为自然法是( B )

A.自然规律B.正确的理性命令C.大众的意志D.经济规律

10.在刑罚问题上,霍布斯主张( B )

A.凭心定罪B.罪刑法定C.自由裁定D.神明裁判

11.在人性问题上,霍布斯主张( D )

A.人性善B.人性不善不恶C.人性时善时恶D.人性恶12.洛克将自然权利归结为四点,即:平等权、自由权、生存权和( C )A.选举权B.劳动权C.财产权D.受教育权

13.孟德斯鸠认为,贵族政体的原则是( B )

A.品德B.以品德为基础的节制C.荣誉D.节制

14.反对权力分立的思想家是( C )

A.洛克B.孟德斯鸠C.卢梭D.康德

15.把天赋人权界定为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权的思想家是(D )A.卢梭B.洛克C.斯宾诺莎D.杰弗逊

16.潘恩系统地阐述了人权理论的著作是(D )

A.《常识》B.《人权和自然法》C.《认真看待权利》D.《人权论》17.认为“法律是不可违反的、独断的集体意志”的思想家是( B )A.耶林B.施塔姆勒C.黑格尔D.康德

18.纯粹法学所研究的对象是( B )

A.纯粹法B.实在法C.实在道德D.纯粹道德

19.哈特对奥斯丁的法律命令说所持的态度是( B )

A.支持B.反对C.尊重D.发展

20.新托马斯主义法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 )

A.马里旦B.富勒C.拉德勃鲁赫D.罗尔斯

二、多项选择题

1.柏拉图认为理想国的阶级构成包括(ACD )

A.哲学家

B.统治者

C.军人

D.劳动者

E.知识分子

2.古罗马国家发展的历史时期可分为(CDE )

A.荷马时代

B.君主时期

C.王政时期

D.共和时期

E.帝政时期

3.杰弗逊将天赋人权的内容归纳为(ABC )

A.生命权

B.自由权

C.追求幸福权

D.财产权

E.生存权

4.萨维尼认为,法律的发展经历的阶段有(CDE )

A.神法阶段

B.习惯法阶段

C.学术法阶段

D.自然法阶段

E.法典法阶段

5..阿奎那将法律划分为(ABCD )

A.永恒法B.自然法C.人法D.神法E.国际法

三、简答题

1.简述卢梭的社会契约理论的主要内容。

卢梭首先阐述了社会契约的形成,认为社会契约签订的目的是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维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结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因而,卢梭的社会契约同时包含着安全与自由的设想。其次,他分析了社会契约的内容。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就是说,与洛克所设想的社会契约不同:(1)结合者及其自身的一切权利全部转让给整个集体;(2)每个社会契约的订立者都是这个共同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共同体的形成使得“公意”得以产生,它是共和国存在的基础。

2.简述边沁的功利主义法学。

功利主义法学是在实证思潮推动下的一个新的法学流派,虽然功利主义思潮源远流长,然而,用功利主义来解构政治、法律和社会问题,则始于边沁的自觉努力。边沁一反启蒙思潮中的“自然状态”、“社会契约”、“理性人”的假设,从现实的、具体的人的角度出发,通过快乐和痛苦的描述与论证,以功利原则作为其政治、法律思想的总纲。边沁法律思想的主要特色,在于将功利主义的纲领贯穿于其法律思想的始终,以功利原则作为分析、评价法律制度的标准。在方法论上,他推崇个人主义方法论,强调分析法律问题的基点即为现实中追求私利、享乐的个人;在法律观上,他提出了法律为主权者的强制命令的观念,从而开实证主义法学之先河。边沁的立法思想最具特色,他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并详细论述了法典编纂的必要性。

西方学术思想史之文艺复兴

一、文艺复兴产生的原因 导火索: 黑死病在欧洲爆发,大量的平民死亡,人们开始怀疑教会的作用,反思并开始追求人自身的、现世的幸福。 1、意大利最早产生资本主义的萌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不断壮大,新兴的资产阶级有自己的发展需求,资产阶级萌芽为文艺复兴提供了阶级基础。 2、教会利用其教权控制政权,对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平民贪婪地进行剥削,严格控制人们思想,资产阶级借助文艺复兴表达对教会的不满与反抗。 3、地中海沿岸是中世纪时期欧洲的贸易中心,意大利的商业繁荣,人才集中,为文艺复兴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人才资源。 4、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的入侵使东罗马的许多学者纷纷逃往西欧避难,大量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典籍从东罗马帝国传到了意大利,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思想和文化基础。 5、意大利相对邻近东方,较早接受了东方文化(造纸术,印刷术),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技术条件,使文艺复兴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 二、试述文艺复兴的具体表现(以国家与发展时间为线索) 文艺复兴的成就主要表现在科学、文学和艺术方面,其中心最初在意大利,16世纪扩及德意志、法国、英国和西班牙等地。 意大利是人文主义文学的发源地,以资本主义萌芽最早的佛罗伦萨为中心,世俗教育发达。在许多领域内成果卓著,巨人辈出,实欧洲之最。在文学上有文坛三杰: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在艺术上除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之外,还有“绘画之父”乔托和提香等;哲学则是彭波那齐、特勒肖和布鲁诺;自然科学方面有达芬奇和伽利略等。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早、中、晚期界限分明,思想最为解放,对封建传统的批评最为激烈。

德意志的文艺复兴基本是在知识界活动,运动中心主要在一些大学之中。德国文艺复兴的主要内容和形式不是复兴古代的文学艺术作品,而是对宗教、道德和哲学问题敏感,重点批判罗马教廷与天主教会的发动和愚昧,代表人物有勒克林、胡登等,为日后的宗教改革的爆发埋下了导火索。受到当时本国的政治现状影响,一些作品强烈地反映出要求德国统一、摆脱罗马教皇奴役的思想。 英国的文艺复兴开始时间较晚,最初以伦敦和牛津大学为中心,初期以研读意大利“文学三杰”作品为主。部分君主比较开明,大力支持教育的发展,人文主义的某些活动还受到过英王亨利八世的保护。另外,英国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喜剧驰名世界。 西班牙天主教会和封建势力强大,资本主义发展缓慢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导致文艺复兴运动16世纪才兴起,人文主义思想受封建贵族阶级和天主教会的影响显著。作为老牌殖民国家,人文主义者对揭露殖民侵略的内容较多,受到宗教文学和骑士文学的影响较大。 文艺复兴对在整个欧洲都有巨大的影响,但因各国的社会经济和历史条件不同,各国的文艺复兴的具体表现带有各自的特征,科学、文学和艺术等各方面的侧重也各有不同。 三、试述文艺复兴对后来文化思想的影响 积极影响: 1、文艺复兴在精神层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充分的肯定了人的价值,重视人性,引起人的觉醒,使人们把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它的思想核心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它的理论基础是资产阶级“人性论”,打破了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统一局面,使各种世俗哲学兴起。 2、文艺复兴有力地推动和影响了宗教改革运动,打破了宗教神秘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为这个运动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高潮,成为西方历史转折而一个重要标志。 3、文艺复兴倡导的人文主义促进了“地理大发现”的发生。追求现世幸福的生活的愿望、地球是圆形的这一科学信念驱使航海家们远渡重洋,可以说,“地理大发现”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副产品,是人文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外在表现。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文

权力分立思想的历史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在对政府权力进行控制方面,除民主与法治的思想之外,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权力分立的理论。这一理论上承古代希腊罗马关于混合政体的思想,在近代则通过洛克与孟德斯鸠的学说得到了充分的展开,最终通过美国立国者们的“实践的智慧”而被直接发展成为一整套具体的制度设计。 一、混合政体理论中的分权思想 混合政体理论,是由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分析和研究了当时希腊城邦的政治实践后提出来的一套国家政体理论,它的核心内容是将纯粹政体(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的要素和优点混合起来,从而达到更佳的治理效果。这种理论认为,(1)如果政治权力为一部分人所控制,不管这些人属于社会中的哪一部分,都有可能被滥用;(2)对这部分人运用权力进行控制的唯一有效办法就是另一部分人拥有与之相抗衡的权力。随后为其他政治家所继承和发扬。这一理论,把君主制因素、贵族制因素、民主制因素融合到一起,使得除奴隶阶级以外的各阶级都能参与到国家的治理中。他认为“共和政体中的各个因素倘使混合得愈好愈平衡,这个政体就会存在得愈久”,他的这一思想为随后的古希腊、古罗马的其它政治家和思想家所继承和发扬。 (一)古希腊纯粹的阶级分权思想 1、柏拉图和苏格拉底关于国家政治的理论对亚里士多德的影晌。 2、亚里士多德的混合政体及其中的分权思想。 亚里士多德研究了希腊150多个城邦的政治制度后,对政体进行了分类: 首先他依掌握国家最高统治权人数的多少分为:个人统治的君主政体、少数人统治的贵族政体、多数人统治的共和政体; 依国家所要实现的目的分为:“正当的”政体和“变态的”政体,前者包括君主制政体、贵族政体和共和政体(立宪政体),这类国家是谋求公共福利的,后者则指那些只为谋求个人利益的国家,它包括僭主制(即暴君专制)、寡头制和平民制。 亚里士多德不赞同雅典那样的“极端的”民主制,而是较为倾向于中庸的、民主主义的共和政体,这种政体吸收君主政体、贵族政体、民主政体的因素混合而成,故称为混合政体。亚里士多德的分权思想,正是在他对混合政体的推崇中体现出来的,他认为对于国家权力,不能过分集中于任何一个阶级,“不让任何阶级在政治方面获得脱离寻常比例的超越地位”,因此国家权力,应为各个阶级平衡的共同掌握。 3、评述:亚里士多德的这种分权只是一种以阶级为主体的分权思想,为“纯粹的阶级分权”。 (二)古罗马机构分权掩盖下的间接阶级分权思想 古罗马时期,生活于罗马共和时期的波利比乌斯与西塞罗继承和发扬了亚里士多德的混合政体理论及分权思想。 1、波利比乌斯为了探求罗马强大的原因,他在罗马搜集了大量资料,悉心考察了罗马公元前三世纪到前二世纪的政治制度,完成了名著《通史》一书。在这本书中,他详细叙述了各种政体的起源和衰败的历史,吸取并发挥了亚里士多德的“混合政体”的思想,对分权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 2、生活于罗马共和末期的西赛罗也论述了分权理论,他主要继承和重申了亚里士多德和波利比乌斯的思想,同时也是对罗马现存制度的承认。此外,他还主张“权力从属于法律”,代表统治者力量的执政官,代表贵族和在野执政官力量的元老院,代表平民力量的监察官、保民官、平民大会,三者的地位必须由法律确立,并依法律规定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

西方政治思想史人物

1西方政治思想史著名人物 对于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复习,重要人物一定要总结出来,还有他们的学术著作,比如今年就考到了博丹的《共和六书》!!! 一、名词解释: 1.波利比阿(前201一120年)希腊化时期的史学家,政治思想家。 主要思想: 1.政体循环论,认为历史上的政体是一个周而复始的更替过程; 2.混合政体论,认为混合政体就是结合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因素而形成 3.主张:罗马国家应该通过执政官、元老院以及平民三种权力相互牵制,以保证政治上的持续与稳定。 主要著作:《历史》 2.格老秀斯:1583-1645,17世纪,荷兰人,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先驱,近代自然法理论创始人、近代国际法学奠基人,开创“论证体系”时代,是主权学说的发展者。 主要思想: 第一次把国际关系问题引入政治学说,把主权国家作为国际法的主体,改变了古罗马以个人权利和契约为基础的万民法概念,奠定了近代国际法的基础。 提出了自然法学说,国家和主权学说,政治学方法论,否定人民主权原则。主要著作:《战争与和平法》 3.《乌托邦》 空想社会主义创始人英国人莫尔的著作。全名《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集有理又有趣的金书》。乌托邦,即实行财产公有,共同劳动的力量社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生产,家庭是基本经济单位,农业劳动实行义务制,公民有大量的业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文化学习或艺术活动,人人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实行政治民主制度,最高首脑是一位哲学王,城市权力在人民大会手中,法律极为简单明了,公民人人精通。此书深刻的批判当时的专制君主、封建贵族

和教会僧侣,指出国家无非是在为一伙私人利益谋划,法律不过是把富人的阴谋规定成大家必须遵守的东西。(这个已经考过了,不知道会不会重新再考) 4.《上帝之城》 中世纪神学家奥古斯丁的著作。在神学的框架内阐述了一整套政治哲学,从理论上总结了基督教政治价值观。奥古斯丁以《圣经》为基本依据,从神学的角度研究国家,从上帝与人的关系中来考察人,考察国家和政治问题。借助于他的声望,这套政治哲学在整个中世纪对于人们的政治观念及教会与国家的关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5.《论美国的民主》 是托克维尔的代表作。全书分六大部分,上卷的两个部分分别讲述美国的政治制度,分析美国的民主现状,下卷的四个部分阐述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政治社会学的思想。 6.《论法的精神》 是孟德斯鸠于1784年写成的学术巨著,他在书中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系统地提供了政治和法律制度建设的原则,指出法与各种事物综合就是“法的精神”表达了孟德斯鸠对影响改制和法律性质的规律性的理解。这部著作奠定了他在西方学术界的重要地位,直接影响了法、美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也波及到近代中国的政治思想界。 7.斯宾诺莎 17世纪荷兰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他的伦理学说对近代西方思想有重要影响。 主要思想: 他最早提出思想自由、无神论,系统阐释自然权利,他用演绎推理的方法阐述了社会契约论和政体主张。 主要著作:《神学政治论》、《伦理学》、重释《圣经》、无神论

西方管理思想史读后感

西方管理思想史读后感 《西方管理思想史》读后感 郭咸纲教授所著《西方管理思想史》是一部对西方管理思想的演变和发展的研究中的经典著作。全书共分六篇,从早期的管理思想开始,经过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一直到当代管理思想,对西方管理思想从产生、发展到繁荣的整个过程做了一个科学的梳理和分析。书中也提到了管理理论发展的线索和研究方法,并对管理理论的发展前景和领域作了分析与展望。 学了儿年的管理,越来越发现管理学的复杂性和系统性。自从有了人类,有了人类组织,管理便出现了。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管理的实践一直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直到近代,也就是一口多年前,现代意义上的管理才出现,管理学才作为一门学科正式产生。当然,这是有着其显著的社会经济背景,如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现代公司制度在美国的确立,企业的规模、数量不断扩大等等。 西方管理理论自产生以后,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经济组织的的演变与管理思想和理论的发展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也就是说,经济组织的演变为管理提出新的研究课题,而管理研究的进展乂为新型组织的巩固提供了支持和保证。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是管理思想和理论演进与发展的根本动力。 由于企业或行政等组织的经营实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从实践中得出管理理论也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甚至繁杂性。所以在管理理论中没有那一个理论一手遮天、独霸天下,它呈现出白花齐放、白家争鸣的繁荣景象。甚至一度出现管理学的“丛林”现象。管理学的理论流派多彩纷呈,理论也各不相同。管理学从产生到现在有代表性的理论不下儿十种,在加上一些不入主流的,就更是不胜枚举了。导致对管理作一概念上的界定都无法产生一致的定义。比如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等等,但我仍然比较推崇孔茨的定义:管理就是在正式的组

学术思想史补充教材一试述孔子的思想要点及影响

問題:試述孔子生平及其思想要點。 孔子名丘,字仲尼,據<史記>所載,生於魯襄公二十二年(東周靈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51年),卒於魯哀公十六年(東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孔子生於魯昌平縣陬邑(今山東曲阜),其先世為宋人。查宋源於周公旦封紂王庶兄於此,徙殷族於此,以存殷祚,故孔子屬殷裔。 孔子先世屢為司禮之官,由於家學淵源,在三十歲左右,已以知禮馳名。孔子曾仕於魯,且一度為魯司寇,且攝相事。由於其志不行,乃去魯周遊列國。其時孔子門人日眾,聲名日高,然列國君主亦不能用孔子。孔子晚年見無由實踐其政治理想,乃返魯專事講學及整理古今學術文獻,不再涉足政治。 最後,關於著作方面,孔子述而不作,今傳的<五經>(詩、書、禮、易、春秋)亦僅為其編定固有文獻而來,實無正式作品。舊說有以<春秋>為孔子所作著,但考諸史乘,則孔子只取魯史記予以整理,作為講授資料而已,並無自撰一書之事。此外如<易十翼>之類,皆顯然屬後世學者偽托。孔子思想唯一可靠資料,即門人記述孔子言行之<論語>。因此,現以<論語>所載,略述孔子思想要點如下: 孔子之學,由「禮」觀念開始。在孔子心目中,禮制決定一切生活秩序,大至政府組織,小至日常行動,均包於一「禮」之中。孔子以「義」為「禮」的實質,義是量度行為正當與否的標準,如「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與之比。」即君子無特殊態度,唯理是從。反之,則是因私利而作出不正當的行為,如「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即小人行為發自私利,無所謂義(正當)與不義(不正當)。 而人守禮而行為力求正當的意志源於「仁」,仁是一超越自我的大公境界。包含了「人已等視」一義,如「已所不欲,勿施於仁」及「已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即就消極來說,自己不想的東西,不可加諸別人身上。就積極來說,則是自己覺得美好的東西,希望與人分享。 仁是本義,是視人如己,淨除私慾的境界。此一境界源於人的自覺境界,不假外求,純由人自己作主。如「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即是只要人下定決心,便可達到仁的境界。而就外觀來說,仁的境界是人的一切行為合乎禮。如「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即只要人人克制私慾,遵守禮制,便可稱之為仁。 孔子一生以得君行道,濟世救民為第一志願。直到晚年對政治絕望,才萃力於學術,垂教後世,希望來者能實踐其理想。因此,其學說雖以禮為中心,但以政治秩序問題為主。禮的根本精神在「正名」,如子路問為政「奚先」,孔子便答:「必也,正名乎。」正名是指人人盡其身份所應有的義務,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孔子主為政以德治為本,即當政者應以身作則,教育人民自覺守法。如季康

中外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

《中外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 我们这门课程从时间看从公元前5世纪讲到公元19世纪,从地域上看横跨中国、西欧、北美,涉及的思想家众多,内容十分丰富。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课程主要内容,我们将需要同学掌握的内容做了归纳,有些不作为重点的,没有作答或没有列出,大家可以对照教材看看。具体见下面内容。 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学习重点 从宏观上讲,西方政治思想史涉及三个不同历史时期: 古代奴隶制社会——古代希腊、古代罗马 封建社会——中世纪时期 近代社会——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本主义巩固(西欧、北美) 与此相适应,西方政治思想则从古代自然政治观发展转变为中世纪时期神学政治观,以及近代以来的权力政治观。 1.古代社会——古代希腊、古代罗马 这个时期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初步繁荣时期。突出表现在古希腊,它的政治思想一经产生就进入繁荣期。这个时期的政治思想的主旨是民主共和。政治思想具有自然特征。 2.封建社会——中世纪 表现为神学特征,政治思想与神学思想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政治思想完全臣服于神学思想,神学思想统领一切,政治学和其他一切学科都被纳入神学体系,成为神学的婢女。政治思想具有神学特征。 3.近代社会——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本主义巩固(西欧、北美) 近代思想发展演变速度之快,内容之丰富是前两个时期无法相比的。资本主义时期思想直接影响到当代政治思想。当代政治思想的问题可以溯源到近代政治思想。政治思想具有权力特征。 第一章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的政治思想 1.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的一般状况,以及影响西方政治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古代的西方分为古希腊、古罗马两个时期。古希腊不是一个国家,

而是一个地区,100多个城邦。古希腊最著名的是雅典城邦,雅典共和国。雅典民主制度最成熟。古罗马是一个国家。 古代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政治思想是伴随着城邦的形成而出现的,并随着城邦民主制度的兴盛而发展。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城邦是政治社会。古希腊城邦最显著的特征是小国寡民。民主制度使雅典成为希腊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昭示着整个希腊社会民主制度的空前繁荣。 2.古代希腊思想特点及主要思想家: 古代希腊思想特点概括为三方面: 第一,决定人们政治意识的是自然政治观。 希腊的政治思想家普遍认为,城邦的起源和政治秩序的建立是自然而然的。因此,城邦是一个有机共同体,个人是这个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个人的价值依存于城邦,个人离开了城邦就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 自然政治观决定了城邦成员的整体主义意识。这种整体主义,体现在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上,就是将国家视为第一位的,个人是第二位的,这种整体主义意识将个人视为国家的工具,而不是把国家看作个人的工具。 第二,对政治现象进行理性的考察和思考。 他们对政治现象的认识并没有与宗教和神话纠缠在一起,政治是人的事务。自然政治观决定人们的政治意识,对政治现象进行理性的考察和思考,关注政治制度和政治学基本问题的研究。 第三,关注政治制度和政治学基本问题的研究。 在希腊,政治学是关于城邦的学问和技术。研究城邦制度、研究城邦政体成为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问题。 从思想发展来讲,为政治思想奠定基础的有: 自然哲学家。以自然为对象,研究自然事物发展,但对当时希腊政治现象也提出看法,用哲学家的观点看待政治问题。 智者,这是古希腊一类人的身份,是职业教师,到处给有钱人讲学,收取学费。智者关注社会问题,他们的贡献是以人的眼光看待社会,抛掉神的观点。他们的思想为后来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分类:默认栏目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人类社会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三大领域,各领域都反映社会的不同方面,含有各自的内容。关于政治领域,我觉得恩格斯的一段话很能说明。他说:“在全部纷繁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中,问题的中心始终是社会阶级的社会和政治的统治,即旧的阶级要保持统治,新兴的阶级要争得统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40页)这就是说,在阶级社会中,只有掌握统治权,才能按照一定阶级或集团的利益整合社会,协调矛盾,稳定秩序,促进发展。因此,如何夺取统治权,建立什么样的统治权,如何维持统治权,对现有统治权的态度等就成为政治领域的核心问题。从一定意义讲,政治思想的根本目的,也就是为各阶级或集团实现上述目标“出谋献策”。这种“谋”或“策”,可因民族、时代的不同而不同,也可因阶级、集团的不同而相异。由于各种思维方式的不同,也可能表现为不同形式,如理性的,科学的;抽象的,实践的,等。 西方政治思想的诞生地是古代的希腊。由于受希腊文化,特别是哲学思想的影响,希腊政治思想从开始时起就是以探索社会政治秩序建立的基础为出发点,研究社会政治秩序产生的根源和性质就成为西方政治思想的传统特点之一。这种抽象的理论的思维模式,从回答为什么和是什么入手的政治观,在西方一直沿续到十九世纪才有所改变。 西方政治思想史可以说是多元演变型的。从横向看,他在各个历史时期基本都是派别林立,诸家杂陈;从竖向看,他则是经历了不同的政治观的演变。综观西方政治思想史,我认为大体经历了: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和权利政治观几个阶段。各种政治观并不是只存在于某一时期,而只是反映某一时期的典型政治观。 自然政治观是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基本政治观。古代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奠基时期。希腊从一开始,就形成神人分治的二元格局。就是说人们按照人类世界的结构又创造出一个神的世界,而且二者各自独立存在,互不干扰。思想家们很早就开始探索宇宙的本源和规律,以后又发展到探索社会、国家的本源和规律,政治秩序建立的原因。他们的基本答案大体都认为政治秩序是由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就是说,无论认为社会、城邦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分工的需要(如柏拉图)或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如亚里斯多德)他们都是把政治秩序的建立看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既是自然的一部分,又是自然而形成的。 罗马是一个务实的民族。他的思想观点包括政治思想基本是接受了希腊的思想用于罗马实际。有人说西赛罗是“希腊化的拉丁人”是将希腊文化传入后世的“中介”是有道理的。罗马人除提出共和国思想外,其他思想远远不如法律思想之发达和对后世影响之大。

西方管理思想史

期末作业考核 《西方管理思想史》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 1.狭义行为科学 答: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成果,来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人的行为和人与人之间关系规律的一门科学。 2.公平理论 答: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该理论侧重于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其对职工生产积极性的影响。 3.社会系统学派 答:社会系统学派是当代西方出现的比较早的一个管理理论,它是从社会学的视角对企业组织的管理进行研究的一种理论成果,认为社会各级组织都是一个协作的系统,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构成了组织的这个协作系统,进而指出组织这个协作系统式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行为和活动来加以影响和协调的。 4.决策理论学派 答:决策理论学派是以社会系统论为基础,吸收了行为科学、系统论的观点,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统筹学的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法约尔认为管理的五要素包括哪些? 答:法约尔把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称之为管理的要素。2.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三个基本出发点是什么?

答:第一,对工人操作的每一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代替传统的经验方法。第二, 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养和教育,使之学会工作。改变过去由工人任意挑选自身工作的做法,并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自我培训。第三,与工人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己形成的科学原则去办。第四,资方与工人之间在工作和职责上进行分工,资方做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那部分工作,从而改变过去那种几乎将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的职责都推到工人们身上的管理方法。 3. 韦伯对权力的分类是什么样的? 答:①合理的法定的权力。指的是依法任命,并赋予行政命令的权力,对这种权力的服从是依法建立的一套等级制度,这是对确认职务或职位的权力的服从。②传统的权力。它是以古老的、传统的、不可侵犯的和执行这种权力的人的地位的正统性为依据的。③神授的权力。它是指这种权力是建立在对个人的崇拜和迷信的基础上的。 4. 双因素理论的两个因素和四种状态分别是什么? 答:双因素理论阐述了四种状态:满意、不满意、没有满意、没有不满意。两种因素: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 结合实际及所学的知识,阐述霍桑实验发现的非正式组织对你的启示。 答:不管承认与否,非正式组织都是存在的。它与正式组织相互依存,而且会通过影响工人的工作态度来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目标的达成。因此,管理人员应该正视这种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利用非正式组织为正式组织的活动和目标服务。 作为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并进行适当的引导,注意正式组织的效率逻辑与非正式组织的感情逻辑之间的平衡,利用非正式组织为正式组织的目标服务。

最新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

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 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第一篇:读《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的一点感想】 第八部分第一节“皖学”引用戴震的话:“学者当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弊,不为一时之名,亦不期后世之名。有名之见,其弊二:非掊击前人以自表暴,即依傍昔贤以附骥尾。……私智穿凿者,或非尽掊击以自表暴,积非成是而无从知,先入为主而惑以终身,或非尽依傍以附骥尾,无鄙陋之心而失与之等。”几句话直指很多“学人”的软肋,“掊击前人”者比比皆是,歪批、胡批现在已经不再仅仅是相声里的包袱,而是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社会现象了,某些畅销书、某些博客,充斥的都是这种东西。而“附骥尾”的倒是不多,于丹大概可以算作其中的佼佼者,昨天和夏末他们几个喝酒的时候,臧否的现在有名的“电视学人”和“网络学人”也都跳不出这两类。而且戴东原更道出了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一时之名”和“后世之名”,即使不能留名后世,也要在当时喧嚣一番,混个热闹。 第九部分第六节“扬学六谈”中引用焦偱的话:“人各一性,不可强人以同于己,不可强己以同于人,有所同必有所不同,此同也而实异也,故君子不同也。”为可叹息者,似乎很少有人能懂得这个道理,总是自以为是,总想改造别人的思想、行为方式,以期和自己一致。而且是关系愈好,则改造的力度愈大,所谓“爱之深则责之切”。为不幸者,我恰恰是当下价值观中的一个另类,

大发慈悲妄想改造我的人也特别的多,或直斥,或婉劝,希望我可以幡然悔悟,走上幸福的康庄大道。不过我想,我大概是很难改变了。 第十二部分第四节“试帖诗及其他”里引王阳明的话:“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敢入,视师长如仇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曹聚仁问:“两千年的书塾教育,糟不可言,可是今日的学校教育又如何呢?”根据我的切身经历,其实也是如此,不过是旧瓶装新酒,换汤不换药罢了。 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第二篇:读《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的一点感想】 其实这本书现在只看了大概十分之一,但还是忍不住想上来先白活儿两句。这本书是前两天刚借的,和安徽教育出版社编辑的钱穆《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卷一)一起。钱穆的作品集我更喜欢三联那一套,只是我们学校图书馆三联那套散放在各处,不好找。 看这本《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有一种找到了指路明灯的感觉,以前所谓的好古完全是瞎摸,其实一直在槛外,透过栅栏窥见了内里一丁点的美景,却不得其门而入,徘徊于这奇美花园的外围,东面窥探一下,西边张望一下。却不能身处其中去领略、

西方政治思想史 名词解释修订版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6×5′=30′) 1.自然法:萌发于古希腊哲学,最早的定义为:世界都处于一种必然性与自然律的支配下,具有永恒性;神与人一样,都服从于这种永恒的自然律;对自然律所确定的秩序,便是一种正义。 2.宗教改革(路德):是指基督宗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进行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代表人物有马丁路德、加尔文及慈运理等,随后发展出来新教教派。 3.法的精神(孟德斯鸠):一个国家的法律与该国的政体、自然环境、宗教、贸易、风俗习惯、人民的生活方式、制度架构、人文传统的关系,以及法律与法律之间的关系总和。 4.公民(积极、消极):1791年法国宪法取消等级的划分,将法国人民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其中经济上独立,叫积极公民,享有选举权。经济上没有独立性和其他不具备“积极公民”条件的人,叫消极公民,不享有选举权。 5.主权(布丹):主权是国家的主要标志,是对公民和臣民的不受法律限止的永恒的绝对的最高权力。主权是对内具有至高无上、对外具有独立平等的权力。 6.国家(黑格尔):国家是道德理念的现实——即作为显现可见的、自己明白的实体性意志的道德精神。国家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必然产物,而不是任意或偶然的结果。 7.人民主权(卢梭):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人民是主权者,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主权遵循主权神圣、不可转移、不可分割、不可代表的原则。 8.乌托邦(莫尔):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莫尔的代表作,虚构了一个航海家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乌托邦”是一个幸福的、理想的国家,财产公有、人人平等、没有压迫。 二、简答题(5×8′=40′) 1.斯宾诺莎的自由观念 思想自由权 在国家生活中,每一个人保留他的权利的一部分,由其自己决定,不由别人决定,即思想自由之权。

《西方政治思想史》

《西方政治思想史》 1.教材 (5)利维坦——《圣经》中所描述的一种力大无穷的巨兽。在西方政治术语中通常用来指称权力不受限制的国家或者政府。 (6)社会契约——人们为了脱离自然状态以让渡个人权利、建立公共权威而换取社会和平与个人安全的协议。 2.《政治学核心概念》 (1) 主权,在最简单的意义上指的是绝对与不受限制的权利原则。但是在使用时通常要对法定主权和政治主权进行区分。法定主权指无上的法律权威,即由法律规定的要求顺从不容置疑的权利。政治主权指的是不受限制的政治权力,即掌控服从的能力,这是通过对强制性力量的垄断来确保的。 (2)合法性,一般表示正当性。它赋予命令以权威或约束力的特性,从而将权力转化为权威。合法性在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中的用法也并不一致。政治哲学家一般将合法性视为道德或理性原则,以及政府可以要求公民服从的根据。因此,对合法性的宣称要比公民服从的事实更为重要。政治科学家则通常从社会学角度来理解合法性,将其当成是依从某个统治系统的意愿,而不管该系统是怎么建立起来的。正如韦伯所言,这种视野下的合法性,表示的是对合法性的一种信仰,即对“实施统治的权利”的信仰。 (3)经验主义是这样一种学说,即感觉经验是知识的唯一基础,因此一切假说和理论都应接受观察和实验过程的检验。 (4)理性主义是这样一种观念,即世界有一种理性结构,而这种结构又能被人类的理性与批判性探索所揭示。作为一种哲学理论,理性主义坚信知识来源于理性而非经验,并因而与经验主义形成了对照。但是,作为一种普遍原则,理性主义着重强调人类理解和解释世界以及寻找问题解决途径的能力。

(5)功利主义是一种道德哲学,它指出任何一项行动、政策或制度 的“正确性”都能够以其增进幸福的趋势来确定。这一观点基于这样的假定,即个人是由自身利益驱使的,这些利益可以定义为追求快乐或幸福的欲望和避免痛苦或不幸的愿望。因此,个人总是通过计算每项可能的行动方案所产生的快乐和痛苦的数量来选择能保证最大快乐与最小痛苦的行为路线。 (6)宪政在狭义上就是有限政府通过宪法的存在而进行的实践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政府机关和政治过程受到宪法规章的有效约束,就存在宪政。在宽泛的意义上,宪政指的是一系列政治价值和期望,反映人们希望通过建立制约政府权力的内外机制来保护自由的愿望。(7)民主从字面上看就是由人民来统治,林肯在盖茨堡演讲中极力赞美他所称之“由人民构成、由人民通知并对人民负责的政府”的优点。这一表述凸显了民主的三个核心特征的重要性。第一,对“人民”的强调意味着政治平等,即对政治权力和影响的平等分配。第二,政 府“由”着人民强调了大众参与的重要性。第三,政府“为”着人民突出了民主意味着按公共利益实施的统治理由。 (8)个人主义是一种认为个人的重要性高于任何社会群体和集体的价值观。个人主义作为描述性概念,其表现形式为方法论个人主义,它认为个人是任何政治理论或社会解释的核心——任何关于社会的论断都应该以组成社会的个人为依据。作为规范性概念,其表现形式为道德个人主义,它意味着,个人的权利、需要或利益应放在优先地位;社会应该按照个人受益的目的来建设。 (9)正义是主张从道义合理地分配奖励与处罚的观念。简而言之,正义就是给予他或她“应得”的东西,这又常常被视为他或她的“正当报酬”。 (10)同意的意思就是表示赞同或作出应予。同意,作为一项政治原则一般与权威相联系,是人民答应接受统治并因而服从政治义务的一种方式。

当代西方政治思想史期末大作1

当代西方政治思想史期末大作业 姓名: 学号: 学校:天津广播电视大学蓟县分校

总分: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 1、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政坛和思想界的政治思潮呈现、和趋势 2、所谓积极的自由,柏林的说法最具经典:“我的生活与选择,而不取决于任何外界的力量”。 3、对国际政治问题的理论思考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希望神学产生的标志是1964年莫尔特曼发表。 5、女权主义神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70年代中期传入。 6、自19世纪中期、特别是70年代以来,一些民族主义者堕落成侵略的、扩张的主义。 7、在行为主义革命高潮时期,伊斯顿就倡导过的必要性。 他撰写的论文主旨是反对以专业化为名的过细学科划分,强调各分支学科之间的整体合作与统一。 8、在西蒙看来,政治科学界的行为主义革命并非推崇人的理性,而是性为。 9、战后西欧的社会经济发展、民主化、以及科学组织的创立,也为这门学科的诞生提供了重要前提。 10、981年,伊斯顿发表了论文介绍了国家概念重心向美国社会科学界渗透的情况。这是了解“国家回归派”的重要参考材料之一。 11、政治文化是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的重要。 12、后现代主义最早出现在文学领域,它开始向文化、艺术、建筑、哲学、社会学、文化理论蔓延。 13、政治社会学是运用和方法研究政治现象的一门学科。 14、当代西方政治社会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标志是1959年9月在斯特雷萨召开的第四节社会学世界大会上建立的政治社会学委员会。 15、国家与社会关系问题的研究在当代政治学中主要表现为。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70年代理性选择的模式以() A.个人利益为核心,以利益最大化解释各类政治行为 B.集团利益为核心,以集团利益最大化解释各类政治行为 C.政党利益为核心,以政党利益最大化解释各类政治行为 D.民族利益为核心,以民族利益最大化解释各类政治行为 2、自由道德的基础应当包括() A.自由的平等 B.对那些使我享受自由、繁荣、使我受到启蒙的个人给与回报 C.最单纯与最普遍意义下的正义 D.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3、在个人、社会与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上,自由主义认为()

各阶段西方政治思想的特点及重要人物(超详细版)

各阶段西方政治思想的特点及重要人物(超详细版) 分类:默认栏目 纵览历史,西方政治思想史可分为三个不同历史时期: 奴隶制社会——古代希腊、古代罗马 封建社会——中世纪时期 近代社会——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本主义巩固(西欧、北美) 与此相适应,西方政治思想则从古代自然政治观发展转变为中世纪时期神学政治观,以及近代以来的权力政治观。 A. 古代社会——古代希腊、古代罗马 这个时期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初步繁荣时期。突出表现在古希腊,它的政治思想一经产生就进入繁荣期。这个时期的政治思想的主旨是民主共和。政治思想具有自然特征。 B. 封建社会——中世纪 表现为神学特征,政治思想与神学思想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政治思想完全臣服于神学思想,神学思想统领一切,政治学和其他一切学科都被纳入神学体系,成为神学的婢女。政治思想具有神学特征。 C. 近代社会——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本主义巩固(西欧、北美) 近代思想发展演变速度之快,内容之丰富是前两个时期无法相比的。资本主义时期思想直接影响到当代政治思想。当代政治思想的问题可以溯源到近代政治思想。政治思想具有权力特征。 各章内容 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的政治思想 影响西方政治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古代的西方分为古希腊、古罗马两个时期。古希腊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地区,100 多个城邦。古希腊最著名的是雅典城邦,雅典共和国。雅典民主制度最成熟。古罗马是一个国家。 古代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政治思想是伴随着城邦的形成而出现的,并随着城邦民主制度的兴盛而发展。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城邦是政治社会。古希腊城邦最显著的特征是小国寡民。民主制度使雅典成为希腊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昭示着整个希腊社会民主制度的空前繁荣。 掌握古代希腊思想特点及主要思想家 概括为三方面: 第一,决定人们政治意识的是自然政治观。 希腊的政治思想家普遍认为,城邦的起源和政治秩序的建立是自然而然的。因此,城邦是一个有机共同体,个人是这个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个人的价值依存于城邦,个人离开了城邦就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 自然政治观决定了城邦成员的整体主义意识。这种整体主义,体现在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上,就是将国家视为第一位的,个人是第二位的,这种整体主义意识将个人视为国家的工具,而不是把国家看作个人的工具。 第二,对政治现象进行理性的考察和思考。 他们对政治现象的认识并没有与宗教和神话纠缠在一起,政治是人的事务。自然政治观决定人们

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对我们的启示

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对我们的启示 李雪妮10108086003 在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中,有两点转变特别值得我们注意,一是管理理论的人性假设基础,也就是说在管理理论所研究的管理对象是什么样的人,一是文化,包括企业文化、民族文化、潮流文化等,尤其是民族文化在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鉴于此,本文将西方管理理论对我们的启示分为两个大板块:人性假设的演变历史对我们的启示以及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所启发的管理创新。 启示一:以人为本——西方管理理论中人性假设的演变及其启示人性假设是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基石和演化线索,我们可以从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中人性假设的演变里获得一些启示。 西方管理思想史上先后出现了六种主要的人性假设,即“工具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和“道德人”。 1.“工具人”假设。前泰勒时代,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高,管理范围往往只限于家庭或手工业作坊。与之相适应,这一时期形成了一种基于“工具人”假设至上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以主要用暴力取得绝对集权、组织结构简单、经验管理、以维护自身的权威与地位的稳定为管理的首要目标。 2.“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哲学和劳动分工的经济理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为了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动机就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3.“社会人”假设。“社会人”又称社交人,是人际关系学家埃尔顿·梅奥根据霍桑实验的结果于1933年在其发表的《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一书提出的。“社会人”假设理论认为人是有感情的社会性动物,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人不仅是经济的,还是社会的,满足人的社会需要比满足人的经济物资需要更能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 4.“自我实现人”假设。这种人性假设是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该假设认为所谓自我实现是指人都需要发挥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满足。 5.“复杂人”假设。随着社会的进步,在新的管理环境下,原有的管理理论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考研重点整理(自己整理的超实用)

逻辑框架整理 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 ●第一节西方政治思想的产生 1、古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 2、希腊政治思想的萌芽:荷马、赫西俄德 3、早期立法家的政治思想:来库古、梭伦 4、早期自然哲学家的政治思想 ●第二节城邦制度和政治思想的特点 1、城邦和城邦制度 2、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 ●第三节智者和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 1、城邦民主制的繁荣和思想界的变化 2、智者的政治思想 3、苏格拉底的活动和贡献 ●第四节柏拉图的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国家的理念和正义的国家 3、哲学家治国思想 4、政体思想 5、第二等好的理想国 ●第五节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3、城邦的起源、本质和目的 4、政体分类及其变革 5、对理想城邦的设计 6、对西方政治思想的贡献 第二章希腊化时期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 ●第一节这一时期时期政治思想的特点 1、城邦制度的解体和政治思想的演变 2、种族和文化的融合及世界主义思潮 ●第二节斯多葛派的政治思想 1、斯多葛派的产生和流传 2、自然法思想 3、人的精神自由思想 4、人人平等思想 ●第三节波利比阿和西塞罗的政治思想 1、政治学由希腊向罗马的转移 2、波利比阿的政治思想 3、西塞罗的政治思想 ●第四节罗马法学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1、罗马法和罗马法学 2、罗马法和罗马法学对政治哲学的影响 ●第五节罗马基督教政治思想 1、基督教的政治价值观 2、奥古斯丁的双城论 第三章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第一节 5—10世纪西欧的政治状况和观念 1、5—10世纪西欧社会政治状况 2、罗马传统和日耳曼传统的结合 3、5—10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的特点 ●第二节教权和王权斗争中的政治思想 1、中世纪西欧的政教关系 2、教权和王权斗争中教权派的政治思想 ●第三节托马斯·阿奎那的神权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信仰和理性 3、教会和国家 4、国家的起源和目的 5、政体理论 6、法的性质和分类 ●第四节城市的兴起和反对教会统治的政 治思想 1、城市的兴起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2、但丁的世界帝国论 3、马西略的政治思想 4、市民和农民异端的政治思想 第四章 16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第一节社会状况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1、民族国家的兴起 2、文艺复兴运动 3、宗教改革运动 4、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 ●第二节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权力政治观 3、共和理想和君主专制 4、君主的统治方法

《西方政治思想史》期末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正义(柏拉图) 柏拉图首先从探讨个人正义开始,继而转向对城邦正义的探讨,从而论证了合乎正义的城邦的基本原则,他认为所谓的合乎正义 的城邦就是实现或体现了至高的“善“的城邦,就是城邦的理念,它贯穿着整体主义精神,追求城邦的整体和谐、统一,要求个 人无条件的为城邦服务。正义是个人内心的一种道德或品质,奠定了后来西方学者对个人正义的思考。城邦的正义集中体现在社 会分工上,国家的三个等级,包括统治者、辅助者和生产者只要各司其职,各守其序,各尽其责,分工互助,国家就实现了正义。 这从一定程度上给当权者一定的限制和不自由。 2.《理想国》(柏拉图) 柏拉图首先从探讨个人正义开始,继而转向对城邦正义的探讨,从而论证了合乎正义的城邦的基本原则,他认为所谓的合乎正义 的城邦就是实现或体现了至高的“善“的城邦,就是城邦的理念,《理想国》主题是“什么是理想的国家”?,在《理想国》中 柏拉图描述了一个理想城邦,包括其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生活方式等。这个城邦是不存在于现实中的,是理想国家与现实国家

的对立,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乌托邦主义的传统。《理想国》一书中还以大量篇幅详尽地讨论教育问题,提出对个人和城邦 进行彻底改造。 3.《雅典政制》 ① 它是亚里士多德关于政治学方面的著作,相当于雅典城邦政治制度 ② 在政治学研究领域,亚里士多德有意识对研究方法进行探讨和选择,并采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研究方法。他运用了历史的和经 验的研究方法,他组织对158个城邦的政治制度进行了调查,并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研究,上升为具有普遍的一般理论。而 《雅典政制》正是这调查材料的一部分,对于认识城邦本质有重要意义,虽然这种调查远没有达到现代精确的定量水平,但 在当时确实是极有创见的做法。 4正义(亚里士多德) 正义有两种形态:对应当平等的方面给人们以平等的待遇;在不应当平等的方面,则对人们加以区别对待。因此,要努力实现分 配的正义,即根据个人不同的地位、财产、能力或贡献给予不同的待遇,另外也要无差别的均等对待每一个人,即实现矫正的正 义。城邦的正义在不同的政体有不同的体现,理想的政体混合了正义的各个方面。城邦正义要借助法律来实现。他认为,法律虽

笔记 西方政治思想史考试要点(徐大同)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希腊罗马奴隶制社会、中世纪和近代以来三个历史时期,相对应的形成了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和权利政治观三个发展阶段。为便于识记,具体需要掌握的知识线索整理如下。 1.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2.古罗马时期:斯多葛派(波利比阿与西塞罗)、罗马法学 3.中世纪时期:神权与王权的斗争、奥古斯丁、阿奎那、反教权思想 4.文艺复兴时期:马基雅维利、布丹、宗教改革思想 5.资产阶级革命前夜:格劳修斯、斯宾诺莎 6.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英国(霍布斯、洛克);法国启蒙运动(孟德斯鸠、卢梭);美国独立运动(潘恩、杰斐逊、汉密尔顿) 7.19世纪时期:德国(康德、洪堡、黑格尔)、法国(孔斯坦、孔德、托克维尔)、英国(伯克、边沁与密尔) 8.19世纪末以来: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女权主义、绿色运动等思潮的形成或发展 9.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略) 重点章节:1古希腊时期2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重点问题:1政体学说2人性与国家观3自然法与权利观4契约论与政府观5民主与法治 应当积累的知识面:1时代背景及相应的政治思想特点2思想家国籍、生平3思想家的历史地位或曰影响 古希腊时期 基本概况: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政治思想就是在古希腊城邦的政治社会中萌发的。城邦是自由公民的自治团体,是公民在法律之下分享权利与义务的政治体系。城邦最显著的特点是小国寡民,是一种小规模的政治实体,内部一般分为奴隶、无公民身份的自由人和自由公民三个身份集团,而奴隶与自由人的区分是城邦制度的基础,只有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古希腊当时存在数百城邦,城邦政治是极为多元的。此时的政治思想具有下列特征,1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价值观2理性主义和近于科学的研究方法3以城邦政治为研究主题和范围,即关注城邦的起源、目的、性质、职能、管理等4公民的视角。政治思想最初的萌芽以《荷马史诗》为代表,经历了早期立法家、自然哲学家的阐释,到智者时期后开始正式形成和发展。 修昔底德:古希腊著名的史学家、思想家,代表作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深入剖析了希波战争,把追求真理的精神和逻辑方法应用到了历史研究之中,强调历史研究必须坚持求实的原则、研究者必须坚持理智的和批判的态度,为后世的历史学家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开创了“范例历史学”,对后来的国际关系研究也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智者:智者并不是统一的思想流派,但他们是一批在希腊思想界开风气的人物,是第一批关注于社会政治问题的学者,代表人物如普罗塔哥拉、高尔吉亚等。智者实现了从现象和问题的客观的神的综合到主观的人的综合的转变,从对自然和神的研究转向人和社会,开始用人的眼光去考察社会,他们的思想构成了后来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政治哲学理论的出发点和思想来源,已经萌发出了自然法思想和平等观念。 苏格拉底:苏氏是与智者同时代的人物,对哲学研究的兴趣转向作出了重大贡献,对柏拉图有直接影响。1苏氏是西方科学理性主义的开创者,他主张研究事物的本性,探索普遍定义,在对道德和政治问题的讨论中他也将其提高到合乎逻辑的定义和解释的水平2伦理政治观,苏氏认为道德是城邦制度的基础,知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的根本,因而统治者不能仅仅关注公民私欲的满足,而是应当把改造公民的灵魂当作首要任务,使人们有知识、有教养,过理性的生活。苏氏认为,人的灵魂和身体的善都表现为和谐有序,这是要经过知识训练才能实现的,因而治国就是一门专门的知识,政治家应当是有知识的人才能完成教育的任务。 柏拉图: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个有系统的政治学著作传世的思想家,其整体主义价值观和乌托邦传统对后世有重大影响,代表作《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 1理念论,柏拉图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柏氏认为,人们感觉到的经验事物和现象世界则是不真实的,变动不居,而理念则是现实世界的原型、本原,是唯一真实的存在,是永恒不变的,是事物的形式和本质,规定了事物的基础和原则,现象界只是对理念世界的某种歪曲和虚幻反应。真正的知识是对理念的认识,只能被高超智慧掌握。 2正义国家。政治哲学是对国家理念的认识和把握,在柏氏看来,国家的理念就是合乎正义或曰体现至高善的国家,即理想国。理想国有两个特点,一方面整体主义精神贯穿其中,要求个人完全融入社会整体;一方面正义集中体现于社会分工,柏氏认为社会分工是城邦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动力,也就国家的基础,即个人才能的片面性和生活需要的多面性之间是存在矛盾的,这就需要每个人从事一种最适合自己的工作从而相互提供服务。柏氏依据人先天素质和后天教育形成的身体和精神状况,把人分为三个等级,统治者(哲学家)、辅助者(军人)、生产者,分别对应人灵魂中所包含的理性、激情、欲望。他认为只要这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分工互助,理性统帅激情并控制欲望,国家就能实现正义。另外,他还提出了所谓的“四主德”,即智慧(哲学家)、勇敢(军人)、节制、正义。 3哲学王。哲学家治国是柏氏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富有特色。他把哲学家置于社会等级结构的顶端,垄断全部权力,他的改造现实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