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元角分优秀教案修订稿

认识元角分优秀教案修订稿
认识元角分优秀教案修订稿

认识元角分优秀教案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认识人民币(一)

麒麟中心小学王婷

【教材分析】

认识人民币是苏教材数学教材第二册的主要内容。本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1元以及一元以下的人民币,知道爱惜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会简单的购物,为接下来元角分的计算和以后生活中购物章节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人民币,能识别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基本单位,知道元1元=10角,1角=10分。

2、学生参与模拟购物活动,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在活动中感受1元的实际价值,学会简单的购物。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体验主动学习的乐趣,发展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同时养成爱护人民币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及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信封:各种1元以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导入:出示红包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啊?(红包)红包里面装的是什么呀(

钱)那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什么?

师: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呢?(引导中国的钱叫人民币)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始就以学生熟悉的红包引入,唤醒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部分人民币,认识人民币上的数学知识。(揭题,板书)

二、认识单位“元、角、分”

1、认识1元、1角、1分

师:王老师红包里也有很多人民币,我们一起来认一认,为了让小朋友看的更清楚,我们一一把它们请到大屏幕上

(1)出示1元纸币

师:你认识吗

生:这张是1元的

师:你怎么知道它是一元的?

生:数字1(颜色,大小,数字,汉字)

追问:看人民币的面值是多少,最主要是看什么(数以及后面的单位名称)

师追问:这个呢(出示硬币)

生:硬币的1元。

师:它和这个1元有什么不同?

师板书:硬币

分别介绍1角、1分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是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让学生指一指,认一认,说一说。培养了学生注意观察的良好习惯。

2、介绍其他面值的人民币

师:小朋友真厉害。老师这儿还有一些人民币,认识吗那老师随便指那个,你能很快的说出来吗

3.完成想想做做1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对元角分面值的进一步巩固。

三、学习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1.教学1元=10角,1角=10分

(1)谈话:下面啊,王老师给小朋友讲个故事(出示森林王国场景)师:维尼熊买一罐1元的蜂蜜,可以怎么付?

小组讨论,汇报

1)付1张1元的纸币或硬币

2)付10张1角(10个1角是10角)

3)1元=2个5角(2个5角是10角)

2张5角就是10角,10角就是1元。

4)付1张5角和5张1角(合起来是10角)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是在认识人民币基础上,导入森林王国的故事,吸引孩子的眼球,通过付钱游戏,为每个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让学生掌握:1元=10角,知道他们的关系。

(2)追问:根据刚才付1元的经验,1元2角怎么付呢?

同桌讨论

【设计意图】这一道题目的设计,一是进一步巩固1元=10角,二是对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和理解,让学生根据付1元的经验尝试付1元2角

(3)小猫和跳跳虎

小猫拿了1张1元的,跳跳虎拿了10张1角的,小猫觉得它的比跳跳虎的少?谁来安慰一下小猫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通过故事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破难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1元=10角。

四、巩固练习

1. 抽红包游戏

(1)依次找学生抽红包

师:大声告诉小朋友你抽到的是多少?

追问:两个小朋友的人民币合起来是多少?

2、模拟购物场景

师:(出示)文具小柜台的商品可好了,咱们一起去瞧瞧!

(举1元钱)如果你有1元钱,你想买什么物品哪两样商品合起来是1元呀

(2)师:我想买东西,可是没有营业员,谁来做营业员要声音响亮的。师:营业员你好,我想买一把尺子,多少钱啊

生:一把尺子7角钱。

师:喏,给你钱。

师:他应该找给我多少钱?

......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引导学生进入购物的情境,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学会用数学,使学生学得生动、轻松、愉快。

五、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

六、板书设计

元纸币认识人民币

角硬币 10角1元=10角 10角=1元

分 1元= 5角+5角1角=10分10分=1角

5角+1角+1角+1角+ 1角

六、我的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认识1元以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上完以后,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小组合作中,未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合作交流的不够。所谓的小组合作实际上是一种假性合作。

2、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我一味的求快,未能展示学生的个性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3、教育主张,课堂教学中,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可是,自己总是对学生持怀疑态度,不敢放手,语言过于啰嗦。

七、我的创新点

1、在已有经验中导入数学,用红包导入,激发学生已有学习经验。

2、在互动关系中研究数学,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学习兴趣较高,

3、在生活情境中认识数学,模拟购物场景,让学生学会用数学。

八、名师点评

听了苏校的点评,深深的有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很感谢苏校提出的宝贵意见,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注意并改正以下几点:

1、提问要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做到客观,具体

2、要敢于暴露学生的问题,老师要学会创造机会,让学生把问题暴露出来

3、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找出问题。

4、善用小组合作,把小组合作用在难点,关键点,开放点,不能为了小组合作而合作,同时,小组合作分工要明确,平时教学中,要锻炼小组合作的能力。

5、教学中,要采用多种评价。如语言,肢体,动作。或者师生评价,小组评价,生生评价等等。

元角分的认识教学设计说明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6—49页例1至例4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 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的道理,并懂得爱护人民币。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懂得1元=10角,1角=10分。 2.难点: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十进制”换算关系。 三、教学策略与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结合学生生活体验。主题图提供了三种生活场景,揭示了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例1展示了全套人民币,使学生对我国的法定货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例2通过换钱活动梳理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换算关系,归纳出主辅币之间的进率,为后面学习人民币的计算奠定基础。 2.学生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初步的识别方法和较丰富的使用经验,但是对人民币缺乏清晰、系统的认识:了解主辅币之间的十进关系,但没有上升到知识的高度;有购买经验,但在支付方式和购买策略上欠灵活。学生虽有较强

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在主流中有良好的表达意愿,但是倾听意识模糊,小组学习效率有待提高。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播放儿童歌曲《一分钱》,让学生说说歌曲的容。 2.师:知道什么是人民币吗?你见过什么样的人民币?2人小组说一说。 3.引入新课,板书:人民币 (设计意图:力图从学生所唱过的歌曲《一分钱》导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从而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容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认识人民币:出示例1主题图片 ⑴看一看,说一说,你都认识那些币值的人民币? ⑵认一认,辨一辨,说一说这些人民币的特征:出示真币 ⑶师小结:我们可以通过看字样、颜色,图案等辨别人民币的币值。 2.全面认识人民币: ⑴ 4人小组活动(师为每一小组准备模拟人民币) 认一认,辨一辨模拟人民币,你是怎样知道这是多少元钱的? ⑵指名汇报:生介绍他所认识的人民币 ⑶展示第47页的人民币全图,问:图上的人民币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 a.生:几元的放在一起,几角的放在一起,几分的放在一起。 b.师小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九年级历史教学设计新部编版教学反思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九年级历史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 【教学要求】 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概况;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的变化 教学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历史的伟大转折 【教学过程】 导入:引用歌曲《春天的故事》:“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化了一个圈——”。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给中国带来又一个“春天”,使中国进入了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板书)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召开时间:1978年 2、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历史转折?(内容和影响)(板书) 这次会议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中国从此进入了实行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改革开放集中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3、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板书) (1)对内----改革: ①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安徽农村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中国农民的一个伟大创造。▲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影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的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使中国很快的解决了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②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成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对外----开放:(板书) ①开放的历程: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 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后来形成了全面对外开放的新格局。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为中国经济走向世界,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②对外开放(设置经济特区)的目的(作用):(板书) 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专题探究:感动不平凡的变化 ————“深圳速度和浦东巨变”、“生活用品的变化”、“休闲方式的变化” 4、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建设上的成就、意义(板书)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也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学力自测】 一、选择题 1.“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步入春天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 a.改革开放b.经济建设c.发展农业d.发展民主 2.“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农民在20世纪80年代的伟大创造有() a.民主法制建设加速发展b.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推行

元角分的认识教学设计

元角分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6—49页例1至例4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 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的道理,并懂得爱护人民币。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懂得1元=10角,1角=10分。 2.难点: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十进制”换算关系。 三、教学策略与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结合学生生活体验。主 题图提供了三种生活场景,揭示了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 中的重要作用。例1展示了全套人民币,使学生对我国的法定货币 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例2通过换钱活动梳理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 换算关系,归纳出主辅币之间的进率,为后面学习人民币的计算奠 定基础。 2.学生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初步的识别方法和较丰富 的使用经验,但是对人民币缺乏清晰、系统的认识:了解主辅币之 间的十进关系,但没有上升到知识的高度;有购买经验,但在支付 方式和购买策略上欠灵活。学生虽有较强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在 主流中有良好的表达意愿,但是倾听意识模糊,小组学习效率有待 提高。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播放儿童歌曲《一分钱》,让学生说说歌曲的内容。 2.师:知道什么是人民币吗?你见过什么样的人民币?2人小组说一说。 3.引入新课,板书:人民币 (设计意图:力图从学生所唱过的歌曲《一分钱》导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从而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认识人民币:出示例1主题图片 ⑴看一看,说一说,你都认识那些币值的人民币? ⑵认一认,辨一辨,说一说这些人民币的特征:出示真币 ⑶师小结:我们可以通过看字样、颜色,图案等辨别人民币的币值。 2.全面认识人民币: ⑴ 4人小组活动(师为每一小组准备模拟人民币) 认一认,辨一辨模拟人民币,你是怎样知道这是多少元钱的? ⑵指名汇报:生介绍他所认识的人民币 ⑶展示第47页的人民币全图,问:图上的人民币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 a.生:几元的放在一起,几角的放在一起,几分的放在一起。 b.师小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表达、倾听、注意力、观察力。) (三)兑换游戏: 1.师出示物品及标价: 橡皮:一角尺子:一元 问:买这两样文具可以怎样付钱呢? 2. 同桌讨论、交流 3. 汇报: 生1:用10个1分可以买一块橡皮,因为10个1分是1角,1角是10分。 生2:用10个1角可以买一把尺子,因为10个1角是1元,1元是10角。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元角分的认识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元角分的认识 》教案 元角分的认识教案 一、分析任务: 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二册"元、角、分的认识"。用人民币购买商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学生常常会遇到买门票、食品、玩具、学习用具以及交费等实际问题,因此,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让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种类,知道爱惜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在日常购物中要注意文明礼貌,让学生知道要节约零用钱。 二、课前调研: 一年级的学生都有花钱的经历,但是对人民币到底认识多少呢?我对15名学生做了访谈式调研。 调研是以聊天的形式进行的,主要涉及的问题是: (1)你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钱吗? (2)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 (3)你知道人民币都分哪些种吗? (4)你自己买过东西吗?能说说你是怎么买的吗? (5)你知道1元等于几角吗? (6)一个转笔刀5元7角,你要拿哪些张钱去吗?还可以怎么办?(老师提供样币) 通过这些问题我发现:学生对人民币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其他国家的币种知道得很少;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有部分学生没有独立买过东西;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不是很清晰,在所调查的15个学生里,有10个学生能清楚

地说出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只有7个学生能说出1元5角是15角,5元7角我可以拿一张5元和7张一角和其它方法的。 根据这些问题,我在教学设计中加入了对外币的一些介绍,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重点放在了元角分之间的转换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我用1元钱买了一支笔,我可能拿哪些钱去买?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最后还原到生活当中去。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关系。知道1元=10角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的功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使用爱护人民币。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模拟人民币、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显示“购物”两字) 师:小朋友,大屏幕的两个字你认识吗?谁能大声地读出来?生:购物 师:购物是什么意思呢? 生:买xx~~~~~。 师:对,买xx就要用到钱。 师:你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钱呢?(课件出示各国的钱)师: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日本使用的是日元,美国使用的是美元,(课件上指点给学生看!) 2.引导xx的钱叫人民币

认识元角分优秀教案

认识人民币(一) 麒麟中心小学王婷 【教材分析】 认识人民币是苏教材数学教材第二册的主要内容。本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1元以及一元以下的人民币,知道爱惜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会简单的购物,为接下来元角分的计算和以后生活中购物章节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人民币,能识别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基本单位,知道元1元=10角,1角=10分。 2、学生参与模拟购物活动,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在活动中感受1元的实际价值,学会简单的购物。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体验主动学习的乐趣,发展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同时养成爱护人民币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及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信封:各种1元以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导入:出示红包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啊?(红包)红包里面装的是什么呀?(钱)那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什么? 师: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呢?(引导中国的钱叫人民币)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始就以学生熟悉的红包引入,唤醒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部分人民币,认识人民币上的数学知识。(揭题,板书) 二、认识单位“元、角、分” 1、认识1元、1角、1分 师:王老师红包里也有很多人民币,我们一起来认一认,为了让小朋友看的更清楚,我们一一把它们请到大屏幕上 (1)出示1元纸币 师:你认识吗 生:这张是1元的 师:你怎么知道它是一元的? 生:数字1(颜色,大小,数字,汉字) 追问:看人民币的面值是多少,最主要是看什么(数以及后面的单位名称)

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精品】

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精选3篇)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精选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本学期在教科室和赵校长的统一指导下,在全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八年级历史备课组活动于每周一上午按时有序地召开。每次组内活动,各位老师都能认真准备、积极参与,针对如何上好每一节课,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进行探讨,较好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集体备课落到实处,成效初显: 在每周一上午的备课组活动中,我和刘晓宏老师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研讨分析教材,做到“四统一”即组内统一备课、统一板书、统一进度、统一作业。具体工作如下: 1、研究教材,做到心中有数。 首先是研究知识点本身,教师必须在课前先把与此知识点相关联的史料、史论进行整理,然后筛选提炼出其中的精髓,在课堂中对学生加以补充。其次是研究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历史事件不是孤立的,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整体感知能力,因此要明了每课在本单元、本阶段历史中的地位,宏观掌握、理清线索,从而构建教材的总体框架。 2、钻研教法,做到得心应手。 合理科学的教法,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通过组内老师对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常用教法有情境教学法、讲解法、图示法及表格式教学法等。新课新知识点的导入多用情境教学,以增加直观感受;对于重大历史事件,多用讲解法,讲清重大事件发生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及其地位;对历史事件之间的比较,则用表格法或图示法,一目了然,适当借助多媒体教学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不过分依赖。 3,研究学生,做到知彼知己。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将本年级的历史教学目标定位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实现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与记忆。多进行延伸拓展,通过每课一个故事的方式和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开口说、动手做,讲练结合,提高课堂效率。 4,结合历年中考试题,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拓展训练。与其让学生从九年级再开始接触中考题,不如从现在就开始有意识的、体系化的训练。为此,我们将近两年的中考题做了专题分类,找出与本年级相关的试题,并将其编入每课的教案中,以学代练,让学生提前感受中考、适应中考,不断培养学生思维拓展能力。 5、注重学法指导。学习历史不是简单地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此,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上课要做到看、听、说、练、记。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元角分的认识》教学反思

《元角分的认识》教学反思 《元角分的认识》教学反思 《元角分的认识》是一年级第二册的内容,13种人民币的面值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调查中不难发现,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是浮浅的,而且实际生活中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会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而一年级小学生又缺乏购物的社会经验。本节课正是从学生这一原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做了生活化、活动化两方面的加工,受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并从中渗透了爱护人民币的教育,进行了民族精神及爱国主义教育。 1、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活动,活动是教学的核心,是教育的'基本形态。本课教学中我努力转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创设直观情景,引导学生认识13种不同的人民币;创设问题情境,为13种不同的人民币进行分类,揭示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创设活动场境,对人民币的换算、数人民币,揭示不同的付钱方法和元角分的进率。学生在设计的教学活动中,主体参与、合作交流、发现探索、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联系生活,体现人民币的社会价值。 新课程强调:课程内容不能仅仅是来自“科学世界”的内容,而必须以“生活世界”作为背景和来源,课程才能够真正成为沟通学生

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桥梁。课一开始,就让学生观察生活中购物的场景,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要用到人民币。在此环节中我渗透了爱护人民币教育,让学生体会到人民币是代表我们国家的货币,要爱护人民币。加强了学生们的民族意识。其次,让学生体会用多种付钱方法买东西,开拓思路,体现开放性、趣味性,找到最简便的付钱方法,体现数学的简洁美和实用性;最后组织学生模拟购物,利用自己手中的钱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学生在买的同时,经历了用一定数量的钱买单一物品或多种物品、付钱、找钱的过程,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了有关知识,提高了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

元角分的认识教案

元角分的认识 教学目的: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会用人民币买东西,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密不可分。 3、知道爱护人民币,不乱花钱。 教学准备: 教师: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纸币;1元、5角、1角、5分、2分、1 分硬币。 学生:每人;1个1元、2个5角、5个1角;一些文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个星期,学校组织全校的同学搞了一个很有意义的活动,你还记得吗(为支援新疆受灾小朋友,开展“红领巾跳蚤市场”义卖活动)你还记得你买了什么东西花了多少钱买的吗(生:……)同学们真能干,也很有爱心,这些钱花得很有意义。你知道吗世界上的钱有好多种,有美元、日元,我国使用的称为:人民币。 (板书:认识人民币) 二、展开。 1、认识元角分。 师:你知道有哪些面值的人民币(生:……) 欣赏人民币,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纸币;1元、5角、1角、5分、2分、1分硬币。人民币上印有国徽,不能乱写乱花,要爱护人民币。 师:你能把这些钱分分类吗 (1、按不同的单位来分;2、按大数目、小数目来分;3、按纸币、硬币来分)师: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板书)。 你最熟悉的是什么钱(1元)1元可以做什么(生:……) 2、数钱。 师:生活中一元钱还真能派不少用场呢!我们要节约用钱.每组小朋友都有一包钱,我们来数一数一共有多少钱,好吗看哪一组数的又快又准确。(活动后,请第一名的小组,上台数。) 板书: 1元=10角=2个5角 5元=5个1元=50个1角 1角=10分=2个5分 1元=100分

练习:7角=(份 1元2角=(角 3、分钱。 把小组里的钱,分给每个小朋友,要求每个人都一样多。 三、实践活动。 模拟文具超市。 四人小组活动,选举一人为售货员,其余三人为顾客。“文具店”里有:4角1本 的数学本,1支的铅笔5角,1块的橡皮8角,1支圆珠笔1元2角,1个信封2 角。 1、请你用1元钱买,买什么正好买什么要找钱买什么不够 2、请你用所有的钱买,可以买什么填好购物单。 3、顾客买的时候要说:“售货员,您好。请给我拿……,谢谢。”售货员要说:“这是您要 的……,这是找你的钱,请收好。谢谢光临!” 购物单: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生: 在音乐声中欣赏人民币。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论文怎么写?许多人并不是很清楚了解,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范文,欢迎阅读。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论文一 摘要:本文论述了历史典故和成语对历史教学的帮助,解读了多媒体省时增效的价值,改变了教学历史的方法,诠释了诸多细节,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反思历史典故多媒体改变观念 一、用好历史典故和成语非常关键 1.运用成语典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初一课本中的如军事成语典故“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退避三舍”、“围魏救赵”、“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把浩大的威武雄壮的古战场充分体现出来。这些成语典故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兴趣,从而不仅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历史知识,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 2.运用成语典故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比如孟子的“民贵君轻”和唐太宗的“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明确提出君的地位和君民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古代思想家和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和辩证法思想。一个典故一句成语就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如“指鹿为马”一句能看出赵高颠倒黑白的丑恶嘴脸,“莫须

有”三字能使学生体会秦桧那种奸臣的形象,学生自然能体会其全部内涵,成语典故在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借助多媒体省时增效 历史学科特点决定了这门课文字内容多、图片多,如果让学生全面阅读课文(包括小字材料内容)和课本插图,就很费时,借助绥江一中教室里现有的设备: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电子笔、音响等,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既能增强教学直观性,又能节约学生阅读材料的时间,节约以前教师上课在黑板上板书的时间,还能补充一些课外的知识、插播与历史有关的视频。例如我在教学《文化大革命》一课时就插播了《周恩来苦撑危局》的视频,掌握了邓小平及周恩来等在“文化大革命”中作出的贡献,又让学生深刻了解“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危害。这样做既达到了省时增效的目的,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但在使用多媒体时反对“放影片”式,不是把一节课搞得热热闹闹,看电影式的娱乐,而是要根据历史教学的需要,是为了增强课堂的实效性。 三、破臼除窠教学历史 1.改变观念: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所以人的观念是很重要的。改变“历史是副科”的思想观念,改变“我对历史没兴趣,所以我不(想)学”的思想观念,从心里重视历史――一门培养素质的学科。我们可以不喜欢历史,但不能不了解历史,祖国的历史与外国的历史,都需要了解。可以说,了解历史是现代人的一项基本素质,因为历史是一面镜子。

元角分教学设计说明

《认识元角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一元以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 2、初步认识一些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也可以让学生参与模拟购物活动。 3、在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了解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加深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过年的时候你们都会收到爸爸妈妈给的红包吧!老师问下,红包里面装的是什么呀?(钱),哪一个小朋友可以告诉我,钱有什么用呢?徐老师,今天也准备了两个红包,里面也装了一些钱,我打算把这两个红包奖给表现最棒的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得到它?那就好好表现哦! 小朋友,每个国家的钱都有不同的名称,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人民币)(硬币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你认识几个国家的钱呢?(英国:英镑,美国:美元,泰国:泰铢等等) 师:小朋友真聪明。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部分人民币,认识人民币上的数学知识。

二、认识单位“元、角、分” 1.1元 (1元纸币)师:这张人民币你们认识吗?,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看出来是1元的? 小朋友看,1下面有两个汉字(壹圆),壹是大写的数字一,圆是人民币的单位。咱们现在一般写作这个元(板书:元)。

(旧版1元)这是1元吗?你这么知道的?像这种是旧版的1元人民币,咱们现在已经很少用了。 2.1角 师:小朋友再看,下面这张是1元吗? 啊?1角呀!这儿不是明明有数字“1”吗?为什么不是1元?哦,1后边还有一个很特殊的字(角),你们看得真仔细!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角)。 1元和1角,尽管都有1,但是单位不同,差得可就远3.1分

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吴文娟 历史是中考科目,虽然只有50分,但是也足以决定学生的中考命运。在历史教学中,怎样提高历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成为了我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了教学: 一、认真备课。在学生眼里,教师都是有丰富专业知识的人,著名的“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该有一桶水”的论断也说明了教师具有的专业知识水平的重要性。在备课环节,我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到精心安排,认真写好教案,做到每一课都“有备而来”。在本学期的历史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计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情境,着眼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借助网络资源,拓宽知识,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不至于陷入鼓噪乏味。课后及时对课堂教学作出总结。 二、课堂教学注重激发学生思维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通过设疑,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意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使教学事半功倍。 三、教会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抓住学习重点 历史发展的线索就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学历史教材的特点是范围广、头绪杂、内容多,牵扯到的年代、地点、人物事件太多,很不容易掌握,所以引导学生在这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中理清发展线索,提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十分重要的。在理清线索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重点,指导学生学会确定学习重点。我引导学生从以下四方面去确定教材中的重点:第一,能够说明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观点的内容;第二,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第三,属于“世界之最”的内容;第四,教科书上有插图,课后有练习题的内容。学生掌握了上述原则,就比较容易抓住教材的重点。 今后需要努力的方面: 1、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元角分》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元角分》知识点、教 案及教学反思 【篇一】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元角分》知识点 1元=10角=100分 1角=10分 1元=(2张)5角=(10)张1角=(5张)2角 5元=(5)张1元 10元=(10张)1元=(5张)2元=(2张)5元 20元=(2张)10元=(20)张1元 50元=(5张)10元=(50张)1元=()张20元+()张10元 100元=(10张)10元=(100)张1元 付出的钱数-用去的钱数=找回的钱数(剩下的钱数) 用去的钱数+找回的钱数=付出的钱数 付出的钱数-找回的钱数=用去的钱数(商品的价钱)【篇二】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元角分》教案 教学要求: 1、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3、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勤俭节约的教育。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1、出示例题第一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提问:你们从图中看到些什么?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要用什么?各个国家的钱都有不同的名称,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探究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你们认识人民币吗?请你从盒子里找出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本组的小朋友听。分组活动。 组汇报: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逐一介绍面值不同的人民币,教师随机补充,并把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分别展示出来。 認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让学生辨认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思想教育。 提问:小朋友,你们能把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吗?请学生拿出盒子里的人民币,小组合作分类。 学生汇报分类情况,并说说分类的依据。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人民币的种类有:硬币、纸币;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2、例题第二幅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图中的小朋友想买什么?(手表)

九年级下册历史课教学反思

九年级上册历史课教学反思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破陈出新,在课堂中给学生以充分发挥余地,从而得到锻炼,达到基础知识、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位一体,是每个新老教师苦苦思索、探索、甚至头疼的事情。这就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起一种学生本位的新模式。历史教学也不例外。认知指导实践,许多教师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在教学中尝试改革,出现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兴趣小组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总结过去一年的教学工作,从中得到了一些体会,同时也找到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确定了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这里我想简单地谈一下我的观点。 一、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具备对学习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才能乐在其中,才能勤奋地学习。有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能持久,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对感兴趣的事情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表现出心不在焉。显而易见,如果不注重趣味教学,就很难培养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我努力让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中一直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较持久的注意力,就结合历史这门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将激发兴趣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激发兴趣活跃课堂, 新课改主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潜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心理学观点看,兴趣

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因为兴趣总在鼓舞着你向未知世界挑战。"事实也证明,当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兴趣后,将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和探索。兴趣是成才的起点和求知的动力。而初中学生学生,活泼好动,爱问问题,有些幼稚,又很可爱,因此,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我认为增强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有助于学生在一个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知识,完成历史学习,改变他们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保持历史课的生动性能大大激发学生兴趣。 1、很多学生认为历史课很枯燥,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他们无形中觉得很累,不愿意开动脑筋,这时,生动通俗的语言就显得极为重要。例如讲到“炮烙之刑”时,我说:“商纣王创制的‘炮烙之刑’是一种酷刑,他先叫人将铜柱子放在熊熊燃烧的炭火上,等铜柱烧得通红通红时,就强迫‘犯人’在铜柱上行走,‘犯人’刚踏在铜柱上,只听到‘哧’的一声,‘犯人’的脚板立即冒起缕缕青烟,‘犯人’摇晃两下,站立不住,就‘扑通’一声掉到炭火中被活活地烧死了。”这样,学生仿佛“亲眼看到了”和“亲耳听到了”,产生一种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了对商纣王残暴统治的认识。 2、初中生在思维特点上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认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直观教学。如在讲“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时,先让五名学生表演历史剧,再现历史,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又出示过图示说明:秦始皇通过郡县制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元角分的认识》教案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元角分的认识》教案 一、分析任务: 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二册"元、角、分的认识"。用人民币购买商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学生常常会遇到买门票、食品、玩具、学习用具以及交费等实际问题,因此,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让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种类,知道爱惜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在日常购物中要注意文明礼貌,让学生知道要节约零用钱。 二、课前调研: 一年级的学生都有花钱的经历,但是对人民币到底认识多少呢我对15名学生做了访谈式调研。 调研是以聊天的形式进行的,主要涉及的问题是: (1)你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钱吗 (2)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 (3)你知道人民币都分哪些种吗 (4)你自己买过东西吗能说说你是怎么买的吗 (5)你知道1元等于几角吗 (6)一个转笔刀5元7角,你要拿哪些张钱去吗还可以怎么办(老师提供样币)

通过这些问题我发现:学生对人民币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其他国家的币种知道得很少;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有部分学生没有独立买过东西;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不是很清晰,在所调查的15个学生里,有10个学生能清楚地说出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只有7个学生能说出1元5角是15角,5元7角我可以拿一张5元和7张一角和其它方法的。 根据这些问题,我在教学设计中加入了对外币的一些介绍,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重点放在了元角分之间的转换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我用1元钱买了一支笔,我可能拿哪些钱去买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最后还原到生活当中去。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关系。知道1元=10角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的功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使用爱护人民币。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模拟人民币、卡片 教学过程:

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通用3篇)

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通用3篇) 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1 本学期我担任了初三三个班的历史教学。一学期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都有提高。但总体回顾,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最主要的一点是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老师每一天只是疲于应付教案、卫生等各级各类检查,只是按部就班地解决了每堂课的任务,未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将学习任务延续到课后。这一点很值得反思。 初三的教学任务繁重,此时应指导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这样老师会倍感简单,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增浓,学习效果也会提高。过去我之所以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主要原因是没有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虽然有时给学生安排了一些任务但由于没有及时去落实。这样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首先学生不会及时去完成学习任务,而且也会养成一种拖拉的习惯。这一系列的恶性循环确实值得反思并纠正。因此,我告诫自我今后做任何事都要雷厉风行,要在快中求好,快中求稳,快中求发展。因为快节奏是当今社会生活的重要特征。

2、中考历史考试资料包括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教学资料较多,上学期在完成本学期教学资料外还要完成下学期课本资料,在教学过程中可能过快,教学方法不够好,课堂效率有时不高。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不断探求良好的教学方法。 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太喜欢历史,这其中有些学生因为历史以前学得差,对学习历史失去了信心。最多也就是期望听听历史故事,再加上历史知识点较多,难记。历史给他们的`感觉是死记硬背、死板乏味,根本不想记,也不愿去理解分析;课后就更不用说去自主学习。其实只要老师恰当地引导,合理地安排,学生会自觉学习。平常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老师也不能一味地埋怨学生,一是历史学科资料多且复杂,知识点零碎,不像学数学、物理那样能逻辑性很强。二是真正说来历史学习确实存在必须的难度,不仅仅要识记而且要理解,如材料、问答题学生能背出答案但往往答不出。因此这就需要老师作引导和指导。不能随便给学生布置一下或放任自流,而是有计划性、有目标性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并指导合理的学习方法,然后定期做检查。长期进行这样工作,相信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定会养成,学习兴趣定会浓厚。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学习潜力的重要标志。但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与潜力也是需要老师作引导和指导的。因此,教学中我会在这方面多做努力和探究。 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2 最近在初三的复习中,总感觉学生的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只

小学一年级数学《元角分的认识》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元角分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一】小学一年级数学《元角分的认识》教学反思 用人民币购买商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学生常常会遇到买门票、食品、玩具、学习用具以及交费等实际问题,因此,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让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种类,知道爱惜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在日常购物中要注意文明礼貌,让学生知 道要节约零用钱。 我首先通过购物的概念引出钱币,然后引导学生认识钱币,观察不同的钱币,了解不同钱币代表的市值。然后,结合购物的概念,让学生模拟进入超市的场景,来进行购物实践,从而切身地理解元、角、分的概念。并通过一定的实践练习,引导学生认识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最后拓展认识人民币的产生、发展和发行,引导学生了解人民币的意义,从而注意爱护人民币。 本节课主要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学会在实践中进行元角分的转换。另外,还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元角分的转换,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的功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篇二】小学一年级数学《元角分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重点是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 民币和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难点是1元及1元以下人民币的换算及应用。虽然人民币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不是一个新知识,但是学生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只是停留在一个初浅的认识阶段。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大多数学生认识1元,1角,5角,这些人民币在生活中 比较常见,学生基本都能分辨。但2角的纸币现在比较少见,所以有可能不认识。至于1分、2分、5分这些已经离我们现在的生活很远了,对于现在的学生是陌生的。为了更有 利于本课内容的掌握,我在课前几天让孩子与家长一起玩人民币的游戏(可认识钱,可随便抽一张人民币与家长比大小等),在游戏中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有些不认识人民币的孩子通过此活动,对于人民币有了初浅的认识,有一部分家长会根据书上的内容拿出1分、 2分、5分的人民币让孩子认识。 教学时我请孩子拿出你喜欢的那张人民币,向同学进行展示介绍各是多少,并说说自己的辨认方法,加深了他们的印象,也总结出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这样的教 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处于亢奋状态,没有因为教师对学生的估计不足而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倦怠情绪。

《元角分的认识》教学设计

《元角分的认识》教学设计 丹江口市特殊教育学校王青云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关系。知道1元=10角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的功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使用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点、难点: 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模拟人民币、卡片 教学设计: 课堂小测:3分钟20道口算题。 一、谜语导入 1.(课件显示谜语) 师: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个谜语:薄薄一张纸,用处可真大,买书买笔买文具,都要用到它。 生:钱。 师:你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钱呢?(课件出示各国的钱) 师: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日本使用的是日元,美国使用的是美元,(课件上指点给学生看!)

2.引导中国的钱叫人民币 师: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呢? 生:人民币。 师:好!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人民币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 (1)集中学习、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师:请小朋友将准备好的钱袋拿出来。(同桌合作) 师:把你认识的人民币拿给同桌看一看,看谁认得最多,开始!(教师巡视)师:刚才我看了一下,小朋友认得不错,下面我来看看你们都认对了没有?(课件出示) 师:说说你是怎么认的?(着重讲可以看数字、颜色) (第一组:放大的100元第二组:放大的20元第三组:放大的10元) (五角,一元,一角的硬币及纸币同时出现) 师:两个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指着硬币,纸币的课件)生:一个是纸币,一个是硬币。 师:对,他们制作的材料不一样。 师:两个硬币的背面是什么? 生:国徽。 师:国徽是什么? 生:是我们国家的标志。

认识元角分公开课教案

认识元、角、分(一) 猫场小学成长永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6、67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人民币,能识别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时人民币的单位,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2.经历人民币的识别过程,体会1元以内各种人民币的币值,通过简单的模拟活动,培养简单的换钱、算钱、付钱的技能,发展多角度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3.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参与小组的交流,体验主动学习的作用,发展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了解人民币在日常生活力的作用,形成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的面值及人民币的单位 教学难点: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准备:1元以内的纸币、硬币若干;铅笔、橡皮、尺子、羽毛球、邮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你们买过东西吗?你自己买过什么东西?买东西需要什么?(钱) 对了,钱在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名称。美国的钱叫做美元,

英国的钱叫做英镑,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什么吗?(人民币)揭题:小朋友真聪明,我们每人的生活里少不了人民币,每张人民币面值大小不一,有几元的,有几角的,有几分的。为了了解人民币的一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元、角、分。(板书课题) 二、认识人民币 1.4人小组合作:在自己面前的小银行中拿两张你认识的人民币,并在小组里说一说:拿的是多少面值的人民币?是怎样认识的? 引导:人民币有两种,一种是纸币,一种是硬币。谁愿意向小朋友介绍一下你认识的人民币?你是怎样认识的? 2.根据教师的统一要求拿出相应的人民币。 要求:下面请每个小朋友拿出1元的人民币。 有的学生拿的是1张1元纸币,有的学生拿的是1枚1元硬币,还有的学生纸币、硬币都拿了。 板书: 1元。(教师把1元纸币、硬币都贴在黑板上,纸币正面朝上) 用同样的方法认识5角、2角、1角和5分、2分、1分。 课件展示1元以内的纸币。归纳:纸币上都印有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一面都印有劳动人民的头像、中国人民银行,另一面都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人民币是受法律保护的。小朋友应该爱护人民币,不要在上面乱涂乱画,更不能在上面写上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历史》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出现的一门崭新的综合文科课程。本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把全体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本课程不仅引导学生综合地、整体地认识社会,逐步形成真实而全面的社会生活观念,还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新课程、新内容、新理念和新要求,这对教师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新的挑战。本文立足于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如何进行教学反思问题的探讨以及一些课堂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学反思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历史与社会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其中案例研究比较重要。“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 我在设计《生活在社区里》课堂教学时,首先自问:如何引出“社区”的话题呢?于是设计以“我的家在哪里”引出“社区”的话题。又问:在学习“社区”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和哪些意识和观念呢?又设计了对“多种多样社区”的介绍,其中包含的知识、技能和观念,如学会阅读和绘制平面图、初步了解社区类型的形成和发展、关注身边小区的建设等。再问:怎样使学生的视野由自己熟悉的家庭导向身边的现实社会,启发学生关注自己及他人在社会中的生存环境呢?在此过程中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技能和能力呢?于是设计了要求学生“画一幅你家所在社区的平面草图”,并“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描述所在社区的环境和生活”,让学生在没有学习如何制图的情况下,每人画一张家庭所在地的平面示意图,并在课上进行展示,由同学进行评价和讨论。在讨论谁的地图看得明白、谁的看不明白的过程中,发现了地图应必备的三要素。这时,我再系统地对地图的绘制和阅读技能进行讲解和指导。 经过分析,我得出如下结论:在讲授地理事物时,其一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其二,应将地理图表转换包括图文的转换、图表的转换、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