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爆的预防及处理方法通用版

拒爆的预防及处理方法通用版
拒爆的预防及处理方法通用版

操作规程编号:YTO-FS-PD390

拒爆的预防及处理方法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拒爆的预防及处理方法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操作规程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放炮时,通电后出现放炮不响的现象,即为全网路拒爆。放炮后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的部分或单个雷管拒爆的现象即为瞎炮或残爆。

一、产生拒爆或瞎炮的原因

(1)炸药变质。

(2)雷管电阻丝折断;雷管变质或雷管制造质量差。

(3)装药、装炮泥未按规定进行操作,雷管脚线折断或绝缘不良,造成不通电或电流短路。

(4)联接的雷管数超过发爆器的起爆数。

(5)发爆的电流小或有故障,不能引发电雷管。

(6)混用了不同规格、不同厂家、不同材质的雷管。

(7):发爆器与放炮母线、母线与脚线、脚线与脚线间联接不实,有短路;或与水、金属、岩石等导体、非导体接触,造成断路、短路、trig;或阻力大,电流不能正常通过,不易起爆;或联线时漏联、误接,使网路中无电流或电流太小,电雷管不能起爆。

二、拒爆的预防

(1)不领取变质炸药和不合格雷管。

(2)按规程规定装药。装药时用木或竹质炮棍轻轻将药推入孔中,防止损坏或折断雷管脚线。

(3)选用能力足够的发爆器并保持其完好;领取发爆器时认真检查其性能,随班领取,防止碰撞、摔打,及时更换电池,严禁用接线柱短路打火花的方式检查残余电流;发爆器的起爆能力要略大于一次放炮的个数。

(4)在进行发爆器与母线、母线与脚线、脚线与脚线之间的联接时,爆破工的手要洗净擦干再拧接线头并要拧紧。

(5)要保持放炮母线的完好,妥善保管,及时检查处理。

(6)炮眼联线方式不要随意改动。联好线后,爆破工要全面检查一次,以防错联或漏联。

三、拒爆或瞎炮、残爆的处理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通电以后装药炮眼不响时,爆破工必须先取下把手或钥匙,并将爆破母线从电源上摘下,扭结成短路,再等一定时间(使用瞬发电雷管时,至少等5min;使用延期电雷

管时,至少等15min),才可沿线路检查,找出不响的原因。

(一)全网路拒爆的处理

通电后如果出现全网路不爆时,爆破工应立即用欧姆表检查网路,出现三种情况分别放炮处理:

(1)若表针读数小于零,说明网路有短路处,这时应依次检查导线,查出短路并处理后,重新通电起爆。

(2)若表针走动小,读数大,说明有联接不良的接头,电阻大,此时应依次检查联线接头,查出后,将其扭结牢实,重新放炮。

(3)若表针不走动,说明网路导线或雷管桥丝有折断,此时需要改变联线方法,如图6—1所示采用中间并联法,依次逐段重新放炮,或一眼一放,查出瞎炮后,按瞎炮处理规定予以处理。

(二)局部拒爆(或残爆)的处理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处理拒爆(包括残爆)必须在班组长直接指导下进行,并应当班处理完毕。如果当班未能处理完毕,爆破工必须同下一班爆破工在现场交接清楚。

处理拒爆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由于连线不良造成的拒爆,可重新连线起爆。

(2)在距拒爆炮眼至少0.3m处另打与拒爆炮眼平行的新炮眼,重新装药起爆。

(3)严禁用镐刨或从炮眼中取出原放置的起爆药卷或从起爆药卷中拉出电雷管;严禁将炮眼残底(无论有无残余炸药)继续加深;严禁用打眼的方法往外掏药;严禁用压风吹这些炮眼。

(4)处理拒爆的炮眼爆炸后,爆破工必须详细检查炸落的煤、矸,收集未爆的电雷管。

(5)在拒爆处理完毕以前,严禁在该地点进行与处理拒爆无关的工作。

该位置可输入公司/组织对应的名字地址

The Name Of The Organization Can Be Entered In This Location

岩爆的预防及处理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岩爆的预防及处理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7 页

岩爆的预防及处理 (1)岩爆产生条件 ①近代构造活动山体内地应力较高,岩体内储存着很大的应变能; ②围岩新鲜完整,裂隙极少或仅有隐裂隙,属坚硬脆性介质,能够储存能量,而其变形特性属于脆性破坏类型,应力解除后,回弹变形很小; ③具有足够的上覆岩体厚度,一般均远离沟谷切割的卸荷裂隙带,埋藏深度多大于200m; ④无地下水,岩体干燥; ⑤开挖断面形状不规则,造成局部应力集中。 ⑥在溶孔较多的岩层里,则一般不会发生岩爆。 (2)岩爆的特点 隧洞内的岩爆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①在未发生前,并无明显的征兆,虽经过仔细寻找,并无空响声,一般认为不会掉落石块的地方,也会突然发生岩石爆裂声响,石块有时应声而下,有时暂不坠下。 ②岩爆发生的地点多在新开挖的工作面附近,个别的也有距新开挖工作面较远,常见的岩爆部位以拱部或拱腰部位为多;岩爆在开挖后陆续出现,多在爆破后的2~3小时,24小时内最为明显,延续时间一般1~2个月,有的延长1年以上,事前一般无明显预兆。 ③岩爆时围岩破坏的规模,小者几厘米厚,大者可多达几十吨重。石块由母岩弹出,小者形状常呈中间厚、周边薄、不规则的片状脱落,脱落面多与岩壁平行。 ④岩爆围岩的破坏过程,一般新鲜坚硬岩体均先产生声响,伴随片 第 2 页共 7 页

状剥落的裂隙出现,裂隙一旦贯通就产生剥落或弹出,属于表部岩爆;在强度较低的岩体,则在离隧洞掌子面以里一定距离产生,造成向洞内临空面冲击力量最大,这种岩爆属于深部冲击型。 (3)岩爆的现场预测预报 ①地形地貌分析法及地质分析法 认真查看其地形地貌,对该区的地形情况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在高山峡谷地区,谷地为应力高度集中区,另外根据地质报告资料初步确定辅助洞施工期间可能遇到的地应力集中和地应力偏大的地段。 依据地质理论,在地壳运动的活动区有较高的地应力,在地区上升剧烈,河谷深切,剥蚀作用很强的地区,自重应力也较大。 ②AE法(声发射法) AE法主要利用岩石临近破坏前有声发射现象这一结果,通过声波探测器对岩石内部的情况进行检测,该方法的基本参量是能率E和大事件数频度N,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岩体内部的破裂程度和应力增长速度。这种预报方法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有效的。 ③钻屑法(岩芯饼化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对岩石钻孔进行,可在进行超前预报钻孔的同时,对钻出的岩屑和取出的岩芯进行分析;对强度较低的岩石,根据钻出岩屑体积大小与理论钻孔体积大小的比值来判断岩爆趋势。在钻孔过程中有时还可以获得如爆裂声、磨察声和卡钻现象等辅助信息来判断岩爆发生的可能性。 ④地温法 采用红外线测温仪,若地温接近正常埋深地温,说明地下水渗流弱,围岩干燥无水,则产生岩爆的可能性较大。 第 3 页共 7 页

常见放炮事故的原因 预防与处理

常见放炮事故的原因、预防与处理 (一)放不响炮,即电源与网络接通后,网络中所有雷管全不爆 1、原因 (1)电源故障放炮器电池失效,充电不足,电压过低等,使网络中电流低于雷管准爆电流; (2)线路故障线路有折断,接触不良或断路、短路、接头联接不实,漏接等; (3)雷管故障桥丝折断不能导通等; (4)网络设计不当串或并联线路与电源能力不匹配,不满足准爆条件。 2、预防与处理 (1)领取时,认真检查放炮器,携带时注意保护放炮器,现场故障时,更换放炮器; (2)联线时必须认真联接,联好后注意保护、防止拉、砸断等。故障时,重新连接,或分次爆破,最后找出故障处,进行处理; (3)不使用不合格雷管,故障时同(2); (4)按爆破说明书联线方式联接,使放炮器能力与网络匹配,达到准爆条件。 (二)瞎炮与丢炮,即通电放炮后,个别未爆炸的炮眼,称作瞎炮 1、原因 (1)雷管有问题,因雷管内部结构有问题,起爆药起爆,而加强药(猛炸药)未爆;或雷管阻值过大,需很大准爆电流,质量不合格,而造成瞎炮; (2)炸药变质,虽雷管正常起爆,但因炸药变质(可能是炸药含水,也可能是装药时将炸药捣得过实)而拒爆; (3)网络问题,联线时漏接造成丢炮,或联线后两脚短路,或网络设计不合理,使通过该部分雷管的电流不能达到准爆电流要求;或网络有漏电而造成网络电流减小; (4)电源有问题,放炮器故障,发出电流不能满足网络中较钝感电雷管的起爆电流; (5)引药问题,引药中雷管位置不当,或装药时使引药中雷管与药卷脱离。 2、预防措施 (1)领、联药雷管时,认真检查质量,雷管应导通后再发放,使用前认真检查放炮器和母线; (2)装药时,注意保护脚线,封堵时不能将炸药捣得过实;

煤矿冲击地压预防和处理方法

浅谈煤矿冲击地压预防和处理方法 摘要:本文介绍了冲击地压的预防措施以及处理方法。清晰地阐述了冲击地压的发生原因,并对其实施预测预报,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补救处理。 关键词:冲击地压灾害预测灾害治理 冲击地压是采场周围煤岩体,在其力学平衡状态破坏时,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瞬间释放而产生一种以突然、急剧、猛烈破坏为特征的动力现象。冲击地压是一种特殊的矿山压力显现。其显现强度特征一般为弱冲击、强冲击、弹射、矿震、岩爆、煤炮、冲击波、弹性振动等,常伴有煤岩体抛出、巨响及气浪等现象;其发生突然剧烈,冲击波力量巨大,瞬间摧毁巷道、设备、人员。 一、冲击地压发生的原因 1)煤层具有冲击倾向性。冲击地压的发生与煤岩体物理力学性质有直接关系。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开采研究所对桃山煤矿79#层煤冲击倾向性试验结果表明,桃山煤矿79#层煤具有强烈冲击倾向性,其直接顶具有中等冲击倾向性。 2)砾岩活动是发生冲击地压的主要力源。桃山煤矿79#层煤上方基本顶为70余米厚的砂岩层,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周期性跨落;其上为40 余米厚的红土层。 3)层煤工作面采动集中应力对工作面影响较为明显。79# 层煤分层开采时上分层工作面周期来压强度最大达510kn/m2,来压较为强烈。据不完全统计,79#层煤冲击地压83%发生在顶板来压期间,且对工作面超前压力影响范围破坏最为严重。 4)工作面推采速度的影响。回采工作面推采过大后,工作面煤体集中应力得不到及时释放,容易造成应力集中,因此工作面推采速度也是影响冲击地压发生的因素之一。 5)放炮诱发。回采工作面放炮容易造成煤岩体能量释放,因此工作面放炮是诱发冲击地压的主要工序,据统计,桃山煤矿放炮诱发冲击地压占75%以上。 二、冲击地压灾害预测预报及治理 (一)冲击地压灾害预测方法 1)经验类比法。经验类比法是预测采区或工作面冲击危险程度和区域的常用方法。工作面开采或巷道掘进前,利用经验类比法对工作面进行冲击危险程度划分,采空区边缘、断层附近、煤柱区等均为冲击危险程度相对较高的部位,应优先进行防冲治理。 2)煤粉监测法。煤粉监测是操作方便、效果明显的一种冲击危险监测措施。监测方法:使用MSZ12 电煤钻、Φ42 套节麻花钎子配Φ42 钻头打眼,从孔口开始每米收集1次煤粉,并用弹簧秤称其重量记录在记录表上,每打完1个孔,必须立即将结果填入记录表,当监测煤粉量超过危险煤粉量时,预报有冲击危险。再利用电磁辐射法进行校核监测,当两种监测手段均有冲击危险时,应及时实施卸压爆破,炮后再打1~2个煤粉监测孔,校验卸压效果,如不能消除冲击危险,必须继续实施卸压爆破,直至消除冲击危险。 3)电磁辐射监测法。电磁辐射监测是近几年由中国矿业大学发展研究的一种新型冲击危险监测方法,利用KBD5型流动电磁辐射仪和KBD7电磁辐射监测系统对工作面进行电磁辐射监测。操作简便,实用性较强。 4)工作面矿压监测法。每班对上、下平巷超前支柱进行阻力监测,找出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及应力集中系数,确定超前支护距离及方式。根据阻力大小预报工作面顶板来压及应力集中区域。在工作面中部布置2个测区,测区

拒爆的预防及处理方法(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拒爆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9580-23 拒爆的预防及处理方法(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 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 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放炮时,通电后出现放炮不响的现象,即为全网路拒爆。放炮后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的部分或单个雷管拒爆的现象即为瞎炮或残爆。 一、产生拒爆或瞎炮的原因 (1)炸药变质。 (2)雷管电阻丝折断;雷管变质或雷管制造质量差。 (3)装药、装炮泥未按规定进行操作,雷管脚线折断或绝缘不良,造成不通电或电流短路。 (4)联接的雷管数超过发爆器的起爆数。 (5)发爆的电流小或有故障,不能引发电雷管。 (6)混用了不同规格、不同厂家、不同材质的雷管。 (7):发爆器与放炮母线、母线与脚线、脚线与脚线间联接不实,有短路;或与水、金属、岩石等导体、

非导体接触,造成断路、短路、trig;或阻力大,电流不能正常通过,不易起爆;或联线时漏联、误接,使网路中无电流或电流太小,电雷管不能起爆。 二、拒爆的预防 (1)不领取变质炸药和不合格雷管。 (2)按规程规定装药。装药时用木或竹质炮棍轻轻将药推入孔中,防止损坏或折断雷管脚线。 (3)选用能力足够的发爆器并保持其完好;领取发爆器时认真检查其性能,随班领取,防止碰撞、摔打,及时更换电池,严禁用接线柱短路打火花的方式检查残余电流;发爆器的起爆能力要略大于一次放炮的个数。 (4)在进行发爆器与母线、母线与脚线、脚线与脚线之间的联接时,爆破工的手要洗净擦干再拧接线头并要拧紧。 (5)要保持放炮母线的完好,妥善保管,及时检查处理。

岩爆施工方案

新建铁路 长沙至昆明铁路客运专线长昆湖南段岩爆地段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隧道集团沪昆客专长昆湖南段 一、编制依据 1、隧道施工图纸; 2、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3、批准的《***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二、工程概况 ***隧道315m设计为板岩、砂质板岩、炭质板岩、弱风化,裂隙较发育,岩体较完整。洞身深埋,有可能产生岩爆。设计围岩级别为IIIc围岩,支护参数为H150的格栅钢架间距1.0m/榀,C25喷砼23cm,拱部设Φ22中空组合注浆锚杆、边墙设22砂浆锚杆,锚杆纵向间距1.5m,环向间距1.2m,呈梅花形布置。 三、岩爆的形成原因 岩爆是深埋地下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动力破坏现象,当岩体中聚积的高弹性应变能大于岩石破坏所消耗的能量时,破坏了岩体结构的平衡,多余的能量导致岩石爆裂,使岩石碎片从岩体中剥离、崩出。 四、岩爆的特点 1、在未发生前,并无明显的征兆,虽经过仔细寻找,并无空响声,一般认为不会掉落石块的地方,也会突然发生岩石爆裂声响,石块有时应声而下,有时暂不坠下。 2、岩爆发生的地点多在新开挖的工作面附近,个别的也有距新开挖工作面较远,常见的岩爆部位以拱部或拱腰部位为多;岩爆在开挖后陆续出现,多在爆破后的2~3小时,24小时内最为明

显,延续时间一般1~2个月,有的延长1年以上,事前一般无明显预兆。 3、岩爆时围岩破坏的规模,小者几厘米厚,大者可多达几十吨重。石块由母岩弹出,小者形状常呈中间厚、周边薄、不规则的片状脱落,脱落面多与岩壁平行。 4、岩爆围岩的破坏过程,一般新鲜坚硬岩体均先产生声响,伴随片状剥落的裂隙出现,裂隙一旦贯通就产生剥落或弹出,属于表部岩爆;在强度较低的岩体,则在离隧洞掌子面以里一定距离产生,造成向洞内临空面冲击力量最大,这种岩爆属于深部冲击型。 五、岩爆的分类 岩爆按规模和烈度分为:轻微岩爆、中等岩爆、强烈岩爆三种类型。轻微岩爆规模小,一般多为弹射型、冲击地压型岩爆。岩爆坑较浅,厚度一般小于10cm,岩爆坑沿隧道轴向长度小于10m,呈零星分布。中等岩爆多为爆炸抛射型和破裂剥落型岩爆,岩爆坑呈三角形、弧形及梯形,连续分布,规模较大,岩爆坑一般几十厘米深,最大达150cm,沿隧道轴线长10~20m,成片分布。强烈岩爆多为破裂剥落性岩爆,岩爆坑连续分布,最深可达4.3m,沿隧道轴线长大于20m。剥落的岩块尺寸大,数量多,生成大量超挖现象,洞形不规则,对正常施工影响大。 六、防治岩爆的施工方案及措施 1、岩爆地段的防护措施 1.1结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对掌子面及掌子面前方15~20m的地段进行监测,推算岩石强度,并根据岩石强度及有关经验公式判定存在岩爆的可能性。 1.2在岩爆段开挖前,注意收集开挖过程中的岩爆地质资料,包

瞎炮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瞎炮得预防与处理方法 为了防止瞎炮(拒爆残爆)得发生,确保井下爆破作业安全,结合我矿实际情况,摘录如下瞎炮预防与处理方法,望各单位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 一、瞎炮得预防 (一)装药与封泥规定 1、每次装药前,施工单位必须将迎头得水排净,必须停掉工作面20m范围内电气电源,防止杂散电流引爆雷管(对迎头涌水较大得工作面,尽量采用风泵排水)。 2、装药前,必须用压风清除炮眼内得煤粉或岩粉,再用木质或竹质炮棍将药卷轻轻推入,不得冲撞或捣实。炮眼内得各药卷必须彼此密接。 3、施工单位可安排经过专门训练得班组长协助爆破工装药[20个炮眼以下得爆破作业可以允许3人协助装药与装炮泥;20个炮眼以上得可以允许6人协助装药与装炮泥(爆破工除外)],爆破工必须做好监督工作。同时班组长、爆破工、瓦斯检查工必须在现场严格执行“三人连锁放炮制”与“一炮三检制”。 4、装药顺序:先下部眼、后中部眼、再上部眼,依次进行。下部炮眼装好后,必须将雷管脚线盘好放在眼口,并保持脚线末端扭结短路且悬空,避免与导电体相接触。 5、一个炮眼只准装入一个起爆药卷,严禁使用双起爆药卷。填装药卷时,先将起爆药卷上雷管脚线放在起爆药卷上部,将药卷装入炮眼口(整个药卷全部装入离炮眼口50-150mm),再紧跟逐个装入其她

药卷,以防止药卷之间掉入矸石或煤渣,保证药卷之间接触严密。单个炮眼所有药卷全部装入炮眼后,再一手拉住脚线,不要过紧,脚线要微斜向上紧贴炮眼侧壁,用木质或竹质炮棍将药卷整体轻轻推至眼底,不得冲撞。 6、装起爆药卷得同时,底板炮眼必须将红色阻燃胶带缠绕在起爆药卷上装入,阻燃胶带长度以在眼口余500-600mm为宜。 7、仰角大得炮眼装药时,将全部药卷及水炮泥一次送入眼口后,再装入一卷炮泥,随药一起送到眼底,用炮棍轻捣几下,使炮泥卡住药卷。 8、严禁使用垫药或盖药。 9、眼深大于雷管脚线长度需延长脚线时,接头要错开,并用绝缘胶布包好。 10、炮泥使用水泡泥与粘土炮泥。炮泥质量必须符合要求,不准太硬或太软,不准存在杂物。 11、装填水炮泥时,紧靠药卷处应先装填0、03~0.04m得粘土炮泥,然后再装水炮泥,水炮泥外边剩余部分,使用粘土炮泥;前两卷炮泥要慢用力,轻捣动,以后得炮泥必须依次轻轻推入并捣实。 12、装填炮泥时,要一手拉住雷管脚线,使脚线紧贴炮眼侧壁,但不要拉得过紧,防止拉坏脚线或管口;另一手装填炮泥,最初填塞得炮泥应慢慢用力,轻捣压实;以后各段炮泥须依次用力一一捣实。 装填炮泥时,要防止捣破水炮泥。同时注意雷管脚线应紧靠炮眼侧壁,避免脚线被炮棍捣破。 13、炮眼封泥长度及水炮泥用量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 炮眼深度小于0.6m时,不得装药、爆破;特殊条件下,如挖

日常体能训练中的伤病预防和处置方法

日常体能训练中的伤病预防和处置方法 在训练场上,不讲科学的训练,比比皆是,运动量、运动科目不因人而异,有的过大,有的不足,准备工作不充分、训练后的恢复基本没有等等都是不讲科学的表现,训练效果事倍而功半,甚至造成受伤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轻伤比较突出,有的战士害怕领导、战友说自己太娇气、太软弱,怕耽误训练,常常置之不理,并且带伤坚持训练,结果使小伤变成了大伤,急性转变为慢性,有的甚至变成了很难恢复的伤病。笔者在训练场上看到“轻伤不下火线”的情况非常多。这种大无畏的精神确实值得称道,尤其是战时,更有必要。但是在日常训练中并不能提倡,要充分认识到轻伤不可轻视,受了轻伤也要及时进行有效处理,以免留下后患。 一、日常训练中各类受伤的表现 适量的运动有益于健康,循序渐进的增量运动,也有利于身体素质的提高。消防部队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训练的课目尤其是涉及到体能的训练科目比较多,在进行高强度训练时,由于训练的量和强度达到了机体承受力的高点,稍不经意就容易发生损伤。如: 各类登高训练时,易发生皮肤擦伤和肌肉、韧带挫伤或撕裂伤;长跑或5公里越野训练时,最容易发生踝关节扭伤,依次是膝关节、髋关节和下腰部损伤;翻越障碍物训练时,出了可能发生上述损伤外,还可能发生骨折和关节脱臼;当

进行剧烈运动、急速跑、弯腰、下蹲、x旋转时,还可能发生臀部肌肉、韧带损伤;当训练量累积起来,超出了耐受范围时,也会发生过劳性损伤,如应力性骨折、膑下脂肪垫损伤、膝关节韧带损伤、膝关节滑膜炎、胫前肌疲劳症、疲劳性骨膜炎等。 二、最容易受伤的战友类型 分析训练中受伤的情形,四类人员伤情突出。一是体质差的战友。一些战士入伍前锻炼较少,体能素质差,入伍后由于训练强度大,节奏快,难以完成全部课目,勉强而为之,训练强度超过承受能力,加上耐受力差,容易形成累积性疲劳而受伤。二是感觉不协调的战友。这些战友,往往因自我保护意识和个体动作悟性不同,训练中的动作协调性不够,在训练中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而造成受伤。三是心理素质差的战友。这类战士们对耐力、爆发力、反应能力要求很高、高强度体能训练课目、尤其是消防部队最常见的高空作业往往产生恐惧、紧张等,产生心理障碍,不能发挥其应有的训练水平,容易受伤。四是性格内向的战友。这些战友在受伤后,往往不好意思表现出来,常常强忍着,结果耽误治疗,小伤引发大伤。 三、训练受伤最常见的处置方式 在训练场上万一不慎发生了损伤,应及时科学处理,常用的处理措施如下:

岩爆的防治措施

岩爆防治措施 本施工管段毛坡良隧道及平导、李贵街隧道,主要岩质为花岗岩,且埋深较厚,形成岩爆发生条件。现平导已有发生岩爆的现象。为确保施工安全,现对岩爆的防治措施交底如下。 一、岩爆基本特点: 1、岩爆在发生前,并无明显的预兆,虽然经过仔细找顶,并无空响声,一般认为不会掉落石块的地方,也会突然发生岩石爆裂声响,石块有时应声而下,有时暂不坠下。在没有支护的情况下,对施工安全威胁极大。 2、岩爆时,石块由母岩弹出,呈现中间厚、周边薄、不规则的片状。 3、岩爆发生的地点,多在新开挖工作面及其附近,个别距开挖工作面较远;岩爆发生的时间,多在爆破后2~3小时内,有的部位还可产生二次岩爆,一般在爆破后10~12小时内。 二、处理岩爆的基本原则:先防后治 一般情况下,对隧道岩爆应采用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岩爆的发生机率,减小岩爆强度。对于岩爆较严重的部位,要先处理后施工,确保施工安全。 三、岩爆的防治措施 1、岩爆的预防措施 1)切实提高光面爆破效果,保证洞室轮廓规则圆顺,避免应力集中;并严格控制装药量,以尽可能减少爆破对围岩的影响。 2)爆破后立即对围岩喷洒高压水,软化岩石,减弱岩爆强度。 3)加强机械找顶和人工来回找顶。 4)选用预先释放部分能量的办法,如松动爆破法、超前钻孔预爆法、超前小导坑掘进法、打应力释放孔等方法,将岩石原始应力释

放。 2、岩爆的处理措施 1)对岩爆部位加强找顶工作,只有当找顶彻底后,方能进行下一步的测量画弧和钻眼作业。 2)加强对岩爆部位的支护,必须先打安全锚杆(必要时再挂网),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喷浆封闭,再进行开挖作业,这样才能使锚杆在爆破前有充分的凝固时间和防止石块掉落。在锚杆安装好后再在锚杆之间钻适量的空眼,以减小岩爆二次发生的机率和强度。 3)岩爆严重时,台车上的人员要及时撤离到安全地点,然后由有经验的人在有人陪同下对岩爆部位进行找顶处理。找顶从上而下,上层找好铺完架子后再进行下层找顶。一定要等找顶工作彻底后,所有人员才能进入掌子面进行作业。同时各作业人员要注意做好自我防护,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切忌盲目作业。 4)对于岩爆特别严重的部位,在最短的时间内要对围岩进行锚喷网支护,防止作业时落石伤人,待二次岩爆过后,采用钢格栅支护,用Φ22mm螺纹钢与锚杆焊接成网状,然后及时进行二次喷浆支护;钻眼前并先打超前锚杆。

煤矿井下盲炮(瞎炮)事故的预防措施示范文本

煤矿井下盲炮(瞎炮)事故的预防措施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煤矿井下盲炮(瞎炮)事故的预防措施 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前言: 煤矿井下放炮,是将煤矿专用安全炸药、电雷管装入 打好的炮眼内,用非固定线路(放炮母线)一头与电雷管 脚线连接,一头接通放炮器,通过供给电雷管电能引炸 药,达到破碎煤体和岩体的过程。由于种种原因,通电放 炮后会造成雷管和炸药都不爆炸或雷管爆炸而炸药不爆炸 的瞎炮。盲炮又称“瞎炮”,系指起爆药卷内的工业雷管 经点火、通电或起爆元件击发后,未起爆的药孔,是煤矿 作业中遇到的比较棘手的问题,盲炮的存在一方面对井下 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胁,因为仅盲炮处理本 身就是一项充满高度危险和费事的工作,特别是现在国家

监管部门对煤矿安全抓的很紧,要确保“以人为本,注重安全”;另一方面,盲炮的存在也对生产本身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轻则给爆破效果带来不利影响,重则使整个爆破施工作业失败,降低了生产效率,同时增加了爆破器材的消耗。爆破施工是煤矿生产重要环节,其目的是进行井巷掘进并为随后的采运提供块度适宜的挖掘物和。但由于种种原因,盲炮一直是爆破施工特别是煤矿井下施工挥之不去的阴影,因此对盲炮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显得尤其重要。 2.原因分析: 引起盲炮事故的原因是多因素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2.1爆破器材的质量 (1)电雷管猛度达不到要求,不能引爆炸药,或者电雷管本身质量有缺陷,导致其本身不能正常起爆。 (2)炸药如果因为受潮或者其他原因也将导致不能被

岩爆常识与分级标准

一般岩爆的预防及处理 (1)岩爆产生条件 ①近代构造活动山体内地应力较高,岩体内储存着很大的应变能; ②围岩新鲜完整,裂隙极少或仅有隐裂隙,属坚硬脆性介质,能够储存能量,而其变形特性属于脆性破坏类型,应力解除后,回弹变形很小; ③具有足够的上覆岩体厚度,一般均远离沟谷切割的卸荷裂隙带,埋藏深度多大于200m; ④无地下水,岩体干燥; ⑤开挖断面形状不规则,造成局部应力集中。 ⑥在溶孔较多的岩层里,则一般不会发生岩爆。 (2)岩爆的特点 隧洞内的岩爆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①在未发生前,并无明显的征兆,虽经过仔细寻找,并无空响声,一般认为不会掉落石块的地方,也会突然发生岩石爆裂声响,石块有时应声而下,有时暂不坠下。 ②岩爆发生的地点多在新开挖的工作面附近,个别的也有距新开挖工作面较远,常见的岩爆部位以拱部或拱腰部位为多;岩爆在开挖后陆续出现,多在爆破后的2~3小时,24小时内最为明显,延续时间一般1~2个月,有的延长1年以上,事前一般无明显预兆。

③岩爆时围岩破坏的规模,小者几厘米厚,大者可多达几十吨重。石块由母岩弹出,小者形状常呈中间厚、周边薄、不规则的片状脱落,脱落面多与岩壁平行。 ④岩爆围岩的破坏过程,一般新鲜坚硬岩体均先产生声响,伴随片状剥落的裂隙出现,裂隙一旦贯通就产生剥落或弹出,属于表部岩爆;在强度较低的岩体,则在离隧洞掌子面以里一定距离产生,造成向洞内临空面冲击力量最大,这种岩爆属于深部冲击型。 (3)岩爆的现场预测预报 ①地形地貌分析法及地质分析法 认真查看其地形地貌,对该区的地形情况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在高山峡谷地区,谷地为应力高度集中区,另外根据地质报告资料初步确定辅助洞施工期间可能遇到的地应力集中和地应力偏大的地段。 依据地质理论,在地壳运动的活动区有较高的地应力,在地区上升剧烈,河谷深切,剥蚀作用很强的地区,自重应力也较大。 ②AE法(声发射法) AE法主要利用岩石临近破坏前有声发射现象这一结果,通过声波探测器对岩石内部的情况进行检测,该方法的基本参量是能率E和大事件数频度N,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岩体内部的破裂程度和应力增长速度。这种预报方法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有效的。 ③钻屑法(岩芯饼化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对岩石钻孔进行,可在进行超前预报钻孔的同时,对钻出的岩屑和取出的岩芯进行分析;对强度较低的岩石,根据

心理健康预防及解决方法

预防: 如果您想知道自己的心理就是否健康,怎么办? (1)对照检查法。对照公认的心理健康标准(第一: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即不会感到有某种莫名的或对大多数人都不构成危险的事物对自己造成威胁。第二:充分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做恰当的估计。即人们常说的有“自知之明”。第三:生活目标与理想切合实际,而非有过高的或脱离实际的生活目标。第四: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而非沉湎于空想或自我封闭。第五:能保持个性的完整与谐,悦纳自己。第六: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而非固执、刻板。第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而非独来独往,我行我素。第八:能适度的宣泄情绪与控制情绪,而非任意冲动或苦行僧式的压抑。第九:在不违背集体意志的前提下充分地发挥个性,而非盲从与随波逐流。第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也就就是人们常说的会处理好集体的个人的关系。)进行自我检查,瞧瞧自己在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2)测量法。一些心理测量方法可以对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大致的判断。您可以找心理老师进行。(3)体验法。如果您较频繁地感到内心痛苦或长时间地觉得心情不好,而且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学习与工作。一般情况下,说明您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够理想。 解决: 健康的心理就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教育与文化科学知识的前提,就是正常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基本保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也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把握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她们预防心理疾病,优化心理素质,促进人格成熟,就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 (一)建立大学生心理服务网络 随着人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重要性认识的不断加深,各高校相继成立了心理保健机构,由专职或兼职老师承担具体的心理保健工作,但仍然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应充分发挥各院系的党、团组织、学生社团、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的作用,建立校级(Ⅰ级)、院级(Ⅱ级)、系级(Ⅲ级)三级网络系统,让她们承担心理保健员与心理咨询员的职责,及时发现与了解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并帮助有问题倾向的学生去寻求帮助,防止危险事件的发生。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大学生心理特点,开设相关课程,系统科学地传授心理健康卫生知识,使学生了解自身的基本心理状况,自觉有效地提高心理素质。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网络、校刊、板报等宣传形式,广泛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与有关提高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问题发生等方面的知识,同时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人际关系教育与适应性教育,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学会常见心理不适的应对方法,提高心理问题的处理能力。 (三)启动大学生健康预警机制 遵循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尽快建立与启动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系统,用专业化、科学化的方式进行危机管理与问题预警,使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以及时发现、早期干预与有效控制。新生入学时,学校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心理测验等方法对学生的智力、特长、个性、潜能、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全面普查,建立起新生心理健康档案。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追踪调查,全面、主动、有针对性地给学生以咨询、引导与帮助,防患于未然。 (四)创建与谐健康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就是高校特定的精神环境与文化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创建优美的环境、优秀的校风与学风、优越的教学条件、优良的师资队伍,

岩爆处理措施

七、岩爆段处理措施 中亚D线部分隧道的地应力都很高,岩体内存在很大的应变能,在施工过程中有发生岩爆的可能性。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我公司积累了大量的施工经验,目前已有许多之有效的治理岩爆的方法,现结合中亚D线隧道的地质特性,拟采用如下措施: 1.加强临时支护 在完整、坚硬的岩层中一般可不加支护,但在岩爆地段,为了从开始就防止岩爆的发生,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爆破后尽可能快进行围岩支护。其作用:第一改善围岩的应力状态;第二起防护作用,防止岩石弹射与塌落等破坏性事故发生。所以我公司结合设计要求,拟采用如下措施: 1.1喷射纤维砼 为了保证更安全,采用喷射纤维砼,喷射厚度根据各岩层的情况而定。纤维砼可以提高喷层的抗拉和抗剪强度,具有比普通砼大得多的柔性,并且能承受较大的变形而不使表面开裂。 1.2锚杆加固围岩 这是一种加固围岩最有效方法,也是岩爆防治措施首先考虑选用方法之一,其主要作用是进行岩体加固,以防劈裂和剥落的岩块塌落弹射。根据设计要求,锚杆采用空中锚杆。 1.3锚喷支护 此隧道根据设计要求,除安装锚杆外,还应配合使用喷砼,它可

以起到防止岩块弹射和结构整体支护作用。 1.4锚喷金属网联合支护 这是一种较弱地层临时支护措施。由于锚喷网联合结构强度增长迅速,能很快形成支护能力,其弹性模量与天然岩石弹性模量相近,而且与围岩密贴,与围岩形成弹性共同体,可防止应力集中与深部扩散,起到了可靠的全面防护作用。 1.5在IV类岩围、进洞加强段严重地区,为提高结构整体支护能力,在岩爆地段采用格栅钢架密排支撑,与喷锚网形成联合支护体系,且在进洞加强段采用钢支架临时支撑,待开挖面、锚喷完成后拆除。 2.设临时防护网 主要是防止突然发生岩爆飞石伤人和砸坏机器设备,使用尼龙网和钢丝网等进行拦挡。 2.1在掌子面及其附近岩爆地带加挂铁丝帷幕,可增加作业场所安全感,保护凿岩人员和机具。 2.2在台车上装设钢丝网防护,保护打眼和装药工人的安全。 2.3使用挖掘机开挖时,在掘进机及后配装套上安装“铁甲”,构成一个“防石棚”,避免岩爆石块塌落伤人,砸坏设备。 3.待避及清除危石 待避也是一种有效的安全措施。一般在岩爆比较猛烈的时候,为防止飞石造成事故,可以在安全处躲避一段时间,待避到平静为止。产生在洞顶的岩爆松石必须清除,属破裂松驰型岩爆,弹射危害不大,

隧道岩爆的防治措施

岩爆,也称冲击地压,它是一种岩体中聚积的弹性变形势能在一定条件下的突然猛烈释放,导致岩石爆裂并弹射出来的现象 轻微的岩爆仅有剥落岩片,无弹射现象,严重的可测到4.6级的震级,烈度达7一8度,使地面建筑遭受破坏,并伴有很大的声响。岩爆可瞬间突然发生,也可以持续几天到几个月。发生岩爆的条件是岩体中有较高的地应力,并且超过了岩石本身的强度,同时岩石具有较高的脆性度和弹性,在这种条件下,一旦由于地下工程活动破坏了岩体原有的平衡状态,岩体中积聚的能量导致岩石破坏,并将破碎岩石抛出。 发生原因 发生条件:在硬脆岩体高地应力地区,硐室开挖过程中发生岩爆。 发生原因:围岩强度适应不了集中的过高应力而突发的失稳破坏。 防治措施:应力解除、注水软化和使用锚栓-钢丝网-混凝土防爆支护等。[1] 基本解释 岩爆是岩石工程中围岩体的突然破坏,并伴随着岩体中应变能的突然释放,是一种岩石破裂过程失稳现象。 岩爆-简介 岩爆是深埋地下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动力破坏现象,当岩体中聚积的高弹性应变能大于岩石破坏所消耗的能量时,破坏了岩体结构的平衡,多余的能量导致岩石爆裂,使岩石碎片从岩体中剥离、崩出。 岩爆往往造成开挖工作面的严重破坏、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已成为岩石地下工程和岩石力学领域的世界性难题。轻微的岩爆仅剥落岩片,无弹射现象。严重的可测到4.6级的震级,一般持续几天或几个月。发生岩爆的原因是岩体中有较高的地应力,并且超过了岩石本身的强度,同时岩石具有较高的脆性度和弹性。这时一旦地下工程破坏了岩体的平衡,强大的能量把岩石破坏,并将破碎岩石抛出。预防岩爆的方法是应力解除法、注水软化法和使用锚栓-钢丝网-混凝土支护。岩爆-产生的条件 1.近代构造活动山体内地应力较高,岩体内储存着很大的应变能,当该部分能量超过了硬岩石自身的强度时; 2.围岩坚硬新鲜完整,裂隙极少或仅有隐裂隙,且具有较高的脆性和弹性,能够储存能量,而其变形特性属于脆性破坏类型,当应力解除后,回弹变形很小; 3.埋深较大(一般埋藏深度多大于200m)且远离沟谷切割的卸荷裂隙带; 4.地下水较少,岩体干燥; 5.开挖断面形状不规则,大型洞室群岔洞较多的地下工程,或断面变化造成局部应力集中的地带。 地质构造

隧道岩爆防治、处理措施

隧道岩爆防治、处理措施 隧道发生了中等岩爆,为确顺利施工,结合隧道开挖对岩爆的防治经验,现对岩爆的防治、处理措施交底如下,请现场领工员和施工人员参考。 一、岩爆基本特点: 1、岩爆在发生前,并无明显的预兆,虽然经过仔细找顶,并无空响声,一般认为不会掉落石块的地方,也会突然发生岩石爆裂声响,石块有时应声而下,有时暂不坠下。在没有支护的情况下,对施工安全威胁极大。 2、岩爆时,石块由母岩弹出,呈现中间厚、周边薄、不规则的片状。 3、岩爆发生的地点,多在新开挖工作面及其附近,个别距开挖工作面较远;岩爆发生的时间,多在爆破后2~3小时内,有的部位还可产生二次岩爆,一般在爆破后10~12小时内。 二、处理岩爆的基本原则:先防后治 一般情况下,对隧道岩爆应采用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岩爆的发生机率,减小岩爆强度。对于岩爆较严重的部位,要先处理后施工,确保施工安全。 三、岩爆的防治措施 1、岩爆的预防措施 1)切实提高光面爆破效果,保证洞室轮廓规则圆顺,避免应力集中;并严格控制装药量,以尽可能减少爆破对围岩的影响。 2)爆破后立即对围岩喷洒高压水,软化岩石,减弱岩爆强度。 3)加强机械找顶和人工来回找顶。 4)选用预先释放部分能量的办法,如松动爆破法、超前钻孔预爆法、超前小导坑掘进法、打应力释放孔等方法,将岩石原始应力释放。

2、岩爆的处理措施 1)对岩爆部位加强找顶工作,只有当找顶彻底后,方能进行下一步的测量画弧和钻眼作业。 2)加强对岩爆部位的支护,必须先打安全锚杆(必要时再挂网),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喷浆封闭,再进行开挖作业,这样才能使锚杆在爆破前有充分的凝固时间和防止石块掉落。在锚杆安装好后再在锚杆之间钻适量的空眼,以减小岩爆二次发生的机率和强度。 3)岩爆严重时,台车上的人员要及时撤离到安全地点,然后由有经验的人在有人陪同下对岩爆部位进行找顶处理。找顶从上而下,上层找好铺完架子后再进行下层找顶。一定要等找顶工作彻底后,所有人员才能进入掌子面进行作业。同时各作业人员要注意做好自我防护,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切忌盲目作业。 4)对于岩爆特别严重的部位,在最短的时间内要对围岩进行锚喷网支护,防止作业时落石伤人,待二次岩爆过后,采用钢格栅支护,用Φ22mm螺纹钢与锚杆焊接成网状,然后及时进行二次喷浆支护;钻眼前并先打超前锚杆。

瞎炮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瞎炮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为了防止瞎炮(拒爆残爆)的发生,确保井下爆破作业安全,结合我矿实际情况,摘录如下瞎炮预防与处理方法,望各单位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 一、瞎炮的预防 (一)装药与封泥规定 1. 每次装药前,施工单位必须将迎头的水排净,必须停掉工作面20m范围内电气电源,防止杂散电流引爆雷管(对迎头涌水较大的工作面,尽量采用风泵排水)。 2. 装药前,必须用压风清除炮眼内的煤粉或岩粉,再用木质或竹质炮棍将药卷轻轻推入,不得冲撞或捣实。炮眼内的各药卷必须彼此密接。 3. 施工单位可安排经过专门训练的班组长协助爆破工装药[20个炮眼以下的爆破作业可以允许3人协助装药和装炮泥;20个炮眼以上的可以允许6人协助装药和装炮泥(爆破工除外)],爆破工必须做好监督工作。同时班组长、爆破工、瓦斯检查工必须在现场严格执行“三人连锁放炮制”和“一炮三检制”。 4. 装药顺序:先下部眼、后中部眼、再上部眼,依次进行。下部炮眼装好后,必须将雷管脚线盘好放在眼口,并保持脚线末端扭结短路且悬空,避免与导电体相接触。 5. 一个炮眼只准装入一个起爆药卷,严禁使用双起爆药卷。填装药卷时,先将起爆药卷上雷管脚线放在起爆药卷上部,将药卷装入

炮眼口(整个药卷全部装入离炮眼口50-150mm),再紧跟逐个装入其他药卷,以防止药卷之间掉入矸石或煤渣,保证药卷之间接触严密。单个炮眼所有药卷全部装入炮眼后,再一手拉住脚线,不要过紧,脚线要微斜向上紧贴炮眼侧壁,用木质或竹质炮棍将药卷整体轻轻推至眼底,不得冲撞。 6. 装起爆药卷的同时,底板炮眼必须将红色阻燃胶带缠绕在起爆药卷上装入,阻燃胶带长度以在眼口余500-600mm为宜。 7. 仰角大的炮眼装药时,将全部药卷及水炮泥一次送入眼口后,再装入一卷炮泥,随药一起送到眼底,用炮棍轻捣几下,使炮泥卡住药卷。 8. 严禁使用垫药或盖药。 9. 眼深大于雷管脚线长度需延长脚线时,接头要错开,并用绝缘胶布包好。 10.炮泥使用水泡泥和粘土炮泥。炮泥质量必须符合要求,不准太硬或太软,不准存在杂物。 11.装填水炮泥时,紧靠药卷处应先装填0.03~0.04m的粘土炮泥,然后再装水炮泥,水炮泥外边剩余部分,使用粘土炮泥;前两卷炮泥要慢用力,轻捣动,以后的炮泥必须依次轻轻推入并捣实。 12.装填炮泥时,要一手拉住雷管脚线,使脚线紧贴炮眼侧壁,但不要拉得过紧,防止拉坏脚线或管口;另一手装填炮泥,最初填塞的炮泥应慢慢用力,轻捣压实;以后各段炮泥须依次用力一一捣实。 装填炮泥时,要防止捣破水炮泥。同时注意雷管脚线应紧靠炮眼侧壁,避免脚线被炮棍捣破。 13.炮眼封泥长度及水炮泥用量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各种隧道灾害的预防及处置措施

8隧道地质灾害预防及处置措施 一、岩爆 1.岩爆发生前的预防措施 1.1微弱岩爆地段,可直接在开挖面围岩上洒水,软化围岩表层,促使应力释放和调整。 1.2中等岩爆地段,在隧道开挖断面轮廓线外10~15cm范围内,侧壁及拱部打设注水孔,并向孔内喷灌高压水,软化围岩,加快围岩内部的应力释放。 1.3强烈岩爆地段,可先掘进一个断面积为15~30cm2的小导洞,使岩层中的高地应力得以部分释放,再进行隧道开挖,但应通过探测到的具体情况,确定循环进尺。 1.4在可能发生岩爆地段,还应改善爆破设计,将深孔爆破改为浅孔爆破,减少一次装药量,拉大不同部位炮眼的雷管段位间隔,延长爆破时间,减弱爆破对围岩的影响,减小爆破应力场的叠加,降低岩爆频率和强度。 2.岩爆发生时的处理措施 2.1岩爆发生岩爆剧烈时,人员在安全距离地段躲避一段时间,直至岩爆平静为止,洞顶的岩爆松石要及时清除掉,同时进行工作面的观察记录,如岩爆位置、强度、类型、数量及山鸣等。 2.2机械迅速驶离现场,到达安全区域,停机待命。 3.岩爆发生后的处理措施 3.1加强巡视,及时撬顶,清除爆裂的岩石,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3.2岩爆发生并确认岩爆平静后,施工人员向工作面及附近洞壁岩体洒高压水,以降低岩体强度,减弱岩体的脆性,降低岩爆的剧烈程度;同时起到降温除尘的作用。 3.3初期支护紧跟开挖面,尽可能减少岩层爆露时间,减少岩爆发生,确保人员安全。 4.岩爆地段的技术措施 4.1采用能及时受力的锚杆。 4.2采用喷射钢纤维混凝土,厚度宜为5-8cm; 4.3当用台车钻眼,岩爆的强度在中等以下时,可在台车及装碴机械、运输

车辆上加装防护钢板,避免岩爆弹射出的块体伤及作业人员和砸坏施工设备。 4.4采用分步开挖法施工。开挖后,及时施作超前锚杆对开挖面前方的围岩进行锁定。在拱部及两侧侧壁布置预防岩爆的短锚杆,锚杆长度宜为2m左右,间距宜为0.5~1.0m,并宜与钢纤维喷射混凝土联合使用,形成喷锚加固作用。 二、隧道塌方、突水涌泥 遇特殊和不良地质条件,如断层及其破碎带、滑动层、溶洞、陷穴、堆积体、流沙、淤泥、地下水、松散地层等稳定性差的围岩,都可能发生塌方。 1.隧道塌方、突水涌泥的先兆 1.1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如干燥的围岩突然出水,地下水突然增多,涌水量增大,水质由清变浊(地下水将断层泥带走)等都是即将发生坍方的前兆。 1.2开挖面上有可能不稳定块体出露,尤其是小断(夹)层或其它软弱结构面和围岩的节理裂缝构造可能不稳定块体的出露处,往往是局部围岩坍方的部位。 1.3拱顶不断掉下小石块,甚至较大的石块相继掉落,预示着围岩即将发生坍方。 1.4岩石裂缝旁出现岩粉或洞内无故发现有岩粉飞扬时,也说明可能即将发生坍方。 1.5围岩发生裂缝,并逐步扩大,很可能要发生坍方。 1.6支护受力(敲击发声清脆有力,拱架接头挤偏或压劈等)变形甚至发出声响时,说明围岩压力增大,有坍塌的可能。 1.7喷射砼出现大量的明显裂纹,亦说明围岩压力增大,有可能出现失稳坍方。 1.8围岩或隧道支护,拱脚附近的水平收敛率大于0.2mm/d,或拱顶下沉量大于0.1mm/d,并继续增大时,说明围岩仍在发生变形,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2.隧道塌方、突水涌泥等灾害事故的处置措施 ⑴针对小规模的涌水即掌子面或拱顶渗水,应及时挂网喷射混凝土。 ⑵待掌子面相对稳定且喷射混凝土强度满足后应立即组织人员在拱顶和掌子面进行打管注浆,打管长度不小于2.5m,注浆管应呈梅花型布置,间距不小于0.5m,注水玻璃-浓硫酸双液浆。土层及浆液凝固后方可进行超前支护和开挖施工。

各种注射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

各种注射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

常用注射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注射给药法是将无菌药物注射人体内的方法,适用于各种原因不宜口服给药的病人。但注射给药会造成组织一定程度的损伤,在工作中可引起并发症的发生。以下为常用注射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一.皮内注射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一)疼痛 1.临床表现:主诉疼痛。 2.预防措施 (1)注重心理护理,向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配合。 (2)正确选择溶媒对药物进行溶解。 (3)准确配制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 (4)熟练掌握注射技术,准确注入药液。 (5)针头型号选择正确,检查针头锋利无倒钩的针头进行注射。 (6)注射在皮肤消毒剂干燥后进行。 2.处理方法 (二)局部组织反应 1.临床表现:表现为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瘙痒、水疱、溃烂、破损及色素沉着。 2.预防措施 (1)正确配制药液,推注药液剂量准确。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让病人了解皮内注射的目的,不可随意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如有异常不适可随时告知医护人员。 (4)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可引起机体过敏反应的药物。 3.处理方法 对已发生局部组织反应者,进行对症处理,预防感染。出现局部皮肤瘙痒者,告诫病人勿抓、挠,用0.5%碘伏棉签擦拭;局部皮肤有水疱者,先用0.5%碘伏棉签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液体抽出;注射部位出现溃烂、破损,则进行外科换药处理。 (三)虚脱

3.处理方法 (1)如针头刺破血管,立即拔针、按压注射部位。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2)拔针后注射点少量出血者,予以重新按压注射部位。形成皮下血肿者,可根据血肿的大小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皮下小血肿早期采用冷敷促进血液凝固,48小时后应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和消散。皮下较大血肿早期可采取消毒后无菌注射器穿刺抽出血液,再加压包扎;血液凝固后,可行手术切开却出血凝块。 (二)硬结形成 1.临床表现:局部肿胀、痛痒,可触及硬结。 2.预防措施 (1)避免应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药物作皮下注射。 (2)注射深度和角度适宜。针头刺入角度不宜超过45度,以免刺入肌层。(3)操作前应检查针头是否锐利、无倒钩。 (4)注射点选择要尽量分散,轮流使用,避免在同一处多次反复注射,避免在瘢痕、炎症、皮肤破损处注射。 (5)注射药量一般以少于2ml为宜。推药时,速度要缓慢,用力要均匀,以减少对局部的刺激。 (6)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做好皮肤消毒,防止注射部位感染。3.处理方法:已形成硬结者,可用50%硫酸镁湿敷或取新鲜马铃薯切片外敷硬结处。 (三)低血糖反应 1.临床表现:多发生在胰岛素注射期间。皮下注射胰岛素剂量过大,注射部位过深,在运动状态下注射,注射后局部热敷、按摩导致血流加快使胰岛素的吸收加快。 2.预防措施 (1)严格遵守给药剂量、时间、方法,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经常更换注射部位。对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反复进行有关糖尿病知识、胰岛素注射知识的宣教,直到患者掌握为止。 (2)准确抽吸药液剂量。 (3)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把握进针深度,避免误入肌肉组织。如对体质消瘦、皮下脂肪少的患者,应捏起注射部位皮肤并减少进针角度注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