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设计:从“四个原则 ”到“五组核心要素”

学校课程设计:从“四个原则 ”到“五组核心要素”
学校课程设计:从“四个原则 ”到“五组核心要素”

学校课程设计:从“四个原则”到“五组核心要素”

——浅析泰勒原理在无锡市蠡园中学的实践与发展

【摘要】泰勒原理中的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和评价结果四个基本原则构成了泰勒关于课程设计的系统模式。蠡园中学在借鉴泰勒原理的基础上,根据新的课程设计需求,将“四个原则”发展为“五组核心要素”,即方向与共识、目标与水准、结构与比例、方式与流程、资源与工具。五组核心要素在涵盖课程设计的基本步骤之外,进一步厘清了“课程目的”和“课程目标”的区别,注重理念与实践的互通,强调过程管理和对信息技术、丰富资源的利用,对当下的学校课程设计实践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学校课程设计泰勒原理核心要素

学校教育是教育活动的主阵地。课程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依托,它集中体现了学校教育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因此,课程设计成为学校教育要解决的首要问题。1949年,拉尔夫·泰勒(R.W.Tyler)出版了其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重在探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问题,并提出了被后人誉为“经典课程范式”的泰勒原理,这对以后直至今天的学校课程设计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借鉴泰勒原理提出的课程编制四个原则.实现目标化与高效性,并尝试克服“工具理性”弊端,江苏省无锡市蠡园中学在探索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生成了引领课程设计的“五组核心要素”,对实现目标体系多样性和评价过程完整性进行了颇多有益的尝试。

一、泰勒原理的基本阐释

泰勒原理指出,开发任何课程都要回答四个基本问题: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围绕以上四个基本问题,泰勒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个原则。

(一)确定教育目标

泰勒认为,确定教育目标是课程设计的关键,它是选择材料、构划内容、编制教学程序以及组织测验和考试的准则。对教育目标的选择必须考虑学生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学科专家的建议等多方面的信息,用教育哲学和学习理论对已选择出来的目标进行筛选,从而明确教育的职责。从某种意义上说,泰勒原理是以目标为中心的课程原理。

(二)选择学习经验

教育目标确定之后,面临的问题是要选择哪些学习经验,因为只有通过经验,才会产生学习,从而才有可能达到教育目标。学习经验并不等同于一门学科所涉及的内容,也不等同于所从事的活动,而是指学习者与使他起反应的环境中的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学校可以通过安排环境和构建情境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学习经验,以激发所期望的反应。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因此,泰勒认为,教师选择的学习经验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技能和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对新知识与原有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建构。

(三)组织学习经验

为了使学习经验产生累积效应,必须对它们加以组织,使它们起相互强化的作用。在组织学习经验时,遵守三个准则:连续性(continuity)、顺序性(sequence)和整合性(integration)。连续性指直线式地陈述主要的课程要素;顺序性是强调每一后续经验以前面的经验为基础,同时又对有关内容加以深入、广泛地展开;整合性是指各种学习经验之间的横向关系,便于学生获得统一的观点,并把自己的观点、自己的行为与所学的课程内容统一起来。

(四)评价结果

评价的目的,是要全面地检验学习经验在实际中是否起作用,并指导教师引起所期望的那种结果。泰勒认为,评价结果不应只是一个单一的分数或单一的描述性术语,而应该是反映学生目前状况的一个剖析图。评价这个概念又隐含着两个重要的方面。第一,我们应该评估学生的行为,因为教育所追求的正是这些行为的变化,第二,评价应该包含在任意一段时间内做的一次以上的评估。因为要了解变化是否已经发生,必须先在早期做出一次评估。

二、基于泰勒原理,生成蠡中课程设计中的“五组核心要素”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蠡中在学校课程设计实践中,根据

上述泰勒提出的四个原则生成了五个关键词,即“方向、结

构、目标、方式、资源”,其中,“方向、结构、目标”与泰

勒的四个步骤紧密相关。此外,“方式”是为了提高课程设计

过程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资源”是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

的发展需求。但基于“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的课程教学

理念,蠡中将五个关键词的顺序调整为“方向、目标、结构、

方式、资源”。随着课程设计实践的不断深入,研究者们发现,

课程设计与实施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弥合差距,实

现设计与实施的有效互通,蠡中在实践中将五个关键词上升

为“五组核心要素”,即“方向与共识、目标与水准、结构与

比例、方式与流程、资源与工具”。详见图1。

(一)“方向与共识”——变“静”为“动”,“三气”结合

理解目标是理解泰勒原理的关键。泰勒指出,目标的确定不仅是课程设计必须采取的第一行为,而且是整个过程的关键。但是,泰勒所确定的课程目标是一个封闭、静态和预先确定的体系。后现代课程

学家派纳( W.F.Pinar)指出:“课程是一种特别复杂的对话,课程不再是一个产品,而更是一个过程。它已成为一个动词、一种行动、一种社会实践、一种个人意义以及一个公众希望。”很显然,泰勒在这里混淆了“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具有一定时期的稳定性,它是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选择教育内容与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教育目标是指所培养的人才应达到的标准,这个目标可高可低按需而定,是具体而可观测的变化。总之,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基于此,我们在借鉴泰勒的目标原理的基础上,将“确定教育目标”具体化为“确定教育目的”,并进一步引申为“方向与共识”。“方向”即课程设计的基本方向,“共识”即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具有稳定性。

蠡中的课程设计方向一改以往目标体系中偏重智能的单一取向,而将学生兴趣、品性等因素囊括其中,并在体系建设上尝试为其建立一套与行为特征等可考察内容相对应的、具有个人和社会互动意义的动态指标,从而形成更为全面的教育目的——培养具有“孩子气、诗书气、浩然之气”的人,它体现了学校的育人理念。蠡中对“孩子气、诗书气、浩然之气”进行的系统解读如下(表1):

基于以上对课程设计方向的解读,我们形成了在实践中必须遵循的几项共识。

第一,基于标准。标准是经验的升华,凝固的智慧。“先有标准,后有行动”是蠡中课程建设的基本行为方式。第二,源于心灵。心灵是“真”“爱”的渊薮,行为的归宿。“以真唤醒真,以爱培育爱”是蠡中课程建设的心灵法则。第三,成于智慧。智慧是创造的动力。“精致设计,机智生成”是蠡中课程建设的制胜法宝。第四,显于展评。“展”是结果的呈现,“评”是提升的路径。“以展示反馈课程效度,以评价促进课程建设”是蠡中课程建设的执行规范。

(二)“目标与水准”——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

泰勒原理认为,评价是课程编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实际达到目标的程度的过程。因此,泰勒将评价作为课程设计的最后一个步骤。但是,在基于标准的课程教学、评价大背景下,评价设计是先于教学设计的,这也是蠡中课程设计的原则。泰勒同样认为,评价需要建立在清晰地陈述目标的基础上,根据目标来评价教育效果,促进目标的实现。因此,蠡中对泰勒的“确定教育目标”和“评价结果”进行了有效的整合,生成“目标和水准”。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相较于“方向和共识”,后者更体现着课程发展的具体要求。

在教育哲学和相关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充分考虑学生需要和当代社会生活需要的基础上,蠡中将“让学生真正实现‘真实性毕业、素质型升学、微笑式成长”’作为课程建设的总目标。“真实性毕业”就是要使每位学生的各类课程的学习水平均能达到国家要求(而非仅限于部分文化学科的达标),使他们能获得开始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基本素养:“素质型升学”就是要让每位学生能以积极的情态、满意的成绩、良好的素质完成三年初中生活,并能升入“期待而又适合的学校”,得到持续发展;“微笑式成长”就是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健康阳光、充实快乐、纯真自信地度过三年初中生活。这一目标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如何实现目标?如何监测目标达成的过程?蠡中在“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准”一词。“水准”的提出既吸收了泰勒关于课程评价的理论,又基于现有学校教育评价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难以科

学地对学生及教师发展做出诊断性评价。蠡中建立了“蠡风助学水准体系”,目的在于以问题诊断和发展指导为首要功能,在此基础上发挥其等级评定参照系功能:在提供评价“标线”的同时,亦提供一个以“标线”为基点上下延伸的“水平梯度序列”,意在使学校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使教师、校长的专业发展有可供参照的指标体系,使学校的内涵发展有据可循,从而促进学校教育的价值回归。简言之,可以用一个公式解释:学业水准体系=学业标准体系+学业水平梯度序列。“蠡风助学水准体系”由学习要点、层级、情状、基准、起点、目标等六要素构成。“层级”设定有两级制、三级制、五级制三种形式;“情状”即达到该级别时能体现出来的学习水平的具体描述;“基准”约定为绿色级(即“合格”级);“起点”指初中各阶段课程学习的起始学情:“目标”是指学生在完成未来某一阶段性学习后,基于助学水准而预设的学习成果。助学水准体系中,“助”是核心,办学理念的诠释也从“助”人手,进一步突出了学校为学生服务的性质,展现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三)“结构与比例”一一从“小”变“大”的课程

选择和组织学习经验是泰勒课程设计过程中的两个核心步骤,是坚持课程方向和实现课程目标的载体。蠡中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将其综合在“结构与比例”中。

结构主义知识观强调:“事物的真正本质不在于事物本身。而在于我们在各种事物之间感觉到的那种关系。”基于泰勒对“学习经验”的理解,蠡中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大课程”理念,突破了单一的

学科课程,将课程内容延伸到教室和学校以外的实践领域,同时,强调课程内容的开放性、整合性和建构性。“大课程”不是简单地将课程内容盲目扩大以填鸭方式灌输给学生,而是对课程内容进行精心选择和统整,有的放矢地为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设定不同的课程比例。蠡中的课程主体结构由“学习日课程”和“精彩假日课程”组成。其中,“学习日课程”南常规学习日、综合实践周、集中评价日、问学日四部分组成,“精彩假日课程”由暑假、寒假、双休日、节假日四个板块构成。常规学习日是指用于分科教学的课堂教学日。根据课程性质,“学习日课程”分为轴心课程、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综合实践周则打破常规课堂教学中分学科、分课时的形式,由学科主题活动周及社会实践活动周组成。前者主要用于开展各学科的综合学习与展示、学科竞赛等教学活动,后者主要用于综合性教学实践活动,如运动会、游学、学生节和教师节及其他专题活动。集中评价日是指集中用于检测与评价的教学日。问学日是指学校开设以引导学生乐学、会学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所使用的时间。由于不同课程内容在培养学生积极情态、发展学生智力、挖掘学生潜能方面的作用相异,不同的课程在每周、每学期和每学年中所占的时间比例也是不同的。

(四)“方式与流程”——学习中的“流程管理”

泰勒的“四个步骤”只是告诉人们需要依据怎样的过程来进行课程设计,但是忽视了对课程设计过程进行管理的方法论指导,不利于提高课程开发的科学性和效率。作为课程开发的顶层设计,蠡中非常重视过程管理,将企业管理里的“流程”概念引进了课程设计,将“方

式与流程”作为“五组核心要素”之一。

“方式”即一定理念下的实施路径,“流程”即一定方式下的操作程序,它们普遍地存在于课程设计的全过程,并影响着课程建设的质量。在课程设计的方式上,蠡中坚持“先以集中专业设计的方式进行宏观设计,在此基础上,对各类课程、各学科进行具体设计”。确定了“方式”,蠡中更注重流程管理,将一些主要流程梳理清楚,对课程建设从理论走向实践、从宏观走向微观有着重要意义。“流程管理”本是一个管理学名词,主要应用于企业管理,它本身要从顶层流程架构开始,形成“端到端”层级化的流程体系。引入课程设计过程中后,蠡中研创人员进行了深入研究,根据课程开发的步骤,将流程细化为宏观总领类、课程准备类、课程实施类和课程评价类四类,贯穿于课程设计的全过程。例如,轴心课程学习检测与评价流程包括:①制作评价工具;②平时表现检测;③学期知识性检测;④学期合格性评价;⑤达标资格审定;⑥三年总体评价。这一流程的制定就明确了工作由谁去做、怎么做等,消除了职务空白地带,使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潜能得到发挥,极大提高了课程设计的效率。蠡中流程管理的另一创新之处在于具有高度前瞻性和全局性的全过程设计和监控,对每位学生从入学第一天起直至毕业时刻的三年1000多天进行通盘设计和科学管理。如“1111天学习流程”规划,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合理安排利用时间,力促其度过更有意义的三年蠡中学习时光。

(五)“资源与工具”——课程体系的外部支持

工具与课程教学的关系源远流长,课程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蠡中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充分重视资源的整合与工具的运用,为更科学的课程设计提供有力的外部支撑。

资源是积极推进课程建设、提升课程水平的重要保证。充分挖掘、整合各种课程资源,合理利用、增值利用和适时开发各种课程资源,是学校课程建设的基础。蠡中将课程资源分为中心资源和支持性资源,其中,教师、学生和教科书(课本)是中心资源,支持性资源分为校内支持性资源和校外支持性资源,

工具是我们进行课程设计的手段依托,尤其是计算机工具。为此,蠡中联合尚蠡信息科技公司专门开发了“蠡风”软件,主要包括课程管理平台、通识性课程与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性课程与教学应用软件。其中,质量检测和评价工具是比较特别的一类,它能提高检测和评价的标准化和有效性。

三、升华泰勒原理,实现“五组核心要素”的融通

泰勒提出的课程设计的四个步骤是一个线性的、简洁有效的课程开发模式,它由于强调教育目标的预定性、课程内容的确定性、课程组织的序列性、课程评价的等级性等特点,使课程的实施有规可循,因而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与普适性,但同时也具有封闭僵化的缺点。在环境变化日益剧烈的今天,我们必须考虑教育目标的生成性、课程内容的丰富性、课程组织的复杂性、课程评价的促进性等。因此,蠡中在借鉴泰勒原理的基础上,又针对其弊端,打破泰勒“四个步骤”之间的线性关系,强调

“五组核心要素”之间的互通与循环。课程整体结构详见

图2。

(一)目标与水准——方式与流程:目标与方式的相互影响

泰勒认为,课程是遵循着目标、经验选择与组织、评价的序列步骤进行的,而且,为了指导教学过程,教育目标应该是精确的和具体的。因此,目标与教学过程是分离的,目标不是在过程中产生,而是先于过程而存在,预先选择的目标作为目的提升到过程之上或外在于过程本身。这显然不能满足课程的发展性需求。因此,蠡中在课程设

计过程中,既强调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强调课程目标的确定性,同时也注重课程目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生成性,随着活动的发展不断地反思与修改课程目标。

(二)结构与比例——方式与流程:内容与形式的相互关照

泰勒课程观强调课程内容的确定性、严密性。事实上,知识总具有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结构主义者自身也认为“事物的真正本质不在于事物本身,而在于我们在各种事物之间感觉到的那种关系”。因此,这种课程内容实际上是以不容置疑的方式来呈现可质疑的知识。同样,在泰勒课程模式中,课程组织上也是线性的组织方式,课程是一系列相邻而独立的单元组合。事实上,知识具有一定的情景性,是在教师、学生与文本的互动,即教学过程中建构的。同样,课程实施方式也会受到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影响。课程内容的多样性、疑问性与课程组织形式的启发性相互关照,以促进学生智力开发和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养成。

(三)“资源与工具”促进整个课程设计的优化

在整个课程设计中,“方向与共识”具有一定时期内的稳定性特点,“目标与水准”“结构与比例”“方式与流程”和“资源与工具”四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尤其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实现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成为世界课程发展的共同趋势。但是,由于技术因素的介入,教师和研究者必须花费时间和资源来研究技术是如何支持学习的,必须了解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和认知过程,以及如何应用技术和指导学习过程等。因此,学校在深入思考选择什么技术的同时,还要注重教师

和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提升。

综上,尽管课程是复杂、不确定的,但它却是有界限的,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过程就是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的过程。因此,在灵活性与确定性、开放性与稳定性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对课程研究来说至关重要。

四、结语

蠡园中学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既汲取了泰勒原理的精华,又在此基础上融人结构主义及现代管理学中控制论思想对其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建立起一套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的课程体系。经过多年的探索,蠡中已初步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改革实施策略。在今后的课改实践中,我们将继续探索,不断完善,在“追寻理想中的教育”的路上,一直向前。

【参考文献】

[1][美]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育的基本原理[Ml.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美]威廉.F.派纳等著,张华等译.理解课程(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32.

[4][英]特伦斯·霍克斯著,瞿铁鹏译.结构主义和符号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8.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蠡园中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目得、内容与要求 1 课程设计得目得 学生通过设计能获得综合运用过去所学过得全部课程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及结构设计得基本能力,为以后做好毕业设计、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一次综合训练与准备。它要求学生全面地综合运用本课程及有关选修课程得理论与实践知识,进行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得设计与机床夹具得设计。其目得就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程原理课程及专业课程得理论知识,结合金工实习、生产实习中学到得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与解决机械加工工艺问题,初步具备设计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工艺规程得能力。 (2)培养学生能根据被加工零件得技术要求,运用夹具设计得基本原理与方法,学会拟订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进一步提高结构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熟悉并运用有关手册、图表、规范等有关技术资料得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算与编写技术文件得基本技能。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得能力,为毕业后走向社会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打下良好得基础。 2课程设计得内容与要求 2、1课程设计得内容 课程设计题目通常定为:设计××零件得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相关工序得专用夹具。零件图样、生产纲领与生产条件就是设计得主要原始资料,由指导教师提供给学生。零件复杂程度以中等为宜,生产类型为成批生产。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任务书中规定得设计题目,分组进行设计,按照所给零件编写出相应得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出其中由教师指定得一道重要工序(如:工艺规程中所要求得车、铣、钻夹具中得一种)得专用夹具,并撰写说明书。学生在指导教师得指导下,参考设计指导书,认真地、有计划地、独立按时完成设计任务. 具体设计内容如下: 1。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工艺方案,绘制零件工作图1张。 2.确定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绘制毛坯图1张。 3。拟定零件得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确定某一代表工序得切削用量及工序尺寸.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工艺过程卡片与工序卡片)1套。 4.设计重要工序中得一种专用夹具,绘制夹具装配总图与大件零件图(通常为夹具体)各1张。 5.撰写设计说明书1份. 2、2课程设计中对学生得要求

推动企业成长的五个核心要素

推动企业成长的五个核心要素 企业成长,即把企业做大和做强,探究其意义,只是一个过程,其间每个阶段所面临的不同问题赋予了企业成长过程中不同的意义。 在企业成长的过程中,必须不断提升企业的内在素质,形成自己独特的核心能力,才能在同行中形成竞争优势。而这种核心能力又包括了企业组织体系的合理性、企业经营行为理智化、企业治理结构有效性等等,通过资源获取、产品功能、制造成本、市场营销、客户服务在同行中形成竞争优势。在企业成长过程中,推动企业成长的因素有很多,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企业文化及理念 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一致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和外部感染力,MCT的企业文化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理念是企业经营的基本思想,是企业在持续经营和长期发展过程中,继承企业优良传统,适应时代要求,由企业领袖积极倡导,全体员工自觉实践,从而形成的代表企业信念、激发企业活力、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的团体精神和行为规范。文化和理念作为企业成长的思想根基,是打造优秀团队的坚实向心力。 二、规范合理的管理制度 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为求得最大效益,在生产管理实践活动中制定的各种带有强制性义务,并能保障一定权利的各项规定或条列,包括企业的人事制度、生产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等一切规章制度。规范的管理制度应该具有强制性和约束性。

从员工来看,管理制度就是一只无形的手,约束他们的行为,若有违反便会受到处罚;但另一方面,员工对这种约束制度并不是特别抵触,制度中也有对人际关系的关注和对劳动环境的改善。从管理者的角度而言,管理制度对员工的约束不能过紧,否则会如强制制度那样压榨员工,使员工心存不满。所以管理者不能把员工当作接收工作的机器,必须在执行规范管理制度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三、有效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决定了企业运行的效率、效益与效果,决定着企业能否运行起来,其核心是企业获取资源、整体运行、为客户提供价值、为企业获取经济收入的一整套经营逻辑。就MCT产品而言,建立健全完善的营销体系尤为重要,依据企业的营销目标,是围绕"顾客"这一个中心点展开营销,实行直销、分销、VIP会员管理体制,在营销过程中适时对"产品柱、价格柱、渠道柱和促销柱"这四根支撑柱进行调整的管理体系。在竞争激烈的时候,企业应该将营销目光从竞争对手上收回而重视顾客的动态变化,而不要一味随着竞争对手的策略变化来调整;而在竞争弱化的时候,则应该将营销目光从顾客身上收回而重视竞争对手的变化,这就是所谓的营销动态平衡。 四、技术与服务创新 技术创新包括新产品和新工艺,以及原有产品和工艺的显著技术变化。如果在市场上实现了创新,或者在生产工艺中应用了创新,那么创新就完成了,MCT产品目前处于完成创新,推广应用阶段;服务是一方给另一方提供的一种无形的行为或利益,不会导致任何所有

齿轮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1.序言 1 2.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1 2.1零件的作用 1 2.2零件的工艺分析 2 2.3零件的生产类型 2 3.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 3 3.1确定毛坯制造形式 3 2.确定机械加工余量 3 3.3确定毛坯尺寸 4 3.4确定毛坯尺寸公差 4 3.5设计毛坯图 5 4.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工艺路线 6 4.1定位基准的选择 6 4.2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6 4.3制定工艺路线 7 5.工序设计 8 5.1选择加工设备与装备 8 5.2确定工序尺寸 11 6.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 14 6.1工序I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4 6.2工序Ⅱ切削用量及切削时间的确定 18 6.3工序Ⅲ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9 6.4工序Ⅳ的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21 6.5工序Ⅴ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22 6.6工序Ⅵ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23 6.7工序Ⅶ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25 6.8工序Ⅷ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25 7.夹具设计 26 7.1定位方案 26 7.2夹紧机构 26 7.3对刀装置 27 7.4夹具与机床连接元件 27 7.5夹具体 27 7.6使用说明 27 7.7结构特点 27总结 参考文献

1.序言 课程设计在我们学完大学的全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课程设计对所学各课程的深入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另外在做完这次课程设计之后,我得到一次在毕业工作前的综合性训练,我在想我在下面几方面得到了锻炼: 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以及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工艺路线安排,工艺尺寸确定等问题,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提高结构设计能力。通过设计夹具的训练,获得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加工要求,设计出高效,省力,经济合理而能保证加工质量的夹具的能力。 学会使用手册以及图表资料。掌握与本设计有关的各种资料的名称,出处,能够做到熟练的运用。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祖国的“四化”建设打一个良好的基础。 由于个人能力有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教,本人将表示真诚的感谢! 2.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2.1零件的作用 课程设计任务书所给的是CA6140车床主轴箱中运动输入轴Ⅰ轴上的一个离合齿轮(图1-1),它位于Ⅰ轴的右端,用于接通或断开主轴的反转传动路线,与其他零件一起组成摩擦片正反转离合器。它借助两个滚动轴承空套在Ⅰ轴上,只有当装在Ⅰ轴上的内摩擦片和装在该齿轮上的外摩擦片压紧时,Ⅰ轴才能带动该齿轮转动。该零件的φ68K7mm孔与两个滚动轴承的外圈相配合,φ71mm沟槽为弹簧挡圈卡槽,φ94mm孔容纳其他零件,通过4个16mm槽口控制齿轮转动,6×1.5mm沟槽和4×φ5mm孔用于通入冷却润滑油。

(整理)年产2000吨水果罐头的工厂设计课程设计

沈阳化工大学食品工艺学课程设计题目:年产2000 吨水果罐头的工厂设计

第一章前言 1.1水果罐头的简述 水果罐头是指新鲜水果经处理后注入糖液制成,制品较好的保持了原料固有的形状和风味。水果罐头具有营养丰富、安全卫生,且运输、携带、食用方便,便于保存等优点,可不受季节和地区的限制,随时供应消费者,无需冷藏就可长期贮存,这可以调剂食品的供应,改善和丰富人们的生活。 1.2水果罐头的营养价值 水果罐头在保存鲜度和营养方面得天独厚,仅次于现摘水果。从原材料的采摘到加工好的全过程很短,一般不超过6 个小时,高温热处理叫停了果蔬产品的所有化学反应,罐头的鲜度和营养成分被定格在刚采摘下来的那一时间。罐头不仅最大程度的保存食品营养价值,而且还改善了食品的营养价值。 1.3水果罐头的优点 (1)方便食品——随时随地,开罐即食。 (2)节省时间——一朝购入,三餐休闲。省却下厨之苦,换来万家欢乐。 (3)营养丰富——四季果蔬,一时享用,南北营养,尽集罐中。 (4)卫生健康——物理灭菌最彻底,绝不添加防腐剂,不要轻信假专家,放心食用保健康。 (5)风味独佳——中外名厨几代人,千古珍味罐里藏,东西文化各千秋 (6)食用安全——技术成熟,百年不衰,各国认可,安全放心。 (7)便于携带——外出旅游,备则心安。 (8)常温保存——不用冰箱省电费,全部可食不浪费,商业无菌加真空,常温状态保新鲜。

(9)价格低廉——“反季” 果蔬价格贵,品质、口味打折扣,当季批量大加工、味正、营养,价低廉

(10)节能环保——省水、省电、省煤火,远离油烟不用愁,空瓶空罐可再生,节约资源无污染。易拉盖、玻璃瓶旋开盖等的广泛应用已使“罐头好吃口难开” 成为历史。 1.4水果罐头的市场 近年来,国内消费市场正在起步。来自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的调查表明,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行、旅游不断增加,食品消费观念和方式正在悄然改变,很多家庭试图从厨房中解放出来,减少油烟污染,减轻家务劳动。罐头食品正以其方便、卫生、易储存的特点,适应了人们的日常需要,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 世界罐头年产量超过4000万t ,其中70%以上是水果和蔬菜类罐头,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有美国、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德国、英国和意大利等。食品罐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罐头食品作为工业规模的生产仅有百余年。1906 年上海泰丰公司首先设厂生产罐头食品。之后,沿海各省先后兴建了一批罐头厂,但是罐头食品得到较迅速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不断兴建罐头厂和扩大生产,罐藏工业也得到迅速发展,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花色品种逐年增加,在国际上具有一定信誉。目前我国果蔬罐头食品产量超过250万t ,出口超过160万t ,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8年以来,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变化使得果蔬罐头及肉类罐头消费呈现稳步增长势头,其中果蔬罐头的需求市场在不断扩大,用户对产品及品牌具有一定的认知度,市场上出现的劣质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果蔬罐头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的再扩张。鉴于未来果蔬罐头生产工艺革新的需求将增加及市场逐步集中化,因此认为未来果蔬罐头产业存在较大的投资价值。

一个优秀团队必备的五个基本要素

一个优秀团队必备的五个基本要素: 沟通、信任、慎重、换位、快乐 一、沟通 狮子和老虎之间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战争,到了最后,两败俱伤。 狮子快要断气的时候对老虎说:如果不是你非要抢我的地盘,我们也不会弄成现在这样。 老虎吃惊地说:我从未想过要抢你的地盘,我一直以为是你要侵略我!” 观点:相互沟通是维系同事、老板之间的一个关键要素。有什么话不要憋在肚子里,多和同事、员工交 流 ,也让同事、员工多了解自己,这样可以避免许多无谓的误会和矛盾。 二、信任 两只鸟在一起生活,雄鸟采集了满满一巢果仁让雌鸟保存,由于天气干燥,果仁脱水变小, 一巢果仁看上去只剩下原来的一半。 雄鸟以为是雌鸟偷吃了,就把它啄死了,过了几天,下了几场雨后,空气湿润了,果仁又 涨成满满的一巢。这时雄鸟十分后悔地说:是我错怪了雌鸟!” 观点:老板、同事之间要相互信任,很多幸福团结的团 队就毁于怀疑和猜忌。所以,对同事、员工要保持信任,不要让猜疑毁了团队。 三、慎重 两只乌鸦在树上对骂起来,它们越骂越凶,越吵越激动,最后一只乌鸦随手捡起一样东西 向另一只乌鸦打去。 那东西击中另一只乌鸦后碎裂开来,这时丢东西的乌鸦才发现,自己打出去的东西原来是 自己一只尚未孵化好的蛋。 观点:遇到事情要冷静对待,尤其是遇到问题和矛盾时,要保持理智,不可冲动,冲动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糟,最后受损失的还是整个团队。 四、换位 小羊请小狗吃饭,它准备了一桌鲜嫩的青草,结果小狗勉强吃了两口就再也吃不下去了。 过了几天,小狗请小羊吃饭,小狗想:我不能像小羊那样小气,我一定要用最丰盛的宴席来招待它。于是小狗准备了一桌上好的排骨,结果小羊一口也吃不下去。 观点:有时候,已之所欲,也勿施于人。凡事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同事,遇到问题的时候多进行一下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想想,这样,你会更好地理解同事、员工。

年产5500吨果酱生产车间的设计

食品工艺学课程设计 题目:年产5500吨果酱生产车间的设计 班级:食品科学与工程1302 姓名:姜晓坤 学号:1319030220 指导教师:全桂静 上交时间:2016年09月14日

一《食品工艺学》课程的内容与意义 1.1《食品工艺学》课程的内容 《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和学位课程。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了掌握食品专业知识所需要的一些重要的食品概念、理解教材后半部分加工工艺的理论基础、食品工艺学所涉及的范围以及国内外食品工业的发展和前景。第二部分介绍了有利于食品保藏的加工工艺,包括利用食品水分活度保藏食品的食品脱水;与热加工有关的巴氏杀菌,热烫和商业灭菌;通过降低温度来延长货架期的食品冷冻和腌制发酵辐射等技术。第三部分具体介绍了肉类制品、水产制品、乳制品、果蔬制品、饮料、糖果巧克力和谷物制品等典型食品加工工艺。 1.2 《食品工艺学》课程的意义 教会我们学会最基础和最基本的原理知识,掌握食品保藏与加工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学习课本内容之后有基础和能力自学在实践中掌握实际性专业知识。 二《食品工艺学课程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们对以前所学过的专业知识得到更好的应用;学习食品工厂有关工艺设计的基本理论;掌握食品工厂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分析比较食品加工条件,了解机械设备对食品加工的影响。;提高我们查阅资料、使用手册、标准和规范以及整理数据、提高运算和绘图的能力;培养我们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注重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为毕业设计和今后工作打下基础。 三果酱生产车间设计的背景 3.1 果酱的概述 果酱制品是将水果经过去皮、去核、软化、磨碎或浆果直接榨汁,然后加入砂糖和果胶,经过加热煮沸使各指标达到规定的程度,形成果酱[1]。 蓝色的蓝莓酱、深红的山楂酱、琥珀色的苹果酱、金黄的杏酱、比利时蓝莓果酱

法兰盘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序言 课程设计是我们在学完大学的全部课程后进行的.是我们对大学四年的学习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考核,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这次设计使我们能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中的基本理论,并结合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工艺问题,初步具备了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床法兰盘的工艺规程的能力和运用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拟订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的能力。也是熟悉和运用有关手册、图表等技术资料及编写技术文件等基本技能的一次实践机会。因此,它在我们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就我个人而言,我也希望通过这次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心理,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未来的工作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一章零件分析 一﹑零件的功用分析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法兰盘,法兰盘起联接作用是车床上的重要零件。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从零件图看,法兰盘是一回转体零件,有一组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表面以 mm为 φ200.045 中心,包括: 两个φ

艺工程、简化工艺装备结构与种类、提高生产效率。 1.粗基准的选择 选择粗基准主要是选择第一道机械加工工序的定位基准,以便为后续的工序提供精基准。选择粗基准的出发点是:一要考虑如何分配各加工表面的余量;二要考虑怎样保证不加工面与加工面间的尺寸及相互位置要求。这两个要求常常是不能兼顾的。但对于一般的轴类零件来说,以外圆作为粗基准是完全合理的。对本零件而言,由于每个表面都要求加工,为保证各表面都有足够的余量。应选加工余量最小的面为粗基准,这就是粗基准选择原则里的余量足够原则。现选取Φ45mm外圆柱面和端面作为粗基准。在车床上用带有子口的三爪卡盘夹住工件消除工件的六个自由度,达到完全定位。 2.精基准的选择 主要应该考虑基准重合的问题。当设计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时,应该进行尺寸换算,这在以后还要专门计算,此处不在重复。 三、选择加工方法 1.面的加工 面的加工方法有很多,有车,铣,刨,磨,拉等。对于上下端面和Φ90距离轴线为24和30mm的2个平面,粗糙度要求较高。前者可以用车床车,后面可以用铣床铣,然后精沙精磨达到要求;后者在铣床洗后再到磨

五个核心要素

杜莫联办小学党支部 合格党员的五个“核心要素” 合格党员应该具备五个“基本要素”:忠、德、善、能、廉。 忠,就是忠诚。共产党员必须对党忠诚,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要始终把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作为一种信仰追求,把对党的忠诚摆在第一位,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时刻与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模范执行党的决策决议。要把对党的无限忠诚落实到对工作的无限执著上去,在工作中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艰辛,都要迎难而上,表现出一股执著和无畏;对在别人看起来无法实现的任务,都要敢于“亮剑”,呕心泣血,想尽一切办法去坚决完成。 德,就是道德。有德无才影响事业,有才无德毁掉事业。为政必先做人,没有一流的人品作底子,从政肯定要跌跟头。一个人能力上有差距可以提高,但品质差是不能原谅的。共产党员必须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严守廉政准则、职业道德、个人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注重培养

高尚品德和锤炼高尚品格,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只有这样,说的才会让人心服,讲的才会让人信服,做的才会让人佩服。无论什么时候,干部都不应失德。切忌表里不一,“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既失德,又丢人,就会成为街头巷尾的笑柄,甚至廉政警示教育的典型。 善,就是与人为善。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善”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源泉。“善”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恻隐之心”。“老吾老而及人之老,幼吾幼而及人之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流传千古的格言警句,是对“善”最完美的表述。共产党员要时刻做到与人为善,在工作中谦虚,尊重群众的人格,体谅群众的难处,保护群众的首创精神,不耍特权,不搞“一言堂”,不以势压人,不以权整人,说话和气,办事公道;在生产中务实,尊重群众的意愿,体察群众的疾苦,相信和依靠群众,不抖威风,不搞“强迫命令”,不以权代法,不主观臆断,决策科学,管理民主。总之,共产党员要坚持始终做善事、行善政,为人民群众谋福祉。 能,就是能力。一是干事创业的能力。共产党员要立足自身实际,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起来,在工作中、生活中不断“摸爬滚打”,在历练中不断吸收、不断充实、不断提升、不断完善,成为干事创业的行家里手。二是引领发展的能力。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飞锤支架零件工艺 规程及机床专用夹具的设计 指导老师:梁睿君 班级:0507106 学号:050710621 姓名:吴悠

日期:2010-6-22 0.课程设计序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进行生产实习之后的一个重要教学实践环节。它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本课程及有关先修课程(工程材料与热处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等)的理论以及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进行工艺规程设计,是毕业设计前的一次综合训练。通过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应达到下述目的: 1. 学生能熟练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以及生产实际中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制定一个中等复杂零件的工艺规程。 2. 学生能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工艺规程,运用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设计一套专用夹具。 3. 培养学生熟悉并运用有关手册、标准、图表等技术资料的能力。 4. 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算和编写技术文件的基本技能。 1.零件分析,画零件图 1.1 零件作用 设计题目所给零件是飞锤支架。它是飞锤调速器上的一个零件,用来连接支撑调速飞锤,以使飞锤平稳转动,达到改变转动惯量来调节转速的目的飞锤支架是对称结构,通过其中心孔 7套于转轴上,而一对飞锤对称装于两对 6孔中,随支架一起转动。当转速改变时,飞锤与转轴夹角也改变,从而改变转动惯量来调节转速。所以,飞锤支架的加工质量将影响调速器的调速精度。 1.2 零件工艺分析 零件图如图1-1。概括来讲,飞锤支架有两组加工表面。一组是以0.036 7φ+孔为中心加 工表面,均为回转体表面,包括外圆面φ11,φ15,0 0.03319φ-以及端面.其中大端面与孔 0.03607φ+有垂直度要求, 公差为0.05;00.03319φ-外圆面与孔0.03607φ+有圆跳动要求,公差为 0.05。另一组就是余下的加工表面,包括两个φ6.5的圆孔,两对共四个0.12 0.046φ++孔,以及一些平面。其中,

年产2000吨水果罐头的工厂设计课程设计

沈阳化工大学 食品工艺学课程设计题目:年产2000吨水果罐头的工厂设计 院系: 制药与生物工程学院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班级: 食品¥¥ 学生姓名:王意 指导教师:全桂静 设计时间: 20??年11月20日

第一章前言 1.1 水果罐头的简述 水果罐头是指新鲜水果经处理后注入糖液制成,制品较好的保持了原料固有的形状和风味。水果罐头具有营养丰富、安全卫生,且运输、携带、食用方便,便于保存等优点,可不受季节和地区的限制,随时供应消费者,无需冷藏就可长期贮存,这可以调剂食品的供应,改善和丰富人们的生活。 1.2水果罐头的营养价值 水果罐头在保存鲜度和营养方面得天独厚,仅次于现摘水果。从原材料的采摘到加工好的全过程很短,一般不超过6个小时,高温热处理叫停了果蔬产品的所有化学反应,罐头的鲜度和营养成分被定格在刚采摘下来的那一时间。罐头不仅最大程度的保存食品营养价值,而且还改善了食品的营养价值。 1.3水果罐头的优点 (1) 方便食品——随时随地,开罐即食。 (2)节省时间——一朝购入,三餐休闲。省却下厨之苦,换来万家欢乐。 (3)营养丰富——四季果蔬,一时享用,南北营养,尽集罐中。 (4)卫生健康——物理灭菌最彻底,绝不添加防腐剂,不要轻信假专家,放心食用保健康。 (5)风味独佳——中外名厨几代人,千古珍味罐里藏,东西文化各千秋 (6) 食用安全——技术成熟,百年不衰,各国认可,安全放心。 (7) 便于携带——外出旅游,备则心安。 (8)常温保存——不用冰箱省电费,全部可食不浪费,商业无菌加真空,常温状态保新鲜。 (9) 价格低廉——“反季”果蔬价格贵,品质、口味打折扣,当季批量大加工、味正、营养,价低廉。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实例

~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拨叉(二)(CA6140)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及工装设计(年产量:4,000件) 设计内容: 1.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填写工艺文献1套,绘 制零件毛坯图1张 2.设计夹具1套,绘制夹具装配图和主要结构零 件 图各1张 " 3.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设计时间: [

前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完成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程、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通过机床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汇总所学专业知识如一体(如《机械零件设计》、《金属切削机熟悉与理解,并为以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床》、《机械制造工艺》等)。让我们对所学的专业课得以巩固、复习及实用,在理论与实践上有机结合;使我们对各科的作用更加深刻的 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学完机械制造工艺学及夹具设计原理课程,经过生产实习取得感性知识后进行的一项教学环节;在老师的指导下,要求在设计中能初步学会综合运用以前所学过的全部课程,并且独立完成的一项工程基本训练。同时,也为以后搞好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通过课程设计达到以下目的: ; 1、能熟练的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理论和夹具设计原理的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合理制订工艺规程等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零件某道工序的夹具设计,学会工艺装备设计的一般方法。通过学生亲手设计夹具的训练,提高结构设计的能力。

3、课程设计过程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并学会使用手册、查询相关资料等,增强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题目给定的拨叉(CA6140)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挡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进行工作。工作过程:拨叉零件是在传动系统中拨动滑移齿轮,以实现系统调速。转向。其花键孔?25与轴的配合来传递凸轮曲线槽传来的运动。零件的2个交叉头补位与滑移齿轮相配合。 —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CA6140车床拨叉(二)共有两个加工表面,它们之间有一定的位置

备课核心要素之五

备课核心要素之五:备设计 2009-06-30 18:02:51| 分类:怎样备好一堂课|字号订阅 一、★备设计包括:备过程、备方法、备时间、备拓展、备课件 二、★备设计—优化教学过程策略 ★备过程:重视经历,体验过程 ★备方法:创新方法,提高效率 ★备时间:合理安排,追求效益 ★备拓展:精心研究,引向深入 ★备课件:教学辅助,事半功倍 三、★备过程:重视经历,体验过程 ▲设计理念:让每一位学生都满意 行动策略: 一是“挑战传统”策略;二是“照顾差异”策略;三是“异想天开”策略;四是“超越自我”策略 ▲设计方法:“三位一体”设计法:一是编剧;二是导演;三是主角(之一) ▲ 设计思路 本次教学设计几个流程…… 每个流程需要多少时间…… 每个流程中创设什么情境…… 每个流程中教师有哪些行为…… 每个流程中期望学生有什么行为

▲流程设计案例 v1、创设情境,呈现目标,任务驱动(1-3min) v2、自主学习,生成问题,小组评价(使用《问题生成单》)(5-10min)v3、问题训练,提升能力,规范指导(5-8min)(使用《问题训练单》)v4、小组讨论,合作评价,拓展提高(3-5min) v5、问题归纳,知识概括,生成意义(老师、学生均可实施)(3-5min) 四、★备方法:创新方法,提高效率 行动策略: v一是选择与创新恰当的教学方法; v二是注重教学方法选择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v三是探索和创新“我的方法”。 ★教学方法案例 [案例一]:冯涛老师在《智取生辰纲》的教学设计中对‘教学方法’做了如下选择与创新 v1、启发式教学法。学生在初一初二已接触过小说,并在本册书第三单元专题学习过,对小说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通 过教师的点拨、启发,应该能够在了解小说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情节,概括内容,归纳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 征。v2、自我感悟学习法。对古典文学名著积累不足以及对小说所体现的时代的背景认识不足是学习 这两课的一大障碍,尤其在探讨杨志的“智”与“不智”杨修的“死因”以及概括人物形象时,要让学生通 过自我感悟对文本进行深刻理解v3、小组合作探究法。学生课前结合课后习题进行充分预习,把握小说主要

印刷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2014-2015学年工作校历》手册的 印版制作工艺 学生姓名:尹秉政 学院:轻工与纺织学院 系别:印刷工程系 专业:印刷工程 班级:印刷2011级2班5组 指导教师:穆东明、郭丽娜 2014 年7 月10 日

目录 第一章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1) 第二章设计作品的印制工艺流程 (1) 2.1 原稿的设计流程 (1) 2.1.1 图像扫描 (1) 2.1.2印前图文制作处理 (2) 2.1.3 拼版,组版 (2) 2.1.4 打样输出 (2) 2.2 胶片输出流程 (2) 2.2.1 RIP处理 (2) 2.2.2 激光照排机曝光与冲洗机定影 (2) 2.3 印版的制作流程 (2) 2.4 印刷流程 (2) 2.4.1 印前准备 (2) 2.4.2 装版试印 (2) 2.4.3 正式印刷 (3) 2.4.4 印后处理 (3) 2.5 印后加工流程 (3) 第三章设计作品的印版制作工艺 (3) 3.1印版制作工艺要求 (3) 3.2 工艺内容 (3) 3.3 工艺过程 (4) 3.4 主要工艺参数 (4) 第四章印版制作工艺中的质量检测与故障排除 (4) 4.1 印版外观质量的检查 (4) 4.2 版式规格的检查 (5) 4.3 图文内容的检查 (5) 4.4 胶印印版色别的区别和检查 (5) 4.5 印版图文和非图文部分的检查 (5) 总结 (5) 参考文献 (6)

第一章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本课程设计针对学生己经掌握的印刷工艺课程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 一次综合应用的训练。课程设计中学生要能够完成规定印刷活件的印前制作与处理过程,完成胶片的发排、冲洗显影,制作相应的胶印PS版,并使用该印版进行胶版印刷,完成印刷品的折页、装订及裁切等印后加工工序,最终获得印刷成品。在此过程中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印前制作、输出、制版、印刷的工作内容、工艺特点和技术处理方法。 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的设计工作校历手册,工作校历的成品规格为185X260mm,大度8开单色双面印刷,正度16开骑马钉装钉。我的任务主要内容是印版的制作,总共26张胶片,所准备的印版至少26张未曝光,版面平整,没有折痕,大度8开,470X400mm的阳图光分解型预涂感光板,印版制作前的工艺为胶片输出,对此环节的要求是胶片平整,表面无折痕,如果不符合此要求的胶片将无法晒版在完成印版的制作后将是印刷过程。将印版交于印刷小组。事实上印版制作和印刷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既要制作印版又要印刷,一旦印刷中出现印版损毁,那就重 新制作印版。 第二章设计作品的印制工艺流程 2.1 原稿的设计流程 2.1.1 图像扫描 图像扫描是通过平面扫描仪获取图像的方式。 平面扫描仪获取图像的方式是先将光线照射在扫描的材料上,光线反射回来后由CCD光敏元件接收并实现光电转换(图1). 为:放置原稿——预扫——参数设置——正式扫描。 滚筒扫描仪操作步骤:扫描操作步骤主要分为: 放置原稿——预扫——参数设置——正式扫描。 图1 扫描仪 2.1.2印前图文制作处理 数字印前图文图像制作处理以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为主。 Photoshop软件是印刷印前处理的主要软件,可以用于色彩管理进行颜色设置, 设置工作空间和色彩管理方案,也可以用于改变图像色彩模式便于印刷输出。 Photoshop是一个功能丰富、性能强大的软件,可以根据需要对图像进行处理。例如:改变色阶、调整明度饱和度、色彩平衡、亮度饱和度等。该软件自带了很多预设的滤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实例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拨叉(二)(CA6140)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及工装设计(年产量:4,000件) 设计内容: 1、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填写工艺文献1套,绘制零件毛坯图1张 2、设计夹具1套,绘制夹具装配图与主要结构零 件 图各1张 3、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设计时间: 前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就是在我们完成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程、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通过机床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汇总所学专业知识如一体(如《机械零件设计》、《金属切削机熟悉与理解,并为以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床》、《机械制造工艺》等)。让我们对所学的专业课得以巩固、复习及实用,在理论与实践上有机结合;使我们对各科的作用更加深刻的 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就是在学完机械制造工艺学及夹具设计原理课程,经过生产实习取得感性知识后进行的一项教学环节;在老师的指导下,要求在设计中能初步学会综合运用以前所学过的全部课程,并且独立完成的一项工程基本训练。同时,也为以后搞好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通过课程设计达到以下目的: 1、能熟练的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理论与夹具设计原理的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合理制订工艺规程等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零件某道工序的夹具设计,学会工艺装备设计的一般方法。通过学生亲手设计夹具的训练,提高结构设计的能力。 3、课程设计过程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并学会使用手册、查询相关资料等,增强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题目给定的拨叉(CA6140)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挡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进行工作。工作过程:拨叉零件就是在传动系统中拨动滑移齿轮,以实现系统调速。转向。其花键孔?25与轴的配合来传递凸轮曲线槽传来的运动。零件的2个交叉头补位与滑移齿轮相配合。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CA6140车床拨叉(二)共有两个加工表面,它们之间有一定的位置要求。 1、一花键孔的中心线为基准的加工面 这一组面包括?25H7的六齿方花键孔、?22H2的花键低空及两

冲压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冲压工艺学课程设计说 明书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冲压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模具类型:冲孔落料连续模 姓名:尹相雨 指导老师:鲍益东陈明和 南京航空天大学 2014年6月20日 目录 一、设计任务-----------------------------------------------4 二、工艺分析-----------------------------------------------4 (1)公差及搭边值选定-----------------------------------4 (2)凸凹刃口尺寸与公差---------------------------------5表:工作零件刃口尺寸的计算-------------------------6(3)排样及孔心距设计-----------------------------------6 (4)材料利用率的计算-----------------------------------6 (5)冲裁力的计算---------------------------------------7 (6)压力中心的计算-------------------------------------9表:条料及冲压力的相关计算-------------------------9 三、主要模具零件的设计计算--------------------------------10 (1)冲裁方式的确定------------------------------------10

(2)凸模的设计选择------------------------------------10冲孔圆凸模-----------------------------------------11(3)导正销的选用--------------------------------------11(4)落料凹模的选用------------------------------------12(5)凸模强度校核--------------------------------------13(6)凹模的设计选择------------------------------------14 1、类型确定---------------------------------------14 2、刃口形式以及尺寸-------------------------------14 3、凹模外形尺寸的确定-----------------------------15 4、凹模定位螺孔和定位销孔-------------------------15 5、凹模板大小的确定-------------------------------15 四、其他模具主要零件的设计选择----------------------------16 (1)凸模固定板----------------------------------------16(2)模架----------------------------------------------16(3)卸料板--------------------------------------------17(4)垫板----------------------------------------------17(5)导料板--------------------------------------------18(6)初始挡料------------------------------------------18(7)挡料装置------------------------------------------19(8)侧压装置------------------------------------------19(9)模柄----------------------------------------------20五、装配--------------------------------------------------20

工艺学课程设计分析

《食品工艺学》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4T/班油炸方便面车间工艺流程设计 姓名:叶泳 学号:1201070522 院系:食品科学与工程 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 指导老师:胡秋林 2015年6月

目录 设计计划任务书 2 摘要 3 1 前言 4 2 生产工艺流程论证 5 2.1工艺流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5 2.2油炸方便面生产工艺流程的确定 5 2.3 各工序的作用与生产原理 5 3 原辅料配方的计算16 4 设备的选用17 4.1双轴和面机17 4.2 喂料机17 4.3 复合连续压延机18 4.4 方块面切断分排机 1 8 4.5 自动包装机19 小结20 参考文献21

《食品加工概论》课程设计任务书 班级:食安1201 姓名:叶泳 指导教师:胡秋林 一、课题名称:4T/班油炸方便面车间工艺流程设计 二、设计依据: (一)生产规模: 4T/班油炸方便面。 (二)原料情况: 面粉(水分13%),其它辅料自选取。 (三)产品质量指标: 质量应符合相应产品国家标准。 三、设计内容: (一)工艺流程图图纸一份(CAD或手绘)。 (二)设计说明书一份(打印稿),内容包括:前言、工艺流程确定的基本原理和依据、主要原辅料计算、主要设备原理、结论、参考文献等。 四、交稿时间: 所有任务于2015.6.19完成。

摘要:随着现代化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渴望从繁重的家务劳动尤其是厨房劳动中解脱出来,更好地利用支配时间,方便食品由此应运而生,并日益为社会所欢迎。方便食品具有省时、省事、体积小、节省原料、便于食用、便于携带和保存等诸多优点。我国方便食品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进入千家万户。方便食品是优化食品工业结构、产品结构和提高居民食品消费水平的重要措施,是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方便食品、油炸方便面、工艺、设备

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doc

设计输出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一、初步分析 1.零件图样分析 1)两个mm 024 .0011.060++φ的同轴度公差为mm 02.0φ 2)mm 05.004.54+φ与mm 024 .0011.060++φ同轴度公差为mm 02.0φ 3)mm 021.0002.080++φ与mm 024 .0011.060++φ同轴度公差为mm 02.0φ 4)保留两端中心孔 5)调质处理28—32HRC 6)材料45 2.输出轴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3.工艺分析 1)该铀的结构比较典型,代表了一般传动轴的结构形式, 其加工工艺过程具有普遍性。 在加工工艺流程中,也可以采用粗车加工后进行调质处理 2)图样小键槽未标注对称度要求.但在实际加工小应保证 mm 025.0±的对称度。这样便于与齿轮的装配,键槽对称度的 检查,可采用偏摆仪及量块配合完成,也可采用专用对称度检具 进行检查。 3)输出轴各部向轴度的检查,可采用偏摆仪和百分表综合 进行检查。

二、工艺设计 该步骤主要拟定工艺路线,并对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进行选择,以及填写工艺过程卡片 1、定位基准的选择 ①粗基准的选择 粗基准的选择有如下四点要求,保证相互位置要求的原则,保证加工表面加工余量合理分配的原则,便于工件装夹原则,一般不得重复使用原则。 该轴选取左端为粗基准,便于装夹。 ②精基准的选择 精基准的选择有如下五条原则,基准重合原则,统一基准原则,互为基准原则,自为基准原则,便于装夹原则。 该轴在精车加工中选取两端和与其对应的中心孔为精基准,采用互为基准原则,提高轴的同轴度,在磨削加工过程中,采用两顶尖为精基准,保证该轴各轴段的同轴度要求。 2、加工方法的选择 加工方法的选择根据加工表面、零件材料和加工精度以及生产率的要求,考虑现有工艺

食品工艺学课程设计10页word文档

目录 一、综述 (2) 二、工艺流程 (4) 1、绿茶饮料生产工艺流程: (4) 2、操作要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物料衡算 (6) 四、主要设备工作原理 (7) 1、主要设备 (7) 2、水处理系统 (9) 五、参考文献 (10)

一、综述 茶起源于我国,是我国的传统饮料,其种植和饮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茶叶是我国的特产和主要出口商品之一。目前,我国是世界上产茶大国,也是茶的消费大国。茶叶具有保健功能,历代医药书籍都有记载,现代医学更对茶的保健功能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随着我国饮料工业的发展,茶饮料更是作为一种功能性饮料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茶饮料是指以茶叶的萃取液、茶粉、浓缩液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含有一定分量的天然茶多酚、咖啡碱等茶叶有效成分的茶饮料。茶多酚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能起到清除人体自由基的作用,是一种天然、高效、安全的抗氧化剂。另外,现在有许多资料表明茶多酚能提高谷胱甘肽-氧化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降低细胞中脂质过氧化物浓度,延缓心肌紫褐素的形成,从而起到抗衰老的作用。咖啡碱不仅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成分,而且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提高思维效率、利尿、强心解痉、松弛平滑肌、解毒等药理功能。茶叶中的各种有效成分还具有抗癌、抗突变、抗辐射、抗菌、消臭、减少口腔牙垢的形成量、降低胆固醇、促进血液循环等多种药效功能,还可以影响脂类代谢,对防治心血管疾病、改善视觉等也有一定作用。 茶饮料的发展经历了传统冲泡、速溶茶、果汁茶、纯茶、保健茶这5个阶段。茶饮料最早研究开发的是速溶茶,速溶茶的研制是1950年始于美国,初期的加工设备、技术大多沿用速溶咖啡的,并不断在设备、技术上加以改进。20世纪60年代,在速溶茶工业迅速发展的基础上,出现了工业规模的冰茶制造业。1973年,日本首次推出罐装的红茶饮料,还有柠檬茶和奶茶饮料产品;1981年2月日本伊藤园出售罐装乌龙茶饮料,当时并未被人们注目;1983年日本又推出了绿茶饮料。随后,日本企业相继出现了混合茶饮料和保健茶饮料,至1985年,无甜味、后味爽口、不加色素的天然茶饮料开始在日本走红,继而生产了纸容器、PET瓶和玻璃瓶装茶饮料。我国的茶饮料生产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主要产品有茶汽水、茶可乐、凉茶等,到90年代中期,河北旭日升集团向全国推出了冰茶、暖茶。随后,一些大型食品企业纷纷参与茶饮料的开发与生产,如统一、可口可乐、哇哈哈等。我国的茶饮料因原辅料种类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四大类:即茶饮料(茶汤)、茶浓缩液、调味茶饮料和复(混)合茶饮料,其中调味茶饮料又进一步分为果汁茶饮料和果味茶饮料、奶茶饮料和奶味茶饮料、碳酸茶饮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