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地理学期末复习 武吉华 第四版【超星题库】【重点】【详细】【押题】

植物地理学期末复习 武吉华 第四版【超星题库】【重点】【详细】【押题】
植物地理学期末复习 武吉华 第四版【超星题库】【重点】【详细】【押题】

绪论

1.植物地理学属于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常与动物地理学合称为生物地理学

2.植物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植物(物种植物区系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3.《南方草木状》中指出南岭为中国南方植物分布的一条界限。

4.银白杨的拉丁名为Populus alba L.,其中Populus 为属名,alba为种加词,L.为

命名人。

5.一个地区内所有植物群落共同形成的植被覆被层,称为植被

6.“山有榛,隰有苓”中“隰”指低湿的地方

7.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8.植物地理学的三个古典方向是植物区系地理植被地理生态学

9.简述植物地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内容?

定义:植物地理学是研究各种生物圈中的植物、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内容:植被组成结构、动态变化、分级分类;植被与环境相互关系;植物分布区和植物区系的形成演变;岛屿植物的拓殖和灭绝

10.简述植物的作用?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大量游离氧,把地球上原始的缺氧环境变成含氧量高达20.8%的现代大气。

绿色植物形成的游离氧在大气层上部形成臭氧层,吸收对生物和人类有害的短波辐射,形成生命保护伞。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有机物质积累直接影响全球碳素平衡、水平衡、地表热量平衡。

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是土壤发育、水体变化的积极作用因素。能够影响气候形成、水循环、土壤侵蚀。

绿色植物形成了人类的生存环境。为人类生活提供必需的生物资源,更维持着全球生态平衡。

第一章

11.原核生物包括细菌门和蓝藻门

12.真菌菌丝错综复杂的形成各样外貌的真菌,总体称为菌丝体

13.通常所见的蕨类植物是其孢子体

14.种子植物的特征是以种子进行繁殖的

15.裸子植物的小孢子叶聚生成小孢子叶球

16.被子植物门以下可以分为单子叶植物纲和双子叶植物纲

17.被子植物种子里的胚由花粉管中的一个精子与胚囊中的卵细胞结合发育而成,而胚乳由

另外一个精子与胚囊里两个中央细胞(极核)结合发育而成,这就是双受精

18.地衣是自养型的蓝藻或绿藻与异养型的真菌的共生体。

19.苔藓植物有根的分化,吸收功能由根来完成。错

20.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门和被子植物门两类。

21.裸子植物的营养体全部为木本,枝茎里木质部发达。

22.银杏种子外有种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错

23.苔藓植物植被矮小,生活在潮湿的地方,属于低等植物。错

24.裸子植物时代是全球第一个成煤期,而蕨类植物时代是全球第二个成煤期。错

25.简述植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的区别。

植物的个体发育(ontogeny)——某种植物从其生命的某个阶段(如孢子、合子、种子等)开始,经过萌发、生长、分化、发育、成熟和生殖等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的发展变化,再出现和开始那个发育阶段相同的第二代的全过程。即为植物的生活史(life history)或生活周期(life cycle)。

植物的系统发育(phylogeny)

一种生物或一个生物类群,在地球上的发生、发展演化和衰亡的历史过程。

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关系

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的前提和基础,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它既能保持上一代的遗传特性,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一定的变异。这些变异性经过自然选择,而得到巩固和发展,于是新的物种也应运而生。这样,系统发育也前进了一步。

个体发育也受系统发育的影响和制约。一种生物的个体发育,很多方面受祖先遗传物质的控制,会重现祖先的某些一些特征。

26.简述你家乡的植被情况。

第二章

27.某一地区,或某一时期、某一分类、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是指植物区系

28.按植物分布区的形状划分类型时一般归纳成两大类型,其一为连续分布区,其二为间断

分布区

29.物种形成表现为原种内某些种群间出现新的生殖隔离而终止可育性,相应的分化出新种

或新分布区,主要包括异地物种形成、同地物种形成和平行物种形成

30.属的分布区内部如果出现若干种的分布集中现象,可以绘制种数的等值线,其中种数最

丰富的地区称为该属的分布中心

31.分布多度是指某地区或单位面积内分布的植物种或属数,也表示某植物种或属在不同地

区的分布情况。

32.根据各地植物区系性质和发展历史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进行逐级区域划分,并将划分的单

位排列成一定的等级系统,这一过程叫植物区划

33.世界植物分区可划分为6个植物区,分别为泛北极植物区(全北植物区)、古热带植物

区、新热带植物区、开普植物区、澳大利亚植物区和泛南极植物区。

34.描绘种分布区的基本方法是轮廓法。错

35.植物区系地理是研究各种植物的分布规律、各地区植物种类的组成、分布、起源和演化

历史的科学。

36.植物中世界种的数量显著多于地区特有种。错

37.植物属只能有一个分布中心。错

38.异地分化的亲缘很近的两个种所呈现的地理隔离称为成对种。例如东亚(华中)的鹅掌

楸与北美东南部的北美鹅掌楸。

39.根据不同原则和基本特点可以分出下面几类区系成分:地理成分、发生成分、迁移成分、

历史成分和生态成分。

40.植物区系的分区单位包括植物区、植物地区、植物省和植物小区四种,其中最高分区单

位是植物区。

41.研究植物区系的意义是什么?

当前生态学和地理学的研究中的很多前沿问题,如全球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都与植物区系研究密切相关,如确定遗传资源保护战略就需要了解在哪里保护,保护什么与怎样保护。在区域物种多样性的形成机制和变化预测、珍稀濒危物种评价与保护、生物多样性评估、自然保护区建设与规划等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应用中,植物区系地理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

有于对该区自然环境尤其是古地理环境的深入研究

是植被分类和区划的重要依据之一

对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资源保护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42.植物间断分布的成因都有什么?

分布区分裂为相距遥远的两个或更多部分,中间被海洋、高山、不适宜气候或土壤等阻碍隔开

第三章

43.吴征镒(1983)将我国植物区系划分为2个植物区,7个植物亚区和22个植物地区,

其中这2个植物区为泛北极植物区和古热带植物区。

44.生物由原生地经过自然或人为途径侵入另一新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损害或

生态灾难的过程称为生物入侵

45.当环境中某种生存条件出现异常变化,便会抑制生命活动或威胁植物生存,这种现象称

为环境胁迫

46.限制植物生长和繁殖的关键生态因子就称为限制因子

47.每个种对生态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称为生态幅

48.植物控制小环境(包括微环境和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称为内稳态

49.亲缘关系很远的不同科属植物,长期生活在相似的环境中经过自然选择而具有相似的形

态或生理特征称为同种生态类群,特称为趋同进化

50.距陆地远近相同,面积大的岛屿达到平衡时的物种数量多,物种丰富,这种现象称为面

积效应。

51.外来物种的入侵过程一般包括侵入、定居、适应和扩展四个过程。

52.植物的生态因子的范围大于环境因子。错

53.由于环境影响而导致的基因型不变而表现型变化的现象,称之为表型可塑性。表型可塑

性发生的变化都是可逆的。错

54.不同植物对同种生态因子的生态幅相同。错

55.植物驯化包括自然驯化和人工驯化。

56.每种植物完成个体生活史需要一定的物质和能量等有利条件作保证,这种关系即为植物

的需求性。

57.简述中国植物区系成分组成特征

种类丰富:种的数目仅次于马来西亚植物区和巴西

起源古老:具有演化系统中的各种类群,并保存有许多残遗植物

地理成分复杂:分布类型多样,与其他植物区系有复杂的联系历史

区域性强:各地理成分分布有明显的空间特点,但又相互渗透。

特有性程度高:包括很多古老种类和新分化种类。

58.简述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综合作用、主导作用、阶段性作用、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第四章

59.植物的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过程

60.植物通过暗反应固定二氧化碳的途径主要有3条:C3途径、C4途径和CAM途径

61.可见光占太阳辐射能的38%-49%,其中大部分波段能被植物吸收用于光合作用,称为光

合有效辐射

62.温带植物抗寒性随秋季气温的逐渐降低而逐渐增强的现象,称为抗寒锻炼

63.发生于零下低温,植物细胞结冰受伤害的现象,称为冻害

64.植物物候各个阶段开始和结束称为物候期

65.根据火烧的层次、强度和起因,可把自然火分为地下火、地表火和树冠火

66.植物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一般在暗处(也可以在光照下)进行,由酶催化完成二氧化碳还

原固定过程,这是一类利用稳定化学能合成具有活跃化学能的糖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67.植物光合的C4途径是一种空间分离的对策,即分别在叶肉细胞中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

在维管束鞘细胞中进行卡尔文循环。

68.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69.零度以上的日平均温度的累加,称为有效积温。错

70.植物的各种生理过程存在一个温度耐性范围,即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

71.同种植物不同发育期的下限温度相同,有效积温也相同。错

72.小地形的起伏范围较小、垂直差异较小,因此对植物的生长和分布没有影响。错

73.简述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都有哪些?

延长光合时间、增加光合面积、提高光合速率

74.植物对于低温的适应特征有哪些

形态:在表面分泌油脂等保温物质、颜色深暗、植物体矮小匍匐状、分枝密集、小叶化、叶片保护组织发达

生理:光谱中的吸收带宽,吸收更多红外线

行为:生长方式、向热移动、休眠

第五章

75.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透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叫渗透作用

76.植物根系吸水主要有两种动力,即根压和蒸腾拉力

77.使植物吸水不足而出现萎蔫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永久萎蔫系数

78.根据陆生植物对水分的适应性,可以分为旱生植物、中生植物和湿生植物

79.根据盐土植物对高浓度易溶盐类的适应方式,可划分为聚盐植物、泌盐植物和避盐植物。

80.动物对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主要有附着传播、被食传播和偶然传播

81.植物之间还经常通过挥发性的分泌物(激素)互相产生作用,这些物质的作用不一,有

些起促进作用,有些起抑制作用,有些起致杀作用,称为化学性相互关系

82.一种植物寄居于另外一种植物体内或体表,从而摄取寄主的养分和水分以维持生命的现

象,称为寄生

83.水体中N、P等营养物质含量过多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称为水体富营养化

84.根据植物对土壤养分含量的适应类群,可以将植物分为贫养植物、中间型植物和富养植

85.植物细胞中的束缚水,不能随便移动,但是能参与植物的各种代谢作用。错

86.植物细胞吸水主要有2种方式:未形成液泡的细胞,靠吸胀作用吸水;液泡形成后,主

要依靠渗透作用吸水。

87.不同植物的需水量差异很大,一般说来,C4植物的需水量大于C3植物。错

88.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即根部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不受土壤中营养元素的组

成与含量的影响。

89.高等植物的寄生类型包括全寄生植物和半寄生植物两大类。

90.植物间的机械性相互关系包括附生植物、藤本植物和绞杀植物。

91.植物之间的资源竞争关系对植物双方均有利。错

92.藤本植物开始附生在支柱植物上,长出气生根后,气生根向下进入土壤,成为正常根系。

随后快速生长,使支柱植物致死。错

93.根据植物对土壤Ca含量的适应可将植物分为极端钙生植物、喜钙植物、中间型植物和

嫌钙植物四种类型。

94.水势指的是1 mol水分子的自由能,纯水的水势为0,而自然界中的各种水分,如降水

等都含有或多或少的溶质,因此一般为正值。错

第六章

95.根据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综合适应特征来划分植物类群,称为植物生活型

96.Raunkiaer C(1905)根据植物更新芽或休眠芽在不良季节的着生位置,将植物划分为高

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隐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

97.Grime JP(1977,1979)认为,限制植物生存与数量的外界条件主要为胁迫和干扰这两种

条件的不同组合强度组合成4种生境类型。

98.一些藤本植物、寄生植物,攀援或附着在不同植物的不同高度,往往在整个群落高度内

都有分布,因而并不形成一个层次,这类植物称为层间植物

99.单位土地面积内叶片表面(单面)的总面积称为叶面积指数

100.植物群落指在相同时间内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所有植物种群组成的有机集合。

101.以植物营养器官(茎和叶)的多方面形态生长特征来划分植物的生活型,如茎的形态、分枝、木质化程度、叶的大小、质地、换叶方式等,称为生长型系统

102.植物的生殖策略包括r-选择策略和K-选择策略

103.不同种类的植物在相同或相近的环境中发生趋同适应,成为相同生活型。

104.C rawley MJ(1986)把生活史类型和适应特征区分为一年生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和乔木及乔木状植物三种类型。

105.C SR系统中,杂草性植物适应低胁迫+强干扰的生境。杂草型植物主要把资源和能量用于繁殖。

106.一个大地域的典型植被,均有一定的生活型谱,而且一定的植被类型,一般以多种(两种以上)生活型为主。错

107.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只能在木本群落中可见,草本群落中没有垂直结构。错

108.植物群落的成层现象包括地上成层和地下成层两种。

109.植物群落内的温度、太阳辐射、空气的流动、湿度、CO2浓度、群落截留降水的能力等的变化在植物群落中均无明显的规律性。错

110.《中国植被》生活型系统根据植物茎的形态生长特征,将植物分为木本植物、半木本植物、草本植物和叶状体植物4类。

111.植物最佳叶面积为植物光合收益与蒸腾耗水相差最大之点的叶面积。

112.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第七章

113.群落内一个种群个体在水平空间上分布的四种方式分别为随机分布、簇生或成群分布、有规则分布(均匀分布)和高度簇生结合成群并在群落中呈规则的分布。

114.群落外貌常常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周期性变化,随着气候季节性交替,群落呈现不同的外貌,称为季相

115.指示植物群落多样性的指标一般包括α多样性、β多样性和γ多样性三种。

116.植物群落中单位面积上的某种植物个体的数目称为植物密度

117.植物盖度可以分为投影盖度和基部盖度

118.不同年龄组在植物种群内所占的比例和配置情况称为年龄结构

119.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称为生态位,可以分为基础生态位和现实生态位(也称实际生态位)。

120.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优势种

121.环境中元素经生物吸收,在生态系统中被相继利用,然后经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再为生产者吸收、利用的过程称为生物小循环

122.动物摄食植物或其它动物,吸收食物中含有的能量来维持生命称为同化量

123.植物群落垂直结构中的每一个层都仅有一个层片。错

124.群落结构越复杂、组成植物群落的种类就越多,群落的最小面积也越大。

125.在海洋和淡水水体中植物物种多样性随深度而增加。错

126.植物群落中,某种植物的重要值越大,该种的作用越大,地位越重要。

127.植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分为增长型种群、稳定型种群和下降型种群三类。

128.在实际环境中,植物种群的增长呈指数级数增长,植物种群增长并不受外界环境条件的限制。错

129.生态位相同(例如食物相同、利用资源的方式相同等)的两个种可以在同一地区长期共存。错

130.植物群落垂直结构中的每层的优势种可以不止一个种,即共优种。

131.包括净初级生产量和呼吸消耗在内的全部生产量,称为总初级生产量。

132.各种植物群落的生产力在时间和空间上均没有差异。错

第八章

133.群落演替是指某一地段上一个植物群落被另一种植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

134.按演替发生的起始条件,可以将植物群落演替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135.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间的关系包括促进作用理论、抑制作用理论和耐受作用理论。

136.植物群落分类的原则包括形态学原则、生态学原则、特征种原则、生态外貌原则、相似性排序和植物群落学-生态学原则。

137.中国植物分类系统分类单位分三级,分别为植被型、群系和群丛

138.群丛的命名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拉丁文双名法,另外一种是列出各层最主要的优势种。

139.排序的过程是将样方或植物种排列咋一定的空间中,使得坐标轴能够反映一定的生态梯度,能够解释并揭示植物群落或植物种的分布与环境因子间的生态关系,因此排序也叫梯度分析。梯度分析的类型包括直接梯度分析和间接梯度分析

140.依性质和内容划分的植被图分为综合性植被图和专门性植被图。

141.依比例尺大小划分的植被图分为大比例尺及特大比例尺植被图、中比例尺植被图和小比例尺植被图

142.所有的植物群落排序方法都是基于一定的模型。这种模型反映植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某一环境梯度上的种间关系。常用的排序模型有两种: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143.植物群落波动是指在短期或周期性的气温或水分变动的影响下,植物群落出现的逐年的或年际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有方向的,是沿着一定的顺序变化的过程。错

144.一个湖泊经历一系列演替后,可以演变为一个森林群落,大体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裸底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根生阶段、挺水植物和沼泽植物阶段和森林群落阶段。145.同一气候类型下,不同的土壤、地形和动物活动等产生的重要影响,从而产生不同的顶极群落,这就是多元顶级学说。

146.人类活动或外界环境条件变化不会影响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错

147.关于植物群落性质的争议,存在两种独立的观点,分别是机体论学派(群落分离观点)和个体论学派(连续性观点)。

148.植物群落分类的基本单位是植物群丛。

149.目前国际上通用且使用较为广泛的植物群落数量分类方法为双向指示种分析法。

150.只使用植物群落种类组成数据对群落样方进行的排序,称直接梯度分析。错

151.小比例尺植被图主要反映植被分类的低级单位。错

152.主要种类组成相同,外貌结构一致,并与生态环境构成一定相互关系的一些植物群落的联合称为植物群丛。

第九章

153.植物不能够指示环境条件的变化,因此没有指示植物一说。错

154.生态种组是指一组生活型十分类似、对重要的生境因子关系十分近似的种。

155.植被可以分为地带性(显域)植被和非地带性(隐域)植被两种类型。

156.地带性(显域)植被的分布与地表环境联系更紧密,即与某类土壤联系更密切,同样的植被见于不同气候带的相似土壤上(例如石质土、沙土、盐渍土、沼泽土、渍水土、贫瘠土等)。错

157.热带雨林地区的典型土壤为砖红壤,富含Al2O3 与Fe2O3,pH=4.4-5.5;质地粘重,粘粒含量可达34-35%;有机质含量高达 8%-10%,但腐殖质分子结构简单,分散性和流动性大。

158.陆地植被中植物种类组成最为丰富、群落结构最为复杂的植被类型是常绿阔叶林。错159.热带雨林中的植物群落由于气候的变化而具有明显的季相。错

160.与热带雨林相比,季雨林的年降水量少,温差大,且有明显的旱季。

161.稀疏草原是树、灌木和草共同组成的一个独特混合体,只分布在非洲地区,其它地方都没有这种植被类型。错

162.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温暖湿润地区的常绿双子叶植物构成的阔叶树森林,主要是由壳斗科、樟科、山茶科和木兰科等树种组成,种类相当丰富。

第十章

163.竹类植物具有地上茎和地下茎之分,地下茎有越冬芽,相当于一般树木的树干;地上茎相当于一般树木的分枝。

164.硬叶常绿林或硬叶常绿灌丛的群落结构比较复杂,树种丰富多样。错

165.荒漠植被的生活型多样,但荒漠只分布在亚热带地区,其它地区都没有。错

166.夏绿阔叶林又称温性落叶阔叶林,是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下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之一。167.层间植物在夏绿阔叶林中具有显著作用,藤本植物、绞杀植物和附生植物都有,层间植物攀援能力强,可到达冠层顶部。错

168.夏绿阔叶林的生产量不高,因此净生产量也不高,其净生产量显著低于热带雨林。错169.草原是温带夏绿旱生性多年生草本群落类型。

170.苔原植物通常为多年生植物,极少是一年生植物。

171.苔原植物具有良好的水分收支平衡,并常具有大型的花和花序。

172.环境条件的状况和变动对草甸群落的特征没有显著影响。错

第十一章

173.气候条件,主要是热量和水分以及二者的配合状况,是决定许多植被型呈带状分布的根本因素。

174.植被分布中的纬度地带性主要受水分的限制,而经度地带性主要受温度的限制。错175.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被称为边缘效应。

176.地形的差异及山脉南北坡的差异均会导致植被组成产生差异。其中在山脉南坡和北坡会出现水平地带分布类型中偏南、偏北或偏湿、偏干的植被类型,称为超地带性植被。177.植被垂直地带更替规律与它的水平地带更替规律相似,但并不完全一样。

178.青藏高原由于海拔较高,气候条件相对一致,因此植被分布比较一致,没有明显的水平分布规律。错

179.我国山地植被垂直带谱,大致可以分为湿润和干旱两大类型。

180.植被分布纬向带的宽度较垂直带的宽度大得多。

181.依据植被区划的原则和依据,中国植被区划采用四级制,从高级至低级的顺序为:植被区域—植被地带—植被区—植被小区。在各级别中,根据需要又划分出亚级,如亚区域、亚地带和亚区等。

182.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广泛而深远,这种影响使自然植被的种类组成、结构和生产力等发生明显改变,因此,人工植被不存在明显的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错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