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布线图

实验室布线图
实验室布线图

实验室网线布局图

实验室的拓扑图

实验室线路布局图说明:

1、假设一台电脑的功率为250W,实验室共有64台,每台电脑的工作时间是10小时,那么一个实验室一天耗电多少度?要花费多少钱?(按每度电0.6元计算)

一台电脑工作十小时用电量为:250*10=2500W=2.5KW

64台共耗电为:2.5*64=160KW

一天的花费为:160*0.6=96元

2、实验室的网线为双绞线,因为实验室的数据传输率和传输的容量的要求并不高。

3、实验室的材料:

实验室的布置主要用到双绞线、电线、水晶头、电插板

4、实验室的用电安全:

(1)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总电源。

(2)不用手或导电物(如铁丝、钉子、别针等金属制品)去接触、探试电源插座内部。(3)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

(4)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插拔电源插头时不要用力拉拽电线,以防止电线的绝缘层受损造成触电;电线的绝缘皮剥落,要及时更换新线或者用绝缘胶布包好。

(5)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去直接救人;年龄小的同学遇到这种情况,应呼喊成年人相助,不要自己处理,以防触电。

(6)不随意拆卸、安装电源线路、插座、插头等。哪怕安装灯泡等简单的事情,也要先关断电源,并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

实验室拓扑图说明:

1、在实际的实验室中,4个路由器级联,再从任意一个分出去连接到外部网络。所谓的级

联是指把二个以上的设备通过某种方式连接起来,能起到扩容的效果。级联是交换机连接方式的一种。多台交换机的连接方式无外乎两种:级联跟堆叠。

交换机级联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多台交换机连接方式,它通过交换机上的级联口(UpLink)进行连接。需要注意的是交换机不能无限制级联,超过一定数量的交换机进行级联,最终会引起广播风暴,导致网络性能严重下降。级联又分为以下两种:

家装电路布线施工图文并茂详细解说

一、家庭装修中,要涉及强电(照明、电器用电)和弱电(电视、电话、音响、网络等)电路线埋暗线,线材很重要; 二、电线规格的选用:家庭装修中,按国家的规定,照明、开关、插座要用 2.5 平方的电线,空调要用4平方的电线,热水器要用6平方的电线。 三、目前电的安装方法很多,有的是A元/平方,有的是B元/平方,做法不同,做工费用也不同。 1、功能性的做法:主是不用分很多组,只要能达到用电的目的就可以了,一个 三房两厅的房子也就是分4组线。 2、分组做法:分组就是第个空间的都要单独分组,每个空间的空调还要单独分 组,一个三房两厅就需要房间3组,客厅1组,餐厅1组,两个卫生间2组,厨房1组,三个房间空调要3组,客厅空调1组,总共要12组线,每组都要需要单独的空开控制。如果用普通的PVC管穿线,就是A元/平方的人工费。用冷弯管穿线的人工费就是B元/平方,因为每个弯管都需要用弯管器作弯头,很费工

时的,所以贵一点。强弱电分槽布线的,要加3元,就是C元/平方,说白了就

是加多开槽的钱3、国标的做法就要D元了,完全不开横槽,只开竖槽 四、水电施工的基本原则: 水电的施工原则就是,走顶不走地,顶不能走,考虑走墙,墙也不能走,才考虑走地,走顶的线在吊顶或者石膏线里面,即使出了故障,检修也方便,损失不大, 如果全部走地了,检修就要指导地板掀起来,地面是混凝土结构,要埋线管,必然会伤害到混凝土层,甚至钢筋。 1、定位:首先要根据你对电的用途进行电路定位,比如,哪里要开关、哪里要插座、哪里要灯等电工会根据你的要求进行定位。

2、开槽:定位完成后,电工根据定位和电路走向,开布线槽,线路槽很有讲究, 要横平竖直,不过,规范的做法,不允许开横槽,因为会影响墙的承受力。 3、布线:布线一般采用线管暗埋的方式。线管有冷弯管和PVC管两种,冷弯管可以弯曲而不断裂,是布线的最好选择,因为它的转角是有弧度的,线可以随时更换,而不用开墙 4、弯管:冷弯管要用弯管工具,弧度应该是线管直径的10倍,这样穿线或拆线, 才能顺利

有线电视电缆布线方法

家居有线电视电缆布线方法 人们日常收看电视节目已经是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其主要收看途径是通过接通到每家每户的有线电视信号。为了使用户对家居布线有所了解,以下通过同轴电缆特性和家居布线注意事项这两方面进行说明: 一、同轴电缆特性 同轴电缆是有线电视系统中用来传输射频信号的主要媒质,它由内导体、绝缘介质、铝箔、外导体(编织网)和PVC护套5种材料组成,其中铝箔、外导体起到屏蔽干扰作用,根据其层数分为双屏蔽和四屏蔽同轴电缆,如下图为双屏蔽同轴电缆,同理四屏蔽同轴电缆就是在双屏蔽的编织网外又加了一层铝箔和一层编织网,其他结构不变。 适合家庭布线的同轴电缆为sywv75-5型号物理发泡电缆,尽量不使用耦芯电缆。 二、连接头 要求使用屏蔽型的直连头,禁止使用300/75的插头。如图:

三、连接线 所谓连接线就是墙上有线面板插孔至电视机插孔的那段同轴电缆,根据我们多年的维修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故障因这段电缆引起,所以这段电缆至关重要,现在许多市场上出售的连接线质量良莠不齐,强烈推荐用户使用连接头和同轴电缆

制作。连接头使用上面的9 0度连接头最佳,因为一些一字头做不好也会造成接触不良。 四、面板 现在许多用户在室内装修时选用了118型组合面板,面板接线时编织网或铝箔后退不到位,造成其与面板反面的插孔芯线焊点短路,导致信号接收不良。 五、分配器 根据室内电视机数量选用,多台电视机的线路敷设我们建议用户采用星型结构方式敷设室内的有线电视网,并用专用分配器器连接好,切忌将室内多条同轴电缆和入户电缆的芯线扭在一起来共享信号,这样会严重影响有线电视信号的质量。另外分配器的固有损耗和分配口的多少有关,分配口越多信号损耗越大,所以尽量不要用四分配器。 对于室内只进了一个点的用户来讲如果就两台电视,装一个二分配器就行了,各个房间的电缆都可以布到这个点,线可以多敷设,将有电视的房间连通就可以了,如果以后再增加第三台电视机,只要将二分配换成三分配就行了。 对于室内原来就进了两个点的用户来讲,可以在这两个点上分别进行分配,面的就是为了减少分配所造成的信号损失,如果就两台电视机,基本上可以不要再分配了,如果位置不合适的话可以对同轴电缆进行延长敷设。 最后注意一点,室内所有的连接点和分配器的位置切勿封死,因为有可能出现连接点接触不良和分配器的损坏,以便于将来维修。电缆最好采用PVC管套装敷设,以备当线路出现老化后更换新线,穿线过程中尽量避免线缆扭绞和90度的直弯,同轴电缆要和交流电源线分开管套布放,以防止交流电产生的磁场干扰。 附:部分配件及接法 二分配器

电气设备系统布线规范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电气设备系统布线规范 1.目的和分类 1.1 合适的布线(包括线缆选择与布敷、屏蔽连接与工艺)可以有效地减少外部环境对信号的干扰以及各种线缆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同时,也便于查找故障原因和维护工作,提高产品的可用性。 1.2线缆大致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A类:敏感信号线缆B类:低压信号线缆D类:辅助电路配电电缆E类:主电路配电电缆1.3 A类指各种串行通信(如以太网、RS485等)电缆、数据传输总线、ATC天线和通信电缆,无线电、以及各类毫伏级(如热电偶、应变信号等)信号线。 1.4 B类指5V、±15V、±24V、0~10mA、4~20mA等低压信号线(如各种传感器信号、同步电压等)以及广播音频、对讲音频电缆。 1.5 D类指220/400V、连接各种辅助电机、辅助逆变器的电缆。 1.6 E类指额定电压3kV(最大3600V)以下,500V以上的电力电缆。 1.7 这4类信号中,就易被干扰而言,按A→E的顺序排列,A类线最易被干扰;就发射的电磁骚扰而言,按E→A的顺序排列,E类发射的骚扰最强。 2.线缆选择的基本原则 2.1 应选择阻燃、无卤(或低卤)、无毒的绝缘线缆,线缆应具备良好的拉伸强度、耐磨损性和柔软性,以适应振动冲击的环境。 2.2 根据信号的电压等级、额定电流、预期短路电流、频率、环境条件、电磁兼容性要求及预期寿命来选择电缆的型号和规格。线缆应符合TB/T 1484的要求。 2.3 配电电缆截面积按发热条件选择,负载电流必须小于允许载流量(安全载流量)。 2.4 电缆以线芯长期允许工作温度分成:A组(不超过100℃)和B组(不超过125℃)。 2.5 交流系统中,电缆的额定电压至少应等于系统的标称电压;直流系统中,该系统的标称电压应不大于该电缆额定电压的1.5倍。 2.6 [T]同轴电缆的抗干扰性能较好,传输距离长,可用作视频、射频信号的电缆。 2.7 铜母线一般应根据GB 5584.2及GB5585.2,选择采用TBY、TBR型扁铜线及TMY、TMR 型铜母线。 2.8 对于A类和B类应采用双绞屏蔽电缆,A类中的通信线必要时可采用光纤。 2.9 [T]配电电缆宜用屏蔽电缆,以防止对外部的辐射干扰。 3.布线的基本要求 3.1 电气设备的布线应符合设计规定的电路图及装置布线图要求。 4.电子装置的布线 4.1 布线原则 4.1.1机车电子装置内两接线端子间电线不允许剪接。 4.1.2导线穿过金属板(管)孔时,应在板(管)孔上装有绝缘护套(出线环或出线套)。

电缆布线注意事项

电缆布线注意事项 电缆系统是针对楼主的便利而设计施工的,但楼主和设施管理人员通常都没有关于房间内部的专业知识或者措施来保证电缆系统合适地设计与安装。总承包商及建筑管理人员对电信电缆一般来说也不是专家,也不能兼顾楼主及各种相关团体的最大利益,这些团体包括:终端用户、信息系统部门、电缆系统的设计者以及建筑师。 下面的诫示有助于设施主管人员确保在他们的设施中安装有效的电信电缆。 1.电缆系统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设计阶段,未充分考虑信息系统用户的需要,有时情况会更糟糕,即一开始就把他们的需要从所搜集的用户需求信息中排除出去。这样一来,用户就会在需要拨号上网或登录时遇到麻烦。有时连接电话和计算机到建筑物的电缆干线可以得到保证,然而,其它的建筑物系统或者设备——如传真机、时钟、安全与火警系统、电梯、物业部门系统以及其它的一些东西的连接,却常常被忽视了。如果发生了这种情况,可以编写一份详细的信息系统和设备的核查清单,并在系统设计之前,把它提供给每一个部门主管,让他们参与补充。通过这种方法,你就能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这一步骤不能保证不再发生问题。随着业务量的增长和业务性质的转变,员工的使用需要会有所改变,员工的办公位置会在部门内部或部门之间进行调整,部门也会变换布置。电缆设施应当设计成能满足这些状况,最好的办法是规划适用于所有设备的通用电缆设施。未使用的空间也应当铺设电缆,以备将来使用的需要,每一个工作间的电缆设施应当能满足任何用户的需要。例如,一个工作站的设置既应满足使用一部电话和一台连接到本地网的PC机的财务人员的需要,也应满足使用电话、调制解调器、以及可上网的PC机与共享打印机的研发人员的需要。 2.安装完的系统超出了预算 费用超支十分普遍的原因是楼主和设施主管人员给弱电承包商规定的工作范围不够充分。承包商的估价一般是基于固定的、充分明确规定的工作范围,各种具体的任务量也包括在这个工作范围内。如果这些任务没有包括在工作范围之内,当承包商为这些工作报价的时候,就会发生费用超支。在设计阶段未能明确用户的要求,也会导致费用超支。 ---学电脑(https://www.360docs.net/doc/744117147.html,) 出现建筑预算超支和额外的劳工费用的另一方面的原因包括低估了为满足用户的需要而要求使用的产品的价格、楼房建筑期的延长、建筑物结构以及其他设备销售商安装时间的改动等。通过从了解产品、售价和安装事项的电缆行业的人员那里获取一些建议,这些或其他一些问题就能避免。 3.建筑结构不能充分适合将安装的通信电缆的类型和数量 大楼中预建的布缆结构与实际要用的电缆设施不匹配,会造成极大的工期延误及费用增长。建筑师和电器工程公司通常不熟悉 5类规格要求,以及电信行业协会和电子工业联合会(TIA/EIA)对建筑物内的电缆结构如穿线管、电缆盘及设备房等所设置的设计参数。如果设计不符合规格要求,结果可能会由于已有的穿线管不能容纳需要安装的所有电缆,而要再增加穿线管;或是穿线管的弯曲部分太多以及没有连接盒,造成电缆穿线困难以及给电缆带来一些潜在的危

DCS控制系统信号电缆布线规程完整

1.目的 电缆的合理敷设可以有效地减少外部干扰对系统的影响,以及减少各种电缆之间的相互干扰。为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特制定本规程。 2.信号分类 2.1Ⅰ类信号:热电阻信号、热电偶信号、毫伏信号、应变信号等低电平信号。 2.2Ⅱ类信号:0~5V、1~5V、4~20mA、0~10mA模拟量输入信号;4~20mA、0~10mA模拟 量输出信号;电平型开关量输入信号;触点型开关量输入信号;脉冲量输入信号;24VDC 小于50mA的阻性负载开关量输出信号。 2.3Ⅲ类信号:24V~48VDC感性负载或者电流大于50mA的阻性负载的开关量输出信号。 2.4Ⅳ类信号:110VAC或220VAC开关量输出信号,此类信号的馈线可视作电源线处理布线的 问题。 2.5Ⅰ类信号很容易被干扰,Ⅱ类信号容易被干扰,而Ⅲ和Ⅳ类信号在开关动作瞬间会成为强 烈的干扰源,通过空间环境干扰附近的信号线。 3.信号电缆布设总体原则 3.1对于Ⅰ类信号电缆,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有条件时最好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3.2对于Ⅱ类信号,尽可能采用屏蔽电缆,其中Ⅱ类信号中用于控制、联锁的模入模出信号、 开入信号,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有条件时最好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3.3对于Ⅳ类信号严禁与Ⅰ、Ⅱ类信号捆在一起走线,应作为220V电源线处理,与电源电缆 一起走线,有条件时建议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3.4对于Ⅲ类信号,允许与220V电源线一起走线(即与Ⅳ类信号相同),也可以与Ⅰ、Ⅱ类信 号一起走线。但在后者情况下Ⅲ类信号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最好为屏蔽双绞电缆,且与Ⅰ、Ⅱ类信号电缆相距15cm以上。 3.5Ⅰ类信号中的毫伏信号、应变信号应采用屏蔽双绞电缆,这样,可以大大减小电磁干扰和 静电干扰。 3.6条件允许的情况下,Ⅰ~Ⅳ类信号尽可能采用屏蔽电缆(或屏蔽双绞电缆),还应保证屏 蔽层只有一点接地,且要接地良好。 3.7绝对禁止大功率的开关量输出信号线、电源线、动力线等电缆与直接进入DCS系统的Ⅰ、 Ⅱ类信号电缆并行捆绑。 3.8绝对禁止采用一根多芯电缆中的部份芯线用于传输Ⅰ类或Ⅱ类的信号,另外部分芯线用于 传输Ⅲ类或Ⅳ类信号。 3.9严禁同一信号的几芯线分布在不同的几条电缆中(如三线制的热电阻)。 3.10在现场电缆敷设中,我们必须有效地分离Ⅲ、Ⅳ类信号电缆、电源线等易产生干扰的电缆,

电缆布线规程

控制系统电缆布线规程 一、信号分类 电缆的合理布设可以有效地减少外部环境对信号的干扰以及各种电缆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信号分类如下: 1、Ⅰ类信号:热电阻信号、热电偶信号、毫伏信号、应变信号等低电平信号。 2、Ⅱ类信号:0~5V、1~5V、4~20mA、0~10mA模拟量输入信号;4~20mA、0~10mA 模拟量输出信号;电平型开关量输入信号;触点型开关量输入信号;脉冲量输入信号;24VDC 小于50mA的阻性负载开关量输出信号。 3、Ⅲ类信号:24V~48VDC感性负载或者电流大于50mA的阻性负载的开关量输出信号。 4、Ⅳ类信号:110VAC或220VAC开关量输出信号,此类信号的馈线可视作电源线处理布线的问题。 其中,Ⅰ类信号很容易被干扰,Ⅱ类信号容易被干扰,而Ⅲ和Ⅳ类信号在开关动作瞬间会成为强烈的干扰源,通过空间环境干扰附近的信号线。 二、信号电缆布设总体原则 1、对于Ⅰ类信号电缆,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有条件时最好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2、对于Ⅱ类信号,尽可能采用屏蔽电缆,其中Ⅱ类信号中用于控制、联锁的模入模出信号、开入信号,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有条件时最好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3、对于Ⅳ类信号严禁与Ⅰ、Ⅱ类信号捆在一起走线,应作为220V电源线处理,与电源电缆一起走线,有条件时建议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4、对于Ⅲ类信号,允许与220V电源线一起走线(即与Ⅳ类信号相同),也可以与Ⅰ、Ⅱ类信号一起走线。但在后者情况下Ⅲ类信号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最好为屏蔽双绞电缆,且与Ⅰ、Ⅱ类信号电缆相距15cm以上。 为保证系统稳定、可靠、安全地运行,与系统相连的信号电缆还必须保证: 1、Ⅰ类信号中的毫伏信号、应变信号应采用屏蔽双绞电缆,这样,可以大大减小电磁干扰和静电干扰。 2、条件允许的情况下,Ⅰ~Ⅳ类信号尽可能采用屏蔽电缆(或屏蔽双绞电缆),还应保证屏蔽层只有一点接地,且要接地良好。 3、绝对禁止大功率的开关量输出信号线、电源线、动力线等电缆与直接进入DCS系统的Ⅰ、Ⅱ类信号电缆并行捆绑。

综合布线电缆标准

综合布线ANSI/TIA/EIA568-B--6类电缆标准 弱电学院---文章分类: 综合布线→ 政策规范 ∧上一篇∨下一篇◎最新发布列表...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弱电之家发布时间:2007-2-7 来源:中国电线电缆网 总阅读:1758次本周阅读:3次今日阅读:1次 关键综合布线 摘要综合布线ANSI/TIA/EIA568-B--6类电缆标准 摘要综合布线6类标准已经正式出台,ANSI/TIA/EIA568-A 与ANSI/TIA/EIA568-B主要区别点是什么,国际标准ISO/IEC11801《信息技术-用户综合布线》国际标准的新版也将正式出台,要加紧国内综合布线标准的修订工作。 关键词标准综合布线 1 综合布线铜缆双绞线6类线标准 综合布线铜缆双绞线6类线标准已经正式出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跃发展,人们对快速通信的需求,对宽带带传输高速率的要求日益提高,作为网络的通信平台--综合布线系统的带宽也在不断的增加。综合布线系统铜缆双绞线由5类发展为超5类,目前6类双绞线也逐渐为用户所接受。2001年相继编制经过10个多版本的修改,2002年6月ANSI/TIA/EIA568-B铜缆双绞线6类线标准已经正式出台。国际标准ISO/IECJTC/SC 25/WG3 N 598工作组编写的铜缆6类线标准也将正式出台。到时超5类产品将替代原标准5类产品。 ANSI/TIA/EIA568-B标准由ANSI/TIA/EIA568-A标准演变而来,ANSI/TIA/EIA 标准属于北美标准系列,在全世界一直起着综合布线产品的导向工作。新的568-B标准从结构上分为三部分:568-B1 综合布线系统总体要求,568-B2平衡双绞线布线组件和568-B3光纤布线组件。 (1)568-B1综合布线系统总体要求 在新标准的这一部分中,包含了电信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原理,安装准则以及与现场测试相关的内容。 (2)568-B2平衡双绞线布线组件 在新标准的这一部分中,包含了组件规范,传输性能,系统模型以及用户验证电信布线系统的测量程序相关的内容。 (3)568-B3光纤布线组件 在新标准的这一部分中,包含了与光纤电信布线系统的组件规范和传输相关要求内容。 2 ANSI/TIA/EIA568-A与ANSI/TIA/ EIA568-B主要区别点 2.1 新术语 (1)术语"衰减" 改为"插入损耗",用于表示链路与信道上的信号损失量。 (2)电信间(TC)改为电信量(TR)。 (3)"基本链路"改为"永久链路" 2.2 介质类型 (1)水平电缆4对100Ω3类UTP或SCTP 4对100Ω超5类UTP或SCTP 2条或多条62.5/125μm或50/125μm多模光纤 (2)主干电缆100Ω双绞线,3类或更高; 62.5/125μm或50/125μm多模光纤;单模光纤。 (3)568-B标准不认可4对4类双绞线和5类双绞线电缆 (4)150Ω屏蔽双绞线是认可的介质类型,然而,不建议在安装新设备时使用。 (5)混合与多股电缆允许用于水平布线,但每条电缆都必须符合相应等级要求,并符合

电缆桥架布线规则

电缆桥架布线规则 电缆桥架如何布线呢?下面是业内人士总结的电缆桥架的十二条布线规则: 一、在室内采用电缆桥架布线时,其电缆不应有黄麻或其他易延燃材料外护层。 二、电缆桥架水平安装时,宜按荷载曲线选取最佳跨距进行支撑,跨距一般为1.5~3m。垂直敷设时,其固定点间距不宜大于2m。 三、在有腐蚀或特别潮湿的场所采用电缆桥架布线时,应根据腐蚀介质的不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并宜选用塑料护套电缆。 四、几组电缆桥架在同一高度平行安装时,各相邻电缆桥架间应考虑维护、检修距离。 五、在电缆桥架上可以无间距敷设电缆,电缆在桥架内横断面的填充率:电力电缆不应大于40%;控制电缆不应大于50%。 六、电缆桥架(托盘)水平安装时的距地高度一般不宜低于 2.50m,垂直安装时距地1.80m以下部分应加金属盖板保护,但敷设在电气专用房间(如配电室,电气竖井、技术层等)内时除外。 七、电缆桥架不宜安装在腐蚀性气体管道和热力管道的上方及腐蚀性液体管道的下方,否则应采取防腐、隔热措施。 八、下列不同电压,不同用途的电缆,不宜敷设在同一层桥架上:

1)应急照明和其他照明的电缆。 2)lkV以上和1kV以下的电缆。 3)同一路径向一级负荷供电的双路电源电缆。 4)强电和弱电电缆。如受条件限制需安装在同一层桥架上时,应用隔板隔开。 九、电缆桥架与各种管道平行或交叉时,其最小净距应符合表DQ4-1的规定。 十、电缆桥架在穿过防火墙及防火楼板时,应采取防火隔离措施。 十一、电缆桥架内的电缆应在首端、尾端、转弯及每隔50m 处,没有编号、型号及起、止点等标记。 十二、电缆桥架内的电缆应在下列部位进行固定。垂直敷设时,电缆的上端及每隔1.50~2m处。水平敷设时,电缆的首、尾两端、转弯及每隔5~10m处。

家装电路布线施工图文并茂详细解说

一.家庭装修中,要涉及强电(照明.电器用电)和弱电(电视.电话.音响.网络等)电路线埋暗线,线材很重要; 二.电线规格地选用:家庭装修中,按国家地规定,照明.开关.插座要用2.5平方地电线,空调要用4平方地电线,热水器要用6平方地电线. 三.目前电地安装方法很多,有地是A元/平方,有地是B元/平方,做法不同,做工费用也不同. 1.功能性地做法:主是不用分很多组,只要能达到用电地目地就可以了,一个三房两厅地房子也就是分4组线. 2.分组做法:分组就是第个空间地都要单独分组,每个空间地空调还要单独分组,一个三房两厅就需要房间3组,客厅1组,餐厅1组,两个卫生间2组,厨房1组,三个房间空调要3组,客厅空调1组,总共要12组线,每组都要需要单独地空开控制.如果用普通地PVC管穿线,就是A元/平方地人工费.用冷弯管穿线地人工费就是B元/平方,因为每个弯管都需要用弯管器作弯头,很费工时地,所以贵一点.强弱电分槽布线地,要加3元,就是C元/平方,说白了就是加多开槽地钱. 3.国标地做法就要D元了,完全不开横槽,只开竖槽.

四.水电施工地基本原则: 水电地施工原则就是,走顶不走地,顶不能走,考虑走墙,墙也不能走,才考虑走地,走顶地线在吊顶或者石膏线里面,即使出了故障,检修也方便,损失不大,如果全部走地了,检修就要指导地板掀起来,地面是混凝土结构,要埋线管,必然会伤害到混凝土层,甚至钢筋. 1.定位:首先要根据你对电地用途进行电路定位,比如,哪里要开关.哪里要插座.哪里要灯等电工会根据你地要求进行定位. 2.开槽:定位完成后,电工根据定位和电路走向,开布线槽,线路槽很有讲究,要横平竖直,不过,规范地做法,不允许开横槽,因为会影响墙地承受力. 3.布线:布线一般采用线管暗埋地方式.线管有冷弯管和PVC管两种,冷弯管可以弯曲而不断裂,是布线地最好选择,因为它地转角是有弧度地,线可以随时更换,而不用开墙.

电线布线方式

穿电线管敷设:MT SR :沿钢线槽敷设 BE :沿屋架或跨屋架敷设 CLE :沿柱或跨柱敷设 WE :沿墙面敷设 CE :沿天棚面或顶棚面敷设 ACE :在能进入人的吊顶内敷设 BC :暗敷设在梁内 CLC :暗敷设在柱内 WC :暗敷设在墙内 CC:暗敷设在顶棚内 ACC :暗敷设在不能进入的顶棚内 FC:暗敷设在地面内 SCE :吊顶内敷设,要穿金属管一,导线穿管表示 SC-焊接钢管 MT-电线管 PC-PVC塑料硬管 FPC-阻燃塑料硬管 CT-桥架 MR-金属线槽 M-钢索 CP-金属软管 PR-塑料线槽 RC-镀锌钢管 二,导线敷设方式的表示 DB-直埋 TC-电缆沟 BC-暗敷在梁内 CLC-暗敷在柱内 WC-暗敷在墙内 CE-沿天棚顶敷设 CC-暗敷在天棚顶内 SCE-吊顶内敷设 F-地板及地坪下 SR-沿钢索

BE-沿屋架,梁WE-沿墙明敷

三,灯具安装方式的表示 CS-链吊 DS-管吊 W-墙壁安装 C-吸顶 R-嵌入 S-支架 CL 柱上 沿钢线槽:SR 沿屋架或跨屋架:BE 沿柱或跨柱:CLE 穿焊接钢管敷设:SC 穿电线管敷设:MT 穿硬塑料管敷设:PC 穿阻燃半硬聚氯乙烯管敷设:FPC 电缆桥架敷设 金属线槽敷设 塑料线槽敷设 用钢索敷设: 穿聚氯乙烯塑料波纹电线管敷设:KPC 穿金属软管敷设:CP 直接埋设:DB 电缆沟敷设:TC 导线敷设部位的标注 沿或跨梁(屋架) 敷设:AB 暗敷在梁内:BC 沿或跨柱敷设:AC 暗敷设在柱内:CLC 沿墙面敷设:WS 暗敷设在墙内:WC 沿天棚或顶板面敷设:CE 暗敷设在屋面或顶板内:CC 吊顶内敷设:SCE 地板或地面下敷设:FC CT MR PR M

电气设备系统布线规范

电气设备系统布线规范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电气设备系统布线规范 1.目的和分类 合适的布线(包括线缆选择与布敷、屏蔽连接与工艺)可以有效地减少外部环境对信号的干扰以及各种线缆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同时,也便于查找故障原因和维护工作,提高产品的可用性。 线缆大致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A类:敏感信号线缆 B类:低压信号线缆 D类:辅助电路配电电缆 E类:主电路配电电缆 A类指各种串行通信(如以太网、RS485等)电缆、数据传输总线、ATC天线和通信电缆,无线电、以及各类毫伏级(如热电偶、应变信号等)信号线。 B类指5V、±15V、±24V、0~10mA、4~20mA等低压信号线(如各种传感器信号、同步电压等)以及广播音频、对讲音频电缆。 D类指220/400V、连接各种辅助电机、辅助逆变器的电缆。 E类指额定电压3kV(最大3600V)以下,500V以上的电力电缆。 这4类信号中,就易被干扰而言,按A→E的顺序排列,A类线最易被干扰;就发射的电磁骚扰而言,按E→A的顺序排列,E类发射的骚扰最强。 2.线缆选择的基本原则 应选择阻燃、无卤(或低卤)、无毒的绝缘线缆,线缆应具备良好的拉伸强度、耐磨损性和柔软性,以适应振动冲击的环境。 根据信号的电压等级、额定电流、预期短路电流、频率、环境条件、电磁兼容性要求及预期寿命来选择电缆的型号和规格。线缆应符合TB/T 1484的要求。

配电电缆截面积按发热条件选择,负载电流必须小于允许载流量(安全载流量)。电缆以线芯长期允许工作温度分成:A组(不超过100℃)和B组(不超过125℃)。 交流系统中,电缆的额定电压至少应等于系统的标称电压;直流系统中,该系统的标称电压应不大于该电缆额定电压的倍。 [T]同轴电缆的抗干扰性能较好,传输距离长,可用作视频、射频信号的电缆。 铜母线一般应根据GB 及,选择采用TBY、TBR型扁铜线及TMY、TMR型铜母线。 对于A类和B类应采用双绞屏蔽电缆,A类中的通信线必要时可采用光纤。 [T]配电电缆宜用屏蔽电缆,以防止对外部的辐射干扰。 3.布线的基本要求 电气设备的布线应符合设计规定的电路图及装置布线图要求。 4.电子装置的布线 布线原则 导线连接原则上应通过接头,视具体情况采用压接、焊接、插接、绕接等方式。 板工艺方式。 电子装置中使用的接头应符合TB/T 1507-93中第7章的要求。插头及插座应符合 TB/T1508-2005中条的规定。 线槽的出口边缘必须光滑,不得有尖角和毛刺。电线绑扎及固定 线卡或绑扎带应有足够的电气强度和机械强度。 [T]电源滤波器的进线宜单独走线,不宜与出线绑扎在一束中。 线号

电气设备系统布线规范

电气设备系统布线规范 1.目的和分类 合适的布线(包括线缆选择与布敷、屏蔽连接与工艺)可以有效地减少外部环境对信号的干扰以及各种线缆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同时,也便于查找故障原因和维护工作,提高产品的可用性。 线缆大致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A类:敏感信号线缆B类:低压信号线缆D类:辅助电路配电电缆E类:主电路配电电缆 A类指各种串行通信(如以太网、RS485等)电缆、数据传输总线、ATC天线和通信电缆,无线电、以及各类毫伏级(如热电偶、应变信号等)信号线。 B类指5V、±15V、±24V、0~10mA、4~20mA等低压信号线(如各种传感器信号、同步电压等)以及广播音频、对讲音频电缆。 D类指220/400V、连接各种辅助电机、辅助逆变器的电缆。 E类指额定电压3kV(最大3600V)以下,500V以上的电力电缆。 这4类信号中,就易被干扰而言,按A→E的顺序排列,A类线最易被干扰;就发射的电磁骚扰而言,按E→A的顺序排列,E类发射的骚扰最强。 2.线缆选择的基本原则 应选择阻燃、无卤(或低卤)、无毒的绝缘线缆,线缆应具备良好的拉伸强度、耐磨损性和柔软性,以适应振动冲击的环境。 根据信号的电压等级、额定电流、预期短路电流、频率、环境条件、电磁兼容性要求及预期寿命来选择电缆的型号和规格。线缆应符合TB/T 1484的要求。 配电电缆截面积按发热条件选择,负载电流必须小于允许载流量(安全载流量)。 电缆以线芯长期允许工作温度分成:A组(不超过100℃)和B组(不超过125℃)。 交流系统中,电缆的额定电压至少应等于系统的标称电压;直流系统中,该系统的标称电压应不大于该电缆额定电压的倍。 [T]同轴电缆的抗干扰性能较好,传输距离长,可用作视频、射频信号的电缆。 铜母线一般应根据GB 及,选择采用TBY、TBR型扁铜线及TMY、TMR型铜母线。 对于A类和B类应采用双绞屏蔽电缆,A类中的通信线必要时可采用光纤。 [T]配电电缆宜用屏蔽电缆,以防止对外部的辐射干扰。 3.布线的基本要求 电气设备的布线应符合设计规定的电路图及装置布线图要求。 4.电子装置的布线 布线原则 机车电子装置内两接线端子间电线不允许剪接。 导线穿过金属板(管)孔时,应在板(管)孔上装有绝缘护套(出线环或出线套)。 导线弯曲时,过渡半径应为导线直径的3倍以上,导线束弯曲时也应符合该要求,并圆滑过渡。

DCS控制系统信号电缆布线规程

修改: 第0次修改 控制系统信号电缆布线规程类别:核心业务管理层次:3 1.目的 电缆的合理敷设可以有效地减少外部干扰对系统的影响,以及减少各种电缆之间的相互干扰。为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特制定本规程。 2.信号分类 2.1Ⅰ类信号:热电阻信号、热电偶信号、毫伏信号、应变信号等低电平信号。 2.2Ⅱ类信号:0~5V、1~5V、4~20mA、0~10mA模拟量输入信号;4~20mA、0~10mA模拟 量输出信号;电平型开关量输入信号;触点型开关量输入信号;脉冲量输入信号;24VDC 小于50mA的阻性负载开关量输出信号。 2.3Ⅲ类信号:24V~48VDC感性负载或者电流大于50mA的阻性负载的开关量输出信号。 2.4Ⅳ类信号:110VAC或220VAC开关量输出信号,此类信号的馈线可视作电源线处理布线的 问题。 2.5Ⅰ类信号很容易被干扰,Ⅱ类信号容易被干扰,而Ⅲ和Ⅳ类信号在开关动作瞬间会成为强 烈的干扰源,通过空间环境干扰附近的信号线。 3.信号电缆布设总体原则 3.1对于Ⅰ类信号电缆,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有条件时最好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3.2对于Ⅱ类信号,尽可能采用屏蔽电缆,其中Ⅱ类信号中用于控制、联锁的模入模出信号、 开入信号,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有条件时最好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3.3对于Ⅳ类信号严禁与Ⅰ、Ⅱ类信号捆在一起走线,应作为220V电源线处理,与电源电缆 一起走线,有条件时建议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3.4对于Ⅲ类信号,允许与220V电源线一起走线(即与Ⅳ类信号相同),也可以与Ⅰ、Ⅱ类信 号一起走线。但在后者情况下Ⅲ类信号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最好为屏蔽双绞电缆,且与Ⅰ、Ⅱ类信号电缆相距15cm以上。 3.5Ⅰ类信号中的毫伏信号、应变信号应采用屏蔽双绞电缆,这样,可以大大减小电磁干扰和 静电干扰。 3.6条件允许的情况下,Ⅰ~Ⅳ类信号尽可能采用屏蔽电缆(或屏蔽双绞电缆),还应保证屏 蔽层只有一点接地,且要接地良好。 3.7绝对禁止大功率的开关量输出信号线、电源线、动力线等电缆与直接进入DCS系统的Ⅰ、 Ⅱ类信号电缆并行捆绑。 3.8绝对禁止采用一根多芯电缆中的部份芯线用于传输Ⅰ类或Ⅱ类的信号,另外部分芯线用于

电缆布线

学号123456 黑龙江大学 学生论文 题目:电缆布线 院系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提交时间 ?电缆布线的介绍: 电缆布线主要介绍的是电缆与电缆的屏蔽。内容包括电缆与场以及电缆与电缆之间的耦合机理。由于电缆是系统中最长的部分,所以它类似一个拾取和辐射噪声的高效天线。因此电缆布线在电磁兼容设计过程中就变得十分重要。 ◆适用范围:电缆信号间的低频感应耦合 1、电缆屏蔽层使用非磁性材料,在感兴趣的频率上其厚度远小于集肤厚度; 2、接收器与源的耦合不是很紧密,不会影响负荷能力; 3、接收电路的感应电流很小,不会使原来的场失真; 4、电缆的长度小于信号的波长; 第一常用的电缆 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是指有两个同心导体而导体和屏蔽层又共用同一轴心的电缆。最常见的同轴电缆由绝缘材料隔离的铜线导体组成,在里层绝缘材料的外部是另一层环形导体及其绝缘体,然后整个电缆由聚氯乙烯或特氟纶材料的护套包住。 同轴电缆就有更加一致的特性阻抗和更低的损耗。所以,从0Hz到VHF频段,同轴电缆都很有用,有些应用甚至可以延伸到UHF频段。但在几百兆赫以上时,同轴电缆的损耗增大,波导变得更适用。同轴电缆单点接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小容性耦合的噪声,但是如果噪声电流在屏蔽层中流动,就会产生噪声电压,噪声电压的大小等于屏蔽层电流乘以屏蔽层电阻。由于屏蔽层是信号线的一部分,所以这个噪声会窜入输入信号表现为噪声形式。双层屏蔽电缆(有两个屏蔽层且层间绝缘)能够消除因屏蔽电阻产生的噪声。此时,噪声电流在外屏蔽层上流动,信号电流在内屏蔽层上流动,两个电流不流经公共阻抗。 同轴电缆的屏蔽层采用编制屏蔽层。编织屏蔽层的优点在于它的弹性、耐久性、强度和长的弯曲寿命。但是编织屏蔽层只有60%―98%的覆盖率,因此比实心导体屏蔽层的屏蔽效果差。

DCS系统电缆布线规范

DCS系统电缆布线规范 DCS系统电缆布线规范 一、信号分类 电缆的合理布设可以有效地减少外部环境对信号的干扰以及各种电缆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DCS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信号分类如下: 1、Ⅰ类信号:热电阻信号、热电偶信号、毫伏信号、应变信号等低电平信号。 2、Ⅱ类信号:0~5V、1~5V、4~20mA、0~10mA模拟量输入信号;4~20mA、0~10mA模拟量输出信号;电平型开关量输入信号;触点型开关量输入信号;脉冲量输入信号;24VDC小于50mA的阻性负载开关量输出信号。 3、Ⅲ类信号:24V~48VDC感性负载或者电流大于50mA的阻性负载的开关量输出信号。 4、Ⅳ类信号:110VAC或220VAC开关量输出信号,此类信号的馈线可视作电源线处理布线的问题。 其中,Ⅰ类信号很容易被干扰,Ⅱ类信号容易被干扰,而Ⅲ和Ⅳ类信号在开关动作瞬间会成为强烈的干扰源,通过空间环境干扰附近的信号线。 二、信号电缆布设总体原则 1、对于Ⅰ类信号电缆,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有条件时最好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2、对于Ⅱ类信号,尽可能采用屏蔽电缆,其中Ⅱ类信号中用于控制、联锁的模入模出信号、开入信号,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有条件时最好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3、对于Ⅳ类信号严禁与Ⅰ、Ⅱ类信号捆在一起走线,应作为220V电源线处理,与电源电缆一起走线,有条件时建议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4、对于Ⅲ类信号,允许与220V电源线一起走线(即与Ⅳ类信号相同),也可以与Ⅰ、Ⅱ类信号一起走线。但在后者情况下Ⅲ类信号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最好为屏蔽双绞电缆,且与Ⅰ、Ⅱ类信号电缆相距15cm以上。

为保证系统稳定、可靠、安全地运行,与DCS系统相连的信号电缆还必须保证: 1、Ⅰ类信号中的毫伏信号、应变信号应采用屏蔽双绞电缆,这样,可以大大减小电磁干扰和静电干扰。 2、条件允许的情况下,Ⅰ~Ⅳ类信号尽可能采用屏蔽电缆(或屏蔽双绞电缆),还应保证屏蔽层只有一点接地,且要接地良好。 3、绝对禁止大功率的开关量输出信号线、电源线、动力线等电缆与直接进入DCS系统的Ⅰ、Ⅱ类信号电缆并行捆绑。 4、绝对禁止采用一根多芯电缆中的部份芯线用于传输Ⅰ类或Ⅱ类的信号,另外部分芯线用于传输Ⅲ类或Ⅳ类信号。 5、严禁同一信号的几芯线分布在不同的几条电缆中(如三线制的热电阻)。 因此,在现场电缆敷设中,我们必须有效地分离Ⅲ、Ⅳ类信号电缆、电源线等易产生干扰的电缆,使其与现场布设的Ⅰ、Ⅱ类信号的电缆保持在一定的安全距离(如15cm)以上。 三、现场电缆布设的几项规定 为了叙述方便,我们把Ⅰ、Ⅱ类信号电缆统称为信号电缆,把Ⅲ、Ⅳ类信号电缆和现场电源电缆统称为电源电缆。在有条件的场合,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应采用不同走线槽走线,在进入DCS机房(或机柜)时,也应尽可能相互远离。当这二种电缆无法满足分开走线要求时,它们必须都采用屏蔽电缆(或屏蔽双绞电缆),且满足以下要求: 1、如果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之间的间距小于15cm时,必须在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之间设置屏蔽用的金属隔板,并将隔板接地。详细参见图1。 图1 电缆隔板 2、当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分离安装时,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之间的间距应大于15cm. 对于某些干扰特别大的应用场合,如电源电缆上挂接电压为220V AC,电流在10A以上感性负载,而且电源电缆不带屏蔽层时,那么要求它与信号电缆的垂直方向间隔距离必须在60cm以上。 3、在两组电缆垂直相交时,若电源电缆不带屏蔽层如图中虚线所示,最好用厚度在1. 6mm以上的铁板覆盖交叉部分。

电缆导线敷设规范

一、电缆布线的一般规定 1、配电线路的敷设应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场所环境的特征; (2)符合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特征; (3)人与布线之间可接近的程度; (4)由于短路可能出现的机电应力; (5)在安装期间或运行中布线可能遭受的其它应力和导线的自重。 2、配电线路的敷设,应避免下列外部环境的影响: (1)应避免由外部热源产生热效应的影响; (2)应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因水的侵入或因进入固体物而带来的损害; (3)应防止外部的机械性损害而带来的影响; (4)在有大量灰尘的场所,应避免由于灰尘聚集在布线上所带来的影响; (5)应避免由于强烈日光辐射而带来的损害。 3、选择电缆路径时,应按下列要求: (1)应使电缆不易受到机械、振动、化学、地下电流、水锈蚀、热影响、蜂蚁和鼠害等各种损伤; (2)便于维护; (3)避开场地规划中的施工用地或建设用地; (4)电缆路径较短。 4、对于露天敷设的电缆,尤其是有塑料或橡胶外护层的电缆,应避免日光长时间的直晒, 必要时应加装遮阳罩或采用耐日照的电缆。 5、支承电缆的构架,采用钢制材料时,底座采取热镀锌等防腐措施;在有较严重腐蚀的环

境中,应采取相适应的防腐措施。 6、电缆的长度,宜在进户处、接头、电缆头处或地沟及隧道中留有一定余量。 7、电缆不应在有易燃、易爆及可燃的气体管道或液体管道的隧道或沟道内敷设。当受条件 限制需要在这类隧道内敷设电缆时,必须采取防爆、防火的措施。 8、电缆不宜在有热管道的隧道或沟道内敷设电力电缆,当需要敷设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二、电缆在电缆沟或电缆隧道内敷设 1、电缆隧道和电缆沟应设置防水、排水措施;其底部排水沟的坡度不应小于O.5%,并 应设集水坑;积水可经集水坑用泵排出,当有条件时,积水可直接排入下水道。 2、在多层支架上敷设电缆时,电力电缆应放在控制电缆的上层;在同一支架上的电缆可并 列敷设。当两侧均有支架时,lkV及以下的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宜与lkV以上的电力电缆分别敷设于不同侧支架上。 3、电缆在电缆沟、隧道内敷设应符合下列条件: (1)电缆在电缆沟内、隧道内敷设时,不应有黄麻或其它可延燃的外被层。 (2)在支架上敷设时,电力电缆应放在控制电缆的上层,但1000伏以下的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可并列敷设。 (3)电缆沟、隧道内,当两侧均有电缆支架时,1000伏以下的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应尽量与1000伏及以上的电力电缆分别敷设于不同支架上。 (4)隧道的高度一般为1.9米;有困难时,在局部地段可适当降低至1.4米。 (5)电缆支架的长度,在电缆沟内不应大于350毫米;在隧道内不应大于500毫米。(6)电缆在电缆沟、隧道内敷设时的净距,不应小于表1.1所列数值。 电缆在电缆沟、隧道内敷设时的最小净距(表1.1)

布线线缆要求

布线线缆要求 1.1布线线缆要求 百兆以太网端口连接线缆必须为5类线或超5类线缆,5类线从外观来讲一般会标有象“……24AWG……CAT5”的字样, CAT5代表了5类双绞线,这些数据一般印刷在双绞线表面。超5类线缆一般有CAT5E字样。 1.2走线长度要求: 百兆以太网由于传输指标要求,布线长度不能超过100m,是指从互连设备端口之间连接网线的实际长度;如果实际布线长度超过100m将影响数据的有效传输。如下图所示中,互连设备与交换机之间以及交换机与用户PC之间的以太网线长度分别不能超过100m。 1.3室内走线与线缆等物体距离要求; 以太网布线电缆与附近可能产生高频电磁干扰的电动机、电力变压器等电气设备之间应保持必要的间距,否则会影响数据的有效传输。其布线电缆与电力电缆的间距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注:当380v电力电缆<2kV.A,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且平行长度≤10m时,最小间距可以是10mm。

在室内墙上敷设的综合布线电缆与其他管线的间距应符合下表规定。 注意:如果局部地段与电力线等平行敷设,或接近电动机、电力变压器等干扰源,且不能满足最小净距要求时,可采用钢管或金属线槽等局部措施加以屏蔽处理。 电力或其它走线与以太网走线之间得平行净距与交叉净距如下图所示。 1.4架空走线要求 由于架空走线容易耦合雷电压,一般禁止室外布以太网线,特别不允许出现如下几种不加任何防护措施,直接飞线情况:

两栋楼之间 两栋楼之间 两栋楼之间

从楼顶户外飞线到底层用户 1.5其它有室外走线要求 1、如需要连接两个及以上建筑物之间设备进行通信,建议采用光缆作为建筑物间 网络连接介质,不需要安装避雷器,可以架空铺设。 2、当在室外布线,无法提供光缆介质采用双绞线时,建议线缆进入建筑后,必须 敷设在弱电金属桥架或金属管道内。金属桥架和金属管道与综合接地系统良好连接,充当导线的屏蔽层,不能与强电导线共用强电金属桥架或强电金属管道。室外电缆架空敷设或室外敷设时,需要将用户电缆作好屏蔽处理,主要是在PVC管外并行一条钢丝,并将钢丝与楼房的防雷地接在一起。这样就可将感应雷经过PVC管钢丝导入大地;对于这样保护之后剩余的少量电流,可通过在设备端口上的防雷单元进行过滤掉保护。 3、当在室外布线,无法提供光缆介质采用双绞线时,强烈建议在互连设备处采用 外置防雷器,以减少雷击时设备损坏可能。 2.1以太网端口外置防雷器的安装 将外置防雷器串连在信号通道与被保护的交换机之间。 2、根据交换机接地端子的距离,剪短网口避雷器的地线,并将地线牢 固地拧紧在交换机的接地端子上,注意考虑转接电缆长度。 3、用万用表测量避雷器地线是否与交换机接地端子及机壳接触良好。 4、按照网口避雷器说明书上的描述,将网口避雷器用网口转接电缆连 接(请注意:外线电缆与接到交换机上的转接电缆不能接反)。同时观察单板指示灯显示是否正常。 5、将外置防雷器以及电缆绑扎整齐固定。

proe5.0三维布线详细教程

proe5.0三维布线详细教程 Lanpard QQ: 43635417 一、连接器 (2) 二、布线的简单介绍 (4) 1、名词解释 (4) 2、布线的操作步骤 (5) 三、布线实例 (8) 1、单芯电缆的布线 (8) 2、多芯电缆的布线 (15) 3、扁平线的布线 (23)

一、连接器 在我们用到的电缆中,大体可以分为3类,即单芯电缆、多芯电缆和扁平线,在proe布线模块中也是这样分类的。在没有布线之前先看一下连接器,因为proe布线就是将要布置的线缆先与连接器连接,然后布置路径。所谓连接器就是常说的端子、开关、接触器、变压器等接线的零件。设计连接器模型时,不仅要满足外形要求,还要满足连接器的布线要求。有什么样的要求呢?简单来讲就是要在接线端口处加一个坐标系,而且z轴方向朝外,如图1-1,因为proe 中线缆是通过坐标系的z轴进入连接器的。 图1-1 端子接线端口处创建一个坐标系,且z轴朝外。 再说一下,三种电缆与proe中坐标系的关系: 1、单芯电缆:通过z轴进入连接器,所以z轴一定要朝外,否则线就会接反。 图1-2、z轴朝外,方向正确

图1-3、z轴朝里,方向反向 2、多芯电缆:各电缆也是通过z轴进入连接器,均布在z轴周围。z轴一定要朝外,否则也会方向。 图1-4、电缆均布在z轴周围 3、扁平线:同样各根线也是通过z轴进入连接器,沿着y轴方向展开。z轴一定要朝外,y轴朝着扁平线的方向。 图1-5、扁平线沿y轴分布 其他类型的连接器,建完模型后都要在接线口处创建坐标系。坐标系的创建不再啰嗦,一定要把方向弄对。如图1-6。

图1-6、其他连接器建立坐标系时,z轴和y轴的方向一定要正确 二、布线的简单介绍 1、名词解释 布线之前还有一点要说的就是,proe中的一些名词,假如是第一次接触布线模块可能会感觉有些乱,可以简单的看一下,了解了解一些命令都在哪里,然后跟着第三部分的实例自己去做做,等都做完后,再回来仔细看,就会恍然大悟。所以该模块的学习,跟其他模块一样,要反复学习,多运用,才能更好掌握。 首先要注意的是,布线模块的中文翻译很不准确,只看中文会感到莫名其妙,不知所云,所以要将菜单管理器设置成中英文或全英文的。 在config文件中加入menu_translation both (1)harness 是指多跟电缆的组合,proe中翻译为线束,就如part翻译为零件一样。Harness在proe中是作为一个零件来看待的,后缀为“.prt”。很多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