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会阴侧切缝合及其体会

浅谈会阴侧切缝合及其体会

浅谈会阴侧切缝合及其体会

发表时间:2012-02-21T14:35:37.357Z 来源:《医药前沿》2011年第24期供稿作者:尤金兰施华詹丽丽[导读] 目的介绍会阴侧切缝合术及其体会。

尤金兰施华(通讯作者) 詹丽丽(江苏省无锡市妇幼保健医院江苏无锡214001)【摘要】目的介绍会阴侧切缝合术及其体会。方法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对40例产妇会阴侧切伤口采用1.0薇乔可吸收肠线、2.0薇乔可吸收肠线行会阴伤口缝合术。结果本组40例产妇会阴侧切伤口愈合良好,效果满意。结论此缝合方法缩短了伤口愈合时间,有利于组织解剖位置的恢复,产妇痛苦小,不用拆线,伤口愈合良好。【关键词】会阴侧切缝合术 1.0薇乔可吸收肠线 2.0薇乔可吸收肠线产妇【中图分类号】R7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4-0311-01 会阴切开及缝合术是产科最常用的手术。因为头位难产、会阴条件差、胎儿过大,高危妊娠、胎儿宫内窘迫等因素而行会阴侧切是保障母体健康和提高胎儿存活质量的重要方法。

1 临床资料

笔者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对40例会阴侧切产妇采用1.0薇乔可吸收肠线、2.0薇乔可吸收肠线,进行会阴伤口缝合,对40例产妇进行追踪观察,发现此方法具有产褥期产妇痛苦小,不用拆线,切口愈合良好等优点。 1手术

1.1阴道粘膜缝合

采用1.0薇乔可吸收肠线,自阴道粘膜伤口顶端0.5c m~1.0c m处起缝合第一针,打结3次,连续缝合阴道粘膜,针距为0.8c m~1.0c m,对合尽可能整齐。深度及牵拉缝线的力度适当,以达到伤口不出血为止,关闭死腔而不造成缝线穿过直肠粘膜,或因拉线过紧影响血液循环,影响伤口愈合的后果。缝合至处女膜环时,处女膜断端对合务求整齐,以利于解剖关系和功能的回恢复,然后再环外粘膜缝合一针,打结3次。观察粘膜缝合处有无出血,有少量渗血,可在渗血缝合一针,注意关闭死腔而不穿过直肠粘膜。

1.2会阴肌层和皮下组织层缝合

采用1.0薇乔可吸收肠线间断缝合会阴肌层和皮下组织层,至皮肤切口顶端0.5cm~1.0cm起缝合第一针,针距为0.5cm~0.8cm,每针打结3次。最后一针缝合至粘膜与肌肉交界处,关闭死腔而不造成缝线穿过直肠粘膜。线结松紧适宜,避免因拉线过紧影响血液循环、病人舒适感,也避免线结过松而造成缝合无效。观察会阴肌肉层是否将解剖位置对合整齐,有无渗血。

1.3会阴外层皮肤缝合

采用2.0薇乔可吸收肠线自皮肤切口顶端缝合第一针,打结3次,线结尽可能短,但因防止过短引起线结松落,并将线结埋于皮肤内,以不露出皮肤为宜,然后作连续皮下包埋缝合至处女膜环粘膜处,最后一针打结3次,剪断线头。缝合完毕,常规掏出宫腔积血,并作阴道检查和肛门指尖。检查有无阴道血肿,纱布、砂条的残留,重要的是有无肠线穿过直肠粘膜。

2 体会

采用1.0薇乔可吸收肠线、2.0薇乔可吸收肠线缝合伤口,方法简单易行,降低了助产士伤口缝合的操作难度。采用1.0薇乔可吸收肠线进行会阴粘膜和会阴肌肉层的缝合时,肠线比以往常用的2.0肠线牢固,不易造成伤口因组织张力大而造成的伤口崩裂,且1.0薇乔可吸收肠线配置的缝合针型号较大更易缝合裂伤较深的伤口。用2.0薇乔可吸收肠线进行会阴皮肤缝合时,由于此肠线比常用的肠线线细、清爽,更容易穿过组织,减轻了病人的疼痛感。此缝合方法不用拆线,因此减少了拆线时病人的疼痛感和有可能造成的感染,一般情况下产妇产后第四天就可出院。对40例产妇进行追踪观察,发现术后会阴切口疼痛轻,切口愈合良好,呈线条状,无明显硬结,也未见肉芽组织增生。该线组织反应小,40例产妇无一出现线头排斥反应,产后性生活也满意。产妇产褥期精神愉快,促进了母乳喂养的成功,有利于母婴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1-72.

[2]张璞云.会阴侧切伤口缝合经验体会[J].肌层医学论坛,2010.14(26).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