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发展要求与旅游人才队伍现状

旅游产业发展要求与旅游人才队伍现状
旅游产业发展要求与旅游人才队伍现状

旅游产业发展要求与旅游人才队伍现状

近几年来,丽江市委、市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推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紧紧围绕“建设国际精品旅游胜地”目标,不断推进旅游从业队伍素质建设,旅游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升,人才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可以说,丽江旅游在“十一五”期间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卓越成绩,与重视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紧密相连,与广大旅游从业人员的科学决策、辛勤工作和爱岗敬业密不可分。但是,我们站在“十二五”规划和“建设国际精品旅游胜地”的高度,重新审视现阶段旅游人才队伍的构成和发展现状,就不难发现当前旅游从业人员队伍整体状况不容乐观,与建设国际精品旅游胜地的要求和需求还不相匹配,旅游人才队伍发展前景令人担忧。一是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尤其是中、高级管理人才和新兴业态的服务、管理人员的培养工作较为滞后。二是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旅游业务操作流程的职业经理人才严重不足;具有深厚旅游理论功底的旅游理论研究、旅游教育、培训师资人才严重缺失;具有实践经验和操作能力的旅游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包括特级、高级导游人才、旅游发展规划、旅游市场营销人、会展旅游策划与管理人、生态旅游人、工业旅游、乡村旅游、旅游商品开发、高尔夫、温泉度假、电子商务旅游开发和管理人才等)。三是旅游从业人员队伍中初、中、高级人才比例失调,出现结构性短缺。四是旅游从业人员队伍素质建设步伐缓慢,对旅游行业从业人员没有实现全员培训和持证上岗,职业准入制度执行不严。旅游人才培养

工作的滞后,带来旅游人才结构比例的失衡,旅游专业技术人才的短缺和旅游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偏软,结果就是严重影响了旅游企业产品开发、经营、销售、服务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服务质量、旅游发展效益、旅游品质的提升,当然也会严重影响到国际精品旅游胜地建设的步伐和推进速度。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快丽江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步伐

在市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2011年旅游发展的主要工作就是围绕旅游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国际精品旅游胜地建设。其中在强化旅游行业管理一项中明确提出:加大旅游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作为政府今后推动旅游发展的工作重点之一。由此看出,加快丽江旅游人才的培养,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已经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成为了当抓之事。因此,作为主抓旅游工作的主管部门,作为旅游人才培养和培训的各级各类学校,作为统一规范、协调沟通的旅游各行业协会,作为需要大量旅游人才的各类旅游企业都应责无旁贷,必须抢抓机遇,趁势而上、闻风而动,结合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和作用,加快丽江各类旅游人才的培养、培育和培训,让优秀的旅游人才队伍成为推动丽江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国际精品旅游胜地的重要推手和主导力量。

1.充分发挥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的政策保障力作用。政府及其旅游主管部门是旅游人才培养、推动旅游人才成长和发展的保障。旅游人才的培育离不开完善的人才培养的政策措施,离不开开放活泼的人才培养机制,离不开良好的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及其旅游主管部门对人才培养的保障主导作用。因此,政府及其旅游主管部门必须切实增强旅游人才培养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树立人才兴旅的战略思想,树立“抓人才就是抓经济、人才效益就是经济效益”的新观念,把旅游人才的培养培育培训作为建设国际精品旅游胜地的核心工作来抓。加快制订新时期旅游人才培养培训的工作实施方案和从业人员素质提升计划,主要是针对当前丽江旅游从业队伍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大力开展行业培训,实施全员管理,全面提升旅游从业人员服务素质和职业操守;加快制订丽江中、高端旅游人才培养计划,主要是各类旅游业态的职业经理人、温泉、高尔夫、旅游商务、会务、旅游产品营销、旅游网络信息、旅行社、高星级度假酒店、旅游自驾游、旅游集散中心、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等懂业务操作、会管理运营、精市场销售的高级旅游人才。加快制订和完善旅游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和奖励方案,让重视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之风在旅游行业大肆流行、大行其道,鼓励旅游人才的培养培育培训,为旅游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创造一个温馨、健康的环境。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要大力扶持和发展地方旅游职业教育,整合旅游教育资源,打造丽江旅游中高级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基地,完善旅游人才培养体系,提升旅游教育水平,提高人

才的培养层次;要围绕市场需求,紧紧依托和利用好地方各类大中专院校的教育资源,重点抓好旅游行业重点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培养,以便形成合理的人才供求关系,满足行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积极支持各类学校不断加大旅游专业教育教学、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出一批理论功底厚,实践能力强的旅游专业学科带头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专业人才的培养数量和质量,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2.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培养人才的助推力作用。学校是人才成长的摇篮,是实施人才培训的基地,旅游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各类大中专院校开展的旅游专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学校在实施旅游人才的培养培育培训中作用巨大、效果明显。没有各类大中专院校的参与和支持,要想实现高级别的旅游人才的培养,单靠旅游主管部门和企业的努力是根本无法完成的。因此,必须充分发挥丽江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功能和培养人才的专

业技术优势、设施设备优势、师资优势、专业理论研究优势,为旅游人才的成长、成才和成功助一臂之力。丽江市现有 2所高校, 8所中职学校,涵盖旅游初职、中职和高职教育三个档次,涉及旅游初级、中级和高级人才培养的三个层次,只要各级旅游主管部门放下“架子”,各类旅游企业放下“面子”,旅游从业人员摆正“位子”,转变发展观念,与学校在人才培养培训方面展开全方位的合作和无缝对接,紧紧依托丽江各级各类学校的师资力量、教育教学资源和专业培养培训优势,结合企业人才需求和市场要求,有针对

性地开展各种层次的旅游人才培养和从业人员的提“素”培训,并使之制度化和经常化,就一定能够解决目前旅游从业人员职业素养整体“偏软”、旅游企业员工队伍不稳定,流失率高,“招工荒、用工难”和人才结构比例失调,人力资源供过于求而人才资源供不应求,中、高级技能型和创新型旅游人才结构性短缺的问题。当然,受学校办学历史、区域局限、专业设置、科研水平、师资队伍、发展规模等条件的制约,一些高端旅游人才的培养仅靠丽江的各级各类学校是不能完成的,这一方面要求学校通过调整专业结构,强化专业学科建设,优化专业教学改革,提高培养质量和培养层次,另一方面还必须要采取“送出去、引进来”的办法才能达到培养的目的。

3.充分发挥旅游各行业协会的技术支持力作用。旅游各行业协会是我国旅游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行业各企业部门共同组成并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下承担着上传下达、统筹协调、组织沟通本行业发展事务、行业规范、技术标准推广、人员培训等相关事务的社团组织。当前,随着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原先由政府承担的对旅游企业的管理和服务的部分职能将逐步移交给行业协会,让旅游各行业协会从幕后走到前台,发挥行业协会的服务、统筹、协调和规范的作用。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旅游各行业协会的职能优势,利用其统一、规范的行业标准,参与到旅游人才培养的工作当中。丽江旅游各行业协会要本着“强化行业管理,规范市场秩序,提高队伍素质,提升旅游品质”的宗旨,组织开展各类培训

教育活动,加强本行业从业人员的管理和旅游人才的培养培训。通过定期举办各种职业技能比赛,在全行业范围内组织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广泛开展行业服务技术交流,不断创新服务技能,提高旅游服务水平;通过深入实施行业资质和职业准入制度,抬高就业门槛,提升就业档次,优化就业环境,规范就业市场,让胸怀美好职业理想,受过良好职业教育和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业务技能熟,职业素养好,道德水准高,行业意识强的人员优先进入到旅游行业发展,实现成长、成才和成功。

4.充分发挥旅游企业自身培养人才的主体力作用。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企业没有了人才的支撑就会变成“止业”。旅游企业作为人才的需求方,同时也是人才培养的利益主体,理应发挥培养旅游人才的主体力作用。因此,丽江各类旅游企业要紧密结合行业特色及本企业人才资源实际情况,加紧制定既具有前瞻性又具有现实操作性的企业人才战略。各旅游企业要站在建设国际精品旅游胜地的高度,着眼于丽江旅游发展的未来,紧盯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的变化,立足丽江旅游人才队伍的实际,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念不动摇,破除只想“用”,不想“育”的陈旧思想意识,未雨绸缪,加快各类旅游人才的培养培育培训的步伐。一方面,各旅游企业在人才的培养方面不要“短视”,要充分利用各种人才成长平台和各种社会资源,广泛展开校企合作、行业协作、订单培养、委托培养、企业内部业务培训等各种形式的人才培养培训活动。在人才培养上要舍得投入、敢于投入和长

期投入,充分做好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储备工作,为企业日后“飞得更高、走得更远”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各旅游企业要牢固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创造伟大、劳动光荣”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加强党团、工会组织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学会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用环境留人,努力打造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讲奉献、特别出成绩、特别有能耐的旅游人才队伍。

■结语

建设国际精品旅游胜地,这是丽江市委、市政府在“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旅游发展目标和任务。建设国际精品旅游胜地,决定了丽江必须高度重视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特色化、专业化和国际化旅游人才的培养。丽江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国际精品旅游胜地,除了开发一批能够吸引世界目光的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建设一个与国际接轨的功能完善、设施配套、服务到位的世界级的旅游集散地接待中心,制订一套科学先进、规范高效的旅游发展措施,创设一个生态良好、运营有序、市场繁荣的旅游环境外,还必须要打造一支特色化、专业化、国际化的旅游人才队伍,才能保障已有的资源、产品、设施、政策和环境优势,才能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因此,通过充分发挥政府的保障力,院校(学校)的教育教学的助推力,行业协会的技术支持力和企业人才培养主体力作用,形成“四力合一”的培养局面,构建一个高效运行的旅游人才

培养模式,为丽江旅游持续、健康、稳健发展培养一支业务技能熟,职业素养好,道德水准高,行业意识强的特色化、专业化、国际化人才队伍,并让这支队伍充分利用好丽江优美的山水风光,厚重的历史文化,宜居宜游、宜商宜业的生态环境等资源优势,来营销资源、营销城市、营销企业,做精做细旅游产品,做优做实旅游产业,做大做强旅游企业,最终实现建设国际精品旅游胜地的发展目标。但从当前的情况看,我市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和服务技能与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要求还很不相适应,旅游人才开发和职业教育培训滞后,旅游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整体偏低。主要表现为:一是旅游从业人员学历偏低。中专以下学历的人员占66%,大专学历占28%,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仅占6%;持证上岗率不足40%。旅游景区的从业人员多数为当地的农民,基本为初中以下文化水平。二是从业人员阅历浅、知识贫乏、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技能不高。特别缺少中高级职业经理人、旅游策划、人力资源开发和旅游管理、旅游外联营销和能把握市场、懂业务、高素质的中高级管理人才。三是虽然有攀枝花学院、市经贸旅游学校等教育培训机构在培养专业旅游人才,但是供给不足,与高等院校联合的在职培训、定向及委托培养学生相对较少。旅游行业缺乏训练有素的培训师资队伍,没有充分发挥职高、技校、企业共同培训旅游从业人员的作用。因此,加强旅游人才工作是推进我市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加快实施人才兴旅战略

加快培育我市旅游支柱产业,需要有高素质的旅游人才支撑。市委、市政府已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和发展,实现了它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历史性定位。人才资源的开发和队伍建设,是关系到我市旅游业在21世纪能否达到预定目标,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关键因素。因此,我市旅游人才资源开发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议精神,按照市政府关于旅游工作的总体部署,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把人才资源作为核心资源,摆到旅游工作的突出位置,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素质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和急需人才开发为重点,以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加快实施人才兴旅战略,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符合攀枝花实际的旅游人才开发机制,使旅游人才在数量、质量、结构和布局上与旅游业的发展相适应,为推进攀枝花的旅游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一)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旅游人才工作,把促进发展作为旅游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紧紧围绕全市旅游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人才总体需求,大力实施旅游人才工程建设,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旅游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要围绕发展来确立,旅游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要根据发展来制定,旅游人才工作的成效要用发展来检验。通过人才工作与旅游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在发展

中促进旅游人才成长,在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中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二)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坚持把能力建设作为旅游人才资源开发的主题。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旅游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为旅游行业各类人才不断涌现和充分发挥作用奠定坚实基础。

(三)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大力加强旅游业公务员队伍、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及旅游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的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分类管理,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创新的旅游业公务员队伍;精通企业管理、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旅游企业管理人才队伍;勇于创新、技术过硬且服务一流的旅游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带动全市旅游行业各类人才素质的整体推进和不断提高。

三、采取措施,突出重点,推进旅游人才资源整体开发

(一)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加强人才培养工作。树立大旅游教育、大旅游培训的观念,在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

一方面,改革旅游教育培训的机制、内容和方法,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一是围绕产业结构、行业结构、职业结构的变化与调整,对教育培训的课程体系与内容进行改革,使旅游教育培训工作与我市旅游发展战略相结合,与当年中国旅游主题相结合,与提升我市旅游业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的任务目标相结合,打造教育培训的精品品牌。二是实现旅游培训工作四创新,既理念创新、队伍建设创新、教学创新、管理创新。三是探索实行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培训方式和方法,如:改变内容单一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为多媒体互动的教学方式,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四是完善培训部门岗位责任制,建立竞争、流动、激励的用人制度和责权利相统一的内部运行机制,不断优化培训管理机制,确保教育培训的质量和人才培训计划落实,使教育培训既出人才,又出效益。

另一方面,分层实施旅游人才教育培训计划,加大教育培训的力度和强度。认真研究、制定全面、系统、科学的旅游教育培训计划,分层实施,从旅游行政管理机关的职工,到旅游从业人员中初级人才普及到高级人才提高,两手一齐抓,双管齐下,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过硬的旅游职工队伍。一是从旅游行政管理机关入手,制定学习型机关工作方案,建立长效的学习机制。二是在全市旅游行业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建设一支学习型的旅游团队。三是开展初级人才普及性的教育培训,提高一线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四是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我市旅游人才培训

与行业管理相结合的有关政策,把旅游培训与宾馆饭店评星、旅行社管理、导游员管理、评定A级旅游景区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实施培训达标制度。五是完善旅游企业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和岗位培训制度,坚持先培训、后上岗。

第三是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与使用相结合,促进旅游人才在实践中不断增长知识,提升能力。一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完善带薪学习、定期进修、岗位培训、在职进修、出国深造等多途径的培训制度;二是建立教育培养与人才需求结构相适应的有效机制,强化用人单位在旅游人才培训中的主体地位;三是优化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通过制定政策措施,充分调动旅游行政部门、培训中心、旅游院校、旅游行业协会和旅游企业等多方面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相互支持,优势互补和广覆盖、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

第四是推动院校教育、在职培训、资格认证三项工作协调发展,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发人力资源。一是加强对校企人才供需的信息交流,使旅游院校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更加适合行业用人的要求;二是切实加强在职人员的培训,开展旅游企业管理人员的工商管理培训,加快高层次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养步伐;三是要改革各类旅游资格考试和认证工作,提高考试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坚持改革创新,努力形成科学的人才评价和使用机制。建立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对旅游行业的行政领导的评价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对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评价重在市场和出资人认可,对旅游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重在社会和行业认可。要建立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优秀旅游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优化旅游人才的素质结构、能力结构和专业结构,提高旅游人才的整体质量。

(三)培育发展旅游人才市场,加大对旅游人才的有效激励和保障。一是制定相关政策,积极推进我市旅游人才市场建设,发挥市场在旅游人才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二是建立旅游人才交流中心、导游服务中心,培育专门的旅游企业职业经理人市场、导游人才市场,促进我市旅游人才的合理流动。三是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覆盖全市并与国内外联网的人才信息网站和“专业技术人才信息库”,推动人才市场的专业化、信息化、企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实现人才信息共享。四是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建立规范有序的人才奖励制度,为推进人才工作深入发展提供保障。

(四)稳定和用好旅游人才,大力吸引国内外优秀旅游人才和智力。一是稳定和用好现有旅游人才,对有潜力和有进取心的后备旅游人才要注意选拔和培养,让他们更好地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

二是坚持产业聚才,项目引才,积极构建吸引各类人才服务我市旅游事业的平台。三是树立新的人才资源观,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和灵活多样的旅游人才柔性流动政策,多渠道、多形式吸引一批懂经济、善经营、会管理的旅游高级专门人才、高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及紧缺人才。四是运用项目合作、兼职、考察讲学、学术休假、担任业务顾问等多种形式,通过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吸引和留住国内外优秀人才和智力来为我市旅游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实现旅游人才队伍协调发展

(一)坚持人才资源开发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的原则。各级旅游部门和单位要加强对旅游人才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人才工作作为制定本地区旅游发展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当作一件大事来抓,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有效盘活旅游人才存量,大幅度提高旅游人才增量,不断提高旅游人才素质,调整和优化旅游人才结构。紧密配合全市旅游业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开发和配置旅游人才资源,不断扩大人才工作覆盖面,实现各类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协调发展。

(二)创新旅游人才工作机制和优化环境。旅游人才资源决定着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遵循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坚持市场配置旅游人才资源的改革取向,在全行业进一步倡导科教兴旅、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加快建立有利于各类优秀人才大量涌现、健

康成长、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机制,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

(三)推进旅游行政部门、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车船公司、旅游景区(点)、旅游购物场所、旅游培训单位等部门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协调发展。克服旅游部门忽视人力资源开发、不重视人才培养的倾向,要形成多方重视、全面推进的局面。

(四)加大对旅游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牢固树立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的观念,不断加大对旅游人才工作的投入,逐步提高发展性投入中用于旅游人才资源开发的份额。健全部门、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人才投入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在促进旅游人才开发中的积极性,为人人竞相成才和充分施展才能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的良好氛围

遵义具有走向国际旅游市场的潜力,但潜力不等于现实,要在2015年把遵义建设成为高标准的国际旅游城市,还需要更加努力地奋斗。对照世界旅游组织提出的国际旅游城市八个基本标准,我市目前的差距还非常大,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从业人员增长快,但专业素质不高。由于旅游行业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无规律性,工资报酬不高,一线操作人员流动性过快,特别是宾馆饭店员工流动比率非常高。有的酒店一年内流动比率甚至达到60%—80%,造成企业岗前和岗位培训无法有效进

行,培训成本不断加大,操作人员服务技能和质量不断下降。

这样的状况导致的结果是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创新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不高,外语导游、专业的景区讲解员、宾馆饭店的主管领班都不能适应发展需要,游客投诉不断,直接影响遵义的旅游环境形象。

二是旅游人才培养不适应旅游产业发展。虽然我市各高校和职业中专对旅游人才的培养逐步增多,但大都是零敲碎打,缺乏统一的、全局性的旅游人才培养规划,对旅游教育普遍投入少,缺乏高质量师资配备、实习场所和现代化设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开发锻炼。特别要提出的是,目前我市各院校虽然大都开办了旅游专业班,但大都不是作为办学重点,配制的教学资源非常有限。全市目前还没有一所由政府主办的专门的旅游院校。仅有的一所的中等旅游学校(遵义市旅游学校)属社会办学,办学近20年,至今还是靠租借校舍办学。虽然在省内具有影响,但由于缺乏国家扶持,步履十分艰难。

三是缺乏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的良好条件。由于缺乏具有吸引力的政策措施,在我市旅游行业,外来的旅游专业人才很少,虽然全市大专院校每年旅游专业的毕业生仅有1000多人,但留在遵义就业的不到三分之一。在解决学生专业学习、工作技能培养和较好的就业上,学校是成功的,但在如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留在遵义就业,为遵义的旅游产业加快发展工作,就不容乐观了。

为加快我市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遵义市旅游人才开发专门机构。抓紧编制旅游人才培养规划。要按照把我市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城市的定位目标需要,编制打造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的发展规划。

二、建立旅游教育专业委员会。由市政府牵头,以旅游院校、旅游教育培训机构、重点旅游企业为成员单位,加强旅游院校与旅游企业合作,在人才招聘、员工培训、师资培养、信息交流等方面加强合作,整合资源,发掘潜力,缓解目前十分突出的旅游人才供需矛盾。

三、实施旅游高级人才培养引进工程。一是旅游博士人才工程;二是旅游饭店管理人才工程;三是旅游景区管理人才工程;四是旅行社经营管理(营销)人才工程;五是导游人才工程;六是旅游传媒人才工程;七是温泉旅游人才工程;八是旅游会展人才工程;九是乡村旅游创业人才工程;十是旅游商品设计人才工程。通过这十项工程的实施,加快建立起我市具有国际化水准的旅游专业人才骨干队伍。

四、设立遵义旅游人才培养引进专项资金。专项用于旅游人才规划编制、旅游师资引进与培训、旅游院校校地合作项目、学术交流和职工技能比赛活动、院校开展各类旅游专业非盈利培训补助、旅游专业学历和岗位培训补助、旅游人才教育与研究、旅游教育设施投入、旅游人才教育奖励、获得高级导游、旅游及相关专业中级职称人才奖励等。该专项资金每年纳入财政预算,逐步形成以政府

投入为导向、社会各方参与投入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五、大力扶持民办旅游教育办学。建议市政府在全面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大发展的意见》基础上,对办学时间长,办学效果好,已基本形成规模的遵义旅游学校进行重点扶持帮助,推动其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将其打造成为贵州省旅游教育培训的重点专业品牌学校。

1,国际级的旅游资源品质

2,60%以上的境外旅游接待人数

3,50%的旅游外汇收入

4,国际机场及国外主要客源地的航班

5,国际范围的目的地推介活动

6,国际先进的旅游理念

7,旅游服务设施达到国际标准

8,地域文化传统的保护及传承

世界旅游业概况

幻灯片1 国际旅游 2013年 幻灯片2 第一章 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趋势 及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参考资料: 1.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新时期中国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幻灯片3 一、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趋势 ●1、世界旅游格局开始由发达国家“一枝独秀”向与新兴经济体并行发展转化 ●2、新领域、跨行业、跨产业联合发展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3、旅游业与绿色经济、生态文明相结合,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 ●4、旅游业与社会文化日益融合,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幻灯片4 ●5、科技进步成为加快发展旅游业的主要推动力和支撑条件 ●6、更多的国家把大力发展旅游业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地位 ●7、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各国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8、国际旅游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呈现方兴未艾的势头 ●9、旅游业已成为各国应对经济危机、促进经济复苏等反周期性调节政策的重要手段幻灯片5 幻灯片6 二、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1、旅游覆盖面持续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成为旅游消费主体 ●2、旅游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市场范围迅速拓展 ●3、旅游发展模式由分散到集聚,再向集约发展加速演进 ●4、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幻灯片7 ●5、旅游综合功能日益显著,影响范围大大扩展 ●6、旅游信息化迈上新台阶,旅游业效率大幅度提高 ●7、旅游国际合作达到新水平,国际竞争力得到提高 幻灯片8

第二章世界旅游业现状与世界旅游业影响因素 ●1.罗明义.世界旅游业发展:2009年回顾和2010年展望[J].旅游论坛,2010(2). ●2.朱美.浅谈影响世界未来世界旅游发展趋势的因素[J].北方经贸,2004(2). ●一、世界旅游业现状 ●(一)2009年:国际入境旅游继续大幅度收缩 ●1.各大区域国际入境旅游普遍下降 ●2.各区域内国际入境旅游也大副下降 ●3.全球入境旅游下半年略有回升 幻灯片9 ●(二)2009年:世界旅游经济出现负增长 ●1.世界旅游总需求全面收缩 ●2.世界旅游总供给全面下滑 ●3.旅游发达国家增长率普遍下降 ●4.世界旅游经济仍具有重要地位 幻灯片10 ●(三)2010年:世界旅游业进入恢复性增长期 ●1.世界经济发展进入复苏增长期 ●2.世界旅游发展仍面临众多影响因素 ●(四)2011年世界旅游业发展面临诸多制约因素 ●1.自然灾害 ●2.地区局势动荡不安 幻灯片11 二、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文化方面 ● 1.传统模式的家庭在减少 ● 2. 新的工作形式的出现 ● 3.人口老龄化 ● 4.人们的受教育水平普遍有所提高 ● 5.人们比以往更追求享乐 6.人们将越来越乐于享受亲情和友情的温暖 幻灯片12 ●(二)经济方面 ● 1.世界经济全球化 ● 2. 经济形态多元化, 并偏重于第三产业 ● 3. 贫富差距仍然很大 ● 4.世界范围内的消费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

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

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 一、中国文化演艺产业有望成为继电影产业之后的下一个爆发性行业 从整体文化产业来看,根据美日等发达国家经验,在人均GDP 达到3000美元之后,文化产业消费需求有一个快速增长的过程,一直持续到人均GDP迈过3万美元之后才有所放缓。2012年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6100美元以上,目前正是文化消费需求快速释放的过程。 文化行业的快速增长已经在电影产业得到了验证。与电影行业一样,演艺行业也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演艺产业的规模大,产业集聚化程度高。 国外演艺市场一般都集中在特定的区域,剧场密集的分布创造出相互烘托、相互宣传、相互刺激的气氛,扩大了观众的整体数量。密集的剧场分布形成一个剧场群落,对于培养戏剧观众和戏剧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带动了旅游、饭店、购物、交通等周边行业的快速发展。 国外演艺市场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众所周知的纽约百老汇聚集了时代广场附近12个街区以内的39家剧院共计47962座,有100多个舞蹈团、近60个音乐团体常驻于百老汇剧院区

进行演出,年票房直接收入为12亿美元左右,间接经济效益在43亿美元左右,相比之下,整个北美的电影票房收入也只有100亿美元。 与电影相比,演艺市场呈现更加小众化、消费高端化的特点,但是中国的演艺产业也面临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1、民众尤其是二三线城市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和对户外娱乐消费升级的需求; 2、政府政策对文化演出市场和民营经济的支持; 3、演艺人才队伍的繁荣发展; 4、演艺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将会快速提升。 中国的演艺市场正在进入爆发性的发展阶段,目前是最佳的抢占市场战略发展阶段。 二、旅游行业是成长型的朝阳产业,“主题公园+旅游文化演艺”的模式最有竞争优势 旅游产业是消费升级最核心的产业之一,是典型的成长型朝阳产业。2013年,尽管遭遇政务消费减少、禽流感疫情和国外游客减少的不利环境影响,我国的旅游行业依然实现高于GDP的增长水平。 在“三公”经费压缩的背景下,国内旅游仍然实现较好发展,说明大众消费是国内旅游发展的坚实基础;此外,出境旅游较快发展,境外消费大幅增长。

最新关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doc

最新关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 告_调研报告 为充分了解我县文化发展特色资源,找准制约文化发展的突出问题,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近期,县政协组成工作调研组,深入相关文化院团、文化企业、旅游景区、学校,通过实地查看、座谈交流、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全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文化特点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高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县境内有田野文物保护点162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骆驼城古遗址、许三湾古城遗址及墓群、汉明长城),省级4处,县级保护文物47处。骆驼城古遗址始建于东汉灵帝光和三年(公元180年),距今1832年,是目前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汉唐古遗址之一。许三湾古墓葬群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密集型古墓群之一。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红色旅游100个经典景区之一。 我县十分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按照政府主导、文旅联姻、企业经营、市场运作、依法管理、竞争发展的思路,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大政策引导、市场管理力度,使文化产业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我县现有文化事业单位4个,

即:高台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工团,在职职工44人。国有文化企业2个,即:新华书店、电影公司,现有职工10人。文化产业经营单位83家,从业人员200多人,经营面积15000多平方米,固定资产约1700多万元,其中文化传媒公司2家,网吧9家,kvt娱乐场所10家,音像制品零售经营户8家,电脑打字复印43家,印刷企业3家,图书零售(出租)8家,祁连玉奇石馆2家,还有一些分散的文化产业经营户,如字画装裱、手工编织、艺术根雕、器乐制作等。总体来说,我县文化产业仍处于摸索徘徊、低层次、低水平始发阶段,规模小、结构单一,对经济的贡献率很低,XX年全县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781.3万元,占全县gdp的0.85%,除有线电视网络传输和旅游外,其它文化产品销售、广告印刷复制业、互联网经营与娱乐、工艺美术品加工销售等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221.5万元,仅占全县gdp的0.4%,与全国2.75%和全省1.8%的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为推动文化与旅游相融合,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我县在XX年专门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进红色带动工程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确立了文化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近年来,我们按照确定的目标、既定的任务,总体谋划、分步实施,扎实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一)加快文化旅游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抢抓党的xx 届六中全会决定、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甘肃经济

工业旅游现状及发展思路探究

工业旅游现状及发展思路探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游客不再满足于观光游、健身游等传统的旅游项目,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的开发成为一大趋势。从这些年我国旅游市场的发展来看,工业旅游正在发展成为我国旅游经济中的一个亮点。以省际和省内重要工业城市为研究对象的成果大量涌现,逐渐引起了政府层面、企业层面对发展工业旅游的重视。四川省作为西部的工业大省,近年来把工业旅游作为旅游产业新的增长点实行重点推介。论文就当前四川省工业旅游存有的问题及今后四川工业旅游发展的重点及发展思路做一研究,从而探究符合四川省工业、地域特色需要的旅游之路。 一、工业旅游概述 根据已有的研究1,学者普遍的共识是工业旅游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法国雪铁龙汽车制造公司最早策划让消费者和游客免费参观他们的汽车装配现场,很快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逐渐被世界其他各地的企业所效仿。到80年代,发达国家工业旅游景点迅速增多,工业旅游产品开发从能源产业到传统手工业无所不包。成功的典型如法国的雪铁龙、德国的大众、美国的造币、日本的东芝、韩国的浦项,每天都吸引着成天上万的游客。据统计,英、美等工业发达国家有15%以上的企业都在发展工业旅游。而且很多工业企业旅游景点已将成熟的工业旅游产品与“食、住、行、游、购、娱”紧密结合,形成了完善的工业旅游接待体系。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和一些地方政府之所以对工业旅游表现出浓厚兴趣,竞相发展,主要原因是工业旅游不但能够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而且在展开企业营销推广,树立企业形象,培养忠诚客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工业旅游的概念 关于工业旅游的概念,现有的研究主要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阐述:第一是从工业企业的角度来看待工业旅游,如段学成(2007)等提出工业旅游是指以生产场景、生产设施、厂区环境和企业文化为资源的旅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要点

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摘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潜力巨大的出境旅游市场已引起全球瞩目,但是入境旅游市场却持续低迷,出境旅游这一高额利润市场也受到国内外旅行社的普遍关注。本文采用市场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对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现状的分析,揭示我国旅游贸易逆差的原因,以及入境旅游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个人建议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 出境旅游入境旅游旅游逆差 旅游业是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食、行、游、住、购、娱等需求,提供相关旅游产品与服务为主的复合性产业,主要包括:观光产业、度假产、康体产业,商务产业、文化产业、娱乐产业、教育产业等等。而在一定条件下商业、餐饮业、旅游地产业等产业也由于本身具有重要特色而会归入其范围内。因而,旅游业可说是一种无烟产业,优势明显。 在当今时代,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解决就业,帮助扶贫开发方面成效显著,产业不断提高。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的中国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的拉动、社会就业的带动、以及对文化的提升与环境的改善作用也日益显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我国旅游人数逐年增长,旅游资源日益丰富,旅游市场日趋完善。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的现象之下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出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分析。 一、我国出入境游客数量状况 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全国国内旅游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7%。入境旅游人数12907.7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 2.5%。其中:外国人2629.03万人次,下降 3.3%;香港同胞7688.46万人次,下降2.3%;澳门同胞207 4.03万人次,下降2.0%;台湾同胞516.25万人次,下降3.3%。中国国家旅游局3日宣布,截至2014年11月,中国内地公民当年出境游首破1亿人次。 从旅游局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旅游市场中出入境游客数量分布不均,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出境旅游市场则发展良好,这就造成了我国旅游业的贸易逆差,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贸易逆差持续增大,据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旅游业境外消费1020亿美元,贸易逆差519亿美元;2013年境外消费1287亿美元,贸易逆差769亿美元;2014年前6个月境外消费700亿美元,逆差470亿美元,预计2014年贸易逆差会超过1000亿美元。 二、出现旅游贸易逆差持续增长的原因

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分析及个人就业计划

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分析及个人就业计划 一、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1、旅游管理专业介绍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研究旅游业经营管理的新兴学科。属于工商管理下的二级学科,有庞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随着国际经济的全球化,旅游业更加繁荣,因此对旅游的管理要求也随之提高,现在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学校也很多,对专业能力和素质也有一定的要求。旅游管理学科的研究范围侧重于研究旅游企业管理、旅游开发与旅游市场营销、会展服务与管理等业务领域。以旅游资源和服务设施为条件,为旅游者在旅行游览中提供各种服务性劳动而取得经济收益的经济部门。旅游业是综合性的经济事业,其构成涉及社会许多部门。它的基础经济活动由旅行社、旅游饭店和旅游交通三大部门组成。此外,还有为旅游者服务的经营旅游商品的零售企业、园林设施、文化娱乐事业和公用事业等。 2、中国旅游业现状分析 从宏观上看,旅游业的发展前景是欣欣向荣的。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目前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产业。并且每年还在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节假日改革、带薪休假的实行,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具生机活力和安全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据统计,从2002-2007年,过境旅游人数年均增长7.8%。高于全球平均增长率3个百分点。旅游外汇收入年均增长12.6%。高于全球平均增长率2个百分点。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 l1.3%。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2%。旅游总收入从5566亿元增长到1万亿元,年均增长12.4%。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从20个增加到132个,出境旅游人数从1660万人次增长到400O万人次,年均增长19.2%。中国旅游研究数据显示,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2009年。中国公民出境游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率先恢复两位数增长。2009年1O月,我国公民出境游同比增长超过11%,大陆居民赴台游更是保持150%以上的强劲增长。但是在旅游业迅猛增长的背景下,旅游高素质人才供不应求。当前旅游市场服务性人才偏多,而高层次管理人才奇缺。从事旅游营销、经营、策划、规划、开发和会展的高级人才及通晓世界语言和与国际接轨的职业经纪人严重不足,全国年均缺口达到上万人。旅游业人才的缺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旅游服务类人才供不应求

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2013年度工作安排,**市人大常委会民族侨务外事工作委员会对**市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元法的指示精神,在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的协助下,我委主动与市旅游局和市文广新局等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在征求意见后,拟定了调研计划和方案。在市内调研、听取相关工作情况汇报的基础上,又分别赴开封、洛阳、驻马店等地进行了学习考察,并收集整理了国内一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成功的城市经验资料。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全国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快速、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和我市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形成了我市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当前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及表现形式 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是文化创意和旅游的有机融合后形成的产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体验经济成熟、知识经济发展、文化和创新得到全球重视的时代背景条件下,创意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其发展前景得到了世界旅游组织、欧盟旅行委员会等有关国际组织的重视。中国的旅游业,过去的发展模式主要以景区为依托,以旅行社团队旅游为运行方式,旅游景区大体分三类:一类是自然景区,二类是近代和古代景区,三类是人造景区。但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旅游的需求也在改变。中国由点线旅游体系转变成板块旅游体系,旅游载体变成一个城市。以景区开发为主转向旅游目的地开发,这需要相关产业的配合,所以旅游和文化创意融合后形成的产业---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发展是大势所趋。 目前,我国的文化创意旅游业主要有四 。 摘节、石榴采摘节等各种节庆活动,涵盖了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四种表现形式。我市的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整体水平在全国范围内是走在前列的、是比较好的。 **是一个历史文化厚重悠久的传统城市,也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富有无限希望的发展中城市。近年来,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在全国找坐标、在中部求超越、在全省挑大梁”的工作思路,依托**文化积淀和工业科技基础,以重大项目带动,以旅游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为基础,积极谋划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结构布局,着力打造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研究制定《打造**市国家文化动漫创意中心实施方案》,结合**文化特点和资源优势,创新发展理念,重点谋划动漫业、演艺娱乐业、数字出版业、广播影视业、文化旅游业等文化创意产业项目46个,总投资达282.136亿元。目前,加快建设**嵩山文化产业园、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市动漫产业基地、**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等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着力培育登封嵩山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黄帝故里文化产业园区、石佛艺术公社文化产业园、《快乐星球》文化产业园等特色园区。根据《关于加快推进**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市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区位优势,合理规划布局文化创意旅游产业集聚区。 据统计,自2009年以来,全市接待游客量每年保持13%以上的增长率,旅游总收入每年保持13.7%以上的增长率。2012年共接待游客615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00亿元人民币,预计2013年全年接待游客将超过6800万人次,同比增长12%左右;旅游总收入将达到79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左右。文化创意旅游业发展所取得的显著成绩,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升**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开展“三走进,三**”活动中得到了社会上的一致好评。2013年09月省旅游局正式出台《关于旅游业支持**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要把实验区建设成为以旅游业为驱动的现代服务业示范区。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旅游景区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景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旅管102 杨鹏(一)发展现状: 旅游景区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旅游业发展的主体,多年以来一直都是旅行社组织客源看景区,很少有客人说我是为了住一个饭店我到某一个城市,多数客人还是为了看这个城市的有名的这些景区才跑到这个地方来,所以旅游景区的旅游发展过程中应该地位始终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越来越重要。 我国旅游景区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是自然类旅游景区,以名山、大川、名湖和海洋为代表;第二类是人文类旅游景区,以人类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留下的遗迹、遗址为代表,如北京的故宫、颐和园、八达岭等; 第三类是主题公园类旅游景区,是人类现代科学技术和劳动的结晶,如深圳华侨城下的几个主题公园; 第四类是社会类的旅游景区点,它区别于传统的旅游景区点的概念,但它是传统概念的发展和延伸,如工业旅游、观光农业旅游、科教旅游、军事旅游景区等。 我国旅游景区的总的发展现状有如下几点: 1、近几年来,我国旅游景区在全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总体形势推动下,其开发建设、保护利用和管理,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旅游景区已成为我国旅游业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及旅游创收创汇的重要来源,是旅游者参观游览的主要场所。 2、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景区之间的商业竞争也渐趋激烈。 3、长期以来,旅游景区存在政出多门、体制混乱的宏观格局,大部分旅游景区管理机制落后,观念保守,景区管理和服务的专业化水平较低,旅游景区的整体服务功能、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和资源与环境保护力度都与我国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战略目标不相适应,与旅游者越来越高的旅游需求不相适应。 3、目前我国大部分旅游景区(点)综合接待能力弱,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结构不合理,致使与旅游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环节都出现了问题。 (二)我国旅游景区发展趋势 从景区发展趋势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一、旅游景区数量继续增加。这主要是由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态势所决定的,旅游业的发展势头使社会认识到了它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各级地方政府都加快了旅游业的发展速度,或将其作为支柱产业来培植,或将其作为先导产业来发展,因而各地大力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形成了一批又一批的新旅游景区; 二、旅游景区质量持续提升。我国旅游景区在数量上的增长很快,在景区质量的提升上无论是观念和实际行动都得到了提高和加强,并成为今后旅游景区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比如旅游景区的精品意识和品牌意识的加强,在此理念的指导下,今后旅游景区的发展将会形成越来越多的精品,大大提升景区质量,从而实现由量的增长向质的增长的转变; 三、旅游景区经营不断创新。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旅游景区也需要进行经营和管理创新,根据游客需求的变化,寻求自身与竞争对手的差异,也既是追求民族化、地方化和差异化,满足游客对差异的索求,

国内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关于旅游产业的研究 早期国外学者对旅游业的研究局限在理论的角度,该时期较有影响力的学者鲍迪奥 针对当时的旅游胜地意大利进行考察研究后发表了《在意大利的外国人移动及消费的金钱》。此后欧洲各国相继出现了许多学者如鲍尔曼、汉泽克尔等对旅游业展开了研究并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越发的呈现出活跃的发展态势。 旅游经济效益成为经济向前发展不容忽视的推动力量。旅游业作为一个产业部门,其消 费支出所产生的乘数效应被许多学者所关注。于是乘数理论被学者应用于旅游产业的研究,旅游乘数一度成为旅游发达地区的重点研究对象。Mathieson 和Wall 从收入角度来理解旅游乘数,其内涵是“旅游乘数是这样一个数值,最初旅游消费和它相乘后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总收入效应。”该表述虽能体现乘数理念,但是是比较片面的。20 世纪 70 年代初, 英国的阿切尔(Archer)做了深入研究并写出了研究报告:“Tourism in Gwynedd:An Economic Study”。他认为,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最初消费支出通过直 接效应、间接效应和诱导性效应会产生数倍于最初消费支出的收入。由此阿切尔总结归 纳了营业收入乘数、营业收入乘数、旅游收入乘数、就业乘数、旅游企业收入乘数、政 府收入乘数、居民收入乘数七种旅游乘数。阿切尔的旅游乘数研究的既全面有深入,为 后人的旅游经济效益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伦伯格、墨菲和H.金德尔等人在阿切尔研究的基础上对旅游乘数做了进一步研究。 二战以后美洲逐渐成为旅游业的研究基地,美国人W.列昂惕夫(WassilyLeontief) 在20 世纪初提出了一种极具价值的分析方法即投入产出法(I/O,Input-output)。该方 法可以明确的分析出经济系统的不同部门在投入和产出方面的依存关系。旅游产业既涉 及到餐饮、住宿、交通等部门,还涉及了医疗、通讯、建筑等部门,由此可得出旅游业 与其它产业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把投入产出法应用于旅游业可以 很详细的得出旅游业与其它产业的相互依存关系,从而弄清经济系统的发展脉络。最早 利用投入产出法来具体分析旅游经济效益的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F.K.哈姆斯顿(Hamston,1962)。他使用24 部门的模型来分析和计算美国怀俄明州地区的旅游乘数, 矩阵中的内生变量设定为家庭和当地政府。后来,为了明确间接效应与诱导效应的差异,以美国密苏里州为研究对象来计算旅游乘数。他使用了22 部门的模型,把家庭和地方 政府分别作为内生部门和外生部门进行两次独立的计算,最后得出旅游诱导效应 3 倍于间接效应。此后,W.A.斯特朗(Strang)和H.甘伯尔(Gamble)分别计算出美国宾夕法尼 亚州以及威斯康星州的旅游乘数。在思考和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B.H.阿彻尔发表 了著作《The Impact of Domestic Tourism》。在该书中提出了能够更好反应出某一旅游区 的经济发展状况的投入产出模型。阿彻尔利用该投入产出模型对英国的Angledey 和Gwynedd 等地区进行旅游乘数的测算。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投入产出法计算过程比较 繁琐,另一方面在实际的操作中各部门之间彼此的制约因素难以分析并且各部门投入与 产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并非固定。基于以上种种的客观原因,使得投入产出法的应用产生 一定局限性。 世界旅游组织于1999 年6 月在“旅游影响经济的度量方法”世界级大会上提出可 以利用旅游卫星账户来计算旅游业各类的产出。该旅游卫星账户是按照统一的国民经济 的核算体系来设计的。卫星账户体系能够准确地计算出旅游所产生的直接或者间接收 入,能够准确把握旅游业对GDP、就业以及国家收支平衡等的影响程度,该方法的提出克服了以往旅游统计不能全面反应旅游业总产出的困扰。目前世界旅游组织已把旅游

导游职业未来发展趋势浅析

导游职业未来发展趋势浅析 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硕士中级导游吕晓亮2015-2-2 根据国家旅游局2014年度工作报告的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旅游36亿人次,同比增长10%,出境游1.09亿人次,同比增长超过10%。而上海旅游局公布的上海旅游市场数据显示,2014年旅行社自组团国内游人次下降12.8%,旅游社接待国内游人次下降15.9%,出境游微涨0.28%,基本与去年持平。上海呈现出与全国截然相反的旅游格局。但同时,上海在全国旅游出行城市中始终排在前三位,上海的游客都去哪儿了?根据某在线旅游网站统计,2013年跟团游和自由行人数比例是6:4,而到了2014年为5.5:4.5,未来将趋向1:1甚至不排除自由行超过跟团游人数的可能。由上述分析可以推测出上海游客更多的是选择了自由行、自驾游,由于上海城市的白领一族文化层次高、收入水平高,跟团的大众游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出游需求,他们更需要的是个性化的旅游体验。 通过对旅游市场的分析,本人提出导游职业未来发展的几大趋势: 第一、由过去单一知识讲解型向一专多能方向发展。当旅游业刚起步的时候,看山看水看风景成为了游客首选,所以对导游的要求就是会讲解自然和人文知识。而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游客文化层次的普遍提高和出游见识的增长,已越来越不满足于一般的自然和人文知识讲解,同时又出现了医疗旅游、体育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等等细分旅游市场,有以休闲度假为主的特色和主题旅游项目,还有滑雪、滑翔、潜水、登山、户外等技能型,以及茶艺、陶艺等以技艺为主的旅游体验项目。总之,越来越趋向个性化和特色化。而互联网的出现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将改变导游旧有的职能,互联网可以有效地集聚导游资源,以提供给游客更好的解决方案和个性化服务,因为导游是最了解当地文化和特色的专业人士。会讲解、懂技能和能提供旅游方案的复合型人才将是未来市场所需。 第二、从过去传统的利益链末端逐步走向前端。传统的利益链是游客先到旅行社咨询签约,旅行社安排好食住行游购娱等各种服务,导游最后一个登场执行旅行社委派的任务。因为导游是利益链上的最后环节,所以旅行社的业务量将直接决定导游的生存状况。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逐步成熟,可以有效地集聚庞大的导游资源以提供给游客更好的解决方案和个性化服务。导游将从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国内游市场概况 2014年中国旅游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国内旅游36.11亿人次,同比增长10.67%。一方面,旅游人次在增加,国民的旅游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攀升。2014年国内旅游总收入达到30312亿元,同比增长15.40%。从全年形势来看,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大众旅游”阶段,人们的出游意愿不断高涨,国内旅游市场可以继续保持相对乐观的预期。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旅游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14年国内的宏观经济稳步回升,以此带动的商务活动增多,商务旅行市场前景广阔。加上节假日的影响,交通网络、酒店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改善,三大市场中,国内游市场需求仍然旺盛,保持高热度。 2014年促使国内游市场不断膨胀的因素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在线旅游的发展。随着在线旅游行业的火爆,手机无线端功能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出行时选择用“无线预订”来节省出行时间,享受便捷。2014年,在线旅游无线客户端已经成为旅游市场的竞争核心,各商家纷纷推出各类无线端预订活动来抢夺市场份额。《2014中国旅游百度指数报告》指出,2014年1月-10月旅游日均搜索指数为1570万,比2013年同期增长23.00%。7、8月暑假期间保持稳定上升,搜索指数相比2013年同期上涨27.00%。就目前看来,无线化在拉升旅游搜索指数方面已经显示出较大的推动力。未来,在线旅游无线化操作模式仍然是行业巨头主要的运行方式之一。 图表2014年中国旅游业相关搜索指数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 另外一方面,区域旅游合作加深也是推动2014年国内游市场发展的一大因素。近年来,寻求区域合作和共同发展已成为旅游业的共识。2014年,区域经济联系日趋紧密,旅游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缩小了各个地区之间的旅游发展水平差距。 除了造成国内旅游市场火爆的因素之外,关于国内游客的旅游满意度也引人关注。2014年全国游客满意度指数为74.10,处于“一般”水平,与2013年水平相同但具体指数值下降0.78。但各季度指数又呈现持续回升趋势,具体数值分别为72.62、72.84、74.52以及76.39。具体来看,2014年旅客对于城市银行、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分析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

分析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当前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产业的壮大也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工业化经济向服务业经济的转型,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创意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我国现代经济增长的新热点。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旅游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行业,旅游是一项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在旅游产业当中,文化是旅游产业的灵魂,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所享受的也是旅游产业当中的文化内容。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我国旅游业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对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重视文化产业,将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紧密结合,从而推出不断满足当代人们需求的服务。本文就我国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引言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两者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现代事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迎合当代人们的需求,许多产业开始积极探索共同发展之路。近年来,伴随着创意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同产业相互

交叉发展的现象不断增加,产业融合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在我国,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两大新兴产业,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走的更远,发展的更好,就必须顺应产业融合的要求,不断推出新的业态和产品形式,开拓新的市场,走差异化竞争道路,从而获取更大的 收益。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概述 随着创意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认识到创意的重要性,纷纷发展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创新为核心的一种新兴产业。这种产业着重文化形式、内容的创新,通过文化创意产业来不断满足当代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从而为文化创意产业赢得市场。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的享受也越来越高,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与我国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其在我国当前社会主要囊括了应试、动漫、传媒、表演、雕刻、广告等多个行业。新经济时代的创意产业对物质资源依赖度不高。文化产业属于创意产业,文化作为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一大行业,文化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对我国人民有着很好的鼓舞作用。时代在发展,文化对创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文化产业对文化创造力和创造型人才有更迫切的需求。而文

文化旅游产业现状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最好的载体。没有文化,景区的生命力是不可能长久。只有将旅游和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大旅游中有机融入大文化,将文化思想、文化意识、文化理念、文化内涵和文化手段始终贯穿于旅游开发与建设的全过程,做到文化和旅游的全面对接、全面融合、全面整合,促进传统的文化、旅游产业升级,真正意义上实现文化和旅游产业的互利互惠,实惠文化兴盛、旅游强盛的最终目的。 一、云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现状 1.旅游发展理念不断创新。2008年年底,省委、省政府召开了“云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工作会议”。会议全方位提出了文化与旅游两个新兴产业互促的原则、目标、战略和重点工作等,必将推动云南文化与旅游两大产业的快速、协调发展。云南省旅游发展理念的提升为实现旅游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互动,对于加快建设旅游强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云南是文化、旅游资源集聚区,但同时又是自然生态和原生态民族民间文化脆弱区,一经破坏就难以恢复。发展和谐旅游凸显了旅游与文化的利益相关性、共生和谐性,要求以科学开发促进合理保护,以合理保护推动科学开发,使文化与旅游有机融合。 2.民族民间文化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和传承。云南是中国民族成份

最多的省份,在全国56种民族中,云南就有52种。其中,人口超过5 000人的少数民族有25种,人口数为一千多万人,占当年全省总人口数近40%,特别是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15种少数民族世居云南,是云南特有的民族。各民族的语言、建筑、服饰、歌舞和节庆等文化精彩纷呈,堪称“民族文化大观园”。多年以来,云南省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把全省的文化产业做得很红火。云南省在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弘扬优良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培育打造了一大批民族文化知名品牌,初步形成了以民族工艺、歌舞、节日、服饰、饮食、医药等为主的民族文化产业。如早期大理白族的《五朵金花》,近年来有著名的舞蹈家杨丽萍的《云南映象》,张艺谋导演的《印象·丽江》,还有楚雄彝族的《太阳女》,西双版纳傣族的《勐巴娜西》,大理白族的《蝴蝶之梦》和世博吉鑫园《吉鑫宴舞》等为代表的旅游演艺产品,享誉国内外。云南民族文化已走向世界,不仅向全世界人民展现了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也展示了云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云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已成为云南旅游的形象品牌。 3.文化旅游品牌初具规模。旅游业是一项经济与文化高度融合的现代产业,旅游业的竞争实际上是文化的竞争、品牌的竞争。除了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文化和旅游互动的蓬勃发展外,2008年,云南省在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互动中,印象最深的是楚雄、腾冲、旅游小镇的文化和旅游互动。对于楚雄的旅游发展,楚雄先后推出恐龙谷和

我国工业旅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设计(论文)题目:我国工业旅游进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姓名 _ __ ___ 学号 __ _ _______ 院(系) ___经济与治理学院____ 专业 ____旅游管理___ 指导老师 _____ ____ 年月日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前言 (3) 一、基础理论知识 (4) (一)工业旅游的概念 (4) (二)工业旅游的开发条件 (4) 1.主体条件 (4) 2.客体条件 (4) 3.媒介条件 (5) (三)工业旅游的特点及意义 (6) 1.工业旅游的特点 (6) 2.工业旅游的意义 (7) 二、我国工业旅游的进展现状 (8) (一)差不多情况 (8) 1.推出了一批旅游线路和景点 (8) 2.形成了一定的接待规模 (8) 3.形成了两种接待形式 (9)

4.形成了多种开发模式 (9) (二)存在的问题 (9) 1.注重社会效益,经济功能体现不明显 (9) 2.旅游产品的内容有待丰富 (9) 3.旅游服务不够专业化,功能不完善 (10) 4.进展思路缺少规划指导 (10) 5.宣传促销工作不到位 (10) 6.完整的旅游概念尚未形成 (10) 7.企业观念的亟待转变 (10) 8.服务质量及治理水平有待提高 (11) 9.缺少富有竞争力的工业旅游品牌 (11) 三、我国工业旅游的进展对策 (11) 1.加强企业与政府间合作,实现工业旅游与常规旅游的 协同并进 (12) 2.加强企业间联合,打造工业旅游的都市品牌,实现工业 旅游的连动效应 (12) 3.扩大宣传力度,形成进展工业旅游良好的外部氛围.12 4.开展与旅行社的合作与联合,拓宽营销网络 (13) 5.丰富旅游产品结构 (13)

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

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 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旅游业一般分为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国内旅游业是为国内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关的行业,它关系到国内游客、旅行方式、膳宿供应设施和其它各种事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 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 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

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从总的旅游人数和回笼货币来看,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以下表可以看出1985年到1988年,1988年到1992年,人数平均每年增长10%以上, 旅游消费总额平均年增长率亦在10%以上。 2、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即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多,而修学、健身、寻根、考察、探奇、了解风土人情的专项特点旅游较少,一般游客住低档旅馆,饮食简单。据统计,在旅游消费结构中,吃住行比重高达85%,游览购物仅占15%。旅游整体消费水平低,据不完全统计1985—1992年,国内旅游人均消费额仅58元。 3、从旅游的地域性和客源分布来看, 国内旅游热点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知名度 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胜地,如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分校(站、点):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稿日期: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目录 内容摘要 (3) 关键词 (3) 正文 (3) 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5) 二、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6) 三、我国旅游业发展对策 (7) 四、旅游营销的变革 (8) 参考文献 (12)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006春工商管理专科 XX小四号、宋体 【内容摘要】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 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旅游业一般分为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国内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旅游产业对社会经济作用的带动进一步加强,《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旅游业三大市场实现全面恢复并较快增长,全国旅游业总收入1.57万亿元,增长21.7%。 2011年全国旅游业的预期目标为:旅游业总收入1.72万亿元,增长11%。旅游相关产业投资规模的大幅度增长,直接带动了旅游投资的快速增长,各地旅游投资出现了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国内旅游业是为国内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关的行业,它关系到国内游客、旅行方式、膳宿供应设施和其它各种事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旅游业旅游投资趋势及对策 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旅游业自古以来就是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来源,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山川秀丽;进入21世纪,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亚冬会等;加之全国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多元化的形成趋势,新形势的出境旅游、工业,农业旅游、生态旅游等等,必将给我国旅游业带来蓬勃发展。下面先看看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从《中国旅游发展现状》这篇文章可以了解到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如下: (一)经济状况与旅游业的发展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新稿)

文化旅游工作汇报 近年来,在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文化部门积极探索文化旅游工作发展之路,积极找准文化旅游工作发展的突破口,为文化旅游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彰显文化发展特色,取得了全面发展。 一、文化旅游工作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建县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10年来,彭阳县文化旅游业始终坚持以改善基础条件为切入点,切实加强行业管理,文化旅游工作从起步到发展,从单一到繁荣,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目前,全县建成了县文化广播电视综合大楼、宣传文化中心(文化馆)、图书馆、文物管理所、文化艺术中心等办公楼和栖凤山公园、怡园广场、茹河生态文化园、皇甫谧文化广场、乔家渠民俗风情园暨毛泽东长征宿营地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和旅游景点。全县建成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3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156个农家书屋,28个村级文化室,27个农民文艺队,41个农民文化中心户;17个旅游景点。现有各类文物遗址294处,其中国保单位1处,区保单位7处,县保单位70处,有馆藏文物5200余件,已鉴定的国家一级文物9件,二、三级文物726件,是全区

典型的文物大县。又有刺绣、根雕、剪纸等10余门类2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彭阳县旅游业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2009年,我们组织编制了《彭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彭阳县任山河红色文化区详细规划设计方案》和《彭阳县杨万珍生态农业旅游区细规划设计方案》。对彭阳旅游进行了形象定位,即“生态彭阳,花果之乡”。先后编制了《小岔沟毛泽东红军长征宿营地开发项目方案》《杨万珍生态农业旅游区建设方案》《乔家渠民俗风情园建设方案》《彭阳百里香茶园建设方案》《彭阳纸臶画项目方案》《彭阳县泥塑彩绘项目建设方案》等旅游项目方案文本,积极申报,争取旅游建设项目。注册成立了彭阳县盛达旅游开发服务公司、宁夏中铁青年旅行社彭阳分公司。积极筹集资金近80万元,对无量山石窟、古朝那遗址城墙进行了维修保护,筹资380万元,建成了皇甫谧文化广场一期工程。 另外,根据彭阳实际,我们确定了三大主题旅游品牌的开发方向。一是以“长征足迹-彭阳精神”为主题,开发以任山河战场遗址(烈士陵园)、毛泽东小岔沟和乔家渠长征宿营地等为重点的红色旅游项目;二是以“历史天空-文化之乡”为主题,开发以战国秦长城、皇甫谧故里(朝那古城)、无量山石窟和旧石器遗址等为重点的人文旅游项目;三是以“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