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二年级戏曲教案

最新二年级戏曲教案
最新二年级戏曲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桔树尚且性刚强》。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本地区主要戏种的历史发展、主要特点和代表性剧目,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发学生对中国戏剧艺术的关注,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

1.导入

(1)播放三段唱段,请学生猜一猜是哪个剧种?

京剧《红灯记》选段、黄梅戏《女驸马》选段、越剧《红楼梦》选段。

(2)哪一个戏种是流行于我们地区的?

(3)你都知道哪些有关越剧的知识?

2.新授部分

(1)介绍越剧发展历史及行当:小生、花旦、老旦、丑角。

(2)欣赏《桔树尚且性刚强》,边欣赏边完成课后问题。

(3)欣赏《红楼梦》选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4)总结越剧的音乐风格特点:清悠婉丽。

3.演员介绍:尹桂芳

4.拓展性作业模拟演唱,积极体验、大胆表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报花名》。

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了解评剧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的剧目。欣赏《报花名》进一步感受评剧演唱特点,通过欣赏、模唱感受评剧艺术的深厚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

1.教师课前要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戏剧种类、相关知识资料的准备情况。

2.导入:播放歌曲《看大戏》并交流评剧的有关内容:发展历史、艺术特点、音乐特点、代表剧目、优秀演员。

3.欣赏《报花名》:简单了解《花为媒》的剧情, 感受音乐风格,介绍演唱者。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花木兰》。

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河北梆子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欣赏《花木兰》,进一步感受河北梆子的音乐特点。对比欣赏豫剧《花木兰》,学习了解豫剧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

教学过程

1.教师课前要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戏种以及相关知识等有关资料的准备情况。

2.导入:播放歌曲《看大戏》

3.了解豫剧的有关知识:发展历史、艺术特点、音乐特点、代表剧目、优秀演员。

4.欣赏《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简单了解《花木兰》的剧情, 感受音乐风格。

5.欣赏河北梆子《花木兰》并了解河北梆子这种艺术形式。

6.背诵古诗《木兰辞》

7.拓展性欣赏:民族管弦乐交响诗《花木兰》

小学美术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精彩的戏曲》

小学美术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精彩的戏曲》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戏曲特别是京剧的文化历史和艺术特色,掌 握脸谱的谱式以及各种脸谱颜色代表的性格和品质,能根据人物的特 征实行制作脸谱,能大胆准确地表达自己对戏曲人物的理解。 技能目标:通过欣赏、讨论、探究、表演等多种方式,感受传统 京剧的艺术特征,根据戏曲中的人物角色制作他们的脸谱、头饰和道具,增强审美水平和动手操作水平。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了解中国 戏曲艺术独特的美。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中国戏曲人物及脸谱艺术的基础知识,学会制作脸谱,感受传统戏曲魅力。 难点:根据所要表演的人物实行设计,表演能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激趣导入 多媒体导入,播放歌曲《说唱脸谱》,提问学生:从歌曲中听到 哪些人物?学生回答:蓝脸的窦尔敦、红脸的关公、黄脸的典韦、白脸 的曹操、黑脸的张飞。老师继续提问:还想了解更多精彩的戏曲人物吗?顺势导出课题《精彩的戏曲》。 环节二:描述分析 1.出示京剧中不同角色卡片,学生观察思考:这些卡片应该和京 剧中什么行当对应?学生观察并分析,师生共同总结:生、旦、净、丑。

2.教师提出问题:京剧有哪些脸谱的谱式?这些脸谱的纹样有什么 特征?师生总结:三块瓦脸、十字门脸、碎花脸、整脸。三块瓦脸:夸 张眉、眼和鼻窝,额部和两颊三块主色,马谡。十字门脸:用抽象的 手法减去两颊主色,自鼻端至脑门的色条表示面部主色。碎花脸:正 额主色,各个部位复杂的纹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整脸:脸部一种 颜色为主,关羽、曹操。 京剧脸谱的色彩非常丰富,主色一般象征某个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综合性、虚拟性、程式化是中国戏曲的艺术特征。 3.出示红色、蓝色、黑色、白色、黄色等颜色为主的脸谱,以小 组为单位讨论问题:这些脸谱分别代表哪些京剧人物?这些脸谱表现了 人物的什么性格和品质?学生小组代表回答,师生总结:关羽、窦尔敦、包公、曹操、宇文成都。红色表现忠贞、英勇的人物性格,如:关羽。蓝色表现刚强、骁勇,有心计的人物性格,如:窦尔敦。黑色表现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如:包公。白色代表阴险、疑诈、 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如:曹操。 脸谱的不同颜色和纹样代表不同的人物和不同的性格品质。 环节三:示范讲解 教师结合学生的想法示范脸谱的制作步骤: 1.在硬纸板上画出两眼的位置和脸形的轮廓; 2.剪出两个眼睛,沿着轮廓线剪下脸形; 3.脸形上下两侧各剪一个口,钉好或粘好; 4.选择脸谱谱式,起稿,着色。 在共同示范中,指导学生重点注意着色要细腻、平整。学生通过 与教师合作方式,感受脸谱制作过程。 环节四:实践展评

人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戏曲人物》教学设计

《戏曲人物》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请听老师描述一段话,猜是哪种艺术表演形式?(一开场锣鼓想罢,演员们粉墨登场了!那令人眼花缭乱的十几个空翻,精彩的武打和那如梦如幻的布景,让人身临其境,惊叹不已!)谁猜出来了?对,就是戏曲。接下来,我们看一段戏剧表演(播放视频《三打白骨精》片段),同学们看得很认真,那这是一出什么戏?你们喜欢哪个角色?给你什么感受?那当中国水墨艺术与戏曲人物相结合,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课题《戏曲人物》。 二、探究式学习活动: (1)师提问:1.我国有哪些主要的剧种?2.你能说出几种戏曲人物的行当?引导学生讨论,并分别介绍课前收集到的资料。师:从同学们的回答来看来,大家都对戏曲有了一定的认识,那我就考考大家,这里几幅图,看谁能快速的说出人物的角色和行当。(播放课件图片)。生介绍戏曲的行当及其各自的特点。 教学意图:为本科学生学习做铺垫,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 (2)在众多的戏曲中,京剧成为了我国的国粹,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感受京剧带给我们的无限魅力(播放京剧视频)。戏曲艺术的魅力体现在哪里?(精致华美的服饰......)对,不仅在于服饰的精致华美,还与表演艺术家的一招一式,一颦一笑都有着很大的关系。就这样在这小小的一方舞台上,却演绎着悲欢离合,人生百态,那现在谁能上台给

我们表演一下你喜欢的戏曲人物呢?戏曲艺术是我国的瑰宝,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不能将它遗忘,而应该怎么做?(传承和发扬下去!)教学意图:感受京剧的魅力,了解戏曲艺术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 (3)欣赏大师作品。 有这样一位画戏大师,他画的戏曲人物,虽寥寥几笔,却妙不可言,将“写意传神”发挥到极致!它是谁呢?对,关良先生。他不仅是一位艺术家,更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我们一起欣赏他的作品,看他是怎样用中国画的表现技法表现戏曲人物的?(首先,他抓住了瞬间的动态之美。其次,重点表现人物的眼神和表情,最后,采用勾勒法和没骨法两种国画技法。)总结关良的绘画特点。(板书:写意传神用笔:勾勒法没骨法用墨:浓淡干湿)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了解如何用国画的方式表现中国传统戏剧人物,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了解戏曲人物的表现方法。 (4)欣赏其他画家和课本中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如何抓住人物的服饰、面部表情极其动态特征进行表现。 教学意图: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学习戏剧人物多样的表现方法。 三、接受式学习: 教师示范画法,重点提示画面的经营位置,人物特征的表现、用笔用墨的方法。学生观察思考。 四、学生实践 画一幅有戏曲人物特点的水墨画作品。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小学美术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精彩的戏曲》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戏曲特别是京剧的文化历史和艺术特色,掌握脸谱的谱式以及各种脸谱颜色代表的性格和品质,能根据人物的特征进行制作脸谱,能大胆准确地表达自己对戏曲人物的理解。 技能目标:通过欣赏、讨论、探究、表演等多种方式,感受传统京剧的艺术特征,根据戏曲中的人物角色制作他们的脸谱、头饰和道具,增强审美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了解中国戏曲艺术独特的美。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中国戏曲人物及脸谱艺术的基础知识,学会制作脸谱,感受传统戏曲魅力。 难点:根据所要表演的人物进行设计,表演能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激趣导入 多媒体导入,播放歌曲《说唱脸谱》,提问学生:从歌曲中听到哪些人物?学生回答:蓝脸的窦尔敦、红脸的关公、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老师继续提问:还想了解更多精彩的戏曲人物吗?顺势导出课题《精彩的戏曲》。 环节二:描述分析 1.出示京剧中不同角色卡片,学生观察思考:这些卡片应该和京剧中什么行当对应?学生观察并分析,师生共同总结:生、旦、净、丑。 2.教师提出问题:京剧有哪些脸谱的谱式?这些脸谱的纹样有什么特征?师生总结:三块瓦脸、十字门脸、碎花脸、整脸。三块瓦脸:夸张眉、眼和鼻窝,额部和两颊三块主色,马谡。十字门脸:用抽象的手法减去两颊主色,自鼻端至脑门的色条表示面部主色。碎花脸:正额主色,各个部位复杂的纹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整脸:脸部一种颜色为主,关羽、曹操。 京剧脸谱的色彩非常丰富,主色一般象征某个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综合性、虚拟性、程式化是中国戏曲的艺术特征。 3.出示红色、蓝色、黑色、白色、黄色等颜色为主的脸谱,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这些脸谱分别代表哪些京剧人物?这些脸谱呈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和

戏曲课心得体会

戏曲课心得体会 篇一:戏曲艺术赏析课后心得体会 心的旅程,美的享受 ——中国戏曲艺术赏析课后感想 不知不觉中一学期的中国戏曲艺术赏析课程接近了尾声,还清楚地记得,在教务处网站上查到自己可以选修到+++老师的课的时候开心的样子,当时我对于这么课程充满了好奇与期待,现在我对这门课程更多的则是的回味与不舍。 在三个月前,“戏曲艺术”对于我来说还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概念。就像老师开玩笑时说过的,“每次看到电视上有戏曲表演就会毫不犹豫的换台”,但是经过老师十次课上对戏曲知识的细心讲解,和对几部经典序曲作品的介绍和评析,我对戏曲艺术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渐渐的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短短十堂上,我不仅学到了生旦净丑、各大行当等戏曲常识《三;岔口》、《智取威虎山》等经典剧目;许仙、白娘子等等的戏剧人物,更重要的是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美学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还记得老师在课堂上为我们做的精彩示范,让我第一次零距离接触了戏剧,老师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的美让我被

戏曲艺术的古典美感所征服。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有一次课上,老师将校艺术团的优秀学生演员带到课堂上为我们演出,近距离地欣赏到如此精彩的表演,使我被深深地震憾,尤其是那段《贵妃醉酒》,堪称经典,让我认识到戏曲艺术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只是我没有用心去体会,去欣赏。 欣赏戏曲艺术的过程是一个荡涤心灵的过程,也是一个享受美的 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对我为之自豪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悟,所以我想对余老师表示我最真挚的谢意. 最后我想对戏曲艺术赏析课提出一个小小的建议:老师在以后的授课过程中能不能抽出一些时间来教授我们一些基本的戏曲表演动作或简单的唱段,因为我相信大家都对戏曲的学习充满了好奇,希望能够亲身体会戏曲艺术的魅力. 篇二:戏曲鉴赏心得体会 戏剧鉴赏心得 这学期选修了戏剧鉴赏这门选修课,学到了好多关于戏剧方面的知识,更是被中国戏剧文化的博大精深所折服。 我是绍兴嵊州人,是的,嵊州是越剧(转载于: 小龙文档网:戏曲课心得体会)的发源地。从小,妈妈就有教我

六年级美术上册 戏曲人物 1教案 人美版

戏剧人物 (人美版第十一册第3课)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也是国画系列的一部分。六年级的学生对于京剧有一些粗浅的了解,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京剧艺术的造型特点,师生应共同收集相关的图片、视频,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更好地掌握学习戏剧人物的表现方法。教材中编入了叶浅予的中国画作品《白蛇传》,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用国画的方式表现中国传统戏剧人物。教材中选择的剧照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不同人物的形象特点,了解京剧人物独特的服饰、造型和表演特色。教材中还选用了几幅学生表现戏剧人物的作业,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学习戏剧人物多样的表现方法。 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传统京剧人物服饰、造型、表演的相关知识,学习水墨戏曲人物的表现方法。 情意: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学习探究中,互相交流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能力:学习水墨戏曲人物的表现方法,能利用这种形式完成一幅表现京剧人物的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京剧行当的相关知识以及水墨表现戏曲人物的方法。 难点:如何用水墨表现出传统京剧人物的造型特点。 学习材料: 京剧相关的图片、中国画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收集:课前收集有关京剧的内容资料 教学意图:为本科学生学习做铺垫,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 二、导入: 提问:引导学生讨论,通过课前的收集,你了解到那些京剧曲目? 教学意图:了解京剧艺术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探究式学习活动:

1.布置观察思考题:看下面这段京剧的录像是什么戏?有哪些角色?给你什么感受? (这段京剧是《白蛇传》,有小青、白淑贞、许仙等。京剧的化妆和服饰都很漂亮,不同的人物化妆各不相同。 2.板书课题 3.组织学生分别介绍课前收集到的资料,重点研究京剧的行当及其各自的特点。 学生结合图片介绍经具有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结合行当的特点进行表演。 教学意图:了解不同行当的特点。 4.引导学生欣赏叶浅予的《白蛇传》作品。 提问:这幅画是剧中的那个人物?为什么让我们感到栩栩如生?画家是怎样用笔用墨的?画中的人物是小青,画家抓住了人物的服饰、动态、神态等特征。中锋勾线,侧锋着色,浓淡等多种变化.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了解如何用国画的方式表现中国传统戏剧人物,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了解京剧人物的表现方法。 5.欣赏其他画家和课本中的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如何抓住京剧人物中的服饰、面部表情极其动态特征进行表现。 武生要体现出威武、动作豪放以及服饰特点;老生一般要有黑胡子;花旦身穿短衣裳,衣服上绣着色彩鲜艳的花样,人物性格活泼开朗,动作敏捷伶俐。 教学意图: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学习戏剧人物多样的表现方法。 四、接受式学习: 教师示范画法,重点提示画面的经营位置,人物特征的表现、用笔用墨的方法。学生观察思考。 五、学生实践: 布置作业:画一幅有京剧人物特点的水墨画作品。 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评价小结。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学生之间介绍、评价自己或小组的作品 教学意图:在评价中进一步提高评价能力。 七、课后延伸:课堂展示或课堂收集用不同形式表现的京剧人物。

精彩的戏曲教学设计

《精彩的戏曲》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内容。教材的意图是通过欣赏中国戏曲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及生动形象的化妆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欣赏、设计、制作、表演,体验戏曲艺术特有的魅力,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 这节课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完成不同材料的选择、设计、制作。所以在学生作业时,老师提出任务,稍加启示,剩余的时间让学生各得其所,自得其乐。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求知的兴奋感与成功感的结晶。那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与自信心,培养创造性和实践能力是本教案设计的理论基础。 具体到教学过程中则以谈话与游戏方式导入,螺旋上升拓宽知识面,以学生参与体验为主,尽可能的使美术属于每个学生,同时注意愉快教学,做到善教乐学。注意控制各个教学因素,如:内容方法、师生关系。使学生以愉快轻松、饱满的情绪进行学习。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 ⑴、了解中国戏曲特别是京剧的文化、历史和艺术特色。 ⑵、选择合适的材料,根据人物进行化妆和设计。通过听、说、唱、演等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⑶、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了解戏曲艺术的有关知识,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尝试用绘画、制作、表演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戏曲艺术的理解,表达对民族艺术和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难点:根据所表演的人物进行化妆和服装设计,表演能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四、教学方法 ⑴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声像、视听结合; ⑵充分发挥欣赏教学的“通感”,引导学生进行多渠道的参与体验; ⑶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讨论、归纳等方法获取新知识。 五、教学准备 学生:自带制作材料,收集戏曲知识资料 教师:课件、戏曲影像资料、课前准备工作

小学音乐《学戏曲》教案

小学音乐《学戏曲》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国粹京剧的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对京剧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宏扬中国传统艺术。了解京剧行当的分类以及表演的特点。欣赏《生旦净末丑荟精粹》,进一步准确把握各行当演唱特点;通过欣赏、模唱感受体验京剧艺术的深厚文化底蕴。 教材分析: 京剧的唱腔属于板腔体,以对称的上下句作为唱腔的基本单位,在此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演变原则,形成各种不同的板式,京剧以西皮和二黄为主要唱腔。让学生了解京剧四大行当,四功五法,四大名旦等基础性知识。 教学方法:听赏结合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随京调歌曲《唱脸谱》音乐进教室。 二、导入新课。 1、通过刚才这段音乐,大家知道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解什么内容了么? 2、我们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那么你对京剧有哪些了解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道小题目考考大家,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京

剧。 3、学生回答京剧的有关知识,当学生回答到相关的主题时教师马上加以详细的说明介绍。例如:“四击头”锣鼓经。 三、京剧的形成。 1、总结:刚才大家讲到了非常多的内容,使我们对京剧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谁能说说“京剧”中的“京”代表什么意思? 2、但是京剧的真正源头却是安徽,讲解京剧形成,及四大徽班进京故事。 四、京剧四大行当的介绍(播放微课堂《四大行当》)。 1、媒体演示,教师讲解。 京剧根据人物的性别,个性等把人物分成四大类,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生”一般指男性演员,在每个行当里,不同的年龄职业的人物又有不同的行当名,比如:画面上的这个叫老生,而这个年轻的叫小生,另外还有武生。播放老生唱段《此时间不可闹笑话》,“旦”是指女性角色,如年龄大的叫老旦,年纪轻的叫花旦,播放花旦唱段《海岛冰轮初转腾》。 “净”则是指“花脸”,就是我们刚才我们介绍的有脸谱的角色。播放包公唱段《驸马不必巧言讲》, “丑”则是指诙谐滑稽或小奸小恶的人,就象画面上的这位水浒传中的石迁一样。播放文丑唱段《法门寺》。 2、逐一欣赏京剧视频,让大家进一步了解京剧各个行当及表演

人美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 戏曲人物教案2

《戏曲人物》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一册第三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也是国画系列中的一部分。六年级是小学高年级的学段,学生已掌握一定的水墨常识和表现技法。应引导学生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传统京剧中人物造型、服饰特点及其相关知识,深入了解水墨技法的综合应用,感悟其中丰盛的文化内涵,体验我国民族艺术的美感,激发对民族艺术的心爱之情。 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以探究、尝试结合讲授、演示,让学生逐步获得学习经验。同时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了解并把握知识点。 本课综合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受、了解、尝试、体验、分析和探究。从而联系新旧知识完善知识体系并习得学习经验。 教学目标: 认知:了解我国传统京剧相关知识,学习水墨戏曲人物表现方法。 技能:能利用国画媒材和水墨技法表现一幅京剧人物的作品。 情感:培养学生心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了解京剧行当的相关知识 2、学习水墨戏曲人物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捕捉京剧人物造型的特点,运用笔墨变化大胆表现。 教学准备:

学生:京剧相关图文资料、中国画工具等。 教师:课件、实物投影、字卡、作业展示纸、国画演示用具、京剧人物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观赏视频,引出课题 1、欣赏水墨画视频片断 2、小结并出示课题:《戏曲人物》【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欣赏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戏曲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导入新课。 二、欣赏图片,了解京剧相关知识 1、京剧基础知识 2、认识人物行当(课件图片) 【设计意图】图片音与画的结合,展现京剧艺术的丰盛内涵,让学生在观赏过程中了解京剧行当相关知识,感受京剧艺术的独到魅力,同时积累创作素材,为下一步表现人物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三、游戏、感受,抓住人物特征(播放课件) 1、快速抢答 2、交流喜爱的形象 小结:戏曲人物生动传神,他们真正体现了中华戏曲文化的精髓。 【设计意图】学会从化妆、服饰和动作抓住戏曲人物的形象特点。同时积累形象储备,感受人物形象魅力,激发尝试创作的欲望,为接下来解决教学难点奠定基础。 四、尝试、质疑、发现,探究水墨技法 1、试画

《精彩的戏曲》教学设计详案

人美版四年级第八册 《精彩的戏曲》 郑州市金水区工人第一新村小学 杨晓媚

精彩的戏曲 教材分析: 本课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内容。意图是通过欣赏中国戏曲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及生动形象的化妆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欣赏、设计、制作、表演,体验戏曲艺术特有的魅力,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提高学生制作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的目的。 学情分析: 戏曲是传统艺术文化,不太被广大的年轻人所熟知,本课面对的是四年级的学生,可以组织他们收集相关资料,如何在一开始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节课中轻松的学到知识,是教师值得思考的地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戏曲中人物脸谱和服装的艺术特点及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加以学习和运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美术的角度欣赏戏曲的有关知识,能根据人物的特征了解其表演的角色,并能大胆准确地表达自己对戏曲人物的理解。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对我国的戏曲产生一定的兴趣和喜爱,了解中国戏曲艺术独特的美,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情感,体会美好生活的情趣。通过教学活动,学习与人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设计思想,勇于展示自己的个性。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戏曲艺术的相关知识,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尝试

用画和制作多种方法设计戏曲服饰并通过表演加深对戏曲艺术的理解,表达对民族传统艺术和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根据所学知识对戏曲有大致的了解,对京剧中人物角色的分类及造型有一定的认识。 材料准备:有关戏曲的视频、图片、各种工具和材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1、欣赏音乐《粉墨人生》 师提问:1)在这段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戏曲卡通人物)又听到了什么?(流行歌曲) 2)戏曲和歌曲并不一样,如此巧妙的结合起来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小结:歌曲注重音准和节奏,戏曲注重唱念做打,但它们都有音乐的共性,都会给我们带来美好的享受。 2、欣赏京剧《藕莲关》选段 1)介绍戏曲的概念(综合的舞台艺术,主要特点是将音乐、文学、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众多的艺术形式汇聚在一起,通过唱、念、做、打、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 2)这位女英雄都用了哪几个武打动作?(抛、掷、接、武器的特技表演) 3)看完这段视频你又有什么样的感受?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段场面称得

戏曲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戏剧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7250 适用专业:公选课 学时数:32 学分数:2 先修课程: 考核方式:论文 执笔者:庹立明编写日期:2007年3月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属于艺术素质类限定性公选课,主要针对本科在校生。通过对戏剧作品的欣赏,使学生了解有关戏剧的常识,懂得如何去欣赏戏剧,提高他们的艺术欣赏水平和文化品位,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共计十一讲,主要介绍和欣赏外国及中国戏剧作品。 第一讲2学时 (一)、什么是戏剧:?(理解)25分钟 (二)、戏剧慨说:外国戏剧部分(了解)40分钟 1、巫术与戏剧 2、戏剧发展阶段: 古希腊戏剧、古罗马戏剧、中世纪戏剧、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古典主义时期戏剧、 19世纪戏剧、现代戏剧和当代戏剧 (三)、四种戏剧样式介绍(掌握)25分钟 第二讲3学时 (一)、中国戏剧简介(了解) 40分钟 (二)、什么是话剧?(掌握) 15分钟 (三)、外国话剧作品介绍一(理解)80分钟 1、人物介绍:莎士比亚 2、莎士比亚话剧作品欣赏(剧情介绍及片段欣赏) 1)、《威尼斯商人》 2)、《温莎的风流娘们》 第三讲3学时 外国话剧作品介绍二 (一)果戈理与《钦差大臣》(理解) 65分钟 1、剧情介绍 2、剧作赏析 3、分段欣赏 (二)、米勒与《推销员之死》(了解) 65分钟 1、剧情介绍 2、剧作赏 3、分段欣赏

第四讲3学时 外国话剧作品介绍三 (一)易卜生简介(了解) 45分钟 《玩偶之家》剧情简介 (二)、中国话剧介绍(掌握) 35分钟 1、新剧之诞生 2、现代话剧的形成 3、走向成熟 (三)剧作家曹禺小传 55分钟 1、《雷雨》剧情简介 2、剧作赏析《雷雨》,欣赏片段 第五讲3学时 中国话剧介绍续 (一)(四)在烽火中兴盛(了解) 35分钟 1 、抗战时期的演剧活动 2、历史剧的兴盛 3、现实主义的深化 (二)(五)新中国戏剧(理解) 30分钟 1、新中国话剧的春天 2、新中国话剧的巅峰之作 (三)(六)新时期戏剧(掌握) 30分钟 1、话剧的复苏 2、《报童》剧照更追求戏剧的综合性 3、小剧场戏剧的勃兴 4、五彩缤纷的话剧 (四)剧作家老舍简介(理解) 40分钟 1、《茶馆》剧情简介 2、剧作赏析《茶馆》 第六讲3学时 (一)中国戏曲简介(了解) 40分钟 (二)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理解)50分钟(1)先秦——戏曲的萌芽期。 (2)唐代(中后期)——戏曲的形成期。 (3)宋金——戏曲的发展期。 (4)元代——戏曲的成熟期。 (三)脚色介绍(掌握) 45分钟 第七讲3学时 (一)歌剧介绍一(了解) 30分钟 (二)人声的分类(理解) 30分钟 (三)歌剧中的声乐样式(掌握) 50分钟

六年级美术《戏曲人物》教案

第2课戏曲人物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传统戏曲艺术,掌握用水墨表现戏曲人物的方法。 2.欣赏、总结戏曲人物的服饰、动作、道具等相关造型及色彩的特点。向水墨戏曲人物表现名家学习他们的表现方法,尝试用简练的墨色效果进行表现。 3.体会戏曲艺术的魅力和用水墨画来表现戏曲艺术的快乐,增进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内容,倡导在结合戏曲艺术人物造型、水墨戏曲人物美术作品欣赏的基础上加以展开。戏曲是一项中华民族古老且流传广泛的艺术活动,其人物造型、服饰、化妆及道具等,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审美趣味。采用水墨这一传统绘画方式来表现戏曲人物,我国的艺术家曾作出过广泛探索,形成了丰富而各具特色的艺术精品,可以启迪学生的水墨表现和个性创作。为此,我们要善于用好戏曲艺术、水墨表现戏曲人物作这两大课程资源,通过课前收集戏曲人物图文资源和课堂的典型图片导引等办法,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从而强化其对人类社会及文化的体验,培养其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抓住戏曲人物的艺术造型特点,并采用水墨方式加以童趣表现,这是本课关键学习点。为此,我们要善于选取典型图片引导学生以角色体验等方式感受戏曲人物的神态、动作。在创作上,要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戏曲人物的典型动作,并把其服饰、眼神、脸谱等加以夸张表现。水墨画的表现上,不仅要借助教师的局部示范获得创作所需基本表现技能的支持,更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其多样个性的表现方式,从而使之获得稚拙、天真、自由的水墨造型表现信心与热情。 2.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表现戏曲人物的动作、神态。 难点:对具体的戏曲人物造型特征的捕捉、把握及个性化的表现。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戏曲人物图片及其相关故事等资料;水墨画的相关工具。 (教师)课件、各种戏曲人物造型图片、水墨画工具。 教学过程 1.欣赏水墨微动画,趣味人课。 (1)引导学生边欣赏水墨微动画边想一想这段动画片表现的是什么内容?是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现的?用水墨表现的戏曲人物给你怎样的感觉? (2)引出学习主题:(戏曲人物) 2.欣赏戏曲人物.获得感知: (l)以“我的戏曲印象”为话题,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看过的戏曲。戏曲的哪些方面给你留

人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戏曲人物》教学设计

《戏曲人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也是国画系列的一部分。 中国传统京剧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明珠。京剧舞台上的角色并不是以生活中的本来面貌出现的,而是根据角色的特征,在化妆、服饰等方面加以艺术概括和夸张,其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十分丰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传统京剧中人物造型、服饰特点以及相关知识,感悟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体验我国民族艺术的美感,激发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传统京剧人物的相关知识,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学习运用水墨画的的方法表现戏曲(京剧)人物。 3.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国画中用笔用墨的方法。 难点:将戏曲(京剧)人物表现得生动、有趣。 四、教学准备: 京剧相关资料、微视频 五、教学过程: (一)欣赏京剧人物,感受魅力。 1.欣赏戏曲短片,请学生说说短片中唱的是什么传统文化? 2.这是中国的国粹——京剧。它博大精深,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这些特别的京剧人物。刚才片中看的的这些人物是什么故事里的?你们了解他们吗,请学生简单说说。 3.京剧人物大多是历史故事或小说中的人物,介绍人物角色(生、旦、净、丑)。 教师简单介绍人物角色,提问:你觉得这些人物中哪位最有魅力?具体说说。(服饰。头饰、道具、化妆、动作等) 4.教师小结:戏曲人物的化装艳丽,服饰精美,各种动作也夸张、洒脱,这么独特的戏曲人物大家想不想画下来呢?今天我们就学习画戏曲里面的人物。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短片切入主题,引发学生学习戏曲人物的兴趣。初步了解戏曲人物的角色特点。] 板书课题:戏曲人物 (二)观看微视频,感受笔墨基本变化,学习国画人物绘画过程。 1.欣赏戏曲人物和国画戏曲人物,通过对比,找出绘画与真实戏曲人物的不同特点。 画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幅画家们的戏曲人物作品,(出示国画作品)同学们知道这几幅是什么种类的画吗?(国画) 国画也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大家以前学过国画是用笔、墨和色彩来表现事物,其实国画就是笔墨艺术,我们先回顾一下国画里用笔用墨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观察,了解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下的戏曲人物特点,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在画戏曲人物时需要注意的重点是什么?都用到哪些技法?

二年级戏曲欣赏课

二年级戏曲欣赏课 《唱脸谱》 设计理念: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突破传统音乐教学模式,淡化单纯的知识与技能传授,把知识融入情感交流活动中来学习,真正把学生看做是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重视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重视学生对音乐审美的体验。 《唱脸谱》属于欣赏课,编者设计此内容的目的是引导孩子走进京剧的大门,进而喜爱这门艺术。而这里有许多专业的术语(比如:行当、脸谱)学生不懂,教师就必须逐步指导学生了解这些知识。因此这课中,我一方面多指导,另一方面让学生合作,注重他们的自主操作及积极参与音乐表现活动,使学生在轻轻松松的氛围中解决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让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音乐学习过程尽显其中。 学情分析: 这是在学生能初步对身边的艺术现象进行分类归纳后,引导他们了解艺术形式中的戏曲,并把京剧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多了解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条件,留给自由的空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激发情感,学习音乐文化知识,并在自己的体验中尝试创造。在课前了解发现,现在的学生对京剧知识了解不多,对京剧音乐更是了解甚少。似乎距离学生们越来越远,同学们都知道京剧是国粹,然而京剧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唱腔有何特点?我们同学们可能连最基本的常识都不清楚。在教学程序方面,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态度和需要精心设计,使教学充满了活跃的气氛,激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唱脸谱》 教学目标: 1、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京剧脸谱,初步了解脸谱分类知识及所代表的人物性格。

2、欣赏歌曲,感受京剧旋律的音乐美,教师指导教会学生演唱歌曲,并能合作表演。 3、通过欣赏脸谱的艺术美,培养学生热爱我国戏曲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歌曲《唱脸谱》,并能初步随音乐合作演唱。 难点:知道脸谱的分类及所代表的人物性格。 教学准备:磁带、录音机、课件、学生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赏析与导入──看脸谱 ㈠组织教学:在京剧音乐声中开始上课(听《说唱脸谱》进教室)。 师:今天的课我想先请同学们听一首曲子,然后回答问题。(听《苏三起解》) 课件出示问题1: 同学们刚才所听的曲子属于: 歌曲()器乐曲()戏曲() 紧接课件出示问题 2:戏曲又分好多种,刚才所听得戏曲属于: 京剧()越剧()黄梅戏() 2、简介京剧,知道学生了解京剧: (1)同学们回答得不错。刚才我们听的是《苏三起解》。 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戏曲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戏曲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教科书第二单元《音乐与民族》,第一节《多彩的华夏之音》之《戏曲篇》第一课时。我国的戏曲博大精深、种类繁多,本课将以南音作为主要学习的内容,通过南音欣赏、老师传唱学唱、并用亲身体验的方式尝试南音小乐器演奏,让学生开心的了解身边的戏曲,进而了解我国更多的戏曲文化,弘扬民族音乐、乡土文化,传承戏曲、曲艺文化。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现在的高中生,由于受流行歌曲的影响较深,对教材上的歌曲不是很感兴趣,特别是戏曲部分更难接受。大部分学生对戏曲了解很少,有的甚至很难接受,所以学习难度很大。希望通过身边熟悉的戏曲引导学生喜爱戏曲音乐,把南音引进课堂降低学习欣赏戏曲音乐的难度。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三、设计思想: 我对南音了解较多,擅长南音演唱、演奏,多次获得南音比赛金奖,而且我校以南音为办学特色,大家对南音也相对比较不会陌生,所以对本课我将以南音为主,通过学校南音教学成果展示,老师参加演出、比赛视频,亲身体验有趣的南音演唱、小乐器演奏等,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戏曲文化,让学生充分感受戏曲、曲艺的艺术魅力,使学生更加热爱民族音乐、热爱戏曲,弘扬乡土文化。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初步了解南音基本知识:流传地、伴奏乐器、构成等。能够用方言(闽南语)演唱简单的南曲《直入花园》片段,并能亲身体验用南音打击乐器进行伴奏,加深对南音的了解并感受和体验。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欣赏学生南音获奖比赛照片,及电视台报道,配上音乐(南音《三千两金》)及文字资料切入主题,吸引学生了解南音的意愿。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欲望。 B初步认识南音的基础知识,并通过欣赏老师参加演出、比赛视频,让学生充分感受南音的魅力。 C通过南音演唱(片段)学习,用闽南语演唱,练习咬字、吐字有趣的学习,感受体验南音唱腔艺术。理解方言在戏曲音乐中的独特表现力 D通过南音小乐器亲身体验,自主、合作表演,让学生喜欢上戏曲艺术。在快乐的学习中期待下一节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方言演唱了解南音的咬字、吐字等发生方法的特别之处、演奏南音小乐器,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热爱民族音乐、热爱戏曲文化。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喜爱戏曲艺术,喜欢民族音乐,并愿意参与戏曲鉴赏中的评论与评价活动。能对不同地方特色的戏曲做出评价,进一步继承弘扬、传承民族音乐。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愿意并喜欢聆听和观看、学习戏曲音乐,并参与创造性实践活动。 教学难点:能用闽南方言南音演唱、并能用南音小乐器演奏《直入花园》,师生互动,让学生在快乐和谐的唱奏中感悟南音魅力、戏曲艺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人美小学美术六下《第9课精彩的戏曲》word教案

《精彩的戏曲》教学设计 课题精彩的戏曲课型综合.探索一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戏曲人物及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加以学习和运用。 2.培养学生对戏曲脸谱的欣赏能力。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了解中国戏曲艺术独特的美。 重点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的 热爱。 难点 对中国戏曲人物的了解及特征的 把握。 教学 准备 有关戏曲的录像、图片,各种工具和材料。 时间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播放一段学生最喜欢的“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戏曲片段让学生欣赏。并问戏中的人物是谁?演的是哪段戏曲?同学们回答的真不错,那你还想了解更多的戏曲人物吗? 出示课题:精彩的戏曲(契合学生生活的案例学生很容易被这段戏曲所吸引,并有很浓厚的兴趣) 三、讲授新课 师:这节课你想了解哪些知识?组织讨论,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整理归为两类: 1.了解中国戏曲 (1)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2)中国戏曲之特点,它是融音乐、美术、文学、表演、武术、灯光、服装、道具于一体的综合艺术。 2.我国大约有多少个地方剧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哪种?(1)京剧共分几大行当? 根据剧中人物的年龄、性别、俊丑、正邪分成生、旦、净、利用播放戏曲片断引出课题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通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国粹艺术的感染力,激发对民族艺术的学习兴趣。

丑四大行当。 “生”老生、武生、小生;“旦”花旦、青衣、老旦、武旦; “净”正净、副净、武净;“丑”:凡是丑行都是在鼻梁上用白粉涂一个粉块。 (2)京剧中的脸谱的特点 京剧脸谱就是在演员脸上涂上某种颜料,用以象征角色的性格、品质、命运。一般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者;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者;蓝脸、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多含贬义,代表凶诈者;金脸和银脸表示神秘,代表神妖。 (3)京剧脸谱是一种特殊的化妆艺术。课件出示各种脸谱。学生辨别剧中人物。 (4)京剧人物的服装也是很讲究的,不同的人穿戴不同头饰和服装。 京剧服装大体分为长跑、短衣、长短靴。学生欣赏剧装。(5)为京剧伴奏的主要乐器有什么?(主要有京胡、锣鼓、月琴等) 课件展示各种民族乐器,学生欣赏各种民族乐器。 3.美术课为什么要研究京剧? 引导学生认识:京剧从视觉、听觉都给我们美的享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京剧艺术。 四、作业要求 每个小组设计一个西游记里的人物,注意脸部特征、服装造型等。老师提供简单的道具。 老师课件展示各人物的图片,促进学生的回忆。 五、汇报演出 组织学生表演,交流。了解京剧服装的知识,感受服装的美。 认识京胡等民族乐器,了解民乐的音色美。 京剧艺术与美术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京剧艺术。 提高创作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相互学习、互相提高,开阔思路,提高技艺。 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评价能力,体验地方戏曲的艺术魅力,体验合作学习和参加表演的乐趣。

戏曲与美术美术教案

戏曲与美术美术教案 【篇一:六年级美术《精彩的戏曲》教案设计】 精彩的戏曲 教学内容与目标 ⑴了解中国戏曲特别是京剧的文化、历史和艺术特色。 ⑵选择合适的材料,根据人物进行化妆和设计。通过听、说、唱、 演等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能大胆准确地表达自己 对戏曲人物的理解,敢于展示自己的个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了解戏曲艺术的有关知识,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尝试用绘画、制作、表演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戏曲艺术的理解,表达 对民族艺术和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难点:根据所表演的人物进行化妆和服装设计,表演能突出人物的 个性特征。教学方法 ⑴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声像、视听结合; ⑵充分发挥欣赏教学的“通感”,引导学生进行多渠道的参与体验; ⑶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讨论、归纳等方法获取新知识。 教学设计 ⑴组织教学 ⑵导入 老师和学生做“猜猜猜”的小游戏 提出问题:猜一猜老师做的这种手势在什么场合中出现过? 出示课题:精彩的戏曲(板书) ⑶新授 ①组织学生整理汇报 师:在上堂课我留给大家一个任务,让大家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收 集有关戏曲方面的资料,你们都收集到了吗? 能用收集到的资料回答老师的几个问题吗?(播放课件) 组织学生讨论回答: *我国戏曲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哪种?京剧国粹(板书) *京剧距今有多少年的历史? *京剧角色中除了旦角之外还有哪些角色呢? 学生活动:把各自收集的资料和其他同学交流、分享,解决老师提 出的问题。教师适合归纳:生旦净丑(板书)

(多媒体课件:四大行当的剧照) ②师:请同学们根据我刚才的介绍,来看看他们属于哪个行当。学生踊跃回答,而且知识点掌握得很准确。 师:“生”为男性人物,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等。 “旦”为女性人物,可分为青衣、花旦、正旦、刀马旦、老旦等。“丑”为反派、滑稽人物,分文丑、武丑等。 “净”专指花脸,为威武粗纩、豪爽等特殊性格的男性。他可以根据角色的需要,用各种油彩在脸上勾画出图案,固定的角色有固定的图案,这便是我们常见的戏曲脸谱。我们来看看脸谱好吗? 各种脸谱) 京剧脸谱是一种特殊的化妆艺术,大多出于“净角”。 张飞的脸谱用红、蓝、黑色块表现凶猛异常 关羽的脸谱以红色为主要色块表现勇敢、善战 曹操是脸谱中白脸的典型,代表奸臣形象 包公是黑脸的代表,表现的是包公铁面无私和执法如山 师小结:脸谱可直观地辨别人物的善、恶。它的演变和发展不是某个人凭空臆造的产物,而是戏曲艺术家们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对生活现象的观察、体验、总结,对剧中角色不断分析、做出评价才逐步形成一整套完整的艺术表现手法,它使观众一看到它的外表就了解它的人物性格,被人们称为“心灵的画面”。 ④欣赏视频,说说戏曲中还表现了哪些与日常生活不同之处?(视频1京剧 《贵妃醉酒》视频2黄梅戏《女驸马》) 学生活动:观察、分析、回答 师小结:化妆、武打功夫、说话的腔调、服装等,不同的人穿戴不同头饰和服装。 服装色彩鲜艳,装饰性的东西多,花纹美。 *游戏:把道具盒里有关戏曲的物品找出来并将上台演示的同学打扮一下,教师对道具做简单的分析。 ⑷布置作业:用带来的材料把自己打扮成戏曲中的人物。 要求:突出人物特点,巧妙制作,小组合作。 作业提示:1、可利用老师提供的简单道具 2、表演片段可以模仿各种戏曲种类,地方戏亦可 评比:学生代表展示、表演 学生展开评议,赏析。

戏曲教案

汝河新区小学京歌《我是中国人》教案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有关戏歌的一些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够用京剧的风格韵味演唱《我是中国人》。 3.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体验以京剧音乐为素材 而创作的浓郁京韵,学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教学重难点: 弱起、波音、装饰音、拖腔的唱法,初步掌握京腔歌曲的演唱。教学方法: 欣赏法、对比法、讲解法、听唱法、教唱法。 教学准备:录音机、课件 养成教育训练点: 上课要养成专心听讲,积极发言,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好习惯,并引导学生平时要养成收集资料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用京腔向同学们问好,要求学生也用同样的腔调向老师问好。 提问:觉得这样的问好与平时有什么不同? 2.课件播放《说唱脸谱》片断 引出戏歌的概念。戏歌:用戏曲的音乐素材创作的歌曲,就叫 戏歌?戏歌是戏曲这种传统而古老的艺术形式与当代流行因

素结合的产物。它是歌中有戏戏中有歌,很受大家的喜爱。 二、新歌学习 1.初次聆听《我是中国人》 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引导学生从歌曲情绪和歌曲内容说说对歌曲的感受。 师:这首歌曲的情绪是热情豪迈的,它赞扬了中华民族讲文明的传统美德和中国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2.再次聆听感受歌曲节奏 提问:这首戏歌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学生说一说 师:这首戏歌吸取了京剧西皮流水的特点,只有强拍没有弱拍。在戏曲中强拍叫做板,弱拍叫做眼,这首戏歌就是有板无眼。让我们来点着板,轻声哼唱全曲。 3.学生点着板轻声哼唱全曲 4.分句学唱解决难点 A 第一句“我是一个中国人”比较有戏曲的特点 按节奏读歌词 跟琴学唱歌谱然后填词 老师加上波音范唱第一句,让学生感受到波音 老师讲解上波音的唱法,学生练习 还有哪一句带有波音记号呢?学唱“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总结波音使歌曲增添了戏曲的味道。

《戏剧美术》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 -20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r \?

《戏剧美术》教学设计灵宝市寺河乡中心学校潘文登【教材版本】 本课是冀美版八年级下册第3课的内容,属于综合?探索领域。 【授课年级】 八年级 【学生分析】 我任教的学校是距离灵宝市区36 公里处的寺河乡,学生是山区的农村孩子,与县城、市区学生存在一定差异,美术知识掌握比较少,但对美术有浓厚的兴趣。面对课业负担较重的学生,怎样使他们能够真正轻松、愉快而又有所收获的上好美术课,成了我最大的目标。我充分抓住美术学科的特点,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大力推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掘,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与技能,教材因生而异,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发现美、体验美、欣赏美、表现美。【教材分析】 戏剧是通过演员表演故事来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冲突的艺术。是以表演艺术为中心的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的综合。一般可分为话剧、戏曲、歌剧、舞剧等。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包括昆曲、京剧和各种地方戏,以歌唱、舞蹈为主要表演手段。本课所要探讨的戏剧美术,主要是指和中国传统戏剧——中国戏曲相关的美术。 【教学目标】 1、对中国戏剧以及戏剧美术的面貌和基础常识有初步的了解。 2、愿意亲近和了解中国戏剧及戏剧美术,从而增强对民族优秀艺术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民族自豪感。 3、能够从戏剧美术中汲取感兴趣的艺术形象,进行变化,创作出具有鲜明特征的作品。 【教学重点】 脸谱与面具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 能区分中国传统戏剧、戏曲的不同角色 【教具准备】 电脑多媒体课件、课本等。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