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

一、代谢组学在中药研发中的应用

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 代谢组学(metabonomics)逐渐兴起, 由于代谢物的复杂性, 很难用一种手段将所有代谢物一次检测清楚, 因此部分学者根据代谢物的特异性对其进行分类研究, 从而形成了一系列分支研究, 如脂质组学及毒素组学等, 作为最重要的代谢组学分支, 脂质组学是研究的焦点。为保证中药产品安全、有效、稳定、可控,代谢组学在中药研发中有以下应用。

1 中药质量研究

道地药材判别

2 中药药效研究

中药作用机制研究

发现新的生物活性物质

3 中药安全性研究

中药配伍减毒机理研究

中药安全性评价研究

二、脂质组学在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类脂分子有以下重要作用:

1 通过形成脂双层使细胞具有完整性和独立性

2 为膜蛋白功能的实现和相互作用提供合适的疏水环境

3 通过多种酶的作用,参与信号转导

脂质不仅是生物膜的骨架成分和能量贮存物质,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脂质也参与细胞的许多重要功能。

Han等于2003年正式提出了脂质组学(lipidomics)的概念——从系统水平上研究生物体内的脂质, 揭示其相互作用及与其他生物分子的作用, 从而兴起了研究脂代谢调控在各种生命现象中作用机制的新学科。近年来脂质组学引起了世界范围关注, 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 尤其是医药研究等领域中。

脂质组学是对整体脂质进行系统分析的一门新兴学科, 通过比较不同生理状态下脂代谢网络的变化, 进而识别代谢调控中关键的脂生物标志物, 最终揭示脂质在各种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机制。电喷雾电离-质谱技术是脂质组学领域中最核心的研究手段, 目前已能对各种脂质尤其是磷脂进行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高通量的分析。随着质谱技术的进步, 脂质组学在疾病脂生物标志物的识别、疾病诊断、药物靶点及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等方面已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脂质组学优势探讨

中药是多成分的复杂体系,人体是更复杂的生命系统,这就决定了中药的药效和作用机制具有复杂的非线性特征,表现出多成分、多层次、多靶点、多代谢途径的特点。因此,采用经典的药理学方法去研究中药的作用机制,存在着一定的理论差距和现实的技术瓶颈。中药成功的治疗疾病必须使代谢网络中的缺陷部分正常化,同时不得干扰其他维持健康所必须的代谢途径调控。脂质组学研究脂质指纹图谱,不仅研究药物本身的代谢变化,而主要是研究药物引起的内源性脂质的变化,更直接反映体内生物化学过程和状态的变化。通过认识脂质指纹图谱变化的原因,阐明药物作用靶点或受体。

结合这篇文章来说明脂质组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背景:目前对代谢综合征中脂质复杂变化的结果和原因只有部分被理解。几个相互关联的过程不断恶化,这意味着多靶向通路可能比基于有限数量的替代标记策略更有效。中药制剂系统流传下来的类似代谢综合征临床特点的记录可能有助于开发代谢综合征新的干预机制。可用系统生物学和特定的动物模型的研究来进行评估。本文报告了由sub885c干预APOE * 3leiden.CETP小鼠血浆和肝脏脂质沉积的结果。sub885c 根据中药治疗代谢综合征的原则制备。1型大麻素受体拮抗剂利莫那班是一个控制体重和代谢反应的通用药物。

方法/主要调查结果:APOE * 3leiden.cetp轻度高胆固醇血症小鼠随机分为sub885c,利莫那班和不给药的对照组。sub885c对体重没有影响,但显著降低血浆胆固醇(249%,P<0.001),CETP水平(231%,P<0.001),CETP活性(274%,P<0.001)和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39%,P<0.05)。sub885c对脂类组学中的类胆固醇酯和甘油三酯影响最大。利莫那班能减少体重(29%,P<0.05),但对血脂只有一个温和的改善。在体外,sub885c提取物对3T3-L1细胞中的脂肪水解产生刺激作用,对脂肪生成产生抑制作用。

结论:sub885c是一个多组分制剂,能对APOE * 3leiden.cetp小鼠产生与已知疗效的药物化合物(如利莫那班,阿托伐他汀,烟酸)相似的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变化,本研究成功地说明脂质组学对病症干预效果产生的作用,可以帮助寻找治疗与生活方式相关的代谢异常的新的目标或成分。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一组代谢紊乱性疾病的总称,是以中心性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糖耐量下降或Ⅱ型糖尿病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个症候群。MS患者一般同时表现出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随着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MS的患病率逐年上升。MS已成为一种新的慢性病和公共卫生问题[1~3]。虽然临床上对MS早有认识,但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

MS为多重危险因素聚集所致,综合干预为其主要防治手段。

聚合药片(Polypill)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聚合食谱作为一种不使用药物的安全、廉价、美味的疗法,有望取代“聚合药片”。从中药等其他医疗保健系统获得膳食预防或干预的新见解。

对APOE * 3leiden CETP转基因小鼠给予中药制剂sub885c后,其血浆和肝脏脂质沉积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sub885c是根据中药组方原理制得的含有八种天然成分的多组分制剂。其核心处方是中国用于治疗代谢综合征和早期2型糖尿病与肥胖的药物。据报道,与对照组相比,在糖尿病前期对APOE * 3leiden CETP小鼠的干预研究表明sub885c能显著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同时,sub885c对其他抗炎活性成分代谢的影响已有报道。因此,我们推测,sub885c对脂质代谢和胰岛素敏感性发挥多靶向作用。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用有轻度高胆固醇血症和肥胖的雌性APOE*3leiden CETP转基因小鼠设计一个平行对照的干预研实验。

APOE * 3leiden.cetp小鼠模型是通过杂交获得的APOE * 3leiden小鼠,小鼠能表达人类CETP。它可以产生类似人类的降脂和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提高干预的反应。

结果参数包括体重,食物的摄入量,血浆脂质、脂蛋白及血浆和肝脏脂质沉积。

大麻素1型受体(CB1)拮抗剂利莫那班作为研究中评估控制体重和代谢反应的一般药物。本文进一步探索了3T3-L1脂肪细胞的脂肪形成和脂肪水解。

材料与化学试剂

sub885c由八中天然成分(山楂,荷叶,罗布麻叶,玫瑰花,大黄,芒硝,海藻,甘草)的干燥切片的水提物组成。将其干燥成固体,作为制剂的干预研究。

对小鼠的干预研究

24只ApoE*3Leiden.CETP转基因小鼠(6–10周龄)

动物给予为期四周的半合成的改性西式食物,其中含0.2%的胆固醇,15%的饱和脂肪和40%的蔗糖。形成轻度高胆固醇血症和体重增加的动物模型。在此期间,按照小鼠体重与血浆甘油三酯(TG)水平(禁食4小时后),分为三组,每组八只动物(对照组,利莫那班和sub885c组)。剂量均为10毫克/公斤/天,且每组均添加调味方糖。每只老鼠的体重和食物摄入量在第0,2,3,4,9,11,14,21,28天分别测定。多路径效应评价脂类组学搜集血样从第0周到4周通过CB 300 LH microvettes进行尾静脉取血获得。血浆样品收集的血液样本在6000转4℃时离心10分钟。在干预结束时(4周),动物迅速采用CO2的窒息。冰上进行肝脏解剖获得样本称重后快速冷冻在液氮中。血浆和肝脏样本均存储在-80℃备用。

脂肪细胞的研究

采用3T3-L1前脂肪细胞株(ATCC)进行研究,3T3-L1细胞经培养及分化成为成熟的脂肪细胞。4毫升甲醇提取物中可获得300μg的sub885c。甲醇提取液蒸发后,使其溶解在100ml二甲基亚砜中。为了研究脂肪水解,生长培养基除去后每孔用1毫升HBSS冲洗两次。然后,每孔加入250mlHBSS,其中含有2%的BSA和2.5μl用DMSO稀释的sub885c提取物。在2.5ml二甲基亚砜中加入1mM异丙肾上腺素作为阳性对照。加入2.5ml二甲基亚砜或不加任何药液作为阴性对照。孵育3小时后释放的甘油用一个商业脂肪水解测定试剂盒测定。对于添加sub885c的脂肪转化分析在细胞分化时开始。sub885c提取液与分化培养基一样,采用不同的稀释度。介质置换均需添加新鲜的提取物。经过九天的分化,对细胞转化为脂肪的量进行测量。

血浆生化分析和脂蛋白分析

等离子体胆碱,TG,HDL-C,脂蛋白,CETP水平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在第0周和4周测定。血浆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浓度均采用酶法试剂盒测定。用快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混合脂蛋白。用新鲜的样品测定TC,TG和磷脂含量。使用磷酸脂B试剂盒测定磷脂。载脂蛋白沉淀后用血浆中HDL-C定量测定血浆高密度脂蛋白。因此,10μl肝素和10μl0.2mol/LMnCl2加到20μl血浆中,混合物孵育20分钟,在室温下在13000克转速4℃下离心15分钟。混合样品使用Boehringer测定血浆ALT。3H-胆固醇在24小时4℃平衡后的血浆胆固醇在3小时。随后37uc孵育,含有apoB脂蛋白的肝素/ MnCl2除了沉淀。从脂肪中的沉淀物和标记的胆甾醇酯标记的未酯化的胆固醇对硅胶柱,用液体闪烁计数法分离提取。

脂类组学分析

对血浆脂质提取

血浆样品解冻至室温并用 CH2Cl2/MeOH 2:1提取。取30μl含有肝素钠的血浆置于2ml小瓶中。首先添加30μl 加了内标(IS)组成的混合物(lpc-19:0,pe-30:0,pc-38:0和tg-45:0相应浓度分别为30,30,150和60μg/ml),其次依次加入190μl甲醇和380μl二氯甲烷。混合前后进行彻底的涡旋。再次加入120μl涡旋。6000克转速10℃离心10分钟,取300μl转移到一个新的自动采样瓶中并存储在-20℃备用。进行LC-MS分析,取脂质提取物25μl,用475μl乙腈/ IPA /水65:30:5(V / V / V)稀释,取10μl进样。

肝脂质提取样本

冷冻肝样品存放在-80℃冻干并磨成粉。称取十毫克的肝粉置于干净的1.5 ml EP管中以便于随后进行的脂质提取。肝脂质提取用CH2Cl2/MeOH混合物(2:1,V/V)进行液-液萃取(LLE)实现。最终的萃取液

稀释40倍,取10μl进行LC-MS分析。

LC-MS脂质分析

LC-MS的分析是一个混合的液相色谱分析的线性离子阱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系统。使用这种方法,七种不同的脂质类,包括极性脂质如溶血磷脂酰胆碱(LPC),溶血磷酸乙醇胺(LPE),磷脂酰胆碱(PC),磷酸乙醇胺(PE),鞘磷脂(SPM)和非极性脂质如胆固醇酯(CHES)和TG从柱离子电喷雾电离正离子模式洗脱。MS检测是在全扫描模式进行一系列的质荷比(M / Z)400–1500。血浆和肝脏样本分别进行检测。脂类组学数据处理

结果

sub885c不影响APOE * 3leiden.cetp小鼠的食物摄入量和体重

与对照组相比,在前20天sub885c没有对载脂蛋白E * 3leiden.cetp小鼠的食物摄入量产生影响,没有影响平均体重,21天之后,sub885c组小鼠食物摄入量增加。给予利莫那班的小鼠在前2天表现出食物的摄入量减少趋势。平均体重显著减少。图1。

sub885c降低血浆胆固醇,甘油三酯和增加HDL-C的含量

与对照组相比,4周后sub885c治疗组小鼠血浆中胆碱含量显著下降(P<0.01)图2A。在为期4周的干预期间,sub885c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浆TG水平分别降低67%(P<0.01)和46%(P<0.01)。4周时,sub885c 组TG水平往往是低于对照小鼠(图2A),但这种差异并未达到显著(P = 0.06)。与对照组相比,sub885c 组血浆HDL-C显著增加39%(P<0.05)。脂蛋白组分的分析表明,与对照组相比,sub885c治疗引起极低密度脂蛋白减少3倍,甘油三酯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磷脂减少2.5倍(2 B–D图)。载脂蛋白E * 3leiden.cetp 小鼠,血浆TC随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而降低;而血浆HDL-C随着HDL-C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利莫那班治疗组小鼠血浆胆碱显著降低(P<0.05)。然而,血浆甘油三酯和HDL-C到干预结束时都没有显著的变化。三组小鼠均无不良体征且ALT水平也在参考范围。

sub885c降低血浆CETP水平和活性

与对照组相比,sub885c干预组(图2A)APOE * 3-leiden.cetp小鼠CETP水平和活性分别显著降低31%(P<0.001)和74% (P<0.001)。然而,利莫那班没有显著影响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CETP的水平或CETP

活性。

脂类组学揭示了sub885c产生的脂质变化

选取血浆和肝脏脂质沉积中两个主成分,这两个主成分含量分别为67%和57(图3A,B)。在PCA双标图表明了对照组和sub885c组小鼠两组间血浆和肝脏脂质的主要变化。

结果发现,86(61%)22(16%)的血浆和肝脏脂质的140和137分别sub885c干预4周血脂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着改变后。在sub885c干预下血浆和肝中15种血脂变化明显(表S2和S3)。相关分析表明,数据与正态分布的皮尔森和未经Spearman,是来评估这些脂质在血浆和肝脏中的浓度有关系。只有TG-O(50:0)显示其血浆和肝脏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其他无明显相关性。

MTC分析后,三组显着改变的肝脂质和68的70(97%)显着改变血脂下调sub885c处理。

sub885c能刺激脂肪分解和抑制体外脂肪生成

探讨sub885c对3T3-L1脂肪细胞的水解作用,用sub885c孵育后测定介质释放的甘油。阳性对照异丙肾上腺素,是已知的能引起Tg水解增加,刺激3T3-L1脂肪细胞水解的一种非选择性的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图4a)。稀释500倍后,与20μM异丙肾上腺素对照组相比,sub885c提取物引起的甘油的释放高出22%。当sub885c提取物稀释2500倍后,甘油释放低于20μM的异丙肾上腺素达到20%,但仍高于DMSO 和空白组。作为阳性对照的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它会干扰脂肪细胞的分化。研究发现sub885c存在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体外培养的脂肪细胞(图4b)。其他的稀释液没有明显表现出对细胞形态的影响。TNF-α,作为对照,并没有显示出任何对核数和密集的细胞层的影响。

讨论

本研究表明,基于对代谢组学的多组分制剂的分析可以用来研究潜在的目标或新成分。

在以前的研究中发现sub885c通过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而控制前期糖尿病,APOE * 3leiden老鼠喂食高脂肪的饮食10周造成APOE * 3leiden.cetp小鼠模型,该模型可以降低血脂和增加HDL-C 显示它的干预作

用。

在本研究中,sub885c显示了多个效应来改善脂质代谢,并总结在图5。具体地说,sub885c治疗诱导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加,同时伴随着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减少。产生的作用通常被视为抗动脉粥样硬化。高密度脂蛋白代谢的重要调节器,CETP的水平和活性降低可能与三酰甘油水平降低有关。综上,sub885c 对HDL-C的影响可能是由于:1)降低CETP活性和CETP水平;2)降低LDL水平;3)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sub885c显著降低血浆TC,这可能反映了减少(V)治疗小鼠sub885c LDL-C浓度。

sub885c的影响可能更多的是与血浆脂蛋白代谢。sub885c证实(不是利莫那班)显著降低3leiden.cetp APOE *CETP小鼠CETP的水平和活性(图2A)。

在表2中,sub885c与一些有效药物相比(即利莫那班,阿托伐他汀,托塞曲匹,烟酸和替格列扎)均可用于调节血脂水平。由于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设计,没法对它们进行详细的比较,但与这些药物引起的副作用比较,如精神异常(利莫那班),严重的潮红(烟酸),头痛(阿托伐他汀),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风险(托塞曲匹),,肾小球滤过率升高的血清肌酐和相关的减少(替格列扎);而与sub885c 相关报告的副作用稀少。只有药材含蒽醌类(即大黄素大黄酚)的报道引起腹泻。因此,sub885c可能比其他的治疗措施有更高的效益风险。

与利莫那班相反,sub885c在4周的干预期间没有减轻小鼠体重或食物摄入量。利莫那班是CB1受体反向激动剂,已被开发并上市用于改善代谢综合征的症状。不久后,由于其副作用如抑郁症和其他精神异常在欧洲被撤回。结合研究使用的细胞膜的制备表达人类的大麻素CB1受体,sub885c总提取物能够取代绑定放射性配体3h-cp55940(数据未显示)。这可能表明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混合物中化合物对CB1受体有亲和力。然而,需要更多的数据来证实这。

在体外实验结果显示,sub885c能够刺激脂解和抑制3T3-L1脂肪细胞分化。在这个阶段,很难猜测可能的机制及其在整体的相关性,因为有几个化合物可能产生这样的效果,但不限于CB1受体阻滞剂。

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揭示sub885c调制的途径和过程。单个sub885c活性成分例如,山楂(山楂浆果提取物)可用于心血管问题并且已被报道具有抗炎的特性和调节线粒体功能。玫瑰花提取物已被报道可增加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作用。大黄,甘草已被报道可抑制脂肪酸合酶,从而有助于减肥。大黄中大黄素被称为11 β抑制剂羟类固醇脱氢酶1型,可改善用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代谢紊乱。这种酶是现在是代谢综合征的药理目标之一。

总之,我们的研究表明,一个基于中药组方原则制得的多组分的制剂是能够对APOE * 3leiden.cetp模型小鼠的血脂产生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变化。这些结果可用于开发新制剂,预防代谢综合征或改善其首发症状。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是指人体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物质发生代谢紊乱,在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综合征,即称代谢综合征。例如糖代谢紊乱时就出现糖耐量低减,导致糖尿病;脂肪代谢障碍时出现高脂备症,脂肪肝。肥胖症、高血粘稠度等,蛋白质代谢障碍,出现高尿酸血症(痛风)等。并可由以上三大代谢障碍而出现许多并发症,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脑中风等。也可概括为“八高症”:即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粘稠度,高尿酸血症,高脂肪肝,高胰岛素血症(因为胰岛素抵抗,致胰岛素过度分泌,引起的继发性高胰岛素血症),高体重(肥胖症)。 症状体征 1、腹部肥胖或超重; 2、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高甘油三酯(TG)血症及胆固醇(HDL-C)]低下; 3、高血压; 4、胰岛素抗性及/或葡萄糖耐量异常; 5、有些标准中还包括微量白蛋白尿、高尿酸血症及促炎症状态(C-反应蛋白CRP)增高及促血栓状态(增高和纤溶酶原抑制物—1,PAI-1)增高。 这些成分聚集出现在同一个体中,使患的风险大为增加。 治疗方法 由于代谢综合征中的每一种成分都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它们的联合作用更强,所以有人将代谢综合征称为“死亡四重奏”(中心性肥胖、高血糖、和高血压),因此代谢综合征是对一组高度相关疾病的概括

性和经济的诊断与治疗的整体概念,要求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如减轻体重、增加体育锻炼和精神协调),降血糖、调脂和抗高血压治疗都同等重要。 所有的治疗都应围绕降低各种危险因素。包括有效减轻体重;减轻;良好控制血糖;改善脂代谢紊乱,控制血压等。 1. 减轻体重 任何肥胖伴糖尿病的患者均需减肥。主要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必要的药物。研究表明,要使肥胖者体重长期降至正常的可能性较小。减肥的目标是至少使体重持久降低5%~15%。 ● 饮食调节:控制总热卡量,减低脂肪摄入。对于25≤BMI≤30mg/m2者,给予每日1200kcal(5021千焦)低热量饮食,使体重控制在合适范围。 ● 运动锻炼:提倡每日进行轻至中等强度体力活动30分钟,如骑自行车、擦地板、散步、跳舞等。 ● 减肥药物:如(sibutramine),可抑制和再摄取,减少摄食,减轻体重。常规用药量是每日5~15mg。(orlistat),可通过抑制胃肠道胰,减少脂肪的吸收,每次120mg,每日3次。 2. 减轻胰岛素抵抗 在减肥和运动外,和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即噻唑烷二酮类物(TZDS)都是临床常用的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但是两者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作有机制存在很大差异: (1)作有机制不同:TZDS对代谢综合征的作用部位是脂肪组织,它通过逆转肥胖体内游离脂肪含量下降近50%。二甲双胍主要作用于肝脏和肌肉。二甲双胍可以显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和糖异生。 (2)对体重的影响有很大差别:荟萃分析显示,TZD使用后体重增加4%~6%,而二甲双胍却使体重明显下降。而且二甲双胍引起的体重减轻更大程度上是的减少。有研究显示,二甲双胍治疗后,总体脂减少约9%,皮下脂肪减少7%,而内脏脂肪减少高达15%。 对新发糖尿病和心血管事件的预防作用也不同:大型临床研究的资料证实,二甲双胍干预治疗可以预防新发糖尿病(DPP研究)和心血管事件(UKPDS研究)的发生,而TZDS目前缺乏临床研究结果以证实其具有相似的作用。 3. 改善血脂紊乱 调脂治疗在代谢综合症中的作用也很重要,常见药物有贝特类和他汀类(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 贝特类:降低TG,同时轻至中度降低TC及LDL-C,升高HDL-C。常用药物有:、苯扎贝特、吉非罗齐。 ● 他汀类:降低胆固醇作用较强,轻度降低TG及增加HDL-C作用。常用药物有:阿妥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和氟伐他汀等。 4. 降低血压 (1)根据美国第七届高血压预防、监测、评估和治疗的全民委员会的报告(JNC7),对于收缩压 ≥140mmHg/≥90mmHg的患者必须接受治疗。 (2)如果患者合并糖尿病,当收缩压≥130mmHg/舒张压≥80mmHg时必须开始降压治疗。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 第一节概述 一、定义 代谢综合征是一种以多种代谢异常发生在同一个体为特点的综合征。如糖代谢紊乱、脂代谢紊乱、肥胖或超重、高尿酸血症等等。 二、诊断标准 (1)向心性肥胖(central obesity):男性腰围:欧洲≥94 cm,南美和中国≥90 cm;女性腰围:欧洲≥80 cm,南美和中国≥80 cm。 (2)血压升高(high blood pressure):收缩压≥130 mmHg或舒张压≥85 mmHg (3)血糖增加(elevated blood sugar):空腹血糖≥100mg/dl(5.6 mmol/L) (4)低水平的HDL(low HDL):男性<40 mg/dL (1.03 mmol/L),女性<50 mg/dL (1.29 mmol/L) (5)甘油三酯增高(elevated triglycerides levels):甘油三酯> 150 mg/dL(1.7 mmol/L)。第二节代谢综合征的病因 一、年龄因素 大量研究证实随着年龄的增加(尤其是40岁以后),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显著增加。 二、超重或肥胖 超重或肥胖引起代谢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是:(1)脂肪在非脂肪细胞的异常沉积。(2)伴随着脂肪沉积在肝脏、肌肉和胰岛组织,脂肪组织分泌大量活性信号分子如瘦素、脂联素、抵抗素、游离脂肪酸以及脂肪组织的活性巨噬细胞。 三、生活方式相关的危险因素 代谢综合征的发病与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有着显著的相关性。 四、疾病因素 有糖尿病史(2型糖尿病史,孕期糖尿病史)患者发生代谢综合征的可能性增加。高血压既是代谢综合征的特征之一,也是代谢综合征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非酒精性脂肪肝、多囊卵巢综合征、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等疾病均可能成为代谢综合征发病的危险因素。 五、遗传因素 代谢综合征各成分的遗传度显示,中心性肥胖为25%~40%,高血压为50%,甘油三酯为25%~40%,总胆固醇为50%~60%,HDL-C(高密度脂蛋白)为30%~55%。代谢综合征

有关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有关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一、不同的学术机构提出来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1.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提出了以IR或高血糖为中心的工作定义,MS诊断标准为:糖调节减损( IGT或IFG)或糖尿病(DM)和(或) IR (由高胰岛素葡萄糖钳夹技术测定的葡萄糖利用率低于下位1 /4位点),并有下述5项中2项以上:(1)高血压: ≥140 /90 mmHg(1 mm Hg = 0. 133 3 kPa) ;(2) 甘油三酯: ≥1. 7mmol/L; (3)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HDL - c):男<0. 9 mmol/L,女<1. 0 mmol/L; (4)中心性肥胖:腰臀比(WHR)>0. 9(男),> 0.85(女)和(或)体重指数(BM I)> 30 kg/m2;(5)微量蛋白尿:尿蛋白排泄率≥20μg/min,或白蛋白/肌酐≥30 mg/g。WHO有关MS诊断标准公布的肥胖、血脂异常及高血压等已得到公认,统一了以往众说纷纭的多种代谢异常聚集的命名和内涵。然而,由于该定义中的一些项目如胰岛素、尿微量白蛋白等, 在临床上并不常规检测,因此, 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 2.1999年欧洲胰岛素抵抗研究组( EGIR)提出MS诊断标准为 IR(空腹胰岛素值上四分位数)并有下述5项中2项以上: (1)腰围(WC)≥94cm(男性) 或 ≥80cm(女性);(2)甘油三酯>2.0 mmol/ L(或已治疗);(3)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HDL - c):< 1. 0 mmol/ L ( 或治疗);(4) 高血压: ≥140 /90 mmHg(或已治疗);(5)空腹血糖>6.1mmol/L。 3.2001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指南(NCEP - ATP Ⅲ)提出MS诊断标准[8]:具有以下5种情况中的3种情况即可诊断为MS:(1)中心性肥胖:腰围男>102 cm(男), > 88 cm(女);(2)高甘油三酯≥1. 7 mmol/L;(3)低HDL –c:男< 1. 0 mmol/L,女< 1. 3 mmol/L;(4)高血压: ≥130 /85 mm Hg;( 5 ) 空腹血糖≥6. 1mmol/L。其定义的特点适合于美国人群,在临床上简单易行,既往许多文献均采用该诊断标准来评估和预测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然而该定义的腹型肥胖判断的腰围切割点不适用于亚洲人,美籍非洲人, 南欧白种人等。 4.美国内分泌学会(ACE) 和美国临床内分泌协会(AACE)提出MS的诊断标准 具有以下5种情况中的3种情况即可诊断为MS:(1)超重肥胖BM I≥ 25 kg/m2; (2) 血浆TG 升高≥ 1.69 mmo/L; (3) 低HDL - C, 男< 1.04 mmol/L , 女< 1.29mmol/L ; (4)葡萄糖激发2 h 后血糖>7.8mmol/l , 或空腹血糖110~126 mg/dL;(5)其他危险因素包括2型DM、HBP 或CVD 家族史、多囊卵巢综合征、久坐的生活方式、老年或CVD 的高危种族。 5.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结合目前中国常用临床检测项目情况,于2004年提出国人的MS标准具备以下4项组成成分的3项或全部定义为MS:(1)超重和(或)

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国内外权威

国内外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权威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建议MS 诊断标准: 具备以下4 项组成成分中的3 项或全部者: 一、超重和(或)肥胖BMI ≥25.0 (kg/ m2) 二、高血糖FPG ≥6.1mmol/ L(110 mg/ dl)及(或)2hPG≥7.8mmol/ L(140 mg/dl), 及(或)已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者 三、高血压SBP/DBP ≥140/ 90 mm Hg , 及(或)已确认为高血压并治疗者 四、血脂紊乱空腹血TG ≥1.7mmol/ L(150 mg/ dl), 及(或)空腹血HDL-C <0.9mmol/ L(35 mg/dl)(男)或<1.0mmol/ L(39 mg/ dl)(女)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代谢综合征研究协作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建议[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12(5):156-161. 2.国际糖尿病联盟(2005年,IDF) 腰围(采用亚太地区肥胖标准):男性≥90cm,女性≥80cm,合并以下4项中指标中任意2项或以上: 1)甘油三酯浓度(TG)升高:≥150 mg/dl (1.7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 2)H DL-C浓度降低:<40 mg/dl (1.03mmol/l)(男),<50 mg/dl (1.29mmol/l)(女),或已接受相应治疗 3)血压升高:收缩压≥135或舒张压≥85mmHg,及(或)已诊断为高血压并接受过治疗者 4)空腹血糖升高:FPG ≥5.6mmol/L(100mg/dl),或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并治疗者。参考文献: [2]Ford ES. Prevalence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defined by the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among adults in the U.S.[J]Diabetes Care,2005,28 (11) : 2745-2749. [3]Alberti KG, Zimmet P, Shaw J. The metabolic syndrome-a new worldwide definition[J].Lancet,2005,366(9491):1059-1062.

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第44卷第1期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V01.44,No.12010年2月JOURNALOFHARBINMEDICALUNIVERSITYFeb.,201095 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综述 吴南楠1’2,李强h (1.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内分泌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81;2.北京市通州区潞河医院内分泌科,北京101100)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发病机制 [中图分类号]R5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905(2010)01-0095一04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是以中心性肥胖、糖尿病或糖耐量受损、高血压、血脂异常以及高尿酸血症等合并出现为其主要特点,以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为共同病理生理基础的临床症候群。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MS已经逐渐成为一种临床和公共卫生共同面临的危机,其发病率已达到流行病的规模。由于MS在人群中的患病率高,并逐年增长,且与众多的临床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密切相关,因此越来越受到各国专家及学者关注。 目前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它是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超重和内脏型肥胖是引起血脂紊乱、高血压和高血糖的基础,也是代谢综合征发病的重要环节。 1IR 胰岛素在体内有多方面作用,包括促进糖原、脂肪和蛋白质合成,促进葡萄糖利用和能量生成、抑制脂肪分解,加强细胞增殖和分化、保护细胞功能。此外,胰岛素还有抑制脂肪酶抗脂解作用。目前还证明胰岛素有抑制黏附分子、单核细胞化学吸引的表达和NF.KB的激活等抗炎症和抗动脉粥样化作用‘¨。 胰岛素作用的细胞生物学基础是通过胰岛素的信号转导途径,即通过与靶细胞膜表面的胰岛素受体结合而实施的。胰岛素受体不仅存在于肌肉、肝脏及脂肪细胞,近年来发现在胰岛的两类主要细胞B和Ot细胞上均存在胰岛素受体【2J。胰岛素受体 [收稿日期]2009—02—25 [基金项目j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课题(GA07C303107);哈尔滨市科技攻关课题(2007AA3CS084) [作者简介]吴南楠(1982一),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数目及功能发生异常,都将影响胰岛素的作用,从而导致IR旧J。所谓IR是指机体组织或靶细胞对内源性或外源性胰岛素的敏感性和/或反应性降低,因而正常量的胰岛素产生低于正常的生物效应。绝大多数MS均伴有IR。IR是MS病理、病理生理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环节。 机体IR在外周组织(肌肉和脂肪)主要表现为胰岛素促进骨骼肌、脂肪组织摄取葡萄糖,并加以利用或储存的能力减弱;在肝脏则表现为抑制肝糖原输出的能力减弱旧o;13、仅细胞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发生障碍,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合成,所以“胰岛细胞自身抵抗”可能成为2型糖尿病胰岛素、胰高糖素分泌异常、胰岛B细胞代偿增生不良、凋亡增加的重要原因¨1。 2肥胖 许多MS患者都存在肥胖、营养过剩、贮脂过多等异常。目前,学者普遍认为,肥胖作为MS的主要始发因素,可诱导机体IR的发生,继而诱导机体葡萄糖耐受不良、高血压、血脂紊乱等症状的出现HJ。 内脏型肥胖较皮下脂肪增多更容易发生MS,此与内脏脂肪的代谢及解剖特点有关。腹腔内脏脂肪细胞对甘油三酯的摄取是皮下脂肪细胞的1.5倍,内脏脂肪比皮下脂肪有更高的脂肪分解速率。内脏脂肪形成后,肥大的脂肪细胞脂解增强,大量脂解产物.游离脂肪酸(FFA)和甘油三酯进入肝脏。多方面影响机体物质代谢,增加MS各组分的患病风险。主要作用机制是【3J:①肝脏内FFA氧化增加,抑制肝糖原利用,并下凋肝脏的胰岛素受体,减少胰岛素结合,形成肝胰岛素抵抗;同时,血循环中FFA的升高,使肌肉中FFA氧化增加,通过葡萄糖.脂肪酸循环,使葡萄糖氧化利用减少,形成外周胰岛素抵抗。 ②FFA和甘油三酯进入肝脏,提供充分的糖异生原料,使肝糖原输出增加。③FFA是甘油三酯合成的原料,肝内甘油三酯及其有关脂蛋白如极低密度脂 万方数据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多种代谢成分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包括:(1)腹部肥胖或超重,(2)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高甘油三酯(TG)血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下,(3)高血压及(4)胰岛素抗性及/或葡萄糖耐量异常。有些标准中还包括微量白蛋白尿、高尿酸血症及促炎症状态(C-反应蛋白CRP)增高及促血栓状态(纤维蛋白原增高和纤溶酶原抑制物—1,PAI-1)增高。这些成分聚集出现在同一个体中,使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大为增加。 1988年Reaven注意到脂质异常、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常汇集一起,提出了“X-综合征,X-Syndrome”的概念,并把胰岛素抗性作为X综合征的主要特点。鉴于本综合征与多种代谢相关疾病有密切的联系,1997年Zimmet等主张将其命名为代谢综合征。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对代谢综合征进行工作定义,随后6年来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指南Ⅲ(NCEP ATP Ⅲ)、欧洲胰岛素抵抗工作组(EGIR)和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AACE)等基于不同的出发点和适用目的,对代谢综合征的定义各有不同,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也提出了中国人的工作定义即CDS标准(见附表1~3)。这些定义各有特点及其实际意义,如WHO的定义精确,诊断率高,但是需测定胰岛素抵抗指数(IR)及确定背景人群,临床应用中有一定难度,ATP Ⅲ定义简单易行、经济实用。WHO和EGIR的定义偏重于基础研究,NCEP ATP Ⅲ和AACE的定义偏重于临床应用。这些定义的差别造成了学术交流和临床研究的混淆(特别是在比较不同研究资料时),因此有必要建立统一的代谢综合征定义。 基于上述原因,2005年4月14日,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在综合了来自世界六大洲糖尿病学、心血管病学、血脂学、公共卫生、流行病学、遗传学、营养和代谢病学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颁布了新的代谢综合征工作定义,这是国际学术界第一个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全球统一定义。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是导致糖尿病(DM)!心脑血管疾病(CVD)的危险因素,其集簇发生可能与胰岛素抵抗(IR)有关"目前已成为心内科和糖尿病(DM)医师共同关注的热点,但国内外至今对它的认识争议颇多。本文就MS的定义!发病机制以及对IR认识方面的进展作简要介绍。 1 代谢综合征的定义和诊断标准临床医师几乎在应用胰岛素治疗不久就认识到,2型DM和肥胖者存在胰岛素抵抗(IR)"1988年,Reaven等[1]通过胰岛素敏感试验,发现部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也存在IR,于是将IR/高胰岛素血症伴随存在的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耐量减低的集结状况称为X综合征(SyndromeX),并注意到它所致CVD的危险性"Framingham研究认识到高血压!血脂异常!糖耐量低减和吸烟都是CVD的独立危险因子[2];IR和高胰岛素血症都与这些危险因子相关,很可能是它们的共同病根,由此改称为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IRMS)"但IR是否是这些代谢异常聚集的唯一或者根本的机制,尚存争论,目前多采用更接近临床的命名)))代谢综合征(MS)[3]"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

最新代谢综合征1

代谢综合征1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多种代谢成分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包括:(1)腹部肥胖或超重,(2)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高甘油三酯(TG)血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下,(3)高血压及(4)胰岛素抗性及/或葡萄糖耐量异常。有些标准中还包括微量白蛋白尿、高尿酸血症及促炎症状态(C-反应蛋白CRP)增高及促血栓状态(纤维蛋白原增高和纤溶酶原抑制物—1,PAI-1)增高。这些成分聚集出现在同一个体中,使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大为增加。 1988年Reaven 注意到脂质异常、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常汇集一起,提出了“X-综合征,X-Syndrome ”的概念,并把胰岛素抗性作为X综合征的主要特点。鉴于本综合征与多种代谢相关疾病有密切的联系,1997年Zimmet等主张将其命名为代谢综合征。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对代谢综合征进行工作定义,随后6年来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指南Ⅲ(NCEP ATP Ⅲ)、欧洲胰岛素抵抗工作组(EGIR)和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AACE)等基于不同的出发点和适用目的,对代谢综合征的定义各有不同,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也提出了中国人的工作定义即CDS标准(见附表1~3)。这些定义各有特点及其实际意义,如WHO的定义精确,诊断率高,但是需测定胰岛素抵抗指数(IR)及确定背景人群,临床应用中有一定难度,ATP Ⅲ定义简单易行、经济实用。WHO和EGIR的定义偏重于基础研究,NCEP

ATP Ⅲ和AACE的定义偏重于临床应用。这些定义的差别造成了学术交流和临床研究的混淆(特别是在比较不同研究资料时),因此有必要建立统一的代谢综合征定义。 基于上述原因,2005年4月14日,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在综合了来自世界六大洲糖尿病学、心血管病学、血脂学、公共卫生、流行病学、遗传学、营养和代谢病学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颁布了新的代谢综合征工作定义,这是国际学术界第一个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全球统一定义。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是导致糖尿病(DM)!心脑血管疾病(CVD)的危险因素,其集簇发生可能与胰岛素抵抗(IR)有关"目前已成为心内科和糖尿病(DM)医师共同关注的热点,但国内外至今对它的认识争议颇多。本文就MS的定义!发病机制以及对IR认识方面的进展作简要介绍。 1 代谢综合征的定义和诊断标准临床医师几乎在应用胰岛素治疗不久就认识到,2型DM和肥胖者存在胰岛素抵抗(IR)"1988年,Reaven 等[1]通过胰岛素敏感试验,发现部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也存在IR,于是将IR/高胰岛素血症伴随存在的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耐量减低的集结状况称为X综合征(SyndromeX),并注意到它所致CVD的危险性"Framingham研究认识到高血压!血脂异常!糖耐量低减和吸烟都是CVD的独立危险因子[2];IR和高胰岛素血症都与这些危险因子相关,很可能是它们的共同病根,由此改称为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IRMS)"但IR是否是这些代谢异常聚集的唯一或者根本的机制,尚存

代谢综合征患者家庭干预式健康管理的临床研究

代谢综合征患者家庭干预式健康管理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家庭干预式健康管理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从健康体检人群中筛查出MS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家庭干预式健康管理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测定基线和强化家庭干预1年后MS相关测量参数和生化指标,并进行健康知信行评估。结果干预组在强化家庭干预1年后,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分别为(23.1±1.3)Kg/m2、(118.4±10.9)mmHg、(78.0±6.5)mmHg、(1.78±0.97)mmol/L、(1.78±0.29)mmol/L、(5.33±0.66 mmol/L,与干预前相比除舒张压外(P=0.153),其他均显著下降(P<0.01)。此外,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上述生化指标也有显著下降(P <0.01)。结论对MS患者实施家庭干预式健康管理后,能够获得体重指数下降、改善MS相关危险因素的指标,对提高MS的控制率有积极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family intervention on patients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MS).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M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n=31)and control group (n=29). MS-related parameters and biochemical markers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knowledge,attitude and practice rate was also assessed. Results After 1 year of family intervention,the treatment group got BWI,SBP,DBP,TG,HDL-C and FPG of (23.1±1.3)kg/m2,(118.4±10.9)mmHg,(78.0±6.5)mmHg,(1.78±0.97)mmol/L,(1.78±0.29)mmol/L,(5.33±0.66)mmol/L ,which were obviously decreased compared to control group (P<0.01)except DBP (P=0.153). Conclusion MS patients could benefit from family intervention in health management,which presents as decrease in BWI and other MS-related risk factors. The family intervention is effective in MS control. Key words:Metabolic syndrome;Health management;Family intervention 代谢综合征(MS)正成为全球性的慢性疾病和公共卫生问题[1-2]。”重治疗、轻预防”的医疗体制导致MS医疗费用大幅持续上升[3]。健康管理正是应目前医疗需求提出的控制医疗费用并保证个人健康利益的需求的新型产物。此外,以家庭为中心的照顾模式顺势而生,它利用家庭结构模型,支持全局模型间接干预,实现健康教育家庭化,更有利于MS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4]。本文研究旨在探索以家庭为单位、以健康管理为主线,建立”协议式家庭干预MS健康管理”的服务模式,应用、评价及验证其在防治MS中的意义及其可推广性,为MS防治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2011年本院体检中心的受检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符合MS患者6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37例,年龄35~62岁,平均年龄(50.48±5.69)岁。诊断标准符合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MS中国标准,并排除妊娠、内分泌疾病、甲减、先心病、心瓣膜病、心律失常、肿瘤和长期肝肾脏疾病等。60例

国际糖尿病联盟代谢综合征新定义

国际糖尿病联盟代谢综 合征新定义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对国际糖尿病联盟代谢综合征新定义的再认识 代谢综合征是近年来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 糖耐量减低、糖尿病、肥胖、脂代谢紊乱及高血压等分别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常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体中,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大为增加。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并不了解该综合征的各种成份为什么先后或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体或同一家族中,因此称其为X综合征。1988年Reaven首先提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认为胰岛素抵抗为其发病基础。鉴于此综合征与多种代谢相关疾病联系密切,1997年Zimmet等主张将其命名为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新定义颁布的原由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对代谢综合征进行工作定义, 6年来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指南Ⅲ(NCEP ATP Ⅲ)、欧洲胰岛素抵抗工作组(EGIR)和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AACE)等,基于不同的出发点和适用目标,对代谢综合征作出了不同的定义。其中,WHO和EGIR的定义偏重于基础研究,NCEP ATP Ⅲ和AACE的定义偏重于临床应用。 这些定义的差别,造成了学术交流和临床研究的混淆(特别是在比较不同研究资料时),因此有必要对代谢综合征统一定义。

基于上述原因,2005年4月14日,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在综合了来自世界六大洲的糖尿病学、心血管病学、血脂学、公共卫生、流行病学、遗传学、营养和代谢病学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颁布了新的代谢综合征工作定义,这是国际学术界第一个代谢综合征的全球统一定义。 IDF代谢综合征新标准 IDF新诊断标准强调以中心性肥胖为基本条件(根据腰围判断),合并以下4项指标中任意2项: ●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150 mg/dl 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男性<40 mg/dl mmol/L);女性 <50 mg/dl 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 ●血压升高:收缩压≥130 mmHg或舒张压≥85 mmHg,或已接受相应治疗或此前已诊断高血压; ●空腹血糖升高:空腹血糖≥100 mg/dl 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或此前已诊断2型糖尿病; 若空腹血糖≥100 mg/dl mmol/L),为明确有无糖尿病,则强烈推荐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但是OGTT在诊断代谢综合征时并非必需。

代谢综合征的综合干预治疗精品

【关键字】建议、情况、方法、环节、进展、空间、效益、计划、传统、认识、问题、机制、有效、密切、深入、继续、充分、合理、健康、合作、发展、建立、制定、提出、发现、研究、措施、特点、突出、关键、稳定、情绪、意识、要素、基础、需要、权威、环境、政策、工程、途径、能力、需求、纽带、方式、作用、办法、标准、水平、速度、关系、分析、提倡、形成、保护、坚持、鼓励、强化、发挥、教育、调整、改善、加快、促进、转变、新进展、中 代谢综合征的综合干预治疗 【摘要】代谢综合征(MS)是中心性肥胖、高血压、血糖异常和血脂紊乱等多种代谢危险因素在人体内集结的一种状态,可导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及并发症,目前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随着对MS 研究的不断深入,MS的早期综合治疗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干预治疗 代谢综合征(MS)是中心性肥胖、高血压、血糖异常和血脂紊乱等多种代谢危险因素在人体内集结的一种状态,可导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及并发症,目前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随着对MS研究的不断深入,MS的早期综合治疗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 1MS的提出 人们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发现,给不同的人注射同等量的胰岛素,所引起血糖下降程度不同,有的人血糖下降幅度大,反应敏感;而另一些人则反应不敏感,血糖下降较少,这说明人与人之间对胰岛素的反应有着很大的差异。临床中,非肥胖的年轻人多对胰岛素敏感,而较胖的中老年人则多对胰岛素不大敏感。人们还发现对胰岛素反应敏感的人,血液内的胰岛素水平低较,而不敏感的人,血胰岛素水平较高,即“高胰岛素血症”。20世纪80年代,人们注意到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症、高血糖和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等常常合并存在,而且密切相

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

摘要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远高于普通人群,合并代谢综合征不仅与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增加密切相关,还可能加重精神疾病症状和增加复发风险,影响患者社会功能,增加额外的个人和社会医疗负担。多种疾病相关因素和治疗药物均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风险增加有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代谢综合征需要全面评估和正确防治以改善预后。本共识由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精神分裂症协作组发起,基于临床研究证据和实践经验,并结合相关国内外指南,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提出临床管理流程建议。本共识的管理建议由精神科专家和内分泌科专家共同参与制定,以期为精神科医生规范化管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代谢综合征提供依据。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常见的病因未明的严重精神障碍,疾病负担重,致残率高,患者平均寿命比普通人群缩短15~20年;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不仅要控制精神症状,还需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社会功能,最终使患者回归社会[1,2,3]。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风险高于普通人群[4]。代谢综合征的主要表现包括:腹型肥胖、高血糖、血脂异常和高血压[5]。合并代谢综合征可增加精神分裂症患者罹患多种躯体疾病风险,包括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风险均显著增加,已成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社会功能,也增加个人、家庭与社会负担。因此,及早识别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风险,定期监测相关指标、评估代谢异常风险,防范代谢异常进展并进行正确的临床处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预后、生活质量以及社会功能恢复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现状 1.流行病学概况: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2~3倍[4],2项荟萃分析

治疗代谢综合征药对

治疗代谢综合征药对 1、怀牛膝配地龙 应用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有引热、引气下行之功;地龙清热止痉,平肝熄风,通经活络。二药合用,补益肝肾,通经活络之力增强。 心得气有余便是火,气降即火降,怀牛膝有较好的引热、引气下行之功,与地龙配伍,能增强清热止痉,平肝熄风之力。用于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大剂量使用时降压效果尤其明显。 其他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怀牛膝有降糖、降脂、降压的作用,地龙亦有降压作用2、茺蔚子配泽泻 应用茺蔚子活血利水,《本草经疏》言其“益肝行血……其气纯阳,辛走而不守,故除水气。……清肝散热和血,则头痛心烦俱解”。泽泻,长于行水,《本草汇言》言其“有固肾治水之功……能宣通内脏之湿,利水之主药”,二者合用,功专活血利水,常用于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属水湿潴留,络脉瘀阻者。 心得治疗水湿潴留,络脉瘀阻型高血压,茺蔚子、泽泻常各用30克。 其他现代药理学研究,泽泻、茺蔚子均有降压作用。 3、天麻配钩藤 来源《杂病证治新义》天麻钩藤饮。 应用天麻柔润,平肝熄风,通络止痛,祛风止痒;钩藤甘寒,清热平肝。二药配伍,平肝熄风,通络止痛之功增强。 心得治疗糖尿病合并动脉硬化的患者。煎煮时钩藤后下。常用剂量:天麻15克,钩藤30克。 其他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二者均有降压作用。 4、黄芩配夏枯草 应用夏枯草清泻肝火,《本草求真》言:“一切热郁肝经等证,得此治无不效。”黄芩清热泻火,《珍珠囊》云:“除阳有余,凉心去热。”二药合用,清肝热,泻肝火,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属肝火旺盛者。 心得治疗肝火旺盛型高血压,黄芩、夏枯草需用大剂量,黄芩常用30克,夏枯草常用30~45克,肝火偏盛者,夏枯草可用至60克。 其他现代药理学证实二者均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5、炒杜仲配桑寄生 应用炒杜仲补益肝肾,《本草求真》载其“入肝而补肾,子能令母实”,王好古则称其为“肝经气分药,润肝燥,补肝虚”。桑寄生,功用与炒杜仲类似,益肾强腰,《医林纂要》言其“坚肾泻火”。二者合用,治疗肝肾阴虚不足型高血压。 心得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属肝肾不足者,炒杜仲常用15~30克,桑寄生常用15~30克。 其他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二者均有降压作用。 6、桑枝配桑叶 应用桑叶质轻气寒,轻清发散,长于疏表邪,散风热,凉血润燥,清肝明日;桑枝长于通络道,行津液,利关节,祛风除痹止痛。桑叶以散为主,桑枝以通为要。二药伍用,疏散风热,通利关节,相得益彰。 心得此药对温通经络作用较弱,但有良好的降糖作用。 其他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桑叶有降糖、降压作用。

代谢综合征

一、代谢组学在中药研发中的应用 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 代谢组学(metabonomics)逐渐兴起, 由于代谢物的复杂性, 很难用一种手段将所有代谢物一次检测清楚, 因此部分学者根据代谢物的特异性对其进行分类研究, 从而形成了一系列分支研究, 如脂质组学及毒素组学等, 作为最重要的代谢组学分支, 脂质组学是研究的焦点。为保证中药产品安全、有效、稳定、可控,代谢组学在中药研发中有以下应用。 1 中药质量研究 道地药材判别 2 中药药效研究 中药作用机制研究 发现新的生物活性物质 3 中药安全性研究 中药配伍减毒机理研究 中药安全性评价研究 二、脂质组学在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类脂分子有以下重要作用: 1 通过形成脂双层使细胞具有完整性和独立性 2 为膜蛋白功能的实现和相互作用提供合适的疏水环境 3 通过多种酶的作用,参与信号转导 脂质不仅是生物膜的骨架成分和能量贮存物质,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脂质也参与细胞的许多重要功能。 Han等于2003年正式提出了脂质组学(lipidomics)的概念——从系统水平上研究生物体内的脂质, 揭示其相互作用及与其他生物分子的作用, 从而兴起了研究脂代谢调控在各种生命现象中作用机制的新学科。近年来脂质组学引起了世界范围关注, 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 尤其是医药研究等领域中。 脂质组学是对整体脂质进行系统分析的一门新兴学科, 通过比较不同生理状态下脂代谢网络的变化, 进而识别代谢调控中关键的脂生物标志物, 最终揭示脂质在各种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机制。电喷雾电离-质谱技术是脂质组学领域中最核心的研究手段, 目前已能对各种脂质尤其是磷脂进行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高通量的分析。随着质谱技术的进步, 脂质组学在疾病脂生物标志物的识别、疾病诊断、药物靶点及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等方面已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代谢综合征的诊断能否应用于临床实践

?述评? 代谢综合征的诊断能否应用于临床实践 祝之明 关键词:代谢疾病;诊断 中图分类号:R5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0126(2007)0820505203 作者单位:400042重庆,全军高血压代谢病中心重庆市高血压研究 所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高血压内分泌科 近年来有关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 )的诊断标准能否应用于临床实践,一直存在争议。争议主要源自美国糖尿病协会(ADA )和美国心脏协会(A HA )的部分专家,争论的主要焦点为MS 标准的临床适用性及对心血管病和糖尿病的防 治有无指导意义[1,2]。回顾历史,MS 的概念最先由 一些学者提出,如Hanefeld 提出MS 、Reaven 提出X 综合征、De Fronzo 提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RS )、Kaplan 提出“死亡四重奏”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含义类似。1998年W HO 作为世界权威学术组织首先提出MS 的诊断标准,并于2002年确定了MS 的国际疾病编码:ICD 292277.7。其他的一些学术组织,如美国内分泌学会与美国内分泌医师学会(ACE/AACE ),欧洲胰岛素抵抗研究组(EGIR ),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 ECP 2A TP Ⅲ),A HA/N HLBI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 )及中国糖尿病学会先后均提出内容相近的MS 诊断标准[3]。从近年的实践来看,几个MS 诊断标准的应用促进了临床对MS 的理解和多重危险因素控制的认识,推动了MS 的深入研究,但也提出了一些值得深入思考、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 如何认识MS 诊断标准的临床适用性 虽然MS 的诊断标准由糖尿病学家和代谢内分 泌专家率先提出,并得到心血管领域专家的广泛认可和应用,但最近糖尿病和内分泌学界的一些学者,如Kahn 和Reaven 对MS 提出质疑,建议临床不要应用MS 的概念及其诊断标准,其主要理由为:MS 的本质究竟是一种病或是几种病的复合体并不清楚,MS 诊断标准提出的依据也不充分,其临床价值并不明确,MS 与其单一组分比较并没有显著增加心血管危险,缺乏MS 干预指南,易误导医师和增加患者的负担。A HA 和IDF 的专家对此提出了反 驳,如Grundy 和Zimmet 指出,MS 是一种代谢源性的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能显著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 )和糖尿病的危险性,MS 诊断标准易为临床医师理解和应用,其治疗策略为生活方式改变和利用现有指南进行综合干预,主要的目标为防治ASCVD 和糖尿病[4~6]。从近年的实践来看,W HO 、A TP Ⅲ和IDF 等几个诊断标准已广泛应用于流行病学、基础和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几个诊断标准对CVD 和糖尿病的预测价值并无太大的差异,A TP Ⅲ和IDF 诊断标准更便于实际运用。W HO 诊断标准中,体重指数(BM I )作为肥胖指标,未能反映腹型肥胖的特征,而纳入标准中的胰岛素抵抗(IR )和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又较为复杂[7]。因此,W HO 的MS 诊断标准更适合用于研究。2 如何评估IR 和腹型肥胖在诊断中的作用 IR 和腹型肥胖均是MS 最重要的病理生理特 征,应如何在MS 诊断标准中体现?BM I 、腰围和腰 臀比等指标可较好反映肥胖的程度和类型。虽然这些指标在定量判断脂肪分布方面不如CT 和MRI ,但与影像学检查结果有较好相关性。因此,肥胖的诊断易于掌握和应用。IR 的判断则较为复杂,目前尚无简易准确评估IR 的方法。一些反映IR 的指标,如血浆胰岛素水平、胰岛素释放试验、糖耐量试验、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2IR 指数)等在评价胰岛细胞功能和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反映IR 的金标准方法,即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则较复杂,难以在临床推广。应注意,IR 反映的是一种病理生理状态,受遗传和环境影响,个体差异较大(25%~50%),也可见于部分健康人群。虽然MS 的几个组分与IR 关系密切,常伴随存在,但难以明确几者间的因果关系。此外,脂肪肝、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也对IR 有显著影响。因此,MS 诊断标准中IR 状况尚难以评估,也

1例代谢综合征健康管理成功案例分析

1例代谢综合征健康管理成功案例分析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早期患者生活方式干预成功经验。方法回顾1例代谢综合征早期患者,就其健康意识转变、饮食、运动、健康指导等方面的健康管理干预过程进行分析。结果代谢综合征患者发病早期对其进行健康宣教、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干预,大大降低了发病风险。结论只有持续有效的跟踪管理才能使患者的健康状况得到改善。 标签: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健康管理干预 代谢综合征是近年来被认识到的一种临床症候群,是一组代谢起源的相互关联的危险因素的集合,这些因素直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也增加发生2型糖尿病风险。中国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患病率为14%~16%,随年龄而增高[1]。现就我中心一例代谢综合征早期患者进行健康管理成功案例分享如下。 1 病例 徐某,男性,53岁,公司高管。平时工作繁忙,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缺乏体育锻炼。经常熬夜、外出应酬,抽烟(抽烟20余年,每天20支左右)、夜间打鼾,轻度呼吸暂停。自述平时无明显不适。平时健康意识淡薄。2017年2月15日首次来我院体检:1.超重BMI:27 kg/m2,血压:145/95 mmHg高血压1级,心脏彩超示:升主动脉增宽。2.空腹血糖6.2 mmol/L、糖化血红蛋白6.0%。 3.高胆固醇血症边缘升高。 4.超重:体重指数27.94 kg/m2。 5.颈部血管彩超提示: ①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节段性增厚、毛糙(右侧最厚约1.1 mm,左侧最厚约1.3 mm);②右侧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右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后壁可见约3.6×1.8 mm低回声规则斑块附着)。6.亚临床甲减。7.维生素D3偏低,数值:18.39。 8.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数值:24.3 mmmol/L。 沟通困难,拒绝应用降压、降脂药物,很难配合健康管理。 2 健康管理干预 体检后按照“知--信--行”健康管理理念,制定干预措施,主要为以下方面:①健康教育:改变健康意识,把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疾病危害与患者交流,将健康理念灌输给患者,增加其健康素养。②改变患者不良生活方式:调整作息时间,避免熬夜(最晚10:30入睡);适当心理调适每天选用适合自己放松心情半小时;戒烟;减低外出就餐频次,食盐摄入量不应超过6 g,饮酒量不超过乙醇10 g~15 g),每周不超过2次,每天中强度运动1 h;增加日晒时间。③药物治疗:患者拒绝应用降压、降脂药物,只给予降同型半胱氨酸治疗:叶酸片、复合B族维生素。④饮食治疗⑤运动干预⑥控制体重⑦提醒、督促保持良好生活方式:整个健康管理过程中,回访频次前2个月,每月1次面对面宣教、健康咨询微信随时解答,督促其饮食、运动方案是否按要求执行。以后每月1次电话沟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