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联想VS.华为VS.海尔VS.TCL的国际化战略-分析公司层战略的不同类型-及我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的问题。

分析联想VS.华为VS.海尔VS.TCL的国际化战略-分析公司层战略的不同类型-及我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的问题。
分析联想VS.华为VS.海尔VS.TCL的国际化战略-分析公司层战略的不同类型-及我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的问题。

分析联想VS.华为VS.海尔VS.TCL的国际化战略,分析公司层战略的不同类型,及我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联想公司采取的最重要的三个国际化战略。

1.投资战略

国际化无外乎是两条路,一条就是自我发展;一条就是并购。联想企业采用的是并购方式进行其国际化投资战略。联想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事业部,组建了世界第三大PC厂商,此次收购的交易总额约为17.5亿美元。收购完成后的新联想集团,全球总部设立在纽约,主要运营中心设立在北京和罗利(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实施投资战略两年后,联想已在全球60个国家设立了分支机构,遍及全球160个国家的销售网络。联想拥有了领先的商用笔记本产品、领先的研发和产品差异化能力,更强大的创新能力和更丰富的产品组合。联想和IBM结成长期战略联盟,IBM成为联想的首选服务和客户融资提供商,联想成为IBM 首选的PC供应商,这样IBM就可以为其企业客户提供各种个人电脑解决方案。在联想完成对IBM个人电脑部门的并购后,三家海外私人投资机构又以3.5亿美元投资入股新联想。至此,联想不仅在产品、营销网络等方面实现了国际化,还在股权结构、融资渠道等方面实现了国际化。

2.品牌战略

联想在中国的品牌知名度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峰,如何才能让企业的品牌达到一个国际品牌是联想的又一战略——品牌战略。

联想的品牌战略定位是为客户提供超值的产品,然后配以卓越的服务。在2005年发布的由世界品牌实验独家编制《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联想榜上有名。同年在全球享有盛誉的财经媒体英国《金融时报》发布“中国十大国际品牌榜”评选中,联想排在第二位;在当前中国企业的国际领先品牌排名中,联想仍然位列第二。

在对IBM PC进行并购时在品牌战略的推广上,联想首先是使用双品牌战略。联想LENOVO在国外知名度比较低,但THINK在国外是非常知名的产品。所以说,在国外LENOVO的品牌战略是提升知名度,借助IBM品牌开创国际市场,而THINK品牌建设的中心是提高美誉度。然后联想开始试图淡化IBM商标,在全球打响LENOVO品牌是联想的最终目标,淡化IBM商标是迟早的事情。

3.营销战略

联想为了实现从中国品牌向国际品牌的跨越,首先选择成为奥运会的赞助商。因为成为奥

委会的合作伙伴,特别是顶级赞助商,可以在全球关注的奥运会上通过各种方式、在多种场合,更加便利地实现品牌推广。国际奥委会顶级赞助商的全球合作伙伴共11家,联想成为跻身其中的第一家中国企业。

都灵冬奥会上,联想小试锋芒,迈出品牌国际化的重要一步。冬奥会上,联想策划了一系列品牌推广活动。一方面是产品的推广;另一方面是整体上的品牌营销。赞助冬奥会,联想全方位展示了自己的实力,也通过自己的实力得到更多的认可。

另外,联想通过国际运动明星代言以及同著名赛事的合作开拓世界市场。2006年世界杯,联想签约巴西球星小罗作为新产品代言人。签约小罗后,在一些新兴市场如印度,小罗所代言的LENOVO 3000笔记本的比销量的增长几乎都是100%。从这些数据看,小罗的代言对联想品牌的影响力以及市场销售都带来了实质性的突破。同年,联想与NBA签署了一项为期数年的全球营销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中美两国的市场营销方面进行合作,联想将有权在自己的产品上使用NBA的Logo、球星形象,还可借助NBA明星来华、NBA中国赛等活动进行营销。经过这一系列的体育营销,对提升联想的品牌形象、拉动业务增长、提升员工士气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华为国际化主要策略

1、人才的选择,是华为全球化发展的重要的动力

华为的人才战略,像很多中国企业一样,从国内大批的向海外输出本国人才开拓国际市场。如今华为在海外工作的有一万人左右,占其员工总数的1/4多。华为海外市场的销售业绩基本上是由中国派驻的华为人做出的。海外市场是历练成长的过程,不仅是对外派人员,也是对华为企业本身。

2、加大与世界一流企业的广泛合作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拥有自主核心技术产权的同时,积极开展与国内外公司、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长期、友好、开放双赢的合作关系,实现技术开发与合作的全球化。例如与TI、摩托罗拉、英特尔、ALTERA、微软等世界一流企业成立联合实验室。联合业界,带动产业价值链:与NEC、松下成立宇梦公司;建立3G开放实验室等。

3、扬长避短、逐级渗透、渐进式地发展海外市场

华为在确定海外市场战略中,避开发达国家市场,以降低进入风险,凭借低价战略,重点选择发展中国家的大国作为目标市场,以此既能规避发达国家准入门坎的限制,又使海外大的电信公司难以在发展中国家与华为拼价格。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大国,进入门槛较低,通讯技术发展比较落后,普及率低,市场潜力大。在有效进入发展中国家市场后,再有重点地以高

端产品积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4、不单纯打低价牌,以质量好、价格好、服务优和快速响应客户需求赢得竞争优势华为不以价格作为唯一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运营商更看重的是产品的质量和服务,同时运营商降低采购成本的要求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只有产品具有高质量、先进的技术、合理的价格、到位的服务和快速满足客户需求,才会得到运营商的青睐。目前,华为已直接将研发人员派往各地区部。

5、技术研发的国际化,关注企业研发及专利申请

华为在美国达拉斯、印度班加罗尔、瑞典斯德哥尔摩、俄罗斯莫斯科以及中国北京、上海等地建立了研究所。华为每年投资不少于收入的10%用于研发,据国家专利总局统计,华为现已加入了45个国际标准化组织,华为是中国申请专利最多的单位,其中的85%属于发明专利,专利申请连年高于100%增长,年度专利申请量突破1000件,三年内获四项国

家科技进步奖。

海尔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战略阶段。

1.名牌发展战略阶段—名牌战略与国际化的关系—只有国内市场做大做强,才有资格谈国际化的问题

这一阶段海尔艰难起步并确立冰箱行业的名牌地位,其代表事件就是“砸冰箱”,通过砸掉76台有问题的冰箱砸醒职工的质量意识,树立名牌观念。

海尔84年起步时管理混乱,无优势产品,职工人心涣散,要摆脱这种局面,必须高起点切入,给企业注入生存的希望。当时的外部环境是冰箱厂蜂拥而起,但没有名牌,因此我们决定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冰箱生产技术,生产世界一流的冰箱,创出冰箱行业的中国名牌。1988年获得中国冰箱行业历史上第1枚国家质量金牌,标志着名牌战略初步成功。

自1990年以来,海尔采取“先难后易”的出口战略,即首先进入发达国家建立信誉,创出牌子,然后再以高屋建瓴之势占领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取得了显著成效。以海尔产品的高质量树立了国际市场信誉,并坚持在发展中对国际市场布局进行多元化战略调整,因此创出了在国内市场稳固发展的同时,有力地开拓了国际市场的大好局面。海尔在走向国际市场时由于坚持了创中国自己的国际名牌的战略,因此,出口产品都打海尔自己的品牌,并努力通过质量、售后服务等树立海尔品牌的国际形象。另外,海尔还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星级一条龙服务体系,设立了售后服务电话,海外的海尔用户同样可以享受到海尔星级服务。

经过艰苦努力,海尔通过质保体系国际认证、产品国际认证、检测水平国际认可取得参赛资格;海尔从引进、消化、吸收到通过合资引智,使各类产品保持了与国际同步。

2.多元化发展战略阶段—多元化国际化的关系—企业在竞争中取胜要靠国际化,而国际化必须要多元化

国外把家电分为3类: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和米色家电。白色家电指可以替代人们家务劳动的产品;黑色家电可提供娱乐,像彩电、音响等;米色家电指电脑信息产品。

我们从84年到91年做了7年冰箱,然后进入了冷柜、空调、洗衣机等白色家电领域,97年我们从白色家电领域进入黑色家电;从现在开始我们又进入电脑行业。

关于多元化,外界议论很多,到底该不该多元化?应该多元化还是专业化?

我们认为,广义的多元化指企业在竞争中取胜要靠国际化,而国际化必须要多元化。我们认为的多元化不仅是产业的多元化,而主要指市场多元化。如可口可乐,有一位经济学家

说它是专业化,我们认为可口可乐应该是多元化的,因为全世界各个角落的市场都被可口可乐征服了,这就是市场多元化。再比如耐克,它的公司只有1000人,全世界的耐克鞋却不计其数,它本身并没有工厂,但却有市场。它只抓两头,一头是鞋的设计、开发,另一头是销售。归根结底,谁拥有市场资源,谁就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多元化的发展应是一种趋势,最关键的是在国际市场把牌子做好,我不一定有自己的工厂,但我却拥有全世界的市场。

3.国际化发展战略阶段—海尔的国际化与国际化的海尔—两者之间的区别与本质联系海尔的国际化是国际化海尔的一个基础,只有先做到了海尔的国际化才能去做国际化的海尔。我们在做海尔的国际化的时候,就是要海尔的各项工作都能达到国际标准,主要是三方面:一是质量;二是财务;三是营销。质量要达到国际标准;财务的运行指标、运行规则应该和西方财务制度一致起来;营销观念、营销网络应达到国际标准。我们自身具备这种素质就可以进入国际市场去,所以“出口”是针对海尔的国际化而言。

但国际化的海尔就不同了,“海尔”已不再是青岛的海尔,中国的海尔也将成为整个国际化海尔的一个组成部分,还会有美国海尔、欧洲海尔、东南亚海尔等等。国际化的海尔是三位一体的海尔,即设计中心、营销中心、制造中心三位一体,最终成为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具备在当地融资、融智功能的本土化海尔。

选择在美国建厂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我们自找苦吃,因为在美国建厂要求非常高,但是如果在美国市场可以成功的话,就可以取得非常宝贵的经验。另外,美国市场非常大,我们在美国市场已经销售了几十万台,如果不设厂,就会有很大制约,如运费问题。

TCL国际化战略

TCL已经和海尔一起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兩面旗帜. 与海尔相比,人们更倾向认为TCL 的国际化走得更稳健,策略更合理,未来发展空间更大. 因此,对TCL国际化策略的总结和梳理,对於那些欲“走出去”的企业来説更具有价值.

先易后难,步步为营

TCL国际化起步於上世纪90年代末期,是从彩电这个产业开始的. 这一年,TCL彩电正式进入越南市场. 经过几年的开发,目前TCL彩电在越南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12%以上,超过众多日本品牌而占据第二的位置.

越南市场的成功,让TCL尝到了国际化的甜头,也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TCL取道越南进入国际市场,应该説是一种理性的决策. 越南与中国地理上毗邻,从文化层面来説,它与中国均属於“大儒家文化圈”. 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二者也有相似之处,消费者比较容易接受我们的产品和宣传. 也就是説,这是一个相对比较好开发的市场. 越南作为一个比较小的市场,即使开发不成功也不致於对企业造成大的伤害. 因此,TCL选择越南,有选择一块试验田的意思. 令人欣慰的是,这个市场的开发获得了极大成功,创业元老易春雨先生也因此而被擢升为TCL海外亊业部老总.

TCL国际化“三步走”

从越南,菲律宾等国家开始,TCL迈出了它国际化的第一步. 当越南等东南亞国家开发取得成功之后,积累了丰富经验的TCL开始将目光投向欧洲.

在TCL看来,全球有三个最完整的市场, 这三个市场分别是中国,欧盟和美国. 中国市场不必説了,自2002年始,TCL已经登上销量第一的宝座. 那么,欧盟和美国市场呢?

随着TCL企业实力的急速提升,和外资企业中国市场战略的调整,TCL真切地感受到其国际化步伐必须进一步加快, 2003年以后,TCL明显加大了对美国,欧盟,俄罗斯,南非等国家的开发力度. 这一年的5月份,TCL一方面通过收购既是渠道商又是彩电,DVD品牌的GO-VIDEO(中文译作高威达)公司,架构真正属於自己的销售渠道;一方面通过菲利浦向美国实施出口. 这一年,TCL向美国出口彩电达到150万台.

对德国施耐德公司的整合也在这一年完成,产品正式投放市场.

这一年对俄罗斯,南非等市场的出口均达到50万台以上.

TCL彩电出口国家达到80多个,总出口量超过385万台.

而2003年11月4日TCL和汤姆逊彩电业务的重组,将TCL国际化一下子推向颠峰状态,比TCL以自己的方式走国际化提前了至少三年.

并购,成为TCL晋身国际化的阶梯

显然,TCL在国际化过程中对并购这一企业扩张手段的运用,可谓炉火纯青.

2002年7月,李东生在北京宣布TCL中长期发展战略,依据该目标计划,到2010年TCL 年营业收入将达到1500亿元人民币. 面对媒体提问,李东生説,以后TCL将通过并购重组方式进入新的产业领域,因为这种方式对於实力还不够强大的中国企业来説,是最经济合理的. 随后不久,TCL即宣布收购德国施耐德电器公司. TCL开始将它的“并购扩张”理论付诸亊实. 2003年,还是用这种方式,乐华品牌进入TCL. 这一年,美国GO-VIDEO和汤姆逊也来了.

亊实上,TCL国际化一直坚持兩条腿走路的策略,“出口贸易”和“并购重组”同时进行的. TCL国际化的品牌策略

当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TCL,或者説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与TCL携手的时候,我们发现TCL 品牌的血统已经不那么纯正,単一了.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收购施耐德之后,TCL在德国市场并没有使用TCL品牌,而是依然沿用“施耐德”三个字. 与汤姆逊合并重组,在欧洲和美国市场使用的也不是TCL品牌,而是汤姆逊和RCA品牌.

中国企业国际化不仅有一个形式的问题,还有一个内容的问题;不仅有数量的问题,还有质量

的问题. 中国企业在国际化问题上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 甚至有些企业的国际化还有作秀的嫌疑. 以国际化的急先锋彩电企业来説,大家都在异口同声地宣传自己的出口数量如何多,却鲜有企业説自己的产品出口结构多么合理. 这亊实上反映出中国企业对出口或者国际化的误解. 亊实上,中国企业出口的产品,以低端产品居多,这类产品往往只能在廉价品市场销售,利润低不説,品牌形象也不好. 不仅如此,中国产品往往以非己品牌出口,对於建立品牌形象和长期稳固的市场地位无所裨益.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中国企业在国内市场普遍都很重视品牌形象建设,但是,一出国门就完全变了,好象品牌已经无所谓,只有销量才是最重要的.

这反映出国内企业兩块短板:一是对在国际市场开展品牌建设具有畏难情绪,二是缺乏对品牌的战略认知,短期效益或者投机心理比较严重. 当然,和国内企业实力普遍比较欠缺,以及品牌建设需要周期较长也有很大关系. 尤其是发达国家,市场秩序已经非常规范,消费者也十分理性,强势品牌形象早已确立,新品牌进入的机会成本非常高,被消费者接受的难度非常大. 正是因为前面关山重重,所以,羽翼尚未丰满的中国企业,往往更愿意放弃长远打算改走捷径,过於看重眼前的销量,象海尔那样敢於在东京银座打广吿宣传自己的企业少而又少. 但是,一般认为,如果一个企业失去品牌形象的强力支持,这个企业在市场上将流而不远. 相反,如果一个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做支撑,即使它短期内市场表现不理想,最终也会出类拔萃. 这就是我们通常説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 所以,从一个企业对品牌的态度,就可以判断出这个企业有没有发展前途.

建设自己的品牌,就是绿化荒山,就是风物长宜放眼量. 有志於成长为国际企业的中国企业,必须走这条路.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使用母品牌. 我们对自有品牌的理解不能过於狭隘.

那么,如何理解“自有品牌”的概念呢?

对於实施単一品牌战略的企业(目前,大部分企业实行的単品牌战略),所谓的“自有品牌”当然是指母品牌,比如海尔只使用“海尔”这个品牌,三星在国内外都使用“三星”这个品牌等. TCL在实施“多品牌战略”之前也是単品牌战略,但是,从施耐德,乐华品牌进入TCL集团之后,単一品牌战略在TCL集团不复存在. 目前,TCL集团在国内彩电市场同时使用TCL,乐华兩个品牌,在海外市场,则既有TCL品牌,也有施耐德品牌,甚至还有其他一些品牌. 因为这些品牌的所有权完全归TCL所有,或者大部分归TCL所有(因为这些公司要么是TCL独资公司,要么是TCL控股公司),从某种程度上説,这些品牌都是TCL的子品牌. 因此,TCL在海外市场使用这些品牌,等同於使用TCL品牌. 所不同的是,这些非出身於TCL家庭,后来成为

TCL家庭成员的品牌,在海外市场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而这恰恰正是TCL看上的原因,也是TCL所需要的.

美国对中国彩电反倾销初裁结果出来之后,许多媒体采访我,问我美国一旦对中国彩电实施反倾销,对TCL的影响大不大?我説,“也大也不大”. 什么意思呢?一方面,和所有别的中国彩电企业一样,一旦美国对中国彩电反倾销成立,TCL在中国生产的彩电也是在劫难逃,因为美国对中国彩电的反倾销,不是针对哪一个具体的品牌,而是针对所有在中国生产的彩电,即所谓的“原产地原则”. 另一方面,因为TCL预先进行了产业布局,直接或间接在海外设立了生产基地,以后可以利用这些基地生产,出口,从而比较有效地规避了美国,欧盟对中国彩电的反倾销壁垒.

目前,TCL通过并购重组方式在海外设厂的模式为大多数同行企业所看好. 相信2004年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走这条路.

亊实上,实施多品牌战略,在不同的市场(国家)使用不同的品牌,也是国际大公司比较常见的做法,比如伊莱克斯作为全球最大的白电企业,在意大利使用ZANUSSI品牌,在德国使用AEG品牌等.

联想VS.华为VS.海尔VS.TCL的公司层战略都为发展性战略

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存在的问题

1.体制方面。中国企业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体制环境并不优越。尽管经济体制改革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国有企业产权结构不清晰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多年来产权没有人格化,造成的结果是:(1)在海外的部分国有资产缺乏监管,国有资产流失较为严重。据初步估计,仅1997年一年境外国有资产损失就超过3亿美元。(2)海外投资经济效益较差、投资回收率低。

2.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机制方面。现代管理理论研究表明,企业创造的财富,50%以上来自技术创新,另外50%靠管理,而在技术创新的有效利用中,80%是来自管理。因此,企业的组织结构及相应的管理体制是企业进行资源整合以实现企业目标的基础。

我国企业正处于转制阶段,大多数企业还没有按国际惯例完成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海外企业在组建形式、管理模式、经营方式方面仍残留着计划经济时期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痕迹和烙印,如企业组织结构单一;企业在科技开发、生产、供给、销售方面脱节;管理权结构尚未摆脱“家庭式”“作坊式”的影响等等。

3.企业国际化的动机和发展战略方面。我国企业经营的着眼点仍是国内市场,大多数企

业与国际市场联系还是间接的,它们还没有把国际市场当作经营的着眼点,而仅仅是把国际市场当作国内市场的补充。缺乏长期、明确的国际化经营战略规划。

4.在产业结构上。中国的跨国投资过分偏重于对加工、制造等初级产品产业的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严重偏少。

5.产品。出口商品结构单一,缺乏产品特性,产品质量体系未得到国际认可,产品竞争力相对较弱。

6.技术方面。大多数企业技术水平落后,产品技术含量较低;技术创新意识不强、能力不足、机制不活、人才缺乏。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7.融资能力方面。海外企业融资能力有限、融资方式单一。大多数存在资金不足、尤其缺乏流动资金的问题。

8.市场营销方面。我国许多企业跨国经营的市场还比较单一。对国际化经营中销售渠道的特点不了解。销售管理经验也不成熟。营销网络国际化程度不高。在国际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国际标准规范和市场渠道等一些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条件方面,国内大多数企业都尚不具备。

海尔集团企业战略分析

海尔集团的战略分析 摘要:海尔自1984年创立于中国青岛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从一个亏损47万元的集体小厂迅速成长为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和彩色家电的中国家电第一品牌,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海尔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和全球化战略,它的发展经验是值得借鉴的。本文通过对海尔集团不同发展阶段的成功战略进行总结,重点分析海尔先难后易的战略思想,以期能给企业以启发。 关键词:海尔;战略;多元化战略 1 海尔集团简介 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2008年海尔集团[1]实现全球营业额1190亿元。 海尔集团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2005年底,海尔进入第四个发展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创业25年的拼搏努力,使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大幅提升。2009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812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 2 海尔集团不同发展阶段的战略 2.1 创业期—名牌战略阶段(1984年—1991年) 海尔集团创业期以发展名牌战略作为公司战略。名牌战略的核心是高质量,“高质量”的内涵远远不仅是符合工厂或国家规定的标准,而是要适应市场需求,占领市场,并进一步创造高效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

案例海尔集团的国际化经营

案例海尔集团的国际化经营 一.海尔集团概况 海尔集团是以电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电热水器等为主流产品,兼营房地产、信息产品、金融投资、生物工程等业务的产品多元化、经营规模化、市场国际化的大型企业。1999年海尔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68亿元,其中工业收入212亿元。目前集团下设企业100多家,产品包括42大门类8600多个品种。电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电热水器、吸尘器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首位。 在国际化战略的指导下,目前海尔出口国家和地区达87个,1999年出口创汇亿美元。除出口业务以外,海尔的对外直接投资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先后在南斯拉夫、菲律宾、印度、马来西亚、美国等地投资建立海外生产基地,在东京、阿姆斯特丹、洛杉矶、硅谷、里昂、蒙特利尔建立海外设计分部,专门开发适合海外消费特点的家电产品。 二.海尔集团的国际化发展过程 海尔从最初的引进国外技术设备开始,逐步发展到产品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其国际化程度在不断提高。其国际化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实施名牌战略(1984-1991年)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家电行业冰箱厂蜂拥而起,海尔集团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濒临倒闭,管理混乱,缺乏竞争优势。为摆脱亏损,取得有利的竞争地位,青岛电冰箱总厂决定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冰箱生产技术,生产世界一流的冰箱,创冰箱业的中国名牌。1985年,青岛电冰箱厂与原西德利勃海尔工程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引进利勃海尔电冰箱散件,生产琴岛—利勃海尔电冰箱。这一阶段,海尔狠抓质量管理,1988年获得了中国冰箱行业历史上第一枚国家级质量金牌,标志着名牌战略初步成功。1992年,海尔获得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第一个通过此项认证的企业。 2.相关多元化发展战略(1992-1998年)

海尔国际化战略研究

国际商务 海尔国际化战略成功的原因研究 专业:经济学 组长:祝云逸 1340405129 组员:陈琛 1340405101 韩盛光 1340405126 刘秉鑫 1340405128

【摘要】当今时代国际化经营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而在国际化经营中必然会面临多重的阻碍与挑战。本文通过研究海尔集团国际化战略成功的多种因素,探索和寻求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正确思路和必要准备,从而为推动企业国际化进程提供有效方法。 【关键词】国际化战略海尔集团企业经营 【正文】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与互联网时代的热潮涌动下,大量的企业开始或正在着力于走向国际市场,实现国际化的生产与经营,但企业的国际化经营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主要的有经济环境、政治和法律环境、文化环境、市场规模、航运成本、国内因素等。除此之外,企业自身的经营战略与国际战略、企业的价值创造、企业的全球整合和本土化战略等多个方面,也十分重要。因此,在这样的前提和要求下,能够成功实现企业转型并接轨全球市场从而实现国际化运营的企业屈指可数,而海尔集团通过其自身不断创新、改良的长期努力,最终成为了一家成功的国际化企业。 海尔集团成功立足于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与其国际化战略的成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海尔正是因为其国际化战略的正确制定并有序高效的实施,才促成了海尔在国际市场上的一次次令人瞩目的飞跃并成为了今天的一家著名的跨国公司。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海尔所采取的国际化战略的研究的重要性便也更为凸显,通过分析研究海尔集团的国际化战略,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措施,并得出企业国际化的有效策略与思想,从而对我国企业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时代潮流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以促进我国企业国际化的顺利进行与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 因此,本文将以海尔成功的国际化战略为研究核心,围绕海尔的品牌信仰、集团战略、企业文化、创新能力、海尔的全球本土化经营以及我国国际政策这六个分析角度展开具体的讨论研究。

华为国际化战略分析

华为国际化战略分析 班级:2011级会计2班 姓名:马成祥 学号:P112315719 一、简介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华为的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华为于1987年在中国深圳正式注册成立。现任总裁为任正非,董事长为孙亚芳。 2007年合同销售额160亿美元,其中海外销售额115亿美元,并且是当年中国国内电子行业营利和纳税第一。截至到2008年底,华为在国际市场上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排名前50名的电信运营商中,已有45家使用华为的产品和服务。 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5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2013年《财富》世界500强中华为排行全球第315位,与上年相比上升三十六位 二、华为的全球化战略 (一)国际化指导方针 1、拒绝机会主义,踏踏实实做准备。华为总裁任正非说:“海外市场拒绝机会主义。”凭着这个信念,华为依靠自己的实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将海外市场一点一点啃了下来(如进军俄罗斯、欧盟、泰国)。 2、以土地换和平。对手都是相对的和暂时的,为了长远利益,应该与对手建立长期战略关系。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暂时牺牲一些自己的利益也是值得的。

3、循序渐进树立国际品牌。国际化是一步一步完成的,是与一个跨国公司合作然后再与另一家跨国公司合作推动的。华为在走向国际化的路程中通过两种途径树立国际化品牌,一是通过独立的净销售在海外打折销售中国产品,赢得客户,另一个通过并购获得一个国际品牌的使用权利。 4.以客户需求为基础 (二)研究开发 1.华为持续提升围绕客户需求进行创新的能力,长期坚持不少于销售收入10%的研发投入,并坚持将研发投入的10%用于预研,对新技术、新领域进行持续不断的研究和跟踪。目前,华为在FMC、IMS、WiMAX、IPTV等新技术和新应用领域,都已经成功推出了解决方案。 2.华为主动应对未来网络融合和业务转型的趋势,从业务与应用层、核心层、承载层、接入层到终端,提供全网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全面构筑面向未来网络融合的独特优势。 3.华为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美国达拉斯及硅谷、印度班加罗尔、俄罗斯莫斯科,以及中国的深圳、上海、北京、南京、西安、成都和武汉等地设立了研发机构,通过跨文化团队合作,实施全球异步研发战略。印度所、南京所、中央软件部和上海研究所通过CMM5级国际认证,表明华为的软件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已达到业界先进水平。 (三)国际化进程的方式 为了走向全球化,任正非不断寻找这自己的方法。任正非非常崇拜毛泽东主席,因此在华为身上你总能感到毛泽东思想的存在。 1、英文化:国际化中影响效率的原因很多,如:员工职业化,管理体系建设,对本地文化的理解等等,英文能力是影响效率因素之一,它虽然不是最主要的,但影响很大。尤其是随着全球化的加深,英文化越来越重要。 2、“掺沙子”行动:掺沙子:所有通过改变组织机构人员结构,注入不同于原有班子的新因素,达到改变某组织的力量对比、改变其性

海尔的国际化战略分析

海尔的国际化战略分析 14市场营销1班朱琪 14414120103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国际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海尔集团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试试了国际化战略,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和更广大的发展空间。接下来将对海尔集团国际化的背景,思路及战略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海尔集团简介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其前身是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工厂——青岛电冰箱总厂。海尔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和卓越创新,发展壮大成为现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跨国企业。从单一生产冰箱到现在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3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模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海尔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四大主导产品的市场份额均达到30%左右;在国外市场,海尔产品进入欧洲15家大型连锁店的12家、美国前十大连锁店。海尔取得的这些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海尔实施的国际化战略。 二、海尔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动因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海尔已经在国内竞争中站稳脚跟,树立了自己在国内的品牌,占据了国内家居市场相当大的市场份额,但是海尔是领导者张瑞敏并没因此放松自己,他清醒的认识到海尔同外国同类企业相比较起来,还不具备与国际大企业抗衡和竞争的能力,海尔要想获得长期的生存,就必须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实现企业的迅速成长。于是,海尔于1998年开始了国际化战略的全面化实施,其目标是:实现三分之一国内生产国内销售,实现三分之一国内生产国外销售,实现三分之一国外生产国外销售,充分利用全球市场资源,完成由“海尔的国际化到国际化海尔”的跨越。

三、海尔国际化战略的要点 (一)市场进入战略 1.目标市场的选择 1997年,海尔首先选择的是美国和欧洲,尽管欧洲人对中国感到很陌生,而且一直对中国产品存在偏见,但这并没有成为海尔前进的羁绊石,海尔不仅在产品设计上满足了欧洲人的需要,而且显示了其他大公司无法做到的快速反应。经过三年的努力,海尔终于打开了欧美的市场,2001年,海尔在美国的销量达到了2亿美元,在欧洲达到1.1亿欧元,海尔欧美市场的销量已经占到海尔海外总销量的60%以上。 2.市场进入方式 1995年,海尔以OEM的方式向美国出口冰箱,然后再开始打自己的品牌,再积累了近五年的有关美国市场知识后,海尔才在美国设立贸易中心和生产中心。海尔的产品策略是先易后难。 (二)、三位一体的本土化战略 为了实现海尔开拓市场的三个三分之一的目标,海尔在海外设立了10个信息站和6个设计分部,专门开发适合当地人消费特点是家电产品,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三)、创造本土化国际名牌战略 (四)、整合全球资源战略 海尔实施国际化战略的真谛,在于有效的利用分布在世界不同地区的资金资源,研发资源,优惠政策和客户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海尔采取全球范围融资,融智,融文化的方法,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和资本,在全球范围初步整合了企业资源。

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分析

图书分类号: 密级: 毕业论文 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分析INTERNATIONAL STRATEGY ANALYSIS OF HUAWEI 学生姓名韩剑成 学号20131401249 班级13国贸 2 指导教师谭艳琼王璟 专业名称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院名称经济学院 2017年5月24日

徐州工程学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或参考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注。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徐州工程学院学位论文版权协议书 本人完全了解徐州工程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本校学生在学习期间所完成的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徐州工程学院所拥有。徐州工程学院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纸本复印件和电子文档拷贝,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徐州工程学院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提交至各类数据库进行发布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

摘要 近几年来,世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具有全球性、一体化的特点。以史为鉴,闭关锁国来发展经济是消极的。与此相反,在当今世界,谁能更快、更好的融入到全球市场之中,谁就能在全球市场中获得先发优势。中国在加入WTO之后,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市场环境更为宽松,大量的中国企业不断走出国门,挑战全球市场,华为公司便是这批企业的先驱之一。华为公司在国内市场日益饱和的情况下,将目光转向国际市场,为在国际市场获得市场份额并且跻身国际巨头从而制定了一系列国际化战略。本文首先介绍华为公司在国内外的经营状况,然后选取华为公司在国际化道路上采取的战略作简要介绍并作分析,接下来指出华为公司在国际化进程中仍存在融资,品牌等问题,最后介绍未来华为公司可以采取的措施来完善其国际化。研究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可以帮助国内企业采取正确的战略来成功实施国际化,以及明确在国际化进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这些问题的出现。 关键词华为公司;国际化;战略

海尔的全球化品牌战略

海尔的全球化品牌战略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品牌在企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品牌化是中国企业发展的方向,品牌经营应受到企业的重视。良好的企业品牌有助于企业吸引人才,激励士气,增加销售,强化融资的能力。品牌战略关系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已成为企业长期策略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实施企业品牌战略已是企业必然的选择。本文以海尔的全球化品牌战略为例,对其进行浅析,从中得出海尔应该做到品质量优先,服务到家,树立好海尔的产品的形象,产品差异化。 【关键词】海尔;品牌战略;全球化; 一、品牌、品牌战略及全球化的内涵 (一)概念 1、品牌是生产者,经营者为了标识其产品,以区别于竞争对手,辨认消费者认识 而采用的显著的标记。品牌可以是一个名称,一个术语,一种记号,一种象征或设计,也可以是上述若干因素的组合。换言之品牌是用以辨别不同企业,不同产品的文字,图形或文字,图形的有机组合等。 现在,品牌已不再仅仅是一个标记了。按照营销学权威P?道尔的说法,品牌是"一个名称、标志、图形或它们的组合,用以区分不同企业的产品。" P?费尔德维克关于品牌的解释是:"品牌是由一种保证性徽章创造的无形资产。"费尔德维克是著名的广告代理商BMP公司的执行董事。在过去的大约20年里,该公司开创性地使用较完善的研究技术来了解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关系。 2、品牌战略,顾名思义,是企业以品牌的营造、使用和维护为核心,在分析研究 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所制定的企业总体行动计划。品牌作为一种经济形态要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因此,品牌战略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的迅速上升有其深刻的社会和经营背景,品牌战略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市场经济的演变历程。品牌绝不是一个单独存在于市场之中的东西,它是在许多市场之外的东西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信念,这种信念一旦形成,最终会在潜在消费群体中产生类似迷信的概念。 品牌──我们所指的品牌是真正的品牌,哪些所谓的"不好的品牌"其实不能称之为品牌──的内涵体现在两个最主要的方面的结合:知名度+美誉度。任何产品或服务,如果只有知名度而缺乏美誉度的话,注定要在短时间后丧失生存的能力。遗憾的是,我

海尔的跨国经营战略分析

1.产品出口与海外投资状况 可以说,即使在企业发展的初期阶段,作为十分具有超前意识的企业家,张瑞敏就在为企业向国际市场发展,进行准备工作。在他到青岛电冰箱总厂仅4年后,当产品在国内小有名气之时,他便将企业发展的视野扩大到海外。出口创汇是必要的,但只是目的之一,另一目的就是要在国际上创造驰名品牌。 (l)出口经营状况 从1986年青岛电冰箱总厂第一次出口产品并取得3O0万美元出口额这一不俗战绩算起,海尔集团的出口额逐年增加。尽管从1997年起爆发了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国企业出口受阻,但真正类似海尔产品这样的高附加值的产品受影响并不大,而且由于海尔集团出口的重点是在欧美,因此,它的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势头。1998年,海尔出口创汇达到7675万美元,比1997年增长了36%. 出口的主要品种为冰箱、洗衣机、冷柜等。 在出口地区的分布上,基本上,欧美国家占6O%,日本占20%,东南亚占16%,其他地区占4%,共计87个国家(地区)。出口到欧美国家的以冰箱、空调为主,其中在美国18O升以下冰箱市场份额中,海尔冰箱占到2O%。 截止到1998年年底,海尔集团的海外经销商共有49家,经销网点11004多个。 (2)海外投资状况 海尔集团从1995年起,就着手在海外投资建厂。经过洽淡和协商,终于在1996年2月6日,在印尼雅加达建立了海尔在海外的第一家以生产电冰箱为主的合资生产企业—一海尔莎保罗(印度尼西亚)有限公司(PT.HaierSapporo Indonesia)。它标志着海尔集团的国际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之后,1997年6月,菲律宾海尔LKG电器有限公司成立;1997年8月,马来西亚海尔工业(亚细亚)有限公司成立;1997年11月,南斯拉夫海尔空调生产厂成立;1999年2月,海尔中东有限公司成立。 以上这些不过是海尔集团海外投资事业的“牛刀小试”,而其企业国际化的真正重心则是在美国,在美国进行投资建厂。这一计划1999年将进人战略性的实施与发展阶段,即在波士顿建设设计中心,在纽约建设营销中心,在南卡罗莱那州建设制造中心。 2.跨国发展战略的成因 促成海尔集团积极向海外发展跨国经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际因素,也有国内因素。 在国内市场中,由于家电行业的迅速发展,国内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价格战在各种家电领域中,此起彼伏,俞演愈烈。海尔集团尽管作为国内家电知名品牌的生产厂家,在国内市场上占据明显优势,但它认为,正是由于有了较高市场份额,才是积极向外扩张发展跨国经营的最好时机与充要条件,内在动力已经具备。 在国际市场中,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每个国家国内企业都受到了来自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外部经济力量的竞争与冲击。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主宰着国际市场的发展,发展中国的企业能否在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幸分一怀羹”,是它们努力拓展生存空间的重要出路。海尔集团不甘心自己仅仅是中国的名牌生产企业,还希望主动打入国际市场,将海尔产品在国外

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分析汇总

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分析院系:管理学院专业:加弧姓名:陈峥指导教师:薛求知教授完成日期:2 005年4月30日米激意032025411陈峥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分析中文摘要目前,随着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崛起,越来越多的我国通信设备制造厂商在满足国内通信市场需求的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以取得成功。在这种状况下研究国内通信制造商进军国际市场的国际化 战略势在必行,而华为公司则扮演了中国移动通信制造商进军国际市场的领军角色。研究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一方面可以帮助国内的企业确定自己现在所处的阶段和国内外 市场的现状,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企业明确应采用何种战略才雏成功地实施国际化。以及在国际化进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这些问题的出现。在本文中,首先介绍了通信设备制造业的行业及产业链状况,进而分析了国内外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接下来本文研究了华为的国际化战略,首先介绍了华为的国际化现状和国际化的背景,明确了华为国际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国际上所有的跨国通信制造业巨头都已进入中国,国内市场竞争空前激烈,而市场增长速度却逐渐放慢的情况下,华为顽强的经受住考验,首先在国内竞争中站稳了脚跟,进而将视野转向了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开始走出国门与跨国通信巨头们争夺国际市场份额,维持了企业的高速增长速度。接 下来,本文通过研究华为的组织结构来分析华为如何实现对众多海外分公司的协调与控制,并分析了华为国际化的成功因素,以及华为在向全球市场发展过程中的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然后针对华为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华为国际化下一步发展的策略和建议。在本文的晟后,基于以上对华为国际化战略的分析,对中国高科技企业全球化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对越来越多的走向全球化进程的中国高科技企业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关键词:国际化通信设备制造企业成功因素中图分类 号:C93032025411陈峥华为公训的国际化战略分析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teleco mmunication manufacturing industry,moreand more China telecommunication manufact urers are actively explorin g the overseasmarket.Under this circumstance,it is imp erative to research the

华为的国际化战略案例分析

姓名:万强文 学号: 0911022176 学院:商学院 学校:江西师范大学

【摘要】近年来,经济全球化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踏上跨国经营之路。华为在跨国经营的道路上,通过有效的策略,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华为的国际化战略之路,用swot分析法进行分析,来总结华为国际化之路的经验,并提出问题和对策。 【关键字】华为科技有限公司;国际化战略;swot分析 【前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 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8年成立于中国深圳。是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的主要营业范围是交换,传输,无线和数据通信类电信产品,在电信领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网络设备、服务和解决方案。总裁任正非,董事长孙亚芳。 一、华为国际化战略动因 (一)国际化需要 国内电信设备市场的总体发展速度放缓,而且由于政策原因,新技术应用难以大规模启动(如3G),国内市场已不能满足华为的发展要求;此时国际市场却有着广阔空间,尤其是中东、非洲、东南亚这些新兴市场进入门槛低,国际电信设备制造巨头也未高度关注,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促使华为选择“走出去”。 (二)国际化机遇 公司总裁任正非多次随国家领导人出访,为华为打开俄罗斯、埃及等国家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华为还利用各种国际展览会和论坛发言的机会宣传自己,积极主动地为企业创造和把握海外市场商机。 (三)国际化能力 雄厚的实力是通信制造型企业赢得国际市场的基础,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启动国际化战略开始,华为在研发、制造和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向国外领先企业学习,

企业的竞争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华为网络产品的技术领先度和价格性能比已充分具备拓展国际市场的能力。 (四)企业家精神 华为领导,主要是任正非的企业家精神,使之具有比其他公司更强的对海外市场的野心和好奇心,能有意识地识别、挖掘和开发国际化机会。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与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一起规划《华为基本法》时,任正非就明确提出,要把华为做成一个国际化的公司,显示了企业家的冒险精神和高瞻远瞩。 (五)企业文化 任正非的一段话成功注释了华为的企业文化:“发展中的企业犹如一只狼,企业要扩张,必须要具备狼的3大特性:敏锐的嗅觉;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群体奋斗的意识。”华为人发挥他们的土狼精神,对市场猎物有机敏的嗅觉,发挥团队合作的精神,为获取猎物不择手段。其无坚不摧的“土狼精神”既增加了华为“走出去”的勇气,也获得了公司内部员工对这项决策的认可和支持。 二、公司层国际化战略 在公司层国际化战略中,有三种企业国际化战略,分别是国际本土化战略、全球化战略、跨国战略。我认为华为的国际化战略中比较倾向于采取全球化战略。 三、国际化竞争的范围和方式 1、选择参与竞争范围

海尔国际化策略

海尔国际化策略(英文) Introduction of Haier Group Haier Group is China's ambassador to appliance stores worldwide. Once named Qingdao Refrigerator Plant, the company climbed from the verge of bankruptcy to establish itself as a world-renowned brand. China's largest appliance company manufactures refrigerators and freezers, air conditioners, dishwashers, microwaves, televisions, vacuums, mobile phones, computers, and more under more than 90 product categories. Haier Group exports goods and sells them to more than 100 countries. Since pulling itself up by its bootstraps, Haier has been busy inking joint ventures to branch out into other markets. Haier Group was named one of the world's 100 most recognizable brands in a global name-brand list edited by the World Brand Laboratory. The only Chinese brand on the list, the firm was ranked 86th after such household names as Google, Wal-Mart, and Microsoft, which were the top three. Success of Hair Group ? The brand strategy The company set out to establish itself as the country's leading brand, focusing upon reliability and product quality. Diversification would also allow Haier to spread out its risk among various product lines. So, in 1995 Haier bought out its chief rival in Qingdao, Red Star Electric Appliance Factory. In 1997, the company moved into television manufacturing with the acquisition of Huangshan Electronics Group. By the end of the 1990s, Haier was the most recognized brand in the country with products ranging from mobile phones to computers; it had also captured a dominant market share in its core white goods division ? International expansion Its place in the domestic market secure, Haier moved onto the international stage with the goal of building a global brand name. Haier's move into the U.S. market was cautious at first; it focused upon two niche markets in compact refrigerators and electric wine cellars. Both markets were underdeveloped, but Haier believed that they both had growth potential and were being largely neglected. The company's sales figures soon proved this belief correct, allowing Haier to firmly establish itself in its US niche. With this success, Haier looked to make further inroads in the North American market by moving into the full-sized refrigerator category. This would bring it into direct competition with established American giants: GE, Whirlpool, Frigidaire, and Maytag. As part of its strategy, Haier decided to build a production faci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at Camden, South Carolina, opened in 2000. Haier continued its expansion into other international markets as well. Production facilities were constructed in Pakistan in 2002 and Jordan in 2003, greatly strengthening its position in the_ middle East market. In Africa, Haier has plants in five countries.The company also purchased a factory in Italy, as part of its continued drive into the European market. Haier has been successful in placing its products in most major European retail chains, either under its own brand or under OEM agreements with foreign partners. As of 2008, Haier has surpassed rival Whirlpool as the world's top refrigerator producer Its market

浅析海尔的国际化战略

浅析海尔国际技术转让策略 24120201 潘彪工商管理 摘要:海尔集团原先是一个濒临倒闭的电冰箱生产小厂,经过30年来的不断创新,现在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家电制造商之一。据统计,海尔集团2014年销售额为2007亿元,实现净利润150亿元。海尔的发展不仅与它的管理模式,创新能力息息相关,还与它的国际技术转让策略相关,正式由于它的技术转让策略,海尔才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才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浅析海尔的技术转让策略:海尔的国际化战略,海尔技术转让的方式,浅析海尔技术转让策略。 【关键词】:海尔;技术转让;国际;策略 海尔的技术转移策略不仅仅是海尔取得竞争优势的有利武器,同时也是海尔不断发展不断创新有力支撑,正式因为通过不断的技术转让策略,海尔才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还有提高海尔海尔面向供应商和经销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在面对竞争者和替代品的威胁时能拥有足够的资本。所以无论是任何类型的企业,进行技术转让总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也是有必要的。进行技术转让,获取先进技术,转让对于自身“落后”但却相对于目标公司“先进”的技术而获取足够的资金,已经成为企业势在必行的的行为。 一、海尔的国际化战略 要谈论海尔的技术转让策略,不得不提一下海尔的国际化战略,尤其是其科技国际化战略的部署。20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海尔逐渐意识开拓国外市场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当然海尔国际化战略的开展首先要巩固国内市场,立足好国内,站稳根基,才能发展国外市场,其实海尔的国际化战略主要是由三部分组成的:质量国际化、科技国际化、和市场国际化。 (一)、海尔的质量国际化战略 质量保证体系认证、产品国际认证以及检测水平的国际认可是海尔集团使其产品质量水平与国际接轨的重要内容。一个企业能否做强做大,关键在于其生产的产品的质量的好坏。质量过硬的产品永远不会缺少市场。其次海尔秉承着“现有产品后有市场,最后有工厂”的理念。目前海尔集团共有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微波炉、热水器六大产品经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是国内通过该项认证产品最多的企业。在国际上,海尔产品获得德国VDE、GS、EMC、TUV,美国UL、ETL、DOE,加拿大CSA、EEV,美洲NRTL/C,澳大利亚SAA,日本S-MARK,欧盟CE,沙特阿拉伯SASO,俄罗斯GOST,国际CB,南非SABS,菲律宾PBS,韩国安全认证等共18类产品认证,产品可畅通无阻进入87个国家和地区。同时海尔的检测水平也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是国内同行业首家获得加拿大EEV、CSA“分享认证”、CSA“全权认证”和美国UL用户测试数据认可的企业,此外海尔的产

海尔集团的跨国发展战略DOC

海尔集团的跨国发展战略 1.产品出口与海外投资状况 可以说,即使在企业发展的初期阶段,作为十分具有超前意识的企业家,张瑞敏就在为企业向国际市场发展,进行准备工作。在他到青岛电冰箱总厂仅4年后,当产品在国内小有名气之时,他便将企业发展的视野扩大到海外。出口创汇是必要的,但只是目的之一,另一目的就是要在国际上创造驰名品牌。 (l)出口经营状况 从1986年青岛电冰箱总厂第一次出口产品并取得3O0万美元出口额这一不俗战绩算起,海尔集团的出口额逐年增加。尽管从1997年起爆发了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国企业出口受阻,但真正类似海尔产品这样的高附加值的产品受影响并不大,而且由于海尔集团出口的重点是在欧美,因此,它的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势头。1998年,海尔出口创汇达到7675万美元,比1997年增长了36%。 出口的主要品种为冰箱、洗衣机、冷柜等。 在出口地区的分布上,基本上,欧美国家占6O%,日本占20%,东南亚占16%,其他地区占4%,共计87个国家(地区)。出口到欧美国家的以冰箱、空调为主,其中在美国18O升以下冰箱市场份额中,海尔冰箱占到2O%。 截止到1998年年底,海尔集团的海外经销商共有49家,经销网点11004多个。 (2)海外投资状况 海尔集团从1995年起,就着手在海外投资建厂。经过洽淡和协商,终于在1996年2月6日,在印尼雅加达建立了海尔在海外的第一家以生产电冰箱为主的合资生产企业—一海尔莎保罗(印度尼西亚)有限公司(PT.Haier Sapporo Indonesia)。它标志着海尔集团的国际化迈出了重

要的一步。之后,1997年6月,菲律宾海尔LKG电器有限公司成立;1997年8月,马来西亚海尔工业(亚细亚)有限公司成立;1997年11月,南斯拉夫海尔空调生产厂成立;1999年2月,海尔中东有限公司成立。 以上这些不过是海尔集团海外投资事业的“牛刀小试”,而其企业国际化的真正重心则是在美国,在美国进行投资建厂。这一计划1999年将进人战略性的实施与发展阶段,即在波士顿建设设计中心,在纽约建设营销中心,在南卡罗莱那州建设制造中心。 2.跨国发展战略的成因 促成海尔集团积极向海外发展跨国经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际因素,也有国内因素。 在国内市场中,由于家电行业的迅速发展,国内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价格战在各种家电领域中,此起彼伏,俞演愈烈。海尔集团尽管作为国内家电知名品牌的生产厂家,在国内市场上占据明显优势,但它认为,正是由于有了较高市场份额,才是积极向外扩张发展跨国经营的最好时机与充要条件,内在动力已经具备。 在国际市场中,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每个国家国内企业都受到了来自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外部经济力量的竞争与冲击。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主宰着国际市场的发展,发展中国的企业能否在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幸分一怀羹”,是它们努力拓展生存空间的重要出路。海尔集团不甘心自己仅仅是中国的名牌生产企业,还希望主动打入国际市场,将海尔产品在国外 叫响,从国外同类产品的著名品牌中,抢得一块国际市场份额。而且,张瑞敏还认为,打人国际市场,不能仅仅依靠发展出口,还必须发展海外直接投资,在国外,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建立自己的产品的设计、生产和营销三位一体化网络,从而回避国际市场波动造成的影响和风险。1991年,海尔在首次在国外(阿联酋)注册商标,紧接着,1992年4月,海尔获得IRO9001质量体系认证,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第一个通过此项认证的企业,这些都为张瑞敏实现其在国际市场中创造驰名商标的设想打下了重要基础。

产品的生命周期管理理论与海尔的国际化生产战略

产品的生命周期管理理论与海尔的国际化生产战略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费农1966年在其《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的。费农认为:产品生命是指市上的营销生命,产品和人的生命一样,要经历形成、成长、成熟、衰退这样的周期,而这个周期在不同技术水平的国家里,发生的时间和过程是不一样的,其间存在一个较大的差距和时差,正是这一时差,表现为不同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它反映场了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市场上的竞争地位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变化,为了便于区分,费农把这些国家依次分成创新国(一般为最发达国家)、一般发达国家、发展china家。 费农还把产品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即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和标准化产品阶段。费农认为,在新产品阶段,创新国利用其拥有的垄断技术优势,开发新产品,由于产品尚未完全成型,技术上未加完善,加之,竞争者少,市场竞争不激烈,替代产品少,产品附加值高,国内市场就能满足其摄取高额利润的要求等,产品极少出口到其他国家,绝大部分产品都在国内销售。而在成熟产品阶段,由于创新国技术垄断和市场寡占地位的打破,竞争者增加,市场竞争激烈,替代产品增多,产品的附加值不断走低,企业越来越重视产品成本的下降,较低的成本开始处于越来越有利的地位,且创新国和一般发达国家市场开始出现饱和,为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抑制国内外竞争者,企业纷纷到发展china家投资建厂,逐步放弃国内生产。在标准化产品阶段,产品的生产技术、生产规模及产品本身已经完全成熟,这时对生产者技能的要求不高,原来新产品企业的垄断技术优势已经消失,成本、价格因素已经成为决定性的因素,这时发展china家已经具备明显的成本因素优势,创新国和一般发达国家为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开始大量地在发展china家投资建厂,再将产品远销至别国和第三国市场。 由介绍得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作为国际贸易理论分支之一的直接投资理论而存在的,它反映了国际企业从最发达国家到一般发达国家,再到发展china家的直接投资过程。 但是,在成为直接投资理论的同时,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某一具体企业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它直接影响单一企业的国际化的生产战略。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生产战略的影响 我们认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企业生产战略的影响也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新产品阶段,由于某一或几个企业拥有技术垄断优势和市场寡占地位,竞争者很少,市场激烈程度远不充分,替代品很少且附加值高,企业对产品的成本关注不是很大,技术或产品可以通过出口源源不断地输向全世界各地。 第二阶段,即成熟产品阶段。由于创新企业的技术垄断和市场寡占地位的打破,一批国际化的跨国企业开始把握此技术,于是,竞争者增加,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替代产品增加,为了摄取更多利润,更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产品成本的下降,较低的成本开始处于越来越有利的位置,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各跨国公司开始从成本出发,在有较大需求的国家和地区设立工厂,推行国际化生产战略,以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要,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 第三阶段,即标准化产品阶段,由于产品的生产技术、生产规模及产品本身已经完全成熟,趋于标准化,这时对生产者技能要求不高,加入越来越多的竞争者,原产品的技术垄断优势已经完全消失,成本、价格成为决定性的因素,这时,作为具有技术先导力的跨国公司,对此产品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因此,其有可能自己尽量少生产,甚至不生产,把生产直接给那些更具有成本优势的企业OEM或ODM,然后再贴自己的牌,利用自己的品牌影响,直接投放市场。

海尔集团战略分析

海尔集团战略分析 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专业:工商管理二班姓名:薛灿灿 学号:0316

海尔集团战略分析 一、公司简介 海尔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1984年创立于中国青岛。经过30年创业创新,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白电第一品牌。海尔秉承锐意进取的海尔文化,不拘泥于现有的家电行业的产品与服务形式,在工作中不断求新求变,积极拓展业务新领域,开辟现代生活解决方案的新思路、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引领现代生活方式的新潮流,以创新独到的方式全面优化生活和环境质量。截至2009年,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6万人。 2009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1243亿元,品牌价值812亿元,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援建129所希望小学,制作212集科教动画片《海尔兄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球唯一白电赞助商 二、企业战略

(一)名牌战略发展阶段(1984—1991):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 特征:只干冰箱一个产品,探索并积累了企业管理的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出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时代机遇:国家实行改革开放 一般企业做法:只注重产量,而忽视了质量 海尔创新做法:没有盲目上产量,而是严抓质量 海尔管理创新: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电冰箱技术和设备,包括海尔。那时,家电供不应求,很多企业努力上规模,只注重产量而不注重质量。海尔没有盲目上产量,而是严抓质量,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出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当家电市场供大于求时,海尔凭借差异化的质量赢得竞争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