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高考语文冲刺60天 分层专题特训:天天练35(冲击140分)

高考语文冲刺60天分层专题特训:天天练35

一、文言文断句

(2019·辽宁沈阳市高三质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李安民,兰陵承人也。少有大志常拊髀叹曰大丈夫处世富贵不可希取三将五校何难之有明帝时稍迁武卫将军领水军讨晋安王子勋所向克捷明帝大会新亭,劳接诸军主,樗蒲①官赌,安民五掷皆卢,帝大惊,目安民曰:“卿面方如田,封侯状也。”

元徽初,除督司州军事、司州刺史,领义阳太守,假节、将军如故。及桂阳王休范起事,安民出顿,遣军援京师。征授左将军,加给事中。建平王景素作难,安民至京口,破景素军于葛桥。景素诛,留安民行南徐州事。城局参军王迥素为安民所亲,盗绢二匹,安民流涕谓之曰:“我与卿契阔备尝,今日犯王法,此乃卿负我也。”于军门斩之,厚为敛祭,军府皆震服。苍梧纵虐,太祖忧迫无计,安民白太祖欲于东奉江夏王跻起兵,太祖不许,乃止。太祖即位,为中领军,封康乐侯,邑.千户。

宋泰始以来,内外频有贼寇,将帅已下,各募部曲,屯聚京师,安民上表陈之,以为“自非淮北常备,其外余军,悉皆输遣,若亲近宜立随身者,听限人数”。上纳之,故诏断众募。时王敬则以勋诚见亲,至于家国密事,上唯与安民论议,谓安民曰:“署事有卿名,我便不复细览也。”寻为领军将军。

,将军如故。安民太祖崩,遗诏加侍中。世祖即位,迁抚军将军、丹阳尹。永明二年,迁尚书左仆射

..

时屡启密谋见赏,又善结尚书令王俭,故世传俭启有此授。寻上表以年疾求退,改授散骑常侍。四年,为安东将军、吴兴太守,常侍如故。卒官,年五十八。

,太守不得上。太守到郡,必须祀以轭下牛。安民奉佛法,不与神牛,著屐上吴兴有项羽神护郡听事

..

听事。又于听上八关斋。俄而牛死,葬庙侧,今呼为“李公牛冢”。及安民卒,世以神为祟。谥.曰肃侯。(选自《南齐书·李安民传》,有删改)

[注] ①樗蒲:古代博戏名,类似今天的掷色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少有大志/常拊髀叹曰/大丈夫处世富贵/不可希/取三将五校/何难之有/明帝时/稍迁武卫将军/领水军讨晋安王子勋/所向克捷/

B.少有大志/常拊髀叹曰/大丈夫处世富贵/不可希取/三将五校/何难之有/明帝时/稍迁武卫/将军领水军讨晋安王子勋/所向克捷/

C.少有大志/常拊髀叹曰/大丈夫处世/富贵不可希/取三将五校/何难之有/明帝时/稍迁武卫将军/领水军讨晋安王子勋/所向克捷/

D.少有大志/常拊髀叹曰/大丈夫处世/富贵不可希/取三将五校/何难之有/明帝时/稍迁武卫/将军领水军讨晋安王子勋/所向克捷/

[解析] 本题适用排除法。“不可希”意为“不能希求”,根据语境,“不可希”所指的对象是“富贵”,故“富贵不可希”意为“富贵不能希求”,中间不能断开;而“三将五校”作“取”的宾语,“取三将五校”意为“取得三将五校之类的军职”,句意完整,故“取”前应断开,据此排除A、B两项。“武卫将军”是官职名,“稍迁武卫将军”意为“逐渐升任为武卫将军”,句意完整,故应在“武卫将军”后断开,排除D项。选C。

[答案] C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邑,文中指“食邑”,又作“采邑”,即卿大夫的封地,意为收其赋税而食。

B.仆射,官名,始设置于秦代,唐宋时期以左右仆射为宰相之职,宋后被废除。

C.听事,指官府办公的地方,也作“厅事”,也指听取他人言辞而处理事情。

D.谥,朝廷对死去的皇帝、大臣等给予的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如肃宗、武帝。

[解析] 肃宗是庙号,不是谥号。

[答案] 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安民心怀鸿志,面相不凡。李安民年少时即心怀大志,后果然立下战功;明帝慰劳接见众军主帅时,不但惊异于他高超的樗蒲技艺,还当面言明他有封侯的面相。

B.李安民坚守法度,刚正不阿。亲信王迥素盗绢犯法,李安民并不袒护,不仅流泪责备他不该背弃情谊,辜负自己的信任,而且在处罚与料理后事时不讲私情。

C.李安民备受重用,见信于上。李安民比建立功勋、忠诚可靠的王敬则还受器重,皇帝只与李安民商议国家机密大事;皇帝认为只要是李安民签字处理的文书,就可不再细看。

D.李安民敬奉佛法,心存善念。按旧例,吴兴太守到郡后要用驾车的牛来祭祀项羽神像,但李安民信奉佛教不愿杀牛;不久牛死了,葬在庙的旁边,被称为“李公牛冢”。

[解析] 根据文中“厚为敛祭”可知,在料理王迥素后事时李安民讲私情。

[答案] B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自非淮北常备,其外余军,悉皆输遣,若亲近宜立随身者,听限人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民时屡启密谋见赏,又善结尚书令王俭,故世传俭启有此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如果不是淮北的常备军,此外的其余军队,都要调动遣散,如果亲近的人需要配备贴身护卫,也要服从人数的限定。

(2)安民当时因多次奏陈隐秘的计谋被奖赏,又与尚书令王俭交好,所以世人传言是王俭奏请才有这样的授职。

[参考译文]

李安民,兰陵承地人。年少的时候就有远大的志向,常拍着大腿感叹道:“大丈夫在世,富贵不能希求,取得三将五校之类的军职,有什么难的。”宋明帝时,逐渐升任为武卫将军,率领水军征讨晋安王子勋,所到之处都取得胜利。宋明帝在新亭聚集众军,慰劳接见众军主将,官吏玩樗蒲游戏赌博,安民连掷五次都是黑色的棋面,皇上大惊,看着安民说:“你的脸像田字一样方正,是封侯的容貌。”

元徽初年,授任督司州军事、司州刺史,兼任义阳太守,假节、将军的职权不变。等到桂阳王休范举兵起义时,安民出城驻扎,派兵援助京城。征召授任左将军,加官给事中。建平王景素作乱,安民(率兵)到达京口,在葛桥打败了景素的军队。景素被杀后,留下安民兼摄南徐州事。城局参军王迥素是安民的亲信,偷了两匹绢,安民流着眼泪对他说:“我与你情谊深厚,今天你触犯王法,这是你辜负了我。”在军门将其斩首,隆重地收殓和祭奠了他,军府里的人都畏惧并服从于他。苍梧王暴虐恣肆,太祖忧虑急切没有办法,安民告诉太祖要到东边拥护江夏王刘跻起事,太祖不同意,于是作罢。太祖即位时,任中领军,封为康乐侯,食邑一千户。

宋泰始年以来,国家内外常有敌寇,将帅以下的官员,各自招募军队,驻扎并聚集在京城,安民上奏陈述此事,认为“如果不是淮北的常备军,此外的其余军队,都要调动遣散,如果亲近的人需要配备贴身

护卫,也要服从人数的限定”。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因此下诏禁止众军招募部下。当时王敬则因为建立功勋、忠诚可靠被亲近,至于国家的机密大事,皇上只和安民谈论,对安民说:“只要处理公事(的文书上)有你的名字,我就不再细看了。”不久任领军将军。

太祖驾崩,遗诏加授他任侍中。世祖即位,升任抚军将军、丹阳尹。永明二年,升任尚书左仆射,将军一职不变。安民当时因多次奏陈隐秘的计谋被奖赏,又与尚书令王俭交好,所以世人传言是王俭奏请才有这样的授职。不久以年老多病为由上奏请求辞职,改任散骑常侍。永明四年,任安东将军、吴兴太守,常侍一职不变。死在任上,终年五十八岁。

吴兴有项羽的神像守护郡府厅堂,太守不能上堂。太守到郡,一定要用驾车的牛来祭祀。安民信奉佛教,不用牛祭神,穿着木底鞋上堂。还在厅中设“八关斋”。不久牛死了,埋在庙旁,现在称为“李公牛冢”。等到安民去世,世人都认为是神灵作祟。谥号为肃侯。

二、诗歌鉴赏

三、阅读下面这组金诗,完成5~6题。(9分)

癸巳五月三日北渡①三首

元好问

其一

道旁僵卧满累②囚,过去旃车③似水流。

红粉哭随回鹘马,为谁一步一回头。

其二

随营木佛贱于柴,大乐编钟满市排。

虏掠几何君莫问,大船浑载汴京来。

其三

白骨纵横似乱麻,几年桑梓变龙沙。

只知河朔生灵尽,破屋疏烟却数家。

注:①癸巳(1233年),这一年金都汴京陷落,蒙古大军入城劫掠;作者及其他金朝官员被押送出京,于五月三日被裹挟北渡黄河。②累:通“缧”,捆绑囚犯的绳索。③旃车:安有毡蓬的蒙古车。

5.下列对这组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组诗都写蒙古军暴行,但侧重点各异,第一首重在写人,后两首分别重在写物与景。

B.组诗在描绘中运用多种修辞,如第一首诗用借代,后两首均用了夸张、比喻和对比。

C.诗人把直面家国沦丧的沉重情思贯穿于三首诗歌之中,增强了这组诗的整体性。

D.组诗所写乃是诗人亲身经历,与杜甫创作的具有“诗史”性质的一类诗作主题类似。

解析:第二首有夸张和对比,无比喻;第三首有比喻和对比,无夸张。

6.诗人在诗中不作议论,而是借描绘现实中的典型场景自然地流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请选择其中一首,对诗中描绘的典型场景作简要分析。(6分)

答:第一首诗,诗人于被掳掠的人群中,选取“红粉”即年轻女子的形象和“哭随”“一步一回头”的动作加以勾勒,流露出对她们苦难命运的同情与悲悯,对蒙古军队野蛮暴行的憎恶与愤怒。

第二首诗,诗人选取和描绘了木佛被当作木柴、编钟摆满集市被随意买卖的场景,一艘艘满载的大船似乎运走了整个汴京的情景,流露出对“木佛”被亵渎、“编钟”被毁弃、京城广遭劫掠的痛心,对蒙古军队无耻与贪婪的鄙视与愤怒。

第三首诗,诗人选取和再现了黄河以北战乱后白骨遍野、土地荒芜、只余几处破屋升起缕缕疏烟的凄惨荒凉景象,流露出对战乱中百姓痛苦的悲慨与深切同情,对蒙古军队残暴行径的愤恨。(场景描述3分,

情感分析3分)

白话诗歌:其一:大路的两旁倒卧着满地的俘囚,经过的马车就像那滚滚的水流。被俘的女子呜咽着跟在蒙古军的马后,究竟是为谁踉踉跄跄一步一回头。

其二:军营里原本珍奉的木质佛像如今比木柴还低贱,弹奏大乐的编钟摆满市场在贩卖。到底抢掠了多少,你也就无须细问——那一艘艘大船几乎已把整个汴京载来。

其三:森森的白骨纵横交错,遍布原野如同乱麻;几年来家乡毁于战火,变得荒芜。只以为河朔的万千生灵已经被屠杀净尽,却不料破屋上升起几缕疏淡的炊烟竟还剩几户人家!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五四运动以来的100年,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实践充分证明,中国青年是有远大理想抱负、有深厚家国情怀、有伟大创造力的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 )

继续发扬五四精神、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就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点希望。新时代中国青年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坚定、,就能激发奋进潜力,给国家和民族注入的前进动力。热爱伟大祖国,这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更是青年的立身之本、成才之基。

新时代中国青年担当时代责任,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能充满活力、充满后劲、充满希望。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只要勇于砥砺奋斗,就能实现民族复兴的希望,扬起人生理想的风帆。只有练就过硬本领,才能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只有锤炼品德修为,在奋斗中体察世间冷暖、民众忧乐、现实矛盾,才能从中找到人生真谛、生命价值、事业方向,新时代中国青年才能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建功立业志存高远无坚不摧摸爬滚打

B.兴利捍患志存高远战无不胜饱经风霜

C.兴利捍患雄心壮志战无不胜摸爬滚打

D.建些立业雄心壮志无坚不摧饱经风霜

答案:A

解析:建功立业:建立功勋,成就大业。兴利捍患:兴起有利于国家的事,对抗忧患。志存高远:追求远大的理想、事业上的抱负。雄心壮志: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宏伟的志愿。战无不胜:打仗没有不取得胜利的,形容力量十分强大。无坚不摧:形容力量非常强大,没有什么坚固的东西不能摧毁。摸爬滚打:经受各种各样的艰难磨炼,侧重“正在进行”。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长期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和斗争,侧重“经历过”。

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只要勇于砥砺奋斗,就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使命,扬起人生理想的风帆。

B.只要勇于砥砺奋斗,就能扬起人生理想的风帆,实现民族复兴的希望。

C.只有勇于砥砺奋斗,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使命,扬起人生理想的风帆。

D.只有勇于砥砺奋斗,才能扬起人生理想的风帆,实现民族复兴的使命。

答案:D

解析:“只要……就……”,表述绝对,应为“只有……才……”,这就排除A、B两项;“实现民族复兴的使命,扬起人生理想的风帆”因为不符合逻辑导致语序不当,应为“扬起人生理想的风帆,实现民族复兴的使命”,排除C项。故选D。

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B.以实现“两个一百年”为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C.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而奋斗。

D.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答案:D

解析:本题中,根据上下文来看,“两个一百年”目标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大,递进关系应当先小后大,排除C项;应用“为实现……而奋斗的”句式,排除A、B两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