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身边的材料

第五单元 身边的材料
第五单元 身边的材料

第五单元身边的材料

上海市松江区民乐学校戴慧霞

废弃材料的回收利用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类、交流,了解许多废弃材料可以被分类回收、有些材料必须回收的意义。

2、通过讨论、观察,了解一些废弃材料循环再利用的过程及其意义。

3、通过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小制作,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

二、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

教学关键

通过活动,了解一些废弃材料被分类回收、循环再利用的过程及其意义。

三、活动设计

活动一:了解材料的回收

活动目标:

1、通过分类、观察,了解许多废弃材料可以被分类回收、有些材料必须被回收。

2、通过讨论,了解对废弃材料分类回收的意义。

活动器材:各种废弃材料的实物或图片、废弃材料分类回收的图片

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分类:将各种废弃材料的实物(或图片)按自定义标准分类回收。 观察:观察废弃材料分类回收的图片。

讨论:讨论废弃材料可以被分类回收、有些材料必须被回收的意义。 将废弃材料分类回收时,注意让学生充分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开展活

动。

废弃材料分类回收的图片可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附近小区的情况拍

摄一些图象,也可从《自然》(牛津

版)教材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

“废弃物无所不在”中获得。

活动二:了解材料的循环再利用

活动目标:

1、通过讨论、观察,了解一些废弃材料循环再利用的过程及其意义。活动器材:一些废弃材料循环再利用的过程的图片

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讨论:充分联系本单元其他主题的学习,讨论被分类回收的废弃材料 本活动还可联系品德与社会学科对相关内容的学习,联系少先队组织

如何被循环再利用。

讨论:讨论废弃材料循环再利用的意义。

讨论:讨论在废弃材料的回收利用方面如何从我做起。

的相关活动,进一步深入的学习。 循环再利用的意味着它们可以重新使用,从而避免大量浪费和污染。 第三个讨论可分在家中和在学校中两方面展开。

活动三:小制作

活动目标:

1、通过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小制作,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活动器材:一些废旧材料、剪刀、胶水等

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设计制作: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利用一些废旧材料进行小制作。 展示:展示介绍各自的小制作,简单评价。 组织学生在课前收集一些家中的废弃材料。

学生制作之前,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使用制作工具。

教师鼓励各个小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多完成一些制作。

注意引导学生把完成制作后多余的部分放进垃圾箱,及时进行环保教

育。

还可联系一些少儿节目中介绍的“变废为宝”的小制作,开阔学生

的设计思路。

四、设计说明

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编写意图,设计了了解材料的回收、了解材料的循环再利用、小制作三个活动。由于《自然》(牛津版)教材第八册中还要对材料的回收利用进行更详细、更深入的学习,教师在具体教学中注意把握好深度。

本设计中的第一个活动了解材料的回收,注意让学生充分联系日常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有条件最好能带学生参观学校或附近小区废弃材料的回收情况。第二个活动了解材料的循环再利用,是利用了以上三个主题学习的一些材料的特点,教学时注意帮助学生回忆并建立联系。这两个活动都着重让学生从活动理解废弃材料回收利用的意义。第三个活动小制作,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废弃材料回收利用的理解。

身边的材料

第七课《身边的材料》 内容标准: 1. 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在发明新的材料。 2. 增强对新事物的敏感性,激发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 知道一些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2. 初步能区分常见物品中使用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知道生活离不开材料。 能力培养 1. 主动搜集关于新材料的信息。 2. 懂得动手制作新材料的一些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乐于与人合作。 2. 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在发明新材料。 设计意图 “身边的材料”是“物体与材料”单元的最后一课。“身边的材料”是在学习了物体的特征、分类和材料的基础上,通过从“古人用什么材料”到“调查家庭材料”等活动,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材料在总体上可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两类,并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地发明新材料。 “身边的材料”一课在学生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过程中,了解从古到今、由近及远的材料发展过程,同时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流程 收集事实——分析理解——动手操作——迁移应用。 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材料在总体上可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两类,并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地发明新材料。 教学准备 教师:对身边具有代表性的材料进行收集,制作“塑料”的材料(酒精灯、烧杯、牛奶、醋、勺子等)。 学生:课前收集材料的知识,收集身边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导入:波波等几位好友一起到妍妍家做客。真皮沙发的材料来自动物,仿皮沙发的材料来自人造皮革,通过主题人物对“真皮”与“假皮”的争论,引入对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探讨。 讨论:沙发有“真皮”“假皮”之分? 目的:通过有趣的生活片断,引领学生对身边材料的观察与思考,从而引入课题。 二、活动一:古人用的材料 情景:出示课本图片。 描述:坐时光机回到远古时代,我们将会看到古人生活和劳作的情景:炉子用石头砌成,器皿是用黏土制成的陶瓷罐,锤子用石块、绳子、木条组合起来,捕鱼船来自粗大植物的树干,手里拿的武器用木棍等加工而成,衣服和帐篷则是来自动物皮毛,制作用品的材料全部是存

八年级美术上册 第9课《巧用身边的材料》教案1 浙美版

巧用身边的材料 1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体验例外材料的质感,发现例外材料本身具有的美。 2、掌握基本的设计方法和制作技法,设计制作生活装饰物或简单学具。 3、培养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和动手创作能力,在提高审美情趣的同时培养环保意识。 2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处于好奇心较重的阶段,本课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感悟力、表现力和创新能力。加之“巧用身边的材料”,能让学生取材便当,如:自然材料、事件、环境材料等),养成“变废为宝”的优良环保意识。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能从材料、空间造型、制作等几个方面了解各种艺术作品的创作特色。 2、教学难点:如何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制作,材料中的美怎样精巧地表达出来。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学生)剪刀、双面胶、垃圾袋、矿泉水瓶、易拉罐等。 (教师)课件、垃圾袋及示范作品等。 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教师现场示范:用垃圾袋现场制作一只水母。(我们日常生活的用品也可以变成艺术品,美无处不在) 同学们说说垃圾袋有什么特点?(轻佻、飘逸、松软、有光泽等) (2)展示垃圾袋制作的作品 2、展开教学 (1)观察与思考:在生活中可以经常接触到哪些材料?这些材料给你什么感受呢? (2)欣赏教材第30-31页鱼的造型图片,提出问题:艺术家使用了例外的材料来表现这些造型,它们分别是用哪些材料制作的?这些例外材料制作的鱼给你带来什么样的美感?(运用的材料例外、制作出来的质感、形状和造型也有差异,产生了例外的美感。它们都精巧的运用了各种材质的特性,利用各种废弃物“变废为宝”进行创作。) (2)教学深入 分类赏析:按材料分类、按空间造型分类、按制作方法分类。 1、按材料分类:金属、布材、塑料、纸材等)。 2、按空间造型分类:(平面、半立体、立体等) 3、按制作方法分类:(焊接、切割、卷曲、编织等)。 (3)教师简单示范,运用多见工具进行现场示范作品,并让学生来体验剪、贴的欢乐。 (4)学生练习(小组合作) 同学们根据自己准备的材料,课内进行折、剪、切、刻的练习,感受材料造型的便利性和易操作性。 3、作品展示,自评互评、教师评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身边的材料》教学设计

1、身边的材料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定某一物品是由何种材料构成的。 2、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 二、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2、能区分常见的自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3、能举例说明自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 2、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教学预备: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手电筒等等 一些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图片资料 教学重点: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关系 教学难点: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出示矿泉水瓶):矿泉水瓶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生:“塑料”) 你是怎么知道矿泉水瓶使用塑料这种材料制成的呢?(生:看) 通过看的方法,可以知道矿泉水瓶使用塑料这种材料制成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身边的材料”(板书课题)。 二、自主体验,合作探究 活动一:下面的物品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1、分组观察课本2页“下面的物品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图,填写好“材料研究 记录表”(表样附后) 2、小组汇报交流。(教师可以课件出示,木头是制成椅子的材料,椅子是由木头制成的。) 3、按材料给以上物品分类

把分类结果填到课本第二页五个白色的圆圈。 师:分类有一定的标准,这次分类的标准是什么?(材料) 师:请同学们在圆圈下面写出圈内物品制成的材料名称。 4、还有哪些物品是由以上材料制成的? 5、课本第二页图中的物品分别是由几种材料制成的?`试着说明用这些材料制作某种物品的好处。 活动二:认识人造材料与自然材料 1、观察“材料研究记录表”想一想,这些材料是怎么得到的? 2、除了木头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材料是直接从大自然获取的? 告诉学生: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3、通过视频引导学生明白像玻璃这种由自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首先要设计确定并制造模具,玻璃原料以石英砂为主要原料,加上其他辅料在高温下溶化成液态,然后注入模具,冷却、切口、回火,就形成玻璃瓶。) 4、你还知道其他人造材料吗? 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 活动三:找一找教室里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1、让学生分组观察教室里有哪些物品?它们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 2、学生观察、讨论,并填写记录表。 3、学生汇报研究成果。 4、小结。短短几分钟同学们就找出了这么多的材料,可见我们的材料世界真是丰富多彩。 三、分析比较,归纳概括 1、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几种材料,想认识一下吗?一起看投影,辨认一下是什么材料?(课件) 2、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四、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调查自己家中的用品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体会材料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如果让你发明一种新型材料,你将发明什么材料,用来做什么?

原材料分类

材料分类明细 一、原材料 (一)、主要材料 1、主材--水泥 2、主材--钢材 3、主材--地材 4、主材--钢铰线 5、主材--炸材(代号品) 6、主材--木材 7、主材--水泥制品 8、主材--沥青 9、其他主材 (二)、辅助材料 包含粉煤灰、外加剂、连接套筒、锚具、声测管、竹胶板、橡胶支座、土工材料、塑料排水管等。 (三)、机械配件 (四)、油料 1、油料--燃油 2、油料--润滑油 二、周转材料 包含各类模板、架管、扣件、型材、贝雷架、轨道、活动房等可以重复利用的材料。 三、低值易耗品 不包含在以上各类材料中的其它材料及各类小型设备。

原材料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原材料 英文名称:raw material 定义:投入生产过程以制造新产品的物质。 应用学科: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机械工程(2)总论(二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原材料 原材料即原料和材料。原料(raw material)一般指来自矿业和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产品;材料(processed material)一般指经过一些加工的原料。举例来讲,林业生产的原木属于原料,将原木加工为木板,就变成了材料。但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对原料和材料的划分不一定清晰,所以一般用原材料一词来统称。 目录 简介 种类 入账处理 展开 简介 种类 入账处理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原材料即原料和材料。原料(raw material)一般指来自矿业和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产品;材料(processed material)一般指经过一些加工的原料。原材料在会计中的定义是:原材料是指经过加工能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材料及不构成产品主要实体但有助于产品形成的各种辅助材料。原材料是企业存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品种、规格较多,为加强对原材料的管理和核算,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分类。举例来讲,林业生产的原木属于原料,将原木加工为木板,就变成了材料。但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对原料和材料的划分不一定清晰,所以一般用原材料一词来统称。

浙美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9课《巧用身边的材料》教案

浙美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9课《巧用身边的材料》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感受纸杯的特点,通过剪、折、贴等造型方法,掌握纸杯DIY设计制作的要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与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改造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创作乐趣,增强废物利用与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巧用纸杯的特性进行创作的方法。 教学难点:创作有特色和有创意的作品。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3.1.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感受纸杯的特点,通过剪、折、贴等造型方法,掌握纸杯DIY设计制作的要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与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改造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创作乐趣,增强废物利用与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3.1.2学时重点 教学重点:学习巧用纸杯的特性进行创作的方法。 3.1.3学时难点 教学难点:创作有特色和有创意的作品。 3.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谈话导入 (PPT 1)师:之前老师让同学们收集使用过的一次性纸杯,都带了吗? 生:…… 师:纸杯里的水喝完了,我们一般会怎么做?来看一下,这是上周的有一天,我在你们班拍到的一张照片(PPT 2) 生:扔掉。 师:是的,扔掉。据报道,250个纸杯就可以毁掉一棵树,按我们每个人平均每天用三个纸杯来算,一年算下来,那该是多少啊?又要毁掉多少的树?。为了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环境,我们能不能赋予它新的生命? 活动2【讲授】欣赏大师作品 师:我们的民间艺术家利用业余时间,收集使用过,但形状仍保持完好的纸杯,来进行艺术创作,欣赏下! 这节课就让我们赋予纸杯新的生命,巧用身边的纸杯,进行DIY设计。(点题PPT 7) 活动3【活动】探究一 探究一:纸杯的特性(PPT 8) 师:请同学们观察下手中的纸杯,分组讨论下纸杯有哪些特性? 生:…… 师小结: 1、纸杯是立体的,是圆柱体(形状) 2、纸杯是有硬度的,可以站立 纸杯可以剪切、挤压、变形(质感) 3、纸杯是有颜色的,有图案(有颜色、有图案)

材料分类

1.试说明下列牌号的名称。 1Cr18Ni9、2Cr13、ZGMn13-1、4Cr9si12、H59、ZQSn10、QBe2、ZChSnSb11-6、LF21、LC6、ZL102、5CrMnMo 、9siCr 1Cr18Ni9:奥氏体不锈钢 2Cr13:马氏体不锈钢 ZGMn13-1:耐磨钢 4Cr9si2:耐热钢 H59:黄铜 ZQSn10:铸造锡青铜 QBe2:铍青铜 ZChSnSb11-6:滑动轴承合金 LF21:防锈铝 LC6:超硬铝 ZL102:铸铝 5CrMnMo:热作模具钢 9siCr:低合金刃具钢 2.合金分类 Cr12Mo、1Cr18NiTi、HT200、YT15、Q235、LF5、T8、20CrMnTi、38CrMoAl、W18Cr4V、GCr15、LD5、Y20、ZG200-400、ZL101、65Mn、45、ZChSnSb11-6、40Cr、5CrMnMo、LY12、KTZ550-4、H68、QSn4-3、TA3、ZGMn13、QT600-2、ZChPbSb16-16-2、RuT420、LC4、YG6、TC3、T1 (1)属于普通碳素结构钢的有:Q235 (2)属于优质碳素结构钢的有:45 (3)属于碳素工具钢的有:T8 (4)属于碳素铸钢的有:ZG200-400 (5)属于易切削钢的有:Y20 (6)属于合金渗碳钢的有:20CrMnTi (7)属于合金调质钢的有:38CrMoAl 40Cr (8)属于弹簧钢的有:65Mn (9)属于滚动轴承钢的有:GCr15(10)属于滑动轴承钢的有:ZChSnSb11-6 ZChPbSb16-16-2 (11)属于高速钢的有:W18Cr4V (12)属于冷作模具钢的有:Cr12Mo (13)属于热作模具钢的有:5CrMnMo (14)属于不锈钢的有:1Cr18NiTi (15)属于耐磨钢的有:ZGMn13(16)属于铸铁的有:HT200 KTZ550-4 QT600-2 RuT420 (17)属于铝合金的有:LF5 LD5 ZL101 LY12 LC4(18)属于铜合金的有:H68 QSn4-3 T1 (19)属于钛合金的有:TA3 TC3 (20)属于硬质合金的有:YT15 YG6 3.合金分类: 4Cr5MoSiV、LF5、KTH300-6、2Cr13、HT250、Q255、QSn4-3、W6Mo5Cr4V2、ZG270-500、60Si2Mn、45、40Cr 、YT15、ZGMn13 碳素结构钢: Q275 优质碳素结构钢: 45 耐磨钢: ZGMn13 碳素铸钢: ZG270-500 高速钢: W6Mo5Cr4V2 硬质合金: YT15 合金调质钢: 40Cr 合金弹簧钢: 60Si2Mn 铸铁: KTH300-6 HT250 铜合金: QSn4-3 铝合金: LF5 热作模具钢: 4Cr5MoSiV 不锈钢: 2Cr13 4.合金分类: 40MnB、ZL201、1Cr18Ni9、HT300、Q275、T10、20Cr、ZChPbSb16-16-2、QT600-2、ZGMn13、60Mn、LC4、GCr15SiMn、Y12Pb、ZG200-400、40、3Cr2W8V、HSn62-1 碳素结构钢: Q275 优质碳素结构钢: 40 碳素工具钢: T10 碳素铸钢: ZG200-400 易切削钢: Y12Pb 合金渗碳钢: 20Cr 合金调质钢: 40MnB 合金弹簧钢: 60Mn 滚动轴承钢: GCr15SiMn 耐磨钢: ZGMn13 滑动轴承合金: ZChPbSb16-16-2 热作模具钢: 3Cr2W8V 不锈钢: 1Cr18Ni9 铸铁: HT300 QT600-2 铝合金: ZL201 LC4 铜合金: HSn62-1

2019-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材料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拔高训练第六十七篇

2019-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材料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拔高训练第六十七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列我们使用的材料是天然材料的有( ) A、黏土 B、塑料 C、砖和陶瓷 D、橡胶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用下列材料做成的实心小方块,放入水中会沉下去的是( C )。 A、木头 B、塑料 C、铁 D、蜡烛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材料最容易被铁钉划出痕迹的是( )。 A、砖 B、陶瓷 C、塑料 D、铁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我们使用的人工制造的材料有( )。 A、塑料 B、木头 C、黏土 D、棉花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处理废旧物品,最好的办法是( ) A、烧掉 B、回收再用 C、当垃圾扔掉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材料的硬度最大的是( )。 A、砖 B、铁 C、塑料 D、木材 【答案】: 【解析】:

?第7题【判断题】 易拉罐、报纸和铁块都可以回收再次利用。(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8题【判断题】 常见的材料有金属、木头、塑料、玻璃、纸、纤维等。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9题【判断题】

有些材料可以回收利用,有些材料却不能。(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10题【判断题】 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做的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11题【判断题】 因为大树是天然生成的,我们可以随便砍伐森林。( ) A、正确

第七课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七课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周围存有着很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物体能够根据构成它的材料的性质来描述,也能够根据这些性质来区分一组物体或材料。 过程与方法: 1.根据可观察到的特征和性质,对物体和材料实行描述和分类。 2.将学习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用到新的情境中去。 3.通过回顾和反思,持续完善自己的原有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回顾和反思,持续完善自己对材料的理解。 【教学难点】 把物体和材料联系起来,会从物理特性的角度看待物体和材料。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可再利用材料的资料。

2.教师准备各种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图片,自制复合纸(在普通纸外面用塑料薄膜覆盖 起来)一份。 【教学过程】 一、给我们生活中的物品分类 1.出示各种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图片。小组合作,根据各种物体使用材料的不同实行分类,填入书本P61表中。 2.汇报交流并实行小结: ①不同物体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的,材料的不同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 ②同一物品的不同部位可能由不同的材料制成,这也是根据使用要求和材料特性造成的。 二、对所学过的材料按物理性质实行总结归纳 1.出示表格。这些是我们这单元研究过的材料,它们都有哪些特性呢?我们来实行一次盘点总结。 2.小组填写表格(在水中沉还是浮用“↓”或“↑”表示,其它部分用“√”或“×”表示。 3.汇报交流,注意不同材料之间的横向比较。 三、材料与环境 1.我们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像木头、黏土、棉花、皮革等,这些材料我们能够 直接使用,根据它们各自的特性制成相对应的物品;有的是人工制造的材料,像塑料、砖、陶瓷和橡胶等,人们把自然界里的物质实行加工,使它们具备了我们需要的一些特性,再拿来使用。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天然材料,哪些人工制造的材料。 2.有些材料能够回收后再利用,有些材料却不能,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关于可再利用材料 的资料,和全班同学来分享一下吧。 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浙美版初中美术《巧用身边的材料》教案1

《巧用身边的材料》教案 教材分析: 在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材料,有人造的,也有自然的。这些材料软硬不同、轻重不同、粗细不同,使得构成材料的物理特性也不同。不同的材料有它自身特有的质地,对它的运用组合,能使人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充分利用材料的质感创作的美术作品,往往有着特殊的材质美感。 本课通过欣赏不同材料的设计作品使学生对身边一系列材料的再次利用和整合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实践过程中锻炼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享受创造的快乐。 教学目标: 体验材料的质感,学会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饰物和学具。 教学重点: 整合利用材料的不同质感进行创造。 教学难点: 不同材料的组合搭配。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在艺术家的心目中,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质感,它们都具有特殊的美感,将它们设计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件件艺术品。 板书课题:巧用身边的材料 师:我们先来看一些图片,感受一下创造的魅力!注意观察运用了哪些材料。 (出示图片) 二、欣赏图例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课本上的图例运用了哪些材料? 师:总结一下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哪些方便我们用来设计创作? 1、石材; 2、废弃电子垃圾; 3、纸材; 4、木材;

5、塑料; 6、废弃金属,易拉罐等。 (鼓励:同学们都说的很好,说明大家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 师:那么我们又应该运用哪些方法来让它们改变外观呢?请同学们根据课本上的设计作品思考制作方法。 学生思考,讨论。 三、步骤解说 师:我们先看看纸类的作品:这些作品都用了哪些方法呢? (课件展示纸质设计作品) 1、扭曲变形; 2、添加; 3、拼贴; 4、组合; 5、镂空。 师:当然啦方法肯定不止这一些,留着给同学们去探索发现! 师:在美术创作中,除了用纸、金属以外,还可以用塑料、木材、布、石等材料。此外,还往往综合地使用多种材料,把各种材料的特质都充分利用起来,会使作品呈现出特别的韵味。所以各种各样的身边所有的物品都可以做材料,只要你善于发现…… 老师相信同学们肯定跃跃欲试了吧?那接下去的时间就给大家来创造吧! 四、实践学习 1、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件作品。 2、根据所学的其他学科知识,综合地使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一件学习用具,并利用该作品进行相关的学习。 注意要求: 巧妙利用课前准备的现有材料,小组合作合作完成设计制作,各展特长。 内容不限,创作生动有趣的作品,突出小组个性化创意。 四、作业评价 请小组代表上来谈谈创意。 (鼓励表扬)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教案

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 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新版本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第一课题。基于二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对身边的材料有了基本的认知,本课将继续从三个层面来丰富学生对材料及现代科技的感性认识。第一阶段:感性认识阶段。通过调动各种感官器官去观察、触摸发现身边的材料,并尝试用生活经验来分类。第二阶:理性认识阶段。能根据材料的不同用途对材料进行简单的分类。第三阶段:对比总结。分析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不同,并能树立保护天然资源,禁止滥用人工材料的环保节约意识。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许多物品,并积累了一定的生活常识,认识物品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但是并不具备对物品进行分类的思想,至于各种材料所具有的特性,就更不能明白了。因此,本节课将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对生活物品的探究兴趣,并通过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描述的能力。以期树立学生保护天然资源,禁止滥用人工材料的环保节约意识。 【教学目标】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四维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生活中材料的简单分类。 2.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科学探究] 通过观察、比较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异同。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异同。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树立保护天然资源,禁止滥用人工材料的环保节约意识。 【教学重点】 探究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异同之处。 【教学难点】 了解身边物品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多寡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棉花,腈纶,烧杯,镊子,酒精灯,火柴,石棉网、水。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展示几件物品——塑料直尺、剪刀、桌子、窗帘等。 请问:这些物品,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 2.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让学生直观感知,材料在我们生活中的普及度。] 二、调查造房子需要的材料以及分别是什么材料。 1.展示:一座房子的图片。 师:请问这座房子都是用什么材料建造而成的? 2.生:独立观察并进行思考两分钟,回答问题。 3.师:你能用表格将这些材料的名称记录下来么?这些材料哪些是天然的,哪些是人造的? 4.学生记录。并尝试进行分类。 5.学生活动:汇报记录结果。其他小组聆听汇报,并对他人的结果进行点评或者补充。教师汇总意见,并进行评价。 6.小结:常见的材料中,有的直接来自大自然,如木材、石材、棉花、羊毛等,它们属于天然材料;有的不是直接来自大自然,而是通过加工处理天然材料,或使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后制造出来的,如纸、玻璃、塑料等,它们属于人造材料。 7.学生活动:根据上面的学习,请调查一下你同桌的书包里的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作的?哪些是人造材料?哪些是天然材料?请记录在表格里。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分析,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并能初步对材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给身边的材 料分类》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教案【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物体可以根据构成它的材料的性质来描述,也可以根据这些性质来区分一组物体或材料。 过程与方法: 1.根据可观察到的特征和性质,对物体和材料进行 描述和分类。 2.将学习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新的情 境中去。 3.通过回顾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原有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回顾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对材料的认识。 【教学难点】 把物体和材料联系起来,会从物理特性的角度看待 物体和材料。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可再利用材料的资料。 2.教师准备各种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图片,自制 复合纸(在普通纸外面用塑料薄膜覆盖起来)一份。 【教学过程】 一、给我们生活中的物品分类 1.出示各种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图片。小组合作,根据各种物体使用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类,填入书本P61 表中。 2.汇报交流并进行小结: ①不同物体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的,材料的不同特 性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 ②同一物品的不同部位可能由不同的材料制成,这 也是根据使用要求和材料特性造成的。 二、对所学过的材料按物理性质进行总结归纳 1.出示表格。这些是我们这单元研究过的材料,它们都有哪些特性呢?我们来进行一次盘点总结。 2.小组填写表格(在水中沉还是浮用“↓”或“↑”表示,其它部分用“√”或“×”表示。 3.汇报交流,注意不同材料之间的横向比较。 三、材料与环境 1.我们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像木头、黏土、

2021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全部教案(共4节)

12.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课标落实】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比较、实验、测量、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测量、描述物体的特征和材料的性能。 科学探究: 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 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定简单的探究计划。 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在教师引导下,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做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 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乐趣。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了解人类的需要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巧用身边的材料》教案1

巧用身边的材料》教案 教材分析:在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材料,有人造的,也有自然的。这些材料软硬不同、轻重不同、粗细不同,使得构成材料的物理特性也不同。不同的材料有它自身特有的质地,对它的运用组合,能使人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充分利用材料的质感创作的美术作品,往往有着特殊的材质美感。 本课通过欣赏不同材料的设计作品使学生对身边一系列材料的再次利用和整合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实践过程中锻炼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享受创造的快乐。 教学目标: 体验材料的质感,学会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饰物和学具。 教学重点: 整合利用材料的不同质感进行创造。 教学难点: 不同材料的组合搭配。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在艺术家的心目中,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质感,它们都具有特殊的美感,将它们设计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件件艺术品。 板书课题:巧用身边的材料师:我们先来看一些图片,感受一下创造的魅力!注意观察运用了哪些材料。 (出示图片) 二、欣赏图例师:同学们思考一下,课本上的图例运用了哪些材料?师:总结一下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哪些方便我们用来设计创作? 1、石材; 2、废弃电子垃圾; 3、纸材; 4、木材; 5、塑料;

6、废弃金属,易拉罐等。(鼓励:同学们都说的很好,说明大家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 师:那么我们又应该运用哪些方法来让它们改变外观呢?请同学们根据课本上的设计作品思考制作方法。 学生思考,讨论。 三、步骤解说 师:我们先看看纸类的作品:这些作品都用了哪些方法呢? (课件展示纸质设计作品) 1、扭曲变形; 2、添加; 3、拼贴; 4、组合; 5、镂空。 师:当然啦方法肯定不止这一些,留着给同学们去探索发现!师:在美术创作中,除了用纸、金属以外,还可以用塑料、木材、布、石等材料。此外,还往往综合地使用多种材料,把各种材料的特质都充分利用起来,会使作品呈现出特别的韵味。 所以各种各样的身边所有的物品都可以做材料,只要你善于发现…… 老师相信同学们肯定跃跃欲试了吧?那接下去的时间就给大家来创造吧! 四、实践学习 1、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件作品。 2、根据所学的其他学科知识,综合地使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一件学习用具,并利用该作品进行相关的学习。 注意要求: 巧妙利用课前准备的现有材料,小组合作合作完成设计制作,各展特长。内容不限,创作生动有趣的作品,突出小组个性化创意。 四、作业评价请小组代表上来谈谈创意。 鼓励表扬)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教案

《3.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教案 科学概念: 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物体可以根据构成它的材料的性质来描述,也可以根据这些性质来区分一组物体或材料。 过程与方法: 根据可观察到的特性和性质,对物体和材料进行描述和分类。 将学习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 通过回顾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原有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根据所学知识给材料分类,会辨别材料的性质。 教学难点:材料的分类,多种材料制作而成的物体的归类。 教学准备: 各种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实物和生活场景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给物品分类 1.复习导入 师:这个单元即将结束,今天是最后一课了,你在这个单元的前几节课里都学会了什么呢?知道有哪些材料吗?它们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生一一做答。 2.给材料分类 根据所学的知识能给这些物品分类吗?(教师课件出示图片:图片以具体的某一个物品比较好,书本上的图片有许多物品,让学生难以判断。课件里的图片最好有多种材料制作而成的。) 根据所用的材料不同,给这些物品分类,每类至少写出3个。 材料物品

师: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材料做不同的物品呢?(材料根据自己的特性来做物品)能否用不同的材料做同一件物品?(也有这种可能,会用不同的材料做同样的物品) 师:图片里还有几件物品没有归纳到表格里,怎么回事啊? 总结:同一物品的不同部位可能由不同的材料制成。 3.对所学的材料按物理性质进行总结归纳 师:我们一起来完成书本62页的一张表格。提醒:在水中沉还是浮用“↓”或“↑”来表示,其它的特点用“√”或“×”表示。 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师:从表格中你有新发现吗? 总结归纳从不同的特性描述6种材料的特性。并指导学生完成总结6种材料的不同之处。 二、材料和环境 1.材料的使用过程和材料的来源。 播放短片,内容是材料的来源和使用过程。 师:看了短片之后你有什么感想吗? 生一一列举。教师做适当的评价。 2.环境的污染 师:举例说说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与环境的关系? 生一一列举。 师:那我们应该怎么样合理使用材料,才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呢?你有好点子吗? 三、复合材料的认识 教师讲解复合材料的用处。(因为学生对“复合”这个词不能理解,更谈不上让学生去研究了,所以,在这里只有通过教师的讲解来完成。)现在化的设备越来越多,高科技日新月异的在发展,科技的进步为什么会如此之快呢。如果没有一定的材料,再好的想法也会变成泡影。所以人们就在制造新型的材料,就是复合材料。复合材料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各个领域,复合材料有着强大的功能是单一材料无法比拟的,这是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例如:宇宙飞船或卫星返回地面若不控制,外表温度可达4000℃。合金钢2000℃也熔化了。目前没有任一种单一材料可抵挡这个温度。飞船宇宙飞行时,外壁温度为零下110℃,返回地面,高温冲击下外壁温度为1250℃。如此反差的温度,单一材料无法承受,只有用一种可以重复使用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隔热瓦片才能抵挡这么高的温度。所以,复合材料可以说是科技的一种进步。 总结: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和单元内容。

巧用身边的材料

巧用身边的材料 一. 设计理念 在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实用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人们追求真、善、美表现自身审美意识的一种手段,体现了生活的丰富性,把实用美术灵活地运用于中学美术教育中,以达到提高整体素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在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全新理念引导下,“设计.应用”领域更是让学生了解“物以致用”,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内容选择的是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当前的社会需要,同时也加强了趣味性和应用性,把课堂这个求知的殿堂,交还给学生去自由表现,去大胆创造,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体验学习,主动探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运用综合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感和成就感。这种“生活化”倾向能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作欲望。 二.教材分析 教材中选用了生活中常见的纸、金属、塑料等材料制作的作品,如用各种材料制作的鱼,用不同的纸张制作的各种形式的作品,激发学生的想象,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观察、体验、表现,培养学生美的感悟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本课前半部分是各种材料的实验,后半部分是材料的综合运用。在学习美术知识技能的同时,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创作出一些有一定科学含量或文化意味的综合材料作品。 根据分析,我认为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相当不错的动手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把身边的材料进行运用不仅仅要求他们把课本中的例子进行模仿,更要求他们能观察身边的现实状况,在生活中寻找材料,从而设计出一些贴近生活的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夸张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三.学情分析 1、学生对身边材料的利用有一定的知识,但范围较小。所涉及到的面也相对狭隘。 2、在本课学习中,可能对材料的进一步加工制作和进行新的创作构思会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可进行相互讨论和合作的方式。 四.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不同材料的质感,通过发现、巧用身边的材料进行设计实践,掌握设计制作立体装饰物的基本要素和技法,并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2.培养学生美的感悟力和创造力,在提高审美情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重点、难点

三年级科学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教学反思

三年级科学《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性不强,如何流畅地衔接各个环节是一个问题;而本课性质又是以复习为主,如何上出新意又是一问题。 上课当天,整堂课流畅、顺利地上了下来。让我特别满意的事,我在驾驭科学课堂时表现出来的自信,与生交流时流露出来的亲切,这些自然的课堂生成,让我觉得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展示出来的姿态进步了很多、从容了很多。 1.整节课的教学设计还是忠于教材,没有放开、没有上出新意来。 (1)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学以致用的环境来复习材料的用途。例如请学生设计一辆自行车,思考各个部分要用什么材料来做,为什么要用这种材料,此种材料的用途是什么。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理论联系实际。 (2)给学生一些物品,让他们小组合作分类,分完类之后说一说,为什么要这么分,按照什么标准来分,由学生自己总结材料的名称“木材、金属、塑料、黏土、纸”,而不是教师给出标准,让学生对应着分类。这样学生的思维发展会更有深度、活动的难度也会提升,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3)材料的物理性质,书本中介绍的是硬度、韧性、吸水性、在水中的沉浮特性。其实还有许多方法可以检验材料物理性质的方法,例如燃烧、用磁铁吸引等等。因为是复习拓展课,教师大可不必局限于课本。 (4)让孩子去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还可以这么设计,给学生3个涂黑材料,让孩子们想办法去检验,如看、闻、摸、刻划、弯折、滴水、燃烧、磁铁吸引、放入水中等方法,一方面是复习原有的物理性质,第二方面又培养了学生思考其他探究方法的能力。 2. 教师要用合理的语言去引导,有些太笼统的问题,孩子们反而回答不出来了。“今天

学到了什么?”可以细化成三个小问题“收获到了什么知识、学习了什么方法、培养了什么情感态度”,即请学生总结出三位目标的实现情况。 3.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分类材料和材料的回收利用,两个环节。因为前面一块内容设计得过于浅显,孩子们很快就完成了教学活动,所以后一块回收利用的部分用时过多,其实10分钟的教学时间就够了。虽然我准备的“变废为宝”作品大欣赏很有意思,也很吸引眼球,但是也要把握好课的重心,不要有所偏向。

探索身边的材料-材料与社会

正确答案: D-- 4. 以下哪一项不是钢结构建筑的优势?() A. 质量轻、强度高 B. 质量重、强度高 C. 抗震性能好 D. 钢材可以回收 满分:5.00 分 得分:0分 你的答案: A 正确答案: B 5. 烧蚀防热材料通过材料表面的质量迁移带走大量热量,从而达到耐高温的目的。以下哪个不是发生的变化。() A. 隔热 B. 熔化 C. 蒸发 D. 升华 满分:5.00 分 得分:5.00分 你的答案: A 正确答案: A 6. 水晶玻璃制品被科学家称为“美丽的杀手”,是因为其含有哪一种元素?() A. 硅 B. 铬 C. 铅

镍 满分:5.00 分 得分:5.00分 你的答案: C 正确答案: C 7. 以下对铜合金材质镜架描述不符的是()。 A. 成本较低 B. 属于高档镜架 C. 易加工 D. 耐腐蚀性较差 满分:5.00 分 得分:5.00分 你的答案: B 正确答案: B 8. 市场称为太空片的眼镜片是哪种材质()。 A. 聚双烯丙基二甘醇二碳酸酯 B.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C. 聚碳酸脂 满分:5.00 分 得分:5.00分 你的答案: C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醋酸纤维素树脂 9. 材料是指人类社会可接受、可经济地用来制造有用的构件、器件(或物品)的物质。以下哪一项不是这一定义的判据?() A.

反映了资源、能源、环保的考虑与要求 B. 反映了经济性指标 C. 考虑了社会效益 D. 没考虑材料性能 满分:5.00 分 得分:5.00分 你的答案: D 正确答案: D 10. 在常用的工程材料中,耐热性最高的一类是()。 A. 金属材料 B. 陶瓷 C. 有机高分子材料 D. 复合材料 满分:5.00 分 得分:5.00分 你的答案: B 正确答案: B-- 11. 市场称为树脂片的眼镜片是哪种材质?() A. 聚双烯丙基二甘醇二碳酸酯 B.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C. 聚碳酸脂 D. 醋酸纤维素树脂 满分:5.00 分 得分:5.00分 你的答案: A 正确答案:

身边的材料图文稿

身边的材料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第七课《身边的材料》 内容标准: 1. 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在发明新的材料。 2. 增强对新事物的敏感性,激发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 知道一些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2. 初步能区分常见物品中使用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知道生活离不开材料。 能力培养 1. 主动搜集关于新材料的信息。 2. 懂得动手制作新材料的一些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乐于与人合作。

2. 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在发明新材料。 设计意图 “身边的材料”是“物体与材料”单元的最后一课。“身边的材料”是在学习了物体的特征、分类和材料的基础上,通过从“古人用什么材料”到“调查家庭材料”等活动,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材料在总体上可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两类,并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地发明新材料。 “身边的材料”一课在学生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过程中,了解从古到今、由近及远的材料发展过程,同时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流程 收集事实——分析理解——动手操作——迁移应用。 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材料在总体上可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两类,并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地发明新材料。 教学准备 教师:对身边具有代表性的材料进行收集,制作“塑料”的材料(酒精灯、烧杯、牛奶、醋、勺子等)。 学生:课前收集材料的知识,收集身边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导入:波波等几位好友一起到妍妍家做客。真皮沙发的材料来自动物,仿皮沙发的材料来自人造皮革,通过主题人物对“真皮”与“假皮”的争论,引入对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探讨。 讨论:沙发有“真皮”“假皮”之分? 目的:通过有趣的生活片断,引领学生对身边材料的观察与思考,从而引入课题。 二、活动一:古人用的材料 情景:出示课本图片。 描述:坐时光机回到远古时代,我们将会看到古人生活和劳作的情景:炉子用石头砌成,器皿是用黏土制成的陶瓷罐,锤子用石块、绳子、木条组合起来,捕鱼船来自粗大植物的树干,手里拿的武器用木棍等加工而成,衣服和帐篷则是来自动物皮毛,制作用品的材料全部是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天然材料。 思考:古人用哪些材料制作生活用品这些材料来自哪里呢 归纳:存在于自然环境种的材料是天然材料,如木材、岩石、粘土、动物皮毛、棉花、蚕丝、石油等。 讨论:在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中,还保留了哪些天然材料制作生活用品?目的: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天然材料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材料的发展情况。 归纳:古人用黏土、树木、骨头、毛皮以及岩石来建筑、制衣、炊厨、制造狩猎武器等,但还不知道如何去改变他们所发现的天然材料,许多世纪以后,人们发现了通过塑造或切削它们而改变这些材料的方法。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