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创新实验研究课题

化学创新实验研究课题
化学创新实验研究课题

化学创新实验研究

目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主要是课堂内容的验证性实验,内容比较单一、教学组织形式与课堂教学内容有一定的重复。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奇妙的二氧化碳》中设计了三个化学实验,一个【观察与思考】两个【活动与探究】。任课教师一般处理方法是将实验内容先做简单讲解,然后由学生开始实验。教材中设计这三个实验目的是让学生实验过程中,学会知识与方法,形成科学的态度。如果学生只是“照方抓药”,实验教学的功能不能较好地体现。

所以实验教学既要重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逐步领悟科学探究方法,由“学会”到“乐学”,体验探究乐趣。

一、创新实验教学内容,乐学方法

创新实验目的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改进实验内容可以克服思维定势,通过类比、推理等科学方法提高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

对于教材中实验,一般师生很少质疑,教材中设计了【观察与思考】:将汽水瓶中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说明气压减小后,二氧化碳外逸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但有的学生会存在以下问题:(1)观察教师演示后不会有太深的印象,知识得不到巩固;(2)局限于课本知识掌握,只停留在“学会”阶段。对实验中的衍生问题不再进一步思考,思维受到限制。该实验用塑料瓶盛装汽水,打开瓶盖后大量气体逸出,瓶子变软。实验现象明显,且无危险,充满趣味性。如果将它改为学生探究实验,放手让学生去设计、去尝试,他们就会在思考和实验的过程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就发现存在几个问题:1.打开瓶盖换上带导管的橡胶塞,由于气压明显减小,汽水会随着气体一起涌出,进入滴有石蕊的试管中。因汽水中含有柠檬酸,也能使石蕊变红。给变红的石蕊加热,石蕊不能变成紫色,导致实验失败。2.实验中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石蕊中,石蕊变红,部分学生认为是二氧化碳使石蕊变红,不能说明是生成的碳酸使石蕊变红。3.汽水是增大压强情况下溶解大量二氧化碳,不能说明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

问题的出现,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师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分析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在查阅人教版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后,觉得实验复杂,提出能否将石蕊滴在滤纸上并直接放在汽水瓶上方。教师肯定了学生的想法,并指导学生尽量设计简洁、功能多的实验。

经过几次实验,师生最终设计将两条蓝色石蕊试并排纸贴在玻璃片上,相隔1-2cm,其中一条用蒸馏水润湿,放在打开的汽水瓶上方。2-3秒后,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干燥的试纸不变红。将变红的石蕊试纸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烘干,又变为蓝色。通过得对比、推理得出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水不能使

石蕊变红事实。二氧化碳与水化合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受热易分解。(发表在《实验教学与仪器》2013.7-8期)学生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设计了趣味实验,不仅巩固了知识,还运用比较、推理等方法,培养了创新能力。

二、创新实验教学形式,乐于合作

目前中学实验探究组织形式主要是小组探究,一般是同桌2人或前后4人,小组成员相对单一。小组合作与交流容易形式化和表面化。学优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中处于主宰地位,学困生则处于从属或被忽略地位,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达的机会。因此,我在实验组织形式上进行了改进。由原来的小组合作改为基于任务驱动的项目组探究。首先成立固定的项目组,每组6-8人,项目组成员按同组异质的特点分工。教师指定项目组长,由项目组长带领组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给定的任务。实验任务以任务单的形式给出,在实验前已经经过讨论和周密的计划,围绕实验目的进行实验,目标明确。在给定的时间内,有着明确的开始和结束时间,避免不必要的拖延。

教材中设计了两个活动与探究。【活动与探究】1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并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活动与探究】2用长颈漏斗和锥形瓶制取较多的二氧化碳,并用二氧化碳熄灭阶梯蜡烛实验。这两个实验都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过程,不同的是第一个是检验二氧化碳,第二个是二氧化碳性质实验。如分成两个探究实验,需要时间长,学生在第二个实验中检查气密性、阶梯蜡烛灭火等操作有困难。

教师创设驱动性问题,将问题情景与实验情景融为一体,驱动学生提出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探究。例如【任务单】1请利用给定的仪器和药品制取二氧化碳,并检验和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任务单】2请利用所给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能产生平稳的二氧化碳气流并收集和检验。【任务单】3请利用给定的仪器和药品设计一套装置能控制反应的开始和结束。【任务单】4利用阶梯蜡烛验证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等性质。

学生在设计实验时就会思考,反应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的破坏,反应的耗能对资源的浪费,反应速度过快对实验会产生安全隐患,反应速度太慢而不利于完成任务,如何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装置连接处太多等问题。学生在完成前一个任务时就会生成新的问题,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优化实验。教师在进行学生实验时,除了按课本计划内容准备好“必备”的药品和仪器外,还给学生准备一些“额外”的药品和仪器,供学生们“自主”实验。学生选择的仪器不同,设计的实验装置也不同。大部分项目组利用分液漏斗、长颈漏斗、注射器、广口瓶、大试管、锥形瓶等。阶梯蜡烛灭火实验,往往一次不能成功。有的项目组将二氧化碳气体直接通入烧杯中,有的项目组利用所给的漏斗倒入二氧化碳。

基于“项目组”的探究性实验活动“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

主体。”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教师在项目组中担任顾问的角色,对项目进行简要的指导。项目组长在合作探究中承担主要协调和分工的任务,项目组成员有着不同的任务,灵活多样的分工确保项目组内成员都做出贡献。由于学生积极参与到项目的设计与开发过程并获得了相应的成果,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与成就感。(2013年主持江苏省实验研究课题《基于项目组中学理化实验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研究》)

三、创新实验评价方式,乐于反思

学生以项目组的形式完成了实验设计和操作后,各个项目组将在课堂中展示成果,接受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评价。项目组成员可以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学生在项目组中展示、相互评价等活动中学生学会倾听和分享,获取新的知识并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项目组成员之间交流与协作在进一步加强。各项目组的任务不完全相同,项目组间有竞争和合作。例如在实验装置的改进上,学生能够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大胆的改进。如有的项目组将矿泉水瓶扭曲,也有项目组将矿泉水瓶剪成三部分,中间打孔,实现固液分离,控制反应的开始和结束等功能。在多元化评价活动中学生看到别的项目组展示后说:“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成功需要不断的摸索”。学生通过评价认识自我,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存在问题。激发竞争与合作意识,释放发展潜能。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进行提问、桌间巡视、指导学生完成项目等活动,在此过程中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组织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完成自我评价和同组学生相互评价。教师将科学探究能力与实验技能的评价、科学探究学习的评价有机地与其它各主题的学习评价结合在一起,在活动情境中对学生的探究行为和过程进行全方位评价,评价手段多元化,注重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实验创新教学通过改进实验内容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敢为人先、标新立异。基于任务单的项目组形式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力求做到尊重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体验实验和活动带给他们的学习乐趣。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致亲爱的初三学生和家长们:您们好!从小培养孩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让他们从小具有动手的能力,在孩子们的成长之路上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切自然科学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科学研究的方法是我们有力的思想武器,从小让孩子多动手做实验,能够很好地开发孩子的科学潜能。 很多科学原理都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清晰明了地演示出来,通过这些有趣的实验,孩子将会发现,学习原来不用煞费苦心,只要动动手指,用用脑,就能将科学和生活巧妙地联系起来,既玩得高兴有学得开心,简直是一大乐事! 开开心心玩科学,轻轻松松学科学,潇潇洒洒用科学,这不正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吗科学可以启发我们和孩子的智慧,实验可以带来身心的愉悦,书中、课外、创新的实验会让你发现:科学并不是神秘莫测,科学就在你我身边。我们可以在每天的经历中,发现科学、了解科学。让我们一起重视孩子的科学小实验,相信会给我们的教育和生活带来许多的乐趣和意想不到的收获! 家长协助工作:当孩子有求于您时,请您耐心点再耐心点儿,也许您正在无意间培养下一个卢瑟福、爱因斯坦……例如有些实验器材的准备;协助拍视频;力所能及的个别知识点的解惑。 让我们一起开启一个体验生活、动手实验、创新发展、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吧!我们初三的全体老师期待你的精彩纷呈! 四大发明中的黑火药、火箭之王钱学森、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屠呦呦的青蒿素……那你呢会从什么开始呢一杯水还是一张纸还是我们呼出的一口白气

其实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举手之间,它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小实验不仅能培养我们动手动脑的能力,通过这些实验还让我们加深理解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更让我们知道了一些基本科学原理和运行规律,会让我们更有自信的生活。 还等什么,赶快行动起来吧! 九年级暑假化学活动作业 1、自主学习与小实验制作与体验 (1)自主学习初三化学课本上册第1单元——第6单元主要知识点,对课本加粗黑体字的内容初步了解。 (2)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性观看或阅读,例如视频《加油向未来》、阅读相关教辅资料等。 (3)完成实验制作,并将实验过程录成视频,要求:实验器材的选取与准备;实验过程操作规范,现象明显;有配音讲解,尤其是对实验现象及现象原因(相关化学知识、原理)的讲解。实验明目见后。 2、上交及评价 (1)可以与同学合作完成,也可以和家长合作完成,但要求相关的学生必须出镜吆! (2)8月20号—25号上传视频至班级QQ群相册,视频名称注明班级、姓名。 (3)每班评选出10个优胜作品,开学颁发证书及奖品以资鼓励。 3、补充说明

最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技能创新大赛说课稿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技能创新大赛说课稿学校:兴义市则戎乡中学 参赛教师:马建春 参赛时间:2018年6月13日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早上好! 我是则戎乡中学的马建春老师,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我展示的创新实验是:《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2的内容,同学们都知道,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呼出二氧化碳气体,我们在实验室做实验时需要用到二氧化碳气体时,能不能收集我们呼出的气体,这样就引入该课题。 在课本上,实验是这样设计的,提供实验仪器,(都是玻璃仪器)长颈漏斗、锥形瓶、导管(带橡胶塞)、集气瓶、玻璃片、试剂有碳酸钙、稀盐酸。该实验的不足之处:1、不方便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2、用的都是玻璃仪器,容易破碎3、所用的仪器空间大,耗费大量的药品。因此我对该实验进行改进,我改进 后的实验设计体现5大理念: 1、变废为宝.我使用的仪器是塑料瓶、医院里输液用过的输液管,给动物 打针用过的注射器、我把它们高温消毒后拿来使用。可以循环使用的 橡胶塞、还有平时家里用剩的蜡烛、火机和木条。 2、容易携带,不易破碎,使用方便。 3、多功能.可用于实验室用固体与液体反应制取气体的装置(制二氧化 碳、氢气等)。 4、容易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节约药品,可根据需要气体的多少,选 择不同大小的塑料瓶和注射器。 5、所用药品能就地器材,所用的大理石(石头)就是我在路边捡的。 实验过程:介绍本次实验所需的仪器,连接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塑料 瓶中装入适量的碳酸钙(块状的石头),塞紧橡皮塞,把注射器里的稀盐酸(适量)推进塑料瓶里,观察实验现象,同时用排空气法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并验满。要求学生完成下列表格:

初中化学作业的创新设计

初中化学作业的创新设计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作业是教学最为重要的常规环节之一, 不仅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和补充,同时也是反馈教学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初中化学作业设计中,很多教师没有及时转变教学思想,作业观念老化,作业设计不合理,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课业负担,影响了学生化学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整体学习效果。教师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初中化学作业的设计提出创新建议,以期为新课程改革下的化学作业布置提供参考。 作业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交叉点,在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 地位。作业不仅是学生巩固知识,发展思维的重要实现工具,同时也是师生学习活动中交流的重要窗口,对课堂教学有着巨大的辅助作用。因此,作业的设计就显得极为重要。下面,根据目前化学作业设计上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 一、当前初中化学作业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作业对于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设计的作业存在很多问题,缺乏有效性,造成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很重,但学习效率极低,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 (1)作业繁重,层次水平低。 很多教师都是布置大量的作业,这样才算是留了作业。传统的 作业功能认为是为了强化技能,巩固知识,教师往往认为作业做得多了总比少做好,做了就比不做强,学生只有多做题,才能掌握得更好,

作业的设计上往往是多多益善,面面俱到。这就造成了设计的作业,经常会出现很多的过偏和过难的题目,纯粹是为了考试而布置作业,不能起到作业应有的效果。 (2)作业形式单一,缺乏统整性,结构失调。 教师如果设计统一难度的作业,同样的作业内容,很难适合所有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会造成很多的无用功。同时很多教师设计的作业经常纯是重视书面书写作业而忽视其他形式的作业,注重各种练习册和辅导书上的习题,而对课后习题重视不够。基础性作业太少,重点放在了难度较大的题目上。作业的形式很多都是封闭性的作业,与社会生活以及学生的实际联系不够。 (3)缺乏有效的矫正性,作业批改重结论轻过程。 很多教师往往是只关注最后学生作业完成的结果,以此来衡量作业情况。而对于完成作业的想法、思路以及所用时间等方面则不予点评,较多的化学教师只关注作业结果,以对错论优劣,而对错误的原因、解题思路、有效时间、解法创新不予点评,不利于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造成学生从作业批改中得到的有效信息少。 作业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严重影响了新课程改革中化学教学改革进程,化学作业设计必须进行创新,提高作业的设计水平。 二、初中化学作业创新设计的措施 (1)精选作业内容,提高作业质量水平。 创新设计作业,促进学生发展,教师首先就应该在作业的选取上下工夫。选取的作业内容应该量少而富有代表性,精选作业内容,

九年级创新班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九年级创新班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2H表示2个氢元素B.2N表示2个氮原子 C.O3表示3个氧原子D.2Mg+2表示2个镁离子 2 . 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闻气味 B.取用固体药品 C.称取固体D.点燃酒精灯 3 . 下列实验操作(或方案)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序号实验操作(或方案)实验结论 A 把澄清石灰水滴入充满某气体的集气瓶里,振荡,石 灰水变浑浊 该气体中有二氧化碳 B 蜡烛熄灭后,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 蜡烛复燃 白烟的成分就是蜡烛的成分 C 取5mL 5%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观察,无明显现 象,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有大量气泡生成 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D 点燃一支蜡烛,用烧杯将其罩在桌面上,一段时间后 蜡烛熄灭 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A.A B.B C.C D.D 4 . 常见金属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有关该反应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可能是铁 C.金属活动性D.表面有固体析出 5 . 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又叫氧化还原反应,下列变化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NH3+HC1=NH4Cl B. C.D. 6 . 地球深处的水处于超临界状态,称为超临界水。下图为某压强下CaCl2和NaCl 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该压强下,下列说法正确是() A.在超临界水中,NaCl的溶解度大于CaCl2的溶解度 B.在超临界水中,2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升高而增大 C.450℃时,NaCl在超临界水的溶解度为 0.04g D.450℃时,可得到 0.04%的CaCl2的超临界水溶液 7 . 实验操作图示正确的是()

中学化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案2013

氧气的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的创新 大树坳中学参赛教师:薛辉执教时间:9月26日 1、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题是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二,教材介绍了氧气的性质和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化合反应,通过氧气所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分析了氧化反应的一些特点。 2、设计实验的目的: 教材中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至少要准备四瓶氧气,所以课前必须制备氧气;集气瓶能装的氧气量有限,因此实验时间段;实验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硫,不够环保;因此有必要设计一个装置能突破以上教材实验存在的不足。 3、实验创新之处: 我们的实验创新之处在于,用硬质玻璃管替代集气瓶,使得实验能源源不断产生氧气,这样就便于实验重复多次进行,能够让学生充分的观察实验现象,而且实验产生的二氧化硫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吸收,具有环保的功效。 4、实验器材与药品: 实验仪器:分液漏斗,锥形瓶,一级干燥管,硬质玻璃管,酒精灯,铁架台,三角架,橡皮塞若干,烧杯,导管若干 实验药品:双氧水,二氧化锰,硫粉,铁丝,火柴,水,NaOH。 5、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 实验装置如图:

6、实验过程: 氧气的制备阶段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向锥形瓶中加入适量二氧化锰和水,向分液漏斗(使用前注意捡漏)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强氧化性:使用时要规范操作防止沾到手上); ③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入过氧化氢,先通一会儿氧气,把装置中的空气排出,然后调节分液漏斗活塞使过氧化氢逐滴滴下; 实验阶段 实验1: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实验 【演示】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硬质玻璃管中,重复多次让学生认真观察带火星木条的燃烧情况。 注意:实验过程中,为了实验安全,我们用镊子夹住带火星的木条。 实验2:硫加热后在空气中、纯氧中反应的现象 【演示】将硫加热后在空气中燃烧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再把燃着的硫通入硬质玻璃管中,观察硫燃烧的现象; 注意:硫燃烧完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让产生的氧气把装置中的二氧化硫排出,此时小烧杯中加入NaOH溶液。 实验3:铁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 【演示】把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旋状,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充满氧气的硬质玻璃管,观察实验现象 7、实验结果记录及结论: 实验1:带有火星的木条能够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 实验2: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兰色火焰,在纯氧中发生明亮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有剌激气味气体,放出热量 实验3: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反应生成了黑色的固体 8、实验效果 ①实验操作简单,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可以随时控制 ②实验装置能够不断产生氧气,因此可以进行多次重复性实验,便于学生多次观察实验现象 ③产生的二氧化硫可吸收,因此实验环保污染少,更适合课堂教学; ④实验所需时间短,提高了课堂效率。 9、自我评价: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 实验题目:盐酸的化学性质微型实验学校名称:卢龙县潘庄镇中学 实验教师:何秀芳

实验方案 实验内容:在教学中酸的化学性质是以实验的形式分散进行教学的,学生对知识缺少系统性,实验较多操作较麻烦,改进后把酸的性质系统化简化了实验的操作过程。 一、改进实验名称:盐酸化学性质微型实验 二、改进实验目的: 1、将初中化学课标实验教材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中的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酸的化学性质的知识实验的形式加以系统化和具体化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简化实验步骤,使学生获得鲜明突出的印象。 实验创新点: 三、实验仪器及用品:一个100毫升洗净的盛放过氯化钠注射液的玻璃瓶、用输液器和输液管改进的导管、五个洗净的盛放过青霉素的玻璃小瓶、带铁圈的铁架台、、药匙、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指示剂、石蕊指示剂、硝酸银溶液、锌粒、氧化铁 四、实验装置图及说明: 如图所示,此装置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1、铁架台及铁圈:对装置起固定作用。 2、对输液器进行改进,利用三通做成连通 器,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瓶内液体顺着输 液管往下流,通过简易的连通器流到各个 不同的反应容器中,避免做多个实验多次 添加药品的麻烦。 3、在干路导管和支路导管间都安装了控制 器,可以根据反应得需要打开不同的控制器,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通过调整控制器,控制滴入液体的速度,从而达到控制反应速度的目的。

4、该装置还可以用于部分液体与固体反应的对比试验,比如通过金属与酸反应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时,在大玻璃瓶中加入稀盐酸,在小玻璃瓶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打开控制器,就可以同时进行几个反应,节约实验时间,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5、可以根据实验的需要调整支路导管的条数,如果拔掉一个三通就可以减少一组反应,由五组变成四组。 五、实验操作: 1、连接反应仪器并添加反应物,注意要使导管保持通畅,在开始实验之前要关紧控制器,在盛有氢氧化钠的玻璃瓶中预先滴入酚酞指示剂,溶液变成红色。 2、打开干路控制器和支路一的控制器,使液体流下来滴入到盛有石蕊指示剂的小玻璃瓶中。观察到溶液变红,验证了盐酸可以使石蕊指示剂变红这条酸的通性。 3、顺次打开各个支路控制器,使盐酸滴入不同的反应器中,观察现象,验证盐酸不同的性质 六、装置改进的意义: 1、缩短了反应时间,操作简单 2、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反应的个数 3、把零散的实验集中在一起,复习物质的性质时更具有直观性,加深印象

《初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案例集》

《初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案例集》 初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课题组 吉安县教研室陈人昌 2014年8月

改进型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点 一、实验方案设计遵循的原则 1、立意的科学性。 2、操作的可行性。 3、过程的安全性。 4、用品的简约性。 5、思路的创新性。 6、效果的启发性。 二、实验方案设计满足的要素 1、改进背景与设计目的。 2、用品选取与装置组配。 3、实验过程与操作方法。 4、实验记录、现象分析与结果讨论。 5、注意事项与改进反思。 三、实验方案设计侧重的内容 1、实验药品的选取。 2、实验仪器的改进。 3、实验装置的改进。 案例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改进

实验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改进实验目的添加辅助仪器,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实验原理 蜡烛燃烧产生的热水蒸气在经过长颈漏斗内壁的冷凝作用后很快就会有明显的水珠产生 实验仪器 及药品 长颈漏斗、蜡烛、玻璃片、烧杯、玻璃管、澄清石灰水、火柴 实验 装置 实验步骤及现象1、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倒扣一长颈漏斗,蜡烛燃烧产生的热水蒸气在经 过长颈漏斗内壁的冷凝作用后很快就会有明显的水珠产生,(如果外面再盖一冷的湿巾效果更好)。(如图1) 2、用玻璃片迅速盖好烧杯后倒转过来,向烧杯内注入澄清石灰水,石 灰水变浑浊。用玻璃片盖住烧杯是为了防止烧杯内收集的气体逸散。(如图2) 3、在蜡烛外套用一个比蜡烛稍大的玻璃管,这样就可以防止在熄灭蜡 烛时产生的白烟随空气逸散,从而较易点燃蜡烛。 创新设计后的优点1、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与二氧化碳,但因为这个实验是在天气较热的9月份演示,此时气温较高,所以在冷而干燥的烧杯内根本无法看见产生的水雾,另外由于烧杯离蜡烛火焰太近,蜡烛燃烧缺氧而产生的大量炭黑会将烧杯内壁熏黑,也看不到有水雾产生。而通过长颈漏斗有明显的水珠产生。 2、蘸在烧杯内壁的少量石灰水会由于蜡烛火焰的蒸发而留下少量白色物质,很容易使学生误解这是CO 2 与石灰水反应产生的生成物,但实际上是石灰水中的溶质氢氧化钙。用玻璃片盖住烧杯是为了防止烧杯内收集的气体逸散。 案例2 《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中CO2含量比较》的创新

九年级化学实验创新大赛修订版

九年级化学实验创新大 赛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的改进 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在九年级化学人教版教材中,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会利用实验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教材的第12页安排了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 教材中,对于探究蜡烛及其燃烧实验是这样来进行探究的: 1、取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仔细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了什么物质。 2、取一个内壁蘸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仔细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了什么物质。 两个实验在实际操作时难得到预期的效果。 实验1不足之处: 1.实验现象易受外界温度的影响。此实验是课本上的第一个探究实验,一般在在开学不久后就会做这个实验,九月份的南方白天平均温度还在三十度以上,做这个实验时,往往受天热的影响,加之蜡烛燃烧的产生的较高温度影响,烧杯壁迅速变热烫手了,水汽较难凝结在烧杯壁上。 2.蜡烛燃烧产生的黑烟影响观察。 实验2不足之处: 1.不少同学探究的实验现象不明显。可能是二氧化碳与石灰水接触不够充分,所以看不到明显的现象。 2.实验设计不严谨。有的同学探究的实验现象是烧杯内壁稍稍变得模糊,就回答说:蜡烛燃烧后有二氧化碳生成,因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这也是教材设计实验的本意。然而,有的同学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及疑问,这是不是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使烧杯内壁上的水分蒸干,溶解在澄清石灰水里的物质附着在烧杯内壁上,使烧杯内壁

【通用版】2020年中考化学真题精编《创新题》(含解析)

【通用版】2020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分类:创新题 1.(2019吉林)请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答案】(1)< (1分);(2)纯净物(1分);(3)C(1分);(4)P2O5(1分) 【解析】(1)白醋是酸,pH<7;(2)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3)金刚石含有C元素;(4)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P2O5。 2.(2018安徽)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正确的是为() 【答案】A 【解析】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地壳中元素含量:氧>硅>铝>铁;金属的化学性质: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不能生成盐。故选A。 3.(2019重庆B)小明笔记中有处错误你认为是图中的哪一处() A.a处 B.b处 C.e处 D.d处 【答案】B

【解析】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用一氧化碳在高温下与氧化铁,利用了一氧化碳还原性把铁从氧化铁中还原出来,一氧化碳发生了氧化反应,氧化铁发生了还原反应;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B。 4.(2019南京)如图为三种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对应浓度的盐酸反应的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所用盐酸浓度越大,V时所得溶液的pH越大 B.在a曲线所示的实验中,若用酚酞做指示剂,酚酞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C.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反应速率相同 D.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溶液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b>c 解析:A、由图可以看出是向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恰好完全反应,即pH=7时,需要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相等,因此所用盐酸浓度越大,需要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也越大,V时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所得溶液的pH越大,该选项说法正确; B、是向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在a曲线所示的实验中,若用酚酞做指示剂,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由于反应物浓度不同,反应速率不相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随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多少,溶液分别显酸性、显中性、显碱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5.(2019成都)如图物质经一步反应转化的两种途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

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 青龙满族自治县 高春民、高建全 一、实验目的 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是氧气重要性质的实验之一。以前有很多对该实验的改进,有的改进为密闭容器中进行,但是装置变得复杂,操作也不简便,成功率很低。所以我本次改进试着从实验的微型化入手,以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实验仪器及试剂 1.仪器 集气瓶、橡胶塞、注射器、燃烧匙、酒精灯、火柴、玻璃棒。 2.药品 硫粉、NaOH溶液、氧气。 三、实验仪器装置图及仪器的组装说明 1.仪器装置图(见附图) 2. 组装说明 将燃烧匙插进橡胶塞固定好,将燃烧匙铁丝上部分弯曲以便于控制燃烧匙底部和玻璃棒正对;再将玻璃棒如图穿过橡胶塞(玻璃棒上涂有少量凡士林);塞紧胶塞。 四、实验操作部分 1.先将燃烧匙旋转,将玻璃棒向下移动,使燃烧匙和玻璃棒分开,向燃烧匙中加入少量硫粉,再将玻璃棒放在酒精灯上加热1分钟左右。 2.迅速旋转燃烧匙,燃烧匙底部和玻璃棒正对,将胶塞塞紧集满氧气的集气瓶。 3.将热的玻璃棒下移,使玻璃棒下端与硫粉接触,再将玻璃棒上移,可观察到玻璃棒下端硫的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火焰熄灭后,再将热的玻璃棒下移,使玻璃棒下端与硫粉

接触,再将玻璃棒上移,可再次观察到玻璃棒下端硫的燃烧。(此实验可反复观察现象) 4.反应完毕后,用空注射器抽取集气瓶中少量气体,闻气体气味。 5.反应完毕后,用注射器吸取少量NaOH溶液,向集气瓶中注入少量NaOH溶液震荡,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 注:将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换成充满空气的集气瓶用同样的方法实验,可观察硫在空气中燃烧。进行对比试验。 五、装置改进的意义 装置简单,并且实验中减少了硫粉的用量,且在密闭的容器中反应,并用NaOH溶液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使实验微型化、绿色化。用生活中废旧注射器,变废为宝,使物品再利用。

中考化学专题分类:创新题

中考化学专题分类:创新题 1.(吉林)请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答案】(1)< (1分);(2)纯净物(1分);(3)C(1分);(4)P2O5(1分) 【解析】(1)白醋是酸,pH<7;(2)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3)金刚石含有C元素;(4)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P2O5。 2.(安徽)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正确的是为() 【答案】 A 【解析】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地壳中元素含量:氧>硅>铝>铁;金属的化学性质: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不能生成盐。故选A。 3.(重庆B)小明笔记中有处错误你认为是图中的哪一处()

A.a处 B.b处 C.e 处 D.d处 【答案】B 【解析】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用一氧化碳在高温下与氧化铁,利用了一氧化碳还原性把铁从氧化铁中还原出来,一氧化碳发生了氧化反应,氧化铁发生了还原反应;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B。 4.(南京)如图为三种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对应浓度的盐酸反应的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所用盐酸浓度越大,V时所得溶液的pH越大 B.在a曲线所示的实验中,若用酚酞做指示剂,酚酞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C.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反应速率相同 D.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溶液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b>c 解析:A、由图可以看出是向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在a、b、c 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恰好完全反应,即pH=7时,需要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相等,因此所用盐酸浓度越大,需要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也越大,V时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所得溶液的pH越大,该选项说法正确; B、是向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在a曲线所示的实验中,若用酚酞做指示剂,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由于反应物浓度不同,反应速率不相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随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多少,溶液分别显酸性、显中性、显碱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5.(成都)如图物质经一步反应转化的两种途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为SO2 B.X只能是硫酸 C.②可能有沉淀生成D.①②属于复分解反应

化学实验技能大赛

化学实验技能大赛方案 一、大赛目的和意义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系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激发学生对基础化学实验学习的兴趣、引导广大学生崇尚科学,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培养创新意识,树立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适应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综合实验能力,进一步提高我系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激发广大学生夯实基础,勤奋进取的实干精神。 二、大赛精神: 脚踏实地,务实求真。 三、主办单位 忻州师范学院化学系 四、承办单位 化学系分团委、学生会、化学化工创新实践基地 五、大赛筹办委员会 主任:范建凤、李永平 副主任:任光明、刘成琪、刘素平 成员:各教研组组长、实验员、赵强、王振、李笑峰、张国荣、学生会干部 六、参赛对象 化学系2012级、2013级、2014级全体学生 七、报名时间2015年4月26-2015年5月5日 八、竞赛时间地点 活动时间:2015年5月5日——2015年5月底 活动分预赛和决赛 预赛:另行通知地点:阶梯教室 决赛:时间:另行通知地点:化学楼实验室 九、活动流程 本届比赛分为筹备与宣传、报名与整理、预赛、决赛四个阶段。具体安排和要求如下: 1、宣传动员工作 (1)化学系宣传部负责前期宣传工作,展出竞赛展板、悬挂条幅 (2)各年级辅导员、组织部、网络部在各个班级为此次大赛的报名做工作。 2、大赛组织工作 (1)赛前:秘书部协助系老师做好竞赛前准备工作。 (2)预赛:联系我系教研室老师出竞赛试题,学习部、实践部负责笔试时考场的布置和考场秩序的维持。 (3)决赛前:及时了解初赛比赛结果,同时向各班公布笔试成绩并对成绩有异议的同学联系查看试卷,最后公布进入复赛学生的名单。 (4)决赛:实践部、学习部、班督部布置考场以及考场卫生,协助老师以及维持秩序。 3、大赛后期工作 (1)以展板、海报、微博、QQ、各班通知等方式以及化学系网站公布获奖名单。 (2)颁发证书以及奖品 十、竞赛大纲:见附表1 十一、比赛活动具体安排

初中化学实验课的创新及改进教学

初中化学实验课的创新及改进教学 杨平仙 玉溪市易门县十街中学 651100 摘要:实验是化学学习的灵魂,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载体。可是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开展好实验课的教学,是我们每一位化学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本文即针对于此,提出个人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使学生在化学学科的学习中保持稳定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效果。 关键词:实验课兴趣创新教学 化学实验课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的认识事物,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尽可能的诱导学生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使实验教学活动成为生动活泼的、学生乐于从事的认识实践活动。由此可见,实验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有其重要作用。实验创新教育,就是要求我们在实验教学中,抛开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造新的、具有活力的、符合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开发人的智力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一种新的实验教学的方法和过程。 传统的实验课教学,不外乎以下三种简单的方法:一是教师对着学生讲解、演示、提问、回答、作业等;二是带学生到实验室按照教师指定的步骤进行实验,然后写出实验报告;三是进行书面考试,按考试成绩给学生以实验成绩的评估。这几种方法,都极不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不利于素质教育。因为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知识面狭窄,能力不足,缺乏主动的探索精神。针对这一现象,我感觉到

要培养学生,最重要的还是从第二点入手,下面我就说说如何来创新和改进实验课的教学。 一.收集材料,为实验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收集现成的实验器材。 教材安排的实验所需要的材料一般都比较简单,易找到。因此,平时应让学生广泛的收集生活中的一些原料、器材,既能弥补课堂实验器材的不足,又能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更能为自己做实验创造良好的条件。如:易拉罐、雪碧瓶、塑料杯、铁钉、导线、放大镜、磁铁、纸板、废旧玩具弹簧、干电池等。 (二)可以自制实验器材。 对于有实验操作的实验课,学校没有现存的仪器时,教师可发动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实验器材,这样做不仅能避免教学的枯燥乏味,更主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若选中学生的作品进行教学,那效果则会更佳。 二、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创新。 (一)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源泉,智慧从动作开始。”实验操作是感知的充分体现,要使它真正变为理性的东西,还必须经过加工、分析、整理,才能真正得以巩固提高,学以致用。而中学生好奇、好动,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等心理特征,正确恰当地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是必要的,例如在传授《氧气》这一知识点的时候,为使学生通过实验,亲自得出氧气能支持燃烧的性质,我让学生分组实验,亲自进行操作,得出实验结果,并总结结论。

九年级化学实验创新大赛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的改进 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在九年级化学人教版教材中,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会利用实验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教材的第12页安排了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 教材中,对于探究蜡烛及其燃烧实验是这样来进行探究的: 1、取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仔细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了什么物质。 2、取一个内壁蘸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仔细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了什么物质。 两个实验在实际操作时难得到预期的效果。 实验1不足之处: 1.实验现象易受外界温度的影响。此实验是课本上的第一个探究实验,一般在在开学不久后就会做这个实验,九月份的南方白天平均温度还在三十度以上,做这个实验时,往往受天热的影响,加之蜡烛燃烧的产生的较高温度影响,烧杯壁迅速变热烫手了,水汽较难凝结在烧杯壁上。 2.蜡烛燃烧产生的黑烟影响观察。 实验2不足之处: 1.不少同学探究的实验现象不明显。可能是二氧化碳与石灰水接触不够充分,所以看不到明显的现象。

2.实验设计不严谨。有的同学探究的实验现象是烧杯内壁稍稍变得模糊,就回答说:蜡烛燃烧后有二氧化碳生成,因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这也是教材设计实验的本意。然而,有的同学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及疑问,这是不是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使烧杯内壁上的水分蒸干,溶解在澄清石灰水里的物质附着在烧杯内壁上,使烧杯内壁变得模糊呢? 这说明学生充分思考了,因为烧杯内壁上蘸有的是少量的石灰水,确实不能排除被蒸干的可能。那么,教材中设计的实验也就存在着不足之处。 科学必须要有严谨性和逻辑性,必须一丝不苟,不能存在模糊认识。对于出现的疑虑必须要弄清楚。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我们怎样得出正确的结论呢?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对教材中探究蜡烛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的实验做如下改进。 实验用品:1000ml烧杯、石棉网、两块木块、一支蜡烛,一瓶澄清石灰水,镊子

创新化学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419180498.html, 创新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作者:谢奋玺 来源:《新一代》2018年第18期 摘要:化学实验教学是学生形成化学基本概念,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反应规律的重要途径。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课堂的重头戏,通过直观生动的实验操作有利于提高学生化学知识技能的提高,尤其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结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优化化学实验教学设计,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实验;创新;核心素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化学教学中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备受关注。初中化学 教学中利用实验教学研究发展化学学科素养至关重要。通过核心素养与化学实验教学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教师重新定位化学实验课堂“教”与“学”的关系,认识到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的五个维度,即学生具备宏观认知与微观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平衡思想和变化理念、能够通过证据推理建立起化学认知模型,具有科学的探究创新意识,赋予科学精神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在化学核心理念的培养下,化学实验要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性,促进化学课堂的持续创新优化。 一、激发学生化学实验的探究兴趣 初中阶段学生对外界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究欲,尤其是对于各种神奇的化学现象有着浓厚 兴趣,化学实验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神秘而有趣的微观世界,因此学生对于化学实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好奇心转变为学习动力,在化学实验设计中突出趣味性和探究性,将抽象的、不易理解的化学现象通过实验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例如在“微粒运动”的相关化学实验中,如何将抽象的、不可见的微粒运动通过化学实验的方式变得可观、可感、可探究,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验形式上有所创新。教师可以设计“铁树开花”实验,利用细铁丝和沾满酚酞溶液的棉球做成铁树,将其放置在一个较小的烧杯中,在烧杯内滴入氨水溶液,并且用大一些的烧杯将铁树覆盖起来,随后学生会观察到铁树上的棉球逐渐变为红色,仿佛铁树绽开了花朵。通过铁树开花实验能够使学生对氨气分子的运动原理有更直观的了解,由于氨分子与酚酞溶液相融合,从而发生了酚酞棉球变成红色的现象。这样的化学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观察思考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的化学思维。 二、利用趣味实验,激发创新意识 学习兴趣是学习的直接动力,新课程化学教学要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 精神,首先要让学生对化学实验怀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实验,充分设计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提出富有探究性、启发性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对实验分析、探索、知

初中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初中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李映莲 宝华学校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对于化学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具有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是以实验为主,实验前做好充分地准备和精心地设计实验,能使在实验过程中,操作简便安全省时,现象明显,学生容易正确得出结论,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实验,大多数是经过千锤百炼,教育教学专家反复论证后编入课本中的,具有权威性。但也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实验,从可操作性、可观察性、安全性等方面还有待改进和创新。为此,本文进行教材实验设计分析,说明优缺点所在,提出改进方案,从而能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改进 一、教材中实验分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贯穿于初中化学教学的全过程。初中化学实验中大部分为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又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因此,教师要对实验进行精心的设计,使学生在实验中操作简便易行,更容易观察到现象,更能体会到实验的趣味,能正确的得出结论。 教材中的一些实验设计或是操作复杂,或是现象不明显,或是成功率不高,或是不环保。因此,对实验进行改进,重新设计,使之更好的进行实验,使之更简便化、趣味化、绿色化、科学化,是很有必要的。 二、实验设计与改进必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做到实验准确,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科学,实验装置设计合理,实验操作符合。 2、简约性原则:装置简单,操作简便,有创造性。 3、直观性原则:实验现象明显,感官性高。 4、安全性原则:实验过程安全,不出事故。

5、环保性原则:减少药品用量,减少环境污染。 三、实验方案的优化与改进 (一)、有关燃烧的条件实验探究 燃烧条件之一:着火点 教材方案:在500ml烧杯中加入3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缺点:教材上的实验易引发意外,且在敞开环境中燃烧白磷,产生大量白烟,污染严重。 改进方案: 1、取两支干燥的大试管,分别放入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和一小匙干燥的红磷,分别塞上橡皮塞。 2、将上述两只大试管同时放入一杯热水中(温度稍高),观察现象。 改进优点: 安全性好,操作简便,现象明显,且不污染环境。 (二)、关于活性炭的吸附性实验探究 教材方案:在盛有半瓶水的小锥形瓶里,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投入几块烘烤过的木炭,轻轻振荡锥形瓶,观察现象。 缺点:加入木炭或活性炭后,液体悬浮许多炭的颗粒,呈现黑色,无法观察现象,若要观察红墨水的褪色情况,需进行过滤操作,这就使实验时间拉长,教学效率降低。 改进方案: 1、在盛有半瓶水的小锥形瓶(A)里,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投入几块烘烤过的木炭,轻轻振荡锥形瓶。 2、在盛有半瓶水的小锥形瓶(B)里,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轻轻振荡锥形瓶。

初三化学创新实验设计.doc

初三化学创新实验设计 实验永远是化学学科中最重要的部分。下面是我为您带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是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的一个重要的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明白物质的燃烧需要的一个条件:温度达到着火点 .二、原实验存在的不足之处 教材中的原型实验有以下几个不足的地方: 1、白磷燃烧时有可能会溅起来,从而引起边上的红磷燃烧,导致出现的实验现象和教材中的实验现象有不同的地方,引起学生的歧义,认为红磷与白磷的着火点一样,达不到教材中实验希望达到的要求. 2、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是一种有剧毒的物质,扩散到空气中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引起人体的中毒. 三、实验的创新与改进之处通过我对实验的实践与探究,我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实验进行了以下几个地方的改进: 1、用两根试管代替铜片,把红磷和白磷分别放到试管里面进行反应.这样可以把试管放入热水中,加快反应的速度. 2、在装有白磷的试管壁放入用氢氧化钠沾湿的海绵,这样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就可以利用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性质进行有效的吸收,避免大量的五氧化二磷排放到空气中.

四、实验器材:铁架台(带铁夹),试管,烧杯,海绵,白磷,红磷,氢氧化钠 五、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图4P+5O2=(等号上方标条件:点燃)2P2O5 6NaOH+ P2O5=2Na3PO4+3H2O 六、实验过程 1、取两支试管A、B,向A试管里装入适量的红磷,放入圆孔内. 2、用镊子把切好的白磷放入B试管里. 3、向B试管壁上放入海绵,蘸好氢氧化钠溶液,把试管放入圆孔内. 4、把A、B两支试管放入烧杯里,向烧杯中注入80℃的热水. 七、实验效果热水注入烧杯后不久,B试管中的白磷开始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试管里充满白烟,过段时间,白烟慢慢变淡,导管口没有白烟冒出.A试管里的红磷没有燃烧. 八、自我评价本实验是在原改进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通过采用试管代替铜板,有效的解决了反应时间比较长,白磷引燃红磷以及排放的五氧化二磷无法处理的难题,而且操作相对而言属于比较简单的.特别是氢氧化钠的采用,解决了一些改进实验对五氧化二磷只收集不处理的不足.: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设计意图:通过自制简易实验装置,争用较少的实验步骤和实验药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实验,对于定量性实验还要考虑系统误差小。加深了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优点:取材容易,操作简单方便,装置可循环使用,可用于老师演示,也可用于学生实验,克服课本中的原材料的限制,避免操作过程中用捆气球等复杂操作,而且密闭性更高,适用范围更广。

湖北省化学实验创新大赛一等奖 - 葡萄糖银镜反应实验的改进

葡萄糖银镜反应实验的改进 湖北省随州市第二中学 罗 瑶 邮编:441300 一、实验目的 证明葡萄糖的分子结构中含有醛基且具有还原性。本实验改进为在常温下制得均匀、光亮的几乎遍布整支试管的银镜。 二、实验仪器及用品 仪器:洁净的试管、胶头滴管 药品:2%硝酸银溶液、2%氨水、5%氢氧化钠溶液、 10%葡萄糖溶液和乙醇的混合溶液(1∶1)。 三、实验操作 1.在一支洁净的试管里加入约1mL2%的硝酸银溶液,逐滴加入2%的稀氨水,边滴边振荡至产生的沉淀刚好溶解为止,所得澄清溶液就是银氨溶液。 2.在新制的银氨溶液中滴入葡萄糖和乙醇的混合溶液2~3滴,充分振荡,再滴入1 滴氢氧化钠溶液,不断地快速振荡,直至出现光亮的银镜为止。 四、实验相关说明 1.试管要洁净(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之一)。否则,只得到黑色疏松的银沉淀,没有银镜产生或产生的银镜不光亮。 2.溶液混合后,振荡要充分(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之二)。加入1滴氢氧化钠溶液时,振荡的目的使使均匀、光亮的银镜几乎遍布整支试管,课堂演示效果更好,药品利用率高,不振荡也可以。 3.加入的氨水要适量(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之三)。氨水的浓度不能太大,滴加氨水的速度一定要缓慢,否则氨水容易过量。氨水过量会降低试剂的灵敏度,且容易生成爆炸性物质。 4.适当的碱性环境有利于银镜的生成,但如果滴加氢氧化钠过量,反应速率太快,产生的银镜会发黑。 5.银氨溶液只能现配现用,不能久置。如果久置会析出叠氮化银、亚氨基化银等爆炸性沉淀物。所以,实验完毕应立即将试管内的废液倾去,用稀硝酸溶解管壁上的银镜,然后用水将试管冲洗干净。

6.氨水的浓度不宜过大,否则容易过量,致使实验失败。氨水的浓度以2%为宜。 7.葡萄糖的浓度大,反应速率快,析出银镜快,但容易出现黑斑,加快振荡速度可以避免出现黑斑。加入乙醇起到降低葡萄糖浓度的作用,使得反应速率适中,容易控制。有乙醇存在时,产生的银镜均匀、光亮。 8.产生的银镜均匀、光亮,就象刷子刷上去的一样,内壁没有黑色颗粒状物质附着,说明不是氧化银,说明葡萄糖的分子结构中含有醛基,表现出还原性。 五、实验改进后意义及价值 我认为改进后的实验有如下优点: 1.化难为易,操作更简单,现象明显,便于推广。经过多次实践证明:无论使教师演示实验还 是学生实验,无一例外均成功。使用此法也可用于不易成功的学生实验---乙醛的银镜反应, 成功率高,重现性好,读者可自行试之。 2.改变实验条件不需加热在常温下制得均匀、光亮的银镜,节能减排。 主要参考文献 [1]有关银镜反应的研究[J]; 实验教学与仪器; 1996年04期; [2]张殷全.还原糖试验与烯醇化的关系[J].大学化学,1990,(05):11-13. 专家点评:本实验化繁为简,把成功率低的实验改进为不需水浴加热,常温下制得几乎遍布整支试管的洁净光亮的银镜,“漂亮的银镜振荡着振荡着就出来了”。 备注:次文发表于《湖北省高中化学新课程专题研讨及中学实验创新汇赛观摩会》材料汇编(高中)参赛时获得湖北省一等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